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内蒙古自治区

指数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262 关系: 加格达奇区县级市博彦满都华北地区南匈奴古生代变质岩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吉林省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地区大青山 (内蒙古)大连市太古宙外藩蒙古外蒙古外蒙古独立外札薩克蒙古奎璧契丹人孔飞宁城县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察哈尔盟察哈尔部尤太忠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山西省巴彦淖尔市巴彦浩特镇巴特尔 (政治家)巴林左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区生产总值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中华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一级行政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列表中国行政区划中華民國临河区东北官话...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周东胡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布小林布赫市辖区三北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广西壮族自治区乌力吉乌云其木格乌兰夫乌兰察布市乌兰浩特市乌桓乌海市交通康巴什区二连浩特市云中云中郡 (赵国)云布龙五原郡五代十国仰韶文化伊利集团伊克昭盟张家口市张策张曙光 (省长)德王忽必烈俄罗斯俄羅斯人土默特左旗地级市匈奴北京官话北京市北京人北匈奴北周北元北魏北齐北洋政府包头市刘奇凡刘明祖刘春 (外交官)喀尔喀蒙古周口店地区周恩来周惠 (灌南)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呼和浩特市储波哲里木盟哈丰阿 (文革受难者)哈丰阿 (政治家)唐努乌梁海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蒙古军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自治政府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银官话关东军兴安盟兀良哈三卫回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内生产总值CiNii王君王群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秦始皇秦开秦国科尔沁区科布多稀土金属突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綏遠特別區纳文慕仁盟烏蘭察布盟瓦剌生态环境甘肃省熱河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燕山构造期燕国畜牧业特木尔巴根隋唐鞑靼 (蒙古)遊牧民族遼北省草原西拉木伦河解学恭解放区魏晋南北朝鲜卑贺兰山贵州省贵港市黑龙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辽吉省辽宁省辽西省辽朝达斡尔语达斡尔族胡春华興安省 (中華民國)興安省 (解放區)阴山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阿思根赤峰市赵国赵长城赵武灵王董其武蒙古帝国蒙古人民军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国蒙古高原蒙古族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牛集团锡伯族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鄂伦春语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鄂爾多斯 (中國企業)鄂温克语鄂温克族自治区自治旗金朝长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苏联苏联红军苏鲁克旗集宁区通辽市耶律阿保机耕地陕甘宁边区陕西省柔然李佳李佳 (1961年)李纪恒杨晶松山区 (赤峰市)松岭区森林水城县汉朝汉族河北省温带清朝满洲国满洲里市满族滕海清漠南蒙古漢語朔方郡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陵戰國戈壁明朝昭烏達盟昆都仑区海勃湾区海拉尔区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新城区 (呼和浩特市)旧石器时代旗幟扎兰屯市扎薩克承德托克托县普通话晋语 扩展索引 (212 更多) »

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人口约16万,面积约1587平方千米。加格达奇,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加格达奇区 · 查看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县 · 查看更多 »

县级市

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县级行政区——市(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指的“不设区的市(即不设市辖区的市)”(略有差别,详情见下),县级市为省、自治区所设地方行政单位;作为区划术语,“县级市”自1983年开始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县级市 · 查看更多 »

博彦满都

博彦满都,又译为巴彦满都呼(;),又名包豹臣、包云蔚,蒙古族,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人,中華民国、滿洲國、中華人民共和国政治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博彦满都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南匈奴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殘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內蒙古一帶建立的匈奴政權,相對於北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南匈奴親附於東漢之下,成為附庸。304年,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後,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南匈奴 · 查看更多 »

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古生代意為遠古的生物時代,持續约3亿年。對動物界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時期。它以一場至今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的進化拉開了寒武紀的序幕。寒武紀動物的活動範圍只限於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廷續下,有些動物的活動轉向乾燥的陸地。古生代後期,爬行動物和類似哺乳動物的動物出現,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絕滅宣吿完結。 早古生代稱為無脊椎動物時代。 晚古生代稱為魚類及兩棲類時代。.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古生代 · 查看更多 »

变质岩

變質岩(Metamorphic rock)是經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原岩受到熱(溫度高於150〜200℃)和壓力(1500巴)的作用,其內部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逐漸變化。原岩可以是沉積岩、火成岩或是變質岩。 地殼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變質岩組成,並依照化學及礦物的組成(變質相)進行分類。原岩可因受地球內部的高溫及岩層上方的巨大壓力而形成變質岩。構造的過程也可形成變質岩,如大陸的碰撞造成的水平的壓力,使原岩摩擦和變形。岩脈的侵入也可形成變質岩。研究變質岩(大多因侵蝕及抬升而露於地表)可進一步了解地殼深處的溫壓環境。 變質岩的一些例子︰片麻岩,板岩,大理岩,片岩,石英岩。.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变质岩 · 查看更多 »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這是一份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排列的國家或地區列表。.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 查看更多 »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Их Хянганы нуру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其东侧的松辽平原与西侧的蒙古高原的分界,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分水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兴安岭一名可能来自于通古斯语(锡伯语、满语或赫哲语),意为白色的山。.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 · 查看更多 »

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区,为全国最北部的地级行政区,素有“神州北极”之称。大兴安岭是中国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幅员辽阔,面积8.29万平方公里,人口47.24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地区 · 查看更多 »

大青山 (内蒙古)

大青山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阴山山脉的中段,即狭义的阴山。古稱「哈剌兀那」,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蒙语称“漠喀喇”,即黑山的意思。 大青山东西走向,绵延约150多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主峰在土默特右旗北,海拔2338米。南坡较陡,濒临黄河和大黑河谷地,土默川平原;北坡较缓,过渡到乌兰察布高原。其西端在包头以昆都仑河为界,河东是大青山,河西是乌拉山。其东端接烏蘭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的灰腾梁。大青山的吴公坝(古白道谷)和昆都仑沟(鄂博口)为南北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即位于大青山南麓。 山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山上还有大青山公园、五一水库、滴水岩等景区;另外还有大青山烈士公墓。 抗日战争期间大青山游击队在此出没。2006年10月1日内蒙古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在大青山南麓开放。 “大青山”也是呼和浩特卷烟厂的香烟品牌。 D Category:阴山山脉.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大青山 (内蒙古) · 查看更多 »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大连市 · 查看更多 »

太古宙

太古宙(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 太古宙起始于内太阳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结束(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为38.4亿年前),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太古宙结束于26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把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从而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河时期——休伦冰河时期。 太古宙时期有细菌和低等藍菌存在。生物源疊層石可定年到35亿年前。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太古宙 · 查看更多 »

