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粉嶺

指数 粉嶺

粉嶺(Fanling)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見香港行政區劃)。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及掃管埔等地。 戰後香港政府開始對新界進行深化管治,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154 关系: 基督教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古洞大埔大埔區大埔公路天主教孔嶺宣道園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家族安樂村安樂村 (粉嶺)宋朝寮屋小坑村小坑新村崇謙堂崇謙堂村嶺仔嶺皮村上水上水廖氏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万历五旬節于良發小學五旬節靳茂生小學彭姓彭氏宗祠 (粉嶺圍)佛教保良局馬錦明中學北區 (香港)北區公園北區政府合署嘉庆嘉福邨和合石和合石墳場儒教冯姓元朝前粉嶺裁判法院皇后山軍營皇府山碧湖花園祠堂村 (龍躍頭)祥華 (選區)祥華巴士總站祥華邨...第二次世界大战簡頭村粉嶺名都粉嶺官立中學粉嶺中心粉嶺康樂公園粉嶺低地粉嶺圍粉嶺公共圖書館粉嶺公立學校粉嶺公路粉嶺禮賢會中學粉嶺站粉嶺遊樂場粉嶺聖若瑟堂粉嶺裁判法院粉嶺高爾夫球場粉嶺龍山寺粉嶺龍躍頭天后宮粉嶺/上水新市鎮粉嶺游泳池粉嶺戲院粉嶺救恩書院粉錦公路綠悠軒田家炳中學列表牽晴間百和路芬園鄉花都廣場適雅餐廳聯和墟聯和墟 (選區)聯和墟巴士總站聯和墟體育館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聖芳濟各書院道光道教華心邨華明巴士總站華明邨馬屎埔村馬適路馬會道馬料水新村香港香港小巴香港巴士香港行政區劃香港觀宗寺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警察機動部隊鶴藪圍麻笏圍麻笏村麻笏河軍地黃帝祠龍躍頭藏霞精舍邓姓蓬瀛仙館蔚翠花園重陽節長山古寺英国雍盛苑老圍 (龍躍頭)逸峯耕地揭阳市李姓李昌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東鐵綫東閣圍榮福中心榮輝中心欣盛苑永寧圍永寧村沙頭角沙頭角公路港鐵清河 (選區)清朝清明潮州市朝勝堂五村明朝昌盛苑新屋仔新圍 (龍躍頭)新界新界五大氏族新界喇沙中學新界鄉議局新界東選區新運路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打鼓嶺思德書室景盛苑 扩展索引 (104 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粉嶺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Fanling Lutheran Secondary School,簡稱:FLSS),是位於香港新界東北區粉嶺粉嶺圍的一間基督教直資中學。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創辦,並由教會內的學校教育部統籌管理。現任校長是麥沃華。校址位於粉嶺馬會道270號,介乎北區政府合署與北區公園之間。北區居民大多會以心誠稱呼該校。校內之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榮光堂有90多年歷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粉嶺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 查看更多 »

古洞

古洞(Kwu Tung),英文舊稱Dill's Corner,戰前曾有別稱七鄉(Seven Villages),地處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落馬洲之東南,爲雙魚河流經的一處地方,具體位置爲雙魚河的西岸,由於該段青山公路以「古洞段」命名,故部分人甚至政府部門會將「古洞」視爲覆蓋金錢、坑頭、蕉徑等地的地區名稱,但傳統上古洞的核心區僅指金錢和河上鄉以西、白石凹以東、馬草壟以南和麒麟山以北的範圍。 自1945年,古洞成為圍頭人(包括同操粵語莞寶片之東莞人)、客家人與少數潮州人之聚居地,從內地南下的難民在古洞建立了多條寮屋村落,青山公路於古洞的一段更曾發展出規模接近墟市的大馬路市場,但自1978年粉嶺/上水新市鎮開始發展後,古洞的墟市活動逐漸式微,加上不斷有地產發展商收購土地,使古洞原來的村落人口不斷流失。古洞南近白石凹最早於1995年建成小型別墅項目歐意花園,後於2009年由發展商利用青山公路以南至麒麟山的整片古洞南區域建成大型豪宅項目天巒。至2010年代,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發展古洞北新市鎮,相關工程將於2018年展開。.

新!!: 粉嶺和古洞 · 查看更多 »

大埔

大埔,可以指:.

新!!: 粉嶺和大埔 · 查看更多 »

大埔區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新!!: 粉嶺和大埔區 · 查看更多 »

大埔公路

大埔公路(英文:Tai Po Road),1902年落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粉嶺和大埔公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粉嶺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孔嶺

#重定向 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孔嶺 · 查看更多 »

宣道園

宣道園,是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轄下一個宿營營地,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龍躍頭新圍村。宣道園之前由美國宣道會西差會管理,前身為兒童院,主要建築物在1940年代興建,於2006年8月8日移交至宣道會香港聯會後成為隸屬該會的第六個機構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2007年9月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

新!!: 粉嶺和宣道園 · 查看更多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全稱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Christian Alliance S W Chan Memorial College,簡稱陳朱素華、CASWCMC和SWC)是香港一所資助中學,校舍位於新界粉嶺暉明路。校訓為聖經箴言九章十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新!!: 粉嶺和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家族

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體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東亞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稱之。 汉语“家族”小范围内有时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征表现为同一“姓氏”,以一个家庭为中心,中心家庭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 汉字“家族”在日语的意思是“家人”,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区别。.

新!!: 粉嶺和家族 · 查看更多 »

安樂村

安樂村可以指:.

新!!: 粉嶺和安樂村 · 查看更多 »

安樂村 (粉嶺)

安樂村(On Lok Tsuen,亦作On Lok Village,20世紀上半葉英文名稱亦作Hunter's Arms或The Hunter's Arms),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黃崗山以北,沙頭角公路東側,原爲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人於1915年集資所建立的包括李、徐、鄧和馮等姓氏的雜姓村落,在二戰前亦曾是粉嶺狩獵賽馬會舉行狩獵活動的地方,於1980年代隨着粉嶺/上水新市鎮的發展被港英政府重建爲安樂村工業區(On Lok Tsuen Industrial Area),是香港主要工業區之一。.

