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富汗

指数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180 关系: 努里斯坦人城市南亚单一制反恐战争坎大哈塔吉克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族塔利班大博弈大麻大英帝国天然气奥萨马·本·拉登孔雀王朝寶石巴基斯坦巴尔赫巴米揚大佛巴米扬巴格蘭巴拉克宰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关系中东中亚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布爾漢努丁·拉巴尼布拉灰人世界银行世界概况帖木儿王朝帕米尔人一党制九一一袭击事件平方千米平方英里年龄结构幸福的敵人乌孜别克族乌兹别克乌兹别克斯坦亚历山大大帝亚洲人口代理 (政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教伊斯蘭教法伤寒伽色尼王国德州德国俾路支人俄罗斯帝国土库曼土库曼斯坦地缘战略地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喀布尔哈米德·卡尔扎伊哈菲佐拉·阿明哈扎拉人唐朝农业内流盆地內陸國家公曆国内生产总值四月革命 (阿富汗)石油祖母綠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穆罕默德·查希尔沙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索马里緩衝區缅甸罌粟美國美元美国疟疾痢疾瓦罕走廊甲型肝炎狂犬病莫卧儿帝国遊牧民族聖戰者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達利語萨非王朝萨曼甘省青金石预期寿命食盐西亚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马扎里沙里夫诺沙克峰貪污感知指數貴霜帝國賈拉拉巴德 (阿富汗)贪污鸦片興都庫什山脈阿富汗阿富汗历史阿富汗尼阿富汗交通阿富汗伊斯蘭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阿富汗地理阿富汗军事阿富汗共和國阿富汗国歌阿富汗国旗阿富汗经济阿富汗通讯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战争 (1979年)阿什拉夫·加尼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阿曼諾拉汗蘇聯赫拉特铁矿重晶石金三角金新月艾马克人艾滋病苏联英属印度英国透明国际University of Missouri查謨-克什米爾杜兰线杜蘭尼王朝欧陆法系欧洲联盟歐洲移民危機波恩波斯波斯语清朝滑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吉思汗战争昆都士海归文盲总统制普什图尼斯坦普什图人普什图语普什图族.af 扩展索引 (130 更多) »

努里斯坦人

努里斯坦人,是分布於阿富汗努爾斯坦省的印歐語系居民,人口125000-300000人。 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杜蘭線確立後,阿布杜爾·拉赫曼汗對該國東北部當時仍保持異教信仰的卡非爾斯坦實施軍事行動,使當地居民信仰伊斯蘭教,並改名為努爾斯坦省,即光明之地。在改宗伊斯蘭教前,他們信奉伊朗-印度的吠陀宗教,非穆斯林宗教習俗在今天仍有一定保留。努里斯坦人主要是農民,牧民和奶農。 在阿富汗,由於多年戰爭,努爾斯坦一直是主要戰場已導致許多努里斯坦人死亡,加上其他阿富汗民族進入該地生活,使他們與其他阿富汗人區別已減少。.

新!!: 阿富汗和努里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阿富汗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阿富汗和县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阿富汗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单一制

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中央政府擁有所有政治權力,與复合制相对,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單一制。 大多數實行單一制的國家都會成立地區行政區域及地方政府,來協助管理地區事務。可是,這些地區行政區域的所有權力都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權,而中央政府亦可隨時廢除或成立新的行政區域。 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以及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根据对权力的集中程度,有人亦将单一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中世纪的欧洲国家(除了神聖羅馬帝國與基輔羅斯公國之外)都是中央集权型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而现代的单一制国家则多趨为非中央集权型式,中央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而地方政府在行政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少數國家相當類似聯邦制。.

新!!: 阿富汗和单一制 · 查看更多 »

反恐战争

反恐战争(英文:War on Terror)是美国及其盟友用来称呼一场进行中的、以“消灭国际恐怖主义”为目标的全球性战争,起因于九一一事件。 反恐战争的现阶段目标包括:阻止那些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团体(其中大部分是像蓋達組織、塔利班等伊斯兰极端军事组织)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恐怖袭击;為传播“自由与民主”且终结那些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國家与失败國家”的現有政权。反恐战争中的首次军事行动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織在2003年10月进行的代号“积极奋进”的海军演习,旨在阻止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外另一個標誌是推翻为奧薩瑪·賓·拉登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所進行的阿富汗戰爭。 反恐战争是由美國總統小布希、歐盟及其他盟国的支持下发动的。反恐战争包括多种手段,如外交手段、经济制裁、加强国土安全及与其他国家开展安全合作等。.

新!!: 阿富汗和反恐战争 · 查看更多 »

坎大哈

坎大哈(قندهار,قندهار),阿富汗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国南部,是阿富汗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普什图族聚居的中心城市。 坎大哈建城于公元前4世纪,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波斯和印度诸王朝争夺的军事重镇。1747年,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在此称王,建立阿富汗王国,以坎大哈为首都。虽然阿富汗的首都很快便迁往喀布尔,但是坎大哈作为阿富汗南部地区中心的地位自此一直未被动摇。 1995年,塔利班便是从坎大哈突然崛起,几乎一统阿富汗。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也是出身坎大哈的部族首领家庭。.

新!!: 阿富汗和坎大哈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

塔吉克可以指:.

新!!: 阿富汗和塔吉克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Ҷумҳурии Тоҷикистон;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简称--,中亚国家之一,位於阿富汗、烏茲別克、吉尔吉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間,在中亞國家之中國土面積最小。.

新!!: 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族

塔吉克人(تاجيک: Tājīk;Тоҷик),简称塔族,分为平原塔吉克人和高原塔吉克人两部分。分布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平原塔吉克人约有2000万人,属于印欧人种费尔干那短颅型与少量蒙古人种的突厥人混血,说西伊朗次语支波斯语的塔吉克语方言(有大量突厥语词汇,与波斯语能互通),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自古以来基本从事定居农业。分布在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塔吉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等地的高原塔吉克人(即中国塔吉克族),属于高加索人种地中海类型,主要说东伊朗次语支帕米尔语诸方言,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下的十二伊斯玛仪派,历史上一直从事高原游牧,20世纪以前经常被叫做撒尔塔人。帕米尔语与塔吉克语不能互通。.

新!!: 阿富汗和塔吉克族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阿富汗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大博弈

大博弈(The Great Game;Турниры теней,即“影子競賽”之意),或译作大竞争、大競力,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政治術語,特指大英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爭奪中亞控制之戰略衝突。“大博弈”一語之提出者,一般認為是亚瑟·康诺利,後因英国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之小说《Kim》而流传开来。 傳統上之大博弈時期約為1813年至1907年《英俄條约》时止。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後,大博弈展開了較为緩和之第二階段。.

新!!: 阿富汗和大博弈 · 查看更多 »

大麻

大麻(學名:Cannabis sativa)又名尋常大麻、線麻、白麻,中国古称麻、漢麻、枲()、苴(),是大麻科大麻属的一種植物,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經濟作物,可作為紡織原料,它也屬於一種藥草,可以作为藥物用來治病。 大麻大体上可分为工业大麻、药用大麻。主要生長地區主要包括在亞洲的吉爾吉斯、阿富汗、中華人民共和國部分地區、印度和尼泊爾以及歐洲的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等地。在中國,主要生長於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東、黑龍江、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等地。 一些国家將含有四氫大麻酚(THC)精神活性物質的大麻視為是法律規定的毒品的一種,在多數大麻未合法的國家販賣與抽食均屬違法。但由於藥用大麻當中包含的非成癮成分大麻二酚(CBD)不屬於精神活性物質,同時具有治療焦慮、癲癇的輔助作用,且不會產生THC帶來的致幻效果,故“大麻是否是毒品”一說在全球仍具爭議。所以医学上通常采用经过人工培育,高CBD低THC的大麻品种,称为医用大麻。与娱乐用的大麻相比,它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前者即难以导致依赖性,也很难满足后者的毒瘾需求。.

新!!: 阿富汗和大麻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阿富汗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以及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当非化石的有机物质经过厌氧腐烂时,会产生富含甲烷的气体,这种气体就被称作生物氣體。生物气的来源地包括森林和草地间的沼泽、垃圾填埋场、下水道中的淤泥、粪肥,由细菌的厌氧分解而产生。生物气还包括胃肠涨气(例如:屁) 当甲烷(生物气)溢散到大气层中时,它将是一种直接促使全球变暖愈演愈烈的温室气体。这种飘散的甲烷,經過有效的處理,就不会被视作一种污染物,而是一种有用的再生能源。然而,在大气中的甲烷一旦与臭氧发生氧化反应,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排放甲烷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相对短暂。而且就燃烧而言,天然气要比煤这类石炭纪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得多。甲烷的重要生物形式的来源是白蚁、反刍动物(如牛羊)和人类对水稻的耕种。据估计,这三者的散發量分别是每年15、75和100百万吨(年散發总量约为1亿吨)。.

