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壢事件

指数 中壢事件

中壢事件,是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中,由於中國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作票,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警方發射催淚瓦斯以及開槍打死青年的事件。中壢事件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開啟爾後「街頭運動」之序幕。 《新新聞》於2014年訪問到一位自稱當年為警備總部的便衣憲兵,擔任教育班長,混在群眾裡面搞破壞,以及搧風點火鼓動群眾,帶六個兵縱火燒中壢分局跟中壢消防局,並帶兵將雲林、嘉義榮民之家的人頭資料抄過來入籍桃園縣,調了二十幾萬人的資料,投票當天由士兵代為投票的情事,並於事後得到三千元的加給金。.

38 关系: 做票印泥台1線中壢區中國國民黨中和區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法務部余登發國立中央大學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催淚彈美麗島事件聯合報選舉舞弊許信良警備總部黨外運動黑名單 (臺灣)范巽綠郭雨新臺灣通緝陳國祥林正杰桃園縣長桃園縣政府警察局橋頭事件檢察官法務部調查局派出所有期徒刑新北市新新聞拇指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2年花蓮立委選舉集體作票事件

做票

做票為選舉舞弊行為之一,在投開票過程中,利用不正當手段使特定候選人之得票增加或減少,進而改變投票結果的行為。其中種票是做票的一種,出術者在選區安插額外鐵票選民,令指定候選人增加勝算機會。.

新!!: 中壢事件和做票 · 查看更多 »

印泥

印泥是使用印章时粘在印章底部的颜料,一般为红色。使用时先拿起印章,将印章底部摁入印泥盒,粘上一定量印泥,然后拿起印章用力压在纸上。印泥的颜色一般可以在纸上保存很久。 傳統印泥是以研細的硃砂(硫化汞)調入精制的菜籽油中,再混入艾絨製成,印泥以儲於瓷缸為宜,陶器、金屬容器皆不宜儲放印泥。儲放日久應定期攪動以免成分分離。 現代市售印泥多以化學顏料調製,亦可將印油注入棉布、膠棉等堆疊而成的台面而不調入艾絨使用,市面亦有印油單獨出售。前述檯面入油性印油者仍習稱印泥,檯面注入水性顏料者多稱為印台。 Category:印章.

新!!: 中壢事件和印泥 · 查看更多 »

台1線

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是臺灣西部一條南北向的省道,自清領時期就是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門前,臺灣公路原點和與臺3線共線起點,臺1甲線、臺5線、臺9線交岔處,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臺26線交接處),全長共計461.081公里。蘇花改竣工後,台9線縮短約20公里長,台1線也成為臺灣公路系統里程最長的省道。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堪稱臺灣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臺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臺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臺1甲、乙、丙、丁、戊、己線。 另外,於屏鵝公路佳冬段設有戰備跑道,也是唯一設在省道的戰備跑道(俗稱佳冬戰備道)。.

新!!: 中壢事件和台1線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中壢事件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中壢事件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新!!: 中壢事件和中和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中壢事件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中壢事件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務部

法務部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內,與司法院為鄰,隔重慶南路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相望。 除本部之外,法務部另轄調查局、廉政署、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分署、行政執行署、矯正署、司法官學院、法醫研究所以及所屬機關28個檢察機關與77個矯正機關等一共124個機關,本部暨所屬機關員工約一萬八仟餘人。.

新!!: 中壢事件和中華民國法務部 · 查看更多 »

余登發

余登發,臺灣高雄橋頭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一屆國大代表、高雄縣長、中國統一聯盟首任名譽主席,1979年曾遭「通匪」罪名逮捕。臺南商業專門學校畢業本科畢業,是臺灣戒嚴時期統派政治活動家,因有功於台灣民主運動,被喻為台灣民主先驅、「台灣野生的政治家」、「赤腳政治家」。1989年兒媳競選縣長時,余死於自宅,致死原因存有爭議。.

新!!: 中壢事件和余登發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大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

新!!: 中壢事件和國立中央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為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政治作戰最高專責單位,負責中華民國國軍政治作戰工作之策劃與督導。.

