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審知

指数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130 关系: 劉龑占卜南唐南汉台州市后唐后梁吳越國吴越同平章事同光大順 (唐朝)天复天祐威武軍節度使婺州宣陵 (閩)安徽省寿县尚书仆射中书令中和 (唐朝)三佛齐乾寧乾化于都县五代十国庙号任内明張思齊开平徐寅北竿鄉刘信唐僖宗唐莊宗唐末民變唐昭宗光州光化光祿大夫固始县王審邽王審潮王延宗王延丰王延喜王延稟王延美...王延羲王延翰王延鈞王延武王延望王延政王緒王繼鵬王翦王恁王溥 (唐朝)王潮王曄琅邪郡神廟神諭祠堂福州市福州閩王祠福建秦宗權秦國太夫人秦朝算命翁承贊特進牌位登州白馬尊王节度使韓偓莒光鄉萊州領地表字预言馬祖地區馬祖列島觀察使马楚马殷谥号贞明黄巢龙德郡王郢 (閩越國王)閩越閩東語開閩三王闽 (十国)闽南语闽王王审知墓董昌钱镠长史連重遇陳元光虔州李敏楊行密楊沂檢校江淮汝南郡汀州河南省泉州市淮南道温州市漳州市朝貢朱温朱文進斬首新店镇 (福州市)方士拾遺景福晋安区 扩展索引 (80 更多) »

劉龑

漢高祖劉龑(粵音:jim5 ,),原稱劉巖,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國皇帝,蔡州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郡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父亲是南汉追赠圣武皇帝刘知谦,母亲是妾段氏。.

新!!: 王審知和劉龑 · 查看更多 »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王審知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新!!: 王審知和南唐 · 查看更多 »

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今日廣州頗多南漢開國傳說,北京路有南漢遺跡。.

新!!: 王審知和南汉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王審知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王審知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新!!: 王審知和后梁 · 查看更多 »

吳越國

#重定向 吴越国.

新!!: 王審知和吳越國 · 查看更多 »

吴越

吴越可能指:;地域、民系.

新!!: 王審知和吴越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王審知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同光

同光(923年四月-926年四月)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勗的年号,也是李存勗使用过的唯一的一个年号。计时4年。闽太祖王審知用此年号(923年四月-925年);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亦用此年号(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清代的同治、光緒兩朝,亦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新!!: 王審知和同光 · 查看更多 »

大順 (唐朝)

大順(890年正月至891年十二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新!!: 王審知和大順 (唐朝) · 查看更多 »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个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義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的是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又稱為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實際應用的例子有「天意」、「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爺」、「我的天啊!」等。.

新!!: 王審知和天 · 查看更多 »

天复

下列几个人以天复作为年号.

新!!: 王審知和天复 · 查看更多 »

天祐

天祐是多个年号的名称:.

新!!: 王審知和天祐 · 查看更多 »

威武軍節度使

威武軍節度使,又称威武節度使、福州節度使,是唐朝乾寧時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原為福建觀察使。管轄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區,治所閩中。王信臣為首任威武軍節度使,逐漸據有全閩。信臣歿後,其弟王審知繼位,亦自稱威武軍節度使。951年,威武軍改名彰武軍。977年,復名威武軍。.

新!!: 王審知和威武軍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婺州

婺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金华县(今浙江省金华市)。辖境约今浙江省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衢州、开化、常山、东阳、江山、浦江和江西省玉山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东阳郡。唐朝初年复为婺州,并析置衢州。辖境缩小至今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浦江、东阳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婺州路。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吴越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金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王審知和婺州 · 查看更多 »

宣陵 (閩)

#重定向 闽王王审知墓.

新!!: 王審知和宣陵 (閩)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王審知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寿县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 王審知和寿县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王審知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新!!: 王審知和中书令 · 查看更多 »

中和 (唐朝)

中和(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计5年。.

新!!: 王審知和中和 (唐朝) · 查看更多 »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新!!: 王審知和三佛齐 · 查看更多 »

乾寧

乾寧(894年正月至898年八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新!!: 王審知和乾寧 · 查看更多 »

乾化

乾化(911年五月-913年正月)是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共计3年。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913年二月-915年十月);吴越太祖錢鏐亦用后梁太祖乾化年号。闽太祖王審知亦用此年号(911年五月-915年七月)。.

新!!: 王審知和乾化 · 查看更多 »

于都县

于都县(旧名都)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2003年人口为90.2万。.

新!!: 王審知和于都县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王審知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王審知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任内明

任内明(),字昭华,中國五代十国之閩國开国國王太祖王審知的夫人。乐安郡人,不知世系,王審知在位時,被封為魏國尚贤夫人。幾年後,任夫人去世。葬在福州鳳池山,和太祖王審知合葬。王延鈞做皇帝後,尊諡嫡母為皇后。.

