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5 关系: 墨俁川之戰,壽永,大日本史,安德天皇,安元,富士川之戰,一之谷之戰,平家,平宗盛,平安时代,平师盛,平忠度,平忠房,平六代,平知盛,平资盛,平重盛,平重衡,平清经,平清盛,平滋子,平有盛,京都,從三位,從二位,從四位上,後白河天皇,保元,俱利伽羅峠之戰,北陸道,嘉應,元曆,玉葉,紀伊國,烏帽子,熊野,西國,高倉天皇,高野山,鬼界之島,越前國,鹿谷陰謀,藤原成親,那智瀑布,雅乐,松殿基房,梅,樱,治承,法名,... 扩展索引 (5 更多) »
- 1160年出生
- 1184年逝世
- 平氏
墨俁川之戰
墨俁川之戰(墨俣川の戦い)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源平合戰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治承五年(1181年)四月二十五日。 治承四年(1180年),源賴朝在富士川之戰中擊退平家之後,平家再度進行追討。治承五年(1181年)4月,以平重衡為將,派往東國。源氏方面則派源行家在墨俁川(現長良川)東岸佈陣。兩軍隔著墨俁川對峙,源行家趁夜發起奇襲,企圖渡河。然而,平氏軍看見了渾身濕漉的士兵,認出了是敵人,行家的奇襲被識破,源氏大敗。在此戰役中,源義圓(源義經的同母兄)、源重光、源賴元、源賴康等源氏一門戰死,源行家的次子源行賴被俘,行家突破矢作川敗走,受到平家的追擊。但聽聞源氏大軍自東面而來的時候,平家沒有繼續追擊便撤退了。 Category:源平合戰 Category:尾張國 Category:美濃國 Category:大垣市.
查看 平維盛和墨俁川之戰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查看 平維盛和壽永
大日本史
《大日本史》是日本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於江戶時代,作者是水戶藩的藩主德川光圀。這部史書用漢文撰寫,在1715年德川光圀死後由水戶藩藩主主持繼續編纂,於明治時代完成。1715年,水戶藩藩主德川綱條將這部史書命名為大日本史。由於其形式與史記相同亦為紀傳體,被日本人稱作「本朝史記」或「國史(倭史)」。 《大日本史》記載所涵蓋的內容,起至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終於南北朝結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紀,敍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傳,記載后妃、皇子、皇女、群臣、幕府將軍、將軍家臣、文學、歌人、孝子、義烈、隱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蹟以及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情況;二十六篇志,收納關於神祇、氏族、職官、國郡、食貨、禮樂、兵、刑法、陰陽、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關於臣、連、伴、造、公卿、國郡司、檢非違使、將軍僚屬的列表。 《大日本史》頗受中國儒家與史家思想,尤其是明朝遺老朱舜水、林羅山等名士影響。體例與中國「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差不多,因此《大日本史》也是儒家書籍,是日本儒家的代表作品之一。.
查看 平維盛和大日本史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查看 平維盛和安德天皇
安元
安元(1175年七月二十八日至1177年八月四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
查看 平維盛和安元
富士川之戰
富士川之戰是於日本平安時代晚期治承四年十月二十日(1180年陽曆11月9日)發生在駿河國(現為靜岡縣)富士川之戰役。由平維盛所領軍的平氏大軍在富士川一地與源賴朝的軍隊遭遇,此役是後世泛稱源平合戰的眾多戰役之一。.
查看 平維盛和富士川之戰
一之谷之戰
一之谷之戰(一ノ谷の戦い),發生於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為源平合戰的關鍵戰役之一。.
查看 平維盛和一之谷之戰
平家
#重定向 伊勢平氏.
查看 平維盛和平家
平宗盛
平宗盛(),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平清盛的三子及繼承人。最高官位為從一位內大臣,因其所領導的平氏一族後來敗退到屋島,一般稱之為「屋島大臣」。後來在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中的壇之浦之戰戰敗後被源賴朝下令斬首。.
查看 平維盛和平宗盛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查看 平維盛和平安时代
平师盛
平师盛()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一位武士,出身伊势平氏。小松内府平重盛第五子,母正室藤原经子。极官从五位下·侍从兼备中守。.
