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指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查理五世(西班牙语:Carlos I,读音:卡洛斯;荷兰语:Karel V,读音:卡瑞尔;德语:Karl V,读音:卡尔;意大利语:Carlo V,读音:卡洛;法语:Charles Quint,读音:夏尔);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時代。.

145 关系: 加来埃爾南·科爾特斯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埃斯特雷马杜拉十七省卡罗来纳州 (阿拉巴马州)卡林西亞公爵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卡斯蒂利亚王国卢森堡卢森堡君主列表印加帝國墨西哥夏爾三世·德·波旁天主教會奥地利奥地利统治者列表奥斯曼帝国奧地利的唐胡安奧格斯堡和約宗教改革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富格尔家族巴塞罗那伯爵巴利亚多利德巴黎布拉班特公爵乌得勒支亨利二世 (法兰西)亨利八世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伦巴第大区伯爵弗朗什孔泰弗朗索瓦一世 (法兰西)低地国家佛兰德伯国佛兰德伯爵征服者御座德国德国君主列表德语德意志地區圣洛伦索-德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地中海匈牙利王国北部-加来海峡哈布斯堡-波斯同盟...哈布斯堡尼德兰哈布斯堡王朝哈德良六世凯撒 (头衔)克雷芒七世克拉尼斯卡公爵勃艮第勃艮第伯爵列表皮卡第玛丽一世 (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神经神聖羅馬皇帝禅让制秘鲁突尼西亞納瓦拉约翰·弗里德里希 (萨克森)纳瓦拉君主列表维也纳之围罗马美國原住民美国美洲美洲原住民羅馬之劫 (1527年)絕對君主制痛风特倫托會議El Dorado莱昂君主列表聖多明哥荷兰荷蘭語萨克森自由州西班牙君主列表西班牙帝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班牙语西西里君主列表西西里岛西西里王國馬丁·路德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诸侯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费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亚)黑森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阿兹特克帝国阿拉貢的凱瑟琳阿拉贡君主列表阿拉贡王国阿拉贡联合王国薩卡特卡斯州薩伏依蒂羅爾伯爵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君主列表那不勒斯王国腓力一世 (卡斯蒂利亚)腓力一世 (西班牙)腓力二世 (西班牙)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英格兰王国老绘画陈列馆选帝侯提齊安諾·維伽略根特格拉纳达梅斯比利时沃木斯議會法国法语法蘭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法蘭西斯克·皮澤洛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新西班牙新教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施蒂里亞公爵日不落帝国撒丁岛撒丁统治者列表意大利意大利统治者列表意大利语意大利战争教宗慕尼黑 扩展索引 (95 更多) »

加来

加来(Calais),是法国加来海峡省的城市,人口约七万两千(2013年統計)。-zh-hans:英吉利海峡;zh-hk:英倫海峽;zh-tw:英吉利海峽;-中最狭窄的临多夫-加来海峡只有34公里宽,离加来最近的英国城市是多佛尔,加来與多佛是法國與英國最近的渡口。加来旧城(又叫北加来)在人工岛上,四周环绕着运河及港口。加来新城圣比尔在东南。.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加来 · 查看更多 »

埃爾南·科爾特斯

埃尔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是殖民時代活跃在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Conquistador,意为“征服者”),以摧毀阿茲特克古文明、並在墨西哥建立西班牙殖民地而聞名。埃尔南·科爾特斯和同時代的西班牙殖民者開啟了西班牙美洲殖民時代的第一階段。英文有時也叫他為 Hernando 或 Fernando,中譯較少譯此別名。他的其它譯名有:艾爾南·柯提斯、荷南·寇蒂斯、荷南·科爾特斯、埃爾南‧科特茲。其中“埃尔南”或“艾爾南”的翻译较为贴近西班牙语原文发音,因为在西班牙语中h是不发音的。 科爾特斯出生在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麦德林中,後來決定到新大陸謀生,一開始先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後來到了古巴,他在古巴被授予「監護征賦權」,之後成為島上第二個西班牙村莊的治安官。1519年被選為新大陸第三批考察隊的隊長,他也資助了這次考察隊部份的資金。他和古巴總督迪亞哥·委拉斯開茲·德-庫埃里亞爾之間的敵意,讓他在要出發前的最後一刻被召回,而科爾特斯沒有理會這次的召回。 科爾特斯到達新大陸後,採用了一個成功的策略,他和一些美洲原住民結盟,和其他的美洲原住民作戰。他也用一個原住民女子為翻譯,後來也生下他的第一個兒子。當古巴總督發佈派遣使节要逮捕科尔特斯时,科爾特斯和他們战斗,利用額外部队作为增援的情形下戰勝了他們。科爾特斯直接寫信給西班牙國王,希望國王直接認可他的成功,而不是惩罚他的叛变。科爾特斯在推翻阿兹台克帝国後,受封為「Marqués del Valle de Oaxaca」,而更尊貴的新西班牙總督封號給了另一個地位較高的貴族。1541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六年後過世。 由於科爾特斯一些爭議性的行為,以及缺乏有關他的可靠來源,很難明確的說明他的個人特質或是動機。早期對征服者的崇拜,不鼓勵對科爾特斯有進一步的檢視,后来在现代反殖民情绪下,重新考虑征服者的性格,也没有增加对科尔特斯的了解。因為這些歷史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簡化對科爾特斯的描述,可能過於理想化,也可能過於醜化。.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埃爾南·科爾特斯 · 查看更多 »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西班牙语:Monasterio de El Escorial,全称El Real Sit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王家修道院”),位于西班牙马德里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瓜达拉马山南坡。该建筑名为修道院,实为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学校八位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并珍藏欧洲各艺术大师的名作,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埃斯特雷马杜拉

埃斯特雷馬杜拉(Extremadura)為西班牙西部的一個自治區。它包含有卡塞雷斯省、巴達霍斯省。葡萄牙緊鄰其西界。首府為梅里達。 埃斯特雷馬杜拉土地面積為 41,634 km²,人口有 1,083,879。這地方是很多西班牙探險家故乡。 Extremadura.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埃斯特雷马杜拉 · 查看更多 »

十七省

十七省是15世紀到16世紀時,哈布斯堡尼德兰帝國政治體的術語。十七省大致包含低地國,也就是目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同時再加上大部分現代法國北部省,包括亞多亞、法國佛蘭德斯地區和。另外也包含部分由教會主導的半獨立封地地區,如、康布雷等。.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十七省 · 查看更多 »

卡罗来纳州 (阿拉巴马州)

卡罗来纳州(英文:Carolina),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下属的一座城市。面积约为1.11平方英里(约合 2.87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297人,人口密度为267.81/平方英里(约合103.48/平方公里)。.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卡罗来纳州 (阿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卡林西亞公爵

#重定向 克恩頓公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卡林西亞公爵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莱昂

卡斯蒂利亚-莱昂(Castilla y León)是西班牙的自治区,位于西班牙國土西北方,自治區政府駐地為巴利亚多利德(實際上無法定首府),人口2,510,849(2005年)。 卡斯蒂利亚-莱昂的前身是莱昂王国和,如今是西班牙面積最大的自治区,也基本上是欧盟最大的自治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卡斯蒂利亚-莱昂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卡斯提爾伯國(County of Castile)的起源最早是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設立來強化東邊邊防的邊疆防禦單位(March)。最早的伯爵不是世襲的,任務是作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的代理人。最早在867年時,隨著阿拉瓦(County of Alava)伯國的創立,卡斯提爾被再分割成數個更小的伯國,直到931年才再度合併。10世紀晚期,在名義上隸屬於萊昂王國的這段期間,卡斯提爾的伯爵們開始增長自身的自主權,並且逐漸在伊比利半島的政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1017年未成年的伯爵繼承及1029年該伯爵被暗殺,造成伯國落入潘普洛納王國與雷昂的控制之中,直到1037年潘普洛納王子斐迪南伯爵殺害雷昂的贝尔穆多三世並且主張他的王權,才將卡斯提爾抬升到王國的地位。1469年,卡斯蒂利亚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继承者斐迪南二世结婚,兩人即位後,两国从此合併。这两个国家形成了今天西班牙的主体。.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國(西班牙语:Reino de Castilla)是中古時代伊比利半島上的一個王國。 它是一個於九世紀時出現、具政治自主權的獨立個體。它於封建時代建立,隸屬於莱昂王国。明代的《东西洋考》称之为“干丝腊”,《明史》中称为“干系腊”,《海岛逸志》称作“干丝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君主列表

