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太原戰役

指数 太原戰役

太原戰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的一场大型战役,战役发生于山西太原。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等部在徐向前指挥下发起战役。整个战役经过六个月激烈战斗、双方共陆续投入42万余部队参战。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5日攻克晋系军阀阎锡山控制的山西省会太原,基本占领了山西乃至华北全境。.

目录

  1. 240 关系: 劉斐华东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台湾同蒲战役向仲华大同市大同集宁战役大别山天津市太原市太原五百完人太原會戰太岳军区太谷县夜盲症孟昭亮孝义市孫楚孔骏彪孙志远孙超群孙楚宋玉琳小店区山西省山西省 (中華民國)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山西省政府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残留日本军队上党郡上党战役丁莱夫严庆堤中原大戰中华民国中央新影集团中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中国航空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國軍临汾市临汾战役临浮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平遥县... 扩展索引 (190 更多) »

劉斐

劉斐,字為章,国民革命军陸軍中將。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廳廳長、軍令部次長,中华民国国防部參謀本部次長等要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他的建議造成國軍重大損失,战後,他脫離中國國民黨,跟隨中國共產黨。.

查看 太原戰役和劉斐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位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大部)的一支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3月由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原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故也称陈粟大军。1949年2月,奉中共中央军委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歼灭国民革命军245万人,在解放军5支战略部队(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华北)中排名第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华东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所属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兵团,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合编而成。总兵力达42万余人。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余四大主力部队均称为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常被通称为“华北野战军”,但实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并不存在“华北野战军”这一番号。.

查看 太原戰役和华北野战军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太原戰役和台湾

同蒲战役

同蒲战役发生于1946年7月13日,于1946年9月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山西省同蒲铁路灵石至闻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

查看 太原戰役和同蒲战役

向仲华

向仲华(),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笔名苏澄、望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向仲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4日查阅 。。.

查看 太原戰役和向仲华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大同市

大同集宁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一场战役。1946年7月至9月间,聂荣臻和贺龙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在山西省大同和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集宁地区对国军傅作义部的攻城打援作战。由于聂贺指挥失当,解放军不但没有取得原定目标,还直接造成边区中心张家口失守。 北线大同集宁战役由解放军在7月下旬首先发起。7月20日,解放军为攻占大同,在应县与国军激战,始终未能攻克。8月,解放军围攻大同。傅作义部队全力增援大同守军,9月,傅作义第35军进攻集宁以解大同之围,此时国共在集宁处于胶着状态,大同又迟迟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军主动撤退。此战役,大同守将楚溪春以一个步兵师阻挡10倍于己的兵力45天。解放军在大同作战失利,导致中共控制下的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家口处于危境。9月下旬,国军36集团军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进攻张家口。国军采取奇袭,自长城北侧荒芜地带以骑兵突然进攻兴和,尚义,解放军仅有一个连守张家口,猝不及防。 10月初,应马歇尔要求,国民政府下达第三次停战令,但停战令期限刚过,10月11日国军占领了张家口(張家口戰役)。此事引起国共谈判趋向破裂。张家口被占领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及友党民盟报纸中,大量报道国军占领张家口,追究其破坏和平的责任。而此时国民政府单方面召集国民大会又遭到中共坚决反对。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Category:1946年国共内战战役 Category:山西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内蒙古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大同军事史 Category:乌兰察布军事史 Category:集宁区 Category:1946年7月 Category:1946年8月 Category:1946年9月.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大同集宁战役

大别山

大别山为中國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介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为天柱山、张八岭,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公尺左右。为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公尺(因白马尖位于大别山東延的霍山,故有时也将海拔1739公尺的天堂寨视为大别山主峰。)。2018年,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大别山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天津市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太原市

太原五百完人

太原五百完人,係指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之太原戰役中,梁敦厚等在事後被認定自戕殉国的五百人。然而之后学者考证,这五百人中因自杀而死亡者可能只有百余人,死亡时间和原因与原来宣传所称也不尽相同。此外,其中也包括化名為中國人的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1951年,紀念該事件的「太原五百完人歷史建築群」落成於台北市劍潭山。.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太原五百完人

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是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第二戰區與日本軍隊在山西太原附近地区进行的一場大规模戰役。包括天镇战斗、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以及廣靈、靈邱、崞縣、原平等戰鬥。 太原會戰双方指挥官分别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司令长官閻錫山和日本華北派遣軍寺內壽一大將,朱德第十八集团军配合第二戰區作战。 這場戰役結束后中國政府在華北、西北的大規模戰事宣告結束,日軍成功取得山西大同一帶的煤炭資源。.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太原會戰

太岳军区

太岳军区,由太岳纵队构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29师386旅组建。.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太岳军区

太谷县

太谷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县,面积1034平方公里,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明星镇。.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太谷县

夜盲症

夜盲症(Nyctalopia或Night Blindness),俗称雀盲眼,表现为在黑暗中或光线较弱的地方看不清东西。.

