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斬首

指数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164 关系: 劉復基十字架午門南京大屠殺吳元濟吕布士大夫夏侯渊夏言姚泓安妮·博林安國寺惠瓊寧王之亂小刀小西行長小说岳飞崇禎帝巡撫工具丁汝夔中國中国历史中国抗日战争主父偃东江市场三法司平民于谦人权仇鸞伊斯兰的斩首伊斯蘭國伊拉克伊拉克战争张丽华张亮 (唐朝)张飞张辉瓒張經 (監察御史)弗拉德三世彭楚藩侯君集侯景後藤健二北洋軍匕首...刑罚刑部單雄信冬至出草凌遲六朝关羽犯罪皇帝石田三成王守仁王亶望王莽王恭 (東晉)王敦玛丽一世 (苏格兰)琴·格蕾禁忌秦宗權秦朝秋季秋瑾空袭童貫總兵罗兰夫人罗艺美國美國職籃絞刑瓦拉幾亞熊廷弼熊文燦隋朝韩信達奚珣袁崇焕西鄉隆盛西林县西方化香田证生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马赖詹姆斯·佛利 (記者)高熲豎中指賀若弼路易十六近藤勇霍光霜降錄影機部長阿桂蘇門答臘赵世炎肃顺铁岭市自殺金鮮一英国英語陳東 (宋朝)陈寅恪陈延年NBA柏葰查理一世 (英格蘭)枪毙林祥谦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李秀成杨虎極端組織歐陽澈死刑段德昌段达毓賢水浒传民國江藤新平汉语汉朝河上彥齋沈家本沙特阿拉伯法律法国法国大革命清朝湯川遙菜朝鲜半岛朱勔朱粲朱買臣机器戊戌六君子戴潮春明朝斬立決斬首斷頭台文天祥日本慕容超托马斯·莫尔曾銑 扩展索引 (114 更多) »

劍,是一种尖頂且雙面開鋒的冷兵器,是種可以用来刺击和砍杀的武器。但歐洲僅用於受封儀式的或用於斬首的(沒有戳刺的需要)則是無劍尖的劍,而則是只有單面開鋒的劍。 世界上许多文明都早从青铜时代开始就使用剑这种武器了,是從匕首演變而來的。青铜时代的劍約在西元前1600年。鐵器時代的劍不長,而且沒有劍身與劍柄之間的劍格。晚期羅馬軍隊用的是中古時期歐洲劍的前身,最早演變為,在中世紀中期演變為有劍格的。 用劍的方式稱為劍術。近代時西方的劍演變為護手刺劍及,在18世紀時僅作為決鬥時的武器。19世紀時西方的劍變成或是击剑運動中用到的武器之一。 劍是軍事榮譽的象徵,也代表自由及力量。新約聖經曾用劍代表上帝的話(希伯來書四章十二節)。在神話、文學或是歷史中看到許多的劍的名字可以反映武器及其擁有者的威望。.

新!!: 斬首和劍 · 查看更多 »

劉復基

劉復基,一名汝夔,字堯澂,或作堯臣、瑤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武陵區)人。晚清革命團體同盟會會員,文學社發起人,武昌起義的策劃者之一,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湖廣總督瑞澂處決,劉復基與彭楚藩、楊洪聖一同斬殺,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新!!: 斬首和劉復基 · 查看更多 »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新!!: 斬首和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午門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故宫博物院,2013-10-16。.

新!!: 斬首和午門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杀(日中歴史共同研究報告書)是侵华日军在大日本帝国侵华战争全面升级的初期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以上,直到1938年2月才开始有所收敛。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在大屠杀第一个月内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45年日本投降后,1947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认为南京大屠杀中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被日军杀害。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區引起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新!!: 斬首和南京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吳元濟

吴元濟(),中国唐朝沧州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人,唐朝後期藩鎮首領。.

新!!: 斬首和吳元濟 · 查看更多 »

吕布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區包头市九原区)人,东汉末年著名武将与军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乘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而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新!!: 斬首和吕布 · 查看更多 »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斬首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新!!: 斬首和夏侯渊 · 查看更多 »

夏言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斬首和夏言 · 查看更多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头。.

新!!: 斬首和头 · 查看更多 »

姚泓

姚泓(),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末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

新!!: 斬首和姚泓 · 查看更多 »

安妮·博林

安·博林(Anne Boleyn,),英格蘭王后,英王亨利八世第二個王后,伊麗莎白一世的生母,瑪麗一世的繼母,威爾特伯爵湯馬斯·波林與之女。 安妮·博林原本是亨利八世第一個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女侍官,在1525年時,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發生曖昧關係,在1533年1月與亨利八世秘密結婚,5月被宣佈為合法妻子。3個月後亨利八世對她的熱情消退,直到1533年9月7日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後才稍和緩。但是兩人關係在1536年1月安妮·博林流產時惡化。 1536年5月2日被捕入獄,關進倫敦塔;5月19日以私通的罪名被斬首。11天後,亨利八世迎娶第三個王后——安妮生前的侍從女官珍·西摩,来自西摩家族,天主教信仰,西摩家族地位比博林家族更高,受到当时贵族的一致拥护,安妮·博林也是亨利第一任王后凯瑟琳的侍女。.

新!!: 斬首和安妮·博林 · 查看更多 »

安國寺惠瓊

安國寺惠瓊()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佛教僧侶和大名。父親是武田信重。.

新!!: 斬首和安國寺惠瓊 · 查看更多 »

寧王之亂

寧王之亂,又稱朱宸濠之乱或宸濠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南贛巡撫王守仁(王陽明)、吉安太守伍文定平定。.

新!!: 斬首和寧王之亂 · 查看更多 »

小刀

小刀是小型的刀具,刀刃長度一般不超過成人的手掌,依結構可分為兩大類"直刀"與"折刀"。 小刀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工具,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其蹤跡。 小刀一般由刀片和刀柄两大部分构成。由于目前在中国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广东省阳江市,所以小刀的用语也多用阳江方言。以下是部分用语的对比.

新!!: 斬首和小刀 · 查看更多 »

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1558年?-1600年11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基督教大名,肥後南半国廿四萬石之領主,第一任宇土城和麦岛城城主。父親是小西隆佐,幼名彌九郎。基督教洗禮名是奧古斯都(アウグスティヌス)。.

