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電影

指数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432 关系: Angelababy功夫功夫 (电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嚴浩劉德華劉國昌劉嘉玲劉鎮偉劉青雲原罪犯偷燒鴨半斤八兩十月围城印度印度尼西亚卖身契另類電影台灣台湾叶童司徒慧敏吳彥祖吳鎮宇吳楚帆吴家丽吴宇森同盟會夏文汐大白鲨大韩民国大醉俠大陆天才與白痴女人四十好莱坞如来神掌威尼斯电影节字幕宝莱坞导演寒戰寒战少林足球岸西岑建勳上海市不了情 (1961年电影)中华文化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文化中国内地中国抗日战争中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东南亚东京七十年代七十二家房客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電影)三合會三五成群一念無明 (電影)九龍九龍巴士平方英尺广州市亚洲于素秋亞洲金融危機五億探長雷洛傳五個小孩的校長任劍輝廖夢覺伊波拉病毒张学友伦理学張婉婷張家輝張國榮張瑛張艾嘉張栢芝張活游張曼玉彭罡原彭氏兄弟彭浩翔何冠昌徐子珊徐小明徐克德寶電影公司土瓜灣地球北帝街國共內戰國際電影懋業國泰利舞臺戲院利智刘伟强分手说爱你嘉禾喜劇喜劇電影喋血双雄喋血街頭周秀娜周柏豪周润发周星馳周慧敏呂奇呂良偉唐基明唐山大兄唐人街唐雪卿冼杞然农夫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兩岸三地八星報喜六指琴魔共产党元彪動作片倩女幽魂B級片BTC+偵探犯罪片石堅石天玉蒲團之偷情寶鑑王家卫王小凤王祖賢王祖藍王晶獨臂刀獅子山硝酸银神探票房移民程小東章國明笑傲江湖 (1990年電影)粤语精裝追女仔粵劇粵語長片粵語流行音樂線人編劇縱橫四海罗兰美國美元美国羅卓瑤羅仲謙羅美薇翁子光猛龍過江爾冬陞瓊瑤男人四十甜蜜蜜 (电影)無厘頭文化無線電視無間道狂舞派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狄龙盗版白玉堂白金龍白雪仙百老匯DVD花樣年華銀河映像音樂電影莊子試妻 (電影)莊文強莫文蔚鍾鎮濤鍾楚紅華語電影萬梓良非典型肺炎青山道衝鋒車 (2015年電影)袁詠儀風月西方世界馬偉豪馮寶寶香港香港2003年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同志影展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動作電影香港回歸香港四大天王香港經濟香港电影工业香港电影人香港电影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列表香港電影分級制度香港電影發展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香港電視劇香港電視廣播歷史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新浪潮香港日治時期香港攻略香港政治角川映畫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許鞍華马来西亚高志森謝賢鬼馬雙星譚家明譚玉蘭鮮浪潮谷祖琳豺狼賭神系列電影角色列表质量超人趙雅芝踏血尋梅麥婉欣麥嘯霞麥嘉麥當雄黎姿點五步黎民偉黎明黃子華黃宗澤黃秋生黃真真黃百鳴黃飛鴻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金花黃日華黑社會 (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龍門客棧龍虎風雲辣手神探霸王别姬胡蝶影胡杏兒郭子健郭富城胭脂扣郑保瑞郑则仕阮玲玉阿飛正傳薛凱琪薛覺先藝術品藝術電影關德興關稅暨貿易總協定關錦鵬鑽石山葉德嫻葉問葉玉卿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邱禮濤邱淑貞邵醉翁邵氏邵氏兄弟肉蒲团蔡瀾鄧麗欣鄭中基鄭丹瑞鄭伊健鄭裕玲鄺山笑鄒文懷重庆森林金城武金馬獎蕭定一蕭芳芳長江7號良心色情片艺术家英语英雄本色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電影分級制度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雙星報喜老港正傳逃港陳偉霆陳可辛陳友陳奐仁陳寶珠陳嘉上陳百強陳百祥陳法拉陈果陆运涛陀地驅魔人TwinsVCD抱抱俏佳人暴力美学柏林国际电影节林子祥林峰林平之林建明林忆莲林青霞林正英李小龙李嘉欣李翰祥李麗珍李连杰李治廷李清 (演員)杨紫琼東邪西毒杜宇航杜琪峯杜汶澤桃姐梁家輝梁少坡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年電影)梁立人梁洛施梁朝偉梅艷芳楚原樹大招風武士 (日本)武俠片武術殭屍 (電影)母語毛舜筠水仙江山美人 (1959年電影)汪明荃沈殿霞泰国洪金宝湄江情浪潘迪生最佳女主角最佳拍檔情色文學成年人成人视频制造商成龍房祖名我們停戰吧!星際大戰明星系統春光乍洩昆汀·塔伦蒂诺海峽兩岸關係新加坡新藝城新浪潮方力申方平方令正方育平施南生日语日本日本军旺角卡门摩登保鑣愛迪生教父曹達華11月12月1932年1933年1934年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1月2000年代2005年2010年代2046 (電影)72家租客 扩展索引 (382 更多) »

Angelababy

Angelababy(),中文名楊穎,出生於上海,是香港女模特兒、女演員,14歲出道(在日本當模特兒),後回香港發展,目前為华谊兄弟艺人、風尚國際(Styl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之旗下模特兒。2014年因參加中国大陸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而上演藝事業高峰。其个人演艺事业在日本、韓國和香港都有非常不错的成绩。.

新!!: 香港電影和Angelababy · 查看更多 »

功夫

功夫,又称武功,不仅是搏击术和单纯的拳脚运动,现在,“功夫”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它讲究的不再仅仅是武艺高强,而是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即习武之人被要求拥有高尚的品德或情操。功夫有两种外在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另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一般上讲的功夫是实用性格斗对抗形式。 「功夫」一詞最早被廣泛認識的是在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由李小龍開始把這兩個字發揚光大;因李氏對武術界的貢獻和影響力,所以「Kung Fu」一詞被寫入英文字典內。.

新!!: 香港電影和功夫 · 查看更多 »

功夫 (电影)

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周星馳擔任導演、編劇兼主演。故事取景於1940年代中的中國,周星馳飾演一位無所作為、想加入當時最大幫派斧頭幫的小混混。該片的視覺效果廣泛地受到讚揚;卡通的風格伴隨著傳統中國的音樂則是最大的特點。 在少林足球取得商業成功後,暌違三年,其製作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並於2002年起開始與哥倫比亞影業合作發展《功夫》。該片以許多7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退役演員為主而聞名,但與當代藝術家和有影響力的武術電影如臥虎藏龍和英雄。電影的卡通風格伴隨著中國傳統音樂,經常被引用為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徵。 該片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和2005年1月25日在美國發行。它獲得了爛番茄的90%支持率和Metacritic的78 %的支持率。在北美地區累計投入了1,700萬美元,其他地區則投入8400萬美元的收入。《功夫》也是香港歷史上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直到2011年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打破。 這部電影是2005年美國歷史上銷售額第十高的外語電影,也是全國收入最高的外語片。功夫贏得了無數獎項,其中包括六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五項金馬獎。這部電影於2014年10月在亞洲和美洲重新發布,標誌著該電影十週年。 2005年,周星驰接受BBC个人专访时,BBC称他是李小龙和成龙之后又一位华人国际巨星。不过,周星驰却很谦虚的回答:“有点不同,我更注重幕后的工作。”事实上,《功夫》共获得海内外22个电影奖项和33项提名,而海外奖项和海外票房一样占了8成以上。據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介紹,因為周星馳是《功夫》的作者,所以周星馳享有《功夫》17.5%的版稅。換句話說,周星馳因《功夫》所得版稅收益和《少林足球》一樣都在2000萬美元以上。 《功夫》秉承周星馳電影一貫品質,重播率非常高。.

新!!: 香港電影和功夫 (电影)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香港電影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嚴浩

嚴浩(Yim Ho,),香港電影導演,八十年代初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力人物之一。最經典名作有《似水流年》,嚴浩亦憑此片得到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祖籍江苏吴县。.

新!!: 香港電影和嚴浩 · 查看更多 »

劉德華

劉德華(Andy Lau Tak-wah;),香港演員、歌手及電影監製,1990年代获封為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电影方面他获得三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两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至今参演超过140部电影。劉德華是天幕公司和映藝集團的创建者,作為投資人已參與製作了20多部華語電影。 1999年,劉德華获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香港演藝學院因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为了“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授予刘德华榮譽院士稱號,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位獲此榮譽的香港艺人之一。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2月8日,他又当选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副会长。.

新!!: 香港電影和劉德華 · 查看更多 »

劉國昌

劉國昌(英文:Lawrence Lau),1949年生於南非,在英屬香港接受教育和生活,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籍貫廣東順德,香港著名导演。是香港和兩岸的傑出電影導演,被称为香港写实主义的鼻祖。 曾經導演多部經典的香港電影,包括《童黨》、《廟街皇后》、《五億探長雷洛傳》、《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我要成名》、《哥哥的情人》,《拳王》,《爱上我吧》等等。無數香港和兩岸影壇中影帝影後級的大哥大姐,均曾演出其作品,如劉德華、张国荣,張艾嘉、劉青雲、邱淑貞、郭富城、任達華、梁朝偉、馮寶寶、葉玉卿,叶德娴,张丰毅,张孝全,周渝民等等。 擅長拍攝充滿香港特色的電影,喜歡用創新手法闡述香港社會,并一针见血地命中问题。其作品有懷緬昔日香港問題的《五億探長雷洛傳》,有反映當下社会问题的《童党》、《廟街皇后》,《无人驾驶》,《机动部队之绝路》,《机动部队之伙伴》等等,更有大膽破格的同性戀電影《安非他命》、《無野之城》,甚至渗入政治色彩、讽刺香港和台湾政制问题的《圍城》、《弹道》等等。写实、针砭、深入、谨密、紧凑、却温和是劉國昌电影的一贯风格,因此劉國昌也被称为“温和写实派”的香港导演。.

新!!: 香港電影和劉國昌 · 查看更多 »

劉嘉玲

劉嘉玲(英文:Carina Lau ,),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祖籍中國廣西省容縣,香港著名電影女演员,她是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得主,代表作品包括《义不容情》、《说谎的女人》、《阿飞正传》、《自梳》、《无间道II》、《好奇害死貓》、《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及《過界》。2011年憑藉徐克作品《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武后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新!!: 香港電影和劉嘉玲 · 查看更多 »

劉鎮偉

劉鎮偉(Jeffrey Lau,),香港導演,以技安為筆名擔任編劇。 劉鎮偉中學就讀於聖保羅書院,中三後去英國修美術設計,回港後加入廣告公司。1980年從影,除任編劇外也負責監製工作。他於1987年執導首部作品《猛鬼差館》(台譯:魁星踢斗)。其後他執導了多部商業片,其中較為成功的是周星馳主演的《賭聖》,票房高逾4000萬港元,破了港產片歷來紀錄。1998年他退出導演行列,至2001年獲王家衛游說再度出山。 他和王家衛有密切關係,是王家衛擁有的「澤東電影公司」股東之一。而這公司一直都是靠劉鎮偉的電影支撐,皆因王氏的作品基本上屬藝術片,都是很難收回成本的,單在香港往往已不受歡迎。如王家衛在拍《东邪西毒》时因超出了預算,刘镇伟就用该片的原班人马赶拍了《东成西就》。此片收入2346万港元,多少挽回了《东邪西毒》票房失利造成的损失。 劉鎮偉曾以筆名「技安」編寫劇本,包括《92黑玫瑰對黑玫瑰》與《超時空要愛》、《天長地久》等。.

新!!: 香港電影和劉鎮偉 · 查看更多 »

劉青雲

劉青雲(Sean Lau Ching Wan,),香港男演員,華語影壇多項演技大獎得主,其妻為已息影的前港姐及著名女演員郭藹明。他憑2006年的《我要成名》和2014年的《窃听风云3》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并凭2012年的《夺命金》赢得第49屆台灣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2015年,劉青雲以香港劇情片《竊聽風雲3》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奬項。 這是他繼1997年《高度戒備》、2001年《絕世好Bra》及2011年《奪命金》後,第四度登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影帝寶座。.

新!!: 香港電影和劉青雲 · 查看更多 »

原罪犯

《原罪犯》(올드보이,Oldboy),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於2003年在韓國公映。本片在2004年坎城影展榮獲評審團大獎。 《原罪犯》這電影的劇本改編自土屋ガロン及嶺岸信明原作的漫畫《鐵漢強龍》(オールド・ボーイ)。這漫畫在1996年至1998年於日本的漫画Action雜誌連載。.

新!!: 香港電影和原罪犯 · 查看更多 »

偷燒鴨

《偷燒鴨》是一部香港極具爭議的電影,無可爭議的是《偷燒鴨》肯定是本土最早製作的電影之一。但實際拍攝及放映日期則是眾說紛紜,其中一說是1909年,來自於1927年史學家程樹仁的《中華影業年鑒》,香港官方包括香港電台、香港電影發展局等均偏向這種說法,故2009年香港官方大事慶祝香港電影百周年,而另一說法則來自近代的電影史研究學者,當中包括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後代黎鍚,他們認為《偷燒鴨》與《莊子試妻》及《皇者的體育》等同為1914年後的作品,所以2014年才是香港電影百周年。緃然電影史研究學者的學說有較多史料支持,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官方權威肯定其說法,故哪一套電影才是香港的第一套電影仍然是懸案。.

新!!: 香港電影和偷燒鴨 · 查看更多 »

半斤八兩

半斤八兩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半斤八兩 · 查看更多 »

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十月围城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香港電影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香港電影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卖身契

卖身契是一种买卖人口的契约。在现代社会,这种契约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无效合同。但在允许人口买卖的古代社会,这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是主人对奴仆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古代,卖身契被广泛应用在人口买卖的各个领域。不仅买卖奴仆需要签订卖身契,就连妓女加入妓院,演员加入戏班,甚至工人接受雇佣都需要签订卖身契。 卖身契一般需要卖方按手印确认买卖的有效性。在一些历史时期,卖身契还必须到官府登记纳税,并且在卖身契上面粘贴“契尾”(完税凭证),才是合法有效的契约。.

新!!: 香港電影和卖身契 · 查看更多 »

另類電影

另類電影(Paracinema)是學術上對不同類型的非「正統」影像的分類。另類電影也指前衛電影或實驗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另類電影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香港電影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香港電影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叶童

葉童(Cecilia Yip Tung,),原名李思思,出生於香港,香港知名女演員。她曾就讀模範英文中學。因在台湾电视公司《新白娘子传奇》一剧中女扮男装出演许仙而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

新!!: 香港電影和叶童 · 查看更多 »

司徒慧敏

司徒慧敏,,廣東省開平縣赤坎永堅樓東閘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國電影技術專家及導演。他曾經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新!!: 香港電影和司徒慧敏 · 查看更多 »

吳彥祖

吳彥祖(Daniel Wu,),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出生於美國加州柏克萊,畢業於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在1997年前往香港後,吳彥祖開始了他的電影以及模特兒工作。他在2004年以《新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演贏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又以《四大天王》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新晉導演獎。2005年與尹子維、陳子聰及連凱組成『港版F4』組合Alive,推出單曲《阿當的抉擇》。 2015年出演了AMC電視劇《荒原》中的主角Sunny,並與同為華人的好友馮德倫一同擔任了該劇的執行監製。.

新!!: 香港電影和吳彥祖 · 查看更多 »

吳鎮宇

吳鎮宇(Francis Ng Chun Yu,),本名吳志強,香港實力派男演員,曾獲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三度獲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两度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荆獎最佳男配角。四度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一次獲得最佳男配角。.

新!!: 香港電影和吳鎮宇 · 查看更多 »

吳楚帆

吳楚帆,原名吳鉅璋,香港粵語片演員,其兄為另一著名演員高魯泉。吳楚帆在日本橫濱出生,成長於中國天津。吳楚帆在電影圈中人稱「二哥」,另有兩大綽號「嘮囌王」、「大聲公」。 吳楚帆與張活游、張瑛和李清合稱為當年的粵語片「四大小生」。.

新!!: 香港電影和吳楚帆 · 查看更多 »

吴家丽

吳家麗(Carrie Ng,),香港著名女演員,1981年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其後曾參演多部電視劇,1980年代後期轉到電影圈發展,曾獲得1993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郎心如鐵》)和200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流星語》)。.

新!!: 香港電影和吴家丽 · 查看更多 »

吴宇森

吳宇森 (英文名:John Woo Yu-Sen,),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導演及編劇。畢業於九龍的協和小學,而中學曾就讀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及在位於大坑東的路德會協同中學畢業。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1986年他編劇及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獲得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臺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汀·塔倫提諾遙相呼應。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獲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2010年荣获第67届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2015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武士奖”。.

新!!: 香港電影和吴宇森 · 查看更多 »

同盟會

#重定向 中国同盟会.

新!!: 香港電影和同盟會 · 查看更多 »

夏文汐

夏文汐(英文名:Patricia Ha,)原名鄧麗群,出生於香港,著名香港女演員。.

新!!: 香港電影和夏文汐 · 查看更多 »

大白鲨

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語:Great white shark)又名阿林,噬人鯊、白鮫、食人鮫,為最大型的掠食性鲨鱼。最早出现于中新世,是唯一现存的噬人鲨属的成员,出没于各个主要的大洋。 噬人鲨体型龐大,是世上最大的掠食性鱼类。其为許多海洋哺乳类动物的主要天敌,另也会猎食海鸟和其他鱼类等一切能捕杀到的海洋生物。噬人鲨袭击人类的次数同时也在所有鲨鱼中位列第一,故为声名狼藉的水中捕猎者,同时也因此被命名为噬人鲨。 不少电影及小说也因此以大白鲨噬人作主题,但事实上人类并非其理想的猎物,只是嚼起來特別地有咬口。 此物种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同时亦出现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二中。.

新!!: 香港電影和大白鲨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香港電影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醉俠

1966年出品的國語發音之有聲彩色武侠電影,邵氏公司出品,由胡金铨導演執導,岳华、鄭佩佩、陈鸿烈、谷峰主演,该片被认为是香港新派武侠片的开山之作。也是蔡志忠的漫畫。.

新!!: 香港電影和大醉俠 · 查看更多 »

大陆

#重定向 陆地.

新!!: 香港電影和大陆 · 查看更多 »

天才與白痴

天才與白痴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天才與白痴 · 查看更多 »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Summer Snow)是1995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許鞍華擔任導演兼監製。 本片獲得第15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六個獎項,是第一部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實現大滿貫(即同一部電影同時包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的電影。其後,在第32届金马奖奪得最佳剧情片等五个奖。此外还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蕭芳芳)和基督教評審團獎。 影片主要講述香港一個典型的職業婦女如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爭取平衡。故事的重心為劇中的女主角阿娥在婆婆意外過世後和患上阿茲海默症的公公的相處過程。.

新!!: 香港電影和女人四十 · 查看更多 »

好莱坞

荷里活(Hollywood),中國大陆、台灣及新马譯作--,港澳譯作--,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個地名,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经常被与美國電影和影星联系起來,而「荷里活」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南加州的。.

新!!: 香港電影和好莱坞 · 查看更多 »

如来神掌

如來神掌是1960年代香港武俠電影中的一種虛構武功。由於《如來神掌》成為武俠電影中的經典,從而影響後來不少創作。 根據《電影雙週刊》介紹,《如來神掌》系列武俠電影是從台灣小說家柳殘陽的小說《天佛掌》(即如來八法)改編而來,而有資料顯示是出於較晚出現的上官虹(明報版作者,金庸小說人物;實體書作者司馬翎為金庸早期出版商所使用筆名)的《千佛手》(實際合著作者為曹若冰及徐壘或標註徐壘另一筆名司馬長虹,1965年出版同系列作品有《千佛山》),但因為影片注明版權是來自柳殘陽,所以現時一般都確信是柳殘陽原著的。 如來神掌可指:.

新!!: 香港電影和如来神掌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舉辦的国际电影节,屬於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在影展期間會頒發最高榮譽金獅獎。威尼斯影展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與德國柏林电影节以及法國坎城电影节並稱為國際三大影展。.

新!!: 香港電影和威尼斯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字幕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台作品裏面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 影視作品的對話字幕,一般出現在螢幕下方;而戲劇作品的字幕,則可能顯示於舞台兩旁或上方。 字幕与声音语言相比,声音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声无形,转瞬即逝,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不易听懂。如人物的语言和戏词,有的因口音或语种的原因,受众便很难听清或听懂,加上字幕就可以弥补这种局限性。因此,字幕与声音和画面相比,具有独特的功能。 中国各地方言差异较大,给电视节目配上字幕,首先消除了语言隔膜,其次能够避免因为现场环境(噪声)和拾音器材的质量等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传播障碍。又如播映《三国演义》《水浒传》时,演员念文言台词,加上字幕就便于观众理解。 將節目的語音內容以字幕方式顯示,可以幫助聽力較弱的觀眾理解節目內容。另外,字幕也能用於翻譯外語節目,讓不理解該外語的觀眾,既能聽見原作的聲帶,同時理解節目內容。 另外,在中国,不同地区语言的发音差别很大,不能正确理解普通话的人很多。但是文字写法的差异并不大,看到普通话的文字后人们大都都能理解。所以,近年来华语圈的影视作品中,对应普通话(或方言)的字幕大多被附加在节目中。但因为播出技术的原因,中国的电视节目不支持隐藏字幕,所以播出机构也无法去掉节目中的字幕,可能会出现节目播出混乱、字幕之间互相遮掩的情况。而臺灣的華語節目也都會附上正體中文字幕,和中國大陸一樣因為播出技術的原因,目前仍無法去掉節目中的字幕。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同,臺灣人在觀看華語電影或電視劇、華語配音的動畫等,皆有搭配中文字幕觀看的習慣(他國的人在觀看自己母語或第一語言的影片時,大部分都僅聽對白,不需要再搭配對應臺詞的字幕,如日本)。 此外,字幕也是「空耳」的一種重要呈現方式,可將一種語言的影片或音樂作品用另一種語言中的諧音進行再詮釋,通常目的為惡搞。.

新!!: 香港電影和字幕 · 查看更多 »

宝莱坞

宝莱坞(英語:Bollywood;हिन्दी सिनेमा;烏爾都語:بالی وڈ )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有些纯粹主义者对这个有模仿味道的名字十分不满,但以目前情況來看“宝莱坞”這個名字会被继续沿用下去,畢竟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条目。 宝莱坞也被廣義称作是“印度電影”,不過乌尔都语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英语单词短语,甚至整个句子。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如克莱坞、塔莱坞(泰米尔语 - Kollywood,泰卢固语,孟加拉语——Tollywood,坎拿达语和马拉亚拉姆语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其製作的電影是以印地語為主要語言,特色是時間長、兼有大量歌舞場面。 近幾年,寶萊塢電影內容也力求革新,出現了許多兼具藝術性、原創性、娛樂性的佳作。印度的教育問題,也使這幾年出現許多探討教育的佳作。如探討教育本質的《心中的小星星》、以戲謔方式批判大學教育並成為最賣座寶萊塢電影的《三個傻瓜》、探討印度穆斯林在911事件後在美國遭受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以及具有女權思想的《救救菜英文》。.

新!!: 香港電影和宝莱坞 · 查看更多 »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新!!: 香港電影和导演 · 查看更多 »

寒戰

《寒戰》(Cold War)是一部於2012年上映的警匪題材香港電影,由雙雙首次執導的陸劍青和梁樂民擔任導演,郭富城、梁家辉和楊采妮主演。《寒战》是第17届釜山國際电影节的开幕電影,於2012年11月8日在香港、中国大陆、澳門、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率先上映。以4268万港币成为香港年度华语片冠军,并在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榮獲最佳電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9個獎項。續集《寒戰II》於2016年7月8日上映。 「寒戰」被設定為代表電影中香港警務處內部最高级别行動的代號。.

新!!: 香港電影和寒戰 · 查看更多 »

寒战

#重定向 寒戰.

