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民主進步黨

指数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263 关系: 加拿大劉櫂豪執政黨基隆市印度尼西亚南投縣台灣主體性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獨立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台灣歷史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政治台灣政治史台灣智庫台獨台獨黨綱吳乃仁吳釗燮吳沛憶吳思瑤大洋洲外交姚嘉文宜蘭縣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屏東縣左派和右派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文化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中華民國立法院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政黨中間偏左中正區 (臺北市)东南亚市 (中華民國)一邊一國一邊一國連線人民最大黨張俊宏張俊雄...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張火爐 (桃園市議員)張花冠彭明敏彰化縣何欣純何景榮余天徐佳青圓山大飯店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統一綱領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自由聯盟嘉義市嘉義縣單一選區兩票制呂秀蓮兩黨制勞工勁報四不一沒有王定宇王幸男社会社會福利社會正義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連線私立東吳大學立法院管碧玲綠色縣 (中華民國)经济缅甸美國南部美國西部美國東部美麗島系美麗島雜誌羅致政無黨籍直轄市 (中華民國)花蓮縣聯合報萬年國會非洲行政院許信良許榮淑許添財高志鵬高雄市高雄市 (1979年-2010年)高雄縣謝長廷魏明谷谷辣斯·尤達卡賴清德越南趙天麟 (臺灣)趙正宇軍事黨外運動黨團會議黨鞭黃守達黃德福 (台灣)黃俊哲黃信介范雲 (臺灣)郭正亮蘇嘉全蘇貞昌蘇震清蘋果日報 (台灣)赵天麟邱建富邱義仁邱議瑩蔡同榮蔡適應蔡英文蔡易餘鄭運鵬鄭朝方鄭文燦自由臺南市臺南市 (省轄市)臺南縣臺中市臺中市 (省轄市)臺中縣臺北市臺灣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省戒嚴令臺灣選舉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民眾黨臺灣日治時期臺東縣金門縣苗栗縣雲林縣連江縣 (中華民國)進步主義陳定南陳亭妃陳建仁陳唐山陳啟昱陳光復陳勝宏陳素月陳賴素美陳致中陳水扁陳水扁政府陳淑華陳明澤陳明文陳文龍GoGoGo連線柬埔寨柯建銘柳金財林右昌林宜瑾林佳龍林德福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林秀玲林瑩蓉林智堅李孟諺李進勇李昆澤李應元杜文卿桃園市欧洲正常國家促進會正義連線段宜康民主民主進步黨 (消歧義)民主進步黨主席民主進步黨黨旗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民進黨 (消歧義)沈富雄沈發惠泰国泛綠泛藍洪奇昌洪耀福涂醒哲游錫堃湯火聖潘孟安澎湖縣春節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新世紀國會辦公室新北市新移民新竹市新竹縣新潮流系新未來智庫施明德文化政黨輪替教育扁家弊案拉丁美洲曹來旺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扩展索引 (213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民主進步黨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劉櫂豪

劉櫂豪(Liu Chao-hao,櫂音兆,),臺灣政治人物,曾任法官,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臺東縣河洛泉州人。於前臺東縣長徐慶元任內擔任副縣長;在2012年立委選舉中、泛藍分裂情況下,當選為臺東縣選舉區第二位民進黨籍立委。2016年立委選舉以64.1818%得票率大勝,以絕對多數順利連任。 2017年12月27日,民進黨舉行2018年縣市長選舉第二波提名,劉櫂豪獲民進黨確定徵召為臺東縣長選舉候選人。.

新!!: 民主進步黨和劉櫂豪 · 查看更多 »

執政黨

執政黨,是一個國家政府中獲得政權的政黨,一般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地方行政長官所屬的政黨,或者是其他形式而掌握執政權的政黨。 标准的議會民主國家中,执政党是指实际控制立法行政权力的政党,政治下的执政权力一般限于国家治理,不是能真正掌握国家制度的权力,因为单一政党及其政治家无法代表绝对多数政治力量。民主國家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在担任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职务时,擁有依法組織政府和制定政策的权力,同时执政党負起政治責任,以維護執政權,否則會在下次選舉中成為在野黨甚至丧失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地位。在政党轮替中與執政黨相反的是在野黨,即在国家机关中拥有席位,有政治地位的政党,或反對黨,即广义上反对执政党的政党。.

新!!: 民主進步黨和執政黨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民主進步黨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民主進步黨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民主進步黨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灣主體性

#重定向 臺灣主體性.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主體性 · 查看更多 »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FAPA)是一個促進國際關注台灣議題、推动台湾独立的组织,1982年由蔡同榮、彭明敏、王桂榮、陳唐山等人在美国洛杉矶合創成立,首任会长為蔡同荣,現任會長為陳正義律師。總會設於華盛頓特區,在全美各地另有43個分會,會員約2000人。 2002年1月,總統陳水扁在出席FAPA20週年慶時主動宣佈在中華民國護照加注「TAIWAN」字樣。2007年3月4日,陳水扁在出席FAPA25週年慶時提出「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獨的問題」的「四要一沒有」。.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英文: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白話字:Tâi-oân To̍k-li̍p Kiàn-kok Liân-bêng),簡稱台獨聯盟或獨盟,是一個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組織。1970年由四個海外獨立運動團體: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委員長辜寬敏)、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美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1966年成立,當時主席為蔡同榮)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與國內台灣自由聯盟共同組成世界性台灣獨立聯盟。成為在海外勢力最大的台灣獨立運動組織。.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早年是由台灣的泛綠陣營及旅居外國的台灣人所倡議的運動,被認為是台灣本土化運動之一,運動於2002年5月11日正式啟動,所以這個運動又稱511台灣正名運動,由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而2002年亦被參與者視為這個運動的啟蒙年。民主進步黨政府於2000年首度執政後,將多數運動的內涵加以實踐,並於2006-2008年間到達高峰。泛綠「正名運動」的重點在區別臺澎金馬地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由於正名運動的目標為去除所有表示本國代表「中國」的名稱,因此多數內涵與中國國民黨的政綱及認同本質有落差,引發在野的泛藍政治人物與中華民國支持者強烈反對,認為是斬斷「臺灣」和「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正名運動除了去蔣化之外,亦包括駐外機構名稱與在居住國之身分。.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正名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歷史

#重定向 臺灣歷史.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民族主義(Taiwanese Nationalism),或稱台灣國族主義,是一種存在於台灣的民族主義。此主義涉及了台灣人在各種層面的複雜思想體系。其宗旨在於建立一個由台灣人彼此認同且內聚的台灣國族,以台灣人自身的自主意識為思想的中心點,進而追求民族的最大利益並且擺脫來自任何境外國家及民族的直接束縛及影響。與建立在種族主義之上的族群民族主義(種族民族主義)不同的是,台灣民族主義是建構在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傳統之上的公民民族主義,僅僅強調台灣人應認同台灣這個國家,並無關乎血緣、祖先及文化及種族或族群層面的認同。本主義內涵的民族並非特指和獨尊特定的台灣族群,而是指任何認同台灣價值的台灣公民。因此,台灣民族主義係由原住民、閩南裔、客家裔、戰後移民裔及新住民等所有族群所共同擁有的。.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台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本土化運動(Taiwanization)是指臺灣強調在地的歷史、地理、文化、及主體意識的一種運動,以發揚臺灣本土文化和文化層面的去殖民化為主要宗旨。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發展期間,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有著不同層面的意涵,但自從1980年代末期解嚴以來的一連串發展尤為明顯,直到今日仍在進行中。影響層面擴及台灣的文化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變遷,官方或民間自行發起的各種活動都促成此種變化快速的推廣。另一方面,反對者指稱該運動事實上是一種「去中國化」,認為其目的是想促使台灣從基本的文化社會根源脫離中國的影響,並常將其與臺灣獨立運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台灣本土化運動是將漢文化視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並非全盤去除。.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本土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史

#重定向 臺灣政治史.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政治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智庫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TaiwanThinkTank),是台灣的一個智庫,於2001年12月30日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鐘雄、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台灣工業銀行總經理駱錦明、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等人捐助成立,定位為一個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平台,業務包括議題評析、政策研究、民調執行。其三大核心價值為:一、國家主體性、二、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三、重視均衡發展與經濟安全的國民經濟。.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灣智庫 · 查看更多 »

台獨

#重定向台灣獨立運動.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獨 · 查看更多 »

台獨黨綱

台獨黨綱指台灣政黨民主進步黨於1991年10月13日第五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通過修訂黨綱中的一個條文,其草案係由創黨黨員林濁水等起草。一般外界容易以為該條文是一個單一文件,事實上僅是黨綱中的一條,描述台海現狀,並揭示該黨追求通過公民投票,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念。  .

新!!: 民主進步黨和台獨黨綱 · 查看更多 »

吳乃仁

吳乃仁(),臺灣台中市人,政治人物。曾在戒嚴時期就投入黨外運動,是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内的大老,與邱義仁、林濁水和洪奇昌等齊名,合稱四位大老。曾多次出任民進黨秘書長。與邱義仁為好友,被黃信介稱為「二粒土豆仁」。.

新!!: 民主進步黨和吳乃仁 · 查看更多 »

吳釗燮

吳釗燮(),生於臺灣省彰化縣大城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学者和外交官。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駐美代表(大使級),為首任非中國國民黨籍的駐美代表。.

新!!: 民主進步黨和吳釗燮 · 查看更多 »

吳沛憶

吳沛憶(1986年-),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為黨內深綠黨員(反柯),現任民進黨民主學院主任,現為2018年臺北市市議員選舉第五選舉區(中正區、萬華區)參選人,曾任民進黨發言人,民進黨民主學院副主任,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和臺灣大學政治系。.

新!!: 民主進步黨和吳沛憶 · 查看更多 »

吳思瑤

吳思瑤(Wu Su-yao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今新北市),新潮流系,臺大行政管理碩士。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曾連任三屆臺北市議員,擔任議會民進黨團總召,並出任教委會、財委會、工務委員會召集人。吳思瑤長期關注教育、文化及民生議題,也曾代言公益舞台劇和紀錄片。 2015年,經民調結果,民進黨決定徵召勝選機率較高的吳思瑤為臺北市第一選舉區立委候選人(士林區、北投區),並與在野進步聯盟整合民調後勝出。2016年第9屆立委選舉,吳思瑤一舉擊敗中國國民黨長期盤據北市北區、曾七連霸立委的丁守中,由市議會轉戰國會。.

