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1 关系: 十二單,十二章,南薰殿,后,君主,妃,婚礼,孝元貞皇后,孝恪皇后,定陵,宣姜,宣仁皇后,宪圣慈烈皇后,宗庙,宋锦,宋朝,丝绸,中國,三翟,仁怀皇后,徐敬业,國家語言,周禮,命妇,储君,傀儡政權,唐,冕服,凤冠,国语,皇后,皇太子妃,王妃,王世子嬪,琉球,琉球国,祝女,粤语,甲午战争,男性,聞得大君,顯肅皇后,袆衣,親王妃,骆宾王,诗经,越南,雉鸡,恭聖皇后,揄翟,...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 中国传统服饰
十二單
十二單(),官方正式名称为五衣唐衣裳,是日本公家女性傳統服飾中最正式的一种。于平安時代的10世纪后开始被作为贵族女性的朝服,现代在即位礼、结婚式、御大礼、祭祀等大礼场合是日本皇族女子正式礼服。 十二單的名称首見於《源平盛衰記》。一般由5-12件衣服组合而成。按照不同季节,穿着人的身份和场合,十二單衣的颜色和花纹有特定的复杂搭配。.
查看 翟衣和十二單
十二章
十二章,又称“十二文章”,是漢字文化圈古代貴族禮服上的十二種紋飾,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到了周代正式確立,成為歷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袁世凱復辟帝制為止。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也是依照十二章紋設計的。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俱九章。.
查看 翟衣和十二章
南薰殿
南薰殿,位于紫禁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清朝时为安奉历代帝后及贤臣图像之所。.
查看 翟衣和南薰殿
后
--,是中國商朝以前君王稱號;商朝以後,轉為東亞漢字文化圈內多國君王正配的稱號。.
查看 翟衣和后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查看 翟衣和君主
妃
本文僅敘述作為君王側室的妃。關於君王正配的妃,請參看王妃 妃,和--相較,是較次一級的稱謂,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為多國君王正配或側室的位號。.
查看 翟衣和妃
婚礼
婚礼是一種締結婚姻的儀式,有法律公證儀式或宗教儀式等,用來慶祝一段婚姻的開始,代表结婚。 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在大部分的文化裡,通常都會發展出一些結婚上的傳統與習俗,其中有許多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徵的意義。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
查看 翟衣和婚礼
孝元貞皇后
孝元貞皇后(1580年-1613年),郭氏,明光宗朱常洛嫡妃,顺天人。父郭维城以女之貴而封博平伯,後晋博平侯。郭维城逝世後,由郭氏之兄長郭振明承襲爵位。侄子都指挥佥事授郭从龙、锦衣卫指挥佥事郭起龙。 郭氏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选秀成為太子朱常洛之妃。生长女怀淑公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薨逝,谥號恭靖太子妃。 後來,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明光宗,但光宗在位29日後便駕崩,來不及追封郭氏。一直到明熹宗即位后,才上嫡母郭氏諡號為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迁葬庆陵,祔廟。 G郭 G郭 G郭 Category:郭姓 Category:諡恭靖.
查看 翟衣和孝元貞皇后
孝恪皇后
孝恪皇后(),杜氏,明世宗朱厚熜妃,明穆宗朱载坖生母,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
查看 翟衣和孝恪皇后
定陵
定陵,指的可以是:.
查看 翟衣和定陵
宣姜
宣姜(生卒年不詳),中国春秋時代衛國君夫人,齊僖公的女兒。宣姜的宣字說明他是衛宣公的夫人,姜字是齊国的国姓,宣姜就是衛宣公的姜姓夫人。.
查看 翟衣和宣姜
宣仁皇后
宣仁聖烈皇后()姓高氏,小字“滔滔”。宋英宗皇后,宋神宗頊、岐王顥、嘉王頵、寶安公主、壽康公主生母(英宗尚有二女,是否皆為其所生,尚待考)。.
查看 翟衣和宣仁皇后
宪圣慈烈皇后
宪圣慈烈皇后吳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汴梁(今河南開封)人。紹熙五年(1194年),吳氏支持趙汝愚、韓仛冑等大臣發動的政變,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宋寧宗,史稱紹熙禪位。 在世時曾稱隆慈備福光祐太皇太后,与西汉孝昭皇后上官氏、孝元皇后王政君,同为中国史上皇帝在世时法定「曾祖母辈分」的太皇太后。.
