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外交

指数 中華民國外交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即使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仍是如此。現今中華民國與世界18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與中華民國建交;但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仍保持政治及經貿往來,並視情形互設以民間機構名義運作的外交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政府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此外,中華民國雖被排除聯合國會籍,仍積極尝试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系統之組織與機構。.

260 关系: 加勒比海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印度尼西亚南美洲南沙群岛台灣台灣外交台灣獨立運動台灣旅行法台独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吉隆坡多明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大国大紀元大韩民国大橋光夫太平洋外交外交代表機構外蒙古独立奥林匹克运动会季里諾宜蘭縣實質大使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川蔡通話工業技術研究院巴黎協議巴黎和会巴拿马巴拉圭业余无线电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廣播電台中央通訊社中东路事件中國中國共產黨中國與聯合國關係中国大陆中国东北地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美洲中美洲統合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航空中華臺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史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歌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中華民國駐美代表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中華民國-帛琉關係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中華民國-聖座關係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中華民國-諾魯關係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中華民國-海地關係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與臺灣人民對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中華民國憲法中時電子報主权国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三立新聞台帛琉一个中国一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乌兰巴托乌拉圭亞太區域亞太經合組織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亞洲開發銀行京都议定书互联网五四运动张学良伯力会议议定书德国圣卢西亚圣佩德罗苏拉北塔山事件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北洋政府國家航空公司國際度量衡大會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國際民航組織國民政府價值觀外交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哥斯达黎加唐納·川普全日空关税国家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四不一沒有王正廷獨立報租借地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签证纽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國美國在台協會美国国务院美洲開發銀行瑞士航空瓦努阿图白宮莫健 (美國外交官)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66號決議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联合国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荷兰荷蘭亞洲航空荷蘭皇家航空華信航空菲律宾萬國郵政聯盟非暴力非政府组织頭城鎮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领事馆西沙群岛馬英九香港香港主權移交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马来西亚諾魯高碩泰高雄市謝長廷越南航空公司航空器註冊編號蘇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 (台灣)葉金川钓鱼岛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国邱義仁蔡英文蔣中正釣魚台列嶼自由時報臺北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臺灣地區臺灣關係法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臺海現狀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艾格蒙聯盟若望保祿二世英亞航空英國航空英文中國郵報連戰陳隆志陳水扁陳水扁政府ICANN护照李承晚東京國際機場東清鐵路東方市 (巴拉圭)梅健華欧洲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民進黨汉莎航空治外法权沼田幹夫波恩法亞航空法國航空澳亞航空 (1990年)澳門澳洲澳洲航空成田国际机场海牙斯威士兰新疆新西兰方濟各 (教宗)文莱无国界记者无线电日空航空日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亞細亞航空日本航空旧金山政权意大利所罗门群岛.tw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1992年中韩建交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5年世界博覽會2008年台灣入聯公投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扩展索引 (210 更多) »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Mar Caribe;Mer des Caraïbes;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片海域,西部与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地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整个加勒比海海区、西印度群岛诸岛及海域沿岸被合称为“加勒比地区”。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之一,面积达到近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平方英里),最深点是开曼群岛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度低于海平面7,686米(25,220英尺)。加勒比地区沿岸包括许多海湾,例如戈纳夫湾、委内瑞拉湾、达连湾、帕里亚湾和洪都拉斯湾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加勒比海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亦称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是南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82万平方海里,由230多个岛、洲、礁、沙和滩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总数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个,總陸地面積约11平方公里。 南沙群島也是爭議最多的島嶼群,多達七個國家聲稱各自拥有島礁主权并且互相對峙。.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南沙群岛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外交

台灣外交是指臺灣在國際社會所進行之對外活動。现今台湾外交也常被视与中華民國外交等同。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自由地區」,因而負責處理「台灣地區」的外交事務,並同時與世界上有限的國家具有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台灣外交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旅行法

《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是美國眾議院及美國參議院於2016年9月分別提出、2017年1月及5月重新提出,已獲參眾兩院通過及總統川普於2018年3月16日簽署生效的一部法律 中央通訊.2018/3/17,旨在促進臺灣與美國間的高層級交流。此法是續《台灣關係法》後,另一部現行與臺灣相關的美國國內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台灣旅行法 · 查看更多 »

台独

#重定向 台灣獨立運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台独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吉隆坡 · 查看更多 »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共和國(República Dominicana),通稱多米尼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與西側的海地共處於西班牙島,陸地面積48,670平方公里,首都與最大都市為聖多明哥,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貨幣為多米尼加比索。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2013年人均生產總值(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約為9700美元。 多米尼加原為泰诺族等阿拉瓦克人世居之地,哥倫布於1492年踏上西班牙島後,現今多米尼加的部分被西班牙統治了三百多年,並在1795年至1801年間被法國統治。1821年11月30日,多米尼加脫離西班牙統治,宣佈獨立;才過了9星期,於1822年2月卻被島上西邊的海地吞併。不過兩者的差異太大而難以聯合,多米尼加人於1844年重新脫離海地統治,再度宣佈獨立。1865年,擊退西班牙入侵。現任總統是达尼洛·梅迪纳。.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多明尼加 · 查看更多 »

多明尼加共和國

#重定向 多明尼加.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多明尼加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紀元

大紀元可以指稱下列事物:.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大紀元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橋光夫

大橋光夫是一名知名日本實業家,父親為曾任勞働大臣與運輸大臣之大橋武夫,祖父乃是前日本首相濱口雄幸。曾任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會長、慶應義塾評議員。.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大橋光夫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外交 · 查看更多 »

外交代表機構

外交代表機構,通常稱為大使館、領使館、使領館等,是一個國家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人員的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外交代表機構通常設在另一國的首都。在國際法的規範下,外交代表機構應享有治外法權,所以即使外交代表機構所在地實際為駐在國的領土,但駐此之外交人員依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免受派駐地的法律制裁之保障。而外交人員亦只須交付等同於本國稅率的相關稅金予駐在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外交代表機構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季里諾

#重定向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季里諾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實質大使館

實質大使館是某些國家之間無正式方外交關係因而無法設立大使館,又或地方自治政府無權設立大使館,另以名義設立實際上(de facto)的官方代表機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實質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FSM)又名米克羅尼西亞,为西太平洋岛国,属于加罗林群岛,全国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全国有607个岛屿,波纳佩岛为最大的岛屿,首都帕利基尔位于该岛上。.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查看更多 »

川蔡通話

川蔡通話是指2016年12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從臺灣致電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祝賀他當選新任美國總統。通话歷時10多分鐘,雙方針對政治、經濟、安全和亞洲區域情勢交換意見。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美國候任總統與中華民國總統進行直接通話,在國際上掀起風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此行為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一个中国”格局,也認為不会改变美国政府多年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美國白宮亦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並表示此政策承諾沒有發生變化。中華民國總統府強調海峽兩岸關係與臺美關係之間並無衝突。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此舉可能造成中美關係的全面破裂並引起衝突,建議川普在執行全面性的外交政策時應更有系統、更經思慮及更符合國際慣例。川普則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專訪时表示,除非美国與中國在包含貿易的議題達成協議,不然「為什麼要被一中政策綁死?」 2017年2月9日,川普在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通话中,表示会遵守美國的「一中政策」。4月27日蔡英文接受路透社专访,表明“不排除有机会跟川普总统本人能够再次通电话”,对此川普在次日对《路透》表示,美国与中国正在合力遏阻北韩核武野心,他无意在此时为习近平“制造难题”(create problems)。6月30日,川普政府向美國國會提出任內首批對台軍售。 2018年3月16日,川普簽署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川蔡通話 · 查看更多 »

工業技術研究院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英文簡寫:ITRI),總院位於臺灣新竹縣竹東鎮,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的財團法人,在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南投縣、台南市等地皆設有院區或辦事處,是台灣科技發展的重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工業技術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巴黎協議

