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

指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是香港一條來往沙田(廣源)及中環(港澳碼頭)的通宵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提供沙田廣源邨、愉翠苑、第一城、富豪花園、沙角邨、博康邨、秦石邨、大圍、九龍塘、何文田來往港島銅鑼灣、灣仔及中區的通宵過海隧道巴士服務。.

86 关系: 城巴博康邨史釗域道大坑道天橋大圍大圍站大老山隧道大涌橋路富豪B9TL巴士富豪花園小瀝源小瀝源路上環帝堡城中區 (香港)中環中環街市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中銀大廈 (香港)九龍塘九龍塘站 (香港)九龍巴士九龍醫院干諾道乙明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康莊道廣源巴士總站廣源邨伊利莎伯大廈何文田德輔道圓洲角分域街告士打道公主道皇后像廣場灣仔獅子山隧道獅子山隧道公路禧利街秦石邨窩打老道第一城站置富第一城熙信大廈盧押道百德新街Enviro 500 MMC銅鑼灣...銅鑼灣道過海隧道巴士182線過海隧道巴士307線過海隧道巴士681線過海隧道巴士N680線遮打花園聯合道香港香港島香港高等法院香港滙豐總行大廈麗豪酒店車公廟路軒尼詩道舊灣仔警署金鐘金鐘站金鐘道柯布連道林士街恒生管理學院杜老誌道沙田 (香港)沙田圍沙田圍路沙田第一城沙田第一城巴士總站沙田車公廟沙角邨港澳客輪碼頭海底隧道 (香港)新翠邨愉翠苑愉田苑愛民邨怡和街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城巴

城巴有限公司是香港的一家巴士公司,同時提供專利巴士和非專利巴士服務,經營多條香港島、北大嶼山、香港海洋公園、沙田第一城、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機場及深圳灣口岸的巴士路線,並有巴士租賃服務。該公司與新巴一樣,為新創建集團成員。.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城巴 · 查看更多 »

博康邨

博康邨(Pok H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沙田圍西南的作壆坑(「壆」字讀作「博」),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佔地9.6公頃,共有8座大廈,於1982年至1985年10月間分三期落成,人口約22,000人。博康邨是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之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博康邨 · 查看更多 »

史釗域道

史釗域道(Stewart Road)是香港島灣仔區的一條街,南北走向,北至灣仔北告士打道、灣景中心大廈與新鴻基中心處,南至灣仔軒尼詩道、莊士敦道德士古大廈油站處。 根據《南華早報》1929年6月17日的報道,當時新命名的史釗域道是紀念1843年至1844年間擔任庫務司(Colonial Treasurer)的史釗域(Charles Edward Stewart)。.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史釗域道 · 查看更多 »

大坑道天橋

#重定向 大坑道.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大坑道天橋 · 查看更多 »

大圍

大圍(Tai Wai)屬於香港新界東的社區。從前大圍只限於對大圍村(Tai Wai Village)及附近數條街的稱呼;現在已包括更廣的地區,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獅子山和針山之間的整個--都統稱為大圍。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此外,區內有火化场和宝福山,使居民更加方便思念先人。 大圍村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是沙田區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大圍村有一道拱門,圍牆是用灰磚砌成,堅固耐用。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著「積存圍」(Chik Chuen Wai)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著「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1980年代初開始的新市鎮規劃(美林邨於1981年落成)將大圍的發展集中於谷地兩邊。車站北面的市中心摻雜着2至3層高的村屋、5至6層高的唐樓、以及近20年來興建的十多二十層高的住宅;再外圍就是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包括北面的美林邨、美田邨和南面的新翠邨、隆亨邨、新田圍邨及顯徑邨,公共屋邨之間建了另一些私人屋苑,鐵路上蓋最近又豎立了十數棟達四五十層高的屏風樓——名城。.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大圍 · 查看更多 »

大圍站

大圍站(Tai Wai Station)位於香港沙田區大圍,是港鐵東鐵綫與馬鞍山綫的轉車站。此車站的擴建工程由建築師Aedas負責設計,前田建設為總承建商,扩建的车站大堂已于2003年12月启用,面积增至原来的三倍。.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大圍站 · 查看更多 »

