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尉

指数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181 关系: 卫将军卫尉卫菩萨司徒司空司马吳文楚大司马大良造太尉夔安姚旻娄睿完顏守道安审琦宋朝封奕封孚尉粲尉眷丞相丁公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國东汉万俟普三公于翼库傉官伟廷尉仆散思恭张宝张业 (后蜀)張黎 (北魏)彭乐徐溫徐显秀御史大夫侯瑱徒单克宁念贤刘弘昌刘休范刘祎周忸周行逢呂纂唐代宗唐睿宗元坦...元天穆元宝炬元丕元徽元禧元韶元谌元赞元长乐元雍元法僧元澄元朝元旭元悦元悰元懌兵部皇帝皇甫度皇甫真石韜石虎石敬瑭王彰王僧辯王敬则秦朝秃发俱延穆崇索棱田承嗣申钟隋炀帝职官萧循萧勃西汉馬希廣馮道马景骠骑将军高叡 (北齊)高岳高延宗高盛高駢高長恭高淹高湝高湛高济譚以蒙贺拔允越南趙思溫車騎將軍軍官范巨倆范隆 (前趙)胡塔郭子仪阮福瀕阮熾阮潢阮文名阳骛蘇忠詞蘇憲誠赵匡赞 (五代)董璋鄭可鄭柞鄭柄鄭杠鄭松鄭根鄭梉鄭棡蕭紀蕭綜蕭道成长孙嵩长孙稚长孙无忌苻同成苻侯苻纂苻菁陳國顙陳嗣慶陳元扞陳光啓陳柳陳日皎陳日燏陳承陳𩖃陈显达陆法和枢密院李威李常傑李世民李廷珪 (后蜀)李弼李德裕李德诚李元嘉李光弼李石 (金朝)李虎李渊李成器李昪李晟 (唐朝)李景遂李景迁李景通杨光远杜英武校尉梁览汉武帝汉文帝朝廷朝鲜半岛朱泚朱温明朝斛律光 扩展索引 (131 更多) »

卫将军

卫将军,西汉到南北朝将军名号之一。 卫将军位次三司(三公),掌京师的禁卫军及边疆防卫。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位比公,秩万石,都是重要统兵将领。 汉文帝时始置卫将军,宋昌首任此职。因其掌领京师南北军,举足轻重,是禁军统帅。王莽时与更始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号为四将。以后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均开府置官属,不但独掌禁兵,并且预闻政务。 三国时魏汉吴均置卫将军,魏制秩第二品。晋朝与南北朝时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以加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晋代卫将军开府者为位从公,在诸名号大将军之上,多作为军府名号。东晋南朝尤为要重,以中书监、尚书令兼任,统兵出征。北魏初加卫大将军则次仪同三司。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加卫大将军则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一品下,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改为二品。南梁、南陈改为镇卫将军。隋唐时废除。.

新!!: 太尉和卫将军 · 查看更多 »

卫尉

卫尉,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秩禄中二千石。掌管宫门警卫,汉朝时主管驻守未央宫的南军,北军由中尉主管。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除了軍事性質外還兼掌司法職能,漢代仍有封建遺風,文武分途還不明顯,貴族即便身為軍事職官,對於行政、法律事務亦要有一定的掌握。魏晋南北朝沿置,但宿卫功能逐渐缩减,晋时武库令改隶卫尉则使其职能往兵器制造管理方面演变。北齐设立卫尉寺,卫尉改称卫尉寺卿或卫尉卿,副官称卫尉少卿,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掌管仪仗帐幕及兵器管理制造,一直延续到南宋被并入工部。.

新!!: 太尉和卫尉 · 查看更多 »

卫菩萨

卫菩萨,中国南北朝北齐政治人物,历任大司马、太尉、大將軍。 武平三年(572年)二月初七,齐后主任命卫菩萨为太尉,继承高长恭。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戊午,以大司马、兰陵王高长恭为太保,大将军、定州刺史、南阳王高绰为大司马,大司马、太尉卫菩萨为大将军,司徒、安德王高延宗为太尉,司空、武兴王高普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宜阳王赵彦深为司空。不久,南阳王高绰继任卫菩萨的大将军之职。.

新!!: 太尉和卫菩萨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太尉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太尉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司马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

新!!: 太尉和司马 · 查看更多 »

吳文楚

吳文楚(;),越南西山朝將領。 吳文楚出生在歸仁府的平溪(今屬平定省西山縣),其先祖來自天祿縣(今河靜省干祿縣)。吳文楚早年時候曾拜吳孟為師學習武術,與裴氏春是同學。 1771年,阮岳、阮侶、阮惠發動西山起義,吳文楚是早期參加的將領。1773年,吳文楚參加了攻打歸仁的戰役。1775年,又隨阮惠進攻富安,擊敗阮主的宋福洽部。此後吳文楚成為一位高級將領,封大司馬。1786年先後參加奪取富春(今順化)、攻滅鄭主戰鬥。 1787年,吳文楚和潘文璘隨武文任討伐阮有整。吳文楚和潘文璘被阮惠任命為參贊軍務,以監視武文任的舉動。武文任滅阮有整後,圖謀割據北河自立。吳文楚和潘文璘將此報告阮惠。1788年,阮惠率軍前往昇龍(今河內),吳文楚和潘文璘開城門接入,將武文任殺死。隨後阮惠凱旋而歸,留吳文楚守昇龍,以武文勇、潘文璘、阮文雪、吳時任輔佐。 同年,流亡清朝的後黎朝昭統帝向清朝求援,清朝派遣孫士毅率大軍助其復位。北河的西山軍不敵,清軍長驅直入。吳文楚與謀士吳時任商議,決定拋棄昇龍城,大軍前往三疊山駐紮,等待阮惠大軍的支援。阮惠率軍來到後,吳文楚和潘文璘作為西山軍的先鋒攻打清軍,將其驅逐出境。 在擊敗清軍之後,阮惠決定向清朝求和,1790年,派遣范公治假冒阮惠出使清朝。吳文楚作為西山朝的大臣跟隨前往。這次求和成功緩和了兩國關係,阮惠獲封安南國王。 1792年,阮惠逝世,阮光纘繼位。阮光纘年僅十歲,以裴得宣、陳光耀、武文勇等輔政。1793年,阮福映率軍入侵歸仁。吳文楚與太尉范公興、護駕阮文訓、大司隸黎忠帶兵一萬,支援歸仁的阮岳。 陳光耀、武文勇帶兵在外,太師裴得宣在朝中專權。為了削武文勇兵權,於1795年派遣吳文楚前往北河,替代武文勇。武文勇在回富春的途中遇到了中書令陳文紀,在陳文紀的慫恿下,武文勇發動兵變逮捕了裴得宣,並矯詔令北河節制阮光垂逮捕吳文楚押解回富春。武文勇以他們為謀反,將裴得宣、吳文楚等人投入香江溺死。 Category:西山朝將領 Category:平定省人 Category:吳姓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新!!: 太尉和吳文楚 · 查看更多 »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新!!: 太尉和大司马 · 查看更多 »

大良造

大良造,中国古代官名、爵名。 战国初期为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商鞅变法之后,商鞅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以大良造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秦惠王十年(前328年)仿效中原诸侯国制度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秦国一些立有军功的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孫衍、白起等。 Category:秦朝爵位 Category:秦朝官制 Category:西汉爵位 Category:西汉官制.

新!!: 太尉和大良造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太尉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夔安

夔安,十六国时后赵大臣。 早年与石勒等十八友结交为盗。石勒起兵时为十八骑首领之一。319年,石勒称赵王,建立后赵政权,以夔安为左司马。330年,石勒称帝,以夔安为尚书、侍中、镇军将军。石弘即位,夔安领尚书左仆射,石虎即位,以夔安为太尉、太保、守尚书令等职。339年,夔安率五将以征讨大都督统兵七万攻东晋荆州、扬州等地,击降晋义阳将军黄冲、义阳郡太守郑进等,晋将毛宝战死,掠汉东七千余户迁于幽州、冀州而还。以功迁尚书令。翌年卒于官。.

新!!: 太尉和夔安 · 查看更多 »

姚旻

姚旻,南安郡羌人。十六國後秦將領。 387年,前秦冯翊太守兰椟率军二万,与鲁王苻纂谋攻长安。苻纂之弟苻师奴劝苻纂登极称帝,苻纂不从。苻师奴杀了苻纂,兰椟与苻师奴断绝了来往。西燕皇帝慕容永进攻兰椟,兰椟求救于后秦,后秦皇帝姚苌想要亲自带兵去救兰椟。尚书令姚旻、左仆射尹纬担心苻登背后袭击。姚苌认为苻登反应迟钝滞重,缺乏决断力,九月,姚苌率兵来到泥源,打败苻师奴。389年,前秦皇帝苻登攻克了平凉。八月,苻登守苟头原,威逼安定。后秦皇帝姚苌留下尚书令姚旻镇守安定,自己在深夜率领三万骑兵直奔大界,偷袭前秦等待搬运的粮草等物资,攻克大界,杀死了毛皇后以及南安王苻弁、北海王苻尚,凯旋而归。393年,姚苌临终,把太尉姚旻、仆射尹纬、姚晃、将军姚大目、尚书狄伯支等人召入宫中,让他们接受遗诏辅佐太子姚兴治理朝政。.

新!!: 太尉和姚旻 · 查看更多 »

娄睿

#重定向 婁叡.

新!!: 太尉和娄睿 · 查看更多 »

完顏守道

完顏守道,本名習尼列。祖父為金源郡王完顏希尹,以祖父之功績,擢升為應奉翰林文字。皇統九年,同知盧龍軍節度使事,曾曆任獻、祁、濱、薊四州刺史。世宗完顏雍駕幸中都,經過薊州,父老遮道請留再任。平章政事移剌元宜舉以自代,於是遷為昭毅大將軍,授職左諫議大夫。內族完顏晏以舊恩拜左丞相之職,完顏守道勸諫世宗因為他初即位,天下才略為安定,邊境的警報還沒有平息,剛是大有可為的時候,唯恐晏並非其材。必欲親愛,莫若厚與之祿,俾勿事事。」乃授完顏守道以太尉之職,守道自請退休。世宗追錄扈從將士的功勞,欲行賞賚,但是帑藏已經空竭,倡議借貸人民的財富以支付。守道勸諫當時人因為活在虐政之下,剛剛開始歡喜更生,如今仁恩尚未到及,而征斂的事情遽出,如何合符民望?甯願用盡宮中所有,亦應該無取於民。遂聽從他的見議。契丹人叛亂,遼東猛安謀克在其境的或會附從他們,朝議意欲遷徙他們回國內,守道極力陳述此舉不可。右副元帥謀衍率兵討伐賊寇,不立即攻擊,守道力言此事於朝廷,朝廷下詔派遣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前往代任,東方才得以平定。 大定二年(1162年),宮中失火,而方完成修葺,時已入夏,頗為妨礙民力,完顏守道諫議停罷。未幾,改為太子詹事,兼右諫議大夫,馳驛規劃山東兩路軍糧,及賑饑荒。守道借籍大姓戶口,限令以他們每年的儲備,使盡輸其贏餘入官,複給其直,以是軍民皆有足夠。拜為參知政事、兼太子少保,守道誠懇推辭,世宗下諭不准。當時契丹餘黨未附的民眾仍多,北京、臨潢、泰州的居民不安,下詔守道佩金符前往安撫他們,給群牧馬千疋,以備軍用。完顏守道招致契丹骨迭聶合等部落內附,人民因以寧息。還進尚書左丞,兼太子少師。曾經跟從世宗狩獵於近郊,有虎傷及獵夫,世宗欲親射自射殺,守道叩馬極諫才停止。繼而拜為平章政事。大定十四年(1174年),宋人遣使因陳請手接書事,左丞石琚等議聽從其請求,世宗主意未決,守道等以為不可准許,世宗最後聽從,既而,又遷為右丞相,監修國史,再遷為左丞相,授職世襲謀克。 大定二十年(1180年),編修《熙宗實錄》完成,世宗因守道並沒有隱瞞他的祖父完顏希尹不當之事而讚美見他直筆。再請致仕而世宗再不准許。進拜為太尉、尚書令,改授職尚書左丞相,朝廷下諭:「丞相之位不可虛曠,須用老成人,故複以卿處之,卿宜悉此。」未幾,複乞致仕,世宗申述以守道為先朝勳臣之後代,特委以三公重任,自他秉政以來,效竭忠勤,世宗甚為欣賞。今引年老而求退,甚得宰相體面,然而未有能代任之人,以是難而聽從他的請求,希望守道勉勵。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坐擅支東宮諸皇孫食廩,奪去官階一級。尋改兼太子太師,特錄其子完顏珪襲封為謀克,充當為符寶祗候。章宗為原王,曾下詔練習騎鞠,守道進諫認為仍在哀制中而未可。世宗卻認為此習武備而已,親自為之則不可,跟從朕的命令則無妨。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守道再次懇求致仕,優詔准許,特賜宴於慶春殿,世宗手飲以卮酒,錫與甚厚,以其子完顏守珪為侍行,又賜次子完顏璋進士府第。明昌四年(1193年),守道逝世,年七十四歲。世宗聽聞後震悼,派遣其弟點檢司判官完顏蒲帶致祭,賻銀千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疋。太常見議諡號為「簡憲」,世宗改為「簡靖」,蓋因重他的能有始有終。.