新!!: 香港電影和寒战 · 查看更多 »

少林足球

是2001年周星馳出品的電影。《少林足球》在全球上映的累计总票房约5000万美元,亦是第一部在歐洲大規模上映的周星馳電影。本片至今仍保持着華人電影在意大利的最高票房記錄:1,685,758歐元,也是於歐洲重播次數最多的周星馳電影。曾多次重播《少林足球》的歐洲國家包括德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法國、匈牙利、西班牙等。 2006年世界盃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國家足球隊與象牙海岸國家足球隊的比賽前約半個小時,場地的大屏幕中播放了一段少林足球的電影片段。 《少林足球》秉承周星馳電影一貫品質,重播率非常高。.

新!!: 香港電影和少林足球 · 查看更多 »

岸西

岸西(Ivy Ho),是香港著名電影以及電視編劇和电影導演,擅長文藝片。曾兩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并曾憑藉電影《甜蜜蜜》摘得亞太影展以及台灣電影金馬獎等獎項。 岸西原名何碧雯,生於澳門,來港後跟姑姐住在元朗,讀該區名校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會考成績優異,轉到拔萃女書院升讀預科,開始「出城」上學的生涯。 岸西育有三女,長女童謠(Eugenie Tung),為旅居紐約藝術家;二女周澄,為香港政治人物,曾參與2010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新!!: 香港電影和岸西 · 查看更多 »

岑建勳

岑建勳(John Shum;)出生於广东恩平,后定居香港。是香港聞名的社会活动家、主持人、跨媒体人、记者、电影導演、监制、编剧、策划、投资人和演員,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工作者、製片家、电影发行商,同時,也是香港著名的时事评论员。 岑建勳曾任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副會長和秘書長,統籌策劃過多個大型活動,動員過兩岸三地過千演藝界、社會各界的名人明星參與,包括:19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1991年為華東水災募捐的《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以及忘我大電影《豪門夜宴》、2003年全民抗擊SARS非典型肺炎的《1:99電影行動》、2008年救助四川地震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2009年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88水災關愛行動》大匯演、2010年為青海玉樹地震災民籌款的《演藝界情系玉樹關愛行動》大匯演等等。.

新!!: 香港電影和岑建勳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香港電影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不了情 (1961年电影)

是1961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黑白電影,由陶秦執導,林黛及關山主演,林黛亦憑此片獲得亞洲影后,片中歌曲《不了情》也成為了著名國語流行曲。該片與1947年的同名電影沒有關係。.

新!!: 香港電影和不了情 (1961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香港電影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香港電影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香港電影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

#重定向 中华文化.

新!!: 香港電影和中國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中國的政治及地理術語,最早源於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現代則主要用來指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統治領土(港澳地区除外),與「中國大陸」的意思近似但不同。.

新!!: 香港電影和中国内地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香港電影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香港電影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香港電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香港電影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香港電影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七十年代 · 查看更多 »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有名的版本有:.

新!!: 香港電影和七十二家房客 · 查看更多 »

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電影)

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拍攝的電影。由岳華、井莉、田青、胡錦、沈殿霞、何守信和劉一帆領銜主演。導演楚原。 《七十二家房客》是十分地道的喜劇,情節令人從中一窺當年香港社會的人生百態。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TVB與銀都機構合作的電影《72家租客》也是以此片為藍本,當中只有某些角色雷同。.

新!!: 香港電影和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三合會

三合會(Triad),史上曾為反清秘密组织,始于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如今由于很多港人黑社会组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门三合会,而现在其實是没有洪門三合會,因此现在‘三合会’一般用来泛指由港人组成的黑社會犯罪組織。 三合會原是在1830年(道光十年)由廣西邊陲至廣州一帶,包括梧州、肇慶和佛山在內的團練、市鎮民團及村民組織互相自保而成的民间组织。經過鴉片戰爭後,兩粵(兩廣)的珠江水系三江民心思變,特別是在廣州、佛山、香山及肇慶的相連的地區,加上鄉勇及團練興起,武裝社團林立,因加入俗稱為洪門的天地會,是為洪門。另說則是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演變成洪仁玕、李文茂、羅大綱、陳開等人组成的“反清復漢”组织,聚眾建立太平天國,實行揭竿起義,互稱洪門子弟,進行現稱「廣東洪兵起義」的革命事跡。早於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香港的殖民政府就應清朝要求,封鎖三合會的活動。1842年,英屬香港就頒布法令《壓制三合會及其他秘密結社》條例。 清朝亡後到二次大戰後,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为包括收取保護費、贩卖毒品、洗黑錢、非法赌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诈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头帮派裡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40萬-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時至今天在香港,自稱三合會會員或成員、身為三合會會員或成員、拿用任何三合會組織的名字和名稱使用者,同樣當成自稱三合會人士亦觸犯法例,採用任何有關三合會物品入會儀式(例如令旗、令符、诗句、禁條、誓詞、隱語及祭器,不少包含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元素)、採用類似的洪門入會儀式、以及藏有有關攻擊性武器、兵器、看管任何武器庫、兵器庫,藏有任何武器危險物品、物件,即違反社團條例及觸犯刑事罪行。一旦被發現,最高刑罰監禁7年和罰款25萬元。加上香港境內和海外秘密結社是有不少有所聯繫,有見及此,至今香港警方仍不時出動打擊任何有關三合會活動。.

新!!: 香港電影和三合會 · 查看更多 »

三五成群

是一部以香港秀茂坪童黨燒屍案作為題材的電影,錢昇瑋執導,於1999年上映。内容改編自1997年觀塘秀茂坪一批童黨兇残殺害一名少年,並把死者屍體焚燒毀屍滅跡,當年這件案件轟動全香港。.

新!!: 香港電影和三五成群 · 查看更多 »

一念無明 (電影)

是一部2017年的香港電影,由黃進導演,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一屆的得獎作品,香港電影發展局電影發展基金撥款,由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方皓玟等人演出,黃進除了導演外還身兼剪接,編劇是陳楚珩。影片取材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汙名化,講述一對懷着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承受過去的痛苦繼續努力生活的故事。 該片於第四十一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作世界首映,並為該年度今年唯一一套入選的香港電影。影片入圍第53屆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女配角,黃進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金燕玲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在第三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更榮獲金像獎八項提名,當中包括: 最佳導演及最佳新導演—黃進、最佳編劇—陳楚珩、最佳男主角—余文樂、最佳男配角—曾志偉、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女配角—方皓玟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波多野裕介,最後獲得3項大獎,包括新晉導演、最佳女配角、及最佳男配角。電影更代表香港角逐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新!!: 香港電影和一念無明 (電影)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香港電影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香港電影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平方英尺

平方英尺是使用於英國(聯合王國)、其(前)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的面積單位。美國等國家也使用它。 在香港,「平方英尺」通常約定俗成地簡寫作「平方呎」,並經常用於計算樓面面積。.

新!!: 香港電影和平方英尺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香港電影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香港電影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于素秋

--(),原名--小圓。為1950年代、1960年代香港著名電影明星。父親是著名京剧名武生--,由於出身自京劇世家,自小開始學戲,擅打北派,是有名的京劇刀馬旦,也是成龍、洪金寶等人的大師姐和韓英傑小姨。.

新!!: 香港電影和于素秋 · 查看更多 »

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場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的事件。事源於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隨後危機進一步波及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及其它的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这一事件在泰國又被稱作“冬陰功危機”(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为危机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危機中更是影响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經濟。.

新!!: 香港電影和亞洲金融危機 · 查看更多 »

五億探長雷洛傳

1991年上映的香港传记片,描述由劉德華飾演知名探長「雷洛」(影射總華探長吕乐)的故事。由於影射呂樂,但有許多與史實不合之處(例如劇中「顏同」影射的顏雄根本是呂樂的忠實部下),所以在呂樂建議之下,改稱為「雷洛」。 電影分为两部:《五億探長雷洛傳:雷老虎》和《五亿探长雷洛传II之父子情仇》分别于9月19日和10月10日先后上映,累计收获5,300万的票房佳绩。首部获得第11届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提名,關海山赢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28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奖。.

新!!: 香港電影和五億探長雷洛傳 · 查看更多 »

五個小孩的校長

《五個小孩的校長》(Little Big Master)是一部於2015年3月上映的香港電影,由楊千嬅、古天樂領銜主演,由關信輝擔任編劇及導演,陳木勝監製,張佩瓊聯合編劇。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述全香港最低薪幼稚園校長呂麗紅,成功挽救元朗錦田元岡幼稚園避免殺校的真實故事。香港票房總收達6,791萬,成為2015年最高票房港產片。.

新!!: 香港電影和五個小孩的校長 · 查看更多 »

任劍輝

任劍輝(Yam Kim Fai,),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人,粵劇女文武生(能文能武的第一男主角),有「戲迷情人」的美譽。 其堂妹任冰兒亦為粵劇演員,隨陳艷儂學習得推車功架自然流暢,深得行內人稱譽,所以替代「仙鳳」正花推車、指導「雛鳳鳴」的表演功架,但是1976年在新加坡急上馬的一位例外。 「阿刨」龍劍笙叫1979年6月11日,在筲箕灣戲棚,政治部伴著,與陳笑風等探雛鳳鳴劇團班 。「爹爹」的誼父羅品超說,自己是好仔,任是活躍好女,於新舞台(香港)由陳皮鴨丈夫介紹認識。〖鑑哥與任姐和阿刨〗圖文:朱侶(歿 - 不涉存在個人利益衝突) 羅品超說最記得當年同任劍輝分手時,由尖沙咀碼頭,一直行去佐敦道,當時還下著毛毛雨,真有點孔雀東南飛的味道。.

新!!: 香港電影和任劍輝 · 查看更多 »

廖夢覺

廖夢覺(Liu Mung Kok),活躍於20世紀30年代及60年代的香港粵劇與電影演員及男歌手。廖夢覺是香港第一齣有聲電影《傻仔洞房》(1933年9月20日公映)的男主角,該片亦是他的銀幕處男作;廖夢覺的息影作亦是諧星歐陽儉的遺作《情比金堅》及《苦雨春風》(1962年公映)。 廖夢覺(丑生)、楚賓(文武生)與林小梅(正印花旦)演出由梁金棠編撰的粵劇《帝女花》由廣東省廣州市的「散天花劇團」在1934年10月25日(星期四)首次公演。 廖夢覺最初是鐘聲慈善社的話劇團之活躍份子,以《傻仔洞房》一曲成名,因外貌關係主要飾演電影裡的諧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經當九龍巴士司機,駕駛第13路公共汽車(佐敦道碼頭-牛池灣)。.

新!!: 香港電影和廖夢覺 · 查看更多 »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絲狀病毒科的其中一種病毒,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於1976年爆發的部落,剛果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2016年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伊波拉病毒 · 查看更多 »

张学友

張學友(Jacky Cheung Hok-yau,),香港殿堂級歌手、演員和音樂人,享譽國際,同時也是大中華區以至亞洲巨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美譽。 1990年代中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當年(1995年)他的年唱片銷量曾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排在美國傳奇歌手米高·積遜之後,高於第三位的麥當娜,因他的唱片高銷量而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巨星名人堂。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截至2003年,他的唱片全球累計總銷量已突破25,000,000张,並在香港坐擁超過70首冠軍歌曲,於樂壇影響力甚大。張學友擅長演繹多種音樂風格,近年嘗試R&B樂風和爵士樂,甚至以歌劇唱法來詮釋樂曲,同樣受到樂迷認同。 電影演出方面,張學友目前為止共拍攝超過60部電影,其飾演的人物不少給觀眾以及電影專業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喜劇、劇情片以及文藝片方面頗有造詣,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其中於1989年,憑藉電影《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在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參演電影《男人四十》一舉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除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於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新!!: 香港電影和张学友 · 查看更多 »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新!!: 香港電影和伦理学 · 查看更多 »

張婉婷

張婉婷(英文名:Mabel Cheung,)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编剧。 张婉婷一直坚持拍摄具有香港本土情怀和文艺气质的电影,与至今相恋30多年的男朋友罗启锐一起自组班子,以情侣夫妻档拍摄多部电影作品,二人作品多數以愛情、感性及愛為題,背景则穿越古今,涉猎题材由香港辐射至两岸三地,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著名导演。著名作品包括有《秋天的童話》、《我爱扭纹柴》、《八两金》、《七小福》、《宋家皇朝》、《玻璃之城》、《岁月神偷》等。张婉婷和罗启锐的作品,多由二人自编自导,其中2009年作品《岁月神偷》更夺得柏林影展的水晶熊奖,1987年的《秋天的童话》更席卷华人影坛,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多个奖项。.

新!!: 香港電影和張婉婷 · 查看更多 »

張家輝

張家輝(Nick Cheung Ka Fai,),香港實力派男演員。從影以來曾兩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及一次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演技備受肯定。 張家輝在加入影視圈前,曾為香港警務人員警員編號 17560 。1989年加入亞洲電視擔任演員,曾在多部劇集中擔任主角,但他亦坦承在該台演出沒有人看而感到心灰意冷及後多次公開場合批評舊公司亞視被譽為不懂飲水思源。期間他亦曾拍攝多部電影,於1995年加入無綫電視,拍攝多部劇集如《美味天王》和《天地豪情》等知名度大增,獲王晶賞識於《賭俠1999》中飾演第二男主角「化骨龍」成功彈起,其對白「仆你個街,亞視嚟嘅--」(媽的,怎會是亞視)更成為經典金句。之後一直成為影視兩棲演員,在電影界多參與喜劇,由於其充滿幽默細胞,獲王晶開戲讓其擔任喜劇片男主角。後來轉型為沉鬱的正劇風格,拍攝多部懸疑、動作和警匪片,深受圈內外人士讚賞,更先後憑《証人》及《激戰》勇奪最佳男主角,奠定其一線影星地位。他在《激戰》中飾演的角色「賤輝」更一度成為港人的熱門談論話題。雖然已經轉型拍攝正劇,但張家輝間中亦會接拍喜劇兼且亦能保持其主打拍喜劇時期的幽默細胞。 個人方面,他在亞視工作時認識當時的一線花旦關詠荷,兩人於2003年結婚,育有一名女兒。.

新!!: 香港電影和張家輝 · 查看更多 »

張國榮

張國榮(Leslie Cheung Kwok-Wing,),童年時名為張發宗(據其香港的初中同學所述,於中學時期已改名為“張國榮”),是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並作為演藝圈多棲發展以及商業與藝術事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在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均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是198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樂壇及影壇的天皇巨星。此外,張國榮對藝術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電影配樂、排舞、音樂錄影帶導演和藝術總監。 他於1983年憑借歌曲《風繼續吹》成名。1986年起連續兩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曲金獎。1980年代於韓國取得非常高的知名度,成為第一位享譽韓國樂壇的華人歌手。1987年憑借專輯《愛慕》打入韓國唱片市場。1988年至1989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連續兩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和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1995年專輯《寵愛》在韓國的銷量超過50萬張,至今仍保持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1999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2010年在美国CNN举办的“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選舉中排名第三,被视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开国元勳”之一。 电影方面,1991年凭借《阿飞正传》成为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憑借電影《霸王別姬》蜚聲國際影壇,獲得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1994年憑借《霸王別姬》获得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霸王別姬》亦獲得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奖;張國榮更成為首位主演电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香港演員。同年,他憑借《東邪西毒》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1998年,張國榮成为首位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審的亚洲男演员。 2004年,入选《大众电影》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男明星”。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选了“中国电影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張國榮主演的电影有八部入选,作品数量居华人演员之首,他亦被选为“中国电影一百年最喜爱的男演员”;;同年,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2010年被美国CNN选为“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之一。2011年,金马奖评选影史百大经典华语电影,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有七部入选。 2009年,中国当代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为张国荣建词条,这也是《辞海》首次收录当代明星。此外,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意大利百科全书》、法文百科全书《环球百科全书》、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已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 。.

新!!: 香港電影和張國榮 · 查看更多 »

張瑛

張瑛(),原名張溢生,香港人,同胞兄弟姊妹排行第14,所以人稱「十四哥」,亦有「千面小生」之譽。 張瑛畢業於華仁書院,是香港粵語片年代明星小生,童星李小龍常與之結片緣,對手戲還有白燕等。張瑛與吳楚帆、張活游和李清合稱為當年的粵語片「四大小生」,主演超過400部影片。張瑛曾創辦大群、華僑等電影公司,亦曾執導10多部影片。 1970年代開始,張瑛同時轉向電視界發展參演電視劇集。1971年3月正式與無線電視簽約,但翌年張瑛被指工作態度散漫,由時任無線電視製作部經理蔡和平下令與張瑛提前解約,事件最後鬧上法庭。張瑛與無線電視鬧翻後加入麗的電視,自此一直在麗的及其後的亞洲電視工作,期間亦有參與香港電台電視劇及電影演出直到其逝世。 1984年12月14日,剛為電影《又見冤家》拍攝完成後不久的張瑛因中風病逝於加拿大。.

新!!: 香港電影和張瑛 · 查看更多 »

張艾嘉

張艾嘉(Sylvia Chang Ai-chia,),臺灣演員、編劇和電影導演,曾獲臺湾金马奖與香港电影金像奖,為入圍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次數最多的電影工作者。.

新!!: 香港電影和張艾嘉 · 查看更多 »

張栢芝

張--芝(英文名:Cecilia Cheung Pak-chi,,经常被寫為張柏芝,“--”是“柏”的异体字)。香港著名女演員及女歌手,擁有四分之一英國血統。。.

新!!: 香港電影和張栢芝 · 查看更多 »

張活游

張活游(Cheung Wood Yau;1910年-1985年12月10日)是1950至60年代香港粵語片著名演員,祖籍廣東。原名張幹裕。.

新!!: 香港電影和張活游 · 查看更多 »

張曼玉

張曼玉(Maggie Cheung Man-yuk,),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以及最上鏡小姐榮譽,香港著名女演員,共獲得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四屆台灣金馬獎影后,是迄今惟一一位同時獲得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和亞太电影节影后的華人演員。共參與演出了八十多部電影,代表作有《旺角卡門》(1988年)、《不脫襪的人》(1989年)、《滾滾紅塵》(1990年)、《雙城故事》(1991年)、《阮玲玉》(1992年)、《新龍門客棧》(1992年)、《青蛇》(1993年)、《東邪西毒》(1994年)、《甜蜜蜜》(1996年)、《花樣年華》(2000年)、《錯過又如何》(2004年)等。.

新!!: 香港電影和張曼玉 · 查看更多 »

彭罡原

彭罡原(英文:Byron Pa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廣東揭西。彭罡原原名彭志鴻,1993年改為彭冠期,2011年再易名彭罡原。 彭罡原曾是一位游泳教練和救生員,也曾當過電影副導演、替身及西厨師。參選2005年度第一屆《香港先生選舉》。是香港前無綫電視藝員。目前是一位電影演員。屬於藝行者電影公司旗下。2009年彭罡原离开电视圈,跃进大银幕,参演拍摄描写香港同性恋、毒品的奇情电影《安非他命》,片中毫无保留的全裸演出,完全投入的演技大获好评。彭罡原因此成为第一位在电影中全裸演出的《香港先生》而轰动全城。 2011年彭罡原凭着艺术电影《安非他命》提名角逐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员奖项,并成为大热门。除幕前演出外,更自组班子,创作多部独立电影。2010年彭罡原更修读心理学导师课程,拓展心灵辅导事业,并尝试将心灵辅导与电影相结合。.

新!!: 香港電影和彭罡原 · 查看更多 »

彭氏兄弟

彭氏兄弟(Pang brothers,),生于香港的双胞胎,均為电影導演,擅長拍攝驚慄電影,故有「『鬼』才導演」之稱。孖生哥哥是彭順,弟弟是彭發,出生时相差15分钟。 1999年,彭氏執導的首部電影《無聲火》在國際獲好評,開始為人知悉。隨後拍攝了《見鬼》系列、《鬼域》等驚慄電影以及剪接《无间道》等電影。兩兄弟亦會分開各自執導電影及幕後工作。彭氏兄弟憑其獨特的拍攝風格,獲得外國電影公司賞識並邀到zh-cn:好莱坞; zh-hant:好萊塢;zh-hk:荷李活;-拍攝了好莱坞版的《見鬼》及《--》。彭氏兄弟所拍的電影大部分都於泰國取景,因爲泰國恐怖片給與觀衆不寒而慄的感覺,再加上泰國部分地方本身給與人陰森的感覺,所以才會在泰國取景。 彭順的妻子是著名女藝人李心洁。.

新!!: 香港電影和彭氏兄弟 · 查看更多 »

彭浩翔

彭浩翔(),香港電影導演、編劇、作家和演員。他的電影風格屬於黑色幽默、荒誕劇及市井類型。.

新!!: 香港電影和彭浩翔 · 查看更多 »

何冠昌

何冠昌(Leonard Ho,),香港著名電影製作人,香港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創辦人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何冠昌 · 查看更多 »

徐子珊

徐子珊(英語:Kate Tsui,香港女演員、女歌手,前香港無線電視(TVB)合約女藝員。 2015年與TVB約滿後不再續約,並轉到珠寶設計方向發展。 徐子珊在2004年參選香港小姐,奪得2004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卸任後即備受無線力捧,並主力拍攝電視劇,在多套電視劇中擔任女主角,迅速成為TVB當家花旦,後曾被力捧為TVB「2010年代五大當家花旦」之一。 除了在視壇發展外,在2007年她亦向影壇發展,她在杜琪峰監製、游乃海導演的電影《跟蹤》中擔任女主角,並憑這部電影獲得2007年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最佳新人獎」金獎及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2009年簽約恆藝亞洲,在9月推出個人首張EP《Kiss Me Kate》,成為影視歌三棲藝人。.

新!!: 香港電影和徐子珊 · 查看更多 »

徐小明

徐小明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新!!: 香港電影和徐小明 · 查看更多 »

徐克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生于越南,1966年移居香港,后到美国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后,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佳視倒閉後转入电影圈发展,凭借《蝶变》一片展露头角,是當年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人物之一。1984年與妻子施南生组建电影工作室,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黃飛鴻》等片蜚声海内外,終結了舊港式武打片,讓包括成龍在內的電影公司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拍古裝武打片,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 徐克也是早期返回中国大陆拍摄电影的香港电影人,早于1989年,徐克就联同香港著名媒体人甘国亮、动作导演程小东等电影制作人一起到北京拍摄电影《秦俑》,徐克担任出品人,张艺谋和巩俐主演。此片开创香港和大陸合作拍摄电影的先河,台前幕后汇聚众多香港和大陸的电影精英。 2009年以来,徐克与中国大陆的華誼兄弟和博纳影业合作,拍摄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龍門飛甲》、《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和《智取威虎山》四部动作片,技术领先的这些动作巨制在大陆收获了很好的票房和关注度。他先后凭借《黃飛鴻》、《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智取威虎山》赢得三座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此外,1981年的《鬼马智多星》(台湾名《夜来香》)赢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智取威虎山》赢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徐克是非常狂熱的明代愛好者,對明朝歷史無所不通,這份喜好也讓他拍出許多明朝為背景的電影,如龍門系列黃沙滾滾的塞外風光配上明代衣裝正是徐克的招牌風格,只要是明朝的古裝電影十之八九為徐克經手的作品。.

新!!: 香港電影和徐克 · 查看更多 »

德寶電影公司

德寶電影公司(D & B Films Co.

新!!: 香港電影和德寶電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新!!: 香港電影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香港電影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北帝街

北帝街(Pak Tai Street)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涌的一條街道,連接宋皇臺道、馬頭圍道、馬頭涌道、天光道、馬坑涌道、新山道、馬頭角道及木廠街。北帝街是以附近的紅磡北帝廟來命名。.

新!!: 香港電影和北帝街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香港電影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際電影懋業

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 (Cathay Organisation (Hong Kong) (1965) Limited),前稱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是一家成立於香港的電影製作和發行企業,由馬來西亞著名華商陸佑之子陸運濤所擁有以新加坡為總部的於1956年所創立。.

新!!: 香港電影和國際電影懋業 · 查看更多 »

國泰

國泰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國泰 · 查看更多 »

利舞臺戲院

利舞臺原是香港一間著名戲院,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即波斯富街與霎東街交界,面向禮頓道。主要用作粵劇、歌劇及演唱會等表演,及放映電影等用途,曾經是香港的高尚娛樂表演場地。利舞台在1991年拆卸,重建成利舞臺廣場。.