这是一份卢森堡伯国伯爵、卢森堡公国公爵、卢森堡大公国大公的列表。卢森堡在中世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片封建领地,先后成为伯国和公国。直到1815年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现代的卢森堡国家是卢森堡大公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卢森堡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suyu)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亦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今日秘鲁的库斯科。印加帝國的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其主体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的缔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鲁的高原地区,后来他们迁徙到库斯科,建立了库斯科王国,这个国家在1438年发展为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国。 除了印加帝国的官方语言克丘亚语,印加人还使用数百种美洲原住民语言和各种的克丘亚语方言。印加人称印加帝国为Tawantinsuyu,意为“四方之地”,或是“四地之盟”。印加帝国内部存在着多种原始信仰,但是印加的统治阶级推崇印加宗教,信仰太阳神因蒂、创世神维拉科查、地球女神帕查玛玛等神明。印加帝国的君主称萨帕·印卡,意为“独一无二的君主”,同时萨帕·印卡亦被印加人当作“太阳的儿子”。 印加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一支有168人的军队从巴拿马南下,发现了印加帝国。1529年,在瓦伊纳·卡帕克感染天花而意外去世后,两位继承人选瓦斯卡尔与阿塔瓦尔帕为了争夺王位,而爆发血腥内战,大大地削弱了印加帝国的实力。1533年,西班牙人施计杀掉了赢得内战的阿塔瓦尔帕,皮萨罗的军队与数十万名原住民盟军成功将印加征服,印加帝国灭亡,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印加人的最后抵抗势力新印加王国亦在1572年灭亡。.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國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夏爾三世·德·波旁

夏爾三世·德·波旁,波旁公爵(Charles III, Duke of Bourbon,1490年2月17日-1527年5月6日),法國軍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後投奔神聖羅馬帝國,擔任米蘭總督。1527年,因乏餉,軍中爆發兵變,軍人挾夏爾三世劫羅馬教廷,是為羅馬之劫,但夏爾三世攻城時遭教皇衛隊槍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夏爾三世·德·波旁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

这是一份奥地利自成为独立封地以来各代藩侯、公爵、大公以及皇帝的名单。.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的唐胡安

没有描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奧地利的唐胡安 · 查看更多 »

奧格斯堡和約

《奧格斯堡和約》,全稱《奧格斯堡國家及宗教和約》(,又譯奧古斯堡和約),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與德意志新教諸侯在奧格斯堡的帝國會議簽訂的和約,於1555年9月25日簽訂。該和約提出“教隨國立”的原則,暫停了內戰(徐馬卡爾德戰爭)。和約亦是第一次根據法律正式允許路德宗和天主教共存於德意志。.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奧格斯堡和約 · 查看更多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由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會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會。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會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信仰,但教義上的歧見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關鍵。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西發里亚和约结束三十年戰爭。 早先批評天主教會的有識之士為約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先驅,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隨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陣營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自省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自省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宗教改革 · 查看更多 »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

安內·德·蒙莫朗西,第一代蒙莫朗西公爵(Anne de MontmorencyAnne通常是女性的名字,不過這裡他卻是男性。,1er Duc de Montmorency;1493年3月15日~1567年11月12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和查理九世三朝身經百戰的重臣。1551年起,他的封号是蒙莫朗西公爵。 蒙莫朗西出生後,由當權的王室公主─法蘭西的安妮擔任教母,安妮把自己的名字──Anne,給了這個初生男嬰。蒙莫朗西與弗朗索瓦一世一起長大,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即王位後,开始受到重用。他参加了1515年发生于義大利马里尼亚诺附近的战役和梅济耶尔防卫战,表现突出;1522年,他晉升為法国元帅。1524年保衛普羅旺斯,後又回義大利作戰。1525年,他与弗朗索瓦一世一起在帕维亚战役中被西班牙军队俘虏,獲釋後參加馬德里條约的签订。1526年任郎格罗克总督和王家管家(Grand Master of France),帶來巨額收入;他又奉命从事外交工作,后成为国王的首席大臣,主管国防、王室、公共工程和外交事务。1527年他使英格兰加入科尼亚克联盟,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但1529年又参与议定法国与卡尔五世之间的康布雷和约。1536年再次与卡尔五世作战,先是在普罗旺斯,后在意大利北部。1538年议和,被任命为法国王室統帥(Grand Constable of France),幾乎主導了法國的內外政策,也標誌着国王对他的宠信达到了顶峰(身兼最高二職─王室統帥與王室管家)。但不久弗朗索瓦一世怀疑蒙莫朗西与王太子结党,从1541年起禁止他进入宫廷。 1547年亨利二世继承法国王位后,蒙莫朗西得以官复原职,并作为国王最信任的顾问之一领导政府。1548年,他率领军队镇压阿基坦(尤其是波尔多)居民反抗盐税的起义。1551年被封为蒙莫朗西公爵。在1553年的佛蘭德爾戰役中,他在軍事上表現出十足的無能;1557年,蒙莫朗西在圣康坦战役中指挥法国军队,结果被西班牙军队打得大败,本人再次被俘,1559年法西之间签订《卡托-康布雷齊和約》后获释。 1559年中法王亨利二世過世後,蒙莫朗西的權勢被吉斯公爵重重削弱,當時吉斯迅速掌握了宮廷,強逼蒙莫朗西放棄王室管家的顯職與其巨額收入(改由吉斯擔任王室管家),只換來長子弗朗索瓦獲得法國元帥的職位交易,而蒙莫朗西則保住了王室統帥的職位。 在法国宗教战争爆发后,蒙莫朗西作为天主教势力的主要代表和将领,对胡格诺派表现出不妥协的态度。在查理九世统治时期,他重新掌权,与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和圣安德烈元帅组织三巨头执政,实际上将国王变成傀儡。1562年他在德勒战役中指挥王室军队打败胡格诺派,但旋即第三次被敌人俘虏,1563年获释,同年蒙莫朗西指挥军队将英国军队逐出勒阿弗尔,重新夺回勒阿弗尔。 1567年与胡格诺派的战争重新爆发,蒙莫朗西在巴黎近郊圣但尼战役中指挥军队与第一代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率领的胡格诺派军队激烈交战。他在此役中受致命伤两天后去世。.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 · 查看更多 »

富格尔家族

富格尔家族(,又译--家族、佛该尔家族)是15世纪到16世纪德意志著名的工商业和银行业家族。早期主要经营纺织品,后因向中欧国家的君主和诸侯出借巨额贷款而获得了许多矿山的开采权和货币铸造权,16世纪初家族产业达到顶峰。富格尔家族的银行业取代了曾经辉煌一时的-zh-cn:美第奇; zh-hk:美第奇; zh-tw:梅第奇-家族的地位,在16世紀上半可說是基督世界最有錢的家族。富格尔家族还从事对美洲的贸易,在秘鲁建立殖民区,开采美洲的贵金属资源;並且貸款給帝王諸侯,賺取巨額的利息,譬如最重要的債主——西班牙國王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就為了在1519年被選帝侯選舉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向富格爾商借了巨額貸款,開始他長達37年的借貸生涯。富格爾家族因此從查理五世手上,獲得豐厚的利權與特許權,並把金融周轉中心設在南尼德蘭的安特衛普(16世紀歐洲的貿易金融中心),把資金投資在歐洲各地利潤較高的事業。 可惜好景不長,當富格爾誠實的顧客查理五世於1558年去世之後(先在1556年退休,把他的「日不落帝國」分給弟弟斐迪南一世與兒子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帝國的國王腓力二世,悍然在1559年宣布西班牙破產,拒付利息與債務,使富格爾資產損失近半。接著在1560年又因為中南美洲的白銀產量陡然暴增(採用新的水銀提煉法,使礦產大幅提升),造成世界的物價革命,富格爾的資產大幅貶值,再次受到重擊,因此很快就在16世紀後葉沒落下來。1607年,隨著大債主腓力三世宣告破產而拒償債務,富格爾終於承受不住,跟著宣告破產了。.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富格尔家族 · 查看更多 »