新!!: 中壢事件和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 查看更多 »

催淚彈

催淚彈(Lachrymatory Bomb,亦可視乎內含催淚劑而命名為CS Grenade或CR Grenade),亦稱催泪瓦斯、催淚氣體(Tear Gas)或催淚煙(Tear Smoke),是一種以催淚性毒剂為有效載荷的彈藥,施放後可快速及大範圍擴散,屬於非致命性武器。現為各國军队及警察廣泛應用於防暴用途,一般將其分為爆炸式及燃燒式兩種。前者常利用榴彈發射器、較大口徑之霰彈槍(如雷明登870泵動式霰彈槍)或配備相應附件的槍械發射,通過炸藥爆炸將毒劑迅速釋放到目標區域,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後者則能夠產生足夠氣化毒劑的高溫,起效速度不如前者亦較為安全,常透過手擲使用,容易讓投擲對象躲過,甚至反擲。現時亦有類似胡椒噴霧,按押式噴灑的催淚噴霧或噴劑,以及液化的催淚水劑,兩者的威力均不及催淚彈。當中後者由於揮發性較強,因此在戶外使用的威力有限,較適用於室內防暴工作,不過這反而是一般催淚彈沒有的優勢,因為催淚彈若在室內使用,催淚氣體將無法散去,導致示威者(甚至其他市民)窒息死亡。 目前常用的催淚劑主要有CS催淚性毒氣、CR催淚性毒氣及辣椒素等,而DM、CN等傳統毒劑因副作用過大等缺陷已逐步被淘汰。刺激性毒剂一般只称作刺激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类似切洋葱)、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能夠使人迅速出現流泪、流涕、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從而妨礙其行動。.

新!!: 中壢事件和催淚彈 · 查看更多 »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為一黨專政的蒋经国政府稱此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混入群眾中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外圍的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彈,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及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除事件总指挥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外,其餘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動國際社會,使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持续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轉變。 美丽岛事件的七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六位受刑人在出狱后都曾担任民主进步党的党主席或者代理党主席。吕秀莲是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陈菊是中华民国首任民选女性直辖市长以及现任的总统府秘书长,姚嘉文是首位民主进步党籍的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主进步党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党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主进步党的前任党主席,施明德是民主进步党历任党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主进步党走向执政的党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新!!: 中壢事件和美麗島事件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中壢事件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選舉舞弊

#重定向 选举操控手法.

新!!: 中壢事件和選舉舞弊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新!!: 中壢事件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警備總部

#重定向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新!!: 中壢事件和警備總部 · 查看更多 »

黨外運動

外運動,一般指臺灣的政黨民主進步黨在1986年成立之前,非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因當時一黨執政之中國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亦包括組織政黨。反對派及獨立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Tóng-goā)為名,推動台灣民主。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國民黨的人士,並不等同于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黨外」,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而「黨外」一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黃信介開始。.

新!!: 中壢事件和黨外運動 · 查看更多 »

黑名單 (臺灣)

黑名單一般指駐外單位不予核發簽證的參考名­單,或者對於出境者不再核准其入境的政策,被視為打壓異己、維護專制統治、以及宣稱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台灣,黑名單特別指國民黨政府來臺之後,在國民黨專制的戒嚴時期,針對主張臺獨、民主或同情左派以及共產主義等政治異議人士採取不予核發簽證或禁止入境措施。針對「黑名單」返臺的禁令在1992年解嚴之後終止,官方稱「列註人員名單」。台灣解嚴回歸真正的法治社會後才有「不受歡迎人士」名單取而代之。.

新!!: 中壢事件和黑名單 (臺灣) · 查看更多 »

范巽綠

范巽綠,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浙江吳興,生於臺灣臺北市,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第一代」。北一女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范是民主進步黨外省籍創黨元老,曾任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總幹事,也曾代表該黨當選第3、4屆不分區立委;2000年就任教育部政務次長,2006年卸任。 此外,范巽綠曾爭取民進黨第7屆不分區立委提名失敗,亦曾協助陳菊於2006年競選高雄市長成功。2014年12月25日擔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迄今。 范巽綠夫婿張富忠,為黨外運動人士、黨外編聯會會長、前民進黨黨員、倒扁運動副總指揮。2006年至2007年,民進黨爆發派系傾軋之十一寇事件,范巽綠、蕭美琴捲入,與羅文嘉、蔡其昌、鄭運鵬、段宜康等十一寇,成為部分深綠支持者「猜忌」的對象,合稱「十三寇」。.

