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納沙 (2011年)

指数 颱風納沙 (2011年)

颱風納沙(Typhoon Nesat,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1,國際編號:11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edring)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納沙」一名乃由柬埔寨提供,意指捕魚。 納沙的路徑符合「西進型」分類,由西北太平洋向偏西方向長驅直進,橫過菲律賓呂宋並移入南海,最終再掠過海南及雷州半島,移入廣西至越南北部一帶後減弱消散。納沙的強度亦並非特別強勁,然而其最大特徵是環流在南海北部急劇擴大,烈風範圍於短短6小時內由半徑250公里大幅增加至半徑390公里,覆蓋廣東沿岸大部份地區,加上一段短暫的偏西北路徑,結果港澳兩地氣象部門需要發出一次始料不及的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納沙亦一度並列為1957年以來,中心距離香港最遠卻使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的風暴之一,但此紀錄於3年後被強度相若而環流同樣巨大的颱風海鷗打破。.

76 关系: 城巴南海大老山將軍澳中電集團帕斯卡三號強風信號三號風球三號風球 (澳門)一號風球 (澳門)一號戒備信號九龍巴士广东省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洛坦 (2011年)強風強颱風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八號風球 (澳門)国家气象中心米每秒美元羅湖站 (香港)翁田镇烈風熱帶風暴杜蘇芮 (2012年)熱帶風暴泰利 (2012年)熱帶風暴海棠 (2011年)熱帶氣旋信號牛池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宾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落馬洲站青葵公路颱風颱風南瑪都 (2011年)颱風威馬遜 (2014年)颱風尼格 (2011年)颱風巨爵 (2009年)颱風伊布都颱風啟德 (2012年)颱風燦都 (2010年)颱風韋森特 (2012年)颱風鮎魚 (2010年)颱風海鷗 (2014年)西區海底隧道西貢香港天文台...香港交易所香港國際機場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角尾乡龍運巴士赤鱲角长洲柬埔寨恒生指數期貨及期權杏花邨東鐵綫東涌機場快綫橫瀾島氣象廳 (日本)汀九橋港鐵湛江市澳門昂坪海南省新大嶼山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新界文昌市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城巴

城巴有限公司是香港的一家巴士公司,同時提供專利巴士和非專利巴士服務,經營多條香港島、北大嶼山、香港海洋公園、沙田第一城、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機場及深圳灣口岸的巴士路線,並有巴士租賃服務。該公司與新巴一樣,為新創建集團成員。.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城巴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大老山

大老山(Tate's Cairn)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九龍黃大仙區與新界沙田區之間,牛池灣以北、慈雲山東面,為九龍群山之一。大老山高海拔577米。.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大老山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

將軍澳(Junk Bay或Tseung Kwan O,Junk Bay又譯為「帆船灣」)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沿岸土地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南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為陆上人煙稀少,以水上人为主的小渔村,但現已發展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將軍澳 · 查看更多 »

中電集團

中電集團(簡稱:中電)於1901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China Light & Power Company Syndicate),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集團是亞太區具領導地位的能源行業投資者及營運商。集團建基香港逾百載,並成功將業務發展至中國內地、台灣、澳洲、印度、東南亞,參與超過60項投資。中電採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氣及核能等8種不同燃料,提供超過20,000兆瓦發電容量。 中電控股公司(、,CLP Holdings Limited、CLP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是中電集團的控股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中電集團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三號強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三號風球

三號風球可以指:.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三號風球 · 查看更多 »

三號風球 (澳門)

三號風球(pages),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風球,低一級為一號風球。.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三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風球 (澳門)

一號風球(Sinal n.º 1),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是三號風球。 受熱帶風暴艾雲尼影響,最近一次一號風球於2018年6月8日下午6時30分發出。.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一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強烈熱帶風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洛坦 (2011年)