新!!: 太尉和完顏守道 · 查看更多 »

安审琦

安审琦,五代十国时将领,字国瑞。先世为沙陀部人。后唐名将振武军节度使安金全之子。 安审琦为人骁勇,精熟弓马骑射。年轻时以将家子跟随后唐庄宗李存勗身边,为义直军使,战功卓著,转任本军指挥使。官至都指挥使。后唐同光年间,充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从珂出镇河中,奏安审琦为牙兵都校,旋入朝为归化军指挥。从魏王李继岌灭前蜀。唐明宗即位,安金全、安审琦父子受重用,因战功颇著,以功改任龙武右厢都校,领富州刺史。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年间,担任顺化军节度使兼北面行营排阵使,镇守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叛李从珂,李从珂令杨光远、张敬达、安审琦等率兵围攻太原。他与杨光远合谋杀张敬达,投降石敬瑭。 石敬瑭建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天平军节度使(治今山东省东平县)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福三年(938年)改任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尹。在京兆任职达四年之久。后移镇河中节度使。晋出帝即位,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开运二年(945年),契丹国耶律德光进兵犯境,他以马军左右厢都指挥使担任北面行营马兵左右厢都虞侯,与诸将一起抵御契丹,率军至洺州,出兵相救皇甫遇、慕容彦超,一度击退敌军。晋出帝升他为侍中,同平章事。 后晋亡于契丹,安审琦归附后汉,后汉高祖刘知远任命他为襄州节度使(治今湖北省襄阳市),兼中书令。击败荆军进攻,封齐国公。 郭威建立后周,安审琦被加封南阳王,进封陈王,加守太师。他镇守襄、沔十余年,地方安宁。他为三朝将领,对部下却亲善和气,严而不残,威而不暴,人称“民怀其惠”。显德五年(958年)改任平卢军节度使,次年正月被属下安友进所杀。.

新!!: 太尉和安审琦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太尉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封奕

封奕(),或作封弈,字子專,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前燕官員,歷仕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及慕容暐四朝,官至太尉。其宗族後代亦在後燕及北朝任官。.

新!!: 太尉和封奕 · 查看更多 »

封孚

封孚(),字處道,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中國十六國時期人物,前燕吏部尚書封放子。.

新!!: 太尉和封孚 · 查看更多 »

尉粲

尉粲(),中國北齊時期軍事家、政治家,尉景的兒子。.

新!!: 太尉和尉粲 · 查看更多 »

尉眷

尉眷(),鮮卑姓尉遲,鮮卑名其地,代人。鮮卑族,官至太尉、侍中,爵封漁陽王,諡號莊,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時期大臣。.

新!!: 太尉和尉眷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太尉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丁公

丁公可以指:.

新!!: 太尉和丁公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太尉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太尉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太尉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万俟普

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祖先是匈奴別種。正光年間,隨破六韓拔陵作亂,授太尉。後歸北魏,授後將軍,第二領民酋長。北魏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同入關,拜司空。高歡平夏州後,從覆靺城率部來投,封河西郡公,累遷太尉、朔州刺史。死後追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万俟洛。.

新!!: 太尉和万俟普 · 查看更多 »

三公

三公是古代東亞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 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位次上公,東漢無太師、太保,惟有太傅,為上公。 北魏將太師、太傅和太保並稱為三師上公。 《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其中位於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為現在的 三師 。相對古人各朝對星座的認識見解不同,三師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對應。 西汉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隋唐时成为最高荣誉头衔。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新!!: 太尉和三公 · 查看更多 »

于翼

于翼(),字文若,于谨之子,年十一,娶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开始为员外散骑侍郎,封安平县公,食邑一千户。随从宇文泰征伐有功,大统十六年,进爵安平郡公,加官大都督,宿卫禁中。周孝闵帝宇文觉建立北周,于翼担任渭州刺史,政治宽简,为右宫伯。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辅佐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年),徙军司马。三年,改封常山郡公,邑二千九百户。天和初,迁司会中大夫,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户。天和三年(568年),周武帝迎娶突厥皇后阿史那氏,命于翼总司仪制。后改任大将军,总领中外宿卫兵事。受权臣宇文护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 建德二年(573年),出任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率军随武帝宇文邕平北齐,破南陈,历任陕州刺史、洛怀等九州诸军事、河阳总管、豫州总管、大司徒、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杨坚为丞相时,进位上柱国,封任国公。 隋朝开皇初年,隋文帝拜他为太尉,开皇三年五月去世,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号穆。.

新!!: 太尉和于翼 · 查看更多 »

库傉官伟

库傉官伟(),十六国前燕、后燕官员,鲜卑族。 351年九月,库傉官伟率领他的部众从上党来投降前燕。前燕封他为岷山公。前燕亡后,库傉官伟臣于前秦。384年,慕容垂派儿子慕容农联络复国,慕容农派使者招纳上党的库傉官伟,库傉官伟响应他。正月廿六日,慕容垂抵达邺城,改前秦建元二十年为燕元年,官员服饰的颜色及朝廷礼仪,全都一如旧制。任命库傉官伟为左长史,从前的尚书段崇为右长史,郑豁等人为从事中郎。立长子慕容宝为太子。三月,库傉官伟率领部众数万人抵达邺城,慕容垂封库傉官伟为安定王。393年四月初九,慕容垂加封太子慕容宝为大单于。任命安定王库傉官伟为太尉,范阳王慕容德为司徒,太原王慕容楷为司空,陈留王慕容绍为尚书右仆射。慕容宝即位,396年五月初九,慕容宝任命安定王库傉官伟为太师,扶馀王馀蔚为太傅。397年,后燕清河王慕容会出征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库傉官伟、建威将军馀崇二人带兵五千人作为前锋出发。库傉官伟与开封公慕容详相攻,战败,库傉官氏尽灭。库傉官伟死于难。.

新!!: 太尉和库傉官伟 · 查看更多 »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新!!: 太尉和廷尉 · 查看更多 »

仆散思恭

#重定向 僕散師恭.

新!!: 太尉和仆散思恭 · 查看更多 »

张宝

张宝(),张角二弟,钜鹿(今河北平乡)人,东汉末黄巾起义领導人之一。中平元年(184年)随张角起事,被太平道徒眾称为“地公将军”。其弟张梁在广宗(今河北威县)战死,张宝被屬下嚴政刺殺。.

新!!: 太尉和张宝 · 查看更多 »

张业 (后蜀)

张业,本名知业,五代十国后唐、后蜀大臣。 张知业为孟知祥避讳,改名张业。他骁勇善战,跟随孟知祥入蜀,有战功,孟知祥称帝,官至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宁将江军节度使。孟昶即位,加检校太尉。明德元年(934年),他的舅父李仁罕获罪被杀,张业掌握兵权,孟昶为了安抚他,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广政元年(938年),进为左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广政三年(940年)和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张业判度支。张业奢侈,强买人田宅,藏匿亡命之徒,在私宅设立监狱囚禁负债者,很多人在他家中的监狱死去。广政十一年(948年)有人密告皇帝张业、張繼昭父子谋反,孟昶查访他专权不法的行径,等他上朝时,将他杀死,下诏历数罪恶,籍没其家。.

新!!: 太尉和张业 (后蜀) · 查看更多 »

張黎 (北魏)

張黎(),雁門原平人《魏書·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張黎,雁門平原人也。 善書計,太祖知待之。太宗器其忠亮,賜爵廣平公,管綜機要。,南北朝北魏政治人物,官至太尉。 張黎擅長文字筹算,魏道武帝知遇他,明元帝時以他忠誠而賜爵廣平公,統管機密要政。到太武帝年間,他因功勳任大司農卿,太武帝常和他談論軍國大事《魏書·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世祖以其功舊,任以輔弼,除大司農卿,軍國大議,黎常與焉。加鎮北將軍。以征赫連定功,進號征北大將軍。與樂安王範、濟南公崔徽鎮長安,清約公平,甚著聲稱。代下之日,家無餘財。蠕蠕吳提乘虛入寇,黎與司空道生拒擊之。。其後張黎獲加封鎮北將軍,討伐夏國後再進封征北大將軍,並和樂安王拓跋範及濟南公崔徽鎮守長安。張黎簡約公平獲得聲望,而其家中也沒有多餘錢財。 太延二年(436年),他被派遣征调定州七郡一萬二千人贯通莎泉道;柔然可汗吳提乘虛入侵北魏,他和司空長孫道生共同擊退敵人。到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和宜都王穆壽、東郡公崔浩及建興公古弼協助皇太子拓跋晃決定一般政事。拓跋晃逝世,他兼任太尉奉策上太子諡號。 宗愛立南安王拓跋余為皇帝後,拓跋余任用張黎為太尉,文成帝繼位後因言論不合旨意被罷黜,之後與古弼一同遭誅殺。.

新!!: 太尉和張黎 (北魏) · 查看更多 »

彭乐

彭乐(),字兴,东魏和北齐名将。.

新!!: 太尉和彭乐 · 查看更多 »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唐末軍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廟號義祖。.

新!!: 太尉和徐溫 · 查看更多 »

徐显秀

徐显秀(),名颖,字显秀,以字行,蔚州忠义郡(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人。.

新!!: 太尉和徐显秀 · 查看更多 »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為中國歷史的官職,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領,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類似於近代:監察院、督察處、政風廉潔處、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於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太尉和御史大夫 · 查看更多 »

侯瑱

侯瑱,南朝大臣,字伯玉,巴西郡充国县(今四川南部县西北,郡治今四川阆中)人,梁元帝时侍中,陈文帝时太尉。.

新!!: 太尉和侯瑱 · 查看更多 »

徒单克宁

徒单克宁(),金朝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出自女真徒单部,原名习显。.

新!!: 太尉和徒单克宁 · 查看更多 »

念贤

念賢(),字蓋盧,金城郡枹罕县(今甘肃省临夏东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西魏軍人、政治人物,念求就之子。 念賢美容姿,涉猎经書、史書。童年时,念賢嘲笑去看相测富贵的同学:「男儿死生富贵,皆在天也,何遽相乎!」。父亲去世,念賢居丧守礼法。後以破衛可孤之功,授予别将。招慰雲州高車、鮮卑,使之归顺。任假節、平東将軍,封屯留县伯。528年,担任大都督,屯駐井陘(今河北井陉西北),魏孝庄帝加其为撫軍将軍、黎陽郡守。尔朱荣入洛阳,任車騎将軍、右光禄大夫、太僕卿,兼尚書右僕射、東道行台,進封平恩县公。531年,出任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驃騎将軍、瀛州刺史。532年、担任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行南兗州事。進驃騎大将軍、殿中尚書,加儀同三司。念賢随魏孝武帝入关中。魏孝武帝决议要讨伐高欢,念賢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535年,西魏文帝即位,念賢任太尉,出任秦州刺史,加太傅。537年,转任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将軍、河州刺史。回到長安後,兼任录尚書事。後他和广陵王元欣、扶風王元孚等同为正直侍中。新建宮殿念賢为之命名「圆極」,文帝很高兴。河桥之战,念賢率部先退,名誉稍减。539年,念賢担任都督秦渭原涇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十一月,在秦州去世,諡昭定。其子念華嗣爵,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新!!: 太尉和念贤 · 查看更多 »

刘弘昌

劉弘昌(),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五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昌为第五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昌被封为越王。劉龑临终想传位给劉弘昌,被萧益阻止。劉龑的第三子南汉殇帝劉玢即位,劉弘昌多次劝谏,殇帝不听。刘思潮杀死殇帝,劉弘昌拥立四哥劉晟。劉弘昌为太尉、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劉晟猜忌弟弟,乾和二年(944年),劉晟派劉弘昌到海曲祭祀襄帝祠,派人杀死劉弘昌,对外宣称劉弘昌被盗贼所杀。.

