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指数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是一場發生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群眾運動,因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於當日清晨強制驅離長期於立法院前集會的公投護台灣聯盟(簡稱公投盟),並宣布「對於公投盟日後所申請之集會不予許可」,而引發群眾在2014年4月11日晚間包圍中正第一分局的事件。在1988年520農民運動的時候,城中分局(即今日之中正第一分局)也曾被包圍。.

目录

  1. 41 关系: 大腸花論壇太陽花學運中壢事件中天新聞台中華統一促進黨中華民國憲法中正區 (臺北市)張安樂包围公投護台灣聯盟王炳忠示威立法院白色正義社會聯盟遊行示威馬英九馮光遠言論自由高嘉瑜黃越綏黃景泰违宪审查郝龍斌蘋果日報蔡丁貴臺北市臺北市議員列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臺灣集會遊行法抗議柯文哲民主進步黨江宜樺洪崇晏朱家安戴立忍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方仰寧520農民運動

大腸花論壇

太陽花論壇,狹義來說是太陽花學運退場前後及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等重大事件,由網路名人音地大帝所主持的「太陽花垃圾話論壇」,特色包括在晚間舉行並持續到半夜甚至凌晨,透過網路直播,讓參加學運的人輪流上台幹譙,國罵、三字經不絕。而在學運後,各地也衍生出類似的論壇,主持人、是否有直播各不相同,甚至也不見得以罵髒話為主,也可視為是學運離場後「轉守為攻,出關播種」的一環。 位於立法院中山南路大門口的「太陽花垃圾話論壇」,在太陽花學運退場後的深夜持續進行,聚集了逾千名群眾。中正一分局局長方仰寧表示,為讓民眾暢所欲言,避免警民衝突,決定當晚不採取驅離行動。.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大腸花論壇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太陽花學運

中壢事件

中壢事件,是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中,由於中國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作票,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警方發射催淚瓦斯以及開槍打死青年的事件。中壢事件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開啟爾後「街頭運動」之序幕。 《新新聞》於2014年訪問到一位自稱當年為警備總部的便衣憲兵,擔任教育班長,混在群眾裡面搞破壞,以及搧風點火鼓動群眾,帶六個兵縱火燒中壢分局跟中壢消防局,並帶兵將雲林、嘉義榮民之家的人頭資料抄過來入籍桃園縣,調了二十幾萬人的資料,投票當天由士兵代為投票的情事,並於事後得到三千元的加給金。.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中壢事件

中天新聞台

中天新聞台,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天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1995年9月1日開播(傳訊時期)。.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中天新聞台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华统一促进党,简称统促党,为中华民国的紅色统派政党之一,具有黑社會背景。该党支持、頌揚中國共產黨,支持共產黨的九二共识版本、一中原则等主张,并以促成兩岸一国两制为宗旨,在公開活動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中華民國憲法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中正區 (臺北市)

張安樂

張安樂(),綽號「白狼」,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出生於南京市,毒梟、黑道大老、竹聯幫創立元老之一,現任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和中国民主进步党荣誉总监。.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張安樂

包围

包围是軍事術語。指军队被于其它友军所隔离开和被敵軍圍困的一种状态。指的是外层包着内层。对于被包围的军队来说是很危险的。首先战略上来讲,被包围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線,其次在战术上,会被敌军從各个方面进攻。并且被包围的军队不能撤退,造成投降或者被全歼的危险。.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包围

公投護台灣聯盟

團法人台灣公投護台灣聯盟促進會,簡稱公投護台灣聯盟、公投盟、ART,是臺灣的社會運動團體,主張修正《公民投票法》降低公民投票門檻、廢除《集會遊行法》。2008年11月2日,由前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蔡丁貴發起,與有志一同在立法院門前靜坐抗議的各大社團合併成立,以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促成立法委員選制合理化」及「修正鳥籠公投法」為成立時的短中長程目標。從2008年10月25日總召集人蔡丁貴教授靜坐開始算起,於立法院旁架設帳篷,並長期靜坐抗議,已近十年。 2018年3月6日,約有十名中國國民黨青年軍成員到公投盟帳篷潑漆與持棍棒破壞。2018年3月23日,因臺北市建管處接獲民眾檢舉帳篷是違建,臺北市政府當天上午舉行治安會報時,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下令拆除帳篷。.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公投護台灣聯盟

