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財政部

指数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128 关系: 嚴家淦劉恩源劉憶如孫寶琦孫中山孫科孔祥熙宋子文中华民国国务院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中國輸出入銀行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中正區 (臺北市)广州市交通及建設部度支部五院廖仲恺伍廷芳张继正張弧張盛和張英華何志欽徐堪徐立德徐柏園俞國華俞鴻鈞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國有財產署周自齊呂桔誠唐绍仪公共財政光绪王建煊...王克敏王雲五王正廷立法院羅文榦熊希齡煤油白培英鍾世銘預算顏慶章顾维钧行政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院院長首長許嘉棟許虞哲高凌霨財政資訊中心財政部印刷廠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財政部國庫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財政部賦稅署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費驊龔心湛錢純郭婉容蘇建榮赵秉钧關吉玉關務署董康邱正雄鄧澤如臺北市臺灣土地銀行臺灣銀行臺灣菸酒公司臺灣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臺銀人壽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陳慶瑜陸潤康陈锦涛护法军政府林全林振國捲菸統稅處李士偉李庸三李國鼎李經羲李述德李思浩梁启超梁成金汪大燮清朝清朝政府湯爾和潘復海关新臺幣曹汝霖曾銘宗 扩展索引 (78 更多) »

嚴家淦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吳縣(今苏州市)人,歷任政府重要職務,為財經專家中央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繼任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曾做過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美聯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此外還當過中華民國國軍退輔會主任委員。雖然嚴家淦繼任總統之位僅有三年,在位期間亦甚少行動,但在其他崗位上,創下顯赫的政績。其中留下最大貢獻的是確立新台幣政策、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讓台灣人可得到基本的教育,對台灣於之後發展水平取得顯著的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嚴家淦建議陳誠改革幣制,廢除舊台幣,發行新台幣,實行金圓券跟新台幣隔離,因此被經濟學家稱為「新台幣之父」。.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嚴家淦 · 查看更多 »

劉恩源

劉恩源(),字文泉,直隷省河間府河間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劉恩源 · 查看更多 »

劉憶如

劉憶如(),現任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兼任教授、及南京大學校聘客座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經濟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國際貿易與金融、財務管理、產業經濟及總體經濟;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立法院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劉憶如 · 查看更多 »

孫寶琦

孙宝琦(),字慕韩,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官,曾任中华民国外交总长、国务总理。.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孫寶琦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孔祥熙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控制等。.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孔祥熙 · 查看更多 »

宋子文

宋子文(Tse-ven Soong,缩写为T.;),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生於上海。民國年間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員之一。父親宋嘉澍是美南監理會(今衛理公會)的牧師及富商,孫中山革命支持者。與大姐宋靄齡的丈夫孔祥熙,二姐宋慶齡的丈夫孫中山,弟弟宋子良,妹妹宋美齡的丈夫蔣中正關係都很密切。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49年去法國,後長期住在美國。.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宋子文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国务院

中华民国国务院是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以国务总理为首长。 1912年4月21日,始设国务院。1915年(民國四年)5月1日,袁世凯为集中大总统权力,改《中华民国约法》,废除国务院,设政事堂,废除国务总理,设国务卿。政事堂附属大总统府,不再是独立行政权力机关。1917年5月8日,恢复国务院建制。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在1925年(民国十四年)11月24日任临时执政,集总统、国务总理权力于一身,废国务院与国务总理;1925年12月26日復設。张作霖于1928年(民國十七年)6月18日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自任中华民国安国海陆军大元帅,也设置国务院与国务总理。 历届国务院均以秘书厅为办事机构,秘书厅设秘书长,下分若干课。国务院所辖各部:南京临时政府有陆军、海军、司法、外交、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九部。迁都北京后,国务院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林、工商、交通十部;后撤销农林部、工商部,设农商部。中华民国军政府时,设外交、军事、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农工、交通九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华民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或國家政府是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总称,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适用全国的法律、负责国防、外交以及代表本国和其他国家签署条约等。汉语中,中央政府常簡稱為「中央」,相对中央政府而言即有地方政府,简称“地方”。.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央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國輸出入銀行