外藩蒙古

外藩蒙古,指清代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稱內札薩克或內蒙古,內札薩克各旗後來成為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外札薩克蒙古又稱外札薩克,狹義的外札薩克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爾喀四部;廣義的外札薩克蒙古還包括西套蒙古、科布多所屬各札薩克旗及青海、新疆的蒙古部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藩蒙古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蒙古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外札薩克蒙古

外札薩克蒙古(v),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內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旗,與哈密、吐魯番、西藏等地的郡王同為外札薩克。外札薩克蒙古包括西套蒙古二旗、漠北喀爾喀四部以及科布多、青海、新疆所屬札薩克各旗,由理藩院典屬清吏司與柔遠清吏司管理。清末,外札薩克蒙古有時僅指喀爾喀四部,後演變出外蒙古的概念,即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與札薩克圖汗部。.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外札薩克蒙古 · 查看更多 »

奎璧

奎璧(),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政治人物。.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奎璧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孔飞

孔飞(),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乌兰夫妹夫。 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卓索图盟纵队司令员,后担任内蒙古骑兵第十师师长,后担任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1977年,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人民政府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孔飞 · 查看更多 »

宁城县

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4305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024200。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城县 · 查看更多 »

宁夏

#重定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 · 查看更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盟

察哈尔盟是内蒙古的一个盟,位于察哈尔省南部,南邻河北。1958年10月并入锡林郭勒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察哈尔盟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是从蒙古帝国时期到清朝初年的蒙古部落,其名为蒙古语“邻近”之意。察哈爾部的大汗林丹汗(1604年-1634年在位)是蒙古最後一任的大汗。 察哈尔极盛时期在辽朝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極击败后,整个漠南蒙古被纳入后金国版图。 清朝康熙察哈尔的叛乱被清政府镇压,察哈尔蒙古人被从中国东北(今东北和内蒙东)迁移到多伦诺尔一线,不再设部落大汗,作为八旗察哈爾归属于清朝理藩院与滿洲人察哈尔都统管理(丧失“蒙人治蒙”的权利)。 1914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以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寄治萬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撤销察哈尔特别区,改置察哈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察哈尔省被撤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察哈尔部 · 查看更多 »

尤太忠

尤太忠(),河南省光山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尤太忠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没有描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巴彦淖尔市

巴彦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北岸。市境东邻包头市,南接鄂尔多斯市,西界阿拉善盟,北临蒙古国。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黄河自此折向东流,阴山山脉将市境分为两部,南麓为河套平原,北麓为乌拉特草原。全市总面积6.51万平方公里,人口167.73万。包兰铁路、临策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过境。“巴彦淖尔”是蒙古语译音,意思为“富饶的湖泊”,指市境东部的大型湖泊乌梁素海。.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 · 查看更多 »

巴彦浩特镇

巴彦浩特镇(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旗府所在地,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是阿拉善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全镇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4个民族7万余人。巴彦浩特东临贺兰山,西靠腾格里沙漠。发源于贺兰山的3条溪流穿镇而过。 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在此地修建军事要塞,雍正八年(1730年)城池建成后赐名定远营。雍正九年(1731年),清朝政府将定远营赏给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为其驻居之地。定远营是清代内蒙古西部的重要军事和商业重镇。1952年阿拉善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彦浩特。2006年,公布定远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浩特镇 · 查看更多 »

巴特尔 (政治家)

#重定向 巴特尔 (中国官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巴特尔 (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古稱临潢,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面积671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25450,旗人民政府驻林东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巴林左旗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于9月27日后选举产生新政府之间时期的中央政府。.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本条目所列为中国大陸各省级行政区GDP总量,以法定货币人民币为基础,同时按照国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将各省级行政区GDP总量数据折算为美元和国际元单位,条目以最近年份数据为主,同时收录1978年以后代表性年份数据。香港、澳门2特别行政区按国际独立经济体对待,台湾(中華民國政府)同樣按照国际独立经济体对待,为便于比较本条目同时收录港澳这二地区数据。各省级行政区基于本币核算的GDP数据及汇率折算资料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China NBS)官方发布数据,各国际经济体以及港澳比较数据均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WEO资料。.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册或行驶的机动车需要在車頭及車尾各悬挂一張号牌。.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是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27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领导下的“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机构。.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东北局

中共中央东北局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共中央东北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

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是负责晋冀鲁豫边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位于乌兰浩特市兴安北大路。始建于1934年,原为伪满洲国兴安南省、兴安总省办公楼。砖瓦结构二层起脊楼房,座北朝南,一层面积为965.39平方米,二层楼面积915.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计188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356平方米。 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一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简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成立于194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是李纪恒。.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中国大陆自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飞速发展。1995年,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人均GDP达到1千美元以上;到2000年,人均GDP过1千美元的省份达到10个,其中京津沪人均超过2千美元;到2017年,人均过10,000美元的省份达到8个,其中津京沪三直辖市人均逼近2万美元,所有省份均超过4,000美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历代多有所变更。而且除了中原王朝外,往往还同时存在着許多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其行政区划制度各不相同。.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临河区

临河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中部,面积2354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2016) 邮政编码015000。 交通有京藏高速、110国道、包兰铁路、临策铁路,巴彦淖尔机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临河区 · 查看更多 »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是通行于中国东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一种官话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官话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周 · 查看更多 »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學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胡 · 查看更多 »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是1946年间短暂存在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地方政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布小林

布小林(),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女,蒙古族。1976年6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曾任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委、统战部长。現任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書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布小林 · 查看更多 »

布赫

布赫(,),又名云曙光,中国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男,蒙古族。原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乌兰夫长子。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布赫 · 查看更多 »

市辖区

市轄區(常簡稱為區)为現代社會中對城市中所設行政區劃单位類型的泛稱。本條目以講述華語圈的市轄區為主。.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市辖区 · 查看更多 »

三北

三北是几种中国的地方区域的简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三北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GDP)收录历年广东省GDP总量。原始数据来源参考《中国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以最新修订数据为准。.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乌力吉

乌力吉(;),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人,蒙古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担任中共鄂伦春自治旗委副书记、海拉尔市市长,中共呼伦贝尔盟委副书记,呼伦贝尔盟盟长。1992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次年升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力吉 · 查看更多 »

