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美山聖地

指数 美山聖地

美山聖地(),是由占婆一眾國王(越南占城)在公元4世紀和14世紀之間建造的一系列被遺棄和部分毀壞的印度教寺廟遺址。 寺廟是崇拜印度教神濕婆,以各種當地名義聞名,其中最著名的寺廟是巴德拉濕婆廟(Bhadreshvara)。 美山位于越南中部的廣南省濰川縣濰富社美山村附近,距離東南部的峴港69公里。而距離歷史悠久的茶嶠鎮()約有10公里。寺廟處於一個兩公里寬的山谷內,被兩個山脈包圍。 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美山山谷是占婆歷任國王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也是王室和民族英雄的埋葬地。它與因陀羅補羅()和僧伽補羅(茶嶠)等附近的占婆城市密切相關。這個遺址包括七十多座寺廟以及梵文和占語的歷史上許多重要的碑文。 美山也許是印度支那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考古遺址,但在越戰期間中遭到美軍一星期的地毯式轟炸後,造成人類文化史上很大的損失,70座寺廟及古塔中,只有20座倖免於難保存下來。 美山寺廟建築群被認為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印度寺廟建築群之一,是越南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並經常與東南亞其他歷史寺廟建築群相比較,例如印尼瓜哇島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緬甸的蒲甘以及泰國的阿瑜陀耶古城。在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寺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美山聖地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以作為現在已經滅絕的亞洲文明的證據列入為世界遺產。.

51 关系: 占城占婆占婆史占語印度尼西亚印度教双瓣茉莉吴哥窟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婆克朗加莱塔婆羅浮屠婆那加塔岘港市巴孔寺中南半島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廣南省伊奢那跋摩一世地雷地毯式轰炸北史喬治·馬司培羅唐朝因陀羅補羅 (占婆)缅甸隋书隋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越南越南人越南戰爭越戰輪迴范梵志阿瑜陀耶古城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蒲甘那伽柬埔寨林伽林邑梵语毗湿奴沔中泰国法國遠東學院湿婆...濰川縣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美山聖地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新!!: 美山聖地和占婆 · 查看更多 »

占婆史

《'''占婆史'''》中譯本書影 《占婆史》(法文:Le royaume de Champa),亦稱《占婆王國》《東南亞歷史詞典 ·「馬斯伯樂,喬治」條》,30頁。,是一部關於占婆國 (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的歷史文獻,由法國人喬治·馬司培羅(又譯馬伯樂)於1910年至1913年間发表。除有關占婆歷史外,該書亦是研究越南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

新!!: 美山聖地和占婆史 · 查看更多 »

占語

占語(Cham)是東南亞占族的語言,曾經是古占城王國(今越南中部)的國語,是南島語系下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一員。1992年估計,越南有100,000人、柬埔寨有220,000人使用占語,此外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有少數人使用。占語和印尼、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和菲律賓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有緊密關係。.

新!!: 美山聖地和占語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美山聖地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美山聖地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双瓣茉莉

雙瓣茉莉(學名:Jasminum sambac,梵文:Mallika)為木犀科素馨屬的植物,是一種高約1至3公尺的灌木。.

新!!: 美山聖地和双瓣茉莉 · 查看更多 »

吴哥窟

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湿奴(遍入天)的神殿” 。中國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 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庙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庙。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吴哥窟建成于14世纪前半。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George Coedḕs Angkor An Introduction p32。 吴哥窟結合了高棉历代庙宇建筑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体庙山的多层方坛和平地庙宇的回廊Marilia Albanese p202。吴哥窟的庙山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組成,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在地的土、水、风;庙山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鹹海Maurice Glaize,Monuments of Angkor,Part II, Angkor Wat p59Marilia Albanese p202。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国远东学院古跡維修专家(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佈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优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遜色。”。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来吴哥窟观光的游客一持续增加,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护工程上,以保护這份世界文化遗产。吳哥窟的造型,从1863年开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国旗上。.

新!!: 美山聖地和吴哥窟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是夏威夷大學系統的一部分,創建於1947年,本著出版和傳播亞太地區自然、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宗旨。同時出版諸如詞典、教科書、百科全書等教育用圖書。 2005年起,夏威夷大學出版社開始側重出版更多東亞地區(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的學術專著。截至2007年4月30日,已出版2,323種圖書與其他媒介出版物,其中1,289種正在排印。.

