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5 关系: 偏二甲肼,太阳同步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中地球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中国探月工程,东风系列导弹,东方红一号,人造衛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四氧化二氮,硝酸,端羟基聚丁二烯,煤油,高氯酸铵,近地轨道,铝,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九号,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长征四号系列火箭,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YF系列火箭发动机,氢,氧。
- 1970年中国大陆
- 中国运载火箭
- 火箭系列
- 长征火箭
偏二甲肼
偏二甲肼,或称1,1-二甲基联氨、偏二甲基聯胺、偏二甲基肼,分子式(CH3)2NNH2,英文缩写UDMH(Unsymmetrical dimethylhydrazine),无色易燃液体。.
太阳同步轨道
太陽同步軌道(Sun-synchronous orbit或简写成SSO,有時被錯誤的稱為另一種 heliosynchronous orbit)是一種結合高度和傾角的近地軌道,使這個物體無論在升交點、降交點或軌道上任何的一點,在地球表面同一個點的上方時都在相同的平太陽時,即表面每次都接近相同的照明角度。這種在可見光或紅外線波長上有著一致光源的地球影像(例如氣象和間諜衛星)和其它的遙測衛星(例如攜帶遙測海洋和大氣,需要陽光的遙測儀器衛星)是有用的衛星特徵。例如,一顆太陽同步衛星一天可以在升交點越過地球赤道12次,而每次都約在地方平時15:00經過。這獲得一個相對於地球在天球上環繞著太陽公轉的平面每天向東約一度的進動(旋轉)密切的軌道。 太陽的角度通過交點退行的調節獲得一致性-軌道自然的進動-每年完整的繞行一圈。因為地球自轉,它稍微有一點扁(相較於一個理想的球體,赤道稍微長一點),同時接近赤道的多餘質量造成太空船傾角軌道的進動:軌道在太空中相對於遙遠的恆星不是固定的,但是慢慢的繞著地軸旋轉,進動的速度取決於軌道的高度和衛星的傾角。通過這兩種效應的平衡,是可能與進動的速率匹配。典型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大約在600至800公里,週期在96至100分鐘,傾角大約在98度(也就是輕微的逆轉,與地球自轉的方向比較,0度代表是赤道的軌道,90度是極軌道。)。 子/午軌道是一個特殊的太陽同步軌道,大約在地方平時的中午或子夜時分在經線上穿越赤道;晨/昏軌道則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分穿越赤道經線的軌道,所以衛星都在分割白天和夜晚的日夜境界線上飛越。在日夜境界線上飛越對於主動雷達衛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始終被陽光照到,不會進入地球的影子內。對於一些測量的結果會受到陽光影響或限制的被動式儀器,它也很有用處,可以讓儀器始終朝向地球夜晚的方向。晨/昏軌道曾經使用在陽光衛星、TRACE和日出衛星等觀測太陽的科學衛星,使它們幾乎能持續不停的連續觀測太陽。 對其它的行星,例如火星,也可以有太陽同步軌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可以追溯到1956年,那时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现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导航,从第一枚运载火箭到首次载人航天,从天宫一号到嫦娥落月,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地球轨道
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也叫中圆轨道,是位于低地球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之间的人造卫星运行轨道。 运行于中地球轨道的卫星大都是导航卫星,例如GPS(), 格洛纳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伽利略定位系统()。部分跨越南北极的通信卫星也使用中地球轨道。 中地球轨道的卫星运转周期在2至24小时之间,但大部分在12小时左右。最早的通信卫星“Telstar”也是使用的这条轨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縮寫CM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于1992年9月21日建立。计划分为三个步驟:第一步驟目标是将太空人送入太空天地往返(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第二步驟建立第一階段短期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神舟七號至神舟十號)、第二階段中期三十天為基準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第三步驟建立長期天宮太空站。.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以下列表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航天事业各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情况。发射任务的最终目标高度凡--高于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的卡门线均被收录,未收录探空火箭的亚轨道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或 ,縮寫:)亦稱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為運輸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會历时20年,並為載人登月的長期目標作出準備。中国探月工程的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网站上。.