新!!: 民主進步黨和吳思瑤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新!!: 民主進步黨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外交 · 查看更多 »

姚嘉文

姚嘉文(),臺灣彰化縣和美鎮人,執業律師,曾任考試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第二任黨主席、總統府資政。妻子周清玉為前任彰化縣長、立法委員、國策顧問。.

新!!: 民主進步黨和姚嘉文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民主進步黨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

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主要收錄了與民主進步黨相關的批評與爭議。.

新!!: 民主進步黨和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民主進步黨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左派和右派

左派和右派兩詞通常被用來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和政黨進行分類。左派和右派通常用來表達完全對立的看法,儘管某個團體或個人可能對某些事物采取左派的立場、卻對另一些事物采取右派的立場。 傳統來說,左派通常主张積極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反對派一般自认为左派;右派一般较为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緩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維護舊有傳統,保皇黨一般自认为右派。左派与右派都是相对而言,在不同背景下两者主张的具体内容不会相同,不能以静态的“主义”或“阶级”划分。兩詞是相當廣泛的形容用詞,用以作為一種廣泛的辩证法解釋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區分一種政治立場、一種政治意識形態、或是一個政治黨派。除非是將其套用至多維的政治光譜上,否則這兩詞通常是用以描述兩種完全相對的立場。 在西方國家的歷史印象中,會認為左派指支持社會平等、反對階級統治;而右派認為社會分層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J.

新!!: 民主進步黨和左派和右派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文化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民大會

#重定向 國民大會.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立法院

#重定向 立法院.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截至2017年10月28日共有334個登記政黨存在,主管機關為內政部民政司。 目前立法院以民主進步黨為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為最大在野黨,尚有時代力量、親民黨、全民參政大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擁有部分席次;而地方議會除上述政黨外,另有台灣政黨全民參政大聯盟、台灣團結聯盟、民國黨、新黨、綠黨、劳动党、台灣第一民族黨、樹黨擁有席次。.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華民國政黨 · 查看更多 »

中間偏左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組織(如智庫)其觀點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延伸到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Oliver H. Woshinsky.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間偏左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市 (中華民國)

市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单位之一,主要設置於城市地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行政層級及自治權限。今日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中所指稱的「市」為設置於省之下,與縣同級之第二級行政區。過去法規中稱為「省轄市」;省虛級化後由中央政府在實務上直轄。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中,市制分為以下層級,均為地方自治團體。.

新!!: 民主進步黨和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

一邊一國(tl),是指認定台灣、中國不屬同一國家的主張。一邊一國是台灣由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對於兩岸關係的一種外交政策,也是支持台灣獨立運動與台灣主體性人士的一個重要政治主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這個主張被歸在一中一台。 2002年8月3日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透過視訊會議發言對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第二十九屆年會上向與會人士提出。相對於特殊兩國論僅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國家統治(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一國論更強調台灣有別於中國之外的獨立性。.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一邊一國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連線

一邊一國連線(英文: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lliance 或 One Side One Country Alliance,簡稱OSOCA),是台灣的一個政治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陳致中主導組成,高舉一邊一國、反對ECFA為政見。其成員涵蓋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籍候選人及偏泛綠的無黨籍候選人,其組織由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陳其邁主導,立法委員陳唐山為總召集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其共同追求的目標。現時一邊一國連線擁有7席立委,其力量比台灣的第三大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和親民黨二黨相加共6席立委還要強大,另外還擁有五大直轄市總共31席直轄市市議員。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則推出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並簽署共同政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扁案是政治事件,應予平反」,當選68位,當選率81%。.

新!!: 民主進步黨和一邊一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人民最大黨

人民最大黨是中華民國的政黨之一,2009年9月26日成立,發起人是原為民主進步黨黨員的許榮淑和范振宗。.

新!!: 民主進步黨和人民最大黨 · 查看更多 »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張俊宏 · 查看更多 »

張俊雄

張俊雄(),臺灣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7、21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張俊雄 · 查看更多 »

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

張志豪,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新北市人,臺大碩士畢業,曾任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民進黨新聞輿情部政務副主任、新北市「小英之友會」副秘書長、綠色和平廣播電台主持人。.

新!!: 民主進步黨和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張火爐 (桃園市議員)

張火爐,台灣桃園市議員,民主進步黨黨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張火爐 (桃園市議員) · 查看更多 »

張花冠

張花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嘉義,現任嘉義縣縣長。中興法商(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2001年張棄商從政,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立委,後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獲第10屆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代表臺灣參加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大典。夫曾振農為已故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多屆立委。張為嘉義首位女縣長,任內積極招商引資,參加活動常以創意變裝造型出席、言談幽默風趣,常對國家經濟建設發表建言。2017年主張嘉義縣市合併成「大嘉義」,提出蛋黃蛋白理論:縣市分治好比完整雞蛋分離出蛋黃與蛋白,但「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健康」。.

新!!: 民主進步黨和張花冠 · 查看更多 »

彭明敏

彭明敏(),國立臺灣大學退休教授,為國際法權威及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祖籍高雄市,生於台中大甲,為基督徒。客家與平埔族混血兒,林媽利教授的遺傳學研究指出彭氏的父系祖先有台灣原住民平埔族血統,母系則具有北亞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彭明敏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民主進步黨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何欣純

何欣純(),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臺中人,現任立法委員,英國約克大學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凱達格蘭學校第1期女性公共事務領導班結業。出身國民黨世家,母親曾任國民黨籍臺中縣議員,屬於臺中縣紅派。表弟是時代力量黨立委林昶佐。.

新!!: 民主進步黨和何欣純 · 查看更多 »

何景榮

何景榮(印尼語:Kimyung Keng,),台灣學者與社運人士,東南亞裔新住民第二代,出生於印尼雅加達,母親為印尼人。 何景榮畢業於政治大學政治學系,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11月當選為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為天下雜誌子頻道-換日線專欄作家。 2017年8月,民進黨推出「青年及多元代表徵召辦法」,將徵召青年與新住民代表,投入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據傳何景榮將獲得徵召,成為民進黨投入該次選舉的新住民代表。現職為逢甲大學助理教授。.

新!!: 民主進步黨和何景榮 · 查看更多 »

余天

余天(),本名--清源 ,生於臺灣新竹市,台灣著名的男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為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余天的成名曲是翻唱自日本名曲〈北國之春〉,由慎芝填詞的〈榕樹下〉。他資歷深厚、人緣廣闊,也常為演藝界排解糾紛、幫藝人化憂解難,為演藝圈的老大哥。 2007年起從政,曾任第七屆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第16屆中央執行委員,現居新北市三重區。.

新!!: 民主進步黨和余天 · 查看更多 »

徐佳青

徐佳青,中華民國臺北市人,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前任臺北市議會大安區、文山區選區議員,前民進黨發言人。現為民進黨副秘書長。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為其親叔叔。.

新!!: 民主進步黨和徐佳青 · 查看更多 »

圓山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山的一座地標性質的中國風飯店,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年為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型國際性飯店。目前所見的宮殿風格建築於1973年落成,是臺北市的著名地標之一。除了位於台北的主館外,圓山大飯店也在高雄設有一處分館。.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圓山大飯店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為中華民國的特殊政府機構,於1990年10月7日由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成立。其法源依據是《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非法定機關,為隸屬中華民國總統府的任務編組單位,設置的目的在主導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並於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會成立後共舉行十四次會議,最後一次集會是在1999年4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新三不」後),已經沒有追求「國家統一」的結論,而是強調朝「縮小雙方發展差距,促成兩岸融合」說法,尤其強調「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臺灣政黨輪替之後上任的陳水扁總統則從未再召開過國統會議,而國統會每年的預算則少到象徵性的新台幣1000元,最終於2006年2月28日正式「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國家統一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綱領

《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曾是中華民國內政有關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由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於1991年2月23日國統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于同年3月14日獲行政院第2223次會議通過,民主進步黨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亦参加了决议过程。該原則最終于2006年2月27日由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國家統一綱領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由聯盟

國際自由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是一個由世界各地自由主義政黨結合的國際政治組織。國際自由聯盟在1947年於英國牛津創立,總部位於倫敦,並且成為了联繫自由主義政黨以及发展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組織。從2014年起,國際自由聯盟的主席是Juli Minoves。.

新!!: 民主進步黨和國際自由聯盟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民主進步黨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民主進步黨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單一選區兩票制

單一選區兩票制(Single-District Two-Votes System),又称「混合制」(Mixed-Member System),是一種结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小選區制)的选举制度。选民需要投两票,一票投候选人(地方代表),一票投选政党,用來決定選舉最終的當選席次總數。.

新!!: 民主進步黨和單一選區兩票制 · 查看更多 »

呂秀蓮

呂秀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曾任中華民國第10-11屆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李登輝任命)、立法委員等職。她是臺灣民主運動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關鍵倡議者之一,也是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她所提倡的九六共識,相當程度影響了台灣的「國際地位」論述。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也是臺灣目前唯一女性副總統,更是解嚴後目前唯一連任的副總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呂秀蓮 · 查看更多 »

兩黨制

兩黨制,指政黨體系由兩大政黨組成,兩黨皆有相近的競選實力,能夠勝選,可以組成政府。其他政黨沒有獲得足夠選票及議席支持組織政府的實力。也有学者将兩黨制視作多党制的一个特例。典型案例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不少隨英國奉行西敏制的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也有不少是傾向兩黨制。通常兩黨制國家的兩黨意識型態分屬左右,分別是傾向市場經濟與嚴格保障私有財產權的右派、保守派,和主張國家介入市場經濟並強調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的左派、自由派。.

新!!: 民主進步黨和兩黨制 · 查看更多 »

勞工

#重定向 劳动.

新!!: 民主進步黨和勞工 · 查看更多 »

勁報

《勁報》(Power News)為台灣報業史上曾經存在的一份報紙,每週一到週五發行十大張的晚報(價格新台幣十元),每週六則發行五大張要聞及六十四頁的週末特刊(價格新台幣十五元),每週日不出報。《勁報》標榜全部彩色印刷,文字編排方式為左起橫排,每週一到週五的宣傳口號為「《勁報》活新聞」,週末特刊的宣傳口號為「《勁報週末》活週末」。.