查看 平維盛和平师盛
平忠度
平忠度()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歌人。他是平忠盛的第六子,藤原為忠之女所生。他也是平清盛的同父異母弟,官至正四位下薩摩守。 平忠度於天養元年出生於紀伊國的熊野地方,擅和歌,師事於藤原俊成。根據《平家物語》記載,1183年平家撤離京都之時,忠度獨自返回京都求見俊成,將自己所寫的和歌百餘首交給了他。後來俊成編撰《千載和歌集》的時候,收錄了忠度的和歌《故鄉之花》一首: 但因忠度是俊成朝敵的緣故,故將該首和歌作者署為佚名。直到後來編纂《新敕撰和歌集》之時,才將作者改為「薩摩守忠度」。 平忠度曾參與討伐以仁王、源賴政的戰鬥。1180年,參與富士川之戰。1183年,作為平家的一員武將,參加了俱利伽羅峠之戰,為源義仲所敗,逃得性命。1184年,在一之谷之戰中,平家戰敗,忠度敗走,被源氏方面的岡部忠澄追擊。忠澄看見忠度的牙齒被染黑,從而認出是平家的武士,上前將他殺死。因忠度文武雙全且擅長和歌,當源氏的武士得知忠度被殺後無不為之惋惜。戰後,岡部忠澄尊忠度為菩提,在今崎玉縣深谷市的清心寺為他建立供養塔。 相傳兵庫縣明石市的「忠度塚」是平忠度的墳墓,其附近的天文町原名「忠度町」。神戶市長田區駒之林有忠度的「腕塚」(葬其手臂之墓),為神戶市認定的地域文化財。腕塚附近有忠度的「胴塚」(葬其屍身之墓)。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歌人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查看 平維盛和平忠度
平忠房
平忠房()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一位武士,出身伊势平氏。小松内府平重盛第六子(一说第五子),母亲为正室藤原经子。极官从五位下侍从兼下丹后守。.
查看 平維盛和平忠房
平六代
#重定向 平高清.
查看 平維盛和平六代
平知盛
平知盛()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第四子,為二位尼(平時子)所生。同母兄弟有平宗盛、平重衡和建禮門院(平德子)。其官位為從二位行權中納言,世人稱之為新中納言。 平知盛出生的時候正值平家的勢力達到全盛的時期,因此知盛在8歲的時候就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位,次年又被任命為武藏國的國司兼該國的知行國主。當時平家一門出生的人物獲封日本全境內一半以上的國。知盛所獲封的武藏國,當時是源氏勢力最為強大的一個國,這可能是因為知盛具有武將的才能和較大的魅力的緣故。知盛的兩個兄長重盛和宗盛對後白河院的態度優柔不斷,平清盛對他非常期待,對其最為寵愛(《玉葉》安元2年12月5日條)。治承4年(1180年)12月,美濃和近江的源氏發動叛亂,知盛作為總大將率軍前往鎮壓。此後清盛命令知盛征討東國,但此時知盛病倒,不得不返回京都。 治承5年(1181年)閏2月4日,平清盛死去,知盛的同母兄平宗盛繼承了平家家督的位置,知盛與弟弟平重衡一起輔佐宗盛。同年10月,平家的遠征軍編制完成,準備大舉討伐盤踞東國的源氏。北陸道一路知度、清房(宗盛的異母弟)、重衡、資盛率領;東海道和東山道一路由維盛、清經(重盛之子)率領;熊野一路由賴盛的兩個兒子;而最重要的洛中(指京都)由宗盛、教盛、經盛、賴盛和知盛一起負責鎮守。(《玉葉》10月10日條)。此時,平知盛負責留守京都,是決策戰事的實際總指揮者。壽永2年(1183年)2月,平宗盛辭去內大臣官職之際,曾召集知盛、重衡、賴盛、時忠、親宗五人到自己的官邸。