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厄尔曼纳里克

指数 厄尔曼纳里克

厄尔曼纳里克(哥特语:Aírmanareiks;Ermanaricus;Eormenric;Jǫrmunrekr;)是哥特族格鲁森尼人的一位国王。其在位年代大约在4世纪中后叶。 厄尔曼纳里克在位期间,格鲁森尼人的统治疆域大概在地区(西徐亚地区的一部分)。根据罗马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的记载,厄尔曼纳里克是一位“极为好战的君王”,统治着极为广阔而肥沃的地域。375年,格鲁森尼遭到匈人和阿兰人联军的袭击,大败,羞愧自杀。此后,继承王位。 而约达尼斯在其所著的《哥特史》中也记载:厄尔曼纳里克统治艾乌姆地区,被誉为“哥特人的亚历山大”,西徐亚和日耳曼尼亚臣服于他。由于一名妻子的不忠行为,他用四马分尸的方式处死了她。后来匈人入侵的时候,厄尔曼纳里克率兵抵御,被苏尼尔达的两个兄弟萨鲁斯(Sarus)和阿米乌斯(Ammius)刺伤。这个传说广泛存在于英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神话中。约达尼斯声称,厄尔曼纳里克逝世时年已110岁。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在厄尔曼纳里克统治期间,格鲁森尼人的疆域在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最东可到达乌拉尔山脉一带。 Category:哥特人物.

15 关系: 乌拉尔山脉亚历山大大帝匈人哥德哥德語哥特史哥特人约达尼斯黑海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英格兰格鲁森尼人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日耳曼尼亚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山脉(俄语:Ура́льские го́ры,簡稱Ура́л)是俄罗斯境内大约南北走向的一座山脉,它位于俄罗斯的中西部。.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乌拉尔山脉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匈人

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東歐,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国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懷疑這兩個民族係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最早期的匈人屬蒙古人種,與匈奴相同,而後期的匈人應屬於圖蘭人種(歐亞混血)。.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匈人 · 查看更多 »

哥德

--(Goth、Gothic),也译作--,可能指:ACE.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哥德 · 查看更多 »

哥德語

哥德語是一種由哥德人所使用的,已滅亡的日耳曼語族語言。它的內容主要是從一個4世紀聖經翻譯版本的6世紀抄本,也就是所謂的「銀色聖經抄本」(Codex Argenteus)裡頭得知的,哥德語也是唯一擁有相當數量語料的東日耳曼語言。其他的語言,包括勃根地語和汪達爾語等,僅能從歷史紀錄裡所遺留的姓名來得知其內容。 做為日耳曼語言,哥德語當然也是印歐語系的語言之一。它是有著存在證據的日耳曼語言當中最早的一種,但哥德語沒有現代的後裔存活下來。最早的哥德語文獻可追溯到四世紀的時候。在六世紀中期時,這個語言處於逐漸衰微的狀態,在某些程度上,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哥德人在軍事上敗於法蘭克人的手中、哥德人在義大利半島的被消滅、大規模地對主要使用拉丁語的天主教教會的皈依,以及地理上的孤立等。這個語言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最晚一直存活到八世紀紀左右,而法蘭克人作家瓦拉福里德‧史特拉伯(Walafrid Strabo)寫到說哥德語在九世紀早期時,在下多瑙河地區和克里米亚的孤立山區依舊被使用著(另見克里米亞哥德語)。另外,在九世紀後出現於一些手稿裡的一些近似哥德語詞彙的用詞可能不是同一個語言的。 早期的語料證據的存在,使得它成為比較語言學裡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 注:在本篇文章裡所提到的哥德語單字,都會用羅馬字母轉寫來表示。.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哥德語 · 查看更多 »

哥特史

《哥特史》(拉丁語原名: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意為《論該塔伊人的起源和行為》;德語名:Gotengeschichte),由6世紀投效拜占庭帝國的東哥特人約達尼斯(又譯作約爾南德斯、約達爾南迪斯,約生活於500年至555年或560年)寫成。該書使用拉丁語,記述日耳曼人(包括哥特族人)、匈人等民族遷入東歐、中歐、西歐,導致西羅馬帝國崩潰的民族大遷徙歷程。該書取材自現已散佚的當代史籍,以及約達尼斯的親身見聞,雖然書中存有內容粗糙、輕信、文筆較差的情況,但因其史料價值,而獲得後世史家的重視。.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哥特史 · 查看更多 »

哥特人

--(哥特语:𐌲𐌿𐍄𐌰𐌽𐍃),又譯--,是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斯基泰、達契亞和潘诺尼亚。5到6世纪时,分裂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 哥特人生活在今天德國的區域裡,是日耳曼的一個部落。德涅斯特河劃分了他們,河東的叫東哥特人,河西的叫西哥特人。 哥特人曾南下西班牙甚至北非,替代羅馬人,統治西班牙和北非。但亦有一說指哥德人並未有南下到非洲,而是推使了原本在西班牙的汪達爾人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東哥特人於5世紀末在義大利建立東哥特王國。西哥特人於法國南部和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哥特人 · 查看更多 »

约达尼斯

约达尼斯(Jordanis),又译约尔达尼斯、约丹内斯、约尔南德斯等,是6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一位官员、史学家。 约达尼斯大约在6世纪初的时候出生在达尔马提亚地区,其祖先是阿兰人。他原本是东哥特总司令官Gunthigis Baza的书记。6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攻破东哥特,约达尼斯向拜占庭投降,从此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官员。晚年专注于写史书。著有《罗马史》、《哥特史》。 Category:古罗马人 Category:拜占庭史学家.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约达尼斯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

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325年?-391年),或譯“阿米亚努斯·瑪尔凱里努斯”,古羅馬末期最知名史學家。 出身於希臘貴族家庭,從西元350年起以文學書寫及編年方式詳細描繪羅馬帝國後期歷史,直至378年。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將近30年的史學編著所遺留羅馬歷史相關著作本共有31卷,後來因動亂等各種原因佚失13冊,不過即使如此,遺留下的18本著作仍是羅馬史研究的最主要根源之一。 Category:古罗马人 Category:歷史學家 Category:古罗马历史学家.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格鲁森尼人

格鲁森尼人(Greuthungi)是公元3、4世纪生活在黑海一带的哥特人部落。他们与生活在德涅斯特河对岸的关系密切,后来肯能融合成了东哥特人。 格鲁森尼一词可能意思是“草原居民”。6世纪中期的罗马史学家约丹内斯,在其所著的《哥特史》里,认为格鲁森尼人就是后来的东哥特人。约丹内斯描述了4世纪末期格鲁森尼王国具有庞大的疆域;但生活在4世纪末期的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的著作里并没有相关描述。包括和在内的现代学者,怀疑所谓“特别广阔的疆域”的记载是否属实,并认为其真实疆域要比约丹内斯描述的小得多。 根据约丹内斯《哥特史》的记载,格鲁森尼王国于375年遭到匈人君主巴兰比尔的袭击,大败,国王厄尔曼纳里克自杀。格鲁森尼人一部分投降匈人,另一部分人逃入罗马帝国境内。 Category:古日耳曼人 Category:哥特人 Category:巴尔干的罗马晚期部族.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格鲁森尼人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尼亚

日耳曼尼亚(拉丁语:Germania;德语:Germania)是古代欧洲的一处地名,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地名来自高卢语,由罗马共和国统帅尤利乌斯·凯撒最先使用,以指代莱茵河以东的居民,意为“邻居” 。.

新!!: 厄尔曼纳里克和日耳曼尼亚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