新!!: 斬首和小西行長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斬首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斬首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启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册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登基,时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崇祯年間,与萬曆、天啟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即位之初就大力铲除阉党,曾六度下诏罪己,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七年。 南明予其庙号「思宗」,后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朝追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庙号「怀宗」;后去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新!!: 斬首和崇禎帝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斬首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工具

工具或裝備、器材,是指能夠方便人們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好處可以是機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簡單機械;例如一根鐵棍可以當作槓桿使用,力點離開支點越遠,槓桿傳遞的力就越大。 哲學家曾經認為只有人類才會運用工具,因此將人定義為懂得運用工具的動物。可是觀察發現黑猩猩及其他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和某些鳥類(如渡鴉)及海獺等都能使用工具。之後,哲學家認為只有人類才有製造工具的能力,直到動物學家觀察到某些鳥類和猴子也會製造工具為止。大部分人類學家相信工具的使用是人類進化史上重要的一步;人類發展出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用以把握工具,而智力的進步能幫助人類適當運用工具。而一些研究表明,大脑把工具视为身体延伸出去的一部分。 大部分工具都可作為武器之用,例如鎚、刀;同樣,人們也可以把炸藥等武器當作工具使用。.

新!!: 斬首和工具 · 查看更多 »

丁汝夔

丁汝夔(),字大章,號淪源,山東霑化縣(今古城鎮管家莊)人。明朝嘉靖年间政治人物。 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帝繼位後,丁汝夔為禮部主事,曾因大禮議被廷杖。歷任山西左布政使,甘肅、保定、應天巡撫,湖廣參政,河南巡撫,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書兼督團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韃靼長驅直逼京城,嚴嵩建議汝夔傳令諸將不許輕易出戰,靴靶得以肆掠京城周邊八日,民間皆歸罪于汝夔,嚴嵩更將罪名推到丁汝夔身上,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将汝夔斩首,臨刑大呼“嚴嵩誤我”。 隆慶初年,追復原官。.

新!!: 斬首和丁汝夔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斬首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斬首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斬首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主父偃

主父偃(),前漢齊國臨菑人(現山东省临淄区),西漢武帝時大臣。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

新!!: 斬首和主父偃 · 查看更多 »

东江

東江是中國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長523公里,流域面積佔全珠江流域的6.3%,它發源於粵北及贛南,主流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及椏髻鉢山(流經東江源村),属山区性河流。下游在石龙以下分东江北干流,在汇入增水和绥福水后,西流至增城,從虎門注入獅子洋入南海。东江南支流,在汇寒溪水后分许多汊流,经狮子洋入南海。东江流經的城市有龙川、河源、惠州及東莞。東江河源以南河段可以通航,是香港供水的主要來源。.

新!!: 斬首和东江 · 查看更多 »

市场

市場起源於古時人類對於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的稱呼,而此交易場所是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減少搜尋成本所自发形成的。詞中的「市」指的並非「城市」,而是古時的「買賣」、「交易」之意。 今日,市場具備了兩種意義,一個意義是交易場所,如傳統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等,另一意義為交易行為的總稱。市場一詞不僅僅只是場所,還包括了在此場所進行交易的行為。故當談論到市場大小時,並不僅僅指場所的大小,還包括了消費行為是否活跃。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市場雖為交易行為的總稱,但交易行為不一定是自由的,尤其是在提供商品或選擇交易對象時,會因外部的干擾如法條、公約等加以限制。可以自由提供商品與選擇交易對象的稱為自由市場,反之則為非自由市場。 自由市场对资源表现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配置的功能,被称为市场机制。.

新!!: 斬首和市场 · 查看更多 »

三法司

三法司是中國古代對三個重要司法機構的稱呼。.

新!!: 斬首和三法司 · 查看更多 »

平民

平民是指普通市民、公民,指不是奴隸但沒有任何特權或官職的自由人,因此除了貴族、高級官員、奴隸外,都稱平民。 在軍事上,指的是,或者是非參與戰鬥的人員。.

新!!: 斬首和平民 · 查看更多 »

于谦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新!!: 斬首和于谦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新!!: 斬首和人权 · 查看更多 »

仇鸞

仇鸞(),字伯翔。陝西鎮原(今屬甘肅)人。继承祖父仇钺爵位咸宁侯。 任甘肅總兵,被曾銑彈劾。後投靠嚴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入侵京師,仇鸞任平虏大将军,出擊鞑靼,讳败冒功。加太子太保,總督京營戎政。楊繼盛彈劾仇鸞,被貶官。仇鸞與嚴嵩爭權,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陸炳揭發仇鸞不法之事,明世宗收其大將軍印,八月,仇鸞病死。乙亥,戮仇鸞屍,傳首九邊。一說仇鸾是洪钟之子洪澄之女婿。.

新!!: 斬首和仇鸞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的斩首

斩首是曾经遍布全球现已逐渐被禁止的处决手段。现如今依旧被伊斯兰主义和的追随者所主张或使用。 在伊朗、卡塔尔和也门,斩首是一种法律上的死刑手段,但该手段现已暂停执行。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政府使用最多的死刑施行方式是公开斩首,这通常会导致大规模集会,但不允许拍照或录像。然而自2002年以来,诸如基地组织和伊斯蘭國等圣战组织大规模流传着作为一种恐怖和宣传形式的斩首录像。.

新!!: 斬首和伊斯兰的斩首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國

#重定向 伊斯兰国.

新!!: 斬首和伊斯蘭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斬首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新!!: 斬首和伊拉克战争 · 查看更多 »

张丽华

#重定向 張麗華.

新!!: 斬首和张丽华 · 查看更多 »

张亮 (唐朝)

張亮(),中国唐朝初期名将、政治家。鄭州滎陽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惠济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以反罪处斩。.

新!!: 斬首和张亮 (唐朝) · 查看更多 »

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为翼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與關羽並称“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遇刺身亡,蜀汉追谥桓侯,是为西乡桓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張飛与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很多人误以为张飞字翼德,以为这才跟飞字相协。其实「益」是通假「鷁」,一种会飞的水鸟。.

