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两岸领导人会面

指数 两岸领导人会面

兩岸領導人會面,常称“--”或“--”,是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即--)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會中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該會面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层“島嶼宴會廳”內的「東陵廳」及「裕廊廳」舉行,新加坡政府應雙方要求協助籌辦本次會面。馬英九為此次會面專程前往新加坡,習近平則是在結束越南與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再與馬英九會面。雙方同時派遣兩岸關係的相關官員共同參與,會面前半段向媒體公開,後半段則為閉門會議。 為達成實質對等與尊嚴,雙方在會面上以「--」與「--」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中國大陸方面指出「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會後,先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下午4時15分舉行記者會,接著馬英九於下午4時45分在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雙方在稍晚共進晚宴,並分別在當日晚間搭乘專機返回北京與台北。.

329 关系: AA制AFPAPEC厦门大学历史半总统制华尔街日报华春莹卜睿哲南京市南海台灣台灣媒體台灣島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團結聯盟台灣統治者台灣日治時期台独台湾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经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司马辽太郎司法院大法官叛國吳釗燮吴国祯夏立言大陸領導人大陆宴會宋楚瑜尊嚴川金會丁守中丁薛祥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研究院中國人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時報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中国大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加坡关系中国林蛙中国新闻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中華航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刑法中華民國副總統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財政部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主權东坡肉东亚东亚日报三立新聞台一个中国一中各表一中一台一党制九二共識习近平习洪会习朱会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亞太經合會人权企业张志军张王会谈弹劾張盛和張顯耀徐欣瑩微博德国之声律師俞正声北京市包道格國家元首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標準時間國共關係僱傭周玉蔻和平唐納·川普冷战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公民共同通讯社先生国务委员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利益国家权力环球时报王郁琦王金平王沪宁社论空橋立委立法委員立法院立法院院長第6屆金音創作獎第三产业第一次江陳會談第二次江陳會談紫金山紀國棟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總統總統府 (臺灣)總統府發言人纽约时报经济经济全球化美國美国之音美国国务院羅紹和習近平炎黄子孙產經新聞甜品熱葷煙霧彈直接选举白宮百合属芦笋靜坐靖国神社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院長行政院會議衛報親民黨馬習會 (2014年)馬賽克 (影像處理)馬英九首尔新闻記者記者會詹順貴高等檢察署高華柱謝銘祐议会鮑魚讀賣新聞賴振昌鳃棘鲈贵州省越南趙春山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路透社跛腳鴨黨團會議黃偉哲黃丞儀黃國昌黃暐瀚黃昆輝黑箱黄志贤龍蝦辜汪會談范雲茅台酒郁慕明胡錦濤郑建邦蘋果日報 (台灣)赖士葆閻韋伶葉津鈴邱坤玄邵建隆蔡英文蔣中正鄧振中鄭運鵬鄭洞國釣魚台列嶼自由自由時報臺北臺北市市長臺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臺灣總督府臺灣時報臺海現狀里程碑金剛經金門縣金門菜刀金門高粱酒金門酒廠金门炮战金正恩蕭萬長蕭旭岑英国广播公司透明陳一新陳亭妃陳以信陳其邁陳立夫陸委會陈元丰FacebookPeoPo公民新聞柯建銘柯文哲林奕華 (臺灣)林郁方林永樂林濁水李六條李登輝李根政李显龙李晏榕杨洁篪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東森新聞台栗战书標準作業程序段宜康每日新聞毛治國毛泽东民報 (2014年)民主民主進步黨主席民國黨民進黨江八点江泽民法新社洛杉磯時報湘菜服貿協議朝韩首脑会晤朝日新聞振兴中华朱立伦朱立倫朱習會朱日和基地有线电视最高領導人最高法院檢察署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海峽兩岸關係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新加坡總理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標準時間新加坡政府新台灣國策智庫新聞挖挖哇新頭殼新黨新浪微博日本日本廣播協會慰安婦担担面曹聚仁曾銘宗曾永權总统府普世價值時事通信社時代力量時代雜誌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4中国APEC峰会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279 更多) »

AA制

AA制,意思是活動的參與者,要平均分擔所需費用,通常用於飲食聚會飯局或旅遊等活動場合。英文说法为Going Dutch,意译为“荷兰人做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AA制 · 查看更多 »

AFP

AFP可以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AFP · 查看更多 »

APEC

#重定向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APEC · 查看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半总统制

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又名雙首長制、混合制,是一種同時具有「總統制」和「議會制」特徵的共和制政體。半總統制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權力,總理領導的內閣有相對較穩固的地位,但國會的權力相對較小。 半總統制政體始于德國的威瑪共和國時期,並以法國最為典型。法國第五共和汲取了第三共和和第四共和議會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創並執行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半總統制),維持到現時法國的政體,至今並未改變。半總統制在某些國家因總統及總理所不同政黨,憲政慣例不健全容易出現政治強人,容易出現政爭及憲政危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半总统制 · 查看更多 »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英语:The Wall Street Journal,简写:WSJ)是美國具有影響力的報刊,共獲得40座普立茲獎,報導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導的日报,创办於1889年,隶属于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除了美國國內版本外,國際發行以英文撰寫的版本有歐洲、亞洲、印度,以及中國中文版、日本日文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华尔街日报 · 查看更多 »

华春莹

华春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外交部发言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华春莹 · 查看更多 »

卜睿哲

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歷任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務院官員,關注亞洲國際事務逾30年,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1997-2002),現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2002-)。研究領域涵蓋亞洲政治,尤其關注美國、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雙邊國際關係。.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卜睿哲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媒體

#重定向 中華民國媒體.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媒體 · 查看更多 »

台灣島

#重定向 臺灣.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島 · 查看更多 »

台灣人權促進會

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簡稱台權會、TAHR,是台灣的人權組織之一,成立於1984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成立之初主要工作以救援政治犯、黑名單、爭取言論自由、保障集會結社自由、要求解除戒嚴、平反二二八等為主要工作。由於《人民團體法》的限制,以「台灣」為名的「社團法人」皆無法合法登記,直到1997年才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登記合法立案。 台權會除了關注國內人權議題,也是、國際人權聯盟、亞太難民權利網絡(APRRN)、集遊惡法修法聯盟、個人資料保護聯盟、經濟民主連合(前身為「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及「反黑箱服貿陣線」)、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等聯盟組織的成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人權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統治者

台灣統治者有跡可查應自1624年荷蘭殖民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17世紀中期(1638年)時,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台灣中部已成立大肚王國,其統治者稱為「大肚王」,不過目前僅有兩位「大肚王」有跡可查。在17世紀之前,元、明兩朝雖於澎湖群島設置了澎湖寨巡檢司,也有澎湖寨巡檢官職設置(例如首任澎湖寨巡檢陳信惠),不過其僅駐於澎湖群島,並未實際管轄台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之前,台灣統治者所轄實際領土幾乎都未達台灣全境;即使到19世紀中期,台灣清治時期政府力量仍未涵蓋所有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番地。 除此之外,1722年-1769年負責監督台灣行政之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及1874年-1884年,每年冬春兩季駐守於台灣台南辦公的福建巡撫、掌管台灣內政之台灣府知府、台灣布政使、掌管台灣軍事之台灣鎮總兵等等在此均不認定為台灣統治者。而即使照這樣認定標準下,並扣除未派實上任或回任者,從1624年至今的三百八十幾年當中,台灣統治者也超過了160位以上。.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統治者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独

#重定向 台灣獨立運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独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台湾地区领导人

臺灣地区領導人,或称台湾当局领导人、台湾方面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新聞媒體为了描述中華民國国家元首的一個名詞。此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新聞媒体使用的標準詞彙,運用此一稱呼反映出中共当局的認知,即不再承認「在台湾的中華民國是國家」,以達政治正確的宣傳效果。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認為中國共產黨及創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已經取代中華民國政府而成為唯一的中國政府,因而不再承認1949年以後將中央政府所在地遷移至台湾地区的中華民國政府,亦不承認其最高領導人之正式官銜「中華民國總統」。在中國大陸经营的境外电视台,如凤凰卫视,则一般以「台湾领导人」这一较为折衷的称谓来指代中华民国总统。 但台灣仍使用中華民國為國號至今,因此透過选举勝出出任的國家領導人在法律上正式的官銜全名是「中華民國总统」,而並非「台灣總統」。 假若中國大陸媒體说台湾总统,等于是承认台灣獨立;但若说中华民国总统,等于承认两个中国。因此,中國大陸采用“台湾地区领导人”来代替中华民国总统:用“地区”说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用“領導人”不等同于“总统”。中国大陆媒体也不会称之为「臺灣省省長」,因为这样称呼等同将中华民国总统降级为省级领导人,亦不符合台湾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統治的現狀。 根据北京当局的規定,中国大陆媒体不能使用“中华民国”字样描述台湾当局。但如果新闻中无法避免正式称谓,则需在其官衔或机构名称加上引号,如“中华民国总统”、“总统府”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湾地区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台湾经济

#重定向 臺灣經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湾经济 · 查看更多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简称臺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八的民主党派。同时,该党也是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八大党。 臺盟创立于1947年。其早期盟员多為過去臺灣日治時期的台湾共产党成員。目前,其盟员主要来自居住在中国大陆的臺灣籍人士,為中国大陆對臺統戰的組織之一。截至2017年,臺盟在19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共有盟員3000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查看更多 »

司马辽太郎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的大阪出身的小说家。本名福田定一。专攻历史小说。笔名司马辽太郎是「远不及司马迁」的意思。获认为是日本大众文学的巨匠,也是日本国民中最受欢迎的作家,获认为是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司馬遼太郎最重要的文學成就在描寫江戶末期的歷史小說。透過他筆下描寫出來的人物如坂本龍馬等,如今已成為時代劇裡反覆傳誦的典型。司馬筆下的人物在那個幕藩制度崩潰的時代裡,一面承傳著根深柢固的傳統,一面對嶄新的未來抱持著光明的想望。評者認為這樣的性格呼應著日本人一个世紀以來面對現代化與傳統時的心情,也是司馬的小說歷久不衰的原因。.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司马辽太郎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大法官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常設機關,相当于憲法法院。同時,在一般口語的用法中,司法院大法官亦有可能是指該機關的「成員」。 在指稱該機關的成員時,司法院大法官也是屬於憲法上的法官,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第81條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於司法院釋字第601號解釋中便已經對此加以闡明。根據《法官法》規定,司法院大法官也屬於該法所稱之法官,原則上受到該法之規範,僅於例外情況下排除該法之適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司法院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叛國

叛國,在法律上,指一個人對其所屬於的國家不忠誠;違背其效忠宣言或與其國家的敵人合作的人會被稱為叛徒。《法律詞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對叛國的定義是:「一個公民協助外國政府推翻或嚴重侵害他所屬的國家,或慫恿外國對他所屬的國家宣戰。」 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國的相似詞是革命,因為革命幾乎會利用國內外一切可用勢力來從事推翻原政府政權的行為,叛國與革命的認定則由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差異,進行革命的人通常會被原始政府視為叛國或密謀顛覆等,被捕後通常會以前述之罪名予以處決、監禁或是驅逐出境(有外國勢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 在一些奉行民族主義的獨裁國家,「叛國」經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異見分子的藉口,被指控叛國的人未必會被提上法庭上,根據客觀的案情證據接受公平審議。這些國家會將不同程度的異見人士動輒標籤為叛國、「賣國賊」,而被國家秘密警察私下緝拿,或動用輿論壓力以達至政治迫害、噤聲等鞏固政權的效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叛國 · 查看更多 »

吳釗燮

吳釗燮(),生於臺灣省彰化縣大城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学者和外交官。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駐美代表(大使級),為首任非中國國民黨籍的駐美代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吳釗燮 · 查看更多 »

吴国祯

吴国祯()台湾花莲人。中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副主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吴国祯 · 查看更多 »

夏立言

夏立言(),中華民國外交官,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英國牛津大學法律系、倫敦大學法律系三碩士學位,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防部軍政副部長、駐印尼代表、外交部政務次長等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夏立言 · 查看更多 »

大陸領導人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大陸領導人 · 查看更多 »

大陆

#重定向 陆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大陆 · 查看更多 »

宴會

宴會,是社團聚會一起吃的一餐飯局,活動通常有一個主題,例如國際外交上的國宴、結婚的婚宴、壽宴、慈善餐舞會等。而西式或者安排會前雞尾酒酒會加自助餐等。 晚宴是一項專案管理,內容包括嘉賓名單、點菜菜單選擇、座位編排、收支預算、活動程序流水賬、祝酒及司儀等。 宴會是人群聚集的社交活動,按舉行的時間可以分為早會、午宴和夜宴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宴會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尊嚴

#重定向 尊严.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尊嚴 · 查看更多 »