中國輸出入銀行(簡稱輸出入銀行或輸銀)依據《中國輸出入銀行條例》,在中華民國財政部監管下所設立的國營之輸出入信用專業銀行,因此,每年的年度經營預算都需經立法院審議後方可執行,該銀行設立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政府經貿政策,為國內廠商提供進出口授信與輸出保險等金融保險支援,積極協助廠商拓展對外貿易與海外投資,特別是對於新興市場及高政經風險國家或地區的拓銷,輸銀為協助廠商搶得先機,亦有提供政策性輸出保險的服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國輸出入銀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元首的職稱,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說法不一。有指在南京先成立中華民國及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是首位大總統,現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亦主要強調這一點。而袁世凱在北京逼使宣統帝退位,其後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大總統职位被北洋軍閥控制,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为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中國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簡稱央行),中華民國的國家銀行,直屬於行政院,具有部會級地位,肩負穩定國家金融發展、維持物價平穩、維護國幣(新臺幣)幣值、管理中華民國台灣外匯存底等重要任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民元約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4年5月1日因大總統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 中华民国成立後,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由独立各省和革命党人於1912年1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府成立的政府機構,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簡稱臨政。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法律,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於1911年12月3日議決通過,並由來自10省共22名都督府代表簽字確認。其規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方法、臨時大總統之權力等。该法律授予了总统较大权力。随后为限制袁世凯,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是中華民國監督與管理金融事務與規劃金融政策的部會,成立於2004年7月,目標包含維持金融穩定、落實金融改革、協助產業發展、加強消費者與投資人保護與金融教育。.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交通及建設部

#重定向 中華民國交通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交通及建設部 · 查看更多 »

度支部

度支部是清政府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設立的中央機構,總管財政事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度支部 · 查看更多 »

五院

#重定向 五權憲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五院 · 查看更多 »

廖仲恺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以字行,籍贯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改革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廖仲愷被孫文派往莫斯科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蔣介石也被送去學習蘇聯政治和軍事制度。1925年被刺殺身亡。.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廖仲恺 · 查看更多 »

伍廷芳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齋號、筆名觀渡廬,祖籍中國廣東新會,生於南洋的英屬馬六甲。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书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後於中國從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伍廷芳 · 查看更多 »

张继正

張繼正(来源请求),中華民國四川华阳县人,出生於上海,中国国民党元老张群之子。.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张继正 · 查看更多 »

張弧

張弧()原名毓源,字岱杉、戴三,别号超觀。浙江省紹興府萧山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張弧 · 查看更多 »

張盛和

張盛和,臺灣臺北人,學者出身,中華民國籍政治人物,畢業於台南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國立政治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兼任臺灣大學會研所副教授、亦兼任負責公共財政與稅務行政的公職人員。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張盛和 · 查看更多 »

張英華

張英華(),字月笙,直隷省冀州衡水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張英華 · 查看更多 »

何志欽

何志欽(),台灣經濟學者,曾任國立臺北大學校長、財政部部長、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等職。祖父何蔚是中華民國第一屆司法院大法官;父親何任清曾任臺灣最高法院庭長。 擔任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期間,他以熱誠、決心與經驗,與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將臺北大學打造成一個可以增進知識、拓展視野與追求夢想的大學校園與智慧殿堂。 何校長最欣賞曾國藩格言「ㄧ生常欲有功於世,凡事但求無愧於心」而他畢生也是ㄧ切盡力而為,事事坦然面對,處理好自己的人生後關懷別人,放心的去面對人生、學習人生、關懷社會、奉獻社會。.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何志欽 · 查看更多 »

徐堪

徐堪()原名徐代堪,字可亭,四川省三台县人,中華民國官員,歷任糧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國共內戰後期,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徐堪 · 查看更多 »

徐立德

徐立德,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湖北省漢口市人,祖籍河南省罗山县,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1958年行政系畢業,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碩士,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曾任臺灣省財政廳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1996年五月迄今為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徐立德 · 查看更多 »

徐柏園

徐柏園(),浙江蘭谿人。中華民國著名財經家、金融家,前任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中國中央銀行制度的開創者。.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徐柏園 · 查看更多 »