新!!: 斬首和张飞 · 查看更多 »

张辉瓒

張輝瓚(),字石侯,湖南长沙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新!!: 斬首和张辉瓒 · 查看更多 »

張經 (監察御史)

張經(),河南鹿邑縣人,直隸興州左屯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斬首和張經 (監察御史) · 查看更多 »

弗拉德三世

弗拉德三世·采佩什(Vlad al III-lea Țepeș,)瓦拉几亚大公(1448年,1456年—1462年,1476年11月—12月)。“采佩什”在罗马尼亚语中的意思是「穿刺」,因此被人称作穿刺公。他也是著名的吸血鬼傳說「德古拉伯爵」的原型。.

新!!: 斬首和弗拉德三世 · 查看更多 »

彭楚藩

彭楚藩,又名澤藩,一名家棟,字青雲。清末革命黨人士,湖北鄂城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處斬,彭楚藩與劉堯澂、楊洪聖一同就義,是為「彭刘杨三烈士」。.

新!!: 斬首和彭楚藩 · 查看更多 »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新!!: 斬首和侯君集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斬首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後藤健二

後藤健二(;),日本著名的資深自由記者、紀錄片製作人及作家,長年在阿富汗、車臣與敘利亞等衝突地區進行戰地報導,關注當地平民在戰時的生活狀況,亦出版過關於艾滋病影響非洲的書籍。他的作品常見於NHK和朝日電視台等多家日本媒體。 2014年10月,後藤欲前往敘利亞試圖解救他的朋友,即於2014年8月被伊斯兰国綁架的另一名日本人湯川遙菜。但在10月底後便與外界失去聯絡。幾周後,後藤妻子收到伊斯蘭國索要贖金的電子郵件。2015年1月20日,伊斯兰国在网络上公布一段影片,证实他们已經绑架两名日本公民后藤健二和汤川遥菜,要求日本政府在72小时内交付2亿美元的赎金,否则把人质处决。同年1月30日後藤遭到聖戰士約翰斬首。.

新!!: 斬首和後藤健二 · 查看更多 »

北洋軍

北洋軍又稱北洋新軍,為中國清末至民初之政府軍。其源自清朝在甲午战争后由袁世凱編練的新軍(全稱新建陸軍),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陸軍。民國成立後,北洋軍成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事實上的國防軍。但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裂為三大派系與數個小派系,各自割據一方,形成北洋軍閥。.

新!!: 斬首和北洋軍 · 查看更多 »

匕首

匕首指双刃的短刀或短剑,全長約在10~30cm左右。中國最早在夏代就出現,一開始為青銅製,到了戰國時期因鐵器的發達改用鋼鐵製。一般作为近战防備武器,可以对目标投擲或突刺。匕首也是中國歷代刺客所愛用的武器,著名成語圖窮匕現即使來自刺客將匕首藏在地圖的卷軸裡以刺殺別國君王的行動,荊軻刺秦王便是一個例子。.

新!!: 斬首和匕首 · 查看更多 »

刑罚

刑罰是對觸犯法律的人的懲罰,刑罰的目的主要有應報理論、一般預防理論和特殊預防理論。簡而言之,阻隔或監控、嚇阻再犯及嚇阻欲仿傚者和其他相似行為者與撫慰、補償受損者及其相關人事物。 在藥物治療、基因改造(基因治療)、晶片控制、高精準度測謊技術與儀器等等方法合乎成本效益、高效率、效能,具有準確性、穩定性、方便性、安全性,而且對社會、自然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之前,只能以教育、傳播、心理治療、刑罰、儘可能不疏失錯誤的偵察和調查系統(包括偵防科技、鑑識科技與體系、制度和監控記錄設備的佈置)等其他方式來預防、矯治直接或間接影響大眾權益的行為。如果能使違法者戒過從善,變成更有能力、意願有益社會及補償受害相關者的人,更能提升社會效益、減少損失,但為了嚇阻他人再犯,仍必須有需求剝奪或給予不欲之事物的處罰(使不得或減少獲得所需、使失去或增加損失所需、增加或給予其不欲)。對於愈有高僥倖心態或自大妄為的犯行者,愈不能疏漏任何一次其各程度的犯行,皆要以相反於其需求模式的方式處罰。.

新!!: 斬首和刑罚 · 查看更多 »

刑部

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之一,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其長官為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長。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刑部,其長官為刑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刑曹,長官改稱刑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刑部的機構。.

新!!: 斬首和刑部 · 查看更多 »

刀的意義有: 刀主要是一種切削器具。.

新!!: 斬首和刀 · 查看更多 »

單雄信

單雄信(),隋唐時期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戏曲、小说中隋唐十八好漢之一。.

新!!: 斬首和單雄信 · 查看更多 »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新!!: 斬首和冬至 · 查看更多 »

出草

出草(布農語:kanasan,魯凱語:waulri,太魯閣語:mtkrang,賽夏語:malakem,阿美語:militafad)是臺灣原住民獵人頭習俗(獵首)的別稱,就是將該人之頭顱割下的行為,與祭祖的人牲有關泰雅語稱「姆嘎亞」(mgaya)。 這種行為也存在於世界上各大洲的原住民族,而與臺灣原住民關係密切的南島民族中也有多個民族有這樣的習俗。而由於臺灣原住民長期與其他族群,如漢人與日本人接觸,其獵人頭的習俗常常被漢人與日本人視為野蠻而瞧不起。如清代蔣毓英《臺灣府志》:「好殺人取頭而去,漆頂骨,貯於家,多者稱雄;此則番之惡習也。」認為出草是原住民惡習。清末李秉瑞等著的《蓬萊小語》:「時人入山,常遇靈怪悲號迴野,俗謂『討路費,散冥鏹,可免。』遇怪悲號猶可,遇番悲號,則以首級為路費矣。」這段話則認為在山中遇到鬼魂,也比遇到獵首的臺灣原住民好多了。但其實臺灣原住民並不是各族都有這樣的習俗,世居於離島蘭嶼的達悟族即無此習俗。.

新!!: 斬首和出草 · 查看更多 »

凌遲

凌遲,或稱寸斬、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西方方面,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而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也被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从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活人執行。元代凌迟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範。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遲的行刑過程被駐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機拍了下來,相片傳到西方。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唯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新!!: 斬首和凌遲 · 查看更多 »

六朝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魏晉南北朝的六個朝代:.

