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

指数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

史蒂芬斯-強森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縮寫為 SJS),又稱史提芬強生综合征、史帝文生氏-強生综合征、史帝文生-強生综合征,是"多型性紅斑"(Erythema multiforme)的一種,能影響表皮的細胞死亡,導致真皮與表皮分離,是一種可致命的皮膚疾病。被認為是一種皮膚與黏膜嚴重過敏反應。亦被醫學界認定為是多型性紅斑的嚴重型。雖然多數的個案都是原發的,已知的起因主要是藥物治療而引起的,再則是受到病菌感染及癌症(很少情況)所觸發的。目前多將由藥物造成的症狀的稱為史蒂芬斯-強森综合征,由病毒產生的症狀則稱為多型性紅斑。.

目录

  1. 18 关系: 可卡因失明巴比妥类药物人蔘強生公司器官衰竭皮膚病列表甾體發燒癌症青霉素頭痛过敏苯妥英鈉毒品流行性感冒感染普拿疼

  2. 罕見疾病症候群
  3. 藥疹

可卡因

可卡因(INN:Cocaine),又譯為--。為一強烈的興奮劑,是一種毒品。可卡因常以粉末方式由鼻腔吸入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有思覺失調、欣快感,或者。生理上的症狀可能包括心跳過速、出汗與瞳孔放大。高劑量的可卡因會造成高血壓或中暑。使用後數秒到分鐘即出現效果,並持續5到90分鐘。可卡因偶爾也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局部麻醉與減少鼻部手術的出血。 可卡因具有成癮性,原因是由於其作用於腦中的 -->。短時間使用後,會出現依賴性的高風險。使用可卡因也會增加中風、心肌梗死、肺部問題、敗血症與猝死的風險。一般街頭犯罪上販賣的可卡因,常見的會混入局部麻醉藥、玉米澱粉、奎寧或者醣類等會增加額外毒性的物質。持續反覆使用可卡因,會減少感覺快樂的能力與身體疲累。 可卡因是5-羟色胺、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會使腦部這三種神經遞質的濃度上昇。可卡因可以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而且可能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可卡因是由古柯的葉子製成,此一植物的主要產地在南美。2013年合法生產的可卡因數量有419公斤。估計美國每年非法可卡因的市場在一千億到五千億美金之間,可卡因可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製成霹靂可卡因。 每年用藥人數約在1400萬至2100萬人之間,其中北美洲的用量最大,其次為歐洲和南美洲。其中 1-3% 的已開發國家人口在他的一生中至少使用過可卡因一次。2013年,可卡因直接導致約43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2400人上升了許多。從遠古時代就有嚼食古柯葉的習俗。1860年,可卡因首次由古柯樹的古柯葉內純化出來。1961年起,國際麻醉品單一公約要求各國將所有非醫學用途的可卡因使用列入刑事罪行規範。.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可卡因

失明

失明,俗称盲或者瞎,是指由生理或心理原因引发的人体视知觉缺陷。目前对于视觉丧失的程度有多种度量标准,而失明也有许多种定义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失明

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属于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应用范围可以从轻度镇静到完全麻醉,还可以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抗痉挛药。长期使用则会导致成瘾性。巴比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大程度上被苯二氮䓬类药物所替代,后者过量服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远小于前者。不过,在全身麻醉或癫痫的治疗中仍会使用巴比妥类药物。.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巴比妥类药物

人蔘

人參又稱為亞洲參、紅參、生晒參、山曬山參、石柱蔘、朝鮮參、野山參、人銜、鬼蓋、土精、神草,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具有肉质的根,可藥用,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人参有高丽参(P. ginseng)、参三七(P.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人蔘

強生公司

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是美國一家醫療保健產品、醫療器材及藥廠的製造商,全球總部位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新布朗斯維克。强生集團由全球超過250家的子公司組成,其產品銷售遍及170多個國家。.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強生公司