查看 太原戰役和夜盲症

孟昭亮

孟昭亮(),湖北石首天府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孟昭亮

孝义市

孝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中部偏南,太原盆地南缘,吕梁山脉中段东麓。 孝义市经济较为发达,为全国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3年位居山西省县(市)的首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五十四位,2009年GDP总量205亿元(折合30亿美元)。2009年國務院將孝義列入第2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中。.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孝义市

孫楚

孙楚(),字萃崖,山西解县前街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孫楚

孔骏彪

孔骏彪,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孔骏彪

孙志远

孙志远()原名秉哲,曾用名国柱、建安,河北省定县大王梅村人,中国共产党官员。毛泽东与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7页.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孙志远

孙超群

孙超群(),安徽阜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孙超群

孙楚

#重定向 孫楚.

查看 太原戰役和孙楚

宋玉琳

宋玉琳,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宋玉琳

小店区

小店区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1998年区划调整时由原南郊区及南城区的部分乡镇及街道办组建而成。总面积为29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46万人,区政府驻小店街道。.

查看 太原戰役和小店区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省

山西省 (中華民國)

山西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省 (中華民國)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为1919年6月,由晋系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太原创建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大量国共将领从该校毕业,并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山西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6月晉系軍閥閻錫山加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省政府並自任主席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攻入太原市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省政府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又称新军,由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改编而成,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在山西组织的一支新军。名义上归阎锡山领导,实际领导人是中共党员薄一波。在山西长治沁县建有“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山西残留日本军队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後,仍然残留在中国山西成编制参加战争的部队。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绝大部分日本军队解除武装,向中国军队投降后被遣返日本。但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高层和阎锡山秘密协议,将第一军的部分部队以铁道维修队的名义留在山西,与阎锡山的山西军队一道参加对中共军队的作战,“防止山西赤化”。1949年,随着中共军队攻下山西,山西残留日本军队也被击溃。1949年解放军攻下太原後,最后一支残留日本部队被击败,大部被俘。原第一军司令官澄田𧶛四郎在阎锡山安排下潜回日本。大部分被俘日军在1954年后被遣返日本。.

查看 太原戰役和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上党郡

上党郡,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其最广大时的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全境,晋城市大部,全境及晋中市东部的榆社县、和顺县、昔阳县、左权县(遼縣)等地。上党的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上党郡

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又稱長治戰役,发生于1945年中华民国山西省上党地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是抗日战争结束之际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意在打擊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增加共產黨的談判筹码。这次战役歼灭了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之一阎锡山所属的晋绥军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上党战役

丁莱夫

丁莱夫(),原名丁之夏,山东广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丁莱夫

严庆堤

严庆堤,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副政委兼济南军区公安军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严庆堤

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蔣中正(即蒋介石)與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中國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之一場军阀混战。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上海印刷,第471頁,ISBN 978-7-5000-0242-0是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後,左派領導人汪精卫聯合西山會議派及地方實力派張發奎發起挑戰南京國民政府之內戰。中国共产党方面,或稱蔣馮閻李戰爭。.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原大戰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华民国

中央新影集团

中央新影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生产新闻纪录片的公司,2010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等企业组建而成。现旗下有新影厂、科影厂、新影时光、新影世纪、科影出版社、新影出版社、新影佳映、中视长艺、中视航通九家下属公司。.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央新影集团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國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最初名为华东野战军,是由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至1949年12月,总兵力82.5万余人。.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组建的大型集团部队之一。它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由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解放区的八路军以及其他地方武装发展起来,总兵力达15.5万人。.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航空

中國航空公司(簡稱中航;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CNAC)筹组于1908年4月15日,在這裏特指1929年-1949年的中國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是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柯蒂斯-賴特飛機公司合資成立的航空公司。該公司在抗日战争爆發前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中航在1949年的兩航事件後解散,其人員與設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国航空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国抗日战争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中華民國國軍

临汾市

临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位于黄河东岸、汾河下游,因临于汾河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临汾市

临汾战役

临汾战役,为发生于1948年3月至5月山西省临汾县,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之间的战役。经过大型攻坚战,徐向前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临汾县城(在今山西省临汾市)。.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临汾战役

临浮战役

临浮战役是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革命军在山西省临汾、浮山地区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临浮战役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查看 太原戰役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平遥县

平遥是中国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260平方公里,人口49万,县人民政府驻古陶镇。平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双林寺和镇国寺在内的平遥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太原戰役和平遥县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查看 太原戰役和平津战役

五台县

五台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以境东北的五台山而得名,面积为2868平方公里,人口为32.7万人。.

查看 太原戰役和五台县

仵德厚

仵德厚(),中国陕西三原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去世前为陕西省泾阳县政协委员。1926年加入冯玉祥西北军,参加过的战斗以台儿庄會戰最为出名、以武汉外围的战斗最为残酷。 经其上司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做媒,与孙连仲好友、河北望族苏伯言之女苏志敬结为连理。苏志敬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妇女,三年自然灾害,她独身带领三个儿女回夫家,她说 就是死也要死在夫家。另传苏伯言之父曾为清朝翰林院学士。.