新!!: 粉嶺和安樂村 (粉嶺)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粉嶺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寮屋

寮屋在香港是指非法佔地而建的臨時居所,其建築通常相當簡陋,大多以鐵皮及木板等搭建而成,所以又俗稱鐵皮屋、木屋;香港的非原居民村落大多只是寮屋。同時寮屋區內有免費水源供用桶提水。 寮屋在1940年代末的香港開始增多。原因不只是原有的房屋在戰時大多受到破壞,更重要的是其後中國大陸爆發國共內戰,使大量難民湧入香港。香港政府在奉行自由貿易的原則下,當時未有相應提供任何公營房屋計劃,難民便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寮屋。寮屋區十分擠逼,衛生惡劣,更經常發生火災意外。直到1953年12月24日石硤尾大火燒毀該處的寮屋區令近五萬人無家可歸後,香港政府才改變房屋政策,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居民,寮屋在香港的數量才受到控制。香港政府於1982年及1984年至1985年為所有寮屋進行登記,紀錄每間屋面積、高度、居住人口等資料,自此居民不能自行擴建房屋(僭建),否則會失去清拆寮屋時入住公屋(俗稱「上樓」)的資格。截至2009年,香港仍有寮屋二十多萬數間,有人居住者八萬多間香港無綫電視,《星期二檔案》,2010年1月19日,當中包括黃大仙、鯉魚門、茶果嶺、薄扶林村,以及新界等多處地方。 2009年10月九華徑寮屋區發生大火,使人再次關注寮屋居民之居住問題。但亦有居民稱住在寮屋只需每年向政府繳納數百元地租,花費較居住在其他地方少得多。.

新!!: 粉嶺和寮屋 · 查看更多 »

小坑村

小坑村可以指:.

新!!: 粉嶺和小坑村 · 查看更多 »

小坑新村

小坑新村是位於新界北區粉嶺的其中一條鄉村。小坑新村原名上圍村,香港日治時期為了易容打理而被改名為小坑新村。該村的李氏家族保有了清朝的紅契,茲證明了該村至少在1898年前已經有人居住,現時該村為多姓村,故沒有設祠堂及鄉公所。村內部分土地在韓戰時被英軍徵用為靶場,回歸後該靶場轉交予解放軍。.

新!!: 粉嶺和小坑新村 · 查看更多 »

崇謙堂

崇謙堂(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粉嶺崇謙堂,Tsung Kyam Church)是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的基督教教堂,座落於龍山的山咀,就像龍口含著的珍珠。崇謙堂是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

新!!: 粉嶺和崇謙堂 · 查看更多 »

崇謙堂村

崇謙堂村原地名松冚塘,位於新界粉嶺,1903年由退休的客籍巴色差會傳教士凌啟蓮牧師創立,是一個客家基督徒社區,是罕有有教堂無祠堂的新界圍村。.

新!!: 粉嶺和崇謙堂村 · 查看更多 »

嶺仔

#重定向 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嶺仔 · 查看更多 »

嶺皮村

#重定向 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嶺皮村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粉嶺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上水廖氏

上水廖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定居於上水鄉。上水廖氏於元朝末年從福建南遷到此開基,主要定居於上水東北梧桐河流域,故稱為「上水鄉」,上水圍是廖氏家族的核心,由9條鄉村組成,人口超過4,000多人,是新界聚族而居的第三大單姓村。.

新!!: 粉嶺和上水廖氏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簡稱駐港部隊、香港驻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ong Kong Garris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国家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组成,隸屬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驻港部队从1993年初開始組建,1996年1月28日組建完畢,1997年7月1日0时进驻香港,取代駐港英軍接管香港防務。 驻港部队军费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部队由中央軍委領導,並是解放軍第一支、亦是目前唯一一支陸海空三軍合成的部隊。駐港部隊雖編制為正军级单位,但司令員、政治委员一直高配,即享有副战區职待遇。.

新!!: 粉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 查看更多 »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CCC Kei San Secondary School,簡稱KS),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在香港北區粉嶺所成立的一所政府津貼男女文法中學。校訓為「學以致用」,社別共有仁(紅色)、誠(黃色)、勤(綠色)、毅(藍色)4社。.

新!!: 粉嶺和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粉嶺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五旬節--良發小學(英語:Pentecostal Yu Leung Fa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基督教全日制資助小學,校址位於香港粉嶺暉明路16號,創立於1999年,現有31班普通班及1班加強輔導班,學生約850名。.

新!!: 粉嶺和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 查看更多 »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為基督教九龍五旬節會主辦的全日制津貼小學,創校於1986年。.

新!!: 粉嶺和五旬節靳茂生小學 · 查看更多 »

彭姓

彭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如今,彭姓分佈廣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佈最多,臺灣也有,上述三省除了臺灣的彭姓約佔全國漢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在台灣則為排行第三十五大姓氏。.

新!!: 粉嶺和彭姓 · 查看更多 »

彭氏宗祠 (粉嶺圍)

彭氏宗祠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粉嶺圍北便村,是新界五大家族彭氏的家族祠堂,每年的二月初二,彭氏族人都會在宗祠內舉行春祭盛典,拜祭歷代祖先。自1979年開始,彭氏宗祠內的部分地方改建成為粉嶺幼稚園,為村內的年幼子弟提供學前教育,至近年粉嶺幼稚園才關閉。.

新!!: 粉嶺和彭氏宗祠 (粉嶺圍)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粉嶺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Po Leung Kuk Ma Kam Ming College,簡稱MKM或保馬),為香港粉嶺男女子中學,於1995年創辦,為香港慈善團體保良局屬下第10所政府資助男女文法中學。該校校監為保良局之應屆主席,校長為夏文亮先生。現時教職員共60人(已包括校長及外籍英語教師一名)。.

新!!: 粉嶺和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粉嶺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區公園

北區公園,原稱北區中央公園,是香港新界粉嶺/上水新市鎮以至北區的主要大型公園。公園位於粉嶺和上水之間,北起掃管埔村,沿鐵路及天平邨向南伸展至粉嶺圍,佔地達8.605公頃,,並於1990年3月10日由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開幕,公園現時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中間被掃管埔路分隔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期(靜態設施)及第二期(動態設施)。.

新!!: 粉嶺和北區公園 · 查看更多 »

北區政府合署

北區政府合署(英語:North District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一座政府合署,位於新界粉嶺璧峰路3號,樓高6層,上層是各政府部門的辦公室,地下是北區郵局,而停車場則設於1樓和建築物前的空地。 大樓內有北區民政事務處、北區區議會秘書處、地政總署的北區測量處、北區地政處、粉嶺郵政局、社會福利署的粉嶺社會保障辦事處和粉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等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新!!: 粉嶺和北區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粉嶺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嘉福邨

嘉福邨(Ka Fu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粉嶺的中部、港鐵路軌的西面,毗鄰嘉盛苑。本物業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嘉盛苑(Ka Sh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嘉福邨旁邊,共有四座樓宇,在1995年落成。 首次推出時售價為573,200 - 1,037,200港元.