巴黎协定(Accord de Paris,Paris Agreement)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及聖座)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協議第二條指將通過以下內容「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巴黎協議 · 查看更多 »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可能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巴黎和会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业余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Amateur Radio),也被称作火腿电台(ham radio)是一种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相互通信、无线通讯技术实验、自我训练、个人娱乐、、以及的一项使用无线电频率频谱的无线电业务。其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指“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业余无线电与商业广播、安全业务无线电或者其他专业业务存在区别,业余无线电并非这些专业无线电业务的业余形式,也不是有关这些业务的业余爱好,而是一项独立的无线电业务。 业余无线电业务(包括业余业务和)由国际电信联盟(ITU)通过《》设立。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对业余无线电发射的技术及操作细节进行管理,并为每一个独立的业余电台指配呼号 。“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接受考试,以检测其对无线电技术和所在国无线电法规的掌握。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多种语音、文字、图像、数据模式在无线电频谱上进行通联,以通联范围分包括城际通联、国际通联、洲际通联甚至空间通联。 在国际上,业余无线电业务由(IARU)代表和协调,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由全部的3个ITU区域内的全国性业余无线电协会(在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组成。 根据2011年(ARRL)的统计,全球共有约200万人参与业余无线电活动。其中约有83万位于IARU区域2(美洲),约75万位于IARU区域3(亚太地区),约40万位于IARU区域1(欧洲、中东、独联体国家和非洲)。.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业余无线电 · 查看更多 »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央廣播電台

#重定向 中央廣播電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央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Конфликт на 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е),是中華民國和苏联于1929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东路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與聯合國關係

#重定向 中國與聯合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國與聯合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的三个外交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美国政府主張其两岸政策是基于“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制订的。.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 查看更多 »

中美洲

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依據不同的劃分法,屬於北美洲或南美洲的一部份,一般指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地峽,現有七至八個國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美洲 · 查看更多 »

中美洲統合體

中美洲統合體(Sistema de la Integración Centroamericana,缩写为SICA)於1991年12月13日成立,是一個中美洲國家政府間的組織。該組織以觀察員身份受邀參與聯合國大會,並且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代表團。其總部設於薩爾瓦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美洲統合體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

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為華航集團的核心企業。其主要轉運中心為桃園國際機場,總部則設於緊臨桃園國際機場的華航園區。目前以經營國際航線以及兩岸航線為主(包含客運與貨運),航點遍佈30個國家地區。華航在成立之初亦有經營國內航線,惟考量企業內部資源及營運重心整合,自1998年全部轉由子公司華信航空經營。旗下還擁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臺灣虎航,以搶攻臺灣出發或轉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 華航在195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為首出資創辦,目前以間接持股方式擁有多數股權。華航是臺灣航空業共享代碼合作的先驅業者,目前與22家國際航空業者合作經營多條共享代碼航線。而為了使航網效益極大化,華航於2011年9月28日加入天合聯盟,是首間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台灣籍航空公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華臺北

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Taipei chinois;IOC編碼:,即「Taipei」的縮寫)是中華民國在參與國際賽事所主要使用的名稱,簡稱為中華隊。因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建交并奉行其“一个中国”政策,於是於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與核准之後,決議採用該名稱,做為參加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團名稱。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 除了運動賽事,「中華臺北」名稱也擴大使用,做為中華民國參加不限定以非主權國家身分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例如APEC、OECD、WHO、ICAO,WTO)時所採用的官方名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臺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外交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至1949年中共佔領中國大陸,第二阶段自中华民国政府遷往台湾地區至今日海峡兩岸分治。 中华民国历史上经历过几波“断交潮”,第一波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及东欧国家、英国、以色列、挪威、瑞典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在一年内从52国降至38国。1952年起中华民国乘中共被國際孤立拓展国际空间,1969年邦交国達70国,期間在1964年與法國斷交。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及美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日本、澳大利亞在1972年與至1978年與美國斷交後,僅22國(但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反共國家維持邦交)。 不过从1989年1月开始,李登辉政府的外交政策轉採主動,一改兩蔣時期不外訪的政策,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時外訪突顯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李登輝以總統身份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包括新加坡、南非及美國。到1992年,達到30個邦交國。不過,李總統任內亦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國家斷交。 陈水扁政府实行全民外交,邦交国降至23國。不過,陳總統任內与聖盧西亞恢復邦交,並成功以總統身份出訪羅馬和教廷,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 马英九政府时期,2013年11月与冈比亚断交。馬總統任內兩度訪問新加坡,並與中国大陆领导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是66年來首度兩岸領導人會面。 蔡英文政府時期,2016年12月与圣多美普林西比断交,2017年6月與巴拿馬斷交。蔡總統任內曾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進行通話,是台美斷交以來的首例,但因當時川普並未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故並無影響中美關系。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宣佈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基納法索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 並於2018年5月26日宣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外交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理機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國民,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目前包含設籍於臺澎金馬的所有人民,以及符合資格領取中華民國護照的無戶籍國民。.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國民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现为中华民国升降国旗时所奏歌曲。在国际奥委会举办的赛事中,此歌之歌谱也作为中华台北奥委会会歌演奏。 在历史上国旗歌曾存在多种版本。其中戴季陶之版本曾流行于三十年代,而现行版本是由黃自譜曲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该曲在1947年开始供升降中華民國國旗時演奏,并延续至今。.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國旗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

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Kingdom of Eswatini)是中華民國駐在斯威士兰首都墨巴本的大使館。兩國自1968年--國獨立起即一直維持著外交關係。現任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大使為陳經銓(Thomas J. C. Chen)大使。 史瓦帝尼設於中華民國的相對機構為史瓦帝尼王國駐華大使館。其現任駐中華民國大使為恩賈布里索·桂布。.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

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及駐外人員列表。本列表包括中華民國邦交及非邦交國的駐外機構及人員現況。.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重定向 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列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

#重定向 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列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Holy See)是中華民國外交部對圣座設置的外交機構,館址位於靠近梵蒂岡城外的義大利羅馬。該館於1975年-1999年間,且自2001年以後是中華民國在歐洲的唯一大使館。 2010年,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負責对圣座以及馬爾他騎士團的外交事務。在2018年1月25日以前,大使館還曾替在羅馬的中華民國僑民提供護照遺失、急難救助等領事業務。此機構是中華民國在歐洲活動的重要據點,負責中華民國總統與教宗接見,並支援主要在義大利羅馬的各項活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之間的外交關係。1968年9月6日史瓦帝尼建國時便與中華民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吉納法索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史瓦帝尼成為唯一與中華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非洲國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吐瓦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

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吉里巴斯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

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尼加拉瓜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巴拉圭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帛琉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

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瓜地馬拉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

#重定向 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聖座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露西亞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諾魯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貝里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

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薩爾瓦多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海地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與臺灣人民對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重定向 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政府與臺灣人民對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目前所屬於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時報資訊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第一家擁有取得加值網路服務執照的公司;中時電子報則在1995年創立,在國內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網路媒體。 1995年9月11日,中時電子報正式上線。1997年10月,中時電子報為台灣網路廣告業界建立了符合國際主流的「標準尺寸」、「標準計價」、「動態輪替」的新標準,也為台灣網路廣告市場訂下了基本規範。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正式成立中時網路科技,投入網路事業的發展。1999年4月,中時網路科技以中時電子報為旗艦,推動「Cyber One Media Network」網站團隊。 1989年12月,時報資訊成立。2008年11月,時報資訊合併中時網路科技,從原來的資料庫領域,變成整合了數位平台、數位內容管理及數位整合行銷平台的跨媒體數位平台。 中時電子報除了提供綜合性新聞、國內外照片外,並運用網路新科技持續推出部落格、新聞推播小工具、Widget、RSS、推推王推文等服務,讓網友對於新聞不只是單向的接收訊息,還可以雙向互動,實踐Web 2.0的網路體驗。.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時電子報 · 查看更多 »

主权国家

主權國家,指擁有獨立主權的独立国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其统治和管理的权力由该国家或組織的人持有,不受他方影響。.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主权国家 · 查看更多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a santé animale,縮寫來自舊名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épizooties, OIE,“国际兽疫局”),是1924年建立的一个国际组织。2007年6月,OIE有169个成员国家。它的总部在法国巴黎。 OIE所宣称的使命是:.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大会

世界卫生大会(Assemblée Mondiale de la Santé,AMS; WHA; World Health Assembly,WH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每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萬國宮召开一次大会,审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工作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报告、接纳新会员国等诸多重要的议题。 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于1948年6月24日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宣布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卫生大会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