新!!: 王審知和任内明 · 查看更多 »

張思齊

張思齊(),字希賢,湖廣黃州府蘄州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王審知和張思齊 · 查看更多 »

开平

开平可以指:.

新!!: 王審知和开平 · 查看更多 »

徐寅

#重定向 徐夤.

新!!: 王審知和徐寅 · 查看更多 »

北竿鄉

北竿鄉位於閩江口外東海中,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為該縣第二大鄉。北竿鄉轄區包括人口聚居的主要島嶼北竿島,及高登島、亮島、大坵島等大小島嶼十餘座,均屬於馬祖列島的一部分。.

新!!: 王審知和北竿鄉 · 查看更多 »

刘信

刘信可以指:.

新!!: 王審知和刘信 · 查看更多 »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新!!: 王審知和唐僖宗 · 查看更多 »

唐莊宗

#重定向 唐庄宗.

新!!: 王審知和唐莊宗 · 查看更多 »

唐末民變

唐末民變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兩江、閩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新!!: 王審知和唐末民變 · 查看更多 »

唐昭宗

唐昭宗李晔(),姓李諱晔,原名--,即位後改名為敏,又改名曄。是唐朝第2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年间曾三次出逃京师长安,最终为朱全忠部所弑。 Category:李姓.

新!!: 王審知和唐昭宗 · 查看更多 »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新!!: 王審知和光州 · 查看更多 »

光化

光化(898年八月至901年三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新!!: 王審知和光化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王審知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固始县

固始县,别称“蓼城”,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10个省直管县之一,地处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北方与南方、中原与华东的交融地带。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176.2万,是河南省户籍人口最多的县份。 固始古为蓼国、黄国领地,后为楚国所灭,境内寝邱为楚国名相孙叔敖封邑。秦汉时置期思、寝、蓼等县,东汉光武帝赐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上固始人数次南迁,特别是唐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率部进入福建,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人口,以至“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固始移民对闽台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及至现代,固始又因其人口众多,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劳务经济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支撑。.

新!!: 王審知和固始县 · 查看更多 »

王審邽

王審邽(闽东语平話字 :Uòng Sīng-giĕ;閩南語白話字:Ông Sím-khui;),字信都,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軍事、政治人物,王信臣(王潮)之弟,王審知之兄,曾任泉州刺史,歿後,由其子王延彬續領本郡。.

新!!: 王審知和王審邽 · 查看更多 »

王審潮

#重定向 王潮.

新!!: 王審知和王審潮 · 查看更多 »

王延宗

王延宗,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閩國太祖王審知之子。 王延宗官至汀州刺史,有好名声,后为骠骑大将军。其子王继业。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作乱时,王继鹏自福州北门出逃,在梧桐岭为追兵所获,与皇后李春鷰及诸子一同被王继业所杀。.

新!!: 王審知和王延宗 · 查看更多 »

王延丰

王延丰,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王延丰是閩國太祖王審知兄长王潮之子,唐昭宗乾宁四年十二月初六(898年1月2日)王潮去世,被朝廷追赠为司空、秦国公。王潮有四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但他选择由三弟王审知继位,王审知后称王,开创了闽国。王延丰后来成了王審知的养子,在王审知墓志铭中被称为第四子。 《王审知墓志》说王审知有十二子七女三孙。长子王延翰,妻博陵郡夫人崔氏。次子王延禀,妻清河县君张氏。三子王延钧,妻清远县主刘氏。四子王延丰,妻宋氏。五子王延美,妻李氏。六子王延保,七子王延武,八子王延望,九子王延羲,十子王延喜,十一子王延政,十二子王延资。长女琅琊郡君,夫节度判官、检校司空、柳州刺史李敏。次女夫水部员外郎张思齐。三女琅琊郡君,夫检校太傅、睦州刺史钱传珦。四女夫封州刺史余廷隐。余三女未适。长孙王继昌,次孙王继真,三孙王继宝。王延保官至右散骑常侍,洪州长史。王审知十二子并非都是亲生儿子,而亲生只有四个(继承王位的王延翰、王延钧、王延羲、王延政),另八子分别为谊子、养子、假子。.

新!!: 王審知和王延丰 · 查看更多 »

王延喜

王延喜(),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太祖王審知之子。 永隆年间官至汀州刺史。他的兄弟富沙王王延政自称殷国皇帝,反对景宗王延羲。景宗怀疑他和富沙王王延政同谋,派将领许仁钦把他抓回福州,944年,王延喜被朱文进杀害。.

新!!: 王審知和王延喜 · 查看更多 »

王延稟

王延稟(?-931年),原名周彥琛,五代十國時期閩太祖王審知的養子。王审知墓志铭称其为次子。.

