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晉簡文帝

指数 晉簡文帝

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東晉第八代皇帝。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自 永和元年(345年)開始一直以會稽王輔政,掌握朝廷的實權,但其時權臣桓溫的勢力亦一直增強。52歲時於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372年1月6日)被桓溫擁立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己未(372年9月12日)病逝。在位期間只有250日,期間朝政完全在桓溫控制之下。.

92 关系: 劉惔十一月十六司徒司馬天流司馬奕司馬俞生司馬煥司馬道子司馬道生司馬郁司馬恬司馬朱生司馬晞司馬晃參軍后赵大司马大將軍 (東亞)天子太原王氏太后太妃太宰太守太尉太常太庙太微垣中国君主列表东晋世族庾翼庙号張天錫何充侍中徐貴人御史中丞周公旦周赧王咸安咸安 (年号)傀儡皇帝兴宁前秦前燕玄学王坦之王導王嘏...王祥王禕之王簡姬王献之王濛篡位表字褚裒褚蒜子诸葛亮谢安谢灵运豫州贵人郗超蔡謨鄱陽公主陈郡谢氏李陵容桓玄桓熙桓脩桓温桓濟武昌公主殷浩 (東晉)汉献帝淑妃淑媛滁州 (古代)成汉新安公主散騎常侍手板晉康帝晉廢帝晉穆帝晉惠帝晋孝武帝晋书晋朝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劉惔

劉惔(),字真長,一作刘恢,小字道生,沛國相縣人,刘耽之子,為東晉有名的清談家。官至丹楊尹,其妹是谢安夫人。.

新!!: 晉簡文帝和劉惔 · 查看更多 »

十一月十六

十一月十六,农历十一月第十六天。.

新!!: 晉簡文帝和十一月十六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晉簡文帝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馬天流

司馬天流,东晋皇子,河內溫縣人。晉简文帝司馬昱的第六子。.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天流 · 查看更多 »

司馬奕

#重定向 晋废帝.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奕 · 查看更多 »

司馬俞生

司馬俞生,东晋皇子,河內溫縣人。晉简文帝司馬昱的第二子,皇后王簡姬所生,与思世子司馬道生同母。其父在司馬俞生出生的时候并不是皇帝,而是会稽王(琅邪王),司馬俞生幼年夭折,没有封爵。371年,桓温废黜皇帝司马奕,拥立五十二岁的司马昱为皇帝。次年,司马昱去世,司馬俞生的兄弟司马曜即位,为晋孝武帝。.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俞生 · 查看更多 »

司馬煥

司馬焕(),字耀祖。晉朝宗室,晉元帝司馬睿之子,母為郑阿春。晋简文帝同母兄。 母郑阿春有宠,元帝特所钟爱。初继元帝弟长乐亭侯司马浑,后封显义亭侯。尚书令刁协奏:“昔魏临淄侯以邢颙为家丞,刘桢为庶子。今侯幼弱,宜选明德。”晋元帝下令:“临淄万户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游田苏者。今晚生矇弱,何论于此!间封此兒,不以宠稚子也。亡弟当应继嗣,不获已耳。家丞、庶子,足以摄祠祭而已,岂宜屈贤才以受无用乎!”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焕疾笃,司马睿为之撤膳废食,下诏封为琅邪王,嗣恭王司马觐后,不久去世,年二岁。谥号悼(琅邪悼王)。 晋元帝悼念无已,将葬,以司马焕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诏立凶门柏历,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 永昌元年(322年),立司马焕母弟司马昱为琅邪王,即简文帝。咸和二年(327年),司马昱徙封会稽王,以司马岳(晋康帝)为琅邪王。晋康帝即位,司马丕(晋哀帝)为琅邪王。晋哀帝即位,晋废帝为琅邪王。晋废帝即位,又以司马昱(简文帝)摄行琅邪王国祀。简文帝登阼,国遂无嗣。简文帝临崩,封少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太元十七年(392年),司马道子为会稽王,更以司马德文(晋恭帝)为琅邪王。晋恭帝即位,于是琅邪国除。 2003年,在山东省临沂市发现司马焕的墓葬,同时合葬和还有司马焕冥婚的妻子,和其兄的儿子琅邪哀王司马安国。.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煥 · 查看更多 »