东风系列导弹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系列地对地弹道导弹的统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主要武器装备。这一系列的导弹编号为“DF-X”形式,如东风-1号又写作DF-1,外銷名稱編號則為“M-X”,故又被稱為M族飛彈。 东风系列导弹是拥有常规导弹和核导弹的大家族,可以覆盖近程、中程、远程目标,被网友戏称为“东风快递”。由于美苏依据《中导条约》销毁了双方的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东风系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盖各种类型弹道导弹的陆基弹道导弹系列。.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NSSDC ID: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雖比它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晚了13年,但它的技術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的第一顆衛星,質量更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的總和。.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為霍曼轉移軌道的運用之一,為橢圓形軌道,經加速後可達地球靜止軌道(GEO)。近地點多在1000公里以下,遠地點則為地球靜止軌道高度35786公里。一般而言,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近地點並無特別限制,但通常距地球表面數百公里,以降低ΔV(方向及速度改變量)的需求。 同步衛星的運作軌道為地球靜止軌道,由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至地球靜止軌道轉換工作多由衛星自身動力進行,卫星在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远地点附近变轨时,需要增加速度及改變速度的方向。在火箭性能方面,常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酬載能力作為指標,該酬載能力較直接運送至地球靜止軌道的數值為大。以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為例,其GTO運載能力為12,757公斤,而GEO運載能力僅為6,276公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建设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一个是2000年开始运作的区域实验系统,另一个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球导航系统。 第一代北斗系统,官方名称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也被称作北斗一号,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定位服务。从2000年开始,该系统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导航服务。 第二代北斗系统,官方名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北斗二号建成后,将是一个包含16颗卫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6颗静止轨道卫星、6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截止2011年11月,北斗二代包含了10颗卫星,开始在中国投入服务 。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统开始在亚太地区为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罗斯全球导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2015年中期,中国开始建设第三代北斗系统(北斗三号),进行全球卫星组网。北斗卫星第三代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第一颗三代卫星于2015年3月30日发射升空。截止2018年2月,已发射了13颗第三代在轨导航卫星。按照计划,该系统将在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完成建设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据中国日报报道,北斗系统第一颗卫星发射15年后,它每年为几家大型企业产生的营业额高达3150万美元,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四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 (N2O4) 是化學合成中有用的試劑。它與二氧化氮會形成平衡混合物 (體系處於平衡狀態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稱為平衡混合物)。四氧化二氮是一種強氧化劑,與各種形式的肼(聯氨)接觸時會自燃(自發的反應),使得這種搭配成為火箭常用的雙元推進劑。.
硝酸
硝酸(分子式:)是一种强酸,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别,市售浓硝酸为共沸物,溶质质量分数为69.2%,一大气压下沸点为121.6℃,密度为1.42g·cm-3,约16mol·L-1,溶质重量百分比足够大(市售浓度最高为98%以上)的,称为发烟硝酸,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氮()。.
查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硝酸
端羟基聚丁二烯
端羟基聚丁二烯(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HTPB))是一种丁二烯聚合物,两端各有一个羟基官能团。属于多羟基聚合物类。用于和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一种易于储存的人造物质聚氨酯。 HTPB是一种半透明液体,颜色与蜡纸近似,有极强的粘性。其性质不确定,因为HTPB制造级别不同以满足不同需求。HTPB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火箭学中,它作为一种高能燃料被称作RBS。但不易点燃,温度需超过773K才能燃烧。在烟火产业,它也作为礼花弹的炮管。它不溶于水,可做良好密封剂。HTPB的固化剂通常是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他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煤油
--(俗稱--,舊稱火油;美式英語:Kerosene;英式英語:paraffin)是一种通过对石油进行分馏后获得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由于煤油的组成成分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地方产的煤油的特征可能区分很大。比起汽油来,煤油比较粘稠,也比较不易燃。其闪点在55至100°C之间。煤油蒸汽比空气重得多,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气。在分馏石油时煤油的沸点在汽油和柴油之间,约在160至280°C。.
查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煤油
高氯酸铵
氯酸銨,或稱過氯酸銨,是一種白色的晶體,分子式為 NH4ClO4,有潮解性。它通常可以用來制造炸藥、烟火,由于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过去也用作火箭燃料,并用作分析试剂。.
近地轨道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
铝
铝(Aluminium 或Aluminum)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硼族元素,其化学符号是Al,原子序数是13。相对密度是2.70。铝是一种较软的易延展的银白色金属。铝是地壳中第三大丰度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也是丰度最大的金属,在地球的固体表面中占约8%的质量。铝金属在化学上很活跃,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氧化还原环境下,一般很难找到游离态的金属铝。被发现的含铝的矿物超过270种。最主要的含铝矿石是铝土矿。 铝因其低密度以及耐腐蚀(由于钝化现象)而受到重视。利用铝及其合金制造的结构件不仅在航空航太工业中非常关键,在交通和结构材料领域也非常重要。最有用的铝化合物是它的氧化物和硫酸盐。 尽管铝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没有一种已知生命形式需要铝元素。.