巴塞罗那伯爵

巴塞罗那伯爵(加泰罗尼亚语:comtes de Barcelona;西班牙语:condes de Barcelona;法语:comtes de Barcelone)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贵族称号。开始时它是统治巴塞罗那城及周边地区的领主的称号,但从12世纪中叶起,这一头衔为阿拉贡历代国王所拥有。 巴塞罗那伯爵的封号起源于加洛林王朝时代,由于查理大帝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一小块地区,因而有必要在这个边远的领地设置藩侯守卫。这些藩侯就是早期的巴塞罗那伯爵,随着加洛林王朝的衰落,他们最终变成了完全独立的王公,仅仅在名义上仍是法兰西王国的诸侯。由于王朝联姻的结果,到12世纪,伯爵爵位由阿拉贡国王所继承。1258年阿拉贡与法国缔结科尔贝条约,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将巴塞罗那割让给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以换取后者放弃对法国南部领土的要求;从此阿拉贡正式脱离法国,成为西班牙领土的一部分。.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巴塞罗那伯爵 · 查看更多 »

巴利亚多利德

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是位于西班牙中部皮苏埃加河畔的工业城市,也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政府駐地與巴利亞多利德省的首府,人口321,713(2004年)。.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巴利亚多利德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布拉班特公爵

布拉班特公爵(法语:duc de Brabant)是布拉班特公国历代领主的称号,也是現在比利時爵位之一,慣例上由比利時王儲擁有稱號。 布拉班特是位于今比利时境内的一个公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84年将布拉班特领地封给鲁汶伯爵亨利,并授予后者公爵头衔,这是布拉班特公国历史的开端(此前该地领主的头衔为伯爵)。在中世纪,布拉班特只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在实际上与法国关系密切。15世纪初,法国的勃艮第公爵家族获得了对布拉班特的统治权。而随着勃艮第家族在与法国王室的斗争中逐渐衰落并最终绝嗣,布拉班特又作为所谓勃艮第遗产的一部分通过联姻转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先属于西班牙分支,后又转给奥地利分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發结束了布拉班特公国的存在。其後稱號由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所擁有。時至今日,此稱號習慣上由比利時國王最年長的子女擁有,現任布拉班特公爵為王儲伊莉莎白公主,於2013年7月21日隨着祖父阿爾貝二世退位予其父親菲利普國王而獲得稱號,成為史上首位布拉班特女公爵。.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布拉班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乌得勒支

乌得勒支(Utrecht),為荷兰烏特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其為蘭斯台德地區最東邊的城市,也是荷蘭第四大城市,2009年人口超越300,030,如果包括周边连接的宰斯特、尼沃海恩、菲亚嫩等城镇,則总人口可达到457,746。 烏特勒支的很多建築物都是中世紀以後留下的古蹟,同時也是18世紀之後荷蘭的宗教中心,目前以乌得勒支主教座堂最為出名,同时乌得勒支主教也是羅馬教廷在荷蘭的天主教領袖。.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乌得勒支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法兰西)

亨利二世(Henri II,),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弗朗索瓦一世次子,母为法蘭西的克洛德。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昂莱(Saint-Germain-en-laye)。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参见:帕维亚战役),他曾以王太子的身分送往西班牙当人质。1547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將自己的親信貴族拔擢為權貴高門,譬如把國家大權委於王室總管蒙莫朗西家族和吉斯家族之手,再用兒時玩伴聖安德烈元帥加以制衡。 亨利二世即位后继续进行其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斗争。 亨利二世是一个顽固的天主教徒,法国国内的新教徒遭到他无情的迫害。他在1547年于巴黎高等法院中特设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审判新教异端。1555年又因為親信洛林的樞機慫恿成功,亨利下詔各地的官員應對那些被教會判為異端的人進行懲罰,無須審查也不須上訴。此命令因高等法院之抗議而拖到1559年方才正式實行,但很快就因亨利的死亡而使宗教迫害停頓下來。 1559年4月,随着《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的签署,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终于结束。亨利二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边嫁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和洛林公国的夏尔三世。他在为女儿的结婚庆典而举行的比武中被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Gabriel, comte de Montgomery)的断矛刺穿头部,十天后死去。此事在諾查丹馬斯的預言詩中曾被提過。 亨利二世性格憂鬱而虔誠,與西班牙的一連串戰爭讓法國負擔二千萬里弗以上的債務,導致法國不久後的實質破產與王權衰落,連帶促成長達三十多年的法國宗教內戰(胡格諾戰爭),使得法國國力大衰、西班牙趁機稱霸。.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亨利二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伊莎贝一世(西班牙语:Isabel I la Católica,)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她及丈夫费尔南多二世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为日后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统一西班牙帝國奠定了基础。其支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開拓美洲新大陸,為開拓發展西方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伦巴第大区

伦巴第(Lombardia )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山和波河的一个意大利北部大区。它与意大利的其它大区皮埃蒙特、艾米利亚-罗马涅、威尼托、特伦蒂诺-上阿迪杰以及瑞士相接。 意大利六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伦巴第大区,首府为意大利北部的最大城市米兰。倍耐力公司塔是全意大利最高的摩天大楼,同时也是伦巴第区政府的所在地。 伦巴第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之一,大区的GDP经统计价值大约4000亿欧元。伦巴第是欧洲三个最富有地区之一,人均GDP高于意大利其它地区百分之三十。2003年的欧盟统计处(Eurostat)的最新统计,伦巴第是成为整个欧洲地区GDP最高的一个地区。很多外国或国有公司于米兰都设有总部,伦巴第亦是很多顶级的足球、榄球、冰上曲棍球及篮球球会的主场。 伦巴第的十二个省再细分为合共1,562个市镇(communes),上至人口最多的米兰(1,256,211人),下至莫特朗尼镇(Morterone),只有33人(2001年统计)。.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伦巴第大区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弗朗什孔泰

#重定向 弗朗什-孔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弗朗什孔泰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一世 (法兰西)

弗朗索瓦一世 (法语:François I,),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éme),又稱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骑士国王(le Roi-Chevalier),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1515年—1547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繁荣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潮。.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弗朗索瓦一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de Lage Landen,les Pays-Bas),又譯低地諸國,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稱呼,廣義包括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以及法國北部與德國西部;狹義上則僅指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三国,合稱“比荷卢”(Benelux)或「荷比盧」。 地理學家們在有關歐洲的地理著作,常把比、荷放在一起敍述。由於比、荷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同盧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稱為荷蘭(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後,人們仍稱比、荷為“低地國家”。.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低地国家 · 查看更多 »

佛兰德伯国

佛兰德伯国(Graafschap Vlaanderen、Comté de Flandre)是一个中世纪国家,领土包括现在比利时东弗兰德省和西弗兰德省、法国的诺尔省以及荷兰的泽兰省南部。 在罗马时期,佛兰德地区位于比利时高卢和下日尔曼尼亚省,居民为凯尔特人,直到日耳曼人攻占了该地区并结束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主要的城市有根特、布鲁日、图尔奈、科特赖克、伊玻尔、米德尔堡、奥德纳尔德、阿尔斯特、里尔、康布雷、杜埃、敦刻尔克和瓦朗谢讷。.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佛兰德伯国 · 查看更多 »

佛兰德伯爵

弗兰德尔伯爵是中世纪欧洲一个独立的封建领地弗兰德尔伯国的领主的称号。该伯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荷兰南部、比利时及法国北部的某些省份。 弗兰德尔领地的统治者早期曾拥有藩侯的头衔,但从12世纪开始此头衔就不再使用了。历代弗兰德尔伯爵努力抵--法国国王的过度影响,并通过巧妙的外交和联姻手段,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区域。埃诺、那慕尔、贝蒂讷、讷韦尔、欧塞尔和勒泰勒等大小领地,先后被弗兰德尔伯国兼并。 結果連弗兰德尔伯国自身,也遭受被聯姻兼併的命運:1369年,法蘭德斯领地女继承人玛格丽特三世与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结婚,法蘭德斯遂并入勃艮第公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佛兰德伯爵 · 查看更多 »

征服者

征服者(西班牙語:Conquistador)指的是15世紀至17世紀間,到達並征服美洲新大陸及亞洲太平洋等地區的西班牙与葡萄牙軍人、探險家。自1492年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來,這些征服者便在美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統治。.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征服者 · 查看更多 »

御座

御座或宝座,在某些场合可称作王座或皇座,在中国还有龙椅的称呼。是君主在典礼场合所坐的椅子。“御座”还可以象征王国或王冠,一些歐洲國家中,御座在许多場合下直接用作君权或君主的代稱。.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御座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国君主列表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地區

