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国徽列表

指数 国徽列表

以下國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或地區)的國徽,不僅包括被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也包括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聯邦地區、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 目錄 洲域排列.

目录

  1. 488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州徽加勒比地区加纳加纳国徽加蓬加蓬国徽加拿大加拿大国徽基里巴斯基里巴斯國徽埃及埃及国徽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国徽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国徽厄瓜多尔厄瓜多尔国徽博茨瓦納國徽华盛顿州华盛顿州州徽卡塔尔卡塔尔国徽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國徽卡累利阿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国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卢森堡卢旺达印尼國徽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国徽危地馬拉國徽危地马拉千里達及托巴哥千里達及托巴哥國徽南奥塞梯南奥塞梯国徽南亚南美洲南非南非国徽南部非洲南蘇丹南蘇丹國徽南欧... 扩展索引 (438 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州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州徽在1849年的州憲法被制定,其後有小修改。 州徽主體是罗马神話中象徵智慧和勇敢的女神弥涅耳瓦(对应于希臘神話的雅典娜),女神腳邊的是加州野生灰熊,州旗的主角也是牠。灰熊是獨立和力量的象徵。 州徽上的灰熊飼養在葡萄園裡,象徵加州葡萄酒工業。灰熊旁邊的麥穗,代表農業。旁邊的礦工代表加州金礦和其它礦產資源,航行帆船代表加州與外界的貿易,河流則是沙加緬度河,遠處的綿延山脈則是內華達山脈。 州徽上註明有「Eureka」,意思是「我發現了它」。這來自希臘語,代表加州發現金礦的歷史。加州還有一個城市也叫Eureka(尤里卡),該市使用加州的州徽作為市徽,這是美國唯一把州徽作為市徽的城市。 外围有“The Great Seal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中文为“加利福尼亚州大印”)字样,而且也是各州州徽的必备元素。 Category:加利福尼亞州.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利福尼亚州州徽

加勒比地区

加勒比海及其附近区域。.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勒比地区

加纳

加纳(Ghana )是非洲西部的国家,首都阿克拉。加纳西邻科特迪瓦,北靠布吉納法索,东边是多哥,南边为几内亚湾。.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纳

加纳国徽

加納國徽啟用於1957年3月4日,為盾徽。藍地,繪有一綠色金邊的聖喬治十字,中央有一隻金色的、代表英國的獅子。四個象限分別為劍、城堡、可可樹 (象徵農業)和金礦 (象徵礦業,加納的舊稱是黃金海岸)。盾上方有國旗顏色的花環和黑五角星,兩側由戴著由國旗圖案組成的「勳章」的鷹守護。下方綬帶書以國家格言「自由與正義」。 Category:加納 J.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纳国徽

加蓬

加彭(République Gabonaise)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其西面是几内亚湾、西北是赤道几内亚、北面是喀麦隆、东面和南面由刚果共和國包围。國土面积大概是27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有150万人。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利伯维尔。.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蓬

加蓬国徽

加蓬國徽啟用於1963年7月15日,為盾徽。上方綠地,繪有三個金色的圓形,代表礦業,下方繪有掛上國旗的帆船,象徵航向美好未來。盾後方繪有一株奧克欖 (象徵林業),兩側由黑色的豹守護。下方綬帶書以國家格言「統一、勞動、正義」;上方綬帶書以「讓我們統一前進」。 Category:加蓬 G.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蓬国徽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拿大

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國徽或加拿大王徽(Arms of His/Her Majesty in Right of Canada ),是加拿大和加拿大君主自1921年以來的正式徽號,其設計仿照英國國徽,但徽號中的部分英式元素則被具有加拿大本地特色的設計元素取代或擴充。.

查看 国徽列表和加拿大国徽

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共和國,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分成吉爾伯特群島、鳳凰群島和萊恩群島三大群島,共有32個環礁及1個珊瑚島,散布於赤道上3,800平方公里的海域,擁有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基里巴斯”這個名稱源自於該國三大群島當中最大的吉爾伯特群島之密克羅尼西亞語音譯,讀作 /kiribas/ 。基里巴斯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1979年脫離英國獨立,目前是英聯邦、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並於1999年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國徽

基里巴斯國徽是一面盾徽。圖案與國旗同。下面飾帶以基里巴斯語書「興旺、和平、富強」。 Category:基里巴斯 K Category:1979年面世.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基里巴斯國徽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埃及

埃及国徽

埃及國徽()现行国徽是一面盾徽,1984年启用,繪有國旗的三色直條,置於一隻薩拉丁之鹰胸前。鷹爪抓住書有「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飾帶。 1972-1984年間的埃及國徽圖案為一隻古萊什之鷹。.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埃及国徽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国徽

埃塞俄比亞國徽啟用於1996年。為圓形,藍地,繪有一顆放射光芒的黃色五角星。本徽亦出現於埃塞俄比亞國旗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埃塞俄比亚国徽

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国(ሃገረ ኤርትራ;دولة إرتريا),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国家,濒临红海,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約650万人(2011年),首都为阿斯马拉,民族以提格雷尼亚人、提格雷人等为主。货币通用纳克法。厄立特里亞也是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最低地方,同時因為該國存在普遍的非法勞役、政府的獨裁及人權被政府嚴重打壓,所以被很多人稱之為「非洲的朝鲜」。.

查看 国徽列表和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国徽

厄立特里亞國徽是在厄立特里亞獨立之日起用。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亞從埃塞俄比亞獨立中的聲明中,國徽就開始擁有其法律作用。在訂立新國徽之前,厄立特里亞作為意大利王國的殖民地,就擁有傳統歐洲風格的國徽,但到1952年,歐洲紋章開始被取消,厄立特里亞採納了其他國徽,代表其國土。.

查看 国徽列表和厄立特里亚国徽

厄瓜多尔

厄瓜多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是一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國家,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祕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另轄有距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巴哥群島。 厄瓜多於1809年8月10日時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獨立建國。由於赤道橫貫了厄瓜多的國境,所以西班牙文中以赤道(ecuador)作为国名,因此該國又擁有「赤道国」的別稱,或因為盛產香蕉而又被稱為「香蕉之国」。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海拔高達2,850公尺,使該市成為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僅次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国徽

前的厄瓜多國徽啟用於1900年,為一橢圓形盾徽。繪有欽博拉索山、瓜亞斯河和一艘以河名為名的船,船的桅杆為商神杖,象徵商業。太陽後的四個星座象徵1845年的三月革命。盾上方有一振翅的安第斯神鷹,盾下有一束棒,兩側有國旗四面和月桂、棕櫚枝條裝飾。.

查看 国徽列表和厄瓜多尔国徽

博茨瓦納國徽

博茨瓦納國徽是在1966年啟用的。為盾徽,呈非洲式設計。上部為三個齒輪,中間為水紋,下面為牛頭。盾為兩隻斑馬所扶持。它們又扶持著象牙和高粱。下面的綬帶書有博茨瓦納的格言「雨水」。 Category:博茨瓦納 B.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博茨瓦納國徽

华盛顿州

华盛顿州(State of Washington)是一個位於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州,北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接俄勒岡州,東臨愛達荷州,西鄰太平洋。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成立,亦是唯一以總統名稱命名的州。並於1889年11月11日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42個州。 本州共轄有共有39个县。.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华盛顿州

华盛顿州州徽

华盛顿州州徽(Seal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代表徽章。华盛顿州徽章呈圆形,中间部分为乔治·华盛顿的肖像,该肖像由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绘制;外环文字为“The Seal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及“1889”。1889代表华盛顿州加入联邦的年份。华盛顿州州旗的中心也为华盛顿州州徽。 华盛顿州徽章由Charles Talcott设计。在原初的设计中,以瑞尼尔山为主要图案,后改作华盛顿的头像。.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华盛顿州州徽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塔尔

卡塔尔国徽

卡塔爾國徽啟用於1977年,取代在1966年採用的原國徽。 國徽兩個同心圓。中間的黃色圓繪有兩把相交的彎刀,中間有阿拉伯三角帆船和棕櫚樹。外圓上面白色,書有阿拉伯語「卡塔爾國」,下為醬紫色。兩色塊成鋸齒狀,與國旗同。一些版本外圓下半部書有英語國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塔尔国徽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Kabardino-Balkarskaya Respublika;卡巴爾達語:;Къабарты-Малкъар Республика)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面與格魯吉亞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也是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2,500平方公里,人口901,494(2002年)。首府納爾奇克。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位於本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國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国徽是一面圆形徽章,自上而下为黄色环形、白色文字书写: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中间有一个圆形图案,圆形图案内上面是光芒万射的太阳,下面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最下面有纹章;此国徽于1994年7月21日开始启用。 分類: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國徽

卡累利阿共和国

卡累利阿共和国(Respublika Kareliya,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la)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都是彼得罗扎沃茨克(28万人口),它南鄰列寧格勒州、沃洛格达州,北接科拉半島的摩尔曼斯克州,東南鄰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接芬兰的拉普兰。它的东部滨临白海。面积172,400平方公里,人口648,543人(2010年统计) 。.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累利阿共和国

卡累利阿共和国国徽

卡累利阿共和國國徽,為俄羅斯聯邦自治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的徽章,為一盾徽,上為八角星,盾徽內為卡累利阿共和國國旗三色及黑色的獅子。 Category:卡累利阿共和国 Category: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累利阿共和国国徽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

#重定向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

#重定向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卢森堡

卢旺达

卢旺达共和国(Repubulika y'u Rwanda,République du Rwanda),简称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部和东部的主权国家,坐落在赤道以南,与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卢旺达地处大湖地区,海拔较高,地理上以西部的山区和东部的热带草原为主,全国各地分布有多个湖泊。该国属温带到亚热带气候,每年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 卢旺达的人口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以年轻人为主,密度在非洲国家中位居前列。卢旺达人主要分为三个族群: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其中特瓦族是该国生活在森林中的最早居民俾格米人的后代,而在胡图族和图西族的起源上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結論,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由以前的种族社会衍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他们分别是从不同的种族和部落迁移过来。基督教是该国第一大宗教,主要语言是卢旺达语,与法语和英语並列為该国的官方语言。卢旺达实行总统制政府,现任总统是卢旺达爱国阵线的保罗·卡加梅,于2000年上任。与邻国相比,如今的卢旺达贪污腐败的程度较低,不过人权组织报告称该国的反对派团体受到压制、言论自由也遭到恐吓和限制。该国自前殖民时期以来就一直由严格的行政级别进行管理,全国按2006年划定的边界分成五个省。此外,卢旺达的女性国会议员比例为世界最高。 卢旺达自石器和铁器时代就有人口在此狩猎采集,之后又有班图人迁入。这些人口起初聚集成氏族社会,之后形成王国。18世纪中期,卢旺达王国开始统治这片土地,图西族国王征服了其他民族,集中权力,后来还制定了反胡图族的政策。1884年,德国开始对东非实行殖民统治,卢旺达也相应成为德国殖民地,之后又在1916年一战期间成为比利时殖民地。这两个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卢旺达国王来统治该国,并延续其亲图西族政策。1959年,胡图族起兵造反,屠杀了大量图西族人,最终在1962年建立了一个以胡图族人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国家。1990年,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发起内战,随之而来的是1994年的种族灭绝,估计受胡图族极端分子屠杀的图西族人與温和派胡图族人有50至100万。最终卢旺达爱国阵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场种族灭绝才相应中止。 卢旺达的经济在1994年的大屠杀期间受到重创,不过此后得以复苏。国家经济主要依靠自给农业,咖啡和茶叶是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该国旅游业增长迅速,如今已是占主导地位的外汇收入来源。卢旺达是仅有的两个能够安全看到山地大猩猩的国家之一,许多游客都愿意为获得大猩猩的追踪许可支付高价。音乐和舞蹈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鼓乐和一种名为“intore”的民族舞蹈。全国各地都有传统工艺品制作,其中包括一种名为“imigongo”,使用牛粪制作的独特艺术品。.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卢旺达

印尼國徽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亚国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印尼國徽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印度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国徽

印度國徽為孔雀王朝著名君主阿育王在鹿野苑所立的阿育王柱的柱頭裝飾。其形為四隻獅子站在基座上,各面一個方向。腳下各有一輪二十四輻的法輪,法輪之間分別繪有一隻象、一隻獅子、一隻牛和一匹馬 (但在二維空間的表達下,看到的是有牛和馬的一面)。下方以天城體書有國家格言「唯真理必勝」。.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印度国徽

危地馬拉國徽

瓜地馬拉國徽為圓形。中間交叉著一雙步槍和一雙劍,上棲息著象徵自由的鳳尾綠咬鵑。前方的卷軸寫著該國獨立的日子,即1821年9月15日。整個圖案環以月桂枝條。 Category:瓜地馬拉 G.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危地馬拉國徽

危地马拉

地馬拉共和國(República de Guatemala),通稱瓜地馬拉,位於中美洲,西濒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北与墨西哥接壤,东北邻伯利兹,东南邻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危地马拉

千里達及托巴哥

,香港、澳門及台灣多通称--,中国大陆一般简称其为特多,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委內瑞拉外海的島國。全國由兩個主要大島——千里達島與托巴哥島,以及另外21個較小島嶼組成,其中全國大部分人口均集中在千里達島之上。 位於千里達島西岸的海港城市西班牙港是千里達的首都。該城目前也是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FTAA)常設代表處總部預定地的候選名單裡,排名順位最優先的城市,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圈裡佔有頗重要的地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千里達及托巴哥

千里達及托巴哥國徽

千里達及托巴哥國徽中央圖案為盾徽,呈山形分割。上部黑地,繪有兩隻金色蜂鳥。下部紅地,繪有哥倫布「發現」美洲時使用的三艘帆船。上下部加上中間的白邊是國旗的顏色。盾上方繪有頭盔、舵輪和棕樹。盾徽由美洲紅䴉和棕臀稚冠雉守護。下方的山巒代表了千里達島和多巴哥島。綬帶書有國家格言「我們一起追求,一起成就」。 Category:特立尼達及多巴哥 T.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千里達及托巴哥國徽

南奥塞梯

南奥塞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æ 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სამხრეთ ოსეთის ავტონომიური ოლქი;Республика Южная Осетия)是位於南高加索的一個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首都茨欣瓦利。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曾爲苏联時期的一個自治州。 南奧塞提亞於1990年代與格鲁吉亚的衝突中宣佈獨立,成立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尚未被联合国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所承認, CNN,俄罗斯于2008年俄格战争后首先承认南奧塞提亞并建交。2016年5月30日,南奥塞梯共和国将在2017年4月就加入俄联邦的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总统列昂尼德·哈里托诺维奇·季比洛夫与议会主席阿纳托利·比比洛夫已于26日签署了相关声明。 2017年4月9日,南奧塞梯共和國就易名為「南奥塞梯共和國-阿蘭國」(簡稱南奥塞梯-阿蘭)舉行公投,以紀念阿蘭人建立的阿蘭王國。投票結果約78%的選民贊成,20%反對。但該更名沒有立即納入修憲議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奥塞梯

南奥塞梯国徽

截至2010年7月上旬,世界上有两个自称「南奥塞梯」的政治实体:从格鲁吉亚独立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实际控制并管辖南奥塞梯全境,但尚未得到国际普遍承认;和因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地区声称主权而设置的“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该机构自2008年8月南奥塞梯战争格方告败后便失去所有实际管辖领土,改在格首都第比利斯办公。本条目将分别对这两个政治实体的国徽进行描述。 南奥塞梯共和国国徽于1998年3月30日在正式宣布从格鲁吉亚独立前夕始用,于1999年5月19日由那南奥塞梯政府正式批准定位为国徽,纳入南奥塞梯宪法。国徽创意来自接壤的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国徽。在其基础上加上外环。外环上半环有西里尔字母奥塞梯文“南奥塞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æ 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的字样,下半环有西里尔字母俄文“南奥塞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Южная Осетия)的字样。此二语言为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两半环由橘红、白、黄三色圆形装饰分开(形象类似天地人三太极图形,但此处与之并无关系)。 圆盘中心直接取用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国徽。金色的土地,象征着大地的富饶和国土的神圣。在国土上向前直行的是象征权力的雪豹。金色的雪豹背上呈现黑色斑点,尾向上翘表示雪豹警惕,随时随刻准备捍卫国家领土。雪豹是北高加索地区传统的象征兽物,不过近期逼向濒危。背景的七座雪山象征高加索地区的雄伟山景。 现时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徽章,与前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州徽相似,只是修改了徽章底下的格鲁吉亚文名字。徽章底部用格文写出“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სამხრეთ ოსეთის ადმინისტრაცია)。.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奥塞梯国徽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亚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美洲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非

南非国徽

南非共和国现國徽正式啟用於2000年4月27日,以替代从1910年开始使用的旧式国徽,象征南非正式与种族隔离制度作别。 国徽的中心圖案為繪有兩個互相問候的人的盾徽,外面以象牙、麥穗裝飾。下方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在多元中合一」。盾上方繪有矛和棒,帝王花、一隻秘書鳥,和升起的太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非国徽

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南部地区,不常简称為南非,“南非”通常指南非共和国。聯合國的南部非洲次分区包括下列五個国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部非洲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جنوب السودان),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埃塞俄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現代南蘇丹與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原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佔據,後來成為英埃共管蘇丹,1956年蘇丹共和國獨立後成為其一部分,被劃分為南部10省。第一次蘇丹內戰後,蘇丹南方於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蘇丹內戰於1983年爆發,至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條約》,成立蘇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以98.83%通過,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獨立,约有30个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加入聯合國成为聯合國会员国。目前也為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等的成員國。2012年7月,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南蘇丹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2014年以後在脆弱國家指數(前身為失敗國家指數)的評分一直是全球最高。.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蘇丹

南蘇丹國徽

南蘇丹國徽,是在2011年南蘇丹獨立以後所採用。中央為一隻非洲魚鷹。飾帶以英文書有「南蘇丹共和國」和國家格言「正義,自由,繁榮」。.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蘇丹國徽

南欧

南欧是欧洲南部的简称,範圍包括伊比利亚半岛、義大利半島及巴爾幹半島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國組成,有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南歐隔著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自古以來與西亞及北非往來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對西方世界而言,南歐更孕育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確立了早期的基督教社會,為西方的思想及知識體系奠定了基礎。.

查看 国徽列表和南欧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查看 国徽列表和古巴

古巴國徽

古巴國徽啟用於1906年4月24日,為一盾徽。盾由三部份組成,後豎束棒,上頂自由之帽。周圍飾以月桂與橡樹枝條。在国徽图案上方显示了古巴岛在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之间,钥匙两侧的绿色陆地分别代表这两个半岛。钥匙本身置于这两个半岛之间象征着古巴作为通往墨西哥的必经之地的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西班牙殖民时代,墨西哥、古巴和佛罗里达均归属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统治。远方地平线升出的太阳象征着新生的共和国,而旭日正处于钥匙上方,这表明古巴岛位于北回归线上。盾章左下侧重复了国旗上的五条蓝白相间的斜条纹,是海洋和纯洁的代表色彩也是古巴的传统颜色,同时三个蓝色条纹代表着古巴早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省份。右下侧为一棵古巴国树王棕和山林象征国土的富饶。盾章背后有一捆束棒和弗利吉亚帽分别代表国家主权和国民自由。盾牌左右两侧为栎树枝和月桂树枝,其内涵为共和国的长生和胜利。国徽由古巴爱国诗人米格尔·特乌尔韦·多隆(Miguel Teurbe Tolón)设计。1906年4月24日,古巴议会批准使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古巴國徽

叙利亚国徽

叙利亚国徽现行国徽根据1964年《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宪法》制定,1980年作出最新修改。 该国徽主体图案为一头鹰。鹰胸前盾形国旗图案下交叉着两穗小麦,象征农作物;下部的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zh-hans: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zh-hant: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叙利亚国徽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国徽

吉爾吉斯斯坦國徽啟用於1994年1月3日,2016年6月2日重新修改,国徽為圓形,以藍、金為主色。中間上方為太陽在天山升起之景象,下為展翅的雄鷹。外圍書有「吉尔吉斯共和国」,並以麥穗和棉花裝飾。.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徽

吉布提

吉布提共和國(جمهوريه جيبوتي;République de Djibouti;阿法爾語:Gabuutih)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國家,北与厄立特里亚为邻,西部、西南及南部与埃塞俄比亚毗连,东南同索马里接壤,東北隔着紅海的曼德海峽和葉門相望。 吉布提東臨红海,商船經由蘇彝士運河进入地中海, 或經阿拉伯海通往波斯灣、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等,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吉布提的經濟主要倚靠轉口貨物及出租土地賺取外匯。目前,吉布提有駐外美軍在非洲最大的基地和法軍最大駐外基地;日本自衛隊、中國解放軍也在吉布提建立自己的目前海外唯一军事基地(中方稱保障基地)。但其国内大部份地方位處沙漠,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加上政局不稳,所以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国家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布提

吉布提国徽

吉布提國徽啟用於1977年6月27日。中心圖案矛和盾。左右兩側有隻持刀的手,代表當地的主要民族:阿法爾族和伊薩族。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周圍飾以月桂枝條。 Category:吉布提 D.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布提国徽

吉兰丹州

#重定向 吉兰丹.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兰丹州

吉兰丹州徽

#重定向 吉兰丹州旗.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兰丹州徽

吉打州

#重定向 吉打.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打州

吉打州徽

#重定向 吉打州旗.

