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恆星光度列表

指数 恆星光度列表

下面的恆星列表是依據恆星的絕對熱星等增加(發光度減弱)的順序排列。絕對星等是恆星在距離地球10秒差距所呈現的視星等。絕對熱星等是測量恆星的發光度–一顆恆星每秒鐘所輻射的總能量。 這個表并不十分完整,因為一顆恆星的距離如果遠到我們看不到它,我們就無從得知它的發光度。 一些參考資料所給的恆星發光度非常的不一樣(不同的順序或不同的恆星),這些恆星的不同數據資料有些不見得是不可靠,而是注意的和分析時注重的物理資訊不同和有實際上的困難。 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最明亮的恆星(比太陽明亮四千萬倍)仍然不如像是類星體,目前已經發現了數百個,這種銀河系外的天體明亮。現在所知最亮的類星體是在室女座的3C 273,它的平均視星等是12.8等(使用望遠鏡才能看見),但是絕對星等是-26.7等。如果它在距離地球10秒差距的位置上,看起來將如同太陽(視星等-26.8)一般的明亮,因此類星體的發光度是太陽的2兆(1012)倍,或是像我們銀河系這樣的巨型星系總亮度的100倍。然而也發現類星體的光度在不同的時間週期內也不一樣。 根據伽馬射線的觀察,一顆被稱為SGR 1806-20的磁星(中子星的一種類型),曾經在2004年12月27日將極端強烈的爆發傳達到地球。它是來自太陽系外對我們的行星造成最明亮的衝擊事件。如果伽馬射線能夠看見,它的光度將達到−29,會比我們的太陽還要明亮(如同雨燕衛星所觀測到的)。 在1998年偵測到的伽馬射線暴GRB 971214在當時被認為是宇宙間最巨大的能量事件,等同於數百顆超新星釋出的能量。稍後的研究指出因為幾何的關係射向地球的能量或許相當於一顆超新星將環繞在周圍氣體的總能量集成光束射向地球。.

78 关系: 南門二參宿七參宿二參宿四参宿五大犬座VY大角星大麦哲伦星系天狼星天蝎座V915天津增九天津四太阳太阳系太陽太陽輻射室女座宇宙小麦哲伦星系巨大質量恆星列表巨大恆星列表中子星三角座星系五合星团五車二仙女座星系仙王座RW仙王座VV弧矢增二十二伽玛射线暴心宿二光年勾陳一BAT99-116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獵戶座θ1C磁星秒差距类星体織女一絕對星等畢宿五螣蛇十二行星视星等超新星船尾座ζ船底座AG银河系雨燕卫星...老人星造父四HD 269810HD 37974HD 5980HD 92740HD 93129AHD 93250KelvinLBV 1806-20NGC 3603-A1QPM-241R136a1R136bSGR 1806-20Var 83VFTS 682WR 102kaWray 17-96恒星恒星列表恆星亮度列表恆星距離列表望远镜星系海山二普拉斯基特星3C 273 扩展索引 (28 更多) »

南門二

南門二(α Cen、半人馬座α)位於天空南方的半人馬座,英文名Alpha Centauri或Toliman,雖然肉眼分辨不出來,不過南門二實際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其中一顆恆星是全天空第4明亮的恆星。不過因為其中兩顆恆星距離過近,肉眼無法分辨出來,所以它們的綜合視星等為-0.27等(超過第3亮的大角星),絕對星等為4.4等。南門二也作為南十字星座最外圍的指引而聞名,因為南十字星座的位置太過南邊,所以大部分的北半球都看不到。傳聞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是用它來指引方向。 南門二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只有4.37光年(約277,600天文單位)。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通常被認為是這個恆星系的成員,距離太陽只有4.24光年。因為南門二距離地球相對較近,所以在關於星際旅行的冒險小說中,理所當然將它當成「第一個停靠港口」,並預測在人口爆炸時甚至會對這個恆星系進行開發與殖民活動。這些觀點通常也在科幻小說與電子遊戲中出現。 2016年8月24日ESO(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了他们的新发现——一颗位于比邻星附近的类地行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南門二 · 查看更多 »

參宿七

參宿七(Rigel A),在拜耳命名法中稱為獵戶座β(β Ori, β Orionis),是獵戶座中最亮的恆星,並且是全天第7亮星,它的視星等為0.12等。從地球上觀察,這是個三合星的系統,主星為參宿七A(Rigel A),是顆絕對星等 -7.84等的超巨星,亮度為太陽的130,000倍,是顆有固定週期的天鵝座α型變星。以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的參宿七B,本身就是光譜聯星,由兩顆光譜類型為B9的藍白色恆星組成。 雖然在拜耳命名法為β星,但它始終比獵戶座α(參宿四)明亮。從1943年以來,它的光譜就被當成其它恆星光譜分類的校準光譜之一。.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參宿七 · 查看更多 »

參宿二

參宿二(ε Ori / 獵戶座ε)位於獵戶座,西方則稱之為Alnilam,在佛蘭斯蒂德命名法中則稱為獵戶座46。 參宿二是全夜空第30亮的恆星,在獵戶座中則名列第4位,是一顆B0Ia 藍超巨星,也是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從地球上觀測參宿二,會發現它位在獵戶座的腰帶上。 參宿二也是57顆使用在天文領航中的恆星的其中之一。居住在中緯度地區的人們會在每年12月15日的半夜發現參宿二位在天空中的最高點。 因為它的光譜結構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對於天文學家研究星際物質有所助益。在最近幾百萬年內,參宿二將變成一顆紅巨星,隨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分子雲NGC 1990環繞著參宿二,並藉著它的亮度成為一個反射星雲。參宿二的恆星風速度可能達到2000km/s,導致它失去質量的速率大約比太陽還要快2000萬倍。.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參宿二 · 查看更多 »

