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宣姜

指数 宣姜

宣姜(生卒年不詳),中国春秋時代衛國君夫人,齊僖公的女兒。宣姜的宣字說明他是衛宣公的夫人,姜字是齊国的国姓,宣姜就是衛宣公的姜姓夫人。.

23 关系: 卫国史记右公子职司馬遷太子伋夫人宋桓公寿子左传左公子泄中國公子黔牟衛宣公衛惠公衛戴公衛文公許穆夫人許穆公齊僖公齐襄公鄭國春秋时期昭伯 (衛國)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宣姜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宣姜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右公子职

右公子职(),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前696年十一月,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驱赶走了卫惠公,立公子黔牟为君。卫惠公逃到齐国。前688年夏,卫惠公回国,公子黔牟逃到周王室,卫惠公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复位。.

新!!: 宣姜和右公子职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宣姜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太子伋

太子伋(),名伋,中國春秋时期卫国政治人物,姬姓,卫宣公的儿子。又稱為急子。 他是卫宣公和自己父亲卫庄公的侍妾夷姜私通,生下了急子。卫宣公继位後,以急子为太子。卫宣公为急子娶齐女宣姜,又见宣姜美貌,趁急子出使郑国之际,娶宣姜为夫人。卫宣公对急子猜忌,派急子出使齐国,想在路上派刺客杀死他。宣姜生的儿子公子寿在船上把哥哥急子灌醉,拿着出使的标志白旄,代兄赴死。急子醒来后,赶到了弟弟被杀的地方,说:“所当杀乃我也。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急子也被杀死。.

新!!: 宣姜和太子伋 · 查看更多 »

夫人

夫人是一個稱謂,可以指:.

新!!: 宣姜和夫人 · 查看更多 »

宋桓公

歷史上的宋桓公有兩個,包括:.

新!!: 宣姜和宋桓公 · 查看更多 »

寿子

寿子,姬姓,春秋時代衞國第十五任國君卫宣公與宣姜所生的長子,同母弟弟是後來的衛惠公朔。 由於宣姜意圖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於是與公子朔一起在宣公跟前诬陷宣公與夷姜所生的太子伋。衛宣公假意派太子伋出使齊國,然後安排強盜將他殺害。由於壽子與太子伋一直都關係友好,而且二人秉性謙厚,所以努力勸說宣姜打消殺太子伋的陰謀,不果。於是急忙去追上伋,告知父母的陰謀。但是伋認為即使是父親要殺他,父命仍然不可違抗,依然上路。於是壽子亦僱舟,與太子伋同行。臨行前,二人痛飲,太子伋醉昏,壽子趁機盜去太子伋的使節,開船先行,結果被預先埋伏的強盜先行殺害。到太子伋醉醒後,發現了使節不見、又發現了壽子的遺書,上前追趕,結果碰上事成回航的賊人。太子伋為使賊人能夠向衛宣公覆命,道明原委,亦被賊人殺害。後來衛國人做《二子同舟》記載這件事,並被孔子收錄在《詩經·國風》,緊貼在《新臺》之後,以說明兩首詩的關連。 Category:卫国.

新!!: 宣姜和寿子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宣姜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左公子泄

左公子泄(),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前696年十一月,左公子泄和右公子职驱赶走了卫惠公,立公子黔牟为君。卫惠公逃到齐国。前688年夏,卫惠公回国,公子黔牟逃到周王室,卫惠公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复位。.

新!!: 宣姜和左公子泄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宣姜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公子黔牟

公子黔牟,姬姓,名黔牟,是衞宣公之子,衞懿公之叔父,衞戴公、衞文公之伯父。 衞惠公三年,左公子、右公子因卫惠公害死了急子和公子寿而作亂,廢衞惠公,立黔牟為君。 八年後(前688年,即魯莊公六年),齊襄公率領諸侯攻衞,放黔牟去周,黔牟仅在位八年。 小说《东周列国志》称他是周王之婿,齐襄公也因此没有杀他,而是放他去周。 兄弟:.

新!!: 宣姜和公子黔牟 · 查看更多 »

衛宣公

衞宣公(?-前700年11月18日),姬姓,名晉,東周春秋時代衞國第十五任國君。父親是衞莊公。他可能因為在州吁之亂時避難於邢國。後來大夫石碏用計殺死州吁。並從邢國迎立公子晉,是為宣公(在位期間:前718年-前700年)。宣公繼位後,衞國從大國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國,成為配角,所留給後人也只有「新臺納媳」醜聞和《詩經》中一篇篇嘲諷之嘆。.

新!!: 宣姜和衛宣公 · 查看更多 »

衛惠公

衞惠公,姬姓,名朔,是衞宣公之子,衞懿公之父,衛君黔牟之兄,在位三年後左右公子作亂,廢衞惠公,立公子黔牟為君,他逃到齊國。八年後(前688年),齊襄公率領諸侯攻衞,殺黔牟,卫惠公復立為君,在位十八年死。.