(《吉記》2月27日條)可見平知盛在平家一門中地位很高。 壽永2年(1183年),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知盛和宗盛決定撤出京都。翌年平家在一之谷之戰中慘敗,知盛的長子平知章陣亡。平宗盛以讚岐國屋島為大本營安頓下來,知盛則鎮守長門國的彥島。元曆2年(1185年)3月24日,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覆滅,知盛身著重甲、背負著錨投海自盡,享年34歲。 此外,也有傳聞稱知盛並沒有死,而是秘密逃出戰場隱居。今日三重縣伊勢市有人自稱是平知盛的後代。 平知盛的第三子知忠被封為伊賀大夫,在平家撤離京都時被拋棄在京都,由乳母秘密撫養。後來在建久7年(1196年)因舉兵反源,為鐮倉幕府的所殺。次子中納言禪師增盛學問很深,於建久6年(1195年)上洛,後來前往鐮倉,投奔三浦義澄並住在勝長壽院。知盛的女兒中納言局,後來成為後堀河天皇的內裏女房,權傾一時。 相傳在壇之浦之戰擔任源氏方面大將源義經,不久後受到源賴朝的猜忌試圖逃往西國,但船至攝津國大物浦時,由於平知盛的怨靈作祟,海上突起暴風,最終失敗。在後世的文樂和歌舞伎「義經千本櫻」中有相關的情節。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查看 平維盛和平知盛
平资盛
平资盛()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將,他是平重盛的次子,為藤原親盛的女兒所生;也是平家首領平清盛的孙子。官位從三位右近衛權中將,人稱新三位中將。 平資盛擅於創作和歌,在《新敕撰和歌集》和《風雅和歌集》中都收錄有他的作品。他和建禮門院宮中的女官、和歌女歌人建禮門院右京大夫發生過戀情。在平家勢力達到全盛的時期,年輕氣盛的平資盛曾與攝政松殿基房發生衝突,這被《平家物語》的作者當作平家的惡行之一。.
查看 平維盛和平资盛
平重盛
平重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平清盛的嫡長子,母親是高階基章之女,同母弟為平基盛。最終的官位到從二位內大臣。因為住在六波羅小松第,所以又被稱為小松公、小松內大臣。此外由於他在自己的邸宅建有48個燈籠,又被稱為「燈籠大臣」。在《平家物語》中被描寫成溫厚柔和、冷靜沈著的理想化人物,是文武雙全的人才,被清盛及一門賦予厚望。 保元、平治之亂時跟隨父親立功,此後一直升遷到左近衛大將、正二位內大臣之職。他雖然是平清盛嫡長子,但母親的地位沒有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高,因此與異母弟平宗盛不同的是,重盛並無外戚的勢力庇護他。重盛的正室是後白河法皇寵臣藤原成親的妹妹經子,因此較為親近後白河法皇。平重盛在父親平清盛與後白河法皇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平重盛曾上諫父親清盛勿軟禁後白河法皇。但清盛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而且,鹿谷陰謀事件的主謀正是重盛的舅子藤原成親,在這次事件後,重盛在平家一門中受到了孤立。 1179年5月25日因病出家,同年7月29日病歿,先清盛而死,享年42歲,死因是「不食之病」,可能是胃癌或胃潰瘍之類的疾病。死後兩年清盛病歿,四年後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戰敗滅亡。.