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字道子,河內溫縣人。東晉宗室,簡文帝子,孝武帝親弟。初封琅邪王,後徙封会稽王。司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與皇室血緣最近的一支,在當時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擠當國的陳郡謝氏士族,皇族權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皆嗜酒,司馬道子亦任用小人,致令朝政漸見敗壞;而孝武帝信任的臣下亦有不齒於司馬道子黨眾的人,兩派之間矛盾造成主相之間的鬥爭。孝武帝死後,司馬道子輔政掌權,繼續任用王國寶等寵臣,招來王恭發兵討伐。司馬道子雖然屈服,但仍以司馬尚之和王愉等人試圖抗衡,卻招來王恭第二度討伐,最終倚靠兒子司馬元顯平定。及後政事皆由司馬元顯掌握,司馬道子則沉溺於酒醉之中。司馬元顯最終敗於桓玄,司馬道子亦遭流放,不久被殺。.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道子 · 查看更多 »

司馬道生

司馬道生,字延长,东晋皇子,河內郡溫縣人。晉简文帝司馬昱的长子,王简姬所生,与司馬俞生同母。司马昱为会稽王,立司马道生为世子,拜散骑侍郎、给事中。司马道生性疏躁,不修操行学业,多失礼度,最后以幽废而卒,时年二十四,无后嗣,追封会稽思世子。其弟晋孝武帝即位,曾在白天看见司马道生及临川献王司马郁,司马郁说:“大郎饥乏辛苦。”说完就不见了。孝武帝伤感,于是以西阳王司馬羕玄孙司马珣之为他的后嗣。司马珣之历任吴兴太守。刘裕伐关中,以为谘议参军。司马珣之以宗室与梁王司马珍之都被刘裕所害。.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道生 · 查看更多 »

司馬郁

司馬郁,字深仁,东晋皇子,河內溫縣人。晉简文帝司馬昱的第六子,胡淑仪所生,与司馬朱生同母,幼年敏慧。其兄司馬道生以无礼失旨的时候,司马郁多次劝他要守敬慎之道。司马道生不采纳,司马郁为此而哭,简文帝非常惊异器重他。十七岁去世。很久以后,追谥献世子。宁康初年,赠左将军,加散骑常侍,追封郡王,以武陵威王曾孙司马宝为嗣,追尊其母胡淑仪为临川太妃。 司马宝字弘文,历任秘书监、太常、左将军、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刘裕建宋,以司马宝为金紫光禄大夫,降为西丰侯,食邑千户。.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郁 · 查看更多 »

司馬恬

司馬恬(),字元瑜,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宗室,譙王司馬承孫,官至鎮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恬 · 查看更多 »

司馬朱生

司馬朱生,东晋皇子,河內溫縣人。晉简文帝司馬昱的第五子,胡淑仪所生,与临川献王司馬郁同母。其父在司馬朱生出生的时候并不是皇帝,而是会稽王(琅邪王),司馬朱生幼年夭折,没有封爵。371年,桓温废黜皇帝司马奕,拥立五十二岁的司马昱为皇帝。次年,司马昱去世,司馬朱生的兄弟司马曜即位,为晋孝武帝。.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朱生 · 查看更多 »

司馬晞

司馬晞(),字道叔。晉朝宗室,晉元帝司馬睿之子,母為王才人。後出繼為武陵王司馬喆之嗣子,被封為武陵王。官至太宰,但因被桓溫所忌而被廢。.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晞 · 查看更多 »

司馬晃

司马晃可以指:.

新!!: 晉簡文帝和司馬晃 · 查看更多 »

參軍

參軍,即參軍事,《隋書》、兩《唐書》多做參軍事,本參謀軍務之稱,古代武官名,常是的幕僚。常做參某某軍事,如荀彧參丞相曹操軍事。.

新!!: 晉簡文帝和參軍 · 查看更多 »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新!!: 晉簡文帝和后赵 · 查看更多 »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新!!: 晉簡文帝和大司马 · 查看更多 »

大將軍 (東亞)

大将军,是漢字文化圈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與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及职权有很大差异。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中國战国時代。.

新!!: 晉簡文帝和大將軍 (東亞) · 查看更多 »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新!!: 晉簡文帝和天子 · 查看更多 »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国中古时代的一个以太原郡为郡望的王姓士族,从魏晋至唐朝都显赫非常,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合成七姓十家。.