參宿四

参宿四(Betelgeuse),也就是拜耳命名法中著名的獵戶座α(α Orionis或α Ori),是全天第九亮星,也是獵戶座第二亮星,只比鄰近的参宿七(獵戶座β)暗淡一點。它有著明顯紅色的半規則變星,視星等在0.2至1.2等之間變化著,是變光幅度最大的一等星。這顆恆星標示著冬季大三角的頂點和冬季六邊形的中心。 在分類上,参宿四是一顆紅超巨星,並且是已知最大和最亮的恆星之一。如果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表面會超越小行星帶,並可能抵達並超越木星的軌道,完全地席捲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但是,在上個世紀對参宿四的距離估計從180光年至1,300光年不等,因此對其直徑、光度和質量的估計是很難被證實的。目前認為参宿四的距離大約是640光年,平均的絕對星等是-6.05。 而事实上,有关参宿四的质量始终有争议,有的资料显示它的质量不过太阳的14至15倍,但也有的资料认为它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8至19倍甚至20倍的,而这种质量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测量距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在1920年,参宿四是第一顆被測出角直徑的恆星(除太陽之外)。從此以後,研究人員不斷使用不同的技術參數和望遠鏡測量這顆巨星的大小,而且經常產生衝突的結果。目前估計這顆恆星的視直徑在0.043~0.056角秒,作為一個移動的目標,参宿四似乎周期性的改變它的形狀。由於周邊昏暗、光度變化(變星脈動理論)、和角直徑隨著波長改變,這顆恆星仍然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謎。参宿四有一些複雜的、不對稱的包層,引起巨大的質量流失,涉及從表面向外排出的龐大冠羽狀氣體,使事情變得更為複雜。甚至有證據指出在它的氣體包層內有伴星環繞著,可能加劇了這顆恆星古怪的行為。 天文學家認為参宿四的年齡只有1,000萬年,但是因為質量大而演化得很快。它被認為是來自獵戶座OB1星協的奔逃星,還包含在獵戶腰帶的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等0和B型晚期恆星的集團。以現行恆星演化的晚期階段,預料参宿四在未來的數百萬年將爆炸成為II型超新星,並變成一顆中子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參宿四 · 查看更多 »

参宿五

户座γ星(γ Ori / γ Orionis,参宿五,Bellatrix),为猎户座第3亮星,夜空第27亮星。Bellatrix意为“女性战士”。参宿五视星等1.64,绝对星等-2.72,距离地球约240光年,是一颗蓝白色巨星,位於獵戶的右肩。 参宿五质量为太阳的8.4倍,其年龄约为两千万年,已经开始脱离主星序,并演化为巨星。其表面温度高达22000K,远远高于太阳的表面温度(5778K)。 Category:猎户座 Category:参 (星官).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参宿五 · 查看更多 »

大犬座VY

大犬座VY(VY Canis Majoris,VY CMa)是一顆位於大犬座的紅色特超巨星,距離地球4900光年,視星等7.95。據推測,其質量約為30~40倍太陽質量,半徑約有1,420倍太陽半徑。犬座VY不僅巨大,光度也有太陽的50萬倍之多,是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因此也被歸為特超巨星。它和其他大部分出現在聯星或多重星系統中的特超巨星不同的是,它是單一恆星。大犬座VY同時也是變光週期約2000日的半規則變星。平均密度是5到10mg/m3。 如果將大犬座VY放在太陽系中心,它的表面位置將會在土星軌道之外;不過也有天文學家認為該恆星半徑應是小得多,大約600倍的太陽半徑,在火星軌道之外。.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大犬座VY · 查看更多 »

大角星

大--星(α Boo / 牧夫座α)英文名Arcturus(),是牧夫座中最明亮的恆星。以肉眼觀看大角星,它是橘黃色的,視星等-0.04,是全夜空第3亮的恆星,僅次於-1.46等的天狼星與-0.86等的老人星。雖然半人馬座的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視星等是-0.27等,但它是由-0.01等的α1和+1.33等的α2組成的聯星,個別的亮度都低於大角星,只因為它們太過接近,所以肉眼無法分辨出來。因此,南門二雖然是相當明亮的恆星,但半人馬α1比大角星暗了一些,只是全天第4亮的恆星。大角星和南門二都位在本星際雲(Local Interstellar Cloud)中。 大角星雖然位於北半球,但距離天球赤道的緯度少於20度,因此在南北兩個半球都能看見。大角星大約在4月30日的子夜中天,因此在北半球的春天,南半球的秋天可以看見這顆恆星。北半球的觀察者可以沿著北斗星弧狀的柄來找到大角星。順著這個弧線繼續延伸,也可以觀測到角宿一。大角星與室女座角宿一、獅子座五帝座一共同組成春季大三角,如果再加上獵犬座的常陳一就成為春季大鑽石。.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大角星 · 查看更多 »

大麦哲伦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又称大麦哲伦云(Large Magellanic Cloud,簡寫為LMC),是一個環繞著太陽所在的銀河系運轉的星系,距離約為50,000秒差距(~160,000光年),直徑大約是銀河系的1/20,恆星數量約為1/10(大約是100億顆恆星)。虽然比大多數星系為大,但在讨论银河系的时候也会被当做矮星系。 大麦哲伦星系的形态类似不规则星系,但似乎有一些螺旋結構的痕跡。有些推測認為大麦哲伦星系以前是棒旋星系,受到銀河系的重力擾動才成為不規則星系,因此在中央仍保有短棒的結構。在NASA銀河系外資料庫中依據哈伯星系分類為Irr/SB(s)m。 大麦哲伦星系是本星系群中第四大的星系,其餘三個依序為仙女座星系(M31)、銀河系及三角座星系(M33)。 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大麦哲伦星系是一個昏暗的天體,跨立在山案座和劍魚座兩個星座的邊界之間。它的名稱來自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在他繞行地球一週的遠航中觀察了它與小麥哲倫星系(SMC)。(其實早在約西元964年,波斯天文学家阿布德·热哈曼·阿尔苏飞就已經在恆星之書(Book of Fixed Stars)中記錄了這兩個星系)。.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大麦哲伦星系 · 查看更多 »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天狼星 · 查看更多 »