新!!: 粉嶺和嘉福邨 · 查看更多 »

和合石

和合石(Wo Hop Shek)是香港的一個地方,位於新界北區,粉嶺之西南,以和合石墳場最為著名。.

新!!: 粉嶺和和合石 · 查看更多 »

和合石墳場

和合石墳場(Wo Hop Shek Cemetery),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和合石,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墳場,沿北大刀屻北坡修建,從山腳延伸到山脊線上。和合石墳場大部分地段爲公衆墳場,山腳部分並建有5座公衆靈灰安置所、紀念花園和火葬場;除此以外,亦包含14座小型私人墓園,港英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亦先後修建了兩座紀念墓園。墳場築有馬路直通山頂部分,但會於清明節及重陽節封閉,孝子賢孫在當天必須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新!!: 粉嶺和和合石墳場 · 查看更多 »

儒教

*儒家.

新!!: 粉嶺和儒教 · 查看更多 »

冯姓

馮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9位。.

新!!: 粉嶺和冯姓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粉嶺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前粉嶺裁判法院

前粉嶺裁判法院位於新界粉嶺馬會道302號,主樓建於1960年,到了2002年,因法院的設施不足以應付現今法庭運作的需要,政府將法院遷往附近的新法院大樓,舊法院自此丟空。2009年,法院被發展局列入第二期活化計劃,邀請社會企業使用法院大樓建築物。法院大樓的興建見證香港司法制度的發展,擁有一定歷史價值,於2010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粉嶺和前粉嶺裁判法院 · 查看更多 »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軍營(Queen's Hill Camp或Burma Line Camp)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軍地沙頭角公路以南,佔地25.4公頃(約273.4萬平方呎),約相等於一座維多利亞公園,面積廣闊,內有約20座有煙囪的綠色平房,亦有辦公室、宿舍、戲院、加油站、操場、籃球場及草地等,四周亦種滿了花草樹木。.

新!!: 粉嶺和皇后山軍營 · 查看更多 »

皇府山

皇府山(Noble Hill)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上水馬適路38號,由新鴻基地產所建,於2006年落成。共有7座樓宇,764個住宅單位,單位建築面積介乎573平方呎至1113平方呎。住客車位128個,訪客車位35個。會所設施在北區的私人屋苑中屬最新最齊備,有室內恆溫泳池、兒童遊樂室、咖啡室、健身室、宴會廳、遊戲室、多用途運動場等設施。.

新!!: 粉嶺和皇府山 · 查看更多 »

碧湖花園

碧湖花園(Avon Park)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新界北區粉嶺南部一鳴路15號,由王歐陽設計,於1994年3月落成入伙,旁邊為田心臨時房屋區 (現為牽晴間), 是粉嶺南第一個落成的大型私人屋苑。發展商為信和置業。 碧湖花園共建有7幢樓高25至29層的住宅樓宇,提供1,316個住宅單位,單位面積由500餘至1,300多平方呎。物業自設大型會所,設施包括室內游泳池、壁球室、健身室、圖書館、兒童遊樂場等;此外,物業基座建有超過佔地10萬呎的購物廣場及216個停車位,並有天橋連接牽晴間、華心邨和粉嶺中心。.

新!!: 粉嶺和碧湖花園 · 查看更多 »

祠堂村 (龍躍頭)

堂村又名慈堂村,是龍躍頭著名的五圍六村之一,是龍躍頭第一條村落不用圍牆保護。祠堂村村內大部分物業原本都由鄧氏家族所擁有,直至清末民初,有部分來自深圳沙灣及沙頭角印洲塘的外姓人逐漸遷入。慈堂村村公所建於1972年,期後在2000年重建。.

新!!: 粉嶺和祠堂村 (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祥華 (選區)

祥華是香港北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N03,區議員為民主黨成員陳旭明。.

新!!: 粉嶺和祥華 (選區) · 查看更多 »

祥華巴士總站

祥華巴士總站(英文:Cheung Wah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祥華邨的巴士總站。位於新運路祥華社區會堂對出,近祥樂樓。.

新!!: 粉嶺和祥華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祥華邨

祥華邨(Cheung Wah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於1984年入伙,位於新界北區粉嶺的中部、東鐵綫路軌的東面,其後於1998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甲)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新!!: 粉嶺和祥華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粉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簡頭村

#重定向 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簡頭村 · 查看更多 »

粉嶺名都

粉嶺名都(Fanling Town Center),位於新界粉嶺粉嶺車站路18號,為新界北區主要私人屋苑之一,基座設有單層購物商場和停車場,與港鐵粉嶺站和粉嶺小巴總站僅一街之隔。物業由華懋集團發展,設有7座樓宇,合共提供1,280伙單位、283個車位,於1993年入伙,屋苑現由粉嶺名都管理公司負責管理。.

新!!: 粉嶺和粉嶺名都 · 查看更多 »

粉嶺官立中學

粉嶺官立中學(Fanling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簡稱粉嶺官中)是位於香港新界粉嶺一鳴路27號的一所官立男女子中文學校,成立於1992年,前身為長沙灣官立中學(已於1996年8月結束),佔地7000平方米。學校於1999–2000年度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以推行校本管理。.

新!!: 粉嶺和粉嶺官立中學 · 查看更多 »

粉嶺中心

粉嶺中心(Fanling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粉嶺新運路33號,為新界北區主要私人屋苑之一。屋苑前身為粉嶺臨時房屋區,物業由恒基兆業發展,李景勳建築師負責設計,共設11座樓宇,合供提供2,200伙單位,於1990年至1991年底分兩期落成入伙。屋苑現由置邦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粉嶺中心毗鄰港鐵粉嶺站。.

新!!: 粉嶺和粉嶺中心 · 查看更多 »

粉嶺康樂公園

粉嶺康樂公園(Fanling Hong Lok Park)是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之北麓的公眾遊園地,鄰接公共屋村祥華邨,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粉嶺和粉嶺康樂公園 · 查看更多 »

粉嶺低地

粉嶺低地是香港第二大的平原地形,僅次於元朗平原,位於新界大陸的東北部,屬梧桐河流域,平原中部有少量低矮丘陵地貌,地區行政上屬於北區,具體範圍即梧桐河和龍山的西面,大刀刃山系的北面,雞公嶺至白石凹山嶺的東面,大石磨的南面,涵蓋粉嶺、上水、古洞和蕉徑的平原地貌,自數百年前已有大量村族在此定居,農畜業發達,1940年代末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在此落腳並形成大量寮屋村落,其中部於1980年代發展成粉嶺/上水新市鎮,並將在2018年後向古洞和梧桐河畔擴展。 Category:香港平原 Category:北區 (香港).