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Observer in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指一个国家提出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后,在这个申请没有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程序接纳之前,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考虑工作实际需要,可以邀请这些提出申请的国家或地区、组织,作为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其他委员会,但没有投票权及人事分配權,每年僅可參與一週的世界衛生大會,無法取得關於世衛的重要文件,參加會議必須逐案申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簡稱世贸组织或世贸;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为 OMC)是负责监督成员經濟體之间的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現任总干事是羅伯托·阿澤維多。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世界贸易组织的職能是調解紛爭,而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边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做為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該機構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贸易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海关组织

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縮寫:WCO),是一个帮助各成员国在海关事务方面进行沟通和协作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52年,当时称海关合作理事会(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CCC)。1994年10月採世界海关组织為工作名稱,而CCC則仍保留為官方名稱,方不至於有修改CCC公約之問題。 世界海关组织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它建立了一套国际标准的商品分类原则,称为“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ndity Nomenclature and Coding System)”。世界海关组织有176名成员,现在的總幹事是御廚邦雄。世界海关组织不负责处理关税及贸易争端,这些事务都被归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权限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世界海关组织 · 查看更多 »

三立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為三立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原名SET電視台後改為SETN,2000年代中才改為三立新聞台,2014年11月1日,啟用高畫質版本「三立新聞台HD」,但實際播出畫質依然是標準畫質,從2015年3月9日的《早安新鮮聞》開始,正式以高畫質播放;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三立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帛琉 · 查看更多 »

一个中国

一個中國,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政治論述和國際外交政策,目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宣稱擁有全中國主權,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際社會中,依照其建交的對象,分別對這個論述有不同理解。 当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177个國家均承認或者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宣示,形成現今國際上的主流見解,聯合國大会第2758號決議也反映這個論點。 中華民國的18个邦交國則尊重中華民國政府的見解,外交上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雙方往來文書中不使用“中國”字樣而以“华”或“台”作为简称。 此政治共識的存在使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與其中一方建交必伴隨著與另一方終止外交關係。多數政府間國際組織亦因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中華民國的入會申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一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一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個中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意識型態、國際外交政策,以及對於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可被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传统不可分割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此事實上實施國家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自身憲法與《反分裂國家法》中,確立了這個基本原則。 在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成立,同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此後中國陷入分裂,雙方都宣稱自己擁有中國完整主權,是中國唯一代表,各自宣稱一個中國,但意義不同。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席位後,所有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国家,都採行一个中国政策,成為國際現實,各國對其實質內容的解釋,隨各國立場有所不同。在「中國代表權問題」方面,均一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在「臺灣的主權歸屬問題」方面,對於北京方面宣稱「台灣是中國(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一省)」的立場,各國則分別有「承认」、「認知」、「注意到」、「了解並尊重」等多種用詞表述,表達不同程度的認識。.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一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乌兰巴托

烏蘭巴托(Ulaanbaatar,意思為「紅色英雄」),原名库伦(хүрээ),是蒙古国首都。 烏蘭巴托位於蒙古高原中部,面積4704平方公里,人口约131万(2014年4月),占蒙古国人口将近一半,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区南面有蒙古的聖山,山顶有宰桑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国家宫和成吉思汗广场。连接中俄的蒙古纵贯铁路贯穿烏蘭巴托,北至色楞格省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內蒙古自治區二连浩特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乌兰巴托 · 查看更多 »

乌拉圭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乌拉圭(Uruguay,),南美洲东南部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人口达近342万,其中近180万居于其首都和最大城市蒙得维的亚及其都市区。乌拉圭领土面积约为,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 查鲁亚族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角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乌拉圭于民主程度、和平程度、清廉程度http://photos.state.gov/libraries/uruguay/19452/pdfs/UruguaysRankingsJune2013.pdf及电子政务 方面均排列首位,并于新闻自由、中产阶级规模及富裕程度上列南美洲首位。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区域第二位。在全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大洲第三。联合国将乌拉圭归为高收入国家(最高层级)。在电子参与程度上,乌拉圭居世界第三。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 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并对其大麻生产、销售及使用合法化举措做出认同;同性婚姻及堕胎亦为合法。由此,乌拉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自由及社会进步的国家之一,在个人权利、宽容及包容尺度上均居世界前列。.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乌拉圭 · 查看更多 »

亞太區域

#重定向 亚太地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亞太區域 · 查看更多 »

亞太經合組織

#重定向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亞太經合組織 · 查看更多 »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World Vegetable Center),簡稱亞蔬中心或亞蔬,總部位於台湾臺南市善化區,於1971年5月22日設立,前身為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the Asian Vegeta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由中華民國、美國、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越南等七國政府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簽約成立溫秀嬌(1996)。〈「亞蔬」是蔬菜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廿年有成〉。《大地的饗宴—疼惜台灣百年的農業成果和文化》,頁26-28。臺中:農世。,2008年4月14日更名為「亞蔬—世界蔬菜中心」顧守昌。強調國際性 亞蔬更名!。2011.03.09取自TVBS。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查看更多 »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重定向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 查看更多 »

亞洲開發銀行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縮寫:ADB,简称亞銀、亚行、亚开行),香港舊譯亞洲發展銀行,屬於亚太地区的政府之間金融机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亞洲經濟与社会的發展。1966年12月19日成立,有31個創始會員國,目前有67個成員國,其中亞太國家48個。总部設置於菲律宾马尼拉并在世界各地拥有31个办事处,其历届总裁都是日本人。亞洲開發銀行仿照世界銀行的股權制度,依照成員的資本比例,得到相應比例的投票權。2014年以來,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亞太創意生產指數年度報告。 在2013年年底,日本持有股份15.67%,所佔比例最大。美國持有15.56%,中國持有6.47%,印度擁有6.36%,而澳大利亞擁有5.8%。.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亞洲開發銀行 · 查看更多 »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所召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之間,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至0.28℃,正因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設定過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京都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互联网 · 查看更多 »

五四运动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中华民国8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广义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及批判華夏传统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国大陸的固定節日)。.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五四运动 · 查看更多 »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张学良 · 查看更多 »

伯力会议议定书

伯力会议议定书,是中国军阀张学良和苏联政府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于苏联伯力的一款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中东路事件告一段落,但议定书本身从未能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正式承认。.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伯力会议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圣卢西亚

聖露西亞(Saint Lucia)是東加勒比海鄰近大西洋的島國。它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之北和法屬馬丁尼克之南,是小安地列斯群島的一部份。首都为卡斯特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圣卢西亚 · 查看更多 »

圣佩德罗苏拉

圣佩德罗苏拉(西班牙语:San Pedro Sula),是洪都拉斯的第二大城市,人口800,000,仅次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也是该国的经济中心。 Category:洪都拉斯城市.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圣佩德罗苏拉 · 查看更多 »

北塔山事件

北塔山事件是1947年6月5日-1948年7月在中华民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边界战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北塔山事件 · 查看更多 »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其總部所在地剛好是在日本行政官廳農林水産省外局的。.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簡稱北協)於1979年3月1日成立,業務由外交部督導。1979年1月1日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成立美國在台協會,中華民國行政院則通過設置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美國在台協會之對等機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家航空公司

國家航空公司, 又稱為-- (Flag Carrier),指的是由國家或政治實體指定、代表其飛航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一般都會在該公司使用之航空器的機體明顯處,漆上代表該國家或政治實體的旗幟或標誌,但並非絕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國家航空公司 · 查看更多 »

國際度量衡大會

國際度量衡大會(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簡稱CGPM)是依1875年訂定的米制公約為維護國際單位制(SI制)所設立的3個組織中的1個。另外2個組織是國際度量衡局(BIPM)及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 國際度量衡大會有52個會員國及組織會員,是國際度量衡局的最高權力機構,每4到6年會在法國塞夫勒展開會議。.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國際度量衡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

#重定向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航組織

#重定向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國際民航組織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價值觀外交