王炳忠

王炳忠(),筆名卜正,中華民國台南佳里人,成長於台北市萬華區。王炳忠為新黨黨員,出身於黨主席郁慕明培育的新黨青年軍,現任該黨的青年委員會主席、全國委員會新聞聯絡人兼發言人,亦為抗獨史陣線召集人。2014年時,因破音大唱《中華民國頌》,反對佔領國會事件而出名。其戶籍現隨父親遷至新北市板橋區,曾參與2014年新北市板橋區市議員選舉並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列為新黨不分區立委名單第6名,惟皆落選。目前被法務部調查局指控涉嫌違反國安法,身陷王炳忠案,并遭到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起訴。.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王炳忠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示威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立法院

白色正義社會聯盟

白色正義社會聯盟,簡稱白色正義、白盟,台灣社會運動團體,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期誕生的團體,成立時的訴求是支持通過服貿協定,對抗太陽花學運提出的訴求,要求佔據立法院的學生返還國會,總召、創辦人為比特威。.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白色正義社會聯盟

遊行示威

遊行,或稱為遊行示威,是指民眾走到街頭示威,對特定議題表達不滿。 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臺灣則使用「路過」一詞做為規避《集會遊行法》的代名詞。.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遊行示威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馬英九

馮光遠

馮光遠(Neil Peng,),筆名徐玖經,生於臺灣臺北縣三重鎮(今新北市三重區),外省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上海,是記者、作家、編劇、攝影、劇場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國時報》主筆、副總編輯。馮也是《給我報報》、憲政公民團創辦人,並曾受聘於金石堂書店擔任行銷創意總監,以發表幽默與政治諷刺文章聞名。.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馮光遠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言論自由

高嘉瑜

嘉瑜,中華民國女性政治人物,臺灣基隆人。現任臺北市議員,曾以24歲之齡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國民大會代表。.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高嘉瑜

黃越綏

黃越綏(Ellen Huang,),出生于臺灣臺南縣新營鎮,是臺灣著名政治人物。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哥哥黃越欽曾任監察委員與司法院大法官,弟弟黃越宏是知名新聞人。.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黃越綏

黃景泰

黃景泰(),基隆市人,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基隆市議長、基隆市議員(第6選區「暖暖區」).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黃景泰

违宪审查

違憲審查(Constitutional review),或稱合憲性審查,是指基於權力制衡原則,由釋憲機關判斷命令、法律或者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憲法。对于个人行为的司法审查属于传统司法权,而违宪审查则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後,普遍发展為維護宪法机制的司法權力,是司法獨立的象徵。.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违宪审查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郝龍斌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集團旗下的繁體中文報紙,有以下兩個版本:.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蘋果日報

蔡丁貴

蔡丁貴(Tsay Ting-kuei,),臺灣高雄人,生於臺灣高雄縣岡山區彌陀鄉蚵仔寮(今高雄市梓官區西南一帶),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榮譽教授,專長為海岸工程、計算水力學、地下水水力學,同時身兼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集人,獨派色彩濃厚,以「台灣獨立建國」為終身職志,並出任自由台灣黨創黨黨主席,2018年5月18日表示自己想當八家將。.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蔡丁貴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臺北市

臺北市議員列表

臺北市議員列表名列現任或曾任於臺北市議會的議員:.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臺北市議員列表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簡稱臺北市警察局、臺北市警局、北市警局)為臺北市最高警察行政機關 ,隸屬內政部警政署及臺北市政府,民國56年成立,負責臺北市內治安之維護,及市內所有警察行政、人事、教育及訓練等事務。警察局局本部設立於中正區延平南路。 下轄有中正第一、中正第二、文山第一、文山第二、大同、中山、萬華、大安、信義、松山、內湖、南港、士林、北投 等14個分局。.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簡稱中正一分局)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屬的分局之一,警察編制員額352名,轄區面積3.733平方公里,人口49693人,地境線東以新生南路、信義路與大安分局為界;南到愛國東、西路與中正第二分局為界;西以中華路與萬華分局接壤;北至市民大道、鄭州路與大同、中山分局相連。.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臺灣