大老山隧道

大老山隧道(Tate's Cairn Tunnel),是香港現時最長的行車隧道,全長達3.95公里,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是連接九龍與沙田的5條隧道或道路中,唯一通往九龍東之一,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沙田坳道、青沙管制區及大埔公路。隧道穿過大老山,連接新界東沙田小瀝源和九龍東黃大仙鑽石山,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93章《大老山隧道條例》。 雖然隧道在九龍的實際入口位於鑽石山南蓮園池旁,但連接隧道鑽石山入口以南和九龍灣麗晶花園(彩虹交匯處)之間,穿越介乎彩虹邨和采頤花園中間的一段約一公里長高架引道,屬隧道區域一部分,並非屬於觀塘繞道,故實際起點是在麗晶花園,故此大老山隧道連同引道全長5.85公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大老山隧道 · 查看更多 »

大涌橋路

大涌橋路 (Tai Chung Kiu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公路,位於新界沙田城門河東,從沙田東面的大老山公路石門交匯處開始,至港鐵車公廟站止,西接車公廟路。 由於大涌橋路依城門河而建,貫通多個主要住宅區,因此漸漸成為區內南北向主幹道路,地位僅次於沙田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大涌橋路 · 查看更多 »

富豪B9TL巴士

富豪B9TL(Volvo B9TL),曾一度被稱為富豪奧林比安的低地台版本(Volvo Olympian SLF),是富豪車廠(Volvo)生產的一款超低地台雙層巴士,於2002年首次生產。.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富豪B9TL巴士 · 查看更多 »

富豪花園

富豪花園(英文:Belair Gardens)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內一個大型私人屋苑,位於圓洲角大涌橋路52號 ,共有14座樓高25至28層的住宅樓宇,合共提供1944個住宅單位。富豪花園分兩期發展,分別於1982年及1987年落成,發展商為華懋集團。屋苑附設商場、停車場、花園、游泳池、網球場等設施。.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富豪花園 · 查看更多 »

小瀝源

小瀝源(Siu Lek Yuen)位於香港新界東沙田區城河東,西面向圓洲角,其餘三面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在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前,沙田原稱「瀝源」,得名於城門河清澈的河水,小瀝源是位於城門河流域「瀝源」附近的一個較小的河谷地,同樣流着清澈的河水,故稱「小瀝源」。.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小瀝源 · 查看更多 »

小瀝源路

小瀝源路 (Siu Lek Yuen Road)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的一條道路。西北端起自大涌橋路,沿小瀝源渠向東南伸延至小瀝源住宅區,途經沙田第一城、小瀝源工業區、小瀝源村、綠怡雅苑(興建中)、帝堡城、廣源邨、廣林苑及黃泥頭村,連接康林苑私家路終點位於景林閣。小瀝源路全長約2.3公里,是沙田區主要道路之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小瀝源路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帝堡城

帝堡城(The Castello)位於香港沙田區小瀝源路69號,鄰近綠怡雅苑(興建中)、廣源邨及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於1999年10月落成,於1999年12月入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帝堡城 · 查看更多 »

中區 (香港)

香港中區的日落 中區是香港昔日的一個行政區劃,範圍包括現時香港島中西區的東部,即中環。.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中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英文:Central Market)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的街市及三級歷史建築物,位於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 在香港,實用簡單的包浩斯風格建築物已幾乎絕迹,現時僅餘下本街市、舊灣仔街市(已改建)及旺角街市。.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中環街市 · 查看更多 »

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

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英文:Central (Macau Ferry)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中西區上環(不是中環)的巴士總站,稱為「中環」是因為早年經營港島區專利巴士的中華汽車公司所命名。港澳碼頭總站位處於香港港澳碼頭側,方便乘搭渡輪往返澳門及廣東省各航點的乘客,亦因多條前往九龍及新界各地的香港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總站設於此而成為了中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中銀大廈 (香港)

中銀大廈(英语: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熊谷組總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落成時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為香港第四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全球排名則位居第39位(截至2017年1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中銀大廈 (香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當中大部份地域都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又一村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環境清幽。而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之主要名校區。此外,此區亦以時鐘酒店和安老院而聞名。.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九龍塘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站 (香港)