查看 国徽列表和吉打州徽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维多利亚湖和印度洋之间,北邻烏干達和肯亞,西与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蒲隆地交界,南与馬拉威和莫三比克毗连,西南与尚比亞接壤。1964年4月26日,坦干伊加与尚吉巴合併,成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都為多多馬。1996年以前的舊首都位於三蘭港,仍為坦桑尼亞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大部分政府機關的所在地。三蘭港也為坦桑尼亞的主要港口。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坦桑尼亚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350万(2015年),分属126个民族。总统是约翰·蓬贝·约瑟夫·马古富利,于2015年10月当选。.

查看 国徽列表和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国徽

坦桑尼亞國徽的中心圖案為一面有非洲特色的盾徽,分為四個部份:最上方黃地 (象徵礦產),中間有象徵自由的火炬;下為坦桑尼亞國旗;然後是象徵土地的紅地,繪有矛、斧頭和鋤頭;最下方的水波象徵當地的海洋、湖泊等水體。左右有象牙,並由一男一女扶持著。盾和男女立於乞力馬扎羅山上,兩人腳下有咖啡和棉花。綬帶上以斯瓦希里語書:「自由和統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坦桑尼亚国徽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尔维亚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簡稱塞內加爾,西非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的南岸,首都达喀尔。它的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毛里塔尼亚,东边是马里,南边是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包围之中,佛得角群岛在距离其海岸约560公里处。.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国徽

塞內加爾國徽(Armoiries du Sénégal)由一個側面靠著棕櫚枝條的盾、一枚勳章以及一個在最上方的綠色五角星組成,其中盾內的物件包含一隻位於左半邊的獅子和一棵位於右方的猴面包樹。該國徽於1965年塞內加爾取得獨立5年後採用,並自此成為該國的官方徽章。另一方面,在盾內的各種物件之前也曾於早期塞內加爾徽章上使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内加尔国徽

塞爾維亞國徽

塞爾維亞國徽啟用於2004年,2010年进行部分修改。分為大小兩種。小國徽為紅地的盾徽,中間小盾亦為紅地,上繪白色十字,四個角落繪有水平向外的白色打火棒,意为传统的国家格言:“只有团结能拯救塞尔维亚人”,置於一隻雙頭鷹上。鷹爪兩旁有金色百合花飾。盾上有王冠。 大國徽原來是塞爾維亞王國國徽,亦為南斯拉夫王国国徽及奧布廉諾維奇王朝王徽,為小國徽覆以斗蓬和王冠。.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爾維亞國徽

塞舌尔

塞舌爾共和國(塞舌尔克里奥尔语:Repiblik Sesel;République des Seychelles;Republic of Seychelles)是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印度洋中西部一個群岛国家。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首都維多利亞。.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舌尔

塞舌尔国徽

塞舌爾國徽的中心圖案為一面盾徽,上繪椰子樹,其下有一隻當地特有的亞達伯拉象龜。海上有帆船和一小島。盾上方有花冠、頭盔、波紋冠和白燕鷗。盾側有劍魚守護。綬帶上以拉丁文書上國家格言「事竟功成」。从1976年独立以来从未修改。 Category:塞舌爾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舌尔国徽

塞浦路斯国徽

塞浦路斯國徽啟用於1960年,2013年作出最新修改。 為一面象徵銅礦資源的黃地盾徽,圖案為鴿子叼著橄欖枝椏,象徵和平。外面飾以橄欖枝。.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浦路斯国徽

塞族共和國

塞族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Српска,罗马化:Republika Srpska),也译作斯普斯卡共和国,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的一个政治實體,擁有自己的政府、議會、軍隊和警察部隊。但在2005年年底时双方决定合并各自的军队,现在波黑联邦及塞族共和国军皆隶于国家层级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防部(Ministarstvo odbrane Bosne i Hercegovine)。塞族共和國和波赫聯邦(穆克聯邦)組成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前身則是1992年2月9日建立的塞族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族共和國

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共和国(Republic of Sierra Leone),位于西非大西洋岸,北部及东部被几内亚包圍、东南与利比里亚接壤,首都弗里敦。.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国徽

塞拉利昂國徽由英國紋章院設計,1960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 中心圖案為盾徽,置於一對交叉的矛之上。盾上部為三支火把,象徵自由。中間有一隻邁步的獅子加上頭上的鋸齒,象徵獅子山 (即國名的來源)。下方水紋象徵海洋。兩側有油棕和獅子,都立在綠色土地上。綬帶書有國家格言「團結、自由、正義」。 Category:塞拉利昂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塞拉利昂国徽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Ҷумҳурии Тоҷикистон;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简称--,中亚国家之一,位於阿富汗、烏茲別克、吉尔吉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間,在中亞國家之中國土面積最小。.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国徽

塔吉克斯坦國徽现国徽1993年启用,為圓形,中為旭日初升於帕米爾高原之象,上為五垛王冠和七顆五角星,下為書本。外圍以紅白綠三色綬帶束縛的麥穗和棉花。.

查看 国徽列表和塔吉克斯坦国徽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查看 国徽列表和墨西哥

墨西哥国徽

墨西哥国徽,图案为一只嘴里叼着蛇的雄鹰伫立在一棵从湖中岩石上长出的仙人掌上。据传,阿兹台克人在神的启示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島上找到这个地方,並建立了特諾奇蒂特蘭城,日後发展为現今的墨西哥城。下方为象征力量、忠诚及和平的橡树和月桂树枝。 M Category:墨西哥国家象征.

查看 国徽列表和墨西哥国徽

多哥

多哥共和国(République Togolaise),西非国家之一,东面与贝宁、北面与布基纳法索、西面与加纳相邻。南面有一小段海岸线面向几内亚湾。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洛美。.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哥

多哥国徽

多哥國徽啟用於1962年3月14日,為盾徽,金地、黑邊,以紅字書有國名的縮寫。盾上方有兩面國旗,兩側由持弓箭的紅色獅子守護。上方綬帶書以國家格言“工作,自由,祖国”。 Category:多哥 T.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哥国徽

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国(Commonwealth of Dominica),通稱多米尼克,是一个加勒比海島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國徽

多米尼克國徽為盾徽,被一個十字分為四個象限,分別繪有椰子、青蛙、香蕉和帆船。盾上有奔走中的獅子。左右為帝鸚鵡所守護。綬帶上書「在仁慈的上帝之下,我們熱愛大地」。 分类:多米尼克 D.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米尼克國徽

多明尼加共和國

#重定向 多明尼加.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明尼加共和國

多明尼加共和國國徽

多明尼加共和國國徽為繪有國旗圖案的盾徽。上有金色的十字架、翻開的《聖經》 (所示的章節為若望福音8:32「真理使人自由」)。左右兩側各有一枝矛和兩面國旗。盾徽外由棕櫚和月桂枝條裝飾。上方的藍色綬帶書有國家格言「上帝、祖國、自由」,下方紅色綬帶書有國名。 Category:多米尼加国家象征 D.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國徽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州徽

夏威夷州州徽是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州夏威夷州的州徽。该州徽为一圆形纹章,内有英文夏威夷州字样,以及1959(加入美国的年份)字样,内有手拿长矛的原住民和手拿夏威夷州州旗的白人移民,以及代表夏威夷历史的盾徽,两侧皆有橄榄枝、下有一只鹰。本州徽1959年启用。 Category:夏威夷 Category:美国各州徽章.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夏威夷州州徽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大韩民国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查看 国徽列表和大洋洲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查看 国徽列表和奥地利

奥地利国徽

奥地利共和国国徽是自1945年奥地利从纳粹德国解放后所使用的国徽。原一战前奥匈帝国的双头鹰被代表奥地利的单头黑鹰而代替。断裂的铁链代表着1945年奥地利重获自由。锤头与镰刀分别象征着组成奥地利的两大阶级,工人与农民。.

查看 国徽列表和奥地利国徽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中華民國稱「奈--及利亞」,中國大陸、香港稱「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位於非洲的幾內亞灣西岸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贝宁,北邊的尼日尔,東北方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正東則是喀麥隆。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英联邦成员。 尼日利亚的首都原本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遷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國國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尼日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三个部族,尼日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紛亂的種族結構與豐富的天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尼日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員)是當地持續動亂的主因。軍事獨裁與不間斷的內戰,已經在該國境內持續了數十年,直到1999年該國頒訂了新憲法之後才開始有轉機。2003年的大選是尼日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14年4月,尼日利亚政府在采取基准年份回溯调整后,更新了GDP统计数字,计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當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McIntosh, Susan Keech, Current directions in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查看 国徽列表和奈及利亞

委内瑞拉国徽

委內瑞拉國徽初啟用於1836年4月18日。中央圖案為盾徽,左上角紅地,繪有二十株小麥綑在一起,代表二十個州的團結。右上角黃地,繪有劍、佩劍、三枝長矛和兩面國旗,以象徵勝利的月桂綁起。下方藍地,繪有一隻往左方奔跑的白馬 (這是委國前任總統烏戈·查韋斯在2006年修改的,但不為反對派承認)。三者加起來是國旗的顏色。盾徽被月桂和棕櫚枝條。盾上方有兩隻豐裕之角,流出蔬菜、水果和鮮花。由國旗三色構成的綬帶書有國名和「1810年4月19日、獨立」和「1859年2月20日、聯邦」。.

查看 国徽列表和委内瑞拉国徽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查看 国徽列表和委內瑞拉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查看 国徽列表和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国徽

孟加拉國國徽啟用於1972年2月28日。為圓形。中央圖案為國花睡蓮。下方水紋象徵當地河道縱橫的地理環境。上方的黃麻為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兩旁為稻穗所裝飾。黃麻兩則的四顆五角星代表建國的四原則:民族主義、社會主義、世俗主義和民主主義。.

查看 国徽列表和孟加拉国国徽

安圭拉

安圭拉(英語:Anguilla)是英國十四個海外領土之一,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以伊麗莎白二世為元首,總督代理女王職務並委派長官處理當地事務。.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圭拉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哥拉

安哥拉国徽

安哥拉國徽呈圓形。圓周右方為齒輪,左方為咖啡、棉花、玉米的枝條。上方有五角星,中為大砍刀和鋤頭,下有初升的太陽,象徵國家新生。書本象徵教育。最下方的飾帶上以葡萄牙語寫上安哥拉的國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哥拉国徽

安道尔

安道尔公国(Principat d'Andorra),也译作安道拉親王國,袖珍国家之一,国土面积468平方公里。是西南欧的內陸親王國,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毗邻法国和西班牙。首都安道尔城(Andorra la Vella)。官方语言为加泰罗尼亚语,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和法语。国内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安道尔高山峡谷遍布全境,全国平均海拔高达,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 安道尔宪法规定,安道尔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首相为政府首脑。安道尔没有军队和自卫队,只存在警察,所以国防由法国和西班牙一起负责。安道尔主要有两大党:安道尔民主党(Demòcrates per Andorra)和社会民主党(Partit Socialdemòcrata),安道尔民主主义者党现为安道尔的执政党。安道尔的旅游、商业及金融业极其发达,服务业在1950年代很快取代了传统农牧业,成为经济支柱。安道尔的旅遊業相當發達,亦為避稅天堂,因属山地气候,冬季寒冷漫长,高山积雪一年可达8个月,是個名副其实的滑雪胜地。也是全世界國民預期壽命第四長的國家。其國際代碼為AD。.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道尔

安道爾國徽

安道爾國徽的中心圖案為一盾徽,分為四個象限:第一個象限的牧杖和禮冠代表了安道爾兩個元首之一、加泰羅尼亞天主教烏格爾教區的主教。四黃三紅豎條代表福伊克斯伯爵。四紅五黃的豎條代表加泰羅尼亞,而兩頭公牛代表貝爾恩伯爵。 綬帶書有格言「集结优点,便能更强」。 Category:安道爾 A.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道爾國徽

安提瓜和巴布達國徽

安提瓜和巴布达国徽 安提瓜和巴布達國徽啟用於1967年2月16日,為盾徽,太陽在海上升起。下方有制糖工廠。盾上方有頭盔,頂著鳳梨和木槿。盾兩側由分別持有甘蔗和絲蘭的鹿守護著。綬帶上書有國家格言「众人竭力,皆有所成」。 分类:安提瓜和巴布達 A.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提瓜和巴布達國徽

安提瓜和巴布达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简称“安巴”,是中美洲的一个岛国,位于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之间,往南邻近法属瓜德罗普,西南方向靠近英属蒙特塞拉特,西面则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其國際代碼為AG。 根据2011年数据,安巴共有人口8.79万,绝大多数为非裔。英语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

查看 国徽列表和安提瓜和巴布达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FSM)又名米克羅尼西亞,为西太平洋岛国,属于加罗林群岛,全国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全国有607个岛屿,波纳佩岛为最大的岛屿,首都帕利基尔位于该岛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徽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國徽是圓形,中心圖案為椰子浮在海上。背景為四顆白色五角星,代表四個州:雅浦(Yap)、丘克(Chuuk)、波納佩(Pohnpei)和科斯雷(Kosrae)。綬帶上以英文書有國家格言「和平、團結、自由」(Peace Unity Liberty)。下方1979為聯邦成立的年份。外環以英文書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政府」(Government of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該國徽類似過去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徽章。該國徽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國會(Congress of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所採用,然後經由美國國會承認。 Category: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徽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国徽

尼加拉瓜國徽為圓形。中間為等邊三角形,自上而下繪有彩虹、自由之帽、五座火山和海洋。最外面以金色字書有「中美洲尼加拉瓜共和國」的字樣,說明了尼國曾經是中美洲聯邦的成員。 Category:尼加拉瓜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加拉瓜国徽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泊尔

尼泊爾國徽

前的尼泊爾國徽是在尼泊爾內戰後於2006年12月30日開始採用。圖案由上而下包括尼泊爾國旗、珠穆朗瑪峰、綠色的丘陵、版圖、黃色的平原區、一對互握的手 (象徵兩性平等)。周圍飾有杜鵑花 (國花),下有紅色飾帶,以梵文書有國家格言:जननी जन्मभूिमश्च स्वर्गादपि गरीयसी (母親與祖國勝於天堂)。 早期國徽上中央濕婆神、左右各有一名廓爾喀人,修改後的徽上有王冠、廓爾喀之神 (廓爾喀人的守護神)的腳印、兩面國旗、兩面廓爾喀刀、喜瑪拉雅山脈、白色的牛、綠尾虹雉。左右各有一名廓爾喀人,下面的花和飾帶與新版並無分別。.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泊爾國徽

尼日尔

尼日尔共和国(République du Niger),是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尔河得名,首都尼亚美。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贝宁,西部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毗邻,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北与利比亚交界。边境总长5500公里。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zh-cn:最不发达国家; zh-hant:最低度開發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日尔

尼日尔国徽

尼日爾國徽為一盾徽。中間為太陽,下方為瘤牛,象徵畜牧業。右上方為珍珠粟,象徵農業。左上角為矛和劍,象徵該國的歷史。盾的兩旁各掛兩面國旗,下方飾帶書有法語「尼日爾共和國」的字樣。 通常国徽会用竖起的椭圆形框起使用,并用法文书写相关机构及国家名称。.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日尔国徽

尼日利亞國徽

尼日利亞國徽為一盾徽,面黑色。上繪有三條白色蛇行直線,在中間匯聚,形成一Y字,象徵著該國肥沃的土地和主要的河流尼日河和貝努埃河。護盾獸為兩隻白馬,象徵尊嚴。花環綠白兩色,象徵農業。上有鷹,象徵力量。地上為奈及利亞的國花絹毛鳶尾。飾帶書上英語:UNITY AND FAITH (「統一與信仰」)。 分类:奈及利亞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尼日利亞國徽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国徽

巴基斯坦国徽颜色同国旗;深绿色和白色。顶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图案;中间是盾徽,盾面分为四部分,分别绘有棉花、小麦、茶、黄麻四种农作物。盾徽两侧饰以鲜花、绿叶。下端的绿色饰带上用乌尔都语写着“信仰、团结、戒律”。 P Category:巴基斯坦國家象徵.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基斯坦国徽

巴巴多斯

是位于加勒比海与大西洋边界上的岛国,是西印度群岛最东端的岛屿,首都布里奇敦。岛屿面积430平方公里,主要是低地,在岛的内陆有一些山丘。巴巴多斯岛位于13ºN、59ºW及其附近。距委内瑞拉的东北约434.5公里。 巴巴多斯有稳固的民主政体,独立于1966年11月30日,是英联邦成员。 巴巴多斯的名字来自于葡萄牙语「Os Barbados」或西班牙語「Los Barbados」,本意皆為「the bearded ones」,意指遍地都是的野生的无花果树。.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巴多斯

巴巴多斯国徽

巴巴多斯國徽為盾徽,黃地,繪有榕戟和兩朵金鳳花。盾上方有頭盔,頂著舉起甘蔗的手臂。盾兩側分別由鯕鰍和鵜鶘守護著。綬帶上書有國家格言「自尊與勤勉」。 Category:巴巴多斯国家象征 B.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巴多斯国徽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摩图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西鄰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和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徽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徽图案为一只极乐鸟停歇在两只皮鼓和一支长矛上。极乐鸟为国鸟,寓意同国旗;皮鼓和长矛象征该国的传统文化。下方的文字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Category:巴布亚新几内亚 P.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徽

巴哈马

巴哈馬國(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简称巴哈马,是位於大西洋西侧廬卡雅群島上的一个島國,全國包含700座岛屿(以及小岛屿)和珊瑚礁。地處美国佛罗里达礁島群東南面,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和多米尼加以北,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东北部。其首都拿骚位于新普罗维登斯岛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哈马

巴哈马国徽

巴哈馬國徽為盾徽,分上下兩部。上部為升起的太陽,下部為帆船,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在巴哈馬首先登陸。盾上方有頭盔,頂著海螺和棕櫚枝條。盾兩側分別由旗魚和火烈鳥守護著。綬帶上書有國家格言「邁步向前,共同前進」。 Category:巴哈馬 B.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哈马国徽

巴勒斯坦国

#重定向 巴勒斯坦.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国徽

巴勒斯坦国国徽取材类似其自治政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徽章,又类似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国徽图案。目前尚为非正式国徽。采用金黄色与黑色的薩拉丁之鹰。其中心为一白边盾牌,上有竖挂的巴勒斯坦国旗的红、绿、白、黑四色,这些都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代表颜色。鹰抓抓住弯匾,匾额上用巴勒斯坦国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库法体书写通称国名:“巴勒斯坦”(فلسطين,转写:Filasṭīn)。巴勒斯坦国的政府旗上有国徽图案,具体为国徽下加一对阿拉伯式弯刀镶于国旗黑条左上方。.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勒斯坦国徽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西

巴西国徽

巴西國徽啟用於1889年11月19日,即聯邦共和國成立四天以後。 呈圓形,底為光芒,成20角星形。環以咖啡和煙草枝條,兩者皆為該國主要的農作物。中間的圓形繪有南十字星座,為27顆代表26個州和聯邦區的星星圍繞。外加鑲紅黃邊的黃綠兩色五角星。 底部的藍色飾帶寫上了巴西聯邦共和國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的字樣,以下為共和國成立的日期:1889年11月15日。中間有一柄劍,銀色。護手藍色鑲黃邊。柄腳紅色,飾以一黃色五角星。.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西国徽

巴林

巴林王国(مملكة البحرين ),簡稱巴林(;‏البحرين ;‏بحرین ),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首都麥納麥。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共有55公里長,18公里寬。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国王大桥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200公里處;卡達半島位於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2010年,巴林總人口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 巴林為迪爾門文明發跡之處。 西元628年,巴林成為伊斯蘭教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人統治後,葡萄牙於1521年占領巴林,又於1602年被薩非王朝的阿拔斯大帝驅逐。1783年,從卡扎尔王朝奪取巴林,並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並統治至今,艾哈邁德·阿爾法塔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統治者)。19世紀後期, 巴林與英國制訂合約,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受英国保护。1971年,英国人撤出,英国在当地的九个殖民地酋长国中,巴林和卡塔尔独立建国成为酋長(埃米尔)國;余下七个酋长国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於2002年宣布改為王國。 巴林為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波斯灣國家。但目前巴林經濟並非單純依賴石油;自20世紀後期,巴林已投入巨資發展金融和旅遊事業。該國首都麥納麥,是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巴林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2001年,巴林成為主要非北约盟友的成員,美國海軍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麥納麥,随时监视着波斯灣以及印度洋的动靜。.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林

巴林国徽

巴林國徽(شعار البحري)是一盾徽,上繪國旗圖案。四周為紅白花冠所裝飾。 Category:巴林 B.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林国徽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拿马

巴拿马国徽

巴拿马國徽啟用於1904年,為盾徽,分為五部分。左上角為劍和步槍,右上角為鏟和鎬。中央圖案表示了巴拿馬連接南北美洲,面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戰略位置。左下方為豐裕之角,右下角為代表進步的飛輪。盾上方為一隻角鵰 (國鳥),咀叼著的綬帶上書有國家格言,拉丁文「為了世界的利益」。鷹上方有九顆金色的五角星,代表了當地的九個省份。兩側有四面國旗裝飾。 分类:巴拿馬 P.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拿马国徽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拉圭

巴拉圭国徽

巴拉圭國徽為圓形。中間為一顆黃五角星,置於一藍圓上,圍以棕櫚和橄欖枝條。紅圈上書有國名。最後一環為黑色。.

