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海山二

指数 海山二

海山二(Eta Carinae)是位于船底座的一個恆星系統(赤經10 h 45.1 m、赤緯−59°41m),距離太陽大約7,500至8,000光年,在北緯27°以北的地區难以看見,而在南緯30°是一顆拱極星。這個系統至少有兩顆恆星,其中一顆是位於恆星生命早期階段,質量大約是太陽150倍的高光度藍變星(LBV),並且至少已經流失30個太陽質量。雖然它被認為還有一顆質量約為太陽30倍的沃夫–瑞葉星環繞著它較大的伴星,但海山二周圍有巨大厚重的紅色星雲,因而很難直接的發現。它總體的光度大約是太陽的590萬倍,而系統的質量估計超過150倍太陽質量 。由於它的質量和生命階段,預期在天文學上不久的將來,它將爆炸成為一顆極超新星,目前的估計是從現在開始的10,000年至20,000年。 在中國,它屬於近南極星區的星官海山,除了海山二之外,屬於這個星官的恆星還有半人馬座λ、、、船帆座μ和蒼蠅座λ 。.

56 关系: 假超新星半人馬座λ太阳质量太陽宇航员巨大質量恆星列表巨大恆星列表亮星星表人造衛星伽玛射线暴侏儒星雲哈勃空间望远镜光年科尔多瓦巡天星表紫外线螺旋星系高光度藍變星變星超新星輻射壓近南極星區蜡烛船帆座μ船底座赤纬赤经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蒼蠅座λ银河系臭氧层離心率雙星HD星表LBV 1806-20NGC 1058NGC 1260R136a1SAO星表SN 2006gy恆星光度列表板垣公一椭圆極超新星汉语沃爾夫-拉葉星沃爾夫–拉葉星激波木星星官星风...海山海山 (星官)日本愛德蒙·哈雷手槍星拱極星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假超新星

假超新星有時也稱為第五型超新星,是類似海山二的,和高光度藍變星(LBV)的巨大噴發現象。.

新!!: 海山二和假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半人馬座λ

#重定向 海山五.

新!!: 海山二和半人馬座λ · 查看更多 »

太阳质量

太阳质量(符號為)是天文学上用于测量恒星、星团或星系等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定义为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0千克,表示为: 1个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太陽質量也可以用年的長度、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G)的形式呈現: 現在,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的數值都已經被精確的測量,然而,還是不太常用太陽質量來表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聯星的質量;只在大質量天體的測量上使用。現今,使用行星際雷達已經測出很準確的天文單位和" G ",但是太陽質量在習俗中仍然繼續被當成天文學歷史上未解的謎題來探究。.

新!!: 海山二和太阳质量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海山二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宇航员

1984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执行第一次无线舱外活动。图片来源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新!!: 海山二和宇航员 · 查看更多 »

巨大質量恆星列表

這是一份有關巨大質量恆星的列表,依太陽質量的多寡排列(1太陽質量.

新!!: 海山二和巨大質量恆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巨大恆星列表

以下為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列表,其排序比較的依據是太陽半徑(696,392公里)。然而已知恆星大小的確實排序尚未消楚,也尚未妥善定義。原因有 雙星有時會分開處理,有時會被視為單一系統; 估計恆星大小,不同的測量法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部份恆星的測量結果並不準確; 大部分恆星的距離未能確定,因此其大小亦未能確定; 大部分恆星均有大氣層,而這些大氣層會導致測量結果被高估; 有理論指出銀河系中並沒有半徑大於太陽1500倍的恆星; 一個關於麥哲倫雲的調查發現星雲共有44個半徑大於太陽700倍的紅巨星,這顯示還有很多巨大恆星未被發現。.