川金會

#重定向 2018年朝美首脑会晤.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川金會 · 查看更多 »

丁守中

丁守中(),生於高雄市,成長於臺北市,祖籍浙江省義烏縣。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曾任國民黨青工會主委、台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任立委期間問政表現多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優秀立委之評鑑。.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丁守中 · 查看更多 »

丁薛祥

丁薛祥(),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燕山大学)机械制造系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毕业,在職研究生學歷、理学硕士学位(上海复旦大学取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职称)。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第二)。党总书记习近平的核心幕僚之一,属副国级官员。 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任职至所长。1999年起,弃学从政,历任闸北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上海市人事局局长。2006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厅主任。2007年,在习近平调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两个月后,丁薛祥升任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为习近平的政治秘书。2012年5月,任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2013年5月,出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主任。2017年10月25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第二),接替栗战书出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直机关工委书记。2018年3月,就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丁薛祥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 钱其琛在其著作《外交十记》中记载,他以外交部首位发言人的身份,在1982年3月26日举行了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目前共有30人次,29人曾经或正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其中,钱其琛、齐怀远、马毓真、李肇星、吴建民、陈建、沈国放、朱邦造、孔泉、秦刚、刘建超、马朝旭、陆慷曾任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而秦刚是唯一先后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两次的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簡稱国家军委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是中国宪制上的最高军队统帅。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該職務根據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前身為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委員的連任屆數在憲法並沒有限制。根据党指挥枪原则,这一职位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简称中国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虚位国家元首,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合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职能是根据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决定签发主席令和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也是国家机构之一,内设国家副主席和办公厅/办公室等职位和机构,整个机构处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务院和国家中央军委等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負責。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只是虛位元首,並不領導任何国家机关,不享有實際的行政權和軍權。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因其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而成为最高领导人。 国家主席职务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后开始设立。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罢免后开始缺位,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二部《宪法》废除了此一职务。1982年通过的第四部《宪法》又恢复了主席和副主席设置,任期5年,可连任1次。201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建议取消国家主席与副主席的连任次数限制,这一修正案由同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中华全国臺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臺联),于1981年12月27日成立。是臺灣人在中国大陆地區的同乡会组织,在中国大陆各省市並设有分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从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执政理念,取代先前提出的“振兴中华”理念。2002年中共十六大,胡锦涛就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以后对其内容加以发展。2012年中共十八大,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在此基础时提出中國夢构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

中國人具有多重含意:以「地理」概念界定是指出生或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以「国族」概念来界定是指属于中华民族的人。孙中山:三民主義。 「中國」一詞,在過去是指「中央之國」的意思,有職掌中心等多重複合含義,因此過去中國王朝都會稱自己國家為「中國」,治下子民亦有稱自己為「中國人」《隋書/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自清朝中葉起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至晚清制定國籍法,以現代國籍法定義中國人。晚清時期產生「中華民族」的概念,涵蓋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而中華民國也是以「中華民族」的概念而命名的。如孫文于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說明仿西方民族國家,把多民族擬成一個民族國家。梁啟超提出中國民族主義,主張由各民族融合成單一中華民族,以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成為中國人。。另有,章太炎提出,是漢民族主義的一部份,希望由漢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稱中國。 因而現今在國際認定上,「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族」並不相等於「中國人」,因其是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也包含散居其他國家國籍的華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國人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主席 (簡稱國民黨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自2001年起由中國國民黨全體黨員直選。《黨章》第19條規定「主席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從第七任黨主席開始將根據2013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全)修改的《中國國民黨黨章》第十七條規定「主席之選舉,應於任滿當年應召開之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之3個月前,與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之選舉同時辦理」及「主席之任期為4年」。此外,黨章同時規定在執政黨的時期,總統將會兼任黨主席。 依現行《中國國民黨黨章》,黨主席也是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之主席。 現任主席是吳敦義。最近一次的選舉為201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國國民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简称中办),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称中央政研室)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智囊机构,是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专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政治理论、政策及草拟文件。.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办公室.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常委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持会务机构,由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简称全国政协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此职务的担任者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由重要的高层领导人担任。自第八届全国政协开始,主席一职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现任主席为汪洋。 根据《政协章程》,全国政协主席由全国政协选出,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及其主席会议的组成人员,负责主持和处理常委会的日常工作,同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最高负责人职位的正式名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地位最高、排名最前、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领导职务,负责领导中共全党。担任此职的党员干部是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和国政的最高决策者,位列国家级正职首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常委都要向总书记述职,形成“总书记绝对领导制”,总书记的权威已经达到毛泽东时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程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以及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党章》又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选出。总书记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五年一届,但党章没有规定连任次数。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创立于1925年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取代,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重新设立。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以全票连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其职权由党代会转移到中央委员会,再转移到中央政治局,最后转移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即党代会职权实现了三次转移,因前三者均无常设机构履行其职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1927年5月的五届一中全会开始设立。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军各机构则是它的办事机构和执行部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中央政治局委员”,或“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局委员一般都在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国家机构、中共中央各部门或各省市的党政机关担任主要职务,按惯例可以被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提名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省部级正职人选也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属于国家级正职的一级领导职务,而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补委员属于二至三级干部。 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废除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开始,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简体)”,不同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按担任者党内地位的排名方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由中央委员会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其成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領導层。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七位常委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中习近平和李克强在2007年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另外五人在2017年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常委。.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會議的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當時全國8,260萬名黨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际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IATA:CA,ICAO:CCA,、、),简称国航,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国有航空企业,也是中国大陆唯一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基地。其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2年10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并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资源为基础,组建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合称中国三大航空集团,经营业务包括航空客运、航空货运及物流两大核心产业。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营业总额1089.29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72.20亿元人民币。.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国际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一的民主党派。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的第四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立于1948年,后又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该党早期党员多来自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中華民國國軍投奔、被俘的高级军政人员。宋庆龄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该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目前,其党员主要来自同原中國國民黨黨員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加坡关系

中國-新加坡關係(China–Singapore relations)即是新加坡與中國這兩個地方,以至於其政權之間的關係。上述關係不遲於南北朝梁朝時期開始;據清代文獻記載,當時已有華人在新加坡安葬。1819年新加坡開埠以後,來自中國的華人相繼前往新加坡謀生,當地華僑甚至為其後的共和革命和抗日戰爭出力。此外,清代和中華民國都曾經在新加坡設立使領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經濟往來尚未斷絕,然而由於中國共產黨政權支持馬來亞共產黨及社會主義陣線的鬥爭,以及李光耀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打擊共產主義等意識形態,甚至抑壓華文的關係,中方批評新加坡當局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但1970年代末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態度改變,與新加坡的關係不斷改善,不過兩國直至1990年中國與印尼復交後不久才正式建交。新加坡是最後一個與北京當局建交的東盟創始成員國。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貿易在近年迅速地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額也不斷的攀升。 自2013年起,中國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因為新加坡在海峽兩岸做槓桿的重要性逐步增加,關係也深入連接到大中華地區的政治領域中,外交逐步在傾向中國一方。雖然如此,有評論認為長期身為美國盟友的新加坡在增進中國與新加坡關係這方面會有所顧忌,而新加坡為了保持競爭力,引入不少中國大陸技術移民也引起新加坡本地人的微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新加坡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学名:Rana chensinensis),又称红肚田鸡,满语称哈士蟆或哈什蟆,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一种两栖动物。 目前野生的中国林蛙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动物”),捕捉受严格控制。人工饲养的则除外。.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林蛙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简称中新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国家通讯社。其自身定位为“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属事业单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国新闻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具有最終決定和最高地位的政治领导人,是一個「非官方」的稱謂。最高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機構中不一定擁有最高職銜,但均曾擔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能有效控制其三大黨政軍機構——中国共产党、政府和解放军等武装力量。 目前中国官方称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为第一、二、三、五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称呼第四代胡锦涛为以他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黨主席兼總理華國鋒則是過渡時期的領導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常委都被规定要向总书记述职,形成“总书记绝对领导制”,习近平作为总书记不再只是集体领导的一员,其权威已经达到毛泽东时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程度,成为全党全国的最高领袖。.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

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為華航集團的核心企業。其主要轉運中心為桃園國際機場,總部則設於緊臨桃園國際機場的華航園區。目前以經營國際航線以及兩岸航線為主(包含客運與貨運),航點遍佈30個國家地區。華航在成立之初亦有經營國內航線,惟考量企業內部資源及營運重心整合,自1998年全部轉由子公司華信航空經營。旗下還擁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臺灣虎航,以搶攻臺灣出發或轉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 華航在195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為首出資創辦,目前以間接持股方式擁有多數股權。華航是臺灣航空業共享代碼合作的先驅業者,目前與22家國際航空業者合作經營多條共享代碼航線。而為了使航網效益極大化,華航於2011年9月28日加入天合聯盟,是首間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台灣籍航空公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理機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

#重定向 國家安全會議 (中華民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刑法

中華民國刑法是在中華民國施行的刑法,又稱普通刑法,分為總則與分則兩編。本法為實體法(相較於程序法而言),規定了國家刑罰權發動的實體要件。本法為普通法(相較於特別法而言),針對同一事項若他法有特別規定則優先適用他法之規定。原則上本法總則部份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在分則的部份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刑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中華民國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副國家元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換言之,中華民國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沒有政治實權。相較之下,行政院院長較副總統擁有更大的政治權力,因此歷史上曾出現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的情況。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文就任為臨時大總統的同時,於1月3日選黎元洪擔任臨時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副總統。1916年大總統袁世凱逝世後黎繼任總統,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1917年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代理總統,之後北洋政府再也沒有選出副總統,直到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才恢復。.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副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總統府秘書長是中華民國總統府的首長,由總統任命,綜理府內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總統府副秘書長襄助秘書長處理事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財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是中華民國監督與管理金融事務與規劃金融政策的部會,成立於2004年7月,目標包含維持金融穩定、落實金融改革、協助產業發展、加強消費者與投資人保護與金融教育。.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东坡肉

东坡肉,江、浙菜名,用五花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五花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东坡肉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亚日报

#重定向 東亞日報.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东亚日报 · 查看更多 »

三立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為三立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原名SET電視台後改為SETN,2000年代中才改為三立新聞台,2014年11月1日,啟用高畫質版本「三立新聞台HD」,但實際播出畫質依然是標準畫質,從2015年3月9日的《早安新鮮聞》開始,正式以高畫質播放;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三立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一个中国

一個中國,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政治論述和國際外交政策,目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宣稱擁有全中國主權,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際社會中,依照其建交的對象,分別對這個論述有不同理解。 当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177个國家均承認或者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宣示,形成現今國際上的主流見解,聯合國大会第2758號決議也反映這個論點。 中華民國的18个邦交國則尊重中華民國政府的見解,外交上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雙方往來文書中不使用“中國”字樣而以“华”或“台”作为简称。 此政治共識的存在使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與其中一方建交必伴隨著與另一方終止外交關係。多數政府間國際組織亦因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中華民國的入會申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一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一中各表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one China with respective interpretations),简称為一中各表,是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性論述,由中國國民黨所提出。這個論述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都同意一個中國,但是對一個中國的內涵,雙方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表述方式。這是九二共識的詮釋之一,但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接受,中國大陆主張應以各表一中來詮釋。 1992年香港會談中,中華民國與中国大陆代表進行民間談判,但雙方未有具體結論,但形成了一些口頭默契。1995年,海基會副秘書長焦仁和首次提出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總結香港會議的結論,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1996年正式反駁了這項說法,拒絕以一中各表作為兩岸談判基礎,堅持以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作為談判前提。2000年以後常被九二共識這一名詞所取代,中華民國方面以一中各表作為九二共識的論述基礎。.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一中各表 · 查看更多 »

一中一台

一中一台,對於海峽兩岸關係的一種觀點,認為台灣海峽兩岸是兩個主權分治的國家,一邊是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邊則是治權僅限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在這個觀點下,發展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是台灣、一邊一國等不同政治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這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批評這是台灣獨立運動人士煽動的分離主義。 這個觀點與兩個中國不同,主要的區別在於,兩個中國論者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中國另一個合法代表是中華民國。一中一台論者則認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另一邊為不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將兩岸關係定位于一邊一國的關係。.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一中一台 · 查看更多 »

一党制

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单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或一黨專政是單一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制国家为1878年-1980年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真辉格党,长达102年。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据台灣学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一党制 · 查看更多 »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是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即無任何書面協議或約定,無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實質含義為何,至今海峽雙方仍無交集。 最初在九二香港會談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广泛的共識,「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也尚未出現。到2000年4月28日,時逢中華民國總統选举結束後、政權移交前,中國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識”,并阐述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列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之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與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锦涛會面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之名稱,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2006年,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為了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 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中首見「九二共識」一詞。 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中,雙方再度肯定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及共識,此會談與稍早的朱習會都沒有特別強調各自表述的存在。 自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僅承認九二會談,但不承認九二存在共識,此後兩岸關係轉淡。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报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持“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识”的立場來處理两岸關係。.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九二共識 · 查看更多 »