新!!: 阿富汗和天然气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

奧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拉丁轉寫:Usāmah bin Muḥammad bin Awaḍ bin Lādin,),简称为奧薩瑪·賓拉登、奥萨马、本--·拉登、宾--·拉登或--。全名意思是「--的兒子、阿瓦德的兒子、穆罕默德的兒子奧薩瑪」(名·بن·父·بن·祖·بن·曾祖);「奧薩瑪·--賓·拉登」(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意思是「--的子孫奧薩瑪」,事实上是拉登的玄孙。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篤信伊斯兰教遜尼宗瓦哈比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幕後主謀,名列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已於2004年承認責任。。然而FBI发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终没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诉本·拉登。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發表聲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击毙。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另外雖然是反恐夥伴之一,但美方政府未經巴基斯坦討論即決定粗暴的行動,事後仍引來巴國的強烈不滿。.

新!!: 阿富汗和奥萨马·本·拉登 · 查看更多 »

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梵语:मौर्य राजवंश,约前324年至约前185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孔雀王朝擴張所形成的帝國,阿育王為當時主要推廣佛教的領導者,在歷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新!!: 阿富汗和孔雀王朝 · 查看更多 »

寶石

寶石是被切割、擦潤、抛光的礦物、石料、土化物體,為收集品、收藏品或穿著裝飾之用。而作为宝石的矿物,一般颜色鲜艳柔和,光泽和花纹美观,结构均匀,折光率强,硬度较大,化学成分稳定。 人类从自古以来就将宝石加工作为饰物。寶石最重要的珍貴之處是其完美的外表,所以被擦傷後喪失價值。 也有些脆弱或軟的寶石只能收集,不能穿著,像許多博物館徵求的菱錳礦。.

新!!: 阿富汗和寶石 · 查看更多 »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所围绕的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而凸起的地貌区。山离地面高度通常在1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与高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 山一般是因板塊碰撞或是火山作用而產生。山會因河流、氣候作用或是冰河而慢慢侵蝕。有些山會形成單獨的頂峰,不過大部份的山會连在一起形成山脉。 高山上因為高海拔而出現高山气候,氣溫會比海平面低,因此會影響高山的生態系。不同的高度會有,由於其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有些休閒娛樂和高山有關,例如爬山及滑雪。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在夏威夷的毛納基火山(水下10203公尺,地面4207公尺),海拔最高的則是亞洲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距海平面的高度為8848公尺依1995年及2005年針對山頂的調查,是包括積雪的高度。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高度是21229公尺。.

新!!: 阿富汗和山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尔赫

巴尔赫(بلخ、巴克特里亞語:ẞaxlɔ) ,又称八剌黑、薄提、缚喝、薄知、薄渴罗、巴尔黑、白勒黑、巴里黑、藍氏城、班城等,是阿富汗巴尔赫省内一个小镇,在首府马扎里沙里夫(مزار شرىف)西北20公里处。巴尔赫古城乃是阿富汗最古老的一遗址,临巴尔赫河的河口,海拔约365米。 古时巴尔赫城曾是波斯东部呼罗珊省(جراسان)内的一个城市,是祆教的中心,传说祆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死于巴尔赫城。這裹也是阿富汗佛教中心。 《回回館譯語》中称白勒黑。.

新!!: 阿富汗和巴尔赫 · 查看更多 »

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بت های باميان,拉丁轉寫:but hay-e bamiyaan)是曾经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揚谷內山崖上的兩尊立佛像,建于公元六世纪,是希臘式佛教藝術的經典作品。这两尊佛像在2001年被塔利班炸毁。 佛像主體乃自沙岩山崖鑿成,而一些細微的部位由泥和乾草的混合物造成,鋪上灰泥表層,表層被繪畫以突顯臉部、雙手及袍的摺疊處,但這一表層實際上在很久前已經被侵蝕掉。佛像手臂下半部由同樣的泥和乾草的混合物造成,並以木架支撐。臉部上半部相信是以巨大木面具造成,在照片中見到的多行洞孔就是那些用以穩定外層灰泥的木栓的空位。.

新!!: 阿富汗和巴米揚大佛 · 查看更多 »

巴米扬

巴米扬(波斯语:بامیان)位于阿富汗中部,是巴米扬省的首府。 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即位于该市附近。.

新!!: 阿富汗和巴米扬 · 查看更多 »

巴格蘭

巴格蘭是阿富汗的城市,也是巴格蘭省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北部,距離昆都士60公里,海拔高度528米,2006年人口119,607,其中一半居民是普什圖人。.

新!!: 阿富汗和巴格蘭 · 查看更多 »

巴拉克宰王朝

巴拉克宰王朝為普什圖人建立的王朝。該王朝於19世紀-20世紀初統治今阿富汗全境,甚至今巴基斯坦部分地區。該王朝由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於1818年延續杜蘭尼王朝之後所建立。而該王朝一直存在至1973年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遭到罷黜為止。 Category:阿富汗歷史.

新!!: 阿富汗和巴拉克宰王朝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关系

#重定向 中国-阿富汗关系.

新!!: 阿富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阿富汗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阿富汗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阿富汗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阿富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ό βασίλειο της Βακτριανής,Greco-Bactrian Kingdom),是一个古代位于中亚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化国家欧亚学研究“”。於前三世紀中,塞琉古帝國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奥多特一世獨立自立為王,歷經120餘年至被北方游牧民族——以塞人为核心种众的大月氏滅亡為止,希臘-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亞一個重要的希臘化文明中心。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目前東西方学术界尚有爭議。.

新!!: 阿富汗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布爾漢努丁·拉巴尼

布爾漢努丁·拉巴尼(برهان الدين رباني,Burhanuddin Rabbani,),塔吉克族,曾任阿富汗伊斯蘭國和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

新!!: 阿富汗和布爾漢努丁·拉巴尼 · 查看更多 »

布拉灰人

布拉灰人(Brahui people or Brohi people)是達羅毗荼人的一支,人口約220萬人,大多生活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區,少部份分佈在鄰國阿富汗及伊朗。其使用的語言稱為布拉灰語(Brahui language),被認為是由北達羅毗荼語所發展而成的,不過由於遠離其他使用達羅毗荼語系的族群,而接近俾路支人,故有相當數量的俾路支語詞彙,且使用俾路支語的數字。本身沒有原創文字,和信德語、俾路支語一樣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寫。有人认为布拉灰人与古印度河文明有关联。 Category:亚洲民族.

新!!: 阿富汗和布拉灰人 · 查看更多 »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一,同时也是(UNDG)的成员。 世界银行的官方目标为消除贫困。根据其有关协定规定(修订并于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决定都必须旨在推动外商直接投資和国际贸易,以及为资本投资提供便利。 世界银行由两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與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并不一样,后者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该两项通称“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5个机构组成。然而在某些非正式场合,世界银行集团也可被简称为“世银”。目前該組織歷代的行長都是美國人,另外重大決議時需要85%的票數才得以通過提案,而美國的投票占比從未低於15%,因而美國的投票比例被俗稱為“否決權”。.

新!!: 阿富汗和世界银行 · 查看更多 »

世界概况

《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又譯作《世界各國紀實年鑑》;)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調查報告,發佈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概況,例如人口、地理、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因中央情報局属美國政府部门,所以其資料格式、體例、內容皆需符合美國政府的官方需要及立場。資料則是由美國國務院、美國人口調查局、國防部等部門及其轄下的相關單位提供。如同其他美國聯邦政府作品一樣,本報告內容均屬公有領域資源。.

新!!: 阿富汗和世界概况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王朝

帖木儿王朝是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所建立的王朝。该王朝在历史上统治位于中东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1370-1507年)和位于印度次大陆的蒙兀兒帝國(1526-1857年)。蒙兀兒帝國是帖木儿王朝的一部分。.

新!!: 阿富汗和帖木儿王朝 · 查看更多 »

帕米尔人

帕米爾人,是分布於塔吉克斯坦東部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縣和巴爾蒂斯坦,中國新疆地區的伊朗系民族,人口約350,000人。.

新!!: 阿富汗和帕米尔人 · 查看更多 »

一党制

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单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或一黨專政是單一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制国家为1878年-1980年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真辉格党,长达102年。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据台灣学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

新!!: 阿富汗和一党制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新!!: 阿富汗和九一一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阿富汗和平方千米 · 查看更多 »

平方英里

平方英里(簡寫:sq.