九龍塘站(Kowloon Tong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城區九龍塘多福道、添福道及沙福道之間交界、深水埗區又一村及又一城東面,為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東鐵綫在兩鐵合併前,東鐵綫的前稱為九廣東鐵或簡稱東鐵,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及觀塘綫重要的鐵路轉車站之一。 在兩鐵合併前,車站分別由九廣鐵路公司(九鐵公司)及地鐵公司管理;而在2007年12月2日即兩鐵合併後,九廣鐵路公司把九龍塘站的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部份租予港鐵公司作鐵路營運之用,因此港鐵公司把兩站合併成為同一個車站管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九龍塘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英文:Kowloo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H)是香港的公營醫院,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圍加多利山亞皆老街147號A,為九龍區首間由香港政府設立的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為九龍中聯網醫院之一,主要提供服務予九龍區病人。 醫院共有17座院舍,分別於1925年至1965年年間建成。九龍醫院的胸肺內科是九龍區最大型胸肺專科中心之一,亦是香港首間提供胸肺康復計劃的醫院。另外,九龍醫院亦為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病人提供延續護理服務。 九龍醫院還肩負著培育醫護人員的責任。九龍醫院護士學校,亦為非政府機構培訓登記護士。.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九龍醫院 · 查看更多 »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干諾道 · 查看更多 »

乙明邨

乙明邨(Jat Min Chuen)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城河東沙田圍的填海地上,是唯一於沙田區由香港房屋協會所發展的甲類出租屋邨,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乙明邨是第一個增設保安大閘,及第二個設有游泳池的房協屋邨,乙明邨大部分單位設有浴缸,在80年代初的出租屋邨可謂十分先進與罕見。乙明邨命名是紀念房協義務司庫的會計師陳乙明先生(Mr. Tan Jat Min),由於陳乙明先生為印尼出世的河源客家人,而故此他的名字用客家語拼音組合而成,而邨名也沿用其名字客家語拼音命名為Jat Min ,而邨字則以廣東話拼音Chuen來組成乙明邨Jat Min Chuen整個邨名。.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乙明邨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Alexander Dennis Enviro 500,前稱TransBus Enviro 500)是一款由英國亞歷山大丹尼士(及其前身TransBus International)生產的3軸雙層巴士,它也是亞歷山大丹尼士製造的其中一款Enviro系列巴士。基於生產底盤的丹尼士與生產車身的亞歷山大已經合併,Enviro 500被作為丹尼士三叉戟三型的後繼產品,Enviro 500是根據英國政府和歐洲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製造,並按照香港使用三叉戟型的經驗進行改良,本型巴士後來被進一步發展為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 查看更多 »

康莊道

康莊道是香港九龍紅磡灣的一條主幹道,大部份路段屬1號幹線的一部份,全長約1公里。幹線部份即紅磡交匯處至紅磡海底隧道九龍入口一段,主要作為紅磡海底隧道的引道,連接隧道入口與公主道、漆咸道北及漆咸道南,為4線雙程分隔道路,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而非幹線部份則為2線單程北行(南行屬於梳士巴利道),與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平行,連接梳士巴利道與科學館道交界,車速限制為每小時50公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康莊道 · 查看更多 »

廣源巴士總站

廣源巴士總站(英文:Kwong Yuen Bus Terminus)是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鄰近廣源邨,在1990年10月落成。交匯處亦是6條巴士路線的總站,位於廣源商場對出。.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廣源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廣源邨

廣源邨(英語:Kwong Yue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ST12,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位於新界沙田區城河東小瀝源小瀝源路68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全邨連同廣林苑,康林苑及政府宿舍,共佔地12.5公頃,分四期發展,並提供4448個出租單位及2886個居屋單位,可容納33600人居住。廣林苑及康林苑是區內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各有三座樓宇,廣源紀律部隊宿舍在康林苑旁邊,當中怡景閣為入境事務處宿舍、而海泓閣則為海關宿舍,此宿舍為居屋的新十字型設計,外立面與康林苑相同,此兩幢宿舍由香港政府委托香港房屋委員會代為興建,建成後交由有關部門把宿舍分派給合資格員工,政府產業署則負責出租及管理。以上各屋苑樓宇均在1989年至1990年落成。 由於廣源邨的所在地並非填海得出,所以與沙田區其他的屋邨不同,是依山而建的。廣源邨共分三期興建,第一期的範圍包括廣楊樓及廣榕樓及附近一帶;第二期包括廣棉樓、廣柏樓及附近一帶;第三期包括廣松樓、廣橡樓及附近一帶。其中第一、二期地勢較低,而第三期則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 廣源邨屬於第四期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於2001年4月2日開始出售,現已有約75%住客購買單位成為業主。 廣源商場獲得199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在區議會選舉,廣源邨自組成廣源選區,而廣林苑及康林苑則合組成廣康選區;而現時代表廣源區的區議員是新民黨/公民力量的陳敏娟。.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廣源邨 · 查看更多 »