新!!: 民主進步黨和勁報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民主進步黨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王定宇

王定宇(Wang Ding-yu,),臺灣外省人,父親祖籍海南,母親則是臺南人;王定宇本人生於桃園縣,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代表臺南市第五選區:南關線、新豐地區),也是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一邊一國連線成員。曾任臺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臺南省轄市時期十五、十六屆市議員、第一屆直轄市臺南市議員。 2015年3月27日,民主進步黨公布臺南市立委第五選區(永康、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民調結果,王定宇以44.59%的支持率,擊敗現任市議員郭國文的22.31%,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最終以153,553票、72.05%得票率、十萬票的差距擊敗林易煌獲得壓倒性大勝,更是該屆選舉「全國第一高票」。.

新!!: 民主進步黨和王定宇 · 查看更多 »

王幸男

王幸男(),臺灣政治人物,臺南市玉井區人。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曾經以炸彈郵包行刺謝東閔等政府官員,而囚禁於綠島。出獄後持續投入黨外反對運動與台灣獨立運動,加入民主進步黨。.

新!!: 民主進步黨和王幸男 · 查看更多 »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新!!: 民主進步黨和社会 · 查看更多 »

社會福利

#重定向 社会福利.

新!!: 民主進步黨和社會福利 · 查看更多 »

社會正義

會正義(social justice)又稱:社會公義,指在一社會內分擔責任、安排社會地位、及分配資源上符合正義的原則。此概念包含了社會評價及社會道德的特性,如「社會生活最有價值的為何」及「社會合作怎麼樣才是公平的」。據此,正當的分配(just distribution)意指根據由政治或其他審議過程所立下的規範性價值順序來進行分配。此正義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在被認為是正義的社會系統下,社會合作、政治正當性、政權合法性及政治效忠才能有真正基礎。 關於社會正義的研究分成兩大部份:一為正義觀的規範性理論(探究普世的規範性社會正義準則),一為實證性社會正義研究(評量社會分配是否符合正義的社會秩序)。.

新!!: 民主進步黨和社會正義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主義

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支持通過在自由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通過經濟干預和社會干預的手段促進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社會民主主義支持代議制和參與民主。社會民主主義主張進行,通過調控手段使經濟發展符合大眾。建設福利國家亦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之一。社會民主主義希望使資本主義社會能更加民主、公正、團結。20世紀後半段,西歐和北歐國家,尤其是實行北歐模式的北歐國家,都深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 社會民主主義起源於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如革命社會主義那樣通過革命實現)的意識形態。二戰結束後,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均表示不接受當時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一些黨派稱目標是採用與蘇聯不同的方法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一些黨派則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體系。在這一時期,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執政時通常會採用混合經濟體制,在經濟主體爲私有制的前提下,將部分產業置於國家的控制下。這種經濟體制與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有些類似。同時,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提出國家干預和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這樣的經濟體制已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已拋棄早期社會民主主義轉變資本主義體制(比如要素市場、私有制,以及僱傭勞動)的目標。 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主要的議題包括消除社會不平等、貧困,以及特權階級對他人的壓迫。同時,社會民主主義者還主張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兒童保育、義務教育、、等體系。社會民主主義亦與工人運動和工會有緊密聯繫。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工人的談判權,希望能將政治上的民主決策權延伸到經濟中,促進僱工及其他經濟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決策。 「第三条道路」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關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主張,並將之與右派經濟體系融合。.

新!!: 民主進步黨和社會民主主義 · 查看更多 »

福利國連線

福利國連線,簡稱福利國,是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的次級問政團體與派系之一,1992年成立,曾經是民進黨第三大派系,2006年解散。解散後,內部分裂為以謝長廷為首的「謝系」及以蘇貞昌為首的「蘇系」。.

新!!: 民主進步黨和福利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私立東吳大學

#重定向 東吳大學 (臺灣).

新!!: 民主進步黨和私立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民主進步黨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管碧玲

管碧玲(Kuan Bi-ling,),臺中縣豐原鎮人(今臺中市豐原區),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被支持者暱稱為「管媽」,隸屬謝系。1979年大學畢業即在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行政系服務,並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在國立台灣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後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改成立為國立臺北大學,繼續在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現仍為兼任副教授),2000年借調到高雄市政府擔任新聞處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到2004年4月17日兩次四年借調期滿,遂辭去國立臺北大學專任教職。2004年9月15日因參選立法委員辭去文化局長等所有本兼職,此一階段共服公職24年10個月又15天。現任高雄市第五選區立法委員,已連任四屆(2005年2月1日就任第六屆立法委員,連任第七、第八至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管碧玲 · 查看更多 »

綠色

綠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植物的綠色來自於葉綠素。 綠色的光波長約550纳米,光的三原色之一。可經由藍色和黃色混和而成的顏色。和綠色相對的顏色是Magenta(品紅色),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紅色。綠色是一种中性色,既是暖色也是冷色。 紅綠色盲的人可以分辨這兩種顏色,但往往把紅色或綠色與其他顏色混淆,例如明綠色當黃色、深綠色當啡色。.

新!!: 民主進步黨和綠色 · 查看更多 »

縣 (中華民國)

縣是中華民國的第二級行政區劃,下分鄉、鎮、縣轄市。縣隸屬於省,原由省管轄,省虛級化後改由中央政府在實質上直轄。行政首長為縣長,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四年選舉一次,以領導縣政府之運作;立法機關為縣議會,其議員亦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與縣長同,惟可連選連任。截至2016年6月,中華民國第一大縣為彰化縣(1,288,803人),亦是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縣。.

新!!: 民主進步黨和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新!!: 民主進步黨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民主進步黨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美國南部

美國南部(Southern United States,或 American South)—也經常被簡稱為美南、迪克西、或直接稱為南部,構成了美國南部至東南部的一片廣大地區。這個地區帶有相當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包括了早期歐洲殖民時期留下的痕跡、對於州權原則的堅持、早期的奴隸制度、以及在聯盟國分離時於美國內戰中受到的衝擊,美國南部發展出了她獨特的傳統、文學、音樂形式、以及各種的烹飪食物。.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美國南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西部

美國西部(Western United States)泛指美國西部各州。由於美國自建國以來疆域多次向西擴展,因此美國西部的定義也隨著時代而變化。一般多以密西西比河作為美國東西部的分界線。如果采用廣義的定義,美國西部占去了美國一半以上的領土。美國西部包括了自路易西安納購地中獲得的土地、1818年自英國獲得的土地、德克薩斯州加入美國時的土地、1846年自英國獲得的土地、1848年墨西哥割讓予美國的土地及蓋茲登購地中獲得的土地。 美國西部本身又可再細分為不同的地域。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俄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及猶他州又被視為美國西南部。而蒙大拿州、懷俄明州、愛達荷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則是美國西北部。 此外,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三州位於太平洋沿岸,又稱為美國西岸。.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美國西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東部

美國東部(英文:Eastern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East或the East)简称美东,是指美國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州份。如果將美國分為東西兩部份,密西西比河以西首兩梯次的州份 (從北到南)也可以被視為東部的一部份:.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美國東部 · 查看更多 »

美麗島系

美麗島系是臺灣政黨民主進步黨內部的派系之一,主要由過往參與《美麗島雜誌》與美麗島事件的黨員組成。其主張提倡選舉參政、議會路線,試圖以此作為取得政策影響力的途徑,認為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或統一的自由」,並認為也需兼顧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美麗島系曾設置智庫“台灣政治經濟研究室”,黨外運動雜誌《南方雜誌》創辦人呂建興(自覺運動人物)曾任主任研究員。 美麗島系在民主進步黨創黨初期與新潮流系為兩大主流派系,以黃信介、許信良、張俊宏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其代表,-余-陳月瑛、陳文茜也是知名的成員。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黨外運動新生代吳乃仁、邱義仁、林世煜等透過黨外雜誌《生根》(即原《深耕》雜誌)推出的“美麗島系統連線”候選人獲得大勝,以康寧祥為首的黨外運動主流系統慘敗,“黨外四人行”中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均落選。 隨著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1999年11月黃信介逝世等因素,美麗島系逐漸沒落,其成員大多轉入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和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1997年,美麗島系的許信良結合新潮流系參選199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與同為美麗島系、也想參選黨主席的張俊宏嚴重交惡,許張二人還引發一段「割袍斷義」的風波;後來張俊宏以一票之差落選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也失去競選黨主席的資格。 1998年底,美麗島系部分成員不滿許信良的主張大膽西進及主張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以張俊宏為首的美麗島系部分成員脫離美麗島系、另組新世紀國會辦公室;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美麗島系其他成員另組新動力國會辦公室,美麗島系正式結束運作。 2001年8月25日,作家李敖說,美麗島事件後,美麗島人都坐牢,美麗島人的律師卻在戰場上撿戰利品;美麗島人只剩呂秀蓮在政治舞台上,陳菊位置較小,「其他則都不見了」。 2016年7月1日,前民進黨青年發展部主任周奕成說,「民進黨的傳奇,在美麗島、陳水扁之後就沒有了」。 2017年3月17日,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說,以前美麗島系獨大時,民進黨內也產生反美麗島系聯盟促使美麗島系萎縮;反美麗島系聯盟的成功,是因為當時民進黨初選制度採計黨員投票,反美麗島系聯盟所擁有的黨員當然比美麗島系多,因而壓下美麗島系。 2017年5月24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蔡啟芳爆料,民進黨長期被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把持,要當黨主席的人必須看這兩個派系的臉色,因為這兩個派系在全國各地皆有經營黨員、代繳黨費等,所以各地方黨部主任委員或黨代表不是新潮流系、就是美麗島系,「而這兩個派系又皆是親中的派系,金錢方面當不虞匱乏」。同月25日,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回應,民進黨過去因中下階層黨員較多而有些公職人員幫忙代繳黨費,但是繳黨費制度已經改了很多年,現在一年黨費新臺幣300元多是黨員親自去繳。.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美麗島雜誌

《美麗島》雜誌,創刊於1979年8月,是台灣黨外運動時期的機關刊物,其組織型態以社務委員的型式組成,多達61人,網羅了全臺各地的黨外人士,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雜誌社成員於同年引發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美麗島雜誌 · 查看更多 »

羅致政

羅致政(Lo Chih-cheng,),台灣政治學學者兼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第九屆)。.

新!!: 民主進步黨和羅致政 · 查看更多 »

無黨籍

無黨籍,或稱無黨派、獨立人士,是指不屬於任何政黨的公職人員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選舉時又稱為獨立候選人,在中国大陸稱之為無黨派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人士並不代表其沒有政治傾向。.