新!!: 粉嶺和粉嶺低地 · 查看更多 »

粉嶺圍

粉嶺圍(Fanling Wa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毗鄰北區公園,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興建,粉嶺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別緻的風水魚塘和特別的布局聞名,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粉嶺圍包括粉嶺村、北圍、南圍、南便村四條鄉村,不遠處的粉嶺樓和掃管埔村也是粉嶺圍的分支。 粉嶺圍附近建有思德書室和彭氏宗祠,建築古雅,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的文物甚為豐富。粉嶺圍還有其他的傳統文化,如每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及每年元宵節舉行的太平洪朝。 雖然粉嶺圍規模較其他新界大族爲小,但由於粉嶺圍是五大氏族根據地中唯一位處新市鎮中心的圍村,加上粉嶺圍村民於粉嶺/上水新市鎮發展初期便與香港政府協定將村前土地交予政府發展市鎮公園,而香港政府也遵循地區文化特色將北區公園發展成中式園林公園,並在粉嶺圍周邊保留較低密度的發展規劃,故粉嶺圍的居住環境比香港境內絕大多數村落都要優勝,在保存傳統圍村清幽古樸氛圍的同時,又享有高度便利的交通、社區設施和公共服務。.

新!!: 粉嶺和粉嶺圍 · 查看更多 »

粉嶺公共圖書館

粉嶺公共圖書館(英文:Fanling Public Library)是由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管理的分區圖書館,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和滿街9號御庭軒基座2樓,於2003年1月正式運作,取代原址位處粉嶺祥華邨祥樂樓地下的小型公共圖書館。現址佔地2200平方米,除了包括原有的成人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參考圖書館及報刊閱覽室外,另外增設多媒體圖書館、電腦資訊中心、推廣活動室及學生自修室,以及在成人圖書館開闢一角作為容許有限度飲食的咖啡閣。 2008年起,政府建立香港政府WiFi通,本館亦為熱點之一。2014年6月增設北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

新!!: 粉嶺和粉嶺公共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粉嶺公立學校

粉嶺公立學校是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的一所津貼小學,創立於1936年,位於粉嶺村,鄰近粉嶺站。學校創校七十年,前身是粉嶺村中的家塾思德書室,位於粉嶺村的家祠。學校早期主要為粉嶺圍的村民提供教育服務,及後因應粉嶺區的地方發展,遷入居住的人口漸多,才逐漸擴展至整個北區的學生。1957年時搬至鄰近的新校舍,及至1999年新翼大樓建成,設有音樂舞踏室、中央圖書館、多媒體教室及活動室,配合時代的需要,繼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學校佔地1.1萬平方米,地方寬廣。校園寬廣清幽,為學生提供舒適寧靜的學習環境。 學校於2000年被教育統籌局挑選作為第一批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2004年獲挑選成為香港第一所擔任資訊科技學習中心的小學。 現時全校總共有15班,學生600人,比去年大幅增加百多人。從2007年度開始,所有班級都已轉為全日制。.

新!!: 粉嶺和粉嶺公立學校 · 查看更多 »

粉嶺公路

粉嶺公路(英文:Fanling Highway)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分,連接大埔區及落馬洲,為9號幹線唯一一段途經三個分區(大埔區、北區及元朗區)的組成部份。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車速限制:除了(第一段)其他部分每小時100公里,第一段開每小時80公里。.

新!!: 粉嶺和粉嶺公路 · 查看更多 »

粉嶺禮賢會中學

粉嶺禮賢會中學(Fanling Rhenish Church Secondary School)是新界的一間中學,位於粉嶺聯和墟聯益街1號,鄰近聯和墟球場。現任校長為陳俊平先生,校監為陳啟元博士。.

新!!: 粉嶺和粉嶺禮賢會中學 · 查看更多 »

粉嶺站

粉嶺站(Fanling Station)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的港鐵東鐵綫一個地面車站,它與沙田站同是香港兩個最早通車,而且現時仍然提供鐵路服務的車站。.

新!!: 粉嶺和粉嶺站 · 查看更多 »

粉嶺遊樂場

粉嶺遊樂場(Fanling Recreation Ground)是香港一個康樂場地,位於新界粉嶺新運路55號,於1972年12月15日啟用,自2000年起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粉嶺和粉嶺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粉嶺聖若瑟堂

天主教粉嶺聖若瑟堂(英語:St.

新!!: 粉嶺和粉嶺聖若瑟堂 · 查看更多 »

粉嶺裁判法院

粉嶺裁判法院(Fanling Magistrates' Courts)是香港的一個裁判法院,位於新界粉嶺璧峰路1號粉嶺法院大樓,樓高11層,建築面積為18,720平方米,是粉嶺、新界東北及邊境區的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大樓於2002年7月2日啟用,以取代不敷應用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為司法機構繼九龍城法院後興建的另一座現代化法院大樓,也是新界東第二法院大樓。法院設有9個法庭,包括成人法庭、兒童法庭和專門處理保護令的法庭,以及輔助設施包括8個相關的裁判官內庭、8間公眾諮議室、16間證人等候室、1間保護證人室、拘留室和兩間設於少年法庭內的等候室,另有會議室、圖書館、總務室、記錄貯存室及附屬設施等,造價約為4億9,160萬港元。 大樓屬多層實用建築,外牆以藍色的玻璃幕牆和泥色麻石組成。法院大樓的裙樓設計成開放式的花園平台,可連接行人徑,並可供公眾人士休憩。 File:Fanling Magistrates' Courts 2012.JPG|粉嶺法院大樓 File:Fanling Law Courts Building 2017.jpg|從另一角度看粉嶺法院大樓 File:Fanling Courts Building IMG 0946.JPG|粉嶺法院大樓入口.

新!!: 粉嶺和粉嶺裁判法院 · 查看更多 »

粉嶺高爾夫球場

#重定向 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高爾夫球場.

新!!: 粉嶺和粉嶺高爾夫球場 · 查看更多 »

粉嶺龍山寺

粉嶺龍山寺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原是當地鄧族的家廟「龍溪古寺」舊址,於清乾隆廿四年(1759年)改為「龍溪庵」,收容族中獨身的自梳女,40到60年代末被闢作飼養場,到了1980年代,「龍溪庵」已經殘破不堪,龍躍頭鄧族決心重建,經多方籌集資金和數年策劃施工,於1993年12月舉行開光典禮,改稱「龍山寺」。.

