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淡水線 (臺鐵)

指数 淡水線 (臺鐵)

淡水線是一條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支線,且為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路線自台北站分歧後逐漸北轉,跨過基隆河後又逐漸轉向西北,至關渡平原西端再向北轉,最後大致沿淡水河右岸到達終點淡水站;另有一支線自北投站向東北分歧至新北投站,稱為新北投線。全線(含新北投線)於1988年停止營運,大部分路基改建為台北捷運淡水線。.

目录

  1. 65 关系: 劍潭站基隆河基隆港台北車站台北捷運台北捷運淡水線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台灣台鐵R0型柴電機車台鐵R20型柴電機車台鐵S300型柴電機車士林區士林站大同公司大稻埕車站 (鐵道部)大日本帝國中山區 (臺北市)中山高速公路亞細亞支線延平區 (台北市)建成區 (台北市)復興崗復興崗站忠義站 (臺北市)北門站 (台北市)北投區北投站北投車站圓山圓山大飯店圓山站圓山町公車專用道公里石牌站 (臺北市)王家廟車站竹圍站縱貫線 (北段)鐵路行政院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高速公路轨距關渡關渡站臺北市臺北捷運臺北捷運淡水線臺灣神宮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劍潭站

劍潭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台鐵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設有同名車站,但位置在現在的捷運車站偏南處。.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劍潭站

基隆河

基隆河是位於臺灣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為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全長86.4公里,橫跨新北市、基隆市與臺北市。該河川雖以「基隆」為名,但實際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於新北市與臺北市,實際流經基隆市之河段僅約15公里(佔15%)。.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基隆河

基隆港

基隆港是位於臺灣北部基隆市的海港,為臺灣四座國際商港之一,也是臺北的外港、以及北臺灣首要的海運樞紐,營運機構為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整個港區被基隆市中心環繞,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並有數條國內外客輪航線固定彎靠。至2010年止,基隆港為世界第54大貨櫃港及臺灣第三大港。.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基隆港

台北車站

#重定向 臺北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北車站

台北捷運

#重定向 臺北捷運.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北捷運

台北捷運淡水線

#重定向 淡水線 (台北捷運).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北捷運淡水線

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

#重定向 新北投支線.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灣

台鐵R0型柴電機車

台鐵R0型柴電機車,是台灣鐵路管理局(台鐵)擬定機車柴油化政策後所採購之第一批柴油電氣機車。此型車運轉與維修問題叢生,部分R0型於1970年代經台鐵台北機廠改造後使用至1990年代初期,未改造之R0型則在1980年代分三批報廢。1996年之後已經全數報廢停用,僅留一輛改造後之R6靜態保存。.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鐵R0型柴電機車

台鐵R20型柴電機車

R20型柴電機車,是台灣鐵路管理局所擁有的柴電機車,自1960年至1966年間總共引進52輛。同型車數量上為台鐵擁有之機車最多者,亦為台灣鐵路實用化的柴油動力機車。.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鐵R20型柴電機車

台鐵S300型柴電機車

臺鐵S300型柴電機車,是臺鐵第一款真正完全支線與調車專用的柴電機車。.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台鐵S300型柴電機車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士林區

士林站

士林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沿線車站之一,也是與計畫中的環狀線之交會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士林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士林站

大同公司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Tatung Company,簡稱:大同公司、大同)創立於民國七年(西元1918年),是臺灣一間以電子工業為業務核心之綜合企業,事業版圖橫跨半導體、通路、營造,及貿易等領域,為台灣首批上市企業之一。集團總部位於台北,為全球性綜合大廠。大同公司主要分為「電力事業群」、「系統事業群」、「消費事業群」三大事業群, 旗下包含電力設備-重電、電力設備-電纜、馬達、太陽能、系統整合、智慧電錶、先端電子及家電電子等8大事業體。大同為台灣媒體評選最能代表台灣的品牌,也是華人世界國貨的代名詞。該公司吉祥物大同寶寶與廣告歌 曲〈大同歌〉亦為臺灣人所熟悉。.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大同公司

大稻埕車站 (鐵道部)