新!!: 太尉和刘弘昌 · 查看更多 »

刘休范

刘休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荀美人所生。南朝劉宋宗室。.

新!!: 太尉和刘休范 · 查看更多 »

刘祎

刘祎(),字休秀,宋文帝劉义隆第八子。.

新!!: 太尉和刘祎 · 查看更多 »

周忸

周忸(),中国南北朝北魏政治人物。 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甲申,魏文成帝将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进爵乐陵王,南部尚书、章安子陆丽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十二月十三日,魏文成帝任命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十二月二十日,周忸因罪,被命令自杀。当时,北魏刑法严酷,源贺奏请:“造反者家属,男子在十三岁以下没参加谋反的,应免死刑,交给官府为奴。”魏文成帝批准了他的建议。.

新!!: 太尉和周忸 · 查看更多 »

周行逢

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副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周行逢、王逵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周行逢與王逵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先前被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今湖南長沙),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廣順三年(953年),周行逢與王逵聯手,擒殺劉言,後周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則被王逵任命為知潭州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周行逢再被後周任命為武清節度使(鄂州節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當年,湖南饑荒,百姓只能吃草和樹木的根,周行逢開倉賑濟,救活很多人。 顯德三年(956年),王逵為岳州(今湖南岳陽)團練使潘叔嗣所殺。潘叔嗣迎周行逢入朗州,而周行逢反將潘叔嗣殺害。不久,周行逢即被後周任命為武平節度使,並完全控有今湖南一帶。 周行逢年輕時曾因犯罪臉上被刺字,但不以為恥,反而因出身貧賤,深知民間疾苦,因此能用心於百姓之事,革除馬氏家族加諸在人民沈重的稅賦,法規簡單,官民皆稱便。選擇的部屬都是清廉之士,而本人也很是節儉。然而自劉言、王逵以來的將兵多驕橫,周行逢對他們則是用法嚴厲,果斷誅殺。周行逢性情猜忌,亦多計略,常派人出去刺探諸州秘密,將兵有謀反或叛逃者,一定先知道而誅殺。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重,遺命親信僚屬輔佐其子,年僅11歲的周保權統領軍務,並告訴周保權:「我出身貧賤,一同闖蕩的十個好友中,除了張文表外都已被殺,我死之後他必會作亂,可命楊師璠討伐他。」周行逢去世後,被追封為汝南郡王。 Category:五代十国人物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新!!: 太尉和周行逢 · 查看更多 »

呂纂

涼靈帝呂纂(),字永緒,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庶長子,母親是趙淑媛,隱王呂紹兄。呂纂在呂光死後不久即以政變逼死呂紹登位,但在位一年多就在呂超等人的變亂被殺。.

新!!: 太尉和呂纂 · 查看更多 »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的嫡长子。初名俶,小名大收,原封广平郡王,後改封廣平王、楚王、成王,天可汗,唐朝第11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位17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

新!!: 太尉和唐代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新!!: 太尉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元坦

元坦(),一名穆,字延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太保、领太尉、咸阳王元禧第七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坦 · 查看更多 »

元天穆

元天穆(),字天穆《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黃鉞柱國大將軍丞相太宰武昭王墓誌》:魏故使持節侍中太宰丞相柱國大將軍假黃鉞都督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武昭王墓誌」王諱天穆,字天穆,河南洛陽人也。層構與乾元同極,鴻祚共坤載為基。赤字天啟之徵,綠圖靈」命之瑞。故以式光於玉板,備紀於金縢者矣。太祖平文皇帝之後。高梁神武王之玄孫。領軍」將軍松滋武侯之曾孫。太子瞻事使持節左將軍肆州刺史襄陽景侯之孫。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司空文公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之長子。誕累葉之崇基,繼重光之盛烈,協七緯」之精,苞五常之性。淵乎若仁,悠然似道,千刃莫測其高,萬頃不知其廣。神質自成,孤貞特秀,八」素九區之理,靡不洞其幽源;三墳五典之書,故以極其宗致。又雄光桀出,武藝超倫,彎弧四石,」矢貫七札,白猿不得隱其層林,紫貂無以逃其潛穴。子房幃幄之謀,田單攻取之術,故以囊括」於心衿,載盈於懷抱矣。起家除員外散騎侍郎。以王器量清懋,識裁通敏,除員外散騎常侍嘗」食典御。臺府初開,爰祗顯命,領太尉掾。于時塞虜叩關,山胡叛命,封豨實繁,長蛇荐筮。以王忠」義夙章,威略兼舉,董率之任,僉議斯歸。充西北道行臺除征虜將軍并州刺史。及王師電擊,妖」寇霜摧,威略既明,庸勳有典。除聊城縣開國伯加安北將軍,餘官如故。遂假撫軍將軍兼尚書」行臺。孝昌三年,牝雞失德,雄雉亂朝。肅宗暴崩,禍由酖毒。天柱為永世恒捍,王實明德茂親,」同舉義兵,剋定京邑。除太尉公,爵上黨王,食邑三千戶。仍除侍中兼領軍將軍使持節驃騎大」將軍京畿大都督。魏雖舊邦,革命唯新,王業艱難,事同草創。王內奉絲綸,中總周衛,謨明之道」以宣,捍城之寄踰重。逆賊葛榮,鳩率凶攩,攻逼鄴城。以王道鏡臺端,德清槐列,文以興邦,武能」定亂,為使持節都督東北道諸軍事大都督,本官如故。天柱驅率熊羆,南出釜口,勒貔虎,北赴」漳源。兩軍雲會,三十餘萬,雷舉星奔,并驅濟進,鋒鏑暫交,醜徒鳥散。生擒葛榮并其營部,斬級」十萬,馬牛千億。於是殷衛剋定,河朔載清,文軌復同,車書更一。增邑通前三萬戶。加錄尚書事,」本官如故。又以王纂蔭乾暉,本枝皇幹,體密君親,義形家國;與天柱潛結玄圖,顯成大義,一舊」威靈,再造區夏;雖疏畫山川,開錫土宇,禮命光照,器像雕蔚,猶不足以詶靜難濟時之功,報扶」危定傾之績。除世襲并州刺史,本官、王如故。流民邢杲,肆毒三齊,屠村掠邑,攻剽郡縣。以王為」行臺大都督。王神武所臨,有征無戰,伏尸同於長平,積器高於熊耳。遷位太宰,加翼保鼓吹,增」邑通前七萬戶。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運巨橫流,奄離禍酷。春秋四十二,暴薨於明光殿。年」及中興造運,聖明在馭,追贈侍中丞相都督十州諸軍事柱國大將軍假黃鉞雍州刺史,王」如故,謚曰武昭,禮也。以普泰元年八月戊戌朔十一日戊申遷葬於京城西北二十里。痛結三」靈,哀纏四緒,泉扃晝昏,松關夜楚,氣盡一朝,悲深萬古。其辭曰:」兩明交逝,五運代興,素精既謝,玄祚告徵。道符玉版,慶結金繩,若天之覆,如日之昇。神武秉德,」福善冥應,義均採藥,無德而稱。於穆君王,合和誕哲,道契淹門,義昺洙汭。聿奉休蹤,式揚清烈,」令問緝熙,徽風昭晰。厥初嘉合,戴筆鎖闈,高栖雲術,遠映辰暉。俟時龍躍,侍運鵬飛,立功以義,」成務惟機。數鍾九六,國步未康,北狄孔熾,西戎方強。旗鼓競進,烽候相望,秦隴幽沒,趙魏丘荒。」於昭我后,應期作宰,五典剋從,九工亮彩。雰沴時消,妖逋自潰,上協三靈,下清四海。蹈禮循刑,」崇仁履信,有享有通,無悔無吝。雲雷遄動,霜風驟震,遠無不歸,邇無不順,道邁伊周,勳侔齊晉。」吉凶同域,禍福相依,泰山其毀,良木不持。蕭蕭楊隴,杳杳泉扉,斜漢滅影,落日潛輝。縉紳曷仰,」社稷焉歸,敬鐫玄石,銘頌山基。,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后裔,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司空文公、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元长生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天穆 · 查看更多 »

元宝炬

魏文帝元宝炬(),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母杨奥妃,南北朝時代西魏建立者。.

新!!: 太尉和元宝炬 · 查看更多 »

元丕

元丕(),鮮卑名渴言侯,追尊魏烈帝拓跋翳槐玄孙,乐城侯拓跋兴都之子。 开始是羽林中郎,北魏献文帝时候,以诛杀乙浑之功,进封升迁为尚书令。北魏孝文帝时,官居侍中、司徒公,入八议,参与朝政。孝文帝提议迁都,他主张迁都邺城,但孝文帝最终迁都洛阳。后任太傅,录尚书事。他不愿意行汉俗,出外为并州刺史。因参与穆泰谋反,削职为民。景明四年薨逝,年八十二岁。诏赠左光禄大夫、冀州刺史,谥号平。.

新!!: 太尉和元丕 · 查看更多 »

元徽

元徽可以指:.

新!!: 太尉和元徽 · 查看更多 »

元禧

元禧(),字思永,又字永寿,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次子,生母封昭仪。.

新!!: 太尉和元禧 · 查看更多 »

元韶

元韶(),字世胄,河南洛阳人,彭城王元劭子,北魏孝莊帝元子攸侄。.

新!!: 太尉和元韶 · 查看更多 »

元谌

元谌(),字兴伯,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侍中、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司州牧、赵郡灵王-元幹-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谌 · 查看更多 »

元赞

元赞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太尉和元赞 · 查看更多 »

元长乐

#重定向 拓跋長樂.

新!!: 太尉和元长乐 · 查看更多 »

元雍

元雍,字思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第六子,生母韩贵人。他在魏孝明帝时手握大权,以贪腐成为巨富。528年,孝明帝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後,军阀尔朱荣占领洛阳,将元雍等两千多名帝国宗室和官员河陰屠杀。.

新!!: 太尉和元雍 · 查看更多 »

元法僧

元法僧(),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魏的宗室、官员,曾在525年短暂自立为帝。后投降南梁。.

新!!: 太尉和元法僧 · 查看更多 »

元澄

元澄(),字道镜,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任城康王拓跋雲長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澄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太尉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旭

元旭(),字显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城阳怀王元鸾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旭 · 查看更多 »

元悦

元悦(),字宣礼,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六子,生母罗夫人,北魏宗室、官员,一度在南梁的支持下称帝。.

新!!: 太尉和元悦 · 查看更多 »

元悰

元悰(),字魏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的玄孙,青州刺史、西河穆王元昴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悰 · 查看更多 »

元懌

元怿(),字宣仁,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生母夫人羅夫人,北魏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元懌 · 查看更多 »

兵部

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兵部,其長官為兵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兵曹,長官改稱兵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兵部的機構。.

新!!: 太尉和兵部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太尉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皇甫度

皇甫度(),表字文亮,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县)人。灵太后胡氏母亲的弟弟。魏孝明帝时尚书左仆射。皇甫集之弟。.

新!!: 太尉和皇甫度 · 查看更多 »

皇甫真

皇甫真,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楚季,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 皇甫真西晋末投奔慕容廆。皇甫真年方弱冠,慕容廆以高才任命他为辽东国侍郎。333年,慕容皝嗣位,迁平州别驾。当时百姓劳悴,他上疏劝谏宽减岁赋,不合旨意而免官。337年,前燕建立,皇甫真任冗骑常侍。后以破后赵将领麻秋有功,授奉车都尉,先后任辽东郡、营丘郡二郡太守。348年,慕容儁继位,入为典书令。后从慕容评攻取邺城,352年十一月十二日,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360年,慕容儁临终,皇甫真与慕容恪共受顾命辅佐慕容暐,慕容暐即位,慕舆根谋乱,皇甫真受命收慕舆根等斩杀。365年四月初九,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以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真性清俭寡欲,不营产业,饮酒至石余不乱。”前燕末年,政治腐败,前秦苻坚派人观察,归报:“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前秦苻坚灭前燕,迁入关中,深得王猛赏识,为前秦奉车都尉。数年后卒。.