新!!: 粉嶺和粉嶺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座落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和祠堂村之間,位於松嶺鄧公祠旁邊,是當地的主要廟宇。天后宮於2002年11月15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粉嶺和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粉嶺/上水新市鎮

粉嶺/上水新市鎮(Fanling-Sheung Shui New Town),是香港新界北區一個綜合式發展的新市鎮,範圍包括粉嶺及上水。.

新!!: 粉嶺和粉嶺/上水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粉嶺游泳池

粉嶺游泳池(Fanling Swimming Pool)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新運路73號,是北區兩個公眾游泳池之一,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粉嶺游泳池是全港15個在冬天備有暖水泳池設施的公眾游泳池之一,設有室外暖水泳池,水温大約28度。 游泳池於1978年10月21日開幕,建設費1200萬元。華僑日報, 1978-10-20 第17頁於1983年在暖水主池裝置全港首個保溫充氣帳幕,由當時建築拓展署轄下的建築設計處設計及興建,耗資230萬港元。 粉嶺游泳池除開放給公眾使用外,亦租借予鄰近學校舉辦水運會,同時為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新界地域小學各區校際游泳比賽的北區比賽地點。.

新!!: 粉嶺和粉嶺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粉嶺戲院

粉嶺戲院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聯發街1號,於1959年9月11日開業,2010年1月6日結業,正式結束其半世紀的歷史使命。粉嶺戲院曾是全港最舊、最後一間的鄉村戲院,亦為上水、粉嶺及大埔區唯一的戲院。粉嶺戲院由粉嶺戲院有限公司經營,內設有兩間迷你戲院,合共721座位,主要放映首輪西片。目前戲院原址已出租予私人公司。.

新!!: 粉嶺和粉嶺戲院 · 查看更多 »

粉嶺救恩書院

粉嶺救恩書院(Fanling Kau Yan College),是位於香港北區粉嶺的一間津貼男女子基督教教中學。該校由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於2000年創辦。.

新!!: 粉嶺和粉嶺救恩書院 · 查看更多 »

粉錦公路

粉錦公路,是一條來往香港北區至元朗區錦田的公路,全長約8.8公里。東面終點位於上水交匯處(寶石湖路及粉嶺公路交界)至,西面終點則是連接錦田公路,於1953年7正式開放通車。全段路段車速限制均為50km/h。.

新!!: 粉嶺和粉錦公路 · 查看更多 »

綠悠軒

綠悠軒(Belair Monte)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新界北區粉嶺聯和墟,於1998年落成,同年12月開售,是聯和墟第二個落成的大型私人屋苑。綠悠軒是香港罕有擁有11間地產發展商的屋苑,分別是新世界發展(牽頭)、長江實業、香港置地、中國海外發展、恒隆地產、嘉里建設、南豐集團、信和置業、新鴻基地產、太古地產及發展置地(原星展銀行子公司,今併入凱德集團)等。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富城集團附屬公司)負責管理。.

新!!: 粉嶺和綠悠軒 · 查看更多 »

田家炳中學列表

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田家炳,是一位企业家和慈善家,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以下列表是按田家炳先生捐建时间排序的田家炳中学列表(不包括办理中的学校):.

新!!: 粉嶺和田家炳中學列表 · 查看更多 »

牽晴間

牽晴間(英文:Dawning Views)位於新界粉嶺一鳴路23號,由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發展,提供2688伙住宅單位,在1999年入伙。以單位數目計算,於粉嶺區內之規模僅次於花都廣場(2710伙)。物業管理公司為偉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屋苑自設5萬呎會所及小型商場,而屋苑外亦設有巴士站及小巴站,距離港鐵粉嶺站則約10分鐘步程,途經粉嶺公路及百福田心公園。.

新!!: 粉嶺和牽晴間 · 查看更多 »

百和路

和路(Pak Wo Road)是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及上水發展成新市鎮時興建的一條區域幹道。此路呈東西走向,東起粉嶺和合石,接連馬會道;西至上水彩園邨,接連彩園路。除接連彩園路的一段,全線皆為雙程4線分隔道路,以道路起點的和合石及道路中段所佔用的原百福村道命名。.

新!!: 粉嶺和百和路 · 查看更多 »

芬園鄉

芬園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北部,地處彰化縣、臺中市、南投縣三縣市之交界。因西側緊鄰八卦山山脈,使本鄉成為全縣26鄉鎮中唯一位居八卦山東麓的鄉治。受到地形的影響,本鄉與臺中市、南投縣的地緣及生活關係反而較為密切。芬園一名源於清代當地居民種植罌粟菸草,閩南語稱菸草為「芬」或「薰」,當時取其近音「芬」字,因而名為「芬園」。.

新!!: 粉嶺和芬園鄉 · 查看更多 »

花都廣場

花都廣場(Flora Plaza)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新界北區粉嶺南部百和路88號,於1995年落成,前身為田心臨時房屋區,是粉嶺南第2個落成的大型私人屋苑,發展商為恆基兆業地產和華懋集團,物業管理公司為花都廣場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該屋苑是香港政府,在限定30%的首期的時候,開發商自己用財務公司的名義,另外貸出20%給置業的人,也就是置業只需要10%,另外的20%就由第37個月開始供款。 花都廣場共建有10幢樓高36層的住宅樓宇,提供2710個住宅單位。物業設有大型會所,設施包括健身室、網球場、兒童遊樂場、泳池、壁球室及蒸氣浴室等;此外,物業基座附設購物廣場及大型停車場及室內單車停泊處。屋苑公共設施齊備,毗鄰郵政局、體育館、街市等,距離港鐵粉嶺站僅5分鐘車程或10分鐘步程,並有天橋連接華明邨和華心邨。.

新!!: 粉嶺和花都廣場 · 查看更多 »

適雅餐廳

適雅餐廳又名畢打奥(Better 'Ole Bar & Restaurant),是一間英式酒吧與餐廳,總店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聯發街12至16號地下,酒吧和餐廳完全分隔,酒吧是傳統的英式清吧,於2007年1月14日(星期日)結業,該位置現時已改為安老院。其位於上水石湖墟分店繼續營業。.

新!!: 粉嶺和適雅餐廳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是粉嶺發展的里程碑。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聯和墟附近設有港鐵粉嶺站,為該區提供鐵路服務。 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和規劃的發展工程,是一個現代化的有蓋墟市。多座商住兩用建築,是令墟內繁盛原因之一。墟內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建築,包括聯和墟戲院、聯和市場和畢打奧餐廳。此地還是粉嶺區鄉事委員會辦事處的所在處。.

新!!: 粉嶺和聯和墟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 (選區)

聯和墟是香港北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N01,區議員為民建聯北區支部副主席曾興隆。.