強烈熱帶風暴洛坦(Severe Tropical Storm Nock-ten,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1,國際編號:1108,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aning)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風暴。「洛坦」一名乃由寮國提供,意為鳥。.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強烈熱帶風暴洛坦 (2011年) · 查看更多 »

強風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強風(Strong)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6級至7級,即每小時41至62公里,相當於每小時22至33海里或每秒11至17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6級及7級的風力分別稱為「清勁」(Strong breeze)及「強勁」(Near gale)。較強風風力高一級的,是烈風,而低一級的則是清勁。 如港澳風力達強風程度,香港天文台會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澳門氣象局會懸掛三號風球或強烈季候風信號。.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強風 · 查看更多 »

強颱風

強颱風(英語:Severe Typhoon,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T.)是熱帶氣旋等級的一種,各機構定義不一。大韓民國氣象廳設該分級標準為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时120至159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2006年更改熱帶氣旋分級制時亦增加此分級,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时150至184公里,屬於颶風級的風力,以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而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分別在2009年及2018年使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時,亦新增此分級,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唯一不同之處,則是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 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日本氣象廳雖沒有在「颱風」之上另設分級,但有把達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再以3種形容詞表示詳細強度(強的、非常強的、猛烈的),位處中間的「非常強的」(Very Strong)分級與「強颱風」類似;不過日本氣象廳將「非常強的」定義為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85至104海浬,即每小時157至193公里,門檻較「強颱風」稍高。 採用新分級制後,首個令香港天文台發出十號信號的強颱風是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亦是新分級制下天文台首次發出十號信號。五年後的超強颱風天鴿亦令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發出十號信號。 Category:按強度分類的熱帶氣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強颱風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八號風球 (澳門)

|direction.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八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国家气象中心 · 查看更多 »

米每秒

米每秒是速度(矢量)和速率(标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可写作㎧(U+33A7 (13223)),m/s、m·s−1或mps。天文学上常以单位更大的千米每秒为单位,1 km/s.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米每秒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羅湖站 (香港)

羅湖站(Lo Wu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一個鐵路車站,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羅湖,是港鐵系統中最北端車站。羅湖站位處邊境禁區內,鄰近深圳河及梧桐河交界處,其附屬出入境管制站(「羅湖管制站」)接駁中國內地的羅湖口岸;過境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旅遊證件,非過境乘客須持有指定分區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而前往管制站的非過境乘客則需另外持有由港鐵簽發的「羅湖站限制區通行證」才可使用此站。未持有有效證件者前往此站可能會被檢控。.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羅湖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翁田镇

是下辖的一个镇。.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翁田镇 · 查看更多 »

烈風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烈風(Gale)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8級至9級,即每小時63至87公里,相當於每小時34至47海里或每秒18至24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8級的風力稱為「疾勁」(Gale),而「烈風」(Strong gale)只代表9級的風力。較烈風風力高一級的,是暴風,而低一級的則是強風。.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烈風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杜蘇芮 (2012年)

熱帶風暴杜蘇芮(Tropical Storm Doksuri,國際編號:12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7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Dindo)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杜蘇芮」(독수리)一名乃由韓國提供,意為秃鹫,猛禽,狼鷹的一種,此名字為首次使用,替代之前因技術性退役的彩蝶。 杜蘇芮大致上是一個「西進型」風暴,雖強度不太強但移速頗快,由菲律賓以東海域經呂宋海峽,以時速約30公里長驅直進至珠江口一帶。杜蘇芮是繼2009年颱風巨爵以來,首個正面吹襲珠江口的熱帶氣旋,港澳兩地均需為杜蘇芮發出年內首個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然而澳門氣象局懸掛三號及八號風球時間嚴重滯後,在風勢開始轉趨緩和之際才掛起八號風球,對岸的香港天文台已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取代八號信號,結果惹來批評。.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熱帶風暴杜蘇芮 (2012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泰利 (2012年)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2012年).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熱帶風暴泰利 (2012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海棠 (2011年)