查看 太原戰役和仵德厚

廖鼎祥

廖鼎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廖鼎祥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家口市

张开荆

张开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开荆

张忠

张忠可以指:.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忠

张祖谅

张祖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祖谅

张达志

张达志(),原名张锦瑞,陕西佳县人,陕北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达志

张连奎

张连奎(),山西定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张连奎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随后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晋东北根据地中共定襄县委书记、北岳区党委二地委组织部长、书记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改任晋察冀军区一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参加太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政委,参加朝鲜战争,并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1952年回国,并陆续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随后改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连奎

张英

张英可以指:.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英

张英辉

张英辉,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63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英辉

张挺 (少将)

张挺(),北京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早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1945年2月,任侦察科科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十九兵团63军188师代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副局长、情报部办公室主任、情报部副部长。1967年,担任总参谋部二部部长,文革中受到迫害;1975年,恢复自由,改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93年去世。 1962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挺 (少将)

张春森

张春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安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春森

张新华

張新華(),海軍副連長級別,中國男子跳水運動員。.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张新华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开封市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查看 太原戰役和彭德怀

彭绍辉

彭绍辉(),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人称独臂将军。 彭绍辉于1928年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加入红三军团,历任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在战争中失去左臂。后又担任少共国际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新358旅旅长、独立第2旅旅长、抗大总校副校长兼第七分校校长。国共内战时期,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2纵队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7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彭绍辉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彭绍辉

何辉 (少将)

何辉()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何辉 (少将)

何辉燕

何辉燕,湖北省大悟县吕王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何辉燕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徐向前

徐子荣

徐子荣(),河南确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徐子荣

徐德操

徐德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徐德操

徐永昌

徐永昌(),字次宸,山西省崞县(原平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盟軍受降儀式,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查看 太原戰役和徐永昌

侵华日军

侵华日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所有参与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各部隊的泛称,先后包括中国驻屯军、关东军、华北方面军(北支那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华中方面军(中支那方面军)、驻蒙军、华南方面军(南支那方面军)、中国派遣军(支那派遣军)、参加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的大日本帝国海军部分军队。.

查看 太原戰役和侵华日军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保定市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团名義)於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該年4月1日,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4月13日至4月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实质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談判終告失敗。.

查看 太原戰役和北平和谈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太原戰役和北京市

北营站

北营站是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建设南路的铁路车站,始建于1933年,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及石太铁路从此站通过。2012年8月15日,本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但售票厅仍然继续售票。2013年7月7日,本站拆除。拆除前隶属于太原铁路局,为二等站。 B Category:同蒲铁路车站 Category:石太铁路车站 Category:太原铁路局 Category:1933年启用的铁路车站 Category:2013年关闭的铁路车站.

查看 太原戰役和北营站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查看 太原戰役和北洋政府

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查看 太原戰役和刘伯承

刘忠 (中将)

刘忠(),原名刘永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刘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26日查阅 。。.

查看 太原戰役和刘忠 (中将)

刘聚奎

刘聚奎(),河南省河内县(今博爱县)柏山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刘聚奎

周士第

周士第(),又名周力行、周平、周士悌、周士弟,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周士第曾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1924年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和南昌起義。1928年脱党,1934年重回中央苏区,任军事教员,參與長征。1935年重新入党,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後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戰初任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國共戰爭時期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曾任第一至第三届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將军銜,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查看 太原戰役和周士第

周仲英

周仲英(),湖北省襄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周仲英

傅传作

傅传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少将军衔,湖北石首人。 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红二方面军,参加了长征。肃反期间,曾被贺龙救过一命。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零师。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西北作战,曾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随部队进攻西南。1950年起任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获空军少将军衔。1955年任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在武汉期间,曾提供诬陷贺龙的材料。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73年因林彪事件,空军高层出现真空,被任命为空军政治委员。1975年,贺龙平反,遂被免职。 1982年8月26日去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傅传作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查看 太原戰役和傅作义

唐健伯

唐健伯(),四川金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32年,唐健伯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鄂西独立师第1团文湘书、红三军8师教导团技术书记,第7师师部书记,红2军团4师司令部作战侦察参谋,红2方面军第4参谋长,教导大队参谋训练队队长,率部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20师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新四军第5师参谋处处长。国共二次内战期间,担任中原军区参谋处处长,吕梁军区、晋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晋绥军区南下工作团、川西军区参谋长、工程兵器材部部长等职位。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查看 太原戰役和唐健伯

唐子安

唐子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唐子安

唐延杰

唐延杰(),原名唐月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长沙人。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唐延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日查阅。。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3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军团后勤部部长、第28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岳军区、冀晋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石家庄、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防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教育长,北京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

查看 太原戰役和唐延杰

军 (军队)

军(corps)是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是高级战术部队。由若干个师或者獨立旅组成,因此包含許多不同兵種。 军的指揮官称为军长,军衔一般是中将或者少将。在中國,軍長是正军职。 二战苏军的陆军部队按兵种分为步兵军、坦克军、炮兵军、骑兵军、机械化军、空降军等,还有空军的歼击航空兵军、强击航空兵军、轰炸航空兵军、混合航空兵军,防空部队的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军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陆军军”与“空军军”。.

查看 太原戰役和军 (军队)

军阀

軍閥可以定義為軍人以武力為後盾,割据一方,以保有並擴張自己的權位,忽視國家的秩序法律。以下為軍閥的定義:.