新!!: 海山二和巨大恆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亮星星表

亮星星表,也称为亮星耶鲁星表(Yale Catalogue of Bright Stars)或耶鲁亮星星表(Yale Bright Star Catalogue),是一个列举了视星等超过6.5的恒星的星表。它几乎涵盖了地球上肉眼能看到的所有恒星。现在可以通过数种方法在线查看它的第五版。第一版於1930年出版,由于该星表的前身是由哈佛大学天文台於1908年出版的哈佛恒星测光表修订版(Harvard Revised Photometry)的原因,尽管耶鲁亮星星表的缩写为BS或YBS,但从该星表引用的恒星名都以HR开头。耶鲁亮星星表包含了9110个天体,其中9096个为恒星,9个为新星或超新星,4个为非恒星。这四个非恒星分别为球状星团杜鹃座47(HR 95)、NGC 2808 (HR 3671)、疏散星团NGC 2281 (HR 2496) 和M67 (HR 3515)。 自從1930年第一版問世之後,星表中的天體數量就固定了,1940年第二版、1964年第三版及1982年的第四版都只對內容加以修訂,並增加註解中的資料。1983年出版了增補版,收錄了2603顆亮度高於7.1等的恆星,其中也包括哈佛恒星测光表修订版中原已收錄的500多顆。1991年出版的第5版已改為網路版,可以在網路上查閱。這個版本的註釋就被大量的擴充,其份量已經比星表本身略為多了一些。.

新!!: 海山二和亮星星表 · 查看更多 »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新!!: 海山二和人造衛星 · 查看更多 »

伽玛射线暴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发现于1967年,数十年来,人们对其本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发生在宇宙学尺度上的恒星级天体中的爆发过程。伽玛暴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新!!: 海山二和伽玛射线暴 · 查看更多 »

侏儒星雲

侏儒星雲是環繞著海山二 (船底座η) 的發射星雲,這個星雲被嵌在更為巨大的電離氫區船底座星雲內。 侏儒 (Homunculu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小人)被認為是從地球上觀察到的海山二這顆恆星在1841年噴發出來的,當時地球上觀察到了增光的現象。此一事件,使海山二成為當時的全天第二亮星,僅次於天狼星;但是噴出來的塵埃與氣體也遮蔽了許多的光亮。這巨大質量-僅次於超新星爆炸-的噴發在兩極產生瓣狀和赤道上巨大的薄盤,並且全都以670公里/秒 (1,500,000 mph) 向外移動,而且未來仍有再爆發的可能性。 雖然海山二的距離有7,500光年,它的發光範圍也只有小小的100億英里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系的大小-能夠被觀測到。塵埃小徑、細小的凝塊、還有奇特的徑向條紋呈現前所未見的高清晰度。噴發出來的瓣比中央的恆星暗淡許多 (大約差了10萬倍)。超量的紫光從赤道的盤面和兩極的瓣之間逃逸,顯然在侏儒的瓣和靠近恆星的區域之前還有較小的塵埃碎屑,因此藍光也可以散逸出來。另一方面,瓣包含了大量的塵埃,導致大量的藍光被吸收,造成瓣的顏色呈現淡紅色。.

新!!: 海山二和侏儒星雲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海山二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海山二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科尔多瓦巡天星表

科尔多瓦巡天星表(Cordoba Durchmusterung)简称CD,由阿根廷的科尔多瓦天文台在1892年发表。它使用目视方法,将波恩星表扩展至赤纬-23°,共收录了58万多颗恒星。 Category:星表.

新!!: 海山二和科尔多瓦巡天星表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新!!: 海山二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是星系的類型之一,但哈伯在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pp. 124–151),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螺旋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稱為核球的核心。這些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著,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螺旋星系是以它們從核心延伸到星盤的螺旋結構命名。螺旋臂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區域,並且因為是年輕、炙熱的OB星居住的區域,所以比周圍明亮。 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都有附加的,形狀像是棒子的結構,從中心的核球突出,並且螺旋臂從棒的末端開始延伸。棒旋星系相較於無棒的表兄弟的比率可能在宇宙的歷史中改變,80億年前大約只有10%有棒狀構造,25億年前大約是四分之一,直到目前在可觀測宇宙(哈伯體積)已經超過三分之二有棒狀構造。 在1970年代,雖然很難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很難觀察到棒狀結構,但我們的銀河系已經被證實為棒旋星系 。在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棒狀結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最近的幾個調查,包括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包含不規則星系在內,現今宇宙中的星系有大約60%是螺旋星系。 它們大多是在低密度區域被發現,在星系團的中心則很罕見。.