新!!: 斬首和六朝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斬首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犯罪

犯罪指做出觸犯刑事法律規範的行為。而在一般意義中,"犯罪"一詞也可指侵犯其他同類個體(他人)或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而普遍不被社會容忍的行為。被裁定罪名成立的人即罪人或稱罪犯。研究犯罪的學科稱為犯罪學。 在以英美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稱爲視為威脅,有害或以其他方式危及人身財產,健康,安全和道德福利的行為。 在以歐陸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瑞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爲犯人、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犯罪行為人、犯罪人、行為人等等。 依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法來看,犯罪沒有一個簡單又廣為接受的定義Farmer, Lindsay.

新!!: 斬首和犯罪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斬首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幼名佐吉,初名三也。父親是,正室是的女兒皎月院。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今滋賀縣長濱市石田町),為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之一。.

新!!: 斬首和石田三成 · 查看更多 »

矛是一種用於刺擊的長柄武器,與鈹(頭端以莖接柄)、槍、槊是幾乎相同的長柄兵器,但也有說法是矛與槍、鈹有型制上的差異,例如矛與槍差異在頭端樣式,矛與鈹差異在接柄的方式。 矛這個名稱出現較早,自商代就開始使用,鈹在東周出現,而槍、槊則到漢代才開始使用,隋唐之後矛多稱為槍。中國的歷史上以矛來稱的長柄武器最長有到5.6公尺,以槍來稱的長柄武器最常有作到8公尺的長度。《武器事典》,市川定春/著。.

新!!: 斬首和矛 · 查看更多 »

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号阳明子,諡文成。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後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 斬首和王守仁 · 查看更多 »

王亶望

王亶望,山西臨汾人。 江蘇巡撫王師之子。早年為舉人。因捐资获得知县职务,授官云南武定知府。乾隆三十九年,轉任甘肅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升為浙江巡撫,因上报旱灾有功,擢升为陕甘总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学士阿桂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時,弹劾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贪浮,牽連到王亶望。阿桂前往甘肅鎮壓河州回民苏四十三之乱時發現天下大雨,並無旱象。乾隆帝派侍郎楊魁到浙江會同巡撫陳輝祖嚴審王亶望。乾隆四十六年王亶望被斩,下令勒尔谨自裁,王廷赞處以绞刑,没收亶望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史稱甘肃冒赈案。.

新!!: 斬首和王亶望 · 查看更多 »

王莽

王莽( -->),字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郸大名縣東)人。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及權臣,之後篡奪皇位並自立新朝。.

新!!: 斬首和王莽 · 查看更多 »

王恭 (東晉)

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外戚,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晉朝名士王濛孫。王恭在東晉官至前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曾先後兩度起兵討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時因劉牢之叛變而兵敗,後被捕並被處死,死前仍堅持自己起兵之出發點是忠於朝廷。.

新!!: 斬首和王恭 (東晉) · 查看更多 »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新!!: 斬首和王敦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斬首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琴·格蕾

#重定向 简·格雷.

新!!: 斬首和琴·格蕾 · 查看更多 »

禁忌

禁忌或忌諱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彙或物品的話,則稱為禁忌語、禁忌物或禁忌品。有關的行為或詞彙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

新!!: 斬首和禁忌 · 查看更多 »

秦宗權

宗權(),中国唐朝末藩鎮軍閥,蔡州上蔡县(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人,蔡州節度使,以殘暴著名,後被汴梁節度使朱溫擒獲,斬殺。.

新!!: 斬首和秦宗權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斬首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秋季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

新!!: 斬首和秋季 · 查看更多 »

秋瑾

秋瑾(),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學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被清兵捕殺,而她的死亡間接促成辛亥革命。.

新!!: 斬首和秋瑾 · 查看更多 »

空袭

袭是動用軍事航空部隊(如空軍、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对敌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实施的轰炸和射击,既可以针对大规模区域,也可以针对特定建筑物。 空袭针对的是敌方目标,在和平时期,也可能动用空中力量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例如爆破水坝、破冰等等,这些并不称为空袭。 空袭通常通过轰炸机、攻击机等军用飞机来实施,也可以通过气球、飞艇、导弹等其他方式进行。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机关枪子弹、导弹、各种炸弹,乃至核弹。 根据空袭所使用的武器,空袭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使用的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使用其他常规武器的空袭则是常规空袭。.

新!!: 斬首和空袭 · 查看更多 »

童貫

童貫,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权阉。因其生性巧媚,善于奉承,深得宋徽宗赏识。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这亦是少数宋朝宦官专政的時期;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之一,受封為廣陽郡王。.

新!!: 斬首和童貫 · 查看更多 »

總兵

總兵,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新!!: 斬首和總兵 · 查看更多 »

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全名为玛莉-简·罗兰(Marie-Jeanne Roland de la Platiere),父姓菲力普(Phlipon)。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让-马利·罗兰(Jean-Marie Roland, vicomte de la Platiè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 她被控为保皇派的同情者并被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事实上,她是因罗伯斯庇尔对吉伦特派的大清洗而在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她在断头台上向着革命广场(la Place de la Revolution)上的自由雕像鞠躬并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广为传诵的名言: 两天后,其夫在鲁昂郊外的一处简陋住所自杀。.

新!!: 斬首和罗兰夫人 · 查看更多 »

罗艺

罗艺(),字子廷,襄州襄阳县人。唐初將領,曾赐李姓,封為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後因在贞观元年谋反,逃亡而被殺。.

新!!: 斬首和罗艺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斬首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職籃

#重定向 NBA.

新!!: 斬首和美國職籃 · 查看更多 »

絞刑

#重定向 绞刑.

新!!: 斬首和絞刑 · 查看更多 »

瓦拉幾亞

拉幾亞(羅馬尼亞文:Ţara Românească)是一個在中世紀時期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歷史地區,位置大約在今日的羅馬尼亞東南部。.