熱帶風暴海棠(Tropical Storm Haitang,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12011,國際編號:1118,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風暴。「海棠」一名乃由中國提供,意指海棠花。.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熱帶風暴海棠 (2011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信號

#重定向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牛池灣

牛池灣(Ngau Chi Wan)為昔日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斧山下的一個海灣,主要指斧山道及清水灣道之間的地方及彩虹邨。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西面,毗鄰的坪石邨則位於觀塘區佐敦谷西北面。在都市規劃當中,原先的牛池灣鄉沒有重建。現時牛池灣內的聖若瑟安老院正在重建。 牛池灣鄉周圍又通常誤稱「彩虹」,原因主要是區內的彩虹邨,以及港鐵的彩虹站。.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牛池灣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落馬洲站

落馬洲站(Lok Ma Chau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北端的兩個終點車站之一(另一個為羅湖站),位於新界元朗區落馬洲及新田一帶,屬邊境禁區範圍內;其附屬的出入境管制站(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以橫跨深圳河的行人天橋連接中國大陸深圳市的福田口岸大樓。.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落馬洲站 · 查看更多 »

青葵公路

青葵公路(英文:Tsing Kwai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份,由葵涌高架道路及長青橋(即藍巴勒海峽橋)組成,連接長青隧道青衣東出入口以及荔枝角西九龍公路的快速公路,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葵公路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葵涌高架道路是一條離地面達20米的高架道路,繞經葵涌貨櫃碼頭,接駁長青橋及西九龍公路,全長3公里。此段道路為4線雙程分隔公路,是香港3條多達8線的高架道路之一(另外兩條分別位於東區走廊及吐露港公路)。長青橋長500米,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由葵涌高架道路連接長青隧道。.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青葵公路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颱風南瑪都 (2011年)

颱風南瑪都(Typhoon Nanmadol,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1,國際編號:111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ina)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 「南瑪都」一名乃由米克羅尼西亞提供,為米克羅尼西亞澎貝島(Pohnpei)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南瑪都 (201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威馬遜 (2014年)

颱風威馬遜(Typhoon Rammasun,國際編號:1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威馬遜」(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國提供,是指當地神話的雷神。 威馬遜兩度出現臨岸急劇增強的情況,分別在橫過菲律賓中部及中國海南島前出現。按照登陸時強度計算,由於威馬遜以顛峰強度登陸海南,根據中國中央氣象台資料,威馬遜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風暴;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資料,威馬遜則是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的最強風暴,亦平1979年颱風荷貝紀錄,成為吹襲華南(包括港澳地區)的最強風暴之一。位於中國海南省文昌市的七洲列島實測過程最低海平面氣壓為899.2百帕斯卡,為亞洲地區有史以來實測最低氣壓記錄,威馬遜以絕對優勢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氣壓最低的熱帶氣旋。此外,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數據,威馬遜亦是首個於南海上空增強至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最高級別「五級颱風」的熱帶氣旋。 由於雷馬遜在菲律賓和中國造成嚴重傷亡和重大損失,所以在第47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在次年第48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通过由「博羅依」取代,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將格倫達除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威馬遜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尼格 (2011年)

颱風尼格(Typhoon Nalgae,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22011,國際編號:1119,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Quiel)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尼格」一名乃由北韓提供,是翅膀的意思,表示飛翔、動感和自由。.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尼格 (201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巨爵 (2009年)

颱風巨爵(英語:Typhoon Koppu,國際編號:09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ndo)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巨爵」(コップ)是由日本於2000年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意指--(--一詞在葡萄牙文中解作杯子)。.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巨爵 (200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伊布都

颱風伊布都(Typhoon Imbudo,國際編號:03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arurot)為200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伊布都」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思是「水管」。 由於伊布都在菲律賓、中國大陸造成重大損失,因此「伊布都」的名字在風季後被退役,由「莫拉菲」替代。.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伊布都 · 查看更多 »

