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指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九龍塘宣道會 Kowloon Tong Alliance Church ,簡稱塘宣或KTAC。位於香港九龍塘窩打老道134號,於1955年創辦,全名為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Kowloon Tong Church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因不直接隸屬基督教宣道會,所以以中華命名,但仍與西差會保持關係,以香港法例第1031章《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法團條例》成立法人團體。九龍塘宣道會現有23間堂會(連同母堂)及16間學校,會友數目超越5,000人。   .

55 关系: 基督教宣道會友愛邨大埔 (香港)大坑東邨大圍大元邨大興邨天耀邨天水圍天澤邨宣道中學宣道會台山陳元喜小學宣道會鄭榮之中學宣道會陳元喜小學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屯門上水九龍九龍城區九龍塘九龍塘宣道小學九龍醫院伯特利神學院元州邨元朗石籬邨秦石邨秀茂坪窩打老道竹園北邨立法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粉嶺紅磡聯和墟蝴蝶谷頌安邨馬鞍山 (香港市鎮)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香港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觀塘黃埔花園黃大仙蘭開夏道葵青區葵涌金巴倫道長沙灣英屬香港...耀安邨沙田沙田醫院新界曉麗苑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基督教宣道會

基督教宣道會(簡稱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简称: C&MA),意思是「基督徒與宣教士同盟」,即将原来强调圣洁生活的一个基督教组织和强调宣教的另一个组织合成一个机构,由宣信博士(Dr.Albert Simpson,1843年-1919年)於1887年成立,在二十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派。宣道會總部設於美國Colorado Springs。於1888年開始,差遣傳教士到中国宣教。現活躍於美國、加拿大、中国大陆、香港、澳洲及台灣等地。信徒分佈於75個國家,會眾人數超過200萬。.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基督教宣道會 · 查看更多 »

友愛邨

友愛邨(Yau Oi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中部,鄰近屯門市中心,於1980年落成。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由於友愛邨落成後的屋宇數量相對當時其他公共屋邨為多,所以曾成為全港最多居民的公共屋邨。 另外由於友愛邨建於青山灣填海區上,所以曾經有嚴重土地沉降問題,其中於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操場旁的建築物亦因此而加建多級樓梯。現時土地沉降的情況已經較為穩定,但在邨內亦有不少地方可觀察到沉降的痕跡。.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友愛邨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坑東邨

大坑東邨(英語:Tai Ha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深水埗區東面近九龍塘,於1955年開始入伙,於1979年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伙,現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大坑東邨位於南山邨的南面,以及大坑西邨的東面,大坑東道是其主要的街道。.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大坑東邨 · 查看更多 »

大圍

大圍(Tai Wai)屬於香港新界東的社區。從前大圍只限於對大圍村(Tai Wai Village)及附近數條街的稱呼;現在已包括更廣的地區,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獅子山和針山之間的整個--都統稱為大圍。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此外,區內有火化场和宝福山,使居民更加方便思念先人。 大圍村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是沙田區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大圍村有一道拱門,圍牆是用灰磚砌成,堅固耐用。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著「積存圍」(Chik Chuen Wai)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著「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1980年代初開始的新市鎮規劃(美林邨於1981年落成)將大圍的發展集中於谷地兩邊。車站北面的市中心摻雜着2至3層高的村屋、5至6層高的唐樓、以及近20年來興建的十多二十層高的住宅;再外圍就是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包括北面的美林邨、美田邨和南面的新翠邨、隆亨邨、新田圍邨及顯徑邨,公共屋邨之間建了另一些私人屋苑,鐵路上蓋最近又豎立了十數棟達四五十層高的屏風樓——名城。.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大圍 · 查看更多 »

大元邨

大元邨 (Tai Yue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東大埔中部的大埔海填海區,於1980年落成。現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大元邨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條落成的公共屋邨,而「元」字有開始之意(開元),故以此命名,跟元朝沒有關係,亦有認為是因當年屋邨首批入住者為元洲仔一帶之遷入之艇戶、寮屋居民而得名,該邨民選區議員是民建聯的區議員鄭俊平。 汀雅苑 (Ting Nga Court)是大元邨內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共有三座舊十字型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也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個落成的居屋屋苑。跟一般居屋不同,汀雅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大元邨 · 查看更多 »