乌云其木格

乌云其木格(蒙古文:,Оюунчимэг转写:Uyunqimg,),女,蒙古族,辽宁省北票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黨校學歷。196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曾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云其木格 · 查看更多 »

乌兰夫

乌兰夫(;),别名云泽、云时雨,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將,有“蒙古王”之称。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1988年12月8日,因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其长子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至2003年)。布赫之女布小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兰夫 · 查看更多 »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市境北邻锡林郭勒盟,东界河北省张家口市,南接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西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西北达蒙古国。阴山山脉大青山横亘市境中部,北麓为内蒙古高原,称为“后山地区”,南麓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称为“前山地区”,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永定河、内陆河三大水系。全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人口211.13万,市人民政府驻集宁区。“乌兰察布”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红色的山崖”。.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 · 查看更多 »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也是興安盟的行政中心所在。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7万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兰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乌桓

乌桓(上古漢語擬音:),又名乌丸、古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自東胡,是最早附屬於匈奴的部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桓 · 查看更多 »

乌海市

乌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上游,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人口55.58万。是一座立足于煤炭开采的资源型城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乌海市 · 查看更多 »

交通

交通指所有透過器具(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或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廣義解釋也包含郵遞、電信等人際資訊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交通 · 查看更多 »

康巴什区

康巴什区(),是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共同组成全市城市核心区,也是鄂尔多斯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康巴什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康巴什区 · 查看更多 »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蒙古国边境,为中国北方三大沿边陆路口岸之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二连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云中

#重定向 云中郡 (赵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云中 · 查看更多 »

云中郡 (赵国)

雲中郡,中國古代的郡。 戰國時期,屬趙國的一部份,由趙武靈王置。秦代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東北)。轄境約是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卓資縣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西漢時轄境縮小,而在東漢末期廢除。 《汉书·地理志》记载,云中郡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云中郡 (赵国) · 查看更多 »

云布龙

云布龙(),蒙古族,土默特旗沙尔沁乡(今属土默特左旗)人。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布龙 · 查看更多 »

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漢書武帝紀。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 ),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唐置豐州、天德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五原郡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關中豫西晉南地區為中心,範圍由陝西省寶雞市向東延伸至河南省等廣大區域。1922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但有趣的是,仰韶遗址本身不再被认为是该文化的典型遗址,不过仰韶文化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安特生的发现是中瑞双方的考古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需发表于中国的学刊《中国古生物志》。瑞方所保管的发掘品现收藏展出于東方博物馆(瑞典),归还中方的另一半发掘品在二战期间遗失。.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仰韶文化 · 查看更多 »

伊利集团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伊利股份、伊利集团及伊利,是中國大陸著名的奶製品生產商之一,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回民区养牛合作小组,1993年成立伊利集团。其同類廠商在中國有蒙牛、光明及佳宝等。生產的奶類食品以「伊利」為品牌,有数千多種產品,在超級市場或便利商店等各種通路販售。 伊利在2007年3月正式進入香港消費品零售市場,未來有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計劃。 伊利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贊助商之一,而且還邀請了中国大陆著名田徑運動員劉翔擔任代言人,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贊助商之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合作伙伴之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伊利集团 · 查看更多 »

伊克昭盟

伊克昭盟(),舊盟名,后成为行政区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伊克昭盟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张家口市 · 查看更多 »

张策

张策(),曾用名王尚毅、理煊;陕西省高陵县崇皇乡船张村人。曾是中国国民党党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张策 · 查看更多 »

张曙光 (省长)

张曙光(),原名韩志洪,又名韩建勋,河北省饶阳县人,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张曙光 (省长) · 查看更多 »

德王

#重定向 德穆楚克栋鲁普.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德王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人

俄罗斯人(русские)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族群,主要生活在俄罗斯及其邻国,在中国东北又被称作老毛子。 俄罗斯人也可以不论其民族泛指所有俄罗斯国民。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俄罗斯民族占俄罗斯总人口约80%。.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羅斯人 · 查看更多 »

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下所轄一個旗。.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土默特左旗 · 查看更多 »

地级市

地级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級行政区划,因层次上与“地区”相同而稱為地級市,属于地级行政区的一种。自1983年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省辖市之称。至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地级行政区的5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截至2017年9月,地级市数量稳定下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仅有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达到294个,占88%。.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地级市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京官话

北京官話可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官话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人

北京人(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称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关于其年代的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而2009年英国《自然》期刊发表的应用26Al/10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人 · 查看更多 »

北匈奴

北匈奴,匈奴的分支之一,相對於居住在河套一帶的南匈奴而言,居住在漠北一帶的匈奴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48年,日逐王比稱單于,形成南匈奴,內附中國。與北匈奴蒲奴單于分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后,統治實權一直在霸府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杨坚的隋朝所滅,后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周 · 查看更多 »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元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包头市

包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和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冶金、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包头市区由各具经济特色的3个中心街区组成。东南部是东河区,又称旧城(老包头),建筑在黄河一级阶地上,以商业和轻工业及有色冶金工业为主;中部为青山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西部是昆都仑区,即包钢所在地,以钢铁及重型机械等重工业为主;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九原区有大片绿地间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滨河新区和石拐区的喜桂图新区也是构成市区的重要组团。城市的标志是第一工人文化宫门前的“人”字形雕塑,顶部有三只奔跑中的鹿,象征“鹿城”。同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 · 查看更多 »

刘奇凡

刘奇凡(),贵州水城人。男,汉族。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刘奇凡 · 查看更多 »

刘明祖

刘明祖(),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60年,供职于山东省威海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1967年,任山东省威海市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1970年,改威海市委办公室主任。1974年,升任市委副书记、书记。1979年,改任中共山东省乳山县县委书记。1982年,升任中共山东省烟台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改中共山东省临沂地委书记。1988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93年,兼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94年,改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1997年,兼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刘明祖 · 查看更多 »

刘春 (外交官)

刘春(),河北黄骅人,中国共产党官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和外交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刘春 (外交官)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北的蒙古族,居住地域大概为现在蒙古国、中国新疆东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唐努烏梁海大部地区)等地,历史上曾为蒙古族聚居。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喀尔喀蒙古 · 查看更多 »

周口店地区

周口店地区,又称为周口店镇,是中国北京市房山区下辖的一个镇,周口店地区和周口店镇的政府机构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周口店的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 周口店境内的龙骨山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周口店境内还有金朝的皇家陵寝等景点。 周口店以出产高质量的石材闻名。目前,周口店已被列为北京未来规划的“两城八镇”之一,计划以高新科技产业、生态农业和古文化观光旅游业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周口店地区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周惠 (灌南)