伊利莎伯大廈

伊利莎伯大廈(Elizabeth House),是香港港島灣仔區銅鑼灣的消費娛樂場所地標、香港商場及屋苑之一。伊利莎伯大廈前身是英美煙草貨倉及辦公室,於1978年由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聯手發展,共分為A、B、C三座,樓高28層,設468伙住宅,實用面積由540至906方呎不等。物業7樓以下基座是商場及停車場。 伊利莎伯大廈北面景觀,望香港海底隧道及維多利亞港等。過海隧道巴士到港島隧道出口,乘客南望第一座建築物就是伊利莎伯大廈,它外牆掛有戶外大型海報,廣告不少城中熱賣商品,有歌星演唱會、瘦身產品等。節日欣賞煙花,其望海景的樓層,酒樓、西餐廳及夜店等,顧客也一早滿座。樓頂有Panasonic的大型霓虹招牌,早年為星辰表,約1998年轉為Panasonic。.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伊利莎伯大廈 · 查看更多 »

何文田

何文田(Ho Man Tin,舊作Ho Mun Tin)為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西部的谷地,位於旺角之東南,京士柏之北,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包括窩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區內主要幹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窩打老道等,1號幹線穿越何文田。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香港公開大學總校舍位於何文田。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何文田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德輔道 · 查看更多 »

圓洲角

圓洲角(Yuen Chau Kok)位於香港沙田區,70m,昔日叫圓洲(Yuen Chau),曾是個在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後因沙田填海工程而與小瀝源和沙田圍等地連接在一起,現已成爲城門河人工河道東岸「城河東」區域的一部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圓洲角 · 查看更多 »

分域街

分域街(Fenwick Street)是香港位於香港島北部灣仔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全長400米。它是香港島維多利亞港早期填海所得的土地之一,所以不是山坡路。「分域」音譯自「Fenwick」,並不是指該街道為區域的分界線。 分域街的北部起自分域碼頭街與港灣道,南到莊士敦道垂直交界止。沿途經過告士打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等街道。 分域街沿途有知名建築物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藝術中心、港島皇悅酒店、星港酒店、循道衛理香港堂等。.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分域街 · 查看更多 »

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維園道及中環金鐘一帶。全線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告士打道 · 查看更多 »

公主道

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oad),舊稱楠道(Nairn Road),是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九龍西部,南接香港海底隧道紅磡出口的康莊道,通往紅磡繞道的公主道連接路及漆咸道南,中段經過京士柏,並在何文田或紅磡灣的十二號山與採石山之間穿過。穿越何文田後,北接位於何文田窩打老道。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公主道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獅子山隧道

獅子山隧道(Lion Rock Tunnel),簡稱獅隧,是香港最早通車的行車隧道,亦是第一條連接九龍西及新界東的重要行車隧道之一。獅隧穿過獅子山以南的九龍坳,連接九龍西九龍塘和新界東大圍。其餘兩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分別為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與大老山隧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嚴格而言,獅子山隧道只是指南行管道(往九龍方向);相隔超過10年後才通車的北行管道(往沙田方向),正式名稱為第二獅子山隧道(Second Lion Rock Tunnel)。但不論傳媒、香港政府還是一般市民,也甚少分開兩條管道為不同的隧道,而是和其他隧道一樣,把兩條管道視為一體。 2012年4月23日,越運亨(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取得獅子山隧道為期6年的營運管理合約,並於2012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獅子山隧道 · 查看更多 »