新!!: 斬首和瓦拉幾亞 · 查看更多 »

熊廷弼

廷弼(),字飛百,號芝岡,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江夏縣(今屬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新!!: 斬首和熊廷弼 · 查看更多 »

熊文燦

文燦(),貴州永寧衛(今四川敘永)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

新!!: 斬首和熊文燦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斬首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新!!: 斬首和韩信 · 查看更多 »

達奚珣

達奚珣(),河南(洛阳)人,唐玄宗时官员,安史之乱时投降安禄山,唐朝政府收复两京后,被处决。 开元五年(717年)文史兼优科及第。开元廿八年(740年),撰写《唐张守珪墓志》时为中书舍人。歷官禮部侍郎,主持過科舉考試,被迫錄取楊國忠之子楊暄,轉為吏部侍郎。官至河南尹。安祿山上表獻馬三千匹,選將士六千人部送達。當時達奚珣察覺安祿山有叛意,上書:“諭祿山以進車馬宜俟至冬,官自給夫,無煩本軍。”建議遲至冬天再獻馬不遲,並由官府配給馬夫。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時,达奚珣为河南尹,协助封常清抵御叛军,組織軍民、加固城郭。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军攻入东都城,李憕和盧奕被殺,達奚珣投降安祿山,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封達奚珣為侍中,以張萬頃接任河南尹。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同年十二月(758年),达奚珣与安禄山任命的左相陈希烈等二百余人被囚禁于杨国忠宅第中审讯。十二月二十七日,达奚珣等一十八人在百官的观看下被斩杀于子城西南隅的独柳树下。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中有一则记载:杨国忠之子杨喧考举明经科,主考官为礼部侍郎达奚珣,杨喧考试不及格,达奚珣想要将他黜落,又害怕杨国忠的权势不敢下定决心。于是叫担任会昌县尉的儿子达奚抚去见杨国忠,想给他提个醒。达奚抚到杨国忠府中时,正是早上五更时分,杨国忠正准备骑马上朝,达奚抚急忙上前参见,杨国忠见他前来,心想他是来报喜的,脸露笑容,很是高兴。达奚抚乃白曰:“奉大人(唐时父亲的称呼)命,相君之子考试不中,然不敢黜退。”杨国忠大怒,大声道:“我儿何虑不富贵,岂会在乎一个进士,为鼠辈所卖弄吗?”直接乘马而去。达奚抚又急又怕,跑回家对达奚珣说:“杨国忠恃势倨贵,是不讲理的人,就不要与他较真了。”于是达奚珣只好将杨喧取为及第。不久杨喧就官居户部侍郎,而达奚珣才自礼部侍郎转任吏部侍郎,两人成为同僚。杨暄在亲信面前还叹息自己的官升的慢,反说达奚珣转官快。.

新!!: 斬首和達奚珣 · 查看更多 »

(neck),又稱脖子,是身體的一部份,通常指在生物中,身體連接頭和軀幹之間的那一部份。假如頸部被折斷,該生物便會死亡。.

新!!: 斬首和頸 · 查看更多 »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新!!: 斬首和袁崇焕 · 查看更多 »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新!!: 斬首和西鄉隆盛 · 查看更多 »

西林县

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955平方千米,2002年人口为13万。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苗族、瑶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西林县和凌云县从1992年起享受自治县政策待遇。.

新!!: 斬首和西林县 · 查看更多 »

西方化

西方化,又稱西化、西洋化、歐美化,是指社會在產業、技術、藝術、法律、政治、經濟、生活方式、飲食、語言、字母、宗教、哲學及價值方面採納西方文化的歷史進程。 在最近多個世紀,西方化在全球都有普遍且促進的影響力。此外西方化的字面意義容易令人誤會,所謂西方化通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受到西方的影響力影響的傳統社會會驅使使之轉變成更加類似西方化的社會,以希望獲得西方的生活或它的某部分,例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一代表。另一方面西方本身也透過西方化來使文明具有可塑性與文化接受能力,來維持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例如現實中現代倫敦隨處可見的外籍人士、巴黎的穆斯林社區、加拿大華埠,這些移民第二代受西方教育後通常具有本地籍,通常會組成政治團體在影響著西方國家走向,甚至操控出兵海外的行為,就是西方自身也在被西方化的明證,而進化成為更強勢主導的新時代西方文明。 所以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西方化又與文化互滲和文化適應相關。文化互滲是指一個社會或文化裡兩個不同族群的持續接觸所產生的轉變,接觸以後雙方文化模式的轉變是明顯的。西方化在流行的說法是指西方擴張和殖民主義對當地社會的作用。例如接納歐洲語言和典型西方習俗的本土人可被稱為文化適應或西方化。取決於文化接觸的處境,西方化可以是被迫或自願的。例如除了南美洲國家是被迫西方化、連身處西方文化中心的美國也遭受到明顯的自我西方化過程,這是因為大量歐洲移民使得英美為主的文化受到西歐的德法文化的衝擊。 跨民族接觸可對本土文化產生不同程度的控制、壓迫、抵抗、殘存、適應及改變。當本土文化受到強大外來者的破壞,經常都會造成「休克期」。「休克期」是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時期相互作用的特徵。在休克期,利用軍隊鎮壓民間會導致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使一個文化被消滅。據康拉德·科塔克所說,「西方人試圖以他們的想像力重塑當地文化,漠視他們所創造的文化模式不適合西方文明以外的範圍這個事實」可能是由於康拉德·科塔克認為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的亞細亞人比歐羅巴人更具奴隸性,他們忍受專制統治而無怨的歐洲中心主義觀點是正確的,非西方國家只適合絕對君主制不適合民主。.

新!!: 斬首和西方化 · 查看更多 »

香田证生

香田証生(),伊拉克人質事件的日本國民。他以遊客身份進入伊拉克,被武裝組織綁架及斬首,成為繼韓國人質金鮮一遇害後,第二名遭伊斯蘭組織斬首的東亞人。 根据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香田證生於10月19日進入伊拉克,其目的是「想知道當地的情況」。而后,香田証生遭到了扎卡維的統一聖戰組織的绑架,该组织在绑架发生后要求日本當局把執行人道主義援助的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從薩瑪沃撤離。 在組織發放的斬首片段中,受害者坐在一面美國國旗上,後方站著三名綁匪,在宣讀聲明後把受害者按下並斬首。屍體於10月30日深夜被當地警方發現。.