查看 平維盛和平重盛
平重衡
平重衡()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為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所生。位階原為從三位,後陞正三位,因此被稱為三位中將。根據《玉葉》記載,平重衡擅長和歌,文采出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而且相貌堂堂,因此被比作「牡丹」。同時,平重衡在源平合戰中也是平家的重要將領,曾多次擊敗源氏。 平重衡出生時正值伊勢平氏政治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刻。6歲時(1162年)即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階,次年被封尾張守。1179年又陞任左近衛權中將。此時,因平家的權勢日益增大而受到後白河法皇的猜忌。1179年3月,內大臣重盛因病辭職,法皇的寵臣藤原成親即發動鹿谷事件,欲除平家。但被平清盛發現,將成親逮捕流放。11月幽閉法皇,遷法皇於鳥羽北殿,廢止了院政。在此事件中,重衡作為平家的使者,向法皇通報了藤原成親謀反一事。 治承四年(1180年)5月,以仁王與源賴政聯合天下源氏,舉兵反對平家。重衡被平清盛派往鎮壓。治承四年12月(1181年1月),重衡率軍攻打支持以仁王的南都諸寺,與僧眾交戰,燒毀了園城寺、興福寺、般若寺。這次事件後來被稱作「南都燒討」,被當作平家最大的惡行之一,平重衡也因此被南都的僧眾刻骨仇視。 治承五年(1181年)3月,源行家趁平清盛逝世之際攻打平家。在墨俁川之戰中,平重衡率領平家武士大敗源氏,殺死卿公義圓,暫時阻擋了源氏的進攻。 壽永二年(1183年)5月,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中大敗後,放棄了京都。平重衡追隨宗盛出城。平家在屋島站穩了腳跟,在此期間,重衡在戰場上非常活躍。同年10月,他在水島之戰中擊斃源氏的足利義清;11月又在室山之戰中打敗源行家,給了木曾義仲以沉重打擊。義仲不得不派兒子源義基為人質,與源賴朝聯盟。翌年正月,賴朝派蒲冠者源範賴、九郎判官源義經支援義仲。 此間,平家曾一度自攝津、福原出兵,欲奪回京都;但同年2月,平家在一之谷遭範賴、義經的重創。重衡在逃跑中跨下之馬中箭,為源氏所俘。隨後被押解進京,由土肥實平看守。後白河法皇遣藤原定長為使,希望以釋放重衡為條件,換取被平家據有的三神器,但被平宗盛斷然拒絕。同年3月,重衡被解往鐮倉。源賴朝對平重衡的才器甚為尊重,差妻子北條政子的侍女千手之前伺候重衡。 元曆二年(1185年)3月,平家在壇之浦為源氏所滅,重衡之妻藤原輔子被俘。同年6月,應南都僧眾的強烈要求,平重衡被引渡到南都,於木津川畔斬首。他的首級被號令於般若寺門前示眾,屍身則被藤原輔子帶往高野山安葬。重衡死後,其妻藤原輔子隨建禮門院隱居並出家為尼。而千手之前得知重衡的死訊後亦因思念而死。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木津宮之裏的安福寺建有平重衡的供養塔。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Shigehira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查看 平維盛和平重衡
平清经
平清经()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一位武士,出身伊势平氏。小松内大臣平重盛第三子,母正室藤原家成四女藤原经子。同母弟平有盛、平师盛和平忠房,异母兄平维盛、平资盛,异母弟平宗实。极官为正四位下·左近卫权中将。.
查看 平維盛和平清经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查看 平維盛和平清盛
平滋子
平滋子(1142年-1176年8月14日)是後白河天皇的女御,高倉天皇的生母。父親是平時信,她也是平時忠、平時子(平清盛的後妻)的異母妹。後來她被稱為建春門院。 因為她的關係,姊夫清盛的女兒平德子順利成為高倉天皇的中宮,而她也見證了平家最榮華的時候。 category:堂上平氏 Category:平安時代後宮 category:1142年出生 category:1176年逝世 Category:平家 Category:女院 Category:平安時代皇太后.
查看 平維盛和平滋子
平有盛
平有盛()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武将,出身伊势平氏。平清盛之孙、小松内大臣平重盛第四子,母亲是正室藤原经子。极官为从四位下左近卫少将。异母兄平维盛、平资盛,同母兄平清经,同母弟平师盛、平忠房,异母弟平宗实。据镰仓幕府的官方史书《吾妻镜》和军记物语《平家物语》,有盛在坛之浦之战中与异母兄平资盛、堂兄弟平行盛一起跳海身亡。.
查看 平維盛和平有盛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平維盛和京都
從三位
從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三位之下正四位(正四位上)之上。律令制度中曾任參議或從三位以上便可稱為公卿,追贈時則稱為贈從三位。.
查看 平維盛和從三位
從二位
從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二位之下正三位之上。.
查看 平維盛和從二位
從四位上
#重定向 從四位.
