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 关系: 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安東尼·烏爾里希,不伦瑞克,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伊凡五世,俄国君主列表,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梅克伦堡。
- 1740年出生
- 1764年逝世
- 什利谢利堡囚犯
- 俄罗斯帝国皇帝
- 幼年即位的君主
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
安娜·伊凡诺芙娜(俄语:Анна Ивановна,,1730年-1740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女皇,俄国沙皇伊凡五世與妻子普拉斯科維亞·費奧多羅芙娜的第四女,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大帝的侄女。 父親伊凡五世於1696年逝世時,安娜·伊凡諾芙娜只有三歲,叔父彼得大帝成為獨立的君主,她與姊姊葉卡婕琳娜·伊萬諾芙娜及妹妹普拉斯科維亞·伊萬諾芙娜三人皆為母親的管教下成長。1710年,安娜·伊凡諾芙娜17歲時由彼得大帝安排下嫁給同齡的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爵弗雷德里克·威廉·凱特萊,但是婚後不久,在由聖彼得堡返回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的路程上,弗雷德里克·威廉突然逝世,叔父費迪南德·凱特萊繼承爵位,但是他當時身為波蘭的將領,並沒有回公國執政,安娜·伊凡諾芙娜以攝政身份統治公國19年。 安娜·伊万诺芙娜在堂侄彼得二世於1730年死后回國即位。1740年安娜·伊凡諾芙娜因腎結石及腎病去世,她將帝位传给她的外甥女之子伊凡六世,以確保帝位由伊凡五世的子嗣繼承,並由她的緋聞情人恩斯特·約翰·比隆成為攝政。可惜只有兩個月大的伊凡六世在位約一年後,便被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娃所推翻。.
安東尼·烏爾里希
安東尼·烏爾里希·普林茨·馮·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Anton Ulrich Prinz von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俄羅斯帝國攝政王、大元帥,在位期間介入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不倫瑞克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之子,俄國沙皇伊凡六世之父,其弟斐迪南與其姪卡爾皆為普魯士元帥。1741年被伊麗莎白女皇罷黜,全家被監禁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省的霍爾莫戈雷。1762年葉卡捷琳娜大帝給他機會返回不倫瑞克,條件是把子女留在俄國,但是他拒絕了。 1774年他於監禁中過世,在這之前幾周他喪失了視力。在他去世後六年,四位被長期軟禁的子女被葉卡捷琳娜大帝安排转移至丹麥霍爾森斯,仍处于软禁下直至过世。.
不伦瑞克
布伦瑞克(Braunschweig)是德国下萨克森州东部的一个城市,居民数约为24.5万,是该州继汉诺威后的第二大城市和该州的一个地区中心。1918年该公国大公逊位以前,布伦瑞克是布伦瑞克公国的首都。此后直到1946年,它是布伦瑞克州的州府。1974年布伦瑞克县被撤销之前它是该县的县府。2004年12月31日下萨克森撤销地区级行政区划以前它是布伦瑞克地区的政府驻地。布伦瑞克是布伦瑞克上诉法院的驻地。城市周围的大城市有东北方约26千米远的沃尔夫斯堡、西方约56千米远的汉诺威和东方约80千米远的马格德堡。 布伦瑞克是计划中的汉诺威-布伦瑞克-哥廷根都市地区的组成部分。2006年3月28日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授予布伦瑞克2007年德国科学城的名誉。.
查看 伊凡六世和不伦瑞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文: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俄罗斯帝国女皇(1741年—1762年),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女。.
伊凡五世
伊凡五世(),全名為伊凡五世·阿列克谢维奇·罗曼诺夫(Иван V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是一位俄罗斯沙皇,1682年-1696年在位。 他是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与玛丽亚·米罗斯拉夫斯卡娅之子。因病弱低能,不能参与国政。在其兄费多尔三世死后,纳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异母弟彼得为沙皇,米罗斯拉夫斯基家族对此不满,唆使近卫军发动政变,推伊凡并立为沙皇。此后召开的全俄缙绅会议确认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但是伊凡即位后不过是名义上的沙皇而已,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掌握,直到1689年再次发生政变,将索非亚囚入修道院为止。此后权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查看 伊凡六世和伊凡五世
俄国君主列表
俄國君主列表,指俄羅斯由862年留里克創立諾夫哥羅德公國開始,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其間,共1055年間俄國君主的列表。 862年,留里克創立諾夫哥羅德公國,是為俄羅斯國家的開始。882年,第二代諾夫哥羅德大公奧列格攻陷基輔,創立了基輔羅斯。基輔羅斯創立早期,匯聚周邊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羅斯人。伊戈爾繼位後,創立留里克王朝,是為統治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基輔羅斯在這段時間屢次出兵劫掠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可薩汗國等周邊國家。 智者雅羅斯拉夫死後,長子、次子、四子分別爭位,基輔羅斯小分裂,最終由四子弗謝沃洛德再度統一,是為弗謝沃洛德一世。弗謝沃洛德之子紅太陽莫諾馬赫打敗南俄草原的波洛韋茨人,消除了突厥人對基輔羅斯的威脅。紅太陽莫諾馬赫死後,基輔羅斯大分裂,他的長孫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曾統一大部分基輔羅斯,但被七叔尤里·多爾戈魯基所敗,基輔羅斯再度陷入動亂。1169年,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聯合十六個大公國的軍隊攻陷基輔,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再度名義上統一基輔羅斯,但一年後再分裂。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死後,除了其弟大窩弗謝沃洛德能暫時穩定局勢外,基輔羅斯長時間陷於動亂中。最後在長子西征中,基輔羅斯亡於拔都為首的蒙古侵略軍。 伊凡大帝在位期間,吞併諾夫哥羅德、布良斯克、特維爾、圖羅夫、明斯克、霍爾姆等公國,滅亡金帳汗國,莫斯科大公成為俄國君主。伊凡三世晚年娶巴里奧略王朝的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將莫斯科大公國視作拜占庭帝國的承繼人。伊凡大帝和其子瓦西里三世致力出兵消滅蒙古和其他大公國殘餘勢力,打下了統一俄羅斯的根基。1547年1月16日,伊凡大帝之孫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成立俄羅斯沙皇國,俄國再度統一。 