新!!: 太尉和皇甫真 · 查看更多 »

石韜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名叫石韜的人物:.

新!!: 太尉和石韜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新!!: 太尉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 太尉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王彰

王彰可以指:.

新!!: 太尉和王彰 · 查看更多 »

王僧辯

王僧辯(),南梁將領。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右衛將軍王神念之子。.

新!!: 太尉和王僧辯 · 查看更多 »

王敬则

王敬则(),临淮郡射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南朝颇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曾任南朝时期宋国暨阳县和南沙县县令,擅长武术。王敬则主政非常严厉,历史上曾有盗贼被其罚作扫街的案例。498年,王敬则因拥立王侯起兵造反,遭致朝廷重兵剿杀,卒于战乱中。 女婿谢朓。.

新!!: 太尉和王敬则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太尉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秃发俱延

秃发俱延,南凉宗室,河西鲜卑秃发思复鞬的兒子,是南凉国王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的兄弟。其子秃发覆龙。 400年,乞伏乾归向秃发利鹿孤请求投降。秃发利鹿孤用贵宾的礼节对待。镇北将军秃发俱延对秃发利鹿孤说道:“乞伏乾归本是我们的附庸,趁乱称王。现在途穷归附,绝不是真心。如果他再逃去归附姚秦,一定会成我们的祸患。不如迁移他们到乙弗一带,让其无法逃跑。”秃发利鹿孤不同意。 401年,秃发利鹿孤派张松侯秃发俱延,兴城侯秃发文支,领一万骑兵袭击沮渠蒙逊,抓获了沮渠蒙逊的堂弟沮渠鄯善苟子,并虏掠了北凉百姓六千多户。沮渠蒙逊拍堂叔沮渠孔遮到南凉朝见秃发利鹿孤,秃发利鹿孤这才召秃发俱延收兵回来。进攻后秦驻守的魏安焦朗因为后凉安定公吕超进攻,向南凉河西王秃发利鹿孤求救,秃发利鹿弧派遣车骑将军秃发傉檀救援。秃发傉檀赶到时,吕超已带兵退走,焦朗紧闭城门,拒绝迎接秃发傉檀进城,秃发傉檀大怒,打算进攻魏安城。被镇北将军秃发俱延劝阻。秃发傉檀与焦朗和好结盟。秃发傉檀进攻后凉,吕隆假装要和秃发傉檀交好。秃发傉檀派秃发俱延进城结盟。秃发俱延怀疑后凉设有埋伏,于是捣毁了一处花园墙壁进入园中。吕超设下的伏兵向他偷袭,秃发俱延失去了战马,只好步行逃走,凌江将军郭阻奋战,抵挡后凉伏兵,秃发俱延才得免一死。 408年,秃发傉檀派镇北大将军秃发俱延、镇军将军秃发敬归等联合进攻,后秦军队大败,被斩首的有七千多人。姚弼坚守堡垒,不出来交战,秃发傉檀没有攻克。十一月,南凉秃发傉檀重新自称凉王,改年号为嘉平,设置文武百官。册立折掘王后,封嫡长子秃发虎台为太子、录尚书事。任命昌松侯秃发俱延为太尉。410年,秃发傉檀派左将军枯木等带兵讨伐沮渠蒙逊,掳掠了临松百姓一千多户。沮渠蒙逊讨伐南凉至显美,掳掠了几千户百姓。南凉太尉秃发俱延讨伐沮渠蒙逊,却被打得大败而归。413年,沮渠蒙逊讨伐南凉,秃发傉檀把太尉秃发俱延交给他作为人质,沮渠蒙逊才撤军。.

新!!: 太尉和秃发俱延 · 查看更多 »

穆崇

崇(),代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道武帝的開國大將。穆崇先祖曾效力太祖拓跋力微、桓帝拓跋猗㐌及穆帝拓跋猗盧。.

新!!: 太尉和穆崇 · 查看更多 »

索棱

索稜,又作索棱,东晋十六国时后秦敦煌郡(治今甘肃敦煌)人,字孟则。 索棱好学博文,姚苌非常器重他,委任他机密事务,文章诏檄,都是索棱的文章。后来担任平原郡太守,以德教化民众,民众敬畏爱戴他,为他作歌:“懿矣明守,庶绩允厘。剖符作宰,实获我思。”姚興即位后,索稜為太常。411年,姚興以赫连勃勃、乞伏-乾-歸在西北作亂,秃发傉檀、沮渠蒙逊阻兵河右,想要求重將鎮撫二方。遂任命太常索棱为太尉、兼陇西内史,让他去招扶西秦。乞伏--归派使节到后秦送还被他俘虏的守、宰等地方官,承认罪过,请求投降。姚兴便派鸿胪拜乞伏--归都督陇西、岭北、杂胡诸军事及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413年,后秦太尉索棱,献出他所据守的陇西,向乞伏炽磐投降。乞伏炽磐任命索棱为太傅。.

新!!: 太尉和索棱 · 查看更多 »

田承嗣

承嗣(),字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省盧龍縣)人。曾為魏博節度使,封雁门郡王。曾祖田堪,隋州从事。祖父田璟,為鄭州司馬。父田守義,官至安東副都護。.

新!!: 太尉和田承嗣 · 查看更多 »

申钟

#重定向 申鍾.

新!!: 太尉和申钟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太尉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职官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这个词一般特指東亞古代的官职设置制度。 在原始社会是没有官的。那时的氏族和部落虽然有首领,但是其性质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官是不同的。而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職官制度也見於一些與中国頻繁交往國家,例如古代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

新!!: 太尉和职官 · 查看更多 »

萧循

萧循(),南朝梁宗室,南兰陵(治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人。梁武帝九弟鄱阳王萧恢之子。 萧循历任梁州、秦州二州刺史、平北将军,封宜丰侯。大宝二年(551年)十月,侯景的军队逼近江陵的时候,湘东王萧绎向西魏求援,命令萧循把南郑城(今陕西省汉中市)割让给西魏。萧循不愿意,派人向武陵王萧纪求援,萧纪派潼州刺史杨--运去救援。承圣元年(552年)四月,萧纪任命宜丰侯萧循为益州刺史,封为随郡王,杨--运被西魏达奚武打败。五月,西魏达奚武派柳带韦游说萧循,于是萧循投降,西魏俘获男女人口二万人,从此剑北一带全部归入了西魏的版图。九月,宇文泰放他回江陵。湘东王萧绎以其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一月十三日,梁元帝萧绎任命宜丰侯萧循为湘州刺史。萧循好士,广集书籍,傅縡肆志寻阅,于是通群书。萧循所藏书籍,对士人慷慨开放。 承圣四年(555年)二月初二,梁王蕭方智以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陈霸先征西大将军,湘州刺史萧循为太尉,广州刺史萧勃为司徒,镇东将军张彪为郢州刺史。十月初六,梁敬帝任命宜丰侯萧循为太保,建安公萧渊明为太傅,曲江侯萧勃为太尉,王琳为车骑将军。十一月,任命郢州刺史宜丰侯萧循为太保,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为司空,把他们二人一起征召入朝侍奉皇帝。萧循接受了太保之职,但借故推辞不入朝,萧循袭封鄱阳王。绍泰二年(556年)八月初七,鄱阳王萧循在江夏去世,他弟弟丰城侯萧泰管理郢州的政事。王琳派兖州刺史吴藏攻打江夏,兵败身死。.

新!!: 太尉和萧循 · 查看更多 »

萧勃

萧勃(),南朝梁宗室,南兰陵(治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人。梁武帝从父弟吴平侯萧景之子。 梁末萧勃官至定州刺史,封曲江县侯,曾经参与讨伐李贲。太清三年(549年),广州刺史元景仲举兵响应侯景,被西江督护陈霸先攻灭。陈霸先迎萧勃占据广州。萧勃又与南康(治今江西省赣州市)土豪蔡路养相结,图谋阻陈霸先讨侯景,未果。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以刺史一职非朝廷所任命,以王琳代为广州刺史,以萧勃为晋州刺史。西魏克江陵杀元帝,萧勃再据广州。绍泰元年(555年)二月初二,萧渊明以广州刺史萧勃为司徒。梁敬帝即位,十月初六,梁敬帝任命宜丰侯萧循为太保,建安公萧渊明为太傅,曲江侯萧勃为太尉,十一月,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为司空。 陈霸先自为丞相,总揽朝政,萧勃不满。太平二年(557年)二月,广州刺史萧勃起兵,萧勃以郢州刺史欧阳頠为前军,出南康,进驻苦竹滩(今江西省丰城市西北),其将傅泰据蹠口城(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进迫建康。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西)举兵响应。陈霸先令平西将军周文育统率诸军讨伐。周文育派兵袭上牢,尽取余孝顷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军中粮尽,周文育分遣老弱乘船而下,烧豫章栅,作出逃走的样子。余孝顷见状大喜,不作防备。周文育反攻获胜,曲江侯萧勃在南康,听到兵败的消息,军中顿时人心惊慌。三月十五日,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打萧勃,杀死了他。.

新!!: 太尉和萧勃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太尉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馬希廣

希廣(),字德丕,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第三十五子,馬希範一母同胞之弟,個性謹慎溫順,馬希範對他疼愛有加。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後漢封馬希廣天策上將軍、楚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的馬希萼叛,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馬希廣夫妇被擒。马希萼为了避免后患,处死马希广。马希广临死还在背诵佛经。马希广夫人被杖杀于闹市。马希广有子藏在慈堂,后不知所终。马军指挥使李彦温与战棹指挥使刘彦瑫奉马希广其余诸子去袁州奔南唐,马希广诸子后在南唐都城金陵去世。.

新!!: 太尉和馬希廣 · 查看更多 »

馮道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泊頭市交河鎮)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五代时期政治家、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曾經侍奉五朝、八姓(八個家族)、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前後為官四十多年,堪稱中國官場史上的不倒翁。.

新!!: 太尉和馮道 · 查看更多 »

马景

景,五胡十六国汉国刘聪属下大臣。 护军马景兼左卫将军。310年,刘渊去世,刘聪和太子刘和争位,刘锐带领马景在单于台攻打楚王刘聪,刘聪在光极殿西室杀了刘和,抓住刘锐、呼延攸、刘乘,在交通要道上斩首并悬挂头颅。刘聪即位,马景投靠了刘聪,担任左仆射。 312年正月廿二日,刘聪封司空王育和尚书令任顗的女儿为左、右昭仪,中军大将军王彰、中书监范隆、左仆射马景三人的女儿都为夫人,右仆射朱纪的女儿为贵妃,都授予金印紫绶。十月,刘聪任命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314年,刘聪让汝阴王刘景任太师,王育任太傅,任顗任太保,马景任大司徒,朱纪任大司空,中山王刘曜任大司马。.

新!!: 太尉和马景 · 查看更多 »

骠骑将军

骑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元狩四年,令官阶、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以后,各代都有延设,有时加 “骠骑大将军” 。隋朝和唐朝初年,改為府兵制下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唐顯慶元年改為武散官名「驃騎大將軍」,宋初延之,政和年間廢,明武散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新!!: 太尉和骠骑将军 · 查看更多 »

高叡 (北齊)

叡(),小名須拔,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弟趙郡王高琛之子。.

新!!: 太尉和高叡 (北齊) · 查看更多 »

高岳

岳(),字洪略,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赠太尉、谥孝宣公高翻之子。屢次出征,功勳卓越,封清河王。與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號四貴。.

新!!: 太尉和高岳 · 查看更多 »

高延宗

延宗(),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亲为姬妾陈氏,原本是北魏广阳王的家妓。.

新!!: 太尉和高延宗 · 查看更多 »

高盛

盛(Goldman 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為《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排名第74名,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少数投资者。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包括紐約、芝加哥、法蘭克福、倫敦、東京、台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亞太地區總部設於香港。在中国大陆设有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并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

新!!: 太尉和高盛 · 查看更多 »

高駢

駢()中国唐朝後期名將,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先世為渤海郡人,遷居幽州。后封渤海郡王。.

新!!: 太尉和高駢 · 查看更多 »

高長恭

長恭(),名肃,一名孝瓘,字長恭,以字行,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歡之孫,追尊齊文襄帝高澄第三子,生母不详,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世稱蘭陵王,北齐宗室、官员。.