新!!: 阿富汗和平方英里 · 查看更多 »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英文:Age structure),指不同年龄段人口在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属于人口结构的一个分支,这个统计数值在社会学中对研究某个特定地区的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口的行为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新!!: 阿富汗和年龄结构 · 查看更多 »

幸福的敵人

幸福的敵人(Enemies of Happiness)是一部由丹麥導演伊娃·木娃德(Eva Mulvad)拍攝,關於一位受爭議的阿富汗國會議員以及政治家馬萊拉·久雅(Malalai Joya)的紀錄片。 影片拍攝團隊在2005年阿富汗國會選舉期間與久雅四處奔波,而這次選舉是阿富汗30年以來首次的民主選舉。该影片深刻描述了战后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情况。.

新!!: 阿富汗和幸福的敵人 · 查看更多 »

乌孜别克族

乌兹别克族,又稱乌孜别克族(اوزبیکلار / Oʻzbeklar),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主要族群,此外亦分布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及中國境內,也有少数分布于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蒙古、西欧及北美。其中分布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约为1.2万(2000年)。在现代汉语中,对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一般记作乌孜别克族,对分布于中国境外的一般记作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使用語言為乌孜别克语,属於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和维吾尔语十分接近。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族人亦多通用维吾尔语。乌孜别克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新!!: 阿富汗和乌孜别克族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

乌兹别克可以指:.

新!!: 阿富汗和乌兹别克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阿富汗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阿富汗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人口

人口(Population),通常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人類数目,对人口进行研究的科目有社会学和地理学,它是人口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一个地域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限制了人口的数目的增长,一些人类社会学观察员建议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人口,并且认为未受抑制的人口增长有可能导致马尔萨斯学说灾难,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观点。人口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

新!!: 阿富汗和人口 · 查看更多 »

代理 (政治)

代理、临时或过渡,汉语用作现代政治术语时,通常作为词的前缀即术语的前一部分,有多种形式。指国家政权、多党执政国家临时组阁的政府,如临时政府、过渡政府,看守内阁;指临时行使国家元首权利的人如“代总统”、临时总统,或直接称呼“代理国家元首”;政党制政府国家,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或者政府中未按法定程序产生的政府首脑;地方政权中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最高行政长官;另外还有政党、各种机构组织没有按照宪章、章程的规定临时代理的党务、事务人员。 護理、署理、兼理、兼領等詞各有意義。護理為官員暫代上司的職權,署理為官員暫代同級或下屬的職權。兼理、兼領為官員同時任另一職位,如特命全權大使同時出使多個國家,兼任一國駐數國之大使(亦稱)。.

新!!: 阿富汗和代理 (政治)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阿富汗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共和国

伊斯兰共和国(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جمهورية إسلامية,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亦称回教共和国,是实行共和制的伊斯兰国家,是四个國教為伊斯蘭教的伊斯蘭國家国号的组成部分。.

新!!: 阿富汗和伊斯兰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阿富汗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新!!: 阿富汗和伊斯蘭教法 · 查看更多 »

伤寒

傷寒(Typhoid Fever),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為所導致的感染症。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秘,以及頭痛的症狀。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風險因子包含不完全或衛生不良。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診斷方法包含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當類似。值得注意的是,傷寒與斑疹傷寒為不同疾病。 傷寒疫苗可減低注射後兩年感染傷寒的機會達 30% 至 70% 。注射後七年仍有些許保護力。至疫區旅遊者,建議預防性施打傷寒疫苗,其他避免感染的方法包含給予乾淨的饮用水、做好消毒,以及養成洗手的習慣。未確定是否帶有傷寒桿菌者,不建議為他人烹調。治療可使用阿奇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细菌药。但目前病原體對於上述藥物的抗藥性日益增加,使治療越來越不容易。 2015年,全球新病例數達1250萬人,當中最常見的國家為印度。孩童最容易受到感染。自1940年代起,由於衛生觀念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已開發國家的傷寒發生率逐漸下降。在美國,每年新病例數約為 400 例,總患病者約 6,000 人。在2015年,傷寒共導致全球 149,000 人死亡,相較於1990年的 181,000 有下降的趨勢。傷寒若不進行治療,有高達 20% 的死亡率。若妥善治療,則死亡率可降低至 1-4% 之間。.

新!!: 阿富汗和伤寒 · 查看更多 »

伽色尼王国

伽色尼王朝(963年-1187年),由突厥裔萨曼王朝原奴隶将军阿尔普特勤之女婿苏布克特勤(“可爱的王子”)创建(他是葛逻祿部奴隶),因都城伽色尼(现阿富汗加兹尼)而得名。马默德苏丹(又译马哈穆德苏丹)时期强大,推翻萨曼王朝,统治遍及印度次大陆北部、波斯东部(萊伊与拉瑪丹)、阿富汗和花剌子模,是西突厥斯坦形成的重要阶段。12世纪迁都拉合尔(位于现巴基斯坦),后灭于古尔王朝。.

新!!: 阿富汗和伽色尼王国 · 查看更多 »

德州

德州可以指:.

新!!: 阿富汗和德州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阿富汗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俾路支人

俾路支(俾路支语: )是伊朗人一支,俾路支地区(西南亞伊朗高原地帶)的主要民族。现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境内。俾路支人多數以農業、游牧和畜牧業為生,使用俾路支语。其餘的許多人生活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土庫曼斯坦、阿曼、巴林和科威特,並在一些非洲地區,即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塔波拉有一個大的社羣)。小社羣俾路支人也住在歐洲(尤其是瑞典、挪威、丹麥和英國)、澳大利亞珀斯。 俾路支人与瑞典和俄罗斯的萨米人在生活和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

新!!: 阿富汗和俾路支人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阿富汗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

土库曼可以指:.

新!!: 阿富汗和土库曼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强调外交政策基于地理因素。.

新!!: 阿富汗和地缘战略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阿富汗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阿富汗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国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国华盛顿特区。.

新!!: 阿富汗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查看更多 »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新!!: 阿富汗和喀布尔 · 查看更多 »

哈米德·卡尔扎伊

哈米德·卡尔扎伊(普什图语:,波斯文:;拉丁化:Hāmid Karzai,)是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第一任總統(2004年12月7日至2014年9月29日)。 卡尔扎伊出生於坎大哈省坎大哈市的政治世家,其祖父、父亲、叔叔均活跃于阿富汗政坛,其父阿卜杜勒・阿哈德・卡尔扎伊曾经于1960年代担任阿富汗国家议会议长。1976年以交换生身份赴印度学习,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阿富汗战争期间,卡尔扎伊积极地为穆斯林游击队筹集资金,用以驱逐苏联入侵者。1999年7月,卡尔扎伊的父亲遇刺身亡,卡尔扎伊接替其父成为波帕尔扎伊部落的首领。 在美國於2001年12月打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01年阿富汗戰爭)後,卡爾扎伊曾先後擔任阿富汗伊斯蘭國暫定行政機構議長、臨時政府領袖。2004年10月9日,當選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任總統。 2009年5月,卡尔扎伊正式登记为总统候选人,并且在2009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战胜阿卜杜拉·阿卜杜拉,成功连任,任期到2014年9月29日结束。 2016年1月29日,卡尔扎伊参观访问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工地,被上海政法学院聘任为名誉教授。.

新!!: 阿富汗和哈米德·卡尔扎伊 · 查看更多 »

哈菲佐拉·阿明

哈菲佐拉·阿明(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Hafizullah Amin) (),阿富汗前领导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 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67年人民民主党分裂后领导人民派。1969年当选国会议员。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四月革命),推翻政府,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执政。哈菲佐拉·阿明任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入主总理府后,阿明与塔拉基明显政见不一,两人积怨日深,阿明经过缜密计划後發動政變殺害了塔拉基,自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團主席。但是阿明的上台直接触犯了苏联在阿利益,1979年12月,苏联出兵攻入阿明宫,处决了阿明。阿富汗战争爆发。 Category:阿富汗總統 Category:阿富汗總理 Category:蘇聯阿富汗戰爭人物 Category: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Category: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Category:被處決的阿富汗人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新!!: 阿富汗和哈菲佐拉·阿明 · 查看更多 »

哈扎拉人

哈扎拉人(هزاره,)是一個使用波斯语族哈扎拉吉語為母語的民族,拥有突厥-蒙古人血统。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阿富汗中部、伊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主要是在奎達)。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还有许多哈扎拉人以难民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

新!!: 阿富汗和哈扎拉人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阿富汗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阿富汗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内流盆地

内流盆地(Endorheic basin)是指一个其中没有任何水体与外界水体相连的区域。 一般情形下在地球上大部分陆地地区,各种降水均通过河流流入海洋,以完成水气循环。而在内流盆地中,降水完全通过蒸发或渗漏离开地表,不与外界水系相连。内流盆地中一般均具有内流湖,但该湖泊往往易于干涸,并且盐度很高。内流盆地中心往往蕴藏着大量矿产,但同时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崩溃于水体污染。 世界各大洲中,大洋洲的内流盆地占全洲面积64%以上,北美洲则只有10%。总体来说,不包括南极洲,世界陆地总面积中18%为内流盆地。.