新!!: 香港電影和利舞臺戲院 · 查看更多 »

利智

利智(英文名:Nina Li Chi,),俗称“利美人”,香港演员,亦是功夫电影巨星李连杰的第二任妻子。.

新!!: 香港電影和利智 · 查看更多 »

刘伟强

#重定向 劉偉強.

新!!: 香港電影和刘伟强 · 查看更多 »

分手说爱你

《分手说爱你》(Break Up Club)香港浪漫爱情片,导演和编剧黄真真,主演房祖名、薛凯琪、邓健泓、叶山豪。.

新!!: 香港電影和分手说爱你 · 查看更多 »

嘉禾

嘉禾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嘉禾 · 查看更多 »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剧,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根源於古希腊喜剧。.

新!!: 香港電影和喜劇 · 查看更多 »

喜劇電影

喜劇電影是一個電影類型,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幽默。此外,這種風格的電影通常有一個幸福的結局(黑色喜劇除外)。其中一個最古老風格的電影,一些早期的無聲電影是喜劇。喜劇,不像其他電影類型,更加專注於個別的明星,如棟篤笑表演。《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片的定义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其目的是通过笑来颂扬美好、进步的事物或理想,讽刺或嘲笑落后现象,在笑声中娱乐和教育观众。矛盾的解决常是正面力量战胜邪恶力量,一般来说结局比较轻松愉快。”.

新!!: 香港電影和喜劇電影 · 查看更多 »

喋血双雄

喋血双雄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喋血双雄 · 查看更多 »

喋血街頭

是吳宇森於1990年導演的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喋血街頭 · 查看更多 »

周秀娜

周秀娜(英文名:Chrissie Chau,),出生於廣東潮州;香港女演員、模特兒。.

新!!: 香港電影和周秀娜 · 查看更多 »

周柏豪

周柏豪(Pakho Chau Pak Ho,),香港歌手、作曲人及演員。曾任救生員、游泳教練、鋼琴老師及陳光榮錄音室工程師等。十八歲時開始成為Starz Track旗下模特兒,曾經為多個知名品牌擔任模特。2007年正式簽約華納成為男新人。現為星夢娛樂及TVB New Media旗下藝人。 周柏豪在2014年首奪《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為首位2000年起出道的得獎男歌手,成功擠身天王歌手之列,也曾奪得《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等多個歌手大獎,曾兩度在紅磡體育館舉行演唱會。.

新!!: 香港電影和周柏豪 · 查看更多 »

周润发

周潤發(Chow Yun Fat,),香港知名男演員,出生於南丫島。1970年代於無線電視參演多套電視劇,後來參演電影。曾三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并兩次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80至1990年代,曾與多位女星合作過多部電視劇和電影,其中與趙雅芝、鄭裕玲和鍾楚紅的螢幕情侶檔令人印象深刻,1990年代與成龍、周星馳被譽為「雙周一成」,於1995年赴美國荷里活發展。周潤發的電影在亞洲和大中華地區皆具極高知名度。.

新!!: 香港電影和周润发 · 查看更多 »

周星馳

周星馳(Stephen Chow Sing Chi,),暱称星爺,祖籍浙江寧波,出生於香港,香港著名演員、電影導演、電影監製、編劇、廣東省政協委員。電影以喜劇為主。.

新!!: 香港電影和周星馳 · 查看更多 »

周慧敏

周慧敏(Vivian Chow;),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創作歌手、演員,於90年代走紅於東南亞地區,並少數曾同時擔任「歌、影、視、播」的女藝人。近年來樂於做 part-time藝人。.

新!!: 香港電影和周慧敏 · 查看更多 »

呂奇

呂奇()生於廣東台山市,原名湯覺民。香港粵語片演员、編劇、導演。1949年來香港,是聖保羅書院校友。呂是香港電影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与影迷公主陳寶珠被称为銀幕情侶。他是香港女歌手呂珊的世叔伯。配偶为曾经在他电影中演出的女演员凌黛,育有两儿。.

新!!: 香港電影和呂奇 · 查看更多 »

呂良偉

呂良偉(Ray Lui,)出生於越南,香港著名男演員,1980年以在《上海灘》飾演「丁力」一角成名。1991年的黑帮传记片《跛豪》为其电影代表作。.

新!!: 香港電影和呂良偉 · 查看更多 »

唐基明

唐基明(Terry Tong Kei Ming,),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其中一員,曾任香港無綫電視戲劇組監製。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先後在佳藝電視、麗的電視擔任編導工作。1980年,唐首次執導電影《追捕》,其後又曾執導《殺出西營盤》、《女人風情話》和《雞鴨戀》等電影,並曾於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多項提名與獎項。 唐基明於1993年至2002年期間曾為香港廉政公署社區關係處擔任劇集導演,於2003年加入無綫電視擔任劇集監製,2012年離開並前往内地發展。唐基明現時亦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

新!!: 香港電影和唐基明 · 查看更多 »

唐山大兄

是著名巨星李小龍從美國返回香港發展後的首部電影。 該片在1971年上映後,帶給觀眾不同過往的感官刺激,不但獲得各界好評,還震動整個香港影壇,創下當時香港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紀錄,達319萬港元。該片主角李小龍亦憑此片迅速打開知名度,名聞香港及東南亞。.

新!!: 香港電影和唐山大兄 · 查看更多 »

唐人街

唐人街(又稱華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指華人地區以外的其它國家的城市裡華裔人士聚居區。唐人街其实并不限于某条街道,范围可以扩大至一个城市,更贴切的叫法应该是唐人区、华人区。唐人街因歷史因素或特殊國情在東亞、東南亞、澳洲和北美洲皆十分常見。唐人街最早在19世纪的美国和加拿大形成。当时,由於歧视性的土地法规嚴禁華人等有色人種介入土地買賣市場或僅准許華人在特定區域购买土地,从而形成了第一代华人移民的聚居区。唐人街之形成,乃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証。.

新!!: 香港電影和唐人街 · 查看更多 »

唐雪卿

唐雪卿(),女,祖籍珠海唐家,生於上海。是20世紀30年代名噪滬港穗三地的電影明星和粵劇紅伶。 唐雪卿系民國政府第一任總理唐紹儀的侄孫女、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的堂姐。唐雪卿的曾祖父叫唐巨川,於清咸豐年間抵上海經營茶葉生意,祖父唐植興是清末民初活躍於上海的茶商,家境頗為富有。.

新!!: 香港電影和唐雪卿 · 查看更多 »

冼杞然

冼杞然(Stephen Shin,),香港電影導演,曾執導《西楚霸王》、《三人世界》、《黑貓》等電影。 冼杞然1968年畢業於慈幼英文學校中學,其後就讀於浸會書院,曾旁聽鍾景輝的戲劇課。後來轉校至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會學,期間曾當上崇基學生會劇社的主席,於1975年畢業。 1970年執導首部作品《積善之家》、1980年代曾任德寶電影執行董事,曾策劃製作成龍電影《紅番區》。1993年與加拿大電影公司合作拍攝《Young Offender》。1994年執導鞏俐主演的《西楚霸王》。1998年由於朋友失蹤,以致欠下2000萬元債項。其後開始執導福音電影,如2002年拍攝的《源來是愛》。.

新!!: 香港電影和冼杞然 · 查看更多 »

农夫

#重定向 農民 香港合唱組合.

新!!: 香港電影和农夫 · 查看更多 »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官方英文名稱: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縮寫CEPA)及《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澳門官方英文名稱:Mainland and Macao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縮寫CEPA;官方葡文名稱:Acordo de Estreitamento das Relações Económicas e Comerciais entre o Continente Chinês e Maca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簽訂的特別政策,先後於2003年6月29日及10月18日簽訂。 兩份《安排》通过减少市场壁垒及政府管制等措施,加强港澳地區与中國大陸的經濟贸易联系,為求幫助兩地走出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和沙士事件而引起的经济景气低迷,同时通过港澳地區成熟的市场经济,为中國大陸企业在金融業及服务業等注入活力,同時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 《安排》合約文本以中文版本為標準,五項原則為:.

新!!: 香港電影和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查看更多 »

兩岸三地

兩岸三地是指位於臺灣海峽兩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之中國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中華民國轄下之台灣地區等三地,因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當今亦是世界上華人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但近代尤其是1949年後,因各種原因而處於分隔分治、互設邊境的狀態。「兩岸」指臺灣海峽兩邊所對峙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效統治的中國大陸,以及由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的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以及部分南海諸島;「三地」是將兩岸中的「中國大陸」與「臺澎金馬」外,另外再詳細分出香港,為特別強調香港地位的說法,所以香港是「兩岸」的一部分,並用「三地」來強調它。 有時,「三地」亦涵蓋曾由葡萄牙殖民管治的澳門,這樣「第三地」即為「港澳地區」,此種情況下,也可將澳門單獨算作一地,即使用「兩岸四地」的稱呼。由於香港位置特殊,在兩岸對峙時期,一直作為第三地(如九二共識,擔當溝通的橋樑及政治的緩衝地帶)。比如,兩岸達成直接通郵或通航以前,幾乎所有的郵件、人員及貨物都是經過香港轉駁;兩岸的若干商談,包括九二香港會談,也都在香港進行。.

新!!: 香港電影和兩岸三地 · 查看更多 »

八星報喜

是一部1988年香港新藝城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杜琪峰執導的家庭喜劇片。汇聚多位电影巨星如周润发、張學友、钟楚红、郑裕玲等等,亦有在票房方面取得成功,進入1988年香港電影票房的第一名。.

新!!: 香港電影和八星報喜 · 查看更多 »

六指琴魔

六指琴魔,可以是:.

新!!: 香港電影和六指琴魔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曾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现政权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当时并无其他成功案例),并于二战后掀起第二次浪潮,中華人民共和國于这一段时间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共产党与独裁政权的挂钩始于斯大林1922年当选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世称之为“斯大林主义”。.

新!!: 香港電影和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元彪

元彪(Yuen Piu,),原名夏令震,香港實力派男演員,七小福成員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元彪 · 查看更多 »

動作片

動作片是娱乐电影或电视剧的一个种类,其情节多半包括一连串的动作镜头,如打鬥、特技、追车或爆炸場面等等。劇情通常是正義的一方對抗邪惡的一方,而解決的方法往往是訴諸暴力。.

新!!: 香港電影和動作片 · 查看更多 »

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倩女幽魂 · 查看更多 »

B級片

B級片(B-movie)即拍攝時間短暫且低製作預算的影片,所以普遍佈景簡陋、道具粗糙,影片常缺乏質感,劇情也趨於公式化,沒有良好的品質。另一方面,因為製作預算的限制與劇情缺乏深度,B级片通常沒有大明星願意參與演出,但卻是未成名演員發跡的好跳板,偶爾也會有抄襲當下所流行劇情模式。 B級片雖不見得讓大眾所接受,但常在次文化引起廣泛討論,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新!!: 香港電影和B級片 · 查看更多 »

BT

BT可能指:.

新!!: 香港電影和BT · 查看更多 »

C+偵探

《C+偵探》(The Detective)是一部2007年的香港電影,由彭順擔任執導,以及由郭富城、廖啟智、成奎安、黎耀祥、黃德斌等擔任演出,此電影全部在泰國曼谷取景拍攝,內容主要講述私家偵探調查案件的故事。 另外有一部續集電影《B+偵探》於2009年10月在泰國曼谷開機拍攝,於2010年3月至5月期間,泰國曼谷發生紅衫軍示威,續集電影已經暫停拍攝,因此續集電影的煞科戲尚未拍攝,於2010年7月,續集電影終於在泰國曼谷拍攝煞科戲便完成,之後正式殺青而展開後期製作,並於2011年5月12日在香港上映 2011年2月23日,講.鏟.片。.

新!!: 香港電影和C+偵探 · 查看更多 »

犯罪片

犯罪片(又可稱為「警匪片」或「警匪電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電影或電視劇類型之一,所有劇情影視当中,犯罪片必定有犯罪也有警探偵辦;與黑幫電影不同的是:犯罪片側重在警探捉拿罪犯,阻止犯罪及犯罪可惡不道德所有劇情過程;黑幫電影則側重在集會結社之自由權利,及幫派徒眾爭權奪利合理化及英雄化義氣化,警探偵防犯罪則是劇情支線,甚至沒有警探;犯罪片及黑幫電影都屬於動作片,皆為商業電影提供大眾購買觀賞及娛樂。.

新!!: 香港電影和犯罪片 · 查看更多 »

石堅

石堅(),原名石榮璋,籍貫廣東番禺石崗村,香港粵語電影演員,演出過多部電影、電視作品。另有外號--人堅,是粵語電影中的老牌反派,經常都在黃飛鴻電影裡擔任反派的角色。.

新!!: 香港電影和石堅 · 查看更多 »

石天

石天,本名劉偉成,香港著名演员、電影導演及制作人。1980年曾經與著名電影人黃百鳴及麥嘉合組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其間製作多部經典的港產片。.

新!!: 香港電影和石天 · 查看更多 »

玉蒲團之偷情寶鑑

是一部由香港三級電影,1991年上映。以中國古典小說《肉蒲團》為藍本,主演者有吳啟華、鄭則士、徐錦江、葉子楣、周弘、村上麗奈、鲇川真理、吳家麗等。這部電影由麥當雄擔任出品人,蕭若元擔任監製,樂易玲擔任策劃,麥當傑擔任導演。.

新!!: 香港電影和玉蒲團之偷情寶鑑 · 查看更多 »

王家卫

王家衛(英文名:Wong Kar-Wai,),祖籍浙江舟山,生於上海,太平绅士,香港電影導演、監製及編劇,擅長文藝電影。根據統計,王家衛的全球累計總票房為1.2億美元。.

新!!: 香港電影和王家卫 · 查看更多 »

王小凤

王小凤(),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担任中国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地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分入第四组。.

新!!: 香港電影和王小凤 · 查看更多 »

王祖賢

王祖賢(英文名: Joey Wang,), 生于台灣臺北市天母, 台湾著名女演員。就讀國光藝校時被發掘,1984年在台灣出道,隨後至香港發展。演藝事業香港、日本、韓國、中國大陆,以及亞洲各地都有不錯的成績,演出作品頗多,尤以1987年《倩女幽魂》系列红极一时。息影後於2004年起定居温哥华。.

新!!: 香港電影和王祖賢 · 查看更多 »

王祖藍

王祖藍(Wong Cho Lam,),本名王浩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香港委員,香港演員及節目主持人,也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和香港藝人之家成員。他師從資深配音員盧雄,1998年以播音人身分出道,後將發展重心轉移至幕前,2003年轉型為藝人,曾經效力無綫電視十多年,現主力於中国内地發展。.

新!!: 香港電影和王祖藍 · 查看更多 »

王晶

王晶(Wong Jing,)原名王日祥,香港電影導演、編劇和監製,擅长拍摄娛樂片,星王朝有限公司(英名:MVPP;前身:王晶創作室有限公司)老闆,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主要人物,前漢傳媒董事兼董事總經理,前Starj & Snazz娛樂主席,主力製作電視劇及電影。 其父王天林是1960年代香港電影、電視導演,曾執導電影《野玫瑰之戀》(1960年)、《南北和》(1961年);及於無綫電視(TVB)和亞洲電視(aTV)執導眾多電視劇,由於和大陸女藝人王晶撞名,他擔任編劇時常用「不是女人」做為筆名。.

新!!: 香港電影和王晶 · 查看更多 »

獨臂刀

是1967年邵氏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也是张彻的成名作。该片开启了“新武侠”的时代。《獨臂刀王》為其續集。 本電影亦引申後來的獨臂刀案,成為香港經典的民事訴訟案例。當年鄒文懷剛成立嘉禾公司,並拉攏王羽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電影,被邵氏指控侵犯版權,最後法官判嘉禾勝訴,邵氏不服上訴,並獲得直。當年代表鄒文懷的是余叔韶大律師。.

新!!: 香港電影和獨臂刀 · 查看更多 »

獅子山

獅子山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獅子山 · 查看更多 »

硝酸银

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白色晶体,易溶于水,遇有机物变灰黑色,分解出银。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稀溶液可作為眼部感染(例如)的預防性杀菌剂。.

新!!: 香港電影和硝酸银 · 查看更多 »

神探

是杜琪峰與韋家輝共同導演的電影,劇本由韋家輝負責。.

新!!: 香港電影和神探 · 查看更多 »

票房

房原意是指公开出售电影或剧院门票的地方。现在一般用来特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票房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如今,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或一次戏剧演出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 有些意見認為電影產業過於注重票房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然而,對電影商業收入的分析,影響了接下來的拍片計畫和方向。也有許多網站是專門提供電影票房數字和商業分析的,例如「」。.

新!!: 香港電影和票房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香港電影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程小東

程小東(),原名程冬兒,原籍安徽省壽縣,香港著名導演和武术指导。.

新!!: 香港電影和程小東 · 查看更多 »

章國明

國明(Alex Cheung Kwok Ming,),香港電影導演。女兒是憑編劇作品《屍奔日記》獲得2016年香港國際影視展HAF大獎的章彥琦。.

新!!: 香港電影和章國明 · 查看更多 »

笑傲江湖 (1990年電影)

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胡金銓導演、徐克監製。 此電影根據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為基礎並改編。.

新!!: 香港電影和笑傲江湖 (1990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香港電影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精裝追女仔

是一套1987年的香港電影,作品由王晶自編自導,由周潤發、張曼玉等主演。翌年初推出續集《精裝追女仔Ⅱ》。.

新!!: 香港電影和精裝追女仔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香港電影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粵語長片

粵語長片,指香港20世紀40至70年代製作的粵語長篇電影,其中多為黑白畫質,劇情則以民間傳說和市井生活為主,節奏相當緩慢。 粵語長片乃起源於粵地引入有聲電影之時,自20世紀30年代已有所出;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於1933年开拍首部有声粤语片《白金龙》,由薛觉先主演,导演邵醉翁(邵逸夫长兄)与汤晓丹,香港首映一月票房超过十万元,大获成功。开创了粤语片先河。1935-1937年香港拍摄了157部电影,全部是粤语片。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宣布从1937年7月1日起禁止拍摄及上映方言电影,粤语片首当其冲。多家电影公司组成的华南电影协会,发起大规模的「粤语片救亡运动」,迫使国民政府同意延迟三年执行。后抗日战争爆发,有关禁令不了了之。 40年代為發展期;50、60年代為鼎盛之時,星光熠熠、人才輩出、佳作紛陳,每年攝製量達二、三百部,差不多每天便有一部粵語片誕生,產量非常驚人;70年代急劇轉下。1973年,楚原重拍《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之后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等喜剧大受欢迎,粤语片才全面走向复苏,甚至反过来压倒国语片,成为港产片的主要语言。粵語長片亦成為當時的「港產片」。 限於當時的技術、成本,粵語長片多為黑白畫質,部分以彩色畫質的,都冠以「七彩」二字於片名前,如《七彩胡不歸》、《七彩滿天神佛》等。 粵語長片多以人生百態、市井生活等為題材,能反映當時低下層人民生活的境況,故事中的主角為人正直,遭小人多番陷害,吃了苦頭,得到同事、好友的同情、支持,最後雨過天青,受人敬重。亦有道德教育理念在其中,因而備受百姓歡迎。因這些片子能勾起市民美好的回憶,所以至今仍有人對粵語長片念念不忘。 因為粵語長片,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香港影壇巨星,如謝賢、呂奇、蕭芳芳、陳寶珠、薛家燕、馮寶寶、雪妮、曾江、胡楓、周驄、張英才、林鳳、李香琴、南紅、嘉玲等,至今仍有部分演員活躍於娛樂圈。 早年無線電視翡翠台有於深夜時分甚至上午部分時段播放粵語長片,但目前已經沒有這樣的安排,現在只有無綫網絡電視 TVB粵語片台 24小時不間斷播放。對於說粵語的長者而言,粵語長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如同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而部分港產片(如《新難兄難弟》)、港劇(如《難兄難弟》)等,亦常借鑒於粵語長片的經典元素。.

新!!: 香港電影和粵語長片 · 查看更多 »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乐(Cantonese popular music、簡稱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主要是指產生於香港的本土音樂,同時也被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文化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曲、许冠文词、许冠杰唱)及《啼笑因緣》一曲(顧嘉煇曲、葉紹德詞、仙杜拉唱)所帶動,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东南亚國家和地區(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China Briefing Media.

新!!: 香港電影和粵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線人

--,又稱線民,是向警方提供情報的人,或也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線人 · 查看更多 »

編劇

编劇又稱編劇家、腳本家,是通過文字創作出劇本的作者,其往往是電影、電視劇集的故事源頭。 以舞台演出之編劇可稱為劇作家,乃因舞台劇台詞字句必須精心雕琢,不能像電視電影台詞那般白話,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亞、唐滌生、曹禺等。.

新!!: 香港電影和編劇 · 查看更多 »

縱橫四海

縱橫四海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縱橫四海 · 查看更多 »

罗兰

#重定向 羅蘭 (消歧義).

新!!: 香港電影和罗兰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香港電影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香港電影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香港電影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羅卓瑤

羅卓瑤(),香港女性電影導演和编剧。生于澳門,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任職於香港電台電視部,執導過12部電視劇,1982年至1985年於英國電視電影學院主修導演及編劇,畢業作品《外國的月亮圓些?》曾獲芝加哥影展銀牌獎。1988年執導《我愛太空人》。1995年和夫婿方令正移民澳洲。2000年执导的《遇上1967的女神》(又名《女神1967》)让女主角萝丝·拜恩获得2000年度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新!!: 香港電影和羅卓瑤 · 查看更多 »

羅仲謙

羅仲謙(Him Law,)是香港男演員,現為星皓娛樂旗下藝人,亦兼任無綫電視(TVB)基本藝人合約藝員,曾為TVB力捧新晉小生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羅仲謙 · 查看更多 »

羅美薇

羅美薇(May Lo Mei Mei,)是香港的著名女演員,亦是香港著名藝人張學友的妻子。.

新!!: 香港電影和羅美薇 · 查看更多 »

翁子光

翁子光(Philip Yung,),香港導演、編劇、影評人、網台節目主持人。其執導的2015年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剧本等9項提名,以及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13项提名,並赢得最佳编剧、男女主角等7个奖。.

新!!: 香港電影和翁子光 · 查看更多 »

猛龍過江

《猛龍過江》(Way of the Dragon)是香港1972年的一部武打電影,該片由李小龍執導,也是他參與的第三部電影,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记录。 該片於意大利羅馬拍攝,講述香港武術家唐龍的友人在當地開設的餐館屢遭黑幫滋擾,遂前往該地協助,並多次擊退黑幫分子。及後該黑幫頭目為了把唐龍幹掉,聘請了來自美國、日本的高手,他們當中包括當時的空手道世界冠軍查克·羅禮士。唐龍與羅禮士扮演的角色在羅馬鬥獸場交手,並把他殺死。.

新!!: 香港電影和猛龍過江 · 查看更多 »

爾冬陞

冬陞(Derek Yee Tung Sing,),香港實力派電影導演、編劇、監製和演員,年輕時外型俊朗,為邵氏電影公司著名武俠小生。後轉型為編劇及導演,曾兩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並監製過十餘部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爾冬陞 · 查看更多 »

瓊瑤

(),本名陳喆(笔名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畢業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小名鳳凰,九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4歲時以呂圭為筆名發表文章《幻想》,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文章《雲影》,25歲時,在《皇冠雜誌》發表了正式出道作《窗外》。 瓊瑤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在水一方》、《海鷗飛處》、《彩雲飛》、《一簾幽夢》、《六個夢》系列 (《婉君》、《啞妻》、《三朵花》)、《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系列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 、《還珠格格》三部曲。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其中《還珠格格》更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瓊瑤經典全集》全套六十五本,於2018年初,重新交由《城邦文化集團》春光出版,陸續推出世紀典藏書盒版,共有第一輯至第五輯。書封與內文版型全數改換,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名,使用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春仙萼集花鳥工筆畫為整體設計。.