新!!: 美山聖地和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婆克朗加莱塔

婆克朗加萊塔()是古代占婆王國的一座寺廟,位於今日越南寧順省的首府潘郎-塔占(Phan Rang-Tháp Chàm)。在越南語中,「塔占」(Tháp Chàm)就是「占婆之塔」的意思,藩朗-塔占因這座塔而得名。 該塔位於昔日--婆王國首都賓童龍附近,其建築風格為占婆藝術中的曼塔式(Tháp Mẫm Style)。三塔一組,中間主塔的上部為木制,屋頂部分被有意拉長,兩頭呈鞍形翹起。相傳其鞍形的屋頂是為火焰之神Thang Chuh Yang Pui而建的。這組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以其洗練的造型和簡樸的裝飾而出名。主塔前門處有一些濕婆神的浮雕,這些浮雕被當作曼塔式建築的傑出之作。其他建築在相比之下則顯得遜色。 關於該塔的建築時間則是個謎。根據占族的傳說,該塔由傳奇國王婆克朗加萊(1151年-1205年)所建。相傳婆克朗加萊是占婆的一位牧童,後成為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真臘入侵了占城。他與真臘人談判,建議以建立和平之塔,通過競技手段來結束兩國的爭端。結果真臘人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國王建立了這座塔,真臘人也依據約定退出了占城。後來,婆克朗加萊被占族人當作了土地的保護神,這座塔也被命名為了婆克朗加萊塔。 13世紀初,占城國王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即《大越史記全書》中的制旻)對該塔進行了施工。一些學者認為婆克朗加萊塔是由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創建的,然而,更早以前的一些石碑證明了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可能僅僅只是重建了該塔並在原址增添了一些建築。而根據1050年的一些碑文記載,兩位占婆王子為了紀念自己對南賓童龍地區的勝利而修建了兩個林伽和一座凱旋紀念柱。 該塔最重要的穆卡林伽建於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穆卡林伽」指的是擁有人面造型的林伽。一般來說,林伽是婆羅門教濕婆神的象徵,然而在占婆建築中,林伽是婆克朗加萊的象徵。如今,婆克朗加萊塔依舊被作為占族人宗教祭典中的聖地使用。.

新!!: 美山聖地和婆克朗加莱塔 · 查看更多 »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一座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跡,距離日惹市西北40公里,是9世紀當時世上最大型的佛教建築物。2012年6月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婆羅浮屠大約於公元842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连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新!!: 美山聖地和婆羅浮屠 · 查看更多 »

婆那加塔

婆那加塔()亦稱婆塔(),范瓊標記作“逋那𪃿塔”,是古代占婆王國的寺廟,位於今越南南部的芽莊。該塔供奉占城神話中的神祇楊婆那加(Yan Po Nagar),該神的地位相當於佛教、印度教中神祇七俱胝佛母和難近母。 婆那加塔的建築矗立於Cù Lao山上,共有三層。其中,最高的一層包含有兩排的塔。其主塔高25米。 婆那加塔的一座石碑證明了該塔始建於781年以前。而另一座石碑證實,當時馬來、爪哇的海盜強盛,不斷騷擾占城沿岸。占城國王釋利薩多跋摩雖然擊退了他們,但許多佛塔卻毀於這場戰爭,因此國王十分痛心,下令於784年重修了婆那加塔。 還有一座建於918年的石碑記載,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三世(即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因德漫)下令為七俱胝佛母建立了一座金像。但在965年,金像被真臘人竊走。國王下令于原址重建了一座。一座建於1050年的石碑聲稱,國王動用大量土地、奴隸、珠寶和貴重金屬建造了此像。此後的一些石碑表明了這座金像在後來被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當作膜拜對象。 17世紀以後,越南人佔領了占城,奪取了婆那加塔,並稱之為天依聖母廟。這是因為越南人把楊婆那加稱作天依聖母的緣故。如今,婆那加塔已成為芽莊的著名景點。.

新!!: 美山聖地和婆那加塔 · 查看更多 »

岘港市

峴港市區航照影像 峴港市(,粵語:/jin6 gong2 si5/,讀作「現港市」),本名“沱㶞”,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位於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地理上屬南中部。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胡志明市、河内市和海防市,是越南中部最大及重要的城市之一。峴港市瀕臨南中國海、下轄六郡兩縣;距離北方的河內市764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964公里。.

新!!: 美山聖地和岘港市 · 查看更多 »

巴孔寺

巴孔寺(Bako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洛士(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

新!!: 美山聖地和巴孔寺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美山聖地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包括36个国家的世界遗产。 在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順序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列,基本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列;個別国家遗产项目依照列入世界遗产时间排列,但由於官方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可能与當前官方顺序不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新!!: 美山聖地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廣南省

廣南省()位於越南,區屬中南沿海地區,北與承天順化省、峴港市相鄰,南接廣義省、崑嵩省,西臨寮國,東臨南中国海。.