新!!: 粉嶺和聯和墟 (選區)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巴士總站

聯和墟巴士總站(英文:Luen Wo Hui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聯和墟的巴士總站。位於和滿街帝庭軒第一期第一座對下,鄰近小巴總站。現時有14條巴士路線以此處為總站,另外亦有5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新!!: 粉嶺和聯和墟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體育館

聯和墟體育館(英文:Luen Wo Hui Sports Centre),是香港北區第4個體育館,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位於香港粉嶺聯和墟和滿街9號御庭軒基座3樓,於2002年11月19日啟用,主要為北區居民服務。。.

新!!: 粉嶺和聯和墟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S.K.H. Ka Fuk Wing Chun Primary School)位於香港新界粉嶺嘉福邨,前身是創立於1989年9月的聖公會榮真小學的上午校,於2000年遷至現址,現任校長是盧美欣女士。.

新!!: 粉嶺和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 查看更多 »

聖芳濟各書院

聖芳濟各書院(St.Francis of Assisi's College)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是一間由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天主教男女中學。该校始創于1977年,當時校舍位於九龍石硤尾南昌街220至222號(即石硤尾官立小學和觀塘綫石硤尾站就近),并於1993年在粉嶺開辦新校。.

新!!: 粉嶺和聖芳濟各書院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粉嶺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粉嶺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華心邨

華心邨(Wah Sum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粉嶺的南部、港鐵路軌的西面,前身為和合石村及田心臨時房屋區,有2座和諧一型樓宇,其中華冠樓被列作塑料窗試驗大廈,整座樓宇以塑料窗代替鋁窗,現由瑞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粉嶺和華心邨 · 查看更多 »

華明巴士總站

華明巴士總站(英文:Wah Ming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華明邨的巴士總站。位於雷鳴路華明邨商場對出,在華明邨和花都廣場之間附近。現時有5條巴士路線以此處為總站,另外亦有11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自「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實行起,此站獲冠以「華明轉車站」稱號,與上水巴士總站成為區內兩大轉車站,作為區內線與對外長途線間之轉駁點。.

新!!: 粉嶺和華明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華明邨

華明邨(Wah M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和合石、畫眉山附近,邨名從畫眉山的諧音而來。本邨在香港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計劃(第2期)的其中一個出售的公屋之一,於1999年3月讓居民購買現時租住的單位,現在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新!!: 粉嶺和華明邨 · 查看更多 »

馬屎埔村

屎埔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北,是非原居民村落,鄰近梧桐河,位於聯和墟旁。附近的綠悠軒和帝庭軒原本也屬於馬屎埔村。 馬屎埔高峰期有七百多戶,現在只剩下一百多戶;從1996年開始,村內約八成土地都被恒基地產收購。.

新!!: 粉嶺和馬屎埔村 · 查看更多 »

馬適路

適路(Ma Sik Road)是一條連接上水和粉嶺聯和墟的道路,是一條河套式的路,本路的北段,即上水的那一邊將會連接掃管埔路及雞嶺圓環,本路的南端,即粉嶺的那一邊將會連接安居街及沙頭角公路。本路是以鄰近的馬屎埔村之諧音命名。.

新!!: 粉嶺和馬適路 · 查看更多 »

馬會道

會道是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及上水新市鎮內的一條區域幹路。此路呈東西走向,西起上水梧桐河,接連文錦渡路;東至粉嶺和合石,接連百和路。除接連文錦渡路的一段,全線皆為四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粉嶺和馬會道 · 查看更多 »

馬料水新村

料水新村於1960年代建村,位於龍躍頭與軍地之間。馬料水新村的居民原為沙田馬料水的溫氏族人,因1962年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需要進行擴建,沙田理民府補償予當時的居民,搬遷到粉嶺建立新村。.

新!!: 粉嶺和馬料水新村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粉嶺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粉嶺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粉嶺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區劃

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地域已有相當的行政分區。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新!!: 粉嶺和香港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觀宗寺

香港觀宗寺(Hong Kong Kun Chung Temple),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置福圍12號。為天台宗道場,遠承天台智者大師一脈。在2004年2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批准,成為香港第一所可為佛教徒舉行合法婚禮的佛寺。現任住持為宏明法師。.

新!!: 粉嶺和香港觀宗寺 · 查看更多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是香港一所中文授課中學,成立於1993年,是香海正覺蓮社主辦的第2所文法中學,校訓為「覺正行儀」,由馬錦燦先生之家屬馬吳果安居士慨捐500萬元興辦。2000年獲教統局(現教育局)撥款4000萬港元,在停車場增建新翼校舍,並於2005年落成啟用,新內新增多個特別室,包括學生活動中心、電腦輔助學習室和語言實驗室。學校積極推行佛化教育,使用英文教學。因校風純樸,師質優良,深受家長和學生信賴。.

新!!: 粉嶺和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 查看更多 »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粉嶺和警察機動部隊 · 查看更多 »

鶴藪圍

#重定向 鶴藪村.

新!!: 粉嶺和鶴藪圍 · 查看更多 »

麻笏圍

麻笏圍(Ma Wat Wai),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老圍西北,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圍門於1994年11月25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粉嶺和麻笏圍 · 查看更多 »

麻笏村

#重定向 麻笏圍.

新!!: 粉嶺和麻笏村 · 查看更多 »

麻笏河

麻笏河(Ma Wat River)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河流,上流始於大埔九龍坑山,流經康樂園及粉嶺安樂村的東面,在龍躍頭和梧桐河合流,最後流入深圳河。.

新!!: 粉嶺和麻笏河 · 查看更多 »

軍地

軍地(Kwan Tei,亦作Kwan T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 (香港),位於龍躍頭之東北、孔嶺之西南、坪輋以南,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途經該地。除軍地村外,東面有新塘莆村和高莆村,北面有軍地北村及高埔北村,南面則有虎地排村和布吉仔村,西面有馬料水新村。.

新!!: 粉嶺和軍地 · 查看更多 »

黃帝祠

黃帝祠位於香港新界粉嶺安樂村(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18號),面向聯和墟。.

新!!: 粉嶺和黃帝祠 · 查看更多 »

龍躍頭

龍躍頭(Lung Yeuk Tau),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以北,龍山山腳,麻笏河以東。俗名龍骨頭、龍屈頭或龍嶺,該地有山名龍躍嶺,相傳有龍跳躍其間而得名。 現今可考龍躍頭的最早居民爲宋代末年從潮州揭陽縣遷居而來的彭氏一族,惟彭氏在龍躍頭活動的歷史記錄甚少,而彭氏在該段時間的人丁相對單薄。元朝末年,原籍江西吉水的鄧氏鄧季琇(外號松嶺)遷移到龍躍頭,原龍躍頭彭氏出走至西南方的粉嶺圍定居,形成今天的「粉嶺彭氏」。自鄧季琇於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龍躍頭鄧氏至今已歷800多年,因--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形成現時的五圍六村,成爲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據說龍躍頭鄧氏在歷史中某些時段的勢力更曾超越比其更早來到新界定居錦田、廈村一帶的鄧氏族人。.