新!!: 阿富汗和内流盆地 · 查看更多 »

內陸國家

內陸國家,或稱陸封國家、陸鎖國家(Landlocked Countries),指四面均與陸地接壤而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國家。2013年,全球共有48個內陸國家,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即本國是內陸國家而且周圍鄰國也均為內陸國家的國家。 島國是內陸國家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而完全不與其他陸地接壤。.

新!!: 阿富汗和內陸國家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阿富汗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新!!: 阿富汗和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四月革命 (阿富汗)

四月革命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對他們推翻達烏德政變的稱呼。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空軍和陸軍攻击總统府,4月28日叛軍已殺死達烏德和他兄弟納伊姆,總统衛隊被殲。 之後叛軍宣布成立新政府,由阿布杜勒·卡迪勒·达格尔瓦勒上校领導的委員會任命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為總理,哈菲佐拉·阿明為外長,内阁政府中,人民派11人,旗帜派10人。實行無限期戒嚴,正式成立社会主義政權。1978年6月下旬,旗帜派几名内阁成员被逮捕,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驻外大使礼送出境,另一位重要首脑巴尔雅力也被清除出决策层,派到巴基斯坦当大使。面对人民派和旗帜派的激烈内斗,苏共中央避免介入任何有关人民民主党内部斗争的纠纷,劝说塔拉基和阿明以团结为首,先处理好国内社会形势。苏共调停的结果是:1978年11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会通过决议,将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高层共9人以“反革命、反国家和反党”罪名开除出党。 新政府力图通过改革增加女性权益,重新进行土地分配等。采取了过于激烈的且一刀切的诸如土地改革取缔宗教一类的改革运动。改革的反对者就大量投入监狱,从1978年4月到1979年11月,死在喀布尔监狱的政治犯就有12 000人,其中大部分为旧军官、旧官员、教师、学生、神职人员、私营业主。这激化了社会矛盾。在边境省份,甚至土改受益的农民也支持封建地主反对人民政权。1979年3月15日,赫拉特省驻军在指挥官伊斯梅爾汗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原因为人民民主党大规模清洗旧军队高层,经常“看到自己的搭档被逮捕并消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参与人数约2万人,而与苏联边境接壤的卡拉伊-诺、戈尔马奇和库什吉-柯赫纳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阿富汗局势迅速恶化,而执政的人民派集团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请求苏联出兵干涉阿富汗。1979年3月20日,塔拉基飞往莫斯科请求苏联军事干涉阿富汗并提供政治经济一揽子援助以镇压国内反对派。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是:坚决不出兵,如果派出武装力量进入阿富汗“那么近年来为缓和国际局势,削减武器的一系列困难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如果我们进入阿富汗,我们就是侵略者,我们就得同阿富汗人民作战”,“政治局的委员们确定现在不应该出兵阿富汗,因为如果阿军不支持苏联出兵或者保持中立,那么苏联军队将出现自己占领阿富汗的局面”。苏联回复塔拉基,要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扩大政府在群众中获得的基础支持,对军队与神职人员等人采取更为温和的态度,以消除他们对人身迫害的恐惧。苏联政府同意了派兵之外的所有其他要求。1979年4月初,第一批10万吨粮食援助空运到阿富汗。1979年4月5日,苏联派出了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海军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大将为首军事代表团进入阿富汗进行考察与整顿。1979年6月初派出专家团帮助阿富汗政府修改过于激进的改革政策,并且明确指出“如果喀布尔不改变他的施政方针,阿富汗国内局势不会真正好转”。 苏联坚决不出兵的态度,动摇了塔拉基的统治地位。1979年3月底,外交部长阿明从中央委员火箭蹿升党中央书记、政府总理兼国家安全局(AGSA)局长,掌握了实权。阿明采取强化个人统治的措施,为了消灭反对派武装的粮食来源从而对反政府武装盘踞地区的农业区进行无差别轰炸,导致当年歉收1500万吨,大量阿富汗难民逃亡;清洗党政军内部亲共亲苏的骨干,苏联顾问提出的扩大政府民众基础的提议基本只停留在阿明政府的纸面上。到了1979年夏天,阿明政权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对国内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反对派已经开始建立独立政权。 1990年6月政府召开议会,强调国家主权,反对共产势力;至1992年4月,革命结束。.

新!!: 阿富汗和四月革命 (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新!!: 阿富汗和石油 · 查看更多 »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做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廣泛地被用在火药、潤滑劑、殺蟲劑和抗真菌剂中。.

新!!: 阿富汗和硫 · 查看更多 »

祖母綠

母綠是一种寶石,常被稱為“綠寶石之王”。 祖母綠是一种很古老的寶石,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用做珠寶。當時的著名礦場-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艷后之名),現已因大量開採而耗竭。 現今生產祖母綠較有名的產地,首推哥倫比亞(專業鑑定所須內含三相物)。當地出產的祖母綠品質公認最佳。一顆祖母綠要是其產地確定為哥倫比亞的話,其價格會較一般祖母綠為高。其他地方的礦場則以巴西(二相物)與尚比亞產量最大。.

新!!: 阿富汗和祖母綠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罕默德·纳吉布拉·阿赫马德扎伊(ډاکټر نجیب ﷲ احمدزۍ,),阿富汗政治家、共产主义者,出生在喀布尔。他在1986年至1992年期间担任苏联傀儡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1992年,反政府军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迫下台,躲藏在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1996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之后,将纳吉布拉酷刑处死。.

新!!: 阿富汗和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查希尔沙

罕默德·查希爾沙(محمد ظاهرشاه;),阿富汗末代国王,1933年11月8日至1973年7月17日在位。 查希尔属于普什图族的杜兰尼部族。1933年其父穆罕默德·納第爾·沙阿遇刺身亡,年仅19岁的查希尔登上阿富汗王位。在位期间,查希尔大力推进改革,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制定了宪法,大力吸收西方文化。他的改革为其招致了各地方部族的反对,军事抗争此起彼伏。1973年7月17日,他的堂兄弟,前首相穆罕默德·达乌德·可汗乘其访问意大利时发动政变,将其废黜,成立阿富汗共和國(1973年-1978年);8月,查希尔正式宣布退位。 在接下来的29年中,他一直在意大利流亡,即便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推翻达乌德后,他也拒绝回国复位。在1979年苏联入侵,長達十年的阿蘇戰爭,美國資助聖戰者反抗及其間的军阀混战期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阿富汗伊斯蘭國),查希尔也拒不涉足政治。 2002年4月当1994年興起的塔利班政权(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被推翻后,查希尔在美国支持下重返阿富汗,并于6月召集各部族领袖召开了支尔格大会。查希尔在回国后受到了广泛的支持,被授予“國父”称号,他虽重返在喀布尔的王宫,却并不谋求恢复自己的君主地位。 2002年10月訪問法國,他滑倒在浴室,肋骨挫傷;之後一連串的受傷與生病,使他身體每況愈下。在他最後的歲月,他很虛弱,麥克風需要固定到他的衣領,才能聽到他微弱的聲音;2007年1月,據報導,查希爾患了重病,臥床不起後棄世。.

新!!: 阿富汗和穆罕默德·查希尔沙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又称第三次阿富汗战争,始于1919年5月6日,同年8月8日结束。英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战后,重新确认了杜兰线作为阿富汗酋长国与英属印度之间的疆界。之后不久,阿富汗获得独立主权。.

新!!: 阿富汗和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

索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is the country's name per Article 1 of the.

新!!: 阿富汗和索马里 · 查看更多 »

緩衝區

緩衝區,又稱中立區、中立地帶等,指的是兩地的交界處因為戰爭或其他因素,而劃定出的帶狀地區,此帶狀地區並不完全屬於兩方之中的一方,通常由兩方共管或是由第三方協助管理。.

新!!: 阿富汗和緩衝區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阿富汗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罌粟

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即鴉片罌粟(Opium poppy),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的种子罌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其中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油脂,可用於麵包、餅乾中烘焙,或製成醬料,使用於沙拉中,也可製成罌粟籽油。而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因罂粟擁有制作毒品的危險性,卻又有制作藥物及生產罌粟籽的價值,故在世界很多國家以法律規範化地種植,未經許可種植者視為犯罪行為。.

新!!: 阿富汗和罌粟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阿富汗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阿富汗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阿富汗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省,可以指:.