新!!: 太尉和高長恭 · 查看更多 »

高淹

淹(),字子邃,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四子,生母穆娘。.

新!!: 太尉和高淹 · 查看更多 »

高湝

湝(),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政權奠基者高歡之第十子,母親為小爾朱氏,曾名義上成為北齊皇帝。.

新!!: 太尉和高湝 · 查看更多 »

高湛

#重定向 齐武成帝.

新!!: 太尉和高湛 · 查看更多 »

高济

博陵文简王高济(),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二子,母娄昭君,封博陵王。 天保元年(550年),封博陵郡王。娄太后为他娶崔㥄之妹为妃。高济从文宣帝高洋巡幸,在路忽忆太后娄昭君,遂逃归。高洋大怒,拿白刃要杀他,因此惊恍。历位太尉。河清初年,出为定州刺史。天统五年(569年),在州对人说:“计次第亦应到我。”齐后主高纬听说,秘密派人杀死他。赠假黄铖、太尉、录尚书事。子高智袭爵。.

新!!: 太尉和高济 · 查看更多 »

譚以蒙

譚以蒙()是越南李朝時期的一位官員。 譚以蒙是譚時奉的兒子,為安全皇后譚氏的弟弟。1186年,太傅吳履信死後,譚以蒙被李高宗任命為太傅,並擔任輔政之職。1192年,清化府古宏甲叛亂,譚以蒙奉命率領清化府之兵前往鎮壓,大破之,擒叛軍首領黎晚歸京。同年,演州胡口叛亂,譚以蒙再率兵鎮壓。1194年,真登州叛亂,譚以蒙率軍平定,擒其首領何黎。 1197年,譚以蒙被封為列侯。翌年,在譚以蒙的建議下,李高宗大舉整治寺院的風氣,僅留有德高僧,餘皆令還俗。 1203年,占城國王布池被叔父布由篡位,與妻子率船二百隻,逃到機羅海口,前來求救。知乂安州殿前指揮使杜清、乂安州牧范延將此事奏聞朝廷。譚以蒙奉命,與樞密使杜安一起至機羅海口迎接,命杜清、范延嚴加防備。杜清、范延卻認為應該與占城人推心置腹地交往,不該戒備。譚以蒙甚怒,率軍而歸。杜清、范延見譚以蒙憤怒,十分害怕,便襲擊布池之軍,以為自全之計,反被布池擊敗。 1206年,譚以蒙拜太保,戴拱辰冠。翌年,段尚、段主發動叛亂,李高宗派兵大舉討伐,譚以蒙出大通道以擊之。1209年,范秉彛與范猷不和,受到范猷的誣告,被李高宗召入宮中逮捕。范秉彛的部將郭卜以兵攻皇宮,高宗便將范秉彛殺害,與皇太子旵出逃。郭卜率兵入宮,擁立李忱為帝,授予譚以蒙太尉的職務。不過隨後李高宗便在陳李、陳嗣慶的支持下復位。同年李高宗便逝世了,皇太子旵繼位,是為李惠宗。惠宗年幼,政事皆委於譚以蒙。而譚以蒙又不學無術、柔懦不能決斷,因此政事日墮。 1212年,因陳嗣慶專權,李惠宗令譚以蒙、段尚調集軍隊,欲討伐之。1214年,陳嗣慶攻昇龍,譚以蒙、安仁王率北江道諸軍與之交戰,在安沿被陳承擊敗。此後,譚以蒙在史書中失去了記載。.

新!!: 太尉和譚以蒙 · 查看更多 »

贺拔允

賀拔允(),一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郡尖山县(今山西朔州)人,敕勒族,北魏末期將領。.

新!!: 太尉和贺拔允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太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趙思溫

赵思温(),字文美,盧龍軍(今河北省卢龙县)人。辽朝(契丹)将领、政治人物,辽道宗时南府宰相。.

新!!: 太尉和趙思溫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太尉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軍官

軍官,本義為國家授權至軍中管理軍隊的官員,軍官往往象徵著國家軍隊的威權性,是軍隊最高的管理幹部,一般由尉級至將級的人員擔任,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或旅長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訓練官或情報官等等,一般在現代國家的軍隊體制,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而軍官在位階上高於士官及士兵,擔任領導及幕僚的職務。 在古中國各個朝代,對軍官的稱呼不一,有武將、武官、武吏等稱呼,軍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元朝, 官員分為民官、軍官。 在皇帝的詔、敕和公事行文中,對軍官的升、降、襲職、退休等已有規定。如,在邊界地區「鎮守三載無虞者,……軍官升一階”(《元史》卷二十四);“軍官有功而升职者,舊以其子弟襲職,陣亡者許令承襲,若罷去者,以有功者代之。.

新!!: 太尉和軍官 · 查看更多 »

范巨倆

范巨倆(;),一作范巨量(),《宋史·交趾傳》作范巨備,越南丁朝、前黎朝時期的將領。 范巨倆是曲江茶鄉(今屬海陽省南策縣)人,祖父是吳朝將領范令公。丁部領崛起後,范巨倆率2000人投奔了丁部領,後來成為十道將軍黎桓的心腹。 979年,丁部領被弑,其幼子丁璿繼位。黎桓掌權,稱副王。980年,宋太宗以剷除專權的黎桓為名,派兵南侵。黎桓任命范巨倆為大將軍,剛要出兵之時,范巨倆便與各將軍著戎裝入十道將軍府中,煽動部下發動兵變,要擁立黎桓為皇帝。部下皆高呼萬歲,皇太后楊雲娥便以黃袍加於黎桓之身,讓黎桓登基,改元天福,將丁璿降封衛王。范巨倆隨即被黎桓冊封為太尉。翌年,黎桓擊退宋軍的入侵。 982年,隨黎桓征討占城。黎桓征討占城時,過銅鼓山、至婆和江,路途艱難,難以往來。黎桓派范巨倆至驩州,指揮建多蓋港。 984年,范巨倆逝世。 范巨倆被後世的越南人尊為獄神。在《粵甸幽靈集》裡,范巨倆被稱為「洪聖佐治大王」。 Category:丁朝人 Category:前黎朝人 L Category:人物神.

新!!: 太尉和范巨倆 · 查看更多 »

范隆 (前趙)

范隆(),字玄嵩,雁門(今山西省右玉縣)人。曾任前趙尚書僕射、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司空。.

新!!: 太尉和范隆 (前趙) · 查看更多 »

胡塔

#重定向 裴滿達.

新!!: 太尉和胡塔 · 查看更多 »

郭子仪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新!!: 太尉和郭子仪 · 查看更多 »

阮福瀕

阮福瀕(,),又名阮福勤(),是越南南北朝歷史上的第四代廣南君主(1648年-1687年)。他在位期間,與鄭主達成和解,鄭阮紛爭暫告一個段落;同時他幾乎兼併了占城剩餘的大部分領土。.

新!!: 太尉和阮福瀕 · 查看更多 »

阮熾

阮熾(,),越南後黎朝初期大臣和外戚。 阮熾出生在今天的乂安省宜祿縣,祖籍是在河靜省宜春縣。1405年阮熾的父親被殺,他前往投奔黎利,黎利將他視如己子。1418年黎利發起反抗明朝的藍山起義,他也參加,時年22歲。 1426年藍山起義軍北伐,阮熾原本負責鎮守清潭(今青池縣)。後因李篆被明將王通擊敗,阮熾與丁禮一起率兵3000人馳援。在萃洞(在美良縣)和祝洞(在彰德縣)設伏,誘敵深入,大破明軍,擊斃尚書陳洽和內官李亮,這就是崒洞祝洞之戰。此後,乘勝包圍了東關城(今河內市)。王通被迫向起義軍乞和,願以全師而退,得到黎利的同意。但投靠明朝的越南人陳封、梁汝笏等人,以中國軍隊在白藤江三次大敗來勸說王通,聲稱這是黎利要在明軍撤退期間重演歷史。王通便暗中修建城壘,並派人向明廷求援。送信人被黎利捕獲後,黎利大怒,下令繼續攻擊明軍。王通出擊藍山軍的將領黎阮於西扶烈(在青池縣),阮熾與丁禮率兵救援,因兵少,在途中遭到王通夾擊,丁禮被殺,阮熾逃脫。在此後的東關城之戰中,阮熾同范問、黎魁一起,率領鐵突軍大敗明軍,擒其將黃福、崔聚。 後黎朝建立之後,阮熾被列為功臣。1429年,獲封縣侯。1442年,黎太宗逝世後,與鄭可一起奉命輔佐黎仁宗。仁宗年幼,以皇太后阮氏英攝政,而阮氏英正是阮熾的女兒。但阮氏英與專權的鄭可之間矛盾日趨尖銳,便聯合阮熾與丁列,將鄭可處決。 1459年,黎仁宗的兄長黎宜民篡位,殺害仁宗和皇太后。六個月後,阮熾聯合丁列等人先將范屯、潘般誅殺於議事堂,而後關閉城門,捕殺黎宜民,擁立太宗的庶子黎聖宗登上皇位。 1463年,阮熾被任命為太尉。1465年逝世,諡義武。 Category:黎初朝官員 Category:阮姓 Category:諡義武.

新!!: 太尉和阮熾 · 查看更多 »

阮潢

阮潢(,)是越南的廣南阮主第一代領袖,他是阮淦的次子,為阮氏所生。.

新!!: 太尉和阮潢 · 查看更多 »

阮文名

阮文名(;),一作阮文賜()、阮文用(),越南西山朝官員。 阮文名是北河人,後與弟弟阮文訓一起投奔西山軍,成為北平王阮惠的掌府,後封內侯。1788年,追隨阮惠前往昇龍(今河內市)捕殺武文任。阮文名與陳順言、吳時任被留在昇龍城,輔佐吳文楚、潘文璘守城。後又隨吳文楚參加清越戰爭,並在戰爭勝利之後作為西山朝使團的一員,出使清朝求和。 1795年,武文勇發動兵變,逮捕執掌大權的太師裴得宣。阮文名前往北河,矯詔令節制阮光垂將裴得宣的黨羽吳文楚逮捕。正在圍攻延慶城的陳光耀得知此事,率軍回朝靖亂。武文勇與阮文名率軍與其對峙。後經景盛帝阮光纘的斡旋雙方和睦。阮文名受封為大司馬,與阮文訓、武文勇、陳光耀四人同掌朝政,號稱「四柱大臣」。 1802年,昇龍被阮福映攻陷,阮文名隨阮光纘、阮光垂等人逃跑,行至鳳眼縣(地屬今北江省)被當地村民抓獲。阮光垂自殺,阮文名與阮光纘等人被押往順化處死。.

新!!: 太尉和阮文名 · 查看更多 »

阳骛

阳骛(),一作阳鹜,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士秋,右北平郡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州区)人。 西晋末年,其父阳耽率家投奔辽西慕容部,仕慕容廆为东夷校尉。阳骛清素好学,睿智有才识。慕容廆时阳骛任平州别驾。慕容皝时位至司隶校尉、左长史,随军东西征伐,出谋划策。慕容皝临终对慕容儁说:“阳士秋士行高洁,忠干贞固,可托大事,汝善待之!”慕容儁继承燕王王位,任命左长史阳骛为郎中令。349年,慕容儁任命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骛为辅义将军,称之为“三辅”。阳骛辅佐慕容儁进图中原,其功仅次于主将慕容恪。352年八月,慕容儁派慕容恪、封奕、阳骛攻打王午。十一月十二日,任命国相封奕为太尉,左长史阳骛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为右仆射。354年,阳骛为司空,仍旧职守尚书令。355年十一月,太原王慕容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以阳骛作为副手,攻打段龛。358年,司空阳骛在东燕讨伐高昌,在黎阳攻打高昌别将的军队,没有攻破。十月,东晋泰山郡太守诸葛攸攻打前燕的东郡,进入武阳后,慕容儁派大司马慕容恪统领阳骛及乐安王慕容臧率军迎击,诸葛攸被打败逃回泰山。慕容恪渡过黄河,占据河南。360年,慕容儁临终召来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接受遗诏辅佐朝政。慕容暐即位,二月,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揽朝政;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365年四月初九,太尉武平匡公封奕去世。司空阳骛为太尉,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阳骛历事四朝,年高望重,从太宰慕容恪以下都叩拜他。阳骛小心恭顺、谦恭仁厚,胜过年轻的时候,对子孙们严加管教,所以他们虽身为高官,却无人敢违犯他的法度。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慕容暐待以师傅之礼。阳骛性节俭,无殓葬之财。.