新!!: 中壢事件和范巽綠 · 查看更多 »

郭雨新

郭雨新(),字--雲,臺灣宜蘭市人,臺灣政治人物。日治時期於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今改制為國立宜蘭大學)臺北帝國大學(今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林專門部畢業。戰後為臺灣省議會「五龍一鳳」之一,也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後因與林榮三之間的選舉爭執,赴美不返,病逝於美國華府。 其子郭時南為現任駐希臘代表,曾任宜蘭市市長、駐斐濟代表、駐新加坡代表等職。 1969年陳菊曾擔任郭雨新的秘書。.

新!!: 中壢事件和郭雨新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中壢事件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通緝

通緝令是由法庭或者官方發出,急欲尋找某人有關某案件,例如艾曼·扎瓦希里及奧薩瑪·賓拉登,刑事或民事,該人可能稱通緝犯或者重要目擊證人。通緝令內可能會提及案情、被通緝人士個人資料及賞金。 在中國古代,有江湖人物以尋找通緝犯,交官府為事業。在美國牛仔電影和日本動漫航海王中,也有以捉通緝犯為業的人物角色,常稱為「賞金獵人」。.

新!!: 中壢事件和通緝 · 查看更多 »

陳國祥

陳國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2014年2月26日,《自由時報》社論批評馬英九政府:「5年多來,馬政府積極將台灣連結中國,導致台灣的新聞、言論也向下沉淪,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在台灣與中國各方面標準都差不多的基礎上,所謂的『和平統一』才有可能實現。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新聞、言論幾乎不可能提升到台灣的水準。對此,馬政府所能做的、所樂見的,就是台灣的新聞、言論自由快速瓦解,直到與中國一樣的低水準;如此,『和平統一』便水到渠成。」2014年2月28日,時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的陳國祥批評該文:「這是典型陰謀論。一些極端報紙和電視名嘴,口誅筆伐之所向,多半是指控執政當局及其同夥的不軌陰謀:不是批判他們瞞天過海、隱匿真實的意圖與作為、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利益。……其實,這種論斷只是顯現真正邪惡的無非是他們自己,因為正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所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從惡裡出來的。』……走過威權統治時代的我們,以往既然受過陰謀論的禍害,更應以此為戒;切莫步隨當年執政者的惡劣行徑,再以陰謀論加諸包括執政者在內的任何人。」2014年3月8日下午,陳國祥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媒體發展·社會公益」系列講座演講,他說,某些媒體和名嘴不但經常扭曲事實真相,還常散播陰謀論去攻擊相對陣營的人與事;陰謀論是台灣極端媒體和名嘴最常使用的謾罵武器,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這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權益;只有回到媒體「探照真實」的本然角色,回到新聞工作者「守望告知」的初心,才能恢復新聞媒體的本質,也才能成就優質的民主。.

新!!: 中壢事件和陳國祥 · 查看更多 »

林正杰

林正杰(),生於台灣雲林縣,籍貫中國福建漳州東山縣。政治人物,早期曾為中國國民黨籍,參與「黨外運動」,為民主進步黨創始黨員之一,有「街頭小霸王」之稱。後於1990年退出民主進步黨。2016年恢復中國國民黨籍。 曾經擔任台北市議員,任內與陳水扁、謝長廷被稱為「黨外三劍客」。後出任新竹市副市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紅衫軍自主公民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新!!: 中壢事件和林正杰 · 查看更多 »

桃園縣長

#重定向 桃園市市長.

新!!: 中壢事件和桃園縣長 · 查看更多 »

桃園縣政府警察局

#重定向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新!!: 中壢事件和桃園縣政府警察局 · 查看更多 »

橋頭事件

橋頭事件,為發生於1979年1月22日於台灣高雄縣橋頭鄉(現在的高雄市橋頭區)的示威遊行活動,為國民政府在台灣實施戒嚴三十年以來第一次的政治示威活動。.

新!!: 中壢事件和橋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檢察官

檢察官,又名控方律師(prosecutor)是一種法律工作者。無論在歐陸法系或英美法系,檢察官均是進行刑事追訴的主導者,在一些法制中,檢察官也是公眾利益、國家利益的代表人。.