新!!: 香港電影和瓊瑤 · 查看更多 »

男人四十

是一部2002年香港電影,由許鞍華導演、岸西編劇,以師生戀、教育制度、香港社會及婚姻感情關係為題材,屬於寫實風格。該片是張學友同梅艷芳兩位巨星第一部合作的電影,亦是梅艷芳演藝生涯中的最後一部電影,她憑此片當上長春電影節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雙料影后,並同時獲台灣金馬獎及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此片更使得第一次演電影的林嘉欣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及最佳女配角獎,創女演員紀錄。.

新!!: 香港電影和男人四十 · 查看更多 »

甜蜜蜜 (电影)

是1996年嘉禾电影出品的一部香港电影。陈可辛执导,张曼玉和黎明主演。荣获第34屆金馬獎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女主角奖,及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97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

新!!: 香港電影和甜蜜蜜 (电影) · 查看更多 »

無厘頭文化

無厘頭文化乃一種香港次文化。.

新!!: 香港電影和無厘頭文化 · 查看更多 »

無線電視

無線--電視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無線電視 · 查看更多 »

無間道

《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是一部於200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劉偉強和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和曾志偉主演。此電影為《無間道系列》中的第一部,其後還有續集《無間道II》和《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其緊湊的劇情和乾淨俐落的敘事風格赢得观众口碑,創下5500萬港元票房收益,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不但提振電影公司投資影片的意願,而且该片的成功亦掀起一股開拍間諜、臥底為題材的警匪片的熱潮,影響至今。2003年榮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和第4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2006年,馬田·史高西斯把本片翻拍為《無間道風雲》,贏得幾個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電影獎。.

新!!: 香港電影和無間道 · 查看更多 »

狂舞派

2013年香港電影,黃修平導演,陳心遙與王日平監製,由顏卓靈、蔡瀚億、楊樂文、范穎兒及 Tommy "Guns" Ly主演,高先電影投資兼發行,獲電影發展基金及太陽娛樂文化融資,於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並於2013年8月公映。.

新!!: 香港電影和狂舞派 · 查看更多 »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是2010年由华谊兄弟出品、陈国富监制、徐克执导的古装悬疑动作片。陈国富原创故事,張家魯编剧,洪金寶担任動作指導,劉德華、刘嘉玲、李冰冰、邓超和梁家辉主演。曾代表中國入围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于2010年9月5日在威尼斯全球首映,中國於2010年9月29日公映。 本片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让徐克获得了第二座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以及让刘嘉玲首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前傳《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在2013年上映。.

新!!: 香港電影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查看更多 »

狄龙

龍(Tik Lung,Tommy Tam,),原名譚富榮,香港著名演員。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香港電影和狄龙 · 查看更多 »

盗版

盗版(又称「翻版」)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以及以此行为制成的侵权产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这种行为被定义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会受到所在国的处罚。盗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盗版书籍、盗版软件和盗版音像作品。.

新!!: 香港電影和盗版 · 查看更多 »

白玉堂

白玉堂是清朝艺人石玉昆口头创作的评书《三侠五义》中的人物,五义之一。绰号锦毛鼠。.

新!!: 香港電影和白玉堂 · 查看更多 »

白金龍

白金龍,可以是.

新!!: 香港電影和白金龍 · 查看更多 »

白雪仙

白雪仙(本名陳淑良,),出生於廣東廣州黃沙區,祖籍廣東順德,粵劇名伶「小生王」白駒榮之女,於家中排行第九,故行內人愛稱她為「九姑娘」,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

新!!: 香港電影和白雪仙 · 查看更多 »

百老匯

老匯大道(Broadway)為美國都市纽约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砲台公園,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紐約地鐵百老匯線(、、、)及紐約地鐵第七大道線(、、)均通過此路底下。由於此路两旁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因此成為了及音樂劇的代名詞。 關於百老匯大道的長度,說法不一。通常認為只有曼哈頓島內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匯大道,但另有一说称應該把位於布朗克斯區(Bronx)內的6公里也算進去。 百老匯的英文原意為「寬闊的街」,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文Brede weg翻譯過來的,这和把Wall Street翻成华尔街是相同的道理。.

新!!: 香港電影和百老匯 · 查看更多 »

DVD

#重定向 數碼多功能影音光碟.

新!!: 香港電影和DVD · 查看更多 »

花樣年華

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七部電影,靈感來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故事上承《阿飛正傳》,下續《2046》。.

新!!: 香港電影和花樣年華 · 查看更多 »

銀河映像

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於1996年由著名電影人杜琪峰及韋家輝所創立的電影製作公司。主要業務是出品及製作香港、華語電影和从事音效後期製作等業務。 Category:香港電影公司.

新!!: 香港電影和銀河映像 · 查看更多 »

音樂電影

#重定向歌舞片.

新!!: 香港電影和音樂電影 · 查看更多 »

莊子試妻 (電影)

是一部1913年出品的無聲黑白電影,由香港華美影片公司出品,是香港本土最早製作的電影之一。電影由黎北海導演兼飾演莊周,黎民偉編劇兼反串飾演莊子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飾演使女,而此電影讓嚴珊珊成為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性演員。 此片曾到美國作首映,但從未在香港上映。.

新!!: 香港電影和莊子試妻 (電影) · 查看更多 »

莊文強

莊文強(Felix Chong Man-Keung,)是香港电影编剧、导演,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编剧代表作有《无间道》三部曲,导演代表作为《窃听风云》系列。.

新!!: 香港電影和莊文強 · 查看更多 »

莫文蔚

莫文蔚(Karen Joy Morris,藝名Karen Mok,),香港女歌手、女演員,是歌藝、影視全方位女藝人。 入行至今發行超過30張專輯,參演50部電影以及舉行超過75場個人演唱會,她曾奪得中國大陆、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等地所頒發的女歌手獎項,其中包括: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國語)。電影方面,她憑電影《墮落天使》奪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以及憑電影《食神》榮獲提名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莫文蔚在大學期間為音樂人雷頌德擔任Demo主音而被星光唱片發掘,從而加入樂壇。可惜,唱片公司一年內換了四次老闆,唱片也草草推出,她也只好回英國完成大學學位。直至1997年,莫文蔚於臺灣推出首張國語唱片《做自己》一砲而紅,專輯大賣80多萬張,主打歌〈他不愛我〉更成為其代表作之一。其後,她一直以國語唱片為主,於全亞洲銷量更衝破1000萬張,被視為華語樂壇天后之一。 莫文蔚以香港女歌手身份在華語樂壇保持多項驕人紀錄,她是首位奪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的香港女歌手,亦是唯一兩度奪得「金曲歌后」的香港女歌手。截止2015年,莫文蔚以9張專輯入圍35項;獲獎9項,兩者均為香港女歌手之冠。她也是首位香港女歌手贏得「(國語)」。專輯方面,她以13張國語大碟CD領先,為香港出道女歌手當中數量最多。演唱會方面,她是於大陆舉行最多場次的香港女歌手,一共超過50場。她也是首位三度於「臺北小巨蛋」舉行個唱的香港女歌手,首位於意大利及西班牙舉行演唱會的香港歌手。.

新!!: 香港電影和莫文蔚 · 查看更多 »

鍾鎮濤

鍾鎮濤(Kenny Chung Chun To,),香港歌手、音樂人和演員,其流行組合溫拿樂隊主音歌手的身份最廣為人知,補替離隊的陳百祥與陳百燊,當時樂隊仍然使用「The Loosers」的名字,後來1973年樂隊重組後改名為The Wynners。曾經破產。.

新!!: 香港電影和鍾鎮濤 · 查看更多 »

鍾楚紅

鍾楚紅(英語:Cherie Chung,),出生於香港,香港知名電影女演員。於1984年及1987年兩度榮獲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殊榮。在台灣首支佳麗寶等廣告大受歡迎,自然不造作的迷人風采,深植人心,深受影迷喜愛。.

新!!: 香港電影和鍾楚紅 · 查看更多 »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是指用華語製作的電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現今華語電影發展由中國大陸、香港、澳门、台灣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漸次形成各自系統文化。 首部華語電影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定軍山》。隨後在上海與香港有更多華語電影拍攝,其中香港(港产片)更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语梦工场”、“东方之珠”。國際及兩岸三地間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華語電影也在不斷地融合、互補、發展之中。 而為了表揚大中華的電影工作者,兩岸三地每年都舉辦多個電影獎,其中:中国大陆金鸡獎、百花奖、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被視為華人電影界的三大最高榮譽。.

新!!: 香港電影和華語電影 · 查看更多 »

萬梓良

萬梓良(Alex Man,),香港著名演員,曾演出數十部成功的影視作品。1980年代至1990年代他所主演的連續劇皆是收視冠軍,在坊間迴響極大。而電影方面則憑《大頭仔》一片贏得1988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香港電影和萬梓良 · 查看更多 »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一个总称,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這些病原體,有可能是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退伍軍人菌引起的肺炎症状,也可泛指不是由细菌所引起的肺炎症状。 2003年4月起在中国广东省及香港地区和首都北京所爆发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也正是由某种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非典之一。该病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有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在中国大陆,“非典”成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代名词。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最早在1938年提出,当时有7名患有肺炎的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细菌性肺炎并不相同,因此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症与流感病人相似,病症会发烧、肌肉疼痛等,但肺部有发炎迹象。与典型细菌性肺炎最大的不同在于患者不会有毒性病容,例如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等状况。非典型肺炎病人也不会有浓痰。 支原体肺炎是这类肺炎最重要的致病原因,除此之外其他病原还包括了嗜肺军团菌、鹦鹉热、甲型流感并发肺炎等。 非典型肺炎病症的潜伏期大约在4-11天左右,病人表现为发热,同时伴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多数病人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肺部可闻少许干湿罗音。多数病人白细胞不升高,少数白细胞降低或/和血小板降低。该病症可能通过飞沫、分泌物和接触呼吸道而感染。.

新!!: 香港電影和非典型肺炎 · 查看更多 »

青山道

青山道(Castle Peak Road)為香港青山公路在市區的一段,與大埔道(大埔公路在市區的一段)和沙頭角公路同樣是香港最早期建設的公路。.

新!!: 香港電影和青山道 · 查看更多 »

衝鋒車 (2015年電影)

《衝鋒車》(英文:Two Thumbs Up)為一部於2015年上映的香港電影-IIB 級(片中有少量粗口),由吳鎮宇、任達華、古巨基、譚耀文及鄭浩南主演。《衝鋒車》於2015年4月2日在香港上映;為入圍第3屆倫敦國際華語電影節競賽項目及第14屆紐約亞洲電影節參展項目。.

新!!: 香港電影和衝鋒車 (2015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袁詠儀

袁詠儀(Anita Yuen Wing Yee,),暱稱靚靚,香港女演員。以《新不了情》和《金枝玉葉》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其丈夫为香港歌手及演員張智霖。.

新!!: 香港電影和袁詠儀 · 查看更多 »

風月

,是一部1996年的文藝片,導演為陳凱歌。.

新!!: 香港電影和風月 · 查看更多 »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新!!: 香港電影和西方世界 · 查看更多 »

馬偉豪

偉豪(英文名:Joe,),香港著名導演及演員。尤以拍商業愛情喜劇出名,代表作有《玉女添丁》、《百分百感覺》(Feel 100%)、《初戀無限Touch》、《新紮師妹》、《地下鐵》等。.

新!!: 香港電影和馬偉豪 · 查看更多 »

馮寶寶

馮寶寶(英文名:Petrina FUNG Bo-Bo,),香港女演員,大家尊称为“BOBO姐”的冯宝宝,有「东方莎莉譚寶」的美誉,出生於英屬北婆羅洲山打根(今馬來西亞沙巴山打根),祖籍廣東中山,从两岁半出道至今,拍摄超过200部电影,其中从6歲至9歲最紅的童年时期,冯宝宝拍摄超过120部电影,是两岸三地、世界华人电影史上,迄今拍电影数量最多的童星,在全球华人社会有广泛的知名度。 在1950年代至1960的粤语片年代,冯宝宝是當時著名的天才童星,曾与萧芳芳、陈宝珠、薛家燕等组成「七公主」七位成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著名已故影星林黛於1961年12月與年幼的馮寶寶結誼,成為她的誼母。 冯宝宝在11岁時拍國語电影《痴情淚》,並主唱插曲 《慈母頌》 。 内地观众熟悉和认识冯宝宝是源自她是第一代《武则天》的饰演者,至今其经典的扮相在不少70、80后心中都是女神一般存在。 冯宝宝在15岁前就演出近200部电影成为全球拍摄最多电影的童星,被誉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唯一可以挂头牌卖座的童星”。 名导演李翰祥看过冯宝宝的录像《武则天》后,称赞她“比之享有盛名的李丽华、林黛,在演技上更为全面”。 美国三藩市市长更命名1989年6月3日为《冯宝宝日》。 被已故大导演李翰祥形容为“宝里宝气、玲珑剔透”的女星,从影期间,屡获殊荣,在中国、香港、台湾、美国曾获得过无数奖项,包括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

新!!: 香港電影和馮寶寶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3年

#重定向 2003年香港.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2003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一所公立應用型大學,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九龍塘。前身為於1984年創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在開校時的校舍設於旺角的工業貿易署大樓之內,到1990年遷入九龍塘的永久校舍,於1994年升格為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是八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大學之一,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學習與全球視野。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水平近年不斷顯著提升,更連續多年獲國際評為香港四所最佳高等學府之一。城大由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創意媒體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及法律學院7個學院、25個學系、37個科研中心組成 ,提供逾100項學士學位及研究生課程。 周亦卿研究生院負責所有研究生課程的運作及發展,及提升研究生的學習環境。 城大在QS綜合排名位處前列。根據QS 2019年大學排名榜,城大位居全球第55位,及於「建校未滿50年全球最佳學府」排名中,位列第5位;而根據QS 2018年排名榜,則位列亞洲第8位、香港第3。 在2018年公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在全球校齡50年以下的年輕大學當中,香港城市大學名列全球第7位。.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城市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同志影展

香港同志影展(Hong Kong Lesbian & Gay Film Festival)是香港眾多電影節之一,每年約在9月中至10月頭舉行,歷時約兩週,參展電影全以LGBT題目作主題。 影展亦會於每年頒發玲瓏大獎。.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同志影展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縮寫:IVE),是香港職業訓練局的成員院校,自創辦起一直受政府資助。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前身是工業學院(Technical Institute,TI)及科技學院(Technical College,TC)。1999年3月,兩間科技學院和七間工業學院合併成為一所協同運作的學院,並定名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現有九間分校分佈於港九新界,分別是:柴灣、黃克競、李惠利、沙田、葵涌、觀塘、青衣、摩利臣山、屯門。.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縮寫:--HKIFF--),或稱香港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起開始舉辦,於2016年踏入40週年。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一項競賽性影展,每年多數在復活節期間舉行。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的舞台。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讓市民大眾能親身觀賞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作品,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個亞洲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中國及亞洲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每年均有來自50多個國家、數百部電影參展,表彰亞洲電影業的精英,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者、電影製作人及觀眾聚首一堂,推廣最新作品,欣賞出色電影;同時也有助於振興香港電影業,增進各地電影文化的交流融匯。另一方面,每年電影節亦會吸引全球大量媒體到場採訪,為大中華以至亞洲區重要的電影發表平台。.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國際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稱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 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大學所頒授學士學位以至深造程度的學術資格,皆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九千六百名學生正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現任校長為黃玉山博士。.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公開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動作電影

香港動作電影是香港電影中最廣為世界各地所認識的電影種類。這揉合了荷里活式動作電影的電影風格,以及中國電影的傳統特色。這種中西合璧的跨文化特色,現在反而成為了不少歐美電影的參考對象。 早期的香港動作電影主要為武俠片,強調傳奇及劍術等元素,但此潮流在1930年代受政治影響而退卻,並由更現實化的拳腳功夫為主導,通常由著名的民族英雄黃飛鴻為主角。戰後文化帶來第二浪的武俠片熱潮,並有更多的暴力鏡頭,其後由邵氏出品的功夫電影則成為主流。1970年代則見證了國際巨星——李小龍的誕生及突然逝世。1980年代則由成龍為主導,並把惹笑、危險特技及現代城市背景加入動作電影中。而李連杰的真功夫則吸引東西方的觀眾。導演的創新,如徐克及吳宇森,為香港動作電影帶來更多變化,如槍戰、黑社會及超自然等。但部份主要人物在1990年代前往荷里活發展,卻令香港動作電影漸變失色。.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動作電影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四大天王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1990年代香港樂壇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 四人在音樂、影视、舞蹈、商业、慈善等领域都取得杰出成就,在华人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四大天王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經濟 · 查看更多 »

香港电影工业

#重定向 香港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电影工业 · 查看更多 »

香港电影人

#重定向 香港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电影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电影界

#重定向 香港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电影界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電影,是部分香港电影,目前还不够完整收录所有香港电影。 --:(1)本列表不含中國大陸和台灣電影;(2)*代表以原音為準;(3)^代表以香港上映為準。 ----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是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依照香港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於1988年11月10日制定,分級主要依據觀眾年齡限制劃分為I、II、III三級;自1995年起因《電影檢查條例》修訂,所以將第II級再細分為IIA及IIB兩個級別,所以部份人會稱此電影分級制度為香港電影三級制。.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發展局

香港電影發展局(英文:Hong Kong Film Development Council,縮寫:HKFDC)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07年4月15日宣布成立的公營機構,專門負責香港電影業界的政策、策略安排、香港電影文化的推廣與發展、管理分配該範疇之政府資源(其中包括電影發展基金對中小型電影的資助),及就申請資助項目甄選與業界相關人才培訓需要等,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提供意見。.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創辦於1995年,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舉辦。每屆一般於1月中旬公布獲獎名單。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是首個由香港影評人成立的同類組識,每年均透過討論配合投票的形式,選出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及推薦電影等獎項。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強調以專業角度評審,附以具透明度的理性討論,每年的討論過程均會記錄在案,並於日後輯錄,刊登於每年出版的《香港電影回顧》一書內。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只安排簡單而隆重的頒獎禮,不設電視直播或轉播,過去曾於尖沙咀廣東道Planet Hollywood餐廳(現已結業)、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儀式,由第十屆開始於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每一屆頒獎禮通常只邀請一位頒獎嘉賓,曾應邀出席的頒獎嘉賓包括已故導演楊德昌、王天林及已故藝人張國榮。 由於此獎是香港每年最先頒發的電影獎項,因此有時候會被視為其他電影獎項(如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風向儀。 但此獎結果亦不時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差異,表揚了不少未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甚至提名的滄海遺珠,例如它是最早對《東邪西毒》、《西遊記》、《鎗火》等電影作出表揚的香港電影獎項。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於一些獎項的取向明顯與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如在過去22屆獲「最佳編劇」的24套得獎電影中,僅有兩套電影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10屆《大隻佬》、第14屆《神探》),亦只有12套電影獲該獎的提名。 第1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女演員」一項,儘管該屆候選電影中,不乏優秀的女演員參與演出,但有會員認為在2012年香港電影中,能夠給予女演員發揮的空間有限,在評審的激烈辯論及表決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終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通過該屆最佳女演員從缺。.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資料館

香港電影資料館(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資料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界一個重要獎項,為亚洲地区重要电影獎項之一。秉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的信念,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成爲華語電影指標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i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於1996年創辦,於2008年宣佈暫停舉辦。 金紫荊獎各個獎項由該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由於香港電影金紫荊獎跟歷史悠久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在投票者和頒獎時間多所重疊,加上經費不足等因素,使金紫荊獎頒獎禮場面冷清,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形成強烈對比。 首屆金紫荊獎頒獎禮在無線電視播放,而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播映權則由亞洲電視奪得,以致金紫荊獎的創辦,難免存在兩台競爭的政治味道。後由於操作不順、缺乏資金,香港影評人協會曾委託私人公司舉辦金紫荊獎,然而評審制度和透明度不足,第十二屆(2007年)金紫荊獎更在社會引起頗多爭議,香港影評人協會於2008年宣佈暫停舉辦金紫荊獎,此後便一直沒有復辦的消息。.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視劇

香港電視劇(簡稱港劇)主要由香港本土兩家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TVB)和已停播的亞洲電視(aTV)拍攝,而香港電台(RTHK)亦有製作多部經典的電視劇。港劇早年觀眾群主體為香港本地及廣東地區,其後開始輻射其他地區,以至全球華人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雖然港劇是由亞洲電視及無綫電視製作,但亞視收視積弱,長期嚴重虧損。為減輕成本,2007年後大大減少電視劇的製作,改以播放外購劇為主,至2016年4月2日正式停播。因此,港劇近年主要由無綫電視製作。2009年,當時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台牌照,2012年,申請免費電視台之一的香港電視網絡加入製作電視劇,令港劇不再只由單一電視台製作,港視至今已完成製作超過十部電視劇,將會透過其頻道播出,港視大部分電視劇的片花及部分內容已在港視YouTube頻道播出,並引來不少人熱烈討論,當中《警界線》最受注目及期待,主因是所有港視電視劇都採用實景拍攝而且題材新鮮,為港劇發展帶來新動力。 另外新加入的免費電視台的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香港電視娛樂加入製作電視劇,首套劇集《衛子夫》拍攝工作已完成,與此同時,由於媒體迅速發展,電影公司及網絡公司也開始拍攝網絡劇,形成一股新的電視劇力量,掀起新一輪電視風雲。.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視廣播歷史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1957年5月29日,隨著商營有限廣播電台在香港的成立和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推出,麗的呼聲電視(後改名為亞洲電視,簡稱ATV)正式掀開了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第一頁。1967年11月19日,邵逸夫創建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簡稱TVB)。其後,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加入,開啟電視三國時代。但佳藝電視只持續不到3年便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從此開始了亞洲電視(ATV)與無綫電視(TVB)長達30年的「收視之戰」。 2014年港台電視正式啟播,伴隨著2016年亞洲電視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其模擬和數碼頻道分別由港台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接手。香港電視娛樂(HKTVE)於2016年4月開台,而奇妙電視亦於2017年5月啟播。計及無綫電視、港台電視、香港電視娛樂及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廣播將步入有4個免費電視台的時代。香港電視廣播業格局長期在兩台之爭後,進入四台分立的局面。.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視廣播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演藝學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於1984年按《香港演藝學院條例》成立,是香港唯一專門培養表演藝術人才的公立院校,亦是香港藝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演藝學院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中國戲曲、舞蹈、戲劇、電影與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 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著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演藝學院於1992年起獲頒授獲香港學術評審局批准頒授學士學位,於2006年起頒授碩士學位。亦在中國戲曲、舞蹈、音樂範疇開辦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 校本部的教學大樓在1985年9月18日落成,座落香港島灣仔告士打道1號,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而此大樓亦為關善明的成名之作),鄰近香港藝術中心。薄扶林伯大尼古蹟校園於2007年起起立,作為電影電視學院的培訓設施的所在地。除正規課程外,香港演藝學院亦設有演藝進修學院,開設夜間兼讀課程。現任校長是華道賢(Professor Adrian Walter)教授。.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演藝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HKBU),是一間有基督教浸信會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學,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重視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校內設有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科學研究發展。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浸大於2018年位列亞洲第55名,成為亞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學府之一。至於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99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宗哲系亦位列全球151-200名。而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計算機科學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傳理學院最負盛名,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乃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於九龍仔、畢架山、平山與石門均有校園,簡稱浸大。.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浸會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是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一個潮流,參與者多為擁有電視製作經驗或於美國或者英國電影課程資歷的年青導演,當中包括徐克、許鞍華、嚴浩、譚家明和方育平以及牟敦芾等等。他們在1970年代回到香港後都加入本地電視台發展;在電視台磨鍊後,離開電視台發展各自的電影事業。在此期間拍攝的一批風格清新的影片。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電影雜誌《大特寫》(《電影雙周刊》的前身)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向傳統挑戰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詞來期待香港的新電影。 香港人的身份確立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粵語文化的盛行成為了香港新浪潮的創作因素。新浪潮期間,比較著名的包括許鞍華導演的《瘋劫》、《撞到正》、《投奔怒海》,譚家明導演的《烈火青春》、《愛殺》,徐克導演的《蝶變》、《第一類型危險》,梁普智於1976年導演的《跳灰》,章國明導演的《點指兵兵》、《邊緣人》,嚴浩導演的《茄喱啡》、《夜車》,方育平導演的《半邊人》、《父子情》,余允抗的《山狗》、《凶榜》(1981)及《師爸》等以及牟敦芾的《打蛇》 香港新浪潮的導演將人際關係、社會問題、家庭及香港文化納入為題材,為當時的香港電影帶來一片新景象。.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新浪潮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治時期

#重定向 香港日佔時期.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攻略

《香港攻略》是日本在香港日佔時期期間唯一拍攝完成的香港電影,主要敘述在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日军如何進攻香港。電影由田中重雄導演,大日本電影公司(大映)生產。影片全部由日本演員演出,加入了一些香港電影特色。這部電影在1942年11月19日,接近日軍佔領香港一週年期間上映,然而該電影的底片已經亡佚。.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攻略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

香港政治由香港開埠開始,社會發展便同時受臨近的中國大陸和英國,形成有別於中國和英國而自成的香港政治制度。.