新!!: 美山聖地和廣南省 · 查看更多 »

伊奢那跋摩一世

伊奢那跋摩一世 Isnaarman I(活动时期7世纪初叶)真腊帝国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真腊国家处于整体国力稳步上升的态势。 伊奢那跋摩一世原名伊奢那先,是真腊帝国的开国者之一摩诃因陀罗跋摩的儿子。他积极扩张真腊国土。伊奢那跋摩征服了森河流域的婆罗阿迭补罗(一个城邦国家),随即在森河河畔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伊奢那城,并将之作为真腊帝国的新都城。在伊奢那跋摩一世统治时期,该城十分繁华,据说拥有两万户居民。 伊奢那跋摩一世逐步向西推进真腊帝国的边境线。他先后征服了查克朗加补罗、阿牟迦补罗和毗摩补罗诸城邦。他推行侵略性政策的基石是一支极为庞大的军队:据记载这支军队包括5000头战象。仰仗这支军队,伊奢那跋摩一世使真腊在中南半岛上处于支配地位。 在和平外交方面,伊奢那跋摩一世较为稳健。他与中南半岛上一些较为强大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与林邑。伊奢那跋摩本人与林邑公主结婚,后来又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位林邑亲王。这位真腊公主的儿子后来于653年继承了林邑的王位(即毗建陀跋摩一世)。 到伊奢那跋摩一世去世时,真腊已成为威震东南亚的国家。 Category:柬埔寨君主.

新!!: 美山聖地和伊奢那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地雷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新!!: 美山聖地和地雷 · 查看更多 »

地毯式轰炸

二战东京大轰炸期间正在投弹的美国B-29轰炸机 地毯式轰炸指像在地板上铺地毯一样地使用大量的无制导炸弹覆盖轰炸某一地域,杀伤和摧毁该地域的人员、装备。当地毯式轰炸的目标为人口或工业聚集区时,意在达成打击对方的士气和战争潜力这一战略目的。.

新!!: 美山聖地和地毯式轰炸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美山聖地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喬治·馬司培羅

喬治·馬司培羅(Georges Maspéro,),另譯馬斯伯樂、馬伯樂等,法國東方學家,殖民官員。.

新!!: 美山聖地和喬治·馬司培羅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美山聖地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因陀羅補羅 (占婆)

因陀羅補羅(इन्द्रपुर )是占婆聯邦中阿摩羅波胝的首府,在梵語中意思是「因陀羅之城」。在875年至1000年期間,因陀羅補羅是占婆的首都,被中國史料稱作「舊州」。該城遺址位於今日廣南省昇平縣同陽村附近,距離峴港市不遠。 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占婆首都位於賓童龍的毘羅補羅(Virapura)。約在875年,第六王朝君主因陀羅跋摩二世將都城遷回北方,建立因陀羅補羅城,並以之為首都。因陀羅跋摩二世信奉大乘佛教,因此在城中建立了一座佛教寺院。這座寺院在越南戰爭中被炸毀。 982年,大瞿越皇帝黎桓攻打占婆,佔領因陀羅補羅,殺死占婆國王篦眉稅,夷平城池,將大量人口擄到北方。此後占婆首都自因陀羅補羅遷往毘闍耶。.

新!!: 美山聖地和因陀羅補羅 (占婆) · 查看更多 »

碑是指人為豎立的石塊,通常刻有文字,具有一定用途,如記載事件、指示里程(里程碑)、劃定邊界(界碑)及作紀念用途(紀念碑)等。 中國古代官員都有立碑的習慣,視為榮耀。唐朝的地方官若要立碑紀功,要由皇帝下旨詔敕。唐朝地方百姓為地方官所立的「頌德碑」亦稱為「遺愛碑」,獨孤某和宋璟、狄仁傑都被立有其碑。《日知錄》載:“《宋史》言,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戊子,詔諸道長貳有異政,請立碑者,委參軍驗實以聞。”.

新!!: 美山聖地和碑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美山聖地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美山聖地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美山聖地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美山聖地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美山聖地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人

越南人可以指:.

新!!: 美山聖地和越南人 · 查看更多 »

越南戰爭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美山聖地和越南戰爭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美山聖地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輪迴

#重定向 轮回.

新!!: 美山聖地和輪迴 · 查看更多 »

范梵志

范梵志(Phạm Phạn Chi,),一作商菩跋摩(Sambuvarman),是林邑國第四王朝第二代君主。 隋大業元年(605年)二月,隋煬帝以林邑國缺朝貢之禮為由,遣大將劉方率軍進攻林邑,渡奢黎江,與梵志交戰。因林邑士兵騎巨象,劉方初戰不利。劉方命隋軍多掘小坑,以草掩蓋,隨後再向林邑挑戰。隋軍佯敗後退,梵志率軍追擊,所騎大象多陷於坑中,林邑大敗。五月,劉方兵臨林邑都城城下,梵志棄城逃入海中。隋军班师后,立即收复故地复国,随后奉表向隋煬帝謝罪,此後林邑國向中國朝貢不絕。 武德6年(623年)、武德8年(625年),梵志兩次向唐朝遣使朝貢。 Category:占婆王 F.