新!!: 粉嶺和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藏霞精舍

藏霞精舍(Chong Har Ching Ser)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現粉嶺市中心),屬廣東省清遠市的先天道派之藏霞洞的分支,由朱翰亭先生所創立,為一所道觀,以苦練修行為辦道宗旨,供奉觀音、呂洞賓、北帝、關羽、三清道祖、黃龍真人及孔子。每年之三元節及盂蘭節為主要慶典。 道觀旁邊的祥華邨原來計劃以所在地命名爲「黃崗山邨」,後有意見指此名容易讓人聯想起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房屋署改爲以藏霞精舍「藏霞」二字的諧音,爲該新建屋邨取名「祥華邨」。.

新!!: 粉嶺和藏霞精舍 · 查看更多 »

邓姓

邓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第180位,中国大陆第34大姓(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廣府、港澳及海外地區等地。在台灣鄧姓排第54位,主要分佈於台灣北部。源于古代鄧國(今河南省邓州市)。原為曼姓,為商朝武丁所封。春秋時代鄧國為楚國所滅之後,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郡望为南阳(今邓州,古代曾为南阳郡)。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2.1%。.

新!!: 粉嶺和邓姓 · 查看更多 »

蓬瀛仙館

蓬瀛仙館是香港著名道觀之一,屬道教全真龍門派,位於新界粉嶺百和路66號,毗鄰港鐵東鐵綫粉嶺站,爲粉嶺地標之一。.

新!!: 粉嶺和蓬瀛仙館 · 查看更多 »

蔚翠花園

蔚翠花園,是香港北區的一系列大樓型住宅,由新鴻基地產所建,位於上水吉祥街9號。.

新!!: 粉嶺和蔚翠花園 · 查看更多 »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相信是依據《易經》六陰九陽之說。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菊の節句)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新!!: 粉嶺和重陽節 · 查看更多 »

長山古寺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於新界粉嶺坪輋,現存結構建於清朝同治7年(1868年),於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粉嶺和長山古寺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粉嶺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雍盛苑

雍盛苑(Yung Shing Court)是香港兼作公共屋邨及居者有其屋的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有利集團施工,位於新界北區粉嶺南暉明路,鄰近昌盛苑及華明邨,屋苑於1997年7月開始興建,2000年1月入伙。 雍薈閣為透過可租可買計劃下所出售之居者有其屋屋苑,於2000年落成,首次推出時售價為258,300-1,015,800港元。.

新!!: 粉嶺和雍盛苑 · 查看更多 »

老圍 (龍躍頭)

老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老圍門樓及圍牆於1997年1月31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粉嶺和老圍 (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逸峯

逸峯(Green Code)位處於香港新界粉嶺馬適路1號,是香港小輪與恒基兆業合作發展的住宅項目。.

新!!: 粉嶺和逸峯 · 查看更多 »

耕地

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恒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新!!: 粉嶺和耕地 · 查看更多 »

揭阳市

揭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均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全市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人口605.89万。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

新!!: 粉嶺和揭阳市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粉嶺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李昌

李昌(),本名雷骏随,男,土家族,中国湖南省永顺县人,中纪委原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陈云),被誉为“黨內覺醒者”。 李昌青年时期积极投身爱国运动,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3年后,他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提出“教育与科研、生产、国防任务相结合”的理念,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办成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1964年调中央工作,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对外文委后与其他政府机关合并为文化部),并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残酷批斗。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协助胡耀邦主持工作,并兼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等职。1982年当选为中央纪委书记。1985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任期間,李昌曾力排眾議,反對極左的鄧力群、王鶴壽當選中顧委常委;趙紫陽去世後,他不顧禁令,前往趙家弔唁。.

新!!: 粉嶺和李昌 · 查看更多 »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祥華邨,校訓是「勤、儉、忠、信」,口號為「今日你以嘉誠為榮,他日嘉誠以你為傲」。 該校是由政府津貼的男女中學,是東華三院第十二中學。北區居民大多會以LKS,或“李嘉誠”稱呼該校。 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校內亦時有舉辦不少以英語為題材的活動,以加強校內之英語氣氛。 初中班別是使用精英班制,不是採用平衡班制編班的。再次升上高年级时原有的班会打乱按成绩再进一步分班。在未來高中新學制下,則可直至中六。(個別留級,離校或其他原因另計)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創於1982年,但校舍於1984年才落成,開校初期需借用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校舍上課。由於要共用校舍,兩校曾於1983/84年度實行半日制上課。.

新!!: 粉嶺和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粉嶺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東閣圍

東閣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因位處龍躍頭東面,因而得名,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新!!: 粉嶺和東閣圍 · 查看更多 »

榮福中心

榮福中心(英文:Wing Fok Centre)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由瑞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Sui Cheo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位於新界北區粉嶺聯和墟,共有六座樓宇,在1993年9月入伙,首次推出時售價為552,100 - 931,500港元。.

新!!: 粉嶺和榮福中心 · 查看更多 »

榮輝中心

榮輝中心(Wing Fai Centre)是香港的一個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屋苑,由瑞昌國際資源有限公司(Sui Cheong International Resource Limited)發展,位於新界北區粉嶺聯和墟,近榮福中心,共有四座樓宇,在1996年5月入伙,首次推出時售價為634,300 - 1.043,800港元。.

新!!: 粉嶺和榮輝中心 · 查看更多 »

欣盛苑

欣盛苑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由關善明建築師樓有限公司設計,金門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位於新界北區粉嶺南(粉嶺上水地段39號),共有七座樓宇,在1993年入伙,首次推出時售價為430,300 - 927,000港元,爲北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居屋屋苑。.

