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指数 氧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308 关系: 原子序数原子簇原子轨道原子量原行星盤厭氧生物半衰期卡爾文循環反射率古希腊古典元素古元古代古菌古氣候學含氧酸吸收帶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素異構體塑料大氧化事件太阳系太阳风外骨骼好氧生物威爾特郡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安慰劑寒武紀專性厭氧菌岩石岩石圈两栖动物中樞神經系統丰度希腊语帕斯卡三磷酸腺苷三方晶系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丙酮乌普萨拉乙二醇乙烯乙炔乙醚乙醇...乙酰胺乙酸乙酸乙酯乙酸酐亞歷山大·馮·洪保德二磷酸腺苷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甲醯胺二氟化二氧二氟化氧二氧基盐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二氧化碳应用化学 (期刊)伊拉斯謨斯·達爾文信噪比地幔地球地球大气层化学反应化学式化學元素化學鍵價電子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分光光度法分解作用嘧啶嘌呤呼吸呼吸 (生理學)呼吸作用呋喃内燃机免疫系统公升共价键元素周期表光合作用光子光分解作用剛玉固氧皮米石灰岩石炭纪石英矽酸鹽火箭推进剂火箭推進器火星硝酸盐碳循環碳酸鈣碳氮氧循環碳水化合物磁矩磷酸鹽空氣污染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紫外线綠藻線粒體红血球约翰·道尔顿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纳米纽约时报细菌缺氧罗伯特·胡克罗伯特·波义耳罗伯特·戈达德美式足球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羥磷灰石羧酸羰基真核生物瑞利散射生化需氧量生命演化历程生物生物圈生物分子甲醇甲醛甲酸甘油燃素说燃烧燃料瀝青登山运动花崗岩节肢动物隕石聚酯遥感荧光非金属元素非整比化合物静脉順磁性類囊體類胡蘿蔔素血基質血红蛋白詹姆斯·杜瓦骨骼諾汀罕大學高壓氧治療高氯酸盐超氧化物麻薩諸塞州載人航天软体动物辅因子近地轨道过氧乙酸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渡金属蜘蛛胡蘿蔔素航天服航空器防凍劑阿伏伽德罗定律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阿波罗1号阿波羅太空船赤铁矿起源号間質性肺病開爾文藍綠菌藻類葡萄糖钝化蒸发肺動脈肺炎肺泡肌红蛋白铝土矿银河系键级脊椎动物脱氧核糖核酸脂肪脂肪酸自由基自然氧化自旋臭氧臭氧层臭氧化物金星釋氣配合物配體腐蚀酰胺酸酐腺嘌呤蛋白质陶瓷IUPACNFPA 704暖通空調抗磁性查尔斯·达尔文极光恒星李安納度·達文西核合成核糖核酸核酸條狀鐵層構造原理檸檬酸次氟酸欣快毫米汞柱氢键氣輝氦的同位素氧4氧循環氧化剂氧化磷酸化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铝氧化汞氧气氧族元素氨基酸氮的同位素氯酸盐水肺水肺潛水水污染氖燃燒過程气焊和气割汽油沸石液氧減壓症溶剂溶解性潜水潛艇木材月球有氧运动戊二醛昆虫海螯蝦无机化合物早產放射性同位素慢性阻塞性肺病拉斯维加斯1,4-二噁烷2-丙醇3氦過程 扩展索引 (258 更多) »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是一个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因此也稱質子數,也等於原子電中性時的核外電子數。拥有同一原子序的原子属于同一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符号是Z。 通常原子序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1H是氢,8O是氧。 但特定元素的原子序总是确定的,因此这个值很少这样写。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制定其元素周期表时发现,假如将元素按其原子核质量来排列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情况。比如碲的原子核比碘重,但从化学性能上来说,碲明显是与氧、硫、硒一族的,而碘与氟、氯、溴是一族的,也就是说,碘要排在碲之后。1913年亨利·莫塞莱发现这个异常的解决方法是不按原子重量,而按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来排列。 然而原子序数亦有负数,反氢记作-1H,反氦记作-2He。.

新!!: 氧和原子序数 · 查看更多 »

原子簇

原子簇(),在物理學中,術語「簇」是用於表示多原子的小粒子。.