新!!: 民主進步黨和無黨籍 · 查看更多 »

直轄市 (中華民國)

轄市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與省平級,行政院直轄;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在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目前共設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俗稱「六都」。 直轄市之下設區,屬於第三等級(鄉級)行政區劃,而直轄市與區之間不設第二等級(縣級)的行政區劃;這是沿用民國19年(1930年)頒布的《市組織法》之規定,但臺北市曾管轄的陽明山管理局為唯一的例外。區之下設里,里之下再設有鄰。.

新!!: 民主進步黨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民主進步黨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萬年國會

萬年國會,是指中華民國1947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官方稱為「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簡稱「資深中央民代」、「資深民代」,民間暱稱為「老國會」、「老代表」、「老法統」等。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後,1949年國共內戰失敗,國民黨政府敗退來臺後,停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故此屆中央民意代表長期未曾改選,不斷自我延任,任期居然長達四十多年,因此被施明德在內的民主派及黨外人士譏為「萬年國會」,朱高正甚至直言為「老賊」,直到李登輝執政的1992年才全面改選,解除萬年國會的畸形現象。.

新!!: 民主進步黨和萬年國會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民主進步黨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民主進步黨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新!!: 民主進步黨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許榮淑

許榮淑,台灣政治人物,是民主進步黨及人民最大黨創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現任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的丈夫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張俊宏,兩人於1967年結婚,分居超過20年,從未簽離婚協議書。 1981年,許榮淑代替被判叛亂罪的張俊宏參選中彰投增額立法委員,當選。 1998年,許榮淑結合民進黨剩餘美麗島系山頭成立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2005年1月,張俊宏與其女友林慧珍爆發糾紛,許榮淑說,她認為現在張俊宏遭到天譴,而她也很不諒解為何張俊宏把林慧珍帶回家:「你(張俊宏)去坐牢很辛苦嘛,出來想要玩一玩,我都可以!但是不要把牛都牽到家裡嘛,這樣不好嘛,這樣對我不敬嘛!(林慧珍)一天到晚都寫黑函,說我討契兄,寫了許多亂七八糟,好像你交的朋友都變成契兄。10年前我就知道他(張俊宏)會有天譴。」 2006年4月,許榮淑涉嫌協助陳育珅詐騙集團詐欺與掏空上市公司清三電子,遭邱毅告發詐欺罪;許榮淑叱之無稽,反控邱毅涉嫌誹謗罪。後許榮淑以證據不足未遭起訴,邱毅毀謗案後以和解收場。 2009年7月23日,民進黨中評會以許榮淑違紀赴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沙市出席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由,將許榮淑停止黨權三年。7月24日,許榮淑說,身為大黨的民進黨還是要面對中國問題,她今天的行為就是要讓民進黨面對中國問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妳的中國政策是什麼?告訴我這個老阿嬤」;她同時諷刺,在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都落實的時候,民進黨中央現在又要用言論箝制她與同樣出席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范振宗。7月27日,民進黨召開臨時中評會,開除許黨籍。曾在許榮淑立委任內擔任其助理的民進黨臺北縣三重市黨部主任委員鍾鎮宇在自己主持的廣播電台節目上呼籲泛綠群眾冷靜看待許榮淑出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一事,引發部分深綠支持者不滿,他的節目被該電台停播,甚至有人打算罷免他。 2009年9月26日,許榮淑創立人民最大黨。 2011年9月19日,許榮淑宣布參選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副手由地球公義連線總召集人吳嘉琍擔任,提出「人人當王雪紅」、「健保免費」等政見,並發起新台幣和人民幣匯率一比一的公民投票,及表達聲援前總統陳水扁的立場。然而,由於許榮淑及吳嘉琍僅取得不到2萬5800份連署書,且並未將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因此失去參選資格。 2011年9月28日,許榮淑與人民最大黨副秘書長莊嚴挑著一邊裝山蘇、一邊裝空心菜的扁擔,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祝賀」民進黨25週年黨慶,嘲諷蔡英文「乞丐趕廟公」開除許榮淑黨籍,也嘲諷民進黨既聽不見人民的聲音、也遠離許榮淑25年前奮鬥的目標。 2015年5月2日,许荣淑與人民最大黨副主席杨荣光到上海市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许荣淑行前在桃园机场搭机时接受中评社采访,希望已於2014年回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勇于突破、大胆西进。 2015年7月7日,許榮淑宣布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提出「制定新憲法、解散舊政黨、改造新國會、新地方自治、新城鄉平衡、新吏治風氣、新公民正義」七大訴求。許榮淑說,她一生追求民主、自由、人權,也因此成為民進黨創黨黨員,推動過老兵返鄉探親等人權活動,民進黨卻因為她赴中國訪問就開除她的黨籍,她很不滿民進黨不尊重人民的聲音,所以她創立人民最大黨;她主張兩岸關係正常化、和平發展;不和中國交流,就不會知道中國多進步,也會沒有發言權。期間許榮淑未將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因此失去參選資格。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健保免費連線提名許榮淑等三人參選不分區立委,但三人都落選。 2016年9月28日是民進黨30週年黨慶,許榮淑發布新聞稿,期許二度執政的民進黨明定兩岸政策,「儘量避免淪為見招拆招的被動式因應」。 許榮淑親妹妹許恆慈是前雲林縣縣長廖泉裕之妻,他們的女兒廖紫岑曾任台灣數位光訊科技執行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許榮淑 · 查看更多 »

許添財

許添財(),臺灣政治人物,臺南市官田區人,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商研院)董事長,力推城市商業競爭力。曾任省轄臺南市市長、中國文化大學銀行學系主任、立法委員,具有財經、管理學專業背景,美國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經濟學博士候選人、羅格斯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候選人。曾遭戒嚴時期中國國民黨政府打壓為海外黑名單,無法返回故土。許添財為民主進步黨前正義連線成員,後為一邊一國連線成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許添財 · 查看更多 »

高志鵬

志鵬(Gao Jyh-peng,)臺灣臺北市人,為一名出生於基隆的律師及現任立法委員,2014年其選民服務與問政品質通過ISO9001國際認證,是全球首位獲頒ISO9001認證的國會議員,前臺啤籃球隊總領隊。現為民進黨新北市三重區區域立法委員、中華台北男子籃球代表隊領隊,超級籃球聯賽(SBL)委員會召集人。.

新!!: 民主進步黨和高志鵬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民主進步黨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1979年-2010年)

1979年至2010年間為升格後到高雄縣市合併前的高雄市。1979年7月1日原為臺灣省之省轄市的高雄市將高雄縣小港鄉併入,同時升格為直轄市。其後至2010年12月25日與高雄縣合併,成為新的直轄市,而舊高雄市的公法人地位則被取代。.

新!!: 民主進步黨和高雄市 (1979年-2010年) · 查看更多 »

高雄縣

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於1945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存在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包圍著高雄市。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高雄縣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民主進步黨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魏明谷

魏明谷(Wei, Ming Ku,),彰化埔心鄉太平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成員,現任彰化縣縣長。曾任彰化縣議會第十三至第十四屆議員,第五、六屆立法委員。2012年參選第八屆立法委員彰化縣第四選舉區,以50.24%得票率擊敗國民黨籍立委蕭景田。2014年11月25日,魏明谷與競選臺中市長的林佳龍連袂宣布辭去立委職位,展現「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力拚縣市長選舉。.

新!!: 民主進步黨和魏明谷 · 查看更多 »

谷辣斯·尤達卡

谷辣斯·尤達卡(阿美語:Kolas Yotaka,舊漢名葉冠伶,),臺灣阿美族。曾任原住民族電視台新聞主播,現任立法委員,生於新竹市,籍貫臺東縣,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2017年獲選為美國國務院「國際領袖計畫」訪問學人。前任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局長,亦曾任原住民族電視台主播、新聞部副理兼製作人。2016年當選為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是民主進步黨原住民族事務專業代表。.

新!!: 民主進步黨和谷辣斯·尤達卡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民主進步黨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民主進步黨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趙天麟 (臺灣)

趙天麟(),臺灣外省人第二代,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父親籍貫安徽亳州,母親則為臺灣花蓮人;趙本人生於臺北市,國立中山大學公共政策碩士,歷練豐富,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言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民進黨青年部主任、高雄市議會議員、臺聯議會黨團幹事長等要職。.

新!!: 民主進步黨和趙天麟 (臺灣) · 查看更多 »

趙正宇

趙正宇(英文名:Chao Cheng-yu,1966年3月29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身桃園市八德區國軍眷村,現任無黨籍立法委員(加入民主進步黨立院黨團運作),曾任中華民國陸軍上尉、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黃園德區黨部主委、八德市民代表、桃園市議員、八德區退伍軍人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八德分會會長等職。.

新!!: 民主進步黨和趙正宇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民主進步黨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黨外運動

外運動,一般指臺灣的政黨民主進步黨在1986年成立之前,非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因當時一黨執政之中國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亦包括組織政黨。反對派及獨立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Tóng-goā)為名,推動台灣民主。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國民黨的人士,並不等同于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黨外」,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而「黨外」一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黃信介開始。.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黨外運動 · 查看更多 »

黨團會議

團會議(Caucus)是指政黨支持者或成員間舉行的會議,其準確定義在各國稍有不同。 議會黨團是黨團會議的一種,指的是某個議會中代表某黨的所有議員。在使用西敏制的國家,議會黨團是政黨的決策機構。有些國家和政黨使用“Caucus”稱呼其議會黨團(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的政黨)。其他國家和政黨則使用其它名稱:例如其他英語國家(包括澳洲的其他政黨)使用的“Parliamentary Group”、德語的“Fraktion”等。一般組織比較嚴密、有黨内紀律傳統的政黨會設置議會黨團作爲集體決策的工具,並用其控制該黨議員在議會的投票方向。.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黨團會議 · 查看更多 »

黨鞭

鞭是一個政黨政治名詞术语,負責維持議會黨團紀律。黨鞭在議會裏代表其政黨領袖(黨魁),督導其同政黨議員出席及表決行為的人,某些議會、政黨可能有多個黨鞭,其領導“首席黨鞭”是議會黨團内較重要的職位。.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黨鞭 · 查看更多 »

黃守達

黃守達 (),臺灣臺中市人,社會運動參與者、政治工作者。臺中市私立衛道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基礎法學組碩士,曾為國立臺灣大學工會主要發起人、太陽花學運幹部、民主進步黨臺北市議員吳思瑤助理、民主進步黨青年發展部副主任、民主進步黨青年發展部主任。現於立法委員黃國書台中服務處擔任執行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黃守達 · 查看更多 »

黃德福 (台灣)

#重定向 黃德福 (臺灣).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黃德福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黃俊哲

#重定向 第16屆臺北縣議員列表.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黃俊哲 · 查看更多 »

黃信介

黃信介(),本名黃金龍,臺北市大龙峒(今屬大同區)人。美麗島事件主要人物,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臺灣民主運動與黨外運動先行者,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領袖。其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連溫卿外甥。其父為黃火炎,母為連好。1954年與大稻埕張亦泰布莊千金張月卿結婚。.