新!!: 王審知和王延稟 · 查看更多 »

王延美

王延美(Ông Iân-bí),本貫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為五代十國時代的閩國宗室。 王延美是閩國太祖王審知之子,为其墓志铭所称第五子,《十国春秋》说他和王延武和王延彬一样都是王审邽的儿子。妻李氏。唐朝天祐元年(904年)王审邽去世,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闽惠宗龙启二年(934年),王延美担任泉州刺史,不久后去世。.

新!!: 王審知和王延美 · 查看更多 »

王延羲

闽景宗王延羲(福州話平话字:Uòng Iòng-hĭ;),继位後改名王曦,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鈞之弟,王繼鵬之叔。.

新!!: 王審知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王延翰

閩嗣王延翰(闽东语平話字:Uòng Iòng-hâng;),字子逸,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長子。妻博陵郡夫人崔氏。 王審知在位時任威武軍節度副使。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王延翰奉遺命繼立,權知軍府事,自稱威武留後,向後唐朝貢。汀州人陳本起兵,聚集三萬人圍攻汀州。王延翰派右軍都監柳邕等人,以二萬人前往討伐,將其斬殺。翌年春二月,後唐莊宗得知王延翰繼任之後,任命他為威武軍節度使。不久莊宗被弑,明宗繼位,改元天成,於夏五月,加其為同平章事。王延翰得知中原大亂,便有割據福建稱王之心。十月,王延翰取出《史記》,將其中的「東越列傳」的無諸一節翻出來給諸將吏看,並說:「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將吏們紛紛勸他割據自立,於是王延翰自稱大閩國王,立宮殿,置百官,威儀、文物皆擬天子制,羣下稱之曰殿下。又追諡王審知為昭武王,但仍奉後唐的正朔。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王延翰「為人長大,美皙如玉,而好讀書、通經史」。但他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兇暴。《新五代史》中也記載了王延翰的荒淫,他在王審知喪服未除的時候便開始飲酒作樂。他於福州的西湖「築室十餘里,號曰水晶宮;每攜後庭游宴,從子城複道以出」。王延翰命人四處尋找民女,投入後宮作為自己的妾。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這些被選入宮中的民女命運悲慘,被崔氏關押起來,「繫以大械,刻木為人手以擊頰,又以鐵錐刺之,一歲中死者八十四人」。後來崔氏大病一場,見者認為是被其害死者作祟,不久崔氏便死了。 王延翰看不起自己的兄弟,繼位才一個月,便將弟弟王延鈞貶為泉州刺史。建州刺史王延稟是王審知的養子,與王延翰一向不睦。當二人得知王延翰四處尋找民女之後,都上書勸阻,王延翰更加大怒。十二月,王延鈞與王延稟便聯手反叛,進軍福州。王延稟自建州順流而下,先至福州。福州指揮使陳陶率軍抵抗,兵敗自殺。天成元年十二月初八(陽曆927年1月14日)夜,王延稟率壯士百餘人,從西門架梯登城而入,攻取武庫,奪取兵器,直趨寢門。王延翰聞變,匿於別室,第二天早晨被王延稟擒獲。王延稟歷數其暴虐之罪,並聲稱他和崔氏一起害死了王審知,告諭百姓,斬於紫宸門之外。 王延鈞將王延翰葬於城北太平山,建太平地藏院,派丁守墓,稱為「王墓」。其地位於今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今日被福州人稱為「黃墓」。閩東語「黃」與「王」同音,因此被訛作「黃墓」。.

新!!: 王審知和王延翰 · 查看更多 »

王延鈞

閩惠宗王延鈞(Uòng Iòng-gĭng,Ông Iân-kun),(),繼位後更名王鏻(又作王璘),五代時期閩國第一代稱皇帝的君主,926年至935年在位。.

新!!: 王審知和王延鈞 · 查看更多 »

王延武

王延武(閩南語:Ông Iân-Bú;),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太祖王審知之子。 永和元年(935年)为泉州刺史,有能名。加太傅,开国伯。通文元年(936年)为建州刺史。通文四年(939年),巫师林兴和他关系不好,伪托鬼神之言诬称王延武、王延望兄弟有异心,于是王延武和儿子一起被康宗王继鹏杀死。.

新!!: 王審知和王延武 · 查看更多 »

王延望

王延望(),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太祖王審知之子。 永和元年(935年)被哥哥惠宗王延钧为户部尚书,后被侄子康宗王继鹏猜忌(王延钧的儿子)。通文四年(939年),巫师林兴和他关系不好,伪托鬼神之言诬称王延武、王延望兄弟有异心,于是王延望和儿子一起被康宗王继鹏杀死。.