周惠(),原名惠珏,江苏灌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主政湖南、内蒙古,惠浴宇之弟。 1937年,周惠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後,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改随母亲周姓,名惠。1938年去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任中央北方局群委秘书、偏城县工作团团长、中共夏津地委书记、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等职。1952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庐山会议上,因周惠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坚持支持彭德怀,被批为“彭黄张周周”。后毛泽东勾去第二个“周”,使得周惠得免“反党集团”,但其仍然停职被批。1977年,周惠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二书记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同年担任第一书记。1987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周惠 (灌南) · 查看更多 »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原为呼伦贝尔盟,以境内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首府海拉尔清朝时称呼伦布雨尔。市境南接兴安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邻黑龙江省黑河市,北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纵贯市境,将市境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呼伦贝尔草原,中部为大兴安岭林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西缘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于市境北端与石勒喀河交汇后称黑龙江,东缘嫩江为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全市总面积25.28万平方公里,人口252.65万,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呼伦贝尔市曾经是名義上全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級行政單位,这一纪录被2018年成立的那曲市打破,呼伦贝尔市實際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10人左右,是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城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 · 查看更多 »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1949年4月11日成立;由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成立,额尔钦巴图(原呼伦贝尔盟盟长)任盟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储波

储波(),安徽桐城人,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长期担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储波 · 查看更多 »

哲里木盟

哲里木盟(Жиримийн чуулган),内蒙古自治区的旧盟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哲里木盟 · 查看更多 »

哈丰阿 (文革受难者)

#重定向 哈丰阿 (政治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哈丰阿 (文革受难者) · 查看更多 »

哈丰阿 (政治家)

哈丰阿(;),汉名滕续文,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1945年至1947年时期的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族自治运动的领袖人物;文革前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哈丰阿 (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如今通常只指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部分,首府为克孜勒。唐努乌梁海是清代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泊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 清朝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今天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國及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蒙古被編為五旗,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接管轄。唐努乌梁海不属于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的內屬蒙古。 唐努乌梁海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華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華民国领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烏梁海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唐代屬鐵勒中的都波,受突厥與回紇統治,元代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1992年,苏联解体后,“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苏联的国家主体俄罗斯联邦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唐努乌梁海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重定向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于1925年10月在内蒙古地区張家口所成立的一个左翼政党,曾经在内蒙古历史上有一定影响,1930年代中期已經解散。 1945年抗戰勝利後,该党一部分老黨員宣布恢复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活动,并建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1947年4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古自治问题给东北局的复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解散。.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军区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军区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

Category:内蒙古列表 Category:内蒙古经济 Category:中国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于1945年11月,乌兰夫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常委会主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政府,简称内蒙古(蒙古文:),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末年在东北部边疆成立的一个自治政府,首府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内蒙古自治政府是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內屬蒙古

內屬蒙古,指清代不設世襲札薩克,直接任命官員治理的蒙古各旗,與外藩蒙古相對(這些多是曾經反抗清朝統治的部落)。內屬蒙古各旗以副都統、散秩大臣或總管等為旗長,其下有參領、佐領、驍騎校、護軍校、前鋒校等官吏。旗長為副都統者,稱“副都統旗”;為散秩大臣者,稱“散秩大臣旗”;為總管者,稱“總管旗”。各旗隸屬於將軍、都統、駐劄大臣或行省,亦歸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典屬清吏司監管。.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內屬蒙古 · 查看更多 »

內札薩克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v)或內札薩克,後簡稱為“內蒙古”,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嘉慶《一统志》外藩蒙古统部:“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蓋奉正朔、隸版圖者,部落二十有五,為旗五十有一,並同內八旗。……是為內札薩克蒙古。”,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吏司、王會清吏司管理。內蒙古一詞即源自內札薩克蒙古。清代後期,内蒙古成為內札薩克四十九旗的正式稱呼。.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內札薩克蒙古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兰银官话

蘭銀官話是西北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共56个县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兰银官话 · 查看更多 »

关东军

東軍是1919年至1945年大日本帝國駐紮在中华民国东北地区(1932年至1945年间为滿洲國)的部隊。.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关东军 · 查看更多 »

兴安盟

兴安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辖境北临呼伦贝尔市,东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南邻通辽市,西界锡林郭勒盟、蒙古国。地处大兴安岭中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主要河流有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皆往东流入嫩江。全盟总面积5.51万平方公里,人口159.91万,蒙古族人口比例约41%,盟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兴安”为满语音译,意为“丘陵”。.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兴安盟 · 查看更多 »

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又称朵颜三卫,由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组成。元朝灭亡后,兀良哈三卫与鞑靼、瓦剌构成了蒙古的三大部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兀良哈三卫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歷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及公布,是於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而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公布了13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琼山市已划为海口市琼山区,虽然根据国务院相关批复文件“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不是“琼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扩展,但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做统计报告及海口市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通常会把二者合并为一处,故实际上共有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查看更多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列表.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CiNii

CiNii( )是一个面向日本学术图书资料的服务,尤其是日本出版的日语和英语著作。该数据库成立于2005年4月,由日本(NII)维护。该服务的数据库搜索由NII电子图书馆服务(NII-ELS)和日本出版物引文数据库(CJP)维护,数据库由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以及其他组织提供。 该数据库已包含超过3600部出版物的超过1500万篇文章。在2012年某月(一个平常的月份),有超过220万独立访客的超过3000万次访问,是日本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虽然该数据库涵盖众多学科,但它所含内容大部分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这也许是因为CiNii是日本在该领域的学术著作的唯一数据库。.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CiNii · 查看更多 »

王君

王君(),山西大同人。1971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第十六届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員。曾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山西省省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王君 · 查看更多 »

王群

王群(),男,汉族,湖北省新洲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王群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

没有描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秦开

开是中國戰國時代燕国將領,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燕昭王即位後,秦開逃歸燕國。后于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東胡北退千余--,又曾渡過遼水進攻箕子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鲜清川江)為界,據有今遼寧全境。并开辟辽东,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築燕長城。《史記·匈奴傳》有其事蹟。 秦舞阳是秦開之孙,曾隨著荊軻行刺秦始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秦开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科尔沁区

科尔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通辽市政府所在地。前身为哲里木盟下辖县级通辽市,1999年1月13日,哲里木盟改称通辽市,原通辽市改称科尔沁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科尔沁区 · 查看更多 »