查看 太原戰役和军阀

皮定钧

定钧()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皮定钧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查看 太原戰役和石家庄市

王宗槐

王宗槐(),原名王永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七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29年加入赤色工会,1930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后称第3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随部参加长征。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宗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2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宗槐

王平 (上将)

王平(),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湖北阳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王平1926年在本乡参加组织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十一团政治委员,參加過長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志愿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起用为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平 (上将)

王必成

王必成是個人名,可以指:.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必成

王兰麟

王兰麟,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校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兰麟

王克斌

王克斌(),湖北天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早年担任总参作战部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主任。201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部长。.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克斌

王紫峰

王紫峰(),原名王集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2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紫峰

王道邦

王道邦(),原名王朝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王道邦,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2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道邦

王靖国

#重定向 王靖國.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靖国

王观潮

王观潮(),山西省闻喜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观潮

王诚汉

王诚汉(),湖北红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1930年12月,王诚汉13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15岁当班长,16岁当排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于红二十五军任连长,与徐海东、程子华一起突出重围进入陕北。19岁被提升为红三十军262团团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长兼军事教员,华北野战军一纵队团长兼政治委员。 1944年9月,任河南豫西抗日先遣支队35团团长,创建河南抗日根据地。随后参加了中原突围和孟良崮战役。1948年2月任181师师长,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攻占西安、咸阳阻击战和进攻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次年退休。.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诚汉

王贵德

王贵德(),福建省上杭县太拔乡大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贵德

王英高

王英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英高

王耀南

王耀南(),江西萍乡上栗人,中国近现代军队历史上最擅长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战的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耀南

王海廷

王海廷(),曾用名王清和。宣汉清溪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海廷

王新亭

王新亭,又名王兴庭,湖北孝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查看 太原戰役和王新亭

碉堡

碉堡,為使用木、石、鐵或混凝土製造的軍事防禦工事,完全或部分埋在地下以防禦炮火,並作為自衛基地。常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可作為指揮部、彈藥庫、儲存庫。常有地道、戰壕或交通壕連接,佈有機槍、大炮,能防禦上方炮火及空中攻擊,填補戰壕的防御漏洞,有些碉堡还可以抵禦毒氣和核辐射。 碉堡常以部份或完全埋在土中,用以隱蔽或防禦炮火。 碉堡的設計和用料皆為抵禦炮火,所以特別堅固耐用,一、二戰時的碉堡至今仍能保持良好。.

查看 太原戰役和碉堡

祁县

祁县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东岸、太原盆地中部。 祁县有着2500余年的建县历史,于1994年成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与另一座名城平遥相毗邻,县人民政府驻昭余镇,属晋中市。.

查看 太原戰役和祁县

离石区

离石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吕梁市,是吕梁市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市中部。总面积1339平方千米。.

查看 太原戰役和离石区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查看 太原戰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粟裕

綏靖公署

綏靖公署是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時期設置之機關。簡稱綏署,是在作戰區域或非作戰區負責指揮局部戰爭,組織訓練兵員,徴集軍糧,並全權指揮其所轄省縣級行政機關,以區域或綏靖公署所在地為名稱。中華民國國軍為了進攻中國共產黨,劃全國為若干綏靖區,在區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除負責指揮軍事外,還控制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綏靖公署在戰區指揮所轄省縣行政機關,按《綏靖公署組織條例》設立,負責訓練兵員、征集軍糧等戰爭事宜。.

查看 太原戰役和綏靖公署

罗瑞卿

罗瑞卿(),原名其荣,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政、军要职,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罗瑞卿早年考入黄埔军校,随后参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红四军,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位,之后改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率领第二兵团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首任部长、第2、3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罗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后跳楼负重伤。文革结束后平反。1978年赴西德治疗腿疾时病逝。.

查看 太原戰役和罗瑞卿

罗贵波

罗贵波(),曾用名李文华、罗心夷,江西南康县潭口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罗贵波

罗文坊

罗文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公安军第二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罗文坊

熊奎

奎,福建永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康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后担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熊奎

牺牲救国同盟会

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是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山西省统治者阎锡山合作发起的山西省抗日救亡组织。.

查看 太原戰役和牺牲救国同盟会

盛治华

盛治华(),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盛治华

韦杰

韦杰(),原名韦士良,壮族,广西省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顾委委员。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后,调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首任团长。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即“朱德警卫团”团长,后任一二九师团长。1943年,组建太行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称“韦支队”。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韦支队”参加了著名的上党战役,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任第十六旅旅长。1947年8月在刘邓进军大别山作战中,韦部掩护总部安全渡河。1948年6月,韦杰被任命为华北野战军第13纵队司令员,参加了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1949年,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韦杰任军长。 1951年3月,韦杰由第61军军长改任第60军军长率部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中,由60军的180师整建制被歼。1952年10月,韦杰被撤职,被任命为南京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1955年,授中将。1957年,韦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韦杰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聂荣臻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太原戰役和青岛市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查看 太原戰役和行政院院長

袁子钦

袁子钦(),学名从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8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袁子钦

袁佩爵

袁佩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袁佩爵

西柏坡

#重定向 西柏坡镇.

查看 太原戰役和西柏坡

解学恭

解学恭(),曾名谢宾,山西省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解学恭

马卫华

卫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6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参谋长。.

