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巨爵 (2009年)

指数 颱風巨爵 (2009年)

颱風巨爵(英語:Typhoon Koppu,國際編號:09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ndo)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巨爵」(コップ)是由日本於2000年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意指--(--一詞在葡萄牙文中解作杯子)。.

100 关系: 华南地区台山台山 (澳門)台山市大欖隧道大澳媽閣屯門巨爵座上環站中環站中華人民共和國三號強風信號下環下環街市帛琉一號風球 (澳門)一號戒備信號九號風球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人民币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北陡镇北海市嘉路米耶圓形地嘉樂庇總督大橋呂宋凌晨內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八號風球 (澳門)公里琼州海峡碧瑶市祐漢市政綜合體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筷子基粤海铁路紅街市罗定市熱帶風暴天鵝 (2009年)熱帶風暴彩虹 (2009年)熱帶風暴杜蘇芮熱帶氣旋營地大街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宾...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青洲 (澳門)颱風颱風凱薩娜 (2009年)颱風納沙 (2011年)颱風燦都 (2010年)颱風韋森特 (2012年)颱風鸚鵡 (2008年)颱風黑格比 (2008年)颱風杜鵑 (2003年)风暴潮西區海底隧道香港香港天文台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商業電台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電台香港暴雨警告信號路環黑色風暴潮警告黑沙環阳西县阳江市蘋果日報 (香港)關閘葡萄牙語金鐘站英語柯邦迪前地杯子武鸣县氣象廳 (日本)氹仔江门市沙梨頭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市湛江市澳門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澳門熱帶氣旋信號澳門葡文學校明報海南省新华网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新浪日本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华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台山

台山可以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台山 · 查看更多 »

台山 (澳門)

台山(Toi San)位於澳門半島北部,屬於澳門舊區之一,是20世紀20年代的填海區。北接關閘,人口密度較高,生活指數較低,區內物業樓齡普遍較高,予人一種比較中下階層化的區域。 20年代時期,台山區比較遠離市區,最初被政府劃為製造危險品的區域,所有炮竹廠都遷到這裡。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台山電光炮廠,有數百工人。1925年,該廠不幸於遷往澳門第15日發生爆炸大火,54人送往鏡湖醫院後傷重死亡,當局連日在災場亦掘出焦屍殘肢,最後證實釀成約150死300餘傷,死傷者多為女工。這一空前慘劇,令市民難以忘懷,以致台山二字也變成該區的地名。此後,澳門政府便令所有炮竹廠一律遷往氹仔,台山改成為貧民木屋區。 1929年台山木屋區又發生大火,木屋全部焚毀。為了安置頓失家園的數百災民,慈善機關籌得款項,1931年在台山建成900多間磚屋,整齊排列成11條街道,廉價租給平民居住,並以澳督巴波沙名字命名為「巴波沙坊」。80年代後期以來,平民屋陸續由新建大廈所取代。原來的石牌坊於1999年重建。.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台山 (澳門) · 查看更多 »

台山市

台山市(拉丁化:Toishan)现时为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侧、南海岸边,是岭南著名的侨乡。目前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约有130--万。過去與新會、開平、恩平合稱「四邑」,近年加上鶴山,改稱「五邑」。.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台山市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大欖隧道 · 查看更多 »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大澳 · 查看更多 »

媽閣

媽閣(粵語:ma5 gok3,「媽」變調為「馬」;葡萄牙文:Barra),位於澳門半島西南部、位於西望洋山和媽閣山的西面,常指媽閣廟的附近一帶。媽閣有數百年歷史,1993年被評為「澳門八景」-媽閣紫煙。當時廟的附近是媽閣漁村,直到19世紀後期才有所發展。媽閣廟前面是澳門海事博物館和澳門政府船塢。澳門敎育暨青年司的青年廳就在第三座的樓下辦公。 以媽閣一詞命名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媽閣廟、媽閣廟前地、媽閣總站、媽閣上街、媽閣斜巷、媽閣斜坡、媽閣街、媽閣里、媽閣台、媽閣巷、媽閣第二巷和媽閣第三巷。.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媽閣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屯門 · 查看更多 »

巨爵座

巨爵座(Crater,意思是杯子)是现代88星座和托勒密划分的48星座之一。不包含亮于4等的星。包含中国古代星座翼宿。.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巨爵座 · 查看更多 »