新!!: 宣姜和衛惠公 · 查看更多 »

衛戴公

衞戴公,姬姓,名申,是衞昭伯之子,衞懿公之堂弟,也是衛惠公同母弟,在位一年后病死。其弟開方為齊桓公寵臣,故桓公將開方立為衞君。 Category:卫国君主.

新!!: 宣姜和衛戴公 · 查看更多 »

衛文公

衞文公,姬姓,名启方,又作辟疆,后改名--,是衛國第二十位國君,衞昭伯與宣姜之子,衞戴公之弟,早年避亂躲避到齊國,齊桓公任用他為大臣,衞戴公死後,齊桓公立启方為衛君。 启方即位後減稅少刑,與民共苦。在位二十五年(前659年—前635年)。后世避讳汉景帝改为开方。 有些史料把「衞文公開方」,與「衛公子開方」視為兩人,說齊桓公部下有三奸: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并记载卫公子开方不奔父母丧,因此管仲临终要齐桓公疏远他等三奸,但齐桓公终究还是复用三奸,导致病危时被三奸隔绝音讯而死,且齐孝公死后,公子开方又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不過,根據《清華簡》,此說為誤。所謂的衛公子開方應該是虛構人物,也認為,這位「衛公子開方」是另外一位佚名的衛國公子,但被誤冠上「開方」之名。.

新!!: 宣姜和衛文公 · 查看更多 »

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約前690年-?),姬姓,是衛昭伯與宣姜的女兒,許穆公的夫人,中國第一位被記錄的女詩人。也是文學史最早的愛國女詩人。詩作有《泉水》、《載馳》、《竹竿》。.

新!!: 宣姜和許穆夫人 · 查看更多 »

許穆公

許穆公,姜姓,名新臣,為春秋諸侯國許國君主之一,在位期間為前697年─前659年。.

新!!: 宣姜和許穆公 · 查看更多 »

齊僖公

齊僖公(《史记》中为避讳改为齊--公,),姜姓,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前730年,齊前莊公死,齊--公祿甫即位。 前720年冬,齊--公與鄭莊公結盟於石門,為諸侯間互相結盟的開始。前717年夏,又與魯隱公結盟于艾。其後十數年間齊--公先後主持多國會盟,平宋、衞与郑之爭,與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伐宋、以郕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伐郕、平定許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姜許君是為許叔、平宋華督之亂、與鄭敗狄戎、伐魯及伐鄭,成為一個小霸之局面。曾有意將女兒文姜許配給鄭太子忽,但未接受。 前698年,齊--公死,其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子:.

新!!: 宣姜和齊僖公 · 查看更多 »

齐襄公

襄公(),姜姓,名诸儿,齊僖公的儿子、齐桓公的哥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间,國力渐强,曾攻伐衞國、鲁国、郑国。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无道,杀戮无辜。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令彭生杀害鲁桓公,而後齊襄公殺了彭生以向魯國交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惊恐中遺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發動兵变,襄公躲起来,却因被看見一只脚而被逮,为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即位。.

新!!: 宣姜和齐襄公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宣姜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宣姜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昭伯 (衛國)

卫昭伯,姬姓,名顽,是卫宣公的幼子,庶出。急子、公子寿、卫惠公、公子黔牟的兄弟。 惠公即位,原公子及(急子)之傅左公子与公子寿之傅右公子,他们不满卫惠公害兄继位,而且早年他们两人就各树党羽,以扶保自己的学生能当上国君。而现在公子伋与公子寿先后惨死,左右公子两派势力迅速联合,共同对付卫惠公。与此同时,国人也对卫惠公也不满。卫惠公三年(前697年),左右公子发动政变,赶走了卫惠公。政变后,左右公子悯两公子惨死,于是主立公子及之弟黔牟为卫国国君,是为卫君黔牟。 卫君黔牟八年(前687年),卫惠公在齐襄公的支持下夺回了国君之位。卫惠公虽然复位,也杀掉了左右公子,但是两派的势力并没有消除。卫君黔牟也只是逃走。而且国人对卫惠公的不满并没有消除。卫惠公的地位仍然相当不稳固。 这时,卫惠公的舅舅、宣姜的弟弟齐襄公储儿出了个餿主意,他决定把卫宣公的遗孀,也就是卫惠公的母亲宣姜嫁与公子伋的另一个弟弟公子顽。他的理由很简单,说当初宣姜本来嫁的就是急子,结果被公公卫宣公扒灰,占为己有。现在卫宣公已死,宣姜与公子急的婚约仍然有效,现在急子已经去世,作为公子及的弟弟有必要替兄长完成婚约。于是齐襄公强迫昭伯娶了後母宣姜。后来宣姜又为昭伯顽生三子二女。 前661年卫懿公(卫惠公之子)被北狄杀死,当时卫昭伯已死,国人本来就讨厌卫惠公,而卫懿公又胡作非为,更是让卫国人厌恶至极。于是卫国人改立昭伯的儿子公孙申为卫戴公。一年后,卫戴公卒,齐桓公又立卫戴公的弟弟公孙毁为卫文公。 子:.

新!!: 宣姜和昭伯 (衛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