新!!: 海山二和螺旋星系 · 查看更多 »

高光度藍變星

光度藍變星也稱為劍魚座S型變星,是非常亮、藍的超巨星變星,以最亮的大麥哲倫雲的劍魚座S為名,做為此類型的代表。它們是非常罕見的,在光度上展現出長而緩慢的變化,間歇的會有造成實際質量損失的爆發。 高光度藍變星的亮度是太陽的百萬倍,質量可以高達太陽的150倍,接近恆星質量的理論上限,使它們都列名在宇宙中最亮、最熱和釋放最多能量的恆星表中。如果它們是如此的巨大,它們的重力將無法與輻射壓力平衡,並且使他們各別成為極超新星。對它們來說,由於它們的恆星風持續的拋出質量,使恆星質量不斷減少,因此它們幾乎無法達成流體靜力平衡。也因為這個原因,在這樣的恆星周圍經常都有由它們的爆發產生的星雲圍繞著;海山二是最接近和最佳的研究例子。因為它們的高質量和高光度,它們的生命期非常短- 只有數百萬年。 目前的理論認為高光度藍變星是在大質量恆星演化的階段中需要流失大量質量的過程。它們在爆炸成超新星之前可能會演變成沃爾夫-拉葉星。如果一顆這種恆星損失的質量不夠多,它也許會成為一種威力特別大的不穩定對超新星。 現在所知宇宙中最亮和最熱的恆星之一LBV 1806-20,就是一顆高光度藍變星。.

新!!: 海山二和高光度藍變星 · 查看更多 »

變星

變星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 多數恆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說,太陽亮度在11年的太陽週期中,只有0.1%變化。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 變星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兩種形態:.

新!!: 海山二和變星 · 查看更多 »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而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當。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超新星 。 超新星比新星更有活力。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 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字首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有所區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可以用兩種方式之一觸發:突然重新點燃核融合之火的簡併恆星,或是大質量恆星核心的重力塌陷。在第一種情況,一顆簡併的白矮星可以透過吸積從伴星那兒累積到足夠的質量,或是吸積或是合併,提高核心的溫度,點燃碳融合,並觸發失控的核融合,將恆星完全摧毀。在第二種情況,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可能遭受突然的引力坍縮,釋放重力位能,可以創建一次超新星爆炸。 最近一次觀測到銀河系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之星(SN 1604);回顧性的分析已經發現兩個更新的殘骸 。對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在銀河系平均每世紀會出現三顆超新星,而且以現在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些銀河超新星幾乎肯定會被觀測到 。它們作用的角色豐富了星際物質與高質量的化學元素。此外,來自超新星向外膨脹的激波可以觸發新恆星的形成。.

新!!: 海山二和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輻射壓

輻射壓(Radiation pressure)(亦稱光壓)是電磁輻射對所有暴露在其下的物體表面所施加的壓力。如果被吸收,壓力是流量密度除以光速;如果完全被反射,輻射壓將會加倍。例如,太陽輻射的能量在地球的流量密度是1370 W/m2,所以吸收狀態下的輻射壓是 4.6 µPa(參考氣候模型)。.

新!!: 海山二和輻射壓 · 查看更多 »

近南極星區

明代末期,徐光啟所編的《崇禎曆書》上,根據西方星表加上近南極星區的星官二十三個。.