上環站

上環站(Sheung Wa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其中一個車站,車站月台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德輔道中地底,而該站的兩個車站大堂及緊急出口則位於上環區內多幢樓宇之地底,其結構亦與這些樓宇結合;林士街大堂位於無限極廣場及金龍中心地底;德輔道中大堂則位於東--協商業大廈、錦甡大廈、豫泰商業大廈及信德中心地底;並於西港城前方的通風井、粵海投資大廈及易通商業大廈地底設置連接月台的緊急通道及機房;超越線隧道則位於港鐵物業康威花園地底。上環站以淺啡色為主要色調。該站於1983年3月動工,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1986年5月23日由時任財政司彭勵治爵士揭幕啟用。在西港島綫通車前為港島綫終點站。.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上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環站

中環站(Central Station)是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列車站,並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終點站與港島綫的中途站。中環站設有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中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三號強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下環

下環可以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下環 · 查看更多 »

下環街市

下環街市,全稱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Complexo Municipal do Mercado de S. Lourenço)是位於澳門半島下環李加祿街與貨倉街及下環街交界處的澳門街市。.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下環街市 · 查看更多 »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帛琉 · 查看更多 »

一號風球 (澳門)

一號風球(Sinal n.º 1),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是三號風球。 受熱帶風暴艾雲尼影響,最近一次一號風球於2018年6月8日下午6時30分發出。.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一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號風球

九號風球可以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九號風球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又稱新馬路,是澳門中區的重要道路之一,為澳門重要的商業中樞及旅遊景點。東接殷皇子大馬路,從南灣大馬路起,西至火船頭街與巴素打爾古街之間,全長620米。 由於新馬路的車流龐大,澳門交通事務局自2010年5月16日起試行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將龍嵩正街至營地大街之間的路段列為公交專道,僅准巴士、的士及特許車輛通行。.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北陡镇

北陡镇是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台山市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总人口3.5万人。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全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北陡镇 · 查看更多 »

北海市

北海市(邮政式拼音:Pak Ho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南流江由北向西南流入海。市境东与玉林市及广东省湛江市毗邻,北与钦州市相接,西面与南面临北部湾。全市总面积3,989平方公里,人口162.57万。北海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北海市 · 查看更多 »

嘉路米耶圓形地

嘉路米耶圓形地(Rotunda de Carlos da Maia),又名三盞燈,是位於澳門聖安多尼堂區的一個圓形廣場,由此照射出五條街道。由於不少緬甸華僑聚居於此並開設餐館,所以這亦是品嚐正宗緬甸佳餚的最佳地方,被稱為「澳門東南亞美食集中地」。.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嘉路米耶圓形地 · 查看更多 »

嘉樂庇總督大橋

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或稱嘉樂庇大橋,坊間通稱澳氹大橋、舊澳氹大橋、舊大橋或舊橋)是澳門第一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海大橋,也是當時葡萄牙“十大建設工程”之一。大橋從澳門半島葡京酒店對開海岸起到達氹仔小潭山北麓。.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嘉樂庇總督大橋 · 查看更多 »

呂宋

呂宋島(塔加洛語:Luzon)是菲律賓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15大島,面積109,965平方公里。呂宋島位於菲律賓北部,是首都馬尼拉的所在地。呂宋島在台灣南方,維薩亞斯群島北方,中國南海東方,菲律賓海西方。《劍橋百科》介紹:「多海灣和近岸島嶼。西北部中科迪勒拉山的普洛格山[為最高點]。馬德雷山在島東北。島上最大的湖稱內湖…產穀物、甘蔗、木材、大麻、鉻鐵礦。旅遊業發達。」 呂宋同時也是菲律賓三大政區之一,包括呂宋島,北部的巴坦群島(Batanes)和巴布延群島(Babuyan),南部的馬林杜克島(Marinduque)、馬斯巴特島(Masbate)、卡坦端奈斯島(Catanduanes)、民都洛島(Mindoro)和巴拉望島(Palawan)。吕宋政區面積138309平方公里。 呂宋也是中國史書對西班牙的古稱,而菲律賓的古稱则是小吕宋。.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呂宋 · 查看更多 »

凌晨

凌晨中「凌」意为迫近,「晨」指太阳升起后的辰时,凌晨指从子夜到天刚亮时(大体在卯时)的一段时间,時間大約為00:00-06:00(相当于子时到卯时),例如04:00於電台報時會稱為凌晨4時。少數人會稱06:00為凌晨6時,但不會有人會稱07:00為凌晨7時,因為在07:00通常已經天亮。 同样是这一段时间,如果以前一天作为出发点,可以稱為「深夜」,在實際使用上,「深夜」與「凌晨」的分別在於「深夜」通常是指前一天晚上的延續,相应的,子夜会被记为24时。而以当天作为出发点,子夜应该被记为0时。.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凌晨 · 查看更多 »