新!!: 晉簡文帝和太原王氏 · 查看更多 »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新!!: 晉簡文帝和太后 · 查看更多 »

太妃

太妃,是王太妃、皇太妃、太尊太妃甚至是太皇太妃的簡稱或總稱,是尊封給君主生母、前任君主配偶或已故王爵正室的位號。太者,大也,因此太妃雖只在妃的範疇,但地位卻大,然而只居妃位,因此位於太后之下。.

新!!: 晉簡文帝和太妃 · 查看更多 »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冢宰》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新!!: 晉簡文帝和太宰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晉簡文帝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晉簡文帝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晉簡文帝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太庙

太庙是中國、越南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而帝王将相的神主被供奉入太庙的仪式则称为升祔礼。.

新!!: 晉簡文帝和太庙 · 查看更多 »

太微垣

太微垣,三垣之一,按《步天歌》,太微垣為三垣的上垣。 太微垣又名天庭,是政府的意思,也是貴族及大臣們居住的地方。.

新!!: 晉簡文帝和太微垣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晉簡文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晉簡文帝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世族

#重定向 士族 (中国).

新!!: 晉簡文帝和世族 · 查看更多 »

庾翼

庾翼(),字稚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將領和书法家,权臣庾亮和庾文君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

新!!: 晉簡文帝和庾翼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晉簡文帝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張天錫

張天錫(),字純嘏,本字公純嘏,因被人嘲笑是三字而自行改字,小名獨活,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的最後一位君主。張天錫為前涼文王張駿少子,前涼桓王張重華之弟。張天錫在位時前秦國力強盛,雖曾主動斷絕與前秦關係,但最終仍逼於軍事力量而再度稱藩。及後張天錫反抗前秦徵召入朝的命令並射殺使者,前秦大軍遂攻伐前涼,張天錫不敵投降,前涼國於是滅亡。淝水之戰後張天錫南歸東晉,並在東晉終老。.

新!!: 晉簡文帝和張天錫 · 查看更多 »

何充

何充(),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要官員,在東晉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曾與庾氏分別在讓晉康帝和晉穆帝繼位時有分歧,何充堅持父死子繼,而庾氏則名託立年長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權,實際是想保持庾氏與皇室的血緣親近。何充亦提出讓桓溫代替庾氏家族鎮守荊州,是譙國桓氏在東晉堀起的重要起點。.

新!!: 晉簡文帝和何充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晉簡文帝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徐貴人

徐貴人,又作徐淑媛,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嫔。封为貴人。《晋书》作贵人,《晋中兴书》作淑媛。 徐貴人被会稽王司马昱宠爱,司马昱有三子司马俞生、司马朱生、司马天流,都夭折。世子司马道生被废黜,临川献王司马郁早逝,司马昱没有儿子。司马昱令占卜者扈谦占筮,扈谦回答:“后房中有一女子,当生下两个贵子,其中之一最终会盛大晋室。”徐貴人生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她因美丽有德被宠爱。司马昱希望她有身孕,但过了数年还是无子。司马昱令善相面的人来看徐貴人等宠妾,相面者说她们都不能给大王生儿子。相面者看到个高肤黑的宫人李陵容,大惊:“就是这个人。”司马昱召她侍寝。李陵容下生孝武帝司马曜、司马道子及鄱阳长公主。徐貴人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新!!: 晉簡文帝和徐貴人 · 查看更多 »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為一種御史。秦始置。類似於近代:督察處、政風廉潔處、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晉簡文帝和御史中丞 · 查看更多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新!!: 晉簡文帝和周公旦 · 查看更多 »

周赧王

周赧王(),姓姬,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说名诞。《竹书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諡號。据传即位于前314年。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 他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新!!: 晉簡文帝和周赧王 · 查看更多 »

咸安

咸安可以指:.

新!!: 晉簡文帝和咸安 · 查看更多 »

咸安 (年号)

咸安(371年十一月-372年)是東晋皇帝晉简文帝司馬昱的年号,共计2年。 咸安二年七月晋孝武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宁康元年。.

新!!: 晉簡文帝和咸安 (年号) · 查看更多 »

傀儡皇帝

#重定向 傀儡政權.

新!!: 晉簡文帝和傀儡皇帝 · 查看更多 »

兴宁

兴宁可以指:.