天蝎座V915

天蝎座V915,又名CD-3911212,HD 155603、SAO 208569、HR 6392,是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6,位于銀經347.43,銀緯-0.62,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天蝎座V915 · 查看更多 »

天津增九

天鵝座P (天鵝座 34),中文名天津增九,是在天鵝座的一顆變星。它是一顆超巨星的高光度藍變星,恆星光譜分類為B1la+,是在銀河中最亮的恆星之一。這顆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在5000至6000光年。在它的視星等於16世紀突然增亮至3等星之前,沒有人知道這顆恆星。他在1600年8月8日首度被荷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球儀製造者Willem Janszoon Blaeu觀測到。6年之後,這顆星的光度緩緩減弱,在1626年降至肉眼可見的亮度之下,在1655年又再度變亮,但是在1662年又變暗。在1665年發生另一次的爆發,之後就是無數次的波動。從1715年起,天鵝座 P維持在5等星的亮度,並且只有微小的變動。目前,它的光度是+4.8± 0.5。 由於它穩定的性質,天鵝座 P有時被稱為永久新星;但是,它的行為已經不再被認為會涉及真新星的過程。 像天鵝座 P這樣的高光度藍變星是非常罕見和短命的,只出現在星系內恆星劇烈生成的恆星高密度區。LBV的質量是如此的巨大(質量通常是太陽的50倍,而光度明亮數萬倍),使得它們的核燃料消耗得非常快。在閃耀了數百萬年後(相對的太陽可以照耀數十億年),它們爆發成為超新星。最近出現的一顆超新星SN 2006gy ,前身就是一顆與天鵝座 P相似的LBV,只是它存在於遙遠的星系。 天鵝座 P的名稱也是光譜特徵的一種類型,在其譜線中同時有著吸收線和發射線,這顯示有一個正在膨脹的氣體外殼正遠離恆星中。相對於靜止譜線的波長,發射瓣有紅移,而吸收瓣有藍移。這種型態被用在許多類型恆星風的研究上,它們往往也是辨認高光度藍變星的指標.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天津增九 · 查看更多 »

天津四

天津四(英語:Deneb)即天鵝座α星(α Cygni),在星官天津中排名第4,是天鵝座最明亮的一顆恆星,亮度在全天空排名第十九位。天津四是一顆藍白色的超巨星,它的視星等為1.25等,也是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天津四與位於天鷹座的河鼓二(牛郎星),及天琴座的織女星,組成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天津四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Solar radiation)指太陽從核融合所產生的能量,經由電磁波傳遞到各地的輻射能。太陽輻射的光學頻譜接近溫度5800K的黑體輻射。大約有一半的頻譜是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而另一半有紅外線與紫外線等頻譜。如果紫外線沒有被大氣層或是其他的保護裝置吸收,它會影響人體皮膚的色素的變化。 測量上通常都用全天日射計與銀盤日射計(Silver-disk pyrheliometer)等儀器來測量太陽輻射。.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太陽輻射 · 查看更多 »

室女座

室女座(Virgo,天文符号:♍),是最大的黄道帶星座,面积1294.43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3.318%,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二位,仅次于長蛇座。室女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58颗,最亮星为角宿一(室女座α),视星等为0.98。每年4月11日子夜室女座中心经过上中天。现在的秋分点位于右执法(室女座β)附近。 在翻譯的外國文献中,最早出現「室女座」名稱的是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的《天文揭要》。.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室女座 · 查看更多 »

宇宙

宇宙(Universe)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其距離大約為;而整個宇宙的大小可能為無限大,但未有定論。物理理論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觀察,引領著人類進行宇宙構成與演化的推論。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與,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與印度哲學家所提出。數世紀以來,逐漸精確的天文觀察,引領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陽系為主的日心說,以及經約翰內斯·克卜勒改良的橢圓軌道模型;最終艾薩克·牛頓的重力定律解釋了前述的理論。後來觀察方法逐漸改良,引領人類意識到太陽系位於數十億恆星所形成的星系,稱為銀河系;隨後更發現,銀河系只是眾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範圍上,人們假定星系的分布,且各星系在各個方向之間的距離皆相同,這代表著宇宙既沒有邊緣,也沒有所謂的中心。透過星系分布與譜線的觀察,產生了許多現代物理宇宙學的理論。20世紀前期,人們發現到星系具有系統性的紅移現象,表明宇宙正在;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表明宇宙具有起源。最後,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大爆炸理論是當前描述宇宙發展的宇宙學模型。目前主流模型,推測宇宙年齡為。大爆炸產生了空間與時間,充滿了定量的物質與能量;當宇宙開始膨脹時,物質與能量的密度也開始降低。在初期膨脹過後,宇宙開始大幅冷卻,引發第一波次原子粒子的組成,稍後則合成為簡單的原子。這些原始元素所組成的巨大星雲,藉由重力結合起來形成恆星。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宇宙 · 查看更多 »

小麦哲伦星系

小麥哲倫星系(SMC)是一個環繞著銀河系的矮星系,擁有數億顆的恆星 。 推測小麥哲倫星系原本是棒旋星系,因為受到銀河系的擾動才成為不規則星系 ,但在核心仍殘留著棒狀的結構。 在20萬光年距離上的小麥哲倫星系是最靠近銀河系的鄰居之一,也是裸眼能看見的最遙遠天體之一。 他位於杜鵑座,在夜空中看似模糊的光斑,大小約為3゜,由於平均的赤緯是 -73゜,所以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看見。他看似銀河系被分割的一個片段,由於表面光度很低,要在黑暗的環境下才能看得清楚。 他與在東方20゜的大麥哲倫星系成為一對,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小麦哲伦星系 · 查看更多 »