查看 国徽列表和巴拉圭国徽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不丹

不丹国徽

不丹國徽()圖案相當複雜,包含很多物件和符號,大部分與佛教有關。 國徽包含一個圓圈,雌雄雙龍代表國名的含義—雷霆萬鈞之龍國,雙龍踏在意味著純淨之土的蓮花之上,並托著光明之火;四方皇冠和珠寶象徵王室的權力,金剛杵代表世俗與宗教之間的和諧。.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不丹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間是五顆五角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天安門城樓上方的四顆小五角星以半弧狀環繞一顆大五角星。齒輪和穀穗象徵中國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五顆星則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說明》規定:「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穀穗和齒輪,齒輪中心並交結着紅綬;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與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體創作。1950年6月2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同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同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公佈。以後歷次憲法都肯定這個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亚

中美 (政治地理学)

中美(英语:Middle America,法语:L'Amérique moyen)是一个政治地理学中的地理名词,它表示的是美洲的中部地区。它位于北美洲的南半部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三部分。按政治地理学角度,它与它北部的北美和南部的南美一起组成了整个美洲。偶尔它也包括南美大陆的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因为它们有很多岛屿位于加勒比海。.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美 (政治地理学)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徽

中華民國國徽是中華民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以陸皓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製作,1928年(民國十七年)經《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確定為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華民國國徽

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桑戈語:Ködörösêse tî Bêafrîka)位於中部非洲的國家,其前身為法屬烏班基-夏利領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是法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之一。身為一內陸國家,中非從西邊起依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喀麥隆、乍得、蘇丹、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剛果共和國所包圍。中非成立於1958年12月,初期為半自治的政府型態,並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佈獨立。首都班--基(Bangui,或譯班--吉)位於烏班基河(Oubangui)沿岸的邊境城市。.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国国徽

中非共和國國徽中心圖案為一面盾徽,中間小盾象徵中非共和國在非洲的位置;四個象限分別為象頭、大樹、鑽石和黑人的手(獨立時執政黨「黑非社會發展運動」的標誌),左右有國旗。上方有升起的太陽(太陽上的日期1958年12月1日為成立「自治共和國」的日子)和以桑戈語書寫的「天下人人平等」綬帶。下方飾帶上以法語書有國家格言「統一、尊嚴、勤勞」和馬爾他十字勳章。 Category:中非共和國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非共和国国徽

中部非洲

中非(Central Africa)即中部非洲地区,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不包括非洲大峡谷西部。有時中非單指中非共和國。区內用水全赖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仅次于亚马逊河。聯合國中部非洲次分區(UN Middle Africa subregion)包括以下九個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部非洲

中欧

中欧是對欧洲中部的代稱,包括奥地利、捷克、德国、匈牙利、列支敦士登、波兰、斯洛文尼亞與斯洛伐克。 但受二戰後冷戰氛圍的影響,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西德有時會被人們認為也是西歐國家的一部份,而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則也會被人普遍認為是東歐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中欧

丹麥國徽

丹麥國徽為一盾徽,頂著冠冕。盾金地,繪有三隻藍色戴金冠、金爪、紅舌,行進中的獅子。飾以九枚紅心(早期指的是睡蓮的葉子)。1960年前王徽也作大國徽使用。 徽 Danmark.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丹麥國徽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丹麦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东南亚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东帝汶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东亚

东部非洲

#重定向 东非.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东部非洲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希腊

希腊国徽

希腊国徽(Εθνόσημο της Ελλάδας, Ethnósimo tis Elládas)由一个蓝色的,上面有一个白十字的盾徽和两枝包围盾徽的橄榄枝构成。国徽主要被印或织在军队,保安部队等等的的帽子,制服和按钮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希腊国徽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东欧

布基纳法索国徽

布基納法索國徽的现行版本啟用於1997年,仿照上沃爾特共和国國徽設計。為盾徽,繪有國旗圖案。盾後有兩枝交叉的矛,兩側有兩隻白馬守護。上方綬帶書以國名。下方綬帶書以國家格言「統一、進步、正義」,兩側繪有玉米,上方繪有書本。.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布基纳法索国徽

布吉納法索

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西非內陸國家,全部國土都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旧称上沃尔特(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为现国名。首都瓦加杜古位於國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納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經濟中心。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低的國家,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低度開發国家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布吉納法索

布隆迪国徽

布隆迪國徽啟用於1966年,為盾徽,紅地、金邊,繪有金色的獅頭。盾後有三枝矛。上方綬帶用法语書以佈隆迪共和國國家格言「統一、勞動、進步」。 Category:布隆迪 B.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布隆迪国徽

世界地理索引

#重定向 世界政區索引.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世界地理索引

世界政區

#重定向 世界政區索引.

查看 国徽列表和世界政區

帕勞國徽

帕勞國徽有兩種:一種為政府徽,另一種為國會徽。政府徽和國會徽皆為圓形。中間繪有當地傳統的房屋,前方的旗幟以英語書以「OFFICIAL SEAL」 (正式印璽)。政府徽房屋下方書有「自治共和國」成立的年份1981年,兩旁飾以植物枝條,外環書以「帕劳共和国政府」。國會徽沒有年份,外環書有「帕劳共和国」和帕劳语「國會」。 Category:帛琉 P.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帕勞國徽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帛琉

也门

葉門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ية,al-Jumhūriyyah al-Yamaniyyah),通稱葉門(al-Yaman),為西南亞國家,阿拉伯海和紅海邊緣,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1990年5月22日由葉門阿拉伯共和國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合併統一而成。.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也门

也门国徽

也門國徽是以原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國徽為基礎設計的,啟用於1990年。為一隻鷹,胸前的盾徽繪有咖啡、馬里布水壩和水波圖案。鷹翅下交叉著兩面國旗。爪下綬帶書「也門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也门国徽

乍得

乍得(或譯--,تشاد; Tchad ),全称乍得共和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由於乍得地處非洲中心,远离海洋,全年高温炎热,且国土大部為沙漠地區,所以又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乍得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理区域:北部的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和南部较肥沃的苏丹草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该国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国内最高山峰是位于撒哈拉的库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贾梅纳。乍得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民族,法语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伊斯兰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 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已有大量人口在乍得一带聚居,直至公元前第1个千年末期,一连串政权在乍得的撒哈拉地区兴起和消亡,它们都曾控制经过该区的跨撒哈拉贸易路线。乍得在1920年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1960年,乍得在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带领下从法国独立,但托姆巴巴耶的政策引起北部穆斯林地区不满,最终在1965年触--长期的内战。1979年,反政府武装攻占恩贾梅纳,结束了南部政权的统治。但是反政府武装指挥官之间发生内讧,结果侯赛因·哈布雷赢得战斗,出任总统,但在1990年被他的将军伊德里斯·代比推翻。最近,苏丹的达尔富尔冲突在乍得边境爆发,使该区局势不稳。 虽然乍得有很多活跃政党,但总统伊德里斯·代比领导的爱国拯救运动牢牢地把握权力,现在国内仍经常发生政治暴力和意图的军事政变。乍得是世界上最贫穷、贪污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003年起,石油已取代传统的棉花工业,成为乍得最主要的出口收入来源。2008年2月2日叛軍攻入首都恩賈梅納。.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乍得

乍得國徽

乍得國徽啟用於1970年,中心圖案為盾形,繪有藍黃相間的鋸齒紋,代表乍得湖。上方有一輪14道光芒的太陽,象徵十四個省。左右有代表南北(一說是野生動物和畜牧業)的野山羊和獅子守護。下懸國家勳章。飾帶上書以國家格言「團結、勞動、進步」。守護獸和飾帶上皆有紅色向上的箭頭,象徵進步。 分类:乍得 Z.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乍得國徽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通称几内亚比绍,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曾为葡屬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约1,600,000人,首都是比绍。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幾內亞比索

乌干达

烏干達共和國(Jamhuri ya Uganda,Republic of Uganda)是東非的內陸國家,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 烏干達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銅、錫、鎢等礦藏豐富,英國殖民時期曾被稱為「非洲明珠」。20世紀下半葉因連年內戰及錯誤政策,國家經濟遭受巨大困難。與五個國家: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盧旺達和南蘇丹同為東非共同體成員。近年來,除南蘇丹以外其他國家有意合併為東非聯邦,新國體將共同使用同一部憲法、一樣的貨幣,由同一位總統與合組的議會來治理。。.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干达

乌干达国徽

烏干達國徽中心圖案為一面具非洲風格的盾徽,置於一對交叉的矛之上。盾上部為水紋,象徵維多利亞湖。下部為黑地,中間為太陽,下部是鼓,是當地人民召集會議和慶祝的工具。盾徽由灰冠鶴和烏干達赤羚扶持,立於由尼羅河滋潤、長著咖啡和棉花的土地上。綬帶書有國家格言「為了神和我的祖國」。 分类:烏干達 W.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干达国徽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国徽

烏茲別克國徽為圓形。前為吉祥鳥,後為旭日初升之象。外圍以麥穗和棉花。上面的藍地伊斯兰八角星內含新月抱星圖案。以國旗顏色為調的綬帶上書以「」。.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徽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克兰

乌拉圭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乌拉圭(Uruguay,),南美洲东南部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人口达近342万,其中近180万居于其首都和最大城市蒙得维的亚及其都市区。乌拉圭领土面积约为,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 查鲁亚族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角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乌拉圭于民主程度、和平程度、清廉程度http://photos.state.gov/libraries/uruguay/19452/pdfs/UruguaysRankingsJune2013.pdf及电子政务 方面均排列首位,并于新闻自由、中产阶级规模及富裕程度上列南美洲首位。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区域第二位。在全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大洲第三。联合国将乌拉圭归为高收入国家(最高层级)。在电子参与程度上,乌拉圭居世界第三。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 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并对其大麻生产、销售及使用合法化举措做出认同;同性婚姻及堕胎亦为合法。由此,乌拉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自由及社会进步的国家之一,在个人权利、宽容及包容尺度上均居世界前列。.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拉圭

乌拉圭国徽

烏拉圭国徽啟用於1829年3月19日,為盾徽,呈橢圓形,分為四個象限:.

查看 国徽列表和乌拉圭国徽

亚美尼亚国徽

亞美尼亞國徽啟用於1992年4月19日,以采用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國徽設計蓝本而设计的。為一盾徽,由鷹和獅子護持。 中間的小盾為挪亞方舟停於阿拉臘山山頂,兩者都是亞美尼亞的象徵。盾的其餘部分分為四個象限。左下角為雙鷹回頭對視,象徵阿爾塔什斯王朝;左上角為背負十字架的獅子,象徵巴格拉提德王朝;右上角為雙頭鷹,象徵阿薩息斯王朝;右下角為爪持十字架的獅子,象徵魯本王朝。 盾下有劍、斷開的鎖鏈、麥穗、羽毛和綬帶。.

查看 国徽列表和亚美尼亚国徽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查看 国徽列表和亚洲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查看 国徽列表和亞美尼亞

庫克群島國徽

庫克群島國徽是一面盾徽。該盾形中包含了國旗上面可以發現的十五星形。在盾形的兩側分別是飛魚(當地稱作maroro)跟白鷗(White Tern,當地稱作kakaia),一個支持著代表基督教符號的十字架,另一個則是支持著代表庫克群島傳統富裕的符號的拉羅湯加棍棒(momore taringavaru)。演講者(Orator)通常都在傳統談話上握住這棍棒。 盾形上方的頭盔是紅色羽毛的阿利伊(ali'i或ariki,酋長)帽(pare kura),象徵傳統階層系統的重要性。 「庫克群島」的英文國名標示在盾形下面的旗旌上。 該國徽是由Papa Motu Kora所設計,他是一位瑪塔伊阿波(Mataiapo),這在拉羅湯加的Matavera村之中是一個傳統的至高酋長(Paramount chief)頭銜。Papa Motu Kora也是酋長院(House of Ariki)的秘書長。酋長院(House of Ariki)是來自整個庫克群島所有至高酋長的組成。他擔任這個職務許多年,並且在庫克群島為tumu korero或傳統發言者而廣為知名。 Category:庫克群島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庫克群島國徽

库克群岛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是一個位在南太平洋上,介於法屬玻里尼西亞與斐濟之間,由15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其命名起源於遠征探索南太平洋,發現了許多島嶼的詹姆斯·庫克船長,是与新西兰具有自由聯合关系的主权国家,也是英聯邦王國當中紐西蘭王國的成員國。在1973年和紐西蘭簽署了共同宣言,有独立主權和外交权,并參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等國際機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库克群岛

库拉索

库拉索(Curaçao)是一座位于加勒比海南部,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的島嶼。该岛原为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2010年10月10日後改制為荷蘭王國的构成国。库拉索首府是港口城市威廉斯塔德,過去也是荷属安的列斯的首府。庫拉索與鄰近的阿魯巴和博奈尔經常被合稱為「ABC群島」。 库拉索岛面积444平方千米,是荷属安的列斯中的最大岛屿。根据2001年荷属安的列斯人口普查显示,人口数为130,627,平均294人每平方千米。据估测,2006年时的人口数为173,400。.

查看 国徽列表和库拉索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查看 国徽列表和以色列

以色列國徽

以色列國徽是一個由橄欖圍繞的猶太教燈臺,下方寫著「ישראל」(希伯來語裡的「以色列」)。 猶太教燈臺3,000年來都是猶太教的象徵,這種燈臺在古代的耶路撒冷聖殿中便已使用。而橄欖枝則象徵著和平。 以色列國徽也是以色列護照封面所用的圖案。 以色列國在1948年建國時採用了這個國徽,圖案是由Willie Wind設計的。.

查看 国徽列表和以色列國徽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伊朗

伊朗國徽

伊朗國徽由當時的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在1980年5月9日核准。由兩個詞語:安拉和清真言中的「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組成。前者簡化為一個疊音符號,後者以四面新月和劍的形式呈現。整個圖案看起來也像一朵鬱金香,在伊朗是殉道者的象徵。 在Unicode中,伊朗国徽图案的符号为U+262B().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伊朗國徽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伊拉克

伊拉克國徽

伊拉克國徽大体框架形成于1965年,2008年进行了最新修改。 该国徽為繪有國旗的盾徽,置於薩拉丁之鹰的胸前。爪下書以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 (「伊拉克共和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伊拉克國徽

伯利兹

伯--利兹(Belize),中美洲国家之一,也是該區(不包含加勒比地區)唯一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貝里斯西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部和南部与危地馬拉接壤,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公里。貝里斯旧称英属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1981年脫離英國獨立,而貝里斯之名来自该国的河流貝里斯河及最大的城市貝里斯市,该市曾為貝里斯首都。目前首都為貝爾莫潘。.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伯利兹

伯利茲國徽

伯利茲國徽為盾徽,左上角為撬杠和錘子,右上角為斧頭和鋸。下方為一艘船。背後為一株大葉桃花心木。兩側有伐木工人守護著。綬帶上書有「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外面環以由二十五對葉子組成的花環。.

查看 国徽列表和伯利茲國徽

佛得角

維德角共和国(República de Cabo Verde),简称維德角,是一個位於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它横跨大西洋中部的10个火山岛,距离西非海岸线570公里。獨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国名“維德角”在葡萄牙语意为“绿角”。人口约50万,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普拉亚。.

查看 国徽列表和佛得角

佛得角国徽

佛得角國徽呈圓形。现行国徽启用于1992年,上有鉛錘,象徵正義。圓形中間為一象徵平等的等邊三角形,繪有象徵自由的火炬。三角形外書有國名。圓形圖案下方的三條線象徵海洋,外有十顆五角星,表示了組成島國的十個島嶼。下為象徵民族獨立鬥爭中取得的勝利和乾旱期間作為人民精神支柱的信念的棕櫚枝條。底部為象徵友情和互相支持的鏈環。.

查看 国徽列表和佛得角国徽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国徽列表和德国

德国国徽

德國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老鷹,稱為「联邦之鹰」(Bundesadler;昔日稱為「Reichsadler」,意為「帝國之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並與國旗的三種顏色相互輝映。此国徽重新使用了威玛共和国的国徽设计 (1919 - 1935) ,於1950年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採用。现行版本是1928年的设计,设计者是托比亚斯·施瓦布 (1887–1967)。现行國徽亦於1990聖誕節前成为了兩德統一後的德国新國徽。 威玛共和国的国徽基于神圣罗马帝国在13到14世纪所用的中世纪纹徽,最早在1433年被西吉斯蒙德皇帝使用,所用的是双头鹰。基于普鲁士纹徽的白地单头鹰成为了1889到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国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德国国徽

德涅斯特河沿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Придністровська Молдавська Республіка;Ре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Нистрянэ),简称德涅斯特河沿岸,英語世界中通称外涅斯特里亚(Transnistria)。德涅斯特河沿岸1990年從摩爾多瓦獨立,之後引發摩爾多瓦內戰;当时國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该地在摩尔多瓦官方编制的行政区划中是“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自治领土单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德涅斯特河沿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徽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徽借鉴前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启用于1991年末摩尔多瓦共和国退出苏联独立后,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宣布成立。在原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上旭升太阳的海平面前加入一条蓝白蓝相错的曲线,象征德东岸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与西岸的摩尔多瓦共和国的边界线,德涅斯特河。裹住麦穗的红布上用白色字体的西里尔字母写着国名“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字样,在置中位置有「錘子與鐮刀」標誌。三处分别使用了国家的三个官方语言。正面是罗马尼亚语/摩爾多瓦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Нистрянэ,转写:Republica Moldoveneascǎ Nistreanǎ),左侧为俄语(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转写:Pridnestrovskaya Moldavskaya Respublika),右侧是乌克兰语(Придністровська Молдавська Республіка,转写:Prydnistrovs'ka Moldavs'ka Respublika)。.

查看 国徽列表和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徽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查看 国徽列表和保加利亚

保加利亞國徽

保加利亞國徽啟用於1997年,並由1998年8月4日的國旗国徽法約束,以保加利亞王國時期的中國徽 (1927-46)為基礎。 中為繪有戴金冠、呈忿怒狀的金獅的紅色盾徽。由兩隻頭戴金冠的獅子守護著。下有橡樹枝條和書有「團結就是力量」的綬帶。.

查看 国徽列表和保加利亞國徽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俄罗斯

俄羅斯聯邦國徽

俄羅斯聯邦國徽來自於1917年俄国革命時廢除的早期俄羅斯帝國的國徽,1993年宪政危机後启用。雖然自伊凡三世(1462–1505)統治開始經過了多次修訂,但當前的國徽是直接修訂於中世紀的版本,繪有一隻拜占庭和在俄羅斯人的政權產生之前很長時間裡的先驅所使用的雙頭鷹。其色彩佈局取自15世紀早期的標準。鷹的造型可追溯到彼得大帝(1682–1725)統治時期,儘管盾徽上鷹的顔色是金色而不是傳統的黑色。.