新!!: 民主進步黨和黃信介 · 查看更多 »

范雲 (臺灣)

范雲(),臺灣政治人物、知名社會學學者,新北市淡水人,祖籍中華民國江蘇南通,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曾任社民黨召集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第二任會長、《臺大學生報》發行人、臺大社會系副教授、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野百合學運總指揮、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曾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 她多年來關心台灣民主發展,主要研究專題為社會運動與、性別政治、、公民社會、、與民主運作品質之間的關係等。.

新!!: 民主進步黨和范雲 (臺灣) · 查看更多 »

郭正亮

郭正亮(),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籍貫臺南市麻豆區,生於高雄市,畢業於雄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郭正亮曾任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理事長、行政院體委會副主委,現任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2016年8月9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顧立雄接任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其不分區立委缺額由郭正亮遞補。.

新!!: 民主進步黨和郭正亮 · 查看更多 »

蘇嘉全

蘇嘉全,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屏東縣長治鄉繁昌村馬卡道族人,中華民國現任立法院院長。 蘇嘉全自地方民意代表、幕僚幹部(如「陳定南省長選舉執行總幹事」)、地方行政官員、中央內閣閣員均有歷練,現任立法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此前亦曾任兩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中央民代職位。黨職上擔任過兩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並曾擔任兩屆屏東縣縣長,創下屏東縣20幾年來首次的縣長連任紀錄;陳水扁政府執政後,其曾任內政部部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政府要職。2012年1月14日和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第13任副總統以609萬3587票、80萬票之差敗給中國國民黨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及時任閣揆的吳敦義。 2016年立委選舉中當選第九屆不分區立委,之後當選立法院院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非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籍)的立法院院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蘇嘉全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民主進步黨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蘇震清

蘇震清(Su Chen-ching,),台灣政治人物,屏東縣長治鄉人,代表民主進步黨在屏東縣第一選舉區擔任立法委員。他是立法院院長蘇嘉全的侄子,.

新!!: 民主進步黨和蘇震清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赵天麟

赵天麟(),字君达,中国教育家。.

新!!: 民主進步黨和赵天麟 · 查看更多 »

邱建富

邱建富(),台灣政治人物,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人。曾任彰化縣議會第十五、十六屆議員。 2009年12月5日彰化市長選舉中,邱建富擊敗前市長溫國銘之妻溫吳麗卿 ,當選為彰化市市長,並在2010年3月1日就職。成為首位民主進步黨籍的市長。 2013年7月3日宣佈投入2014年彰化縣長選舉,但在同年11月28日的初選民調中敗給立法委員魏明谷。2014年11月29日,高票當選連任彰化市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邱建富 · 查看更多 »

邱義仁

邱義仁(),生於臺灣臺南,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在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林濁水、吳乃仁、洪奇昌並稱的大老級政治人物,由於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邱議瑩

邱議瑩(Chiu Yi-ying,),臺灣屏東縣九如鄉客家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資深立法委員。出身政治世家,澳洲羅倫馬賓商業學院畢業。曾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副主委、民進黨第八屆、第九屆中央常務委員、第十三中央評議委員,以及中華民國國民大會第三屆國大代表、任務型國大代表,並任民進黨國民大會黨團副幹事長、民進團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民進團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民進團立法院黨團副幹事長等。現任立法院第九屆立法委員(高雄市第一選舉區)、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邱議瑩 · 查看更多 »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新!!: 民主進步黨和蔡同榮 · 查看更多 »

蔡適應

蔡適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軍陸軍志願役砲兵科上尉出身,民主進步黨籍,曾任基隆市議員、民進黨基隆市黨部主任委員、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講師、基隆市觀光協會理事長、台灣四季文教協會秘書長。2016年1月16日當選第九屆立法委員(基隆市)。於立法院第一、二、三、四會期連續獲公督盟評鑑為優秀立委。 立法院第九屆第四會期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院黨團副幹事長,第五會期民進黨黨團副書記長,以及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言人。.

新!!: 民主進步黨和蔡適應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民主進步黨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易餘

蔡易餘(英文:Tsai Yi-yu,),父親蔡啟芳曾任立法委員,目前為現任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蔡易餘 · 查看更多 »

鄭運鵬

鄭運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台北市,為民主進步黨籍第六屆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鄭運鵬 · 查看更多 »

鄭朝方

鄭朝方(1980年-),臺灣新生代政治人物,新竹縣竹東鎮客家人,現任民進黨發言人,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曾任人間衛視文學訪談節目《知道》主持人,電視及廣播節目主持人,新聞主播,創作歌手,畢業於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國立臺北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曾獲金鐘廣播主持人獎,以及金曲獎提名。 鄭朝方其作品《髻鬃花-鄭朝方的文學音樂》在2008年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客語專輯獎等二項提名,2009年以《髻鬃花香》獲得加拿大品牌調香大賽首獎。2012年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山與山的對話:好好聽客家》,在第47屆金鐘獎入圍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與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獲得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5年製作《LINE旅遊大亨》全球中文主題曲。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創作蔡英文競選總統專輯《台灣美樂地》中歌曲〈台灣花〉並於凱達格蘭大道選前之夜開場演唱。 2018年4月25日獲民進黨徵召參選2018年新竹縣縣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鄭朝方 · 查看更多 »

鄭文燦

鄭文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桃園市八德區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桃園市市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電機學系(轉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服役於中華民國國軍動員部隊。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和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曾任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現任台灣新社會智庫召集人。2014年,鄭文燦獲民進黨提名參選桃園直轄市市長選舉 ,以五成餘的得票率爆冷門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並以47歲之齡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直轄市市長,僅次於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的44歲。.

新!!: 民主進步黨和鄭文燦 · 查看更多 »

自由

自由(和製漢語:,Freedom, Liberty)是一个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学术上存在对自由概念的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国宪法规定的言论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當然還有諸多的自由意志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因學術上對於自由之概念多有不同,且自由與胡作非為僅一線之隔,因此在法律概念上則以憲法來保障人的自由權,並同時賦予其國民守護享有各該憲法保障之各種自由權利之義務。 自由在民主政治中又体现为一种精神,自由,就是对什么是正确不那么确定,但是會守護那有選擇之自由的精神。.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自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省轄市)

本文介紹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1945年二戰終結後,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改制為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五都改制,與臺南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是臺灣五個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濱臺灣海峽,地處嘉南平原;升格為直轄市前,以人口而言是臺灣第四大城市,計約78萬人,亦為百萬人口的臺南都會區之中心都市,又稱為台南市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南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南縣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省轄市)

本文敘述省轄市時期的臺中市。臺中於日治時期1920年實施市制,為臺中州之州轄市。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設置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12月25日五都升格案生效,與臺中縣合併改制成為直轄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中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戒嚴令

《臺灣省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頒佈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準時間)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由總統蔣經國宣佈同年7月15日解嚴為止,共持續38年又56天。此戒嚴令頒布時的臺灣省轄區包含臺灣本島與周邊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 而金門、馬祖,直到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才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這是臺灣第二次實施戒嚴,第一次戒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所發布。在臺灣歷史上,該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為「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省戒嚴令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

中华民国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自治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1991年4月起,臺灣歷經7次修憲,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成為臺灣選舉的另一法理基礎。此外,臺灣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與公投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選舉 · 查看更多 »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臺灣證券交易所(Taiwan Stock Exchange,縮寫:TWSE),簡稱臺證所或證交所,為臺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俗稱「集中市場」)的經營機構,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於臺北101大樓內。其加權股價指數為自行編製的加權指數,被視為是臺灣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證券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眾黨

臺灣民眾黨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昭和2年(1927年)7月10日的台中市新富町聚英樓,是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成立大會由蔡式穀主持。最初在臺灣總督府多方的阻撓下,林獻堂、蔣渭水等人不斷更換黨名、修改黨綱,從「台灣自治會」、「台灣民黨」,最終在有條件的允許下成立。初期主要人物有李應章、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黃周等人,黨旗最早為仿中國國民黨黨旗的「上青下紅中央白日」之黨旗,後改為仿中華民國國旗的三星黨旗。.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民眾黨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新!!: 民主進步黨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民主進步黨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民主進步黨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民主進步黨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民主進步黨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進步主義

進步主義是一種在19世紀末至今從北美開始的政治運動和意識形態。進步主義者們支持勞動人權和社會正義的持續進步,他們也是福利國家和反托拉斯法最早的擁護者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進步主義 · 查看更多 »

陳定南

陳定南(),臺灣政治家,出身宜蘭縣三星鄉。前宜蘭縣縣長、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法務部長。陳定南當縣長時,甚勤於政務,約僱稽查員全天候取締水泥廠汙染,宜蘭縣空氣汙染因而改善。這項首創的計畫,使蘭陽平原青天再現,也使他贏得「青天縣長」的美譽。法務部長任內製作「人人扮青天、家家反賄選」的反賄宣導短片,加以其個性嚴明,得「陳青天」之稱號。.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定南 · 查看更多 »

陳亭妃

陳亭妃(Chen Ting-fei,),臺灣政治人物,臺南人,民主進步黨籍,為一邊一國連線成員和正常國家促進會成員,現任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常委,曾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第七屆、第八屆立委,第14屆、第15屆、第16屆臺南省轄市議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亭妃 · 查看更多 »

陳建仁

陳建仁,(),生於臺灣高雄旗山,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家,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第14任,無黨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人類遺傳學博士,並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婚後隨外省籍妻子羅鳳蘋成為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並獲聖座冊封為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與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學而優則仕,入公門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 2015年11月16日,無黨派的陳建仁請辭中研院副院長職位,宣布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第14屆正副總統,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天主教徒副總統,也是行憲後首位無黨籍副總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建仁 · 查看更多 »

