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台灣深藍學生聯合論壇
台灣深藍學生論壇(Taiwan Deepblue Student Forum)或簡稱為深藍論壇、深藍,,最初採用vBulletin論壇系統,後改為 Invision Power Board 論壇系統,其使用者多為台灣的高中生,亦有部份大學生。子論壇議題涵蓋廣泛,亦有港澳大陸地區及海外版面,曾廣受學生歡迎。目前會員數超越十五萬人、近四百萬篇文章、超過十五萬個討論串。雖然名為「深藍」,但該名稱與政治無關。隨著站長步入社會、脫離學生身分,現今論壇名稱亦已拿掉"學生"二字,僅剩深藍論壇。 但近年因Facebook等社群網站成為學生新寵,如今深藍已有沒落趨勢。.
仰山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設立於1990年3月31日,由前宜蘭縣長游錫堃以其競選結餘經費,結合宜蘭地區企業與文教人士共同創辦,創立至今,主要推動並參與宜蘭地區文化教育相關工作,如社區營造(包括千人移廟、宜蘭縣社區日曆、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文建會東區培力中心、農村社區培力、學習型社區等)、地景改造(包括宜蘭厝、搶救宜蘭環境品質聯盟等)、公民社會(包括噶瑪蘭獎、公共論壇、參與宜蘭社區大學設立等),對宜蘭近20年來的文化、教育、社造、公民社會累積的成果,有一定的影響。.
查看 朱家安和仰山文教基金會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臺灣話:kok-lîp-gî-lân-ko-ki-tiong-hâk),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市區西南側,簡稱宜蘭高中、宜中(gî-tiong)、宜蘭中學,舊稱宜蘭省中、省宜中、省立宜中,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後更名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1日廢省改隸屬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並使用迄今,校史迄今餘七十五年以上,校風自由,學校代表色為白色及粉紅色,由於舊校徽有翅膀圖樣,而又有「翱翔青年」之稱。.
查看 朱家安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中正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英語譯名: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縮寫:CCU),簡稱中正大學、中正大、中正。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的一所國立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現有社會科學、法律、文、理、工、管理、教育等七學院,並且該校亦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
查看 朱家安和國立中正大學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CHSH),簡稱彰化高中、彰中,舊稱省彰中、彰化中學,別稱華陽崗,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日治時期台中州立彰化中學校,最後改制為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華陽崗上,鄰近國立彰化高商。 校訓注重誠實榮譽,以自由學風聞名,1990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研究社為全國高中第一所台灣文學社團。學校籃球隊,由於球衣為紅色之故,別號紅色閃電,曾於2007年、2016年獲得HBL乙組全國冠軍,並多次入圍八強。 彰化高中傑出校友眾多,涵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海軍總司令陳邦治、司法院大法官葉百修、臺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長庚醫學院創院院長吳德朗、國際藝術名家陳景容、歌手任賢齊、鄉土作家吳晟、作家王盛弘、漫畫家蔡志忠、知名主持人謝炘昊、王介安等各領域人士。.
查看 朱家安和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簡稱羅東高中、羅高,英文簡稱LTSH。位於臺灣宜蘭縣羅東鎮市區的西北側,鄰近羅東運動公園。校風自由、校園周圍環境優美,代表色為土黃色。.
查看 朱家安和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分析哲學
分析哲学(英語:analytic philosophy或analytical philosophy)可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指20世纪初期出现的,具有特定目的和方法的哲学研究。另外它还指当今研究哲学的一种“风格”或者“方法”,这个意义上的分析哲学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它所研究的问题也更加广泛、多样。.
查看 朱家安和分析哲學
華梵大學
華梵大學,簡稱華梵,創辦於1990年(華梵工學院),1993年更名華梵人文科技學院,1997年改制為華梵大學,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石碇區的綜合大學。.
查看 朱家安和華梵大學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能在各種可能的方案中進行選擇和決定行動的能力。這是一個複雜的主題,無一個為各方所認可的定義。哲學界對「自由意志」的定義並不統一;而日常人們所講的「自由意志」又不同於司法界和心理學界所理解之「自由意志」。.
查看 朱家安和自由意志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查看 朱家安和Facebook
沃草有限公司
沃草有限公司(Watchout, Co.),在2013年11月由台派金主出資新臺幣2200萬元創辦,標榜以社會企業形態經營及「亞洲第一個監督政府運作的獨立網路平台」。現任執行長為林祖儀。其名稱「沃草」,為英文「Watch out」的翻譯,原意是「提防警戒」,意思是要「提防警戒」政客的作為。沃草主要目的在於監督國會議員與其他民意代表、政府官員等政治人物,時常在網路上轉播立法院議場質詢實況。在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之中,沃草成功舉辦了「市長,給問嗎」活動,邀請三位候選人柯文哲、連勝文、馮光遠在網路上回答網友問題,大獲好評。.
查看 朱家安和沃草有限公司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THE JOURNALIST),台灣一政治類周刊,1987年3月12日創刊,每週四出版,口號是「台灣不能沒有的聲音,最犀利的新聞時事周刊」,內容為當週最熱門的政治新聞焦點與深度報導,創刊時核心人物包括從中國時報系離職的王健壯、南方朔(王杏慶)、司馬文武(江春男)、周天瑞、胡鴻仁等。 《新新聞》被視為自由主義刊物,輿論導向一般認為有利於民主進步黨。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新聞》對於民進黨的批判增加。2004年10月6日,《新新聞》第917期刊登民進黨創黨元老楊祖珺的文章,顛覆民進黨官方版黨史。 台灣許多知名的新聞從業者曾在《新新聞》任職,除了《新新聞》創刊時核心人物以外,還包括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董孟郎、專欄作家公孫策(陳哲明)、《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等。 曾陸續任職《新新聞》的總編輯有:黃創夏、盧伯華、楊照。 1989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錄影帶《選舉大系》,共8輯,標榜平衡老三台選舉新聞的偏頗報導;1993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節目《選情大家看》反映各縣市選情,共147輯。 2007年,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本名朱子昭,前大圈仔)投資《新新聞》,成為《新新聞》社長。 2017年4月,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買下《新新聞》100%股權,成為《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 2017年4月23日,《新新聞》舉行30周年社慶酒會,公孫策表示,《新新聞》名稱是他告訴司馬文武的,因為「舊新聞」可以淘汰了,這是《新新聞》的精神;《新新聞》創刊時能讓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接受,是因為沒有脫離事實,從來不講非事實的部分,也就是「新聞主義」,堅持講真實的,才不會無緣無故被查禁。.
查看 朱家安和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