#重定向 德意志.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地區 · 查看更多 »

圣洛伦索-德埃尔埃斯科里亚尔

圣洛伦索-德埃尔埃斯科里亚尔(西班牙语: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是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的一个市镇,距离马德里47公里。总面积56.4平方公里,总人口18 495人(2013年),人口密度328人/平方公里。.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圣洛伦索-德埃尔埃斯科里亚尔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王国

匈牙利王国(匈牙利语:Magyar Királyság)由伊什特万一世於1000年创建,是为阿尔帕德匈牙利王国。130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三世去世,死后无嗣,阿尔帕德王朝灭亡。卡洛伊一世继位,是为安茹匈牙利王国。1526年摩哈赤战役後,匈牙利王国分裂为鄂圖曼属匈牙利与哈布斯堡匈牙利王国,随后又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土组成部分。1918年,匈牙利秋玫瑰革命後,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独立,次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19年,霍尔蒂击败匈牙利共产主义者,于次年建立新的匈牙利王国,并担任摄政,直到1944年纳粹支持箭十字党发动政变。苏联占领匈牙利后,于1946年建立匈牙利第二共和国,匈牙利王国灭亡。 匈牙利王國的領土範圍除了今日的匈牙利之外,還包括了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局部地區、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奧地利的布爾根蘭州。今天這些地區中仍有一些是匈牙利族的聚居區。.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匈牙利王国 · 查看更多 »

北部-加来海峡

北部-加来海峡(Nord-Pas-de-Calais)是法国北部一個已不存在的大區,北與比利時接壤。面积12,413km²。下轄諾爾省(59)、加來海峽省(62)。其首府是里尔。北部-加来海峡位在皮卡第的北邊,其北邊和東邊和比利時相連,北邊是英吉利海峽,西北邊是北海。北部-加来海峡區域的大部份曾是低地国家中南尼德蘭的一部份,在神圣罗马帝国中勃艮第公國的統治下,後來先後被西班牙及奧地利統治。在1477年至1678年之間漸漸的成為法國的一部份,尤其是在路易十四在位的時期。歷史上在北部-加来海峡出現前,這個地區的行省為阿圖瓦、法國佛蘭德斯地區及,也有一部份屬於皮卡第,當時的居民仍常常使用這些以前的名稱。 北部-加来海峡的面積為12,414 km2,但其人口密度相當高,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30.8人,總人口410萬人,約佔法國人口的7%,是全法國人口第四多的地區,其中有83%住在城市中。其行政中心和最大城市是里尔,第二大城市是加來,是歐陸重要的經濟及交通中心,離英吉利海峽另一側,英國的多佛尔只有,在晴天時還可看到多佛白色懸崖,其他的主要市鎮有瓦朗謝訥、朗斯、杜埃、贝蒂讷、敦克爾克、莫伯日、濱海布洛涅、阿拉斯、康布雷及圣奥梅尔。.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北部-加来海峡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波斯同盟

了對抗共同的敵人奧斯曼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與波斯帝國在16世紀組成哈布斯堡-波斯同盟。.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波斯同盟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尼德兰

哈布斯堡尼德兰(Habsburgse Nederlanden)是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和低地国家组成的一个采邑制共主邦联,之后成为西班牙帝国下的西属尼德兰。1482年随着瓦卢瓦王朝的勃艮第公爵勇士查理去世,勃艮第统治尼德兰时代也随之结束。1556年政权交替给予哈布斯堡家族,成立十七省联盟,隶属于西班牙帝国。1581年通过荷兰独立宣言,七省表示脱离西班牙的统治,余下的尼德兰南部组成奥属尼德兰,这部分最终1795年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吞并。.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尼德兰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哈德良六世

教宗亞德六世(Hadrianus PP.),原名Adrian Florisz.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德良六世 · 查看更多 »

凯撒 (头衔)

凱撒(Caesar),源自於Cæsar,是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之一。從羅馬共和政體轉型為帝國的過程中,在身為獨裁官的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前102年-前44年)死亡之後,幾位古羅馬掌握實權的領導人,都宣稱自己繼承了凱撒家族的名號(與其合法的統治地位)。於是「凱撒」一詞便成了羅馬皇帝的眾多頭銜之一。在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時期,戴克里先正式將「凱撒」一詞重新定位為「副帝」,為「正帝」頭銜奧古斯都的副手與指定繼承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凯撒 (头衔) · 查看更多 »

克雷芒七世

教宗克勉七世(Clemens PP.,),原名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1513至1523年间担任樞機主教,1523至1534年担任教宗。 克勉七世是利奧十世之弟,在他的父亲朱利亚诺·德·美第奇被刺身亡后一个月出生,由他的伯父洛伦佐·德·美第奇抚养长大。.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克雷芒七世 · 查看更多 »

克拉尼斯卡公爵

#重定向 卡尼奧拉公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克拉尼斯卡公爵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

勃艮第(Bourgogne,),又譯勃艮地 、布根地、博根地,法國中部大區,面積3萬1582平方公里,人口163萬3891人(2007年統計數字)。下轄科多爾省(21)、涅夫勒省(58)、索恩-盧瓦爾省(71)、約訥省(89)。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但勃艮第大區政府所在城市第戎卻以生產芥末而聞名遐邇。 2016年1月1日,弗朗什-孔泰大区与勃艮第大区合併为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勃艮第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伯爵列表

以下為(Comté de Bourgogne;Franche Comté de Bourgogne;Freigrafschaft Burgund)統治者列表,領地是今天的弗朗什-孔泰大区。不能與勃艮第公國混淆。.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勃艮第伯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皮卡第

卡第(Picardie)是法国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大区,它下属三个省:埃纳省 Aisne(02)、瓦兹省 Oise(60)和索姆省 Somme(80)。.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皮卡第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英格兰)

麗一世(Mary I,),是英格蘭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第四位和倒数第二位君主(1553年7月6日-1558年11月17日,实际上任日為7月19日)。 她於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繼承其王位,並再次於英格蘭內恢復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盎格魯教派(新教),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端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最終,瑪麗苦心經營的羅馬天主教在她死後,被繼任的伊莉莎白一世以新教所取代。.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玛丽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神经

经(Nerve)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經纖維所構成。而神經纖維本身是由多個神經元細胞構成,其神經元的構造為轴突外並被神經膠質細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如此神經能將訊息從動物身體一處傳遞到另外一處,使動物能協調指揮動作與進行各種工作。 一旦神經細胞從另外一個細胞接收信號或刺激時,沿著神經細胞的軸突傳遞動作電位(即神經衝動)。 神經元常聚集成束形成神經,內含細胞核和一長軸突, 能傳遞電子信號的細胞。軸突是神經元中的線狀部分,能傳送神經衝動,其長度可達1公尺以上,神經衝動總是沿著軸突朝一個方向傳遞。樹突與軸突相似,但長度短許多且有許多分支,神經元利用樹突接收鄰近由突觸傳來的訊號。神經藉由突觸使神經元信號能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接點,當神經衝動到達突觸,微小膨大體會釋放一種傳遞介質,激發相鄰細胞產生衝動。 脊椎動物的軸突常被其他細胞所包覆,這些像鞘的細胞含有髓磷脂幫助神經衝動傳遞。.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神经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突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納瓦拉

納瓦拉(西班牙語:Navarra,巴斯克語:Nafarroa,法語:Navarre),正式名称是纳瓦拉特许共同体,是西班牙北部一個自治區,全区仅有纳瓦拉一省,面积10,391平方千米,人口64万。首府为潘普洛纳。.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納瓦拉 · 查看更多 »

约翰·弗里德里希 (萨克森)

(宽宏的)约翰·腓特烈(Johann Friedrich der Großmütige,),德意志的萨克森选侯(1532年-1547年在位)。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统治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新教王公。 约翰·腓特烈属于长期统治萨克森的韦廷家族,是选侯坚定的约翰之子,生于托尔高。1526年,他与克莱沃公爵约翰三世之女西比尔结婚。 约翰·腓特烈支持由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是新教信仰的保护者。在德意志新教诸侯为抵抗查理五世而组成施马尔卡尔登联盟之后,约翰·腓特烈成为该联盟的领袖之一。1546年,他被查理五世下令废黜并逐出帝国。约翰·腓特烈成功地抵御了由忠于皇帝的萨克森公爵莫里茨(亦为维丁家族成员)率领的军队对其领地的进攻。但由于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在1547年米尔堡战役中被查理五世彻底打败,他终于落到皇帝手里。 约翰·腓特烈选侯被查理五世判处死刑。鉴于的妻子西比尔仍然控制着符腾堡,查理五世没有立刻执行死刑,而是开始进行谈判。在同意将领地和选侯头衔都被转交给皇帝宠信的萨克森公爵莫里茨后,约翰·腓特烈被改判为终身监禁。 1552年,莫里茨出乎意料的背叛了皇帝,并向皇帝发起进攻。约翰·腓特烈于是被查理五世释放,并得到了魏玛作为领地。1554年他在魏玛去世。.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约翰·弗里德里希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纳瓦拉君主列表