查看 翟衣和宪圣慈烈皇后
宗庙
宗庙是漢字文化圈国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庙。“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宗庙在中国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明清时期宗庙被称为太庙。位于河南安阳境内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宗庙遗迹。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才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在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查看 翟衣和宗庙
宋锦
#重定向 宋錦.
查看 翟衣和宋锦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翟衣和宋朝
丝绸
丝绸是用蚕丝编製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蠶絲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查看 翟衣和丝绸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翟衣和中國
三翟
#重定向 翟衣.
查看 翟衣和三翟
仁怀皇后
仁懷皇后朱氏(),汴京祥符县(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境)人,宋欽宗趙桓的皇后,父親朱伯材,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見《宋史 列传二 后妃下》欽宗 朱皇后條.
查看 翟衣和仁怀皇后
徐敬业
#重定向 徐敬業.
查看 翟衣和徐敬业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查看 翟衣和國家語言
周禮
《周礼》又稱《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戰國时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官制的書籍,但內容卻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大意是說,周公在天下已經安定之後(謂已平管蔡,天下來歸),為了要讓周朝廷之官政有次序,且能各別其職(官宜),於是制定《周官》。。魯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時人曾有「周禮盡在魯矣」之說。 漢初無此書,西汉河间献王劉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了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漢代原稱《周官》,西漢劉歆始稱《周禮》,王莽時,《周官》才更名《周礼》、置博士授业,内容被公开,刘歆弟子杜子春,设私校传《周礼》之学,贾逵、马融、郑玄等竞相研习,鄭玄為之作註,鄭興作《周官解詁》。《周禮》一書稱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經註疏》中的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的《周禮注疏》和清孫詒讓《周禮正義》。 《周禮》通過介紹周代的官制,描繪出古代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總構思,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國家政權組織機構及其職能的书籍。周禮與夏、殷之禮一脈相承,是對夏、殷之禮的繼承和發展。有學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職官資料時,發現西周金文中的職官有許多與《周禮》所記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職官,「無法脫離《周禮》一書」。周禮所體現的制度設計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等國家政治制度。《周禮》與《儀禮》、《禮記》統稱“三禮”。唐代立為九經,也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劉歆最早奏請列《周官》於經而稱其為《周禮》,認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跡」。漢時,列入古文經,與當時今文經講微言大義不同。《周禮》以及漢朝依《周禮》建立起來的各項制度,對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周礼相当于一部政典,被認為是漢唐宋明得以世綿國祚的根源。.
查看 翟衣和周禮
命妇
命婦,是指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古代,經過國家或君主正式冊封封號或爵位、甚至擁有食邑的女性,一般又分做內命婦與外命婦。在中国,从元朝起,守寡的命妇无改嫁的权利。.
查看 翟衣和命妇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查看 翟衣和储君
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爲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或苏联的傀儡政權。韩國政府和朝鲜政府也是如此。 傀儡國家一詞很容易被誤用或濫用,因此需要一些規範以避免濫用的情況。.
查看 翟衣和傀儡政權
唐
#重定向 唐朝.
查看 翟衣和唐
冕服
冕服:古代中国(含东亚一些地区的某些历史时间段)男性最高等级的礼服名称。主要由冠(冕冠)、上衣(一般为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纁色,即浅红色。亦有朝代用黄色)、舄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查看 翟衣和冕服
凤冠
凤冠可以指:.
查看 翟衣和凤冠
国语
#重定向 國家語言.
查看 翟衣和国语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查看 翟衣和皇后
皇太子妃
皇太子妃,是皇太子正妻的正式封號,也是太子妃的一種。東亞史上有記載的首位皇太子妃是中國西漢汉景帝为太子时之正室薄氏(後為孝景薄皇后),是由祖母薄太后为他选择本家族的女子薄氏为太子妃。 現時東亞僅有日本保留君主制,也是世界上唯一君主稱為皇的國家,現時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皇太子妃。.