新!!: 氧和原子簇 · 查看更多 »

原子轨道

原子軌域(atomorbital;atomic orbital),又稱軌態,是以數學函數描述原子中電子似波行為陳藝菁、張祖辛,,國科會高瞻計畫資源平台。2010年12月11日查閱。。此波函數可用來計算在原子核外的特定空間中,找到原子中電子的機率,並指出電子在三維空間中的可能位置。「軌域」便是指在波函數界定下,電子在--空間出現機率較大的區域。具體而言,原子軌域是在環繞著一個原子的許多電子(電子雲)中,個別電子可能的量子態,並以軌域波函數描述。 現今普遍公認的原子結構是波耳氫原子模型:電子像行星,繞著原子核(太陽)運行。然而,電子不能被視為形狀固定的固體粒子,原子軌域也不像行星的橢圓形軌道。更精確的比喻應是,大範圍且形狀特殊的「大氣」(電子),分布於極小的星球(原子核)四周。只有原子中存在唯一電子時,原子軌域才能精準符合「大氣」的形狀。當原子中有越來越多電子時,電子越傾向均勻分布在原子核四周的空間體積中,因此「電子雲」越傾向分布在特定球形區域內(區域內電子出現機率較高)。 在原子物理學的運算中,複雜的電子函數常被簡化成較容易的原子軌域函數組合。雖然多電子原子的電子並不能以「一或二個電子之原子軌域」的理想圖像解釋,它的波函數仍可以分解成原子軌域函數組合,以原子軌域理論進行分析;就像在某種意義上,由多電子原子組成的電子雲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原子軌域「構成」,每個原子軌域內只含一或二個電子。.

新!!: 氧和原子轨道 · 查看更多 »

原子量

原子量(atomic mass),也称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符号ma,是指單一原子的質量,其單位為原子质量单位(符號u或Da,以往曾用amu) ,定義為一个碳12原子靜止質量的。原子質量以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為主,元素的原子量几近等于其質量數。 若將原子量除以原子质量单位,會得到一個無因次量,這個無因次量稱為「相對同位素質量」(relative isotopic mass)。因此碳12的原子量是12u或是12 Da,而一個碳12原子的相對同位素質量就是12。.

新!!: 氧和原子量 · 查看更多 »

原行星盤

原行星盤(Proplyd or Protoplanetary Disc)是在新形成的年輕恆星(如金牛T星)外圍繞的濃密氣體,因為氣體會從盤的內側落入恆星的表面,所以可以視為是一個吸積盤。但是,不能將這個過程與恆星形成時的吸積混淆在一起。 環繞金牛座T的原行星盤,溫度與大小都與雙星周圍的盤不同。原行星盤的半徑可以達到1,000天文單位,但是溫度並不高,在它們最內側的溫度也不過1,000K,並且經常有噴流伴隨著。 典型的原行星盤來自主要是氫分子的分子雲。當分子雲分得的大小達臨界質量或是密度,將會因自身重力而塌縮。而當雲氣開始塌縮,這時可稱為太陽星雲,密度將變得更高,原本在雲氣中隨機運動的分子,也因而呈現出星雲平均的淨角動量運動方向,角動量守恆導致星雲縮小的同時,自轉速度亦增加。這種自轉也導致星雲逐漸扁平,就像製作意大利薄餅一樣,形成盤狀。從崩塌起約十萬年後,恆星表面的溫度與主序帶上相同質量的恆星相同時,恆星將變得可以被看見,就像金牛座T的情況。吸積盤中的氣體在未來的一千萬年中,盤面消失前,仍會繼續落入恆星。盤面可能是被年輕恆星的恆星風吹散,或僅僅是因為吸積之後,單純的停止輻射而結束。發現的最老的原行星盤已經存在了二千五百萬年之久。 太陽系形成的星雲假說描述原行星盤如何發展成行星系統。靜電和引力互相作用在盤面上的塵埃粒子和顆粒,使它們生常成為星子。這個過程與會將氣體吹散的恆星風競爭,將氣體累積並將物質拉入金牛座T的中心。 在我們的銀河系內,已經觀測到一些年輕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第一個是在1984年發現的繪架座β,最近的則是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在獵戶座大星雲內正在形成的原恆星盤。 天文學家已經在距離太陽不遠的恆星,天琴座織女星、北冕座貫索四、和南魚座北落師門,發現大量的原行星盤材料,或許本身就已經是原行星盤。 包含織女和北落師門的北河二共同運動星團被分辨出來。利用希巴古衛星資料,估計北河二星團年齡約二億年(誤差約一億年),這顯示以紅外線觀察到的織女和北落師門周圍的殘餘物質可能已成星子,而不僅僅是原行星盤了。哈伯太空望遠鏡已經成功的觀測北落師門的原行星盤,並證實猜測。.