器官衰竭

多重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或稱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系統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 organ failure)、多器官衰竭與多臟器功能衰竭指病患的器官機能惡化到無法維持稳态,需要醫療干預介入以維持體內平衡的情形。一般是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出現問題。多重器官衰竭是老年人逝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是70歲以上的長者。先決疾病主要包括氣管、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腦等重要身體器官的慢性病。.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器官衰竭

皮膚病列表

以下為皮膚疾病一覽表:.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皮膚病列表

甾體

類固醇(steroid)是屬於脂類的一類,特徵是有一個四環的母核。 所有類固醇都是從乙酰輔酶A生物合成路徑所衍生的。不同的類固醇在其附在環上的官能團有所不同,而其基本結構都是有一個環戊烷多氫菲核。現時從植物、動物及真菌中確認的有數以百種的類固醇。.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甾體

發燒

#重定向 发热.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發燒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癌症

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內測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现属伦敦帝国学院)細菌學教授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發現青黴菌具有殺菌作用,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柴恩、弗洛里及(1911-2004)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柴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Hapten)。 早期青黴素仍無法大量生產,弗萊明實驗室一個月所生產的青黴素,僅能供一個病人治療用,因此如何大量生產青黴素便成為重要關鍵。首先美國的研究團隊設計出玉米漿培養液,可大量培養青黴菌,由原先的每毫升僅含4單位提升到40單位,趕上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救治傷兵的需求。一日,研究人員瑪莉·杭特(Mary Hunt)女士在伊利诺伊州的皮奥里亚市場發現一顆發霉的哈密瓜表皮長滿青黴,她用這顆哈密瓜篩選出能大量分泌青黴素的菌株,其青黴素產量可達每毫升250單位。後來威斯康辛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紫外光照射菌株使它產生突變,使其產量提升到2,500單位。許多研究團隊紛紛加入菌種改良的計畫,最後青黴菌已提升到每毫升可以生產5萬單位的青黴素,使青黴素得以商業化生產。1945年,六千多亿单位的青霉素被生产出来。 澳洲阿得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古DNA中心的學者「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其研究,指出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塔人即有使用青黴菌來抵抗牙痛的記錄,也咀嚼含有水楊酸的楊樹來當作阿斯匹靈。.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青霉素

頭痛

頭痛,又叫頭疼(英語:headache),是一種在頭部、頸部或肩膊以上位置發生的局部疼痛。許多頭部和頸部問題的症狀都是頭痛。頭痛可能是偏頭痛、、丛集性头痛,有時候也解釋為頭痛的一種。頻繁的頭痛會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有嚴重頭痛的人,患有憂鬱症的風險也比較高。 頭痛有種種起因,有些輕微,有些嚴重。頭痛的原因包括疲勞、睡眠不足、壓力、藥物影響、娛樂性藥物影響、病毒感染、普通感冒、頭部受傷、食用很冷的食物或飲料,或是牙齒問題等,而像威脅生命的腦炎、腦癌、腦膜炎及等等,都有可能是原因。有許多有關頭痛的分類系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的分類。 頭痛的治療和造成頭痛的原因有關,不過大部份治療還是包括用阿斯匹靈或扑热息痛(對乙醯氨基酚)等镇痛药來止痛。頭痛是最普遍會遇到的身體不適症狀之一。 一年中,大約會有一半的人出現過頭痛症狀。.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頭痛