大稻埕乘降場,或稱大稻埕驛,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約位於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紅磚色新大樓的位置,鐵道末端在現今忠孝國中、玉泉公園及長安西路底。 清代這一帶建有「臺北火車碼頭」,是今日台北車站的第一代站址,「臺北火車票房」則是指售票處。於1891(清光緒17年)年啟用,分別通往基隆與新竹,為一座歐洲式棚式車站(亞洲只有印度鐵路及泰國華喃峰火車站(Hua Lamphong)車站為類似建築;至於一般所指稱的磚造洋樓建築,其實是車站附近的德國商公泰洋行)。日本統治台灣後,第一代台北車站持續使用至1901年(日明治34年)8月25日,同年10月房舍租給「汽車會社」作為工廠使用;車站於1908年(日明治41年)拆除。 第一代台北車站拆除後,大稻埕車站於同年遷至此地。大稻埕車站原先於1902年(日明治35年)2月1日在此地西南方的淡水河邊設站,專營貨運;同年6月1日兼辦客運,1903年(日明治36年)更成為淡水線鐵路發車站。1908年(日明治41年)遷至第一代台北車站舊址,並且原地新建日式木造車站;1916年(日大正5年)8月17日改為貨運站,客運由同日啟用的淡水線北門乘降場接辦;1937年(日昭和12年)12月1日縱貫線樺山貨物驛(戰後改稱華山車站)落成後,大稻埕車站廢止,貨運由樺山接辦。 舊址南方今有臺北捷運北門站,副站名為大稻埕南。.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大稻埕車站 (鐵道部)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大日本帝國

中山區 (臺北市)

中山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市中心偏北,此區因孫中山曾於中正區梅屋敷(今國父史蹟紀念館)休憩,為紀念之因而得名。中山區鄰近臺北車站,是較早開發的臺北城區,中山北路貫穿此區。沿著中山北路有銀行與許多旅館,為臺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南北軸線,與其平行的林森北路則是臺北市區內知名的紅燈區。區內地標建築為中山足球場及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山區在基隆河以北的部分為大直,是臺北市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新興起的高級住宅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中山區為蝴蝶蘭,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中山區 (臺北市)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中山高速公路

亞細亞支線

亞細亞支線,又稱亞細亞線、台鐵殼牌倉庫支線、迺生產石油支線,路線自淡水站分歧後,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為終點站。全長目前不詳。亞細亞支線存下來的部份鐵道、月台等已於2000年(民國89年)被政府劃入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古蹟區。.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亞細亞支線

延平區 (台北市)

延平區為台灣台北市曾經存在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台北市西部。.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延平區 (台北市)

建成區 (台北市)

建成區為舊臺北市行政區之一,位於臺灣臺北市市中心,是當時臺北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區名取自建成町。舊臺北市政府位於本區。.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建成區 (台北市)

復興崗

復興崗,臺灣臺北市北投區地名,原為平埔族嗄嘮別社,在日治時期是台北州的競馬場。.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復興崗

復興崗站

復興崗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附近臨時設置「省運會車站」。本站往北投站方向即為淡水線地面段至高架段之過渡帶。北投機廠即位於本站南邊一帶。.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復興崗站

忠義站 (臺北市)

忠義站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為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設有忠義車站,但位置與現在的捷運車站不同。.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忠義站 (臺北市)

北門站 (台北市)

北門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為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松山線)的捷運車站。雖站名不同,但從本站可以走連通道轉乘前往台北車站(包含機場捷運)。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淡水線亦設有同名車站北門乘降場,唯位置不同。 本站站名加註為大稻埕南,因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而得名,本站北邊中興醫院為大稻埕乘降場/大稻埕驛站舊址。.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北門站 (台北市)

北投區

北投區是臺灣臺北市最北邊、以及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著名的北投溫泉及關渡風景區也位在此區。臺灣温泉史源頭在北投,於1896年由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臺灣第一家温泉旅館「天狗庵」。。其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 此區自然資源豐富,陽明山國家公園即位於此區及士林區。此區醫療資源亦豐,許多醫療中心、醫護院校均位於本區,是故未來本區欲開發之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2010年臺北市政府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北投區為櫻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北投區

北投站

北投站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新北投支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新北投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和新北投支線前身)亦曾有同名車站。本站往復興崗站方向即為高架段至地面段之過渡帶,本站也是台北捷運第一個轉乘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北投站