颱風啟德 (2012年)

颱風啟德(Typhoon Kai-tak,國際編號:12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len)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啟德」(Kai Tak)一名由香港提供,為地名,源於啟德濱及舊香港國際機場,現址為啟德發展區。.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啟德 (2012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燦都 (2010年)

颱風燦都(Typhoon Chanthu,國際編號:10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10,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loy)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燦都 (2010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

颱風韋森特(Typhoon Vicente,國際編號:12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森特」一名乃由美國提供,為查摩洛族的男性名稱之一。韋森特進入南海後受鞍形氣壓場影響而停留15小時,然後採取比所有官方氣象部門的預測都更偏北的路徑移動,更發展出「熱塔」現象導致爆發性增強;最終韋森特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口,成為港澳地區繼1999年颱風約克後最矚目的風災,它令香港天文台發出接近13年以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亦令澳門氣象局懸掛同樣是接近13年以來首次的九號風球。 「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但除名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這是繼翰文、庫都、欣欣、婷婷、彩蝶之後,第6個「純技術性」,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韋森特 (2012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鮎魚 (2010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0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0;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uan)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該年最強的風暴。--,是「鯰魚」的意思。 鮎魚的強度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第3強,重創菲律賓呂宋,並一度對華南構成嚴重威脅。鮎魚的中心最低氣壓僅有885百帕斯卡,比1991年颱風魯絲、尤瑞,以及2013年颱風海燕還低上10百帕斯卡。按日本氣象廳數據,其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之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30公里,一度是1979年颱風泰培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的颱風,但於2013年被颱風海燕超越。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資料,其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之中心風力達每小時295公里(160節),瞬間最大陣風高達每小時325公里(175節)。.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鮎魚 (2010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鷗 (2014年)

颱風海鷗(Typhoon Kalmaegi,國際編號:14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Luis)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鷗」(갈매기)一名是由北韓提供,即海鷗。.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颱風海鷗 (2014年)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西貢

西貢可以指:.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西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香港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角尾乡

角尾乡,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角尾乡 · 查看更多 »

龍運巴士

龍運巴士有限公司(英文:Long Win Bus Company Limited )是香港其中一家專利巴士公司,由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擁有,九龍巴士的姊妹公司。故此,在開業初期到2005年,龍運巴士的車身貼上了「九巴集團」字樣(載通國際前稱為九巴控股)。龍運巴士主要服務香港國際機場及東涌來往新界區(不包括將軍澳)。.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龍運巴士 · 查看更多 »

赤鱲角

赤鱲角(鱲,粵音讀蠟,laap6;漢語拼音為liè;Chek Lap Kok)是香港西部海域的島嶼,位於大嶼山東涌以北,面積達13.81平方公里,是香港境內第三大島嶼,是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同樣更是民航處及香港機場管理局總部所在地(因兩者總部曾設於金鐘及灣仔區)。 赤鱲角島原是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多山小島,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於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並於十六世紀初命名為赤鱲洲。該島名由來,相傳是由於該島黃土處處,植物稀疏,似人體赤露上身,廣州話俗稱「打赤肋」。「赤肋」與「赤鱲」粵音相近,因而得名。另一說則認為其島的漁民能捕捉到許多赤鱲(魚類),或形似赤鱲而得名。赤鱲角原有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在興建新機場前送往南丫島棲息;而赤鱲角從前有赤鱲角村,現在已經遷移至東涌,名為赤鱲角新村。 赤鱲角歷史悠久,文物十分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島上活動;歷經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器時代、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清代,以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有人在島上聚居。 島上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先民遺物,也曾出土過唐代灰窰。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被發現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早在七十年代末期,考古人員已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到一九九零年,由於要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於是便進行全面性的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考古遺物,為研究該島的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興建新機場時,赤鱲角大部分土地被夷平,剩下東南面過路灣旁的觀景山和白沙咀;經過填海壙充後,成為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另外,赤鱲角西南方的欖洲於填海時,與赤鱲角連體。.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赤鱲角 · 查看更多 »

