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北塔山事件

指数 北塔山事件

北塔山事件是1947年6月5日-1948年7月在中华民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边界战争。.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41 关系: 吐鲁番塔斯社外蒙古宋希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通訊社中國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外交部伊宁事变張治中俄罗斯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傅秉常哈薩克族回族皮洛士式胜利科布多烏斯滿·巴圖爾疆獨道格拉斯·麦基尔南联合国马家军马希珍马呈祥迪化霍尔洛·乔巴山蘇俄蘇聯蒙古蒙古人民军蒙古人民共和国蒙文蔣中正鄯善县苏联苏联红军斯大林新疆

  2. 1946年中国
  3. 1946年衝突
  4. 1947年中国
  5. 1947年冲突
  6. 1948年中国
  7. 1948年冲突
  8. 中華民國戰爭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役
  10. 蒙古—苏联关系
  11. 蒙古国战争
  12. 蘇聯戰爭

吐鲁番

吐魯番可以指:.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吐鲁番

塔斯社

蘇聯電訊社(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縮寫為「ИТАР-ТАСС」),缩写音譯为塔斯社,是前苏联的國家通讯社,成立于1925年7月10日,總社位於莫斯科,曾是世界五大新闻通讯社之一。 1894年,俄国圣彼得堡成立全国第一家通信社俄国通信社。1904年,该社与另一家通信社合并为彼得格勒通信社。十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通信社和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新闻局合并为俄罗斯通讯社,简称“罗斯塔”(ROSTA)。1925年,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命令,成立塔斯社。苏联解体后,塔斯社仍继续运作。其大部分与新成立的俄罗斯通讯社合并,而发展成为俄通社-塔斯社的一个组成主体,并向私有化发展。.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塔斯社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外蒙古

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宋希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华民国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央通訊社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國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國共產黨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理機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中華民國外交部

伊宁事变

伊宁事变,中華民國政府也称伊宁叛乱,1944年抗戰時期在中华民国新疆省北部的伊宁地区的反漢聖戰,被國民政府視為疆獨運動。中共在1950年後則稱為「三区革命」,视三区革命为人民民主戰爭开始的标志。伊宁事变是得到苏联、中共、外蒙古資助聲援的武裝分离运动,并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伊宁事变

張治中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原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6月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后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張治中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俄罗斯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國民革命軍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國民政府

傅秉常

傅秉常()字褧裳,广東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外交官。.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傅秉常

哈薩克族

哈萨克族(哈薩克語: / Qazaq / قازاق)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的少数民族,全球总人口约1660萬。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146万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蒙古国有10万以上的哈萨克族,俄罗斯的奥伦堡与车里雅宾斯克也有称为小玉兹的哈萨克族人。在烏兹别克斯坦有40万人生活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0万人生活在塔什干州。土耳其和伊朗也有为数不少的哈萨克人。哈萨克族的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 哈萨克族的传统语言是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多掌握俄语,在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则多有兼通当地语言者。传统的哈萨克语以阿拉伯字母书写,主要在中国哈萨克族中使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哈萨克族多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哈萨克文。中国曾在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废除。哈萨克斯坦自2010年后开始逐步推行文字拉丁化,计划到2025年正式使用拉丁字母哈萨克文。.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哈薩克族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回族

皮洛士式胜利

洛士式胜利(Pyrrhic victory)是一句西方谚语,意思為代價高昂之胜利,中文常意译為惨胜。.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皮洛士式胜利

科布多

科--多(),一作和卜多,原為中國清代城名,後用作地區名。雍正八年(1730年)始築科布多城(今蒙古國科布多省省會)。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統轄杜爾伯特部及阿爾泰山一帶諸部落。此後,科--多參贊大臣管轄的地域也被稱為“科布多”。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與阿爾泰邊疆區东南部、阿爾泰共和國、及圖瓦共和國唐努山以南地區,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以北,哈薩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東北一隅。同治三年(1864年),科布多西北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被俄國割佔。1907年,分阿爾泰山一帶置阿爾泰。1912年,科布多被外蒙古軍隊佔領。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科布多再次由中國設官治理。1922年以後由蒙古人民黨政府統治。.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科布多

烏斯滿·巴圖爾

烏斯滿·巴圖爾(哈萨克语:وسپان باتىر / Ospan Batyr.,),一譯烏斯曼,哈萨克族,生于中國新疆阿爾泰可可托海。.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烏斯滿·巴圖爾

疆獨

#重定向 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疆獨

道格拉斯·麦基尔南

道格拉斯·麦基尔南(Douglas Mackiernan,),中国方面依其姓氏称马克南,生于墨西哥城,美国外交官、间谍。殉职后,美国中情局将其列为总部大理石墙第一颗星。.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道格拉斯·麦基尔南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联合国

马家军

家军,是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馬姓地方军阀。.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马家军

马希珍

希珍,回族,生卒年不详,甘肃省广河县八户庄村人,仲昆为三。娶临夏敏俊魁侄女敏尕毛为妻,生独女一人,名马尕秀。早年投青海“宁海军”,后在骑兵第五军暂编第一师第三团骑兵连任连长。.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马希珍

马呈祥

呈祥()字云章,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马家军要人。,.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马呈祥

迪化

迪化,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之舊稱:.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迪化

霍尔洛·乔巴山

霍尔洛·喬巴山(,),喀爾喀蒙古族、外蒙古車臣汗部人,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蒙古人民革命党創始人之一。1928年成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实际最高领导人。1936年被授予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1937年起任起任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即内阁总理)、人民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长,担任所有职务直至1952年逝世。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揽所有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他常被西方称为“蒙古的斯大林”。他对1930年代末苏联暴力的大清洗运动的观察和学习,导致了治下三万至三万五千名蒙古人的死亡。死难者大部分为佛教僧侣、知识阶层、持不同政见者、少数民族(布里亚特人、哈萨克人、华人等)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他的强烈迫害使得蒙古境内佛教几乎被全面消灭。 乔巴山对于斯大林的忠心使得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初期得以站稳脚跟,也使得蒙古成为苏联的第一个卫星国,蒙古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全部受到苏联方面强烈影响。在任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识字率有所提高,经济则完全依附苏联援助。在二战后,国际方面开始广泛认可独立的蒙古国。.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霍尔洛·乔巴山

蘇俄

蘇俄可以指:.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蘇俄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蘇聯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蒙古

蒙古人民军

蒙古人民军(Монголын Ардын Арми)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军队。.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蒙古人民军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文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蒙文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蔣中正

鄯善县

鄯善县(维吾尔语:پىچان ناھىيىس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是吐鲁番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鄯善县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苏联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苏联红军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斯大林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 北塔山事件和新疆

另见

1946年中国

1946年衝突

1947年中国

1947年冲突

1948年中国

1948年冲突

中華民國戰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役

蒙古—苏联关系

蒙古国战争

蘇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