新!!: 太尉和阳骛 · 查看更多 »

蘇忠詞

苏忠词(,),一作苏忠嗣,越南李朝将领,为权臣陈嗣庆的舅舅。 苏忠词出生在今日越南太平省兴河县境内。1209年,将军郭卜叛乱,占据昇龍。李高宗逃往归化江(洮江,在今越南富寿省三农县北),皇子李旵(即后来的李惠宗)逃亡到海邑(今兴仁县)。途中,李旵见陈李之女陈氏容有姿色,便娶为妻。李旵在海邑另立朝廷,对陈氏一族大加封赏,苏忠词因为是陈氏容的舅舅受封为殿前指挥使。 顺流、快州两地之人效忠范秉彛,听闻其被李高宗杀害,便起兵要复仇。苏忠词私自接受皇子的封爵,害怕惹祸上身,便率兵攻打快州之人。陈李在平叛之时阵亡,其子陈嗣庆继领其众。 郭卜之乱平定后,苏忠词迎李高宗回京。1211年(建嘉元年),高宗驾崩,李旵继位,是为李惠宗。陈嗣庆率兵至细江步,邀请苏忠词同赴高宗之丧,但苏忠词有疑心,因此陈嗣庆只得回军。太尉杜敬修图谋除去苏忠词,被祗侯奉御杜广等人逮捕送交苏忠词军中,沉于大通步一带的江中杀害。又声称关内侯杜世规、祇侯奉御杜广、小侍卫人火头费例三人阴谋废黜李惠宗,率兵攻打昇龍,将杜世规和费例杀死。杜广逃脱,率兵与苏忠词对抗。李惠宗下诏封苏忠词尾招讨大使、关内侯,以谭以蒙为太尉,又将杜英允、尹亭、阮元、阮仁等人斩首。 陈嗣庆派内殿直冯仇周与其禆将潘邻、阮硬,将陈氏容送往京城。苏忠词借兵于潘邻、阮硬,将杜广击溃,不久后将其擒获处死。此后,苏忠词被授予太尉官职,晋封为顺流伯。阮字受到部将诬陷,被迫造反。苏忠词随即剥夺他的兵权,阮字害怕,逃往国威县。 六月,苏忠词夜间前去嘉林县府邸,与天极公主私通,被其丈夫关内侯王尚发现,遭到杀害。 Category:越南李朝將領 Category:蘇姓.

新!!: 太尉和蘇忠詞 · 查看更多 »

蘇憲誠

蘇憲誠(,),又作蘇憲成,越南李朝的輔政大臣,侍奉李英宗和李高宗兩朝。為官文武兼備,以非宗室身份獲封王爵。.

新!!: 太尉和蘇憲誠 · 查看更多 »

赵匡赞 (五代)

赵匡赞(),字元辅,本名赵美,五代、北宋人物,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避讳,改名赵赞。赵德钧的孙子(养孙)、赵延寿的儿子。母亲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兴平公主。 赵匡赞自小聪慧,被唐明宗喜欢。他与明宗的儿孙一起接受教育。赵匡赞五岁时,就会背诵《论语》、《孝经》,举童子试。后唐末年,赵德钧、赵延寿父子投降契丹国。开运末年,契丹任命他为河中节度使。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赵匡赞等人劝进北平王刘知远建立后汉。刘知远封赵匡赞为检校太尉,镇守河中,后封为左骁卫上将军。赵匡赞因为父亲赵延寿供职契丹,派使者去向後蜀投降。判官李恕劝谏他归顺中原。后周时,赵匡赞随周世宗南征。在周世宗返回京师后,赵匡赞率兵围攻寿州。战后,因战功显赫而被封为保信军节度使。他为政宽松。北宋建立,任忠正军检校太师,镇守延州。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征讨北汉晋阳,任命赵匡赞为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立有战功。宋太宗时,赵匡赞被封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卒赠侍中,享年五十五岁。.

新!!: 太尉和赵匡赞 (五代) · 查看更多 »

董璋

董璋(),後梁將領,後歸附後唐。.

新!!: 太尉和董璋 · 查看更多 »

鄭可

鄭可(,)即黎可()。越南後黎朝初期大臣。黎太祖的重要謀士之一。 鄭可出生在陳朝的清化省永祿縣江東村。與其他一些後黎朝初期的謀士和將軍一樣,鄭可是黎利的同鄉。鄭可在黎利舉兵抗擊明朝期間起過重要的作用,後黎朝建立以後,因戰功成為後黎朝的重臣。鄭可被賜予了後黎朝國姓「黎」,封縣侯,黎利給予了他穿紅緋的特權。同時被賜予穿紅緋特權的功臣有阮廌、陳元扞、黎察、-范-文巧、丁列、黎銀等人。 1433年黎利逝世後,黎察奉命輔佐年幼的嗣君黎太宗。黎察執政後不斷剷除政敵,不少昔日的功臣被殺(如--文巧),其他一些功臣則外放到地方擔任官員。鄭可也被驅逐,貶為地方官。 1438年,黎太宗成年,但他卻發現黎察絲毫沒有交還大權的意圖。於是黎太宗與鄭可結為同盟,召鄭可入京,任命鄭可統領禁軍。在鄭可的幫助下,黎太宗宣佈黎察謀反,將黎察逮捕並賜死。不久以後,黎銀也遭免職,鄭可獨攬大權。 鄭可官拜太監參知政事兼少尉,成為政事院的首腦。在接下來的四年裡,鄭可陰謀剷除異己,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然而鄭可卻失敗了,在1442年黎太宗逝世後,鄭可從權力頂峰跌落了下來。 黎太宗死後,年幼的黎仁宗繼位。皇太后阮氏英把持朝政。雖然阮氏英很年輕,但卻野心勃勃。阮氏英試圖通過聯合阮熾、丁列等人剷除權臣鄭可。 在此期間越南政治並不活躍,但曾先後向明朝派遣了六個外交使團,其中一些使團提到了占城曾多次騷擾邊境。1446年,鄭可遣軍襲擊了占城。這次戰爭越南獲得了勝利,次年攻佔了占城首都,俘虜了占城國王摩訶賁該。 隨著時光的流逝,阮氏英太后同鄭可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太后在一些太學生的支持下,試圖像明朝一樣讓太學生執掌政權。但執政的鄭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阻撓太后的改革。最終太后在1451年處死了鄭可,同時被殺的還有鄭可的長子。 後世的權臣鄭檢自稱是鄭可的後裔。 Category:黎初朝官員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Category:鄭姓 Category:越南賜姓名者.

新!!: 太尉和鄭可 · 查看更多 »

鄭柞

鄭柞(,)是越南後黎朝的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五代領袖(1657年-1682年),封號西定王()。.

新!!: 太尉和鄭柞 · 查看更多 »

鄭柄

鄭柄(;),越南南北朝时期北朝第六代郑主郑根的孙子、鄭栐的儿子,未及繼位便去世,後追封為晉光王,廟號睿祖。.

新!!: 太尉和鄭柄 · 查看更多 »

鄭杠

鄭杠(,《南風》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鄭氏世家(續)〉),一作「鄭橿」或「鄭」,是越南後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八代領袖(1729年-1740年),封號威南王()。歷史上對鄭杠的評價很差,稱他是荒淫奢侈、殘暴無能的君主。.

新!!: 太尉和鄭杠 · 查看更多 »

鄭松

鄭松(,《南風》合刊第廿一卷·第一百二十四期·〈鄭氏世家〉)是越南南北朝時期後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以及鄭氏政權的第三代領袖(1570年-1623年),稱號為平安王()。.

新!!: 太尉和鄭松 · 查看更多 »

鄭根

鄭根(;),是越南後黎朝的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六代領袖(1682年-1709年),封號定南王()。.

新!!: 太尉和鄭根 · 查看更多 »

鄭梉

鄭梉(,)是越南後黎朝的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四代領袖(1623年-1657年),封號清都王()。他曾於1627年發動征討阮主的戰爭,是為鄭阮紛爭之始。.

新!!: 太尉和鄭梉 · 查看更多 »

鄭棡

鄭棡(;)是越南後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七代領袖(1709年-1729年),封號安都王()。.

新!!: 太尉和鄭棡 · 查看更多 »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新!!: 太尉和蕭紀 · 查看更多 »

蕭綜

萧综(),字世谦,梁武帝蕭衍第二子〔繼子〕,母为吴淑媛。为萧宝卷遗腹子。.

新!!: 太尉和蕭綜 · 查看更多 »

蕭道成

帝萧道成(),字绍伯,南北朝時代南齊开国皇帝。.

新!!: 太尉和蕭道成 · 查看更多 »

长孙嵩

长孙嵩(),本姓拔拔,十六國時代國及北魏初年重要官員。長孫嵩在代王拓跋什翼犍在位時任南部大人,後為北魏開國功臣,並歷仕道武、明元及太武三朝,官至太尉、柱國大將軍。.

新!!: 太尉和长孙嵩 · 查看更多 »

长孙稚

长孙稚(),原名冀归,魏孝文帝以他年幼就继承家业,赐名为稚,《北史》为避唐高宗李治讳称之为长孙幼,字承业。长孙道生的曾孙。 长孙稚出生时母亲就病逝,由其姨表兄元洪超母亲抚养长大。魏孝文帝南征南朝萧齐时,长孙稚为前将军。魏宣武帝时,因为女婿侯渊之父侯刚,被权臣元叉所看重,长孙稚因此出任抚军大将军,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与南朝萧梁大将裴邃、虞鸿在寿春对峙,长孙稚几个儿子骁勇善战,裴邃很是头痛,号称其为“铁小兒”。 孝昌二年(526年),五原人鲜于修礼在定州(河北保定)起兵反叛,年号鲁兴。长孙稚以大都督之职率军征讨,随即河间王元琛取代其任大都督,两人原本在寿春时就不和,行军至呼沱河时,一人欲战,一人不从,在五鹿终被鲜于修礼击破大军,两人逃回洛阳,俱被免除官爵。 两个月后,四川陈双炽聚众反叛,自号始建王。长孙稚复任假镇西将军、讨蜀都督。征讨有功,升为平东将军,恢复公爵爵位。后除尚书右仆射。魏孝庄帝即位后,重新进封为上党王,不久改为冯翊王,后又降为郡公。在北魏末期历任司徒公、太尉公、太傅。 532年,出帝元修向西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长孙稚当时镇守武牢,也随同赴长安,被封为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大统元年(535年)去世,赠假黄钺、大丞相、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曰文宣。.

新!!: 太尉和长孙稚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太尉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苻同成

苻同成,氐族人,前秦太宗苻登之兄。 387年,苻登任命他哥哥苻同成为司徒、守尚书令,封颍川王。任命他的弟弟苻广为中书监,封为安成王。任命他儿子苻崇为尚书左仆射,封为东平王。388年,颍川王苻同成被任命为太尉。.

新!!: 太尉和苻同成 · 查看更多 »

苻侯

苻侯(),氐族人,略阳郡临渭县(甘肃秦安县陇城镇)人,前秦太祖苻洪的堂弟,世祖苻坚从祖,永安王,右光禄大夫、太尉。 357年,苻坚即位为天王,诸王全都降为公。命右光禄大夫、永安公苻侯为太尉,晋公苻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封弟弟苻融为阳平公,苻双为河南公,儿子苻丕为长乐公,苻晖为平原公,苻熙为广平公,苻睿为钜鹿公。358年九月,苻坚返回长安,任命太尉苻侯暂任尚书令。359年,前秦平羌护军高离据守略阳反叛,永安威公苻侯前往讨伐,没有攻克苻侯就死去,谥号威。四月,骁骑将军邓羌、秦州刺史啖铁讨伐平定了高离反叛。.

新!!: 太尉和苻侯 · 查看更多 »

苻纂

苻纂,十六国前秦将领,略阳临渭(今甘肃省秦安东南)氐族。 苻坚时苻纂任尚书令,封为魏昌公。苻丕即位后,苻纂从长安率领三千壮士投奔,拜为太尉,封东海王,任大司马。386年,他和左丞相王永在襄陵攻击西燕慕容永,兵败,被苻丕猜忌。苻丕逃奔东垣,他和弟弟尚书永平侯苻师奴率军数万,逃到杏城。387年,苻登命他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大司马,晋封鲁王。率领军队攻打上郡羌酋,在泾阳击败姚硕德,后来被姚苌阻挡,退击敷陆。苻师奴劝他称帝,他不从,最后被杀。.