1598年1月17日,伊凡四世之子費奧多爾一世·伊萬諾維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結束,俄羅斯陷入混亂。僅伊凡四世的顧問鮑里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登位時,勉強維持了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和平,但戈東諾夫在位七年間,俄國內部多有暴亂。戈東諾夫去世後,波蘭扶植了三位德米特里,皆稱為伊凡四世幼子。偽德米特里一世成功取得沙皇之位,但被瓦西里四世所推翻,成立叔伊斯基王朝。但波蘭立陶宛聯邦撕破停戰協定,宣稱瓦迪斯瓦夫四世對俄國王位有繼承權,入侵俄國。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率領軍隊攻陷莫斯科。瓦西里四世被俘,叔伊斯基王朝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終結。瓦迪斯瓦夫自稱沙皇伏拉斯基拉夫一世,透過七波耶會議,開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對俄羅斯的管治。梁贊公爵以留里克王朝後裔身份號召俄羅斯人抵抗波蘭侵略,召開全俄縉紳會議。在他死後,大主教被推舉為領導人。在1613年2月21日其子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全俄沙皇米哈伊爾一世,1613年7月21日全俄縉紳會議還政沙皇,成立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在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費奧多爾三世治下,分別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處取回烏克蘭地方,並因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領哥薩克酋長國附庸俄國,俄國領土獲得大幅度的擴張,但因波羅的海沿岸的歸屬問題與瑞典帝國的關係急速惡化。彼得大帝於1696年開始進行彼得大帝改革,俄國開始西化。終於在1721的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取回自古斯塔夫大帝時代交給瑞典的俄國東北部海岸線。彼得大帝因此稱帝,成立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去世後,由於他處決其子,導致無嗣繼位,他十四歲的孫子彼得二世去世後,羅曼諾夫王朝絕男嗣。在其女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後,彼得大帝外孫彼得三世繼位,開始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 彼得三世在位不到一年便被妻子葉卡捷琳娜大帝所廢,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三次瓜分波蘭、於第五次俄土戰爭大敗奧斯曼,吞併克里米亞汗國。在她去世後,由其子保羅一世繼位,但因改革不得貴族支持,被暗殺於米哈伊洛夫宮,由其子亞歷山大一世繼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領土再度大幅擴張,先後打敗奧斯曼和波斯,從瑞典處取得芬蘭大公國。在拿破崙戰爭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撃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取得波蘭會議王國國王頭銜,俄國成為歐陸霸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戰敗,尼古拉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二世因此推行改革,廢除農奴制,並結束了長達三十多年的高加索戰爭,出售阿拉斯加。在亞歷山大二世被激進青年謀殺後。亞歷山大三世繼位,俄羅斯開始工業化進程,並佔領全中亞。尼古拉二世登位後期,因1905年俄國革命,俄國開始立憲運動。因大斯拉夫主義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7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及軟禁,俄國君主制結束。.
查看 伊凡六世和俄国君主列表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查看 伊凡六世和俄罗斯帝国
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是1613年至1917年统治俄罗斯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是俄罗斯的一個王朝,它也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查看 伊凡六世和罗曼诺夫王朝
梅克伦堡
梅克伦堡(Mecklenburg)是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历史地区,大约为今天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西部。该地区的大城市有:罗斯托克、什未林、新勃兰登堡、维斯马和居斯特罗。 Category:德國地區.
查看 伊凡六世和梅克伦堡
另见
1740年出生
1764年逝世
- 伊凡六世
- 兆惠
-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
- 吉爾伯特·田內特
- 塞巴斯蒂亚诺·孔卡
- 威廉·贺加斯
- 弘晈
- 德川宗春
- 忻貴妃
- 暎嬪李氏
- 第一代哈德威克伯爵菲利普·約克
- 第四代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許
- 謝苗·伊萬諾維奇·切柳斯金
- 让-玛丽·勒克莱尔
- 让-菲利普·拉莫
- 龐巴度夫人
什利谢利堡囚犯
- 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
- 伊凡六世
- 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
俄罗斯帝国皇帝
幼年即位的君主
- 亞歷山大一世 (塞爾維亞)
- 伊凡五世
- 伊凡六世
- 伊凡四世
- 克里斯蒂娜女王
- 卡尔十一世
- 卡洛斯二世 (西班牙)
- 卡美哈梅哈三世
- 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
- 奥斯曼二世
- 威廉三世 (英格兰)
- 威廉四世 (巴伐利亚)
- 威廉明娜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
- 彼得二世 (南斯拉夫)
- 彼得大帝
- 恩里克二世 (納瓦拉)
- 拉約什二世
- 查理九世 (法兰西)
-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波马雷三世
- 波马雷二世
- 波马雷四世
- 爱德华六世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 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 福阿德二世
- 穆拉德四世
- 穆罕默德四世 (奥斯曼帝国)
- 米哈伊一世
- 米蘭一世 (塞爾維亞)
-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
-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腓特烈四世 (普法尔茨)
- 艾哈迈德一世
- 西美昂二世
-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 詹姆斯五世
- 费奥多尔三世
- 费迪南多一世 (两西西里)
- 贾南德拉
- 路易十三
- 路易十五
- 路易十四
- 阿拔斯三世
- 阿方索六世 (葡萄牙)
- 阿方索十三世
- 陳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