新!!: 中壢事件和檢察官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調查局

法務部調查局(簡稱調查局、MJI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犯罪偵查與情報機構,隸屬於法務部。總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於省及直轄市設有調查處與航業調查處,於各縣市設立調查站。 負責執行維護國家安全與偵辦重大犯罪之工作;另於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等4個地區設立機動工作站,作為專責辦案單位。肅貪工作領域,職責類似香港廉政公署或新加坡貪污調查局;防制毒品業務,職責相近美國緝毒署(DEA)或。.

新!!: 中壢事件和法務部調查局 · 查看更多 »

派出所

派出所,為最基層的警察機構,亦指其所在之建築物。派出所通常直屬於地方政府層級的警察局(公安局),其轄區範圍通常很小,在都市裡可能是一條街或數條街;在鄉間可能是一個村落或數個村落。一個派出所通常只有個位數的警務人員,也沒有專門的拘留室、偵訊室等設施,有些以房間作為暫時拘留之用。 中國的派出所最早是由袁世凱於1914年12月公佈《設置派出所規程》在北京設立,在日本相當於派出所層級的警察機構稱為「交番:こうばん」。.

新!!: 中壢事件和派出所 · 查看更多 »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內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稱為有期徒刑,在香港和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區称为有期监禁,在日本國及大韓民國稱為有期懲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很大,不同国家或地區对于这种刑罚的执行有所不同。澳門禁止無期徒刑,所以別處的有期徒刑在當地就是徒刑。.

新!!: 中壢事件和有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中壢事件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THE JOURNALIST),台灣一政治類周刊,1987年3月12日創刊,每週四出版,口號是「台灣不能沒有的聲音,最犀利的新聞時事周刊」,內容為當週最熱門的政治新聞焦點與深度報導,創刊時核心人物包括從中國時報系離職的王健壯、南方朔(王杏慶)、司馬文武(江春男)、周天瑞、胡鴻仁等。 《新新聞》被視為自由主義刊物,輿論導向一般認為有利於民主進步黨。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新聞》對於民進黨的批判增加。2004年10月6日,《新新聞》第917期刊登民進黨創黨元老楊祖珺的文章,顛覆民進黨官方版黨史。 台灣許多知名的新聞從業者曾在《新新聞》任職,除了《新新聞》創刊時核心人物以外,還包括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董孟郎、專欄作家公孫策(陳哲明)、《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等。 曾陸續任職《新新聞》的總編輯有:黃創夏、盧伯華、楊照。 1989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錄影帶《選舉大系》,共8輯,標榜平衡老三台選舉新聞的偏頗報導;1993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節目《選情大家看》反映各縣市選情,共147輯。 2007年,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本名朱子昭,前大圈仔)投資《新新聞》,成為《新新聞》社長。 2017年4月,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買下《新新聞》100%股權,成為《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 2017年4月23日,《新新聞》舉行30周年社慶酒會,公孫策表示,《新新聞》名稱是他告訴司馬文武的,因為「舊新聞」可以淘汰了,這是《新新聞》的精神;《新新聞》創刊時能讓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接受,是因為沒有脫離事實,從來不講非事實的部分,也就是「新聞主義」,堅持講真實的,才不會無緣無故被查禁。.

新!!: 中壢事件和新新聞 · 查看更多 »

拇指

拇指,又稱大拇指,是第一隻手指,也是五个指头中最强壮的一个,長度與小指相若。.

新!!: 中壢事件和拇指 · 查看更多 »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八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選舉同時於1977年11月1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0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全臺各地投票所進行,全臺選舉人數7,713,194人,出席投票者6,196,081人,投票率為80.39%《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6月,下冊第476-483頁。 此次選舉由於中國國民黨涉嫌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做票,引起中壢市民忿怒,上千名群眾包圍、搗毀並放火燒毀中壢市警察分局,史稱「中壢事件」。最後,在20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桃園縣、臺中市、臺南市、高雄縣等4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外,其餘16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中壢事件和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2年花蓮立委選舉集體作票事件

#重定向 1992年花蓮縣立法委員選舉集體作票事件.

新!!: 中壢事件和1992年花蓮立委選舉集體作票事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坜事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