大興邨

大興邨(Tai Hi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中部,是屯門新市鎮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77至1980年間入伙,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屋邨原址是農地,當時位於青山灣的海邊。.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大興邨 · 查看更多 »

天耀邨

天耀邨(英文:Tin Yi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南部,於1992年4月至1993年初分階段入--,為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邨,現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祐苑(英文:Tin Yau Court)是位於天耀邨內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並有全港首三座建成的和諧式樓宇,於1992年落成,首次推出時售價為294,200 - 594,100港元。.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天耀邨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

天水圍(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區及上環市區大約25--。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天水圍 · 查看更多 »

天澤邨

天澤邨(Tin Cha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目前由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天澤邨 · 查看更多 »

宣道中學

宣道中學(Christian Alliance College)是香港一所政府津貼全日制基督教男女文法中學,由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創立。.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宣道中學 · 查看更多 »

宣道會台山陳元喜小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宣道會台山陳元喜小學(英文:Christian Alliance Toi Shan H C Chan Primary School )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馬鞍山的基督教小學,2007年開辦,辦學團體是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現任校長為岑韻蘭女士。有分為四社:紅(摩西),黃(所羅門),藍(亞伯拉罕),綠(約瑟),各社代表了不同的聖經人物 。.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宣道會台山陳元喜小學 · 查看更多 »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因全名頗長,學校文件上簡稱宣道會鄭榮之中學,日常使用以鄭榮之作簡稱;英文全名Christian Alliance Cheng Wing Gee College,簡稱CACWGC或CWGC),位置大圍積運街12至14號,故一直有師生會暱稱學校為「鄭記」,為沙田區其中一所英文中學。.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 查看更多 »

宣道會陳元喜小學

宣道會陳元喜小學(Christian Alliance H C Chan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城河東的基督教小學,1984年開辦,辦學團體是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現任校長為楊潤玲女士。.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宣道會陳元喜小學 · 查看更多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全稱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Christian Alliance S W Chan Memorial College,簡稱陳朱素華、CASWCMC和SWC)是香港一所資助中學,校舍位於新界粉嶺暉明路。校訓為聖經箴言九章十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屯門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九龍城區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當中大部份地域都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又一村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環境清幽。而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之主要名校區。此外,此區亦以時鐘酒店和安老院而聞名。.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九龍塘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宣道小學

九龍塘宣道小學(Alliance Primary School, Kowloon Tong)是香港的一所非牟利私立全日制小學,亦是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屬下的小學,於1955年創辦。 九龍塘宣道小學創辦時,校舍設於九龍仔蘭開夏道二號。為了配合政府推行的小學全日制政策,校舍於1998年在原址進行重建,校舍重建期間,暫使用紅磡黃埔花園德豐街黃埔宣道小學兩年作為臨時校舍,後再遷往石硤尾白田邨的小學校舍兩年作臨時校舍,新校舍已於2002年完成。 新校舍為一所符合現代學校校舍標準設計的校舍,面前6243平方米,設有30個課室、禮堂、圖書館、室內運動場、音樂室及多媒體教室等。 九龍塘宣道小學於2002年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學校組優秀藝術教育銀獎,亦分別於2005年及2006年獲世界管樂協會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分別邀請前往新加坡及北京進行交流及演出。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9位。.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九龍塘宣道小學 · 查看更多 »

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英文:Kowloo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H)是香港的公營醫院,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圍加多利山亞皆老街147號A,為九龍區首間由香港政府設立的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為九龍中聯網醫院之一,主要提供服務予九龍區病人。 醫院共有17座院舍,分別於1925年至1965年年間建成。九龍醫院的胸肺內科是九龍區最大型胸肺專科中心之一,亦是香港首間提供胸肺康復計劃的醫院。另外,九龍醫院亦為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病人提供延續護理服務。 九龍醫院還肩負著培育醫護人員的責任。九龍醫院護士學校,亦為非政府機構培訓登記護士。.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九龍醫院 · 查看更多 »

伯特利神學院

伯特利神學院(Bethel Bible Seminary)位於香港九龍城嘉林邊道,為一所四年制基督教神學院。.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伯特利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元州邨