新!!: 斬首和香田证生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克西米连·弗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雅各賓專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他曾是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國民議會代表和雅各賓俱樂部的成員,主張及對常見食品實施價格管制,並於1794年成功的在法國殖民地廢除奴隸制。受到18世紀啟蒙時代知識分子盧梭和孟德斯鳩等人的影響,羅伯斯比走左派資產階級路線,反對。他堅定地遵守和捍衛他的主張,在當時一度贏得了「不可腐蚀者」的綽號(l'Incorruptible)。法國歷史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把羅伯斯比的名聲推至頂點,將他塑造成窮人和被壓迫者的辯護人、保皇黨和腐敗政客的敵人、法蘭西共和國的守護者。 但實際上羅伯斯比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在他被政治盟友喬治·丹敦提命為握有重權的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後,他在1793年3月鎮壓了左翼的埃貝爾派。主張處決國王路易十六的也是他。連走溫和路線的喬治·丹敦也被他指控腐敗,導致丹敦在1794年4月5日遭處決。同年7月27日熱月政變發生,次日羅伯斯比被逮捕處決,反雅各賓派政客掌權,視羅伯斯比為恐怖統治的元兇。至今羅伯斯比的地位仍然是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們激烈辯論的議題。.

新!!: 斬首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 查看更多 »

马赖

聖馬賴(),原名奧古斯特·沙普德萊納(Auguste Chapdelaine),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屬巴黎外方傳教會,到中國傳教,不久後遇害。史稱「西林教案」或「廣西教案」。.

新!!: 斬首和马赖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佛利 (記者)

詹姆斯·佛利(James Foley,),美國著名戰地記者,2012年在敘利亞邊境遭綁架。.

新!!: 斬首和詹姆斯·佛利 (記者) · 查看更多 »

高熲

(),字昭玄,一名敏,渤海郡蓨县(今中国河北省景縣)人,其父高宾为独孤信赐姓独孤氏,因此又称独孤颎,为隋朝宰相执政近20年,其子是杨勇的女婿,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大业三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诸子遭到流放。.

新!!: 斬首和高熲 · 查看更多 »

豎中指

豎中指為手势之一,僅伸中指一指而其他指下壓。在一些文化裡,这个手势带有人身攻击的含意,是一種禁語手勢、也具挑釁意味。當一個人對着另一個人面前做出中指手勢時俗稱畀中指(giving someone the middle finger,或寫作比中指或俾中指),而把中指手勢抬高向他人示意時則俗稱舉中指。.

新!!: 斬首和豎中指 · 查看更多 »

賀若弼

賀若弼(),复姓贺若,字輔伯,河南郡洛阳县人。隋朝大臣。.

新!!: 斬首和賀若弼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XVI;),原名路易-奥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国国王,1774年即位,1791年后正式头衔更改为法国人的国王,1792年被废黜,并于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其父法兰西太子路易为路易十五之子及继承人,但于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继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在其统治前期试图根据启蒙运动理念对法国进行改革。这些举措包括试图废除农奴制和,并对非天主教徒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反对改革,并成功抑止了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亦在其自由派大臣杜尔哥支持下放松了对粮食市场的管制,但这一措施导致了面包价格的上升,加之这一时期粮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终引发民众暴动。1776年起路易十六开始积极支持北美殖民者的反英独立斗争,最终通过《巴黎条约》得以实现。 债务和财政危机导致旧制度愈发不得人心,最终促成了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对法国贵族及法国君主专制愈发不满,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成为了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发生动乱,巴士底狱被冲击,法国大革命就此开始。 路易本性优柔寡断且具一定保守倾向,由此法国民众视其为旧制度暴政的象征,其受欢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瓦雷内出逃(君主立宪制建立四个月前)使民众愈发认为其希望借助外国入侵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废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显可能。 在内战与外战交织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个月后(9月21日)君主立宪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对其进行审判,认定其犯叛国罪,并于1793年1月21日将是时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创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认为卡佩当为路易的姓氏)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续近千年法国君主制的终结。.

新!!: 斬首和路易十六 · 查看更多 »

近藤勇

近藤勇(,即天保五年-慶應四年),新撰組局長,天然理心流宗師。.

新!!: 斬首和近藤勇 · 查看更多 »

霍光

霍光(),字子孟,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68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新!!: 斬首和霍光 · 查看更多 »

霜降

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每年九月底(西曆10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來說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能感受到變涼與寒意,夏季的酷暑已然全消。.

新!!: 斬首和霜降 · 查看更多 »

錄影機

录像机(或简称VCR)是一种装有活动录像带盒的录像机,它带有的磁带用来录制电视广播节目的声音及视频留作以后播放。许多VCR有自己的(用于电视节目接收)和可编程定时器(用于自动在某个时间录制特定频道的节目)。 后来的VCR型号能够使用标准(SP)和长时(LP)格式录制和播放。LP格式通过牺牲一部分的影片及声音品質提高了能够录制的时间长度。有些型号甚至能够使用超长(EP,ELP或者SLP)格式录制和播放,这种格式将磁带的速度降到了标准模式的三分之一,能夠錄更久;但是,这带来了更多的声音和影片品質下降。超长播放通常针对美国市场,那里的人们通常较少关心回播的品質。 目前錄影機正大量被隨選視訊和數位視訊錄影機取代。.

新!!: 斬首和錄影機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斬首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斬首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新!!: 斬首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赵世炎

赵世炎 赵世炎(),字琴荪,号国富,笔名施英、乐生等,四川酉阳州(今重庆酉阳县)龙潭镇人。中国共产党员。土家族。.

新!!: 斬首和赵世炎 · 查看更多 »

肃顺

肅順(a;),字雨亭,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其兄端华袭郑亲王爵。咸豐帝臨終前指派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兩宮太后會同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之變,肅順被拘捕,斩首于菜市口。.

新!!: 斬首和肃顺 · 查看更多 »

铁岭市

铁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地处东经123°27' ~ 125°06',北纬41°59' ~ 43°29' 之间。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全市东西最长134公里、南北端宽162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38平方公里。地势大体是东高中低、北高南低、西部稍高。山地和丘陵分列东西两侧,中部为由北向南缓泻的辽河平原。.