查看 国徽列表和俄羅斯聯邦國徽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国徽

土庫曼斯坦國徽现国徽為伊斯兰八角星形(1992年至2003年為圓形)。中間是藍地、圓形,繪有一匹阿哈爾捷金馬,外圍圓環繪有五個地氈圖案(代表五個部落,也出現在國旗上)。最外圍上有新月抱五顆五角星圖案,並以麥穗和棉花裝飾。.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土库曼斯坦国徽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土耳其

土耳其國徽

土耳其没有官方的国徽。由一个有很多政府机构使用的标志所代替。标志由红色椭圆形构成,上面有来自于土耳其国旗的垂直放置的星和新月,并环绕着该国用土耳其语书写的正式名称。在土耳其护照封页上的标志为单纯的星月图案。 1925年,土耳其国民教育部发起了一场选择国徽的竞赛。获胜者为画家Namık İsmail Bay。不过,入选国徽并没有通过成为真正的国徽,原因是狼乃兇惡象徵。这个国徽是由垂直放置的星和月与一匹狼构成的。.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土耳其國徽

圣基茨和尼维斯国徽

聖基茨和尼維斯國徽為盾徽,分上下兩部。上部有代表英國的玫瑰、加勒比人的頭像和代表法國的百合花飾。下部被紅色帶子以山形分割,左上、右上角繪有鳳凰木的紅色花朵,下方為帆船。上有頭盔,花環上有兩隻持火炬的手。盾的兩側由分別持甘蔗和椰子樹的鵜鶘守護。綬帶上寫著國家格言:「在聖三一中統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基茨和尼维斯国徽

圣卢西亚

聖露西亞(Saint Lucia)是東加勒比海鄰近大西洋的島國。它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之北和法屬馬丁尼克之南,是小安地列斯群島的一部份。首都为卡斯特里。.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卢西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通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附近一些礁、屿组成。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约90%居住在圣多美岛。居民主要是班图人,还有混血穆拉托人和印度人,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7月12日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圣普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国徽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国徽是法国海外集体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的官方纹章象征。 它是由Lon Joner设计的。.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国徽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官方名称“圣马力诺共和国”(), 也被称为“最庄严尊贵的圣马力诺共和国”(), 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亚平宁山脉东北侧,处于被意大利包围的国中国状态。圣马力诺国土面积,人口33,285人。 其国家首都是圣马力诺市,最大的城市是位于塞拉瓦莱的。圣马力诺是欧洲委员会所有国家中人口最少的国家。 圣马力诺的国名来源于圣玛利诺(圣马利诺斯),一个来自拉布岛(位于现在的克罗地亚)罗马帝国殖民地的石匠。公元257年,圣玛利诺参与了里米尼的城墙重建工作,该城市的城墙曾因为遭受海盗的袭击而被破坏。公元301年,圣玛利诺在蒂塔诺山修建了一个独立的修道院社区。因此圣玛利诺号称是现存最古老的主权国家和历史最悠久的立宪制共和国。 圣马力诺由《》管理,该宪法成书于16世纪,由拉丁文书写完成的一套六本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圣马力诺认为这是最古老的迄今仍然有效的政府文件或宪法。 圣马力诺的国家经济主要依靠金融业、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就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圣马力诺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与欧洲发达地区水准持平。圣马力诺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高度稳定和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国既没有国家债务也没有预算盈余。 圣马力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车比人多的国家。在外交上,圣马力诺追随意大利领导,而且它还是团结谋共识集团的核心成员。.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国徽

聖馬力諾國徽中為藍色的盾徽,三座山峰上有塔,塔上插有鴕鳥的羽毛。上有象徵主權的王冠,飾以橡樹和月桂枝條。綬帶上書有「自由」(Libertas)。 Category:圣马力诺国家象征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马力诺国徽

圣诞岛

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是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東北部的海外領地,為火山島,面積135平方公里。北距印尼首都雅加達約500公里,東南距澳大利亞西岸首府伯斯約2600公里,東距另一澳大利亞海外領地科科斯(基林)群島975公里。聖誕島有人口約2,072人,大部分居住在岛北部的飛魚灣、銀城、半山和Drumsite。聖誕島是世界上少數除大中華地區及新加坡以外華人佔人口大多數的地區,官方語言為英語。.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诞岛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是北美洲的一個國家,位于加勒比海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向风群岛南部,聖露西亞及格瑞那達之間。居民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圭亚那

圭亞那合作共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通称圭亚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内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内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圭亞那(約佔圭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圭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係比較密切。.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圭亚那

圭亚那国徽

圭亞那國徽為啟用於1966年,為一盾徽。中間三條波浪紋代表該國的河流等水體,上方的王蓮是該國國花。下方的麝雉為該國國鳥。笆上方有頭盔,飾以藍白花冠、土著的羽冠和鑽石。左右由持鎬 (鑽石和鎬代表礦業)和甘蔗 (代表農業)的美洲虎守護。下方綬帶書有國家格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Category:圭亚那国家象征 G.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圭亚那国徽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匈牙利

匈牙利国徽

匈牙利國徽是匈牙利結束共產黨統治之後,於1990年7月3日正式採用的國徽,为盾徽。盾面垂直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平行、红白相间宽条;右边下方為绿色山峰,峰顶上有一顶王冠。王冠上面為白双十字表示主教标志。盾徽上面是匈牙利圣冠。.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匈牙利国徽

圖瓦盧

图瓦卢(Tuvalu)是一个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的島國,位於南太平洋。由於地勢極低,最高點僅海拔4米,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對吐瓦魯造成嚴峻威脅,是全球遭受全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嚴重的國家。图瓦卢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图瓦卢面积狭小,仅有26平方公里的国土,位居倒数第四。.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圖瓦盧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北奥塞梯共和国,全稱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国(Respublika Severnaya Osetiya-Alaniya;奧塞梯語:официалон ном Республикæ Цæгат Ирыстон—Алани)位於高加索,曾爲蘇聯時期的一個自治共和國。现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俄罗斯自治共和国。是一個位於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地区,与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及格鲁吉亚毗邻而居,面积接近8000平方公里,首府为弗拉季高加索,总人口50多万人。 由于与车臣共和国接壤,这个地区近年来曾多次发生车臣恐怖份子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最为著名的是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国徽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国徽,国徽图案与南奥塞梯略同,金色的土地,象征着大地的富饶和国土的神圣。在国土上向前直行的是象征权力的雪豹。金色的雪豹背上呈现黑色斑点,尾向上翘表示雪豹警惕,随时随刻准备捍卫国家领土。雪豹是北高加索地区传统的象征兽物,不过近期逼向濒危。背景的七座雪山象征高加索地区的雄伟山景。.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国徽

北美地区

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區,以文化區分法又稱盎格魯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的一部分,與自然地理的北美洲有明顯的不同,不包括同屬於美洲大陸的中美(即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根据联合国按政治地理学标准对世界区域的划分,北美由以下国家和地区组成:.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美地区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美洲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非

北马里亚纳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邦(Sankattan Siha Na Islas Mariånas;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縮寫为CNMI)是美国的一個自由邦,位于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它包括了15个岛屿,總长685英里,位於夏威夷到菲律宾約四分之三的距離上。北马里亚纳群岛在2010年的正式人口普查裡有5萬9221人。北马里亚纳群岛總面積為463.63km²(179.01sq.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徽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徽的靈感來自於美國,原因是因為北馬利安納群島曾經是美國的託管地。藍底加上一個白星與拉提石(Latte Stone),後者是查莫羅人(Chamorro people)的建築遺址,象徵查莫羅傳統文化。 含有四種花卉的裝飾花環頭飾(或被稱作"mwarmwar")於1981年被加到徽章中,並延續著連結該群島與其神聖的歷史與風俗,象徵著卡羅萊納文化。 Category:北馬里亞納群島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马里亚纳群岛徽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重定向 北賽普勒斯.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北賽普勒斯國徽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國徽與賽普勒斯共和國國徽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增加了星月標誌;圖案上的年份由1960年變成了北賽普勒斯共和國成立的1983年。 北塞浦路斯国徽最初启用于1983年11月15日,2007年11月2日重新修改国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賽普勒斯國徽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查看 国徽列表和北歐

國籍標誌

國籍標誌為軍用航空飛行器與軍用車輛上,標示所屬國籍之標誌。通常採用國旗配色或該國國徽而成之(圓標等)圖形,也有部分將國家象徵(如澳洲之袋鼠)融入圖案之內。 以下圖案之順序,依照國名的英文字母排列。.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國籍標誌

國旗列表

錄 洲域排列.

查看 国徽列表和國旗列表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République du Congo;基图巴语:Repubilika ya Kongo;林加拉语:Republiki ya Kongó),简称刚果,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首都为布拉柴维尔。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毗邻几内亚湾。 历史上该地由班图人的部落控制,后成为法国殖民地,通用法语,1960年获得独立。1970年至1991年间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党制国家;1992年曾改用多党制,但1997年此政府在内战中倒台。.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国徽

刚果共和国國徽為一黃地盾徽。繪有一隻呈忿怒狀、右爪持火炬的紅色綠爪綠舌獅子,中有綠色波浪紋。上有一頂書有國名的王冠。盾徽由兩隻象守護。飾帶以法語書上國家格言「正義、勞動、進步」。 该国徽于1963年启用,1970年废除,2003年再度启用。 Category:剛果共和國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刚果共和国国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徽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徽啟用於2006年2月18日,與扎伊爾的國徽類似。中間為豹頭,左為象牙,右為矛。飾帶以法語書上國家格言「正義、和平、勞動」。.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徽

利比亚国徽

利比亚自2011年利比亞內戰后,利比亞政府尚未設計确定新國徽。2013年起,利比亞國驻外使馆及护照所使用的星月徽章作为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利比亚国徽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Liberia),位於西非,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象牙海岸,西南濒大西洋。 19世纪初,一些美国黑奴解放後有計畫地移居到现在称作利比里亞的地区,所以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国徽

利比里亞國徽啟用於1847年,為一面鑲金邊的盾。繪有一艘當時的帆船,代表當地居民是乘船來的黑奴。太陽代表美好未來,而鴿子代表和平。岸上的犁代表未來的生活,而棕櫚樹和土地讚美當地的豐饒。上方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是對自由的愛把我們帶到這裡」,下方書有國名。 Category:利比里亞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利比里亚国徽

列支敦士登國徽

列支敦士登國徽又為大公徽。中心圖案為一盾徽,分為四個象限:第一個象限代表了西里西亞。四黃四黑橫條被綠色冠形斜條穿過,代表庫恩林格家族。紅白盾代表特羅泡公國,而鳥身女妖代表里特堡。中間黃紅小盾為家族紋徽。下面的獵號代表亞格恩多夫公國。 盾徽圍以斗蓬,上有大公冠冕。另有小國徽,為家徽頂著冠冕。 Category:列支敦士登国家象征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列支敦士登國徽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親王國(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也译作列支敦斯登公國,舊譯力喜騰斯坦因,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聯合國區域集團定義為西歐國家),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烏茲別克)。同时该国也是唯一一个官方语言是德语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兼人口稀少,但卻擁有極高的國民收入水準,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60,000歐元,是一個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準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列支敦斯登

喀麦隆国徽

喀麥隆國徽為盾徽。其顏色和五角星與國旗同。紅色塊上尚有喀麥隆的版圖、天秤和劍。盾後交叉擺著一對束棒,上方以法、英兩語書以國家格言「和平、勞動、祖國」。綬帶上書以國名。 Category:喀麥隆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喀麦隆国徽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东部与委内瑞拉接壤,东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是巴拿马和太平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国徽

哥倫比亞國徽啟用於1834年5月9日,為一盾徽,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為石榴(哥倫比亞是原本新格拉納達的一部分)和兩隻豐裕之角。中間是被矛挑起的自由之帽。下方圖案表示哥倫比亞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盾上方有一振翅、咀叼月桂枝條的安第斯神鷹,爪下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自由與秩序」。兩側有四面國旗枝條裝飾。 Category:哥伦比亚国家象征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哥伦比亚国徽

哥斯達黎加國徽

哥斯達黎加國徽為盾徽,最上方的藍色綬帶上書有「中美洲」。盾徽內繪有前後(後方有升起的太陽)的海洋(皆繪有掛有國旗的帆船)把三座山峰夾在中間,表示該國的地理的特徵: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圖案之上繪有七顆代表該國七省的白色五角星。白色的綬帶上書有國名。兩側的球狀圖案為咖啡。.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哥斯達黎加國徽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共和國(República de Costa Rica),通稱哥斯达黎加(台灣稱哥斯大--黎加,中國大陸和港澳稱哥斯達--黎加),意為「豐饒海岸」,是中美洲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首都在聖荷西。.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哥斯达黎加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国徽

哈薩克斯坦國徽啟用於1992年6月4日,為圓形,以藍、金為主色。中間為氈房的天窗,上有五角星。左右為天馬所扶持。下面綬帶書「哈萨克斯坦」。.

查看 国徽列表和哈萨克斯坦国徽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冰岛

冰島國徽

冰島國徽(Skjaldarmerki Íslands)為一盾徽,繪有國旗的圖案。盾徽上端有一只红舌金爪的白隼和一只白齿红舌金爪的龙,左侧是一头黑牛,右侧站着一位身披斗篷的巨人。隼、龙、牛和巨人都是冰岛传说中保护冰岛四角的守护神。盾徽下端的石块代表冰岛多岩石的漫长海岸。 “世界之环”(Heimskringla)记载丹麦国王欲征服冰岛,派遣魔术师至冰岛的颠末。魔术师在冰岛的4个地区被鸟、龙、公牛、巨人撃退,丹麦国王因此放弃。其中的巨人是山巨人或是石巨人。 Category:冰島 I.

查看 国徽列表和冰島國徽

冈比亚

岡比亞(The Gambia),全称甘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Gambia),西部非洲國家,陸上被塞内加爾環繞,面积11,295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國家。岡比亞河貫通國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岡比亞脫離英國獨立。岡比亞人口191万(2014年),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冈比亚

冈比亚国徽

岡比亞國徽在1964年11月18日啟用。中心圖案為一面綠、白、藍三色盾徽,中間繪有鋤頭和斧頭。左右有兩隻各持斧鋤的金色獅子守護。盾上有頭盔,飾以黃藍二色花冠和花環,上有棕櫚樹。綬帶以英語書有國家格言「進步、和平、繁榮」。 Category:岡比亞 G Category:1964年面世.

查看 国徽列表和冈比亚国徽

几内亚

几内亚(正式名稱:几内亚共和國,République de Guiné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南接科特迪瓦,南臨利比里亞,西及塞拉利昂,北鄰几内亚比索、塞内加尔,北和東北與馬里接壤。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在几内亚发源。几内亚本来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整个地区,它来源于柏柏尔语,意思大约是“黑人的国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几内亚

几内亚国徽

几内亚國徽為一盾徽,上方為紅綠兩色,下方為紅黃綠三色。一隻鴿子叼著金色橄欖枝條。一柄劍和一柄步槍交叉於其上。飾帶以法語書上國家格言「勞動、正義、團結」。 Category:畿內亞 J.

查看 国徽列表和几内亚国徽

几内亚比绍国徽

畿內亞比紹國徽為圓形,上方有一黑五角星,是非洲的象徵。周圍飾以棕櫚枝條。下方有一扇貝,象徵其為一沿海國家。红色飾帶以葡萄牙語書上國家格言「統一、鬥爭、進步」。由於歷史上的原因,本國徽與佛德角的舊國徽很相似。本国徽自1973年开始沿用至今。.

查看 国徽列表和几内亚比绍国徽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國徽

克羅埃西亞國徽由一個大盾牌和五個小盾牌組成。紅白方格的大盾牌是中世紀克羅埃西亞國王的標誌。大盾牌上面的五個小盾牌象徵組成克羅埃西亞的五個歷史地區,由左至右分別是克罗地亚王国、拉古薩共和國、達爾馬提亞、伊斯特里亞、斯拉沃尼亚。 Category:克罗地亚国家象征 H.

查看 国徽列表和克羅埃西亞國徽

克里米亞共和國

克里米亚共和国(Respublika Krym;Республіка КримRespublikasy Krym;Къырым Джумхуриети, Qırım Cumhuriyeti),是2014年3月11日從烏克蘭獨立的共和國,國土位於克里米亞半島。首都是辛菲罗波尔。在2014年3月16日舉辦歸屬公投,公投结果以97%赞成的得票率获得通过,克里米亚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于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但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欧盟、美国及联合国承认。.

查看 国徽列表和克里米亞共和國

国徽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為国家象征之一。國徽上通常有來自大自然的元素,如動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于盾徽。 除了国徽,一些次主權或自治地方行政區、各级行政区划也有代表自己徽章,依自身的行政级别而称作“邦徽”、“州徽”、“区徽”、“市徽”、“省徽”、“郡徽”、“县徽”等。.

查看 国徽列表和国徽

图瓦卢国徽

圖瓦盧國徽是一面盾徽,中間為圖瓦盧傳統的會堂——馬尼巴,下方為水紋。外環飾以八隻貝殼和八片香蕉葉。下方的綬帶以圖瓦盧語書以國家格言「圖瓦盧為了上帝」 (也是國歌歌名)。 分类:圖瓦盧 T.

查看 国徽列表和图瓦卢国徽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查看 国徽列表和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國徽

玻利維亞國徽中央圖案為橢圓形盾徽,繪有高山和礦坑入口,有太陽在山後。平原上有羊駝、小麥和樹。外環書有國名,下面有十顆星,代表了現有九個省和在1879年在與智利的战争中失去的、玻利維亞唯一的沿海省份。後為國旗、大炮、步槍、斧頭和自由之帽。橢圓形上方有月桂和橄欖枝條,以及振翅中的安地斯神鷹。.

查看 国徽列表和玻利維亞國徽

砂拉越州

#重定向 砂拉越.

查看 国徽列表和砂拉越州

砂拉越州徽

拉越州徽 是马来西亚联邦中砂拉越州的州徽。 州徽中有一個象徵性,翅膀張開的马来犀鸟,前方蓋著砂拉越州旗。犀鸟的翅膀有十三根羽毛,表示馬來西亞的13州。犀鸟的左腳及右腳上抓的是馬來西亞的國花朱槿,马来犀鸟的腳上有標語「Bersatu, Berusaha, Berbakti」(团结,努力,服务)。.

查看 国徽列表和砂拉越州徽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秘鲁

秘鲁国徽

目前的秘魯國徽啟用於1950年,為盾徽。左上角為小羊駝,右上角方金雞納樹,下方為豐裕之角。上方和兩側分別有冬青櫟冠和四面國旗裝飾。此徽亦見於秘魯軍旗上。 在政府旗上的是軍徽 (Escudo de Armas)。國旗被月桂和橄欖枝條取代。 Category:秘魯 P.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秘鲁国徽

科威特

科威特国(دولة الكويت),通称科威特(الكويت),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的君主制国家,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北部与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61年6月19日独立。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位,因此油气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威特

科威特国徽

科威特國徽為一盾徽,上繪國旗圖案,置於一隻古萊什之鷹胸前。鷹兩翅之間構成一個圓,上繪一隻帆船在晴天的海面上航行。圓的頂部以阿拉伯語書「科威特國」。 Category:科威特 K.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威特国徽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ka e Kosovës;Republika Kosovo),通称科索沃(又譯科索夫、科索伏),是一個主權爭端地區及有限承認國家,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於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该地区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託管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現時获得了110个联合国国家的承认。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索沃

科索沃国徽

科索沃國徽于2008年2月17日被科索沃議會審議批准。 是一面盾徽,藍地鑲黃邊。中間的科索沃地圖和六顆白色五角星形式與意義和國旗無異。 國徽意思:金黃色部分代表科索沃的領土,上方六顆白色星星象徵國內的六个民族;阿爾巴尼亞族、塞爾維亞族、穆斯林族、戈兰尼族、羅姆族和土耳其族,六星並列象徵科索沃為尊重「多元族群」的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索沃国徽

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全名象牙海岸共和國(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接迦納,南臨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鄰馬里、布基纳法索。 象牙海岸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间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国徽

科特迪瓦國徽中心圖案為一面繪有非洲象頭的盾徽 (其長牙即國名的來源),上方有升起的太陽。左右有油棕各一株,是當地的主要農作物。飾帶上以法語書有國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特迪瓦国徽

科摩罗国徽

科摩羅國徽為圓形。中心圖案為繪有四顆五角星(代表構成科摩羅的四個島)的新月,其後為太陽。法語和阿拉伯語的國名書於其外。外環以橄欖枝條。綬帶上書以國家格言「Unité, Solidarité, Développement(統一、团结、发展)」。 Category:科摩罗国家象征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科摩罗国徽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突尼西亞

突尼斯國徽

突尼西亞國徽啟用於1963年,為金地盾形。上方為帆船,左下為天秤,右下為持劍的獅子。飾帶上以阿拉伯語書國家格言「自由、秩序、正義」。盾的上方有新月抱星的圖案。 Category:突尼西亞 T.

