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青年喀什噶尔党

指数 青年喀什噶尔党

青年喀什噶尔党(Young Kashgar Party)是一個於1933年-1934年存在的土耳其民族主義維吾爾政黨。它參與建立了東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國。青年喀什噶尔党反漢且反回。库车的維吾爾族的暴动首领铁木尔伯克(Timur Beg)和和闐的埃米爾穆罕默德·伊敏、阿不都拉·布格拉(Abdullah Bughra)與努爾·阿合買提江·布格拉(Nur Ahmad Jan Bughra)與青年喀什噶爾黨結盟。他們召開了一個由40位成員組成的議會,並派了兩名代表往見北疆的泛突厥主義運動領袖,後來的東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國總統和加尼牙孜。青年喀什噶尔党與民族革命委員會最後合流並共同建立第一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目录

  1. 15 关系: 埃米爾右派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伊斯兰教喀什市和加尼牙孜和闐回族穆罕默德·伊敏维吾尔族遜尼派阿不都拉·布格拉铁木尔伯克民族革命委員會漢族

  2. 1933年建立的政黨
  3. 中国已解散政党
  4. 中華民國政黨
  5. 亚洲民族主义运动
  6. 伊斯蘭主義團體
  7. 伊斯蘭政黨
  8. 原住民政黨
  9. 少數民族政黨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役
  11.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埃米爾

埃米尔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阿拉伯語:,拉丁化:Amīr)是阿拉伯國家的貴族头衔,此封號用於中東地區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突厥在歷史上亦曾使用過這個封號。 一般從音譯為埃米爾(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亦有從其意思統帥意譯為總督,或從者功能意譯為國王、酋長、首長、頭人、頭目、首領、信眾的長官等等,亦見有人以其作為貴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譯為親王、大公等等,旧译作异密。 其名稱源自阿拉伯文的「amir」,意思是指「統率他人的人」或「國王」。其最初本意有軍事統帥的意思,最早用於哈里發派駐在外的軍事統帥及各地總督,亦有作為最高級貴族稱號。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內亂,各地總督與哈里發之關係越發疏離,最後不少地方的埃米爾與哈里發均成為一種象徵式之從屬關係,埃米爾遂在此權力交替中取得一地之軍政大權,並成為當地之君王,隨著阿拉伯世界政權分裂之延續,埃米爾廣泛地成為由北非到中東的君主稱號。.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埃米爾

右派

右派,又称右翼,是和左派相對,一般是指保守派或溫和保守派。右派政治家一般會采取各種保守的政治立場,並且傾向于維護現存的統治。右派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左派與右派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或「階級」劃分。 在西方世界的傳统印象中,右派通常是指支持民族主義、捍衛傳統家庭和宗教(猶太-基督教文化傳統),且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政黨,認為某些社會分層及社會不平等的現象是正常、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一派。部分人則用「右派」來稱呼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支持者。不過雖說自由放任,卻不包含移民的自由移動,此外,右派對於宗教衝突比較保守,因而對於種族問題也較為謹慎乃至於排斥。.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右派

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

#重定向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伊斯兰教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喀什市

和加尼牙孜

和加尼牙孜(),尊称和加尼牙孜·阿吉(خوجا نىياز ھاجى, 拉丁维文:Xoja Niyaz Haji),新疆哈密人,維吾爾族。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1931年哈密暴动的領導者,曾為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後出任新疆省副主席。.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和加尼牙孜

和闐

和闐,清代新疆城名,即額里齊(今新疆和田市),由--轉音而來。清代中期以後用作地區名,包括新疆哈喇哈什河以西,塔里木河以南,崑崙山至可可西里山以北的廣大地區,由和闐辦事大臣管轄。 清末,以其地置和闐直隸州,隸屬於喀什噶爾道,領兩縣。中華民國初年廢州,以喀什噶尔道领县。1920年析喀什噶爾道置和闐道,後改為和闐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和闐為和田,設和田地区及和田市。.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和闐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回族

穆罕默德·伊敏

罕默德·伊敏(),一譯買買提·依明(محمد أمين بۇغرا),漢名毛德明,筆名“布格拉”,中國新疆和闐(今和田地区)人,维吾尔族。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泛突厥主義者,民族革命委員會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者之一。後加入中國國民黨,為中央監察委員,曾任新疆省副主席。1949年後流亡於土耳其。.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穆罕默德·伊敏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维吾尔族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遜尼派

阿不都拉·布格拉

阿不都拉·布格拉()(عبد الله بۇغرا),维吾尔族,新疆和田人,新疆军事人物,穆罕默德·伊敏·布格拉的弟弟。.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阿不都拉·布格拉

铁木尔伯克

铁木尔()一般叫铁木尔伯克 (تیمور بیگ) 或者铁木尔将军。伯克意为首领。1933年新疆省维吾尔族反政府武装领导人。他卷入了1932年吐鲁番暴动和1933年喀什战役。他联合突厥民族主义政党青年喀什噶尔党并被提名为'铁木尔沙阿'。 他和其他维吾尔族领导人类似于布格拉兄弟打算脱离中国。1933年8月他的部队被马占仓将军领导的回族部队中央陆军新编第36师攻击,铁木尔中弹并被斩首,他的头被挂在长矛上,放到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展览。.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铁木尔伯克

民族革命委員會

民族革命委員會是1932年至1934年活躍於中華民國新疆省南部和闐、喀什噶爾(相當於今和田地區、喀什地區一帶)的泛突厥主義右翼政治組織。.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民族革命委員會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查看 青年喀什噶尔党和漢族

另见

1933年建立的政黨

中国已解散政党

中華民國政黨

亚洲民族主义运动

伊斯蘭主義團體

伊斯蘭政黨

原住民政黨

少數民族政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役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