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苏州宗教

指数 苏州宗教

没有描述。

64 关系: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徒聚会处博习医院十全街天主教上海教区天主教苏州教区太平天国寒山寺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东汉万历三自爱国教会乐群社会堂乾隆五卅运动张天师徐宏根徐光启循道宗利玛窦玄妙观灵岩山寺美南长老会美南浸信会美北长老会美国圣公会羅馬教廷狮山堂盘门监理会聖公宗靈糧堂顺治西园戒幢律寺观前街龚品梅龙虎山阊门重元寺長老宗苏州基督教苏州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苏州圣约翰堂苏州教堂列表雍正帝耶稣会...Soochow University抗战李秀成東吳大學杜步西正一道民国江苏宗教朝鲜战争戈登浸信会新教文化大革命思杜堂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是一個異端,源自19世紀中期美國的米勒派運動,该組織成立於1863年,以遵守聖經於創世紀中上帝所設立的每一週的第七天為安息日(即星期六)(創2:1-3)為安息日和宣揚基督再臨為人所知,也稱「第七日再臨團」。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神學觀點大致取自福音派中的耶穌再臨論,例如三位一體和聖經無誤等。另外有獨特的教义則包括死人無知覺和查案審判等。另外,這個组织也因強調飲食和健康,宣揚宗教自由和強調信心與行為是並行的,及提倡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為人所知。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全球組織由全球總會(General Conference)統管,轄下分為分會、聯合會和地方區會,自称其成员人數超過1700萬,在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組織。除信徒聚會外,教會對外傳道的主力是教育、醫療、文字印刷、廣播和救災。.

新!!: 苏州宗教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聚会处

#重定向 地方教会.

新!!: 苏州宗教和基督徒聚会处 · 查看更多 »

博习医院

博习医院(Soochow Hospital)是美国南方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的一所西医医院。.

新!!: 苏州宗教和博习医院 · 查看更多 »

十全街

十全街是江苏省苏州古城东南部沧浪区的一条古老街道,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长2004米,宽约10米,沿路梧桐树浓荫蔽日。这条街道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代起名为“十泉街”,因街上有十口井而得名。清代为纪念“十全老人”乾隆帝而更名为十全街。至今依然保留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一河”的江南水乡城市的传统格局,每隔不远,便有一座小桥横跨河面,通往两侧的居民区。 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网师园就位于十全街上,附近曾是苏州的宾馆酒店最集中的地段,包括南林饭店、苏州饭店、南园宾馆等。旧街坊改造后,十全街两侧为新建的古典风格建筑,是餐饮业、茶楼酒吧和各式工艺品商店(苏绣、字画古董、紫砂陶器、红木小件)集中的特色街道。.

新!!: 苏州宗教和十全街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上海教区

天主教上海教区是天主教会在中国上海市設置的教區,是中國天主教重要的教区之一。目前分为市区、嘉青松、浦东、崇明、浦南5个总铎区。.

新!!: 苏州宗教和天主教上海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苏州教区

天主教苏州教区(Dioecesis Suceuv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苏州宗教和天主教苏州教区 · 查看更多 »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新!!: 苏州宗教和太平天国 · 查看更多 »

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

新!!: 苏州宗教和寒山寺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简称全国基协,英译名为China Christian Council,缩写为CCC)是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的全国性教务组织,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管理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社会团体的管理,1980年于南京市成立,现会址位于上海市九江路,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合称为“基督教全国两会”或“中国基督教两会”(英译缩写为CCC/TSPM)。1991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正式加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现任会长为高峰牧师。.

新!!: 苏州宗教和中国基督教协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简称全国三自, 即National TSPM),是由三自爱国運動產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新教基督徒的“爱国爱教”组织,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管理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会址设于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与中国基督教协会合称“基督教全国两会”或“中国基督教两会”(英译缩写为“CCC/TSPM”)。.

新!!: 苏州宗教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倡的政治理念,指中國大陸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及意识形态的基礎上,引入資本主義在市场经济上的部份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國在發展經濟之餘,仍然能夠保留社会主義社會的結構,维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 苏州宗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苏州宗教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苏州宗教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三自爱国教会

三自爱国教会或稱三自教会是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认可(在政治方面领导)的“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国基督教教會。中国内地的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但边缘化的中华东正教会未建立全国性教务组织或各级“爱国会”组织)三大教派三自爱国教会各有一套组织体系。中国大陆境内拒绝接受中国政府领导的基督新教教会被称为家庭教会。.