新!!: 晉簡文帝和兴宁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晉簡文帝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时代由鮮卑人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至慕容儁正式稱帝建國,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新!!: 晉簡文帝和前燕 · 查看更多 »

玄学

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產生於魏晉。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末句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道家”说,治理社會要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本,以儒家的名教為末。 阮籍、嵇康為竹林七賢之首領,其學有“竹林玄學”之稱。他們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強烈反對儒家的名教,駁斥何、王二人之“貴無論”。 向秀、郭象、裴頠等則認為萬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張“名教即自然”,則名教亦是萬物之一。 玄学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有"清谈误国"的说法。 唐代有道教学派重玄派,“重玄”亦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派的最初形成当是魏晋玄学的产物,魏晋时孙登以“重玄为宗”解释《道德经》,奠定了这一学派发展的基石。.

新!!: 晉簡文帝和玄学 · 查看更多 »

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太原郡晉陽县(今山西省太原县)人。東晉太原王氏族人,尚書令王述之子,曾與謝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溫,阻止簡文帝死前幾同於讓國予桓溫的詔令,桓溫死後亦一度與謝安等人輔政。.

新!!: 晉簡文帝和王坦之 · 查看更多 »

王導

王導(),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東晉初年的權臣,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他與堂兄王敦及其家族隨晉元帝南渡,並積極聯結南方士族以支持晉室,又團結北來僑姓氏族,讓晉元帝得以在南方立足並在西晉亡後建立東晉。後雖然王敦發起叛亂,但王導仍然支持晉室,及至亂事平定後仍然身居高位,續獲明帝、成帝以及朝中大臣倚重。.

新!!: 晉簡文帝和王導 · 查看更多 »

王嘏

王嘏(),字伟世,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中外大都督、太傅、丞相、始兴文献公王导的曾孙,东晋丹杨尹、始兴郡公王混的长子,王诞的哥哥。 王混死后,王嘏承袭为始兴郡公,娶鄱阳公主,历任中领军、侍中、左户尚书,死后由儿子王恢袭爵。.

新!!: 晉簡文帝和王嘏 · 查看更多 »

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临沂)人,历東漢、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新!!: 晉簡文帝和王祥 · 查看更多 »

王禕之

王祎之(),字文邵,小字僧恩《世说新语注·品藻第九·64》:僧恩,王祎之小字也。王氏世家曰:“祎之字文劭,述次子。少知名,尚寻阳公主。仕至中书郎,未三十而卒。坦之悼念,与桓温称之,赠散骑常侍。”,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东晋散骑常侍、卫将军、尚书令、蓝田简侯王述第二子,东晋官员。.

新!!: 晉簡文帝和王禕之 · 查看更多 »

王簡姬

王简姬(),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光禄勋王遐之女。.

新!!: 晉簡文帝和王簡姬 · 查看更多 »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逸事多見於「世說新語」中。.

新!!: 晉簡文帝和王献之 · 查看更多 »

王濛

王濛,可以是指:.

新!!: 晉簡文帝和王濛 · 查看更多 »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新!!: 晉簡文帝和篡位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晉簡文帝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褚裒

褚裒(),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東晉外戚,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曾經領導北伐,但失敗而回,不久憂憤得病而死。.

新!!: 晉簡文帝和褚裒 · 查看更多 »

褚蒜子

褚蒜子,河南陽翟人,父褚裒,母谢真石(谢鲲的女儿,褚裒继室)。前母荀氏、卞氏。為東晉晉康帝皇后。.

新!!: 晉簡文帝和褚蒜子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晉簡文帝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新!!: 晉簡文帝和谢安 · 查看更多 »

谢灵运

谢灵运(),出身陈郡阳夏谢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生于始宁(今嵊州、上虞交界),南北朝著名诗人,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謝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谢康公、謝康樂、谢公,與同族后辈另一位著名诗人谢朓分別被稱為「大謝」及“小谢”。.

新!!: 晉簡文帝和谢灵运 · 查看更多 »

豫州

豫州可以指:.

新!!: 晉簡文帝和豫州 · 查看更多 »

贵人

贵人,中国古代皇帝嫔妃的等级之一。.