價值觀外交、價值外交、價值取向外交、或價值導向外交(Value Oriented Diplomacy or Value Diplomacy or Value-based Diplomacy),有時亦稱為原則外交(Principled Diplomacy)等,通常指奠基於尊重普世價值的外交政策方針,強調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權利(有時亦延伸至環保、和平、市場經濟等價值)的尊重。Cathal J. Nolan.,, 1993, More Europe: External Cultural Relations這種自由民主制國家的外交政策取向可表現在推動落實上述價值;支持實踐這些價值的國家或與其強化合作關係;建立「價值同盟」(Alliance of Values);對抵觸上述價值的行動予以批判、施壓、或制裁(如經濟制裁等);對缺乏上述價值的國家則推廣促進這些價值的生根發展等。民主和平論的多項研究即指出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與和平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民主國家的一切作為需尊重民意,共同分享自由民主制等價值觀的國家之間因內部權力監督制衡機制與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精神而較不容易發生武裝衝突。 ,自由時報, 2002年8月27日, BBC中文網, 2002年08月26日.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價值觀外交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是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的一部分,創建於1893年。它是獨立於哥倫比亞大學運作的非盈利出版機構,宗旨是促進歷史學、文學、理學、經濟學及其他學科的發展,並鼓勵出版在這些領域中具有原創性的作品。該社目前每年約出版160種新書,涵蓋領域包括歷史、國際事務、亞洲研究、科學、文學、經濟、社會學等。該出版社出版了《哥倫比亞百科全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共和國(República de Costa Rica),通稱哥斯达黎加(台灣稱哥斯大--黎加,中國大陸和港澳稱哥斯達--黎加),意為「豐饒海岸」,是中美洲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首都在聖荷西。.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哥斯达黎加 · 查看更多 »

唐納·川普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是美国企業家、电视名人、政治家和現任美國總統。他生于紐約市皇后区,为特朗普集團前任董事长兼總裁及特朗普娱乐公司的創辦人,在全世界经营房地产、赌场和酒店(就任美國總統後表示会把集團交給他兩名兒子小唐納·川普及艾瑞克·川普管理,只保留属于自己的股份)。 1996年至2015年间,他拥有美国小姐和環球小姐选美比赛,还在2004年至2015年间主持了NBC的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系列节目“谁是接班人”。2017年时,《-zh-cn:福布斯; zh-sg:资本家杂志; zh-hk:福布斯; zh-tw:富比士;-》将他列为世界上第544富有的人(美国第201),拥有35亿美元的净资产。 川普在1987年第一次公开表达对竞选公职的兴趣。他在2000年赢得了两场改革党的總統初选,但在早期就退出了竞选。2015年6月,他开始了自己的2016年总统选举活动,并迅速成为共和党初选中17位候选人中的领先者。他最后的竞选对手在2016年5月中止了竞选活动,7月时他在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獲得共和黨提名為正式的總統候選人,同时由印第安纳州州长迈克·彭斯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他的竞选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媒体报道和国际关注。他在采访、社交媒体或竞选集会上的部分言论頗具争议性,并带来了大量。 川普在2016年11月8日掌握過半選舉人票而赢得了大选,擊敗民主党对手希拉蕊·克林顿。他成为了美國历史上最年長、最富有的总统,以及第一个先前没有担任过任何军职或公职的人,他也是第五位获得普选票数少于对手但当选总统的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唐納·川普 · 查看更多 »

全日空

#重定向 全日本空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全日空 · 查看更多 »

关税

稅,是指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关税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法语: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CIO;英语: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是一个非政府、非營利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4年6月23日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目前有100个委员和32个荣誉委员。 国际奥委会组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组织的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于希腊雅典举行,首届冬奥会于1924年在法国霞慕尼举行,首屆青奧會於2010年在新加坡舉行。 国际奥委会依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五环会徽的专管机构,和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决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问题的最高权力机关;对每4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拥有一切权力;它与其成员国或地区,以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相互承认。其第一负责人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选出,另设副主席4人,委员6名;工作語言为法语和英语,另外还使用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研究國際機關及其程序之一種學問;國際間為處理國際事務而設立機關,為便利處理事務而制定程序。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徵的组织,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國際組織可分為兩種主要型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国际组织 · 查看更多 »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简称 UI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它的前身是1865年5月17日在巴黎创立的国际电报联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国际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分配无线电资源,组织各个国家之间的国际长途互连方案。它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设在瑞士的联合国第二大总部日内瓦。 ITU制定的国际标准一直被称作某某“建议”(Recommendations,这个词通常一般要全部大写以区分普通意义上的建议),由于ITU作为国际组织的长期性和作为联合国的特别机构的特殊地位,ITU发布的标准比大多数其他同一级别的技术规范制定组织拥有更高的国际认同度。 ITU的工作由它的“成员”管理。作为联合国的机构,所有联合国的成员国都可以是ITU成员,他们也被叫做“成员国”。公司和其他组织可以按照“部门成员”或者“联盟者”身份加入,这两种成员资格都可以直接参與标准的制定(ISO不允许这样)。ITU不同的下属部门还与其它组织保持“联络关系”。.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国际电信联盟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王正廷

王正廷(),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官、体育活动家,基督教人士,欧美同学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王正廷 · 查看更多 »

獨立報

立報(The Independent)是由Tony O'Reilly出版的一份英國報纸。和保守派的泰晤士報及中間偏左的衛報相比,算是比較政治立場性質中間派的報紙。.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獨立報 · 查看更多 »

租借地

租借地是一國於約定期限內以租借方式,向他國取得管轄權的地區。租借國多憑以武力或不平等條約強占租借地,但出租國仍保有最後的主權,可於約定期滿後將之收回。 现代历史上的租借地很容易与一国在另一国的军事基地混淆。事实上后者的行政权和司法权仍归原主权国所有。 此行為可細分為割讓和租借兩種(稱為「租借」並不精確,因為取得國不一定要付出租金)。例如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分別由《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與英國,沒有限期(兩條文使用的字眼分別為「常遠據守主掌」及「永租在案」);而新界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給英國,有明確限期(99年)。.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租借地 · 查看更多 »

租界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行使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租界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签证

簽證(Visa,源自charta visa,意為必須看到的文件)是一个國家或地区的行政机关在非本国或地区的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附文(如另纸簽証),以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其国境前往第三国)的手续。有时一国政府会对另一国家的公民推出簽証优惠政策,有時是單方面的,以便於進行人員交流。.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签证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Organisation de coopération et d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s,OCDE;Organización para la Cooperación y el Desarrollo Económicos,OCDE)是全球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米埃特堡(Château de la Muette)。.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在台協會

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缩写为AIT),是美國國務院根據《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 Act)並依據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其功能是為了因應美國與臺灣治理當局沒有邦交以及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等因素。協會除名稱與機構性質外,臺北辦事處實質辦理相當於美國大使館的館務;臺灣方面與AIT美國維州總部的對應單位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對美另銜: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總部(TECRO (Headquarters))。 由於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為了與臺灣維持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以及執行美國總統或美國各政府機關欲與臺灣進行的任何計劃、活動或其他關係,根據《臺灣關係法》來設置該協會。協會為一民間組織,但經美國國會的授權,在臺灣的辦事處也辦理與大使館相同的事務,包括核發赴美簽證以及美國公民服務等。該協會的公務車輛,依《駐臺外交機構及其人員進口車輛處理要點》之規定比照一般駐中華民國外交機構,領有外交車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美國在台協會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美洲開發銀行

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是美国和拉丁美洲19个国家于1959年12月30日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总部设于华盛顿。.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美洲開發銀行 · 查看更多 »

瑞士航空

士航空(Swissair, S.A./AG,全稱Schweizerische Luftverkehr)曾是瑞士的國家航空公司,于1931年由原Balair和Ad Astra Aero合併而來。瑞航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國際航空公司之一,且因自身的經濟穩定性被稱作“飛行的銀行”並被認同為瑞士的國家符號。瑞士航空的總部設在位於克洛滕的蘇黎世機場。 1997年,瑞士航空集團的名稱由--改為--,其中包括四家子公司:SAirlines(瑞士航空和十字航空所屬公司)、SAirServices、SAirLogistics和SAirRelations。然而在擴張性的“獵人策略”及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後經濟蕭條的影響下,瑞航的資產失去價值,使風雨飄搖的瑞航在2001年10月停飛。原瑞航在瑞士聯邦政府的協助下堅持到2002年3月31日。2002年4月1日,瑞士國際航空在十字航空的基礎上成立,接收原瑞士航空的多數航線、機隊和員工後成為瑞士的載旗航空公司,唯在長期虧損後於2005年被漢莎航空收購,並於2006年加入星空聯盟。.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瑞士航空 · 查看更多 »