查看 国徽列表和突尼斯國徽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立陶宛

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上一位身著銀裝的騎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右手揮一把銀劍,左手持藍地鑲金黃色牧首十字的盾牌。前苏联时期曾经使用加盟共和国国徽。另有大國徽,盾外有獨角獸和獅鷲守護,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並書以格言「讓統一盛放」。 Category:立陶宛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立陶宛国徽

紐埃

紐埃(纽埃语:Niuē)位於太平洋中南部的一个岛国,距离新西兰北部有2,400公里,其西为汤加、以北是萨摩亚,以东则是邻国的库克群岛。纽埃国土爲一橢圓形島嶼以及周圍的珊瑚礁環繞组成,面積260平方公里。人口1400多(2003年),種族屬波利尼西亞人。講紐埃語和英語。多信奉埃克利西亞紐埃教。出產西番果、椰子和檸檬、香蕉等。有小型水果加工廠。出售郵票亦爲重要經濟收入。首府阿洛菲,人口600多。紐埃和新西兰保持自由聯合的关系。.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紐埃

紐西蘭國徽

新西兰國徽是一面盾徽。左上角藍地,繪有四顆紅色五角星,即南十字星。左下角紅地,繪有一束小麥,代表農業。中間白地,繪有三艘帆船,象徵海上貿易的重要性。右上角紅地,繪有羊毛,象徵畜牧業。右下角藍地,繪有錘子,代表礦業。盾上方飾有一頂聖愛德華王冠。兩側由一名手持國旗的歐洲裔婦女和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守護著。盾徽下有銀葉蕨。飾帶上書有國名。 Category:新西兰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紐西蘭國徽

索馬里國徽

索馬里國徽啟用於1956年10月10日。中心圖案為一面藍地白五角星的盾徽,與國旗相同。盾上有王冠,象徵主權。左右為索馬里豹所扶持。下方為棕櫚枝條、矛和飾帶。.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索馬里國徽

索马里兰

索馬里蘭共和國(Jamhuuriyadda Soomaaliland,أرض الصومال,英語:Republic of Somaliland)位於非洲之角,是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共和国,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為英屬索馬里。1991年5月,索馬里北部屬的諸部落宣佈獨立,成立索馬里蘭共和國,简称索马里兰。而索馬里蘭則是對該政府統管轄區域的稱呼。該國實際控制原索馬里十八個省份中的五個,但未曾獲其他国家和國際组织承認。 該國东部和索马里邦特兰国接壤,西部和南部与衣索比亞接壤,吉布提在其西北方,北面隔着亞丁灣和也门相望。面積137,600平方公里,首都哈爾格薩。.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索马里兰

索马里兰国徽

索马里兰共和国国徽于1996年10月6日与索马里兰共和国国旗同时通过临时国会批准。1991年5月18日,索马里兰宣布从索马里共和国独立,实际控制且管辖今日的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西北部近三分之一的领土,是索马里境内最为和平、发展最好的区域。由于联合国组织一向只承认索马里内战前的索马里联邦政府(即“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索马里兰共和国政府至今仍未获得任何国家的正式承认,但在2009年内战战斗中,埃塞俄比亚军队及政府官员与之有过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索马里兰国徽为一金黄圆盘,一个平称立于中央,代表平等与法制社会,称下是只常见于阿拉伯与阿拉伯影响深的国家的国家标志中的薩拉丁之鹰。分别代表自由与平等的两个手在鹰下合手。两根橄榄枝环绕在圆盘周边,象征和平。两根橄榄枝交接上方用阿拉伯文行书体写出伊斯兰教中的太斯米“诵真主之名”(),同时从侧面隐示索马里兰的穆斯林背景。.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索马里兰国徽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重定向 索马里.

查看 国徽列表和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一般通稱約旦)是中东的国家,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查看 国徽列表和约旦

约旦国徽

約旦國徽啟用於1921年,並在1934年8月25日正式成為國徽。 國徽為斗篷式,上有五垛王冠,頂鑲矛頭。斗篷內有鷹立於地球上,象徵伊斯蘭教普傳於世。下為傳統武器和阿拉伯起義旗幟。下為小麥和棕櫚樹枝。綬帶上書「阿卜杜拉·本·侯賽因 (現任國王),約旦哈希姆王國國王,祈求真主幫助」。最下為復興勳章。.

查看 国徽列表和约旦国徽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查看 国徽列表和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国徽

納米比亞國徽為一盾徽,上為國旗圖樣。護盾獸為代表勇氣、優雅、自豪的直角羚。地上有当地沙漠植物百歲蘭,象徵堅韌不屈的精神。盾上方有吼海雕,象徵領袖的遠見,其所站立的花環圖案為鑽石形,代表國家的礦產和傳統。飾帶書有國家格言“團體、自由、正義”。.

查看 国徽列表和纳米比亚国徽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查看 国徽列表和缅甸

缅甸国徽

现行缅甸国徽于2010年10月21日开始使用,由1974年版缅甸国徽的修改而来。 1974年版緬甸國徽中間為緬甸版圖置於一個十四齒的齒輪,齒數象徵緬甸的省和邦,外飾以稻穗;新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橄榄枝中间,兩頭聖獅為守護獸。兩者之間為花卉狀圖案,頂端為一象徵獨立的五角星。下方是绶带。 因国家体制改变,与旧国徽相比,新国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删去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徽上经常使用的齿轮、稻穗等图案,改用橄榄枝环绕缅甸版图。 M Category:缅甸国家象征.

查看 国徽列表和缅甸国徽

美屬薩摩亞

美屬薩摩亞(薩摩亞語:Teritori o Amerika Sāmoa,American Samoa)又称东萨摩亚,是在南太平洋的美國非合併非建制領土。最早自前1000年就有人定居,歐洲探險家在18世紀到達薩摩亞。首府帕果帕果,是太平洋上天然良港之一。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55519人(2010年)。主要的島是图图伊拉岛(最大和人口最高),其餘島嶼為马努阿群岛、罗斯环礁和斯温斯岛。 19世紀後半叶,德国、英国和美国为争夺萨摩亚群岛发生了严重的國際對抗。最后,根据1899年條約規定,德國和美國分割薩摩亞群島。次年美國正式佔領群島東半部,由五個火山島與兩個珊瑚礁組成。西薩摩亞現在是薩摩亞獨立國。 美国通过1929年2月20日一项国会法案,正式接受将这些岛屿割让给美国的契约。该法案规定,当地居民享有美国国民地位。该法案规定设立一个美属 萨摩亚政府,其一切民政、司法和军事方面的权力属于美国总统指定的人。由于 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主要是军事利益,该领土由美国海军管辖。1951年一项行政 命令把对该领土的权力移交给内政部。 2005年5月30日,美屬薩摩亞再次要求聯合國把當地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

查看 国徽列表和美屬薩摩亞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美國

美国国徽

美国国徽实际上是美国官方大纹章(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印章存放在美国国务院,第一次用于1782年。 事實上,美国并未指定一个国徽图案。但纹章正面的图像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的象征,且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上,如护照。下文中讨论的是最常使用的彩色版本国徽图案;而真正印章在纸张上盖下的图案是单色的。.

查看 国徽列表和美国国徽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查看 国徽列表和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國徽

羅馬尼亞國徽係根據羅馬尼亞王國於1922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之徽章為基礎設計,並於1992年9月10日由該國國會採用為該國國徽。 國徽的主體由啣著十字架,兩爪分別持鎚及劍的金鷹所構成,在其上的盾樣被分成五塊,分別代表羅馬尼亞的構成。 徽章的三種主要顏色:紅、藍、黃,分別與該國國旗相互輝映。.

查看 国徽列表和羅馬尼亞國徽

烏克蘭國徽

烏克蘭國徽為藍色的盾徽,中間有金色的三叉戟。這個圖案最初是留里克王朝的印章圖案,1918年3月22日曾被立為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國徽。1992年2月19日經烏克蘭最高拉達采納作為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烏克蘭國徽

爱尔兰共和国

#重定向 爱尔兰.

查看 国徽列表和爱尔兰共和国

爱尔兰国徽

愛爾蘭國徽是一面藍色的盾徽,中間繪有一面金色框、銀弦的竖琴。此徽章也是英國國徽左下的組成部分。 Category:爱尔兰共和国 I.

查看 国徽列表和爱尔兰国徽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爱沙尼亚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国徽列表和瑞士

瑞士国徽

士国徽與瑞士國旗一樣為紅地白十字,但外廓為盾形。 在很多和瑞士有關的物品,例如貨幣、車牌,以至瑞士軍刀上都有國徽的圖案。.

查看 国徽列表和瑞士国徽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查看 国徽列表和瑞典

瑞典国徽

典國徽分為大小兩種。小國徽称为三王冠,為藍地的盾徽,上繪三面三垛的金冠,上有瑞典的王冠。 大國徽為王徽,二、四象限為带有三王冠的小國徽,一、三象限繪有比耶博王朝的纹徽,即藍白斜紋相間的盾徽和紅舌紅爪戴金冠的金色忿怒狀獅子。中間小盾分別繪有瓦薩王朝和貝爾納多特王朝的徽號。上有王冠。外為六翼天使勳章,兩隻獅子,再覆以斗蓬和王國王冠。.

查看 国徽列表和瑞典国徽

瑙鲁国徽

諾魯國徽是一面盾徽,分為上部、左下方和右下方。上方背景為金色織物,上有磷的符號,象徵當地的主要資源磷酸鹽。左下方為一隻立於懸於海上的T型架上的軍艦鳥,右下方為藍地,上有一節瓊崖海棠枝條。盾有一頂酋長在儀式時佩帶的、用羽毛、棕櫚葉子和鯊魚齒編成的冠冕。上方有一顆白色星,角數象徵了十二個部落,也反映了當地的傳統:瑙魯人是由兩塊巨石帶到世界上的。上方的綬帶以瑙魯語書有國名,下方綬帶以英語書有國家格言「上帝的旨意優先」。 分类:瑙魯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瑙鲁国徽

瓦努阿图

努阿圖共和國(République de Vanuatu、Republic of Vanuatu、Ripablik blong Vanuatu,--)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於1980年獨立建國,由80多個岛屿(68個有人居住)组成,屬於美拉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其一年四季均為熱帶海洋性氣候。.

查看 国徽列表和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国徽

努阿圖國徽上有山、美拉尼西亚勇士、猪牙和飾帶上以官方语言比斯拉马语印上的国家格言“上帝与我们共存”(Long God yumi stanap)。勇士身后十字交叉的“那姆乐”树叶与环绕着树叶的猪牙代表国家的富裕和自然资源的富足。“那姆乐”树叶与猪牙同时出现在国旗上。豬獠牙圖案同时象征财富。蕨葉同时代表和平而39片葉代表了39名國會議員前方為穿上當地戰士服裝的首任總理沃爾特·利尼站在當地的最高峰塔布韋馬甘納山上。国徽由利克·弗雷泽设计,他也是国旗的修定人。.

查看 国徽列表和瓦努阿图国徽

牙买加

牙买加(Jamaica)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 原本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語系泰諾族的居住地。1494年哥伦布来到牙买加,1509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1655年被英国占领,在1866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2年8月6日牙买加宣告独立,目前是英联邦范围内的英聯邦王國主權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牙买加

牙買加國徽

牙買加國徽為盾徽,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桑克羅夫特在1661年設計。白地,中間為一紅色十字,上繪有五個鳳梨。上有頭盔,花環上有一隻鱷魚。盾的兩側分別一男一女的阿拉瓦克人守護。綬帶上寫著國家格言:「出類拔萃,一個民族」。.

查看 国徽列表和牙買加國徽

盧森堡國徽

盧森堡國徽分為大中小三種。中心圖案為一盾徽,繪有白藍相間的十條橫條,中間為一隻頭戴金冠、呈忿怒狀的紅色獅子。上有大公冠冕。中國徽有兩隻獅子守護盾徽。大國徽為中國徽加上斗蓬,上方有大公冠,下飾勳章。 Category:盧森堡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盧森堡國徽

盧旺達國徽

盧旺達國徽啟用於2001年,為圓形。中間為食物籃、高粱和咖啡。下方有齒輪,上為有太陽。左右各有一面盾。上下飾帶成別以盧旺達語書以「盧旺達共和國」和國家格言「團結、勞動、愛國」。最外圍為綠色的平結,象徵團結。 一般認為,這個改動是受盧旺達大屠殺的影響,旧卢旺达国徽上的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1994年大屠杀期间血流遍地的场景。 Category:盧旺達 R.

查看 国徽列表和盧旺達國徽

直布罗陀

布罗陀(Gibraltar)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之一,也是最小的一個,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是通往地中海的入口。 直布罗陀面积約为6平方公里,北接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直布罗陀巨岩是直布罗陀主要的地标之一。直布罗陀的人口集中在该区域的南部,容纳了直布罗陀人和其他民族共三万多人。居民人数包括常住的直布罗陀人,一些常驻的英国人(包括英国军人的妻子和家人,未包括军人本身)和非英国居民。没有包括参观的游客和短暂停留的人士。 2009年,本地出生的人数达到23,907人,含3,129名英国移民居住者和其余民族2,395人,总人口数达到31,623人。.

查看 国徽列表和直布罗陀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translit;;bʲɪlɐˈrusʲ ),通称白俄罗斯,或稱白羅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為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 ,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查看 国徽列表和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徽

白俄羅斯國徽(Дзяржаўны герб Рэспублікі Беларусь、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рб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在1995年白俄羅斯共和國全民公投通過後起用,取代了原有的柏康利亚徽號。國徽上的彩帶圖案採用和白俄羅斯國旗一樣的顏色,另外又有白俄羅斯版圖、小麥穗和紅色五角星等圖案。白俄羅斯國徽有時被稱為「白俄羅斯紋章」,不過由於國徽缺乏一些紋章學的元素,所以這是不正確的稱謂。事實上,現時的國徽受到白俄羅斯共和国的前身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的影響,兩者亦因而極之相似。除它之外,不少如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德涅斯特河地區等等現時採用的國徽或徽章,設計上都留有前蘇聯時代的影子。 2012年起,白俄罗斯政府修改了国旗和国徽的视觉风格。.

查看 国徽列表和白俄罗斯国徽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查看 国徽列表和百慕大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芬兰

芬兰国徽

芬兰国徽(Suomen vaakuna)于1560年在古斯塔夫一世的葬礼时被采用,同时也是芬兰共和国国徽和芬兰大公国国徽。 在芬兰国徽法案中对国徽的描述为:“红色,在九朵银色玫瑰中,一只咆哮着的戴着皇冠的狮子,右前蹄为被覆盔甲的人手,挥舞着长剑,脚踩着翻转的弯刀。” 据推测,国徽上的狮子来源于福尔孔家族,它同样也出现在瑞典国徽上。剑和弯刀与卡累利阿国徽相类似。踩在狮子脚下的俄罗斯弯刀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彼时,瑞典与俄罗斯帝国正处于长期战争中。九朵玫瑰据推测是代表了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但玫瑰的数量几经变化。 芬兰国徽在芬兰国家机关旗帜上也有体现。.

查看 国徽列表和芬兰国徽

韩国国徽

大韩民国国徽(韩国语:대한민국의 국장)最后修订於2011年。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着的無窮花。無窮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黄色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红藍太極圖代替,它不仅是韩国以至汉字文化圈一个传统象征,更在此代表着国家行政与大自然规律的和谐。一条白色饰带环绕着無窮花,饰带上缝着国名:大韩民国(韩国语:대한민국)四字。此特点与朝鲜的国徽设计相同。.

查看 国徽列表和韩国国徽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查看 国徽列表和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国徽

莫桑比克國徽是由莫桑比克憲法第194條規定的。呈圓形。中間為代表建設新生活的太陽。前有交叉的鋤頭和AK-47步槍,下為書本,象徵農民和農業生產、國防和教育。圓形底部為莫桑比克地圖和海洋。圓周為象徵工人和工業的齒輪,上有紅色五角星。外飾以玉米和甘蔗花環,兩者皆為當地主要農產品。飾帶以葡萄牙語書上國名。 其國徽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徽頗為相似。.

查看 国徽列表和莫桑比克国徽

莱索托

莱索托王国(Mmuso wa Lesotho,Kingdom of Lesotho),简称莱索托,位处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国中国,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国包围,接壤边境线909公里长。因地处高原,莱索托也被称为“天空王国”。 莱索托这一国名的意思是“说塞索托语的人们”。其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所以欧洲惯称莱索托为巴苏陀兰。 莱索托是英联邦国家成员,1966年10月4日从英国独立。 其国土大小为3035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约1,942,008。 莱索托经济落后,为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约有49%的人口生活低于国际贫困线一天1.25美元,而且艾滋病情况严重失控。.

查看 国徽列表和莱索托

鞑靼斯坦共和国

鞑靼斯坦共和国(Respublika Tatarstan,Татар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一个在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国,屬伏爾加聯邦管區。面积6.8万平方公里,人口3,779,800(2002年數據),首府喀山。.

查看 国徽列表和鞑靼斯坦共和国

聯邦地區

聯邦地區(Federal district)也稱聯邦直轄地,是聯邦制行政區劃的一種。其為聯邦政府直接管轄。.

查看 国徽列表和聯邦地區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徽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徽的中心圖案為一面黃底盾徽,上繪棕櫚樹。盾上花環和藍色五角星。盾側有隼和鸚鵡守護。上方綬帶書有國名,下綬帶上書以國家格言「團結、紀律、勤勞」。 Category:聖多美普林西比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徽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圣基茨和尼维斯聯邦,又称--联邦(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或Federation of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小安地列斯群島北部背風群島,是一個由聖基茨島和尼維斯島組成的聯邦制島國,在1983年9月19日獨立,成為一個英聯邦王國。 首都巴斯特爾位於較大的聖基茨島上,較小的尼維斯島位於聖島東南3公里處,兩者相隔纳罗斯海峡(The Narrows,意为“窄堑”)。.

查看 国徽列表和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聖盧西亞國徽

圣卢西亚國徽為盾徽。藍地,中間以竹竿疊成十字,上有疊有一張代表非裔人的凳子,二、四象限是象徵英國的玫瑰,一、三象限是象徵法國的百合花飾。上有頭盔,花環上有一隻持火炬的手。盾的兩側由聖露西亞鸚鵡守護。綬帶上寫著國家格言:「土地、人民、光明」。.

查看 国徽列表和聖盧西亞國徽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國徽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国徽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國徽為盾徽。繒有兩名穿著羅馬式服裝的女子,一個手搖棕櫚枝條站立,另一位跪在繪有相握雙手的祭壇前祈禱。上方的花冠繪有一株棉花。綬帶上寫著國家格言:「和平與正義」。 分类: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國徽

荷兰王国

荷蘭王國或稱尼德蘭王國(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帕皮阿門托語:Reino Hulandes),簡稱荷蘭、尼德蘭(Netherlands),是由荷兰(為了與荷蘭王國區分又稱為「荷蘭本土」)、阿魯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4个構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複合国(联合王国),是一个以荷兰本土為核心的主權國家。荷蘭王國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权。.

查看 国徽列表和荷兰王国

荷蘭國徽

荷蘭國徽於1815年8月24日開始使用。中心圖案為一盾徽,藍底,飾以黃色長方形小塊。中間為一隻頭戴金冠、呈忿怒狀的金色、紅舌紅爪,手持劍和代表七個省份的箭枝的獅子。上有王冠。外有兩隻紅舌紅爪獅子守護盾徽。下方藍色綬帶書有威廉一世的格言:「Je Maintiendrai」 (中古法語:我將堅持。原來的格言以後還有夏龙,即其前任所屬的家族名,後來改為拿騷,最後被刪除)。這些圖案被置於斗蓬中,上方有王冠。.

查看 国徽列表和荷蘭國徽

菊花紋章

菊花紋章,是日本各式以菊花作為樣式的家紋之總稱,通常用來指稱日本皇室的家徽。 在日本,由於法律并没有确立正式的国徽,因此习惯上,日本皇室(天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即菊花纹章被廣為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國家徽章而使用。鐮倉時代,後鳥羽天皇把菊紋鍛刻在刀上並定為皇室紋章。另外,日本內閣所使用的代表徽章「五七梧桐花紋」,也常在國際場合及政府文件作为国家的徽章而使用,例如日本入境許可貼紙的底紋。 日本護照封面上的徽章「十六瓣一重表菊紋」,与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相似,花瓣数一样,花的层数却少了一层。 File:Imperial Seal of Japan.svg|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File:Flag of the Japanese Emperor.svg|天皇旗 File:Japanese Emblem Jyuurokukiku.png|十六菊紋 File:16ura kiku.svg|十六裏菊紋 File:Japanese Emblem Jyuukiku.png|十菊紋 File:JapanpassportNew10y.PNG|菊花紋章運用的範例:日本護照的封面 File:Kiku stamp.JPG|明治時期一張有菊花紋章圖樣的郵.

查看 国徽列表和菊花紋章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查看 国徽列表和菲律宾

菲律賓國徽

菲律宾共和国的国徽呈盾形,盾形的下面有一条飘带,上面写着“菲律宾共和国”。盾形国徽的图案代表菲律宾的三个历史时期,即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和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国徽的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底色都是白色,上方有三个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菲律宾群岛的三大区域——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中部是有八道金黄色辐射线的太阳,表示阳光普照全国。国徽的左下方代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蓝色的底面上绘有一只向左看的金黄色的美国秃头鹰,左爪握着橄榄枝,表示和平;右爪握着三支矛,表示随时准备战斗,以保卫和平。国徽的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红色的底面上绘有一只跃立的金黄色的狮子,这是采用当时西班牙王国国旗上的竞狮图形。.

查看 国徽列表和菲律賓國徽

萊索托國徽

萊索托國徽啟用於1966年10月4日。中心圖案為一面金色、繪有一隻鱷魚的巴索圖式盾,後為鴕鳥羽飾、矛和棒。兩侧由兩隻馬扶持,它們立於塔巴·博錫烏山,即開國國王莫舒舒一世安葬之地上。下方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和平、雨露、繁榮」。 Category:莱索托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萊索托國徽

萨尔瓦多

薩爾瓦多共和國(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通称萨尔瓦多,是位於中美洲北部國家,為中美洲唯一不靠大西洋之國家,全國面积21,393平方公里。該國西北鄰接危地馬拉,東北與洪都拉斯交界,西面濱臨太平洋,東南鄰近丰塞卡灣。首都为圣萨尔瓦多。1821年9月15日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独立。當地治安堪慮,尤其是女性的安全。.

