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安大略403號省道

指数 安大略403號省道

安大略403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3),正式名稱為國王403號公路(King's Highway 403),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連接位於該省西南部的胡士托及大多倫多地區的密西沙加,在東西兩端皆與401號公路交匯,而在荷頓區内約長的路段則與伊利沙伯皇后道共構。此公路首期路段於1963年獲編為403號公路,但待連接布蘭特福德和安卡斯特的路段於1997年8月15日開通後才告全線正式完工。 此公路於咸美頓市内的路段又稱徹多克高速公路(Chedoke Expressway)。.

目录

  1. 36 关系: 加拿大南安大略多伦多大多倫多市大多倫多地區安大略401號省道安大略407號省道安大略410號省道安大略427號省道安大略省安大略省省長安大略湖密西沙加上加拿大布蘭特縣伊利沙伯皇后道伯灵顿 (安大略省)哈密尔顿 (安大略省)皮爾區福特汽车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國獨立戰爭牛津縣 (安大略省)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荷頓區高乘載車道高速公路貴湖路肩胡士托 (安大略省)艾靈頓大道GO運輸林肯·亞歷山大園林公路李博 (政治人物)朝鲜战争400系列公路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加拿大

南安大略

南安大略(Southern Ontario),又稱南安省,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區,位於法國河和阿爾岡金省立公園以南。連同帕里灣區和穆斯科卡區在内,本區約占安大略省總面積的14-15%。本區也是加拿大最南端的地區。 南安大略與北安大略有著極大的差異。與北安大略相比,南安省人口較多,而兩者的氣候和文化亦有所不同。南安大略也可再細分為中安大略、東安大略、西南安大略和金馬蹄地區(包括大多倫多地區)。.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南安大略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多伦多

大多倫多市

大多倫多市(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簡稱大多市(Metro Toronto 或 Metr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已取消的行政區劃,由舊有的多倫多市及其內圈衛星城鎮組成,但這些城鎮仍各自保持固有的市鎮政府。大多市於1954年脫離約克縣(York County)自組地區政府,其行政架構所覆蓋的職責較安省轄下的縣(county)和區(district)為之廣泛,並成了安省政府日後將其他行政區劃改組成地區自治體(regional municipality)的先例。 隨著安大略省議會通過《1997年多倫多市法案》,大多市及其轄下城鎮於1998年合併成新的多倫多市。現多倫多市承襲了大多市的管轄範圍:南界為安大略湖、西界為怡陶碧谷溪(Etobicoke Creek)和427號公路、北界為士刁路(Steeles Avenue),東界為紅河(Rouge River)。.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大多倫多市

大多倫多地區

大多倫多地區 (英語:Greater Toronto Area,當地縮寫作GTA)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都會區。按安大略省政府規劃部門的定義,大多地區的人口在2011年全國普查時為 6,054,191 人。除了多倫多市之外,大多地區還包括皮爾區、約克區、杜林區和荷頓區四個地區自治體(regional municipalities)。.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大多倫多地區

安大略401號省道

安大略401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1),正式名稱為國王401號公路(King's Highway 401),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全長828.0公里,西起溫莎市,橫貫安大略省南部至魁北克省邊界為東端,並連接魁北克20號高速公路前往滿地可,此兩條公路構成魁北克市-温莎走廊的主要骨幹。途經多倫多市的一段401號省道是世上最繁忙及最寬闊的公路之一,最闊的一段有22條來回行車線,亦是安大略省經濟的大動脈。由於401省道非常繁忙,安大略省政府於1980年代決定興建安大略407號省道作為此公路的繞道。公路全線由安大略省運輸廳管理,並由安大略省警察局負責巡邏和執法,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 此公路全線名為麥克唐納-卡迪亞公路(Macdonald-Cartier Freeway),而介乎多倫多和特倫頓的路段則在2007年額外冠以英雄公路(Highway of Heroes)之稱,以紀念在阿富汗戰爭中殉職的加拿大軍人。2015年在溫莎市開通的西延路段則冠為赫布·格雷園林公路(Rt.)。.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401號省道