科布多

科--多(),一作和卜多,原為中國清代城名,後用作地區名。雍正八年(1730年)始築科布多城(今蒙古國科布多省省會)。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統轄杜爾伯特部及阿爾泰山一帶諸部落。此後,科--多參贊大臣管轄的地域也被稱為“科布多”。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與阿爾泰邊疆區东南部、阿爾泰共和國、及圖瓦共和國唐努山以南地區,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以北,哈薩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東北一隅。同治三年(1864年),科布多西北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被俄國割佔。1907年,分阿爾泰山一帶置阿爾泰。1912年,科布多被外蒙古軍隊佔領。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科布多再次由中國設官治理。1922年以後由蒙古人民黨政府統治。.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科布多 · 查看更多 »

稀土金属

土金属,或称稀土元素,是元素週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钪和钇因为经常与镧系元素在矿床中共生,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被认为是稀土元素。 与其名称暗示的不同,稀土元素(钷除外)在地壳中的豐度相当高,其中铈在地壳元素豐度排名第25,占0.0068%(与铜接近)。稀土元素並不稀有,但其傾向於兩兩一起生成合金,且難以將稀土元素單獨分離。另外,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分佈相當分散,很少有稀土元素集中到容許商業开采的礦床。人类第一种发现的稀土矿物是从瑞典伊特比村的矿山中提取出的,许多稀土元素的名称正源自于此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稀土金属 · 查看更多 »

突厥

突厥(Türk;维吾尔语:تۈرك / Türk;Turkic),是生活在欧亚大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群体,狭义的突厥人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那部分古突厥人(即以阿史那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广义上的突厥人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在中国史书中亦指由古突厥人建立的政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突厥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綏遠特別區

綏遠特別區是民國初年的行政区划,当时,袁世凱主导下的北洋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分別在內蒙古劃置3个特別區(熱河、察哈爾、綏遠)。 民國二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設置綏遠特別區,將原先由山西省管轄的歸綏道12縣,改由綏遠城將軍管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特別區。 1928年改稱綏遠省。 Category: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 Category:绥远省 Category:内蒙古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綏遠特別區 · 查看更多 »

纳文慕仁盟

纳文慕仁盟(,为达斡尔语“嫩江”意),是呼伦贝尔东部曾经存在的一个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纳文慕仁盟 · 查看更多 »

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盟(Улаанцав)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因其會盟之地而得名,隸屬於綏遠將軍。清代烏蘭察布盟統四部六旗,會盟於四子部落旗(今四子王旗)境內之烏蘭察布山(五藍叉拍山)。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后成为其管辖牧地的行政区名,沿用至2003年,今为乌兰察布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烏蘭察布盟 · 查看更多 »

瓦剌

剌(;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瓦剌 · 查看更多 »

生态环境

生態環境(biophysical environment)是指生物或種群周圍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總和,一般來說會包含影響生物生存、繁衍以及進化的因素,生態環境既可能小到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也可能大至全球(生物圈)。根據其自身屬性,生態環境可以分爲海洋環境、大氣環境、陸地環境。生態環境的數目幾乎無法數清,每一個生物體都處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之中。生態環境一般會被簡稱爲「環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生态环境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熱河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熱河省,為中國共產黨在1945年9月成立的省級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於1955年7月30日撤銷該省,前後存在10年。.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熱河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燕山构造期

燕山构造期,简称燕山期,是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2.05-1.35億年前)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燕山运动或称燕山事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燕山构造期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畜牧业

牧业是繁殖、饲养陆地动物和鸟类的行业,一般分为饲养业和驯养业,不包括水生生物的饲养管理。畜牧业是人类生产中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中,都有关于畜牧业的学科。人类进行畜牧的目的主要是从被畜牧的动物身上获取食物、皮毛等原材料,但也有为了保护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而对其进行畜牧的例子。.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畜牧业 · 查看更多 »

特木尔巴根

特木尔巴根(;),又名鲍仁山、札木苏、张成,蒙古族。卓索图盟喀喇沁旗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特木尔巴根 · 查看更多 »

盟()又称艾马克,为清代蒙古地区特有的监察机构,与旗形成盟旗制。至民国时,与旗演变为内蒙古地区特有的行政区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成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的地級行政區单位。各盟不设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管理机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盟工作委员会和各盟行政公署。盟下辖区域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县、旗、县级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盟 · 查看更多 »

隋唐

隋唐(581年-907年),是对中国古代的隋朝和唐朝的合称,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是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统一,有学者认为隋唐宋构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也有学者认为隋至盛唐为中国第二次一元体制。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將隋唐歸於拓跋國家中。 雖然隋唐皆被視為漢族皇朝,但其實兩朝皇帝多少帶有異族血統或受異族影響,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战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朝在其后期经过八年的隋末民变,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百六十七年是中國的另一個盛世。另外,由于唐朝初期的文治武功和國際聲望都十分強盛,故人们亦常将它与同样被认为曾经很强盛的汉朝放在一起而合称为漢唐。 與秦漢相比,隋唐同樣是前一個統一皇朝國祚短,而後一個統一皇朝能建立百餘年盛世的大帝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隋唐 · 查看更多 »

鞑靼 (蒙古)

鞑靼是明朝时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韃靼是明朝所稱,實際上是蒙古部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鞑靼 (蒙古)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遼北省

遼北省,簡稱「洮」,是中華民國時期新置的12省級行政區之一,為東北九省之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遼北省 · 查看更多 »

草原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為主,可為家畜、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地區。 天山草原, 是屬於草原地帶。 這個草原的地勢平坦空曠,氣候較乾燥,雨量較少。.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草原 · 查看更多 »

西拉木伦河

西拉木伦河是一条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河流。西拉木伦河属于辽河水系,在与老哈河汇合之后形成西辽河。 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意思为黄色的河。为了和黄河区别,也称潢水,又称饶乐水、吐护真水等。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白槽沟河,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全长380公里,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 西拉木伦河是契丹人发祥地。 1989年蒙古族作家席慕容第一次见到了西拉木伦河,因此创作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歌词。 X.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西拉木伦河 · 查看更多 »

解学恭

解学恭(),曾名谢宾,山西省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解学恭 · 查看更多 »