查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铝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长征三号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该火箭于1978年开始方案设计,1980年进入初步设计,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因三子级发动机第二次点火后未能正常工作东方红二号卫星未能入軌,仅进行了通信试验,或基本成功。该火箭曾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为3.35米,三子级的直径2.25米。A型整流罩的直径为2.6米,B型整流罩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00公斤。發射價格約為四千萬美元。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后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性能比长征三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发飞行成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00公斤。.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于1965年下半年开始在东风三号远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枚国产運載火箭,目标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注入近地轨道,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新研制的航天火箭为中国国产的首枚三级火箭。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东风四号远程弹道导弹,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FG-02固体火箭发动机。 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兩次卫星发射,兩次均成功,成功率达100%,另外一次发射时间为1971年。.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简作长征二号,CZ-2)是中国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一,为二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度在500km以下的各类近地轨道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除首发失败外,本型号火箭的其他3次发射全部圆满成功,其派生型号的发射成功率亦极好,在長征二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是发射成功率极好的航天运载火箭系列之一。.
长征十一号
#重定向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
#重定向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三丙,CZ-3C)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基础上抓总研制的三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与长征三号乙火箭相比,助推器数量减少为两个,并且取消了助推器尾翼,其余的结构与长征三号乙基本相同。长征三号丙为中国首個采用双激光惯组+卫星导航复合制导技术的运载火箭,提高了飞行器的入轨精度。此外,长征三号丙还采用了当时中国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提高了火箭飞行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及传输量。该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现已正式投入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長征三號乙火箭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二號捆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基本與長征二號捆火箭相同,表现为在长征三号甲的第一级火箭周围捆绑了4个与长征二号捆相同的液体火箭助推器並增長第二级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运载火箭。本型号的增強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5500公斤,使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了世界大型火箭的行列。 长三乙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和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的發射。發射價格約為7千萬美元。1998年8月,该火箭成功将重达3770公斤的亚洲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在此后承担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这4种型号的火箭组成,属三级运载火箭,第三级以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且第三级发动机可以反复多次起动,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该系列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长征三号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为3.35米,三子级的直径2.25米。A型整流罩的直径为2.6米,B型整流罩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00公斤。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后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性能比长征三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发飞行成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00公斤。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三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它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为芯级,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结构形式捆绑四台液体助推器。运载能力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时为5500公斤。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长征三号丙火箭也采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芯级,但只捆绑了两个助推器,其他部分基本与长征三号乙相同,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900公斤。.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甲運載火箭是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發射成功后研製的三級大型運載火箭,其性能較長征三號运载火箭有顯著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它是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基本型號。該火箭於1985年3月開始方案論證,1986年4月開始研製,1994年首次試飛成功,从首飞至今已连续成功发射24次,发射“东方红三号”、“北斗一号”、“嫦娥一号”等多颗卫星,成功率为百分之百,有“金牌火箭”之称。 長征三號甲火箭一、二子級除尺寸有某些改變外基本上與長征三號火箭的一、二子級相同;三子級則是在盡可能地利用了長征三號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新研製的,採用數位化、小型化的控制系統、四框架撓性平臺、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冷氦增壓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等新技術,直径增至三米。 2007年10月,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使用此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长征九号
#重定向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丁”)是中国于1990年2月开始研制的一型航天运载火箭,1992年8月9日首次发射并将中国新型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该火箭是在长征四号甲火箭的基础上減去第三级成為二级火箭。长征二号丁的布局基本与长征四号系列的一、二子级相同。2000年开始长征二号丁02批火箭的方案设计,可靠性指标由0.95提高到0.97。 长征二号丁首31次发射連續取得了成功。 2012年9月29日12時12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次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成功發射委内瑞拉米兰达号遥感卫星。2012年12月19日0時13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土耳其格克图尔克2号地球觀測衛星,是中国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土耳其衛星。.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中长征二号火箭的础上改进设计的,使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并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發射一次的價格約為2千5百萬美元。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基礎型號。在長征二號丙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 长征二号丙共有三種型號分支:.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风暴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二号F这6种型号组成,该系列火箭属二级运载火箭,是近地轨道运载器。长征二号系列从1970年开始研制,1974年首次发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長征二號F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 或 ,是长征二号家族中的最新改进型号,主要用于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自1992年開始研製,1999年11月19日首次發射並成功將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飛船送入太空,長征二號F火箭是在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而研製的運載火箭。火箭首次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運輸的“三垂”測試發射模式。 該火箭屬二級捆綁式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間站则不包含)等幾個部分組成,是目前中國長度最長的火箭,安全性能達0.97。.