习近平

习近平(),祖籍河南邓州,籍贯陝西富平,生于北京。2012年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代最高领导人,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自2007年起开始出任中共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79年至1985年,他曾分别任职于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和河北省正定县。并于1985年至2002年在福建省任职,时间长达17年。在调离福建省后,他先后主政浙江省和上海市。2007年,他进入中央,并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3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全票连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于2018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票连任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习近平 · 查看更多 »

习洪会

习洪会是指在2016年11月1日下午4時,時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晤。这是洪秀柱首次以党主席的身份訪問中国大陆,並前往南京中山陵向孙中山先生致敬,以及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前身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也是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後的首次會面。.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习洪会 · 查看更多 »

习朱会

习朱会指在2015年5月4日上午10時,時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会晤。.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习朱会 · 查看更多 »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on Asia-Pacific Peace Studies,縮寫為APS),簡稱亞太基金會,成立於1994年,前身「中華歐亞基金會」,是一個民間非營利智庫,秉持超越黨派、政策導向、戰略視野的研究方針,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海峽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與國際關係,除曾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承辦「和平論壇」外,2007年主要活動有「美臺中關係變數與展望」國際研討會、「臺日論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亞太經合會

#重定向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亞太經合會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人权 · 查看更多 »

企业

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企业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并不限于商业性或盈利组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企业 · 查看更多 »

张志军

张志军(),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學畢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原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负责外交部常务工作、主管政策规划事务。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张志军 · 查看更多 »

张王会谈

王張會是指2014年時任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會面。.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张王会谈 · 查看更多 »

弹劾

彈劾指,按照一些國家的憲法的規定,立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行政機構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職能,彈劾是這樣的行動中的第一個階段。世界上很多擁有憲法的國家或地区可以進行彈劾,比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菲律賓、愛爾蘭、中華民國、大韓民國等地,主要應用於總統制或半總統制的國家。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這個詞也與現代法語中的動詞empêcher和現代英語中的impede類似,意為「阻止」。中世紀以來常認為該詞源於拉丁文中的impetere(攻擊),但這是錯誤的。Impeachment一詞在法律界更常用於場合,即對證人的誠實可信提出質疑。 彈劾通常很少見,彈劾實際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法中的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面臨著立法機構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對彈劾的的指控定罪。大多數國家的憲法要求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多數(一般是三分之二多数)才可定罪。此外,彈劾的操作很多時侯涉及政治鬥爭,如克林顿彈劾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弹劾 · 查看更多 »

張盛和

張盛和,臺灣臺北人,學者出身,中華民國籍政治人物,畢業於台南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國立政治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兼任臺灣大學會研所副教授、亦兼任負責公共財政與稅務行政的公職人員。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張盛和 · 查看更多 »

張顯耀

張顯耀(),臺灣政治人物,生於台灣,原籍山東昌邑,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立法委員(國親聯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2015年9月底,黃昭順退選連任後,獲國民黨徵召參選高雄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但最終敗於前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張顯耀 · 查看更多 »

徐欣瑩

徐欣瑩(),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新竹縣新豐鄉人,畢業於中山女中、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系、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博士(衛星大地測量領域),也是台灣衛星測量領域第一位女博士,徐欣瑩於2005年首次參與選舉,訴求現代化與政治革新,以第二高票當選新竹縣縣議員,2009年以第一高票連任新竹縣縣議員。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在新竹縣選區以171,466票,全國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十九屆中常委、民國黨主席、立院新聯盟幹事長,是第八屆立法院中112席立委中唯一一位黨主席。 2015年11月18日,與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搭檔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中華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統候選人,但競選失利。.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徐欣瑩 · 查看更多 »

微博

微博(microb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即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Twitter開始的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隨著發展,這些訊息可以被很多方式傳送,包括短訊、即時訊息軟體、行動應用程式、電子郵件或網頁。一些微博也可以發佈多媒體,如圖片或影音剪輯和出版。 微博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新浪微博和Plurk,而Twitter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的代名词。 微博與傳統的部落格不同,其文件(例如文本、影音或者錄影)容量常較傳統的部落格小,但使用者還是會在相同的事務上和各自的原因運用它。許多微博在一個面對面水平上提供短的評論或者關於公司的份額新聞:產品和服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微博 · 查看更多 »

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德文缩写为“DW”)是按《德国之声法案》设立,並由德國政府提撥預算資助的宣傳機構,是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的成员,前身為西德政府設立的廣播公司。總部設於波昂和柏林。在60多個國家共有1500多名正式員工與1500多名自由員工,與波昂及柏林的同事合作製作廣播、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資訊服務。以29种语言播出广播节目,以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播出电视节目。內容上側重國際時事,也包含介紹德國,以及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交流。 德国之声网站是德国之声多媒体、互动的网上服务项目。德国之声网站以30种语言提供有关德国、欧盟以及国际的时事新闻、背景報導。德国之声中文网每天更新时事、经济、文化和体育新闻,提供包括如何留学德国以及欧洲旅游等信息,并提供部分被中国大陆当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但不提供德國當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 德國之聲的官方數據指出,該公司每週在世界各地觸及1億5700萬名閱聽眾。.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德国之声 · 查看更多 »

律師

律師是指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依法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以及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現代律师一般而言是指學習法律、通過特定考試、加入地方公會,被允許接受他人委託。 律师作为复数的概念,意味着律师职业和行为,以及由从事律师职业的所有职业人员构成的职业群体。在实行法律职业一元化的国家,律师(lawyer)也可以作为所有法律职业的统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律師 · 查看更多 »

俞正声

俞正声(),浙江绍兴人,生于陕西延安,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第十六至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曾经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建设部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俞正声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包道格

包道格(Douglas H. Paal),美國政治人物、外交人員。曾在1986年至1993年間,擔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與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的國家安全局職員、總統行政辦公室特別助理。亦曾在2002年至2006年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 。在2006年至2008年間,他成為摩根大通國際副總裁。 目前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負責亞洲計劃的募款事務。他也是亞洲基金會的理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包道格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為中華民國的特殊政府機構,於1990年10月7日由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成立。其法源依據是《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非法定機關,為隸屬中華民國總統府的任務編組單位,設置的目的在主導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並於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會成立後共舉行十四次會議,最後一次集會是在1999年4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新三不」後),已經沒有追求「國家統一」的結論,而是強調朝「縮小雙方發展差距,促成兩岸融合」說法,尤其強調「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臺灣政黨輪替之後上任的陳水扁總統則從未再召開過國統會議,而國統會每年的預算則少到象徵性的新台幣1000元,最終於2006年2月28日正式「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國家統一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標準時間

國家標準時間(National Standard Time,縮寫:NST,亦被稱為臺灣標準時間、臺北時間或中原標準時間)為中華民國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快八小時。此時間與北京時間、香港時間、澳門標準時間、菲律賓標準時間、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新加坡標準時間及絕大部分的蒙古標準時間皆位於同一個時區。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附屬的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管理規範。.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國家標準時間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僱傭

僱傭(Employment,意近:就業)是指二个伙伴之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一方为雇佣者(雇主、雇佣人),另一方为被雇佣者(僱員)。从法律意义来看,通过双方契约约定,“被雇佣者”为“雇佣者”工作(出卖劳动),并由雇佣者提供报酬的一种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的范畴。 在商界,一个生产机构需要尽力进行产出行为以获得商业利润(profit),具体从事这种产出行为的人并以此获得所得的人称为僱员、职员。 另外,在公共行业(如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也存在类似的雇员、职员。 提供個人工作機會並酬以薪資的持續活動,稱為「雇用」。利用個人或多人所提供的服務來換取工資或其他款項的行為,則稱為「短期僱用」。為維持生計或作為主要事業或工作而從事的活動,不論有薪與否,都稱為職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僱傭 · 查看更多 »

周玉蔻

周玉蔻,無黨籍,台灣著名爭議媒體人、記者、電臺廣播主持人、政治評論家、夢想成真文創有限公司與放言科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公司擔任董事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周玉蔻 · 查看更多 »

和平

Peace flag 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狀態,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一般會解讀為沒有敵意及报复,誠摯的想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學等。 通常,维持国家关系之间的和平状态是多数人或组织的企盼,尤其是类似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和平 · 查看更多 »

唐納·川普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是美国企業家、电视名人、政治家和現任美國總統。他生于紐約市皇后区,为特朗普集團前任董事长兼總裁及特朗普娱乐公司的創辦人,在全世界经营房地产、赌场和酒店(就任美國總統後表示会把集團交給他兩名兒子小唐納·川普及艾瑞克·川普管理,只保留属于自己的股份)。 1996年至2015年间,他拥有美国小姐和環球小姐选美比赛,还在2004年至2015年间主持了NBC的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系列节目“谁是接班人”。2017年时,《-zh-cn:福布斯; zh-sg:资本家杂志; zh-hk:福布斯; zh-tw:富比士;-》将他列为世界上第544富有的人(美国第201),拥有35亿美元的净资产。 川普在1987年第一次公开表达对竞选公职的兴趣。他在2000年赢得了两场改革党的總統初选,但在早期就退出了竞选。2015年6月,他开始了自己的2016年总统选举活动,并迅速成为共和党初选中17位候选人中的领先者。他最后的竞选对手在2016年5月中止了竞选活动,7月时他在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獲得共和黨提名為正式的總統候選人,同时由印第安纳州州长迈克·彭斯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他的竞选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媒体报道和国际关注。他在采访、社交媒体或竞选集会上的部分言论頗具争议性,并带来了大量。 川普在2016年11月8日掌握過半選舉人票而赢得了大选,擊敗民主党对手希拉蕊·克林顿。他成为了美國历史上最年長、最富有的总统,以及第一个先前没有担任过任何军职或公职的人,他也是第五位获得普选票数少于对手但当选总统的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唐納·川普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特指一党制下,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政治领袖(最高领导人),因为这些国家不像总统制或者议会制国家那样,由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执掌政权,而是由国内唯一执政党的政党领袖掌握最高领导权。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执政,一般较多应用在这些国家,而执政共产党的最高负责人,例如总书记一般被视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不过也有少数例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邓小平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霍尔洛·乔巴山,他们不是以政党领袖的身份掌握实际领导权。.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公民

公民(英文:Citizen)是在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或城市中,拥有公民身份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身份或公民權(英文:Citizenship)是一種認同或身份的形式,使個人在政治社群中取得相關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和国籍概念不同,擁有國籍如未成年的國民可能沒有行使公民權的權利及義務,在宪法学及政治學則指由法律规范及政治社群中的個人和群體的权利及义务關係。 近代公民權或公民資格的擴張或縮減與封建、專制、民主等制度的關係有不少的政治及學術討論 。 對民主國家及專制國家的公民權教育和保障的跨國比較仍是政策制定及學術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在各國培養公民素養的學校教育方面,全球規模最大的公民素養及公民教育的研究計劃國際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調查各國如何解決下一代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的挑戰,評估各國青少年對未來公民身分之準備教育,對學生的公民素養的概念知識與能力進行測驗評量,其測驗及調查的範圍包括:公民認知、政治組織、公民概念(如人權)、以及負責任公民的作為及態度等等 。.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公民 · 查看更多 »

共同通讯社

共同通讯社(共同通信社),簡稱共同社,是日本一個大型通訊社,1945年創立,總部位於東京港區。其事業主體為非營利性質的社團法人共同通信社,另有子公司「株式会社共同通信社」。 共同社發佈新聞予幾乎所有日本的報章、電台與電視網絡,使用其新聞的報紙約有5,000萬名訂閱者。共同社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使用无线电传真传送新闻的媒体。.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共同通讯社 · 查看更多 »

先生

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 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知識者(老師)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一些汉语方言(如闽南语、潮州话、粤语、闽东语、客家语等)、日語(日語羅馬字 Sensei)、韓語和越南語等語言仍然保留這種用法,大多用在學者、教師、醫師、律師、官員等身上。 近代以來,受西方文化強勢影響,「先生」一詞發展為對男性的一種稱謂,相對於女性的「小姐」及「女士」、及已婚女士「太太」。.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先生 · 查看更多 »