內港

內港可以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內港 · 查看更多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八號風球 (澳門)

|direction.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八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琼州海峡

州海峡,是海南省的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所夹的水道,因海南岛的别称“琼州岛”而得名,是中国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水域面积2300余平方千米。.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琼州海峡 · 查看更多 »

碧瑶市

碧瑶(City of Baguio;Lungsod ng Baguio; 伊瓦洛伊语: Ciudad ni Bagiw) 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本格特省的一个城市。该市的海拔高度约为1500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菲律宾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胜地。它也是吕宋岛热带松林栖息地,适合苔藓植物和兰花的生长,碧瑶当地土著名“Bagiw”就是苔藓的意思。 1900年,美国人在伊瓦洛伊人村庄Kafagway的遗址上建了一个山中避暑地,并逐渐繁荣起来。因为它凉爽的气候,1903年6月1日,碧瑶市被菲律宾委员会(Philippine Commission)指定为菲国的夏都,1909年9月1日由菲律宾议政委员会(Philippines Assembly)将该地合并扩建为市。2009年9月1日该市举行建市百年庆祝。这里有总统官邸、最高法院、立法办公室。 碧瑶与马尼拉距离260公里,交通便利。碧瑶为重要的金矿中心,其附近的曼卡延产铜。市内有军事学院和两所大学。1900年7月16日吕宋中部的地震使碧瑶遭到严重破坏。.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碧瑶市 · 查看更多 »

祐漢市政綜合體

漢市政綜合體(Mercado Municipal do Bairro Iao Hon),俗稱祐漢街市,位於澳門祐漢市場街。集街市、固定小販區、市政公園、體育場、停車場及社區活動中心於一身。1994年1月28日建成,由澳督韋奇立主持揭幕儀式。.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祐漢市政綜合體 · 查看更多 »

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

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José Maria de Sousa Horta e Costa,),葡萄牙軍人、政治家、外交官。 高士德曾在軍隊中效力,擔任工程師。後來逐漸被提升至上校軍銜,並在科英布拉大學中取得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至1897年期間,被葡萄牙任命為澳門總督。後來曾被多次任命為特命全權公使出使清國、日本、暹羅,與慈禧、光緒帝、明治天皇和朱拉隆功會過面。 1900年至1904年期間,再次被任命為澳門總督。澳門的高士德大馬路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 · 查看更多 »

筷子基

筷子基(葡萄牙文:Fai Chi Kei)在澳門半島西北部半島,是多層大廈林立的基層住宅區,根據澳門區域屬花地瑪堂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筷子基 · 查看更多 »

粤海铁路

粤海铁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广东省湛江至徐聞,由塘口站引出至海安南站,在北港码头换乘海峡铁路轮渡,再在南港码头引入海口站,又经澄迈县、儋州市到达三亚站。全长345公里,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轮渡。粤海铁路是世纪之交中国建设史上一项标志性工程,表明中国在建设跨海铁路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空白。粤海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将对中国跨海铁路的建设、运营、管理,提供经验。.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粤海铁路 · 查看更多 »

紅街市

#重定向 提督街市.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紅街市 · 查看更多 »

罗定市

罗定市,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县级市,广东省15个财政省直管县之一,位于广东省的西部。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等。农林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豆豉、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为最大宗、最出名。年产桂皮5813吨、桂油450吨,年产值达1.7亿元。.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罗定市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天鵝 (2009年)

熱帶風暴天鵝 (英語:Tropical Storm Goni,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Jolina,國際編號:0907,JTWC:08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天鵝」(고니)一名由南韓提供,是一種鴨科動物,雌雄同色,體形較大且脖頸修長,不同種喙的顏色有明顯的差異。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華南海域天氣報告,黃茅洲的風勢達11級,即暴風,顯示天鵝為一強烈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評級(前者為;後者為)沒有代表性。.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熱帶風暴天鵝 (2009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彩虹 (2009年)

熱帶風暴彩虹 (英語:Tropical Storm Mujigae,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Maring,國際編號:0913,JTWC:13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熱帶風暴彩虹 (2009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杜蘇芮

熱帶風暴杜蘇芮可以指:.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熱帶風暴杜蘇芮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營地大街