查看 国徽列表和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国徽

薩爾瓦多國徽為圓形。中間為等邊三角形,自上而下繪有彩虹、被自由之竿撐起的自由之帽 (周圍有光芒並寫有該國獨立的日子1821年9月15日)、五座火山和太平洋。外面有五面國旗,並環以月桂枝條 (十四對葉子代表了十四個省)。綬帶書有國家格言「上帝、團結、自由」。最外面以金色字書有「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的字樣,說明了薩國曾經是中美洲聯邦的成員。 Category:薩爾瓦多 E.

查看 国徽列表和萨尔瓦多国徽

萨摩亚

薩摩亞独立国(薩摩亞語:Malo Sa'oloto Tuto'atasi o Samoa,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简称萨摩亚,是一個南太平洋岛国,約位於夏威夷与新西蘭的中間、美屬薩摩亞的西方,為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1962年独立。.

查看 国徽列表和萨摩亚

萨摩亚国徽

萨摩亚國徽是一面盾徽。上方為一株椰子樹,四周是海洋。下方藍地,繪有南十字座。外部的地球和橄欖來自聯合國徽號的圖案,因為薩摩亞在1962年獨立之前是聯合國托管地。盾上方的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宗教是當地人民的主要信仰。下方的綬帶以薩摩亞語書「上帝創造薩摩亞」。 Category:薩摩亞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萨摩亚国徽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查看 国徽列表和非洲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Донец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是2014年4月7日由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接壤的頓涅茨克州的亲俄武装分子, BBC News (6 April 2014)在攻佔頓涅茨克當地的行政大樓後,宣布成立的國家,但没有得到國際社会普遍承認,目前仅得到南奧塞梯共和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承認。2014年-2015年曾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结成邦联“新俄羅斯”。.

查看 国徽列表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查看 国徽列表和西亚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国徽列表和西班牙

西班牙国徽

西班牙王國的國徽是有六個紋章組合而成:.

查看 国徽列表和西班牙国徽

西非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 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奴隶贸易在这里被人操纵,现在绝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就是当时从西非贩运到美国的奴隶的后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区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和热带雨林,以前人们沿这条海岸线穿行这一地区。聯合國西部非洲次分區包括十六個國家和一個屬地:.

查看 国徽列表和西非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查看 国徽列表和西欧

馬來西亞國徽

来西亚国徽是马来西亚的国家象征及标志。.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馬來西亞國徽

馬其頓共和國

其頓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拉丁化:Republika Makedonija)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 原屬於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塞尔维亚,1945年,建立馬其頓人民共和國;后更名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體後獲得獨立。首都與最大都市是斯科普里。 自独立以来,马其顿由于国名问题和希臘发生争端:希腊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故联合国、欧盟与許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上部分国家现在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ont|Поранешна Југословенск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ПЈРМ;拉丁化:Poranešna 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 PJRM),马其顿共和国以此身分加入聯合國。截至2011年12月,有133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这一名称,也有一些國家只承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之名。 2018年,希臘与馬其頓共和國已就国名问题达成协议,马其顿总理佐兰·萨耶夫在6月12日在特别记者会上表示,该国的正式国名将更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但仍待全民公投表决通过。.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馬其頓共和國

馬其頓共和國國徽

其頓共和國國徽為圓形,中間繪有太陽自山和湖泊升起之象。周圍飾以麥穗、罌粟和煙草和以當地刺繡圖案為題材的綬帶,2009年11月16日启用。 本国徽為原來1946年7月21日开始使用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的变体,亦是前南斯拉夫諸國唯一沿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時期國徽图案者,上原有代表社會主義的紅星。 1992年马其顿独立后,曾發生變更國徽的爭議。 2009年11月15日马其顿政府宣布“去除国家象征上的社會主義痕迹”,廢除了国徽上的红星。.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馬其頓共和國國徽

馬紹爾群島

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正式名称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Aolepān Aorōkin M̧ajeļ),是位於北太平洋的島國。马绍尔群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土地面積为181平方公里,人口为68,480人,分散定居在由1,156个岛屿组成的34个珊瑚环礁上。与之在海上相邻的地区分别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东南部的基里巴斯。人口最多的环礁为馬久羅,亦为马绍尔群岛的首都。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密克罗尼西亚人陆续到马绍尔群岛定居,他们借助由木棒编织的浮网在岛屿间航行。欧洲人在16世纪20年代发现马绍尔群岛,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萨拉萨尔于1526年8月在海上看到这一环礁。随后其他西班牙和英国探险家也陆续发现了这一岛屿。马绍尔群岛的名称源于英国探险家约翰·马绍尔。1874年,马绍尔群岛成为了西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1884年这些岛屿被出售给德国,并在1885年成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并于1919年由國際聯盟将其正式移交日本,马绍尔群岛因此受日本南洋廳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占领了该群岛。战后,马绍尔群岛与其他的太平洋群岛一同受美国治理的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管辖。1979年马绍尔群岛实现自治,并于1986年和美国签署《自由联合协定》而获得独立主权。 马绍尔群岛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并与美国达成自由联合关系。美国提供马绍尔群岛的国防、资金和社会服务。由于岛上天然资源并不丰富,马绍尔群岛的经济依赖于服务业以及部分渔业和农业。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的援助。马绍尔群岛采用美元作为货币。马绍尔群岛的大多数公民具有马绍尔血统,小部分移民来自菲律宾及其他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的两种官方语言是马绍尔语和英语。几乎全体国民信仰宗教,约四分之三的国民加入联合基督教会 - 马绍尔群岛公理会(UCCCMI)或神召会。.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馬紹爾群島

馬爾他騎士團

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圣约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di Rodi e di Malta),简称馬爾他騎士團。马耳他骑士团的前身为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的一个军事组织——医院骑士团,為三大騎士團之一。该组织成立的最初目的为保护本笃会在耶路撒冷的医护设施。该组织全称中的“圣约翰”得名于施洗约翰。该组织拥有两幢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羅馬孔多迪大街68號,一幢佔地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爾他宮,以及罗马郊区阿文提诺山上的馬爾他部。.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馬爾他騎士團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Regional Emblem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代表香港的徽章,現行區徽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起使用,取代了主權移交以前所使用的香港盾徽和香港徽章。.

查看 国徽列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马尔代夫

尔代夫共和国(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通稱馬爾地夫(ދިވެހިރާއްޖެ),古称溜山,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由一系列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包含了26個環礁的約1,192座珊瑚島組成。英屬印度洋領地迪戈加西亞島位於其南方印度洋水域約900公里處,其上有美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軍與航母基地。 2016年10月14日,馬爾代夫宣佈退出英聯邦。.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国徽

馬爾代夫國徽五個元素組成:中間為一株椰子樹,兩側為國旗。中央為金色的新月抱星的圖案,象徵馬爾代夫是伊斯蘭國家。下面的綬帶書有馬爾代夫的傳統國名 (الدولة المحلديبية )。 Category:馬爾代夫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尔代夫国徽

马绍尔群岛国徽

紹爾群島國徽為圓形。藍色的背景代表海洋。上方的二十四角星和兩道橙白兩色的條子,意義與國旗相同。中間為展翅的天使,象徵和平。下方為馬紹爾海圖,下方綬帶書有「璽」。順時分方向數起的圖案,分別是象徵漁業的漁網、帆船、島嶼和椰子樹、貝殼造成的錘子。外環以鎖鏈,兩者之間上方帕有國名,下方以馬紹爾語書有國家格言「共同努力得以成就」。.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绍尔群岛国徽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国徽

達加斯加國徽為圓形,黃地。中間白圓繪有馬島的版圖並放射出光芒,間飾以旅人蕉的葉子。地面為稻田,前為瘤牛的頭。上書「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下方有稻穗裝飾,並書有國家格言「祖國、自由、發展」。.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达加斯加国徽

马里共和国

#重定向 马里.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里共和国

马里国徽

里國徽(Emblème du Mali)由一個淺藍色圓形組成,中央圖案為一座清真寺,清真寺上方有一隻雀鳥,而下方則是兩個弓箭和一個正在上升的太陽。此圖案於1973年馬里獨立13年後被採用為國徽,並且自此成為官方徽章。此外,馬里國徽也會於該國的官方文件上使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里国徽

马耳他

--共和國(-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阿拉伯語拼寫:جمهورية مالطة),通稱--,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官方語言為-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和英語。--亦是英联邦和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自然资源缺乏,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耳他

马耳他国徽

目前的馬爾他國徽啟用於1988年,為盾徽,圖案與國旗同。上有五垛並帶緩衝閘的璧形冠。左右分別飾以橄欖和棕櫚枝條,下方的綬帶書「馬爾他共和國」。 Category:馬爾他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耳他国徽

马耳他骑士团团徽

他騎士團团徽也是该组织的骑士徽章,使用欧洲传统皇家紋章风格,中间的盾牌与马耳他骑士团团旗一样使用白色红底的圣乔治十字,其背后有银白色的马耳他十字支撑。背面撑挂深绿金边的白鼬帘。顶饰为镶有珍珠宝石的黄金皇冠,冠顶又有银白马耳他十字。启用于18世纪中叶,关于团徽的法律编入马耳他骑士团的宪章中的第六章。马耳他骑士团的代表徽章相对简略,在红色的盾牌上有白色的马耳他十字图案。该徽章启用于13世纪。.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耳他骑士团团徽

马拉维

拉维共和国(齊切瓦語:Dziko la Malaŵi;英語:Republic of Malawi),簡稱馬拉威,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鄰接贊比亞、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亞。國土位於南緯9°45'至17°16'、東經32°35'-35°24'之間。 其首都利隆圭位於马拉维的中部。.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拉维

马拉维国徽

拉维国徽主体是在殖民地徽章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由狮子代替了左边的羚羊,并保留了代表英王的狮子于盾牌之中。下方的彩带中用英文书写着国家格言「Unity and Freedom」自由与团结。.

查看 国徽列表和马拉维国徽

諾魯

諾魯共和國,簡稱諾魯(Nauru,瑙魯語:Naoero,英語舊稱:),是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個島國。距离諾魯最近的國家是位於巴納巴島的吉里巴斯,在諾魯以東約300公里。諾魯的国土面积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僅大於梵蒂冈及摩納哥。瑙鲁的人口約10,500人,位居世界倒數第三,僅多於吐瓦魯和梵蒂冈。 諾魯的原住民是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在19世纪末被德意志帝國吞併成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諾魯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澳洲、新西兰和英国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諾魯被日本佔領,作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戰後諾魯再被託管,直至1968年才獲得獨立。 縱觀20世紀上半葉,諾魯是一個由執政者掌握主要經濟資本的國家。由於諾魯是一個由磷石組成的島嶼,沉積接近地面而能進行簡單的露天採礦。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鹽公司開始在島上採礦Na Nauru znajdowały się wówczas jedne z największych złóż tych skał na świecie,1919年組成英國磷酸鹽委員會;獨立後由國營的諾魯磷酸鹽公司繼續開採。直至1980年代沉積耗盡前,瑙魯仍是磷酸鹽的主要出口國;因此,瑙魯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間曾自誇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权国家之中最高。 可惜的是諾魯原住民並沒有充分運用這些財富,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再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瑙魯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在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並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以作為回報。.

查看 国徽列表和諾魯

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共和国通称賽普勒斯(Κύπρος;Kıbrıs),是位於歐洲與亚洲交界處的一個岛国,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9,251平方公里。 已知人類在賽普勒斯的活動足跡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0,000年,此一時期的遺址有喬伊魯科蒂亞,為新石器時代保存至今依然完好的建築群。塞浦路斯因地處地中海進入西亞地區的要衝,從古至今已被西臺、亞述、埃及、波斯、阿拉伯哈里發王朝、烏邁耶王朝、威尼斯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外來勢力侵略或佔領過。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接管了此島。1878年起,為英國所管理,直至於1960年獲得獨立,隔年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 賽普勒斯独立后的主體民族希腊人和少數民族土耳其人零星冲突不断,直至1974年爆发严重的種族流血冲突。主要居住于该岛北部的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干預和支持下于当地另立政权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因此賽普勒斯共和國法理主權為賽普勒斯全島及其周圍海域(除了一小部分地區因為條約分配予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然而事實上(希臘人政权)有效統治區域仅为南方,占全島面积的63%。北賽普勒斯作为政治實體目前僅為土耳其共和國所承認。賽普勒斯共和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

查看 国徽列表和賽普勒斯

贝宁

贝宁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旧名达荷美(Dahomey)。贝宁南濒几内亚湾,东邻尼日利亚,北与尼日尔接壤,西北与布基纳法索相连,西和多哥接壤。 贝宁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1088万,首都波多诺伏為国民议会所在地,科托努則為政府所在地。.

查看 国徽列表和贝宁

贝宁国徽

贝宁国徽为盾徽,盾面中部为一组由四个图案组成的方形复合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面两侧各有一头金豹,上端对称横置着两个羊角,里面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该国徽启用于1964年,时称达荷美共和国国徽,1975年共产主义政权成立后该国徽废除,1990年贝宁恢复多党制后重新使用此国徽。 B 分类:貝南.

查看 国徽列表和贝宁国徽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国徽列表和越南

越南國徽

越南国徽是越南主權的象徵和標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正上方是一个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越南共產黨,國徽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齒輪,代表工人階層及農民階層。金色齒輪下方為越南文“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越南語喃字為「共和社會主義越南」,意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紅底金字綬帶。越南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很相似。 於1955年11月30日啟用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國徽,是當今越南國徽的雛形。1976年7月2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原北越國徽上的字樣被修改,並成為越南國徽,通用於越南全境。.

查看 国徽列表和越南國徽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لبنان;亞拉姆語:ܠܒܢܢ),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黎巴嫩

黎巴嫩国徽

黎巴嫩國徽(شعار لبنان)為盾徽,圖案與國旗同,惟三條色帶自右上角往左下角傾斜。 Category:黎巴嫩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黎巴嫩国徽

黑山国徽

黑山國徽為一頭金色振翅的雙頭鷹,象徵政教合一。胸前的盾上繪有一隻邁步的獅子,是耶穌基督復活的象徵。鷹頭上有王冠,兩爪持王球和權杖。 國徽圖案始於1481年。於南斯拉夫王國時期改用王國的國徽。共產主義時期採用了蘇聯式的國徽,雙頭鷹被洛夫琴山所取代。南斯拉夫解體後,恢復了雙頭鷹徽。現在的國徽於2004年7月12日啟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黑山国徽

车里雅宾斯克州

车里雅宾斯克州(Chelyabinskaya oblast)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南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面積87,900平方公里,人口3,603,339(2002年)。首府车里雅宾斯克。 車里雅賓斯克州是烏拉爾聯邦區所轄的聯邦州,距莫斯科1919公里,面積約87,900平方公里,從北到南490公里,從西到東400公里,佔俄國全境0.5%。此區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心,烏拉爾南段,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點,車里雅賓斯克州東南部與哈薩克接壤。.

查看 国徽列表和车里雅宾斯克州

车里雅宾斯克州州徽

車里雅賓斯克州州徽以紅色盾牌為底,盾牌上是一隻雙白色雙駝峰駱駝,負著黃金行李。其上頭的皇冠表示車里雅賓斯克州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盾牌兩旁的紅色列寧緞帶分別於1956與1970年頒贈,以嘉許車里雅賓斯克州的貢獻。背景的紅色盾牌象徵著本地區鋼鐵工、機械工、與動力機械專家的貢獻,同時也象徵此地豐富的工業發展潛力。白色駱駝象徵車里雅賓斯克州18世紀時曾經是,金黃色象徵南烏拉山的豐富資源與礦藏。 整個州徽整體來說象徵著車里雅賓斯克州在俄羅斯聯邦的地位,歷史、經濟、地理上的特色,以及其身為俄國西南方疆界的重要地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车里雅宾斯克州州徽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查看 国徽列表和辛巴威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国(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Azərbaycan,发音:),是一个位于外高加索东部的跨大陆的总统制、宪法共和制的国家,所处地区是连接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东临裏海,南接伊朗,西边和亚美尼亚、土耳其及格鲁吉亚为邻,北界俄罗斯。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与土耳其东北部有小段接壤。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語,意为“火的国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屬於亞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于1920年并入苏联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8月30日独立。1991年9月,阿塞拜疆境內具有争议、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体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区域,重申了它们自愿想要独立建国的宣言,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自1991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以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才正式独立运作,之前在法理上被国际广泛认作是阿塞拜疆的领土,直到战事结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就其地位经过终谈判已经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实际上取得独立。 阿塞拜疆现为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的成员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身份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国。阿塞拜疆是由6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突厥语族政权之一,以及是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较为活跃的成员国和独联体 (CIS)、古阿姆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 (GUAM) 创始成员国之一。阿塞拜疆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在2006年5月9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阿塞拜疆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任期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阿塞拜疆现在与世界上的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38个国际组织。 阿塞拜疆的宪法中未指明国教,且国家的大多数政治力量都是世俗主义者,但大部分的国民以及国内一些敌对势力都为什叶派人士。阿塞拜疆的人类发展指数较高,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相当。阿塞拜疆也有较高的识字率和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阿塞拜疆的贪污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共服务业上。 在中,国民议会废除了总统任期限制。现在的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执政以来,就阿塞拜疆人权和政党的集权主义遭到指责。.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国徽

阿塞拜疆國徽為圓形,外由麥穗和橡樹枝條裝飾。 圓形中央為火苗,象徵當地豐原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被一顆八角星包圍。外面再套上國旗的顏色 (由內至外為綠-紅-藍)。藍色的環上星的兩角之間有黃色的圓點,以外圍以黃色的環。.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塞拜疆国徽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富汗

阿富汗国徽

افغانستان 阿富汗国徽现国徽于2013年启用,主体由白色的清真寺壁龛与讲坛组成,两面旗帜位于其两侧。国徽的上部中央置有连着一个升起的太阳的萨哈达。國名“افغانستان ”与普什图文字“1298”位于国徽下部。外部由两把麦穗环绕著。清真言“لا اله ا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和大赞词“الله اكبر”位于国徽上部。.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富汗国徽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国徽

阿尔及利亚國徽现国徽啟用於1976年,為白地圓形。下方為紅色星月,象徵伊斯蘭教。後方為工廠和農作物、象徵吉祥的法蒂瑪之手、阿特拉斯山脈和初升的太陽。圓周上方以阿拉伯語書以國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及利亚国徽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国徽

阿爾巴尼亞國徽與阿爾巴尼亞國旗一樣為紅地黑雙頭鷹,但外廓為鑲金邊的盾。鷹頭上是一顶斯坎德培帽。启用于1998年。.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巴尼亚国徽

阿尔扎赫

阿尔扎赫共和国(Արցախ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Arts'akhi Hanrapetut'yun),原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Լեռնային Ղարաբաղ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Lernayin Gharabaghi Hanrapetut’yun),中文简称「纳卡」或「纳卡共和国」,是外高加索地區的一个仅爲三個非聯合國會員国家承認的共和国。联合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均将其视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它控制了原蘇聯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治下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大部分領土以及週邊的一些區域,西接亞美尼亞,南連伊朗。它在事实上已成为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自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和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相继获得独立时开始,雙方均对以亞美尼亞人居多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區主張領土主權。在两国并入新成立的蘇聯后,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得以于1923年成立,並且隸屬於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随着苏联解体,该地区又重新成为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争端的缘由。1991年,纳卡州和临近的地区举行了公民投票。由于阿塞拜疆人拒绝投票,独立取得了99.89%的壓倒性贊成,纳卡宣告獨立。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于1991年引发了两国间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1994年5月雙方在俄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双方的实际控制线成为纳卡之后的國界。虽然有一些小的冲突,但两个声索国以及纳卡当局直在2016年冲突之前大致上一直处于和平状态。2016年4月初,两国再次在纳卡地区爆发武装冲突,造成多人死伤。 阿尔扎赫实行总统制,并设有一院制的国民议会。阿尔扎赫是一个山地国家,平均海拔高达1097米。绝大部分纳卡居民为基督徒,并且多数隶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阿尔扎赫的几座古代修道院深受游客欢迎,但多数造访游客都是。.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扎赫

阿尔扎赫共和国国徽

#重定向 阿尔扎赫国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尔扎赫共和国国徽

阿布哈兹国徽

阿布哈兹共和国国徽于1992年7月23日,在宣布从格鲁吉亚独立前夕,由阿布哈兹最高苏维埃(即最高立法单位)批准启用。国徽为一金边盾牌,竖分为白绿两半。白色象征万物灵性,绿色象征青春和生命。中心图案是位骑在神话般的骏马上向天空射箭的勇士萨斯雷克瓦,马名为阿拉什,场景取自北高加索地区史诗纳尔特典故。勇士上方左右两侧镶有两个八角太阳,代表东西方的融合。下方正中有一个更大号的八角太阳。.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布哈兹国徽