新!!: 晉簡文帝和贵人 · 查看更多 »

,又稱老鼠或耗子,即鼠總科(Muroidea),是一種屬於囓齒類的總科,其中含有倉鼠、沙鼠、大鼠、小鼠,以及其他親緣動物。牠們廣泛分佈於南極以外的各個大陸。由於難以測定各分類群之間的關係,因此也有文獻將所有鼠總科皆歸類在鼠科(Muridae)之下。目前依據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所作出的次分類,共有約280個屬,以及至少1300個種。牠們是少數與人類保持密切聯繫而繁盛的動物類群之一,這些動物幾乎在世界各國皆可發現,其中有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生物學模式生物,對人類的實驗與研究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某些鼠類也是寵物鼠。 拉丁美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新!!: 晉簡文帝和鼠 · 查看更多 »

郗超

郗超(),字景興,或作敬輿,小字嘉賓,東晉高平金鄉(今山西省高平縣)人。.

新!!: 晉簡文帝和郗超 · 查看更多 »

蔡謨

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晉朝官員,車騎從事中郎蔡克之子。蔡謨自己則南渡避亂,並在東晉仕官。官至左光祿大夫,領司徒。後因堅持不肯拜任司徒而被廢為庶人。.

新!!: 晉簡文帝和蔡謨 · 查看更多 »

鄱陽公主

鄱阳公主,中国東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女,李陵容所生,孝武帝的同母妹妹。 鄱阳公主下嫁王導曾孫王嘏,王嘏祖父王恬,父亲王琨。王嘏字伟世,历任侍中、中领军、左户尚书、始兴公。刘宋时鄱阳公主被改称永成君,生子王偃,孙女王宪嫄为宋孝武帝文穆皇后。.

新!!: 晉簡文帝和鄱陽公主 · 查看更多 »

陈郡谢氏

郡谢氏,是中古时代一个以陈郡为郡望的谢氏士族,与琅邪王氏、潁川庾氏及太原王氏同为鼎盛于东晋的士族领袖。自东晋至于陈朝,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常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新!!: 晉簡文帝和陈郡谢氏 · 查看更多 »

李陵容

李陵容,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晋孝武帝的母亲。出身微贱,身体强壮,容貌丑陋,初在会稽王府里做低等婢女。 开始晋简文帝司马昱为会稽王,有三子,都夭折。自世子司马道生在永和四年(348年)被废黜,临川献王司马郁早逝,其后诸姬绝孕将近十年。司马昱令卜者扈谦占筮,回答:“后房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其一终盛晋室。”当时宠妾徐氏生新安公主,因美丽有德被宠爱。司马昱很希望她有身孕,但过了一年还是无子。道士许迈,当时朝臣都说他得道。帝从容而问,回答:“迈是好山水人,本无道术,斯事岂所能判!但殿下德厚庆深,宜隆奕世之绪,当从扈谦之言,以存广接之道。”司马昱同意,更加采纳。又数年还是无子,令善相面的人看他的爱妾,相面者说都不能给王爷生儿子,于是又派诸婢媵给他看。当时李陵容为宫人,在织坊中,个高皮肤黑,宫人都说她是昆仑人(黑人或棕色人种)。李陵容到了,相面者大惊:“就是这个人。”司马昱为了大局,召她侍寝。李陵容几次梦到两龙枕膝,日月入怀,以为这是吉祥,遂在362年生孝武帝司马曜、364年生司马道子(会稽文孝王)及鄱阳长公主。 司马昱在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仅八个月既去世,期間不曾給予李陵容任何封號。她的儿子孝武帝即位后,尊封李陵容为淑妃。太元三年(378年),进为贵人,九年,进为夫人。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相同。十九年,会稽王司马道子上奏:“母以子贵,庆厚礼崇。伏惟皇太妃纯德光大,休祐攸钟,启嘉祚于圣明,嗣徽音于上列。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八月辛巳,孝武帝临轩,遣兼太保刘耽尊李陵容为皇太后,称崇训宫。 晋安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400年),李陵容在含章殿驾崩,上尊谥文皇太后,葬于修平陵,神主祔于她婆婆宣太后鄭阿春庙。.

新!!: 晉簡文帝和李陵容 · 查看更多 »

桓玄

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名將桓溫之子,東晉末期桓楚政權建立者。曾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佔據荊江廣大土地,後更消滅了掌握朝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掌握朝權。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個月後劉裕就舉義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但後再遭西討的義軍擊敗。試圖入蜀途中遇上護送毛璠靈柩的費恬等人,遭益州督護馮遷殺害。因曾襲父親「南郡公」之爵,故世稱「桓南郡」。.