新!!: 王審知和王延望 · 查看更多 »

王延政

閩天德帝王延政(閩東語:Uòng Iòng-céng;), 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的第十三子,人稱十三郎。王延翰、王延鈞、王延羲之弟,王延羲在位時任建州刺史。.

新!!: 王審知和王延政 · 查看更多 »

王緒

王緒(),唐朝末年壽州(今日安徽省壽縣一帶)人,本為屠夫,家中頗有積蓄,880年散家資起兵,呼應黃巢之亂,攻陷壽州,隨即攻陷光州(今日河南省信陽市一帶),881年在固始縣命長史王信臣、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為將領。 汝南節度使秦宗權封王緒為光州刺史,命其奉獻軍糧,王緒自軍已經缺糧,更遑論供應宗權,宗權於是興兵攻打光州,王緒只好率兵由九江南下福建,攻陷汀州、漳州,進兵泉州。 王緒濫殺官兵,軍中人人自危,又要求官兵不許攜帶老弱親戚,以節省軍糧;885年因要求參軍王信臣三兄弟拋棄老母,王信臣與之力爭,王緒憤怒,欲斬殺信臣之母,諸將力諫方免。信臣內心不服,怒與前鋒將軍合謀,發動兵變。信臣自立為元帥,命眾武士將王緒捆綁,擲於帳幕之下。王緒不堪受辱,自殺。.

新!!: 王審知和王緒 · 查看更多 »

王繼鵬

闽康宗王繼鵬(閩東語:Uòng Gié-bèng;閩南語:Ông Kè-phêng;),後改名王昶,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延鈞的嫡出次子,母親是南漢清遠公主劉德秀。.

新!!: 王審知和王繼鵬 · 查看更多 »

王翦

王翦,又作王赞,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和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後,接著率領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曾孫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新!!: 王審知和王翦 · 查看更多 »

王恁

王恁,中國唐朝光州固始縣人,五代十国之閩國开国國王太祖王審知的父親。據說,他家本來是琅琊郡人,王恁的曾祖父王曄為光州定城縣令,遂遷居河南,成為固始人。祖父王友、父親王蘊玉和他都在固始務農。王恁的兒子王潮、王審知開創了閩國的基業。王友追贈為光祿卿,王蘊玉追贈為秘書少監,王恁追贈為太尉、光州刺史。 妻徐氏 (徐棋女、李稠外孫女),生一子王潮、王氏 (嫁莊國器)、王氏 (金衡母親) 繼配董氏 (董章姐妹),生王審知、王審邽 外孫莊森、金衡。.

新!!: 王審知和王恁 · 查看更多 »

王溥 (唐朝)

王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字德润,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1年-903年间为宰相。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时对唐朝高官展开清洗,他被杀。.

新!!: 王審知和王溥 (唐朝) · 查看更多 »

王潮

王潮(閩東語平話字:Uòng Dièu;閩南語白話字:Ông Tiâu;),譜名审潮,表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縣長史。後南下征戰,為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與弟王审邽、王審知率兵自中原南下入閩,是五代閩國的濫觴。.

新!!: 王審知和王潮 · 查看更多 »

王曄

王曄,是中国新朝皇帝王莽的女儿。她的生母为王莽的妾增秩。王莽的妾室增秩、怀能、开明,和增秩的儿子王匡、女儿王晔,怀能的儿子王兴,开明的女儿王捷,都留在了新都国。地皇二年(21年),孝睦皇后和三子王安先后去世,王莽假托王安上表,请求这些弟弟妹妹到京城常安受封。王莽封王兴为功脩任,王匡为功建公,王晔为睦脩任,王捷为睦逮任。.

新!!: 王審知和王曄 · 查看更多 »

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琅琊郡,琅玡郡,中国古代的郡。在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部地区。.

新!!: 王審知和琅邪郡 · 查看更多 »

神廟

#重定向 神庙.

新!!: 王審知和神廟 · 查看更多 »

神諭

諭(Oracle),即神示,一種占卜的形式。在經由神明啟示後,經過某個中介者(祭司),傳達神明的意旨,對未來做出預言,回答詢問,以預知未來。中國的降乩、扶鸞、乞夢,或者擲杯、求籤也是神諭的形式。 在古希臘,最著名的神諭是德尔斐神諭。.

新!!: 王審知和神諭 · 查看更多 »

祠堂

堂,又稱家廟、祖堂、公廳,是基於宗法制度,用于供奉和祭祀祖先的祠,其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 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还可以作為私塾使用。 祠堂可分為宗祠和家祠(或支祠)兩類,宗祠是的祠堂,家祠、支祠則是分家所建供奉分房的祖先。 皇室的祠堂稱為宗廟。.