新!!: 海山二和近南極星區 · 查看更多 »

蜡烛

蠟燭,是由蠟或其他燃料所製成,中有燭芯,點火之後可以持續燃燒的用品。 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和宗教場所等也会用到蜡烛。各地的集会或集体悼念活动,常会燃烧蜡烛。中国的传统婚礼会燃烧红烛,以示喜庆;丧礼则会燃烧白烛,以示哀悼。另外蜡烛也用于增温等。.

新!!: 海山二和蜡烛 · 查看更多 »

船帆座μ

#重定向 海山增二.

新!!: 海山二和船帆座μ · 查看更多 »

船底座

船底座(Carina IPA:, 意為龍骨)是天舟座的一部份,到十八世紀法國人拉卡伊把天舟座分成三個星座:船底座、船帆座和船尾座,他是在南天的星座,原本是古老的南船座的一部份。他擁有全天第二亮的老人星,和鑲嵌在卡利納星雲(NGC 3372)中的超重巨星海山二(船底座η星)。.

新!!: 海山二和船底座 · 查看更多 »

赤纬

赤纬(英文Declination;縮寫為Dec;符號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標系統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例如,织女星的确切赤纬(曆元2000.0)为+38°47'01"。 在观测者天顶的赤纬与該觀測地的纬度相同。.

新!!: 海山二和赤纬 · 查看更多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新!!: 海山二和赤经 · 查看更多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以美国籍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為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新!!: 海山二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蒼蠅座λ

#重定向 海山六.

新!!: 海山二和蒼蠅座λ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新!!: 海山二和银河系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

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臭氧層密度低,如果它被壓縮到對流層的密度,則只有數毫米厚。.

新!!: 海山二和臭氧层 · 查看更多 »

離心率

離心率又稱偏心率,是指圆锥曲线上的一点到平面内一定点的距离与到不过此点的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其中此定点称为焦点,而此定直线称为准线。 设一圆锥曲线C由C: d(P,M).

新!!: 海山二和離心率 · 查看更多 »

雙星

雙星可以指:.

新!!: 海山二和雙星 · 查看更多 »

HD星表

HD星表(The Henry Draper Catalogue,缩写为HD,亨利·德雷伯星表)是哈佛大学天文台编纂的世界上第一个收录恒星光谱的大型星表,首版在1918年至1924年间出版,它给出了225,300颗恒星的光谱分类,涵盖了全天最暗达到照相星等为9等的恒星(大部分是北天的恒星),历元为1900.0。最初的HD星表包含的星主要是亮于9等的星,随后的增版增加了在某些天区的暗星。, HyperSky documentation, Willmann-Bell, Inc., 1996.

新!!: 海山二和HD星表 · 查看更多 »

LBV 1806-20

LBV 1806-20是一顆高光度藍變星或是聯星,距離太陽38,700光年,靠近銀河系的中心。這個系統包含2个蓝色的超巨星或是特超巨星,總質量約為150–200倍太陽質量,总光度估計是太陽的500萬倍。这对双星单颗子星状况不明,总光谱在O9-B2之间,说明每颗子星表面温度至少在20,000K以上。,使它的光度可以和海山二一較高下,得已列名於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表中全部都是高光度藍變星)。 儘管它的光度很高,但實際上從太陽系是看不見的,因為只有少於十億分之一的可見光能抵達我們所在之處,其餘的都被星際塵埃和氣體吸收掉了。在2微米的紅外線波段觀察,它也只是顆8等星,而經過計算在可見光的領域中它更是顆是探測不到的35等恆星。.

新!!: 海山二和LBV 1806-20 · 查看更多 »

NGC 1058

NGC 1058 是英仙座的一個星系。.

新!!: 海山二和NGC 1058 · 查看更多 »

NGC 1260

NGC 1260 是英仙座的一個星系。.

新!!: 海山二和NGC 1260 · 查看更多 »

R136a1

R136a1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這顆恆星的質量是由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測量的,估計是265太陽質量 。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恆星光度列表中,光度是太陽的870萬倍。它位在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是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的R136超星團中的成員。.