陳唐山

陳唐山(Mark Chen Tang-shan;白話字:Tân Tông-san,),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鹽水街(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氣象學家,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外交部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立法委員等。 其於1975年至2007年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從事氣象學研究,曾投入研發靜止環境觀測衛星SMS-1,乃全球首批投入氣象衛星的研究人員之一,並透過偵測南極臭氧层空洞等。留學期間,同時參與黨外運動,推動台灣民主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國民黨獨裁戒嚴時代長期列名海外黑名單中,乃至雙親過世時仍無法返回台灣。1992年當選僑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到2001年卸任。2004年到2006年出任外交部長。2012年立委選舉中,陳唐山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臺南市第五選區立委,擊敗對手李全教當選立委。也是第8屆立委中年紀最大者。.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唐山 · 查看更多 »

陳啟昱

陳啟昱(),台灣台北人。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立法委員。陳啟昱在台灣大學時期及參加學生運動,520農民運動時,陳啟昱也是參與者之一,亦是遭軍警毆打者之一。曾擔任民進黨機關報的編輯與採訪。 2008年立委選舉中,陳啟昱當選立委。 2010年由高雄縣市合併後第一屆高雄市市長陳菊延攬為高雄市副市長,2010年12月25日辭去立委,遺缺補選後由林岱樺當選。 2012年11月14日,高雄市副市长陈启昱在中共举行十八大期间前往中国大陆访问。 2016年6月13日,陳啟昱接任臺鹽實業公司董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啟昱 · 查看更多 »

陳光復

陳光復(Chen Kuang-fu,),臺灣澎湖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澎湖縣縣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光復 · 查看更多 »

陳勝宏

陳勝宏(),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畢業,曾任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民進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委、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財務長,是民進黨綠色友誼連線代表人物,現任民進黨中常委、陽信商業銀行前董事長。其配偶為前民進黨立委薛凌,兒子為現任台北市議員何志偉。.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勝宏 · 查看更多 »

陳素月

陳素月(Chen Su-yueh,),臺灣政治人物,出生於南投縣,民主進步黨黨籍,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現任彰化縣立法委員,曾任第十六、十七屆彰化縣議會議員,民進黨第10、11屆全國黨代表,國立空中大學講師。 2014年彰化縣第四選舉區(包含大村鄉、員林鎮、永靖鄉、社頭鄉、田尾鄉、田中鎮、二水鄉)的立法委員魏明谷因參選第17屆彰化縣縣長選舉而辭去立法委員一職,於2015年2月7日舉行彰化縣四選區立委補選。 2014年12月26日,陳素月獲民主進步黨徵召,參選彰化縣第四選區立委補選,擊敗了國民黨推出的前縣長卓伯源,順利當選。 2016年1月16日,以57%高得票率勝時任員林市長張錦昆,再度連任。.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素月 · 查看更多 »

陳賴素美

陳賴素美(Chen Lai Su-mei,),臺灣女性政治人物,新竹縣人,為民主進步黨籍,萬能科技大學學士,國立中央大學EMBA企管碩士班。現任立法院第9屆桃園市第二選區(大園、觀音、新屋、楊梅)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第17屆中央執行委員。曾任桃園縣議會第九選區(楊梅市/鎮)第十六、十七屆縣議員,第一屆桃園市議員,民進黨桃園市(直轄市)黨部主任委員,民進黨全國黨代表,民進黨桃園縣楊梅市黨部主任委員,民進黨桃園縣黨部執行委員,聯合代書事務所負責人等。。.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賴素美 · 查看更多 »

陳致中

陳致中,臺灣政治人物,臺南縣官田鄉(今臺南市官田)人,生於臺北市,政治人物,前總統陳水扁與前立委吳淑珍之子。民主進步黨黨籍,現任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現任高雄市快樂希望協會理事長,曾任首屆高雄市議會前鎮、小港選區的民選市議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致中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陳淑華

陳淑華為民主進步黨黨員,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現任第二屆臺中市(直轄市)議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淑華 · 查看更多 »

陳明澤

陳明澤(),民主進步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雄市湖內區人。 2016年8月,高市議員陳明澤住處後方鐵皮屋被檢警破獲大型職業天九牌賭場,查獲84名男女賭客,陳明澤也在現場被移送法辦,橋頭地檢署昨偵結,陳向檢方坦承同意出租鐵皮屋開設賭場,陳明澤等5人被依賭博罪起訴,並聲請簡易判決。 陳明澤為現任市議員,已連任4屆,2016年8月,雄檢檢察官率領26名特勤中隊幹員和市警局靖紀小組成員,衝入陳明澤湖內區住處後方鐵皮屋,查獲84名男女賭客,賭資7萬1000多元,陳明澤也當場被查獲。 案發當時陳明澤表示,該處為父母親居住,他已不住在此處,當晚他返回探望雙親,恰巧遇到此事,並未參與賭博。 橋頭地檢署昨將全案起訴,陳明澤事後向檢方坦承,蔡姓場主去年5、6月間與其商討,以每月5千元代價出租鐵皮屋做為賭博之用。 民進黨停權一年 起訴書指出,陳明澤身為民意代表,知法犯法提供聚賭場所,危害社會秩序,考量他事後坦承犯行,並繳回3個月租金1萬5千元,建請法院量處適當刑度。 陳明澤案發後經民進黨中評會決議停權一年,並主動請辭黨內中評委及高市議會保安小組召集人等職。陳明澤表示尊重司法,也向廣大鄉親致歉 取自自由時報.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明澤 · 查看更多 »

陳明文

陳明文(Chen Ming-wen,),臺灣的政治活動家,嘉義縣朴子鎮牛挑灣人。嘉義客運界名人陳福三之子,也是嘉義縣林派掌門人,東海大學哲學學士,曾任嘉義縣議員、議長,台灣省議員、嘉義縣縣長、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現任“台灣世代智庫”的董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明文 · 查看更多 »

陳文龍

陳文龍(Díng Meóng-le̤ng;)原名子龍,字君贲、德刚,南宋末年興化軍莆田縣(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是南宋的抗元名將。.

新!!: 民主進步黨和陳文龍 · 查看更多 »

GoGoGo連線

GoGoGo連線是台灣民主進步黨內的政治聯盟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主導組成,65位成員中當選53位議員,當選率高達81.5%,占民進黨130位議員中的40.7%,成績亮眼。.

新!!: 民主進步黨和GoGoGo連線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民主進步黨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柯建銘

柯建銘(Ker Chien-ming,),臺灣政治人物,新竹市人,執業牙醫師。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之一、立法院資深立法委員之一,曾屬於民進黨福利國連線的一員,曾任第11、13屆代理民進黨黨主席。已擔任立法院17個會期的民主進步黨黨團總召。 2016年獲民進黨徵召参選新竹市選舉區立委,擊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市議員鄭正鈐以及時代力量提名的人權律師邱顯智。.

新!!: 民主進步黨和柯建銘 · 查看更多 »

柳金財

柳金財,1968年生,臺灣雲林縣人,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畢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學生會副會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柳金財 · 查看更多 »

林右昌

林右昌(),基隆人,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設計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曾任行政院長辦公室參議,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專門委員。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副研究員,社會發展部主任、黨主席特助兼辦公室主任,民主進步黨第十二屆中央執行委員,2010年2月1日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民主學院主任兼中央黨部發言人。2012年初回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專任發言人。2012年6月4日起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再次由民主進步黨推派為基隆市市長候選人。2014年11月29日基隆市長選舉,2度參選的林右昌順利獲得勝選。.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右昌 · 查看更多 »

林宜瑾

林宜瑾(Lin I-chin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臺南人,現任臺南市議員、民進黨中常委,曾任臺南市議會、臺南縣議會黨團總召。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成大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宜瑾 · 查看更多 »

林佳龍

林佳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艋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中市市長和民進黨游系掌門人。畢業於建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立委、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等職,於2014年大臺中直轄市第2屆市長選舉當選,同年12月25日就任。林佳龍與美國政學界及台灣工商界友好,兼任臺灣智庫董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佳龍 · 查看更多 »

林德福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

#重定向 林德福 (民主進步黨).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德福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 · 查看更多 »

林秀玲

林秀玲(),台灣女演員。也是資深藝人沛小嵐排行第七的妹妹。目前仍活躍於演藝圈。她丈夫姚卓君是位中國大陆演員。兩人育有一子。.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秀玲 · 查看更多 »

林瑩蓉

林瑩蓉(Ling Ying-jung,),律師,臺灣政治人物,高雄市人,民主進步黨第13屆中央評議委員。林瑩蓉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曾執業律師、任高雄市議員,兩屆高雄市議員選舉都是左楠地區(左營區、楠梓區)最高票當選。現任高雄市議會第四選區(左營區、楠梓區)議員。2011年5月25日,林瑩蓉獲民主進步黨徵召,代表該黨角逐高雄市第三選舉區(左營區、楠梓區)立法委員席位,挑戰長期盤踞該區的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黃昭順;根據選舉結果,於立委選戰初試啼聲的林瑩蓉一舉拿下逾46%選票,與黃昭順相差五千票惜敗,惟此役使傳統國民黨鐵票區鬆動,可謂雖敗猶榮。 2016年7月17日,民進黨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當選中央常務委員的林瑩蓉被歸類為親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的「海派」。2016年7月19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林濁水說,林崑海支持林瑩蓉的海派奪下一席中常委,媒體大亨介入黨內很糟糕;民進黨過去喊著黨政軍退出媒體,也曾批評中常委蔡同榮參與經營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當年怎麼批評,今天也應該要用同一套標準。民進黨發言人黃適卓回應,中常委當選人沒有經營或主持任何媒體,沒有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相關事項。.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瑩蓉 · 查看更多 »

林智堅

林智堅(),臺灣新竹市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新竹市市長,曾任新竹市議員。林智堅從25歲起擔任立法委員柯建銘的國會議員助理長達9年,2009年首度參選新竹市議員選舉,在競爭激烈的新竹市第一選區(東區)以4,711票(第二高票)當選。2014年,獲民進黨提名參選第九屆新竹市長,由議員轉戰市長,並以1014票的差距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許明財,39歲之齡為該屆最年輕的縣市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林智堅 · 查看更多 »

李孟諺

李孟諺(),中華民國水利專家,現任臺南市代理市長,曾任臺北縣政府代理水利局長、臺南市政府水利局長、臺南市政府秘書長。2017年9月7日,因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升任行政院長,因而被指派代理臺南市長一職,成為台南市升格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李孟諺 · 查看更多 »

李進勇

李進勇(),中華民國律師、政治人物,雲林縣四湖鄉人,民主進步黨籍,為現任雲林縣縣長。曾擔任法官、基隆市市長、雲林代理縣長、內政部、法務部、交通部政務次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7月8日,李進勇宣布參加2014年雲林縣長選舉民進黨政黨初選。2013年10月30日中午,民進黨黨中央公布民調結果,李進勇以29.96%的支持率,勝過初選對手劉建國的23.64%及李應元的17.8%,確定代表民進黨出馬角逐2014年雲林縣長選舉。最終以五萬餘票之差擊敗張麗善高票當選。.