新!!: 香港電影和香港政治 · 查看更多 »

角川映畫

角川映畫株式会社(角川映画株式会社),為角川集團旗下、日本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角川映畫 · 查看更多 »

許冠傑

許冠傑(Samuel "Sam" Hui Kwun-kit,),暱稱大哥Sam、歌神,香港實力派音樂人、香港知名歌手、詞曲作家及演員。1970年代以前,香港樂壇仍以西方英文歌及主要來自臺灣的國語歌曲為主流,本地粵語流行曲則普遍被視為鄉下人的玩意。畢業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許冠傑不避俚俗,以廣東話唱出多首反映社會現況、諷刺時弊的歌曲,題材廣泛,由描述打工仔的無奈,到打麻雀的心情,亦不乏愛情和勵志歌曲;當中不少更是由他親自填詞及作曲。有見其作品大受歡迎,此後粵語流行曲如雨後春筍,粵語流行曲的潮流可說是由他一手開創,因此他亦有「香港樂壇天皇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等美譽,1992年在《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更被譚詠麟封為「歌神」。 除了音樂成就斐然,許冠傑與兩位胞兄許冠文、許冠英組成「許氏兄弟」,於1974至1981年拍攝多部電影,包括《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和《摩登保鑣》等,都十分賣座,是當時香港影壇的票房保證。 許冠傑在2016年《請✓許冠傑演唱會》台上強調從來没有移民,一直住在香港。.

新!!: 香港電影和許冠傑 · 查看更多 »

許冠英

許冠英(Ricky Hui Kwun Ying,),香港著名演員。许冠英於1971年進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班,1974年参与哥哥許冠文和弟弟許冠傑主演的《鬼马双星》而受人注意。 代表作有:《半斤八两》、《发钱寒》、《摩登保鑣》、《僵尸先生》等,都是香港喜剧的卖座经典。.

新!!: 香港電影和許冠英 · 查看更多 »

許冠文

許冠文(Michael Hui Koon Man,),香港实力派演員、電影編劇、導演和監製,也是演藝人協會創會會長。2016年主演的《一路順風》入選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演員等八項提名,201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提名),並獲得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2011年曾獲意大利烏甸尼斯電影節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其橫跨四十年演藝生涯的藝術成就尤其對喜劇電影的貢獻。 在1970至1990年代,許冠文曾經自编自导,與其弟許冠英及許冠傑一同主演一系列深受歡迎的喜劇電影。許冠文是「許氏兄弟」的長兄,文、武、英、傑四人皆是在廣東省出生,於1950年代移居香港,接受西式教育,弟弟許冠傑於七十年代開啟粵語流行曲的潮流,被譽為是華語「歌神」。他們的作品是粵語流行文化的先驅,讽刺时弊,笑中带泪,蕴藏哲理,捕捉了香港本土文化在七、八十年代的形成。.

新!!: 香港電影和許冠文 · 查看更多 »

許鞍華

許鞍華(Ann Hui,),出生於遼寧鞍山,香港著名女性電影導演、監製、編劇。七、八十年代她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是唯一一位奪得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1983年、199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以及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9年、2011年和2014年),是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為李行、杜琪峰與侯孝賢),曾任香港導演會會長,而2011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終生成就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至今只有兩部大滿貫作品(即一部電影同時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且都出自許鞍華之手,分別為第15屆的《女人四十》和第31屆的《桃姐》。.

新!!: 香港電影和許鞍華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香港電影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高志森

志森(Clifton Ko Chi-Sum,)香港著名導演、監製、策劃、編劇、剪輯、出品人及演員、主持人,是香港持激進建制派立場的跨媒体人。高志森的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演唱會及舞台劇、电视节目等,也是春天舞台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创意创新教育推动者。.

新!!: 香港電影和高志森 · 查看更多 »

謝賢

謝賢(Patrick Tse,),原名謝家鈺,香港演員,謝霆鋒的父親。因在家中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故人稱「四哥」,年輕人稱其為「謝老四」,老一輩人則以其花名「阿腎」稱之(取「賢」与「腎」兩字形近)。 謝賢為香港賽馬會會員,曾育有馬匹「遊戲人生」。其弟謝家禮曾是武打演員劉家輝的中學同學。.

新!!: 香港電影和謝賢 · 查看更多 »

鬼馬雙星

是1974年香港電影,由嘉禾公司出品,許冠文首次自編自導,和弟弟許冠傑拍檔演出,電影票房高達600萬港元(140萬美元),創下了當年的紀錄,成為開埠以來收入最高的電影,甚至擊敗國際功夫電影巨星李小龍。.

新!!: 香港電影和鬼馬雙星 · 查看更多 »

譚家明

譚家明(Patrick Tam,),香港著名導演,亦曾任美術指導、編劇及剪接,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教授。譚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新!!: 香港電影和譚家明 · 查看更多 »

譚玉蘭

譚玉蘭 (Tam Yuk Lan),活躍於20世紀至年代的粵劇花旦及電影演員。從銀幕處女作粵語文藝片《野花香》(1935年2月)至息影作品粵語文藝片《心魔》(1937年11月),她擅演風騷潑辣的蕩婦角式。朱影梅是她的徒弟。.

新!!: 香港電影和譚玉蘭 · 查看更多 »

鮮浪潮

鮮浪潮是一個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短片競賽及國際短片展。短片競賽部分由主辦當局挑選香港本地35歲或以下電影創作人給予金錢資助、安排培訓及指導,用以拍攝一部片長不多於30分鐘的短片,最後評審選出得獎作品並作公開放映,旨在培育電影新晉。國際短片展部分則與不同地區電影節或電影組織合作,放映各地優秀短片,邀請海外年青電影創作人出席交流及安排競賽部分的優秀作品在海外放映,旨在促進電影文化交流。.

新!!: 香港電影和鮮浪潮 · 查看更多 »

谷祖琳

谷祖琳(Jolane Koo,),香港電影演員、歌手、電台主持及模特兒,被導演陳果發掘而入行,M Square Agency Ltd.及個人工作室旗下藝人。.

新!!: 香港電影和谷祖琳 · 查看更多 »

豺狼

豺狼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豺狼 · 查看更多 »

賭神系列電影角色列表

此列表所載的為賭神系列中的角色及其簡介,以下所列項目,志在以人物的重要性和出場多少為先。.

新!!: 香港電影和賭神系列電影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常常被用來表示“質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质量 · 查看更多 »

超人

超人(Superman) 是一名出現於DC漫畫的虛構超級英雄角色,同時普遍也被認為是美國的文化偶像Daniels (1998), p. 11.

新!!: 香港電影和超人 · 查看更多 »

趙雅芝

趙雅芝(英文名:Angie Chiu,),祖籍河南开封,香港知名女演員,1970至80年代無綫電視「四大花旦」之一。趙雅芝以俏麗脫俗的古裝扮相稱著,曾主演多套經典香港電視劇與臺灣電視劇。其中較為著名的作品除了金庸小說改編劇 《倚天屠龍記》、《刀神》之外,趙雅芝在《上海灘》的角色「馮程程」、古龍小說改編劇《楚留香》系列角色「蘇蓉蓉」、語言學家林語堂名著改編劇京華煙雲的「姚木蘭」、戲說乾隆系列第一單元的角色「程淮秀」,特别讓她在華人地區的觀眾受到廣大矚目。1992年她在台灣電視公司《新白娘子傳奇》片中演出的「白素貞」亦掀起「白蛇熱」。2000年以後,趙雅芝投入多項公益活動,包括向汶川大地震、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等捐款,拜訪慰助災區,投入教育與飲水工程勸募,並曾當選歷屆香港小姐組成之慈善團體慧妍雅集會長(2010-2012)。積極投入社會慈善工作為她贏得了2007年華鼎獎公眾形象港台最佳影視女演員獎、與唐國強、彭麗媛、劉德華、梁朝偉等並列最受公眾尊敬表演藝術獎,2015年另獲得17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傑出成就獎。。.

新!!: 香港電影和趙雅芝 · 查看更多 »

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香港劇情片,翁子光執導,由郭富城領銜主演,春夏、白只、譚耀文、金燕玲主演。台灣於2015年11月13日上映,香港和馬來西亞於2015年12月3日上映,美國於2016年11月上映。 本片於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男演員特別表揚獎白只,郭富城亦憑此片奪得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亞洲傑出男演員獎。在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本片奪下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和最佳攝影共7項獎,為首部於金像獎獲得五項演技獎大滿貫的影片。.

新!!: 香港電影和踏血尋梅 · 查看更多 »

麥婉欣

麥婉欣(Yan Yan Mak),香港電影導演,生於香港,原藉佛山。199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1993年開始從事電影、電視及廣告製作,曾任場記、副導、製片、美術指導及服裝指導。華蓮戰隊製作公司創辦人。.

新!!: 香港電影和麥婉欣 · 查看更多 »

麥嘯霞

麥嘯霞(Mak Siu Ha,),香港畫家、粵劇撰曲人、電影導演及演員。麥嘯霞的銀幕處男作局部有聲粵語文藝片《良心》(1933年11月28日香港公映,擔任導演及演員,並撰寫歌曲);遺作是粵語 黑色喜劇《血濺桃花扇》(1940年9月28日香港公映,擔任導演及編劇),一生參予廿多電影。麥嘯霞在1940年撰寫書籍《廣東戲劇史畧》,列舉從明朝至清朝以來較有影響的粵劇撰曲家。.

新!!: 香港電影和麥嘯霞 · 查看更多 »

麥嘉

麥嘉(Karl Mak Ka,),原名麥嘉尚,香港實力派演員、導演和編劇,擅長拍攝喜劇,其光頭形象深入民心,有「光頭佬」、「光頭神探」之稱,曾擁有馬匹雷霆。其電影指定由配音員金貴負責。.

新!!: 香港電影和麥嘉 · 查看更多 »

麥當雄

麥當雄(英文名:Johnny Mak,),香港電影導演、编剧和监制,以善於製作警匪片見稱。在七十年代他是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的監製、麗的電視第一台(現今本港台)台長,多次為收視常處弱勢的麗的打敗無綫。至八十年代起他轉身成為電影監製,並獲得過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新!!: 香港電影和麥當雄 · 查看更多 »

黎姿

黎姿(英語:Gigi Lai,),現名為黎珈而,卓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曾為香港女演員及女歌手,外號「愛美神」,為無綫電視旗下經理人合約女藝員。黎姿於14歲進入娛樂圈,90年代成為歌影視三棲藝人。曾主演《倚天屠龍記》、《金枝慾孽》、《火舞黃沙》、《通天幹探》及《珠光寶氣》等多套人氣劇集,奠定其視壇地位。2008年宣布全面退出娛樂圈,同年嫁予商人馬廷強,現育有三女。.

新!!: 香港電影和黎姿 · 查看更多 »

點五步

《點五步》(Weeds on Fire)為2016年的香港運動電影,由陳志發執導,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一屆的得獎作品,香港電影發展局電影發展基金撥款,監製為陳慶嘉及柯星沛,由廖啟智、林耀聲及胡子彤領銜主演。此電影由香港80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初首支香港少年棒球隊「沙燕隊」成立、並隨即於翌年擊敗日本隊伍,奪得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冠軍的事跡。現時沙田橫跨城門河的沙燕橋,即為紀念此事而命名。.

新!!: 香港電影和點五步 · 查看更多 »

黎民偉

黎民偉(),祖籍廣東新會下埗黎寨村或者新会会城都会,香港電影之父,中国电影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香港電影和黎民偉 · 查看更多 »

黎明

黎明(Leon Lai Ming,),出生於北京市,香港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樂壇「四大天王」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黎明 · 查看更多 »

黃子華

黃子華(Dayo Wong Tze Wah,),香港著名男演員及棟篤笑演員,也是香港棟篤笑始祖。黃子華以演出一人在舞台上講笑話的棟篤笑為人熟悉,參與演出的電視劇數量不多,惟所有曾演出的電視劇中,大部份對白均為自行創作並参与编劇,內容搞笑之餘帶有哲學成份,並諷刺時弊。黃子華被稱爲「無綫福將」,自《男親女愛》有份參與的劇集無論收視及口碑均不俗。 黃子華現時在香港棟篤界地位首屈一指,近年多次在紅館及世界各地舉行多場巡迴棟篤笑演出,極受觀眾歡迎。最近一次在香港於2014年10月舉行11場「唔黐線唔正常」棟篤笑,在近乎沒有宣傳下全數門票被「秒殺」。2018年7月將會举行最後一次,举行26场栋笃笑。.

新!!: 香港電影和黃子華 · 查看更多 »

黃宗澤

黃宗澤(Bosco Wong,),香港演員及歌手,現爲邵氏兄弟藝員,前香港無綫電視經理人合約男藝人及前東亞唱片旗下合約歌手。2013年於新加坡《星和無線電視大獎2013》獲得3獎成為大贏家,包括「我最愛TVB男藝人」,成為「TVB新加坡視帝」。2014年憑電影《男人唔可以窮》榮獲第6屆《歐洲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首度獲封影帝,亦是現時首位TVB合約藝人獲得電影男主角的獎項,成功跳出電視圈的框框;其後亦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4》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5》連續兩年獲頒「中國內地最受歡迎TVB劇男藝人」,成為「TVB內地視帝」。 1998年與張栢芝合作拍攝「陽光檸檬茶」廣告,繼而1999年加入TVB成為合約藝人。黃宗澤是香港歌影視三棲藝人,早年拍攝多套電視劇,憑《衝上雲霄》的謝立豪一角而廣為人熟悉,代表作品包括《賭場風雲》的「張來富」、《潛行狙擊》的「跛co」及《護花危情》的「許sir」等。2010年起,黃宗澤轉戰內地,拍攝多部內地電視劇,與內地不少當紅藝人合作。電影方面,黃宗澤曾拍攝超過十部電影,首次的電影演出為2008年的《大四喜》,2012年在電影《等我愛你》首次擔綱男主角。2008年黃宗澤推出首張人個人EP「In love with bosco」,2010年推出次張唱片「Bravo」,皆得到金唱片的成績。黃宗澤現在亦是知名品牌Uniqlo、豐澤和Balco等的代言人。除了演藝工作,黃宗澤在馬來西亞怡保投資一間名為「House Music Club」的酒吧餐廳,專供客人開派對的娛樂場所,現場有LiveBand、天橋型舞池,投資額達300萬馬幣(約780萬港元)。2013年年尾,黃宗澤位於九龍城南角道的蠔吧「Oystermine」開業。.

新!!: 香港電影和黃宗澤 · 查看更多 »

黃秋生

黃秋生(Anthony Wong Chau Sang;),原名安東尼·威廉·帕里(Anthony William Perry),香港知名演员。戲路寬廣,演出超过200部电影,兩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還奪得最佳男配角以及台湾电影金马奖男配角;2015年於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中奪得最佳男主角,是首位集影帝、視帝、劇帝於一身的香港演員。 2013年和演藝學院同門師妹甄詠蓓及張珮華成立神戲劇場並和甄氏擔任聯合藝術總監。同年10月,黃秋生首次參選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組委員並成功當選。.

新!!: 香港電影和黃秋生 · 查看更多 »

黃真真

黃真真(Barbara Wong Chun Chun,),香港女性電影導演、編劇及演員,擅長以女性角度拍攝兩性為題材的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黃真真 · 查看更多 »

黃百鳴

黃百鳴(Raymond Wong,),香港電影監製、編劇導演和演員。育有一子黃子桓和一女黃漪鈞。 黃百鳴是著名的電影製作人之一,1980年代是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主席,1991至93年再成立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其出品電影很多都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包括《最佳拍檔》、《開心鬼》、《家有喜事》等等,之後在2009年,和兒子黃子桓創立天馬電影有限公司至今。.

新!!: 香港電影和黃百鳴 · 查看更多 »

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籍貫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生於南海縣佛山鎮,是嶺南武術宗師及著名漢醫,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

新!!: 香港電影和黃飛鴻 · 查看更多 »

黃飛鴻系列影視

#重定向 黃飛鴻題材影視作品.

新!!: 香港電影和黃飛鴻系列影視 · 查看更多 »

黃金花

《黃金花》(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2018年香港一部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影,由陳大利自編自導,由毛舜筠、凌文龍、呂良偉、劉美君、冼色麗主演,是2017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特別推介電影。電影在大埔廣福邨和宏福苑取景。.

新!!: 香港電影和黃金花 · 查看更多 »

黃日華

黃日華(Wong Yat Wah,),香港出生,香港男演員。1980年無綫第9期藝員訓練班畢業,同學有苗僑偉、馮耀宗、吳麗珠、姚鳳絲等。主要代表作品有《過客》、《香城浪子》、《射雕英雄傳》、《贼公阿牛》、《義不容情》、《還看今朝》、《銀狐》、《馬場大亨》、《天龍八部》、《O記實錄》、《刑警》。黃日華亦為明星足球隊成員。.

新!!: 香港電影和黃日華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 (電影)

《黑社會》(Election)是一部2005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杜琪峰執導,任达华和梁家辉主演。 此片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上映時,進行了结局等关键内容的修改,修改後的版本被稱作《龍城歲月》。.

新!!: 香港電影和黑社會 (電影)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以和為貴

《黑社會以和為貴》(Election 2),2006年香港電影,《黑社會》的續集。杜琪峰執導,古天樂、任達華、張家輝、林家棟、林雪、張兆輝領銜主演。影片以香港黑社會競選辦事人為主題。 電影首演於2006年4月4日第三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2006年4月28日在香港公映。由於過於暴力未被批准在中國大陸上映。此片獲2006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於2007年4月25日在美國上映,由美國發行商發行。.

新!!: 香港電影和黑社會以和為貴 · 查看更多 »

龍門客棧

《龍門客棧》是一部1967年上映的港台合拍武俠電影,由胡金銓赴台執導。曾獲得第六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編劇獎。本片除了是該年度台灣票房冠軍,亦刷新在台灣拍攝的電影在香港以及東南亞的票房紀錄,自此開啟台灣武俠片熱潮,歷時十年方衰。.

新!!: 香港電影和龍門客棧 · 查看更多 »

龍虎風雲

是1987年香港動作與警匪片,由林嶺東執導,周潤發主演。.

新!!: 香港電影和龍虎風雲 · 查看更多 »

辣手神探

,是吴宇森导演赴好莱坞前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香港著名編劇黄炳耀在電影拍攝中途於德國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該片成為其遺作。整部电影充满了吴氏暴力美學风格。 Midway Chicago和Tiger Hill Entertainment根據本片開發電子遊戲《槍神》。.

新!!: 香港電影和辣手神探 · 查看更多 »

霸王别姬

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項羽戰敗後與其寵妃虞姬訣别的歷史故事。此一故事為中國著名戲曲曲目之一,後又為其他事物借用其典故,包括:.

新!!: 香港電影和霸王别姬 · 查看更多 »

胡蝶影

胡蝶影(Wu Tip Ying,),原名胡佩環,又名胡德馨,籍貫廣東省中山縣,美國的粵劇及歌劇演員。 在1933年於美國舊金山與關德興演出她的首齣電影《歌侶情潮》(1933年),該片亦是世界第一齣粵語有聲電影;在婚前拍攝的《南國姊妹花》(1939年,分別飾演小蝶及周雲英(大蝶))是自資的「胡蝶影影業公司」出品的第一齣電影,當年聲稱為她息影之作;婚後仍然演出彩色聲片《檀島佳人 Hawaii Beauty》(1953年,分別飾演檀島佳人胡邊影及胡雪蝶),參演約17齣電影。 胡蝶影參加「新蝶魂男女劇團」在1936年4月30日(星期四)晚上與關德興、剛從南洋登臺演出歸來的梁麗雲、伊秋水、羅鑑波、鄧桂枝、銀劍影、王少伯在香港島上環高陞戲院演出粵劇。1936年4月30日(星期四)晚上演梁麗雲的首本戲《楊貴妃》,胡蝶影與梁麗雲分別飾演楊貴妃在御苑與唐明皇(關德興飾演)耍樂及醉酒與沐浴;1936年4月30日(星期四)日場演《桃花運》;夜場演《白骨美人》。 胡蝶影在1952年9月15日(星期一)下午5時30分搭乘美國泛美航空公司客機經日本東京到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拍攝粵語片《檀島佳人》(1953年4月5日香港首映)的外影,同機還有國畫大師張大千 ,他經日本至美國紐約再赴南美洲阿根廷定居,期間應當地華僑團體「歐多昔橋(Outdoor Circle)婦女會」邀請參加義演,表演中國古劍舞及唱英語《天女散花》,籌得2萬多美元。之後搭乘美國泛美航空公司客機經日本 ,在1952年10月22日(星期三)上午9時30分返抵香港 。 胡蝶影應泰國慈善團體邀請,在1953年12月3日(星期四)搭乘美國泛美航空公司客機到曼谷,參加義演,並參觀1953年12月5日(星期六)舉行的一年一度皇家點燈會景,然後轉到越南西貢觀光。.

新!!: 香港電影和胡蝶影 · 查看更多 »

胡杏兒

胡杏兒(Myolie Wu,)是香港女演員及女歌手,前無綫電視藝員,曾經是TVB「2010年代五大當家花旦」之一。在《2011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憑《萬凰之王》奪得最佳女主角(視--)及憑《怒火街頭》奪得我最喜愛電視女角色,並在當晚奪得由全港市民投票產生的「非凡風采女藝員」一獎,風頭一時無兩,成為破天荒「三料視--」。2015年與TVB約滿,現較多在中國大陸及香港電影界發展。胡杏兒與時裝禮服設計師KEV YIU姚子裕合作開設自家品牌婚紗店“KEVOLIE”,也為老闆娘兼擔任行政總裁。2012及2013年,胡杏兒繼佘詩曼後第二位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分別排在第69及82位(收入排名第78及83名),成為二度登上此榜的TVB合約女藝人。.

新!!: 香港電影和胡杏兒 · 查看更多 »

郭子健

郭子健(Derek Kwok,),電影導演。郭子健曾獲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及兩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郭與鄭思傑合編及導演的《打擂台》奪得第17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以及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四个奖项。.

新!!: 香港電影和郭子健 · 查看更多 »

郭富城

郭富城(Aaron Kwok Fu Shing,),香港實力派歌手及演员、也是1990年代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劲歌热舞的杰出代表。 1990年以台灣光陽機車廣告走紅,同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1997年、1998年、2000年三度獲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歡迎男歌星”奖;2002年獲得百事總部最高榮譽“百事音樂名人堂”大獎;2005年成為首位獲得「香港舞蹈年獎」的藝人;2008年《舞林正傳》演唱會450度旋轉舞台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亦華人演唱會首創的紀錄,台北小巨蛋站創下華人明星觀摩人數最多紀錄。 2000年后,郭富城将工作重心转向大银幕,2005年與2006年分别憑借電影《三岔口》與《父子》蟬聯兩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是繼成龍後第二位連奪兩屆金馬影帝的男演員,躍升為影壇實力派,2013年憑電影《全民目擊》獲得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郭富城1998年主演的《风云雄霸天下》和2012年主演的《寒战》两次登顶香港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2016年憑《踏血尋梅》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寒戰II》成為香港影史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演艺事业外,郭富城还热衷于公益慈善,2000年成立郭富城国际慈善基金会,2003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大使。.