俞國華

俞國華(),浙江省奉化縣人,與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及蔣經國同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因為與蔣中正份屬同鄉,進入其侍從室工作,後留學英美深造。1955年返臺從政。日後在財金方面大展長才,與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財政部長李國鼎、前主計長周宏濤等,並稱臺灣經濟奇蹟最關鍵的推手。1984年5月,行政院長孫運璿中風辭去院長職,俞國華以中央銀行總裁兼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繼任行政院長。卸下院長職後,曾任總統府資政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俞先生逝世七年後,時任中央銀行總裁的彭淮南猶於正式場合,詳述俞國華於金融自由化、制度化與國際化方面,對國家貢獻隆崇的事蹟。 與俞飛鵬、俞濟時合稱為「奉化三俞」。.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俞國華 · 查看更多 »

俞鴻鈞

俞鴻鈞(),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財經專家。.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俞鴻鈞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有財產署

#重定向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國有財產署 · 查看更多 »

周自齊

周自齊(),字子廙,祖籍山東省單縣,中國近代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實業家。屬於交通系。.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周自齊 · 查看更多 »

呂桔誠

呂桔誠(),台灣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呂桔誠 · 查看更多 »

唐绍仪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殺手暗殺於上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唐绍仪 · 查看更多 »

公共財政

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政府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国家或地区每年的财政的支出预算,以及其比例大小,一般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共财政之外,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其他途径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公共財政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王建煊

王建煊(Wang Chien-shien,),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新黨創黨黨員,基督徒。出生於中華民國安徽合肥,1949年國共內戰後移居臺灣定居。曾任監察院院長、財政部部長、立法委員,在臺灣政壇上有「小鋼砲」、「王聖人」之稱。.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王建煊 · 查看更多 »

王克敏

王克敏()字叔魯,浙江杭州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銀行家、外交官,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王克敏 · 查看更多 »

王雲五

王雲五(),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王雲五 · 查看更多 »

王正廷

王正廷(),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官、体育活动家,基督教人士,欧美同学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王正廷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羅文榦

羅文榦(),字鈞任,廣東番禺县(今廣州海珠區瀝滘)人。民国政治家。.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羅文榦 · 查看更多 »

熊希齡

希齡 ,字秉三,号明志閣主人、双清居士。法号妙通。湖南省鳳凰直隸廳(今凤凰县)镇竿镇(今沱江镇)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学者、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熊希齡 · 查看更多 »

煤油

--(俗稱--,舊稱火油;美式英語:Kerosene;英式英語:paraffin)是一种通过对石油进行分馏后获得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由于煤油的组成成分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地方产的煤油的特征可能区分很大。比起汽油来,煤油比较粘稠,也比较不易燃。其闪点在55至100°C之间。煤油蒸汽比空气重得多,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气。在分馏石油时煤油的沸点在汽油和柴油之间,约在160至280°C。.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煤油 · 查看更多 »

白培英

白培英(),河北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18歲與家人隨國民政府來台,曾任教職和稅務部門的公職服務長達四十年,官至中華民國財政部行憲後第19任財政部部長,現任為中原大學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白培英 · 查看更多 »

鍾世銘

鍾世銘(),字蕙生,直隸天津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25, p.247-248.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鍾世銘 · 查看更多 »

預算

算(Budget)是指为某特定的时间段作出的财政计划。所有的预算,不管是政府的、企业的或家庭个人的,都涉及在各种可能的支出之间进行选择,本质上就是配置稀缺资源。 收入和开支是所有预算的核心内容。预算也可能包含有计划的销售额、利润、资源数量、成本、开销、现金流动等,是以可测量的指标来衡量经济体、组织、活动、事件的战略计划。.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預算 · 查看更多 »

顏慶章

顏慶章(),臺南市下營區紅厝里人,前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前駐世界貿易組織常任代表。2005-2013為元大金控董事長。2013年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邀請,展開美國教學行程。.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顏慶章 · 查看更多 »

顾维钧

顧維鈞(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華民國外交家。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歷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署理大總統、國民政府駐法國、英國大使,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1985年病逝於美國紐約。.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顾维钧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簡稱工程會,成立於1995年7月20日,是中華民國監督政府工程建設的中央部會。.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首長

首長可以指:.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首長 · 查看更多 »

許嘉棟

許嘉棟(),臺灣臺南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許嘉棟 · 查看更多 »