新!!: 民主進步黨和李進勇 · 查看更多 »

李昆澤

李昆澤(Lee Kun-tse,1964年4月29日—),台灣的政治人物,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選區位於台灣高雄市第六選舉區,並連續十二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為優秀國會議員。2005年獲選國立中山大學傑出校友。.

新!!: 民主進步黨和李昆澤 · 查看更多 »

李應元

李應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雲林縣崙背鄉人,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現任環境資源部部長。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療經濟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委會主委。.

新!!: 民主進步黨和李應元 · 查看更多 »

杜文卿

杜文卿(Tu Wen-ching,),台灣政治人物,現任苗栗縣苑裡鎮鎮長。曾任第三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第十四屆苗栗縣議員、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立法委員與民進黨苗栗縣黨部主委。.

新!!: 民主進步黨和杜文卿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民主進步黨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正常國家促進會

正常國家促進會(英文:Taiwan Normal Country Promotion Association ,TNCPA;簡稱正國會),為民主進步黨之一派系,創辦人為民進黨游系首領前行政院長游錫堃,長期與民進黨謝長廷(謝系:管碧玲、徐國勇、趙天麟、姚文智、李應元、王定宇、蘇治芬等派系所屬或友好成員)合作,與黨內派系新潮流系暗潮洶湧競爭。 正國會要員有臺中市市長林佳龍、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立委蔡適應、新北立委高志鵬、吳琪銘、臺南立委陳亭妃、雲林立委劉建國、台東立委劉櫂豪、澎湖立委楊曜、前立委周雅淑、民進黨新北市黨部現任主委余天(前立委)、臺南市議會副議長郭信良、新北市議會議員許昭興等10餘位派系成員或友好立委,目前也與高雄立委林岱樺(原高雄縣區要角)結盟,朝民主進步黨第二大派系地位邁進。.

新!!: 民主進步黨和正常國家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正義連線

正義連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次級問政團體與派系,由陳水扁創立,又被稱為扁系。曾經是民進黨內最大的派系,2006年已解散。部份成員組成一邊一國連線繼續運作。.

新!!: 民主進步黨和正義連線 · 查看更多 »

段宜康

段宜康(),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生於臺北市,原籍中華民國江蘇,祖父是民國初年留學美國學生,父親段守愚是前大華晚報總編輯。段宜康畢業於成功中學、臺大政治學系,現任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執委。曾任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創會執委、臺北市議員、新潮流系總召。.

新!!: 民主進步黨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消歧義)

#重定向 民主进步党 (消歧义).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主進步黨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主席

民主進步黨主席,中華民國政黨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之歷任黨主席名單,黨主席任期為2年。2002年後修黨章,在執政時期,總統會兼任黨主席,以黨領政。最近一次黨主席的選舉為2014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現任黨主席為蔡英文,她於2014年5月28日上任。.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主進步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黨旗

民主進步黨黨旗是台灣政黨民主進步黨的代表旗幟,設計者為藝術家歐秀雄(筆名「官不為」)。《民主進步黨黨章》第一章第二條規定:「本黨黨旗定為綠底白十字,中間鑲以綠色台灣圖案。」1986年民進黨成立後即沿用為黨旗至今。.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主進步黨黨旗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

下表列出民主進步黨自1986年創黨以來之歷任秘書長名單。.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消歧義)

民進黨可能是:.

新!!: 民主進步黨和民進黨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沈富雄

沈富雄(),臺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前民主進步黨黨員,曾當選過臺北市選區的立法委員,外號是「智多星」、「臺灣雄哥」。 沈富雄出身民進黨正義連線,在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常批評陳水扁政府及民進黨,引起民進黨支持者和媒體批判,遂有「孤鳥」稱號。2004年,沈富雄曾獨排眾議反對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疾呼此選制對民進黨不利,一旦通過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將長期無法過半,卻被親民進黨媒體評為唱衰民進黨。。2007年10月3日,沈富雄退出民進黨。.

新!!: 民主進步黨和沈富雄 · 查看更多 »

沈發惠

沈發惠(Shen Fa-hui,),新北市汐止區在地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學系,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蟬聯二屆新北市議員,曾任立法委員、改制前臺北縣議員。目前爭取投入2020年新北立委選舉,在國會為汐止鄉鄰發聲。.

新!!: 民主進步黨和沈發惠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民主進步黨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新!!: 民主進步黨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民主進步黨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洪奇昌

洪奇昌(),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人,醫師與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民主進步黨創黨十八人工作小組成員,為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曾連任第一(增額)至第六屆立法委員,前國民大會代表,海基會前董事長。曾長期擔任新潮流系總召集人,與邱義仁、吳乃仁、林濁水並稱為新潮流系四大元老,為新潮流系的創始元老之一。2016年3月底被新潮流系所屬台灣新社會智庫除去會員資格。現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近年來較多關注兩岸事務,與民進黨內部主流對於兩岸事務發展的見解不同,主張兩岸經貿與交流進一步開放。.

新!!: 民主進步黨和洪奇昌 · 查看更多 »

洪耀福

洪耀福(),臺灣政治人物;現任民主進步黨第21任秘書長。美麗島系。.

新!!: 民主進步黨和洪耀福 · 查看更多 »

涂醒哲

涂醒哲(Twu Shiing-jer,),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嘉義縣朴子市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嘉義市市長、曾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臺大預防醫學碩士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博士。前後分別曾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衛生署署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第七屆不分區立法委員立法委員(醫藥衛生專業代表)。2014年獲民主進步黨提名參加年底的嘉義市市長選舉,擊敗了國民黨提名的陳以真順利當選。成為嘉義市改制省轄市後第一位男性正任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爲許世賢逝世後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民主進步黨和涂醒哲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民主進步黨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湯火聖

湯火聖(),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南投縣魚池鄉武登村人,前立法委員。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 大學就讀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於1989年自美國取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歸國以後,在大姊的汽車工廠擔任經理。1990年發生野百合學運,燃起服務社會的熱情,進而投入社會運動及政治路途。參選過南投多次民意代表選舉,曾擔任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2002年-2008年),擔任立委期間主要於國防委員會審查法案,也因此對於南投軍人青年多有照護。也曾擔任第三屆中華民國國大代表(1996年-2000年)。南投縣民因其姓名暱稱湯火聖為聖火湯或阿湯哥。主張清廉和以溫柔敦厚的態度關心人民,是南投縣民進黨最無爭議的政治人物。.

新!!: 民主進步黨和湯火聖 · 查看更多 »

潘孟安

潘孟安(1963年8月15日),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原住民馬卡道族人,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現任屏東縣縣長。曾任第十四屆、第十五屆屏東縣議會議員、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立法委員與立法院民主進步黨黨團幹事長。.

新!!: 民主進步黨和潘孟安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新!!: 民主進步黨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春節

--,即華夏傳統曆法农历的元旦,是中国與世界各地漢族社會的傳統新年,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為过新年、过年、度歲、慶新春、慶新歲,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從明代開始,農曆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由夏曆改為西曆。.

新!!: 民主進步黨和春節 · 查看更多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英語:New Frontier Foundatiom;簡稱新境界基金會),是民主進步黨的智庫,1999年7月成立。.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New Era Legislative Office),民主進步黨內的次級問政團體與派系,由張俊宏主導組成,在民進黨內的勢力較小,已於2001年4月解散。.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移民

新移民又稱為新住民,指剛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士。部份新移民本身的謀生技能及適應能力不及本地人士,令新移民不少停留在社會較低階層,需要社會保障的支援。 新移民是相對於當地人而言,當地人有稱為原居民、原住民、當地土人等,例如美洲新大陸的印第安人是原居民,而白人則是美洲的「新移民」。 又例如香港人大部份的第一代,祖父和祖母上幾代不少也曾經是新移民,因為他們都不是香港開埠時期的香港原居民。 在印度殖民歷史上,移居當地的歐洲人就是新移民,他們不少是居於印度的上流社會。 新移民有多種類,例如投資移民、優才計劃、家庭團聚、政治庇護等。 當新移民居於當地,加上其他條件,之後則不再稱為「新移民」,例如通常合法居於香港超過七年。.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移民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縣

新竹縣(客家話海陸片Sinˋ Zhug˙ rhanˇ)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北臨桃園市,南接苗栗縣,東南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臺中市相連,西部面向台灣海峽,西接與新竹市交界。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鳳山溪、頭前溪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早期新竹縣郊區多務農,197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設於新竹市,1980年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於新竹市東區及新竹縣寶山鄉,1990年代位於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也逐漸從傳統產業聚落轉型為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使得新竹縣成為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重鎮,而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 本縣方言於絕大部分地區使用海陸客家話,竹北市及新豐鄉沿海地區部分使用泉州腔閩南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部分使用四縣腔客家話為主。.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竹縣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新未來智庫

新未來智庫加入的民進黨民意代表包括:蘇貞昌女兒蘇巧慧、吳秉叡、張宏陸、呂孫綾和陳賴素美,成立聯合問政辦公室並籌組智庫「新未來智庫」。.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新未來智庫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民主進步黨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民主進步黨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新!!: 民主進步黨和教育 · 查看更多 »

扁家弊案

扁家弊案可以指:.

新!!: 民主進步黨和扁家弊案 · 查看更多 »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簡稱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語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地区。拉丁美洲拥有占地球陆地表面积将近13%的19,197,0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截止2013年,拉丁美洲的人口估计超过6亿。在2014年,拉丁美洲有着5.57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则是7.532万亿美元。单词拉美最早在1861年被一本叫做《拉丁种族的审查》的致力于泛拉丁化的杂志提出。.

新!!: 民主進步黨和拉丁美洲 · 查看更多 »

曹來旺

曹來旺,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立法委員。.

