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4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中部,加拿大省,加拿大邦聯,多伦多,安大略省,密歇根州,上加拿大起義,上下埃及,不列顛群島,布兰特福德,下加拿大,下議院,五大湖,底特律河,圣劳伦斯河,地下鐵路 (秘密結社),喬治三世,磅,立法會,第一民族,紐約上州,纽马克特,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美國,美國獨立戰爭,省督 (加拿大),聖公宗,西加拿大,西北領地,魁北克省,賓夕法尼亞德語,郡,阿米什人,門諾會,艾萨克·布洛克,英国君主列表,英語,汉密尔顿,法裔加拿大人,法语,新法蘭西,1763年巴黎条约,1763年公告。
- 179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 184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 安大略省各地历史
- 美洲前英国殖民地或受保护国
- 英屬北美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上加拿大和加拿大
加拿大中部
加拿大中部(Central Canada)是加拿大的一个地理概念,包括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介于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省中间。其人口约占加拿大一半左右,为该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属于广义上的加拿大东部地区。.
查看 上加拿大和加拿大中部
加拿大省
加拿大聯合省(United Province of Canada)是19世紀時英國在加拿大東南部的一個殖民地,也被稱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為現今加拿大聯邦的前身。 1841年,英國將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併成為加拿大省,而原來的上、下加拿大則改名東、西加拿大。 1867年,加拿大省跟另外兩東部省同盟後廢除,然後東、西加拿大分別成為“魁北克”、“安大略”。 Category:加拿大行政區劃 Category:前英國殖民地 Category:安大略省歷史 Category:魁北克省歷史 Category:1841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867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Category:美洲前英国殖民地或受保护国.
查看 上加拿大和加拿大省
加拿大邦聯
#重定向 加拿大.
查看 上加拿大和加拿大邦聯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查看 上加拿大和多伦多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查看 上加拿大和安大略省
密歇根州
密歇根州(State of Michigan),又译作--、密执安州、--。是美国的一个州,位於五大湖地區。其邮政缩写是MI。 这个州作为汽车工业的诞生地而闻名。但其实密西根州也有庞大的旅游业。旅游胜地例如特拉佛斯城(Traverse City)、麦基诺岛(Mackinac Island)以及整个吸引着来自全美和加拿大运动员和自然爱好者的上半島。密西根州拥有仅次于阿拉斯加州的全美第二长的水岸线,以及全美最多的休闲船只。.
查看 上加拿大和密歇根州
上加拿大起義
上加拿大叛亂是1837年叛亂中的一場短暫的戰役,發生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之間的大湖區。一群自稱為愛國獵手的人組成了一支民兵組織,曾企圖佔領兩國的一些城市和堡壘等,但愛國獵手很快被兩國的政府聯手打敗。 對比起下加拿大的戰事,上加拿大叛亂的規模並不算大,所以對整場1837年叛亂的影響亦較為有限。 Category:加拿大战争 Category:美国战争 Category:加拿大政治史 Category:美国政治史 Category:1830年代.
查看 上加拿大和上加拿大起義
上下埃及
上下埃及乃埃及在前王朝時期,以孟斐斯為界,位處尼羅河上下游的兩個各自獨立政權。上游南方地區為上埃及,下游北方地區為下埃及。 埃及的統一及由之而來的早王朝時期的開端,發生在前3100年左右。在那時之前,統治著上下埃及分別為兩個不同的政權。但統一對埃及的未來至關重要,因為為了對灌溉工程進行集中管理,為了確保尼羅河全綫航運的暢通,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據傳統說法,完成埃及統一之事業的是一位來自南方上埃及的武士,他叫美尼斯,是第一位把北至尼羅河三角洲的整個埃及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國王,當了第一名法老,配雙重王冠(象徵上下埃及統一)。在前3100年後的大約400年間,兩個統治王朝相繼支配著一個統一的埃及。.