北投車站

#重定向 北投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北投車站

圓山

圓山,古名圓山仔(今台灣閩南語尚沿用)。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大直間,為基隆河南岸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36公尺,面積則約有數公頃。 該土丘原名為「大龍峒山」或「大龍山」,其名來自此區域本來所住的平埔族分支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譯音,據說因風水如龍,故採用「大龍峒」字樣,而非「大浪泵」。後來因山丘平緩,被後人另取名為「圓山」且沿用至今。 因該地為緊鄰臺北盆地的第一處緩坡與大綠地,1897年,臺灣總督府即於現址興建全臺灣第一處都會公園。另外,因為該山特殊地形,也保留了相當獨特的圓山遺址。 該土丘範圍約包含東緩坡與西緩坡,東緩坡包含兒童育樂中心舊址的一部份,延伸至今日中山北路東側。日治時代,中山北路名為「敕使街道」,1941年才整段落成。該越過圓山緩坡的這條數米寬現代道路,興建目的為聯絡臺北市區到達位於劍潭山的臺灣神社。二戰後,敕使街道不只延伸至陽明山山下,名稱亦改為中山北路。 圓山東緩坡以兒童育樂中心為界,延伸到民族東路。其範圍有圓山別莊、臺北市立美術館及中山美術公園等建物單位。 西緩坡最著名的是2.7公頃廣的圓山遺址,以該遺址為名的圓山文化是北臺灣分布最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歷史文化。1897年,臺灣總督府陸續於此興建圓山公園與臨濟護國禪寺。1950年代冷戰時期,該地區為駐臺美軍總部勤管司令部(Headquarters Support Activity, Taipei)所在地,臺北美軍招待所與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亦設於該區,也因此帶動鄰近圓山的中山區商業發展。1980年代後,臺灣政府除了於緩坡邊緣興建全臺灣最大的足球場(中山足球場)外,在此則恢復設立低度使用的圓山公園以保護圓山遺址。 1901年10月25日,總督府在此設立淡水線圓山驛,戰後淡水線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今已由臺北捷運淡水線取代其運輸任務。 1950年代後,因建立於劍潭山的圓山大飯店以圓山為名,因此一般習慣也將劍潭山納入圓山範圍。1980年代設立的圓山風景區即是指劍潭山步道。.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圓山

圓山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山的一座地標性質的中國風飯店,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年為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型國際性飯店。目前所見的宮殿風格建築於1973年落成,是臺北市的著名地標之一。除了位於台北的主館外,圓山大飯店也在高雄設有一處分館。.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圓山大飯店

圓山站

圓山站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圓山車站。本站往民權西路站方向即為高架段至地下段之過渡帶。.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圓山站

圓山町

圓山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瀕臨基隆河,會得其名,是因為知名圓山位於該町內。該町於日治時期為第一座都會公園-圓山公園所在,其範圍約今中山區的中山北路三段,酒泉街一帶。.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圓山町

公車專用道

公車專用道屬於專用路權的一種,在普通道路隔出專用線道,僅提供公共汽車和无轨电车行駛。公車專用道的名稱在各地均有不同,臺灣稱為--,香港稱為--,中國大陆稱作--,澳門稱為--。.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公車專用道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公里

石牌站 (臺北市)

石牌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之石牌地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已廢線的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亦曾於此地設有同名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石牌站 (臺北市)

王家廟車站

王家廟車站位於現今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東華街口北側,天母玫瑰社區大廈旁,曾為台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的鐵路車站。鄰近台北捷運淡水線唭哩岸站、奇岩站。因鄰近王爺廟,但因誤植而命名為王家廟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王家廟車站

竹圍站

竹圍站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為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已廢線;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竹圍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竹圍站

縱貫線 (北段)

縱貫線(北段)是指縱貫線從基隆至竹南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鐵路幹線。由於縱貫線在此段穿越台灣人口最為稠密的台北都會區,故此段為台鐵各營運路線之中流量最高的路段。在七堵 - 樹林間為列車車次最密集的區間,每日單向約150至160車次通過。.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縱貫線 (北段)

鐵路

鐵路是鐵路運輸的媒介,由鐵路列車利用鐵輪在兩邊鐵路軌上行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在語境上,有時候會當成鐵路運輸的概念。鐵路的運行還包括鐵路軌道、鐵路站、鐵路道口及鐵道機車車輛。.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鐵路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行政院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曾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48年到2014年設立有關經濟建設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2014年1月22日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高速公路

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2條车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地下隧道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特点是车速快、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高速公路

轨距

-- 軌距(track gauge)亦即軌道距離,是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以鋼軌的內距為準。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吋半)為標準軌距,又稱國際軌距。通常,比標準軌寬的軌距稱為寬軌,比標準軌窄的稱為窄軌。一般窄轨铁路适用于山路,而宽轨铁路则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雙軌距或多軌距鐵路舖有三或四條鋼軌,讓使用不同軌距的列車都可行駛。.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轨距

關渡

渡為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的一個地名,正好是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同時也是台北市最大的濕地,其生態非常豐富。 1996年在此成立關渡自然公園,2001年12月1日起委由台灣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首創台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社團經營管理的第一例。 關渡的廟宇「關渡宮」,是北台灣著名的媽祖廟,香火鼎盛。.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關渡