巨大質量恆星列表

這是一份有關巨大質量恆星的列表,依太陽質量的多寡排列(1太陽質量.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巨大質量恆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巨大恆星列表

以下為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列表,其排序比較的依據是太陽半徑(696,392公里)。然而已知恆星大小的確實排序尚未消楚,也尚未妥善定義。原因有 雙星有時會分開處理,有時會被視為單一系統; 估計恆星大小,不同的測量法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部份恆星的測量結果並不準確; 大部分恆星的距離未能確定,因此其大小亦未能確定; 大部分恆星均有大氣層,而這些大氣層會導致測量結果被高估; 有理論指出銀河系中並沒有半徑大於太陽1500倍的恆星; 一個關於麥哲倫雲的調查發現星雲共有44個半徑大於太陽700倍的紅巨星,這顯示還有很多巨大恆星未被發現。.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巨大恆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子星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恆星在核心的氫、氦、碳等元素於核聚变反應中耗盡,当它们最终轉變成鐵元素時便無法从核聚变中获得能量。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受重力牽引會急速向核心墜落,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向外爆發產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恒星的内部区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恒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直徑大約只有十餘公里,但上面一立方厘米的物質便可重達十億噸,且旋轉速度極快。由於其磁軸和自轉軸並不重合,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無線電波等各种辐射可能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此時稱作脈衝星。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里之間(質量越大半徑收縮得越小),也就是太陽半徑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因此,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公分8×1013克至2×1015克間,此密度大約是原子核的密度。 緻密恆星的質量低於1.44倍太陽質量,則可能是白矮星,但质量大於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3.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会继续發生引力坍縮,則無可避免的將產生黑洞。 由於中子星保留母恆星大部分的角動量,但半徑只是母恆星極微小的量,轉動慣量的減少導致轉速迅速的增加,產生非常高的自轉速率,周期從毫秒脈衝星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中子星的高密度也使它有強大的表面重力,強度是地球的2×1011到3×1012倍。逃逸速度是將物體由重力場移動至無窮遠的距離所需要的速度,是測量重力的一項指標。一顆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約在10,000至150,000公里/秒之間,也就是可以達到光速的一半。換言之,物體落至中子星表面的速度也將達到150,000公里/秒。更具體的說明,如果一個普通體重(70公斤)的人遇到中子星,他撞擊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將相當於二億噸TNT當量的威力(四倍於全球最巨大的核彈大沙皇的威力)。.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中子星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星系

三角座星系是位於三角座,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它被編入梅西爾 33或NGC 598。三角座星系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後,是本星系群第三大的星系。它是長久以來以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天體。 這個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小的螺旋星系,並且因為與仙女座星系的有交互作用、速度,與在夜空中互相靠近而被認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衛星星系。.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三角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五合星团

五合星团(Quintuplet Cluster)是位于银河系中心(人馬座方向)附近的一个疏散星团,距地球约26000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大的疏散星团之一。 五合星团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100光年,年龄只有4百万年,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星团。由于尘埃的遮挡,至1990年才通过红外望远镜发现它。在红外波段,星团中有5颗星非常明亮,因此得名为五合星团,又称五星团、五重星团、五胞胎星团等。 这个星团中有一些大质量的恒星,比如目前银河系中发现的质量最大的恒星──手枪星就位于其中。这些大质量恒星吹出猛烈的星风,星风相互碰撞,将气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产生明亮的X射线。五合星团中有一些红色和蓝色的巨星正处于超新星爆发的边缘。由于受到银河系中心的引力影响,科学家预言这个星团会在数百万年后解体。.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五合星团 · 查看更多 »

五車二

五車二 (御夫座α)是御夫座最亮的恆星,也是全天第六亮星,在北半球僅次於大角星和織女星,是北天第三亮星。它的英文名稱源自拉丁文,原意是小山羊。拜耳命名法指定它是α星,縮寫為α Aurigae、α Aur或Alpha Aur。雖然以裸眼看它似乎只是一顆恆星,但它實際上是一個恆星系統,是由4顆恆星組成的兩對聯星。第一對的兩顆暨大且亮,是G-型巨星,每顆的直徑都是太陽的10倍,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5倍,在很靠近的軌道上互繞著。這兩顆星各自的名稱是五車二Aa和五車二Ab,未來也都會逐漸冷卻和膨脹,演化成為紅巨星。第二對,與第一對相距大約10,000天文單位,且兩顆都是黯淡、低質量、和相對較低溫的紅矮星。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五車二H和五車二L,而從C到G和I到K,則是在同一個視野中,但其實毫無關連性的其它恆星Capella HL, T. R. Ayres, pp.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五車二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國際音標為:,也稱為梅西爾31、星表编号为M31和NGC 224,在舊文獻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是除麦哲伦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伴星系)以外最近的星系。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4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径约20万光年,外表颇似银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員有仙女星系、銀河系、三角座星系,還有大約50個小星系。但根據改進的測量技術和最近研究的數據結果,科學家現在相信銀河系有許多的暗物質,並且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質量最大的。 然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最近的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兆(1012)顆恆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為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M☉.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仙女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仙王座RW