查看 上加拿大和上下埃及
不列顛群島
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等等岛屿,习惯上还包括海峡群岛。 不列颠群岛今天有两个主权国家并存,分别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 不列颠群岛这一名称在爱尔兰共和国不受欢迎,因为它过于强调英国和大不列颠岛在这一范围内的主导,民间和政府都不使用这个名称。不过在地理学上这个群岛历来并没有其它合适的名称可供使用。英国各界在与爱尔兰的交涉中,为避免触及敏感情绪,常使用“这些岛屿”等含混的名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1999年发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岛》(The Isles)。.
查看 上加拿大和不列顛群島
布兰特福德
布兰特福德(Brantford),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城市。布兰特县的首府位于该市,但在行政上,布兰特福德独立于布兰特县。总人口97496(2016年)。.
查看 上加拿大和布兰特福德
下加拿大
下加拿大(Lower Canada;Bas-Canada)是一個在1791年至1841年間以聖勞倫斯河與聖勞倫斯灣兩岸為管轄區域的英國殖民地。它管轄的範圍包含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南部、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的拉布拉多地區。.
查看 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查看 上加拿大和下議院
五大湖
五大湖(Great Lakes)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5個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除密歇根湖全属于美国之外,其它4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 这5个湖泊所组成的五大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水域,包括了世界地表淡水的21% 。五大湖的总面积为,总水量为。五大湖有时也被有些美国人称作北海岸或第三海岸。 五大湖湖岸也被认为是北美第四长岸线,总长大约为,粗略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半的长度。.
查看 上加拿大和五大湖
底特律河
底特律河(Detroit River)位于北美中部五大湖地区,连接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全长51公里。 底特律河名字源于法语“Rivière du Détroit”,意为“海峡之河(River of the Strait)”。 Category:密西根州河流 Category:加拿大河流 Category:五大湖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北美洲跨國河流 Category:伊利湖流域.
查看 上加拿大和底特律河
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Fleuve Saint-Laurent)是北美的河流。位于加拿大和美国境内。起源于安大略湖,流经蒙特利尔(加拿大境内)、魁北克市,在加斯佩地区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 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口的京士顿开始,直到安大略省的康沃尔(Cornwall)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康沃尔以下都在加拿大境内。在蒙特利尔西与渥太华河汇流,途径三河市,到魁北克市骤然开阔,最终在加搏海峡入海。全长3056公里。 圣劳伦斯河水量充沛,水质含泥沙量较少,支流有渥太华河、沙陀格威河、黎塞留河(Rivière Richelieu)和萨贵内河(Rivière Saguenay),佛蒙特州的尚普兰湖也是其分支水系。圣劳伦斯水系同五大湖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系。 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水系到大西洋的通路,具有重要的地位。河流两岸集中了魁北克80%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工业。 * Category:紐約州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河流 Category:魁北克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湖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北美洲跨國河流.
查看 上加拿大和圣劳伦斯河
地下鐵路 (秘密結社)
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是十九世纪美国秘密路线网络和避难所,用来帮助非裔奴隶逃往自由州和加拿大,并得到了废奴主义者和同情者的支持。词汇也用于指代帮助奴隶逃亡的废奴主义者,包括白人、黑人、自由人和奴隶。各种路线直达墨西哥或海外。“地下铁路”南至西班牙属佛罗里达州,并一直存在着,直到十九世纪末南北戰爭爆发为止。但是,这一网络,即今天所说的地下铁路的形成时间是在十九世纪早期,在1850-1860年达到顶峰Vox, Lisa,, African-American History, About.com, Retrieved July 17, 2011.