獅子山隧道公路

獅子山隧道公路(英文:Lion Rock Tunnel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幹道,連接九龍塘至沙田。該公路可以分為3部份:九龍部份(窩打老道至獅子山隧道九龍出入口一小段)、隧道(即獅子山隧道)及新界部份(獅子山隧道收費廣場至大埔公路大圍段)。除了新界沙田路至大埔公路大圍段的一小段(即獅子橋)外,其餘都是1號幹線的一部份。由於九龍部份的長度只有約100米,一般人提及此公路時,通常是單指新界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獅子山隧道公路 · 查看更多 »

禧利街

禧利街(Hillier Street),是香港上環的一條街道,是香港島填海所得的土地,當時被規劃為華人區,近中環及上環三角碼頭等,所以交通發達,商貿活躍。 禧利街地勢平坦,當時建築不少唐樓,臨街是商店。 現在禧利街有不少舊樓及洋樓,近港鐵上環站,出口有多家便利店及銀行聚集,早上有免費報紙派發。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Des Voeux Road C MTR.JPG|禧利街與德輔道中交界處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Cycle K n MTR.JPG|禧利街沿途設有便利店及地鐵出口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13.JPG|禧利街有不少新舊的地鋪.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禧利街 · 查看更多 »

秦石邨

石邨(Chun She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車公廟以東沙田頭,共有四座大廈,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1984年落成。.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秦石邨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窩打老道 · 查看更多 »

第一城站

一城站(City One Station)是港鐵馬鞍山綫的一個架空車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圓洲角插桅杆街愉田苑與欣廷軒之間,鄰近沙田第一城,於2004年12月21日啟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第一城站 · 查看更多 »

置富第一城

置富第一城(英文:Fortune City One),為香港新界沙田城河東沙田第一城一個商場及街市建築群,位於新界沙田銀城街1號、2號及樂城街6號,為沙田第一城及附近居民提供服務,現由置富產業信託持有。.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置富第一城 · 查看更多 »

熙信大廈

熙信大廈(英文:Asian House,又稱熙信樓)是香港一幢商業大廈,位於香港島灣仔西部的大佛口,地址為軒尼詩道1號,被軍器廠街、駱克道圍繞。大廈於1969年落成,樓高22層,總樓面面積約30萬平方呎。.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熙信大廈 · 查看更多 »

盧押道

盧押道(Luard Road)是在香港港島灣仔的一條行車街道,全長280米。 盧押道在灣仔政府大樓及告士打道以南,皇后大道東及莊士敦道以北,修頓球場,循道衛理香港堂及分域街以東。盧押道沿途經過謝斐道、駱克道及軒尼詩道,它們都是早期填海區,所以不是山坡路。盧押道行車只有南向北單程雙線。 盧押道以香港殖民地時期軍隊指揮官盧押命名。而有些人會將此道路和位於香港島太平山頂的盧吉道混淆,後者才是紀念香港總督盧吉的道路。 盧押道内有名的食店是在盧押道3號,於1966年開業的老牌西餐廳,名為波士頓餐廳。 最近的港鐵站是在港鐵港島綫灣仔站B1出入口,在修頓球場以西,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附近。 Category:冠以人名的香港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盧押道 · 查看更多 »

百德新街

德新街(Paterson Street)是位於香港島的一條人流車流頗多的街道,它在香港東角商業購物區。北部起自維園道,中途經京士頓街、記利佐治街,南至怡和街止。.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百德新街 · 查看更多 »

Enviro 500 MMC

#重定向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Enviro 500 MMC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道

銅鑼灣道(Tung Lo Wan Road)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街道,位於銅鑼灣東部及大坑以北。路段東端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興發街及高士威道的路口,西端則連接怡和街、伊榮街、禮頓道及高士威道的路口。銅鑼灣道中段途經浣紗街和摩頓台等地、連接大坑道。 值得留意的是,大圍近曉翠山莊亦叫銅鑼灣,原因是那處在沙田未發展填海興建新市鎮前,是一銅鑼形灣畔。.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銅鑼灣道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182線