仙王座RW是一颗位于仙王座的K-型红特超巨星,距离地球约11500光年。它的直径在太阳的1200-1600倍之间不断变化,平均是太阳的1500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恒星之一。从光谱型推断该星平均表面温度约为4400K,根据其平均直径推测它的亮度是太阳的77万倍左右,是已知最亮的恒星之一。该星质量也十分巨大,约为太阳的40-50倍,可能刚刚膨胀到红特超巨星初期。该星的物理特性和已知最大的黄特超巨星HR5171比较相似。这个恒星是一个周期极长的半规则变星,变光周期长达50-70年。在光度变化的同时,该星的光谱也在不断变化,从最亮时的G8(5100K)变化至最暗的M0(3700K) 如果将仙王座RW放在太阳系,它可以填充木星轨道以内的空间。但它并不是仙王座已知最大的恒星,仙王座VV的直径比它大。.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仙王座RW · 查看更多 »

仙王座VV

仙王座 VV星是一個位於仙王座的雙星系統,分別由一顆紅特超巨星及一顆藍主序星組成,這兩顆星各自填滿了彼此的洛希瓣。這個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2,400光年Size, mass and luminosity estimates are all considerably uncertain due to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Cephei star system: Professor Kaler writes "in truth we really do not know".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仙王座VV · 查看更多 »

弧矢增二十二

弧矢增二十二(船尾座ζ,ζ Pup)是船尾座的一顆恆星。它的固有名稱是Naos(,源自希臘的ναύς "ship")和Suhail Hadar(阿拉伯文的 سهيل هدار,可能是「非常明亮的」)。 它的光譜分類是O5Ibf,使它是非常熱的恆星,而且是肉眼能夠看見的O型恆星之一。它曾被認為是距離地球超過400秒差距的船帆座複合體古姆星雲的一部分,但是2008年依巴谷的資料給出的距離只有 ± 4%。它的表面溫度是42,000K,目前的質量約為40太陽質量,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倍,但是這些數值有著高度的不確定性。較早的資料認為它的距離更遠,数值相對也更大,而且有些新計算的值也超過前述數值的兩倍。 弧矢增二十二是極端藍的超巨星,也是銀河系內最明亮的恆星之一。視覺上,它的能量是太陽的12,500倍以上,是一顆非常藍的恆星,大部分的輻射集中在紫外線,因此它的熱光度超過太陽的500,000倍。從地球上看到它的視星等在亮度上排名上是第62名。 弧矢增二十二,是典型的O型星,它有著值得注意的強烈恆星風,並且在過去十年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它的恆星風速度估計是2,500公里/秒,每年抛射掉的質量超過百萬分之一,或是在可以比較的時間週期內排放掉十萬分之一太陽質量。這種質量拋射的證據在非可見光的波長上,像是電波和X射線是非常明確的。.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弧矢增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伽玛射线暴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发现于1967年,数十年来,人们对其本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发生在宇宙学尺度上的恒星级天体中的爆发过程。伽玛暴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伽玛射线暴 · 查看更多 »

心宿二

心宿二(天蝎座α,α Sco,Alpha Scorpii),是在銀河系的一顆紅超巨星,也是夜空中第14亮的星(如果五車二的四合星系統中兩顆較亮的星被分別標示時,它通常會被列為第15亮星)。它與畢宿五、角宿一、和軒轅十四是靠近黃道最亮的四顆恆星,也是天蝎座內最亮的恆星,代表著"蠍子的心臟"。它是一个光变明显但緩慢的半规则变星,平均星等是+1.02。并与一个蓝色主序星组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心宿二还是射电源。心宿二是最靠近我們的OB星協的成員中最亮、質量最大、和已演化的恆星,屬於天蝎-半人馬星協上天蝎次集團的成員,其中包括成千上萬顆平均年齡110萬年的恆星,距離約為145秒差距(470光年)。 在中國,它是東方蒼龍七宿中心宿的第二顆星,所以稱為心宿二,又稱為大火。過去用来确定季节。“七月流火”即是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心宿二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勾陳一

勾陳一(α UMi / 小熊座α)是小熊座內最亮的恆星。它非常靠近天球北極(在2006年相距僅42′),是地球現在的北極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勾陳一 · 查看更多 »

BAT99-116

BAT99-116(也被称为Melnick 34或Mk34)是一颗拥有极高质量和光度的沃尔夫-拉叶星,它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剑鱼座30复合体(也被称为蜘蛛星云:NGC 2070)内靠近超星团R136的位置。.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BAT99-116 · 查看更多 »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領域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之一。出刊於1827年,發表作為天文等相關領域原創研究的論文或事件通報。另外,該期刊實際上並非每月出刊,所發表的文章也不僅限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訊息 。.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 查看更多 »

獵戶座θ1C

獵戶座θ1C(θ1 Orionis C)是位於獵戶座星雲內的疏散星團,獵戶四邊形星團中的一員。這顆恆星C是在這個星團心臟4顆中質量最大也最亮的一顆。它是O型主序星,並且有幾顆B型主序星的伴星。它的高光度和距離(大約1,500光年)使他的視星等為5.1等。 獵戶座θ1包含數顆恆星,主要是由梯形星團彼此相距約1弧分的4顆恆星組成。 獵戶座θ2是距離更遠的一個恆星集團,有三顆主要的恆星和幾顆微弱的伴星,與獵戶座θ1相距1-2弧。 獵戶座θ1C本身就是兩顆大質量恆星,C1和C2,再加上一顆看似逃逸,但非常靠近的微弱伴星的聯星系統。 獵戶座θ1C1負責生成大部分的紫外線,並使獵戶座大星雲緩慢的電離(或許是光致蒸發)。這些紫外線也是獵戶座星雲被照亮和發光的主要原因。這顆恆星吹出強烈的恆星風,強度超過太陽風數十萬倍,氣體向外吹送的速度在1,000 km/s。.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獵戶座θ1C · 查看更多 »

磁星

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種,它們均擁有極強的磁場,透過其產生的衰變,使之能源源不絕地釋出高能量電磁輻射,以X射線及伽瑪射線為主。磁星的理論於1992年由科學家羅伯特·鄧肯(Robert Duncan)及克里斯托佛·湯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後幾年間,這個假設得到廣泛接納,去解釋軟伽瑪射線復發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規則X射線脈衝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觀測天體。.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磁星 · 查看更多 »