新!!: 苏州宗教和三自爱国教会 · 查看更多 »

乐群社会堂

乐群社会堂(苏州宫巷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古城中心的宫巷,是美南监理会在苏州建造的3座主要教堂之一(另外2座是天赐庄苏州圣约翰堂和养育巷救世堂(位于城内养育巷慕家花园口,现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891年。1921年由美国传教士项烈和华人牧师沙定淮扩建,因为兼办社会服务工作,改名为乐群社会堂。1934年宫巷拓宽成马路,教堂后退4米,原有大门、二门被拆。现在建筑面积2458平方米。1966年,文革开始,苏州红卫兵总部占据乐群社会堂。此后直到21年后的1987年,占用教堂的教育局、卫生局迁走,乐群社会堂改名基督教宫巷堂恢复开放。.

新!!: 苏州宗教和乐群社会堂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苏州宗教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是中國於北洋政府治下反帝国主义和反当政的民国军阀势力的一场运动,由中国国民党上海執行部(時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策劃及領導的第一个重大群众运动。 事件發展至1925年5月30日,青岛、上海等地工人遊行抗議日本棉紗廠非法開除及毆打工人,遭到開槍鎮壓,引發流血事件,是為五卅慘案(又稱青沪惨案、五卅大屠殺)。.

新!!: 苏州宗教和五卅运动 · 查看更多 »

张天师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系道教流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新!!: 苏州宗教和张天师 · 查看更多 »

徐宏根

徐宏根()圣名若瑟,江苏苏州人,天主教苏州教区主教。.

新!!: 苏州宗教和徐宏根 · 查看更多 »

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Paulus),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领袖,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任上病逝于北京。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馮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发展路线。 坚持无神论立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且曾与梵蒂冈长期交恶的中共当局侧重于宣传其为“爱国科学家”。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学界和舆论已开始公开强调徐光启近乎“中国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敏感身份。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保禄阁老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誉為中国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天主教上海教区宣告为“天主之-zh-hans:仆;zh-hant:僕;-”,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新!!: 苏州宗教和徐光启 · 查看更多 »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新!!: 苏州宗教和循道宗 · 查看更多 »

利玛窦

泰奥·里奇(Matteo Ricci,,),漢名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國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4年獲得天主之僕稱號。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于2011年開始對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列真福品进行审理。.

新!!: 苏州宗教和利玛窦 · 查看更多 »

玄妙观

妙观是常见的道观名称,清康熙年间因避“玄烨”讳改称元妙观,后部分道观改回玄妙观,有些则继续称元妙观。.

新!!: 苏州宗教和玄妙观 · 查看更多 »

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又称灵岩寺、崇报禅寺,位于江苏苏州灵岩山上,著名净土宗道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2年10月22日被确认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苏州宗教和灵岩山寺 · 查看更多 »

美南长老会

美南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基督教宗派,开始于1861年,包括美国南方各州的长老会,美国长老会是由于废奴问题而南北分裂的产物。1983年再度与美国长老会(美北长老会)合并成立长老会 (美国)(Presbyterian Church (U.S.A.))。 美南长老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桑威尔(James Henley Thornwell)、罗伯特·刘易斯·达布尼(Robert Lewis Dabney)、本杰明·摩根·帕尔默(Benjamin Morgan Palmer)、钟爱华(Nelson Bell,葛培理的岳父)等。.

新!!: 苏州宗教和美南长老会 · 查看更多 »

美南浸信会

美南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簡稱SBC)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基督教新教教會。.

新!!: 苏州宗教和美南浸信会 · 查看更多 »

美北长老会

美国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PCUSA),又称美北长老会(与美南长老会相对),是美国的一个归正宗教派,在美国革命时期的1789年成立,到1958年与北美联合长老会(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North America)合并成立联合美国长老会(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新!!: 苏州宗教和美北长老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新!!: 苏州宗教和美国圣公会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新!!: 苏州宗教和羅馬教廷 · 查看更多 »

狮山堂

山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大型新教教堂,和1949年以后新建的第一座教堂。 2005年以前,基督教在苏州市区有3座开放教堂,均是西方差会遗留的老教堂(养育巷使徒堂、宫巷乐群社会堂、十梓街圣约翰堂),容量有限。因此苏州市基督教两会在西部高新区玉山路苏州乐园水上世界的西邻,投资1900万元,新建一座带钟楼的哥特式教堂,可容纳1000人进行礼拜。2007年7月21日举行献堂仪式。.