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共和國(Аҧсны;აფხაზეთი;Абхазия),又译作阿柏克茲亞,是一個備受爭議而事实上独立的国家,但只被极少数国家承认,目前只有俄羅斯、尼加拉瓜、委內瑞拉、諾魯、只被部份國家承認的南奧塞梯、不被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所承認為主權國家。喬治亞政府、聯合國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則承认它是喬治亞共和國的自治共和國。 阿布哈茲的狀況於喬治亞-阿布哈茲衝突備受關注。於1991年前阿布哈茲仍是蘇聯的一部份。至1980年代末蘇聯解體,喬治亞逐步邁向獨立的同時阿布哈茲人與喬治亞人間的民族衝突進一步加劇。此後更引致1992-1993年阿布哈茲戰爭。喬治亞軍隊的敗北為阿布哈茲帶來實質性的獨立、人口大遷移及喬治亞民族清洗。儘管多年的商議及1994年停火協定的簽下,阿布哈茲的分離問題仍未能解決。雖然聯合國監察隊及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維和部隊被派駐當地,阿布哈茲境內的衝突依然數度升級。2008年8月,阿布哈茲人與喬治亞人再次於南奥塞梯戰爭對峙,緊隨其後阿布哈茲獲得俄羅斯的官方承認。1994年停火協定亦同時被廢除,聯合國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阿布哈茲的任務也被迫中止。2008年8月28日,格魯吉亞議會通過一項決議,宣佈阿布哈茲為俄羅斯佔領的地域。國際社會大多認為阿布哈茲被俄羅斯軍事佔領。同時俄羅斯亦不准許欧盟监测团(European Union Monitoring Mission)進入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德涅斯特河沿岸、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及南奧塞梯為後蘇聯「冷凍衝突」地區。此四個國家互相維持友好關係並共同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阿佈哈茲共和國目前由分離主義政府執政,位于黑海東部沿岸及高加索西南面。首都苏呼米。.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布哈茲

阿魯巴

阿魯巴(Aruba)是一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位於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北方的委內瑞拉灣外海,僅距離巴拉瓜納半島約25公里。阿魯巴目前是荷兰王国四个構成國之一。由於氣候乾燥,常見熱帶植物數量不多,島上的景象與一般人對加勒比海所抱持的既有印象大異其趣。.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魯巴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根廷

阿根廷国徽

阿根廷国徽源於1813年,定形於1944年。呈橢圓形。雙手緊握的"自由之竿"以及竿頂的"自由之帽"是十九世紀拉丁美洲解放戰爭中愛國者的標誌;月桂花環象徵勝利。"五月太陽"象徵自由和解放。 Category:阿根廷 A.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根廷国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徽 (شعار الإمارات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啟用於2008年3月22日.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دولة الإمارات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是由阿布達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歐姆古溫、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制君主國。位於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阿布達比,也是境內最大部族的酋长国领地,阿聯酋的國際代碼為UAE。.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徽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国徽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通称:西撒哈拉、西撒国)的国家政府标志徽章。启用于1976年2月27日,西撒哈拉宣布从西班牙王国和摩洛哥王国独立的当天。国徽由插着西撒哈拉国旗的两杆枪为中心,两侧各有象征神圣和平的金色橄榄枝一枚,顶部为伊斯兰教的传统标志,星月与红色五角星。底部红带上用黑色字体阿拉伯文书写的国铭:“自由 民主 团结”(阿拉伯语:حرية ديمقراطية وحدة,转写:ḥurrīya dīmuqrāṭīya waḥda)。.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徽

阿曼

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语:سلطنة عُمان),简称阿曼,是位於西南亚洲,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国家,北部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地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的海岸南部和东部临阿拉伯海,东北方则抵阿曼湾。 阿曼地区在上古时代称作“马干”,中国明朝時称其为“祖法儿”。17世纪晚期,阿曼成为印度洋强国,与葡萄牙、英国争夺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控制权。19世纪是阿曼的鼎盛时期,领土横跨霍尔木兹海峡,延伸至现今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南至东非沿海地区及桑给巴尔群岛。20世纪,阿曼逐渐沦为英国保护国。历史上,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是波斯湾、印度洋地区的主要贸易港口。 阿曼为君主专制国家。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自1970年以来一直是阿曼的世袭领袖,目前是中东地区在位时间最长,世界第三长的现任统治者。 阿曼石油储量居全球第25位。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阿曼列为世界上在过去40年里发展最完善的国家。有别于邻国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阿曼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鱼、枣椰子、农产品贸易。阿曼被世界银行定义为高收入经济体,2017年的全球和平指数中,阿曼位列第70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曼

阿曼国徽

阿曼國徽()由一個位於護套內的阿曼匕首,以及兩把交疊的阿拉伯彎刀所組成,於18世紀首先成為阿曼皇室的官方徽章,後來演變成為國徽。此外,位於阿曼國旗左上方的圖案亦是阿曼國徽。.

查看 国徽列表和阿曼国徽

蘇丹國徽

蘇丹共和國國徽。现行苏丹共和国的国徽,啟用於1969年,為一隻秘書鳥,胸前是馬赫迪之盾。上方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勝利屬於我們」,下方以阿拉伯语書有國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蘇丹國徽

蘇利南

蘇利南共和國(Republiek Suriname;苏里南汤加语:Sranan;博杰普尔语:Sarnam)位於南美洲北部,北濱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亚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利南人。該國舊稱荷屬圭亞那,原為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遺跡,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時獨立。苏里南無論以面积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不屬於荷蘭王國組成體的地區中,唯一一個使用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首都帕拉马里博為蘇利南河河口的商港。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為多元的国家,當中穆斯林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

查看 国徽列表和蘇利南

赞比亚

赞比亚共和国(Republic of Zambia)是中部非洲的一个內陸國家。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安哥拉相邻。赞比亚的首都是卢萨卡。.

查看 国徽列表和赞比亚

赞比亚国徽

贊比亞國徽啟用於1964年10月24日,中心圖案為盾形,繪有黑白相間的垂直波紋,代表維多利亞大瀑布和贊比西河。上方有代表自由的鷹和有開礦的工具,顯示該國的主要產業。地上有工廠和斑馬。左右有一男一女守護。下繪玉米。飾帶上書以國家格言「一個贊比亞,一個國家」,中間有兩個黑色十字。 Category:贊比亞 Z.

查看 国徽列表和赞比亚国徽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République de Guinée Equatoriale、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中部非洲西部的国家之一。2009年7月人口约为633,441人。虽然国名中带有赤道字样,但赤道只通過国土之間的海域,并未直接穿过该国领土。.

查看 国徽列表和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国徽

赤道畿內亞國徽啟用於1968年10月12日,1979年8月21日恢復使用。為白地盾徽,繪有一顆木棉樹。盾上方有六顆黃色六角星,象徵該國六個地區。下方綬帶以西班牙文从左至右书写有國家格言「統一、和平、正義」。 Category:赤道畿內亞 E.

查看 国徽列表和赤道几内亚国徽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葡萄牙

葡萄牙國徽

葡萄牙國徽(Brasão de armas de Portugal),為盾徽,中間白盾繪有五個呈十字狀排列的小藍盾,藍盾繪有五個呈X形十字分布的白色圓點。外面紅盾繪有七座金色城堡。置於渾天儀上,再以用紅綠兩色綬帶束起的橄欖枝裝飾。此徽頒布於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成立後的1911年6月30日,且沿用至今。.

查看 国徽列表和葡萄牙國徽

葛摩

科摩罗(Comores;جزر القمر), 全称科摩罗联盟(Union des Comores;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国家岛国,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主要领土为三座火山岛:大科摩罗島、莫埃利岛(Mohéli)以及昂儒昂岛(Anjouan)。另外科摩罗联盟政府宣称法国统治的马约特岛也属于科摩罗。科摩罗的领土还包括了其他许多小型岛屿。国名科摩罗来源于阿拉伯语al-qamar,意为月亮,在科摩罗的国旗上可以看到月亮的标志。.

查看 国徽列表和葛摩

蒲隆地

,正式名稱布隆迪共和國(Republika y'Uburundi, ;République du Burundi,),是一個位於東部非洲的小型內陸國家,其北、東、西面分別為卢旺达、坦桑尼亚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包圍,其中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界有超過一半是座落在著名的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湖面上。 布隆迪的首都為布琼布拉(Bujumbura),是個位於坦干依喀湖湖畔的港口都市,最早是德屬東非的軍隊駐紮地,人口約有30萬(1994年時估計),是該國第一大城。布隆迪的官方語言有三種,包括英語、法語和基隆迪語。 布隆迪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且國內生產總值也較低於其他國家。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內戰、貪汙和人民教育程度不高,而且還流行著愛滋病。Eggers, 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undi, p.

查看 国徽列表和蒲隆地

蒙古國國徽

蒙古國徽啟用於1992年。為圓形,外環「萬字不到頭」的圖案,頂為三寶。中間為背負索永布的風馬 (在中亞是靈魂的象徵)。下為青山、法輪、哈達和蓮座。.

查看 国徽列表和蒙古國國徽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查看 国徽列表和蒙古国

蒙特內哥羅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拉丁字母:Crna Gora)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门的内哥罗」,中國大陸、新馬、港澳則意譯作「--」; 台灣則譯作「--」。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黑山原为1910年建立的黑山王国,一战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在1990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公民投票,獨立派以55.5%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險勝;同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同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29個會員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蒙特內哥羅

肯尼亚

肯尼亚共和國(Jamhuri ya Kenya,Republic of Kenya,,或)位於非洲東部,濒临印度洋,與索馬里、埃塞俄比亚、南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亚接壤,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肯尼亚人口约4679万,一共有42个民族,分成班图、尼罗和库施特三大语系,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全国分为47个县市,首都为内罗毕。 肯雅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從英國獨立。东非大裂谷将肯尼亚分为两半,恰好与横贯全国的赤道相交叉,肯尼亚因此获得了“东非十字架”的称号。肯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受基础设施投资及私人消费增长的影响,肯尼亚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为614.1億美元,经济增长率达5.6%。 肯尼亚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和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联合国人居署及联合国环境署(又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查看 国徽列表和肯尼亚

肯尼亞國徽

肯尼亞國徽為一盾徽,顏色及其意義與國旗同。中間抓著斧頭的雄雞,象徵新生和繁榮。兩旁有獅子護盾並持矛。下為肯尼亞山,長滿了玉米、鳳梨、劍麻、茶樹、咖啡、除蟲菊等農作物。綬帶上以斯瓦希里語書「共處」。.

查看 国徽列表和肯尼亞國徽

自治區

#重定向 自治区.

查看 国徽列表和自治區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查看 国徽列表和苏丹共和国

苏里南国徽

蘇里南國徽中央圖案為橢圓形盾徽,左方繪有帆船,右方繪有棕櫚樹,中間為一顆五角星。盾徽由兩名持弓箭的印第安人守護。綬帶書有國家格言「信仰、正義、忠誠」。 Category:苏里南国家象征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苏里南国徽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常縮寫為BIOT)是英國在印度洋的海外領土,包含了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及總數達2300個大大小小的熱帶島嶼,總土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 整個屬地位於馬爾地夫南方,介乎非洲東岸與印尼的中間,約在南緯6度及東經71度30分的海面上。群島最南端的-zh-hans:迪戈加西亚; zh-hant: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 I.),也是屬地中最大的一個島,佔了整個印度洋正中心的戰略位置,英國與美國在此島上合作,非法驅逐全部原居民,共同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並主要由美軍運作,作為海軍艦隊的中繼補給站。除了軍港外,該島上也建立了一個規格完整的軍用機場,像B-52這類超大型戰略轟炸機也能順利起降。在美國對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戰爭期間,迪亞哥加西亞島就成為了戰略轟炸機的前線基地,進行遠距離空中支援。.

查看 国徽列表和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国徽列表和英国

英国皇家徽章

英国皇家徽章,即是英皇徽,盾面上两组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象征北爱尔兰。两侧是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盾徽周围的圈飾用古法语写着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這個圈飾是嘉德勋章上的吊襪帶。下端悬有饰带,上面用法文写着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盾徽上端为头盔、聖愛德華王冠和狮子。英國並沒有所謂的國徽,英國人效忠他們的國王和女王,並奉其為國家最高貴的象徵,因此英皇徽便有着國徽的含意,英皇徽出現在政府及其他與皇室成員密切相關的建築物及物件上。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英國皇室徽章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 (Scotland).svg|在蘇格蘭使用的英國皇室徽章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 (HM Government).svg|英國政府使用的英皇徽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 (Government in Scotland).svg|英國政府使用的英皇徽(在蘇格蘭).

查看 国徽列表和英国皇家徽章

老挝国徽

行的老撾國徽始用於1991年。中央的圖案為塔銮、森林、稻田、水電廠和公路,下為齒輪。周圍飾以稻穗。中間的綬帶上書有國名,左右分別書有「和平、獨立、民主、統一、繁榮」的字樣。 1975至1991年的國徽上有錘子與鐮刀的圖案。.

查看 国徽列表和老挝国徽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查看 国徽列表和柬埔寨

柬埔寨國徽

柬埔寨國徽,亦為王徽,為斗篷形,而且兩邊對稱。內由上而下繪有唵、劍和寶瓶,環以稻穗,飾以勳章。上方為王冠,尖端放射出光芒。斗篷分別由一隻象鼻獅(在左)和一隻獅子(在右)守護(兩者皆持華蓋)。下方綬帶以高棉語書有「柬埔寨王國之國王」。.

查看 国徽列表和柬埔寨國徽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查看 国徽列表和捷克

捷克國徽

捷克共和國國徽由四部分組成:左上和右下的雙尾獅代表波希米亞,右上格子花紋的鷹代表摩拉維亞,左下的黑鷹代表西里西亞。.

查看 国徽列表和捷克國徽

東加

汤加王国通称汤加(汤加语:Pule'anga Fakatu'i 'o Tonga;The Kingdom of Tonga),是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由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島嶼國家,西距斐濟650公里,西南距紐西蘭1770公里,面積約有748平方公里,人口為10.3萬人(2011)。1845年,汤加王國由多個島嶼聯合而成,在1875年實行君主立憲制至今,1900年開始成為英國的保護地,最後於1970年6月4日獨立,1999年成為聯合國第188個成員國。.

查看 国徽列表和東加

東帝汶國徽

東帝汶國徽目前的国徽自1975年11月28日東帝汶第一次獨立時曾经使用,1976年1月11日被印度尼西亚占领当局禁止,2007年5月20日复用。國徽圖案下方用葡萄牙文書寫東帝汶的國家格言:"Unidade, Acção, Progresso"(團結,行動,進步)。外面則有一個環形,環形內寫的是東帝汶的國名全稱及縮寫。.

查看 国徽列表和東帝汶國徽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查看 国徽列表和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国徽

格魯吉亞國徽啟用於2004年10月1日,仿照巴格拉特王朝徽號設計。 為盾形,紅地,繪有聖喬治屠龍蛇像,上有王冠。由兩隻獅子扶持。下有飾以耶路撒冷十字的飾帶以格魯吉亞語書寫:「ძალა ერთობაშია(團結就是力量)」。.

查看 国徽列表和格鲁吉亚国徽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查看 国徽列表和格陵兰

格林納達國徽

格林纳达國徽為盾徽,中間為一金色十字,中間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旗艦:聖瑪麗亞號。一、四象限是象徵英國的獅子,二、三象限是新月和百合花。上有頭盔和由簕杜鵑和玫瑰(代表了七個行政區)的冠冕。盾的兩側分別有犰狳和格林納達鴿站在玉米和香蕉前。盾下為山和湖泊。綬帶上寫著國家格言:「順從神的旨意,我們從事建設,如同一個人前進」。.

查看 国徽列表和格林納達國徽

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是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向风群岛南部国家;人口10.5万(2010年),人均GDP 8,936美元(2015年估計)。主要宗教為天主教,英联邦成員國。首都圣乔治。农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基础,主要农产品肉豆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世界第二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格林纳达

梵蒂岡國徽

梵蒂岡國徽為一面紅色的盾徽,上面有兩把交叉的聖彼得的鑰匙和一頂罗马教宗的三重冕。.

查看 国徽列表和梵蒂岡國徽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国徽列表和梵蒂冈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国徽列表和欧洲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比利时

比利時國徽

比利時國徽有兩個版本,分別是較大版本及較小版本。以下將會把兩者分開說明。.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比利時國徽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Ré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通稱毛里塔尼亞(موريتانيا;Mauritanie),是西非阿拉伯国家之一。与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马里、塞内加尔接壤。.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亞國徽

毛里塔尼亚國徽啟用於1959年4月1日,為兩個同心圓。內圓中心圖案為新月和五芒星,象徵該國為伊斯蘭國家。下為棕櫚和玉米。外環以阿拉伯語和法語書有國名。 Category:毛里塔尼亞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毛里塔尼亞國徽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國徽

毛里求斯國徽為盾徽。四個圖案分別是帆船、棕櫚、鑰匙和象徵毛里求斯是「印度洋明星」的圖案:一顆白色五角星立於藍地白色三角之上。綬帶的格言書有拉丁語「印度洋的鑰匙和明星」。盾徽由渡渡鳥和帝汶鹿守護著,而甘蔗是當地主要的農作物。 Category:毛里求斯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毛里求斯國徽

汤加国徽

湯加國徽是一面盾徽,中間為一繪有紅色希臘十字的白地六角星,其餘分為四個象限。左上角黃地,繪有三顆代表三大島群的白色六角星;右上角紅地,繪有王國王冠;左下角藍地,繪有和平鴿;右下角黃地,繪有三柄交叉的劍,象徵三大王朝。盾上方飾以王冠和兩面國旗。下方的綬帶以湯加語書以國家格言「上帝和湯加是我的遺產」。 Category:湯加 T.

查看 国徽列表和汤加国徽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查看 国徽列表和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国徽

行的沙特阿拉伯國徽由兩個圖案構成:上方的棗椰樹代表農業和綠洲,下方兩柄交叉的彎刀代表對伊斯蘭信仰的捍衛。正式的國徽圖案應為全綠色。.

查看 国徽列表和沙特阿拉伯国徽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自由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自由邦(境外领土),首府为圣胡安。在西班牙语里波多黎各的意思是「富裕之港」。 波多黎各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四个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岛,位于多明尼加共和国东面,小安地列斯群岛西北。它包含一个主岛和若干小岛,整个地区分为78个市级行政区。.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國徽

波多黎各自由邦邦徽,是美国自治邦波多黎各自由邦的标志。该邦徽为一盾徽。由西班牙君主於1511年授予波多黎各使用。是美洲現在使用的行政區徽章中歷史最久的。經過修改後的現今版本於1976年啟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多黎各國徽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兰

波蘭國徽

波蘭國徽 (Godło Polski)是一面紅色的盾,上有一隻白鷹,頭戴金冠,目視左方,金喙金爪。 傳說中波蘭的建立者列赫就是在一處白鷹築巢的地方定居下來。目前的圖案始於1927年,共產主義時期鷹頭上的金冠被除去。目前的國徽由1997年憲法第28條第一款所保護。.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蘭國徽

波札那

博茨瓦纳共和国(Republic of Botswana;Lefatshe la Botswana),通稱博茨瓦纳,是一個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其以擁有強大的個人自由而著稱,在新聞自由和個人財產權都有顯著優勢。全國國境皆為乾燥的台地地形,南鄰南非,西邊為納米比亞,東北與津巴布韦接壤。其國土北端只有在維多利亞瀑布附近與赞比亚接觸。該國獨立後沒有太多動亂變動,保留了西方殖民統治的政治、金融體系,特別是鑽石開採業,是投資環境較佳,在非洲發展水準可比上南非的熱點地區。.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札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國徽為一盾徽,圖案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相同。啟用於1998年2月10日。.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泰国

泰国国徽

泰王國國徽是由拉瑪六世在1910年啟用的。為一隻呈人身鳥翅形態的迦樓羅,是印度教中三位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座騎。泰国的国家和皇室标示叫做"Garuda"(伽楼罗,揭路荼),这是一个神话式的半人半鸟的形象,据传说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瑟挐(Vishnu)的坐骑,用以装饰拉瑪九世国王的节杖和皇室旗帜。在泰国的许多政府机构部门都将揭路荼运用到他们的徽章上。此外,Garuda还象征着“受皇室任命、指派”的意思,对于那些获得杰出经济成就或在慈善事业显著的公司机构,此标志表示是受皇室正式批准的。但颁发这样的标志的情况是很少的,这将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泰国国徽

法屬玻里尼西亞

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塔希提語:Pōrīnetia Farāni)是法國在南太平洋的海外集體和自治国,由幾組玻里尼西亞群島組成,包括:馬克薩斯群島(即侯爵夫人群島)、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含甘比爾群島)以及南方群島,於1843年歸屬法國。其中位於社會群島内部的塔希提島不僅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也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境內居住人口最多(約占總體人口75%)的島嶼,和首府帕皮提所在地。.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法屬玻里尼西亞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法国

法国国徽

法國沒有法定的國徽,但常用的徽號在1912年被採用於外交場合,並在1953年被用於呈交聯合國。圖案包括了一面兩頭飾以獅子和鷹頭、中間書法國國名縮寫「RF」的盾,後為象徵權威的束棒、和平的橄欖和堅忍的橡樹枝條。另外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使用的徽號以法國國旗、玛丽安娜和自由、平等、博愛為主題的徽號(1999年啟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法国国徽

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9,192人,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位處北方,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溫長年在零度以上。 法羅群島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自治議會成員,繼而由自治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國徽

法羅群島國徽第一次出現是在一個來自教堂的15世紀左右的中世紀風格的椅子。它描繪了一隻绵羊()在盾裡。 Category:法羅群島 D.