新!!: 香港電影和郭富城 · 查看更多 »

胭脂扣

是一部1987年的香港劇情片,由關錦鵬執導,梅艷芳及張國榮等主演。電影由李碧華及邱戴安平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描述十二少及名妓如花的愛情故事。 此片囊括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大獎,最佳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最佳導演獎等。.

新!!: 香港電影和胭脂扣 · 查看更多 »

郑保瑞

郑保瑞是香港电影、电视剧导演、编剧。主要作品有《意外》、《車手》、《殺破狼2》,以及在中国大陆票房超过10亿人民币的两部西游记题材电影。.

新!!: 香港電影和郑保瑞 · 查看更多 »

郑则仕

#重定向 鄭則仕.

新!!: 香港電影和郑则仕 · 查看更多 »

阮玲玉

阮玲玉(),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是一位生于上海的中國默片演員。她是1930年代中國影壇最突出的明星之一,其優秀的演技與於24歲時自殺一事使之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個時代象徵。.

新!!: 香港電影和阮玲玉 · 查看更多 »

阿飛正傳

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王家衛擔任執導,多位香港影壇巨星出演,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等;此電影除了在香港取景拍攝之外,還有在菲律賓取景拍攝。.

新!!: 香港電影和阿飛正傳 · 查看更多 »

薛凱琪

薛凱琪(Fiona Sit,),香港著名女歌手,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出道初期以充滿少女情懷的情歌而成名,推出一首又一首經典少女情歌,如〈奇洛李維斯回信〉、〈南瓜車〉、〈男孩像你〉、〈糖不甩〉、〈下次下次〉等。後期因兩次紅館個唱,不論形象或曲風,都轉型以跳唱為主。推出〈All You Need Is Me〉、〈維多利亞女皇的非常秘密任務〉、〈周末畫報〉、〈Contagious〉、〈弗洛蒙〉等不同風格的舞曲均受到樂迷熱烈歡迎,能歌善舞更使她走上事業另一個高峰。.

新!!: 香港電影和薛凱琪 · 查看更多 »

薛覺先

薛覺先(),原名薛作梅,字平愷,廣東順德人,著名粵劇老倌,四大天王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薛覺先 · 查看更多 »

藝術品

藝術品,是具藝術價值的創意物品,它可能是實物如油畫,也可能並非實物,如一首音樂,儲存於電腦網路伺服器。 實物藝術品減值損失的原因:自然耗損、腐蝕、變質、生銹、氧化、蟲咬、火災、水險、盜竊。.

新!!: 香港電影和藝術品 · 查看更多 »

藝術電影

藝術電影是指一種著重藝術性、而非商業性的電影。大多為獨立電影,也有大製片廠製作。藝術電影以特定觀眾為觀影對象,而非普羅大眾。因此藝術電影一直被冠上嚴肅沉重的刻板印象。 藝術電影的題材以及素質與主流荷李活電影有明顯的分別,通常具備一些獨特的元素。例如:著重社會寫實(en:social realism)風格、著重呈現導演創作視野的作者論(en:auteur theory)、注視主角的思想或夢想場景,而非呈現清晰及目標主導的故事。.

新!!: 香港電影和藝術電影 · 查看更多 »

關德興

德興,MBE(),香港著名粵劇和電影演員、粵劇編劇及武術家。以演出黃飛鴻系列電影而享譽藝壇。 他在家族排行第二。早年跟小武靚就學戲,故入班後取藝名「新靚就」。與新馬師曾齊名。.

新!!: 香港電影和關德興 · 查看更多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縮寫:GATT),簡稱關貿總協定,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为规范和促进国际貿易和发展而缔结的國際協定。 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被认为是导致二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导致經濟大蕭條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战后也被提出反省,使得更加順暢的國際貿易、以及提高各國的開放政策能夠實現。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框架下,再加上國際貨幣基金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協助,許多國家在1947年10月簽署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並在隔年(1948年)正式生效。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原則是自由(第11條:將貿易限制措施轉為關稅,以及降低關稅稅率)、非歧视(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及多元化,必須在這三項原則下進行自由貿易往來。.

新!!: 香港電影和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 查看更多 »

關錦鵬

錦鵬(Stanley Kwan,),香港電影導演,以拍攝女性觸角電影聞名。代表作《胭脂扣》曾奪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新!!: 香港電影和關錦鵬 · 查看更多 »

鑽石山

鑽石山(Diamond Hill)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開發區、平地和住宅區也稱作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上元嶺以西,大磡以北,主要是一個中產階層住宅區。同時已經開始的地鐵沙中線,鑽石山是一個重要中轉站。.

新!!: 香港電影和鑽石山 · 查看更多 »

葉德嫻

葉德嫻(Deanie Ip Tak Han,),香港歌手和演員,人稱“Deanie姐”。 音樂方面,六十年代末葉德嫻發行出道EP《DeanieIp》,後來以登台為主,到八十年代初才陸續推出粵語唱片;八十年代後期淡出樂壇,千禧年代初復出。 影視方面,葉德嫻善於演繹小人物角色,多年來獲獎甚豐。.

新!!: 香港電影和葉德嫻 · 查看更多 »

葉問

葉問(Yip Man,)原名葉繼問,香港身份證上的名字為葉溢,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出生於佛山,共有一妻一妾,三子二女合共五名子女。為詠春發揚人,師承陳華順及師伯梁璧,於1950年代在香港發揚詠春拳,被讚譽為「打手王」。他是武打巨星李小龍師父。葉問生平惟一入室弟子為招允,生前曾送他牌匾「詠春正統」,今牌匾仍掛在招允之子招鴻鈞武館上。招允的惟一入室弟子為尹冠中,也自成一個門派。除了武術家身份之外,也具有中華民國國軍上校軍銜。.

新!!: 香港電影和葉問 · 查看更多 »

葉玉卿

葉玉卿(Veronica Yip,),原籍廣東化州,1985年亞洲小姐季軍,香港著名女演員及歌手。.

新!!: 香港電影和葉玉卿 · 查看更多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The Midnight After)是一部由陳果執導的科幻電影,改编自香港高登討論區上連載,由Mr.所著的同名小說。電影於2013年7月煞科,於2014年4月10日上映,由黃又南、文詠珊、任達華、徐天佑、惠英紅和林雪等演出。 影片於2014年2月入圍第64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是陳果繼《三更2之餃子》後第二部躋身柏林電影節的作品,於2014年2月7日在電影節上作全球首映。 電影亦成為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並設有兩場香港首映場次。.

新!!: 香港電影和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 · 查看更多 »

邱禮濤

邱禮濤(),香港電影導演、攝影指導,祖籍潮州,1984年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畢業。現為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HKSC)成員。 他執導過70部以上的各類型的電影,包括恐怖片、血腥片、勵志片、搞笑片、黑社會片等,多是較低成本的製作。 他在1990年代以拍攝三級片《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等而聞名,之後的《陰陽路》系列則是帶有搞笑性質的恐怖片。2001年,改編自同名紀實小說,描寫沒有刑期的少年犯的《等候董建華發落》除了曾應邀參加第五十一屆柏林影展成為Panorama的開幕電影外,更獲國際天主教視聽協會(OCIC)人道關懷優良華語電影「金炬獎」。 他執導的《奪舍》、《陰陽路之升棺發財》、《等候董建華發落》、《反收數特遣隊》及《黑白道》分別獲選為1997、1998、2001、2002及2006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推薦電影。 除了當導演之外,他亦是一位作家和雜誌撰稿人。他亦曾在2003年參與組建政治組織民主倒董力量。 在電影攝影師方面,近期與羅守耀等導演合作。 至於近年導演的電影(如《LAUGHING GOR》系列電影和《同門》等)都獲得好評,但也有一些作品曾經入選金話梅電影選舉(如《死神傻了》)。 2018年,邱禮濤凴《拆彈專家》首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電影提名。.

新!!: 香港電影和邱禮濤 · 查看更多 »

邱淑貞

邱淑貞(Chingmy Yau,),祖籍廣東开平,出生於香港,前香港女演員,暱稱「--」,源於她第一部參與演出的電影《最佳損友》的角色名稱——屈豆豆。.

新!!: 香港電影和邱淑貞 · 查看更多 »

邵醉翁

邵醉翁()中国和香港著名电影事业家、中国早期现代电影领军人物,银行家、律师。又称邵仁傑,原名同章,字仁傑,浙江宁波人。邵逸夫长兄。.

新!!: 香港電影和邵醉翁 · 查看更多 »

邵氏

#重定向 邵氏兄弟.

新!!: 香港電影和邵氏 · 查看更多 »

邵氏兄弟

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Shaw Brothers Pictures International Limited),1958年名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前股票編號:80;2009年因私有化而除牌),2011年名為邵氏制作有限公司及邵氏影城有限公司,2015年名為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2016年名為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電影製作公司,同年在九龍清水灣籌建邵氏片場。 1924年,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後來邵逸夫加入參與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1925年,邵氏三兄弟長子邵醉翁、次子邵邨人、三子邵仁枚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建立了電影發行基地。1930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1932年,上海局勢不穩,天一影片公司於1934年在香港設立分廠(1937年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1958年,邵逸夫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80年,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與首任總經理余經緯先後逝世。邵逸夫接手無綫後,他一方面減產電影,另一方面將清水灣影城土地租給無綫作錄影廠。 2011年1月26日,無綫宣布股權變動,商人陳國強、商人王雪紅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組成的Young Lion財團購入邵逸夫家族所持之股權(1.14億股每股面值0.05港元的「股份」,約佔集團已發行股本中的26%權益),交易於2011年3月完成。陳國強直接及間接持有不多於三成股權,現任管理層維持不變。同日,邵氏兄弟重組為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2014年復星國際以15億港元收購其土地。邵氏家族至今仍維持在新加坡的事業,但已跟香港業務無關。.

新!!: 香港電影和邵氏兄弟 · 查看更多 »

肉蒲团

《肉蒲团》,李渔著,章回体艳情小说。著于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随后屡遭禁毁,但仍有私刻本。1705年传入日本,现今最完整的抄本存於东京大学。.

新!!: 香港電影和肉蒲团 · 查看更多 »

蔡瀾

蔡瀾(),新加坡出生,祖籍廣東潮州,留學日本,之後移居香港作多方面發展,曾任電影製片人、作家,主持多個飲食節目,是香港著名食家,蔡瀾交遊甚廣,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蔡瀾 · 查看更多 »

鄧麗欣

鄧麗欣(Stephy Tang Lai Yan,),香港歌手及演員,曾為金牌娛樂公司組合Cookies成員。.

新!!: 香港電影和鄧麗欣 · 查看更多 »

鄭中基

鄭中基(Ronald Cheng Chung-kei,),香港歌手、詞曲作家、演員和攝影師。.

新!!: 香港電影和鄭中基 · 查看更多 »

鄭丹瑞

鄭丹瑞(Lawrence Cheng Tan Shui,),人称“旦哥”或“阿旦”,香港著名的跨媒体文化人,涉猎电影、电视、电台、舞台、报纸专栏,是香港娱乐圈、文化界的多面手及前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兼藝員訓練班導師。鄭丹瑞是由電台DJ出道,曾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男DJ,并历任香港電台節目總監、香港商业電台營運總裁,其编撰的《小男人周记》是华语影坛至今唯一一部广播剧,並创下多项纪录,收听率高居榜首,也是迄今为止首部原创的广播剧剧本能发展为小说专栏、电视剧、电影及舞台剧作品。鄭丹瑞也曾制作参与过多部经典的广播剧、电视剧、电影,主持过上百台经典综艺晚会和大型节目,有“金牌司仪”的美誉。.

新!!: 香港電影和鄭丹瑞 · 查看更多 »

鄭伊健

鄭伊健(Ekin Cheng,),暱稱伊麵,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1986年參加無綫電視(TVB)及華星唱片合辦的新秀歌唱大賽,因之前參加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3期藝員訓練班和拍攝「陽光檸檬茶」廣告而入行,而他亦拜羅文為師。 鄭伊健像梁朝偉、周星馳一樣,於兒童節目《430穿梭--機》出身,1990年開始被調往戲劇參與電視劇演出,至1991年加盟BMG唱片公司並於1992年推出首張個人大碟《不要哭了》,作歌視雙線發展;1994年因為一曲《一生愛你一個》及留長髮形象於香港樂壇迅速走紅,數年間推出的唱片專輯亦有不俗銷量。戲劇代表作則為1994年的《笑看風雲》,飾演男主角包文龍。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鄭伊健轉移重心於電影及歌唱發展,憑劉偉強所執導的《古惑仔》系列所飾演的陳浩南一角而廣受歡迎。最擅長演出漫畫人物角色,除了《古惑仔》,還有《風雲》系列聶風,《中華英雄》華英雄等;還有主演改編年青人愛情漫畫的《百份百感覺》系列電影亦十分賣座,於是一系列的電影主題曲及廣告歌曲如《友情歲月》、《發現》、《風雲》、《天煞孤星》等廣受大眾歡迎,鄭伊健亦曾於1990年代中後期樂壇頒獎禮中與「香港四大天王」同時晉身最受歡迎男歌星五強。.

新!!: 香港電影和鄭伊健 · 查看更多 »

鄭裕玲

鄭裕玲(Carol Cheng Yu Ling,),暱稱DoDo(嘟嘟),香港影視界巨星,無綫電視四大「鎮台之寶」之一,地位崇高而被稱為Do姐或DoDo姐,香港殿堂級及實力派演員、金牌司儀、電視、電台節目主持人、以及配音員。現為無綫電視部頭合約女藝員(專主持節目),曾為1980年代無綫公認的當家花旦之一;現為「至八會」成員之一,同時也是會中的「班長」,也是香港首個及至今唯一集影-后-、視-后-於一身的女藝員。於2003年息影。現時多為無綫主持大型特備節目,及在商業二台主持節目《口水多過浪花》。.

新!!: 香港電影和鄭裕玲 · 查看更多 »

鄺山笑

鄺山笑(),原名鄺劍飛,籍貫:廣東省臺山縣,曾經參軍及在廣州市辦報。粵劇紅伶,師事花旦王千里駒,亦是著名香港粵語片演員。1932年開始拍電影,於廣州市與友人合資拍攝默片《璇宮金粉獄》並擔任男主角。後在香港主演及參予多齣電影,包括:《唐伯虎點秋香》(1937年)、《背解紅羅》(1939年,飾演漢宣皇)、《斷鴻零雁記》(1939年,飾演三郎)、《脂粉將軍》(1939年)等。鄺山笑一生參加拍攝粵語片百多部。 鄺山笑有「風流小生」之稱,是香港在太平洋戰爭前最多產的電影演員,主演的電影比同期的曹達華、吳楚帆為多。鄺山笑、葉仁甫等,於1937年7月底,距離「七七事變」不到一個月成立「香港電影界賑災會」,它的救濟對象是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引致受苦受難的中華民國同胞。香港電影《最後關頭》(1938年)就是該會同人發起義拍的。鄺山笑的電影裡,合作最多的女演員是紫羅蘭、陳雲裳及梁雪霏。 鄺山笑的髮妻姓金,兩人非常恩愛,可惜金氏病逝;10年後才續娶粵劇歌伶小燕飛,兩人誕下一女一子:長女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晚上誕生,取名:鄺月圓;么子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開始時期誕生,取諧音名:鄺箭。鄺山笑與小燕飛離異後,第三段婚姻誕下兩女兒,么女是商業電臺前播音員鄺月恆Inti,曾主持樂隊節目:組Band時間。 鄺山笑在香港演出的第一齣電影是《野花香》(1935年),太平洋戰爭後,鄺山笑逐漸減少演出電影,整個20世紀50年代,只參與《冷落斷腸花》(1950年,飾演白超文)、《人海萬花筒》(1950年,前廣州市警察局長的兒子)、《豪門蕩婦》(1950年,擔任監製)、《烏龍將軍》(1950年,飾演高日清)、《銀海春光》(1951年,飾演江三兆)、《十月芥菜》(1952年,飾演張永超)、《鴛鴦譜》(1955年,飾演江永才)及息影作《海角紅樓》(1958年,飾演上官六郎)共8齣,一生約演出120多齣香港電影。 鄺山笑於1976年病逝香港,享年67歲。.

新!!: 香港電影和鄺山笑 · 查看更多 »

鄒文懷

鄒文懷(Chow Man Wai, Raymond,),原名鄒定鑫,廣東潮州大埔县人,出生香港,於香港聖士提反書院就讀,1949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以后返港。香港的电影事业家,制片人。前任嘉禾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1998年,获香港政府颁发金紫荊星章。其弟為鄒定歐(Chow Ting Au, Anthony),嘉禾集團前任副主席。.

新!!: 香港電影和鄒文懷 · 查看更多 »

重庆森林

是1994年的香港電影,由王家衛導演。此片是在王家衛的另一部電影《東邪西毒》後期製作期間完成的,為期僅為兩個月。電影主要場景為香港尖沙咀的重慶大廈及中環的蘭桂坊。中文標題「重慶森林」,隱喻指城市的水泥森林。影片描繪了一個悖論,即使在人口稠密的香港居住,他們大多是孤獨和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該片於201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百大不朽電影」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重庆森林 · 查看更多 »

金城武

金城武(日語:金城 武,),暱稱Aniki,台灣台北市出生,台日混血兒,日本及台灣男演員,由於出生於11日,十一合起來便是士,因此父親取名為武,合起來就是武士。 父親是日本沖繩縣人,母親為台灣人,在台灣長大讀書,先後在台灣、香港及日本發展,接拍電影、電視劇及廣告等工作,近年回故鄉隱居沖繩。曾分別就讀日僑學校與台北美國學校。.

新!!: 香港電影和金城武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

金馬獎(英語譯名:Golden Horse Awards,簡寫為GHA)是臺灣的電影獎之一,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不僅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也是華人電影業界年度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同時與金鐘獎和金曲獎並稱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1962年創始時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Chiang Ying-ying.

新!!: 香港電影和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蕭定一

蕭定一(),香港電影製作公司東主及經理人,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中山,畢業於聖保羅書院。他是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蕭若元之子。 現時蕭定一是香港上市公司HMV數碼中國集團(股份代號:8078)之公司主席。.

新!!: 香港電影和蕭定一 · 查看更多 »

蕭芳芳

蕭芳芳(Josephine Siao Fong-fong,),原名蕭亮,香港知名演員,曾獲得1975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女朋友》)、1981年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秋水長天》)、1988年和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於1995年(《女人四十》)和1996年(《虎度門》)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是至今唯二蟬聯此獎的獲獎人之一(另一位為楊惠姍)。 蕭芳芳的现任丈夫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教授張正甫。.

新!!: 香港電影和蕭芳芳 · 查看更多 »

長江7號

《長江7號》(CJ7)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喜剧電影,由周星馳擁有的星輝公司出品,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電影於2006年在寧波開機拍攝,原本預計在2007年6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但周星馳的星輝公司稱因後期製作與修改需時之關係,定於2008年1月31日上映,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則由哥倫比亞公司發行。 《长江7号》香港票房51,402,777港元,位列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第7名,也是周星驰自己的影片中票房第3高(仅次于《功夫》和《少林足球》)。《长江7号》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更是突破2亿人民币大关,使他成为中國兩億導演俱樂部成员,雖然在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觀眾評價方面卻十分的兩極。另一方面該片也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貧富差距。《长江7号》在马来西亚不但以370万美元票房成为2008年年度冠军,而且打破了马来西亚影史票房记录。 《长江7号》投资2000万美元,最终获得全球票房5400万美元。因为本片几乎全部采用新人演员,且大多数为小朋友,所以当时港台媒体普遍报道周星驰片酬为1亿港元。但是,周星驰很早之前就已经身为出品人(即版权所有者),所以片酬对于周星驰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新!!: 香港電影和長江7號 · 查看更多 »

良心

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

新!!: 香港電影和良心 · 查看更多 »

色情片

色情片,亦称AV(Adult Video)、A片、黄片、毛片、鹹片、謎片 、色片、直片(Straight porn)、成人成片、三級片、風月片、艷情片、愛情動作片,禁片。 通常指纯粹只為了激發起觀眾對性欲望的影视作品或者片段。內容含有色情或性愛成份。 隨著錄影帶、影碟以及網絡的普及,這些電影或片段現在都以供個人觀賞的形式來發行。色情影片的性教育功能、对社会大众性心理、行为的导向在社會大眾的觀點中有所爭議。 按照性取向來區分的話,色情片(Porn)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男女色情片」(Straight porn)、「男男色情片」(Gay porn)、「女女色情片」(Lesbian porn)。.

新!!: 香港電影和色情片 · 查看更多 »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新!!: 香港電影和艺术家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香港電影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可指:.

新!!: 香港電影和英雄本色 · 查看更多 »

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

《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是一部1986年出品的香港動作犯罪片,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周潤發及張國榮联合主演。 《英雄本色》首映時獲海外電影界和媒體廣泛稱譽,被認爲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1980年代)荷里活優秀動作片齊名。此片開創香港1980年代黑社會英雄片之先河,上映時票房HK$34,651,324,為當年紀錄。當時狄龍為第一男主角,但同戲的周潤發以精彩演技和突出形象奠定其香港影壇地位,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台譯小馬哥)造型多年後仍為人所模仿。吴宇森之前曾被人懷疑其能力,但憑藉《英雄本色》奠定吴氏電影風格。電影主題曲《當年情》,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張國榮主唱。 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後,後續拍攝了《英雄本色II》及《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均由周潤發任主角。當中《英雄本色2》仍由吳宇森執導,《英雄本色3》則改由前兩部的監製徐克執導,不過兩片的成就與《英雄本色》相去甚遠。 其後印度及韓國均曾翻拍《英雄本色》,分別於1994年及2010年上映。.

新!!: 香港電影和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電影分級制度

電影分級是規範電影公開播映時可觀賞對象的檢查制度,其主要根据影片之内容来规定和划分适合观赏的年龄段。在一些地方,電影分級制度可能具强制拒絕未成年人看某些電影的法律效力;在其他地方,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電影院仍執行電影分級限制。 許多國家的政府都設有電影或電視檢查及制定分級的單位,通常被稱為「電檢」。站在政府的角度來看,檢查制度的好處是可以事先掌控可能具有威脅性或破壞性的電影,又不會過度侵犯人民的言論自由權。.

新!!: 香港電影和電影分級制度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香港電影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雙星報喜

雙星報喜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雙星報喜 · 查看更多 »

老港正傳

,原名《老左正傳》,是一部2007年香港電影,由趙良駿執導,黃秋生、鄭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勳與鮑起靜飾演。電影以四十天拍成,講述一對香港夫婦在香港四十年的故事,而創作人曾經表明其創作態度:「一切均不過打算以浮光掠影的方法跳接,沒有任何深入探討的企圖。」,但有評論指出影片以香港左派為主幹,卻沒有提及文革浩劫、中英談判、八九民運等事件,未能真正反映一代左派的心路歷程。.

新!!: 香港電影和老港正傳 · 查看更多 »

逃港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或香港偷渡潮,是指在1950年代至中國大陸改革开放前,大量中國大陸民眾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統治,嘗試偷渡至英屬香港之現象,在香港本地又稱為偷渡潮。三年大饑荒後之1962年為一高峰。逃港潮促使並強化了香港反共意識形態。.