纳瓦拉君主是指歷來納瓦拉的王位繼承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纳瓦拉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之围

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与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不同,是苏丹苏莱曼一世所率领的鄂图曼帝国穆斯林,第一次尝试夺取维也纳,但是失败告终。这一战是鄂图曼帝国第一次侵略中欧,此战之后的150年奥地利和鄂图曼帝国互相争夺中欧,直至维也纳之战为止。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苏莱曼一世这次进攻中欧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确立鄂图曼帝国在匈牙利的统治,而这次进攻维也纳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维也纳之围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美國原住民

美國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在不同場合與背景下也稱作美國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s)、美國土著(Indigenous Americans)或簡稱印第安人(Indians),是指在該國境内保留有的逾500個之成員的統稱。這些部落與族群之歷史可追溯至哥倫布時代之前的美洲原住民群體。.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美國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洲

美利堅洲(英文:Americas),简称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面積達4254.9万平方公里,佔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人文地理则将之分为盎格鲁美洲(大多使用英語)和拉丁美洲(大多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人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多数原住民已经被欧洲移民有组织屠杀,已经不是主要居民。对于欧洲人来说,美洲最初并不为所知,后被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並误认为是印度,以致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流传之今。后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 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移民,后来荷兰、英国、法国也向那里移民。1776年,美洲诞生第一个西方殖民独立国家——美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美洲 · 查看更多 »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最晚在一万年前从东亚迁徙到美洲。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东亚后裔的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之后欧洲人开始了对原住民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和奴役,加上原住民大量感染來自舊大陸的疾病,导致其骤减近乎灭绝。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語言众多,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目前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語言约有350个,分属十几个语系,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美洲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羅馬之劫 (1527年)

羅馬之劫發生於1527年5月6日,是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屬下的軍隊譁變後,在教宗國治下的羅馬進行的軍事行動。該次事件是查理五世(他同時也是西班牙國王,稱卡洛斯一世)與1526年-1529年的衝突中的重要勝利。.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羅馬之劫 (1527年) · 查看更多 »

絕對君主制

#重定向 君主專制.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絕對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痛风

痛風(Gout,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又稱代謝性關節炎。當涉及到時也稱為足痛風(Podagra)。經常被描述為週期性發作的刺激性關節炎,造成關節紅、軟、熱、等現象。劇烈疼痛通常在十二小時內就發作。大約一半的病例會影響到跖趾關節。痛風也會導致、腎結石,或者。 導致痛風的原因結合了日常飲食和遺傳因素。痛風通常較容易發生在吃很多肉、喝很多啤酒或超重的人身上。潛在機制包含血液中尿酸水平的升高。當尿酸結晶後沉澱在關節、肌腱和周圍組織,就會形成痛風。痛風患者的關節液中能看見典型的尿酸結晶。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有可能在痛風發作時恢復正常值。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或秋水仙素等藥物能改善痛風的症狀。患者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使血液中尿酸水平下降能緩解急性痛風發作,而別嘌呤醇和兩種藥物能為那些頻繁的痛風發病者提供長期預防。服用維生素C和食用低脂製品的飲食習慣也可能預防痛風的發生。 大約百分之一到二的西方人口曾經或正在罹患痛風。近幾十年,人們認為由於人群中越來越多的風險因素,例如代謝綜合徵,較長的平均壽命和飲食上的改變,痛風的影響變得更普遍,其中年齡較長的男性是最普遍受影響的。至少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痛風在歷史上被公認為「國王病」或「富人病」。.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痛风 · 查看更多 »

特倫托會議

#重定向 特利騰大公會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特倫托會議 · 查看更多 »

El Dorado

#重定向 黃金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El Dorado · 查看更多 »

莱昂君主列表

莱昂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四个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阿斯图里亚斯分离出来的王国,后来又从它分离出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与卡斯蒂利亚最终合并,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的一部分。 在阿斯圖里亞斯的奧多尼奧一世統治期間(850年–866年),王國逐漸轉變為後來的萊昂。910年,一個獨立的萊昂王國在阿斯圖里亞斯國王分割領土給他三個兒子之時被建立了。.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莱昂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聖多明哥

聖多明哥或--(Santo Domingo),全名古斯曼的聖多明哥(Santo Domingo de Guzmán),當地華人又稱之為多京,位於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國家特區內,為多明尼加共和國首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聖多明哥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蘭語

荷兰語(Nederlands),又稱尼德蘭語,属於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主要通行於荷蘭,在比利時與蘇利南有六成人口使用它,這三個國家共同組成荷蘭語聯盟。是荷蘭、比利時、苏里南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官方語言。在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通用。欧洲约有2300万人以荷兰语为第一语言,還有曾經被荷蘭統治了四個世紀的印度尼西亞也有日常的使用。 "1% of the EU population claims to speak Dutch well enough in order to have a conversation." (page 153) 荷兰语字母表由26或27個拉丁字母组成,除A至Z外,在Y后面有一个 IJ 。荷兰语有时用 IJ 代替Y。 荷兰语与英语和德语接近,同属西日耳曼语支。荷兰语是由古代低地德语诸方言演变而来,最早的荷兰语文献可追溯到12世纪的佛兰德斯。当代荷兰语是五种方言群体的集合:中西部方言(包括南、北荷兰省,乌德勒支,海尔德兰的大部和西兰的岛屿等地区使用的方言),东北方言(格罗宁根、德伦特、上埃塞尔和海尔德兰东部使用的方言),中南部方言(北博拉班特及其周边的林堡地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博拉班特和东弗兰德斯),西南部方言(西弗兰德斯)和东南部方言(荷兰的林堡地区大部和比利时的同名地区)。东北方言通常被称为萨克森方言,东南方言被称为东部低地法兰科方言,其他的三个群体则被称为西部低地法兰科方言。荷兰的弗里斯兰省的语言通常单独列为一种语言:弗里斯兰语。南非荷兰语是17世紀殖民者所說的荷蘭語的變種,有相當數量的馬來、班圖諸語言的借詞和語法散佈其中,南非白人的祖先名為布爾人,其名稱的由來是來自荷蘭語中boer(農夫)這個單詞。 荷蘭語的舌後音較德語、俄語等多,除了ch發舌後音外,連g也是發舌後音的。.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荷蘭語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君主列表