新!!: 斬首和铁岭市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斬首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金鮮一

金鮮一(김선일,一些中文媒體錯誤譯作「金善日」;),韓國公民,在为美军提供服务的韩国公司中擔任英语翻译,他在伊拉克遭到武装分子劫持,在韩国政府拒绝武装分子的撤军要求后遭到斬首。 金鮮一是家里8个孩子中唯一的儿子,排行第七,為一名虔誠基督徒。他曾经就讀龙山大学及庆星大学,入讀神學院。神學畢業後,2003年2月入讀韓國外國語大學修讀阿拉伯語學士學位。他在2003年6月15日前往中東擔任宣教士,以傳譯員身份進入伊拉克工作,並向伊拉克人傳播基督教。 2004年5月30日,他在距離巴格達市以西50公里的費盧杰被俘。其後縛匪多次向韓國政府要求撤銷將宰桐部隊派至伊拉克的決定,但消息都在中途被扣留,結果金鮮一於2004年6月22日被害。他死後,韓國限制該國公民前往中東等伊斯蘭教國家宣傳基督教。 金鮮一的喪禮於2004年6月30日於釜山舉行,遺照旁掛著一塊以英文、阿拉伯文和韓文寫成的橫額:「我愛伊拉克」。.

新!!: 斬首和金鮮一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斬首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斬首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陳東 (宋朝)

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今屬江蘇省丹阳市)人。.

新!!: 斬首和陳東 (宋朝)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斬首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陈延年

延年(),又名陈遐延,安徽安庆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陈独秀长子。.

新!!: 斬首和陈延年 · 查看更多 »

NBA

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缩写为NBA)是北美的男子職業籃球組織,拥有30支球队,分属两个分區(Conference):东部联盟和西部联盟;而每个分區各由三个赛区(Division)组成,每个赛区有五支球队。所屬球隊中除了一支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之外,其餘均位於美國。其赛事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或称美国篮球联赛,简称美职篮)也被直接称为NBA。 NBA正式赛季於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二开始,分为常規賽、季後賽等兩大部分。常规赛为循环赛制,每支球队都要完成82场比赛;常规赛到次年的4月结束,每个联盟的前八名将有资格进入接下来进行的季后赛。季后赛采用七戰四勝赛制,共分四轮;季后赛的最后一轮也称为总决赛,由两个联盟的冠军争夺NBA的最高荣誉——总冠军。整個NBA賽季當中,常規賽完結之後分区冠军不設獎盃,只給予得獎球隊錦旗一個,但联盟冠军及总冠军均設有獎盃加錦旗。 NBA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美國篮球协会(簡稱BAA)--NBA.com,1949年改為現名 --Hoopedia。协会总部位于纽约市第五大道645号的奥林匹克塔大厦,现任总裁为亞當·萧華。NBA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之一,又因美國在世界籃球界的領導地位,而被視為全世界水準最高的職業籃球賽事。.

新!!: 斬首和NBA · 查看更多 »

柏葰

柏葰(v,),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新!!: 斬首和柏葰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新!!: 斬首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枪毙

枪毙,又稱槍決,是指用枪械射殺囚犯,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这种执行方式在许多有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法定死刑的唯一执行方法,或者作为法定死刑的执行方法之一。.

新!!: 斬首和枪毙 · 查看更多 »

林祥谦

林祥谦,(),中国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工人领袖。 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修理厂当钳工,被推举为福建同乡组织老大。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筹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1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成立时杨德甫为主任,林祥谦为财务干事,周天元为庶务干事,曾玉良为交际于事,项英为文书。(杨德甫、周天元为湖北帮的老大) 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改名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当选为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3年2月1日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冲破军阀吴佩孚的禁止,冲进会场。为抗议军阀禁令,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政治罢工,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的负责人。 2月7日遭到湖北督军府参谋长张厚生逮捕,被缚于江岸东站的电杆上,他拒绝下令复工,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被砍杀。 1958年,闽侯县尚干区(现祥谦镇、青口镇和尚干镇)为纪念林祥谦而命名为祥谦人民公社。.

新!!: 斬首和林祥谦 · 查看更多 »

恐怖主义

賓拉登,蓋達組織的首領。 恐怖主義是指一种会造成其所有者做出,为了达成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将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之思想。各國在刑事法律上對恐怖主義的定義都不一致。 有些定義還將非法的暴力和戰爭包括在內。一般來說,犯罪組織以相似的手段來勒索保護費或執行沉默守則並不被視為恐怖主義,不過如果由具有政治動機的組織來實施這些行動也有可能被視為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一詞帶有政治及情感上的含意Inside Terrorism,第32頁,其精確的定義便更難以辨識,從學術研究上可以找到上百個恐怖主義的定義。恐怖主義的概念具備爭論性,因為國家當局可用以將政敵或其他對手非法化,從而使國家武裝部隊可理直氣壯地打擊敵人(這種武力行為可能會被敵國描述為恐怖活動)。 恐怖主義由廣域的政治組織實行以達成他們的目的,這些政治組織包括左翼及右翼政黨、民族主義團體、宗教團體、革命分子及當權的政府。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他們會不惜肆意向非戰鬥人員使用暴力來為團體、思想或個人爭取注意。.

新!!: 斬首和恐怖主义 · 查看更多 »

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份子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与恐怖活动相关的事件通常称为“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等。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对称作战方式。 恐怖活動主要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盪社會為主要目的,以宗教或政治为主要诉求,不包含以搶奪金錢或有價財物的強盜行為,因此銀行搶案等類似案件,並非屬於恐怖活動的一種。.

新!!: 斬首和恐怖活动 · 查看更多 »

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新!!: 斬首和李秀成 · 查看更多 »

杨虎

杨虎(),字啸天,中国安徽省寧国府宁国县杨山乡人,国军陆军中将,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斬首和杨虎 · 查看更多 »

極端組織

#重定向 恐怖组织.

新!!: 斬首和極端組織 · 查看更多 »

歐陽澈

歐陽澈()字德明,宋朝江南西路撫州崇仁县青云(今江西崇仁马鞍乡)栎油人,因直言進諫,被宋高宗斬殺,後來高宗後悔,又追贈為秘書閣修撰。.

新!!: 斬首和歐陽澈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斬首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段德昌

段德昌(),字裕后,号魂,湖南南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1925年,段德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发动湖北省公安县年关暴动,此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红三军第九师师长,领导创建洪湖游击根据地。1933年,在中共“肃反”运动中遭夏曦诬陷为“改组派”,在湖北巴东被杀害。.