新!!: 香港電影和逃港 · 查看更多 »

陳偉霆

陳偉霆(William Chan,),香港男歌手、男演员,祖籍廣東雲浮,香港出生,畢業於聖若瑟英文中學,前Sun Boy'z成員。2003年,陳偉霆因參加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香港區選拔賽,獲得“金咪大獎”、“勁舞臺風演繹獎”及“自我才華表演獎”,隨後進入演藝圈並簽約英皇娛樂。2006年6月,陳偉霆以新成員身份與張致恒、麥子豪組成組合Sun Boy'z,開始建立跳舞歌手的形象。2013年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2014年夏天因其古裝角色一炮而紅。2015年出演暖心老公苏凯文,被封「国民老公」。2015年《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電視劇。2016年電視劇《老九門》饰演男主角张大佛爷再度掀起网络狂潮,还以角色造型入驻了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其粉絲名為“女皇”,源自其歌曲《女皇》。2018年,第二个蠟像也入驻了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

新!!: 香港電影和陳偉霆 · 查看更多 »

陳可辛

陳可辛(),香港電影導演,作品包括有《金枝玉葉》、《甜蜜蜜》等。《甜蜜蜜》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九項大獎,陳可辛亦憑此片成為最佳導演。2006年,以《如果·愛》獲得第4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8年,陳可辛以《投名狀》獲得香港金像獎多項獎項,也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獎項,亦憑此片成為中國億元票房導演。2013年,陳可辛憑《中國合夥人》不僅取得高達五億人民幣的票房,更拿下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為香港導演第一人,也是第一個完成臺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大滿貫導演。2014年,由趙薇及黃渤合演的《親愛的》不但收逾三億人民幣的票房,更於國內掀起話題,再次叫人關注國內拐賣兒童的問題。 2015年5月中,陳可辛透過自己的公司「我們制作」公佈了下一套執導作品,將改編自首位獲得大滿貫亞洲網球手李娜的自傳作品《獨自上場》。現階段電影暫名為《李娜》,並邀得李娜本人為電影擔任顧問角色,預計2015年尾或2016年初開拍。.

新!!: 香港電影和陳可辛 · 查看更多 »

陳友

陳友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陳友 · 查看更多 »

陳奐仁

陳奐仁(Hanjin Tan,),新加坡華裔創作歌手,活躍於香港。首次拍攝電影《李小龍》即奪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曾兼香港無綫電視部頭合約藝員。.

新!!: 香港電影和陳奐仁 · 查看更多 »

陳寶珠

陳寶珠(Connie Chan Po-chu,),籍貫廣東新會外海,著名粵劇演員及電影演員。有“影迷公主”之稱的陳寶珠是七公主成員之一,並且出身自粵劇世家,為粵劇名伶陳非儂、宮粉紅的養女,師傅任劍輝更是香港粵劇史上最受歡迎的女文武生,亦是「銀壇鐵漢」曹達華的乾女兒。.

新!!: 香港電影和陳寶珠 · 查看更多 »

陳嘉上

陳嘉上(Gordon Chan Ka-Seung,),香港電影導演及編劇。廣東人。1980年加入邵氏電影公司工作,1983年首次擔任編劇,1988年首次執導自己編劇的香港電影《三人世界》。憑《野獸刑警》奪得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2007年接替許鞍華任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會長,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主席。 陳嘉上前妻為前演員陳慧儀,兩人於拍攝電影小男人週記時認識。.

新!!: 香港電影和陳嘉上 · 查看更多 »

陳百強

陳百強(Danny Chan Pak Keung,),香港已故男歌手、作曲人,擁有崇高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是香港樂壇全盛時期的唱作巨星、1980年代粵語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他擅長音樂創作,能歌擅舞,亦有俊朗的外形。其翩翩公子高貴氣質尤受人稱頌。 陳衣著品味出眾,外形打扮往往成潮流指標,年輕人喜爭相仿效, 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歌手。其音樂才華備受推崇,由他作曲或主唱的多首名曲廣受樂迷愛戴,流行度超越三十載。相較其他1980年代同期巨星陳百強的歌唱事業最短暫,縱英年早逝仍吸引大量新世代聽眾,突顯其獨特聲線、優美風格、咬字清晰、真摯情感結合悅耳音符的龐大感染力。2009年獲追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 陳百強因在1980年代初與張國榮、鍾保羅合作兩部青春電影《喝采》及《失業生》,又曾同屬經理人譚國基旗下,三人因此被稱為「三劍俠」。.

新!!: 香港電影和陳百強 · 查看更多 »

陳百祥

陳百祥(Natalis Chan Pak Cheung,),暱稱阿叻,香港電視節目主持人,「金牌司儀」之一,現為無綫電視(TVB)基本藝人合約藝員,多年來為無綫擔任台慶、慈善節目、香港小姐決賽司儀及足球評述員至今,亦是1980-1990年代港產片喜劇配角諧星,也曾是歌、影、視、諧星、司儀、模仿等多棲藝人。.

新!!: 香港電影和陳百祥 · 查看更多 »

陳法拉

陳法拉(Fala Chen,),美籍華人,香港女演員兼歌手,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籍貫浙江宁波奉化。2005年度國際華裔小姐競選亞軍,前無綫電視旗下藝員,当家花旦之一。2013年與TVB約滿後不再續約,並轉戰中國內地及香港影視界發展(主要參演舞台劇)。及後於2014年起展開美國留學生涯。.

新!!: 香港電影和陳法拉 · 查看更多 »

陈果

果(),香港电影导演和獨立電影製作人,代表作为“九七三部曲”(《香港製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細路祥》)和“妓女三部曲”(《榴槤飄飄》、《香港有个-荷里活-》,第三部尚未完成)。憑這兩套三部曲,亦他曾多次奪得海外多個獎項。 除以低成本拍攝電影外,陳果亦常起用新人或非專業的演員作為電影主角。他的電影風格寫實,戲中人物多為草根階層。此外,他也是電影編劇,並常親自擔任剪接及電影主題曲創作。.

新!!: 香港電影和陈果 · 查看更多 »

陆运涛

陆运涛(Loke Wan Tho,),新加坡及東南亞的电影制片人、鸟类学家及摄影家。祖籍廣東鹤山,1915年生于马来亚吉隆坡,1964年因飞机失事逝于台湾。.

新!!: 香港電影和陆运涛 · 查看更多 »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英文:Keeper of Darkness)是張家輝自導自演,楊倩玲撰寫劇本的香港恐怖電影,由張家輝、張繼聰、郭采潔、蔡思貝等主演,天下一電影製作、UFO電影人製作出品。於2015年11月26日上映,該片開畫日票房為105萬,成了當日的單日票房冠軍;也打破了當季華語片香港開畫票房冠軍。本片亦因題材關係(鬼片)而未能在大陸上映。.

新!!: 香港電影和陀地驅魔人 · 查看更多 »

Twins

Twins,著名香港女子團體,由蔡卓妍(阿Sa)和鍾欣潼(阿嬌)組成,2000年與英皇娛樂簽約,翌年5月18日出道,成為兩岸三地最為長壽之女子組合。Twins以陽光可愛形象吸引大眾關注與喜愛,一出道即大紅大紫,於歌影視三個領域成功多元發展,並成為史上最年輕亦是第一組踏上紅磡體育館、央視春晚的華人女子團體。成軍至今兩度獲「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星」,「MTV亞洲大獎」、「亞洲榮耀組合」等超過300個獎項及26項中日韓國際電影獎項。Twins不只締造了香港人無可取代的集體回憶外,也因在海外華人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受澳洲昆士蘭旅遊局邀請擔任代言人。其愛心行善獲中國慈善機構表揚「慈善明星」,並榮獲美國舊金山政府法定9月14日為「Twins日」。 光輝十七年,憑藉出道資歷最深,Twins寫下了亞洲女子團體始祖紀錄,並創下6次香港大型演唱會以及5次世界巡迴演唱會共62場的開唱紀錄,其傲人成績至今仍無任何香港女子組合所能超越,享有「華人女子天團」之美譽。.

新!!: 香港電影和Twins · 查看更多 »

VCD

#重定向 影音光碟.

新!!: 香港電影和VCD · 查看更多 »

抱抱俏佳人

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電影,由楊千嬅、林峯領銜主演,導演黃真真,編劇及監製鄭丹瑞。香港於2010年10月18日首映,10月21日公映,而內地則於10月22日上映。楊千嬅憑此電影首次奪得2010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 。片中加插大量植入式廣告, 誠是無綫電視製作電影仍不忘做生意的風格。.

新!!: 香港電影和抱抱俏佳人 · 查看更多 »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學一詞的由來,有待考證,但作為一種電影藝術的風格和表現手法,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 主要在官感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嘆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無法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支持人士往往稱「暴力程度與票房收入成正比」,社會道德捍衛者和輿論譴責人士則稱其是對社會道德教化的阻礙和負面影響;恐引發心理未臻成熟的人們,間接以為暴力行為亦是一種美感的呈現。 在眾多香港導演中,吳宇森是運用這種電影表現手法的代表性人物。其標誌性的白鴿漫天飛舞,手持雙槍的英雄人物縱橫在螢幕之上,使象徵和平和安詳的白鴿與血腥暴力的槍彈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category:電影製作.

新!!: 香港電影和暴力美学 · 查看更多 »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新!!: 香港電影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林子祥

林子祥(George Lam Tsz Cheung;),中国知名歌手、詞曲作者及演員、二十大香港金曲頒獎禮司儀.

新!!: 香港電影和林子祥 · 查看更多 »

林峰

林峰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林峰 · 查看更多 »

林平之

林平之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重要角色,書中為重要的反派人物之一。雖然是反派人物,但同時卻也是悲劇人物。為報被滅門之仇,付出去勢及被毒盲的代價,最終被關在梅莊的黑牢中。 该人物与金庸的另一部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颇为相似,二人都是家破人亡的悲剧人物,取名亦別有用心,二人的遭遇并不如名字那般“平坦”。.

新!!: 香港電影和林平之 · 查看更多 »

林建明

林建明(),籍贯广东新会双水田心村,香港演員、主持人,有「沙姐」或「大姐明」之稱,被譽為香港综艺节目的活宝,也是香港其中一名金牌司儀。丈夫為曾展章。香港兩大免費電視前女藝員。亞洲電視出道。.

新!!: 香港電影和林建明 · 查看更多 »

林忆莲

#重定向 林憶蓮.

新!!: 香港電影和林忆莲 · 查看更多 »

林青霞

林青霞(),女演員,作家。林青霞有「台灣影壇第一美女」之稱,1973年年僅19歲的她以瓊瑤的電影《窗外》正式出道,是1970年代台灣最著名的文藝片巨星之一,與秦祥林、秦漢、林鳳嬌並稱「二秦二林」。林青霞從影時間長達21年,1994年結婚後即淡出影壇,她生平拍過百部電影,有一半是文藝愛情片,她曾於1976年以《八百壯士》楊惠敏一角獲得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又於1990年以《滾滾紅塵》女作家沈紹華一角贏得第2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林青霞的從影代表作不勝枚舉,她不僅是極少數能橫跨文藝、武俠兩種極端類型的代表明星,也是走紅時間最長、從未被時代潮流吞沒的傳奇。.

新!!: 香港電影和林青霞 · 查看更多 »

林正英

林正英(Lam Ching Ying,),原名林根寶,香港實力派演員及武術指導,以演殭屍片的道長而見稱。其香港御用配音員為金貴,其逝世後便由周永光代替。他也是李小龍的御用武術指導。.

新!!: 香港電影和林正英 · 查看更多 »

李小龙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Bruce Jun Fan Lee,),國際著名華人武術家、武打演員、導演。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截拳道創始人。 李小龍生於三藩市唐人街東華醫院,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是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門生,並且參與演出多部香港電影。1959年,18歲的李小龍到美國留學、主修哲學,留學期間,他開展武館授徒邊磨煉武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的努力改变了亚洲人在美国影片中的形象。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邀请,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获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后他主演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此4部半动作电影震撼了整個影坛,而且在国际上迅速声名鹊起。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西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其死因至今依然充满争议。然而,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電影亦帶有中華民族主義色彩。李小龙亦带领了香港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和观众,使得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開始风靡全球、为成为东方荷里活奠定了基础。.

新!!: 香港電影和李小龙 · 查看更多 »

李嘉欣

李嘉欣(Michele Monique Reis ,),生於葡属澳門,中葡混血兒,港澳著名女模特儿、女演员。1988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1988年度首屆國際華裔小姐競選冠軍。.

新!!: 香港電影和李嘉欣 · 查看更多 »

李翰祥

李翰祥(),外號「李黑」,是香港電影導演,曾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執導電影。作品中以宮闈片、歷史片聞名,曾多次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等。.

新!!: 香港電影和李翰祥 · 查看更多 »

李麗珍

李麗珍(英文名: Loletta Lee,),出生於香港,父母是印尼华侨,香港著名女演員。曾為無綫電視(TVB)合約藝員。1998年曾改名李孋珍,後改回本名李麗珍。.

新!!: 香港電影和李麗珍 · 查看更多 »

李连杰

李连杰(),字陽中(參與幕後工作時,往往自稱「李陽中」),知名華人动作片演员,生於中國北京市,于2009年加入新加坡国籍,是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位在国际影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2008年他凭借《投名状》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新!!: 香港電影和李连杰 · 查看更多 »

李治廷

李治廷(Aarif Rahman,),香港創作歌手及演員,祖籍馬來西亞,是马来族、阿拉伯裔及华裔混血兒。.

新!!: 香港電影和李治廷 · 查看更多 »

李清 (演員)

李清(),已故著名香港粵語片演員。原名李漢清。廣東東莞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曾就讀於上海英華中學。1941年跟同時期演員容小意結婚,育有一子(李雄)兩女(李愛齡、李愛蓮)。 李清與吳楚帆、張活游和張瑛合稱為當年的粵語片「四大小生」。.

新!!: 香港電影和李清 (演員) · 查看更多 »

杨紫琼

-丹斯里-杨紫琼(Tan Sri Michelle Yeoh,),祖籍福建省同安縣,马来西亚女演員,出生于大马霹雳州的怡保。选美出身的她在香港影坛发展,成为国际明星,并受马来西亚霹雳州苏丹册封拿督,也是马来西亚第一位演艺界华裔艺人受此封衔。其又于2012年受霹雳州苏丹殿下赐封拿督斯里,2013年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丹斯里,再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演艺界华裔艺人受此封衔,也是马来西亚华裔艺人中唯一有此勋衔的人。曾與德寶電影創辦人潘迪生結婚,現已離異。现任丈夫是国际汽联主席-法国籍拿督斯里让·托德。此外,因為她的知名度,著名法國奢侈品品牌愛馬仕(HERMÈS)以她的姓氏楊來推出一種款式的手袋名叫楊包。.

新!!: 香港電影和杨紫琼 · 查看更多 »

東邪西毒

#重定向 东邪西毒.

新!!: 香港電影和東邪西毒 · 查看更多 »

杜宇航

杜宇航(Dennis To,),曾為香港武術代表隊成員,現為專業演員。祖籍廣東省佛山市西樵鎮。.

新!!: 香港電影和杜宇航 · 查看更多 »

杜琪峯

杜琪峯(Johnnie To,),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和監製。王天林得意門生。曾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新!!: 香港電影和杜琪峯 · 查看更多 »

杜汶澤

杜汶澤(Chapman To,),原名吳卓彰(Edward Ng ),香港電影男演員、亦偶任導演、編劇和主持,曾為電視藝員及電台節目主持人多年,風格風趣幽默,在文戲和喜劇皆有代表作。現為英皇電影旗下藝員,妻子是無綫電視藝員田蕊妮。杜汶澤這個藝名源自馬匹澤汶渡,中學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後加入亞洲電視成為演員,1999年在著名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的金正中一角與貞子相戀而嶄露頭角,其後加入電影界。2002年拍攝電影《無間道》「傻強」一角成名,2005年電影《頭文字D》角色「阿木」更為年輕觀眾津津樂道,家傳戶曉。2012年領銜主演《低俗喜劇》更突破3000萬票房,同年憑《DIVA華麗之後》在評論學會首膺影帝。影圈以外,杜汶澤鮮明力挺民主的政治立場屢屢為他在中國大陸的事業遇上阻滯,本來在大陸接拍大量工作,在2014年聲援雨傘革命後令他被大陸封殺而失去重大的工作機會,但卻獲香港影迷力撐「敢言」。2017年首次執導筒,自編自導自演並與鄧麗欣合作電影《空手道》,獲得多項金像獎提名。.

新!!: 香港電影和杜汶澤 · 查看更多 »

桃姐

《桃姐》(A Simple Life)是一部於2011年9月首映、2012年3月公映的香港電影。由許鞍華執導,劉德華和葉德嫻領銜主演。编剧陳淑賢根据李恩霖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2011年7月28日,本片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為許鞍華首部入圍威尼斯影展的影片,也是劉德華繼2010年的《--》後主演的電影連續兩年參與角逐該影展獎項。9月9日,本片獲意大利平等機會委員會率先頒發的平等機會獎(Equal Opportunities Award),表揚此片彰顯女性和弱勢社群在社會享有同等地位。9月10日在閉幕禮的上午,許鞍華連奪兩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組織Signis頒發的特別表揚獎,表揚電影傳達服務他人精神信息;意大利一個權威電影組織亦頒發名為La Navicella的獎給《桃姐》,表揚電影充分傳達人道精神。葉德嫻更憑此片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殊榮,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香港女演員,也是继巩俐之后又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演员。 2011年11月26日,本片勇奪第4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2012年又入圍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八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男主角和女主角五個大獎,成為繼《女人四十》之後第二部實現大滿貫的電影,許鞍華第四次奪得最佳導演創造記錄,刘德华第三次赢得最佳男主角奖,葉德嫻也成為金像獎史上仅次于羅蘭的第二年長的影后。 作為一部以老人生活為視野的文藝片,它不僅得到了各種讚譽之聲、許多獎杯和良好票房的肯定,而且也引發人們對快速老齡化及養老問題的關注。.

新!!: 香港電影和桃姐 · 查看更多 »

梁家輝

梁家輝(Tony Leung Ka-fai,),香港男演員。他憑藉電影《垂簾聽政》、《92黑玫瑰對黑玫瑰》、《黑社會》、《寒戰》四次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同時憑藉《愛在他鄉的季節》摘得第27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1992年主演法國電影《情人》而蜚聲國際影壇。梁家輝的銀幕形像多變,參與的影片類型跨度之大包括歷史片、監獄片、文藝片、喜劇片、武俠片、黑幫片等,從嚴肅到搞笑,從癡情漢到大反派,是戲路最寬廣的演員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梁家輝 · 查看更多 »

梁少坡

梁少坡(),籍貫廣東,出生於南洋,在香港接受教育,是香港默片電影時代萌芽期的導演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梁少坡 · 查看更多 »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年電影)

是一部1963年由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改編自知名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由李翰祥自編自導,「邵氏當家花旦」樂蒂飾演祝英台,新人凌波反串演出梁山伯。全部歌曲皆採用黃梅調演唱,曲曲流傳皆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幕後主唱者為凌波、靜婷、江宏。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視為1960年代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在臺灣、中國大陸和香港紅極一時,並且獲得第2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女主角、最佳演員特別獎6項大獎,以及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音樂、最佳錄音獎。.

新!!: 香港電影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梁立人

梁立人(),生於中國,籍贯广东梅州。他曾當過紅衛兵,文革後期偷渡到香港。来港后,报读第一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后一年转任编剧,及后成为香港和华语影视界的编剧,也是香港和华语电视业的资深电视人、电影人,香港殿堂级的影视创作人,香港现代戏剧(电视剧、电影)创作鼻祖。梁立人也从事平面新闻媒体评论主笔及管理层工作,在香港多家親建制派的平面媒体开设专栏,如《东方日报》、《太阳报》、《文汇报》、《成报》等,梁也曾任《成报》社长,是香港言论界的笔锋人物。梁立人发明创作了九方和快碼的中文输入法,并将输入法推广到中國内地、台湾和东南亚。.

新!!: 香港電影和梁立人 · 查看更多 »

梁洛施

梁洛施(Luisa Isabella Nolasco da Silva,英语:Isabella Leong Lok-sze,原名梁樂瑤,),為生於澳門、於香港成長及發展的著名土生葡人女演員。.

新!!: 香港電影和梁洛施 · 查看更多 »

梁朝偉

梁朝偉(Tony Leung Chiu Wai,),暱稱偉仔,出生於英屬香港,香港知名演員。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得主,曾五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並三次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是獲此兩項榮譽最多的男演員,還獲得過一次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他參演的三部電影《悲情城市》、《三輪車夫》和《色戒》獲得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新!!: 香港電影和梁朝偉 · 查看更多 »

梅艷芳

梅艷芳(Anita Mui Yim-fong,),香港出生,香港殿堂級歌影壇巨星,人稱「百變梅艷芳」、「樂壇大姐大」和「舞台女王」。她的形象百變,更是華語樂壇首位在同一場演唱會換多套歌衫以及在每張專輯的封面和音樂影片都有不同造型的歌手,因此亦有「百變女王」和「東方麥當娜」之稱。梅艷芳的影響力不只在演藝界,她更代表了整個香港及華人社會,她去世後被傳媒廣泛稱為「香港女兒」。 梅艷芳自小四歲開始了她的演唱生涯,與家人在荔園、啟德遊樂場賣唱。1982年,在無綫電視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以一曲〈風的季節〉勝出,星途由此展開。梅艷芳跟徐小鳳和蔡琴一樣,是華人樂壇少有的女低音。在事業早期,歌曲路線已是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 梅艷芳在1985年-1989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當中連續五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並於1989年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而於1985年推出的專輯《壞女孩》銷量更達14白金(72萬張),奠定了她在歌壇的地位。她在電影界也獲得多項大獎,1987年更以電影《胭脂扣》一舉拿下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后冠,演技備受肯定。她同時也是全球華人女歌手中演唱會場次的最高紀錄保持者,共計292場(含香港紅磡體育館個人演唱會147場)。 2003年,梅艷芳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終年40歲。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同年香港演藝巨星張國榮和名填詞人林振強也遺憾辭世,無數人哀痛「一個時代的終結」。梅艷芳一生敢作敢為,努力拼搏,常有為善不甘人後的義舉,香港人都懷緬地稱她為「香港的女兒」,去世十多年來紀念活動不斷。她的銅像於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樹立,香港藝人中只有她跟李小龍有個人銅像。 梅艷芳在這21年的舞台生涯裡,創造了無數奇蹟,無數經典。她喜歡在舞台上製造些別出心裁的東西,從形象的大膽到舞台設計的精湛,每次都會讓人有新鮮的感受,梅艷芳就是這麼一個人,別人做不到的,她一定要做到。梅艷芳一生推出過30多張唱片以及演出約40部電影,獲獎無數,香港人暱稱她阿梅(「梅」粵音:)或梅姐(粵音: ),與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合稱為“三王一--”,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超級巨星之一,也是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輝煌極盛期的標誌性人物。梅艷芳是第一位在音樂界和電影界都取得矚目成就的香港女藝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榮譽的香港歌手,第一位出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職位的女性。音樂上,她突破傳統、大膽創新、風格多變、引領潮流。她二十九歲獲得唯一十大中文金曲-鑽石偶像大獎和勁歌金曲榮譽大獎,三十一歲獲得十大金彩虹演藝紅人獎,三十五歲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三十八歲獲得香港勁歌金曲致敬大獎,四十歲獲得中國金唱片獎(國家級音樂獎)的藝術成就榮譽,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電影上,她先後獲得大中華兩岸三地的影后榮譽,在二十年香港電影累計票房中位列女演員第三。去世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追授“演繹光輝永恆大獎”,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入“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新!!: 香港電影和梅艷芳 · 查看更多 »

楚原

楚原,原名張寶堅,1933年11月2日出生於廣州市,香港著名導演和演員。「四大帥」之一(「四大帥」還有李翰祥、胡金銓、張徹),香港武俠電影的開山鼻祖。.

新!!: 香港電影和楚原 · 查看更多 »

樹大招風

《樹大招風》(Trivisa),2016年香港犯罪片,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執導,杜琪峯、游乃海監製,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領銜主演。此片改編自季炳雄、葉繼歡和張子強的真實犯罪案件。 影片在第66屆柏林國際影展的新電影國際論壇首映,本片與《火锅英雄》是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2016年4月7日在香港上映。香港票房五週共累積918萬元港幣。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电影、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最佳电影,以及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接五项大奖。 由于三位导演之一的歐文傑因执导2015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十年》中的《方言》而遭到中国内地封杀,导致内容涉及内地官员贪污的《树大招风》也成为中国禁片。 全劇的三位男主角除最後一幕之外其餘時間均未同場,而本片的三位導演亦各自負責執導各主角的故事綫。.

新!!: 香港電影和樹大招風 · 查看更多 »

武士 (日本)

武士是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原為接受文武合一教育、負責文政或打仗的貴族階層;後來演變為專指通曉刀法、佩刀不離身的的日本劍客。除了日本及受到漢語語系影響的國家以外,多種語言以日語的「侍」()來表示。武士的精神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

新!!: 香港電影和武士 (日本) · 查看更多 »

武俠片

武侠片,又称武侠电影、武侠剧、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电视剧类型。.