安大略407號省道

安大略407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7)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條東西向400系列收費高速公路,全長,西端在伯靈頓與403號公路和伊利沙伯皇后道交匯,東端在克拉靈頓與湯頓道(Taunton Road)交接。此公路介乎西端伯靈頓和皮克靈布洛克道(Brock Road)的路段業權隸屬私營的407ETR特許有限公司(407 ETR Concession Company Limited),正式名稱為407號快速收費公路(407 Express Toll Route,簡稱407 ETR);布洛克道以東路段的業權則隸屬安大略省政府。407號公路是世上首條全面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收費公路;公路沿線不設收費站,營運公司透過裝設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收發器或設置在公路出入口的車輛號牌攝影機來記錄車輛進出公路的地點,從而計算車程和收費。 為了方便駕駛人士繞過401號公路的大多倫多地區路段(即該公路最繁忙的路段),安省政府從1950年代開始規劃407號公路作401號公路的北方繞道。然而,當局在往後年間集中拓闊401號公路,因此待1987年才展開407號公路項目。省府於1990年代初將407號公路定為收費道路,並於1998年將之私有化,407號快速收費公路因此不屬省政府轄下的公路網絡。首期介乎410號公路和404號公路的路段於1997年中通車,餘下路段於往後四年相繼對外開放;私營的407號公路於2001年中開通至現有的規模。 407號公路延伸項目現正進行中,從皮克靈布洛克道往東伸展,於接近奧羅諾(Orono)處與35號省道相接。項目首階段東至奧沙華市的和諧道(Harmony Road),於2016年6月20日開通;餘下通往35號省道的路段則暫定於2020年完工。.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407號省道

安大略410號省道

安大略410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10),正式名稱為國王410號公路(King's Highway 410),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400系列高速公路,南端在密西沙加與401號和403號公路交匯,北端則在卡里冬(Caledon)南部駁上非高速公路資格的10號公路,中途在賓頓與407號公路交匯,目前全線位於皮爾區境内。410號公路的走線呈東南-西北走向,但在指示牌上則標為南北走向。.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410號省道

安大略427號省道

安大略427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27),正式名稱為國王427號公路(King's Highway 427),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南北向400系列高速公路,南端在多倫多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和嘉甸拿高速公路交匯,北端則在約克區旺市與約克區7號區道(即前安大略7號省道)交匯,其走線以約克區99號區道的名義往北伸延至申威大道(Zenway Boulevard)為止。介乎QEW和401號公路之間的一段427號公路平均每天汽車流量為30萬架次,當中介乎伯納姆瑟普道(Burnhamthorpe Road)和拉斯本道(Rathburn Road)的路段平均每天汽車流量更達353,100架次,為安大略省第二繁忙的高速公路,也是北美第三繁忙的高速公路。另外,此公路也是通往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的要道之一。.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427號省道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省長

安大略省省長(Premier of Ontario,Premier ministre de l'Ontari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政府首腦。省長由安大略省省督委任,並成為省政府行政會議(Executive Council,即内閣)的領袖。 現任省長為凱斯琳·韋恩;她於2013年宣誓就任省長,成為該省首位女性省長及全加拿大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省長。 現時安大略省省長辦公室包括下列委員會:.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省省長

安大略湖

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安大略湖

密西沙加

密西沙加(Mississauga,),或稱美西沙加,簡稱密市或美城,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座城市,位於多倫多以西的皮爾區,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密市有約713,443名居民,以人口計算是全國第六大城市。密西沙加是大多地區内的一個重要交通樞鈕,有七條省級高速公路橫越本市,而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中的一大部分更是坐落於密市範圍以内。 密西沙加市坐落安大略湖的北岸,北鄰賓頓市,西接荷頓區的奧克維爾和苗頓,西北臨荷頓山,至於東面與多倫多的市界綫則有一部份跟隨怡陶碧谷溪(Etobicoke Creek)。.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密西沙加