新!!: 苏州宗教和狮山堂 · 查看更多 »

盘门

是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一座水陆城门,门前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和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吴国都城——阖闾城。盘门即是当时的8座城门之一,因门上悬有木制蟠龙,以震慑南面的越国,最初称为蟠门。后来因为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改称盘门。根据流传至今的南宋《平江图》碑,当时的盘门已经坐落在今天的位置。现存的城门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原址上重建,1356年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明初、清初、晚清和1986年都曾进行过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 盘门是一座水陆城门,两门交错并列,呈曲尺形。陆城门分内外两重,朝向东偏南10度,两道城垣之间形成周长180米的方形瓮城,藏兵洞可以匿藏数百兵丁,适应古代防御的需要。城上筑有飞檐翘角的城楼,以及锯齿形雉碟、射孔、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水城门在陆门南侧,也有内外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历史上,苏州西、南两面的三座城门都面临京杭大运河:阊门、胥门和盘门,盘门的重要性仅次于阊门、胥门,而超过其他城门。 1963年,盘门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门、吴门桥和瑞光寺塔共同构成盘门三景。吴门桥位于盘门前的护城河上,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被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是一座高达10米的苏州最大的单拱石桥。盘门内不远处的瑞光塔,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是八面七级楼阁式砖塔,高约43米,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历史上该塔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寺庙殿宇构筑全毁,仅存瑞光塔独自耸立。.

新!!: 苏州宗教和盘门 · 查看更多 »

监理会

监理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1844年-1939年)是於1844年從美国卫理公会大分裂出來的。北方教會的称为美以美会,南方的教會便是监理会。1939年,南北教會再度联合,称为卫理公会(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新!!: 苏州宗教和监理会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苏州宗教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靈糧堂

糧堂可以指:.

新!!: 苏州宗教和靈糧堂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苏州宗教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西园戒幢律寺

西园戒幢律寺,又称“西园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的留园路,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苏州宗教和西园戒幢律寺 · 查看更多 »

观前街

观前街是苏州最重要的商业区,是一条步行街,位于苏州古城的中心部位。西起主干道人民路(原护龙街),东到醋坊桥接临顿路,中间坐北朝南是千年道观玄妙观,正对宫巷。此外还有美食一条街太监弄等街巷纵横其间。 有观光车供游客乘坐,上车一元。.

新!!: 苏州宗教和观前街 · 查看更多 »

龚品梅

品梅樞機(Cardinal Ignatius Kung Pin-mei,),又名龔天爵,聖名依納爵,生於中國江蘇省松江府川沙撫民廳唐墓橋(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唐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為羅馬天主教會司鐸级樞機並曾任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天主教南京總教區和天主教蘇州教區宗座署理。.

新!!: 苏州宗教和龚品梅 · 查看更多 »

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新!!: 苏州宗教和龙虎山 · 查看更多 »

阊门

阊门,俗稱吳門,原是吳中(苏州)西北面的一个城门,特别以附近一带曾经繁华盖世的商业区著称。.

新!!: 苏州宗教和阊门 · 查看更多 »

重元寺

重元寺是一座佛教禪宗寺廟,位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重元寺原名重玄寺,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燁之名諱,改「玄」為「元」,重元寺名沿用至今。2003年11月江蘇省政府批准重建重元寺,寒山寺住持秋爽大和尚兼任住持。.

新!!: 苏州宗教和重元寺 · 查看更多 »

長老宗

長老宗(Presbyterianism),其教会称长老教会(Presbyterian church,簡稱長老會),是西方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流派,他們的根源是從十六世紀的苏格兰改革運動開始。 长老教会持守加尔文主义,尤其是苏格兰的长老教会基本完全延续着加爾文及其学生的教义。20世纪,长老会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相当的参与。.