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George III,),全名喬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爱尔兰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同時為不倫瑞克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為漢諾威國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漢諾威的選帝侯。喬治三世為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顛君主,是首位以英语為母語的漢諾威王朝君主,而事實上,喬治三世從未到訪過德意志地區。 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战争中擊敗法国,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喬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問題困擾,其精神病最初僅反覆出現,但後來卻演變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喬治三世的病情曾令當時的醫學界大惑不解,但現今學者一般相信他所患的是噗瑳症(Porphyria)。噗瑳症是血液病的一種,能夠透過服用毒藥砒霜而引發,而根據近世研究,亦的確發現喬治三世留存後世的頭髮樣本中,存有高含量的砒霜。喬治三世在1810年最後一次病發後,其太子威爾斯親王喬治以攝政王身份代為統治。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後,威爾斯親王繼位,是為喬治四世。歷史學界對喬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猶如「萬花筒般觀點多變」(kaleidoscope of changing views),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歷來傳記作者的個人偏見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歷史史料所影響的。.
查看 上加拿大和喬治三世
磅
磅(pound,簡寫:lb)是英國與美國所使用的英制質量單位。歷史上經過多年的演變,英制質量系統對磅產生過許多不同的定義,例如金衡磅、塔磅、商人磅、倫敦磅、公制磅、國際磅等。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定義是國際常衡磅(國際磅)。.
查看 上加拿大和磅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查看 上加拿大和立法會
第一民族
一民族(First Nations,Premières nations),是數個加拿大境內民族的通稱,法定與印地安人同義,指的是在現今加拿大境內的北美洲原住民及其子孫,但是不包括因纽特人和梅蒂人。在加拿大,原住民的全國性組織是第一民族議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Assemblée des premières nations)。.
查看 上加拿大和第一民族
紐約上州
紐約上州(Upstate New York),美國口語中泛指紐約州除了紐約市及長島地區以外的所有紐約州,並無官方或正式的行政界線;該區主要以家庭居住的市郊(Suburb)為主,間有幾座城市(水牛城、羅徹斯特等),有別於紐約市區(Downtown、Urban Area)。.
查看 上加拿大和紐約上州
纽马克特
纽马克特是许多地方的名称。 可能指:.
查看 上加拿大和纽马克特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上加拿大和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查看 上加拿大和美國獨立戰爭
省督 (加拿大)
在加拿大,省督(英語:Lieutenant Governor;法語:Lieutenant-gouverneur(男)或Lieutenant-gouverneure(女))是加拿大各省份的英國皇室代表,是各個省份行政機關的最高成員。但是,作為英國皇室的代表,省督一職只是象徵式,通常不會單方面行使權力。 省督的產生是由加拿大總理提名(但通常會與有關省份的省長諮詢人選),加拿大總督委任。雖然憲法沒有列名省督任期的上限,但根據傳統,省督的任期通常為五年。省督的人選通常是對該省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或該省執政黨的老臣子。另一方面,省督一職亦會用作提高某些弱勢族群(例如傷殘人士及原住民)形象的工具。 加拿大北部三個地區的行政首長則稱為「專員」,是加拿大政府的代表,而並非英國皇室。.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查看 上加拿大和聖公宗
西加拿大
#重定向 加拿大西部.
查看 上加拿大和西加拿大
西北領地
西北領地(Northwest Territory),亦稱為俄亥俄河西北領地(Territory North West of the River Ohio),是美國建國初期的一塊聯邦政府領地。1787年7月13日為美國國會前身的大陸會議通過西北法令,在1789年8月7日國會確認了此法令的正式性並將之小部分的修改以符合美國憲法的規範。西北法令的誕生為美國對西北領地的管理提供了一套有系統的條例規則以及該領地未來成為州加入聯邦的程序。西北領地實際上位於現今美國的中西部,但是在美國剛成立時,相對於原本的北美十三州而言,這塊領地的確位於當時的美國西北邊,因此得名為西北領地。此領地的範圍包括了賓夕法尼亞州以西以及俄亥俄河之西北的美國土地,相當於現今的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伊利諾州、密西根州、與威斯康辛州的全境加上明尼蘇達州的西北部,這塊領地面積廣達673,000平方公里(260,000平方英哩)。.