這是一份西班牙君主的列表。嚴格來說,是現代定義下統一的西班牙的君主列表,此前在現今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領土上的君主國統治者,請參看下面的列表:.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Imperio Español)或西班牙殖民帝国(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1790年其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領先於大英帝國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1402年-1975年)。 整個15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因為西班牙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歐洲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宾到东亚。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由於有了在殖民地源源不絕的金錢支援,西班牙在歐洲憑著其造價昂貴、訓練有素的大方陣主宰欧洲戰場。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與此同時,西班牙征服者也殘忍的摧毀并屠殺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玛雅等美洲原住民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殖民;這些西班牙殖民的影響導致了現在除了巴西以外所有拉丁美洲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和信仰天主教。 16世紀開始,和奧地利同門同宗的哈布斯堡家族取代了原本的皇室,入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從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国、南意大利,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則掌控了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使得西班牙除了在海外一直能維持著世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以外、在歐洲也成為擁有最多的領土國家;版圖除了西班牙本土、還包括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南意大利。最後,因為都是同樣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也都是地域遼闊的大國,所以西班牙帝國和300年後的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西班牙在16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以新教舊教的三十年戰爭為分界點,之前不斷強盛、之後由盛轉衰。 17世紀中葉(1640年代開始),因為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在地中海,她與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戰事頻繁;在歐洲大陸,法国的陸軍逐漸變得強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競爭,在葡萄牙衰弱后,後來的還要面對荷蘭獨立的80年戰爭、和新崛起的海軍強國英格兰;但是這些衝突中西班牙勝多敗少,基本能維持其海軍和陸軍在歐洲的頂尖地位。另外,因為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西班牙思想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百花齊放,在自然法、主權、国际法、战争和经济建構了一些最早的現代思想,其有關思想學派統稱為薩拉曼卡學派,有些提倡民主和人權思想的激進者甚至懷疑西班牙帝国主义和君主制的合理性。但是,這個運動沒能和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啟蒙運動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先進思想一樣,在身為發源地的西班牙傳播開來,這使得西班牙在知識思維層面開始有下滑的跡象,而西歐國家的英法則後來居上。 18世紀,因為西班牙常年在其領土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沒有進行農業改良導致經濟停滯、以及把在美洲掠奪的金錢都用在修建教堂和擴充軍隊上,對其文化、藝術、商業上的投資自幾乎為零,最終導致西班牙的國力開始明顯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改由法國的波旁王朝入駐西班牙,從此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上不斷要聽從于法國的擺佈。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為失去了對西班牙王位,法國為了補償奧地利以及和奧地利大成友好關係,割讓了原本西班牙控制的南意大利和比利時給奧地利作為平衡。加上荷蘭和葡萄牙早脫離西班牙已獨立,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西班牙本土而已,結束了其在歐洲霸主的歷史,其歐陸地位被法國和奧地利兩國瓜分。18世紀(1700年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政治地位一直只能充當法、奧之後的二流國家,但其實力依然有和英國、荷蘭相抗衡的能力,也因為本錢雄厚還是能遠遠超過葡萄牙、丹麥王國、瑞典帝國、俄羅斯帝國、波蘭-立陶宛等當時的歐洲中型國家。 19世紀,西班牙雖然在18世紀的歐陸屢戰屢敗,然而在殖民地的面積方面依然是英法荷葡這四個有殖民地國家的總和,并維持並擴張其殖民帝國,西班牙雖然已經衰敗、但依然靠著其廣闊的殖民地挺過了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和內部貪污腐敗造成的危機。然而好景不長,到了19世紀末期用因為宣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法國大革命的衝擊,西班牙內亂不止。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引發半島戰爭,但更可怕的是民主主義思想在殖民地中產生了連鎖反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引爆了了南美独立战争,這場殖民地對西班牙宗主國的集體叛變、导致幾乎所有西班牙在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宣佈獨立(1808年—1833年)。儘管如此,西班牙帝國由於之前的殖民地地夠多,所以依然在加勒比海(西屬古巴和西屬波多黎各)、亚洲()和大洋洲(西屬关岛、西屬密克罗尼西亚、西屬帛琉及西屬北馬里亞納群島)還保留相當多領土。1898年,原本就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出來的美國,代表新興的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在美西战争中給予西班牙殖民帝國最後一擊,讓西班牙喪失了古巴和菲律賓以及所有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殖民地,這些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日後成為了美軍基地。此時,西班牙地位已經完全沒落,不僅不如英法荷奧這些老對手,還輸給了新崛起的美國、普魯士、俄羅斯帝國,西班牙被認為是歐洲最落後國家之一。 20世紀,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相較於傳統殖民地大國英法、和如日中天的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在瓜分非洲中只擁有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少量領土,這也是西班牙最後一次殖民擴張。這些面積狹小的非洲殖民地也同樣在20世紀(1956年、1968年和、1975年),趁著“全世界殖民地從英法的殖民體系中獨立”的大熱潮,也從西班牙獨立成功。 21世紀,今日西班牙唯一僅存的殖民地,是位於北非摩洛哥沿岸的主權地(Plaza de soberanía),因為這塊土地原本的擁有者是摩洛哥、是西班牙根據戰爭而獲得的領土,但因為西班牙現在屬於富裕的歐盟、所以此殖民地人民並不想回歸摩洛哥,導致西班牙至今依然和摩洛哥有領土爭端。.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os españoles),是指西班牙在1506年至1700年間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時期,在西班牙當地又稱為奧地利王朝(Casa de Austria)。其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別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他們都是的成員。除了統治西班牙及其廣大的殖民地之外,還同時統治西屬尼德蘭與意大利部分公國,以及在1580年至1640年間統治葡萄牙。該王朝在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後絕嗣,由波旁家族繼承西班牙王位。.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是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分地區、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岛

西西里(Sicilia )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西西里占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数为50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区。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岛。而西西里岛周邊几个中小型的岛屿也被纳入西西里区域范围。 在古中國稱之為斯伽里野,《諸蕃志》:「斯加里野國,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火,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 明朝萬歴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西西里島為西齊里亞,並附註:「此島有二山,一常出大火,一常出煙,晝夜不絕。」 由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商业贸易路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設有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的大型軍用機場。西西里区域属于大希腊(古希腊殖民区)。而西塞罗曾经称锡拉库萨为古希腊中最美丽的城市。 西西里岛以及其周围属義大利岛屿一起组成西西里地区人口5,029,683人。其首府是巴勒莫(130万人口)。其它重要城市有卡塔尼亚(40万人口)、墨西拿(27万人口)、锡拉库萨(11万人口)、特拉帕尼(10万人口)、卡尔塔尼塞塔(8万人口)、阿格里真托(6万人口)和拉古萨(6万人口)等。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 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岛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王國

西西里王國是一個在1130年至1816年曾存在於現義大利的國家,創立者為西西里的鲁杰罗二世。廣義上西西里王國領土不僅只包含西西里島,亦包括整個南義大利,1530年以前還包含馬爾他島和戈佐島。但是自1282年西西里晚禱之後,王國一分為二,西西里島和半島上的那不勒斯地區分別由兩個不同的王朝統治。雖則兩地名義上均稱為「西西里王國」,但直至1816年之前,兩地很多時候都是分開統治。西西里國王的頭銜經常是附屬於其它王朝,例如西班牙國王或神聖羅馬皇帝。1816年西西里王國與那不勒斯王國合併為兩西西里王國。後來兩西西里王國更在1861年弗朗切斯科二世統治時被併入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之內。.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王國 · 查看更多 »

馬丁·路德

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利奧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教廷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路德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給予人類的禮物。他認為,這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單單藉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路德的神學教導《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皇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即聖統制)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接受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普遍被稱為路德宗信徒。 路德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平民慣用的德意志方言,使之更淺白易明,此舉對教會和德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德語版《聖經》也促進了標準德語的發展,為當時翻譯學帶來多項貢獻, 更影響了後來英語《詹姆士王聖經》的刊行。 路德的詩歌著作亦影響了教會歌唱的發展。 另外,他與卡塔琳娜·馮·博拉的婚姻為當時社會樹立了榜樣,重申教會牧者同樣享有婚姻自由。 部分學者認為,路德在晚年的著作中嚴詞批評猶太人,明顯具反猶傾向,但亦有學者指出,路德所批判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而不是血統。到現時為止,相關的議題仍然極具爭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偉大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德文:Maximilian I,或譯馬克西米連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人民的国王,奥地利大公(1493年-1519年),也被稱作「马克西米利安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奧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的長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利安通过自己和子女的婚姻,使得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日不落帝国」。.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1576年在位)。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 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童年接受了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对新教显示出特别的好感,但最终出于政治前途的考虑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公开宣布信仰天主教。但他因为反对查理五世,赢得了新教派诸侯(Reichsfürsten)的好感。.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费利佩一世(美男子)(西班牙语:Felipe I el Hermoso,)奥地利大公。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人疯女胡安娜的婚姻成为该王国的共同统治者之一,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始祖。 费利佩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生于布鲁日(今比利时境内)。1482年其母亲勃艮第的玛丽去世后,费利佩在父亲监护下获得了外祖父勃艮第公爵大胆的夏尔留下的领地,即所谓勃艮第遗产(包括原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尼德兰和弗朗什孔泰)。1492年他开始独立管理勃艮第。1496年10月20日,费利佩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胡安娜结婚。这宗婚姻是奥地利与西班牙结成针对法国的家族联盟的计划的一部分。由于费尔南多二世的独子胡安的死亡,未来统一的西班牙的王冠被传给了他的女儿胡安娜,从而最终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1502年费利佩伴同其妻接受了卡斯蒂利亚议会的宣誓效忠,随即返回了自己的领地佛兰德。由于费利佩的不忠和胡安娜的强烈嫉妒,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失败。这可能部分导致了胡安娜最终罹患精神病(因而她被称做“疯女胡安娜”)。不久费利佩与精神失常的胡安娜分居。 1504年伊莎贝拉一世去世后,费尔南多二世被宣布为已经明显疯癫的胡安娜的摄政,他随即准备兼并卡斯蒂利亚。然而卡斯蒂利亚贵族畏惧斐迪南的威力,拒绝了这个安排,并把费利佩召回西班牙宣布他为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利佩与胡安娜于1506年4月28日带着一大群德国雇佣兵在西班牙登陆。费尔南多二世被这种行为所震惊,他在与费利佩进行了两次徒劳无益的会谈之后宣称他的女儿已被女婿绑架并监禁,他将使用一切手段来捍卫她的利益。 正当内战一触即发时,费利佩突然于1506年9月25日在布尔戈斯死于伤寒。这就确保了费尔南多二世对卡斯蒂利亚的权力,因而也保证了西班牙的统一。费尔南多死后,王位通过胡安娜由她与费利佩的儿子卡洛斯继承,在卡洛斯一世统治时代,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卡洛斯和其弟斐迪南先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Category:卡斯蒂利亚君主 Category:莱昂君主 F F F.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 查看更多 »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天主教徒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阿拉贡国王(1479年-1516年在位),卡斯蒂利亚国王(1474年-1504年在位,称费尔南多五世)。他也是西西里国王(1468年起,称费迪南多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1504年起,称费尔南多三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费尔南多二世实际上是统一的西班牙王國的第一个国王,並開創偉大的西班牙帝國。其支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開拓美洲新大陸,為開拓發展西方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费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亚)