瓦努阿图

努阿圖共和國(République de Vanuatu、Republic of Vanuatu、Ripablik blong Vanuatu,--)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於1980年獨立建國,由80多個岛屿(68個有人居住)组成,屬於美拉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其一年四季均為熱帶海洋性氣候。.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瓦努阿图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莫健 (美國外交官)

莫健(James F. Moriarty),美國外交官、公使銜參贊,曾於2004年-2007年間任美國駐尼泊爾大使、2008年-2011年間任美國駐孟加拉大使,並自2016年起為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 莫健從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取得歷史學文學士。.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莫健 (美國外交官)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是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屆联合国大会會議上表决通过的、关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決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据此决议取得原由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擁有的中國席位與代表權;中華民國政府則在用盡阻止決議案通過的議事方法後,於提案表決前宣布退出联合国,並將此決議案稱為「排我納匪案」,現今中華民國政府則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代稱。該決議案对海峽兩岸政府国际地位、外交关系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張“一個中國”的重要依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案的標題是《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後,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在1952年2月1日通過此決議案。.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66號決議

联合国安理会166号决议是196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第971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的内容是通过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建议联合国大会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未参与表决,美国代表投弃权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66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全部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当时还未升级为州)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再者,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通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五個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國和俄羅斯的代表政權曾有所改變。如中國原由中華民國代表、俄羅斯原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代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缩写作 UNFCCC 或 FCCC),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本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 UNFCCC也是负责支持该公约实施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名称,其办公室位于德国波恩Haus Carstanjen。自2006年起,其领导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秘书处,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襄助下,旨在通过会议和有关各项战略的讨论取得共识。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协议》。2015年12月12日由195國於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氣候協議《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趨勢。.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蘭亞洲航空

#重定向 荷蘭皇家航空#子公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荷蘭亞洲航空 · 查看更多 »

荷蘭皇家航空

荷蘭皇家航空(KLM,荷文原名Koninklijke Luchtvaart Maatschappij,意指「皇家航空公司」,但為了全球形象的統一目前一律以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自稱,通常簡稱為荷航)是一家以荷蘭阿姆斯特爾芬為總部的國際航空公司。目前該航空是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的子公司。KLM是荷蘭的国家航空公司。 目前Air France-KLM是法國及荷蘭的主要航空公司,其中KLM主要是經營以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 Airport)為航空樞紐的部分,並將總部設於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法國航空在2004年5月收購荷航,並因此組成了法航-荷航集團。法航-荷航集團在法國的法律之下成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荷蘭皇家航空 · 查看更多 »

華信航空

華信航空(Mandarin Airlines;)是一間中華民國臺灣的航空公司,為中華航空旗下子公司之一,同時為臺灣第四大民用航空業者。原以經營與中華民國政治關係較特殊國家的長程國際客運航線為主,1999年與國華航空合併後,同時接收國華航空與中華航空的國內航線,也將原經營之長程國際航線轉予中華航空,因此現今主力經營國內、兩岸與區域國際航線,並定位為中型區域航空公司。基地與主要轉運中心設在臺中國際機場,重點機場則是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松山機場與高雄國際機場。 華信航空機隊和母公司華航機隊均可自由互相調度,因此華信航空在部分的高載客率航線是採用華航的波音737、空中巴士A330甚至波音747。華信航空也經營臺中國際機場、松山國際機場、花蓮機場及馬公機場的地面代理、航空貨運、空中廚房、飛機維修、機內免稅品販售等周邊事業。.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華信航空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萬國郵政聯盟

萬國郵政聯盟(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Universal Postal Union;缩写都是UPU),簡稱萬國郵聯,是協調成員國之間郵務政策的聯合國,也就是世界郵政的國際組織。每個成員國均同意並接受在相同的條件下處理國際間的郵務職責。總部位於瑞士首都伯尔尼。.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萬國郵政聯盟 · 查看更多 »

非暴力

非暴力(Nonviolence,来自ahimṣā,即不害,“不希望伤害或杀死”)是指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自己或其他人造成伤害的个人行为。它源自于一种信仰:通过伤害人类、动物和环境来得到某种结果是不必要的,还指一种基于道德、宗教和精神法则的放弃暴力的一般哲学。.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非暴力 · 查看更多 »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缩写:ONG)是一类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国家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也各不相同。美国一般称之为“非營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英国称之为“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还有许多国家则用“社团”称之。 由于认为“非政府组织”被滥用了,因为它可以涵盖一切非政府的组织,一些非政府组织倾向于使用“民间志愿”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据一份1995年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报告统计,有接近29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级的更多。据估计,美国有两百万个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过去30年成立的。俄罗斯至少有65000个。每天都有数十个非政府组织成立,光肯尼亚每年就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非政府组织 · 查看更多 »

頭城鎮

頭城鎮是台灣宜蘭縣的一個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鄉鎮,共有七個。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釣魚臺列嶼在行政上劃歸頭城鎮大溪里管轄,但目前由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實際控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頭城鎮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是中華民國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專責行政機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台湾事务辦公室對應。成立於1991年1月,目前亦在香港及澳門各設有代表機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衛生署

#重定向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行政院衛生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领事馆

领事馆是代表一個国家派駐外國處理外交事務的机构,有時也兼作领事的住所,通常设立在首都以外的城市,如較多僑民居住、或是該國國民經常前往的城市。通常負責簽證發放、文書認證、僑民保護和協助(如補發護照)等事務。其與大使館的不同之處,在於駐在國的大使只能有一位,因此大使館相應僅能設置一座,且多位於首都;而領事可以有數名,因此領事館可視情況在多個城市設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领事馆 · 查看更多 »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印歐語系國家又稱之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Paracel”一詞來自古代葡萄牙語的parcel或pracel,意为“礁”),越南称黄沙群岛(),是南中国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中國古稱万里石塘。 西沙群岛主体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海岸线总长518公里。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群岛永兴岛。越南则将西沙群岛划归岘港市黄沙岛县管辖,中華民國政府將其置於高雄轄下,但均没有实际控制西沙群岛中的任何一个岛屿。 由于国共内战后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军力量薄弱,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自1956年起由南越控制,1974年1月17日越军又占领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随即爆发,中国军队收回了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等三岛,南越军队被驱逐出整个西沙群岛。北越在統一越南前,曾經承認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但在統一越南後,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於1997年开放西沙群岛旅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西沙群岛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臺灣外交機構列表列出所有駐在臺灣的外交代表機構,包括官方及非官方的機構。大部分國家在臺北市設置具有大使館功能的代表處,部分同時於高雄市、臺中市設立具備領事館功能之辦事處。 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18個國家當中,17個設有大使館。由於現今聯合國及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基於「一個中國」政策,許多國家在台灣設立半官方或民間團體性質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具有大使館及領事館一樣的功能,提供簽證辦理、護照換發等外交業務,派駐人員也通常為外交官或是政府授權的人員。.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諾魯

諾魯共和國,簡稱諾魯(Nauru,瑙魯語:Naoero,英語舊稱:),是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個島國。距离諾魯最近的國家是位於巴納巴島的吉里巴斯,在諾魯以東約300公里。諾魯的国土面积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僅大於梵蒂冈及摩納哥。瑙鲁的人口約10,500人,位居世界倒數第三,僅多於吐瓦魯和梵蒂冈。 諾魯的原住民是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在19世纪末被德意志帝國吞併成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諾魯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澳洲、新西兰和英国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諾魯被日本佔領,作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戰後諾魯再被託管,直至1968年才獲得獨立。 縱觀20世紀上半葉,諾魯是一個由執政者掌握主要經濟資本的國家。由於諾魯是一個由磷石組成的島嶼,沉積接近地面而能進行簡單的露天採礦。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鹽公司開始在島上採礦Na Nauru znajdowały się wówczas jedne z największych złóż tych skał na świecie,1919年組成英國磷酸鹽委員會;獨立後由國營的諾魯磷酸鹽公司繼續開採。直至1980年代沉積耗盡前,瑙魯仍是磷酸鹽的主要出口國;因此,瑙魯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間曾自誇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权国家之中最高。 可惜的是諾魯原住民並沒有充分運用這些財富,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再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瑙魯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在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並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以作為回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諾魯 · 查看更多 »