新!!: 太尉和苻纂 · 查看更多 »

苻菁

苻菁(),表字不詳,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宗室。景明帝苻健侄兒,官至太尉。後在苻健患病時發動政變,意圖殺太子自立但失敗並遭處死。.

新!!: 太尉和苻菁 · 查看更多 »

陳國顙

陳國顙(;)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宗室、將領。他是興道王陳國峻(陳興道)的第三子,封興讓王()。 陳國顙出生在大越的安生(今廣寧省東潮市社),這個地方是陳太宗分封給陳國顙祖父陳柳的封地。陳柳對陳太宗搶奪自己妻子之事一直耿耿於懷,臨終前要求陳國峻奪取天下。然而不久以後,蒙古軍隊大舉侵犯大越陳朝。在大敵壓境的時刻,陳國峻選擇與陳太宗的兒子昭明王陳光啓並肩作戰。 陳國峻在詢問了兩個十分信賴的家奴之後,決定放棄父親的遺願,為陳朝朝廷效忠。陳國峻隨後詢問了兩個兒子——興武王陳國巘和興讓王陳國顙的意見。陳國巘支持他的主張;而陳國顙卻認為應該像宋太祖那樣趁機奪取後周的天下。陳國峻大怒,拔劍欲殺之,被陳國巘勸止。自此之後,陳國峻與陳國顙斷絕了父子關係。 陳國顙的事蹟在《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不多。他曾於蒙古第二次入侵的時候,與兄長陳國巘一起,在父親的麾下作戰,戰後被升為節度使。1297年,陳國顙跟隨昭文王陳日燏,鎮壓了一場叛亂。 陳國顙既是欽慈皇后的同胞兄弟,又是順聖皇后的父親。因此,陳國顙是陳英宗的舅父兼岳父。通過這層關係,陳國顙後來得以執掌朝政。1307年,占城國王制旻逝世,陳英宗遣陳克終出使占城,欲將玄珍公主迎歸。陳國顙認為這樣做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力圖勸阻,但英宗不聽。 1313年陰曆三月,陳國顙逝世。朝廷追贈太尉之職。他的兒子文惠王陳光朝也是朝廷高官。 有時候越南人會把陳國顙和慧中上士陳國嵩混淆在一起,這個錯誤最早來源於裴輝璧編纂的《皇越文選》。陳國顙的墳墓位於今廣寧省錦普市,人們在那裡建了一座寺廟祭祀他。.

新!!: 太尉和陳國顙 · 查看更多 »

陳嗣慶

陳嗣慶(;),越南李朝晚期的政治人物。陳嗣慶出身於即墨鄉陳氏豪族,1209年,其妹陳氏容嫁與太子李旵(即李惠宗),陳氏一家成為李朝外戚,而他本人於父親陳李死後,統領陳氏家族。其後,陳嗣慶乘國內動盪起兵控制朝廷,於1216年出任太尉,掌握軍事大權。在朝中,因李惠宗皇帝患病常發癲狂,陳嗣慶與兄長陳承共同主政,此外又致力打擊阮嫩、段尚等地方割據勢力。陳嗣慶死後,獲追封為建國大王(又作建國王),他的族弟陳守度繼續操縱李朝朝政,並最終令陳承之子陳煚取得帝位,創立陳朝。.

新!!: 太尉和陳嗣慶 · 查看更多 »

陳元扞

陳元扞(,),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为蓝山起义时黎利麾下重要将领之一。 陳元扞是山西广威人(今越南河内市巴位县),是陈元旦的孙子,为陳朝宗室陳光啓的后代。黎利举行蓝山起义后,他在清化投奔了黎利,获封为司徒。1425年,陳元扞与上将尹弩(后赐姓黎弩)一起,带兵千余人攻打新平州和顺化州,在布政用伏兵击败了明将任能。随后,在黎银率领的水军的支援下,陳元扞率水陆两军攻下二城,募得数万名士兵并北伐。 在崒洞祝洞之战获胜之后,黎利率兵攻打东关城,陳元扞率水军战船数百艘屯兵于步头作为后援。在1427年的支棱关之战中,乘明军与蓝山起义军交战之机,陳元扞率军攻占明军重要据点昌江城(在今谅江),并切断了明军粮道,使蓝山军得以大胜。 后黎朝建立之后,陳元扞被封为左相国,与阮廌、郑可、黎察、--、丁列、黎银等人获得穿红绯的特权。然而,黎利对功臣非常猜忌。陳元扞私下将黎利比作越王勾践,被黎利得知,大怒,在1429年将他处死。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黎初朝將領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Category:陳姓.

新!!: 太尉和陳元扞 · 查看更多 »

陳光啓

陳光啓(;)越南陳朝宗室、將領。他在越南擊退元朝入侵的戰爭中起重要作用。 陳光啓是陳太宗第三子,為順天皇后李氏所生,封昭明王()。陳太宗讓翰林院學士黎文休擔任他的老師。1261年,剛剛年滿20歲的他被已經退居太上皇之位的陳太宗任命為太尉。在陳守度、陳日晈這兩位重臣相繼逝世之後,陳光啓受到陳太宗的重用,於1271年被任命為相國太尉之職。 陳太宗逝世後,陳光啓依然受到陳聖宗的重用。1282年,元朝入侵越南,陳光啓受封上相太師,與仁惠王陳慶餘一起破敵。陳光啓駐守乂安,後率軍進兵昇龍、章陽等地,擊退元軍。戰爭勝利之後,他在回昇龍的途中作詩《從駕還京》一首,以示慶祝。 今日越南不少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陳太宗皇子 Category:越南陳朝將領 Category:越南陳朝親王.

新!!: 太尉和陳光啓 · 查看更多 »

陳柳

陳柳(,)是越南陳朝初期的王族、武將。他是陳朝開國皇帝陳太宗陳煚的兄長,太上皇陳承之子。 初,陳柳娶李昭皇的姐姐順天公主為妻,陳太宗則娶李昭皇(李佛金)為妻。1225年,李朝權臣陳守度(陳柳的從叔)脅迫李昭皇讓位給陳太宗,陳朝建立。 1237年,在陳守度的安排下,陳太宗以李佛金無法生育為名,強娶順天公主為新的皇后。此舉激怒了陳柳,於是陳柳起兵叛亂,不久兵敗。陳柳假扮漁夫秘密去找陳太宗,表示願意投降。陳太宗赦免了他,並封之為「安生王」()。 在政治失權的陳柳對陳守度和陳太宗懷恨在心,憤恨而死。臨死前要求兒子興道王陳國峻起兵奪取天下,但陳國峻不以為然。 陳柳死後,其子武成王陳國尹欲出奔南宋,為南宋思明府土官黃炳所執,移交給陳朝。陳英宗時曾頒下詔令禁止使用陳柳的名諱,但其時已改稱他欽明大王()。.

新!!: 太尉和陳柳 · 查看更多 »

陳日皎

陳日皎(;),越南陳朝宗室,是陳承第三子,為國聖皇太后黎氏妙所生。 1226年,年僅兩歲的陳日皎被陳太宗冊封為欽天王()。 1252年,陳太宗遣陳日皎攻打占城。次年,被封為太尉,開始參與國事,與太師陳守度一起執掌朝政。同年,蒙古軍隊滅大理國,旋即南下攻打大越陳朝。陳太宗率軍親自迎擊,戰敗,國都昇龍失陷。陳太宗問陳日皎有何破敵之策,陳日皎態度沮喪,書「入宋」二字,建議投奔南宋。但最終太宗聽從了主戰派陳守度的意見而重拾戰意。 1264年,陳日皎被封為上國太尉。他因在抗元戰爭中持消極態度而受到太宗的疏遠。1269年11月7日去世,年44歲。史書上並無記載他是否有子嗣。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越南陳朝親王 Category:越南陳朝將領.

新!!: 太尉和陳日皎 · 查看更多 »

陳日燏

日燏(;),越南陈朝宗室、將領。 陈日燏是陈太宗第六子。他是陳聖宗的弟弟,封昭文王()。他博学多识,受到父亲赏识。 陈日燏在元越战争中擔任大将,投奔越南陳朝的南宋遺民都歸於他的麾下。1285年,他率領部眾在鹹子關(今興安省文江縣鹹子社)擊敗了元軍的進攻,成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 興道王陳國峻逝世後,陳日燏被陈英宗任命为执政大臣,與范五老並執朝政。執政期間,多次鎮壓越南北部的叛亂,並征討哀牢(今寮國)。1314年,陳英宗退位為太上皇,奉命繼續輔佐陳明宗。1330年去世,终年75岁。.

新!!: 太尉和陳日燏 · 查看更多 »

陳承

陳承(;)是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太宗陳煚的父亲,陈李之子。 越南李朝治平龙应四年(1208年),范猷作乱,李高宗与太子李旵离京出逃。李旵娶了陈李之女为妃。从此,陈氏便晋身为外戚之家。 陳承之弟陈嗣庆在1213年起兵,反对惠宗李旵的母亲谭太后,任太尉辅政。建嘉十三年(1223年)陈嗣庆死后,陈承任辅国太尉。陈承从弟陈守度任殿前指挥使。陈承次子陈煚入侍李昭皇。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二日(1226年1月11日),八岁的李昭皇禅位给八岁的陈煚。陈煚登基,建立陳朝,拜陈守度为“国尚父”,掌理国政,陈承则为上皇,陈承、陈守度一直握有实权。 天應政平三年正月十八(1234年2月17日),上皇陈承去世《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五》:「甲午三年 宋端平元年 春正月十八日,上皇崩于附天宫,壽五十一。秋八月二十八日,塟龍興府壽陵 陵在星罡鄕,昭、裕、德三陵同 ,廟號徽宗,謚曰開運立極弘人應道純真至德神武聖文垂裕至孝皇帝。」,陈守度独揽大权。同年八月二十八日(1234年9月22日),陳太宗上陈承庙号徽宗,諡號開運立極弘仁應道純真至德神武聖文垂裕至孝皇帝,葬龍興府壽陵。天應政平十七年正月(1248年),庙号改為太祖,陵號改為徽陵。.

新!!: 太尉和陳承 · 查看更多 »

陳𩖃

𩖃(;),越南陈朝艺宗之子,封庄定大王,后为黎季犛所害。.

新!!: 太尉和陳𩖃 · 查看更多 »

陈显达

显达(Edwin Lacierda),菲律賓籍華裔,现任菲律賓总统府馬拉坎南宮发言人。陳曾多次针对「中菲关系」及「台菲漁業衝突」等議題发表有關评论,可以流利地掌握汉语普通话。.