查看 太原戰役和马卫华

马龙 (解放军)

龙(),原名马国平,别名隆兴,湖北省大冶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马龙 (解放军)

高存信

存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高存信

高德西

德西(),山西太原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高德西

高树勋

樹勛(),字建侯,直隶省天津府鹽山县人。中華民國国軍中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高树勋

谢富治

谢富治(),湖北红安丰岗谢家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副连长、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时期,谢富治为毛泽东勤王,出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成员。1967年8月,谢富治为了帮助毛泽东打击强力系统当中的周恩来系官僚派,提出“砸烂公、检、法”,致使全国的公安机关都陷于瘫痪。1972年,谢富治在北京逝世。1980年,在周派继承人邓小平夺权以后,中共中央根據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审查报告,开除谢富治的党籍;撤销谢富治悼词;将谢富治的骨灰由八宝山革命公墓清出。1980年11月20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開始受审,谢富治被判为主犯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谢富治

豫东战役

--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华东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在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75师等,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在战役第三阶段给予黄百韬兵团以打击后成功撤退,并在之后不久发动济南战役,攻占济南,全歼第二绥靖区。.

查看 太原戰役和豫东战役

鲁瑞林

鲁瑞林(),原名鲁瑞麟,甘肃临夏县民主乡鲁家沟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早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十三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副军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政委、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73年2月,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

查看 太原戰役和鲁瑞林

贺龙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曾手持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曾任讨袁护国军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曾率部与北洋军阀及四川军阀杨森作战。1926年,贺龙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1日,他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此后回到湘西,组建红二军团,任军团长,并开辟洪湖苏区。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0师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组织后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任国家体委主任,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1954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时,被林彪和康生指控为准备推动“二月兵變”,于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布为贺龙平反。.

查看 太原戰役和贺龙

趙承綬

#重定向 赵承绶.

查看 太原戰役和趙承綬

黄定基

定基(),福建省长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参加红军。1948年,任8纵23旅旅长时,参与临汾战役,并率先带领23旅率先破城,即“光荣的临汾旅”。1949年,率179师进军川西北地区,任川北军区南充军分区司令员,后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7月,因病情恶化,转到重庆西南军区总医院,9月21日病逝,终年38岁。.

查看 太原戰役和黄定基

黄忠学

忠学(),湖北天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毕业于延安中央党校。1982年,接替方正平,担任东海舰队政治委员。1983年,由张文华接任。1955年,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黄忠学

黄连秋

连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黄连秋

黄樵松

樵松()原名德全,字道立,又字怡墅,河南省尉氏县后黄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山西通志: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82页.

查看 太原戰役和黄樵松

边疆 (人物)

边疆(),河北省完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边疆早年参加抗日战争,担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区队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教导队指导员、八区队政治处主任、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四纵第十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190师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海军航空兵副政治委员。1960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总局局长,次年授获少将军衔,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革委会副主任、部长。1979年,调农垦部副部长。.

查看 太原戰役和边疆 (人物)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查看 太原戰役和辽沈战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太原戰役和辛亥革命

龙福才

龙福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防空军副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龙福才

龙道权

龙道权(),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62年,接替刘锦平,担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76年,由朱云谦接任。1955年,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龙道权

运城市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全市辖1区2市10县、133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4.6万,其中城镇人口171.0万人,乡村人口333.6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查看 太原戰役和运城市

运城战役

运城战役,为发生于1947年4月至12月山西运城,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之间的战役。经过三次大型的攻坚战,徐向前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运城。.

查看 太原戰役和运城战役

范忠祥

范忠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炮兵第四训练基地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范忠祥

胡耀邦

胡耀邦(),字国光,祖籍中国江西高安市華林山鎮胡氏古村,生於湖南浏阳西岭镇中和乡苍坊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共青团书记、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此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改革开放早期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具体执行者,1987年被指责反对“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1989年胡耀邦的去世直接引起大量的民众怀念与抗议运动,运动的加剧最终导致六四事件。.

查看 太原戰役和胡耀邦

胡正平

胡正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重庆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胡正平

郭林祥

郭林祥(),江西永豐人。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查看 太原戰役和郭林祥

郑继周

郑继周(,字少庭,山西省翼城里砦村人,中華民國國軍陆军少将。 自太原一中毕业后,先後就讀保定陆军学校、山西军官学院,並在晋军任职,曾任太原保安司令等职。1944年擔任國軍第43军70师少将师长,1947年任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1948年太原戰役戰役中,於10月6日在山西被俘。被俘后,于1948年12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投降起义才是生路》,接受共产党建议起义。 1981年4月2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查看 太原戰役和郑继周

郑维山

郑维山(),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屋脊洼村(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人。红小鬼出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北京、兰州军区司令员。 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黄麻起义后,郑维山参加童子团,后调入赤卫队。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1971年华北会议上,郑维山和李雪峰被卷入陈伯达事件而遭批判,此后郑维山被下放到安徽一个农场管制劳动,1979年得到平反,1982年起,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郑维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9日查阅。。 郑维山之子郑勤于200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郑维山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查看 太原戰役和阎锡山

赵宗复

赵宗复()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太原工学院院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自杀身亡。其父为趙戴文。.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宗复

赵世玲

赵世玲()原名赵传壁,山西省山阴县城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山阴县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548页.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世玲