长洲

长洲可以指:.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长洲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恒生指數期貨及期權

恒生指數期貨及期權,是香港恒生指數的股票指數期貨投資產品,同時是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內最主要的產品,由恒生指數期貨(簡稱恒指期貨)及恒生指數期權(簡稱恒指期權)組成,而期權可再細分為認購期權及認沽期權兩類。.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恒生指數期貨及期權 · 查看更多 »

杏花邨

杏花邨(Heng Fa Chuen)是香港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東區的柴灣白沙灣。 杏花邨所在的海灣前稱白沙灣,該海灣其後被劃入柴灣區,為配合港鐵港島綫的發展,該海灣經填海後,被建設為港鐵柴灣車廠,並在其上和附近區域發展住宅項目。杏花邨於1986年至1989年分階段落成,發展商是前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與香港嘉里貿易有限公司(佔60%)、僑光置業有限公司(佔25%)、Riverkent Limited (佔10%)及大新有限公司(佔5%)(1984年11月18日開始參與)所聯營之杏花邨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由現在的嘉里建設承建。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交通主要依賴港鐵港島綫杏花邨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杏花邨是港島規劃區第20區,屬柴灣區的一部分,城市規劃委員會。.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杏花邨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東涌

東--可以指:.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東涌 · 查看更多 »

機場快綫

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兩鐵合併前簡稱機鐵,通車前計劃名稱為飛翔快綫)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屬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於1998年7月6日隨著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連接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及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共設有5個站。由於這路綫連接了香港國際機場,並以特快形式運行,故得此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機場快綫 · 查看更多 »

橫瀾島

橫瀾島或作橫欄島(英文: Waglan Island),是香港離島區的蒲台群島中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位處香港的東南端。島上有橫瀾燈塔,與由中國政府所管轄的珠海市擔桿島隔海相望。此外,香港天文台於該島設立了一座氣象監測站。由於瀕臨西太平洋和南海北部,該處的風勢較市區明顯強烈,而風浪也較大。.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橫瀾島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汀九橋

汀九橋(英語:Ting Kau Bridge)位於香港新界青衣西北角,是世界首條三塔式斜拉索橋。大橋之兩個主跨分別長448米及475米,連引道全長為1,875米。大橋屬於3號幹線,連接汀九和青衣。橋面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 汀九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汀九橋使來自新界西部其他地區的車輛,能方便和快速地到達青嶼幹線的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通往大嶼山和香港國際機場,同時也分流了新界西北來往荃灣、葵青、九龍及港島中上環商業區的車流。值得一提,香港的的士司機和電台交通情況報告節目大多都叫該橋為「新汀九橋」,以免跟屯門公路一條同樣稱為汀九橋的高架橋混淆。此橋亦是'''新界的士'''可通行的跨海大橋之一。此外,鑑於香港政府轄下都會區荃灣海岸線是以汀九橋以東為界線屬維多利亞港範圍,此橋亦成為港內與港外的分界線(航行船速)。 汀九橋於1995年3月動工,當時工程名為「汀九大橋」,經過38個月的施工,於1998年5月6日下午2時正式啟用。由於它和大欖隧道落成通車的日子與新建的香港國際機場啟用日期相近,而該大橋的興建,除了舒緩新界西區的交通負荷外,更方便通勤來往機場、九龍西、香港島與新界西其他地區,通稱之為「第11項機場核心工程」。 支撐著汀九橋的三支單柱橋塔,分別座落於藍巴勒海峽中的人工島、汀九岬及青衣島西北岸,分別高194米、167米及162米。重量方面,結構鋼重量8,900公噸,混凝土重量則為29,000立方米。大橋的設計,可承受每秒達95米(時速342公里)的風速,但在實施強風管制措施、交通意外和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比賽期間,會全線封閉、或只封閉中線、或者只開放予車身高度1.6米以下的車輛使用。.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汀九橋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湛江市