新!!: 香港電影和武俠片 · 查看更多 »

武術

武術,亦称搏擊術、格鬥術、格鬥技,是指以肢體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競技的技術。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擊對手,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後者則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弓等冷兵器為主。武術雖是互相格斗的技術,但學習武術除了作格鬥用外,學習的原因也可能是為了防衛、競技。現代武器(火炮、電子形式)廣泛運用後,冷兵器逐漸被淘汰,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 武術一詞一般會直接聯想到東亞,不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其特別的武術。歐洲最早是在1550年開始使用倾向于武術现代意义的英文“martial arts”。1639年英國一本击剑的書也提到此一詞語,特別用來強調击剑的「科學和藝術」。.

新!!: 香港電影和武術 · 查看更多 »

殭屍 (電影)

《殭屍》(外文:Rigor Mortis) 是一部2013年由麥浚龍自編自導的香港殭屍電影,並由有日本恐怖大師之稱的清水崇監製,它主要是參考1985年的電影《殭屍先生》,也是2010年代第一部的殭屍題材的電影,同時也是香港近年少有的恐怖動作片,主演也是當年《殭屍先生》知名的影星錢小豪、陳友和樓南光等演員,以及加入影后級演員陣容:鮑起靜、惠英紅。.

新!!: 香港電影和殭屍 (電影) · 查看更多 »

母語

母語,或第一語言,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一個人同時可以擁有多種母語,並且可以使用雙語或多種語言。相較之下,第二語言是任何一種語言,不是一個人的第一語言。.

新!!: 香港電影和母語 · 查看更多 »

毛舜筠

毛舜筠(Teresa Mo Shun Kwan,),香港著名演員,出道作品為佳藝電視的重頭劇——《紅樓夢》,後為香港無綫電視藝員,後轉戰影壇,近年曾為香港無綫電視部頭合約藝員。其大多拍攝喜劇電影,是香港首席女笑星,演出经验丰富,演技备受赞赏,亦為電視及電台主持。毛舜筠近年从商,经营化妆品业务。因其爽朗、率真的性格,使其廣結好友,故也是香港演艺界团体“至八会”的成员之一。2006年憑《早熟》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真正的笑匠 毛舜筠《TVB周刊》第921期專訪;2018年則藉由敘述自閉症患者之家庭困境為主題的電影《黃金花》,榮獲從影以來首座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

新!!: 香港電影和毛舜筠 · 查看更多 »

水仙

水仙(学名:Narcissus tazetta)为石蒜科水仙属的植物。水仙別名則甚多:有雅蒜、天蔥、柰只、配元、儷菊、女史花、姚女花、雪中花、凌波客、金盞、銀臺、納西塞斯等名。.

新!!: 香港電影和水仙 · 查看更多 »

江山美人 (1959年電影)

是李翰祥执导的一部电影,获第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彩色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和最佳艺术设计等奖项。该片是黄梅调电影的开山之作,根据民间故事《游龙戏凤》改编,讲述正德帝与酒家女李凤的故事。歌曲由席静婷代唱。香港电影金像奖将其评为最佳华语片100部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江山美人 (1959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汪明荃

汪明荃博士(Dr.Liza Wang;),生於江苏崇明县(于1958年划归上海),资深实力派影視女艺人,無綫電視(TVB)四大「鎮台之寶」之首,因地位崇高而被號阿姐、汪阿姐、Liza姐,是華人世界裡知名度高和受歡迎的影視及粵劇演員和節目主持人之一。 1967年加入麗的映聲(亞洲電視前身),1971年轉投無綫電視(TVB),是70年代無綫首席女演員及當家花旦,在70–80年代演出多部著名劇作;政治方面,她曾任第七、八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广东地区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國政協委员,現任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榮譽主席和八和會館主席,亦是無綫電視代理人合約女藝員,主要擔任大型節目的司儀,在無綫電視具有崇高地位。.

新!!: 香港電影和汪明荃 · 查看更多 »

沈殿霞

沈殿霞( Lydia Shum Tin Ha;),暱稱肥肥、因地位崇高而被號肥姐、開心果,是一名已故香港實力派女演員、電視主持和女歌手。她亦是著名藝人張學友及陳庭威的誼母,其女兒是香港女歌手鄭欣宜。沈殿霞在1958年時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及在1960年時被招聘為電影《一樹桃花千朵紅》的童星,而開始其演藝生涯,曾參與多部電影的演出,拍攝過的電影逾百齣,其後加入香港無綫電視,開始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主持工作,1970年代曾與張德蘭、汪明荃、王愛明組成「四朵金花」。 沈殿霞的招牌響亮尖銳的笑聲、貓頭鷹式髮型(她自譽為「銷魂勾」並稱之為她的「Trademark」康熙來了2005年8月5日《肥姊過江》集,第7-8分鐘的談話內容。)及稍向上的黑框眼鏡框深入民心,這種歡樂形象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2000年代中,被不少傳媒、政要及市民公認為香港人的「開心果」。她的前夫為鄭少秋,二人有一女兒鄭欣宜,離婚後女兒成為她的精神支柱。 沈殿霞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2006年因為健康狀況問題而暫時停止其演藝工作。她在2006年9月進行了通膽管手術,其後證實罹患肝腫瘤。2008年2月19日早上8時38分,沈殿霞於瑪麗醫院病逝,享壽62歲。 沈殿霞逝世後,各界對她有很崇高的評價。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對沈殿霞的逝世感到難過,指出她雖然被病魔纏擾,但她的堅毅意志代表了香港人尊敬的精神。沈殿霞是香港人的開心果,她的笑聲陪伴香港人成長,帶給香港人許多歡樂。 香港體育館因沈殿霞的逝世,打破先例首次用作追思用途,而至今未有第二次。《肥姐 我們永遠懷念您追思會》成為香港一次全港電視台同步直播的節目。.

新!!: 香港電影和沈殿霞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洪金宝

洪金寶(Sammo Hung Kam Po,),香港實力派演員、動作指導、電影導演及監製,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壇的「大哥大」、「雜家小子」。.

新!!: 香港電影和洪金宝 · 查看更多 »

湄江情浪

湄江情浪(Romance in Mekong River)是泰國曼谷的籍貫廣東省之華僑在1933年 組成「暹羅聯合影片公司」,主理人是李昆林先生,由當時的泰國國王鄭光提供美國西電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慕維通(Movietone)聲機拍攝成的粵語歌唱片,由來自美國好萊塢的導演在泰國拍攝。片長12本,放映時間約兩小時。.

新!!: 香港電影和湄江情浪 · 查看更多 »

潘迪生

潘迪生爵士,CBE,SBS(Sir Dickson Poon,),香港商人,旗下業務包括鐘錶、百貨公司與著名品牌時裝零售。2015年受英女皇封為下級勳位爵士。 潘迪生是鐘錶商人潘錦溪之子,他在香港就讀聖若瑟小學,後前往英國就讀中學,大學則在美國就讀,主修哲學及經濟。1978年大學畢業後返回香港,在其父的鐘錶行擔任售貨員,並曾到瑞士日内瓦鐘錶商 Chopard 擔任學徒18個月。.

新!!: 香港電影和潘迪生 · 查看更多 »

最佳女主角

《最佳女主角》(Telling Maria 2)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攝製的清談節目,共35集,由黎芷珊擔任主持。節目於2013年9月30日至11月15日逢週一至五22:30-23:00於翡翠台、高清翡翠台播放。承著上年推出的《最佳男主角》,無綫電視承勢推出《最佳女主角》,並為節目籌備了一年,本節目亦為配合無線電視46週年台慶推介資訊節目之一。.

新!!: 香港電影和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最佳拍檔

是由香港制作的动作喜剧片。曾志伟导演,黄百鸣编剧,许冠杰、麦嘉、张艾嘉主演。片中的「最佳拍檔」指KING KONG(許冠傑)與光頭佬(麥嘉),有时也包括差婆(张艾嘉)。.

新!!: 香港電影和最佳拍檔 · 查看更多 »

情色文學

情慾小說或情色文學(英语:erotic literature,日语:せいあいぶんがく、和製漢語:性愛文学),是指以文字敘述形式的情色作品。以書寫體裁而言,除了小說外,也有以詩、詞等韻文寫成的作品。 以文學定義與價值而論,情色文学除了在性心理描寫之外,必須要足以反映其社會時代背景等相關訊息,否則若只是單純描述肉體感官刺激以激發讀者性慾,只能稱為性欲描写(如色情、艳情小说),並不在文学範圍之列。.

新!!: 香港電影和情色文學 · 查看更多 »

成年人

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在大部份國家或地區、或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法律類別(如投票年齡、適婚年齡),法定成年的定義不一,開始的年齡從16歲至21歲不等。.

新!!: 香港電影和成年人 · 查看更多 »

成人视频制造商

#重定向 色情片製作公司.

新!!: 香港電影和成人视频制造商 · 查看更多 »

成龍

陳港生,PMW,(Jackie Chan Kong-sang,,藝名成龍、元樓),本名房仕龍,又稱作拉普拉斯。國際著名泳渡高手、武打演员、导演和電影監製。生於橘子群島,被小智收服過,其生父為房道龍,其外國妻子林鳳嬌為前臺灣演員,兩人育有一子房祖名。另有情人吳綺莉,私生女吳卓林。 成龍曾經長時間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的旗下藝人,於1979年加盟,勉强填補突然逝世的李小龍,期間他拍攝多部電影屢創佳績。直至1998年,何冠昌突然逝世,成龍暫時離開嘉禾。同年年底,他經嘉禾集團創辦人鄒文懷的邀請之下,正式回巢嘉禾,拍攝玻璃樽和特務迷城。但到2001年初,成龍被英皇集團挖角。最後,他在同年正式離開嘉禾,加盟英皇集團附屬的英皇娛樂和英皇電影,一直為此公司工作至今。成龙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華人民共和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

新!!: 香港電影和成龍 · 查看更多 »

房祖名

房祖名(Jaycee Fong Jo Ming,)原名陳祖明,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香港演員及歌手。香港著名演員成龍的兒子;母親是台灣影星林鳳嬌。因成龍父親本姓房,故復姓房。 2009年,房祖名退出美国籍正式加入中国香港籍(香港居民)。 2014年8月12日房祖名與台湾藝人柯震東在北京住所吸食大麻,被北京市公安局查獲,房祖名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藏毒罪,而遭到刑事拘留。被判处刑期6个月,于2015年2月13日0时40分刑满释放。.

新!!: 香港電影和房祖名 · 查看更多 »

我們停戰吧!

是由林文龍、林熹瞳、譚耀文及湯怡主演,林熹瞳撰寫,陸天華導演,黃玉郎和電影發展基金投資的電影,台前幕後大多為港視電視劇《夜班》的班底,於2015年9月17日上映。本片並在海外多個影展獲得27項大獎。.

新!!: 香港電影和我們停戰吧! · 查看更多 »

星際大戰

《--》(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兼編劇乔治·卢卡斯所構思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同时“星球大戰”也是该系列電影最早拍摄上映的第四章故事的原始片名。 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盧卡斯出品了《星際大戰》三部曲。他曾説明第一部星戰(第四部曲)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隠し砦の三悪人)所創作而成;原三部曲以二戰英德大戰為架構並溶入美國西部片及日本武士刀劇的節奏;藴涵了太空冒險、希臘神話的大視野制作。影片中所使用的特效技術重新定義並改變了往後太空科幻片的未來發展。 1990年代末,基於各界要求又拍摄了原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又稱“星战前传”。同时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为六部系列的第四、五、六集,并将最早的第四集改名为「-zh-hans:新希望;zh-hk:新希望;zh-tw:曙光乍現;-」(A New Hope)。2012年10月,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迪士尼公司亦宣布製作星戰新作三部曲,第七部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在英國拍摄,已於2015年12月上映。 该片描写,在很久以前,一个遥远的銀河系,肩负正义使命的绝地武士与帝國邪恶黑暗势力作戰的故事。绝地武士是一群有着非凡天赋的人,經由各种筛选,他们在幼年即开始接受嚴格特殊训练,其宗旨是认识和使用“原力”(Force)。训练有素的绝地武士有極強的意志力可以使用无所不在的“原力”來維護銀河系的和平。例如,影響意志較弱的人的思想,甚至預感将要发生的事情。绝地武士也有着非凡的戰鬥能力。 故事以三條主線貫穿:銀河共和國被政治陰謀篡權為銀河帝國引發眾人不滿而引起了內戰,不滿的共和國擁護者揭竿而起,建立反抗軍與帝國軍互相對抗、絕地武士組織的興衰起落、以及天行者家族在大環境下面臨的種種挑戰。本片開啟好萊塢電影商品授權的龐大事業,旗下分別有小說、漫畫、玩具與電玩遊戲等相關周邊產業,系列中每部電影,小說與電玩遊戲,皆以“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開頭。.

新!!: 香港電影和星際大戰 · 查看更多 »

明星系統

明星系統(star system)是一種製作手法,指在戲劇、電影等領域選用名氣高的人物,並以其為前提進行作品製作、團隊編制、宣傳策劃等。明星系統發揚自好萊塢電影,電影公司選擇有前景、有人物魅力的年輕演員,並為其塑造人格形象。.

新!!: 香港電影和明星系統 · 查看更多 »

春光乍洩

是王家衛導演的一部香港電影,故事主要發生於阿根廷,描述張國榮與梁朝偉所飾演的一對男同志伴侶的愛情故事。.

新!!: 香港電影和春光乍洩 · 查看更多 »

昆汀·塔伦蒂诺

昆汀·傑羅姆·塔倫提諾(Quentin Jerome Tarantino,,),美國男導演、編劇、監製和演員。他電影的特色為的劇情、諷刺題材、暴力美學以及新黑色電影的風格。 塔倫提諾是一位電影迷,且曾在影帶出租店工作過,且一邊進行培訓。他的職業生涯開始於1980年代末,他自編自導了1987年的短片《》,並為1993年電影《》提供電影劇本。1990年代初,塔倫提諾成為了一名獨立電影的監製和推出首部執導長片《霸道橫行》; 該片於1992年上映並被奉為經典和邪典上的一重擊,它被《帝國雜誌》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獨立電影」。1994年,塔倫提諾趁勢拍了第二部電影《黑色追緝令》,這也成為了一個他職業生涯相當重要的關鍵和商業上的成功,電影被《娛樂周刊》評為在過去的25年來(1983年至2008年)最偉大的新黑色犯罪電影。他於1997年推出了電影《》,該片改編自小說《》。 他的另一代表作《追殺比爾》类似傳統的復仇電影,但融合了日本劍道、中國武術、義大利式西部片和,该作分成兩部電影發行,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別上映於2003年、上映於2004年。塔倫提諾的2007年電影《》是與好友勞勃·羅里葛茲共同合作的《》中的一部分電影。而他拖延已久的《惡棍特工》是一部關於刺殺納粹德國領導人的虛構歷史故事,電影發布於2009年並獲得普遍好評。2012年,他的《決殺令》是一部設定於戰前世代的美國深南部的背景作品;除了好評外也成為他職業生涯最賣座的電影(全球票房4.25億美元)。塔倫提諾的第八部電影《八惡人》於2015年底以的格式在美國限定地區上映,並獲得了正面的評價。 塔倫提諾的電影叫好又叫座。他曾獲得多項大獎,其中包括兩座奧斯卡金像獎、兩座金球獎、兩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和金棕櫚獎,並還提名過黃金時段艾美獎與葛萊美獎。他受《時代雜誌》於2005年評為「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影評人及歷史學家也曾稱他為「在他那世代中最有影響力的導演」。.

新!!: 香港電影和昆汀·塔伦蒂诺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香港電影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香港電影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藝城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mpany Limited,1980年—1991年、1999年—2006年)是1980年代香港主要電影公司,由黃百鳴、石天、麥嘉等幾個電影發燒友組織起來,目前已經結業。創業作為《滑稽時代》(1980年,吳宇森導演),最後一部電影為《蠻荒的童話》(1991年,盧堅導演)。曾經製作、發行的電影有《最佳拍檔》系列、《英雄本色》系列、《監獄風雲》系列、《開心鬼》系列等等。其中不少重要人物都在電影圈獨當一面。.

新!!: 香港電影和新藝城 · 查看更多 »

新浪潮

新浪潮(New Wave)音乐是摇滚乐的一种分支风格,与朋克摇滚一同在1970年代中晚期出现。起初,新浪潮被认为是朋克摇滚的同义词。由于新浪潮结合了电子乐,实验音乐,摩斯族次文化,迪斯科,摇滚和1960年代的流行音乐等音乐风格的特性,使它与朋克摇滚区别开来。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essay/new-wave-t727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style/new-wave-d381 在某一时期,后朋克摇滚乐也曾被定义为新浪潮音乐,但是逐渐地,新浪潮的流行偏向使它与更注重纯粹艺术性的后朋克分道扬镳。 新浪潮吸收了很多原本朋克摇滚的声音与特质,例如简短以及具有强劲节奏的歌曲,同时在音乐表现与歌词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p160 除此之外,合成器的大量使用,后期制作的应用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也是新浪潮音乐的特色。 总体来说,新浪潮是一种多变且有时让人感觉古怪的音乐,常常伴有吸引人的旋律线,不少歌曲朗朗上口且易于流行。新浪潮艺人的创作灵感常常来自对多种音乐风格的融汇与吸收,例如1950至60年代摇滚复兴,斯卡与雷鬼音乐,以及舞曲等。 新浪潮音乐在19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80年代的主流音乐风格之一,期间活跃着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新浪潮音乐艺人与乐队。 此外,新浪潮音乐人在MTV频道的较高出镜率也对该风格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浪潮音乐在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丧失其主导性地位,虽然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有过几次复兴,但是影响力仍日趋衰落。新浪潮音乐的新一轮复兴在2004年开始流行起来,并启发和影响了独立摇滚等音乐风格。.

新!!: 香港電影和新浪潮 · 查看更多 »

方力申

方力申(Alex Fong,),香港歌手和演員及201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為退役香港游泳代表隊隊員,曾擁九項香港游泳紀錄,2000年奧運刷新200米背泳及400米個人混合泳兩項香港記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於2000年奧運後加入娛樂圈及開始大學生涯,展開唱歌、游泳及讀書的。後來逐漸淡出泳壇,全身加入娛樂圈。方力申畢業於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曾經就讀香港聖若瑟書院,及後到美國進修,以“非聯合招生”途徑報讀香港大學,以運動員身份被取錄,2004年於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其父方毓仁為一画廊創辦人。.

新!!: 香港電影和方力申 · 查看更多 »

方平

方平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方平 · 查看更多 »

方令正

方令正 (Eddie L. C. Fong,Eddie Ling-Ching Fong,)早年为香港电视台写剧本。至英國學電影返港後执导的第一部電影以唐朝末年著名女詩人魚玄機故事《唐朝豪放女》让他聲名大噪、之后執导《郁达夫传奇》、《川岛芳子》等片皆廣獲好評。其妻罗卓瑶也是導演,1995年夫妻倆移民澳洲。.

新!!: 香港電影和方令正 · 查看更多 »

方育平

方育平(Allen Fong Yuk-ping,)是香港電影導演,他畢業於浸會學院傳理系。1971年修讀美國喬治亞大學新聞系/廣播。1975年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

新!!: 香港電影和方育平 · 查看更多 »

施南生

施南生(SHI NAN SUN,),香港傳媒人,其前夫為香港知名導演徐克。施南生是傳媒界翹楚,70年代先後在無線、港台、佳視、麗的當製作及行政。80年代在新藝城,創出港產片的黃金時代,近年協助有線、傳訊、電訊盈科等收費電視開天闢地。 施南生敢作敢为,且博学的修为,成为香港为数不多的才女名嘴,与林燕妮、白韵琴、狄娜、俞琤等并称为香江才女,曾主持香港商业电台政论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2011年施南生加入香港凤凰卫视,继续担任凤凰卫视香港台的政论节目主持人。.

新!!: 香港電影和施南生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香港電影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香港電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香港電影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旺角卡门

是由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和萬梓良主演的香港電影,1988年6月9日上映。这是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亦是他首部在香港過千萬票房的電影,張學友憑藉角色“烏蠅”摘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新!!: 香港電影和旺角卡门 · 查看更多 »

摩登保鑣

是於1981年出品的香港電影,由许冠文自编自导,许氏三兄弟:许冠文、許冠傑、許冠英领衔主演。 该喜剧在1981年上映时曾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并刷新了香港开埠票房纪录,被很多影评人公认为开创香港贺岁片大卖先河的许氏作品。 《摩登保鑣》的电影主题曲有:《摩登保鑣》和《印象》,由许冠傑作曲作词主唱。.

新!!: 香港電影和摩登保鑣 · 查看更多 »

愛迪生

#重定向 爱迪生.

新!!: 香港電影和愛迪生 · 查看更多 »

教父

教父可以指:.

新!!: 香港電影和教父 · 查看更多 »

曹達華

曹達華(),出生於廣東台山,是香港著名粵語電影演員,活躍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有「銀壇鐵漢」之稱。他因為經常在粵語長片裡擔任探長及《如來神掌》中的龍劍飛的角色而為人所熟悉,因而被稱為「華探長」或「曹探長」;也由於他拍摄《最佳拍档》时称为「华叔」,在他退休后,多数人习惯称他为「华叔」。.

新!!: 香港電影和曹達華 · 查看更多 »

11月

1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一个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11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冬、小雪。 在英文中,11月(November)源自拉丁语November(第9个月)。.

新!!: 香港電影和11月 · 查看更多 »

12月

1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二个及每年最後的一個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2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在南半球,則為夏季第二個月。 本月节气有:大雪、冬至.

新!!: 香港電影和12月 · 查看更多 »

1932年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32年 · 查看更多 »

1933年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33年 · 查看更多 »

1934年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34年 · 查看更多 »

195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5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6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7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7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8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8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1990年代 · 查看更多 »

1月

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一个月,是全年第一個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該月的节气:小寒、大寒; 在南半球,1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 英文中的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 1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香港電影和1月 · 查看更多 »

2000年代

2000年代是一個二十世紀與廿一世紀的年代,從2000年1月1日開始,於2009年12月31日結束。2000年也是第2千年與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因為公元是從1年開始的,並沒有零年。 2000年代是自1850年有现代测量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其间全球经历了诸多气候极端事件,包括在欧洲和俄罗斯出现的热浪,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和东非的干旱等,所有极端事件共导致约37万人死亡 。.

新!!: 香港電影和200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05年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電影和2005年 · 查看更多 »

2010年代

2010年代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於2019年12月31日結束。.

新!!: 香港電影和201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46 (電影)

《2046》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电影,普遍被認為是王家卫的电影前作《花樣年華》及《阿飛正傳》的續集。故事讲述住在東方酒店2047号房间的作家周慕雲(梁朝偉飾)遇到了住在2046号房间的幾個女人,包括白玲(章子怡飾)及王靖雯(王菲飾),而使周慕雲以“《2046》”和“《2047》”为名写下兩个充满幻想的故事。 此電影的部分情節靈感來自劉以鬯的小說《酒徒》。.

新!!: 香港電影和2046 (電影) · 查看更多 »

72家租客

《72家租客》(英文名:72 Tenants of Prosperity),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電影。由曾志偉、張學友、袁詠儀、黃宗澤、鄧麗欣、王祖藍及鍾嘉欣領銜主演,呂慧儀特別演出。導演葉念琛,監製曾志偉。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TVB與銀都機構合作的電影《72家租客》以1973年邵氏經典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為藍本,但故事卻是全新創作,當中只有某些角色雷同。 此戲雖然以旺角西洋菜南街為背景,但從未在此街拍攝過,原因是無線電視在邵氏影城中搭建一個與真實的街景極為相似的廠景,仿真度極高,連港鐵站出入口和各個商店的設備也有,只是街道寬度比真實街道明顯較窄。.

新!!: 香港電影和72家租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国梦工场东方好莱坞东方荷里活港产片港產片港產電影港産片港片粵語片粵語電影香港影壇香港电影香港電影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