營地大街(葡萄牙文:Rua dos Mercadores;古稱澳門大街、澳門街,又稱大街),是澳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其北端在關前後街口由草堆街起,南端越過新馬路以後至天通街與紅窗門街之間,共長310米。.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營地大街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青洲 (澳門)

青洲 (Ilha Verde),是位於澳門西北部的半島,屬花地瑪堂區,與珠海毗鄰。葡語意為綠島,其名因環境綠樹蒼翠而得。濠鏡十景之一的“青洲煙雨”,就是指此地風景。.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青洲 (澳門)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颱風凱薩娜 (2009年)

#重定向 颱風凱莎娜 (2009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凱薩娜 (200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納沙 (2011年)

颱風納沙(Typhoon Nesat,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1,國際編號:11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edring)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納沙」一名乃由柬埔寨提供,意指捕魚。 納沙的路徑符合「西進型」分類,由西北太平洋向偏西方向長驅直進,橫過菲律賓呂宋並移入南海,最終再掠過海南及雷州半島,移入廣西至越南北部一帶後減弱消散。納沙的強度亦並非特別強勁,然而其最大特徵是環流在南海北部急劇擴大,烈風範圍於短短6小時內由半徑250公里大幅增加至半徑390公里,覆蓋廣東沿岸大部份地區,加上一段短暫的偏西北路徑,結果港澳兩地氣象部門需要發出一次始料不及的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納沙亦一度並列為1957年以來,中心距離香港最遠卻使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的風暴之一,但此紀錄於3年後被強度相若而環流同樣巨大的颱風海鷗打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納沙 (201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燦都 (2010年)

颱風燦都(Typhoon Chanthu,國際編號:10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10,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loy)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燦都 (2010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

颱風韋森特(Typhoon Vicente,國際編號:12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森特」一名乃由美國提供,為查摩洛族的男性名稱之一。韋森特進入南海後受鞍形氣壓場影響而停留15小時,然後採取比所有官方氣象部門的預測都更偏北的路徑移動,更發展出「熱塔」現象導致爆發性增強;最終韋森特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口,成為港澳地區繼1999年颱風約克後最矚目的風災,它令香港天文台發出接近13年以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亦令澳門氣象局懸掛同樣是接近13年以來首次的九號風球。 「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但除名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這是繼翰文、庫都、欣欣、婷婷、彩蝶之後,第6個「純技術性」,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韋森特 (2012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鸚鵡 (2008年)

颱風鸚鵡(英語:Typhoon Nuri,國際編號:08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Karen),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鸚鵡」是由馬來西亞所提供的名稱,指的是馬來語名稱指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黑格比 (2008年)

#重定向 颱風哈格比 (2008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黑格比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杜鵑 (2003年)

颱風杜鵑(Typhoon Dujuan,國際編號:03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nyok)為200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杜鵑」一名是由中國提供,即杜鵑花。杜鵑是一個同時吹襲兩岸四地的颱風,並為香港帶來1999年以來首個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杜鵑 (2003年) · 查看更多 »

风暴潮

风暴潮或稱暴潮(storm surge)是由熱帶氣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漲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湧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如1953年2月发生在荷兰沿岸的强大风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洪水冲毁了防护堤,淹没土地80万英亩,导致2000余人死亡。又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餘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62年,颱風溫黛在香港吐露港引發嚴重风暴潮。2013年,颱風海燕侵襲菲律賓禮智省獨魯萬市,導致1萬人以上死亡。.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风暴潮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天氣警告之外。暴雨警告信號將透過香港各電台及電視台廣播,其中電視螢光幕會在節目播出期間出現顏色雨雲標誌。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香港將會下大雨,可能造成嚴重混亂,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路環

路環(Coloane)古稱鹽灣、鹽灶灣、九澳島或阿婆尾,因東北角之九澳灣與島上九澳山而得名。此外,路環的葡文名稱原因,也有音譯自該島的粵語古稱「過路灣」。現在是澳門的一個地方,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由於該島大部分地還沒開發,植被豐富,風景優美,因此路環被譽為澳門最後的後花園。路環島的最高峰疊石塘山半山以上的地區,被劃為郊野公園和媽祖文化村,受到嚴格保護。 路環原為一個獨立島嶼,其位置相當於今天路氹填海區蓮花路(映山湖)、石排灣馬路以南的部分,因為長期填海,現已和氹仔連成一體,而兩島之間因填海而成的區域就是現在的路氹城。.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路環 · 查看更多 »