集會遊行法

《集會遊行法》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前身是台灣在解嚴後,於1988年1月20日制定公佈的《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在動員戡亂時期宣告結束後,於1992年7月14日修正更名,7月27日總統公布。第一條立法目的說明此法的目的為:「為保障人民集會、遊行之自由,維持社會秩序」。.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集會遊行法

抗議

抗議是一種對事件或情況強烈反應的表達。這個詞語通常意味著對某事反對的反應,而以前亦可以表示是為了某事的反應。抗議者可能通過公開、有力的方式組織抗議,使其意見被聽取,來試圖影響大眾輿論或者政府政策,也可能採取直接行動,來試圖直接制定它們想要的改變。 自我表現在理論、實踐或外觀上可能被政府的政策,經濟環境,宗教規範,社會結構或媒體壟斷所限制。當該等限制發生時,反對可能會蔓延到其他領域,如文化,街道或移民。 抗議自身有时可能是緣由反抗議。這種情況下,反抗議者會就原抗議,對其支持的人,政策,行動等進行示威。.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抗議

柯文哲

柯文哲(),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柯文哲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民主進步黨

江宜樺

江宜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市暖暖區,客家人,父親來自福建漳州,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歷任政治學系副教授、政治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等,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顧問。在馬英九總統任内开始从政,歷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江宜樺

洪崇晏

洪崇晏(Ian Hung,)是台灣街頭社會運動參與者。就讀臺中一中時加入校刊社,開始接觸到寶藏巖、樂生、美濃反水庫等議題資訊,開啟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高三升學時思考議題,認為行動層面的社會參與,需要理論基礎,決定選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就讀。進入大學後加入大學新聞社(大新社)和台大大陸社,2012年起跟隨大新社成員正式參與反樂生療養院拆遷,升學時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並曾連任三屆文學院學生會議代表(2010-2013),並曾擔任學代會祕書長一職。自參與樂生反迫遷之後,陸續參與反大埔拆遷、反媒體壟斷、文林苑案、華光社區、反國光石化、支持警消組工會運動、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等陳情抗爭事件,都有他的參與。在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中批評中正一分局局長方仰寧而引起巨大爭議。臺灣綠黨賞員,現為臺灣永社副祕書長(至2018年)。.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洪崇晏

朱家安

朱家安,台灣宜蘭人,「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長年經營部落格「哲學哲學雞蛋糕」,致力於哲學普及化的工作。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班肄業,研究專長為自由意志。 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現為自由工作者、沃草「公民學院」主編。.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朱家安

戴立忍

戴立忍(),台灣電影導演,從事電影、劇場、電視以及現代文學創作,專長於導演、編劇、剪輯、表演。曾兩度榮獲台北電影節首獎,多次榮獲金馬獎各類獎項。2009年製作、編導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在全世界多個影展屢獲大獎。2014年,戴立忍挑戰具衝突性的角色,以電影《寒蟬效應》入圍第5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戴立忍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英文:New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簡稱新北市警察局、新北市警局、新北警局), 為新北市最高警察行政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警政署及新北市政府,負責新北市內治安之維護及市內所有警察行政、人事、教育及訓練等事務。局本部設於板橋區府中路,下轄金山、瑞芳、汐止、新店、淡水、板橋、海山、土城、樹林、中和、永和、三峽、新莊、三重、蘆洲、林口 等16個分局。.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方仰寧

方仰寧(),臺灣警官,生於彰化縣,本省人,畢業於精誠中學、中央警察大學碩士,曾任內政部警政署交通組組長、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長、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長,亦曾任分隊長、科員、大隊長、副分局長。現任臺北市警察局副局長。.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方仰寧

520農民運動

#重定向 1988年臺灣農民運動.

查看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和520農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