#重定向 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费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黑森

黑森州(Hessen)是德国的一个联邦州,首府為威斯巴登,州内第一大城市為法兰克福。.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黑森 · 查看更多 »

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一世(Juana I de Castilla,),人称疯女(La Loca),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之母。她幼妹即阿拉贡的凯瑟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或阿兹特克三国同盟(Ēxcān Tlahtōlōyān),是1428年,由特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三个城邦组成的一个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人国家,位于墨西哥谷一带。1521年,被埃尔南·科尔特斯带领的西班牙征服者征服。 阿兹特克三国同盟是三个城邦在击败阿兹特克人的旧主——特帕内克后建立的。最初,三个城邦的实力相当,但是特諾奇蒂特蘭逐渐成为三方中的主导者。在1520年,西班牙人来到阿兹特克帝国时,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已完全成为特诺奇蒂特兰的附庸国。阿兹特克帝国的主体民族是阿兹特克人,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阿兹特克帝国经过一系列的扩张战争,成为了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最强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在鼎盛时期不但完全覆盖了今墨西哥的中部,而且还占领了一些对于运输技术极其落后的美洲人来说的“遥远国度”。 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是在欧洲人到来前美洲最发达的文明之一。历史学者通常将阿兹特克帝国和“非直接”一词联系在一起,因为大部分被阿兹特克所征服的地区的领导阶级都没有被直接取缔,只不过要定期给帝国中央进贡。因此,阿兹特克帝国的政治架构图可以描绘成一个较松散的金字塔形。.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貢的凱瑟琳

亞拉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Infanta Catalina de Aragón y Castilla,名字也可以拼作Katherine或Katharine,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第一任王后。.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貢的凱瑟琳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君主列表

阿拉贡统治者的列表。关于阿拉贡的历史,请参考阿拉贡王国条目。.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贡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王国

阿拉贡王国(Reino de Aragón)是1035年-1707年时伊比利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阿拉贡位於西班牙东北部,因阿拉贡河(Río Aragón)而得名。9世纪,法蘭克人驱逐此地的阿拉伯勢力,建立阿拉贡伯爵領。925年并入纳瓦拉王国。中世纪时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1035年纳瓦拉王国国王桑乔三世死后,拉米罗获得阿拉贡,成为独立王国,称拉米罗一世。1104年阿方索一世当政,王国疆界向南扩展,直达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1137年拉米罗二世将其女儿与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联姻,导致阿拉贡同加泰罗尼亚合并。1229年海梅一世进占马略卡岛。不久又征服巴伦西亚。1276年佩德罗三世继位后征服了西西里与撒丁岛,使阿拉贡王国成为地中海的强国。1416—1458年阿方索五世在位时,阿拉贡王国征服了那不勒斯,王国的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后来,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西班牙另一主要基督教国家卡斯蒂利亚的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使两国合并,从而形成了今日西班牙的主体部分,但仍然保有部分政治權力。1707年《新基本法令》實施後,阿拉貢王國的殘餘機構解散,阿拉貢王國正式走入歷史。.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贡王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联合王国

#重定向 阿拉贡王权.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贡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薩卡特卡斯州

薩卡特卡斯州(Zacatecas)是墨西哥三十一個州之一。首府薩卡特卡斯市。.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薩卡特卡斯州 · 查看更多 »

薩伏依

薩沃依(義大利語:Savoia,法語:Savoie,英語:Savoy),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西北部歷史地區。統治該地的薩伏伊王朝在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建立前一直是統治義大利的王室。 萨伏依公国(Duché de Savoie、Ducato di Savoia)是1416年至1713年间曾经存在于西欧的独立公国,由萨伏依家族统治,领土包括今日意大利西北部和法国的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薩伏依 · 查看更多 »

蒂羅爾伯爵

#重定向 提洛伯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蒂羅爾伯爵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那不勒斯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王国

那不勒斯王国(Regnum Neapolitanum,Regno di Napoli),是一个包括意大利半島部分和教皇国南部。时间从1282年至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的创立是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结果。当西西里岛发生起义以及被阿拉贡联合王国镇压之后,西西里分离成为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仍然官方称为西西里王国,这个是先前王国的名称。1816年,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王国重新联合成为兩西西里王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那不勒斯王国 · 查看更多 »

腓力一世 (卡斯蒂利亚)

#重定向 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腓力一世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腓力一世 (西班牙)

#重定向 費利佩一世 (卡斯蒂利亞).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腓力一世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西班牙)

(謹慎的)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又譯腓力、菲利普、菲利波;)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费利佩一世(1581年起在位)。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费利佩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颠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腓力二世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或译苏里曼一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691页“苏里曼一世”词条。(奥斯曼土耳其文:سليمان اول、现代土耳其文:I.,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土耳其文:محتشم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Muhteşem Süleyman,Suleimanus Magnificus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سليمان العظيم,سلیمان کبیر或سلیمان قدرتمند,普什图语:سلیمان اعظم,سلیمان اعظم,Σουλεϊμάν ο Μεγαλοπρεπής,斯洛文尼亚语:Sulejman Veličastni,Сулејман Величанствени,Сулейма́н Пи́шний,Soliman Magnificul,Sulejman Skvostný,Сюлейман Великолепни,波兰文:Sulejman Wspaniały,Solimán el Magnífico,Süleyman der Große或Süleyman der Prächtige,Solimano il Magnifico,Soliman le Magnifique,Сулейманом Великолепным,Solimão o Magnífico,Suleiman the Magnificent,スレイマン大帝等。),而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奥斯曼土耳其文:قانونى سلطان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Kanuni Sultan Süleyman、السلطان سليمان القانوني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波斯文、普什图文、乌尔都文:سلطان سلیمان قانونی等),“卡努尼”意为“立法者”,因为他在位时完成了对奥斯曼帝国法律体系的改造。苏莱曼大帝是欧洲16世纪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大帝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奥斯曼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今伊朗)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在他的治理下, 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千五百萬到二千五百萬人。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苏莱曼大帝不但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金匠(受過良好的教育,講五種語言),他还是文化的大资助人。他在位时期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Atıl, 24.。 苏莱曼大帝打破奥斯曼人的传统,迎娶了烏克蘭奴隶出身的罗克塞拉娜,成为他的皇后许蕾姆苏丹。许蕾姆苏丹不仅在帝国后宫有很大的影响力,还积极参与苏莱曼大帝的政治生活。他们的孩子塞利姆皇子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继任苏丹之位。.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老绘画陈列馆

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是德国慕尼黑的一座美术馆,构成该市的艺术区的一部分。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收藏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最著名美术馆之一,它收藏了从中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画家作品。它是巴伐利亚国家绘画博物馆的一部分。 它对面的新绘画陈列馆则收藏19和20世纪的艺术品;最近开放的现代艺术陈列馆展览20和21世纪的艺术品。.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老绘画陈列馆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提齊安諾·維伽略