新!!: 粉嶺和欣盛苑 · 查看更多 »

永寧圍

永寧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位於永寧村以北,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新!!: 粉嶺和永寧圍 · 查看更多 »

永寧村

永寧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永寧圍的西北面,亦稱為「大廳」,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新!!: 粉嶺和永寧村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

沙頭角(香港部分-Sha Tau Kok,中國大陸部分-Shatoujiao)是位於香港北區和深圳盐田区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與英國時,以沙頭角河分界,劃分為香港邊境禁區,當中河尾一段成為中英街。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其中沙頭角邨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以前,不少沙頭角居民是海邊柵屋為居,就是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後房協的沙頭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進公共房屋,而車坪街及新樓街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樓宇。沙頭角另一標記為沙頭角碼頭。沙頭角碼頭位於海中心,有一條百多米長的橋將碼頭和陸地連接,碼頭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椏等新界東北鄉郊地區。 自英國於1899年接管香港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沙頭角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現今香港方的「沙頭角」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沙頭角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蓮麻坑、萬屋邊、禾坑、石涌凹、南涌、鹿頸等地,而新娘潭路以東的半島也被稱爲「沙頭角半島」(包括船灣淡水湖),故此該半島上的烏蛟騰、谷埔、鎖羅盆、荔枝窩等地,以及印洲塘一帶以吉澳爲首的島嶼都屬於沙頭角的一部分。.

新!!: 粉嶺和沙頭角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公路

沙頭角公路(英語:Sha Tau Kok Road)是香港早期興建的公路之一,連接新界粉嶺及沙頭角,全長10.5公里,由馬會道至坪輋路一段為雙程四線分隔車道(為路政署於1995-1999所擴建),其餘路段為雙程雙線道路。沙頭角公路主要分作4段,起始是龍躍頭段(粉嶺鐵路站至流水響)、馬尾下段(高埔至大塘湖)、禾坑段(萊洞至麻雀嶺)以及石涌凹段(鹽灶下至沙頭角邊境檢查站)。 沙頭角公路是繼青山公路和大埔公路後,香港政府興建的第三條主要公路,於1927年正式通車。公路的通車,使當時九廣鐵路的沙頭角支線於1年後的1928年停辦。 沙頭角公路大部分路段限速為50公里,但禾坑一段限速達70公里,現因道路工程而改為50公里。.

新!!: 粉嶺和沙頭角公路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粉嶺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清河 (選區)

清河是香港北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N09,成立於2011年,區議員為新界社團聯會成員藍偉良。.

新!!: 粉嶺和清河 (選區)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粉嶺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粉嶺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粉嶺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朝勝堂五村

朝勝堂五村又名丹竹坑老圍五村,是指位於粉嶺沙頭角公路兩旁的五條鄉村,分別是嶺仔村、嶺皮村、簡頭村(澗頭村)、孔嶺村及新屋仔村。 相傳嶺仔村的蔡姓祖先是明朝崇禎年間的大內侍衛,清兵入關後,蔡氏逃到香港等待反清復明的機會,於是聯同當地的羅姓、劉姓、李姓及陳姓居民組成「朝勝堂」,以共襄義舉,只可惜明朝氣數已盡,結果眾人只好落地生根,成為了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朝勝堂五村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粉嶺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昌盛苑

昌盛苑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新界北區粉嶺,鄰近華明邨及雍盛苑,共有4座樓宇,在2000年入伙,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為本港首批康和式設計居屋屋苑之一,首次推出時售價為698,300 - 1,467,700港元。.

新!!: 粉嶺和昌盛苑 · 查看更多 »

新屋仔

#重定向 朝勝堂五村.

新!!: 粉嶺和新屋仔 · 查看更多 »

新圍 (龍躍頭)

新圍又名覲龍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圍村門樓於1988年先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圍牆及更樓則於199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粉嶺和新圍 (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粉嶺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新!!: 粉嶺和新界五大氏族 · 查看更多 »

新界喇沙中學

新界喇沙中學(De 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 N.T.)為香港一間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斐利士(Brother Felix Sheehan)於1965年創立,位於新界上水金錢村,毗鄰東英學圃。.

新!!: 粉嶺和新界喇沙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界鄉議局

新界鄉議局(官方稱為鄉議局,英文:Heung Yee Kuk)是香港新界700條原居民鄉村的諮詢及協商的法定組織,成立於1926年。現時分為三約及二十七鄉鄉事委員會。 該局的職能,受到《香港法例》第1097章《鄉議局條例》及香港基本法第40條所確立。.

新!!: 粉嶺和新界鄉議局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新!!: 粉嶺和新界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運路

新運路(英語:San Wan Road)是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道路,全長約3.3公里,由粉嶺樂業路與馬會道交界起向西北方延伸,至上水石上河畔近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為止,大致與港鐵東鐵綫平行。.

新!!: 粉嶺和新運路 · 查看更多 »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英語:Fong Shu Fook Tong Foundation Fong Shu Chuen Primary School)是一間位於香港北區的津貼資助小學,地址為新界粉嶺華明邨第二期校舍,1990年創校,致力培育學生「德、智、體、群、美」全人教育目標,使學生能成為良好公民。 Fong Shu Fook Tong Foundation Fong Shu Chuen Primary School.JPG|翻油前.

新!!: 粉嶺和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 查看更多 »

打鼓嶺

打鼓嶺(Ta Kwu Ling)位於香港新界北區北部坪輋以北,鄰近香港與深圳的邊界,部分地方曾屬邊境禁區。當中區內小山丘白虎山更位於香港最北端。打鼓嶺與其東邊的沙頭角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共同擁有沙打選區的議席,但其鄉事委員會則各自於區議會內另有代表。現任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是陳崇輝先生。 自英國1898年接管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打鼓嶺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打鼓嶺」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打鼓嶺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坪輋、恐龍坑、老鼠嶺、香園圍等地。文錦渡和羅湖原來也是打鼓嶺區一部分,不過由於這兩個地方與打鼓嶺核心區之間有山嶺阻隔,距離較遠,缺乏主要道路連接,而且皆爲香港與內地之間主要邊境口岸所在地,知名度比打鼓嶺更高,故此一般不會將這兩個地方視爲打鼓嶺的一部分。.

新!!: 粉嶺和打鼓嶺 · 查看更多 »

思德書室

思德書室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南圍,是新界五大家族粉嶺彭氏三所祖祠之一。思德書室建於道光26年(1846年),由彭氏彭步進為紀念其第六代祖先彭思隱所建,並為村民提供教育。思德書室由1936年開始用作以政府資助的粉嶺學校校址,現時書室外面仍保留「粉嶺學校」的牌坊。於1957年遷往毗鄰的新校址,易名為粉嶺公立學校。書室現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新!!: 粉嶺和思德書室 · 查看更多 »

景盛苑

景盛苑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新界北區的粉嶺,於1995年11月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其後於2001年景盛苑業主立案法團成立後,房委會正式將屋苑管理權交還予景盛苑業主立案法團管理,首次推出時售價為576,800 - 1,133,000港元。.

新!!: 粉嶺和景盛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粉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