湛江市(邮政式拼音:Tsankiang、Chankiang、Tsamkong),简称湛,别称港城,旧称广州湾(Kwangchouwan),法占时期称白雅特城(Fort-Bayar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广东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茂名和汕头),是中国大陆除海南島外,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雷州半島,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地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交汇地带。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徐闻三墩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雷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20世纪广州湾亦曾被法国租借纳入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湛江历来以环境优美而著称。1959年湛江就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许多赞誉,例如邓小平说湛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因而得名“南方的青岛”。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来称赞湛江“房子建在树林中,既幽静,又雅致”,像个“小巴黎”。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陈毅赞美湛江“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是“东方日内瓦”。湛江(广州湾)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作家冰心、艾青在湛江分别留下《湛江十日》、《湛江,夹竹桃》等散文佳作。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公司——丽星邮轮曾多次抵达湛江。湛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大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重点建设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湛江还是正大军区级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2014年,湛江承办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2015年,湛江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湛江的体育事业以跳水著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湛江市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昂坪

昂坪(Ngong Ping)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南部,鳳凰山山腰之上的一個高原,因為是香港觀光景點之一的天壇大佛及寶蓮寺的所在地而廣為人知。.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昂坪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新大嶼山巴士

新大嶼山巴士(1973)有限公司(New Lantao Bus,簡稱大嶼山巴士、嶼巴、NLB),是香港第三間專利巴士公司,服務範圍主要於大嶼山,也經營元朗、天水圍來往深圳灣口岸的路線。該公司的股東是冠忠巴士集團,集團主席為黃良柏,總經理為黃華。 新大嶼山巴士公司開辦了多條路線來往大嶼山梅窩、大澳、昂坪寶蓮寺、東涌等地,另外有一條機場巴士路線是由香港國際機場往返梅窩。除此之外,新大嶼山巴士亦有開辦一條由紅磡碼頭開往昂坪寶蓮寺,和三條分別由港鐵元朗站、天水圍天慈邨及天水圍天耀邨往返深圳灣口岸的路線。 據冠忠巴士集團年報披露,2012年營業額新大嶼山巴士有1.42億元,按年增長達7%,經營的23條專利巴士路線。截至2015年10月,公司擁有巴士共130輛(包括8輛常規支援車)。.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新大嶼山巴士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第一巴士

新世界第一巴士全稱為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通稱及簡稱新巴(New World First Bus,縮寫:NWFB)為新創建集團的成員公司,提供香港專門經營公共汽車業務的公司,是香港5間專利巴士公司之一,主要營運港島巴士路線及來往港島、九龍和新界的過海路線,亦有營運少量西九龍和新界將軍澳的巴士線及專營巴士主題式開篷觀光巴士「人力車觀光巴士」服務。.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新世界第一巴士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文昌市

文昌市是中国海南省东北部沿海下辖的一個县級市,政府所在地在文城镇。面积2403平方公里,人口55.8万。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10千米,沿海多天然良港和沙滩。 文昌市属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文昌市 · 查看更多 »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11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1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1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在本條目中,「熱帶氣旋」章節列出所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則列出沒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氣壓,但不包括熱帶擾動)。本文中或許涉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熱帶擾動發出的編號(9xW)及評級,自2011年6月1日起,以往的評級POOR、FAIR及GOOD會改為LOW、MEDIUM及HIGH,因此6月1日之前的熱帶擾動採用前者,之後則採用後者。.

新!!: 颱風納沙 (2011年)和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度台风尼莎 (2011年)中度颱風尼莎 (2011年)台风纳沙 (2011年)強烈熱帶風暴納沙 (2011年)熱帶風暴納沙 (2011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