新!!: 海山二和R136a1 · 查看更多 »

SAO星表

SAO星表(The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Star Catalog / 史密松天体物理台星表)是一个天体测量星表,在1966年由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出版,共包含258,997颗恒星。该星表由之前的一些星表编纂而成,但仅收录9.0等以上且已经精确测量过自行的恒星。SAO星表里的星名由字母SAO开头接着数字序号表示,恒星以赤纬分区,每10度为一区,共分为18区,在每一区中的恒星依照赤经位置来排序。SAO星表较大的变动是增加了一些HD星表没有的资料:恒星的自行,因为这是很有用的资料;与HD星表和巡天星表序号的交互参照,在最后的一版中仍然被保留着。.

新!!: 海山二和SAO星表 · 查看更多 »

SN 2006gy

SN 2006gy是一顆極端高能的超新星,有時也稱為極超新星或夸克新星,它是在2006年9月18日被發現的,和P.

新!!: 海山二和SN 2006gy · 查看更多 »

恆星光度列表

下面的恆星列表是依據恆星的絕對熱星等增加(發光度減弱)的順序排列。絕對星等是恆星在距離地球10秒差距所呈現的視星等。絕對熱星等是測量恆星的發光度–一顆恆星每秒鐘所輻射的總能量。 這個表并不十分完整,因為一顆恆星的距離如果遠到我們看不到它,我們就無從得知它的發光度。 一些參考資料所給的恆星發光度非常的不一樣(不同的順序或不同的恆星),這些恆星的不同數據資料有些不見得是不可靠,而是注意的和分析時注重的物理資訊不同和有實際上的困難。 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最明亮的恆星(比太陽明亮四千萬倍)仍然不如像是類星體,目前已經發現了數百個,這種銀河系外的天體明亮。現在所知最亮的類星體是在室女座的3C 273,它的平均視星等是12.8等(使用望遠鏡才能看見),但是絕對星等是-26.7等。如果它在距離地球10秒差距的位置上,看起來將如同太陽(視星等-26.8)一般的明亮,因此類星體的發光度是太陽的2兆(1012)倍,或是像我們銀河系這樣的巨型星系總亮度的100倍。然而也發現類星體的光度在不同的時間週期內也不一樣。 根據伽馬射線的觀察,一顆被稱為SGR 1806-20的磁星(中子星的一種類型),曾經在2004年12月27日將極端強烈的爆發傳達到地球。它是來自太陽系外對我們的行星造成最明亮的衝擊事件。如果伽馬射線能夠看見,它的光度將達到−29,會比我們的太陽還要明亮(如同雨燕衛星所觀測到的)。 在1998年偵測到的伽馬射線暴GRB 971214在當時被認為是宇宙間最巨大的能量事件,等同於數百顆超新星釋出的能量。稍後的研究指出因為幾何的關係射向地球的能量或許相當於一顆超新星將環繞在周圍氣體的總能量集成光束射向地球。.

新!!: 海山二和恆星光度列表 · 查看更多 »

板垣公一

板垣公一,日本的實業家兼業餘天文學家,山形大學的榮譽博士,在山形縣的山形市居住。板垣公一發現為數眾多的新天體,他發現的超新星數量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除了超新星,他發現的新星數量也不少,包括2013年海豚座新星。.

新!!: 海山二和板垣公一 · 查看更多 »

椭圆

在数学中,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之轨迹。 根據該定義,可以用手繪橢圓:先準備一條線,將這條線的兩端各綁在固定的點上(這兩個點就當作是橢圓的兩個焦點,且距離小於線長);取一支筆,用筆尖将線繃緊,這時候兩個點和筆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兩邊);然後左右移動筆尖拉著線開始作圖,持續地使線繃緊,最後就可以完成一個橢圓的圖形了。.