元州邨(英語:Un C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303號,原稱「元洲街邨」,於1969年落成,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落成,並改名「元州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全邨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元州邨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石籬邨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梨貝一個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原為籃球場,近石籬擴展區,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石籬邨 · 查看更多 »

秦石邨

石邨(Chun She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車公廟以東沙田頭,共有四座大廈,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1984年落成。.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秦石邨 · 查看更多 »

秀茂坪

茂坪(Sau Mau Ping)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主要以公共屋邨組成,是九龍主要的住宅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九龍區的人口增加,香港政府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後來逐漸演成秀茂坪邨,共近44幢大廈。附近有秀茂坪警署及基督教聯合醫院。 舊時的秀茂坪全為樓高十數層的公共屋邨大廈,隨着秀茂坪邨因為老化而重建,人口一度下跌,途經秀茂坪的區內巴士路線13B、13C、13E相繼取消。重建後的秀茂坪分拆出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居屋曉麗苑及將2001年原屬西貢區新發展的寶達邨劃入秀茂坪範圍。 亦有不少植根香港數十年的本地企業是從秀茂坪中創業,如壹品豆漿等。.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秀茂坪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窩打老道 · 查看更多 »

竹園北邨

竹園北邨(英語:Chuk Yuen North Estate)是香港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位於九龍東黃大仙北面,穎竹街至沙田坳道之間。本邨於1999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2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居民,現已成立竹園北邨業主立案法團,而該邨為防止虐待兒童會市區總部。.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竹園北邨 · 查看更多 »

立法局

立法局是英國屬地或英聯邦國家中的立法機構。在兩院制建制下,立法局通常指上議院。;.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立法局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粉嶺

粉嶺(Fanling)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見香港行政區劃)。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及掃管埔等地。 戰後香港政府開始對新界進行深化管治,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粉嶺 · 查看更多 »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是粉嶺發展的里程碑。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聯和墟附近設有港鐵粉嶺站,為該區提供鐵路服務。 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和規劃的發展工程,是一個現代化的有蓋墟市。多座商住兩用建築,是令墟內繁盛原因之一。墟內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建築,包括聯和墟戲院、聯和市場和畢打奧餐廳。此地還是粉嶺區鄉事委員會辦事處的所在處。.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聯和墟 · 查看更多 »

蝴蝶谷

蝴蝶谷是香港新九龍蝴蝶谷道、大蒸場長坑路及郝德傑道以西郝德傑山之間的山谷,中間由呈祥道橫跨;但根據香港行政區劃,呈祥道以北的蝴蝶谷屬於葵青區,呈祥道以南則屬深水埗區。 這裡原本有許多黃金顏色的蝴蝶,所以命名蝴蝶谷。每當春天,掛滿在樹上的蝶蛹,就孵化成萬千隻黃金蝴蝶。這山谷本來已是綠蔭蔽天,加上成千上萬的蝴蝶,展翅遨翔,使得山谷黯然無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皇軍把整個山谷的參天樹木都給砍掉盜伐,偷運回日本,蝶蛹沒有棲息的地點而絕跡。今日,樹木再度生長,然而亦不能回復舊貌,蝴蝶已在山谷絕跡。 此外,蝴蝶谷南面曾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興建平房區,分別稱為衛民村(荔枝角平房區)、蝴蝶谷新村和梅崗村。後來為配合政府清拆平房區的政策,及興建八號幹線,兩個平房區皆於2001年被清拆。而山谷北面的寮屋區梅崗村亦已因類似的原因被拆。 2008年啟用的八號幹線尖山隧道的南面入口及荔枝角高架道路正設於此。.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蝴蝶谷 · 查看更多 »

頌安邨

安邨(Ch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其中一個租住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的西部,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為馬鞍山第四個建成公共屋邨,屋苑臨海,西望吐露港、沙田海及吐露港公路,北鄰烏溪沙。頌安邨於1996年開始入--,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及由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頌安邨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 (香港市鎮)