新!!: 阿富汗和省 · 查看更多 »

疟疾

瘧疾(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冷熱病、發瘧子)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隸屬原生生物界,皆為单细胞生物。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在嚴重的病例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P. vivax)及(P. ovale)所造成,(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而(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鏡檢或前者配合,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或(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及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進行防治。20世紀中葉,以屠呦呦為首的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抗瘧效果良好的藥物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儘管有所需求,但瘧疾目前尚無疫苗,相關研究仍在進行。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或);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具有(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病例共有1.98億例,造成584,000至855,000人死亡,當中有90%是在非洲發生。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 -->。2015年,全球約有2.14億人新感染瘧疾,並造成多達43.8萬人死亡,其中有90%的死亡病例位於非洲。2000年至2015年間,病例數減少37%,但自2014年的1.98億例之後開始回升。瘧疾與貧困息息相關,並严重影響經濟發展。瘧疾會造成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勞動力減少、並衝擊觀光業,非洲每年估計因瘧疾損失120億美元。.

新!!: 阿富汗和疟疾 · 查看更多 »

痢疾

,是一種傳染病。依传染性的致病生物体不同而分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元朝皇帝元順帝便是死於痢疾。.

新!!: 阿富汗和痢疾 · 查看更多 »

瓦罕走廊

罕走廊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阿富汗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帕米尔高原的八帕之一。.

新!!: 阿富汗和瓦罕走廊 · 查看更多 »

甲型肝炎

在中国大陆常简称--,是一種發生於肝臟的急性感染疾病,起因於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在許多案例當中,患者只有少許症狀或無症狀,尤其是年紀較輕的病患。從感染到發病,其潛伏期約為二至六週。如果出現症狀,持續時間通常為八週,症狀可能包含: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發黃、發燒和腹痛。約10至15%的病患,在初次感染後6個月內會出現復發症狀。嚴重病患可能出現,這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 A型肝炎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食入或飲用到被感染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有時也可見到因為食用未煮熟的貝類而感染的病例,與患者有密切接觸也可能會因此感染。兒童感染A型肝炎時經常沒有症狀,但他們仍然具有傳染力。在感染過A型肝炎後,患者終身對A型肝炎免疫。由於A型肝炎的狀況與許多疾病類似,需要血液檢驗才能確診。 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A型肝炎,完成疫苗施打後的效力多可達終生,部分國家建議對兒童與高危險群進行全面接種疫苗。其他預防方法包括洗手與正確的食物處理方式。A型肝炎並沒有特定的治療方式,一般建議患者多休息,如果有噁心或腹瀉可以考慮給予症狀治療藥物。A型肝炎多能完全痊癒而不會變成慢性肝病,但當A型肝炎造成急性肝衰竭,則有時需。 每年全球有150萬人受到A型肝炎感染發病,若加上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則可能達數千萬,而2010年時造成102,000人死亡。A型肝炎感染多發生於衛生環境不佳,而且欠缺安全的飲水來源的地區。在開發中國家,約90%的孩子在十歲前就已感染A型肝炎,因此成年時多已免疫。因為上述的現象,A型肝炎流行的爆發多在中度開發國家,好發於未感染過A型肝炎且又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年輕一代。為增進大眾對病毒性肝炎的認識,每年的7月28日被訂為世界肝炎日 。.

新!!: 阿富汗和甲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Coal)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在历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敗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產生之碳氫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新!!: 阿富汗和煤 · 查看更多 »

狂犬病

病(俗稱:瘋狗症;字根來自rabies,意為“瘋狂”)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於恆溫動物身上造成嚴重腦炎。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絕大部份通过咬伤傳播,很多時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別活躍,在沒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痺方式出現,令患者顯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經飛沫由黏膜或呼吸道傳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飛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與傷口的刺痛感,稍後則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自制的興奮感、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或。自染病到病發的時間為一至三個月,但因人而異的程度相當大:長可長至一年,短可短到一週內,一旦症狀出現,狂犬病的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狀出現所花的時間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所影響。 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被染病動物或患病者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染病動物的唾液在與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黏膜接觸時也具有傳染力。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貓、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馬。大多數的人類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隻咬傷(>99%),尤其在非洲國家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等發達的國家,因為犬隻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動物控管,因此蝙蝠則是最常見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但是此時已經百分百致死率並幾乎不可治癒。 動物管制與疫苗施打計畫使得許多地區的犬隻感染狂犬病風險下降。對於感染狂犬病高風險者,一般建議在暴露於危險前施打疫苗。高風險者包括工作需要與蝙蝠接觸者與長期在狂犬病盛行的國家工作者。針對已經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抗體都能在症狀出現前阻止疾病的繼續惡化。被動物咬傷後以清水、肥皂、優碘、或人體用清潔劑清洗傷處十五分鐘或許可殺死病毒,並在某種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狂犬病患者發病後存活率不高,僅有少數狂犬病發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爾沃基療法後存活。 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死亡病例絕大多數(97%)由狗引起。除了南極洲外,狂犬病遍佈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餘個國家。有三十億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國家中。狂犬病的人传人個案极为少见,曾出現於器官移植,极少出於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一起罕見的人類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國一名腎臟捐贈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個月後病發身亡。在歐洲與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見到,許多島國則根本沒有狂犬病。.

新!!: 阿富汗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银(silver)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argentum),原子序数47。银是一种柔软有白色光泽的过渡金属,在所有金属中导电率、导热率和反射率最高。銀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有纯净的游离态单质(自然银),与金等其他金属的合金,还有含银矿石(如辉银矿和角银矿)。大部分银都是精炼铜、金、铅和锌的副产品。 银不易受化學藥品腐蝕,长久以来被视为贵金属。银比金来源更丰富,在现代以前的货币体系中作为硬币使用,有时甚至和金一道使用。除了货币之外,银的用途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净水器、珠宝和装饰品、高价餐具和器皿(银器),银币和还可用于投资。银在工业上用于和导体、特制镜子、窗膜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银的化合物用于胶片和X光。稀硝酸银溶液等银化合物会产生,可以消毒和消灭微生物,用于绷带、伤口敷料、导管等医疗器械。.

新!!: 阿富汗和銀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新!!: 阿富汗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阿富汗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聖戰者

聖戰者(即阿拉伯語:,拉丁化:muǧāhid,Mujahid,意為奮戰者)指的是參與聖戰的鬥士。複數形為Mujahideen(مجاهدين,拉丁化:muǧāhidīn)。這個字是來自阿拉伯語jihad(意為奮戰,即一般所認為的聖戰)。 本詞也由阿拉伯語音譯為Mujahedin、mujahedeen、mujahedīn、mujahidīn、mujaheddīn等。中文也有聖戰軍、聖戰士、聖戰組織、伊斯蘭聖戰士或聖戰游擊隊等翻譯名稱。 西方世界常把與或與跟恐怖分子或伊斯蘭恐怖主義畫上等號,但這經常被伊斯蘭教團體稱為污衊。他們辯稱,(指海盜或侵略)更適合稱呼恐怖分子。.

新!!: 阿富汗和聖戰者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在聯合國規章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拥有一票否決權。.

新!!: 阿富汗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 查看更多 »

達利語

達利語(درى)dari,也译作達里語,又称达利波斯语或阿富汗波斯语,是一种在阿富汗使用的波斯语的变体。 一種說法是,“درى”一字是從“Farsi-e Darbari”轉變而來,意思是“波斯王室的語言”。它是由公元980年在中亞的萨曼王朝(سامانیان)王室語言發展成為波斯的主要語言。另一個理論是,那來自“درعا”一字,意思是“山谷”,指的是現今伊朗東北呼羅珊(خراسان)的深谷地區,發展出的語言。 現在“達利語(درى)”一詞是用來指三種不同的方言或語言:.

新!!: 阿富汗和達利語 · 查看更多 »

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萨法维帝国、萨菲帝国、波斯第三帝国或波斯第四帝国,中国明朝称之为巴喇西,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新!!: 阿富汗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曼甘省

萨曼甘省(د سمنګان ولايت)位於阿富汗中部,與巴爾赫省、巴格蘭省、巴米揚省、昆都士省、薩爾普勒省等省份相鄰。该省总面积为6,425平方英里(16,640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406,000人。行政中心为艾巴克。2002年3月3日,该省遭受地震,造成数千人伤亡。.

新!!: 阿富汗和萨曼甘省 · 查看更多 »

青金石

青金石(Lazurite)為一種架狀矽酸鹽礦物,含硫酸根、硫離子、氯離子,化學式為(Na,Ca)8。 屬於似長石類礦物方鈉石礦物群的一員,晶系為等軸晶系,不過完好的晶型極為罕見,大多呈塊狀。自然界中多數存在於青金岩中。其英文「Lazurite」則來自波斯語lazward 其意為藍色。.

新!!: 阿富汗和青金石 · 查看更多 »

预期寿命

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預期壽命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也常以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去做統計。.

新!!: 阿富汗和预期寿命 · 查看更多 »

食盐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产生人类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钠的精製鹽.

新!!: 阿富汗和食盐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阿富汗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

驻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或称驻阿联军(Inter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ce Force, ISAF)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386號决议由2001年12月20日德国波恩举行的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上组建的。 as envisaged by the Bonn Agreement.