新!!: 王審知和祠堂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王審知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閩王祠

福州閩王祠,即忠懿闽王祠、闽王庙,是位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的一座祠堂建筑,主祀五代闽国君王王审知。它始建于五代时的946年(开运三年),北宋时的公元976年(开宝九年)重修,现建筑为明代所建,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内有晚唐至明代的碑刻,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王審知和福州閩王祠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王審知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秦宗權

宗權(),中国唐朝末藩鎮軍閥,蔡州上蔡县(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人,蔡州節度使,以殘暴著名,後被汴梁節度使朱溫擒獲,斬殺。.

新!!: 王審知和秦宗權 · 查看更多 »

秦國太夫人

董太夫人,中國五代十国之閩國开国國王太祖王審知的母亲,王恁的妻子。當初,王審知隨王緒入福建,命令屬下不得帶老弱行軍。王審知兄弟帶著母親從軍,王緒知道後,以違背軍法要殺他們。王審知說:“人人都有母親,將軍爲什麽要將士們捨弃母親?”王緒大怒,要殺董太夫人。王審知請先於母死,眾將求情得免。王審知成為福建威武節度使,董太夫人被封為秦國太夫人。董太夫人去世後,建報恩定光多寶塔紀念。王延鈞做皇帝後,亦尊諡祖母。.

新!!: 王審知和秦國太夫人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王審知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算命

算命,或稱命理學(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是一種利用個人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凶福禍的行為。 算命很早就傳播至东亚其他地區,成為漢字文化圈傳統文化的一部份。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周易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子平之术」、「青乌之术」。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八字算命、四柱预测、六柱预测、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古代的占卜、筮法,均属于算命。算命,中国预测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有据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则算命开始逐步得以发展。但具体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算命是人们趋吉避凶的一种形式,民间多用于各类未来事占测,如算算今年流年是否顺利等,是一种与科学技术无法预测时一种辅助手段。 算命的方法有很多,這些方法又被称作為一門學科;喚命理學,亦入相術類。有學識的算命先生將算命与《五经》之一的《易经》联上關係。实际上,《周易》本身也被认为是一本最早的卜筮之书(明 许仲林《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羑里城囚西伯侯:詩曰: 君虐臣奸國事非,如何信口泄天機。若非丹陛忠心諫,已見藁街血肉飛。 羑里七年沾化雨,伏羲八卦闡精微。從來世運歸明主,漫道岐山日正輝。……且言姬昌一至羑里。教化大行,軍民樂業,閒居無事,把伏羲八卦,反復推明,變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爻象,守分安居,全無怨主之心。後人有詩贊曰:七載艱難羑里城,卦爻一一變分明。).

新!!: 王審知和算命 · 查看更多 »

翁承贊

翁承贊,字文堯,一字文饒,號狎鷗翁。福清人。 乾寧三年進士第三名,又中博學宏詞科。早年任京兆府參軍。天祐元年以右拾遺身份,前往閩中冊封王審知為瑯琊王。后拜諫議大夫。后梁時,再度成為閩王冊禮副使。不久,拔擢為福建鹽鐵使,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后依王審知,用為宰相,晚年以病卒於家。工於詩,有《昼锦》、《弘词》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續拾》補六首。.

新!!: 王審知和翁承贊 · 查看更多 »

特進

特进為中国古代官位,东汉时,特进位次于三公之下、諸侯之上。至唐代則是文散官中,僅次於「開府儀同三司」的官階。.

新!!: 王審知和特進 · 查看更多 »

牌位

位在東亞傳統禮儀和習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聖賢、祖先及亡者的木牌, 上面書寫及雕刻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諱,以及寫上一些吉祥話,象徵祂的神靈附着於此受人崇拜。可是,現代的牌位已經不侷限採用傳統的檀木、檜木、沉香木等木材製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鋼、壓克力等合成材料製作的產品。 牌位在日、韓語中稱爲「位牌」,在中國一般亦稱爲「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或「木主」 、福州民系稱為「牌套」(pe2-tʰɔ5);神位裝置於小闈閣內時稱爲「神龕」,供奉祖宗牌位的闈閣通常也稱為「祖龕」。.

新!!: 王審知和牌位 · 查看更多 »

登州

登州,中国古代的州,始于武周时期。登州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为对辽东及朝鲜半岛海道交通起点,盛产鱼、盐。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由萊州东北部的牟平县、黄县、文登县析置。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神龙三年(707年)移治蓬莱县(今蓬莱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登州。登州轄有四個縣,分別是蓬萊縣、牟平縣、文登縣和黃縣。行政範圍為現在山東省威海市全境和煙臺市北部(芝罘區、牟平區、萊山區、福山區、龍口市、蓬萊市、棲霞市)。户二万二千二百九十八,人口十万八千九。 北宋时,登州归属京东东路。金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路。登州辖4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治所蓬莱县。牟平县、文登县两县另设宁海州。元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般阳府。 明代,登州归属山东省莱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登州府。清代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為通商口岸(天津條約)。.