查看 平維盛和從四位上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查看 平維盛和後白河天皇
保元
保元(1156年四月二十七日至1159年四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久壽之後、--之前,1156年到1158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白河天皇與二條天皇。.
查看 平維盛和保元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查看 平維盛和俱利伽羅峠之戰
北陸道
北陸道()可以指:.
查看 平維盛和北陸道
嘉應
嘉应可以指:.
查看 平維盛和嘉應
元曆
元曆(1184年四月十六日至1185年八月十四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壽永之後、文治之前。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鳥羽天皇。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平氏方面則是繼續使用壽永年號。.
查看 平維盛和元曆
玉葉
玉葉(ぎょくよう),別名玉海、月輪兼實公記,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關白兼太政大臣九條兼實的日記。.
查看 平維盛和玉葉
紀伊國
紀伊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紀州。在江戶時代是德川御三家紀州德川氏的領地(紀州藩)。紀伊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和歌山縣全境及三重縣的南部。以江戶幕府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出名。.
查看 平維盛和紀伊國
烏帽子
烏帽子是平安時代至近代和服的一種黑色禮帽,所以又名平安烏帽。它可能由中國漢服的高屋烏紗帽演變而成。 早期使用薄絹製作,後來變為紙製,黑漆塗在表面。庶民則使用麻織成。本來為男性使用,後來舞白拍子的女性(遊女、藝妓)也戴著烏帽子。 烏帽子本來是上層公卿的服飾,平安時代以後普及到了民間。從鐮倉時代開始,烏帽子越高表示身份等級越高。 在日本中世,武士剛剛成年之時,就會邀請一定與家族有關的特定人物為其行元服禮並戴烏帽子。戴帽子者稱烏帽子親,被戴帽者稱烏帽子子。 在現代日本,烏帽子是神社中神官和相撲比賽裁判行司的服飾。.
查看 平維盛和烏帽子
熊野
野(くまの)是日本和歌山縣南部和三重縣南部所構成的地域。紀伊半島南端部。 令制國紀伊國的南部,大概和上古的熊野國一致。.
查看 平維盛和熊野
西國
西國(West Country)是指英格蘭西南部的一個地區。除了指布里斯托爾灣和英吉利海峽之間之外,西國的界線並沒有明確定義。西國通常包括康沃爾郡、德文郡、多塞特郡、薩默塞特郡,並且有時也包括格洛斯特郡和威尔特郡的部分地區。有時西國和西南英格蘭等義。西國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
查看 平維盛和西國
高倉天皇
倉天皇(;,應保元年九月三日-治承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第80代天皇(1168年3月30日-1180年3月18日,仁安三年二月十九日-治承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諱憲仁()。.
查看 平維盛和高倉天皇
高野山
野山(こうやさん)是位于日本和歌山縣裡標高約1,000公尺前後的山群中的一個地域,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伊都郡高野町,也是該町的核心聚落和市中心所在。 在平安時代的弘仁7年(816年)弘法大師空海在此修行並建立了金剛峰寺,後來成為高野山真言宗總本山 (和歌山新聞2004年1月3日第四版面上刊載記事內容)。整個山中的寺院總數約有117間,於平成16年(200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列為世界遺產之一。高野山同時也是金剛峯寺的山號(悠誘高野山詳細介紹說明以及參考地圖與由來等資料)。 高野山同時是安土桃山時代非常著名的流放勝地,許多知名武士都因不同的原因被流放到此。.
查看 平維盛和高野山
鬼界之島
#重定向 鬼界島.
查看 平維盛和鬼界之島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查看 平維盛和越前國
鹿谷陰謀
鹿谷陰謀是平安時代治承元年(1177年)6月,發生在日本京都的打倒平家的陰謀事件。在京都東山鹿谷(鹿ヶ谷,今京都市左京區)的靜賢法印(信西之子)的山莊謀議。近年,有此陰謀是平清盛捏造的說法,也稱「鹿谷事件」(鹿ヶ谷事件)、「鹿谷之議」(鹿ヶ谷の議)。.