關渡站

渡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為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關渡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關渡站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北市

臺北捷運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市區和其周邊衛星市鎮繁榮發展。營運單位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單位則是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新北市境內部分路線另由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規劃。自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以來,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與2條單站支線,路線里程136.6公里、營運里程131.1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其亦為國際地鐵聯盟的成員之一,捷運論資排序世界第124位。 臺北捷運於每日6時發出首班車,隔日0時由端點站對開末班車,所有列車全部收班時約為凌晨1時16分。.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北捷運

臺北捷運淡水線

#重定向 淡水線 (台北捷運).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北捷運淡水線

臺灣神宮

臺灣神宮(前身臺灣神社),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神社,主要祭祀死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原址位於臺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頂,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臺灣神宮,在1945年之後被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與圓山聯誼會。.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灣神宮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官營鐵路專責機構,隸屬於臺灣總督府轄下,為現今臺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其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北門旁,目前列為國定古蹟保護。.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LDH200型柴液機車

臺灣鐵路管理局(以下簡稱「臺鐵」)在柴油化時,均以採購柴電機車為主;但在1960年代後期臺東線(貨運)柴油化時,購入12輛LDH200型柴液機車,為臺鐵第一款柴液機車。該型車入籍後以牽引臺東線貨運列車為主,並曾牽引該線客車。1982年臺東線軌距拓寬為1,067 mm(東拓)後,本型機車進廠改造,形式亦改為DH200型繼續使用。本型車於1989年全部報廢,目前僅存縱貫線鐵道保存協會收藏的DH207號及存放於花蓮機廠的DH210號。.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灣鐵路LDH200型柴液機車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灣清治時期

臺鐵新北投線

#重定向 新北投線 (台鐵).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臺鐵新北投線

長安車站

#重定向 長安車站 (台灣).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長安車站

電氣化鐵路

电气化铁路,亦稱電化鐵路,是由电力机车或電聯車這兩種鐵路列車(即通稱的火車)為主,所行走的铁路。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对电气化铁路进行分类:.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電氣化鐵路

雙連站

雙連站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沿線車站之一,也是規劃中的民生汐止線之交會站。 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一同名的地面車站。.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雙連站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汉语拼音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淡水區

淡水站

淡水站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與淡海輕軌(藍海線;規劃中)的捷運車站。過去此處亦曾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已廢線;捷運淡水線前身)的端點站。目前為台灣各都會捷運系統中最北端車站,亦為台灣最北端電氣化鐵路車站。本站往紅樹林站方向為高架段至地面段之過渡帶。.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淡水站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淡水河

淡水港

淡水港又稱淡水(滬尾)海關碼頭,是淡水河的河口港,曾經為臺灣三大商港之一,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在此設通商貿易港,原本是滬尾水師守備營所築碼頭區,當年位置於現在的紅毛城前方河邊,目前屬財政部基隆關稅局所有;台灣軍方管轄。淡水港之黃金時代約在1865年至1905年之間。 到了日治時代,淡水港渡過了黃金歲月,但卻因河道日漸淤淺、大型船舶出入不便,加上日本佔領台灣後大力建設基隆港,兼以台北、基隆間鐵路之便,基隆港終而取代了淡水港昔日的地位。.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淡水港

溫泉

溫泉(hot spring)是一種由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其水溫較環境年平均溫高攝氏5度,或華氏10度以上。在學術上,湧出地表的泉水溫度高於當地的地下水溫者,即可稱為溫泉。溫泉的形成是泉水從地殼升上來的地下水經由地熱加熱而產生。地殼上有很多地方偏佈地熱溫泉。某些溫泉的水溫是適合人們泡澡,如果太熱的溫泉若浸泡可能會造成燙傷或死亡。.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溫泉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新北市

新北投線 (台鐵)

新北投線,俗稱浴湯線,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的廢止支線,自北投車站分歧。該條鐵路是為了將旅客運往北投溫泉區而建,可說是臺灣最早純為了觀光而建的鐵道。目前和淡水線一樣,經過改建成為台北捷運的路線,即新北投支線。本線僅有北投站及新北投站兩站,長約1.2公里。該條支線於臺灣日治時期便開始營運,後隨淡水線一同停駛。.

查看 淡水線 (臺鐵)和新北投線 (台鐵)

臺灣鐵路管理局臺灣鐵路LDH200型柴液機車臺灣清治時期臺鐵新北投線長安車站電氣化鐵路雙連站汉语拼音淡水區淡水站淡水河淡水港溫泉新北市新北投線 (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