許虞哲

許虞哲(Sheu Yu-jer,),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現任賴清德內閣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許虞哲 · 查看更多 »

高凌霨

凌霨(),字澤畬,晚年别号苍桧,直隷省天津府天津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高凌霨 · 查看更多 »

財政資訊中心

#重定向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資訊中心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印刷廠

財政部印刷廠是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事業機構,負責印製發行統一發票、協助國家賦稅稽徵等相關事業。於全國設置328個統一發票代售點,穩定供應八種發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印刷廠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是中華民國財政部在臺灣南部設置的稅務機構,並在各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南區國稅局轄區臺灣省南部各縣市、東部臺東縣、離島澎湖縣,及直轄之臺南市。.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構,成立於1992年。專門掌管台灣中部地區的國稅稽徵業務;服務項目有營利事業所得稅、綜合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稅務行政。.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簡稱北區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在臺灣北部設置的稅務機構,並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北區國稅局轄區包含直轄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新竹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縣市。.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國庫署

財政部國庫署是中華民國財政部的直屬機關,組織可追溯至1911年成立的「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中華民國國庫的收支及管理,和歲入歲出預算編製、執行工作。.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國庫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簡稱國產署)是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關,成立於1960年。為中華民國(台灣)國有財產清查、改良利用與管理之最高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在高雄市設置的稅務機構,並且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因應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自2011年元旦起前高雄縣併入該局轄區,2013年更名為今名。.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為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關,負責財政、租稅、營業秘密和政府採購資料處理。原為1968年5月所設的財稅資料中心,於2013年元月更為現名。.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賦稅署

財政部賦稅署,成立於1950年5月,負責中華民國的賦稅和稅務查核工作,並監督各地區國稅局業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賦稅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關務署

財政部關務署(簡稱關務署)是中華民國的海關事務機構,隸屬於財政部,負責關稅稽徵、查緝走私、保稅退稅、貿易統計及接受其他機關委託代徵稅費、執行邊境管制。其最早前身為清咸豐四年(1854年)成立的「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80年(1991年)2月3日更名為「財政部關稅總局」,2013年元旦合併財政部關政司後改為今制。目前下設基隆、臺北、臺中、高雄等4處海關。.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關務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是中華民國財政部所轄機關,負責臺北市行政區域內國稅徵收;服務國稅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稅、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及期貨交易稅。.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費驊

費驊(),字之驊,生於中國江蘇省松江縣(今上海市松江區),祖籍安徽省合肥縣(今肥東縣),台灣政治人物,曾任財政部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費驊 · 查看更多 »

龔心湛

心湛(),原名心瀛,字仙舟,安徽合肥人。民国初期皖系政治人物,曾代理国务总理。.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龔心湛 · 查看更多 »

錢純

錢純()祖籍浙江杭州,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1985-1988)、行政院秘書長(1988-1989)。1985年8月爆發震撼台灣經濟的十信事件,引發金融界震動,錢純臨危受命擔任財政部長。 2014年3月2日凌晨病逝台大醫院,享壽85歲。.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錢純 · 查看更多 »

部是政府機構的一種,在現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級的行政部門,如教育部、財政部等,其中文用法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六部」。部之最高首長稱為部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部 · 查看更多 »

郭婉容

郭婉容(),台灣台南人。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部長,也是台灣最早期在學術研究與政府公職表現上皆具輝煌成就的代表性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郭婉容 · 查看更多 »

蘇建榮

蘇建榮(),臺灣棒球選手,高雄市大社區人,曾效力於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守備位置為外野手。 2011年球季以優異表現奪下最佳進步獎與外野金手套獎。.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蘇建榮 · 查看更多 »

赵秉钧

趙秉钧()字智庵,河南省汝直隸州人,中国清末民初政治家,袁世凱的心腹。中华民国初年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李宗一《趙秉鈞》.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赵秉钧 · 查看更多 »

關吉玉

吉玉()字佩恒,滿族。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遼陽县人,中華民國官員、政治家、經濟學家。劉国銘主編(2005)、555頁。.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關吉玉 · 查看更多 »

關務署

#重定向 財政部關務署.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關務署 · 查看更多 »

董康

董康(),原名壽金,字授經,號誦芬主人,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董康 · 查看更多 »