国务委员

国务委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其常务会议内地位仅次于副总理的组成人员,与副总理同为国家级副职公务员、党和国家领导人。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对国务院组成人员进行重大调整,增设“国务委员”职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委员协助国务院总理工作,受总理或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委托,负责某些方面的工作或重大的专项任务。国务委员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決定,並由国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會議的決定任命。作为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国务委员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委员的行政待遇与国务院副总理同级,但权位和排名都在副总理之后。.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国务委员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共中央台办、中央台办或中台办)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台办或国台办)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机构。在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名称,如对在中國大陆投資的台商及就業的台勞称“国台办”,对在台灣党派使用“中共中央台办”名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或文化上的目标和抱负。这是一个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概念,而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就是现实主义学派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具有多个层面。首先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同样重要的是对财富和经济增长与权利的追求。许多国家,特别是现代,把保持国家的文化也看得非常重要。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国家利益相对宗教或道德被认为是第二位的。要發起或參與战争,统治者需要证明开战在宗教或道德上具有充足的合法理由。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是公认的倡导国家利益应为首位的第一位思想家。国家利益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三十年戰爭中的法国进行的,当时为了阻止神圣罗马帝国力量的增长,尽管法国属于天主教国家,却加入了新教一方。国家利益的观念很快便主宰了欧洲政治,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欧洲政治发生了猛烈的竞争。为了自身的利益,国家可以公然地发动战争。重商主义可以被看作是积极的追求国家利益的一个经济借口。 根据追求国家利益而调整的外交政策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基础。现实主义学派在维也纳会议时达到最高点,实行权利的均衡,就意味着在平衡几个主要和次要强国的国家利益。克萊門斯·梅特涅被誉为这种平衡的主要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但是梅特涅只不过或多或少地完全按照他的前任考尼茨·里特伯格早已作过的做,根據以前傳統的哈布斯堡王朝聯盟,并在国家利益,而不是宗教和传统的基础上重建国际关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灾难后,这些概念饱受批评,均势的概念为集体安全所取代,因此國際聯盟的所有成员应“视对一个国家的武装攻击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这样可以永久地阻止使用暴力。國際聯盟并不奏效,部分原因是美国拒绝加入,部分原因是在实践中,阻止其他国家诉诸武力并不总是符合这些国家的国家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导致了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复兴,后来发展出新现实主义,因为国际关系理论家重新强调了权利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许多国际关系理想主义理论家批评國際聯盟理想主义(与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形成对比)的弱点和在组织战争方面的低效,同时也批评重商主义的以邻为壑政策导致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和意大利的产生。根据霸权稳定理论,美国的国家利益被扩充,包括维持海上航线的开放,包括维持自由贸易的不断扩大。 今天,国家利益的概念通常与政治现实主义者有关,现实主义者希望将他们的政策与理想主义者的政策有所区分;理想主义者追求将道德加到外交政策中,或推进基于多边制度的解决方案,而多边制度会削弱国家的独立性。在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不是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相当大的争论,这一术语既常常被用来证明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政策是正确的,也常常被用于证明干涉主义或好战的政策是正确的。 近来一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者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它是克萊門斯·梅特涅的狂热爱好者。.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国家利益 · 查看更多 »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或管治权(Staatsgewalt)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力,是通过国家政权发生的政治权力关系。其权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各机构,因此也可以叫做治权或政府权力。其所表现的最高统治形式是国家主权,它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权力”,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源泉。政府权力来自于国家主权通过法律的的合法授予。 现代政府权力按照职能不同,一般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国家权力 · 查看更多 »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报纸,于1993年1月在北京创办,分中英文版,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一份國際新聞類的综合型报。 跟《南方都市报》等自由派报纸的立场相对应,《环球时报》主要持民族主义立场,它最初被称作《環球文萃》,1997年改为现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环球时报 · 查看更多 »

王郁琦

王郁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馬英九政府的總統府發言人、國安會諮詢委員,前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在任內訪問中國大陸的主委。.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王郁琦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王沪宁

王沪宁(),山东莱州人,出生于上海。1977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现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王沪宁是中共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习近平及前任最高領導人胡锦涛和江泽民的主要撰稿人。 王沪宁是中共第十六至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八至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七、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明委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沪宁是学术界出身,曾经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法学碩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王沪宁 · 查看更多 »

社论

论,(,美国英语又称 leading article,英国英语又称leader)是由报纸、杂志或任何其他书面文档的高级编辑或出版者撰写的文章(通常不署名或以集体署名),用以表达其(通常是编辑、编委会或出版者)对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见态度,當中或有個人觀點、主觀期望,或與讀者觀點有分歧及共鳴。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主要报纸,如《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经常会在“意见”(Opinion)标题下对社论进行分类。 插图的社论有可能会以政治漫畫的形式出现。 通常情况下,一家报纸的会评估他们的读者在意哪些问题,而想要了解该报的意见。 社论通常发布在专门的页面上,即“社论”页面,该页面通常刊载;其对页常被称为社论对页版(opposite editorial,缩写为op-ed),并且经常包含不直接隶属于该出版物的作者的意见文章。但是,报纸可能会选择在头版发布社论。在英语媒体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只发生在被认为特别重要的主题上;然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及其解体前的东欧诸国等),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其官方报纸的社论通常被视为执政当局的态度与观点。 在时尚杂志的领域,这个词已被改编为“照片社论”(photo-editorials)——通常以全版照片为特征。该照片常具有特定主题、设计师、模型或其他单一主题,或者没有伴随的文字(如在专题摄影)。.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社论 · 查看更多 »

空橋

橋或稱登機橋、廊桥是一種設備在飛機場的設施,連接登機門至飛機艙門,方便乘客進出機艙。 在空橋問世之前,乘客必須步行與地面同高的柏油路上,再爬上移動式登機梯,此種登機方法仍在世界多數機場使用,但通常都是只能容納小型飛機的小型機場(機型多半比波音737或空中巴士A320小而矮);部分的老舊航站楼由於規模較小而無法設立多座空橋,除了少數改建而追加的空橋外,也會搭配摆渡巴士將乘客載運至停靠在空橋範圍外的飛機上以供乘客登機,如香港啟德機場、台北松山機場等等。美國的首座空橋在1959年7月於舊金山國際機場搭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空橋 · 查看更多 »

立委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立委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于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 值得留意的是,立法院在台灣全面改選後,所有的院長均為台灣出身。.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立法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第6屆金音創作獎

6屆金音創作獎是2015年臺灣創作音樂的年度盛事之一,以表揚年度傑出的臺灣創作音樂從業人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第6屆金音創作獎 · 查看更多 »

第三产业

三級产业,又稱三級產業,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過行為或行式提供生產力並獲得報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由於漢語傳統上稱呼服務為侍,故南方地區有稱之為侍业。服務業目前於已開發國家的產業比重約佔70%以上;於部分发展中國家比重大約55-65%。屬於服務業的行業主要有:貿易、飯店餐飲、大眾客運、倉儲物流、會議展覽、金融保險、房地產仲介、商務顧問、公共服務、民防、個人化服務、社區服務、社會工作及電信通訊產業等。其中的電信通訊產業亦因發展商機甚鉅,有時另歸類為第四產業。而有時文化產業也因其高層次的文化意義而另歸類為第五產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第三产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江陳會談

一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是於2008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北京,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兩岸包機及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兩項議題進行協商,並於6月13日正式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及「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是1998年第二次辜汪會談之後,兩會之間重新啟動的制度性協商。.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第一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江陳會談

二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是於2008年11月4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雙方由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会)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协会)會長陳雲林率領代表團,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 這是海协会与海基会首度在台灣舉行的協商談判,創下台灣史上採訪記者人數最多的紀錄。本次協議內容生效後,兩岸將全面開啟大三通。 本次會談引起以民主進步黨為主的反對人士發動大規模抗議活動,並與警方爆發流血衝突,抗議群眾和維持秩序的警力共百餘人於衝突中受傷。本次會談並激發野草莓運動等台灣社會對於集會遊行法的檢討聲浪。.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第二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紫金山

紫金山又名蔣山、鍾山、神烈山,位于中国江蘇南京城东,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3公里,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高程448.2米。 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楼、林浑然一体,是南京名胜古迹集中的风景区,共有50多个景点,素有钟山龙蟠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紫金山 · 查看更多 »

紀國棟

紀國棟()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擔任臺中縣大肚鄉長,後連任四屆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2015年7月15日遭國民黨考紀會開除黨籍而喪失立委資格,後以無黨籍回鍋參選立委失利,漸淡出政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紀國棟 · 查看更多 »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簡稱綠社盟,是臺灣的一個選舉聯盟,成立于2015年8月31日,由綠黨和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共同組成,集結社會高度理想型力量,以建立綠色社會民主理想國為目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 查看更多 »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總統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 (臺灣)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幕僚單位的辦公場所,也是每年元旦及國慶日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廳舍建於1919年,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為文化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起初於日治時期作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皆作為臺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雖為國定古蹟,但是周邊維安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總統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發言人

#重定向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總統府發言人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这种流动把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国在这一大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全球化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经济全球化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VOA)成立于1942年2月,是美国政府对外设立和资助的非军事国际广播机构,由美國廣播理事會管理,旗下拥有广播电台与电视台,总部座落在首都华盛顿。根據美國總統贝拉克·奥巴马在2016年12月23日簽署的《2017年度美國國防授權方案》,取代美国广播理事会现行理事会制度,改由一名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 美国之音是世界最大的对外广播机构之一。每天以44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广播。内容包括新闻时事、专题节目、英语教学节目、美国流行音乐与反映美国政府立场的社论,是知名的国际广播之一。美国之音还通过亚太五号卫星的KU波段和亚洲七号卫星的C波段覆盖中国大陆。美国之音的电视节目可以免费收看,美國之音的任何節目依《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不能向美國國內播送,僅有少數由國會批准的情況可以得到豁免,但個人仍可在美國境內透過網路等方式接受美國之音的節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美国之音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羅紹和

羅紹和,中華民國陸軍少將,生於台灣高雄美濃,籍貫雲南省耿馬設治局,政戰學校31期新聞系畢業,政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漢聲廣播電臺臺長、後備司令部政戰副主任、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退役後轉入民間慈善團體工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羅紹和 · 查看更多 »

習近平

#重定向 习近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習近平 · 查看更多 »

炎黄子孙

子孙,也称黄炎子孙,中國術語,意指追認炎帝與黃帝為先祖的族群。 黃帝、炎帝爲中国古代文獻記載的人物,儘管尚未有考古學證據,華夏民族的血緣先祖常被認為是黄帝和炎帝的後代。傳統中國帝王爲天下思想,所謂天子「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天子不僅是中國的首領,也是四夷的首領,《史記》記載「黃帝居中,四夷賓服」。後來,不論是虞夏商周的華夏族,還是夷蠻戎狄的“四夷”族,都視黃帝爲“高祖”,自稱爲“黃炎之後”、“炎黃後裔”。除了漢族,中原以外的其他許多族群也都以炎帝、黃帝爲祖先。 部份中國及日本皇朝的儀祀中亦有祀拜黄帝炎帝或炎黄合祀的記錄。 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产党都曾以此做為汉族等中國民族的代称或另稱。.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炎黄子孙 · 查看更多 »

產經新聞

《產經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富士產經集團旗下的產業經濟新聞社(產經新聞社)所發行。其報社宣稱2011年每日發行量为日刊160万,晚报53万,日报的发行量位居全日本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中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东京体育》)。其前身是1933年(昭和8年)6月20日在大阪創刊的《日本工業新聞》。1969年5月至1988年間,報頭題字曾一度改為《サンケイ新聞》。该报近年经营不振,业绩不佳,需要富士产经集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該報的宣傳口號是「不避諱,不一窩蜂,講重點的报纸」,立場偏右,较为亲近自民党,有媒体称其為“自民党推销员”。.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產經新聞 · 查看更多 »

甜品

品()是西餐正餐的最后一道甜味菜品,也可以说是西方人在餐后食用的甜味食物。可以是水果拼盘、小蛋糕、馅饼、布丁或者冰激凌等。 如今,中文中甜品一词还可指称所有(非正餐的)甜味食品。固态、液态者皆可纳入,如糖水也是甜品,可以視為點心。.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甜品 · 查看更多 »

熱葷

熱葷,又稱熱菜,廣義上指任何烹熟後立即上桌的菜,與之相對的稱為冷盤。 中國菜的正餐中,熱菜一般不與冷盤一起食用,因為冷盤通常是用來在開胃、佐酒或者便餐。 Category:中國烹飪 Category:烹調方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熱葷 · 查看更多 »