新!!: 阿富汗和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 · 查看更多 »

马扎里沙里夫

扎里沙里夫(مزار شریف)位于阿富汗北部邻近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是巴尔赫省的首府和阿富汗第四大城市,公路往東與昆都士連接,向東南通向首都喀布爾,向西可到赫拉特,向北則往烏茲別克。 馬扎里沙里是阿富汗重要的旅遊城市,當地有許多以穆斯林及希臘建築風格建成的古建築。在中國的史書裡,馬扎里沙里又稱為伐济腊巴德、伐济纳巴德、藍氏城、拔底延城等名稱,是嚈噠帝國的都城。 2017年4月22日当地阿富汗国民军基地遭到塔利班袭击,至少135人死亡。.

新!!: 阿富汗和马扎里沙里夫 · 查看更多 »

诺沙克峰

诺沙克峰(Noshaq或 Nowshak),是阿富汗的最高峰,也是兴都库什山脉中仅次于蒂里杰米尔峰(7,708公尺)的第二高峰。诺沙克峰位于阿富汗的东北部与巴基斯坦的国界线杜兰德线上。 1960年,日本人酒井敏明、岩坪五郎首次登顶,他们都是日本考察队的成员。攀登沿着覆盖冰川的东南部山脊而上。现在,人们通常采用的路线是由西部山脊而上。 2009年7月,第一个阿富汗人攀登该峰。两个来自瓦罕走廊的阿富汗人于7月19日成功登顶。.

新!!: 阿富汗和诺沙克峰 · 查看更多 »

貪污感知指數

貪污感知指數(,缩写:)或译作腐败感知指数、清廉指数、清廉印象指数等,是透明国际自1995年起每年发布的评估,就世界各国民众对于当地腐败状况的主观感知程度予以评估及排名。清廉指数评分越高,意味着感知的腐败程度越低。2018年2月21日该机构發佈2017年年度指數,共计有180個國家或地区获得排名。.

新!!: 阿富汗和貪污感知指數 · 查看更多 »

貴霜帝國

貴霜帝国(梵语:कुषाण राजवंश;巴克特里亚语:;公元1世紀至3世紀)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裡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千萬,被認為是当时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與漢、羅馬、安息三個同一時期的帝國並列。.

新!!: 阿富汗和貴霜帝國 · 查看更多 »

賈拉拉巴德 (阿富汗)

贾拉拉巴德(جلال آباد),阿富汗东部一城市,靠近巴基斯坦边境,位于喀布尔河与库纳尔河汇合处,为楠格哈尔省省会,人口约96000人(2002年统计)。 该城古代为佛教中心,法显、玄奘等均曾经过。现址为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大帝所建,为阿富汗同巴基斯坦间的交通重镇。阿富汗内战中,该城成为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争夺的中心之一,据信本·拉登也在该城驻扎过,致使其遭到严重毁坏。.

新!!: 阿富汗和賈拉拉巴德 (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阿富汗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鸦片

鸦片(阿片,opium),俗称大烟、阿芙蓉(阿拉伯语:Afyūm)或福寿膏,属天然麻醉抑制剂,医学上作麻醉性镇痛药;非科学研究或非医用,则归类于毒品。 作为毒品,传统用于鸦片的吸毒工具有烟签、烟灯、烟枪等,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裏,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天百餘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

新!!: 阿富汗和鸦片 · 查看更多 »

興都庫什山脈

兴都库什山(هندوکش)是位于中亚,东西向横贯阿富汗的山脉。 興都庫什此名稱的由來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有許多學者、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其被認為是「印度的高加索山」或「印度河的高加索山」(相對於裏海與黑海間的高加索地區),因此過去的記錄者認為興都庫什這個名稱可能是因此而衍生出來的。Hindū Kūh(ھندوکوه)與 Kūh-e Hind(کوهِ ھند)通常用來指稱隔開從喀布爾河、赫爾曼德河到阿姆河中間盆地的整個區域,或者說是指座落在喀布爾河的西北方區域。 东端较高,属于帕米尔高原的延伸,海拔大约在4,500-6,000米之间;西端大约为3,500-4,000米。山脉总长大约966公里。.

新!!: 阿富汗和興都庫什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历史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約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間已有城鎮文化出現。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馬其頓軍隊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國後,征服了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強大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包括大夏、貴霜帝國、贵霜-萨珊王朝、喀布爾-夏希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伽色尼王國、古爾王朝、卡爾提德王朝、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漢達基王朝和杜蘭尼王朝。阿富汗位於許多移民和貿易路線上,因此被稱為「中亚绕道」,那些路線從兩河流域經伊朗高原,從印度河流域通過興都庫什山脈,從遠東到塔里木盆地和從毗鄰的歐亞草原。 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放棄原本的語言並組成新的普什圖語和達利語 。中東地區影響了阿富汗文化,印度教、祆教、馬其頓和佛教都在阿富汗消失了。有為的統治者使中世紀的阿富汗不但是一個軍事強國,還是一個文化強國,產生許多著名學者如伊本·西那和比魯尼等標誌性人物。 在18世紀初,艾哈邁德沙·杜蘭尼效法米尔维斯·霍塔克,統一了阿富汗各部落並建立最後一個杜蘭尼王朝"" Omrani, Bijan, published in Asian Affairs, Volume 38, Issue 2, 2007, pp.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历史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尼

阿富汗尼(afghani),簡稱阿尼,阿富汗的貨幣。 由於阿富汗戰亂連年,貨幣發行不完全由中央銀行(Da Afghanistan Bank)掌握,北方軍閥杜斯塔姆同時發行阿富汗尼,兩者並不等值。阿富汗尼不斷貶值,2002年,一美元可兌換 43,000阿尼,2002年新成立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紀念遇刺領袖馬蘇德,一枚郵票面值高達14000尼。2002年10月7日,阿富汗過渡政府發行新幣阿尼,新鈔是在德國印板,再將新鈔運至喀布爾,新幣阿尼兌換美元是43比1,2003年金融趨於稳定,這一年发行“大国民议会”和“先知穆罕默德降生”兩種郵票,面值分别是20尼和10尼。.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尼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交通

阿富汗交通泛指來往阿富汗各地或阿富汗至海外之間的空運、陸路等等。由於阿富汗屬內陸國家,海路無法抵達阿富汗,一般都是靠航空連接海外,而來往鄰國則靠公路、鐵道等等的陸路方式解決。由於長期戰亂,許多交通網絡都是在近幾年才啟用。2008年,阿富汗境內有731,607輛汽車。.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交通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伊斯蘭國,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原政權垮台後,在1992年所成立的新政權,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執政。19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爾,改為伊斯蘭酋長國,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則退至該國東北部與之對抗。.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伊斯蘭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通稱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也被成为“神學士政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政權在1996年建立並展開對阿富汗長達五年的統治,至2001年末倒台。在統治期間,塔利班奉行伊斯蘭的基本教義,禁止女性工作,對外封閉,對經濟民生毫無建樹,生活水平倒退,阿富汗更成為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塔利班在極盛時期,也從未有效統治阿富汗全境;該國東北部、約10%左右的範圍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簡稱北方聯盟)所控制。在塔利班統治期間,起初甚得民心,但五年內戰不斷,加上屠杀哈扎拉人,使人民厭戰情緒日增。九一一事件後,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军与北方联盟的联合进攻导致塔利班政权瓦解。.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地理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于中亚,北方各与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三国交接,东方和中国接壤,东南方与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从东北部到西南部横贯的兴都库什山脉将国家分开,形成一个瓦罕走廊。 阿富汗位于中亚、或者中亚的心脏;具体来讲,她在伊朗高原之上,面积647,500平方公里。这国家就像是被陆地给锁住一样,而且多山,境内包含了大部份的兴都库什山。国内有四条主要的河流:阿姆河、哈里路得河、喀布尔河和赫尔曼德河。还有几条较小的河流以及一对小湖。 地理坐标.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地理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军事

阿富汗國民軍由陸軍和空軍組成,作為一個內陸國,該國沒有海軍。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後,新政府的軍隊现在由国际社会协助训练。 阿富汗總統是國民軍的最高統帥,通過國防部指揮。 File:ANA at KMTC in 2009.jpg|裝備美國悍馬車的阿富汗國民軍 File:USMC-100412-M-2934T-003.jpg|美國扶植的阿富汗國民軍 File:Afghan soldiers.jpg|阿富汗國民軍閱兵.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军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共和國

阿富汗共和國(達利語:,;د افغانستان جمهوریت,Dǝ Afġānistān Jumhūriyat),是1973年至1978年存在於阿富汗的一個聯邦政府國家,創建人穆罕默德·達烏德汗在一場非暴力政變罷黜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後,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是阿富汗的第一個共和國。達烏德汗成為阿富汗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由於獲得美國及蘇聯的援助,達烏德汗以大力提倡進步主義及現代化聞名。 1978年,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教唆下,阿富汗軍方發動沙爾革命。達烏德汗及其家人於此事件全被暗殺,新政權更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78年-1992年)。.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国歌