新!!: 苏州宗教和長老宗 · 查看更多 »

苏州基督教

前在苏州市活動的基督教信徒群体主要分属于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兩大教派。.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苏州大学

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縮寫:SCU)簡稱蘇大,是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和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其前身可追溯到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創建於1920年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和創建於1928年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以及創建於1941年的國立社會教育學院。1952年,原江蘇教育學院和中國文學院(原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及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於兩年前合校而成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與東吳大學等校有關文理系科合並在東吳大學舊址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定名江蘇師範學院,1982年更名為蘇州大學。以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等先后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属全国前5%(734所高校中,排名28(武书连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和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教育部2011年启动的一流大学创新项目)。.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大学 · 查看更多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中国江苏省的一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为江苏省卫生厅直属的省级重点医院,苏南地区医疗指导中心。位于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苏州圣约翰堂

苏州圣约翰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8号(东端),苏州大学本部(原东吴大学校园)西校门外,为美南监理会在苏州创建的第一座教堂(另外2座是宫巷的乐群社会堂和养育巷的救世堂)。 该堂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潘慎文在天赐庄(意为上帝所赐的地方)建造,名为首堂,有400个座位。 20世纪初,苏州的基督徒人数增加,到1915年,监理会拆除了首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有800座位的西式教堂,并为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而改名为圣约翰堂。圣约翰堂的设计者是美国人约翰.M.慕尔博士,与天赐庄圣约翰堂建筑风格一致、面积大小一样的目前还有两座,一座在美国圣路易斯,一座在日本神户。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的祖父李仲覃牧师(1870-1936)为该堂的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教区长),毛吟槎、江长川、朱味腴、杨镜秋等牧师亦相继在该堂事奉。 1959年,苏州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将圣约翰堂献出,由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租用。到1995年,教会收回圣约翰堂,1996年10月开始按原貌修复,到1998年3月竣工。1997年先作为市基督教(新教)“两会”办公用房及苏南义工培训中心。2003年4月,终于被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现每个主日早晨9点举行主日崇拜。每月的第一个主日举行圣餐礼拜。.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圣约翰堂 · 查看更多 »

苏州教堂列表

本表列出苏州市境内基督教各教派的教堂。.

新!!: 苏州宗教和苏州教堂列表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苏州宗教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苏州宗教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Soochow University

#重定向 東吳大學 (臺灣).

新!!: 苏州宗教和Soochow University · 查看更多 »

抗战

#重定向 中国抗日战争.

新!!: 苏州宗教和抗战 · 查看更多 »

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新!!: 苏州宗教和李秀成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可以指:.

新!!: 苏州宗教和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杜步西

杜步西(Hampden Coit DuBose,)是一位美南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中国禁烟会(Anti-Opium League in China)的创立者。.

新!!: 苏州宗教和杜步西 · 查看更多 »

正一道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來自於漢朝的五斗米道。全稱作「正一盟威之道」,奉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按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的記載,正一宗壇在信州之龍虎山,受正一之籙,行天心正法。 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张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等兩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禪和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新!!: 苏州宗教和正一道 · 查看更多 »

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苏州宗教和民国 · 查看更多 »

江苏宗教

江苏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五大宗教齐全。全省有信教群众570多万人,各类宗教教职人员9千多人,有5名宗教人士担任全国宗教团体的负责人。.

新!!: 苏州宗教和江苏宗教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苏州宗教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戈登

戈登,或譯--(Gordon),原是一个著名的苏格兰氏族名称,意为“雄伟大山”,现在是欧美各国常见的姓名,著名的戈登有:.

新!!: 苏州宗教和戈登 · 查看更多 »

浸信会

#重定向 浸礼宗.

新!!: 苏州宗教和浸信会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苏州宗教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苏州宗教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思杜堂

思杜堂,今名使徒堂,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古城内养育巷130号的一所老教堂。 1872年,美南长老会派遣杜步西牧师夫妇来苏州传道,在养育巷购地建教堂,1920年杜步西牧师去世后,杜步西太太及其子杜翰西再度来苏州继续工作,并翻建教堂,1925年新堂落成,为纪念杜步西牧师而命名“思杜堂”。该教堂占地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礼拜堂为砖木结构,2层楼房,坐东朝西,西南角为方形钟楼。楼上可容纳500人集会。当时信徒多数是在盘门种客田的江阴人。 1951年,中国大陆批判崇洋媚外思想,将思杜堂更名为使徒堂。1959年,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实行“联合礼拜”,使徒堂又改称耶稣堂,它和乐群社会堂(今宫巷基督教堂)是苏州决定保留的2座教堂。1966年,文革开始,使徒堂被关闭,由苏州乳胶厂占用。 1980年4月6日复活节,使徒堂恢复礼拜,成为江苏省文化大革命后首先恢复开放的第一所教堂。目前有信徒约3000人。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苏州宗教和思杜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蘇州宗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