高碩泰

碩泰(Stanley Kao;),中華民國外交官。現任中华民国驻美代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高碩泰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是以各种航空飞行器为运输工具为乘客和货物提供民用航空服务的企业,它们一般需要一个官方认可的运行证书或批准。航空公司使用的飞行器可以是它们自己拥有的,也可以是租来的,它们可以独立提供服务,或者与其它航空公司合伙或者组成联盟。 航空公司的规模可以从只有一架运输邮件或货物的飞机到拥有数百架飞机提供各类全球性服务的国际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服务范围可以分洲际的、洲内的、国内的,也可以分航班服务和包机服务。 航空公司可以按多种方式分类:.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航空公司 · 查看更多 »

航空器註冊編號

航空器註冊編號(Aircraft registration),或稱「機身編號」、「機尾編號」(tail number),指的是民用載人航空器在使用前向一國的民航管理機構註冊所獲發的編號,就如同汽車有車牌號碼一樣。1944年的《芝加哥民航條約》(Chicago Convention)規定了各國的航空器要有註冊編號才可使用。而由於航空器常會跨國飛行,為了便於分辨,每個國家都有其首碼(prefix)。 註冊編號通常會漆在機身側邊的前後,而有些國家還會規定固定翼飛機要將註冊編號漆在主翼的上方或下方,另外在鼻輪蓋及垂直尾翼也會漆上註冊編號的一部份。大部份國家的首碼與編號會以連字號隔開,但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則會相連在一起不以連字號隔開。 一般而言私人航空器常以註冊編號做為無線電呼號使用,例如B-12345會唸做「Bravo Dash One Two Three Four Five」;商用航空器則使用航空公司呼號。.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航空器註冊編號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集團旗下的繁體中文報紙,有以下兩個版本:.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蘋果日報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葉金川

葉金川(),台灣公共衛生學者及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為第12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倚重的幕僚之一。曾任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葉金川 · 查看更多 »

钓鱼岛

#重定向 釣魚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钓鱼岛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邱義仁

邱義仁(),生於臺灣臺南,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在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林濁水、吳乃仁、洪奇昌並稱的大老級政治人物,由於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釣魚台列嶼

#重定向 釣魚臺列嶼.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釣魚台列嶼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或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簡稱臺灣代表處、臺北代表處或臺北辦事處(英語: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ECRO),是中華民國在非邦交國所設立的外交代表機構,以民間機構的名義實際行使大使館或領事館的部分權責,已经有實質大使館之功能,其人員在駐在國享有部分外交禮遇。中華民國外交部通過此類代表處和駐在國保持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等關係與交流。這些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有外交关系,基於前者的一個中國政策,因而不與中華民國建立邦交,但轉以此權宜方式維持非正式的外交關係;又因代表處不能以中華民國國號冠名,因而轉用具有指標意義的地名來代替,主要使用臺灣(現今主要國土)以及臺北(現今的首都)。.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查看更多 »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英語: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Japan,,英語簡稱TECO-Japan),亦稱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處,是中華民國駐日本的外交代表機構。因受限一個中國政策,中華民國與日本無正式邦交,兩國以民間機構名義設置外交代表機構;但中華民國外交部對內將該代表處定位為大使館級外交機構,處長的官銜則自2012年9月1日起正名為大使(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對外則仍稱「代表」(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代表處本部位於東京,另設置5個具有領事館功能的分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關係法

是一部现行的美国国内法。1979年1月1日,美國政府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間的所有正式外交關係,轉而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後,美国国会制定此法并由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簽署生效,以規範往後的美國與臺灣關係。《臺灣關係法》中提到,此法為國會授權美國政府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與外國、外國政府或是類似實體所進行或實施的各項方案或交往關係,同樣適用於臺灣人民。.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灣關係法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是一具有民間性質的人民團體機構,實際上由中華民國外交部主導運作,在中華民國與日本關係上擔任居間協調、溝通及交涉之角色,主要聯繫對象為日本政府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 查看更多 »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又称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簡稱TPKM,為中華民國於世界貿易組織(WTO)之會籍名稱。此名稱來自中華民國政府自1950年代起所實際管轄統治的主要土地,即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

《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简称金伯利进程(Kimberley Process),是指对毛坯钻石进出口贸易所实施的一项监管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根除非洲血钻石的非法贸易,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2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55/56号决议通过了《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制度规定,出口国必须为每一批出口的毛坯和半成品钻石封装并由出口国政府主管机构签发的金伯利进程证书,进口国政府在验明出口国官方证书无误后,方可准予进口。对未附有金伯利进程成员签发的证明书的毛坯钻石进口以及面向非金伯利进程成员的毛坯钻石的出口都是禁止的。.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 · 查看更多 »

艾格蒙聯盟

#重定向 埃格蒙特集團財富情報組別.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艾格蒙聯盟 · 查看更多 »

若望保祿二世

#重定向 若望·保祿二世.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若望保祿二世 · 查看更多 »

英亞航空

英國亞洲航空(British Asia Airways,常簡稱為英亞航,)是一家曾存在於1993年至2001年之間的英國航空公司。英亞航是英航的全資子公司,是英航針對中華民國獨特的外交狀況而於1993年3月特別設立,專用於飛行台北與倫敦(經香港)航線 。2001年12月,由於英航不再飛航台北航線,改由同屬寰宇一家的合作夥伴國泰航空負責台北至香港之間的接駁航段,失去用途的英亞航也因此跟隨步入歷史。 在營運期間英航將旗下數架波音747-436型改為英亞航專用塗裝,其基本的塗裝風格與一般英航客機雷同,但除了機身上改用了「British Asia Airways」的公司名稱外,機尾垂直尾翼上原本應該是米字旗的位置處,也被替換成「英亞」兩個中文字,是較為特殊之處。1997年時英航啟用了俗稱為「四海一家」(ethnic liveries)的彩繪機尾新塗裝,英亞航所屬的幾架客機也曾短暫換上新塗裝,此版本的塗裝不再存在「英亞」兩中文字,只能從機身上的航空公司英文名稱看出與一般英航客機不同之處。除此之外,雖然英亞航擁有塗裝不同的機隊,但為了便利調度有時還是會出現普通英航塗裝的客機飛航台北-倫敦航線,或英亞航塗裝的客機飛航與台北無關之航線的狀況。 英亞航班機在飛行台北與香港之間接駁航段時,使用英航承襲自英國金獅航空(British Caledonian,BCal)的「BR」航班代號,但在飛行香港與倫敦之間航段時會改用回英航原本的「BA」代號。.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英亞航空 · 查看更多 »

英國航空

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簡稱英航)是英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並且為寰宇一家的創始會員之一,隸屬於國際航空集團旗下。主要樞紐是倫敦希斯路機場及倫敦格域機場。英國航空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客運公司,全球第七大之貨運航空公司,歐洲第二大航空公司,西歐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全球有三間航空公司曾擁有協和客機型號,英國航空為其中一間,另两間曾擁有協和客機的航空公司為法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英國航空 · 查看更多 »

英文中國郵報

《The China Post》,中文名稱為《英文中國郵報》,是在台灣發行的英文報紙,公司為中國郵報社股份有限公司,由黃遹霈、余夢燕夫婦創辦於1952年9月3日。並交由第二代黃致祥接任,2016年再轉由第三任董事長與發行人為前立委謝國樑。是台灣首家以報紙型態發行的英文報紙。 該報2016年6月移交華聯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為旗下子公司。謝國樑於入主該報一年一個月後,於2017年4月15日宣布該報將於5月15日停止紙本發行,只保留網路版。內部人力也將相應調整,但無法對外確認調整幅度。2017年10月1日華聯國際正式將英文中國郵報移轉至網路媒體今日新聞網(NOWNEWS),改以轉發通稿方式,轉載美聯社(AP)與中央社(CNA)等通訊社所發出稿件,轉型經營英文新聞頻道網站。自此英文中國郵報新聞媒體身分漸漸式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英文中國郵報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陳隆志