新!!: 王審知和登州 · 查看更多 »

白馬尊王

白馬尊王,又稱白馬三郎,為中國福建的鄉土神祇,尤以福州人最為崇信。白馬尊王,為三位神祇之名,即「異神同名」,因名諱相同常易混淆,一為除鱔妖之「閩越白馬尊王」,另一為「開閩白馬尊王」,亦有附會「白馬尊王」名號的其他地頭神、境主神。.

新!!: 王審知和白馬尊王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王審知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韓偓

韓偓(),字致堯,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 父韓瞻,進士出身。兄韓儀,官到翰林學士。韓偓幼聰敏,十歲能詩,得姨父李商隱作诗两首,稱其“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歷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軍入長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隨唐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902年拒绝草诏起复在任时受贿卖官后因母丧去职的前宰相韦贻范。後因不附朱全忠,貶濮州(今河南濮阳)司馬,再貶榮懿(今四川中部)县尉、鄧州(今河南、湖北交界)司馬。 昭宗被杀後,南依閩王王審知,住南安潘山招贤院,又曾寓居九日山延福寺,與弘一大師友好。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幽窗》)之句,人稱「香奩體」,一說著有《香奁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丰州龙兴寺并葬于杏田葵山。 夫人裴氏,封郡君,先卒於己;子韓寅亮。.

新!!: 王審知和韓偓 · 查看更多 »

莒光鄉

莒光鄉位於馬祖列島南部,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下轄的一鄉,由東莒、西莒兩島所組成。.

新!!: 王審知和莒光鄉 · 查看更多 »

萊州

萊州可以指:.

新!!: 王審知和萊州 · 查看更多 »

領地

地,又称封地、采地、封邑、采邑、食邑等,是无论欧洲或者中国的封建制度中都存在的、領主所管理的土地。在中國是周朝时就已經趋于成熟的制度。當時的统治者把土地封予或轉封予宗室或有功業之士,其土地即稱為食邑。在欧洲开始的时间则不太明确,不过可以推定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大肆扩张。.

新!!: 王審知和領地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王審知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预言

言(英文:Prophecy),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某人通过預知超能力出于灵感获得的预报。 这个概念还包括着通过神力或者非凡的能力所获得的对现时的真理和事实的宣布。最常见的预言是在社会或者宗教危机时期对未来的警告。在许多重要的宗教著作中都纪录有这样的预言。.

新!!: 王審知和预言 · 查看更多 »

馬祖地區

#重定向 馬祖列島.

新!!: 王審知和馬祖地區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王審知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觀察使

觀察使,中國古代官名,原稱採訪使,別稱觀察、廉車正使、廉車、廉使、廉查。唐玄宗設,原為一種監察官,近於御史,後變成軍事、行政的官職。後人雅稱明清的道員為觀察使。.

新!!: 王審知和觀察使 · 查看更多 »

马楚

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为马氏所建,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都长沙。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省全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部和广东省北部。楚自896年马殷受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于南唐,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 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新!!: 王審知和马楚 · 查看更多 »

马殷

楚武穆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王。.

新!!: 王審知和马殷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王審知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贞明

贞明作为年号时有如下两个.

新!!: 王審知和贞明 · 查看更多 »

黄巢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號金統,史稱黄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新!!: 王審知和黄巢 · 查看更多 »

龙德

龙德(921年五月-923年十月)是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共计3年。吴越太祖錢鏐同时用该年号到923年十二月;闽太祖王審知亦用此年号(921年五月-923年三月)。.

新!!: 王審知和龙德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王審知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郢 (閩越國王)

郢(Tīng;Éng;),閩越國歷史上的一位國王,無諸之子,騶氏。無諸死後,郢與其餘子孫爭鬥並奪下王位。 漢朝鎮壓吳楚等七國之亂後,吳王劉濞的兒子劉子駒逃亡到了閩越,勸說郢起兵討伐東甌。於是郢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舉進攻東甌國,包圍其都城。東甌國向漢朝求援。漢武帝遣嚴助率軍,自會稽從海上增援東甌。郢見漢軍兵至,退兵回國。此後,東甌國被漢朝遷到了江淮一帶,閩越成為了漢朝東南方最強大的國家。 建元六年(前135年),閩越王郢發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趙胡上表漢廷請求增援。漢武帝遣大行王恢率軍自豫章出發,大農韓安國自會稽出發,水陸並進攻打閩越。郢立即發兵拒險。其弟余善認為漢軍強大,不可與之為敵,與大臣合謀,用鏦擊殺了郢,向漢朝投降。隨後,余善被漢朝冊封為東越王,而另一位閩越國宗室繇君丑則被冊封為越繇王。 相傳閩越首都東冶附近的鱔溪中有大鱔危害百姓,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吃掉村中的一對童男童女。閩越王郢的第三子騶寅(白馬三郎)得知此事後為民除害,用箭射死了它。但白馬三郎也在搏鬥中被大鱔捲入水中溺死。後世的福州人為了紀念白馬三郎,尊他為神,建立「白馬尊王廟」對他進行祭祀。.