新!!: 晉簡文帝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熙

桓熙,字伯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大司馬桓溫之長子。桓濟、桓歆、桓禕、桓偉、桓玄之兄。.

新!!: 晉簡文帝和桓熙 · 查看更多 »

桓脩

桓脩,字承祖,小名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車騎將軍桓沖之子。桓嗣、桓謙等人之弟。司馬元顯的姑丈。.

新!!: 晉簡文帝和桓脩 · 查看更多 »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新!!: 晉簡文帝和桓温 · 查看更多 »

桓濟

桓濟,字仲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大司馬桓溫之次子。桓熙之弟,桓歆、桓禕、桓偉、桓玄之兄。.

新!!: 晉簡文帝和桓濟 · 查看更多 »

武昌公主

武昌公主,中国東晉簡文帝司马昱之女。 武昌公主母亲是不詳,嫁给了車騎將軍桓沖的儿子桓脩,當時桓脩任吏部郎官,迁左卫将军。晉安帝時,桓沖兄長桓溫的兒子桓玄篡晉稱帝,桓脩為安成王,之後被劉裕殺死。公主結局不詳。.

新!!: 晉簡文帝和武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殷浩 (東晉)

#重定向 殷浩.

新!!: 晉簡文帝和殷浩 (東晉) · 查看更多 »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新!!: 晉簡文帝和汉献帝 · 查看更多 »

淑妃

淑妃,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妃嫔的等级之一。.

新!!: 晉簡文帝和淑妃 · 查看更多 »

淑媛

淑媛(韓語:숙원),是中國及朝鮮半島君主妃嫔的位號之一。中國三國時代曹魏文帝曹丕始設,為中國皇帝九嬪之一。晉至大唐沿用。屬國朝鮮也從宗主中國設淑媛,為國王的從四品妾封號。 Category:中国妃嫔位号 Category:朝鲜王朝嫔御位号 Category:嫔.

新!!: 晉簡文帝和淑媛 · 查看更多 »

滁州 (古代)

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州治新昌县,辖今安徽省滁州市境(除天长市、定远县、凤阳县和明光市部分区域)及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 东晋时,侨置顿丘县。刘宋时,置新昌郡,东魏置南谯州。隋朝开皇(581年—600年)初年,改南谯州为滁州,废新昌郡。又废乐钜县和高塘县入顿丘县,改名为新昌县。十八年(598年),又改为清流县。大业初年,废滁州。清流县属江都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杜伏威投降唐朝政府,再置滁州,又以扬州的全椒县来属。领二县,户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五。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阳郡。天宝时,领三县:清流县、全椒县、永阳县,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万二千三百七十四。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滁州。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滁州路,二十年复降为滁州。明朝洪武初年,以州治清流县省入滁州。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九年(1376年)六月,与和州、江宁县划地给新置的江浦县。二十二年(1389年)二月,直隶京师(南直隶),是为滁州直隶州。领二县:全椒县、来安县。.

新!!: 晉簡文帝和滁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新!!: 晉簡文帝和成汉 · 查看更多 »

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可能是指:.

新!!: 晉簡文帝和新安公主 · 查看更多 »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新!!: 晉簡文帝和散騎常侍 · 查看更多 »

手板

手板可以指:.

新!!: 晉簡文帝和手板 · 查看更多 »

晉康帝

晉康帝司馬岳(),字世同,東晉的第四代皇帝。晉康帝是晉明帝之子,母庾文君,是晉成帝的同母弟。.

新!!: 晉簡文帝和晉康帝 · 查看更多 »

晉廢帝

#重定向 晋废帝.

新!!: 晉簡文帝和晉廢帝 · 查看更多 »

晉穆帝

晉穆帝司馬聃(),字彭子,東晉第五代皇帝,廟號孝宗。晉穆帝是晉康帝之子,母褚蒜子。.

新!!: 晉簡文帝和晉穆帝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新!!: 晉簡文帝和晉惠帝 · 查看更多 »

晋孝武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他是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

新!!: 晉簡文帝和晋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晉簡文帝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晉簡文帝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司马昱晉太宗晋简文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