查看 上加拿大和西北領地
魁北克省
魁北克省(Québec,Quebec),簡稱魁省,加拿大華人舊譯古壁省,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省份。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區人口为7,903,001人。魁北克官方语言為法语,北美的法语人口主要集中在此。首府魁北克市,最大城市蒙特利尔。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聯邦自治省份也是第二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努納武特;在西與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以及哈德森灣接壤,北接哈得遜海峽與昂加瓦灣,在東與聖羅倫斯灣、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和新伯倫瑞克省相鄰,南鄰美國的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以及紐約州,並與努納武特、愛德華王子島以及新斯科細亞共享海上邊界。 魁北克是加拿大人口次多的自治省分,僅次於安大略省,多數居民住在鄰近聖羅倫斯河的都市-蒙特婁以及魁北克市,其中魁北克市也是該省首府,英裔人口大多居住西部的蒙特利尔,現在加蒂诺、東部鄉鎮以及加斯佩半島地區也有相當多數的英裔人口,位於北方的北魁北克地區則占據該省大半部的地區,該地以原住民因纽特人居多並要求和魁北克分離。.
查看 上加拿大和魁北克省
賓夕法尼亞德語
宾夕法尼亚德语(Pennsilfaanisch Deitsch)又称為“宾夕法尼亚荷兰语”,属于高地德语的一支,主要分布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也有分布。大约有15万至25万人操此语言。所有阿米什人和一些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门诺會信徒讲宾夕法尼亚德语。 该语言的另一个称呼“宾夕法尼亚荷兰语”属讹称,因德文中“德语”一词“Deutsch”与英文中“荷兰语”一词“Dutch”是同源詞,发音相近,因此被一些人误称为“荷兰语”。.
查看 上加拿大和賓夕法尼亞德語
郡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查看 上加拿大和郡
阿米什人
阿米希人(Amish)是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中的一個信徒分支(又稱亞米胥派),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亞米胥派起自於1693年,由Jakob Ammann所領導的瑞士與阿爾薩斯之重洗派的分裂運動;追隨Ammann的教徒便被稱為阿米希人(Amish)。 在18世紀初期,許多阿米希人與門諾會信徒因為諸多原因移居賓夕法尼亞州。時至今日,大多數阿米希人傳統後裔仍然說賓夕法尼亞德語(或稱賓夕法尼亞荷蘭語)。不過在某些保守派阿米希人社區,尤其是在印第安納州,主要使用一種瑞士德語方言。在2000年時,美國境內有超過165,000保守派阿米希人,在加拿大境內則有約1,500人。2008年的調查顯示阿米希人的人口數增加到了 227,000人,在2010年有研究顯示在過去兩年阿米希人的人口增加了10%而達 249,000,且朝西部移動的情形增加中。.
查看 上加拿大和阿米什人
門諾會
諾會(Mennonite)是由門諾·西門(Menno Simons)創立的宗教團體。2006年時,該教會於全球約有150萬名信徒。.
查看 上加拿大和門諾會
艾萨克·布洛克
艾薩克·布洛克爵士(Sir Isaac Brock,),英國陸軍少將。.
查看 上加拿大和艾萨克·布洛克
英国君主列表
英国君主由苏格兰王国與英格兰王国共組大不列顛王國開始計算,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共有12名君主(见英国君主)。自1603年3月24日以来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便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领的共主邦聯之下,而1707年5月1日这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同愛爾蘭王國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大部脱离联邦;1927年4月12日该国因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查看 上加拿大和英国君主列表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查看 上加拿大和英語
汉密尔顿
Hamilton,音譯哈密尔顿、漢彌爾頓、漢米爾頓、咸美頓、漢默頓。可以指:.
查看 上加拿大和汉密尔顿
法裔加拿大人
法裔加拿大人(Canadien français,French Canadian,加拿大英語及法語也使用Canadien)一般指十七和十八世纪到达新法兰西的法国殖民者的后代。现今,法裔加拿大人构成加拿大讲法语的人口的主要部分。.