上加拿大

上加拿大(英文:Upper Canada)是一個在1791年至1841年間以五大湖北岸為管轄區域的英國殖民地,是安大略省的前身。与下加拿大相比「上加拿大」地理位置在聖勞倫斯河上游,故以此命名,情況跟上埃及和下埃及一般。 上加拿大的領土包括現今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和以前新法蘭西在北部被稱為「上游地方」(法文:pays d'en haut)的所有領土;總括而言就是蘇必略湖、休倫湖和渥太華河流域,而並不包括哈德遜灣流域的土地。 英國籍著《巴黎和約》的簽訂從法國手上接收這片土地的控制權,自1774年到1791年間這個地方被納入魁北克省的管轄範圍之內。魁北克省在美國獨立戰爭後接收了大量的效忠派難民。這些操英語的難民和說法語的原居民在社會階層、文化、觀念與需求都有衝突,而原有的憲法《魁北克法》(Quebec Act)漸漸變得難以執行,故此英國政府在1790年通過《1791年憲法法案》(Constitutional Act of 1791),將魁北克省一分為二,分別為效忠派定居、使用英國法律與制度的上加拿大;和以法裔加拿大人為主、保留法國民事法與制度的下加拿大。 殖民地由省督、立法會和下議院組成政府管理。閃高(John Graves Simcoe)是首任省督。在1796年2月1日,殖民地首府由紐瓦克鎮(現今的濱湖尼亞加拉鎮)遷往約克(現今的多倫多),遠離美國的威脅。 上加拿大最初以區為單位,由地方政府所管理。在1788年,在上加拿大首次劃分成四個區;而隨著人口陸續增加,這些區也陸續被細分,當上加拿大在1849年改為以郡為地方單位時,上加拿大一共有20個區。到1841年為止,每個區的官員都由省督委任,儘管通常地方上對這些官員的人選有相當的影響力。而這些區每年都會召開四次季審法院,以審理法庭訴訟與監管區內的施政。.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上加拿大

布蘭特縣

布蘭特縣(County of Brant)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地方行政區,坐落該省西南部,北接滑鐵盧區,東北臨哈密爾頓市,東南鄰哈爾迪曼德縣,南接諾福克縣,西面則與牛津縣為鄰。布蘭特縣從四方包圍布蘭特福德市,兩者亦同屬一個人口普查區,但布蘭特福德市在行政上完全從布蘭特縣獨立。 布蘭特於1852年建制為縣,當時的管轄範圍包括布蘭特福德市。1990年代,安省政府改革其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布蘭特福德市遂於1999年脫離布蘭特成為一座獨立市,而布蘭特則廢縣並改制為單層次自治區,但其名稱仍保留「縣」的字樣。.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布蘭特縣

伊利沙伯皇后道

伊利沙伯皇后道(Queen Elizabeth Way,簡稱QEW、Q、QE或Queen-E,官方年報稱為451號省道)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條400系列高速公路,連接該省首府多倫多和位於尼亞加拉半島東南角的伊利堡,並在該處駁上和平橋橫跨尼亞加拉河,與對岸美國水牛城的190號州際公路相連。公路全長139公里,從伊利堡起途經尼亞加拉瀑布城、聖嘉芙蓮斯、咸美頓、伯靈頓、奧克維爾和密西沙加等城鎮,在多倫多的終點處與427號公路和嘉甸拿高速公路交匯,當中在荷頓區内約長的路段則與403號公路共構。 此公路是以王后伊利沙伯·鮑斯-萊昂(即伊利沙伯二世的母親)命名。有別於其他安省省道的白底黑字路標,QEW的路標是採用黃底藍字設計。路標起初以較大的字體顯示「ER」兩個字母(代表「Elizabeth Regina」;拉丁語中解作「伊利沙伯皇后」),而公路的全名則以較小的字體顯示。這些路標於1955年起被替換,新的路標顯示「QEW」三個字母,而這個款式的路標則沿用至今。.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

伯灵顿 (安大略省)

伯灵顿(Burlingt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荷頓區一座城市,位于安大略湖的西端盡頭,西臨哈密爾頓,北及苗頓,東臨奧克維爾,总面积185.66平方公里。伯靈頓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並接近南安省人口稠密地段金馬蹄地區的地理中心。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伯靈頓市內有175,779名居民,而此市亦是哈密爾頓都會區的一部分。.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伯灵顿 (安大略省)

哈密尔顿 (安大略省)

#重定向 哈密尔顿 (安大略).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哈密尔顿 (安大略省)

皮爾區

區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自治市政區(regional municipality),位於多倫多市以西,並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本區由下列三個市鎮組成:.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皮爾區

福特汽车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簡稱福特),是一家生產汽車的跨國企業,在美國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現公司總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所創立,於1903年公司化。於20世纪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生产商,统治著美国汽车市场。福特汽車在美國汽車市場連續75年保持銷售量第二名,僅次於通用汽車,於2007年才因為油價高漲,大型運動型多用途車、休旅車及卡車銷量減少,被豐田汽車超越成為美國市場銷售量第三名。 亨利·福特參考引進了大批量汽車生產以及大批量工廠員工管理的方法,别具匠心地根據设计,以移动式裝配線为代表的新生产序列。其高效率、高工资及低售价的结合,对当时美国制造业而言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创新,因此此套方法爾後被称为--,而其產業觀念在後來被安東尼奧·葛蘭西稱為福特主義。.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福特汽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美國獨立戰爭