过敏

過敏(ἀλλεργία; 德语、法语: Allergie;allergy, allergic diseases)為人體接觸環境中部分對一般人影響不大的過敏原因子後,所引發的一系列超敏反應現象,人體對於某些過度反應的現象,包含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哮喘與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等;症狀可能有紅眼、引起搔癢的皮疹、流鼻水、呼吸困難與腫脹等。食物耐受不佳與食物中毒是兩種不一樣的現象。 常見的過敏原有食物和花粉。金屬和其他物質也可能引發過敏。食物、蚊蟲叮咬和藥物常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症狀的發展同時取決於遺傳和環境。過敏的原始機制是免疫球蛋白E抗體,它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份,會與過敏原結合,並釋放組織胺等引起發炎的化學物質。過敏的確診通常依據病患的醫療史進行判斷。特定病例必須進行或血液檢驗做進一步判定。然而,檢驗結果為陽性,並不代表所檢驗的過敏原就是引發過敏的單一物質。 在幼年時期,暴露在常見的過敏原也許具有保護作用。美國1997-2011年間對18歲以下兒童進行調查,各年齡組間食物過敏患病率無差異顯著。然而,皮膚過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而呼吸道過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過敏的治療包括:避開已知的過敏原和使用皮質類固醇與抗組織胺藥。嚴重過敏時,應緊急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所謂的,是一種藉由將病人逐漸暴露在,越來越大量的過敏原下的治療方式,常用在某些特定的過敏疾病,像是乾草熱或是昆蟲叮咬。過敏原免疫療法,對於食物過敏的效果還不清楚。 過敏是相當常見的症狀。在開發中國家,大約20%的人被過敏性鼻炎所困擾,大約6%的人至少有過一次食物過敏的經驗,有將近20%的人,一生之中至少經歷一次異位性皮膚炎。依據國家的不同,有 1%到18%的人有氣喘的症狀,0.05%到2%的人會經歷全身性過敏。許多過敏性的疾病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1906年,首次使用「allergy」這個字來命名過敏。 也有一種過敏稱「電視過敏」是因電視看太多所導致的過敏現象。.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过敏

苯妥英鈉

#重定向 苯妥英.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苯妥英鈉

毒品

毒品是指某些会使人严重成癮或是无成瘾性但会产生幻觉、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极大伤害的药品。.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毒品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為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週內會解除,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週。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次級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三型。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容易發生。此外,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受感染的患者無論在發病前後均可能具有傳染性,喉嚨、痰液或鼻黏膜等檢體的病毒測試則可作為確診的依據。目前已有數種快篩方法,然而快篩仍有偽陰性(即使受感染,檢測結果仍顯示為未感染的陰性)的可能。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毒RNA則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配戴外科口罩亦可預防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通常針對預計會流行的3至4種病毒株設計,接種疫苗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由於病毒RNA突變迅速,疫苗一般僅在當年最為有效。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奥司他韦。目前普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奥司他韦的商品名)似乎弊大於利,而有其他健康問題的流感患者使用克流感也沒有好處。 流行性感冒在世界各地傳播。每年的都造成約300萬至500萬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約25萬至50萬名患者死亡。流感在北半球及南半球爆發的季節主要為冬季,赤道附近的國家則會不定時爆發流行。致死的案例多半發生在小孩、老人或同時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病人。嚴重而大規模的大流行爆發並不常見。20世紀曾發生過三次極為嚴重且有記錄的全球:1918年流感大流行(因西班牙疫情最嚴重,故又稱西班牙流感)、195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中國貴州省,故又稱亞洲流感)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香港,故又稱做香港流感),三起大流行的死亡人數皆超過百萬人。而21世紀,2009年6月在墨西哥爆發的A型H1N1流感大流行經研究發現為A型流感病毒之突變種造成,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將該次疫情的全球流感警告級別提高到第六級(最高等級),該次流行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流感病毒也會感染其他動物,豬、馬和鳥類等都在其列。.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流行性感冒

感染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複製、繁殖過程。 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並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但這個過程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慢性症狀、急性症狀、壞疽(gangrene)、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因此這類物種又稱為病原體,通常是微生物,但事實上感染的定義可以更廣,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類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並非生物的傳染性物質,例如普恩蛋白。由於醫學領域研究的疾病多由傳染而來,傳染病因此成為醫學中重要的一個學術分支。 傳染在中文定義上不同於感染,傳染乃是指疾病或病原體由一個體轉移至另一個體上的過程。但由於一般可感染生物體的疾病,也通常具有傳染力,因此兩者常混用。.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感染

普拿疼

#重定向 对乙酰氨基酚.

查看 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和普拿疼

另见

罕見疾病症候群

藥疹

亦称为 史提芬強生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