邱正雄

邱正雄(),台灣花蓮縣人,台灣金融業界知名人士。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副總裁、中華民國財政部長、安泰商業銀行榮譽董事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並擔任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與財務金融學系的兼任教授,永豐銀行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邱正雄 · 查看更多 »

鄧澤如

邓泽如()原名邓恩,号愚翁,生于广东新會,马来西亚华侨,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鄧澤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土地銀行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土地銀行、土銀,是中華民國一家成立於1946年的大型銀行,為傳統八大行庫之一,資產在中華民國本國銀行排名第五。 總行位於台北市館前路上,係改組日治時代原日本勸業銀行在臺北市、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支店而成立。截至2018年全球分行共有162間。.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灣土地銀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簡稱臺銀)是中華民國銀行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銀行,創立於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76間。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委託發行在臺灣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新臺幣。 2007年7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託局與臺銀合併,臺銀為存續銀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銀成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初,日資的臺灣銀行曾於大清國廣州英租界,以及中華民國上海外灘設有分行。.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灣銀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菸酒公司

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灣菸酒、臺酒;英語:Taiwan Tobacco & Liquor Corporation 、簡稱TTL),是臺灣一家以生產、銷售菸草與酒類為主的公司,為一公營事業。其前身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其歷史可追溯至1901年創立、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灣菸酒公司 · 查看更多 »

臺灣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重定向 臺灣金融控股.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灣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臺銀人壽

臺銀人壽保險公司,簡稱臺銀人壽,是臺灣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前身為中央信託局人壽保險處。2008年1月1日臺灣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臺銀人壽為其旗下壽險子公司,為國內唯一公營的人壽保險公司,總公司設於臺北市,全台灣於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花蓮等設有八家分公司。.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臺銀人壽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簡稱金管會保險局),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所屬機關,由財政部保險司改制而成。為台灣保險業的主管機關,並監督保險公司及市場。.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簡稱銀行局)是中華民國銀行業、信託業、信用卡、電子票證發行機構與電子支付機構及金融控股公司的主管機關,由前財政部金融局改制而來。.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簡稱金管會證期局),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屬機關,由1960年成立的經濟部證券管理委員會改--而成,為臺灣證券業和期貨業的主管機關,並監督證券及期貨市場交易。.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 查看更多 »

陳慶瑜

陳慶瑜(1899年 - 1981年7月12日)字瑾功,江蘇常熟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陳慶瑜 · 查看更多 »

陸潤康

潤康()江蘇無錫人。前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因十信事件辭職。現任大中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吳大學校友總會榮譽會長、財團法人法治建設基金會董事長、中華金融業務研究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陸潤康 · 查看更多 »

陈锦涛

锦涛(),字澜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中华民国政治家、经济学家。中華民国財政部网站.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陈锦涛 · 查看更多 »

护法军政府

护法军政府于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建立,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7月17日,中華革命黨總理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了护法的旗帜,組建南方軍政府,與北洋政府對抗。.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护法军政府 · 查看更多 »

林全

林全(),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總統府資政,生於高雄左營海軍眷村自治新村,外省第二代,籍貫中華民國江蘇淮安。經濟學者出身,具貨幣學、財政學專業,曾任臺大教授。 林自陳水扁任臺北市長時,出掌臺北市政府財政局長,直到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草擬「財經白皮書」,從實務到理念,被視為民主進步黨核心財經智囊。 林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行政院主計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亦擔任過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以及智庫執行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林全 · 查看更多 »

林振國

林振國,福建林森縣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曾任教職和公職長達四十年,官至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退休後曾擔任東海大學董事長、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林振國 · 查看更多 »

捲菸統稅處

捲菸統稅處為1929年設立之中國政府機構,隸屬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財政部,該處前身為1927年之「煤油特稅處」、1928年的「捲菸煤油稅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捲菸統稅處 · 查看更多 »

李士偉

李士伟(),字伯芝,直隷省广平府永年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士偉 · 查看更多 »

李庸三

李庸三,台灣台南縣學甲鎮人(今台南市學甲區),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師承經濟學家邢慕寰。 曾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二十四任財政部部長。2002年2月上任後,因疑似擔任農民銀行董事長期間超貸案遭起訴後於同年3月匆匆下台,前後僅一個月.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庸三 · 查看更多 »