牛津縣 (安大略省)

牛津縣(Oxford Count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地方行政區,坐落該省西南部,行政中心位於胡士托。牛津縣已於2001年正式改設為地區自治體(regional municipality),但其名稱仍保留“縣”的字樣。.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牛津縣 (安大略省)

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登打士街(Dundas Street),舊譯旦打街,是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一條主要街道,東起多倫多,西至倫敦,以中途經過的登打士鎮為名。登打士街部分路段過往曾屬安大略省5號公路,但此省道資格已於1998年取消;現時登打士街位於荷頓區内的路段則隸屬荷頓區5號區道。 登打士街在多倫多市以內有東西之分:央街以西為登打士西街,以東則為登打士東街。登打士街與央街的交界處為多倫多伊頓中心、央-登打士廣場和懷雅遜大學部分建築所在,而該處亦是市內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為了方便行人,市政府於2008年在此處設置多倫多首個全向十字路口系統。--旗下的503號路面電車線則駛經布落街和百樂匯道之間的一段登打士街。 20世紀20年代起,多倫多舊中區華埠從皇后西街沿伊利沙伯街向北擴展至登打士西街,令登打士西街與卑街的交界處一帶成為舊中區華埠的一部分。然而,多倫多市政府在該世紀50至60年代在舊中區華埠的南部徵地以興建新市政廳和彌敦菲臘廣場;登打士西街沿線的華埠建築雖未受直接影響,但隨著物業東主陸續將業權售予發展商,舊中區華埠的大部分居民和商戶亦相繼遷離。當中不少居民和商戶向西遷往登打士西街與士巴丹拿道的交界處一帶,令該處發展成多倫多市中心的新中區華埠。.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荷頓區

荷頓區(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Halton,簡稱Halton Regi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地方行政區。荷頓位於南安省大多倫多地區的西南部,西接咸美頓市,東至皮爾區,北鄰威靈頓縣,南臨安大略湖。荷頓區轄下有四個城鎮,分別為布靈頓市、奧克維爾鎮、苗頓鎮及荷頓山鎮。荷頓區的正式行政中心設於苗頓,但其總部大樓則設於奧克維爾。荷頓區的面積有964.01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有501,669人。 奧克維爾和布靈頓在荷頓區南面形成一個大市區,而北面的苗頓和荷頓山則仍大致保留其鄉郊特色。荷頓區連同隔鄰增長迅速的皮爾區令多倫多和咸美頓之間的都市帶在衛星圖像上清晰可見。 荷頓區於2001年至2006年之間的人口增長率達17.1%,是全國增長速度最快的人口普查區之一。即使人口發展迅速,荷頓區沿著尼亞加拉峭崖一帶農地和受保護地區的用途還未被變更。.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荷頓區

高乘載車道

乘載車道(HOV lane, 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是指專供乘載多人(2人以上)之汽車所行駛的車道,設置此車道的目的在於鼓勵共乘、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以降低交通壅塞並減少車輛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高乘載車道

高速公路

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2條车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地下隧道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特点是车速快、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高速公路

貴湖

貴湖(Guelph,),又译圭尔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座城市,離多倫多市中心以西約100公里,離基秦拿-滑鐵盧地區以東則約有28公里。貴湖市過往曾屬威靈頓縣的一部分,但後來卻脫離縣政府並成為一個分割行政區(separated municipality);然而,威靈頓縣的縣治仍設於貴湖市,而貴湖市和威靈頓縣仍屬同一個人口普查區。據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貴湖市有131,794名居民,其都會區人口則達141,097(2011年数据)。 貴湖的犯罪率低,環境潔淨,且生活質素良好,因此經常在各項全國最適宜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貴湖

路肩

路肩是一種道路設施,通常見於高速公路上,設在道路旁邊,供車輛發生故障或其他緊急事故需要停下時使用。在不少國家和地區,路肩亦充當緊急車輛(如救護車、警車)避開交通擠塞的通道。 路肩通常是指硬路肩,即是與常規道路一樣鋪上了柏油。另有一些道路因各種限制無法在路肩鋪上柏油,稱為軟路肩。 路肩在中国大陆地区称为应急车道,加宽的部分被称为紧急停车带。 Category:公路基础设施 de:Straßenquerschnitt#Seitenstreifen.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路肩