赵冠英

赵冠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冠英

赵章成

赵章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趙章成,河南洛陽人,1905年出生。原是馮玉祥西北軍一部改編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路軍的迫擊炮手,炮無虛發。1931年,由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領導寧都起義,改編成紅五軍團,趙章成由此部隊加入紅軍。由於趙章成熟識迫擊炮操作技術,所以成為紅軍中技術幹部之一。趙章成是農民佛教徒:作戰開炮前,總要念念有詞:「不怨天不怨地,我是奉命射擊,冤鬼不要找我。」但也有记载称赵章成开炮前的手势是在进行徒手测距,所谓拜佛是旁人的误解。 曾參與强渡大渡河战斗,在先头部队登陆的关键时刻使用军中仅有的三发炮弹中提供火力掩护。前两发炮弹准确摧毁敌军的两个火力点,第三发在敌群中爆炸,对敌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为保证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章成

赵戴文

#重定向 趙戴文.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戴文

赵文进

赵文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文进

赵承绶

赵承绶(),字印甫,山西五台县槐阴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赵承绶

閻慧卿

閻慧卿(),山西省五台县(今定襄县)人,乳名五鮮,人稱「五妹子」或「五姑娘」。閻錫山的堂妹,閻叫她「五鮮子」。.

查看 太原戰役和閻慧卿

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中国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人,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主要领导人之一。 薄一波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薄一波创建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任太岳军区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筹建华北野战军,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平津卫戍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首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诬陷打倒,并受迫害。改革开放时期,再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薄一波次子薄熙來亦是政绩显赫的中国政坛名人,曾任大连市长、商务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和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亦是中共第五代领导层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但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夕,在以王立军事件为导火索、薄熙来事件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共政治风波中倒台失势。.

查看 太原戰役和薄一波

董其武

董其武(),山西省河津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24年在刘镇华的镇嵩军任排长,不久先后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和第九混成旅旅部中校副官长。1926年冬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28年秋到天津,入傅作义部,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四路军第三十师八十九团中校团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四三六团上校团长、第三十五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三十五军第一〇一师中将师长、暂编第四军军长、骑兵第四军军长、第三十五军军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张家口警备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和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1949年9月19日,宣布绥远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查看 太原戰役和董其武

葛晏春

葛晏春(),辽宁辽阳人。东北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葛晏春

钟发生

钟发生(),江西瑞金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钟发生

钟炳昌

钟炳昌()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塘埠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钟炳昌

邱蔚

邱蔚(),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29年,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任红3军团红5军1师1团排长、6师17团连长、营长等,参加长征。1937年1月,任红1军团1师13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副团长、1团团长、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副旅长等。国共二次内战期间,任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4纵队10旅旅长、华北野战军8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65军军长。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副参谋长,率部参加朝鲜战争。1952年,任67军军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19日,在青岛太平角海军雷达站不远的地方钓鱼时,被海浪卷入海中遇难。.

查看 太原戰役和邱蔚

邹善芳

邹善芳,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邹善芳

肖应棠

肖应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肖应棠

肖新槐

肖新槐(),字贤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肖新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3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肖新槐

肖新春

肖新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四川军区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肖新春

肖文玖

肖文玖,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肖文玖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查看 太原戰役和邓小平

邓仕俊

邓仕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邓仕俊

蔡顺礼

蔡顺礼(原名蔡教生,号甫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蔡顺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2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蔡顺礼

蔡长元

蔡长元(),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柳池坪(今柳池乡)蔡氏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蔡长元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查看 太原戰役和蔣中正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查看 太原戰役和长城

耿飚

耿飚,原名耿在忠,字俊勇,中国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唯一一位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长。 耿飚于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九师参谋、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瑞典、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查看 太原戰役和耿飚

考试院

#重定向 考試院.

查看 太原戰役和考试院

陈宜贵

宜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陈宜贵

陈信忠

信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陈信忠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查看 太原戰役和陈赓

陈漫远

漫远(),原名陈万源,广西蒙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陈漫远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曾参加百色起义,在红七军中任职。1930年进入中央苏区,任红三军团七军19师56团政委、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等。后又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政治部主任、一军团敌工部部长。长征开始后,历任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中央纵队第一梯队政治部主任等。到达陕北后,担任红十五军团73师政委。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参谋长、司令员等。1940年作为120师参谋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次年出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军委二局代局长。国共内战期间,又历任晋绥军区参谋长、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西省委副书记、桂林市军管会主任。后又任广西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西省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广西军区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广西省政协主席等。1956年因广西平乐、荔浦、横县等地发生严重饥荒,他于1957年被撤职并派往中央党校学习。1960年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64年调任农垦部第一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代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江西某农场劳动。1976年2月重新回到军队,出任军事科学院顾问。1977年出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 1982年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在北京逝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陈漫远

陆平

陆平(),本名刘志贤,吉林长春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教育家。.

查看 太原戰役和陆平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查看 太原戰役和林彪

林彬

林彬(原名林少波,),是位孤兒,林光海之兄,於1960年代擔任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1967年,香港親共和左派人士為了響應文化大革命,在香港展開六七暴動行動。由於林彬在電台節目中抨擊有關人士的暴力行為,於同年8月24日在九龍何文田窩打老道山嘉鳴閣對開馬路上被伏擊,其人連同座駕遭到縱火,燒至重傷,翌日不治。.