查看 平維盛和鹿谷陰謀
藤原成親
藤原成親()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公卿。他是後白河天皇的寵臣,住所在中御門烏丸。 1142年(康治元年),因其父藤原家成是鳥羽上皇的寵臣,5歲的藤原成親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階。1144年(天養元年)任越後國守,後歷任讚岐國守(1146年)、侍從(1152年)等職。1156年(保元元年)陞左近衛少將兼越後守。 後白河天皇即位後,因豐姿出眾,受到後白河的寵倖。平治之亂時,藤原成親是藤原信賴的同黨,本應被處死,但因其妹藤原经子之夫平重盛的說情而被赦免。1175年(安元元年)任權大納言。 1177年(治承元年),藤原成親在後白河法皇的授意下,與西光法師(成親父藤原家成養子)、俊寬僧都等人秘密準備兵馬欲反對平清盛(鹿谷陰謀事件)。然而同謀者多田行綱向平清盛告密,藤原成親等人全部被捕。成親被流備中國,其子藤原成經流放鬼界之島。不久,藤原成親在流放地墜下懸崖離奇死亡,相傳係被平清盛謀殺。.
查看 平維盛和藤原成親
那智瀑布
那智瀑布(那智滝)是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川的瀑布。瀑高133m,寬13m。與華嚴瀑布、袋田瀑布並稱為日本三名瀑。 那智山中有多達60餘條的大小溪流,本來,那智瀑布是那智山中所有瀑布的總稱,特別是用於籠瀑修行的48處瀑布(那智四十八瀑)。一般通稱的那智瀑布,則專指一之瀑,別名那智大瀑。又因為水落處為岩盤分成三道水流,所以也叫三條之瀑。 古來即為佛教、神道的修行地,同時也是自然信仰的對象,係飛瀧神社之神體。 2004年7月1日,那智瀑布作為紀伊山地的靈場與參詣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查看 平維盛和那智瀑布
雅乐
雅乐是儒家六藝之一黃炳寅,1982,《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旣謂雅歌自有雅樂,這些音樂在早年乃是六藝基本課之一,士大夫書香子弟齠齡學樂誦詩,習以爲常,所以研究廟樂郊祀,民歌整理過程時每見歷代帝王什九深諳這些學問。孔子興禮樂在樂器方面極爲講究,鐘鼓絲弦金石與跑竹管革之區别甚至用尊卑觀念加以認定。”,雅樂作為「正樂」需雅化或改造各地俗樂,去繁聲存骨幹以易統一風格來用作周朝宗廟祭獻和朝廷的使用。 相對於雅樂的正,鄭國音樂的「鄭聲」具有負面價值意義,朱熹認識到《詩經》有「雅鄭邪正」之別。 近代亞洲各國積極從事雅樂復興,包括日本、韓國、琉球、越南、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2009年開始現代雅樂復興計畫 。中華民國1966年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採用明制來復原明制孔廟雅樂,而台灣雅樂在清朝及日治時代則以清制孔廟雅樂為主。在樂器復原的過程中,台灣台南孔廟的雅樂十三音、河北的南音會,和琉球御座樂都有相似之處陳焜晉 ,。.
查看 平維盛和雅乐
松殿基房
#重定向 藤原基房.
查看 平維盛和松殿基房
梅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实或花。原产于中国,后来發展到韩国与日本等地。.
查看 平維盛和梅
樱
櫻桃或樱,又名楔荆桃《尔雅》云:“楔荆桃,今樱桃最大而甘者谓之崖蜜。”、荆桃陆佃《啤雅·释木樱桃》云:“樱桃一名荆桃,一名含桃。其颗大者,或如弹丸;小者如珠玑,南人语其小者谓之樱桃。”、崖蜜、莺桃《说文》云:“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含桃、樱珠《本草图经》、朱樱、紫樱、蜡樱、梅桃、乐桃、表桃等,是某些李属植物的統稱,包括櫻桃亞屬(Lithocerasus)、酸櫻桃亞屬(Cerasus)、桂櫻亞屬(Laurocerasus)等。.