陳隆志(),臺灣旅居美國的法學家。 陳博士臺灣民政府2017,9,17入聯合國高峰會四個會議了知看嗎 陳隆志為台南一中第一名畢業而後保送台灣大學法律系的優等生,曾為法政學者彭明敏的學生,1958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畢業,1960年8月到美國留學,獲得西北大學與耶魯大學的法學碩士,耶魯大學的法學博士。現任美國紐約法學院(New York Law School)教授、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967年,臺灣旅美國際法學者陳隆志和社會科學界大師級學者拉斯威爾(Harold D.Lasswell)合作完成《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Formosa in the World Community》一書,主張公投自決、一台一中,1971年出版中文的《台灣的獨立與建國》一書(此書啟發了早期島內秘密台獨工作者投入台獨運動)。 陳隆志長年推動台灣獨立運動,其弟陳隆豐是紐約銀行家,也在海外長年資助民主運動,曾任台灣獨立聯盟外交部長。 其英文著作包括《當代國際法引論》、《人權與世界公共秩序》、《台灣、中國與聯合國》等;中文著作則有《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台灣憲法文化的建立與發展》、《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的進化與退化──舊金山和約四十年後》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陳隆志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ICANN

#重定向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ICANN · 查看更多 »

护照

護照或護證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发放給本國公民或國民的一種旅行证件,用於證明持有人的身分與國籍,以便其出入本國及在外國旅行,同時亦用於請求有關外國當局給予持照人通行便利及保護。 護照關係到在國外所受合法保護的權利與進入本籍國的權利。护照上通常有持有者的照片、签名、出生日期、国籍和其它个人身分的证明。许多国家正在開發將生物识别技术用於護照,以便能够更精确地确认护照的使用者是其合法持有人。 如今国际间旅行通常要求出示护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护照实际上仅仅是一种国际认可的用来对旅行者身份鉴定的手段。而这样的鉴定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或针对某些旅行者可以免除。例如现在美国公民凭驾照即可进入墨西哥,而欧盟国民在欧盟内部旅行也不需要护照。 同样的,护照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被当成身份证件而使用。 國際民航組織已经就护照的标准格式和特点给出了指导文件。 最近有许多关于在护照中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以改进身份识别安全的讨论,美国在911事件后已经针对27个免签证国家要求启用含有此种技术的护照,它是通过一张RFID卡片来儲存生物信息。.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护照 · 查看更多 »

李承晚

李承晚(,),字承龍(승룡),號雩南(우남),大韓民國首任總統、第一至三屆總統(1948年-1960年)。在任期间實施教育治国政策,能源科技国策。 1875年出生在朝鮮黃海道平山郡,曾就读于培材大学(时称培材学堂),1905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士學位,191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1919年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同年受任臨時政府總統。1921年赴美推動韓國獨立運動。1945年歸國任民主議院議長。1948年任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長,同年獲議會選為總統。1951年創立自由党,自任總裁。 其後在1952年、1956年及1960年在被指選舉嚴重舞弊的情況下,連續三次當選總統,1960年因「4·19學運」被迫下野,旋被迫辭職並流亡美國夏威夷直至1965年逝于檀香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李承晚 · 查看更多 »

東京國際機場

東京國際機場(,)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大田區的機場,因座落於羽田地區而通稱為羽田機場(),啟用於1931年8月25日,與成田國際機場並列為東京兩座聯外機場。雖以「國際」為名,但因與成田國際機場分工,實際上以營運國內航線為主,短程與部分長程的國際航線為輔。根據日本《空港法》,該機場被分為據點機場。其占地約1,522公頃,擁有3座航廈、4條跑道,無論在面積、起降航班或旅客流量上,都是日本最大的民航機場;截至2017年,也是世界客運流量第7高的機場。.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東京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東清鐵路

东清铁路(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缩写为 КВЖД)指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國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參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中華民國成立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簡稱中長鐵路(Китайская Чанчун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此鐵路係以哈爾濱為中心,往西延伸至滿洲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內),往東延伸至綏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連/旅顺,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東清鐵路 · 查看更多 »

東方市 (巴拉圭)

東方市(西班牙语:Ciudad del Este,當地臺灣移民稱「橋頭市」)是巴拉圭共和國的一个城市,是該國東南部省份上巴拉那省(Alto Paraná)的首府。東方市為巴拉圭第二大城,僅次於首都亞松森,亦是眾多拉丁美洲城市中,亞洲裔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其中有數千人來自臺灣。 现任東方市市長是萨卡里亞斯(Sandra Mac Leod de Zacarias)。.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東方市 (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梅健華

梅健華(Kin W. Moy,),美國外交官,生於英屬香港,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是第三代華裔美國人,具有在美國國務院及數座駐外使領館服職的經驗,2015年起就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是首位華裔處長。.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梅健華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重定向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汉莎航空

德国漢莎航空股份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簡稱漢莎航空、亦簡稱為德航,是德国的國家航空公司。按照载客量和机队规模计算,为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按照乘客载运量计算,为世界第四大航空公司。其德語原名「Lufthansa」(國際音標:)原意是「空中的漢莎」,而名稱中的「漢莎」源自13至15世紀北德地區強大的商業聯盟漢薩同盟。 漢莎航空的總部設於北威州科隆,樞紐機場則為法蘭克福機場。运营基地称为“汉莎航空中心”,飞行员、地勤人员和空乘人员均主要基于法兰克福。德国政府在1997年以前持有汉莎航空35.68%的股份,目前則由私人投资者控股(88.52%)。汉莎航空在1997年成为星空联盟的创始成员。目前在146个国家有117,000名员工。2010年汉莎航空承载旅客量超过9000万。.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汉莎航空 · 查看更多 »

治外法权

治外法权是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权的情形,通常是外交谈判的结果。例如,若一个甲国公民当在乙国访问时享受治外法权,那麼这个人在涉嫌犯罪时,乙国的法院不能进行审判。.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治外法权 · 查看更多 »

沼田幹夫

#重定向 沼田幹男.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沼田幹夫 · 查看更多 »

波恩

波恩(Bonn),官方称波恩联邦市(Bundesstadt Bonn),是德國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前西德的首都,位於科隆以南约30公里,科布伦茨以北约60公里,人口約30万,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是科隆公国的首都,直至18世纪末。1770年12月16日作曲家贝多芬出生在这座城市。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遷移到柏林前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1996年开始联合国的环境和发展事务组织也驻在这里,2006年11月「UN-Campus」在前政府区正式落成,成为13个联合国驻波恩机构的办公地。除此之外,前政府区目前还设有一些德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总部,例如德国电信和德国邮政,以及德国之声电台和波恩国际会议中心。.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波恩 · 查看更多 »

法亞航空

#重定向 法國航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法亞航空 · 查看更多 »

法國航空

法國航空(Air France)简称法航,是一家法國的航空公司,是法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总部位于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同時也是法國國家航空公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法國航空 · 查看更多 »

澳亞航空 (1990年)

澳亞航空公司(IATA代碼:IM,ICAO代碼:AAU)是一間由澳洲航空設立專門執飛澳大利亞-中華民國臺灣間航線的航空公司。.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澳亞航空 (1990年)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澳洲航空

澳洲航空(Qantas()簡稱澳航,)是澳洲的國家航空公司,暱稱為“飛行袋鼠”(The Flying Kangaroo)。公司的英文名称“QANTAS”是「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s」(昆士蘭及北領地航空服務)的縮寫。總部設於悉尼,以悉尼和墨爾本機場為主要樞紐機場。澳航是不僅於澳洲,同時也是大洋洲以及南半球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亦是全球第3歷史悠久的航空公司,僅次荷蘭皇家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 澳洲航空自1951年以来从未发生死亡事故,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纪录最好的大型航空公司之一。 2013年,澳洲航空重返Skytrax推出的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此前澳航曾連續多年位居該權威排行榜的前五名,但是因為受到2011年的罷工事件等影響,一度在2011年-2012年下落到15名;惟公司在2013年重新振作推出多項服務舉措令公司重返世界航空業主流之前列。2015年,澳洲航空被Airlineratings.com評為的全球十大最安全航空公司首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澳洲航空 · 查看更多 »

成田国际机场

成田國際機場(,),通稱成田機場(成田空港),原名新東京國際機場(),位於日本千葉縣成田市,是東京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年客流量居日本第二位,貨運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八。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被劃分為據點機場。 儘管成田機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東京,但它與東京市中心相距約60公里,兩地即使搭乘最快的大眾運輸工具也要花上36分鐘。為了與東京另一座聯外機場羽田機場區別,國際上常以「東京成田機場」(Tokyo-Narita)稱之。1978年啟用後,來往東京的國際航班主要在此起降,羽田機場則轉以負責國內航線為主。.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成田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海牙