解放区

解放区,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控制区域的称呼,在。这些地区与外地往往设置关卡,并独立发行货币,且拥有自主的地方武装。 相對的,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政府称其地区为「淪陷地区」或「共匪地区」,簡稱「匪区」。 对于解放区的性质,中国国民党及國民政府认为解放区是武装割据地方,新时期的军阀。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因解放军连连击退国军,使得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而中国国民党/國民政府所统制的區域(簡稱「国统区」)逐漸縮小。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湾地区,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称为「匪偽政府」。至此「解放区」一词与「国统区」共同退出历史舞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解放区 · 查看更多 »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朝代更迭速度很快,並存在有多个政权並存的局面,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南北對峙。 這個時期由220年曹丕篡東漢帝位,自立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陳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個國家又統称为六朝。.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魏晋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贺兰山

賀蘭山(蒙古語:;Alaša aɣula)位於今日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為南北走向,長度約20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高3556米。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以東是宁夏平原,是地理和气候的重要分界。 贺兰山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的贺兰山岩画,西夏时期的拜寺口双塔等遗迹。在蒙语中,贺兰是奔腾的骏马的意思,贺兰山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此说有误,唐代韦蟾已经有诗:“贺兰山下果园成”)。.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贺兰山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贵港市

贵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80公里。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界南宁市,北连来宾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郁江、黔江横贯,于境内汇合成浔江。全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429.37万,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贵港市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满语:Sahaliyan ula),简称黑,位于内满洲北部,是全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省会驻地为哈尔滨。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之名由江名而来。省界北、东与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南接中国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约3831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满、蒙、朝等53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 查看更多 »

齐齐哈尔市

哈尔市(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鹤城、卜奎(卜揆、卜魁)、龍沙。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北部。辖7区8县,代管县级讷河市。总面积4.23万平方公里,人口549.39万(市区136.59万),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会史。齐齐哈尔是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国内湿地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齐齐哈尔市 · 查看更多 »

辽吉省

辽吉省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共政权在东北解放区设置的一个省,存在于1946年5月至1948年7月。.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吉省 · 查看更多 »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 · 查看更多 »

辽西省

辽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简要沿革为1945年12月初成立辽西省,1946年6月1日以辽西省党政军机关为主成立辽吉省驻白城子,1948年7月6日辽吉省改称辽北省驻四平市,1949年4月21日以辽北省干部为主与冀察热辽分局组建的原辽西省合并为新的辽西省驻锦州市,最后于1954年6月19日与辽东省合并为辽宁省。.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辽西省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简称达语,早期称为达呼尔语)是中國达斡尔族所用的本民族語言,使用者分佈於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的嫩江流域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使用人口約96,085人,約24,270人只操達斡爾語(美国國際语言暑期学院,1999年数据)。语言归屬於蒙古語族東蒙古語支。语言学家认为是最接近辽朝契丹语的语言。虽然达斡尔语在语言归属方面属于蒙古语族,但因其在近代历史上与满语人民接触密切,在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明显的通古斯语特征。.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达斡尔语 · 查看更多 »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1万人。亦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区為(Даурия),即外贝加尔。.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达斡尔族 · 查看更多 »

胡春华

胡春华( ),曾用名胡红兵,汉族,湖北五峰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在職研究生学历。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三)。曾担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河北省省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胡春华 · 查看更多 »

興安省 (中華民國)

興安省是中華民國在抗戰勝利後設的東九省的其中一省,簡稱興。该省疆域大約等於今日的呼倫貝爾市全境及興安盟部分。 国民政府宣布设立之初,该地区实际由东蒙自治政府统辖,由于国民政府拒不承认东蒙自治政府,1946年5月28日,中共撤消东蒙自治政府,建立兴安省人民政府,由东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双重领导。后中共方面裁撤兴安省,所属地域并入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而国民政府方面一直沿用兴安省的区划。.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興安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興安省 (解放區)

興安省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後在中國東北解放區所成立的省級行政區。省會為王爺廟(今内蒙古自治区烏蘭浩特市),於1947年廢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興安省 (解放區) · 查看更多 »

阴山

山山脈,蒙古語名即「達蘭喀喇」(),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东起河北省西北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中部的狼山,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50至100公里,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是古代漢族地區的北緣。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呼和浩特以西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高峻,脈絡分明。南坡山势陡峭,北坡较为平缓。.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阴山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 。.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拉善左旗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境西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界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东分別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国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拉善盟 · 查看更多 »

阿思根

阿思根(),又名阿拉坦仓(),汉名李友桐,蒙古族,1940年代东蒙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军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思根 · 查看更多 »

赤峰市

赤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原为昭烏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429.95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政府驻松山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赤峰市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赵长城

赵长城中国战国时期修建,为赵国所筑,分为南北二段。.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赵长城 · 查看更多 »

赵武灵王

赵武靈王(),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 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前325至前299年,共27年)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武灵王禪讓王位予赵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號稱「主父」。因為儲君廢立問題,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而饿死,赵侯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赵武灵王 · 查看更多 »

董其武

董其武(),山西省河津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24年在刘镇华的镇嵩军任排长,不久先后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和第九混成旅旅部中校副官长。1926年冬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28年秋到天津,入傅作义部,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四路军第三十师八十九团中校团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四三六团上校团长、第三十五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三十五军第一〇一师中将师长、暂编第四军军长、骑兵第四军军长、第三十五军军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张家口警备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和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1949年9月19日,宣布绥远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董其武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军

蒙古人民军(Монголын Ардын Арми)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军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军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地区),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南界戈壁沙漠,包括蒙古国全部,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特共和國与外貝加爾邊疆區,中国东四盟地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南部邊緣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这一带有记载以来先后成为多个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等。欧洲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地区主要为蒙古族的活动区域,故被称为“蒙古高原”。.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高原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族 · 查看更多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大日本帝国于1939年至1945年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当时中華民國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一部分等日占沦陷区操纵成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蒙牛集团

蒙牛集团,是一家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於1999年在中国内蒙古成立,公司创办人是牛根生。公司的主要品牌是蒙牛(Mengniu Dairy或Monmilk),主要業務是製造液體奶、冰淇淋和其他乳製品。蒙牛品牌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至2005年時已成為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淇淋的產量都居全中國大陸第一。 然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公司雖然是一家國營企業,但其控股公司是由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業公司中國蒙牛乳業公司()所管。蒙牛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現任董事會主席為于旭波。.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蒙牛集团 · 查看更多 »