煙霧彈

煙霧彈(英文:smoke grenade)是一種利用金屬罐承載的手榴彈,作為地對地發出訊號的用途,還可以作為空降地區或攻擊目標的訊號。另外,煙霧彈更作為掩護、分散敵人注意以及發送訊號等的用途。煙霧彈並非一種致命的武器,除非不正確的使用才會造成損傷。煙霧彈內部包含了一個鋼鐵容器,以及幾個專為放射氣體所製造的孔眼(位置在於煙霧彈的頭尾兩端)。 另一種煙霧彈是較為有爆炸性的,內部成分主要是白磷。這種煙霧彈一旦與空氣接觸的話,就會立即引爆,還會散發出一種顯眼的黃色火花,並且附帶着過量的白色氣體(白磷),這種爆炸力就等於兩個普通燃燒彈(燃燒彈是用來對付敵軍的武裝車輛,由手提式的榴彈發射器射出)。同時,使用者也必須注意當時的風向,以方便擊中目標。 很多人經常會將煙霧彈與氣榴彈混淆,氣榴彈是由一個外圍的熔線所連結的,與煙霧彈的導火線不同。另外,煙霧彈有時會在漆彈運動或生存遊戲等場合理使用,但不適用於軍方的活動。 Category:手榴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煙霧彈 · 查看更多 »

直接选举

接選舉(Direct election),簡稱直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選民可以直接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投票予他們喜歡的參選人。至於決定當選者則要依據不同的選舉方式。一般而言以得到較多數選票者勝或以兩局制先行淘汰部份參選者。相對概念為間接選舉。現時直接選舉主要出現在總統制國家,議會制國家多為間接選舉。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選舉不一定代表制度較間接選舉更為民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直接选举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百合属

合属(学名:Lilium)通称百合花,是百合目百合科的一属,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屬內物種繁多,经常作为观赏植物,被赋予各种雅稱,如:強瞿、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密灸百合、白花百合等等。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台灣。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台灣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百合屬對貓來說有劇毒。.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百合属 · 查看更多 »

芦笋

芦笋(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又名石刁柏,为天門冬科天門冬屬 多年生開花草本植物。像它的表兄弟韭、蔥、蒜,它一度被歸入百合科。但百合科已被拆分,這洋蔥類植物現在歸類於天門冬目中的石蒜科和和天門冬科中。 蘆筍原產於歐洲大部分地區,以及北非和西亞,是被廣泛種植的蔬菜作物。綠蘆筍和白蘆筍只是有無照到陽光的區別。.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芦笋 · 查看更多 »

靜坐

坐可以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靜坐 · 查看更多 »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时代以來為日本战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抗日戰爭(1931-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军官兵、朝鮮籍日本兵及三萬名台灣高砂義勇隊等日本兵。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在二戰後,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 自明治天皇開始,靖國神社成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1978年之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14名日本甲級戰犯入祠靖國神社引起爭議,此後天皇便未參拜此神社。 事實上靖國神社並沒有設置靈位,只有名冊,一律平等。例如甲級戰犯的靈位和骨灰另安置於殉國七士廟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靖国神社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是中華民國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專責行政機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台湾事务辦公室對應。成立於1991年1月,目前亦在香港及澳門各設有代表機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會議

行政院會議,又稱行政院院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決策機關,由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組成,以行政院院長為主席。行政院院長因事不能出席時,由行政院副院長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均因事不能出席時,由出席者公推其中一人代理主席。行政院會議以過半數之出席為法定人數。 行政院會議議決以下事項:.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行政院會議 · 查看更多 »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衛報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馬習會 (2014年)

習馬會是2012年起傳出时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习近平各以海峽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身分參與會晤的構想。 但因各種內外因素以及马英九于2014年底辞去国民党主席而未成行,之後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會面改由朱習會取代。2015年11月7日,習馬會正式舉行,雙方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會面,被稱為两岸领导人会面。.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馬習會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馬賽克 (影像處理)

赛克技术(モザイク処理,Pixelization)是一種利用與鑲嵌畫裝飾藝術(Mosaic)類似原理的影像处理方法,在香港又稱打格仔。此方法將影像特定區域的色階細節劣化並造成色塊打亂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使另一个人无法辨认,同时用在影像處理時有時也稱為碼賽克、打碼(由單純音譯加入了密碼的涵義)。由於常用於處理敏感影像,马赛克常常也影射了敏感影像本身,形成一種暗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馬賽克 (影像處理)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首尔新闻

《首尔新闻》(서울新聞,서울신문)是韩国出版的日报,原名《大韓每日申報》,1904年7月18日創刊,是韓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每天印刷数780,000张。 1904年7月18日〜1910年8月28日期间,名为《大韩每日申报》,经常刊登抗日文章,社论揭露大日本帝國侵略野心,对朝鲜的新教育和爱国启蒙运动的民族意识作出了巨大贡献。1910年8月30日〜1945年11月10日改名《每日申报》。其后在駐朝鮮美軍政廳軍政長官命令下一度停刊。1945年11月23日更名为《漢城新闻》(서울新聞)后复刊。2005年汉城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漢城新闻》的中译随之改为《首尔新闻》。 还发行《首尔体育》、《新天地》等刊物。.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首尔新闻 · 查看更多 »

記者

記者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別是指電視台、電台等電子媒體的記者。或稱訪事員(流行於清末民初)。.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記者 · 查看更多 »

記者會

新闻发布会,也称记者会,是公共關係活動之一,是新聞發佈的途徑之一。在記者會上,新聞發佈者向受遨請出席的新聞媒體發表其預先計劃的訊息。 正規的記者會程序,通常有受邀請者入場報到、身份确认、司儀宣告記者會正開始、新聞發佈者發表講話、派發正式聲明、與會者發問及多方向交流,之後宣告散會。因為世界各地文化不同,個別記者會的內容及程序各異,所以出現的新聞發佈效果將會差別很大;例如有些地方,記者會前,到來採訪的記者及攝影師都會收到紅包,記者會後受到豐富茶點及其他特別款待,它可能危及專業記者「獨立採編」的地位。 不過,記者招待會是娛樂圈常見的一類記者會。 Category:大眾媒體 Category:新闻学 Category:传播学 Category:傳播 Category:公關 Category:會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記者會 · 查看更多 »

詹順貴

詹順貴(),台灣台中人,台灣環境法律師出身,曾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委員等職。現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2018年3月14日針對深澳燃媒電廠擴建案投下關鍵一票,使全案通過。.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詹順貴 · 查看更多 »

高等檢察署

#重定向 臺灣高等檢察署.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高等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高華柱

華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青島市,籍貫山東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畢業於南投中學、陸軍官校37期,進修於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管理系、美國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曾任陸軍十軍團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國防部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聯勤司令、行政院退輔會主委、國防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與國安會秘書長,國防部長任內支持推行年金改革與爆發洪仲丘事件,後因調查嚴重失當與負起政治責任而下臺。2015年2月12日接替金溥聰出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高華柱 · 查看更多 »

謝銘祐

謝銘祐(),生於南投草屯,資深音樂製作及詞曲創作人。五歲搬家至台南安平。退伍後即踏入唱片界,長達十年在台北當音樂製作人,期間創作超過兩千多首歌。2000年回到故鄉台南,拋開制式化商業製作,以台南的步調休養生息,重新感受土地的溫度,做自己想做的音樂。沒事就在台南大街小巷穿梭,自稱「府城流浪漢」。.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謝銘祐 · 查看更多 »

议会

议会是立法机关的一種型態,由人民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者組成以執行立法權;這些代表者稱為議員,可以透過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產生、也可能是委任的。議會常用來指稱民主國家的立法機關,由於其運作內容很大部分來自人民的意向,因此亦被稱為「民意機關」;而國家層級的議會,又稱為國家議會,簡稱「國會」。 現代民主国家的议会一般都以歷史最悠久的英国國會作为典範,英國是第一個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奉行兩院制。虽然议会普遍被視為民主國家體系的一環,但部分非民主国家也有形式上的议会。当今世界,议会承受着来自公众的前所未有的监察和压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 國會內一般分為執政黨及反對黨,在正常情況下,前者是輔助支持中央政府施政,所以中央政府推出的政策等,通常作出對中央政府有利的發言辯論及投贊成票,期望順利通過所有議/法案,而後者則反之亦然,甚至作出任何形式對抗;所以不論前或後者在議會內的議員人數非常重要。 國會的首長稱為「議長」,之下有「副議長」,再之下還有各事務「委員會主席」,他/她們都是由議員互選或內部進升;只有「秘書長」是政府委任的官員,所以秘書長沒有發言、投票或裁決權,只有審批文件的權利。 國會大廈的建築規模,通常代表著議會的權威和尊嚴,象徵主權在民和議會至上。.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议会 · 查看更多 »

鮑魚

鮑魚(abalone,ormer),古稱鳆、鰒魚、海耳,又名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是鮑科唯一的一個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的屬級分類單元。棲石質河岸,以藻類為食。 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古稱鰒魚,山珍海味中的一種。新朝王莽就愛吃鳆鱼。曹操喜欢吃鳆鱼,曹操死后,曹植曾向臧霸要二百只來祭祀。 鮑魚通常在水溫度稍低的海底出產。出產地有日本北部、中國東北部、广东南海北部湾、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公認最佳產地為日本(乾鮑)及墨西哥(罐頭鮑)。宋朝时日式鲍鱼已输入中国,時稱“倭螺”,苏轼有《鳆鱼行》诗:“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鮑魚 · 查看更多 »

讀賣新聞

《讀賣新聞》是日本一家全國性報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讀賣新聞 · 查看更多 »

賴振昌

賴振昌,臺灣政治人物,彰化縣人,前任臺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臺灣團結聯盟中執委,曾任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學務長、總務長及研發長,文化大學財金系主任、會計系(所)主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博士畢業。 因在教育領域理念上與出身教育體系的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黃昆輝契合;同意參選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並於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名單中排名第五順位,台灣團結聯盟獲得1,178,896票共囊括三席不分區立委。 在「一個立委席次、兩人輪替服務」的台聯政策制度下立法委員許忠信、黃文玲兩年任期屆滿,於2014年2月1日起請辭,依序由周倪安與賴振昌遞補不分區立委;2014年2月7日中選會頒發當選證書,三日後於立法院宣誓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第八屆立法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賴振昌 · 查看更多 »

鳃棘鲈

鳃棘鲈(学名:Plectropomus leopardus)为鮨科鳃棘鲈属的鱼类,俗名:豹紋鰓棘鱸、花斑刺鳃鮨、豹纹豹脍、東星斑、七星斑。分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南部的菲律宾、台湾岛以及南海诸岛的海南岛等,属于暖水性沿岸鱼类。其一般生活于珊瑚礁。.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鳃棘鲈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趙春山

趙春山(),中國國民黨黨員,政治學學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教授。專長在於中國研究,他是馬英九兩岸政策的重要智囊,在馬英九政府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趙春山 · 查看更多 »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重定向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 查看更多 »

路透社

路透通讯社(Reuters),简称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路透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台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另一方面,路透提供工具和平台,例如股價和外幣匯率,讓交易員可以分析金融數據和管理交易風險;同時路透的系統讓客戶可以經由網際網路完成買賣,取代電話或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買賣大廳等人工交易方式,它的電子交易服務串連了金融社群。 路透的服務分為四個部份:買賣與交易、研究與資產管理、企業和媒體,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金融服務業務:對股票、外幣匯率、以及債券等資訊的分析、處理、發送,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 路透社总部位于英国,是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控股的新闻服务和金融市场数据供应商,该集团业务包括全球各地的报纸、广播。而新闻报道的收入占不到10%。它的主要业务是提供金融市场信息和交易的产品。这些措施包括市场数据,如股票价格和货币汇率,研究和分析,以及交易系统,使经销商购买和出售这些资产作为货币和股票在电脑屏幕上而不是通过电话或在交易大厅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其他方面的服务,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的40000家公司债务债权,竞争者包括彭博新聞社和道琼斯通讯社。.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路透社 · 查看更多 »

跛腳鴨

政治上,跛腳鴨又稱“瘸鴨”,指一個因任期快滿而失去政治影響力的公職人員。成為跛腳鴨的原因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跛腳鴨 · 查看更多 »

黨團會議

團會議(Caucus)是指政黨支持者或成員間舉行的會議,其準確定義在各國稍有不同。 議會黨團是黨團會議的一種,指的是某個議會中代表某黨的所有議員。在使用西敏制的國家,議會黨團是政黨的決策機構。有些國家和政黨使用“Caucus”稱呼其議會黨團(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的政黨)。其他國家和政黨則使用其它名稱:例如其他英語國家(包括澳洲的其他政黨)使用的“Parliamentary Group”、德語的“Fraktion”等。一般組織比較嚴密、有黨内紀律傳統的政黨會設置議會黨團作爲集體決策的工具,並用其控制該黨議員在議會的投票方向。.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黨團會議 · 查看更多 »