海牙(Den Haag;),官方亦稱s-Gravenhage()是荷蘭南荷蘭省的省會,擁有人口52.6萬(2017年),也是繼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後的荷蘭第三大城。海牙連其周邊的其他八個市鎮形成大海牙地區(Haaglanden),是鹿特丹–海牙都會區和蘭斯台德(Randstad)城市群的一部份。海牙市徽是鸛鳥徽。 海牙是荷蘭唯一一個鄰海的大城市,擁有十一公里長的海岸線,及兩個海灘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和凱克敦。也因為位臨北海帶來便利的交通,海牙自十九世紀以來便是國際觀光勝地。 儘管海牙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與外國使館皆坐落於此地,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海牙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庭和國際刑事法院。.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海牙 · 查看更多 »

斯威士兰

斯威士兰王国(史瓦濟语:Umbuso weSwatini;官方Kingdom of Eswatini;普遍仍稱Swaziland),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內陸國,北、西、南三面為南非共和國所包圍,東北面與莫三比克為鄰。舊英語官方國名為「Swaziland」,其拼寫與歐洲的瑞士(Switzerland)相近,且同屬內陸國,因而有「非洲小瑞士」之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斯威士兰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方濟各 (教宗)

方濟各(Franciscus;Francesco;Francisco;)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本名豪爾赫·馬里奥·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耶穌會會士,義大利裔阿根廷人,能說流利的拉丁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德語。1958年加入耶穌會,1969年成為神父,1997年擔任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並在2001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樞機。他在2013年3月13日獲選為教宗,成為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是繼額我略三世後1282年以來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方濟各 (教宗) · 查看更多 »

文莱

#重定向 汶莱.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文莱 · 查看更多 »

无国界记者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是一个致力保護記者免受迫害並推进新闻自由的政治性国际非政府组织,由羅伯特·梅納德(Robert Ménard)於1979年在法國巴黎創立。總部設於巴黎,並在亞、歐、美、非的15個國家設有16家辦事機構(在美國華盛頓與紐約有兩家機構)。 無國界記者是(IFEX)的成员。IFEX是由全球60多個非政府组织組成的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監察言论自由被侵犯的状况、促進並捍卫言論自由的权力。在无国界记者发表的的报刊、出版物中,指出:“无国界记者捍卫全世界被囚禁的记者的权利以及新闻自由,即《世界人权宣言》中第19条描述的提供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权利。”, Brochure,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16 April 2012 无国界记者在2005年獲欧洲议会授予自由精神萨哈罗夫奖, European Parliament, 27 June 2006。而2012年3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撤除其參與資格,認為其「工作方式」令人質疑並違反新聞倫理。.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无国界记者 · 查看更多 »

无线电

無線電,又稱无线电波、射頻電波、電波,或射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其波長長於紅外線光(IR)。頻率範圍為300 GHz以下 ,其對應的波長範圍為1公釐以上。就像其他電磁波一樣,無線電波以光速前進。經由閃電或天文物體,可以產生自然的無線電波。由人工產生的無線電波,被應用在無線通訊、廣播、雷達、通訊衛星、導航系統、電腦網路等應用上。 無線電發射機,藉由交流電,經過振盪器,變成高頻率交流電,產生電磁場,而經由電磁場可產生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像磁鐵,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同類電子會互相排斥,因此當無線電波射出時,會將前方電波往前推,當連續電波一直射出來時,電波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訊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范信達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信達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无线电 · 查看更多 »

日空航空

日空航空株式會社(,Air Nippon Co.,Ltd),簡稱「日空航空」,是日本全日本空輸的子公司。該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的「日本近距離航空」,後於1987年被全日空集團收購,同時更用現名,直至2012年4月1日併入停止營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日空航空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英語: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簡稱日台交流協會,是日本政府以公益財團法人所設立的民間機構,以維持日本國與中華民國的民間交流及經官方授權辦理的領事業務。 中華民國在日本國對口的單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以及外交部屬下的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 查看更多 »

日本亞細亞航空

日本亞細亞航空(日本アジア航空;Japan Asia Airways)是日本航空的子公司,簡稱日亞航,於1975年8月8日成立,9月15日正式營運,成立的原因是自從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具官方色彩的日本航空停止台灣航線的營運。但因台灣與日本間的航空需求仍大,故另外成立了日亞航以飛航台灣航線。名義上雖然是日亞航營運,但實際上也常調用日本航空的飛機飛行;而日亞航由於專營台日航線,故日亞航的飛機上的刊物、逃生手冊除了英日雙語外也加印了台灣所使用的正體中文,而日亞航也曾招募過具有一定日語能力的台籍空服員。值得一提的是,日亞航自始至終仍未發生嚴重事故與死傷,即使是後來的日航與其他日籍航空公司迄今未在台日航線發生過嚴重事故與死傷。 2000年代,由於日本航空已經完全民營化,不再帶有政治色彩,與台灣的航線便可開放。根據2007年的台日航約修正,2008年4月1日,成立32年、專為台日航線成立的日本亞細亞航空正式走入歷史,整併進日本航空,原台日航線之航班編號改用日航之編號,並以日航塗裝機隊飛行。這次的航約修正也顯示台日關係將更趨正常化。.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日本亞細亞航空 · 查看更多 »

日本航空

日本航空(,英語譯名:Japan Airlines),簡稱日航()、JAL(ジャル),是日本的國家航空公司,同時為寰宇一家成員之一。總部設於東京品川區,並以成田國際機場(國際線)及東京國際機場(國內線)做為樞紐,服務全球229個航點。原為日本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在2010年1月申請破產保護後被全日空超越,但仍與全日空並列為日本兩大航空公司。 日本航空於1951年8月创立、並於同年10月開始經營國內定期航線;至1953年10月1日,改制為(日本政府特別以專法成立的國有企業)。1954年,開辦了第一條往美國的跨太平洋國際航線。經過30年的擴展,在1987年實現完全民營化。2002年,與當時日本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合併。其安全措施亦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所認可。2008年,日本航空每年乘客量為5000萬。 日本航空現使用波音767-300ER、波音777-200ER、波音777-300ER、波音787等作中長程國際飛行;短程及內陸則使用波音737、767及787。集團內另有1間廉價航空公司:捷星日本航空(Jetstar Japan)及4間營運國內線的航空公司:J-Air、日本空中通勤(JAC)、日本越洋航空(JTA)及琉球空中通勤(RAC),提供接駁服務及往次要航點的短途航班。.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日本航空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旧金山 · 查看更多 »

政权

政权(regime)在政府、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指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在社会学范畴是指社会的制度,或社会的秩序。 政权也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通常国家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又譯為政治實體。 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政权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tw

.tw/.--為臺灣的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由臺灣網路資訊中心維護管理。但網域註冊需透過臺灣網路資訊中心所授權的網域代理註冊商進行,全球目前有11家。.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tw · 查看更多 »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本文介紹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與互動。.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 查看更多 »

1992年中韩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交于1992年8月24日。此前两国由于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相互隔绝43年。此次建交标志着东北亚地区冷战体制的彻底瓦解,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韩建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继续发展传统友谊,又与大韓民國建立友好关系,为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两国建交后,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发展迅速,优势互补,彼此間的合作關係也經歷了數次升級。.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1992年中韩建交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世界博覽會

200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The 2005 World Exposition, Aichi, Japan,简称EXPO 2005)是2005年3月25日至2005年9月25日在日本愛知縣瀨戶市、丰田市和長久手市舉辦的世界博覽會。.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2005年世界博覽會 · 查看更多 »

2008年台灣入聯公投

#重定向 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2008年台灣入聯公投 · 查看更多 »

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XXIX Summer Universiade,簡稱2017年臺北世大運或臺北世大運)於2017年8月19日至8月30日在中華民國臺北市舉行,為臺灣首次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是繼2009年高雄世運、2009年臺北聽奧之後臺灣承辦的第三個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也是臺灣有史以來主辦過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共有145個國家與地區參與,參賽運動員總計7,639人,隨隊人員則達3,758人。競賽場館分布於台北市及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鄰近縣市;開幕、閉幕典禮則均於臺北田徑場舉行。是繼日本、中國、韓國、土耳其和泰國後,第六個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亞洲會員舉辦的世大運。.

新!!: 中華民國外交和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民国外交中華民國邦交國台灣邦交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