新!!: 海山二和椭圆 · 查看更多 »

極超新星

極超新星(superluminous supernova 或 hypernova。也称为骇新星),是超新星的一種,是年老的極超巨星在臨終前的爆發。這種超新星的威力比起一般的超新星要大得多,剩下的核心會直接塌縮為黑洞,在黑洞自轉的兩極會以接近光速射出高能量等離子體,充著伽玛射线,成為科學家認為伽玛射线暴的可能源頭之一。透過近幾年的多項觀測結果,人們對伽馬射線暴的瞭解增多。 1990年代,极超新星是指爆炸能量相当于100倍超新星爆发。现在则将所有极超巨星发生的爆发全部归入极超新星的范畴。 又由於會演變為黑洞的超巨星的數量極少,極超新星爆發的現象也同樣極少,天文學家預測在我們的銀河系內,平均每兩億年會出現一顆極超新星。.

新!!: 海山二和極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海山二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拉葉星

#重定向 沃爾夫–拉葉星.

新!!: 海山二和沃爾夫-拉葉星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拉葉星

沃爾夫–拉葉星(Wolf-Rayet stars),是一種在正在演化的大质量恒星,质量通常为太陽質量的8-25倍,但直径并不大,一般是太阳的1.5-4倍。大多数WR星是经历了红超巨星阶段的后期恒星,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的质量。但也有一部分恒星是即将演化到超巨星阶段的早期恒星,例如R136a1,这类WR星一般谱型较晚,但是光度、质量、半径均远远超过演化后期的WR星,它们一般重达太阳的60倍以上,大20倍,更比太阳亮百万倍,属于宇宙中最亮的恒星。WR星因其自身強勁的恒星風(300~2000公里/每秒),导致恒星質量的高速流失。太陽每年流失自身質量的10-14倍,但沃爾夫–拉葉星每年可流失自身质量的10-5倍。沃爾夫–拉葉星非常熾熱,呈深蓝色,表面溫度範圍由50,000至200,000 KSander, A.; Hamann, W. -R.; Todt, H. (2012).

新!!: 海山二和沃爾夫–拉葉星 · 查看更多 »

激波

震波(Shock Wave),又譯衝擊波、駭波或激波,属于紊流的一种传播形式。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动,激波也可以通过介质传输能量。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质的特殊情况下,激波可以通过场,如电磁场来传输能量。激波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介质特性(如压力、温度、或速度)在激波前后发生了一个像正的阶梯函数般的突然变化。与此相应的负的阶跃则为膨胀波。声学激波其速度一般高于通常波速(在空气中即音速)。 激波随距离的增加耗散很快,與孤波(另一种形式的非线性波)不同。而且,膨胀波总是伴随着激波,并最终与激波合并。这部分抵消了激波的影响。声爆,一种超音速飞机通过时产生的声学现象,即是由激波——膨胀波对的耗散和湮灭所产生的。.

新!!: 海山二和激波 · 查看更多 »

木星

|G1.

新!!: 海山二和木星 · 查看更多 »

星官

星官是中國古代對恆星分組的方式,其名稱通常是由星群排列的特徵來聯想附會。 相較於現代天文學的星座,星官的各自範圍較小、數量較多,因此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又將星官劃分為三垣和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 《步天歌》中記載有星官283個,明代末期則參考歐洲天文學的數據增補了近南極星區的星官23個。.