秒差距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类星体

類星體 (quasar,,也以QSO或quasi-stellar object為人所知)是極度明亮的活躍星系核(AGN,active galactic nucleus)。大多數星系的核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從百萬至數十億太陽質量不等。在類星體和其它形式的活躍星系核,黑洞被氣態的吸積盤環繞著。當吸積盤中的氣體朝向黑洞墬落,能量就會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輻射被觀測到可以跨越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電磁頻譜的波長。類星體輻射的功率非常巨大:最強大的類星體的光度超過1041 瓦特,是普通星系,例如銀河系,的數千倍。 "類星體"這個名詞源自於準恆星狀電波源(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的縮寫,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這種天體時,被認定為未知物理源的電波發射源。當在可見光的照相圖中篩檢出來時,它們類似可見光的星狀微弱光點。 類星體的高解析影像,特別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已經證明類星體是發生在星系的中心,一些類星體的宿主星系是強烈的交互作用星系或.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类星体 · 查看更多 »

織女一

織女一又稱為織女星或天琴座α(α Lyr,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樣,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恆星,距離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在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神話中,織女為天帝孫女,故亦稱天孫。 天文學家對織女星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因此它「無疑是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僅次於太陽」。織女星大約在西元前12,000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但因歲差現象地球自轉軸傾斜,再加上日月對地球各部份的引力並不一致,使地球自轉軸緩慢轉圈,週期約兩萬六千年,稱為歲差現象。,它在13,727年會再度成為北極星,屆時它的赤緯會達到+86°14'。織女星是太陽之外第一顆被人類拍攝下來的恆星,也是第一顆有光譜記錄的恆星。它也是第一批經由視差測量估計出距離的恆星之一。織女星也曾是測量光度亮度標尺的校準基線,是UBV測光系統用來定義平均值的恆星之一。在北半球的夏天,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見到織女星,因為身為天文學上星等的標準,其視星等被定義為0等,因此天文學家會以織女星作為光度測定的標準。 織女星的年齡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但是因為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1倍,因此它的預期壽命也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這兩顆恆星目前都在接近壽命的中點上。織女星的光譜分類為A0V,其溫度比天狼星的A1V高一點。它仍处於主序星階段,透過把核心內的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織女星比氦重(原子序數較大)的元素豐度異常的低,織女星光度有輕微的周期性變化,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是一顆變星。它的自轉相當快速,赤道自轉速度是每秒274公里。離心力的影響導致恆星的赤道向外突起,溫度的變化通過光球表面在極點達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觀測者視線正朝著織女星的極點。天文學家經過測定後,得知織女星每12.5小時自轉一周,整顆恆星呈扁平狀,赤道直徑比兩極大了23%。 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紅外線輻射超量,顯示織女星似乎有塵埃組成的拱星盤。這些塵粒可能類似於太陽系的柯伊伯带,是岩屑盤中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結果。這些由於塵埃盤造成紅外線輻射超量的恆星被歸類為類織女恆星。織女星盤的分布並不規則,顯示至少有一顆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環繞著織女星公轉。.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織女一 · 查看更多 »

絕對星等

在天文學上,絕對星等(Absolute magnitude,M)是指把天體放在指定的距離时(10秒差距)天体所呈现出的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m)。此方法可把天體的光度在不受距離的影響下,作出客觀的比較。.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絕對星等 · 查看更多 »

畢宿五

宿五 (α Tau / 金牛座α)为畢宿第五星,是金牛座的主星,距離地球65光年。其光譜與光度分類屬於K5 III型,呈橙色,在地球上的視星等為0.86,是夜空中的亮星之一。 畢宿五的直徑約為5300萬公里,是太陽直徑的38倍。由於其內裡的氫已經耗盡,畢宿五已由主序星演變為紅巨星,靠燃燒氦來繼續發光發熱。 畢宿五有一個伴星,是一個視星等達11等的白矮星,肉眼不能看見,只能夠用望遠鏡來觀測。 1997年,人們透過觀測,認為畢宿五可能有一個行星(也可能是棕矮星)存在,其質量約為木星的十一倍,距離畢宿五--只有1.3天文單位。 美國太空總署的無人太空船先鋒10號,離開太陽系後朝著金牛座方向前進,如無意外,這艘太空船將在200萬年後接近畢宿五。.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畢宿五 · 查看更多 »

螣蛇十二

螣蛇十二,又稱為仙后座ρ(Rho Cassiopeiae)是一顆黃特超巨星,位於仙后座。即使距離地球11650光年,仍然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南半球不可見),因為它的亮度為太陽的35~65萬倍。螣蛇十二的直徑為太陽的450倍(6.3億公里),絕對星等為−7.5等,為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雖然它與太陽的表面溫度相仿,不過適居區却距離恆星遠達450天文單位。黃特超巨星是相當稀少的一種恆星,在銀河系中目前只發現7顆,不過在仙后座中另有一顆黃特超巨星仙后座V509。螣蛇十二沒有伴星,且屬於半規則變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螣蛇十二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而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當。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超新星 。 超新星比新星更有活力。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 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字首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有所區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可以用兩種方式之一觸發:突然重新點燃核融合之火的簡併恆星,或是大質量恆星核心的重力塌陷。在第一種情況,一顆簡併的白矮星可以透過吸積從伴星那兒累積到足夠的質量,或是吸積或是合併,提高核心的溫度,點燃碳融合,並觸發失控的核融合,將恆星完全摧毀。在第二種情況,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可能遭受突然的引力坍縮,釋放重力位能,可以創建一次超新星爆炸。 最近一次觀測到銀河系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之星(SN 1604);回顧性的分析已經發現兩個更新的殘骸 。對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在銀河系平均每世紀會出現三顆超新星,而且以現在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些銀河超新星幾乎肯定會被觀測到 。它們作用的角色豐富了星際物質與高質量的化學元素。此外,來自超新星向外膨脹的激波可以觸發新恆星的形成。.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船尾座ζ