查看 太原戰役和林彬

林彬 (少将)

林彬,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装甲兵第二坦克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林彬 (少将)

李健良

#重定向 数码宝贝03驯兽师之王角色列表.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健良

李天焕

李天焕(),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叶河乡大山岗村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领,中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天焕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宗仁

李布德

李布德(),四川营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布德

李井泉

李井泉(),中国江西临川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擔任第一任四川省省長、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国共产党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任内其推行的政策直接导致四川大量民众的死亡。.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井泉

李志民

李志民(),原名李凤瑞,学名李明阶,曾用名李轩,湖南浏阳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之一。 李志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第二纵队二大队四中队党代表、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党委秘书长,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第六师七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二科科长,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4师第11团政治委员,中央军委直属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 ,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组织科科长、干部科科长、组织部部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军区组织部部长、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任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任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兼陕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任福州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志民

李呈瑞

李呈瑞,191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兴国模范师第三团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直属政治处组织干事,红一军团4师12团连指导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直属政治处特派员,并参加长征。抗战中任抗大政治指导员、2团政治处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任冀热辽军区冀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7旅副政委、炮兵旅政委,华北军区炮兵政委。建国后陆军第68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志愿军第68军政委、海军航空兵部首任政委,其部曾出现故事影片《打击侵略者》、《奇袭白虎团》等的题材。1953年任战俘解释团团长并参加板门店谈判。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创建人之一。1967年逝世。.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呈瑞

李兆炳

李兆炳,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兆炳

李真 (解放军少将)

李真(),江西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李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李真被授予少将军衔。 Category: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Category:李姓.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真 (解放军少将)

李树荣

李树荣(),陕西省延川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树荣

李水清

李水清(),江西省吉水县人,中國共產黨党员,少将军衔,曾任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第二炮兵黨委第一書記、司令員等职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水清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李敖

杨得志

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湖南株洲市株洲县南阳桥乡)的一个小山村。1928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湘南起义。历任红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红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一师一团团长,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5团团长、344旅代旅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杨得志

杨嘉瑞

杨嘉瑞,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杨嘉瑞

杨栋梁

杨栋梁(),河北青县人;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系专科毕业,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杨栋梁

杨成武

杨成武()又名杨能俊,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下畲村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红四军秘书、连政委、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并在长征时担任中央红军的先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参与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20兵团司令员,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汉北段战役、察绥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解放军代总参谋长。1968年因杨余傅事件被免职下狱,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4年至1958年,杨成武连续5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的总指挥。.

查看 太原戰役和杨成武

桂系

桂系是指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以广西为根据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為中心結成的軍閥,當中包括:.

查看 太原戰役和桂系

桂绍彬

桂绍彬(),安徽省六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领,开国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桂绍彬

梁敦厚

#重定向 梁化之.

查看 太原戰役和梁敦厚

榆次区

榆次区是中国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晋中市政府的驻地,位于山西省中部。面积1328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乡9个街道。.

查看 太原戰役和榆次区

武警181师

#重定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机动总队.

查看 太原戰役和武警181师

永祚寺

永祚寺,又称双塔寺,位于山西太原城区东南郝庄村。.

查看 太原戰役和永祚寺

池必卿

池必卿()许明,《怀念池必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11年1日,ISBN:9787221082176,山西省平定县上庄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中共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早年进入太原市友仁中学,参加学生运动。1937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晋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49年,担任中共太原市委办公室主任兼农村工委副书记。1955年,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1957年,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61年,调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969年,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1978年,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0,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查看 太原戰役和池必卿

汾阳市

汾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缘。.

查看 太原戰役和汾阳市

汾河

汾河,也称汾水,山西人称为“母亲河”,是黄河的僅次於渭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源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由运城市的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長,流域面積。 汾河流域覆蓋山西中部,上游穿行山地、黄土丘陵中,中游经太原盆地,介休市以下变窄,过灵石峡进入临汾盆地,下游河谷开阔。四周为山脉环绕。由河源至太原市上兰村为上游,穿行山地,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上兰村至洪洞县石滩村为中游,河出山谷,经太原市入晋中平原,有潇河、文峪河两大支流注入。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这段河床旧时很不稳定,往往泛滥成灾,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 汾河冲击许多谷地,一些重要城市处于汾河谷地中,如太原、临汾、灵石等。這條河本來是條大河,水量充盈,肥鱼行舟。後來由於1958年汾河水库的建造和1980年代之後激增的工業、農業需求而逐渐水量稀少。.

查看 太原戰役和汾河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查看 太原戰役和河北省

涂则生

涂则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康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涂则生

温怀光

温怀光(),字亮三,山西沁县下张庄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温怀光

潘自力

潘自力(),原名潘自励,又名潘鼎九,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宁夏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后转任外交职务,先后出任中国驻朝鲜、驻印度、驻尼泊尔、驻苏联等国大使。.

查看 太原戰役和潘自力

朱绍田

朱绍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铁道工程第5师师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朱绍田

成少甫

成少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成少甫

戴炳南

戴炳南()字瞻衡,青岛即墨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山西通志: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93页.