新!!: 民主進步黨和曹來旺 · 查看更多 »

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1986年12月6日舉行,為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五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主要在自由地區舉行,選出增額立法委員100位,,該次立委選舉與與增額國代選舉同時舉行,也是戒嚴時期的最後一次選舉。 這次選舉是民主進步黨組黨後的第一次參與的選舉,但因當時尚未解嚴及維持黨禁,因此參選的黨外立委仍然是以無黨籍參選,直至解嚴以后才轉為民進黨籍。.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1989年12月2日舉行,為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亦是為第一屆最後一次增額選舉,主要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舉行,選出增額立法委員130位。.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台灣實行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1989年12月2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這是解除戒嚴及黨禁後,台灣首次大型地方選舉。 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在此次選舉中取得了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高雄縣、屏東縣等6個縣的執政權,取得重要的勝利。嘉義市市長選舉則由無黨籍人士張文英勝出,而其餘14位縣市長席次皆由中國國民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二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是依據李登輝總統於1991年5月1日所公布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規定,中央選舉委員會於1991年12月21日舉行投票,首次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辦理國民大會代表的全面改選。此次選舉總計有627人參選,選出第二屆國大代表共325席,包含219名區域代表、6名山胞代表、80名全國不分區代表、20名僑居國外國民代表。 總選舉人數共13,083,106人,出席投票者8,938,622人,投票率為68.32%。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當選254席,民主進步黨獲得66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無黨籍2席。.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2年12月19日舉行,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共計161席,包含119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此次選舉也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因此本屆選舉又被稱為全民改選、國會全面改選等。 由於立法院在臺灣政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朝野14個政黨共推出403位候選人,角逐161席立法委員,競爭非常激烈。選舉結果,國民黨以過半票數獲得102席,而民進黨得票率則首次超過三成,並獲將近立法院總席次三分之一的51席。另外,中華社會民主黨獲1席,無黨籍人士獲7席,其餘參選之政黨未取得席次。然而,國民黨在臺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挫敗。 本次選舉並發生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作票遭判處有期徒刑的歷史紀錄。.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3年11月27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此次選舉包括金門縣縣長、連江縣縣長等福建省之縣份的行政首長首次進行的選舉。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臺灣省之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臺南縣、高雄縣、澎湖縣共6席,無黨籍人士何智輝及張文英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選舉與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而臺灣省其餘13個縣市與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則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聯合新聞網.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之省長及省議員與兩個院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的直接選舉,於1994年12月3日進行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此次選舉包括首次進行的臺灣省省長直選與升格為院轄市後首次進行的臺北市市長及高雄市市長選舉,是歷來第一次全臺的一級行政區首長同時普選(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屬二級行政區首長選舉),因而意義重大,但在省市長選舉及省市議員選舉方面皆沒有牽涉到已被虛級化的福建省。.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5年12月2日舉行,選出第三屆立法委員共計164席,包含122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在此次選舉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3名,而原住民、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未有改變。 由於此次選舉具有199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共推出397位候選人,角逐164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85席,較上屆的103席大幅下滑,為歷屆選舉的最低點。民進黨則以大約三分之一的票數獲得54席,與上屆相比,略有成長。成立僅兩年的新黨成為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一舉獲得21席,席次大幅成長。另外,無黨籍人士獲4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洪永泰 此次選舉也象徵國民黨在新黨出走後,政治資源持續流失。民進黨雖然在席次上有小幅成長,並且在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及南投縣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但在政黨發展上也面臨了許多的瓶頸。而新黨的快速成長,則使其成為當時臺灣政壇內,在兩大黨之外的「關鍵少數」。此次選舉結果亦反映了臺灣政治局勢由兩黨制體系,正式的布入國、民、新三黨鼎立的時代。.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於1996年3月23日舉行,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次總統、副總統的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為繼1993年新加坡總統選舉之後,華人地區第二個、兩岸四地第一個以直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國家元首。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雖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面臨部分黨員出走參選,但在當時發生台海飛彈危機的推波助瀾下,最終投票率為76.04%,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辉、連戰當選,於同年5月20日於台北市總統府就職中華民國第九任正、副總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7年11月2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在全臺灣省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各地投票所進行,總選舉人數11,809,277人,出席投票者7,784,908人,投票率為65.92%,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在23個縣市中,民主進步黨贏得12個縣市的執政權,中國國民黨贏得8個縣市,而其餘3個縣市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除了第一次獲得23位縣市長中的過半席位外(在2014的縣市長選舉中再度獲得過半席次。),民主進步黨也首度在全國性的選舉中過半超越中國國民黨的得票率施正鋒,,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和國雜誌》第2期(1998年1月)。,而「綠色執政」下的人口也首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民主進步黨官方網站。此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同為2000年總統大選後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此次選舉,老三台(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與有線電視「四台會」(超級電視台、東森電視、傳訊電視、環球電視)首度合作報導開票過程。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當時總監為葉樹姍)、《新新聞》(當時社長為王健壯)聯合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當時召集人為施信民)等社運團體組成「超媒體、新媒體、跨社團1997縣市長選舉新聞網」,並設立本次活動的專屬網站《台灣戰國--》。.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同時於於1998年12月5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選出第四屆立法委員共計225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8名原住民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和8名僑選立委。其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46名、原住民立法委員增加2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增加11名、而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增加2名。 由於本屆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8個政黨共推出共推出498位候選人,角逐225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123席,較上屆選舉略有增加。民主進步黨以大約三成的票數獲得70席,成長有限,得票率有所下滑。新黨則自上屆選舉大幅下滑至11席。新成立的民主聯盟則獲得4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建國黨、新國家連線各1席。另外,無黨籍人士獲12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本屆選舉象徵中國國民黨自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敗選後,得以止跌回升。民主進步黨未有重大突破,但在臺北市北區、高雄市南區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新黨則在內鬨的陰影下,政治地位迅速下滑。雖然民主聯盟、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等新成立政黨發展空間有限,但民主聯盟在臺東縣超越國民新三黨、位居各政黨之首,金門縣則由無黨籍人士攻下。.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兩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1998年12月5日進行投票。由於此次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故各政黨都傾全黨之力進行輔選,再加上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兩黨候選人皆實力相當,以致選戰極為激烈,選情一直到投票前一天仍混沌不明;最後,兩市現任市長均以不大的差距落選,其中國民黨高雄市長吳敦義以四千票之差未能連任更令眾人跌破眼鏡。此次選舉與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為民進黨在2000年總統大選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新!!: 民主進步黨和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全部225個立法委員席次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8名僑選立委與8名原住民立委。此選舉與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日舉行。 選舉結果,民進黨獲得87席,較上屆選舉增加17席,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從123席銳減55席至68席,由第一大黨降為第二大黨;新成立的親民黨一舉奪得46席,取代新黨成為第三大黨;另一新成立的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則獲得13席,為第四大黨;而原本居於「關鍵少數」地位的新黨則僅獲得1席,完全失去在立法院的影響力。.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14屆縣市長選舉,與第5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中華民國自由地區23個縣市(即臺灣省各縣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與連江縣,不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的行政首長。 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各地投票所進行,其中臺灣省選舉人數為12,789,246人,出席投票者8,499,252人,投票率為66.46%;福建省選舉人數為46,221人,出席投票者25,716人,投票率是65.76%。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皆取得了9個縣市的執政權,親民黨則取得臺東縣及連江縣2席。此外,金門縣縣長選舉則由新黨籍的李炷烽勝出,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及陳麗貞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及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兩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2002年12月7日上午8點至下午4點進行投票。此次選舉被視為2004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以及時任總統陳水扁的信任投票。最後,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馬英九、民進黨籍的高雄市長謝長廷雙雙獲得連任,維持「北藍南綠」的基本政治形勢。.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台北市及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該次選舉訂於12月9日投票。在此之前,候選人使出渾身解數,希望集中選票,謀求勝選。這場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以後,台灣政壇再一次受到關注的選舉,最後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分別保住各自執政的北高兩市。.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9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17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臺灣省之基隆、桃竹苗、彰投等濁水溪以北縣市及嘉義市、臺東、澎湖與福建省之金門與連江,共12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宜蘭及雲林、嘉義縣、屏東等濁水溪以南縣份共4席;泛藍背景的傅崐萁勝選之花蓮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587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289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28席、台灣團結聯盟取得3席、親民黨及勞動黨各獲1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170席。綠黨及台灣國民黨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下列為該次選舉於各直轄市的正式名稱:.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二次選舉。,同時也是四個新直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改制升格後的首次立法院全面改選。 第八屆立法院的總席次,除了73席單一選區,尚有6席原住民、及34席全國不分區,共計113席。執政的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64席,最大在野黨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其中,台聯與親民黨是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第一次獲得全國不分區席次,並雙雙跨過在立法院成立黨團的門檻。相較上屆選舉,雖然在席次上民進黨增加、國民黨減少,整體的得票率還是維持泛藍略大於泛綠的格局。全體當選委員於2012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由於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投票率達74%,創下歷屆新高。.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進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離島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參選後與民進黨協調)、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敗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即中華民國第20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2014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以改選198個鄉鎮市及選出6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之民意代表。此次選舉與往常不同之處,是將鄉鎮市區民代表與其餘六類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以減少選舉經費負擔及選舉所帶來的後遺症。.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即中華民國第20屆村里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2014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改選全國7,851個村--之村里長。此次選舉與往常不同之處,是將村里長與其餘八類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以減少選舉經費負擔及選舉所帶來的後遺症。.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4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16年(民國105年)1月16日舉行,並與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3次選舉。第9屆立法院的總席次共計113席,其中73席區域立法委員由單一選區選出,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由複數選區選出,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由比例代表制選出。全體當選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相較於「提前結束比賽」的總統大選,藍綠兩黨都將主戰場移到立委選舉。藍軍企圖保住國會過半和制衡能力,綠營則喊出單獨過半,陳菊、賴清德等綠營王牌更呼籲選票集中,不要重演陳水扁8年朝小野大的跛腳情形。選舉結果,民主進步黨獲得6成席次(68席),較上屆選舉增加28席,不但重新成為立法院第1大黨,且首度單獨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國民黨從64席銳減至35席,再度成為最大在野黨,泛藍陣營首次失去過半席次;新成立的時代力量獲得3席區域立委與兩席不分區立委;親民黨從2席增為3席不分區;無黨團結聯盟則維持1席席次,本次選舉亦是選舉制度改制以來,第1次無任何僑居國外國民者當選立法委員。 一般預料,本次也是現行區域立委選舉區劃分的最後1次立委選舉。依法立委選舉區每10年調整一次,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區劃分係於2007年決定,故中央選舉委員會將於2017年進行選區調整。.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7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7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8屆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將於該年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就職。.

新!!: 民主進步黨和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民主進步黨台灣民進黨民主进步党民主進步黨 (台灣)民进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