《阿富汗国歌》(普什图语:ملی سرود,Milli Surood;波斯语:سرود ملی,Surūd-e Millī)根据《》第20条内容确定,于2006年5月正式采用,歌词为普什图语,根據該條憲法規定,歌詞必須提及阿富汗各部族名稱及「阿拉偉大」。 阿富汗国歌由現於德國定居、阿富汗出生的作曲家(Babrak Wassa,1947-)作曲、作词。.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国歌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国旗

阿富汗國旗的样式为黑红绿三色旗,黑色象征过去,红色象征鲜血,绿色象征未来,同时这三色也是典型的伊斯兰颜色。国旗主体为位于正中的国徽。国徽正中由白色的清真寺壁龛与讲坛组成,在其上部中央置有连着初升之日的清真言(),其两侧有两面白色旗帜。清真言下部为写有“真主至大”(الله أكبر)的大贊辭。位于国徽下部的是国名“阿富汗”(افغانستان)与阿拉伯数字“1298”(١٢٩٨),代表阿富汗从英国独立的年份1919年(伊斯兰历1298年)。国徽外围由两把麦穗环绕。.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国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经济

自从塔利班政权在2001年倒台之后,阿富汗的经济前景得到了重大改善。这主要是由于超过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农业的恢复,以及市场机制的重新建立。2003年农业的繁荣是由于四年旱灾的结束,但是干旱条件在2004年国家的南部又出现了。虽然过去几年经济进步,但是阿富汗这个内陆国家依然非常贫穷,它高度依赖于外援、农业和与邻国的贸易。他大概还需要十年的时间进行恢复并获得持续的经济援助,才能将阿富汗的生活水平从全球最低的状况摆脱出来。 大多数人还要继续忍受住房、洁净水、医疗保健和工作的缺乏,但是阿富汗政府和国际援助将按照优先的基本发展次序努力改善这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住房开发、教育、以及来年的工作规划和经济改革。阿富汗政治的稳定性增长以及延续的国际义务对阿富汗的重建使2005年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乐观的前景。占GDP1/3的罂粟种植的增长和鸦片贸易是喀布尔面临的最严重的政策挑战。地形上處於內陸不臨海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現任總統艾哈邁德扎伊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也許能扭轉數百年來海洋貿易的時代轉向大陸貿易,也許是阿富汗發展的契機。 File:A fruit vendor at the Kabul International AgFair-2009.jpg|喀布爾示範市集 File:Afghan pomegranate processing.jpg|水果加工廠 File:The Lumber Yards of Asadabad-2.jpg|鋸木廠 File:Trucks on the road in northern Afghanistan-2012.jpg|北疆公路 File:Tree map export afghanistan all show 2009.jpeg|出口品 File:Doost Marble Factory in Herat.jpg|大理石礦場.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经济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通讯

固定电话:.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通讯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دافغانستان دمکراتی جمهوریت;达利语:جمهوری دمکراتی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推翻阿富汗共和國的達烏德政府後在1978年4月於阿富汗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2月改國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89年,蘇聯軍隊完成撤出阿富汗。聖戰者繼續與阿富汗政府交戰,仍得到蘇聯提供大量援助的納吉布拉政府在初期仍然有力擊退游擊隊的進攻,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聖戰者在1992年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並控制首都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1979年)

#重定向 苏联-阿富汗战争.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戰爭 (1979年)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可能是指以下意思之一:.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战争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战争 (1979年)

#重定向 苏联-阿富汗战争.

新!!: 阿富汗和阿富汗战争 (1979年) · 查看更多 »

阿什拉夫·加尼

#重定向 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

新!!: 阿富汗和阿什拉夫·加尼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阿富汗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新!!: 阿富汗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阿曼諾拉汗

阿曼努拉·汗(Amanullah Khan,,)是阿富汗20世紀初的君主之一,他在英國實際統治下,於1919年至1929年統治阿富汗,並在帝國強權折衝之下,努力謀求國內內政改善。1929年,他將王位禪讓給伊納亞圖拉汗(Inayatullah Khan),輾轉從印度前往歐洲定居,1960年逝世於瑞士。.

新!!: 阿富汗和阿曼諾拉汗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阿富汗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赫拉特

赫拉特(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

新!!: 阿富汗和赫拉特 · 查看更多 »

铁矿

铁矿(英文Iron ore)為鐵的原料,鐵礦係指含铁矿物,可用于提炼单质生铁、炼钢(占98%)等诸多用途。常见铁矿都为铁氧化物,大多呈暗灰色、亮黄色、深紫色或铁锈色。 主要含铁矿物种类及其主要成分:.

新!!: 阿富汗和铁矿 · 查看更多 »

铜(copper)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cuprum),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copper、cuivre和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矿物质,因为它是呼吸酶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关键组分。软体动物和甲壳亚门动物的血液色素血蓝蛋白中含有铜。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则是含铁的复合物血红蛋白。铜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和骨骼中。铜的化合物可用作、杀真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新!!: 阿富汗和铜 · 查看更多 »

铅(Plumbum,化学符号:Pb)為化学元素,原子序数82。铅是柔軟和展性強延性不佳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顏色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於建筑、铅酸充电池、弹頭、炮弹、銲接物料、釣魚用具、漁業用具、防輻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電子焊接用的鉛錫合金。.

新!!: 阿富汗和铅 · 查看更多 »

锌(zinc)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 外觀呈現銀白色,主要用途為鍍鋅,在現代工業中對於電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之用途為「鍍鋅鐵板」,該技術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力、電子及建築等各種產業中,於生活中相當重要的金屬。.

新!!: 阿富汗和锌 · 查看更多 »

重晶石

重晶石(英文:Barite),主要成份為硫酸鋇(BaSO4)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形狀細長,形態為水晶群。最尾有雜質,有一點紅褐色,水晶表面或晶體之間存在了大量白色板狀重晶石。.

新!!: 阿富汗和重晶石 · 查看更多 »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新!!: 阿富汗和金 · 查看更多 »

金三角

金三角(缅甸语:ရွှေတြိဂံ နယ်မြေ;泰语:สามเหลี่ยมทองคำ;老挝语:ສາມຫຼ່ຽມຄຳ;越南语:Tam giác Vàng)是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此处交通闭塞、疊嶂層巒,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 昔日金三角因盛产罂粟,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等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而惡名昭彰,與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新!!: 阿富汗和金三角 · 查看更多 »

金新月

金新月,世界三大毒品产地,其地域位于西南亚,从土耳其东部,经伊朗、阿富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一带,金新月的毒品最大产地是阿富汗。因其形状好像一弯新月,故称“金新月”。金新月和金三角、银三角等地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产地。 相对于金三角等地来说,金新月地区种植毒品的时间较晚,主要种植大麻和罂粟,但近年来,金新月已经取代金三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产地。其罂粟种植面积近11万公顷,每年生产4000吨毒品。1999年,金新月地区的鸦片总产量达到4600吨,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75%,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 位于金新月心脏地带的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罂粟种植国之一。由于其动荡的国内形势,加上阿富汗国内居民剽悍尚武的习俗,使得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全国大部分省都有罂粟种植。阿富汗从1992年开始(除在2001年塔利班对鸦片下禁令外),超越缅甸成为世界鸦片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在2007年里世界市场内92%的非药用鸦片来源于阿富汗。.

新!!: 阿富汗和金新月 · 查看更多 »

艾马克人

艾马克人,又称查尔艾馬克人,阿富汗的少数民族,是说波斯语的游牧民族,有蒙古人、伊朗人的亲缘关系。分布在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与阿富汗赫拉特高地。人口162万。他们分五个部落:泰梅尼、菲魯兹庫赫、贾姆希德、哈札來克來瑙、泰穆尔。 他们与塔吉克人、哈扎拉人关系密切。他们有一部分溶入了普什图人,生活方式与蒙古人一样,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都有。 Category:阿富汗民族 Category:蒙古亲缘民族.

新!!: 阿富汗和艾马克人 · 查看更多 »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L. Marx, Science, 2003, 217 (4560): 618–621. 。 HIV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依照病毒量多寡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HIV特性原本即特別脆弱且不能接觸空氣,HIV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一般情况下,接吻不会造成感染HIV。 愛滋病與HIV感染兩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後,若獲得控制(有些不須藥物即可控制)、或在發病前的潛伏期,HIV病患則為HIV帶原者。唯病發後之相關症狀,則稱為愛滋病。.