新!!: 王審知和郢 (閩越國王) · 查看更多 »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新!!: 王審知和閩越 · 查看更多 »

閩東語

闽东语(buc)是漢語族閩語支的一種語言,通行於中國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東)以及浙江東南部部分縣域。在中國大陸,閩東語被當做漢語的一種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东方言。 福州和寧德的使用者將該語言稱爲平話(buc),意思是“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浙江泰順、蒼南一帶的使用者,則將其稱之為「蠻講」、「蠻話」或「蠻講話」。.

新!!: 王審知和閩東語 · 查看更多 »

開閩三王

開閩三王(閩東語平話字:Kăi-mìng-săng-uòng;閩南語白話字:Khai-bân-sam-ông),福建人尊稱五代閩國建國始祖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審知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大多合奉於開閩尊王廟,合稱「開閩三王」。 舊時長樂有閩王廟,內中供奉「敕封開閩王蔭三王之神位」,後災毀未建,神龕移至他廟奉祀。 泉州承天寺西側至今仍有「開閩三王祠」,奉祀開閩三王。.

新!!: 王審知和開閩三王 · 查看更多 »

闽 (十国)

闽(閩東語:Mìng;閩南語:Bân;),五代十国的十國之一,由閩太祖王審知於909年時所建立。933年,閩惠宗王廷鈞稱帝,定國號大閩。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自立反抗景宗王延羲,並一度將國號改為大殷。閩國內亂造成最後被南唐所滅。閩國前後共歷經6位君王的統治,享國37年;而若從王潮攻佔福州當上福建節度使開始算起,王閩皇族統治福建共長達55年。.

新!!: 王審知和闽 (十国)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王審知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闽王王审知墓

闽王王审知墓,即唐忠懿王陵,闽国时期称为宣陵,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君主王审知的陵墓,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陵墓建有享殿、牌坊和莲花、永兴二寺。墓建三层台和石刻。现被毁严重。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種屯軍三十人盜掘王審知墓,因為墓室石門極為堅固,便從上面揭頂而入,盜掘了墓中的王審知畫像和許多金銀珠寶。因為分贓不均而對簿公堂,臺司副使李素魯、僉事鄒穆得知後,將他們擒獲。諸生王琨自稱是王審知的後人,出示了家譜中關於王審知墓中寶藏的記載。官府便按其記載,將財寶追回。 1961年5月10日,该墓葬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王審知和闽王王审知墓 · 查看更多 »

董昌

董昌(),中国唐朝末年军阀之一,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

新!!: 王審知和董昌 · 查看更多 »

钱镠

吴越太祖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開國國王。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军董昌镇压農民反抗軍,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后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庙号太祖,諡號武肃王。.

新!!: 王審知和钱镠 · 查看更多 »

长史

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一職,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亦稱為別駕。.

新!!: 王審知和长史 · 查看更多 »

連重遇

連重遇(?-945年),中國福建永泰人,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武臣,閩景宗在位時擔任拱宸軍使。西元944年,與朱文進一起發兵叛亂,誅殺了長樂府內的所有閩國皇室。次年,於建州自立的富沙王王延政擊敗朱、連二人的軍隊,連重遇被部屬林仁翰誅殺。.

新!!: 王審知和連重遇 · 查看更多 »

陳元光

陳元光(Tân Goân-kong;),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父親陳政,母親吐萬氏。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漳州、潮汕与畲族史上的關鍵人物。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閩南語:Khai-tsiang Sìng-ông)。.

新!!: 王審知和陳元光 · 查看更多 »

虔州

虔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因虔化水得名(《元和郡县志》)。治所在赣县(今江西省赣州市)。大业初改为南康郡。唐初复为虔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石城、宁都、兴国、上犹、崇义等市县以南地区。北宋初分西部置南安军,辖境缩小。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名赣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赣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5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王審知和虔州 · 查看更多 »

李敏

李敏可以指:.