過海隧道巴士182線是香港一條來往沙田(愉翠苑)及中環(港澳碼頭)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提供沙田第一城、乙明邨、沙角邨、秦石邨、新翠邨、九龍塘、何文田取道紅磡海底隧道來往灣仔、金鐘、中環及上環的過海隧道巴士服務。 於平日星期一至五黃昏繁忙時間,設有特別線182X,由中環(港澳碼頭)單向開往沙田(愉翠苑),港島區沿182線往沙田方向路線行駛及停站,但駛離紅磡海底隧道後於整個九龍區(紅磡海底隧道至獅子山隧道之間)不設車站直接駛入獅子山隧道往大圍,而且途經乙明邨街後則改經博康巴士總站及水泉澳邨,之後經多石街及沙田圍路直接駛往愉翠苑,不經182線途經的大涌橋路及沙田第一城一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過海隧道巴士182線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307線

過海隧道巴士307線是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的一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取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特快來往大埔中心及中環碼頭。本路線是現時惟一一條每天提供全日服務的3字頭系列過海隧道巴士路線,而運作方式是九巴及城巴梅花間竹地開出,並非各自有服務時段,為全日過海隧道路線中罕有。由於本線之定線直接,「一程過」直達港島商業中心區,本線客量極高,班次經常客滿及供不應求。本線於平日繁忙時間另設有4條分支——307A、307B、307C、307P。 過海隧道巴士307A線,逢星期一至六上午由大埔頭單--開往上環(永吉街),途經富亨邨。 過海隧道巴士307B線,逢星期一至六上午由大埔(運頭塘)單--開往上環(永吉街),途經大埔墟、廣福邨。 過海隧道巴士307C線,逢星期一至五上午由大埔頭單--開往灣仔(會展),途經太和站、新興花園、青沙公路、西區海底隧道、上環、中環、金鐘及灣仔。 過海隧道巴士307P線,上午由大埔(汀太路)開往天后站,下午由天后站開往大埔(汀太路),途經西灣河、鰂魚涌及北角。.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過海隧道巴士307線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681線

過海隧道巴士681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馬鞍山市中心及中環(香港站),由九巴及城巴營運,是城巴首條全新開辦而非經由接辦取得的來往新界區過海隧道路線,而本線使用對象大部分以來往中上環區的居民為主。.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過海隧道巴士681線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N680線

過海隧道巴士N680線是香港一條由九龍巴士及新世界第一巴士聯合經營的通宵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來往馬鞍山(錦英苑)及中環(港澳碼頭),於680及681收車後提供來往馬鞍山至港島(北角、銅鑼灣、灣仔及中環)的巴士服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過海隧道巴士N680線 · 查看更多 »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遮打花園 · 查看更多 »

聯合道

聯合道(Junction Road)是香港九龍西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九龍塘、九龍仔及九龍城,途中經過樂富。道路由西至窩打老道近歌和老街交界、香港浸會醫院以南,南至九龍城太子道西322號為止,全長1.8公里。聯合道窩打老道至竹園道一段為三線分隔行車,其餘路段到太子道西都是單線來回行車。 聯合道九龍東軍營段最為繁忙,車輛及人群都在此段聯合道往來。很多人從浸會大學往來九龍塘站。近延文禮士道有一拆掉的寮屋區,曾為私人片場。對面座落一坐侯王廟。而民生書院對面有一墳場,而南段近九龍城可說是九龍城市中心及住宅區的分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聯合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等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香港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重定向 滙豐總行大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麗豪酒店

麗豪酒店(Regal Riverside Hotel)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的一間酒店,位於新界沙田沙田圍大涌橋路34-36號,於1986年開業,由富豪國際酒店集團管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麗豪酒店 · 查看更多 »

車公廟路

車公廟路(Che Kung Miu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馬路,位於新界沙田,從港鐵車公廟站大涌橋路的西端開始,至顯徑邨止。大圍段近美田路及紅梅谷路位置原本為十字路口,到1998年建「八爪魚天橋」後,改為迥旋處,但經常發生交通意外。.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車公廟路 · 查看更多 »