新!!: 阿富汗和艾滋病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阿富汗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阿富汗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阿富汗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透明国际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是一個監察貪污腐败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從1995年起,透明國際制定和每年公佈清廉指數,提供一個可供比較的國際貪污狀況列表。透明国际也有跟一些政府合作打擊腐败。透明國際总部位於德国柏林,並在大约70个国家有分支机构。 國際透明組織於2017年將美國除名。.

新!!: 阿富汗和透明国际 · 查看更多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重定向 密苏里大学.

新!!: 阿富汗和University of Missouri · 查看更多 »

查謨-克什米爾

#重定向 查谟-克什米尔.

新!!: 阿富汗和查謨-克什米爾 · 查看更多 »

杜兰线

杜兰线(Durand Line,د ډیورنډ کرښه、ڈیورنڈ لائن)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长达2640公里的边界分界线。 英国征服阿富汗的二次战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1893年11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莫蒂默·杜兰(Mortimer Durand)作为英国女王全权代表与阿富汗国王阿布杜爾·拉赫曼汗在喀布尔订约划定。英国人以此作为阿富汗和英属印度的分界线;该分界线以当时的英属印度政府外交大臣莫蒂默·杜兰主持起草,以其名字命名。 由于杜兰线是英国入侵阿富汗时强加给阿富汗当局的,从当时的阿富汗国王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争议。当时英国人划分此线,目的是拆散使其畏惧的普什图族,至今,普什图人一半生活在巴基斯坦控制的边界一侧,另一半在阿富汗边界一侧。 2017年3月,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下令重新開放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間的邊界。 * Category:普什图族 Category:1893年 Category:边境分界线.

新!!: 阿富汗和杜兰线 · 查看更多 »

杜蘭尼王朝

杜蘭尼王朝(د درانیانو واکمني),又稱阿富汗帝國,是一個普什圖族王朝,領土面積包括了今日的阿富汗、伊朗東北部、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旁遮普地區杜蘭尼王朝於1747年在坎大哈建立,開國者為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阿富汗軍事指揮官艾哈邁德沙·杜蘭尼。艾哈邁德沙於約1773年逝世後,國家的統治權由其子孫繼承。艾哈邁德沙·杜蘭尼及他的後裔原本是普什圖人之阿卜達裡家族,後來被稱為杜蘭尼家族,繼漢達基王朝後,成為第二批普什圖族的坎大哈統治者。 杜蘭尼王朝排在奧斯曼帝國之後,是18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穆斯林帝國。學者認為杜蘭尼王朝是現代阿富汗國家的起源 ,而艾哈邁德沙·杜蘭尼被阿富汗人列入為現代阿富汗民族國家的創始者及國父。在1747年波斯統治者納迪爾沙遇刺前,興都庫什地區的部落已經日益強大,並趁機從衰弱的波斯帝國中奪權。.

新!!: 阿富汗和杜蘭尼王朝 · 查看更多 »

欧陆法系

欧陆法系(civil law、civilian law、Roman law),亦称民法法系、大陸法系、市民法、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日尔曼法系,受羅馬法影響而成立的法律系統,与英美法系并列的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覆盖了当今世界的广大区域,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澳門,但不包括香港)、中華民國等均為歐陸法系地區。.

新!!: 阿富汗和欧陆法系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阿富汗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歐洲移民危機

歐洲移民危機,或者稱歐洲難民危機,指自從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或是經濟移民,從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數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厄利垂亞。 歐洲的難民危機已在歐洲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的危機,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嚴厲批評歐盟的難民政策,認為歐盟長年的人口自由流動及開放邊界的政策嚴重影響歐洲的國家安全,導致滲入了伊斯蘭恐怖主義、伊斯蘭教法推行者,而引致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新!!: 阿富汗和歐洲移民危機 · 查看更多 »

波恩

波恩(Bonn),官方称波恩联邦市(Bundesstadt Bonn),是德國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前西德的首都,位於科隆以南约30公里,科布伦茨以北约60公里,人口約30万,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是科隆公国的首都,直至18世纪末。1770年12月16日作曲家贝多芬出生在这座城市。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遷移到柏林前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1996年开始联合国的环境和发展事务组织也驻在这里,2006年11月「UN-Campus」在前政府区正式落成,成为13个联合国驻波恩机构的办公地。除此之外,前政府区目前还设有一些德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总部,例如德国电信和德国邮政,以及德国之声电台和波恩国际会议中心。.

新!!: 阿富汗和波恩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阿富汗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波斯语

波斯语(波斯語:فارسی / Fârsî;阿拉伯语:لغة فارسية)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语支,是一种形成于8至9世纪间的文学语言。是今天伊朗的官方语言,作为其分支的达利语和塔吉克语分别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现代波斯语中,有近60%的词汇来自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写。.

新!!: 阿富汗和波斯语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阿富汗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滑石

滑石(talc)是已知最软的矿物,其莫氏硬度标为1。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滑石一般为白色,略带青色或绿色。.

新!!: 阿富汗和滑石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阿富汗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阿富汗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阿富汗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昆都士

昆都士(کندز,قندوز),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为昆都士省省会,有公路向西连接马扎里沙里夫,向南连接喀布尔,向北连接塔吉克斯坦,2006年估计人口264100人,为阿富汗第5大城市。 中国古代称之为坤城,1430年(宣德五年),使臣马力丁等到中国,朝贡驼马。当时鼓励商人输送米粮到边塞,使者就输送米一万六千七百石到京仓换取盐引。使者辞还时,愿以所纳米献给明朝官府。明宣宗说:“回人善于营利,虽然名义上是朝贡,实是图谋贸易,可按价值酬报。”于是给帛四十匹、布八十匹。.

新!!: 阿富汗和昆都士 · 查看更多 »

海归

海归特指从海外留学归国的人员,在中国大陆颇为流行。因为“海归”和“海龟”谐音,因此也有作“海龟”的用法。.

新!!: 阿富汗和海归 · 查看更多 »

文盲

文盲,即不识字、无读写能力的人。识字量少、不能正常读写的人,常被称为半文盲。.

新!!: 阿富汗和文盲 · 查看更多 »

总统制

總統制,是一種共和制政体,总统是政府首脑同時也是國家元首,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总统的行政权與立法和司法機構三权分立,形成制衡。美国是最早的总统制国家,也是目前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

新!!: 阿富汗和总统制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尼斯坦

普什图尼斯坦(中文亦译作“普什图斯坦”;Pashtunistan,普什图语和波斯语:پشتونستان;或:Pakhtunistan,普什图语和波斯语:پختونستان)是指普什图族人居住的地方,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南部。 英属印度时期,英国人多次发动征服阿富汗的战争,均遭遇普什图人的顽强抵抗,致使英国人畏惧这个民族。1893年,通过划定杜兰德线强行将普什图人聚居区一分为二,一半位于当时的英属印度境内,另一半位于阿富汗境内。巴基斯坦独立继承了英属印度的这一地区,英属印度境内的普什图人居住区成为了今巴基斯坦区域。由于属于英属印度当局当时给阿富汗当局强行划定的区域,当时遭到阿富汗王国的不满,自此延续了巴阿领土争端问题,巴基斯坦也一直存在这一地区的普什图民族独立问题,阿富汗歷任政府將巴基斯坦的普什圖地區視為「普什圖斯坦」的一部分,特別是巴基斯坦未能掌握的聯邦直轄部落地區。 由于普什图族为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巴基斯坦境内普什图独立问题实质上即巴阿的领土争议问题。一般认为普什图尼斯坦即指巴基斯坦境内普什图族人的居住区,即英国人强行划出的阿富汗地区。普什图民族主义者将普什图尼斯坦概定为巴基斯坦西部全境,自北部的西北边境省奇特拉尔县(Chitral)向西南延伸至俾路支省锡比县(Sibi),国际上常包括民族杂居的俾路支省。巴基斯坦境内巴普什图族聚居的地区有西北边境省、联邦直辖部落地区、旁遮普省缅瓦利县(Mianwali)和俾路支省北部。巴普什图地区主要语言为普什图语。.

新!!: 阿富汗和普什图尼斯坦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人

#重定向 普什圖人.

新!!: 阿富汗和普什图人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语

普什图语(پښتو, Pashto, Pax̌tō, ),帕圖語,是中亞和南亞地區普什图族民族语言,在文獻上又稱作阿富汗語(افغاني, Paṭhānī),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支的成員。普什圖語與達利語同為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Constitution of Afghanistan – ,並且在巴基斯坦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屬於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普什圖語採用阿拉伯語字母來拼寫。.

新!!: 阿富汗和普什图语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族

#重定向 普什圖人.

新!!: 阿富汗和普什图族 · 查看更多 »

.af

.af(源自阿富汗一词的Afghanistan的缩写“Af”)為阿富汗在互联网域名系统中拥有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

新!!: 阿富汗和.af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阿富汗尼斯坦阿富汗尼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斯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