黑色風暴潮警告

#重定向 風暴潮警告 (澳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黑色風暴潮警告 · 查看更多 »

黑沙環

黑沙環(Areia Preta)是位於澳門澳門半島東北部的工業和住宅區,也是澳門半島人口最多的社區,屬花地瑪堂區。.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黑沙環 · 查看更多 »

阳西县

阳西县是中国广东省阳江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阳西县 · 查看更多 »

阳江市

阳江市(邮政式拼音:Yeungko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现辖阳春市(县级市)、阳东区、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 阳江正在阳东区兴建大型核电站——东平核电站。阳江人均GDP位居粤东西北第一位,也是粤东西北首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阳江市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關閘

(Portas do Cerco;Border Gate,Barrier Gate),是澳門與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兩個的陸路通道出入口的其中之一,連接拱北口岸;另外圍繞在此口岸的地區及關閘馬路一帶也被稱為關閘或關閘區。關閘邊檢大樓的開放時間為06:00至次日01:00。 2015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中,明确关闸澳门边检大楼地段划归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管辖。.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關閘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柯邦迪前地

柯邦迪前地(又稱司打口,葡萄牙文:Praça de Ponte e Horta)是澳門內港的一個休憩廣場,位於澳門半島西邊、風順堂區北部,全長約105米,闊約40米。前地的最東端接聚寶街與群興新街交界,東北側接有蓬萊新街,最北端接火船頭街,最西端則接河邊新街與比厘喇馬忌士街交界,最南端則有隧道通往安仿西巷。街道名稱是以1866年至1868年時任澳門總督邦迪·柯打命名,而又稱則可能源自「印花稅」或「財政」的外文音譯(見下文「司打口名稱由來」一節)。 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這裏是專門用作進口鴉片的埠頭,也是澳門乃至中國史上第一個鴉片專用碼頭和課煙稅區,甚至是鴉片戰爭的肇始地。19世紀末埠頭遭到填塞,變成大片曠地;時至澳門禁止鴉片後,曠地上曾有茶座和賣藝表演,入夜後曠地上頗為熱鬧。1992年時這裏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內,之後曠地上又建立過菜市場,後來菜市場被取消並建為現在的休憩廣場。.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柯邦迪前地 · 查看更多 »

杯子

杯是一種大多數情況下用來盛載液體的器皿,通常用玻璃、瓷或不鏽鋼製造,在餐廳打包飲料,則常用紙杯或膠杯盛載。杯多呈圓柱形,上面開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開口,杯內液體易被四周塵埃污染,故當長時間放置,多用杯蓋遮掩。盛載熱飲的杯有手柄,方便使用。.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杯子 · 查看更多 »

武鸣县

#重定向 武鸣区.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武鸣县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氹仔

氹仔(氹,漢語拼音:dàng;粵拼:tam5;注音:ㄉㄤˋ)(别称龙头湾、潭仔、窞仔,舊稱為龍環、雞頸;澳門本地的「--」(現代字)為異體字,古作「凼」、「窞」,數碼時代,由於內地字型中缺氹字,產生中國內地部份出版物顯示古字--)。在古代氹仔有被稱為「潭仔」,葡文名稱則從閩南語對「氹仔」的讀音tiap-á(近似「tiamp-a」)演變成「Taipa」及「Typa」,稱為 Ilha da Taipa,英文曾作The Typa,澳門的離島,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氹仔原為一個獨立島嶼,現已和路環及路氹城連成一體。值得一提,位於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劃分為氹仔的一部份。.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氹仔 · 查看更多 »

江门市

江门市(官方音譯:Jiangmen,传统外文:Kongmoon、Kongmun、Kiangmo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门地区又称四邑、五邑。面积9,504平方公里,人口412.64万,其中非農村人口200.9萬,市區人口133萬。江门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达280多万人,分佈在世界107國家和地區,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狭义的江门仅指竹排头以西,羊桥市以东,江门河以北,高第里以南的范围,面积两平方公里。 江门市区为蓬江区和江海区。县级新会市于2002年6月22日并入江门市成为第三个区。.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江门市 · 查看更多 »