黃偉哲

黃偉哲(Huang Wei-cher,),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現任民主進步黨籍臺南市選區立法委員,曾任陳定南、盧修一、葉菊蘭助理。醫師之子,生於臺南縣七股鄉(今臺南市七股區),畢業於建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哈佛雙碩士。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以76.47%得票率、146,414票壓倒性票數,當選立法委員,得票率是全台立委候選人最高者,也是當屆選舉台灣本島第一個自行宣布當選的候選人。 2018年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黃偉哲以近42%的支持度,勝過其他五位初選參選人。 黃偉哲包含自己,一共有五個兄弟姊妹,除妹妹黃智賢及弟弟蘇紫雲外,皆無參與政治事物;而黃偉哲亦與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為堂兄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黃偉哲 · 查看更多 »

黃丞儀

黃丞儀,台灣法律學者,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早年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後來前往芝加哥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和博士。 2015年11月,黃丞儀投稿《天下雜誌》旗下網站《獨立評論@天下》要求立法院應彈劾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文章被無故下架,引起各方面熱議。黃丞儀表示,馬英九任期將屆滿前卻要召開馬習會,躁進恣意的作為不僅違背民間對「看守總統」的期待,也已違反憲法程序;立法院有議決「國家重要事項」之權,行政院必須在行政院會議上將對此先行議決,絕非會議行程、日期都決定好了才去立法院報告,這將使「國會的參與決策權形同虛設」、立法院成為橡皮圖章,等於重演審查服貿協議的戲碼;過半數立法委員提議,經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可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彈劾案;要爭取連任的立委,此時應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提出彈劾案。原先封殺黃丞儀專欄文章的《獨立評論@天下》則被評為「媒體人自己不尊重言論自由,在未經作者同意的狀況下,就把專欄作者的文章下架,讓自己的媒體失去公信力」,一天內即已遭十多位作者退出抵制。 2016年2月20日,黃丞儀批評,民主進步黨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第9條規定,從總統選舉投票日開始「經總統當選人認定之爭議性政策、命令、預算等均應暫停執行」,同時不允許現任政府締結條約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創造出強大的權力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命令行政院各部會停止執行總統當選人不喜歡的政策、命令與預算,也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凍結條約與協定的締結過程,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制衡總統當選人的決定,明顯牴觸《中華民國憲法》而且極不負責任,「為了防止總統暴衝而提出的這部法律,一旦通過了,才是不折不扣的暴衝立法」。黃丞儀說,總統即便到任期的最後一天都還是總統,民進黨在本月19日立法院開議就提出這樣的違憲法案,證明民進黨意圖「把現任的總統(馬英九)掐死,不讓他做事」;而時代力量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仿照民進黨版,也有「重大政策暫停執行」的規定,還規定立法院可經立法院會議決議要求中央各行政機關立即暫停執行重大政策,使行政權在總統交接期間受到憲法所無之限制,使尚未宣誓就職的總統當選人與立法院取得非常時期的權力,使權力分立體制失去平衡,是扭曲立憲主義的精神,同樣違憲。 2016年11月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及書記長劉世芳連續兩週以「時機不宜」與「此時通過太快了」為由,擋下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所提案的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排入立法院會議討論。同日,黃丞儀引用前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前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理查·葛斯東(Richard Goldstone)的言論「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不是朋友」,請民進黨不要只把轉型正義當成選舉語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黃丞儀 · 查看更多 »

黃國昌

黃國昌(),新北市汐止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律師、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法學教授等職。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第九任立法委員(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在立法院被分至財政委員會。長期關心並參與學運、社運,長期投身司法改革。曾任澄社社長(2010-2012年),公民組合發起人之一,佔領國會事件後,發起新組織島國前進。 2016年1月16日,黃國昌當選第九屆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汐止、金山、萬里、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立法委員。 2016年3月15日,黃國昌連任當選時代力量第2屆黨主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黃國昌 · 查看更多 »

黃暐瀚

黃暐瀚(),前臺灣記者,生於臺中,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1999年擔任飛碟電台記者,主跑民進黨與陳水扁參選總統競選總部,2000年轉職至東森新聞台期間主要採訪對象為國民黨與馬英九執政的總統府,2008年,擔任「總統府記者聯誼會」副會長,2009年開始即擔任「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會長,連續七年獲會員遴選連任會長至2016年。2018年辭去任職18年的東森新聞,轉為政論節目名嘴。 其妻是東森新聞台專任主播兼主播組組長溫淑梅。.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黃暐瀚 · 查看更多 »

黃昆輝

黃昆輝(),臺灣的學者及政治人物,出生於雲林縣土庫鎮,前任臺灣團結聯盟主席、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內政部長。黃昆輝從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開始至接掌臺聯主席,追隨前總統李登輝三十餘年。.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黃昆輝 · 查看更多 »

黑箱

黑箱,指一个只知道输入输出关系而不知道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设备。与之相反的是。 例子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黑箱 · 查看更多 »

黄志贤

志贤(),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现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黄志贤 · 查看更多 »

龍蝦

龙虾科(学名:Palinuridae)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抱卵亞目無螯下目中的一个科,它有约45个种。 与龙虾科最接近的是蝉虾科,两者同属无螯下目。属于龙虾科的属包括真龙虾属、岩龍蝦屬、脊龍蝦屬和龍蝦屬。 龙虾肉質鮮美口感絕佳,是十分貴重的海產。龙虾是巴哈马最重要的出口食品。.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龍蝦 · 查看更多 »

辜汪會談

--或--,是1993年及1998年海峡两岸分别派出辜振甫和汪道涵进行的两次会谈。第一次在新加坡,第二次在中國大陸上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辜汪會談 · 查看更多 »

范雲

范雲可以是:.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范雲 · 查看更多 »

茅台酒

茅台酒是一种酱香型大麯白酒,原產于贵州茅台镇,被称为“国酒”。 茅台酒氣味芬芳香醇濃郁,不論氣味與口感均散發強烈香氣。.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茅台酒 · 查看更多 »

郁慕明

郁慕明(),生於上海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新黨黨主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郁慕明 · 查看更多 »

胡錦濤

#重定向 胡锦涛.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胡錦濤 · 查看更多 »

郑建邦

郑建邦(),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民国国军将领郑洞国之孙。 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联络部部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分入第四组。并担任港澳台侨委员会专委。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郑建邦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赖士葆

賴士葆()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曾任國大代表、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曾參選立法院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赖士葆 · 查看更多 »

閻韋伶

閻韋伶(Olivia Yan,),台灣女歌手及演員。2007年11月發行第一張國語專輯《傻孩子》,2008年以黑馬之姿入圍第19屆金曲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最終高票落選。 但因為碰到經紀合約糾紛,一度中斷演藝路長達5年,而回到咖啡店當店員,後來得到幫助,賠款解決問題。 沉寂多時的閻韋伶,選在2012年11月10日28歲生日當天發新專輯《浮光掠影》。在這段沉潛煎熬的時期,閻韋伶用創作音樂抒發徬徨,同時也與愛好音樂的好友們組成「閻韋伶X世外桃源」音樂創作團隊,樂團以女Vocal、DJ與鼓手三人的創新編制出發,將「迷幻電子搖滾」曲風定調為樂團創作基底,融合Trip-hop、Elect­ronic與後搖滾節奏,輔以成熟自如的Ambient(氛圍系)聲線變化和多元的語言運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閻韋伶 · 查看更多 »

葉津鈴

葉津鈴(Yeh Chin-ling,),臺灣政治人物,高雄人,現任臺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臺灣團結聯盟中執委,曾任高雄市議員,民生之聲廣播電台創辦人、主持人、臺長、董事長,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大學政治人才培訓班,美國聖地牙哥大學人力開發訓練班,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數學系肄業。 2013年7月1日,臺聯宣佈,由於林世嘉在《會計法》修法處理獨斷獨行、違背黨決策程序,中執會本日通過開除林世嘉黨籍,其不分區立委職位由同黨籍前高雄市議員葉津鈴遞補。2013年7月16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會議審定通過葉津鈴遞補林世嘉的立委職缺,立法院註銷林世嘉的立委名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葉津鈴 · 查看更多 »

邱坤玄

邱坤玄,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副執行長等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邱坤玄 · 查看更多 »

邵建隆

邵建隆(Matt Salmon,)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五国会选区的共和党眾議員。同时,邵建隆是美国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副主席。.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邵建隆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鄧振中

鄧振中(,英文名:John Chen-Chung Deng),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福建三元,生於臺灣宜蘭三星、老家羅東。曾任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副大使級別)、駐世界貿易組織副代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濟部政務次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政務委員、福建省政府主席,2014年12月8日毛治國內閣上任後接下經濟部部長,2016年8月9日正式出任林全內閣政務委員,主要督導、推動新南向產業經濟、商務貿易交流政策。.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鄧振中 · 查看更多 »

鄭運鵬

鄭運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台北市,為民主進步黨籍第六屆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鄭運鵬 · 查看更多 »

鄭洞國

鄭洞國(),字桂庭,中国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郑洞国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北伐战争。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务,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二师师长、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师长、新编第一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1948年10月,在长春围困战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鄭洞國 · 查看更多 »

釣魚台列嶼

#重定向 釣魚臺列嶼.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釣魚台列嶼 · 查看更多 »

自由

自由(和製漢語:,Freedom, Liberty)是一个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学术上存在对自由概念的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国宪法规定的言论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當然還有諸多的自由意志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因學術上對於自由之概念多有不同,且自由與胡作非為僅一線之隔,因此在法律概念上則以憲法來保障人的自由權,並同時賦予其國民守護享有各該憲法保障之各種自由權利之義務。 自由在民主政治中又体现为一种精神,自由,就是对什么是正确不那么确定,但是會守護那有選擇之自由的精神。.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自由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人民條例》、《兩岸關係條例》,是中華民國在國家統一前為規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即中国大陆)之間的民間各種往來而訂定的律例,於民國81年(1992年)立法施行。條例名稱的「大陸地區」定位為「自由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大陸地區人民」則明定為「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而港澳地區事務另由《香港澳門關係條例》規範,不適用該條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簡稱《臺時》,為台灣的綜合性日報,創立於1971年8月25日,吳基福為首任董事長,夏曉華為首任發行人,總社位於高雄,與《民眾日報》並稱「南台灣兩大報」,口號是「無黨派,獨立報」。目前董事長為王明仁,社長為林世英,前董事長王玉發為榮譽董事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灣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里程碑

里程碑,一般是指建立在道路旁邊刻有數字的固定標誌,通常每隔一段路便設立一個,以展示其位置及與特定目的地的距離。昔日里程碑是一塊石碑,現在大多改用金屬板。馬路、山路、鐵路均可能會設有里程碑。里程碑上的數字表示該處距離起點或終點有多遠。现代项目管理中引用里程碑概念,以阶段性明确的可交付物来衡量项目进度。里程碑的另一种含义,是指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发生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或具有重大学术理论意义的公认事件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里程碑 · 查看更多 »

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南北朝時代的開善智藏,持誦該經,多有靈驗感應,加之以禪宗後來大力弘揚,使得金剛經成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課誦的佛經。 早期天台宗和華嚴宗皆視金剛經為不了義的經典,唐朝以後的僧人,則多將該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民間則極尊此經,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就是單純念誦時也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明朝末年的祕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剛經,將「空」等同於「道」,視之為能源出萬物的「真空家鄉」。 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唐代咸通(868年)年間印刷,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剛經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菜刀

金門菜刀是金門縣的特產之一,使用--期間共軍砲擊金門的砲彈彈片、彈頭所製造,因菜刀鋒利耐用而著名,又稱砲彈鋼刀。,今日新聞網,2006/07/14.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門菜刀 · 查看更多 »

金門高粱酒

金門高粱酒,產於金門縣的高粱酒,是一種燒酒,使用金門特產旱地高粱並引金門水質甘甜的寶月神泉與金門潔淨的空氣與氣候條件,承襲古法技術所製造,因為「清澈透明、質地純淨、芳香濃郁」而著名。這也是一個高粱酒品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門高粱酒 · 查看更多 »

金門酒廠

金門酒廠,全名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酒、KKL,是金門一家以生產、銷售金門高粱酒為主的公司,為金門縣政府所經營之縣營事業機構。金門酒廠提供金門在地人許多工作機會,並成為縣府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縣府每年配酒即是由金門酒廠所生產。.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門酒廠 · 查看更多 »

金门炮战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到1979年(戰況最烈的為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馬祖及其他中國東岸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著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炮反击及癱瘓廈門車站等補運單位。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维持單打雙不打,直到1979年1月1日和美國建交。 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至今最后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门炮战 · 查看更多 »