查看 平維盛和樱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查看 平維盛和治承
法名
法名,又稱戒名、法諱、法號,為佛教徒使用的名字,類似於天主教的教名。佛教出家眾在進行出家儀式時,由主持儀式的和尚賜與。在完成出家儀式後,佛教僧侶就會抛棄原來的姓名,改用法名,象徵抛棄世俗的自我。佛教在家眾信徒,在參與三皈依、授戒儀式,或信徒過世的喪禮時,可以由主持和尚賜與一個法名,但是在家眾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會使用原有姓名,只有在參與佛教活動時,才會使用法名。 在漢傳佛教傳統中,在法名之外,依循漢人習慣,有時會由和尚取第二個姓名,對應於表字,稱法字。在法名與法字之外,依循取別號的習俗,僧侶通常可以自行取第三個姓名,稱法號。一般來說,法名終身不改,但是僧侶可以取數個不同的法號。對長老時,資淺的出家眾自稱其法名,但是一般俗人為表尊敬,會以法號來稱呼僧侶。.
查看 平維盛和法名
源義仲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查看 平維盛和源義仲
源行家
源行家()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為義的第十子,也是源義朝和源義賢的弟弟。因此按照輩分來說是源賴朝和木曾義仲的叔父。人稱新宮十郎或十郎藏人。 源行家原名義盛,其同胞妹妹鳥居禪尼是在熊野三山擔任要職的行範的妻子。由於住在熊野新宮,被人稱為新宮十郎。在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源義盛參加了兄長義朝的叛亂軍。戰敗後成功逃回熊野並隱居20餘年。1180年(治承4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各地的源氏發出舉兵討伐平家的令旨。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召義盛出山,補八條院的藏人一職,並改名「行家」。從此以後被人稱為十郎藏人。 源行家勸說侄兒源賴朝起兵反對平家,但後來卻同賴朝的部下不和。1181年(養和元年),行家同平家方面的平重衡在墨俁川交戰,行家大敗,逃往三河國的矢作川,隨後投奔賴朝。行家向賴朝請求領地,但被賴朝拒絕;因此投奔木曾義仲麾下。 1183年,源行家同木曾義仲麾下的楯親忠帶兵防禦位於能登國志雄山的平家軍。隨後木曾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平家,取道宇治川,與木曾義仲進入京都謁見後白河法皇。行家與義仲爭奪拜謁的順序,被封為從五位下備後守;但行家不願要備後國,改封備前守。法皇沒收了平家的土地,賞賜給行家和義仲。 木曾義仲的部下在京都胡作非為,引起了法皇和公卿的不滿。源行家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平家的勢力在屋島站穩了腳跟,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行家自請率兵征討西國的平家。在播磨國的室山被平知盛、平重衡擊敗,逃往和泉國。 次年源賴朝派遣源範賴、源義經攻滅木曾義仲的勢力,召行家回京。此後源行家同源義經關係親密,但是同賴朝有矛盾。行家以和泉國和河內國(河內源氏的發源地)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式根據地。 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滅亡後,源行家同源義經結盟,後白河法皇也下達了討伐源賴朝的院宣。然而支持行家的武士很少,不久以後源賴朝率軍上洛,反將源行家和源義經封為朝敵。行家和義經試圖逃往西國以尋求平家餘黨的支持,但在大物浦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而失敗。源賴朝的追兵隨後趕到,行家藏匿在和泉國近木鄉的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後畠中城)的屋敷中。翌年被當地人告發,為北條時定的部下逮捕,同次子家光、三子行賴一起被斬首。.
查看 平維盛和源行家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查看 平維盛和源赖朝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查看 平維盛和攝政
承安
承安可以指:.
查看 平維盛和承安
另见
1160年出生
1184年逝世
平氏
- 三浦氏
- 千叶氏
- 宗氏
- 平宗盛
- 平將門
- 平德子
- 平忠常
- 平忠度
- 平忠盛
- 平教盛
- 平教經
- 平敦盛
- 平時子
- 平氏
- 平清盛
- 平知盛
- 平經盛
- 平維盛
- 平重盛
- 平重衡
- 平高清
- 後北條氏
- 板額御前
- 畠山氏
- 種子島氏
- 長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