李國鼎

李國鼎 是一位政治家兼經濟學家,曾任中華民國經濟部及財政部部長,在任時推動許多經濟建設,1982年推動修正《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選擇了能源、自動化、材料、資訊、生物科技、光電、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等八項為重點科技項目,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南京市人,後定居於台北,其台北故居已規劃成為李國鼎故居,供世人懷念其對國家的貢獻。.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國鼎 · 查看更多 »

李經羲

李經羲()字仲仙、仲轩,号悔庵、蜕叟。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清末历任各地巡抚、总督,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他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經羲 · 查看更多 »

李述德

李述德(),生於臺灣臺北市,中華民國財政部基層出身,在財政部國庫署升至副署長,曾任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局長、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2017年10月遭檢方起訴在擔任大巨蛋案甄審委員時涉嫌圖利遠雄及偽造文書。.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述德 · 查看更多 »

李思浩

李思浩(1882年-1968年,一说1881年生),清朝末年民国时期财政要人,曾出任中国银行总裁。字晓沧,号赞侯,浙江省慈溪县(今宁波余姚市)人。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财政金融中枢。一生任职于清廷、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占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近现代中国传奇财经人物。任北洋财长时,建议用美元结算外债,是美元国际结账的肇始。擅书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李思浩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成金

梁成金(),出生於台灣新竹縣,台灣著名金融企業家,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合作金庫、交通銀行、新光銀行董事長。因為背信罪被判刑兩年,梁成金於宣判當日逃亡國外,遭到通緝,現逃亡至美國洛杉磯。.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梁成金 · 查看更多 »

汪大燮

汪大燮(),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祖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中华民国初期政治家,曾任北京政府外務总長等要职,并曾担任临时国务总理。在当时的中国政界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汪大燮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湯爾和

湯爾和() ,原名湯槱,字调鼐,醫學家、中國政治人物,浙江杭州人。.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湯爾和 · 查看更多 »

潘復

潘复(),字馨航,山东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人,民国政治人物,曾任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国务总理,北洋政府末代总理。 其父潘守廉为光緒十五年進士。清朝末期,潘复为举人,曾为济宁争铁路通车而赴京请愿。辛亥革命时任山西巡抚陆钟琦幕僚,陆殉职后,返乡。后到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谋一司员,又到江苏都督程德全府下任秘书。1913年程德全念佛后,潘先到关外投奔张作霖幕府,后被济宁同乡、山东都督周自齐任命为山东省实业司司长,同年11月任山东运河疏浚局筹备主任。曾为后任山东都督靳云鹏筹办济南鲁丰纱厂。 1915年山东人周自齐任财政部总长,以潘为参事。1916年5月出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署理总裁,后改任运河疏浚局副总裁。1919年出任北洋政府靳云鹏内阁财政次长兼盐务署署长、山东省筹账会会长。1921年底随靳云鹏内阁辞职,移居天津英租界。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时,委其为督署总参议。1926年4月奉系占领北京,10月潘出任顾维钧内阁财政总长。1927年1月改任交通部总长。6月18日张作霖成立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當日任命潘复为国务总理,6月20日兼任交通总长。是北洋政府末任总理。 1928年12月29日,潘复在东北易帜中正式下野,下台后先后在大连、天津居住。1936年春患病渐重,6月,赴北平就医,9月12日,在北平逝世,终年53岁。.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潘復 · 查看更多 »

海关

海关是一个负责征收及保护关税,管制包括动物、植物、财物和危险品出入境物流的国家机关。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某些货物的进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或禁止,报关代理执行这些法规Chowdhury, F. L. (1992) Evasion of Customs Duty in Bangladesh, unpublished MB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海关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曹汝霖

曹汝霖(),字润田,生于上海。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家,新交通系首领,也是20世纪初著名亲日官员之一。.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曹汝霖 · 查看更多 »

曾銘宗

曾銘宗,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臺灣嘉義縣溪口鄉人,最高學歷為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任立法委員。2003年獲第三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3年獲第十七屆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

新!!: 中華民國財政部和曾銘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民国财政部中華民國國稅局台灣國稅局國民政府財政部國稅局 (中華民國)行政院財政部財政部國稅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