威尼斯的提香墓。 提齊安諾·維伽略(Tiziano 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1488年(一說為1490年)– 1576年8月27日),英語系國家常稱呼為提香(Titian),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瓦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 在提香所處的時代,他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畫家之一,兼工肖像畫、風景畫及神話、宗教主題的歷史畫。他對色彩的運用不僅影響了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更对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提齊安諾·維伽略 · 查看更多 »

根特

根特( Gent,;Gand,;Ghent,;过去在英语中为Gaunt )(舊譯岡城、崗城、崗省)是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一个自治市,也指这个自治市中的根特城。 根特源於利斯河和斯海尔德河匯合的凱爾特定居點。中世纪時,因為羊毛和亚麻產业發展蓬勃,根特成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根特也具有儲存糧食的權利。16至18世纪末根特遇上了經濟方面的挫折。棉花产业卻讓根特變成歐洲的第一座工业城市之一。 根特自治市据2015年4月统计有人口25万4千,为比利时第二大自治市,它地处交通要冲,历史悠久,现在仍为旅游胜地。.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根特 · 查看更多 »

格拉纳达

格拉纳达(Granada,غرناطة)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根据2003年人口统计,市内人口为237,663人,整个市区人口450,439,在西班牙王国排名第13位。大约3.3%的人口没有西班牙国籍,其中31%来自南美洲。格拉纳达的市徽中有一只石榴,因为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 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使格拉纳达市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格拉纳达还有一所西班牙闻名遐迩的格拉纳达大学。.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格拉纳达 · 查看更多 »

梅斯

梅斯(Metz,IPA:),法国洛林地區首府,位於洛林大區摩泽尔省。.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梅斯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沃木斯議會

沃木斯議會是神聖羅馬帝國在德國萊茵河上的小鎮沃爾姆斯舉行的議會。這個議會於1521年1月28日至5月25日舉行,由皇帝查理五世主持。雖然在会议中有很多的議題,但最重大的是召見馬丁·路德及對宗教改革的影響。 沃木斯會議前一年(即1520年),教皇利奧十世發出了一道名為《主起來吧》(Exsurge Domine)的訓令,要求馬丁·路德收回他《九十五條論綱》中的四十一條及由他所著或與他有關批評教會的著作。馬丁·路德被皇帝召見。腓特烈三世協議若馬丁·路德出席會議,其安全會受到保護。這個保證在揚·胡斯於1415年被康斯坦茲大公會議所處決後顯得更為重要。.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沃木斯議會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法蘭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带刀伤的)弗朗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Francois de Lorraine le Balafre,2me Duc de Guise ()有傑出才幹的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吉斯家族的代表人物。.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蘭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斯克·皮澤洛

法蘭西斯克·皮澤洛(Francisco Pizarro--)是西班牙早期殖民者,開啟了西班牙征服南美洲(特別是秘魯)的时代,也是现代秘魯首都利瑪的建立者。在西班牙历史上,皮萨罗以征服活动与墨西哥的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齐名。.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蘭西斯克·皮澤洛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起)。.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

#重定向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新西班牙

新西班牙(Nueva España),西班牙管理北美洲和菲律宾的一个殖民地总督辖地,首府位於墨西哥城。新西班牙總督的管轄範圍包含今墨西哥、中美洲(除巴拿馬)、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以及亚洲的菲律賓,是西班牙帝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國明代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職方外紀》稱為「新以西把尼亞」。 1535年後,殖民地開始由實行君權統治,副王由西班牙國王指派。首府設在墨西哥城。 新西班牙的領土有些被其他歐洲強權奪取,有些獨立建國,而其核心區域則一直在西班牙統治下,直到1821年獨立成墨西哥第一帝國,該帝國解體後成為今日的墨西哥和中美洲。新西班牙的行政區劃高度在地化,其分區以氣候、地形、原住民人口密度進行劃分。墨西哥中部與南部原住民人口密度高,擁有複雜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組織。墨西哥北部的原住民則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本來無法發展成密集人口的社會。然而1540年代於薩卡特卡斯發現了銀礦後,開始湧入更多的定居人口。銀礦不只是新西班牙的經濟命脈,同時也是西班牙快速致富的關鍵,改變了全球經濟。新西班牙是菲律賓貿易在新世界的終點站,使得該地成為西班牙新世界帝國與亞洲帝國之間的重要連接點。.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新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

施马尔卡尔登联盟(Schmalkaldischer Bund,Foedus Smalcaldicum或Liga Smalcaldica)是在16世纪中期由神圣罗马帝国中信仰路德宗的诸侯所组成的军事防御联盟。該联盟最初于宗教改革开始后建立,其目的是出于宗教动机,但此后其成员逐渐希望它能够取代神圣罗马帝国。这一联盟虽然并非同类首创,但与之前的联盟(如托尔高联盟)不同,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保卫其政治和宗教利益。联盟的名称来自于图林根的城镇施马尔卡尔登。.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施馬爾卡爾登聯盟 · 查看更多 »

施蒂里亞公爵

#重定向 施蒂利亞公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施蒂里亞公爵 · 查看更多 »

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语: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指不論何時都有领土處於白晝中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全球性霸权的帝国。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目前西方還有嚴格物理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例如在世界各大洋保留島嶼海外領地的現代英國、法國等,在任何時候都有其領土或海外領地處於白晝中),但如果一國沒有足夠的國力去管理大片領土,也不是通常所說的傳統“日不落帝國”。.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日不落帝国 · 查看更多 »

撒丁岛

撒丁岛(Sardegna ;Sardìgna, Sardìnnia)位於意大利半岛的西南方,是地中海的第二大岛,仅次于西西里。其地理位置在科西嘉島南面,西班牙、突尼斯、意大利之间的地中海西部。 撒丁岛附近海域曾盛产沙丁鱼,这可能是“沙丁”鱼一词的由来,是一个年代极为久远的古老岛屿。它的地势崎岖多变,环岛海岸线曲折复杂。 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但高山顶部的积雪可达半年之久。 撒丁岛可说是文化的大汇集,岛上现在还使用着薩丁尼亞語——一种由拉丁语衍生出来的语言。但是在岛的北部,却使用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加泰罗尼亚语。到了岛的南部地区,使用的又是“利西亚”方言。因此,即使是意大利本土人,也可能完全不懂其意思而无法沟通。 还保留着其独特的传统节日赛马节(Sartiglia)。 岛上盛行饲养猪、羊等家畜,在内陆地区,还可以看到往日那些牧羊人的生活状况。在海拔大约1000公尺的山上小屋里,可看到居民以牛奶制成乳酪,加上自制的蜂蜜,涂在麵包上食用。 著名休闲胜地,要数东北方的翡翠海岸。在长达80公里的碧绿色海岸线上,排着一处处现代高级休闲场所,吸引了欧洲很多上流社会人士来此度假。 虽然该岛北部的海岸地带是豪华的休闲胜地,但在其内陆地区和一些小渔村却保持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并且继续守护着自己特有的语言、食物和风俗习惯。 撒丁岛东北的奧爾比亞镇是与意大利半岛通航的主要海港。.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撒丁岛 · 查看更多 »

撒丁统治者列表

本条目列出了撒丁岛各统治者的名单。.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撒丁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统治者列表

本条目列出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对大部分意大利领土尤其是伦巴底地区拥有统治权的各统治者名单。 关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统治者,请参考主题条目:.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Italiano)隸屬於印欧语系的羅曼語族。现有约7千万人日常用意大利语,大多是意大利居民。另有28个国家使用意大利语,其中4个立它为官方语言。正规意大利语源自於托斯卡納語中的佛羅倫斯方言,发音在于意大利中北部方言之间。正规版近来稍微加进了一些经济中心米兰的口音。在作曲領域中,亦使用為數不少的意大利文字詞。 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一样,有长辅音。其他的拉丁语族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已无长辅音。.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语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战争

義大利戰爭(Guerre d'Italia del XVI secolo)又稱哈布斯堡-瓦洛戰爭,是1494年至1559年間一系列戰爭的總稱,戰事地包括多數義大利城邦、教宗國、西歐各主要國家(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國與蘇格蘭)以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戰爭起源於米蘭公國與那不勒斯王國間的糾紛,隨後迅速轉變為各參與國間爭奪權力與版圖的軍事衝突,伴隨聯盟、反聯盟,及頻繁的斷交與背叛。.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战争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