锡伯族

錫伯族(z)是55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约19万人(2010年)。.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锡伯族 · 查看更多 »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辖境东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南邻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西界乌兰察布市,北与蒙古国接壤。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盟境东缘为大兴安岭西麓,中部为乌拉盖盆地,西部为乌兰察布高原东段。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主要河流有乌拉盖河和锡林河。全盟总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104.26万,蒙古族人口比例约三成,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是全区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草原辽阔,牧马产业发达,有“中国马都”之称,位于辖境西北部边境的二连浩特是中蒙边境的重要口岸。.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 · 查看更多 »

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该盟的首府。锡林浩特蒙古语意为“高原的城”,原名贝子庙。 锡林郭勒市位于东经116°,北纬°44度附近,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锡林郭勒草原上。面積14902平方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工业有畜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工业等。土特产绒毛、蘑菇等。有207国道和303国道通过。并有铁路与集通铁路连接。.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锡林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前身为伊克昭盟--。市境东临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南邻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吴忠市,西界阿拉善盟、乌海市、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北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为库其布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东部为丘陵沟壑,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环绕市境东、北、西三面边界。全市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204.51万,市人民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之名來自所處的鄂尔多斯高原,可追溯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为蒙古语“众多的宫殿”之意。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全市约八成面积蕴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储量亦丰,自上世纪末得到开发以来,经济总量一直迅速攀升,因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而闻名。2015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行全国第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 · 查看更多 »

鄂伦春语

鄂伦春语(Oroqen)是鄂伦春族的语言,使用者分布在中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交接处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札兰屯和黑龙江省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县等。没有书写文字。 鄂伦春族约7000人口中,使用鄂伦春语有约2100人。其他使用者已改用汉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伦春语 · 查看更多 »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下辖的一个自治旗。面积5.98万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2006年人口为28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自治旗政府驻阿里河镇,邮政编码为165450。 鄂伦春旗成立於1951年10月1日,1952年改为鄂伦春自治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处少数民族自治旗。該旗名稱以鄂伦春族为名,1953年,全旗人口只有946人,其中鄂伦春族797人;今日該旗漢人與蒙人居多。除了自治區域的林业、畜牧之外,也积极發展工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伦春自治旗 · 查看更多 »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a)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使用鄂伦春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小兴安岭中。人口约8700人(2010年)。“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鄂伦春族人过去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伦春族 · 查看更多 »

鄂爾多斯 (中國企業)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公司,簡稱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Inner Mongolia Erdos Group Company Limited),在1979年,由内蒙古自治区纺织工业公司,以及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資組成伊克昭盟羊绒衫厂,当时王林祥任安装副总指挥。1989年后改名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后为实现工厂与公司分离以及公司工场体制改革,于1991年组建成立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至此公司主要由王林祥等企业家持股,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正式成立。 業務除了主要在中國內地經營以羊絨產品外,還包括煤炭能源、酒店餐飲、娛樂、媒體、化工、金屬、房地產等行業。 而在1995年10月20日,旗下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按以發行新股為11000万B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後在2001年4月,按以發行新股為51600萬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總部位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南路32号34号楼道6楼。.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爾多斯 (中國企業) · 查看更多 »

鄂温克语

鄂温克语(又译埃文基语或索伦语、Evenki,1930年代前与鄂温语合称通古斯语)是鄂温克族的传统民族语言,为通古斯语族中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使用人口约2.9万人。鄂温克世居地区跨越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三国,其中居住于中蒙二国的族民根据民族语言汉译作“鄂温克族”,而俄罗斯境内的族民则根据俄罗斯语汉译为“埃文基族”,并衍生出“鄂温克语”、“埃文基语”两个语言名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温克语 · 查看更多 »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中国鄂温克人主要信仰萨满教,俄罗斯鄂温克人除少数信仰萨满教外,主要为东正教信徒。鄂温克人讲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无文字。历史上曾使用满文。.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鄂温克族 · 查看更多 »

自治区

自治区是一種行政区划類型。一個國家的自治區,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會擁有比其他同等級行政區來得高的自主空間。通常(但不是絕對),自治區的成立是因為其範圍內的主要居住民族在該國國內屬於少數,但也有其他的設置因素,例如一個與該國大部分土地分隔開的地區,也常常會被設置為自治區(例如西亞國家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便屬此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自治旗

自治旗为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地位相当于旗,为县级行政区,但是旗的主要少數民族是蒙古族,而自治旗是非蒙古族的少數民族。目前,中国境内有三个自治旗,均位于呼伦贝尔市,分别为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自治旗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重定向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苏鲁克旗

苏鲁克旗,1946年至1949年辽西省的蒙古族旗名,位于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苏鲁克旗 · 查看更多 »

集宁区

集宁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北纬41°01′,东经113°10′。 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辖区。面积114.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万(2009年)。有蒙古、回、满、达斡尔、藏、维吾尔、苗、彝等少数民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集宁区 · 查看更多 »

通辽市

通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前身为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东南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科尔沁草原和“黄金带”西辽河冲积平原。蒙古族人口143.9万人,占总人口的46%,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还有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通辽市 · 查看更多 »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清輯本《旧五代史》改譯安巴堅,汉名耶律亿,是大契丹國的第一位皇帝(916年3月17日-926年9月6日在位),在位10年。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刘、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喇、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耶律阿保机 · 查看更多 »

耕地

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恒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耕地 · 查看更多 »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50年之间,在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的东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和革命根据地(解放区),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第二次国共内战起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非法叛乱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50年1月改组为西北军政委员会。.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陕甘宁边区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柔然 · 查看更多 »

李佳

李佳可能有以下意思:.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李佳 · 查看更多 »

李佳 (1961年)

李佳( ),辽宁大连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本科毕业,东北大学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中共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李佳 (1961年) · 查看更多 »

李纪恒

李纪恒(),广西贵港人。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是中共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會主任。.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李纪恒 · 查看更多 »

杨晶

杨晶(),蒙古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職研究生学历。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官至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2017年10月,时年64岁的杨晶落选新一届中央委员。2018年2月24日,杨晶因为严重违纪,受到留党查看一年、行政撤职的处分,降为正部长级。杨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首个被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杨晶 · 查看更多 »

松山区 (赤峰市)

松山区()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赤峰市政府及新区驻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松山区 (赤峰市) · 查看更多 »

松岭区

松岭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隶属于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松岭林业局,属于政企合一体制。松岭林业局设立于1965年,1970年设立松岭区建制。.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松岭区 · 查看更多 »