查看 太原戰役和戴炳南

易耀彩

易耀彩(),江西泰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69年,接替卢仁灿,担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1972年,由郭炳坤接任。1955年,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易耀彩

济南市

济南市,別称“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北部战区陆军机关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九大跨省区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设立于此。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济南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辖7市辖区、3县,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人口723万(2016年)。济南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东部的淄博市、南部的莱芜市和泰安市交界。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故被称为“泉城”,其中“七十二名泉”,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济南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办城市、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办城市、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城市。.

查看 太原戰役和济南市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國民黨稱濟南會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次戰役。1948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发动了济南战役,9月24日攻佔济南。.

查看 太原戰役和济南战役

新鄉

新鄉,可以指:.

查看 太原戰役和新鄉

方升普

方升普(),河南商城吴家店区斑竹园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方升普

文年生

文年生(),字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33年9月,中央军委教导师第1团团长。1937年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8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警备第8团团长。后升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晋军区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第6纵队司令员。升任第68军军长、第20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含冤而死。文年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8日查阅。。 夫人苏枫,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2005年去世,育有四子三女(其中一子幼年夭折)。次子文仲夫曾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查看 太原戰役和文年生

旷伏兆

旷伏兆(),江西省永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旷伏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2日查阅。。.

查看 太原戰役和旷伏兆

曹光琳

曹光琳(),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1步兵学校政委。1955年9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此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6年离职休养,1994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查看 太原戰役和曹光琳

曾美

曾美(),原名曾昭泰,江西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北军区三兵团一纵队一旅旅长,第二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六师师长、六十七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岳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参谋长。他还曾先后五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次年,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1963年,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2015年1月31日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查看 太原戰役和曾美

曾思玉

曾思玉(),享年102岁。小名曾世裕,江西信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查看 太原戰役和曾思玉

時代 (雜誌)

#重定向 時代雜誌.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時代 (雜誌)

晋夫

晋夫()原名吕晋印,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中州历史人物辞典,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91页.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晋夫

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边区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山西(晋)、察哈尔、河北(冀)接壤的地区建立的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政权。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演变为晋察冀解放区。.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晋察冀边区

晋冀鲁豫边区

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1941年在河北邯郸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根据地。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演变为晋冀鲁豫解放区。.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晋冀鲁豫边区

晋绥军区

晋绥军区,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晋绥军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绥军区、晋西北军区、晋绥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 1938年,八路军120师曾在山西北部占有晋西北军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分散根据地。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贺龙担任司令员,政治委员为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副政治委员林枫,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晋绥军区

晋西事变

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新軍事件,指1939年11月28日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冬季攻勢初期所發生的八路军與阎锡山的國共摩擦事件。這起事件破壞了國軍第二戰區在晉南三角地帶對日軍的攻勢計劃。中共指控閻錫山「背信棄義、發動內戰與日軍聯合夾擊共軍」。國民政府與閻錫山則認為中共違抗命令、策動叛變、兼併國軍。.

查看 太原戰役和晋西事变

平津战役五台县仵德厚廖鼎祥张家口市张开荆张忠张祖谅张达志张连奎张英张英辉张挺 (少将)张春森张新华开封市彭德怀彭绍辉何辉 (少将)何辉燕徐向前徐子荣徐德操徐永昌侵华日军保定市北平和谈北京市北营站北洋政府刘伯承刘忠 (中将)刘聚奎周士第周仲英傅传作傅作义唐健伯唐子安唐延杰军 (军队)军阀皮定钧石家庄市王宗槐王平 (上将)王必成王兰麟王克斌王紫峰王道邦王靖国王观潮王诚汉王贵德王英高王耀南王海廷王新亭碉堡祁县离石区第二次国共内战粟裕綏靖公署罗瑞卿罗贵波罗文坊熊奎牺牲救国同盟会盛治华韦杰聂荣臻青岛市行政院院長袁子钦袁佩爵西柏坡解学恭马卫华马龙 (解放军)高存信高德西高树勋谢富治豫东战役鲁瑞林贺龙趙承綬黄定基黄忠学黄连秋黄樵松边疆 (人物)辽沈战役辛亥革命龙福才龙道权运城市运城战役范忠祥胡耀邦胡正平郭林祥郑继周郑维山阎锡山赵宗复赵世玲赵冠英赵章成赵戴文赵文进赵承绶閻慧卿薄一波董其武葛晏春钟发生钟炳昌邱蔚邹善芳肖应棠肖新槐肖新春肖文玖邓小平邓仕俊蔡顺礼蔡长元蔣中正长城耿飚考试院陈宜贵陈信忠陈赓陈漫远陆平林彪林彬林彬 (少将)李健良李天焕李宗仁李布德李井泉李志民李呈瑞李兆炳李真 (解放军少将)李树荣李水清李敖杨得志杨嘉瑞杨栋梁杨成武桂系桂绍彬梁敦厚榆次区武警181师永祚寺池必卿汾阳市汾河河北省涂则生温怀光潘自力朱绍田成少甫戴炳南易耀彩济南市济南战役新鄉方升普文年生旷伏兆曹光琳曾美曾思玉時代 (雜誌)晋夫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军区晋西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