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
#重定向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重定向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长征八号
#重定向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長征六號(,缩写:CZ-6,LM-6)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發的全液體燃料火箭。一二级使用低温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组合为氧化剂和燃料,全箭采用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的“三平”测发模式,以自行式火箭运输起竖车發射,具有快速、乾淨、廉價等條件,采用冯·卡门曲綫外形轻质卫星整流罩,另外較低的酬載指標避免了火箭運力的成本浪費,適宜各種迷你衛星的發射委託,提高了商用競爭力,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小型运载火箭型号,可靠性不小于0.98,居中國現役运载火箭之首。 长征六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负责总体研发,而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AAPT、六院)则负责研发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開發完成后的長征六號火箭為三级火箭,預定有500至1000公斤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在700千米)有效載荷,其第一級使用為長征五號開發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環火箭發動機YF-100,部份型號也有可能使用同系列的YF-77火箭發動機。 而长征六号甲或于2017年首射。.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四丙,缩写:CZ-4C,对外缩写:LM-4C)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的一个航天火箭型号,於1999年3月启动研制,2006年4月27日首次發射,2007年4月命名为长征四号丙。这个型号的基础为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而长四丙的第三级常规推进剂发动机采用了二次启动技术,大幅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与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的甲、乙型号相同,长四丙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了完成这种任务,长四丙发射900千米高度极轨的运载能力为2.65吨。 2013年7月20日7时,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通过“一箭三星”将“试验七号”、“创新三号”和“实践十五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2015年11月27日清晨5時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二十九號衛星。此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負責研製,1989年2月開始研製。1993年9月,正式命名为长征四号乙。該火箭是在長征四號甲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測應用衛星。火箭主要作了下列改進:.
长征四号系列火箭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四号、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和长征四号丙共四个型号的火箭组成。 该系列火箭的前身是风暴一号,于1969年8月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其目的地用于发射低轨道科学试验卫星,风暴一号是一种两级火箭,1982年停止使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于1979年在风暴一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三级常溫燃料运载火箭长征四号;1982年长征四号停止研制,转而研制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長征四號甲火箭,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89年2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长征四号甲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可运送尺寸和质量较大的对地观测应用卫星的长征四号乙火箭。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将“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
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
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於1979年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開始研製,前後歷時十年。它是在風暴一號火箭及长征四号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和各種對地觀測應用衛星系列,可把1.6吨重的卫星送入9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还可将3.8吨重的卫星送入高400千米、倾角70度的低地球轨道。該火箭主要特點有:增加了常規的三子級;全部採用常溫推進劑;一子級的發動機推力增大了,並加長了其貯箱;三子級發動機採用雙向搖擺式控制等。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甲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並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試驗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送入901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YF系列火箭发动机
YF系列火箭发动机是中国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发的火箭液态发动机系列,YF取自液态和发动机第一字的首字母。.
氢
氫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H,原子序為1。氫的原子量為,是元素週期表中最輕的元素。單原子氫(H)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化學物質,佔重子總質量的75%。等離子態的氫是主序星的主要成份。氫的最常見同位素是「氕」(此名稱甚少使用,符號為1H),含1個質子,不含中子;天然氫還含極少量的同位素「氘」(2H),含1個質子和1個中子。 氫原子最早在宇宙復合階段出現並遍佈全宇宙。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之下,氫形成雙原子分子(分子式為H2),呈無色、無臭、無味非金屬氣體,不具毒性,高度易燃。氫很容易和大部份非金屬元素形成共價鍵,所以地球上大部份的氫都以分子的形態存在,比如水和有機化合物等。氫在酸鹼反應中尤其重要,因為在這類反應中各種分子須互相交換質子。在離子化合物中,氫原子可以獲得一個電子成為氫陰離子(H−),或失去一個電子成為氫陽離子(H+)。雖然在一般寫法中,氫陽離子就是質子,但在實際化合物中,氫陽離子的實際結構是更為複雜的。氫原子是唯一一個有薛定諤方程式解析解的原子,所以對氫原子模型的研究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6世紀,人們通過混合金屬和強酸,首次製備出氫氣。1766至1781年,亨利·卡文迪什第一次發現氫氣是一種獨立的物質,燃燒後會產生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根據這一性質,將其命名為「Hydrogen」,在希臘文中意為「生成水的物質」。19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合信编写《博物新编》(1855年)时,把元素名翻译为“轻气”,成為今天中文「氫」字的來源。 氫氣的工業生產主要使用天然氣的蒸汽重整過程,或通過能源消耗更高的水電解反應。大部份的氫氣都在生產地點直接使用,主要應用包括化石燃料處理(如裂化反應)和氨生產(一般用於化肥工業)。在冶金學上,氫氣會對許多金屬造成氫脆現象,使運輸管和儲存罐的設計更加複雜。.
查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氢
氧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查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氧
另见
1970年中国大陆
- 1970年通海地震
- 一打三反運動
- 东方红一号
- 第三个五年计划 (中国)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
火箭系列
- Mu系列運載火箭
- 三角洲系列運載火箭
- 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
- 天頂系列運載火箭
- 宇宙号运载火箭
- 安加拉系列運載火箭
- 安塔瑞斯運載火箭
- 擎天神系列運載火箭
- 泰坦系列運載火箭
- 米諾陶系列運載火箭
- 质子运载火箭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雷神系列運載火箭
长征火箭
-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 長征一號丁運載火箭
-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
- 长征七号系列火箭
-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
-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
-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
-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亦称为 长征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