軒尼詩道

軒尼詩道(Hennessy Road,又譯軒尼斯道)是香港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路線大致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西接金鐘道,由軍器廠街交界起;東至渣甸街交界為止,連接怡和街,並與駱克道、謝斐道和告士打道的方向大致平行。這條道路的名稱,是以前香港總督軒尼詩命名,長約1860米。 軒尼詩道東段位於銅鑼灣中心區,可算是全香港最高人流的道路之一。因此汽車、巴士、電車與行人爭路的情況時常發生。 軒尼詩道東段由英皇集團中心至崇光百貨、西段由電訊盈科駱克機樓至警察總部有來回雙向電車路。為改善香港仔隧道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東)方向擠塞情況,政府從2000年到2003年4月推行軒尼詩道巴士線試驗計劃。 2009年由張學友,湯唯主演的香港電影《月滿軒尼詩》即是以軒尼詩道為主題的愛情電影。.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軒尼詩道 · 查看更多 »

舊灣仔警署

舊灣仔警署曾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灣仔分區的警署,位於灣仔告士打道及菲林明道交界,建於1932年,並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舊灣仔警署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柯布連道

柯布連道(O'Brien Road),是香港香港島灣仔區的一條街道,南北連接告士打道及駱克道,鄰近港鐵灣仔站多個出入口。 柯布連道是一條紀念殖民地香港政府布政司柯布連的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柯布連道 · 查看更多 »

林士街

林士街(Rumsey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著名街道,位於香港島中上環的交界。街道為南北走向,由永樂街開始,穿過德輔道中及干諾道中,直達維多利亞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林士街 · 查看更多 »

恒生管理學院

恆生管理學院(簡稱恆管;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縮寫:HSMC),為香港一所私立專上學院,由恒生商學書院改組而成。恒管由五個學院組成(包括商學院、傳播學院、決策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翻譯學院),現有約5,000名全日制學生及約200名全職教師。.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恒生管理學院 · 查看更多 »

杜老誌道

杜老誌道(Tonnochy Road)是香港灣仔的一條道路,南北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道路南段連接軒尼詩道近集成中心一帶,中間被告士打道所隔,北段則到達海邊的鴻興道。此外,告士打道西行亦有雙線單程行車天橋,接駁杜老誌道北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杜老誌道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沙田圍

沙田圍(Sha Tin Wai)是香港沙田區的一個地方,沙田市中心對岸,名稱源於當地的沙田圍村(Sha Tin Wai Village)。 該區住宅發展大多以高密度屋苑為主,並且主要在1980年代落成。當中怡成坊和崗背街一帶是私人住宅發展的集中地,建有河畔花園、勵城花園、田園閣、翠華花園、全輝中心、花園城這些1980年代落成的小型私人屋苑(當中勵城花園更為單幢式發展)。此地帶的商業發展以面向怡成坊和崗背街的地舖為主,各個私人屋苑樓下均設有商舖,大部份業權分散。港鐵馬鞍山綫沙田圍站服務該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圍 · 查看更多 »

沙田圍路

沙田圍路(Sha Tin Wai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馬路,位於新界沙田,從大老山公路(2號幹線出口4)開始,至大涌橋路與沙燕橋交界止,西接沙田鄉事會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圍路 · 查看更多 »

沙田第一城

沙田第一城(City One Shatin,簡稱第一城)是香港新界沙田區至今最大型的住宅項目,由52幢住宅樓宇組成。屋苑內設有兩座購物商場(置富第一城及置富第一城‧樂薈)、休憩花園、球場及游泳池等設施供住客使用。在附近設有幾間學校。 住宅部分由富城集圑旗下的「百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第一城 · 查看更多 »

沙田第一城巴士總站

#重定向 沙田第一城#交通.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第一城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沙田車公廟

沙田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其中在現有廟宇建築物後舊廟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現時向公眾開放的車公廟建築,在1991年開始重建,1994年完成,全部費用達5,000多萬港元。新廟總面積達5,350平方米,比原來的大得多。原有的車公廟則位於新建築之後,建於17世紀,曾於19世紀重建,並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 每年農曆年初三,車公廟就會人頭湧湧、香火鼎盛,各男女善信上香朝拜後多會轉動壇前的銅風車,祈求新一年轉出好運新機。車公誕原為農曆年初二,蓋因年初三是「赤口」,不宜拜年,男女善信於是改於年初三拜車公了,有部分還會於每年農曆3月27日、6月6日和8月16日等到廟祭祀。據華人廟宇委員會指,車公廟每年參拜人數達50萬人次。.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田車公廟 · 查看更多 »