新!!: 太尉和陈显达 · 查看更多 »

陆法和

法和(),中国南北朝末期南梁、北齊居士。自称「貧道」,統率諸蛮族弟子,侯景之乱以後混乱時代,转战各地。 出身不明。最初,隐居梁代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与苦行沙门相同。当地老人自幼见他,容色不常定,人不能測。有人说他出身嵩山。当時,入居荊州汶陽郡高安县紫石山,之后有蛮賊文道期乱勃兴。時人以为陆法和能预见萌兆。当时八叠山多恶疾人,为采药治疗,不过三服都可病愈。又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 侯景初降梁朝,陆法和对南郡朱元英说:「貧道与檀越(朱元英)一起討伐侯景」。朱元英问:「侯景对梁朝有益。仙師为什么要討伐他」。陆法和回答:「正自如此」。侯景渡長江,陆法和当時在青溪山,朱元英前去問他「侯景现在围台城(南京),接下来怎么样」。陆法和回答「凡人取果实,宜待熟時果实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時。何劳再问」。朱元英一定问他,他回答「亦克亦不克」。 侯景派遣任約攻打在江陵的梁朝湘東王萧绎。陆法和到湘東王处請討伐任約。率諸蛮弟子八百人至江津,两天就出发。湘東王派胡僧佑率千余人同行。陆法和登艦,大笑:「無量兵馬」。事迹开战时,任約兵卒崩溃遁走,都投水而死。陆法和既平定任約之軍,在巴陵会面王僧辩,说:「貧道已断侯景一臂。檀越宜即遂取」。之後,陆法和与王琳率军守巫峡,一战殲滅武陵王萧紀。每战,常预言胜败,多应验。 湘東王即位为梁元帝,任命陆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陆法和不称臣,自称司徒。元帝問僕射王褒自己并没有想要以陆法和为三公,王褒说「他既以道術自命,一定是预知」。梁元帝于是加陆法和司徒,都督、刺史如故。他的部曲数千人,陆法和都称呼为弟子。唯以道術統治,不以法獄加人。不置市丞,设空柜令交易者自投钱。 西魏举兵,陆法和从郢州入漢口,想要救援江陵。梁元帝让他坚守郢州。西魏軍攻克荊州,焚烧宮室,杀害梁元帝而归。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春,清河王高岳進軍長江,陆法和举州归降北齐。齐文宣帝任命陆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入鄴城時,陆法和下馬禹步而行。朝见齐文宣帝,陆法和不称官爵、不称臣,只自称荊山居士。文宣帝听说他有奇术,虚心接见,赐财物奴婢,陆法和把他们都遣去,自居一房。三年間,再任太尉,世間还是称呼他为居士。无病告知弟子死期,到了时候,烧香礼佛,坐绳床而终。 浴棺将要成殓,尸体变小,縮小到三尺。文宣帝開棺再看,成了空棺。这是当时神仙道士尸解的传说。预言: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 陆法和在荆郢,有女子少姬,二十馀岁,自称越姥,身披法服,不嫁,一直跟随陆法和左右。或与其私通十几年。越姥后来改嫁,生子数人。.

新!!: 太尉和陆法和 · 查看更多 »

枢密院

枢密院,中國歷史上,唐代、五代、宋代、辽代、元代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長官稱樞密使。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功能,但大抵主管軍事。.

新!!: 太尉和枢密院 · 查看更多 »

李威

李威,本名李翊瑋,台灣男藝人;李易的堂哥。2001年挑大樑演出《吐司男之吻》後知名度大增。2002年以《吐司男之吻》入圍第37屆金鐘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2008年,以《鬥牛,要不要》入圍第43屆金鐘獎『最佳男配角』。 2000年,李威與林佑威以WEWE團體名稱開始出道,發行CD。同年,李威參予電視劇演出《一家之鼠》,並代言7-ELEVEN廣告。2001年,第一次擔任節目《TVBS-G娛樂新聞周日報》助理後,開始主持許多節目;2005年參予與演出電影《深海》;首度於2005年為動畫《機器人歷險記》中文配音。 2011年3月1日,李威正式簽約楊登魁旗下的寶麗來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李威接拍華視新戲「艋舺燿輝」。 2012年,與李康宜繼《吐司男之吻》後再度攜手合作演出公視偶像劇《小孩大人》。.

新!!: 太尉和李威 · 查看更多 »

李常傑

李常傑成書於越南陳朝期間的《越史略》將李常傑記載為「阮常傑」。李氏改為阮氏的原因,據《安南志略》、《大越史記全書》等典籍記載,是要避陳朝皇室的祖先陳李之諱,並且杜絕「民之望李氏」(見黎崱《安南志略·李氏世家》,北京中華書局,307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26頁)。(,,原名吳俊,字常傑《東南亞歷史詞典·李常傑條》,206頁。),是越南李朝的一位宦官和將領,亦是李太宗、李聖宗及李仁宗三朝元老,尤以李仁宗時期他的表現最為活躍,並且成為李朝與宋朝交戰的主要將領。.

新!!: 太尉和李常傑 · 查看更多 »

李世民

#重定向 唐太宗.

新!!: 太尉和李世民 · 查看更多 »

李廷珪 (后蜀)

李廷珪(),中国五代后期后蜀将领,太原人。 李幼年起开始侍奉后唐太原留守孟知祥。同光三年(925年),孟知祥奉命出兵灭亡前蜀,李随军。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自立为帝,建立后蜀,李被授予军职。后主孟昶继位后,对李信任有加,以其为主要军事将领。 965年,李随孟昶投降北宋,被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宋太祖乾德元年(967年)去世。.

新!!: 太尉和李廷珪 (后蜀) · 查看更多 »

李弼

李弼可以指:.

新!!: 太尉和李弼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太尉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新!!: 太尉和李德诚 · 查看更多 »

李元嘉

李元嘉(),字元嘉,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一子。立为韓王。武则天主政时期被赐死。.

新!!: 太尉和李元嘉 · 查看更多 »

李光弼

李光弼(),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新!!: 太尉和李光弼 · 查看更多 »

李石 (金朝)

李石(),字子坚,金朝大臣,辽阳府的渤海人。 辽国桂州观察使李雏讹只的儿子。金睿宗貞懿皇后的弟弟,金世宗的舅舅。.

新!!: 太尉和李石 (金朝) · 查看更多 »

李虎

李虎()字文彬,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中国北魏、西魏官员,「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左仆射,父亲是李天錫,母亲賈氏。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

新!!: 太尉和李虎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新!!: 太尉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李成器

#重定向 李憲 (讓皇帝).

新!!: 太尉和李成器 · 查看更多 »

李昪

唐烈祖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海州人(今属江苏连云港),一说徐州人(今属江苏),另一说湖州安吉人(今属浙江),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

新!!: 太尉和李昪 · 查看更多 »

李晟 (唐朝)

李晟()。唐洮州臨潭人。字良器。初為邊鎮裨將,因戰功升至右神策軍都將,因平朱泚之亂,被封為西平郡王。.

新!!: 太尉和李晟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景遂

李景遂(),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新!!: 太尉和李景遂 · 查看更多 »

李景迁

李景迁(),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二子,母宋福金。生前随义祖父徐温姓,为徐景迁。 934年十一月,徐知诰召唤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南吴东都江都辅佐政务。935年加封徐景迁为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助他,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对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是个威胁。936年六月初四,太保、同平章事徐景迁因患病罢官,任用他的弟弟徐景遂代替他做门下侍郎、参政事。937年六月,吴国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去世。之前有术士说徐景迁在兄弟里寿命最长,徐知诰也因此很喜爱他,但他享年仅十九岁。谥号定。不久其妻王妃原吴国上饶公主亦去世。徐知诰即位后追封次子为高平郡王,李璟(徐景通)即位,追封李景迁楚王。.

新!!: 太尉和李景迁 · 查看更多 »

李景通

#重定向 李璟 (南唐).

新!!: 太尉和李景通 · 查看更多 »

杨光远

杨光远,字德明,本名阿檀,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将领。沙陀人。开始在后唐庄宗时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石敬瑭叛唐,他随张敬达前去讨伐,被契丹围困在晋安寨几个月,于是杀死张敬达降晋。石敬瑭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后晋时,为官穷奢极欲、杀人如麻。历任天平军节度使、魏博行府节度使、西京留守,出任平卢节度使的时候,勾结契丹叛晋,被李守貞打败,投降后被杀。.

新!!: 太尉和杨光远 · 查看更多 »

杜英武

杜英武(,據《大越史記全書》載,杜英武去世時間為戊寅歲大定十九年(1158年)農曆八月(見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96頁)。《鉅越國太尉李公石碑銘序》載,杜英武是在戊寅歲的「南呂之月」(即農曆八月)患上重病,延至「太簇之月」(農曆正月)二十日(西曆1159年2月9日)去世(見《鉅越國太尉李公石碑銘序》〔1159年刻成〕,收錄於潘文閣、蘇爾夢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遠東學院、漢喃研究院,191頁)。農曆及西曆轉換,茲參考。),字冠世(越南語:Quán Thế),越南李朝中期的軍事及政治人物,出身於顯貴家族,名臣李常傑便是其家族先人,他本人是李神宗生母杜太后之弟,其從姪女亦為李英宗夫人。英武自少入朝為官,歷事李仁宗、李神宗、李英宗等數代君主,曾統兵擊退侵擾邊疆的外族,鎮壓「申利之亂」,得到英宗生母黎太后支持,任職輔國太尉(地位等同宰相),獲賜國姓李氏,並且為內侍省人員,匡扶少主英宗,輔政約二十年之久,其間改善軍隊素質,維持儒士參政的方式,對反對份子加以殺戮。歷史上對杜英武的評價並不一致,當時的碑銘文獻稱頌他有「輔世安民」的政績,然而在後世,卻被史家描述為「強梁凌轢」的一代權臣。.

新!!: 太尉和杜英武 · 查看更多 »

校尉

校尉是古代中国的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新!!: 太尉和校尉 · 查看更多 »

梁览

梁览(),字景叡,南北朝西魏将领,金城郡(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人。 梁览的先祖出自安定郡,避难逃到西羌,世代为西羌部落酋帅。他的曾祖梁穆,以枹罕城归吐谷浑,后又归附北魏,封临洮公。祖父梁颢,为尚书,封南安公。父亲梁钊,河华二州刺史,封新阳县伯。 梁览家族世代豪富,家有千金。魏孝明帝孝昌初年,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魏,散财招募二千人,镇守河州。跟从魏军平定莫折念生之乱,历任凉州、河州二州刺史,封安德县侯。梁览担任本州刺史,人马精锐。吐谷浑害怕不敢挑战他。永安年间,魏孝庄帝下诏大鸿胪琅邪王皓策命他世代为河州刺史。魏孝武帝永熙年间,改封郡公。大统二年(536年),西魏文帝加梁览官位太尉。梁览的从弟梁仚定反,想要害梁览,梁览与他多次作战不能平定,西魏军队到达,于是击破梁仚定。大统四年(538年),再任太傅。河桥之战后,西魏败於东魏,当时因病留在长安,赵青雀在长安北城起兵造反,抗拒宇文泰,梁览作为谋主。事败梁览被杀。其子梁鹳雀,位仪同三司、大都督,后因事免官而死。.

新!!: 太尉和梁览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太尉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文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歲,其正式諡號為「孝文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文帝」。葬於霸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新!!: 太尉和汉文帝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太尉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太尉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朱泚

朱泚(「泚」音同「此」,),唐朝武将。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南)。 朱泚与其弟朱滔同为幽州节度使李怀仙部将。朱希彩殺李怀仙,继任节度使后,对其颇加信任。大曆七年(772年),朱希彩被手下杀死后,朱滔率軍士,推泚为首,不久担任幽州节度使。 泚當上幽州节度使後,改善幽州與唐朝中央政府關係,先派朱滔領五千幽州兵入關中協助防範吐蕃入侵。大曆九年,泚親入長安面圣,後來更要求留在長安,由朱滔為幽州留守。自安史之亂以來,河北諸帥皆擁兵不朝,故泚至長安時,唐代宗親自慰勞,士民觀者如堵。後來唐朝中央政府更任泚為隴右節度使、鳳翔節度使數個要職。 建中三年(782年),朱滔在幽州起兵反唐,泚因此被免去隴右節度使、鳳翔節度使等职务,留居長安。建中四年(783年),原被派往協助平定淮西節度使叛亂的泾原兵行經長安時因不滿中央招待而譁變並包圍京師,是為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哗变的士兵一起拥立老長官朱泚为首。朱泚要司農段秀實協助他繼位,秀實竟搶下邻座源休的牙笏,對朱泚吐口水,大罵狂賊,舉笏就打,在李忠臣救护下,朱泚只是脸被打破出血。段秀实最後被侍衛亂劍殺死,感佩秀實忠義的朱泚雖欲阻止而未果。朱泚称帝后,国号秦,年号应天。朱泚可能没有儿子,立兄子朱遂为太子,又立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又於三個月後改国号为汉,称天皇元年,与朱滔呼应。 朱泚遣其將韓旻带兵,聲言迎駕,實則三面兵圍奉天。(兵败,逃往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原节度使田希鑑闭门不納。 有士兵杀涇原節度使姚令言,並砍下首级向田希鑑投降。泚率餘眾繼續北逃驿马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至宁州彭原郡(今甘肃宁县),刺史夏侯英亦閉門拒絕。至彭原西城屯(今甘肃镇原县东)附近被其部將梁庭芬射落马下,後為韩旻所杀,首级传送至梁州。 女婿金吾将军马悦,经党项族地区逃入幽州。.

新!!: 太尉和朱泚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 太尉和朱温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太尉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敕勒部(今山西西北)人,北齐名将,斛律金之子。.

新!!: 太尉和斛律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太尉公國尉檢校太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