查看 翟衣和皇太子妃
王妃
王妃,為男性國王或王爵的正妻封號。在一夫多妻制的东亚地区,王、親王、國王的嫡妻所获得的封號通常稱王妃。在歐洲,採取一夫一妻制,國王之妻稱王后(Queen consort),皇帝之妻稱皇后(empress consort),親王之妻則稱王妃。王妃比王后較次一等。.
查看 翟衣和王妃
王世子嬪
王世子嬪(왕세자빈),是朝鮮王朝王世子(왕세자)的正妻的封號,亦稱世子嬪(세자빈)、嬪宮(빈궁)、東宮嬪(동궁빈)、春宮嬪(춘궁빈)。.
查看 翟衣和王世子嬪
琉球
琉球(rm|kukuzi.
查看 翟衣和琉球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翟衣和琉球国
祝女
祝女(,)是古代琉球國(今沖繩縣及鹿兒島縣奄美群島)的琉球神道教女祭司。祝女獨攬其所在地域的祭祀活動,並管理該地域的御嶽。.
查看 翟衣和祝女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翟衣和粤语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查看 翟衣和甲午战争
男性
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男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男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相較於女性胚胎,男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男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男性,與女人相對;但當「男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男性。「男孩」是年輕未成年的男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男性。.
查看 翟衣和男性
聞得大君
聞得大君()是琉球神道最高級祝女(神女)的稱號。在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聞得大君一職由國王親自任命,為高級神女三十三君之首席,掌管琉球國的最高御嶽齋場御嶽。 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在位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宗教上推行「祭政一致」的政策,設置聞得大君一職以統轄全國境內的祝女。聞得大君由國王直接任命,而且只能由國王的親屬(如妃嬪、翁主等)出任,尊稱為「聞得大君御殿」、「聞得大君加那志」。 聞得大君的宗教職責是為琉球的國家安泰、海路安全、五穀豐登祈禱。.
查看 翟衣和聞得大君
顯肅皇后
顯肅皇后鄭氏(),北宋宋徽宗的第二任皇后,開封人,父親郑绅封為太師、樂平郡王。 鄭氏原本是向太后的侍女,姿色豔美,又善於言辞,徽宗為端王時,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鄭氏和王氏二人侍奉,鄭氏小心谨慎,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徽宗即位後,向太后便把鄭氏赐給徽宗,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封為賢妃,其後又封貴妃,生下一子五女赵柽、嘉德帝姬、安德帝姬、壽淑帝姬、榮淑帝姬、成德帝姬。根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 鄭氏美貌出眾,善于奉承,喜好讀書,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且整理得井井有條,且能歌善舞,徽宗十分喜歡她的才華,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還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逝世後,徽宗於政和元年(1111年)冊封鄭氏為皇后,後來有宮人為她製作冠服,鄭皇后深明大義,其時國庫不多,冠服又奢侈,於是命宮人改製貴妃時的舊冠。 欽宗即位後尊鄭皇后為太上皇后,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后。靖康之難汴京陷落,鄭太后為金人所擄,对完颜宗翰称“妾得罪当行,但妾家属不预朝政,乞留不遣。”粘罕准许,于是郑太后的父亲郑绅得以南归。五年後,郑太后逝於五國城,享年五十二歲,她的死訊傳回南宋高宗那處後追諡顯肅,與徽宗葬會稽永祐陵。鄭--的族人散居於江南,高宗曾經下詔尋找。.
查看 翟衣和顯肅皇后
袆衣
#重定向 翟衣.
查看 翟衣和袆衣
親王妃
親王妃,是親王之正妻的稱呼。.
查看 翟衣和親王妃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讨武曌檄》,敬业败后,宾王不知所终,一說身殉,一說剃髮出家,終身隱居。道教扶鸞的信眾以駱賓王被斬時兵解,忠肝義膽與文采昂揚,尊之為神,號稱「南天駱恩師」,佛教徒則盛傳駱賓王遁入禪門,稱之為「普濟妙章禪師」,年年端午盛大奉祀。.
查看 翟衣和骆宾王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查看 翟衣和诗经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翟衣和越南
雉鸡
雉鸡(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又名--,俗稱野鸡、華蟲,是雉科雉属的鳥類。.