查看 国徽列表和法羅群島國徽

津巴布韦国徽

津巴布韋國徽啟用於1981年9月21日。為盾徽,上方繪有水紋,下方綠地,繪有大津巴布韋遺址。花環上有津巴布韋鳥,位於紅色五角星之前。盾後有交叉的鋤頭和步槍,兩側由捻角羚扶持。下方的黃土地有小麥、圓木、棉花和玉米。綬帶書有國家格言「統一、自由、勞動」。 Category:津巴布韋 Z.

查看 国徽列表和津巴布韦国徽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共和國(República de Honduras),通稱洪都拉斯,中國大陸和港澳稱洪都--拉斯,台灣稱宏都--拉斯,中美洲共和制國家,西鄰危地馬拉,西南接薩爾瓦多,東南毗尼加拉瓜,東、北方濱加勒比海,南臨太平洋的洪塞加灣。大陸以外的加勒比海上還有天鵝群島、海灣群島等領土。首都特古西加尔巴。.

查看 国徽列表和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國徽

宏都拉斯國徽中心圖案為橢圓形。上方有箭筒,兩側有豐裕之角。中間有一等邊三角形,上面繪有兩座城堡,中間為一座火山,上方有一道彩虹,太陽在兩者之間升起。周圍是海洋。外環書以「1821年9月15日,宏都拉斯共和國,自由、主權、獨立」。下面是森林、礦坑和開礦工具。 Category:宏都拉斯 H.

查看 国徽列表和洪都拉斯國徽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国徽列表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徽

澳大利亚国徽(Coat of arms of Australia)是一面盾徽。其最初于1908年5月7日由爱德华七世授予,而现版本则于1912年9月12日由乔治五世授予。但旧版本仍然在一些场合使用,例如在六便士上一直使用到1966年。.

查看 国徽列表和澳大利亚国徽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查看 国徽列表和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Brasão de armas de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是代表澳门的徽章,最外層以中文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而其設計也使用了很多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設計元素,例如蓮花、大橋和海水。現時的澳門特區區徽自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启用。 澳門與蓮花的關係見澳門市花。.

查看 国徽列表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朝鲜国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制定于1948年。闪烁着的红五角星置于国徽上方象征着朝鲜是在社会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同时也表达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共产主义与其神圣性。两侧的稻穗好似在捧托着红五星,象征着朝鲜的农民群众与其劳动果实。稻穗又由一条红饰带束在一起,饰带上有缝上的金字,即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央展示着一所水电站,其原型为水丰水电站,由背景的--风景衬托着。这代表着朝鲜的工业化与其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总体上,代表着工业的水电站被两侧代表着农业的稻穗所环绕,而又被一条代表着社会主义的红饰带紧紧地束在一起,这些均为较具有共产主义国家特征的国徽题材。.

查看 国徽列表和朝鲜国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查看 国徽列表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查看 国徽列表和挪威

挪威國徽

目前的挪威國徽啟用於1937年,並在1992年5月20日作修訂。為盾徽,紅地,中繪有一隻持聖奧拉夫之斧的獅子。盾上方有王冠。 Category:挪威 N.

查看 国徽列表和挪威國徽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查看 国徽列表和海地

海地国徽

海地國徽啟用於1807年,目前的樣式用於1986年。海地憲法第三條對國旗和國徽有所規定。 在綠色的草地上豎起棕櫚樹並擺上呈褶狀垂下的國旗、步槍、大炮、炮彈、小鼓、軍號、三角旗、戰斧和錨。一些版本中鼓和飾帶間有斷開的鎖鏈,象徵奴隸獲得自由。樹上掛著自由之帽。 飾帶書上海地的格言 L'Union Fait La Force (法語:團結就是力量)。.

查看 国徽列表和海地国徽

斐濟

斐濟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斐濟印地語:रिपब्लिक ऑफ फीजी)為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的群島國家,由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而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佔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東加語中的「島嶼」,並且轉為斐濟文中的“Viti”。.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斐濟

斐济国徽

斐濟國徽是一面盾徽,由1908年7月4日發出的專利特許證授予。上方紅地,繪有一隻持有可可豆莢的獅子。下方被一聖喬治十字劃為四個象限,四角分別是甘蔗、椰子、和平鴿和香蕉。盾上方有一紅白花環,上方飾有一艘帆船。兩側由一名手持武器的斐濟人守護著。飾帶上書有國家格言「敬畏上帝,尊崇國王」。 Category:斐濟 F.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斐济国徽

斯威士兰

斯威士兰王国(史瓦濟语:Umbuso weSwatini;官方Kingdom of Eswatini;普遍仍稱Swaziland),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內陸國,北、西、南三面為南非共和國所包圍,東北面與莫三比克為鄰。舊英語官方國名為「Swaziland」,其拼寫與歐洲的瑞士(Switzerland)相近,且同屬內陸國,因而有「非洲小瑞士」之稱。.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威士兰

斯威士兰国徽

史瓦濟蘭國徽的中心圖案為一面藍底盾徽,上繪傳統的權杖、矛和盾。盾上有國王在豐收節戴的羽毛冠。盾側有獅子(代表國王)和象(代--)守護。綬帶上書以國家格言「我們是堡壘」。 Category:史瓦濟蘭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威士兰国徽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國徽

斯里蘭卡國徽啟用於1972年成為共和國時,由1952年所採用的國徽修改而成 (去除了王冠和書有「錫蘭」國名的綬帶)。 其中心圖案為持劍的獅子,外圍以蓮花,再圍以盛於寶瓶中的稻穗。上為法輪,左下方為月,右下方為日。 Category:斯里兰卡国家象征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里蘭卡國徽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Slovenská republika),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540万居民。西北邻捷克,北邻波兰,东邻乌克兰,南邻匈牙利,西南邻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2004年5月1日起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國徽

斯洛伐克國徽始於1848年革命。於1914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國徽一部分,1961年至1989年因被指為「斯洛伐克国」象徵而被禁,代之以繪有斯洛伐克民族解放運動的火熽和克里萬峰圖案的盾徽。1990年3月1日恢復法定地位,並在1992年9月3日被定為即將獨立的斯洛伐克的國徽。 為一面紅地盾徽,一座白色大主教十字(末端加闊並向內陷入)豎在藍色(與類似的匈牙利國徽相區間)的、有三峰的山嶺上。.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洛伐克國徽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東南歐,毗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Slovenija),西鄰意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斯洛文尼亚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獨立。.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国徽

斯洛文尼亚国徽为盾徽。盾面为蓝色,上部有三枚黄色的六角星,下边是白、蓝相间的波纹,中间为三座白色山峰,象征该国最高峰——海拔2864米的特里格拉夫峰。 Category:斯洛文尼亚国家象征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斯洛文尼亚国徽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新加坡

新加坡国徽

新加坡国徽的中间是一个红色盾牌,盾牌上有与国旗上相似的白色新月及五颗五角星。盾牌左右分别为脚踩着金叶、同时站立着的狮子与老虎。盾牌下为写着国家格言“Majulah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的马来文的蓝底金字绶带。.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新加坡国徽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新西兰

文莱

#重定向 汶莱.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文莱

文萊國徽

文萊國徽原來是一個皇家標記,後來在1940年正式被採用為文萊國徽。在文萊國徽出現的圖案有:一支小旗、一個華蓋、一雙手、一棵棕櫚樹、一對翼、一個紅色的上弦月、一條綬帶和一句阿拉伯語標語。在上弦月上寫有標語「在真主的指引下永遠服務」,反映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而綬帶上亦寫有國名「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Brunei Darussalam,意為「--」)。 在1959年5月29日文萊新憲法頒布後,文萊國徽成為文萊國旗上面的一個圖案。.

查看 国徽列表和文萊國徽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国徽列表和日本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查看 国徽列表和日本皇室

摩尔多瓦

摩爾多瓦(Moldova, ),正式名稱是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 Moldova),是一個東歐的內陸國家,首都是基希涅夫。摩爾多瓦西鄰羅馬尼亞,北面、東面、南面毗鄰烏克蘭。 今天的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屬於中世紀的摩爾達維亞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在14世紀立國後,自16世紀開始淪爲奧斯曼帝國保護國。19世紀,摩爾達維亞的大塊領土(即比萨拉比亚地區)又割讓給沙皇俄國。領有其餘領土的摩爾達維亞其後參與組建羅馬尼亞聯合公國。20世紀俄國發生革命後,割讓給俄國的比萨拉比亚先是獨立,後又併入羅馬尼亞。1940年,蘇聯控制摩爾達維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爲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雖然納粹德國一度攻佔摩爾達維亞地區並將之歸還給盟友羅馬尼亞,但1944年蘇聯又再度佔領該地,恢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蘇東劇變後,1991年,摩爾多瓦宣佈獨立,成立今天的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獨立後因政治動盪、能源短缺等原因,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又因在內戰中戰敗,德涅斯特河沿岸(德左)地區事實上獨立至今,演變成德左問題。 摩爾多瓦是一個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依賴農業、釀酒業等第一產業。摩爾多瓦至今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人均年GDP僅有兩千餘美元。政治上,存在對反對派進行政治迫害的情況。摩爾多瓦國內亦面臨較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 1991年獨立後,摩爾多瓦先後加入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歐安組織(OSCE)、獨聯體等國際組織。摩爾多瓦目前是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成員,與歐盟是東部夥伴關係。摩爾多瓦正尋求加入歐盟的機會。.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国徽

摩爾多瓦國徽為一盾徽,上紅下藍。中間有牛頭,左下角有一朵五瓣鮮花,右下角為一彎新月。牛角之間為太陽。盾置於一隻鷹的胸前。鷹嘴叼著一枚十字架,兩爪抓著橄欖枝和權杖。 Category:摩尔多瓦国家象征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尔多瓦国徽

摩納哥國徽

摩納哥國徽也是親王徽。中心圖案為一盾徽,繪有紅白相間的菱形,外飾以聖夏爾勳章。護盾的兩位揮劍的修士,他們其實是在1297年協助佛朗索瓦·格里馬爾迪攻克摩納哥的士兵,所站之飾帶書有「天助我治」的格言。圍以斗蓬,上為親王冠。 Category:摩納哥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納哥國徽

摩纳哥

摩納哥親王國(Principauté de Monaco),也譯作摩納哥公國,是一个位于欧洲的城邦国家。摩納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纳哥旧城和随后建立起来的週遭地区组成。作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摩纳哥也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和城邦,得利於蒙特卡洛賭場及觀光收入,作為不向國民課稅的國家而聞名。.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纳哥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洛哥

摩洛哥国徽

摩洛哥國徽啟用於1957年8月14日。 為一盾徽:前景為紅地綠色五角星,後為阿特拉斯山脈,太陽自後升起。盾上方有王冠,象徵君主政體。護盾獸為兩隻獅子。下方飾帶書有「إن تنصروا الله ينصركم‎(你助真主,真主助你)」 (古蘭經第47蘇拉第7節)。 Category:摩洛哥国家象征 M.

查看 国徽列表和摩洛哥国徽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صحراو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República Árabe Saharaui Democrática),是一個位於北非西撒哈拉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聲稱擁有整個西撒哈拉地區的主權,但目前只能控制有關領土的20%,其餘領土被摩洛哥王國所控制和劃分為摩洛哥的「蓋勒敏-塞馬拉大區、阿尤恩-布支杜尔-萨基亚-阿姆拉大区、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

查看 国徽列表和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意大利

意大利國徽

意大利國徽啟用於1948年5月5日,呈圓形。中間為一顆象征意大利共和国的白色紅邊五角星,置於象征劳动者的五軸的齒輪之上。周圍飾以象徵和平的橄欖和象徵力量和尊嚴的橡樹枝條。紅色的綬帶書有「」。.

查看 国徽列表和意大利國徽

愛沙尼亞國徽

愛沙尼亞國徽分大小兩種。 小國徽為一盾徽。盾地金色,上有三隻藍色獅子,伸舌並舉起右前肢呈邁步狀。大國徽是在小國徽的基礎上加上橡樹枝條裝飾。.

查看 国徽列表和愛沙尼亞國徽

托克劳

托克劳(Tokelau),也称联合群岛或尤宁群岛(Union),是位于南太平洋一个新西兰属地,地域正处萨摩亚群岛以北(南纬8°至10°、西经171°至178°),由阿塔富(Atafu)、努库诺努(Nukunonu)和法考福(Fakaofo)三个珊瑚岛环礁组成。.

查看 国徽列表和托克劳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查看 国徽列表和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国徽

所罗门群岛國徽是一面盾徽。上部藍地,兩隻軍艦鳥代表東部地區,中間的鷹代表馬萊塔區。下部黃地,有綠色X形圖案,交叉的矛、盾和弓箭代表中部和其他地區,海龜代表西部地區。盾徽上方繪有頭盔、太陽和船的圖案。兩側由一鱷魚和鯊魚守護著,基部為抽象化的軍艦鳥圖案。飾帶上書有國家格言「領導就是服務」。 分类:所羅門群島 S.

查看 国徽列表和所罗门群岛国徽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Latvija),正式國號拉脫維亞共和國(Latvijas Republik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為2,070,371人,國土面積,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政治體制上,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於1918年建國,以里加為首都;而作為單一制國家,拉脫維亞全國分為119個行政區域,包括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在語言上,拉脫維亞以印歐語系中唯一僅存的波羅的語族語言,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另一方面,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則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但該語言已逐漸步入死亡。 拉脫維亞是北欧理事会、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4年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該國曾使用拉脫維亞拉特為其官方貨幣,直到2014年加入歐元區,以歐元作為新國幣。.

查看 国徽列表和拉脫維亞

拉脱维亚国徽

拉脫維亞國徽分為大、中、小三個樣式。 小國徽為盾徽:上方為太陽,十七道光芒代表十七個操拉脫維亞語的地區;左下角為獅子,表示西拉脫維亞;右下角為獅鷲,表示東部地區。盾上方有三顆五角星,象徵了歷史上的三個區。 中國徽加上了橡樹枝條。大國徽的樹枝以國旗捆綁,左右以獅子和獅鷲守護著。 Category:拉脫維亞 L.

查看 国徽列表和拉脱维亚国徽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查看 国徽列表和智利

智利国徽

智利国徽採用於1834年,為盾形,由英國設計師查理·伍德·泰勒(Charles Wood Taylor)設計。上為藍,下為紅,中間的五角星。頂端有藍、白、紅三根羽毛,是昔日總統的帽飾,左側是安第斯山區特有的馬駝鹿,右側則是安地斯神鷹,頭上戴上代表英勇的金冠。底部白色飾帶上為1810年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口號:「依靠公理或武力」(Por la Razón o la Fuerza)。 Category:智利 C.

查看 国徽列表和智利国徽

古巴古巴國徽叙利亚国徽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国徽吉布提吉布提国徽吉兰丹州吉兰丹州徽吉打州吉打州徽坦桑尼亚坦桑尼亚国徽塞尔维亚塞内加尔塞内加尔国徽塞爾維亞國徽塞舌尔塞舌尔国徽塞浦路斯国徽塞族共和國塞拉利昂塞拉利昂国徽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徽墨西哥墨西哥国徽多哥多哥国徽多米尼克多米尼克國徽多明尼加共和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國徽夏威夷州夏威夷州州徽大韩民国大洋洲奥地利奥地利国徽奈及利亞委内瑞拉国徽委內瑞拉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国徽安圭拉安哥拉安哥拉国徽安道尔安道爾國徽安提瓜和巴布達國徽安提瓜和巴布达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徽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国徽尼泊尔尼泊爾國徽尼日尔尼日尔国徽尼日利亞國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徽巴巴多斯巴巴多斯国徽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徽巴哈马巴哈马国徽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国徽巴西巴西国徽巴林巴林国徽巴拿马巴拿马国徽巴拉圭巴拉圭国徽不丹不丹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亚中美 (政治地理学)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徽中非共和國中非共和国国徽中部非洲中欧丹麥國徽丹麦东南亚东帝汶东亚东部非洲希腊希腊国徽东欧布基纳法索国徽布吉納法索布隆迪国徽世界地理索引世界政區帕勞國徽帛琉也门也门国徽乍得乍得國徽幾內亞比索乌干达乌干达国徽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徽乌克兰乌拉圭乌拉圭国徽亚美尼亚国徽亚洲亞美尼亞庫克群島國徽库克群岛库拉索以色列以色列國徽伊朗伊朗國徽伊拉克伊拉克國徽伯利兹伯利茲國徽佛得角佛得角国徽德国德国国徽德涅斯特河沿岸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徽保加利亚保加利亞國徽俄罗斯俄羅斯聯邦國徽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国徽土耳其土耳其國徽圣基茨和尼维斯国徽圣卢西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国徽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国徽圣诞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圭亚那圭亚那国徽匈牙利匈牙利国徽圖瓦盧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国徽北美地区北美洲北非北马里亚纳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徽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北賽普勒斯國徽北歐國籍標誌國旗列表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国徽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徽利比亚国徽利比里亚利比里亚国徽列支敦士登國徽列支敦斯登喀麦隆国徽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国徽哥斯達黎加國徽哥斯达黎加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国徽冰岛冰島國徽冈比亚冈比亚国徽几内亚几内亚国徽几内亚比绍国徽克罗地亚克羅埃西亞國徽克里米亞共和國国徽图瓦卢国徽玻利維亞玻利維亞國徽砂拉越州砂拉越州徽秘鲁秘鲁国徽科威特科威特国徽科索沃科索沃国徽科特迪瓦科特迪瓦国徽科摩罗国徽突尼西亞突尼斯國徽立陶宛立陶宛国徽紐埃紐西蘭國徽索馬里國徽索马里兰索马里兰国徽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约旦约旦国徽纳米比亚纳米比亚国徽缅甸缅甸国徽美屬薩摩亞美國美国国徽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國徽烏克蘭國徽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国徽爱沙尼亚瑞士瑞士国徽瑞典瑞典国徽瑙鲁国徽瓦努阿图瓦努阿图国徽牙买加牙買加國徽盧森堡國徽盧旺達國徽直布罗陀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徽百慕大芬兰芬兰国徽韩国国徽莫桑比克莫桑比克国徽莱索托鞑靼斯坦共和国聯邦地區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徽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聖盧西亞國徽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國徽荷兰王国荷蘭國徽菊花紋章菲律宾菲律賓國徽萊索托國徽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国徽萨摩亚萨摩亚国徽非洲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西亚西班牙西班牙国徽西非西欧馬來西亞國徽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國徽馬紹爾群島馬爾他騎士團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国徽马绍尔群岛国徽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国徽马里共和国马里国徽马耳他马耳他国徽马耳他骑士团团徽马拉维马拉维国徽諾魯賽普勒斯贝宁贝宁国徽越南越南國徽黎巴嫩黎巴嫩国徽黑山国徽车里雅宾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州徽辛巴威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国徽阿富汗阿富汗国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国徽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国徽阿尔扎赫阿尔扎赫共和国国徽阿布哈兹国徽阿布哈茲阿魯巴阿根廷阿根廷国徽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徽阿曼阿曼国徽蘇丹國徽蘇利南赞比亚赞比亚国徽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国徽葡萄牙葡萄牙國徽葛摩蒲隆地蒙古國國徽蒙古国蒙特內哥羅肯尼亚肯尼亞國徽自治區苏丹共和国苏里南国徽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国英国皇家徽章老挝国徽柬埔寨柬埔寨國徽捷克捷克國徽東加東帝汶國徽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国徽格陵兰格林納達國徽格林纳达梵蒂岡國徽梵蒂冈欧洲比利时比利時國徽毛里塔尼亚毛里塔尼亞國徽毛里求斯毛里求斯國徽汤加国徽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国徽波多黎各波多黎各國徽波兰波蘭國徽波札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泰国泰国国徽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国法国国徽法罗群岛法羅群島國徽津巴布韦国徽洪都拉斯洪都拉斯國徽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徽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朝鲜国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挪威挪威國徽海地海地国徽斐濟斐济国徽斯威士兰斯威士兰国徽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國徽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國徽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国徽新加坡新加坡国徽新西兰文莱文萊國徽日本日本皇室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国徽摩納哥國徽摩纳哥摩洛哥摩洛哥国徽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意大利意大利國徽愛沙尼亞國徽托克劳所罗门群岛所罗门群岛国徽拉脫維亞拉脱维亚国徽智利智利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