森林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或历史上,森林是一个为狩猎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面(或30%的佔總土地面積)。森林覆盖着全球面积的9.4%,全球陸地面积的30%(在工業化前約佔全球面积的15.6%,全球陸地面积的50%),森林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森林中的生物量主要是以樹木為主,不同的文化會對森林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其規模以及其中有的生物。森林一般是指一塊有許多樹木的區域,但任何植物密度高的區域都可以視為森林,例如水底的植被(海藻林),甚至也包括真菌。 典型的森林會由林上(林冠)或是組成。林下可以再細分為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層、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些複雜的森林中,也會有一些較低的樹木。森林提供人類許多不同的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包括儲存二氧化碳、調節氣候、淨化水源以及減輕像洪水等自然災害。森林中也包括地球陸地上90%的生物多樣性。.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森林 · 查看更多 »

水城县

水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六盘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西部,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水城幅员面积3594平方公里,下辖32个乡1镇,总人口8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3%。.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水城县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温带

溫帶(Temperate climate、Gemäßigte Zone、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學上,是位於亚熱帶和極圈之間的气候带。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北緯23.5°的北回歸線到北緯66.5°的北極圈之間。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南緯23.5°的南回歸線到南緯66.5°的南極圈之間。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温带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满洲国 · 查看更多 »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准地级计划单列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3万多。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之稱。.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满洲里市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滕海清

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滕海清 · 查看更多 »

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族,其居住地域大概为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直至13世紀中葉仍為漢族聚居地,後來成为蒙古族聚居地。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相对。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元朝残余势力退至长城以北,史称北元。北元后分裂成许多部落。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中一支显赫的部落,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後金甫興起时,與察哈爾部交战,林丹汗兵败后逃亡,其子额哲于1635年向后金皇太极投降,并献出当年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带走的传国玺。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后金(后为清朝)版图。.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漠南蒙古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朔方郡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甘德尔敖包的伊金霍洛草原上,属窟野河上游。成吉思汗陵清朝初年迁至伊金霍洛,抗日战争期间陵墓八白室迁至甘肃,后于1949年迁至青海塔尔寺。1954年又迁回,现有建筑修建于1955年至1956年。陵内有成吉思汗生平功业绘画及其坐像、遗物,并陈列有元代文物。1982年,成吉思汗陵正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成吉思汗陵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戈壁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昭烏達盟

昭烏達盟(昭烏達,,蒙古语“百柳”之意)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隸屬於熱河都統。清代昭烏達盟統八部十一旗,諸旗會盟於翁牛特左翼旗(今翁牛特旗)境內。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 中華民國成立後歸熱河特别區、熱河省管轄。1955年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改隸遼寧省。1979年復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1983年撤盟,改名為赤峰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昭烏達盟 · 查看更多 »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68万。为包头钢铁集团所在地,也是包头市的政治、商业中心.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昆都仑区 · 查看更多 »

海勃湾区

海勃湾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乌海北部,黄河东岸,是乌海市政府所在地,面积529平方公里,人口26.43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海勃湾地区隶属于鄂托克旗,1955年成为独立地区,先后称为桌子山矿区、海勃湾市,均隶属于伊克昭盟,1976年乌海市成立后,撤市建区成立海勃湾区。 “海勃湾”一词是由蒙藏语“海若布刀亥(Hairibin Tohoi)”演变而来,意为“雄狮之湾”。.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海勃湾区 · 查看更多 »

海拉尔区

海拉尔()位于中國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的结合带上,位于346千米的海拉尔河上游。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正阳街道广场路,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还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海拉尔区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

没有描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新城区 (呼和浩特市)

新城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市下所辖一个市辖区。.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新城区 (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划定此时期为距今约260万年Nicholas Toth and Kathy Schick (2007).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旧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旗幟

旗幟或者旌旗泛指懸掛在桿上的布。旗上面通常繪有圖案,具有標誌性,用於傳達訊息或分類。時至今日,旗幟也用於宣傳或純粹的裝飾用。按其形状旗帜分为仿古旗、广告刀旗、锦旗、常规旗帜等。國家、地區、軍队等通常都有自己的旗幟。現代大部分國旗或區旗一般是長方形的,也有個別國旗使用正方形或不規則五角形。研究旗幟的學問稱做旗幟學。.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旗幟 · 查看更多 »

扎兰屯市

扎兰屯市(俗读作“zhā”,但此处“扎”读作“z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由呼伦贝尔市代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的东南麓。境内自然风景秀美,有“塞外苏杭”之称。.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扎兰屯市 · 查看更多 »

扎薩克

扎薩克,又作札薩克(;系蒙古语词汇,“执政官”的意思,有酋長及政府之意),是中國清朝政府授予蒙古貴族和少數藏人、回人(維吾爾族)的官职。札薩克由朝廷授予,受当地將軍、都統、駐紮大臣的节制。設札薩克的蒙古部落,稱為外藩蒙古,札薩克為一旗之行政、軍事長官,相當於內屬蒙古的總管(旗長)。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一般有爵位,大多可以世袭。在新疆的哈密廳、吐魯番廳,朝廷也冊封維吾爾貴族首領為札薩克,視同蒙古之一旗。 旗仿滿洲八旗制而編成,各旗有旗長,亦即世襲之扎薩克,掌理領內之行政,並以協理台吉為之副,佐理旗務。分世管及公中二種。世管者,各旗王公的首長世世承襲其職者之謂;公中者,不拘爵秩之高下,選出其人,特授敕命之謂。 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雍正之后,在汉族移民定居的内扎萨克蒙古地区,清政府为避免税赋流入扎萨克之手,实行蒙汉分治。.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扎薩克 · 查看更多 »

承德

#重定向 承德市.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承德 · 查看更多 »

托克托县

托克托县()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下所轄一個縣,總面積為1417平方公里,人口19萬。.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托克托县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晋语

晉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也是中国北方汉族地区除官话之外的唯一一门被官方认定为“獨立語言”的汉语族语言。晉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晉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晉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晉語下有數支晉語的方言。 晉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截止1996年,晋语的使用者约为4500万左右(不含汾河片),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2名,在漢語中影响力僅次於官话、吴语、粤语和闽南语。至2007年,晋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增至6305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 晋语是山西、陕北、河套等地区的主要语言,现代晋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方言。晋语的命名来自于“山西省”,又被部分中国学者称为晋方言。 最早提出將晉語自官話中劃分出來的是語言學家李榮,他所依據的標準是「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有入聲的方言」。不過,也有部份學者對此提出異議。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裏首次把晋语列入,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语言代码为:ISO 639-3 cjy 。.

新!!: 内蒙古自治区和晋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内蒙内蒙古内蒙古区內蒙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