沙梨頭

沙梨頭(Patane),澳門一地區名,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林茂塘以南,白鴿巢公園以北一帶。最初指的是白鴿巢公園所在山丘,因山形或水岸大石形似沙梨而得名。另有一說指頭原是「兜」,是蛋家人對海灣的稱呼。.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沙梨頭 · 查看更多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英文Shenzhen Baoan International Airport,舊稱深圳黃田國際机場,,简称深圳机场,宝安机场)是一座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國際機場,于1991年通航,僅啟用了10多年就成为了中国大陸最大航空港之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于2013年11月28日启用新客运航站楼並将所有客运航班转移至新航站楼。.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湛江市

湛江市(邮政式拼音:Tsankiang、Chankiang、Tsamkong),简称湛,别称港城,旧称广州湾(Kwangchouwan),法占时期称白雅特城(Fort-Bayar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广东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茂名和汕头),是中国大陆除海南島外,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雷州半島,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地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交汇地带。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徐闻三墩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雷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20世纪广州湾亦曾被法国租借纳入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湛江历来以环境优美而著称。1959年湛江就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许多赞誉,例如邓小平说湛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因而得名“南方的青岛”。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来称赞湛江“房子建在树林中,既幽静,又雅致”,像个“小巴黎”。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陈毅赞美湛江“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是“东方日内瓦”。湛江(广州湾)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作家冰心、艾青在湛江分别留下《湛江十日》、《湛江,夹竹桃》等散文佳作。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公司——丽星邮轮曾多次抵达湛江。湛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大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重点建设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湛江还是正大军区级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2014年,湛江承办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2015年,湛江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湛江的体育事业以跳水著名。.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湛江市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廣視;TDM - Teledifusão de Macau, S.A.,葡萄牙文縮寫為“TDM”)為澳門提供公共廣播服務,下設5個免費地面數字電視頻道,1個衛星電視頻道及兩個電台頻道包括《澳視澳門》、《澳門資訊》、《澳視體育》、《澳視高清》、《Canal Macau》(葡文電視頻道)、《澳門-Macau》(衛星電視頻道)、《澳門電台》與《Radio Macau》(葡文電台頻道),以及官方網站()及移動裝置應用程式「TDM App」和網上社交媒體Facebook 專頁等。.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Sinais de Tempestade Tropical de Macau),是當熱帶氣旋接近澳門時,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發出的警告。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提醒澳門市民及遊客知道熱帶氣旋將可能對當地造成的影響,以及警告澳門及其附近海域將可能出現的強烈風勢。.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澳門葡文學校

澳門葡文學校(Escola Portuguesa de Macau)是澳門現時僅存的一所以葡萄牙國家教育制度及葡萄牙語為教學語言的全日制普通學校。.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澳門葡文學校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新华网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是新华社的官方网站,由北京总网和分布于中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属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网站每天以中(简、繁)、英、法、西、俄、阿和日七种语言、全天候不间断地发布新闻信息,每日更新量近4,500条。内容以新闻为主,分为要闻专区和新闻专区两大板块,包括国内、国际、财经、证券、体育、科技、IT、法制、社会、娱乐、教育、校园、读书、汽车等十四大新闻类别;2003年8月21日开始向国内外传播新闻、音乐、体育、教育、科技、财经等多媒体节目。网站最高日点击量超过1.2亿,页面最高日浏览量超过3,000万。经过六次改版后的网站,现接入互联网带宽为300-1,000兆。2003年10月17日据国际权威搜索引擎监测评比,全球1,000多万个互联网站的综合排名为54位;2018年1月27日為全球129位、中國22位。现新华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网站之一,特别是新闻报道权威性方面是全球各商业网站和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新华网总部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北兴路(东段)2号,邮编100162。.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新华网 · 查看更多 »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Special Announcement on Floodi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是每當新界北部受大雨影響,引致該區的低窪地帶出現水浸或將會出現水浸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該項報告會透過電台及電視台向市民廣播,並在適當時候更新,直至大雨過去為止。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山泥傾瀉警告、雷暴警告、暴雨警告信號、寒冷天氣警告和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 查看更多 »

新浪

新浪()是中国门户网站公司,一家服务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中文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新浪與腾讯、搜狐和网易並稱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6亿,日浏览量超过12亿次。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更是著名的微博客服務網站。 新浪由原四通利方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于1998年11月30日合并而成。新浪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7楼。.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新浪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200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但本季的第一個被PAGASA升格的熱帶氣旋在1月3日已形成,而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颱風鯨魚則在5月3日被日本氣象廳升為熱帶風暴。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09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另外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巨爵 (2009年)和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9年第15号台风2009年第15号热带风暴強烈熱帶風暴巨爵 (2009年)熱帶風暴柯普 (2009年)颱風柯普 (2009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