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封懿
封懿(),字處德,本貫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南北朝時代從前燕至北魏時的學者、政治人物。.
查看 燕鳳和封懿
崔玄伯
崔宏(),字玄伯,清河東武城(今山东德州市武城县)人。北魏大臣、書法家。曹魏司空崔林的六世孫。崔宏歷仕前秦、後燕及北魏政權,在北魏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兩朝,也受二帝器重。.
查看 燕鳳和崔玄伯
神䴥
䴥(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3年餘。.
查看 燕鳳和神䴥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燕鳳和表字
魏太武帝
魏太武帝拓跋焘(),鮮卑本名佛狸伐。佛狸是官號,突厥語狼büri或böri的音譯。伐或bäg是官稱,且是魏晉時期鮮卑諸部使用最為廣泛的政治名號。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的長孫,在位28年,谥号太武皇帝。.
查看 燕鳳和魏太武帝
魏道武帝
魏道武帝拓跋珪(),又名涉--、--翼圭、翼圭、開,北魏开国皇帝,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獻明帝拓跋寔和贺夫人的兒子(一說為--翼犍的兒子)。.
查看 燕鳳和魏道武帝
魏明元帝
魏明元帝拓跋嗣(),鮮卑名木末,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在位。.
查看 燕鳳和魏明元帝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燕鳳和长安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查看 燕鳳和苻坚
拓跋寔
拓跋寔(),鲜卑拓跋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次子,封為世子,娶東部大人賀野干之女為妻。371年三月,長孫斤谋反,拔刀向御座謀弒代王什翼犍,拓跋寔擋格此攻擊時腋下肋骨附近受傷,亦因此逮捕了長孫斤,並殺死他。當年五月,拓跋寔因当时所受的伤而去世。同年七月,贺夫人為拓跋寔誕下遗腹子拓跋珪。當拓跋珪建立魏國即位后,追尊拓跋寔為獻明皇帝。.
查看 燕鳳和拓跋寔
拓跋什翼犍
拓跋--翼犍(),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部首領、代王,338年至376年在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拓跋鬱律之次子,拓跋翳槐之弟。.
查看 燕鳳和拓跋什翼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