查看 翟衣和雉鸡
恭聖皇后
恭聖皇后,楊氏,名桂枝,南宋宋寧宗第二任皇后。.
查看 翟衣和恭聖皇后
揄翟
#重定向 翟衣.
查看 翟衣和揄翟
欽聖皇后
欽聖獻肅皇后(1046年-1101年)向氏,宋神宗皇后,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宰相向敏中曾孫女,善書行草。生皇长女延禧公主。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向皇后和当时是颍王的赵顼结婚,封为安国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颍王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立向妃为皇后。 1085年宋神宗死,向皇后在婆母高太后前赞成庶子即位,即宋哲宗。宋哲宗尊嫡母向皇后為皇太后,祖母高太后為太皇太后。高太皇太后命修葺庆寿故宫让向太后入住,向太后辞曰:「怎能婆婆住在西边而媳妇住在东边,渎上下之分。」遂以庆寿后殿改建为隆佑宫入住。宋哲宗选婚的时候,向太后敕谕自己家族,不可将向氏女孩送去应选。 宋哲宗駕崩後,向太后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擁立端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徽宗即位初,因大臣擔心宋徽宗喜好遊樂而荒廢國政,建議向太后於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在她主政期間朝政一度恢復安定,當年因反對宋哲宗及宰相章惇的新政而被貶的舊臣,在向太后主政下,得到平反。宋徽宗的继室显肃皇后郑氏、宠妾大王贵妃原先都是向太后的婢女。次年,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后逝,享年五十六歲,諡號欽聖皇后。.
查看 翟衣和欽聖皇后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查看 翟衣和武则天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翟衣和汉族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翟衣和清朝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查看 翟衣和朝鮮王朝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查看 翟衣和朝鲜半岛
朱允炆
#重定向 建文帝.
查看 翟衣和朱允炆
成肅皇后
成肅皇后(),,南宋孝宗皇后,丹陽人。谢氏年幼孤苦無依,后被翟家收养,因此冒姓翟,后改回原姓谢。長大後被選入宮,原為憲聖太后的侍女,後獲賜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後晉婉容,其後再晉封為僅次於皇后的貴妃。 謝貴妃敬夫教弟,性儉樸仁慈,衣服由自己親自洗滌。夏皇后逝世后,中宮虛位,孝宗於淳熙三年(1176年)立謝氏為--,親屬等十人獲授官。 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禪位於光宗,謝皇后上尊號壽成皇后。有一次,謝--看不過眼光宗皇后李鳳娘的傲慢無禮作風,便好言規勸李皇后應注重皇后身份,禮儀德體,但李皇后不但不聽,反而諷刺說:「我是官家的結髮夫妻!」由於謝氏是由嬪妃冊為中宮,李鳳娘此言是在諷刺謝皇后身份卑微,謝皇后大怒,將此事告知孝宗,孝宗於是決定廢黜李鳳娘,召來朝臣商議廢--一事,但史浩認為光宗才剛登基,若立即廢--或會引起人們議論,不利於大局,堅決反對廢--一事,而孝宗又已經退位為太上皇,得不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廢--一事便因此不了了之。 孝宗死後,謝氏被尊為皇太后,趙汝愚、趙彥逾、韓仛冑、徐誼、郭杲等大臣不滿宋光宗、李鳳娘,在獲隆慈太皇太后支持下,逼迫宋光宗內禪,宋光宗、李鳳娘因而被稱為太上皇,太上皇后。 慶元初年謝氏加號惠慈,慶元六年尊為太皇太后,嘉泰二年(1202年)加晉封慈佑太皇太后,嘉泰三年崩逝,諡號成肅,與孝宗合葬於永阜陵。宋寧宗在成肅謝皇后去世後恩賜其弟謝淵金二千兩、錢十萬緡、田十頃,後封和國公。.
查看 翟衣和成肅皇后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翟衣和明朝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翟衣和新唐书
慈聖皇后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縣)人,北宋宋仁宗趙禎第二任皇后,北宋名將曹彬的孙女。.
查看 翟衣和慈聖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