沙角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沙田城河東沙田圍的填海地上,於1980年落成入伙,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共有7座大廈,其「長型連座」設計是比較罕有的。而沙角邨內的大牌檔亦是有名的美食中心。.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沙角邨 · 查看更多 »

港澳客輪碼頭

港澳客輪碼頭(Hong Kong - Macau Ferry Terminal),俗稱港澳碼頭,是香港跨境碼頭之一,位於香港島上環信德中心,為信德中心發展計劃的一部份,由馬海建築師樓設計,提供往來香港與澳門的高速客輪服務。碼頭設有入境事務處的上環出入境管制站及海關設施。碼頭設有通道通住港鐵上環站及巴士總站則設於碼頭旁邊。碼頭可應付每年1,500萬的旅客量,設有內、外兩座碼頭,中間有60公尺寬的水道供船隻行駛,並以行人天橋連接。 除了澳門航線外,港澳客輪碼頭亦提供珠海、深圳蛇口等地方航線服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港澳客輪碼頭 · 查看更多 »

海底隧道 (香港)

海底隧道(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海底隧道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翠邨

新翠邨(Sun Chui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隔田。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1983年正式入伙,毗鄰隆亨邨、景田苑、田心村、新田村、車公廟和港鐵大圍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新翠邨 · 查看更多 »

愉翠苑

是香港房屋署轄下一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新界沙田圓洲角,為香港居屋短樁醜聞的主角之一,因而廣為香港人所認識。而D及E座亦因此事件而需要拆卸。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保華建業集團施工,於2001年開始入伙,由康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愉翠苑是沙田居屋綠表市場售價最高的屋苑,也是新界綠表市場售價最高的屋苑之一。2018年1月,該屋苑有三房650實呎單位,以696萬港元未補地價成交,實呎價10,708港元,創新界居屋新高。.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愉翠苑 · 查看更多 »

愉田苑

愉田苑(英文: Yue Tin Court)是香港房屋署轄下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新界沙田城河東圓洲角的填海地上,鄰近沙田第一城及港鐵第一城站,在1982年至1983年落成。.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愉田苑 · 查看更多 »

愛民邨

愛民邨(英語:Oi Man Estate)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中的一個公共屋邨及前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由房屋署建築師廖本懷先生設計及由房屋署建築師彭玉陵先生擔任項目建築師。此屋邨位於九龍何文田忠孝街和孝民街。它是全九龍城區佔地面積最廣的屋邨。由於屋邨範圍甚大,加上愛民邨的地勢關係,故邨內有部份單位露台的景觀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再加上各個單位皆設有露台及設計上參考了華富邨並稍作改良,故在坊間中,愛民邨有九龍「華富邨」之稱。.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愛民邨 · 查看更多 »

怡和街

怡和街(Yee Wo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東西方面雙向行車,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20世紀初,怡和洋行擁有東角,即今日銅鑼灣站一帶的土地,因此香港政府把此條街道命名為怡和街作為紀念。 怡和街不算很長,約300米,東面連接高士威道,西面連接軒尼詩道,電車路線沿怡和街而行。在怡和街最東段一小段是單程東行,該處亦是電車銅鑼灣總站所在地。該地點也有一家星級酒店名為富豪香港酒店,它附近的街道車流非常繁忙,所以為了行人過路安全,建設有顯眼的環型行人天橋,連接上禮頓道的聖保祿學校、怡和街以北的糖街及怡和街的西段等地點。該環型行人天橋的形象常見於藝術攝影展之中。 怡和街估計每天人流超過百萬。因此,怡和街一帶的鋪租一直很高。根據2006年10月Cushman & Wakefield Inc.的一個全球零售鋪位租金報告,怡和街的租金為全球第二貴,每月尺租735港元,次於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的878港元。。根據環境保護署在香港各處設立的空氣監測站(包括怡和街)的數據,怡和街是香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怡和街亦是香港不少大型遊行的必經之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怡和街曾是香港佔領區的銅鑼灣佔領區的核心地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182線和怡和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过海隧道巴士N182线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