新!!: 海山二和星官 · 查看更多 »

星风

星風(Stellar Wind)是恒星表面发出的物质流,是恒星质量流失的一种途徑。星風在所有恆星中都普遍存在,但速度和强度有很大差别。 太阳发出的星風通常称为太阳风,速度大约为每秒200-300公里。从冕洞吹出的太阳风速度则要快一些,大约每秒700公里。太阳通过星風损失质量的速率约为每年10-14倍太阳质量,在一生中通过星風大约会损失掉0.01%的质量,因此星風对其恆星演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红巨星星風的速度较低,大约为每秒20-60公里。但是由于其星風的密度很大,并且红巨星的表面积很大,由于星風造成的质量损失可以达到每年10-8-10-5倍太阳质量。恒星的质量越小,星風损失质量的速率越小,对于太阳这样的中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来说,星風造成的质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大质量恒星,如沃尔夫-拉叶星,星風造成的质量损失率很大,在其一生中质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星風对其演化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太阳这样的质量较小、温度较低的恒星中,星風是由于温度很高的冕层发生压力扩张造成的。对于质量较大、较“热”的恒星,冕层的温度和恒星表面差不多,这时星風主要是由辐射压驱动的。.

新!!: 海山二和星风 · 查看更多 »

海山

海山可以指:.

新!!: 海山二和海山 · 查看更多 »

海山 (星官)

海山 是中国古代星官之一,为明代末期徐光启所编的《崇祯历书》上根据西方星表加上近南极星区的23个星官之一。 它位于现代星座划分的船底座、半人马座和苍蝇座,含有6颗恒星。另有增星2颗,位于船帆座。.

新!!: 海山二和海山 (星官)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海山二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愛德蒙·哈雷

愛德蒙·哈雷(,)是一位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計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並預測該天體將再度回歸。他也是第二任英国皇家天文學家,繼承天文學家约翰·弗兰斯蒂德。.

新!!: 海山二和愛德蒙·哈雷 · 查看更多 »

手槍星

手槍星是銀河系內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早期的報告指出它可能是極端明亮的恆星,發出的光度大約是太陽的190萬倍,最新的研究已將這個數值調降至170萬倍,大約是海山二的三分之一。手槍星在20秒內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一年中釋出的,這種質量在太陽80至150倍的恆星,生命期大約只有300萬年。不同於一般的恆星,它們深受本身向外輻射出的光壓強烈的影響 。.

新!!: 海山二和手槍星 · 查看更多 »

拱極星

拱極星,是指在天球中,其赤道座標系統的座標較觀察者所在緯度高的恆星。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使夜空看似也在轉動,而拱極星永遠不會落入地平圈下。 例如,在地球北極或南極的觀測者,所看見的恆星都是拱極星(因為所有天體皆圍繞天極轉動而永不落下);在赤道上的觀測者則看不見任何一顆星是拱極星,因為兩個天極皆緊貼在地平線上。在不同的地理緯度上,會使在接近天極的一部分恆星為拱極星,視乎觀測者身處之半球與緯度高低而定。 將距離天球赤道55°以上的恆星定義為拱極星,也就是在赤緯55°至90°之間天體是拱極星。換言之,拱極星是在南、北天極周圍35°以內的天體。 這些天文學家之所以會提出這種想法,是因為從他們所在位置的vantange點都在熱帶之外,多數位置在赤緯±55°─±90°之間的天體不是永不沒入地平線下,就是從不曾出現在地平線上。那些非常靠近北極的恆星所在星座(就北半球而言,例如仙后座、仙王座、大熊座和小熊座)都在這範圍內。居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從未升起或下沉。而非常靠近南極的星座和其中的恆星,例如南十字座、船底座、和水蛇座,相對於居住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例如澳洲、南非、阿根廷等國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但從上述北半球的觀測者而言,這些靠近南極的星座也永不能在地平線上出現。 在一個半球的拱極星和繞著極區的星座(在天球極點35°範圍內的天體)不會在另一個半極的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被看見。例如,在南極附近的拱極星十字架二(南十字座α),在華中和華北地區是看不見的。同樣的,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也永遠看不見在北天極附近大熊座內的北斗七星。 在北半球,所有的拱極星都繞著北極星轉動,而北極星幾乎是固定不動的永遠在北方(方位角為0°),與地平線保持著相同的高度(距離地平線的角度),並且總與觀測者所在地的地理緯度相同。.

新!!: 海山二和拱極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船底座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