#重定向 弧矢增二十二.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船尾座ζ · 查看更多 »

船底座AG

船底座AG(AG Carinae, AG Car)是船底座的一顆恆星。該恆星屬高光度藍變星,且是銀河系中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因為距離地球高達 20000 光年,且發出的可見光受到宇宙塵埃阻擋,無法用肉眼觀察。其視星等在 5.7 到 9.0 等之間變化。船底座AG被一個巨大的行星狀星雲包圍,而該星雲就是恆星本身強力的恆星風將恆星的物質噴向太空而形成。該恆星可能處於自O型藍超巨星轉變至沃爾夫-拉葉星的階段。.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船底座AG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银河系 · 查看更多 »

雨燕卫星

燕卫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全称为伽玛暴快速反应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2004年发射的一颗专门用于观测伽玛射线暴的天文卫星,工作在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以及可见光多个波段。 雨燕卫星由美国、英国、意大利共同研制,于2004年11月2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搭载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600公里的近圆形轨道上,周期为90分钟。雨燕卫星重1500千克,主要仪器有:.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雨燕卫星 · 查看更多 »

老人星

老人星(α Car / 船底座α)亦叫南極老人星,壽星,是船底座主星,在中国传统天文系统里是位于井宿的老人星官裡唯一肉眼可见的恒星。雖然老人星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不過視星等為−0.72等,是南半球船底座最明亮的恆星,也是全天空中第二亮的恆星,僅次於天狼星。而它實際的絕對星等則為−5.71等。.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老人星 · 查看更多 »

造父四

造父四也被稱為仙王座μ星(Mu Cephei)或赫歇爾的石榴石星(Herschel's Garnet Star),是一顆位於仙王座的紅超巨星,也是銀河系中已知最巨大與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它的顏色呈現石榴石般的紅色,恆星光譜分類為M2 Ia。天文學家從1943年開始將造父四的光學頻譜視為分類其它恆星的基準。.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造父四 · 查看更多 »

HD 269810

|- style.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269810 · 查看更多 »

HD 37974

HD 37974,或稱為R126,是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附近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確認的兩顆特超巨星其中一顆(另一顆是R66或HDE 268835)。這兩顆恆星旁都有規模極大的星周盤存在,因此有人假設可能有行星正在形成。.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37974 · 查看更多 »

HD 5980

HD 5980,是位于小麦哲伦星系的疏散星团和弥漫星云NGC 346中的一个双星系统,是目前已知光度最亮的恒星之一。其中, HD 5980 A可能是一颗高光度蓝变星,质量大约为40-60个太阳质量。 而HD 5980 B是一颗沃尔夫–拉叶星,约有30个太阳质量。.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5980 · 查看更多 »

HD 92740

HD 92740,又名CP-59 2450,SAO 238353、HR 4188,是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42,位于銀經287.17,銀緯-0.85,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92740 · 查看更多 »

HD 93129A

HD 93129A是在銀河系內最明亮的恆星之一。這是非常年輕的藍特超巨星,是一顆O-型的特超巨星,位於明亮的星雲NGC 3372內,距離地球大約7,500光年。這個星雲內還隱藏著其它明亮的超巨星,像是海山二。 HD 93129A實際上是聯星中較亮的一顆,它較暗的伴星-也是一顆O3Ia的超巨星(HD 93129B)-整體的質量超過200太陽質量。.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93129A · 查看更多 »

HD 93250

HD 93250是一顆藍色的O型巨星,位於船底座星雲中,質量是太陽的118倍,年齡只有約40000年。它是船底座星雲內的光譜O型恆星中最強的X射線源。.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HD 93250 · 查看更多 »

Kelvin

#重定向 开尔文.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Kelvin · 查看更多 »

LBV 1806-20

LBV 1806-20是一顆高光度藍變星或是聯星,距離太陽38,700光年,靠近銀河系的中心。這個系統包含2个蓝色的超巨星或是特超巨星,總質量約為150–200倍太陽質量,总光度估計是太陽的500萬倍。这对双星单颗子星状况不明,总光谱在O9-B2之间,说明每颗子星表面温度至少在20,000K以上。,使它的光度可以和海山二一較高下,得已列名於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表中全部都是高光度藍變星)。 儘管它的光度很高,但實際上從太陽系是看不見的,因為只有少於十億分之一的可見光能抵達我們所在之處,其餘的都被星際塵埃和氣體吸收掉了。在2微米的紅外線波段觀察,它也只是顆8等星,而經過計算在可見光的領域中它更是顆是探測不到的35等恆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LBV 1806-20 · 查看更多 »

NGC 3603-A1

|- ! style.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NGC 3603-A1 · 查看更多 »

QPM-241

QPM-241是位於人马座的一顆沃爾夫-拉葉星。它是五合星团中第二亮的恆星,是太陽光度的450萬倍,是目前所發現最亮的恆星之一。.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QPM-241 · 查看更多 »

R136a1

R136a1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這顆恆星的質量是由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測量的,估計是265太陽質量 。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恆星光度列表中,光度是太陽的870萬倍。它位在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是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的R136超星團中的成員。.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R136a1 · 查看更多 »

R136b

R136b是在大麥哲倫星系的一顆沃夫-瑞葉星,是著名的R136超星團的成员。它是已知的最庞大和最明亮的恒星之一。它是在蜘蛛星云NGC2070疏散星团中心的茂密的R136疏散星团中被发现的。.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R136b · 查看更多 »

SGR 1806-20

|- style.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SGR 1806-20 · 查看更多 »