金正恩

金正恩(,)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任第三代最高领导人,目前兼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2012年至2016年间的黨內職稱是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其军衔为元帅。 金正恩於2010年9月27日及9月28日分別就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權位僅次於父親金正日,當時的黨內排名也僅次於包括總書記金正日在內的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被認為是承繼政權的第一步。其父金正日逝世後,在完全接任金正日空缺下來的職位之前,朝鮮官方已開始稱金正恩為黨政軍的最高領導人,象徵其第三代領導人的地位確立。 金正恩於2012年4月11日和4月13日分别出任勞動黨第一書記和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並將勞動黨總書記和國防委員會委員長職務永久保留給金正日。2016年5月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获推举为党委员长,2016年6月的最高人民会议上获推举为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2012年7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金正恩有两个大学学位:金日成綜合大学的物理学学位和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的步兵指揮官和炮兵學学位。 金正恩自2018年3月起多次訪問中國,三個月內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陸續進行了3度會面。金正恩稱讚習近平總書記是朝鮮非常尊敬和信賴的偉大領導人。 2018年4月27日朝韓首腦會晤,金正恩於东八区時間上午8時30分跨越北緯38度的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成為朝韓停戰65年後首位踏入韓國領土的朝鮮領導人。 金正恩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於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朝美首脑会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金正恩 · 查看更多 »

蕭萬長

蕭萬長(),生於日治台湾臺南州嘉義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曾任行政院院長、立法委員、大陸委員會、經濟部長主任委員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蕭萬長是台灣少數從基層擢升並兼具外交、經濟、中國大陸事務與政黨事務經歷的談判人才,在政壇上有「微笑老蕭」之稱。曾於2000年與連戰首度搭檔代表國民黨參加總統大選失利。2007年6月23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成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並成功當選。總統府於2009年5月20日宣布蕭萬長罹患肺腺癌三期;5月21日,手術順利完成。2011年5月31日決定不再搭檔參選2012年副總統,於2012年5月20日卸任。 卸任後屢次代表總統馬英九率團參加博鰲論壇以及APEC會議,先後會見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他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蕭旭岑

蕭旭岑(1974年5月25日-),臺灣南投人,臺灣政治人物,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前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兼總統府資訊安全委員會資訊安全長,2016年5月20日隨馬英九總統卸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蕭旭岑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透明

在光学中,透明是允许光穿透的属性。透明材料可以被透视;即它们允许明晰的图像穿过。相反的属性被称为不透明性。半透明材料只允许光散射穿透,即材料会扭曲图像。在矿物学中常用的术语也称透明度。.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透明 · 查看更多 »

陳一新

陳一新(),籍貫中國湖南長沙,生於英屬香港,最後逃難到台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中華民國(台灣)政治學學者與政治人物,曾代表新黨出任立法委員,現在是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美國研究組教授兼中國國民黨智庫學者。.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陳一新 · 查看更多 »

陳亭妃

陳亭妃(Chen Ting-fei,),臺灣政治人物,臺南人,民主進步黨籍,為一邊一國連線成員和正常國家促進會成員,現任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常委,曾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第七屆、第八屆立委,第14屆、第15屆、第16屆臺南省轄市議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陳亭妃 · 查看更多 »

陳以信

陳以信(),生於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中華民國(台灣),中國國民黨黨籍,曾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發言人,2015年2月,接任總統府發言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陳以信 · 查看更多 »

陳其邁

陳其邁(),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成長於高雄,畢業於雄中、中山醫學院,取得臺大公衛碩士,現任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委,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高雄市代理市長、民進黨副秘書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訪問學人、長庚醫院醫師、臺北醫學院講師。 陳亦曾任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執行委員、台灣醫界聯盟執行委員、全國教師會顧問、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市分會召集人及執行委員、保護高屏溪色聯盟成員等職務。 2018年3月7日在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民調中勝出,將獲黨中央提名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陳其邁 · 查看更多 »

陳立夫

陳立夫(),名祖燕,字立夫,中華民國政治家。浙江省吳興縣東林澤河里(現屬湖州吳興區東林鎮)人,1924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學位。父陳其業,字勤士,兄陳祖燾,字果夫。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黄兴同為孫文的左右股肱,陳其美與蔣中正關係密切,為蔣中正結義之兄,將蔣中正引薦于孫文,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蔣陳兩家可以說是沒有陳其美就沒有蔣中正,沒有蔣中正也沒有陳氏二兄弟的相互提拔的關係。陳立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陳立夫 · 查看更多 »

陸委會

#重定向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陸委會 · 查看更多 »

陈元丰

元丰()黑龙江省望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现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陈元丰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PeoPo公民新聞

PeoPo公民新聞是台灣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於2007年4月30日成立的公民新聞平台,為台灣第一個公民自主影音新聞平台,開台時口號為「你的小故事,我的大新聞」。相類似的著名平台機制有南韓的OhmyNews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CNN iReport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PeoPo公民新聞 · 查看更多 »

柯建銘

柯建銘(Ker Chien-ming,),臺灣政治人物,新竹市人,執業牙醫師。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之一、立法院資深立法委員之一,曾屬於民進黨福利國連線的一員,曾任第11、13屆代理民進黨黨主席。已擔任立法院17個會期的民主進步黨黨團總召。 2016年獲民進黨徵召参選新竹市選舉區立委,擊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市議員鄭正鈐以及時代力量提名的人權律師邱顯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柯建銘 · 查看更多 »

柯文哲

柯文哲(),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柯文哲 · 查看更多 »

林奕華 (臺灣)

林奕華,臺灣彰化縣人,現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前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臺北市議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等。.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林奕華 (臺灣) · 查看更多 »

林郁方

林郁方()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知名戰略學者,曾任立法委員,專攻國防與國際關係議題。 曾多次連任外交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在立法院長期關注國防、外交議題,被不少資深軍事記者評為『立法院內最專業的國防外交立委』,對於加強國軍建軍及福利和捍衛主權不遺餘力 。.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林郁方 · 查看更多 »

林永樂

林永樂,中華民國資深外交官。曾先後擔任中華民國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駐格瑞那達大使兼任駐聖文森大使、駐印度尼西亞代表、駐歐洲聯盟兼駐比利時代表,2012年9月接替楊進添擔任外交部部長,於2016年7月接替劉志攻擔任中華民國駐英代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林永樂 · 查看更多 »

林濁水

林濁水(Lin Cho-shui,),原名林宗耀,臺灣南投埔里人,政大東語系學士,台灣戒嚴時期黨外運動人士、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元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林濁水 · 查看更多 »

李六條

李六條,在1995年4月8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針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提出《江八點》,作出的正式回應。在回應中,提出六項重點,因此被稱為李六條。.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李六條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根政

李根政(1968年9月1日-),金門縣人,師範學院美勞老師出身,曾是高雄市左營區永清國民小學教師,歷經教育、環境刊物總編輯及非營利組織職務等,長期撰寫專文與著書關注生態環境議題。 目前,李根政關心臺灣社會運動,現任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綠黨第17-18屆共同召集人兼中央執行委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李根政 · 查看更多 »

李显龙

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是第三任新加坡总理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自2004年起開始任职。為新加坡建國总理、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长子。作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李显龙于2004年8月从吴作栋手中接任总理一职。 李显龙自1984年以来一直都是(Teck Ghee)国会议员,自1987年以来是内阁成员,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加坡政治转型的首要领导人。 2004年上任总理之前,李显龙曾担任贸工部长(Minister for Trade and Industry)、财政部长(Minister for Finance)以及。他在当选国会议员之前,曾担任武装部队军官,迅速升到准将军衔。.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李显龙 · 查看更多 »

李晏榕

李晏榕()是一位生於台灣律師,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德臻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及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曾代表社會民主黨參與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臺北市第三選舉區。2016年8月31日,加入林全內閣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成為兼任委員之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李晏榕 · 查看更多 »

杨洁篪

杨洁篪(普通话:Yáng Jiéchí,「篪」字指一種笛子)()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外交官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他來自上海,於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毕业,後来成為一名在职研究生,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秘书长,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副組長。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第十二届国务院党组成员。 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曾经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副部长、驻美国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部長。 在其职业外交生涯中,曾经三度被派往海外工作,并且每次都派驻美国,前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过12年,与布什家族建立了良好关系。有媒体披露,布什家族在某些情况下,会选择与杨洁篪私下沟通,作为與中国政府沟通的管道,杨洁篪在美国外交场上的绰号“老虎杨”(Tiger Yang),就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取的。.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杨洁篪 · 查看更多 »

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重定向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 查看更多 »

東森新聞台

東森新聞台(台標標示為EBC東森新聞),是東森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東森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栗战书

栗战书(),河北平山人。为现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栗战书被视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在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期间常随习近平出访,并负责习近平的日程安排、文件处理和安保工作。 栗战书曾任中共第十六、第十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直机关工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中共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栗战书于河北师范大学夜大政教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栗战书 · 查看更多 »

標準作業程序

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常縮寫並簡稱為SOP)是指在有限時間與資源內,為了執行複雜的事務而設計的內部程序。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標準作業程序能夠縮短新進人員面對不熟練且複雜的學習時間,只要按照步驟指示就能避免失誤與疏忽。 標準作業程序的成立理由,通常有下列幾點:.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標準作業程序 · 查看更多 »

段宜康

段宜康(),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生於臺北市,原籍中華民國江蘇,祖父是民國初年留學美國學生,父親段守愚是前大華晚報總編輯。段宜康畢業於成功中學、臺大政治學系,現任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執委。曾任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創會執委、臺北市議員、新潮流系總召。.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是日本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也是日本現有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其最早前身為1872年2月21日创刊的《東京日日新聞》,1911年3月1日與《大阪每日新闻》合并,不過它們持續使用原名在东京及大阪兩地分開發行,至1943年才共同使用現名,目前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福岡4地為主要發行據點。報紙的口號為「爭論之下,真理顯現」。根據日本發行公信會在2016上半年的統計,總發行量分別為早報版309萬份、晚報版90萬份。 《每日新聞》與《朝日新聞》在1960年代以前曾並列為日本兩大報,但在激烈競爭下擴充太快,在1970年代初期陷入了經營危機。現在仍與《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合稱為日本三大報,但發行量與前兩家差距較大。.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每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毛治國

毛治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浙江省奉化縣,乃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重要的交通事務幕僚,馬英九政府第五任及最後一位國民黨籍行政院院長。他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毛治國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民報 (2014年)

民報是2014年成立的臺灣媒體,在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後由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導演吳念真等各界人士跨界籌辦,強調以全民力量辦報,並擴及公眾、社會運動議題,提供社運及弱勢團體發聲平台。。 建報主張中立多元、超越藍綠黨派及財團立場,「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民報 (2014年)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主席

民主進步黨主席,中華民國政黨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之歷任黨主席名單,黨主席任期為2年。2002年後修黨章,在執政時期,總統會兼任黨主席,以黨領政。最近一次黨主席的選舉為2014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現任黨主席為蔡英文,她於2014年5月28日上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民主進步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民國黨

民國黨是一個中華民國政黨,於2015年3月18日成立,取名自《中華民國國歌》中的「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民國」。由時任立法委員徐欣瑩擔任首任黨主席,標舉「政黨合作不再惡鬥、國政維新強國富民」為口號,總部設於台北市。 2016年,徐欣瑩擔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副手,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但並未當選,該年進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中,民國黨黨籍的參選人也全數落選。民國黨在立法院中沒有席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民國黨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江八点

江八点指的是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江泽民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了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對於江八點的內容,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和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在4月8日作出正式回應,稱為李六條。.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江八点 · 查看更多 »

江泽民

江泽民(),祖籍江西婺源江湾,出生于中國江苏扬州,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至2002年11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至2004年9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至2005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江泽民 · 查看更多 »

法新社

法国新闻社(L'Agence France-Presse),简称法新社(AFP),是全球第一家通讯社,同时也是法国最大的通讯社,世界第三大通讯社,在美联社和路透社之后。 法新社总部设在巴黎,在约11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它通过法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葡萄牙语向全世界发布消息。.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法新社 · 查看更多 »

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時報》(英语:Los Angeles Times),又稱《洛城時報》,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洛杉磯時報 · 查看更多 »

湘菜

湘菜(英语:Hunan Cuisine),亦称湖南菜,是所有具有鲜明湖南地方特色菜肴的统称。湘菜以辣味丰富适当、制作严谨、突出菜肴本味而著名。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而湘菜亦因此于海外被视作中国菜的代表之一。 湘菜拥有两千多年的记载历史,且在位于长沙市马王堆的西汉古墓中就出土了比较完整的竹简菜谱,上面记录了的羹类菜已有七大类,几十个品种,而菜谱中所记录的烹调方式、菜肴用料、佐料都已初步显示湖南地域的菜肴特点 。 湘菜的辣味丰富令许多原本不习惯辣椒味道的人都喜欢上食用辣椒和湘菜。但其实传统的湘菜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菜肴在烹制时会加入辣椒并有比较强烈的辣味 ;湘菜中亦有一部分菜肴在烹制时根本不使用辣椒,或加入辣椒只为增加香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湘菜 · 查看更多 »