新!!: 斬首和段德昌 · 查看更多 »

段达

段达,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新!!: 斬首和段达 · 查看更多 »

毓賢

毓賢(a;),字佐臣,內務府滿洲正黃旗,叶赫地方颜扎氏,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捐監生,納貲為同知府。他與剛毅的惡行都因為劉鶚的《老殘遊記》而廣為人知,他們都是「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的代表。.

新!!: 斬首和毓賢 · 查看更多 »

水浒传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曹晉杰、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修為七十回本。.

新!!: 斬首和水浒传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斬首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藤新平

江藤新平(えとう しんぺい;),是日本武士(佐賀藩士)、政治家。幼名恒太郎、又藏。諱胤雄、胤風,号南白。作為朝臣的正式名稱為平胤雄(たいら の たねお)。「維新十傑」及「佐賀七賢」之一。.

新!!: 斬首和江藤新平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斬首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斬首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河上彥齋

河上彥齋(,天保五年十一月廿五 - 明治四年十二月初四)。尊王攘夷派的日本武士和熊本藩士。諱玄明。幕末四大人斬之一。.

新!!: 斬首和河上彥齋 · 查看更多 »

沈家本

沈家本(),字子惇,別号寄簃,浙江歸安縣(今湖州吴兴)人。清末法学家、政治人物。.

新!!: 斬首和沈家本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新!!: 斬首和沙特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斬首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斬首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斬首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斬首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湯川遙菜

汤川遥菜(;),舊名湯川正行,經營活躍於中東地區的軍事公司。汤川遥菜於2015年被武裝組織伊斯兰国绑架,之后有放出视频信息显示已遭到斬首處決。 https://m.youtube.com/results?q.

新!!: 斬首和湯川遙菜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斬首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朱勔

朱勔(),蘇州(今属江苏)人,北宋徽宗时期大臣。善於堆山造園,號稱“花園子”。.

新!!: 斬首和朱勔 · 查看更多 »

朱粲

朱粲(),隋末唐初亳州城父(今安徽省毫州市)人,朱粲最初为隋朝末期的县级官吏,615年随军讨伐变民途中逃跑后聚十万之众造反。转战安徽、湖北、陕西和四川等地杀戮无数,于618年在冠军县被马元规的军队打败,同年就东山再起,拥众20万,称楚帝,建立楚国。朱粲在以后的征战中因缺粮难以为继就烹煮人肉,朱粲后遭淮安豪族的反叛攻打,败退后向唐朝投降,被唐高祖李渊封为楚王,并派遣散骑常侍段确慰劳朱粲,不料却触犯朱粲,被朱粲烹食,朱粲旋即投奔王世充。621年,唐王李世民攻灭王世充,朱粲被杀于洛水。.

新!!: 斬首和朱粲 · 查看更多 »

朱買臣

朱买臣(),字翁子,一作翁之,中国西汉中期政治人物,会稽郡吴县(今江蘇苏州)人。.

新!!: 斬首和朱買臣 · 查看更多 »

机器

機器是一件利用能量達到一特定目的的工具、裝置或者設備,一般用來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和信息,執行機械運動。機器的動力來源會是機械能、熱能(熱機)、電能(電機)、磁能或是化學能等。以往機器的定義中需要有可動件,由於電子學的進展,已經可以在沒有可動件的情形下傳遞能量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Second College Edition.

新!!: 斬首和机器 · 查看更多 »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变時所逮捕並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為谭嗣同、林旭、楊銳、杨深秀、刘光第與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問斬。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新!!: 斬首和戊戌六君子 · 查看更多 »

戴潮春

戴潮春()表字萬生,臺灣府彰化四張犁莊人(今台中市北屯區四張犁),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台灣清治時期戴潮春反清事件領袖。.

新!!: 斬首和戴潮春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斬首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斧,又称斧头、戚,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

新!!: 斬首和斧 · 查看更多 »

斬立決

斬立决是中国古时死刑,即对罪行无疑且严重的罪犯实行斩首处决的刑罚,源于汉代。中国自辛亥革命起即废除斩首刑。.

新!!: 斬首和斬立決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新!!: 斬首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斷頭台

斷頭台(Guillotine)是一種執行死刑的器具,用以將犯人的頭斬去。斷頭台由一個高的直立架和一塊刀片組成,而刀片則用繩索懸掛在頂部,當執行死刑時,刀片垂直墜落,頭從身體截斷。根據歷史記載,斷頭台起源於法國並且是該國執行死刑的最主要方法,特別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也在使用斷頭台。在1981年法國廢除死刑前,以斷頭台斬首是該國執行死刑的唯一合法方式。.

新!!: 斬首和斷頭台 · 查看更多 »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处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終,文天祥选择处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新!!: 斬首和文天祥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斬首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慕容超

燕末主慕容超(),字祖明,十六國南燕末代皇帝,鮮卑人。.

新!!: 斬首和慕容超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由於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又稱「聖托马斯·莫尔」(Saint Thomas More)是英格蘭政治家、作家、社會哲學家與空想社会主义者,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此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7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议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反对英王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新!!: 斬首和托马斯·莫尔 · 查看更多 »

曾銑

曾铣(),字子重,浙江台州黄岩县(今黄岩区)人。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总督北方边陲抗击韃靼杰出名臣。祖居松门南城外,父亲是小商人。 曾铣自幼客居扬州,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始任福建长乐知县,升御史、副都御史。韃靼首领俺答汗时掠边境,曾铣受命巡抚山西,修边墙,制火器,于浮图谷获全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邊军务,以数千之兵拒俺答10万骑兵于塞门。次年出兵河套,迫俺答移营过河。权臣严嵩发动言官上疏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诬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嘉靖二十七年,曾铣遭斩刑,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忧。”,並托王环照顾其妻儿:“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妻子流放至陕西汉中的城固,“铣廉,既殁,家无余资。”。史称此案“天下闻而冤之”。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上疏为曾铣雪冤,归葬江都。明穆宗诏赠兵部尚书,谥襄愍。王环将曾铣的妻子送回扬州,“酬之金帛,不顾而去”。.

新!!: 斬首和曾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处斩割頭杀头梟首殺頭枭首斩首斬殺砍头砍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