Var 83

Var 83是一颗位于三角座三角座星系(M33)的高光度蓝变星。它的热星等为±2,200,000太阳光度,绝对星等-11.1,是目前已知光度最亮的恒星之一。.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Var 83 · 查看更多 »

VFTS 682

VFTS 682是一颗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沃尔夫–拉叶星。它位于著名的蜘蛛星云附近,距离超星团R136东北约90光年(29秒差距)。VFTS 682是一个孤立的恒星,而不像之前发现类似的超级恒星一样是位于星团的中心。.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VFTS 682 · 查看更多 »

WR 102ka

WR 102ka,又称为牡丹星云恒星或牡丹恒星,是一颗位于人马座的恒星,质量为150太阳质量。它是一颗特超巨星,属于沃尔夫–拉叶星。 它是银河系已知亮度最亮的恒星之一,目前被认为是银河系已知第二亮恒星, Astronews, 16,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Pasadena, Kalifornien, USA, 15, Scinexx/Springer, 30。.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WR 102ka · 查看更多 »

Wray 17-96

Wray 17-96是一颗位于天蝎座的高光度蓝变星,距离地球15,000光年(4,600秒差距)。和其他高光度蓝变星一样,Wray 17-96的亮度很亮,为1,800,000太阳亮度,绝对星等−10.9等,是目前已知光度最亮的恒星之一。Wray 17-96有一个气体壳,之前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行星状星云。.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Wray 17-96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恒星列表

恒星列表一般按星座排列,比较容易搜寻,但重要的亮星也有按星等排列的。只有在天文学学术研究中才会按距离排列,因为没有精确科学研究的帮助,不会确知其到地球的距离的。.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恆星亮度列表

亮星之所以亮是因为它们的光度较高且/或离地球距离较近。以下是在可见光波段从地球看起来视星等亮于+2.5的恒星列表。由于随着视星等的增加,可观测恒星的数目将大大增加,因此此处只列出前100颗。实际上,整个天空亮过视星等+11的恒星几乎都记录在案了,对更暗天体的探索也在持续之中。 相較之下,太陽系中非恆星的天體最亮光度在視星等+2.50等以下有月球(-12.7)、金星(-4.6)、木星(-2.9)、火星(-2.9)、水星(-1.9)、土星(-0.2)。 以下列表中的恆星視星等無法準確判定有如下原因:.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恆星亮度列表 · 查看更多 »

恆星距離列表

#重定向 鄰近恆星列表.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恆星距離列表 · 查看更多 »

望远镜

望遠鏡是一種可以透過遙控方式收集電磁波(例如可見光)以協助觀察遠方物體的工具。已知能實用的第一架望遠鏡是在17世紀初期在荷蘭使用玻璃透鏡發明的。這項發明現在被應用在陸地和天文學。 在第一架望遠鏡被製造出來幾十年內,用鏡子收集和聚焦光線的反射望遠鏡就被製造出來。在20世紀,許多新型式的望遠鏡被發明,包括1930年代的電波望遠鏡和1960年代的紅外線望遠鏡。望遠鏡這個名詞現在是泛指能夠偵測不同區域的電磁頻譜的各種儀器,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探測儀器。 英文的「telescope」(來自希臘的τῆλε,tele "far"和 σκοπεῖν,skopein "to look or see";τηλεσκόπος,teleskopos "far-seeing")。這個字是希臘數學家乔瓦尼·德米西亚尼在1611年於伽利略出席的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的一場餐會中,推銷他的儀器時提出的。在《星際信使》這本書中,伽利略使用的字是"perspicillum"。.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星系 · 查看更多 »

海山二

海山二(Eta Carinae)是位于船底座的一個恆星系統(赤經10 h 45.1 m、赤緯−59°41m),距離太陽大約7,500至8,000光年,在北緯27°以北的地區难以看見,而在南緯30°是一顆拱極星。這個系統至少有兩顆恆星,其中一顆是位於恆星生命早期階段,質量大約是太陽150倍的高光度藍變星(LBV),並且至少已經流失30個太陽質量。雖然它被認為還有一顆質量約為太陽30倍的沃夫–瑞葉星環繞著它較大的伴星,但海山二周圍有巨大厚重的紅色星雲,因而很難直接的發現。它總體的光度大約是太陽的590萬倍,而系統的質量估計超過150倍太陽質量 。由於它的質量和生命階段,預期在天文學上不久的將來,它將爆炸成為一顆極超新星,目前的估計是從現在開始的10,000年至20,000年。 在中國,它屬於近南極星區的星官海山,除了海山二之外,屬於這個星官的恆星還有半人馬座λ、、、船帆座μ和蒼蠅座λ 。.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海山二 · 查看更多 »

普拉斯基特星

普拉斯基特星 (正式的名稱是麒麟座HR 2422或HR 2422)是一顆距離大約6,600光年遠的光譜聯星。它是已知質量最大的聯星之一,總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0倍。 實際上,它常久以來都被認為是已知質量最大的聯星系,但是在2008年,有團體認為過去被認為是質量最大的單獨恆星之一的海山二,可能是聯星系。 它的名稱得自於在1922年發現他是聯星的加拿大天文學家約翰·史丹利·普拉斯基特,在他的兒子哈利·漢姆雷·普拉斯基特協助下進行觀測的。這顆恆星位於麒麟座,視星等是6.05等。 因為它可能是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因此有時被稱為普拉斯基特星。.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普拉斯基特星 · 查看更多 »

3C 273

3C 273是位於室女座的一個類星體。它在可見光波段上是最明亮的一個類星體,在天空中的視星等大約是12.9等,是最靠近地球的类星体之一,紅移 z只有0.158。它的光度距離,D L.

新!!: 恆星光度列表和3C 273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恒星光度列表最亮恆星表最光恆星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