胡士托 (安大略省)

胡士托(Woodstock)是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一座城市,為牛津縣的行政中心。該市坐落魁北克市-溫莎走廊之上,離多倫多西南面約141公里,離倫敦東北面則約48公里。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該市有37,754名居民。.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胡士托 (安大略省)

艾靈頓大道

艾靈頓大道(Eglinton Avenu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和密西沙加市一條主要東西向街道,東起多倫多士嘉堡區的京士頓道(Kingston Road),西至密西沙加第九線(Ninth Line),中途介乎倫科夫徑(Renforth Drive)和怡陶碧谷溪(Etobicoke Creek)的路段構成多倫多和密西沙加的市界線;其走線進入苗頓鎮後以“下基線”(Lower Baseline)之名繼續往西伸延。艾靈頓大道在多倫多市以内的路段於19世紀劃下,為該市由安大略湖向北數上的第四條基線。此街道是布落街(Bloor Street)以北少數橫貫整個多倫多市的東西向街道,也是唯一一條貫穿1998年六市合併前大多倫多市轄下六個市鎮(即舊多倫多市、約克、東約克、北約克、怡陶碧谷和士嘉堡)的街道。 艾靈頓大道在多倫多市和密西沙加市以內分別以央街和曉倫大略街(Hurontario Street)作東西之分,分界線以西為西艾靈頓大道,以東則為東艾靈頓大道。此街道在多倫多市東西兩端及密西沙加市之内主要呈市郊動脈通道佈局,沿途以住宅區及服務附近居民的零售商戶為主,但多倫多市中部介乎德芙靈街(Dufferin Street)和快樂山道(Mount Pleasant Road)之間路段的發展密度則較高,街道佈局亦比較方便行人。.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艾靈頓大道

GO運輸

GO運輸公司(GO Transit)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家區域性公共交通機構,主要服務南安省的大多倫多暨咸美頓地區,部分業務亦伸延至大金馬蹄地區的其它城鎮。“GO”即为“Government of Ontario”(安大略省政府)之缩写。GO為南安省的居民提供通勤鐵路和巴士服務,2012年的年度載客量達6500萬人次,並與多倫多公車局(TTC)和其他市立公共交通機構於多處銜接。 GO運輸於1967年5月23日投入服務,是全加拿大首個同類型公共交通機構,當時直屬。現時GO則是安大略省公營機構都市連通旗下的營運部門。.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GO運輸

林肯·亞歷山大園林公路

林肯·亞歷山大園林公路(Lincoln M. Alexander Parkway,簡稱“The Linc”)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咸美頓一條東西向市立高速公路,坐落尼亞加拉懸崖咸美頓山之上,西起安大略403號省道,東至紅山谷園林公路。此公路於1997年10月5日通車,名稱來自加拿大首位黑人國會下議院議員及安大略省首位黑人省督林肯·亞歷山大。.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林肯·亞歷山大園林公路

李博 (政治人物)

李博(Bob Rae,全名Robert Keith Rae,),加拿大律師和政治人物,2011年至2013年間任加拿大自由黨臨時黨魁,並於2008年至2013年間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多倫多中選區議員。他曾於1978年至1982年間以加拿大新民主黨黨員身份出任國會議員,後從1982年至1996年出任安大略新民主黨黨魁,並從1990年至1995年間出任安大略省省長,成為緬尼托巴省以東首位新民主黨黨籍省長。.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李博 (政治人物)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朝鲜战争

400系列公路

400系列公路(400-series highways)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系列高速公路,構成該省省道網絡的一部分。此系列公路具有嚴謹的標準規格,部分設計特點更獲北美其他交通部門建設高速公路時所仿效,當中包括局部苜蓿葉型交匯處(parclo interchange)以及由紐澤西護欄設計演變而成的安大略高牆護欄(Ontario Tall Wall)。 安省政府在探討將某條交通走廊升格為400系列高速公路時,主要考慮該走廊的每日平均汽車流量是否達致10000架次,但偶然亦會考慮其他因素。某些交通走廊的車流低於上述門檻,但省府為了刺激該區經濟會考慮將之升格至400系列公路資格(例如安省北部的400號公路延伸計劃)。另一方面,某些交通走廊的車流高於上述門檻,但省府因環保、項目造價高昂或沿線居民反對等原因而放棄將之升格(例如於1970年代取消的多倫多市400號公路南延項目)。.

查看 安大略403號省道和400系列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