新!!: 王審知和李敏 · 查看更多 »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新!!: 王審知和楊行密 · 查看更多 »

楊沂

楊沂,字子興,四川省順慶府西充縣人,南充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治《詩經》,嘉靖三十七年四川鄉試第一名舉人。隆慶二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九十四名進士。.

新!!: 王審知和楊沂 · 查看更多 »

檢校

檢校,本意是勾稽查核,加在官名之上有代理之意。.

新!!: 王審知和檢校 · 查看更多 »

江淮

江淮,顾名思义,指江(长江)、淮(淮河)一带,广义上指江南、淮南地区,狭义上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的中部地区。.

新!!: 王審知和江淮 · 查看更多 »

汝南郡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新!!: 王審知和汝南郡 · 查看更多 »

汀州

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属福建省)。属江南东道。天宝、至德间属临汀郡。《元和郡县志》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大历后辖境东北部缩小。 宋朝时,汀州属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南宋时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造反(1949年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此行為歸類為農民起義)。元朝属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

新!!: 王審知和汀州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王審知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王審知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淮南道

淮南道是唐朝時的行政區劃,轄下有14州、共57縣,相當於現在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治所在扬州。.

新!!: 王審知和淮南道 · 查看更多 »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新!!: 王審知和温州市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王審知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朝貢

朝贡(tributum),又稱進貢,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順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朝贡体系也称“宗藩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同为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当中。.

新!!: 王審知和朝貢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 王審知和朱温 · 查看更多 »

朱文進

朱文進(閩東語:Ciŏ Ùng-Céng;閩南語:Tsu Bûn-Tsìn;),永泰(今福建永泰)人,五代時期閩國君主。閩帝王繼鵬在位時任拱宸軍使。 「拱宸都」與「控鶴都」原來都是閩太祖王審知的親軍,閩康宗王繼鵬即位後建立自己的親軍名喚「宸衛都」,而待之比拱宸、控鶴二都更厚,二都迭有怨言。朱文進並與控鶴軍使連重遇曾被王繼鵬三番四次的侮辱,二人因此十分不滿。 閩國通文四年(939年),北宮失火,連重遇奉派率軍清理火場殘餘的灰燼,工作勞苦,士卒怨懟。而連重遇又被王繼鵬懷疑參與縱火,因此率軍叛變,迎立王繼鵬之叔王延羲為帝,並殺害王繼鵬。朱文進在這次政變後,被任命為拱宸都指揮使。 朱文進與連重遇自從殺了王繼鵬後,就一直擔心為人所害,而王延羲個性一向暴虐,二人因此認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連二人先發制人,刺殺王延羲,朱文進並被連重遇推舉,自稱閩主,殺害境內王姓皇族成員五十餘人,並放宮女出宮,停止興建中的工程,企圖與王延羲的暴政完全相反以拉攏人心。 不久,朱文進取消帝號自稱威武留後,向後晉稱臣,而後晉任命朱文進為威武節度使。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十二月十五日(陽曆為945年1月1日),朱文進正式被後晉出帝石重貴冊封為閩國王。 但在此時,朱、連二人的軍隊不斷被由將領留從效、陳洪進以及殷帝王延政所率領的討伐軍擊敗,情勢日漸窘迫,部下因此離心。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陽曆為945年2月14日)朱文進及連重遇被部屬林仁翰誅殺。 category:閩國人物 W Category:五代十國遇刺身亡者 Category:永泰人.

新!!: 王審知和朱文進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新!!: 王審知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新店镇 (福州市)

新店镇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下辖的一个镇,.

新!!: 王審知和新店镇 (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方士

方士,即術士,是操弄方術的人,以冥想、氣功、煉丹、靜坐等方式,達到長生不老與羽化飛昇等目標。 方士往往修異術,通鬼神,以求了悟死生的解脫之道。對於中國古代醫學、化學、天文、軍事與神怪小說取材上有卓越的貢獻,有的甚至交往遊俠,行俠仗義,關心社會,行醫救人,以解民生疾苦。部份方士推動迷信,爲一己之利蠱惑他人,詐騙金錢,造成社會動盪。黄宪、王充、扬雄等人都是反对方士的人。 東周時已有方士之稱,宋无忌、正伯侨、充尚都是當時的方士,《史记·秦始皇本纪》載:“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唐朝道士成玄英说「方」即「道」,但與道教無涉,《漢書‧王莽傳》:“先是衛將軍王涉,素養道士西門君惠。”《新唐书.

新!!: 王審知和方士 · 查看更多 »

拾遺

拾遺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王審知和拾遺 · 查看更多 »

景福

景福可以指:.

新!!: 王審知和景福 · 查看更多 »

晋安区

晋安区(闽东语:Céng-ăng)是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市区东北部。.

新!!: 王審知和晋安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忠惠尊王閩太祖開閩尊王開閩聖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