查看 上加拿大和法裔加拿大人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查看 上加拿大和法语
新法蘭西
新法蘭西(法文:;英文:),法國位於北美洲的殖民地。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包含聖羅倫斯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劃分成加拿大、阿卡迪亞、紐芬蘭、路易斯安那四個區域。 1524年,義大利航海家維拉薩諾探索了北美洲東岸並為新土地命名為,以紀念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但是,法國大部分人最初對這裡未感興趣。然而,法國漁船繼續航行當地;而法國客商亦很快體會聖勞倫斯地區有大量可貴的毛皮,特別是海狸的毛皮,其在歐洲十分罕見。最終,法國人決定拓殖Francesca,以擴展其在美洲的影響力。 為了保持毛皮貿易,法國人萨缪尔·德·尚普兰與當地的阿爾岡琴人和Montagnais人合作,對抗由其他原住民族組成的易洛魁聯盟。他亦準備送年輕的法國人與當地人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和風俗,以幫助法國人適應在北美洲的生活。這些人擴大了法國對南部和西部的影響。 當時南部的英國殖民地人口眾多,而且十分富裕。黎塞留,路易十三的主要大臣,希望可以使新法蘭西像英國殖民地一樣富裕。他在新法蘭西投資,任命尚普兰為新法蘭西的副王。 黎塞留然後禁止了非羅馬天主教徒居住在新法蘭西,使許多人改住在英國殖民地。 至18世纪中叶,法国定居点仍然较好的发展。人口大约70000人,主要是靠自然增长。在法国统治下的欧洲人人口增长缓慢。南部沿着大西洋海岸的十三殖民地人口不断增长,并且有更多来自欧洲的移民。至1760年代,约有160万人居住在英国殖民地。人口与新法兰西相比是23比1。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接管了新法兰西北部地区,1867年这些地区被并入加拿大,法国于1803年将路易斯安那领地出售给美国,使美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 直至至今,在前新法兰西的领土中,只剩下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仍然由法国控制。.
查看 上加拿大和新法蘭西
1763年巴黎条约
1763年的巴黎和约是七年战争的交战双方于1763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的和约,标志着七年战争的结束。条约规定,法国将整个法屬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除外)、法屬路易斯安那中密西西比河以東部分割给英国,并从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西班牙割佛罗里达给英国。.
1763年公告
《1763年公告》(又名《1763年皇家宣言》;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發布於1763年10月7日,由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贏得七年戰爭,從法國手上獲得新法蘭西後發布。該公告的目的是利用監控西部邊疆的土地收購、殖民和毛皮貿易以穩定與原住民部族的關係,以及更有效管治龐大的美洲領土。這個公告實質上禁止了美洲殖民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購買土地或定居,但當時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殖民者已經在這些地方擁有土地,所以此公告的發布令這些人相當不滿,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之一。.
查看 上加拿大和1763年公告
另见
179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184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安大略省各地历史
- 上加拿大
美洲前英国殖民地或受保护国
- 上加拿大
- 下加拿大
- 俄亥俄州
- 加拿大
- 加拿大省
- 十三殖民地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南卡罗来纳州
- 喬治亞州
- 圭亚那
- 多巴哥岛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宾夕法尼亚省
- 密西西比州
- 巴巴多斯
- 布雷顿角岛
- 弗吉尼亚州
- 弗吉尼亚殖民地
- 愛德華王子島省
- 新不倫瑞克省
- 新斯科舍省
- 格林纳达
- 海灣群島省
- 瓜德罗普
- 纽约省
- 美国
- 美洲殖民
- 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英属圭亚那
- 英属洪都拉斯
- 英屬北美
- 西印度群島聯邦
- 阿魯巴
- 马里兰省
- 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 鲁珀特地
英屬北美
- 上加拿大
- 下加拿大
- 加拿大省
- 加拿大联邦化
- 布雷顿角岛
- 愛德華王子島省
- 新斯科舍省
- 百慕大
- 维多利亚堡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 英屬北美
- 英屬北美法令
- 貝殼串珠
- 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 鲁珀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