服貿協議

#重定向 服務貿易協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服貿協議 · 查看更多 »

朝韩首脑会晤

朝韩首脑会晤是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两国领导人举行的会晤,舉行過四次;2000年與2007年於平壤舉行,2018年4月於板門店韓國一方的和平之家內舉行,2018年5月於板門店朝鮮一側的統一閣舉行。.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朝韩首脑会晤 · 查看更多 »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朝日新聞社發行。2008年,每日日報發行量超過770萬份,为日本国内日報發行量第二名,僅次於《讀賣新聞》。.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朝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近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执政理念,最早由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胡锦涛对其内容加以发展,习近平出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在此基础时提出“中國夢”构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振兴中华 · 查看更多 »

朱立伦

#重定向 朱立倫.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朱立伦 · 查看更多 »

朱立倫

朱立倫(英语:Eric Chu Li-lun,),生于臺灣桃园县八德乡,籍贯浙江省义乌县,中國國民黨籍台湾政治人物,現任新北市市長、曾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工管系和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从政后,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朱立伦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立法委員。2015年10月17日中國國民黨徵召朱立倫參選總統,朱立倫宣佈請假3個月帶職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代理市長,結束選戰後,朱立倫回歸新北市政府。.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朱立倫 · 查看更多 »

朱習會

#重定向 习朱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朱習會 · 查看更多 »

朱日和基地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朱日和基地 · 查看更多 »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是一种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介质直接传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到用户电视机的一种系统。它的相对是無線電視(或称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 有线电视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大部分亚太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十分普遍,尽管现在在许多南美洲、中东和非洲有线电视没有多大起色,因为在这些地区人烟稀少,铺设电缆相当不划算,特别是在南非所谓的“无线电缆”或者基于微波的系统得到应用,“直接到户”的卫星电视更是普遍。 跟无线广播一样,许多频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互不--扰地在一根电缆中传送。电视的调谐器、录像机或者收音机能够从混合信号里把一个频道选出来。.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有线电视 · 查看更多 »

最高領導人

最高领导人(supreme leader)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国家、机构或其他类似组织中,被赋予或能发挥最大权威的领导者。宗教上,这种角色通常是被认为是地上的神或神的意志代表。政治上,一个最高领导人通常具有与之相关联的职衔,如纳粹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元首)、意大利的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党领袖)、苏联的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或现在的伊朗最高领袖和朝鲜最高领导人等。 有许多独裁者,有属於个人的称号或政治头衔,以显示他们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政党领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例如希特勒的“元首”或墨索里尼的“领袖”头衔,成为很多法西斯或其他极右翼人物的象征。在极左翼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领导人采用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头衔或之後斯大林的“总书记”、第一书记等例子。.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最高領導人 · 查看更多 »

最高法院檢察署

#重定向 最高檢察署.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最高法院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海峽交流基金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是中華民國辦理海峽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的民間組織,但因為其業務授權和指導機關為大陸委員會,實為一個半官方的機構。成立於1990年11月21日,1991年3月9日正式掛牌運行。於中國大陸和海基會的對口機構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由於兩岸互不承認主權,因此該機構扮演關於大陸地區文書認證、應急領務等使領館職能。.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海峽交流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

《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第三條進行協商的貨品貿易協定,台灣方面由經濟部貿易局主談,中國方面則由商務部主談, 自2011年2月22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第1次例會啟動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協商以來,截至2015年11月底,雙方已舉行12次協商,但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協商中斷。.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外交部

新加坡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是新加坡政府负责执行和处理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外交关系的一个下辖部门。它的首领是外交部长,现任外交部长是尚穆根。 新加坡外交部成立于1965年,现在拥有40个海外机构,包括7个最高专员公署,17个大使馆,2个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4个领事馆。新加坡政府已经任命24名荣誉总领事先生和21名新加坡驻外大使。外交部领事帮助推广新加坡旅游、海外工作和学习。 新加坡和182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新加坡,有55个常驻外国使馆和最高专员公署,39个外国领事馆和8个国际组织总部。此外,60多个外国大使常驻新加坡。.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總理

新加坡總理是新加坡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以後)。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最高行政首長是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自治州總理(從1963年9月16日-1965年8月9日)。最多五年,总理便必须解散一次新加坡议会,再由议会中最大党的党魁出任总理。 從建國至今,新加坡一共有三位總理,並且全部為華人擔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總理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

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是香港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的第一家酒店,其創立於1971年,位於新加坡的烏節商圈,是新加坡老牌的五星級酒店。除了飯店之外;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還有酒店式公寓,提供商務人士長期租賃服務。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雖然地處鬧區,但因為並不直接面向烏節路,被其他建築隔絕,所以有鬧中取靜之優勢。不過也因此遠離地鐵站,造成交通便利性上的劣勢。亞洲安全峰會自2002年开始在此酒店举行,因此峰會又稱“香格里拉对话”。 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島翼會議廳舉行了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首次的两岸领导人会面。 2018年6月12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美朝首脑会议期间的住处。.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樟宜机场

新加坡樟宜機場(IATA代碼:SIN,ICAO代碼:WSSS)是一座位于新加坡樟宜的国际机场,占地13平方公里,距市区约17.2公里。 樟宜機場由新加坡民航局營運,是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貨運、捷達航空貨運、欣豐虎航、勝安航空、捷星亞洲航空和惠旅航空的主要枢纽。此外,它亦是加魯達印尼航空公司的运营基地。至2015年,樟宜機場每週共有100多家航空公司來往,提供超過6,800個航班,連接超過80個國家的320個城市。樟宜機場亦為新加坡製造了超過13000個就業機會。 樟宜机场2015年度共接待乘客55,448,964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5%,為全球第6、亞洲第2繁忙的国际客量机场,同時也位列全球第13繁忙的貨運機場,處理超過1,853,087噸貨物,起降架次增加了1.4%共有346,334架次,大約每90秒一次。為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使用樟宜機場,该机场在2003年推出空運發展基金(Air Hub Development Fund),並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投入2亿1000万及3亿新元以更新机场设施,而投入了17億5000万元的3號客運大樓亦在2008年1月9日啟用。同时,机场也斥資2亿4000万元翻新1號及2號客運大樓。 自1981年啟用以来,樟宜機場以其优质服务享誉航空界,在1987年至2015年間共贏取超過500個獎項,其中在2015年贏得28個最佳獎項。樟宜機場亦會定期维护其客運大樓,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樟宜机场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標準時間

新加坡標準時間(Singapore Standard Time,SGT;Waktu Piawai Singapura,WPS)是新加坡所採用的時間標準。新加坡標準時間全年比協調世界時快8小時,即與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一致。.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標準時間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政府

在《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政府是指新加坡的行政机构,由总统和内阁组成。尽管总统可自行行使职权,确保内阁和国会照常运作,不过其职责很大程度上只是礼仪性。新加坡基本上屬於議會制,一般上负责指导与控制政府的是内阁,内阁成员包括总理以及由总统经咨询总理所委任的其他内阁部长,他们都来自赢得最多议席的政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加坡政府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國策智庫

新台灣國策智庫,成立於2010年1月,創辦人為辜寬敏,成立宗旨為提供政府政策諮詢顧問與政經風險評估,內容包括促進台灣、區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經濟發展、政府治理。.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台灣國策智庫 · 查看更多 »

新聞挖挖哇

《新聞挖挖哇!》是臺灣JET綜合台的談話性節目,2002年1月7日於超視開播,2010年1月4日改在JET綜合台播映。前身為衛視中文台夜間談話性節目《新聞e點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聞挖挖哇 · 查看更多 »

新頭殼

新頭殼(英語:New Talk)新聞資訊平台,是泛綠媒體,由前陳水扁政府的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亦為蔡英文想想論壇的專欄作家)等資深親民進黨系媒體工作者於2009年創辦的網路媒體,2009年9月1日上線,是臺灣主要無實體出版品的綜合性新聞網站之一,自許為「一個有思考力的獨立媒體」。.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頭殼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Weibo/Sina Weibo,官方名称为--),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博客的服务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外部程序和手机短信或彩信等发布信息,并可上传图片和链接视频,实现即时分享。新浪微博可以直接在一条微博下面附加评论,也可以直接在一条微博里面发送图片、视频,新浪微博最先添加这两点功能。 新浪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占据中国微博用户总量的57%,以及中国微博活动总量的87%,是中国大陆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它是由新浪公司于2009年8月推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5亿,同比大幅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入股新浪微博18%股份。 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橙色字母“V”,以示与普通用户、微博达人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 目前新浪微博的邀请的重点转向了媒体工作者,同时也有大量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和民间组织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将其作为一个发布和交流信息的平台。认证后的群体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蓝色字母“V”。 此外,港台演藝圈名人以及在大陸經商的港澳台公司行號,大多也以新浪微博當作面向中国内地的信息交流窗口。.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新浪微博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廣播協會

日本廣--播協會(日本放送協会),又译日本放--送协会,簡稱NHK(),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成立於1925年。其主要業務包括電台廣播及電視廣播,服務範圍涵蓋日本全境,並同時以多種語言對日本以外地區播出節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日本廣播協會 · 查看更多 »

慰安婦

#重定向 慰安妇.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慰安婦 · 查看更多 »

担担面

担担面是中國四川的特产小吃,得名於挑担叫卖的传统。其面条细滑,主要佐料有红辣椒油、芝麻酱、肉末、川冬菜、碎花生或花生粉、花椒面、红酱油、蒜末、豌豆尖和葱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较适口。 担担面相传为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 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 Category:四川小吃 Category:麵條食品 分類:中式麵條.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担担面 · 查看更多 »

曹聚仁

曹聚仁(),浙江浦江墩頭鎮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人。中国左派作家、编辑、记者、教授。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此后曾任教于上海多所大学。1950年以后任香港《星岛日报》编辑,著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大唱赞歌的《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曹聚仁热衷于政治。1972年7月23日病逝于澳门镜湖医院,被中共定为爱国人士,葬于故乡浙江兰溪。.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曹聚仁 · 查看更多 »

曾銘宗

曾銘宗,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臺灣嘉義縣溪口鄉人,最高學歷為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任立法委員。2003年獲第三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3年獲第十七屆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曾銘宗 · 查看更多 »

曾永權

曾永權(),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鹽埔鄉仕絨村,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畢業於逢甲大學紡織工程學系,現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曾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1993年-2005年、2008年-2012年)、逢甲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1989年及1997年兩度參選屏東縣縣長,分別敗於蘇貞昌以及蘇嘉全。2012年9月27日,接替林中森兼任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10月5日,獲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贈勳、頒發一等景星勳章。.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曾永權 · 查看更多 »

总统府

总统府(或總統宮)是指总统等共和制國家元首的官邸或辦公室所在地,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象徵。.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总统府 · 查看更多 »

普世價值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普世價值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信社

時事通信社是日本的通訊社之一,總部位於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前身為同盟通信社(已在1945年解散)經濟報道部門。在日本國內有82個分部,在海外則有29個分部。在過去簡稱為JP(JijiPress),現在則改用Jiji。其與共同通信社并列為日本兩大通訊社。.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時事通信社 · 查看更多 »

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簡稱時力、時力黨,現為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三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第九屆立法委員黃國昌。創黨成員有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以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前執行長林峰正、公民組合發起人林世煜、人權律師邱顯智等人。2015年1月25日成立,由林昶佐擔任建黨總隊長,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黃國昌於5月3日加入,並於7月任代理總隊長,9月13日當選為主席。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獲得5個席次,僅次於民進黨與中国國民黨,並擁有立法院黨團。.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時代力量 · 查看更多 »

時代雜誌

《時代》(Time,注册商标为大写的TIME),(又譯《時代週刊》、《時代雜誌》等),是一份於1923年開始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誌。現今的《時代》共有四種版本,包括了美國主版、歐洲版、亞洲版、南太平洋版。歐洲版(Time Europe,舊稱Time Atlantic)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Time Asia)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悉尼,涵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群岛。《時代》之前曾发行过加拿大版(内容与美国版相同,广告刊登的是加拿大本地广告),自2008年12月起,终止发行加拿大版,目前在加拿大发行的版本均为美国版。.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時代雜誌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指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到中國大陸進行的私人參訪活動。他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談,並達成五點共識,同意在九二共識上推動兩岸談判。這是自國共内戰以来,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首次最高層次的會晤,連戰成為1949年后第一位踏上中國大陸的國民黨最高領導人。.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中国APEC峰会

#重定向 2014年中国APEC峰会.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2014中国APEC峰会 · 查看更多 »

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

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是指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5日至7日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进行的国事访问。.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新!!: 两岸领导人会面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台領導人會面中臺領導人會面台中領導人會面臺中領導人會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