鞍山(Ma On Shan)是香港以住宅為主的區域,地區行政上屬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得名自區內同名山峰。 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不過馬鞍山的發展比較晚,城市規劃大不相同,因此與同樣於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新市鎮及將軍澳新市鎮同屬「第三代新市鎮」。.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馬鞍山 (香港市鎮) · 查看更多 »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香港神託會主辦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官方簡稱: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Stewards Ma Kam Mi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Ma Ko Pan Memorial College;日常簡稱:馬可賓、SMKMCF Ma Ko Pan MC或MKP)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石排頭路17號,是一所由香港神託會創辦,馬錦明慈善基金資助,於1997年成立的政府資助英文文法男女中學。創校校長為陳加恩先生。.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Christian Alliance S C Chan Memorial College,簡稱:CASCCMC、SCC、陳瑞芝)是香港一所資助中學,校舍位於新界屯門友愛邨,現時是以英語授課的男女校。校訓為聖經箴言九章十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9位。.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黃埔花園

黃埔花園(Whampoa Garden)是香港一個大型私人屋苑,由和黃地產發展,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紅磡,於1985年至1991年間落成,被視為香港十大藍籌私人屋苑之一,同樣也是和黃在西九龍區旗艦屋苑之一,一共88座,吸引不少中產階級人士居住,亦有不少日本及韓國駐港工作的家庭租住。黃埔新天地則為黃埔花園的附設購物區,由多個主題商場所組成。.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黃埔花園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

#重定向 黄初平.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黃大仙 · 查看更多 »

蘭開夏道

蘭開夏道(Lancashire Road)位於香港九龍仔,東接衙前圍道與喇沙利道交界,西接窩打老道及雅息士道交界。自牛津道起為單程向西道路,而牛津道至喇沙利道一段為雙程道路。蘭開夏道以英國蘭開夏郡命名,香港電台。 由於蘭開夏道為衙前圍道的西端,故可以說是一條交通要道。在蘭開夏道附近亦為學校區,例如九龍塘宣道小學建於現址。而窩打老道及蘭開夏道交界也有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也有小量從九龍城而來的巴士於蘭開夏道停泊。由於蘭開夏道是九龍仔的其中一條要道,當蘭開夏道發生意外時會引致塞車。.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蘭開夏道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金巴倫道

金巴倫道(Cumberland Road ),是香港九龍塘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在窩打老道以西,南起界限街,北接律倫街。一如其他九龍塘的街道,金巴倫道以英格蘭西北端歷史郡(Historic counties)坎伯蘭(Cumberland)命名。金巴倫道以低密度別墅為主,部分現已被改裝成幼稚園、神學院、安老院及時鐘酒店等。.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金巴倫道 · 查看更多 »

長沙灣

長沙灣(Cheung Sha Wan)是香港一個海灣,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行政上屬深水埗區。.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長沙灣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耀安邨

耀安邨(Yiu On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鞍山的東部,項目編號為ST14,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擔任設計建築師,王董建築師事務所擔任細部項目建築師,乃馬鞍山第二個入伙的公共屋邨,於1988年入伙。與毗連的居屋錦禧苑由時任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委員會主席,王董建築師事務所主席何承天於1990年11月29日主持揭幕。耀安邨是昔日馬鞍山礦場經篩選的鐵砂付運到日本的碼頭舊址。 錦禧苑(Kam Hay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與耀安邨隔鄰,屬居屋第九期丙,乃馬鞍山區第二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耀安邨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沙田 · 查看更多 »

沙田醫院

沙田醫院(Shatin Hospital)成立於1991年12月2日,並於1994年2月1日全面開放。沙田醫院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亞公角亞公角街33號,城門河道之東南岸,隔河面對彭福公園及沙田馬場。 沙田醫院前稱「沙田護養院」。鄰近的醫療機構包括沙田慈氏護養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沙田醫院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曉麗苑

曉麗苑(英文:Hiu La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中的一個屋苑,於1997年建成,一共8座住宅大廈,全部都屬和諧式居屋大廈(和諧一型),於居屋期數第16期乙、第17期甲及第17期乙推出。位於九龍觀塘秀茂坪曉光街21號,新九龍內地段6205號,處於秀茂坪邨及基督教聯合醫院之間。原址為下秀茂坪徙置區(即秀茂坪邨1-17座)。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4)設計。.

新!!: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和曉麗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宣道會九龍塘宣道會香港九龙塘基督教中华宣道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