新!!: 美山聖地和范梵志 · 查看更多 »

阿瑜陀耶古城

阿瑜陀耶古城(นคร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位于泰国大城府(阿瑜陀耶府),为阿瑜陀耶王朝国都遗址所在地。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终结,国都被缅甸军队攻占、摧毁。后人在旧城废墟东几公里处重建新城,即今日之阿瑜陀耶(大城)。 1991年,阿瑜陀耶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新!!: 美山聖地和阿瑜陀耶古城 · 查看更多 »

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

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梵文名,Jaya Indravarman V),占婆(占城)12世紀国王。 原名罗苏婆底,1190年,真腊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俘占城王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以自己的妹夫真腊王族蘇利耶闍耶跋摩为佛逝王。次年,罗苏婆底将蘇利耶闍耶跋摩驱赶回真腊,自立为佛逝王(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阇耶跋摩七世送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回国。1192年,宾童龙王蘇利耶跋摩领兵取佛逝城,击灭了阇耶因陀罗跋摩五世。.

新!!: 美山聖地和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 · 查看更多 »

蒲甘

蒲甘(,)是缅甸曼德勒省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从9世纪到13世纪,蒲甘有一个蒲甘王国,该地形成统一的一个地区,后来构成现代缅甸。11世纪和13世纪之间,超过10,000个上座部佛教寺庙矗立于此,宝塔和寺院建于蒲甘平原,2200年历史的寺庙和佛塔依然完好至今。蒲甘是缅甸重要的旅游城市。.

新!!: 美山聖地和蒲甘 · 查看更多 »

那伽

那伽(梵語:,IAST:Nāga)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這種生物的外表類似巨大的蛇,有一個頭或多個頭;其形像在婆羅門教、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常有出現。但是這個詞的用法並不十分嚴格,它有時也被用來指代大象 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鏡王蛇和印度眼鏡蛇(眼鏡蛇在印地語中的讀音就是“納格”)。另外,雌性的那伽被叫做“那吉”。在佛教向來吸納印度教神話,那加被引進中國時,與中國傳說中的龍混同,後來漢傳佛教視為天龍八部之一,直稱那伽為龍、神龍。.

新!!: 美山聖地和那伽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美山聖地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林伽

林伽(梵语:लिङ्गं ),在梵語裡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濕婆,是寺廟裡膜拜濕婆的標誌Hinduism: Beliefs and Practices, by Jeanne Fowler, pgs.

新!!: 美山聖地和林伽 · 查看更多 »

林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新!!: 美山聖地和林邑 · 查看更多 »

梵(ब्रह्मन्,),印度宗教概念,源於自祭祀儀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體和終極實在,現世相對來說則只是不真的現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法事)。.

新!!: 美山聖地和梵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美山聖地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業(,),印度宗教一個普遍的觀念。印度傳統宗教包括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業力的觀念,業力是組成有情因果關係、因果報應的原素。業力是指有情個人過去、現在的行為所引發的結果的集合,業力的結果會主導現在及將來的經歷,所以,個人的生命經歷及與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為影響。因此,個人有為自己生命負責的必要以及責任。而業力也是主導有情眾生輪迴六趣的因,所以業力不單是影響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

新!!: 美山聖地和業 · 查看更多 »

毗湿奴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譯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称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湿奴,甚至說佛教的釋迦佛也是毗湿奴化身。在尼泊爾,尼泊爾國王也被認為是毗湿奴化身。.

新!!: 美山聖地和毗湿奴 · 查看更多 »

沔中

沔中(Miền Trung)是越南传统的三个地理大区之一,指的是越南的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地区(西原)也包括在内。 阮朝时期,称清化省至平順省之間的省份为中圻。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国后,改称为中部(Trung Bộ),以去除法国殖民统治的色彩。后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称之为“Miền Trung”,越南共和国政权则称之为“Trung phần”。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越南之后,官方统一用“沔中”来称呼之,并成为最流行的称呼法。 沔中可以被再划分为北中部、南中部和西原三个地理区域。最大城市是岘港。 Category:越南地理.

新!!: 美山聖地和沔中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美山聖地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法國遠東學院

法國遠東學院(法语: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簡稱EFEO,,又譯作法蘭西遠東學院)是法國一所專門研究南亞、東南亞和東亞文明的國家機構,研究範圍涉及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藝術、文獻學等。.

新!!: 美山聖地和法國遠東學院 · 查看更多 »

湿婆

濕婆(梵文:शिव,),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濕婆是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是印度人最為敬畏的神之一,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 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有些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新!!: 美山聖地和湿婆 · 查看更多 »

濰川縣

川縣(),是越南广南省的一个县。面积298平方千米,2004年人口123000人。古为占城美山圣地,此古迹已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潍川县并因此而出名。.

新!!: 美山聖地和濰川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圣子修道院美山美山寺庙美山圣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