新!!: 氧和原行星盤 · 查看更多 »

厭氧生物

厭氧生物,或稱厭氣生物,是指一種不需要氧氣生長的生物。牠們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即專性厭氧生物、兼性厭氧生物及耐氧厭氧生物 。人體內的厭氧生物多存在於消化系統中,有些種類的厭氧細菌會產生毒素。 厭氧生物可以是單細胞的(例如原生生物和細菌),但也可以是多細胞的(例如一些多毛綱生物)。.

新!!: 氧和厭氧生物 · 查看更多 »

半衰期

半衰期(Half-life)是指某種特定物質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時間,半衰期是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一个容易测定的重要参数,数学上可以证明,只有一级反应的半衰期是恒定的数值,且知悉一个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便可以计算出该反应的所有动力学参数,所以人们通常只关心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常见的一级反应有: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一级化学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等。.

新!!: 氧和半衰期 · 查看更多 »

卡爾文循環

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或簡稱卡氏循環,又译作开尔文循环)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梅爾文·卡爾文(Melvin Ellis Calvin,1911/04/08-1997/01/08)、安德魯·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 3 人發現。梅爾文·卡爾文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卡爾文循環是光合作用裡碳反應的一部分,反應場所為葉綠體內的基質,分為三個階段:羧化、還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卡爾文循環是一種類似克雷伯氏循環的新陳代謝過程,其可使起始物質以分子的形態進入和離開這循環後發生再生。碳以二氧化碳形態進入,並以糖的形態離開。整個循環是利用ATP作為能量來源,並以降低能階的方式來消耗NADPH,如此以增加高能電子來製造糖。其製造出來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是葡萄糖,而是一種稱為3-磷酸甘油醛的三碳糖。為了要合成1摩尔這種碳,整個循環過程必須發生3次的取代作用,將3摩尔的二氧化碳固定。.

新!!: 氧和卡爾文循環 · 查看更多 »

反射率

反射率(Reflectivity或Reflectance)是在一个界面反射中,反射波與入射波功率的比值。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反射系数,定义为电磁波入射量与反射量的比值。.

新!!: 氧和反射率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氧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典元素

元素或古典元素(Classical elements),在古典哲學中,是一種構成世界上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實體,或是能量。在歷史上,許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經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元素思想,最著名的代表有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或五元素說,印度佛教的四大種(地、水、火、風)以及中國的五行。 在近代化學中,元素特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元素分解,并且它能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碳、氫和氧。.

新!!: 氧和古典元素 · 查看更多 »

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符号P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億年前(Ma),结束于16億年前(Ma)。而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非常繁盛。 古元古代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上一个代是新太古代,下一个代是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包括了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

新!!: 氧和古元古代 · 查看更多 »

古菌

古菌(Archaea,来自,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稱古細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它們與细菌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它们没有细胞核与任何其他膜结合细胞器,同時另一些特徵相似於真核生物,比如存在重复序列与核小体。 过去曾经将古菌和细菌一同归为原核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古细菌”,但这种分类方式已过时。事实上古菌有其独特的进化历程,并与其它生命形式有显著的生化差异,所以现在将其列为三域系统中的一个域。在这个系统中,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各为一个域,并进一步划分为界与门。到目前为止,古菌已被划分为公认的四个门,随着进一步研究,还可能建立更多的门类。在这些类群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泉古菌门与广古菌门。但对古菌进行分类仍然是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古菌都无法在实验室中纯化培养,只能通过环境宏基因组检测来分析。 古菌和细菌的大小和形状非常相似,但少数古菌有不寻常的形状,如嗜鹽古菌拥有平面正方形的细胞。尽管看起来与细菌更相似,但古菌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在一些代谢途径(如转录和转译)有关酶的相似性上。古菌还有一些性状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由依赖醚键构成的细胞膜。与真核生物相比,古菌有更多的能量来源,从熟悉的有机物糖类到氨到金属离子直到氢气。(如)可以以太阳光为能源,其它一些种类的古菌能进行;但不像蓝藻与植物,没有一种古菌能同时做到这两者而进行光合作用。古菌通过分裂、出芽、断裂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没有发现能产生孢子的种类。 一开始,古菌被认为都是一些生活在温泉、盐湖之类极端环境的嗜极生物,但近来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其实十分广泛,从土壤、海洋、到河流湿地。它们也被发现在人类的大肠、口腔、与皮肤。尤其是在海洋中古菌特别多,一些浮游生物中的古菌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大的生物群体。现在,古菌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没有已知的作为病原体或寄生虫的古菌,他们往往是偏利共生或互利共生。一个例子是,生活在人和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帮助消化,还被用于沼气生产和污水处理。嗜极生物古菌中的酶能承受高温和有机溶剂,在被生物技术所利用。.

新!!: 氧和古菌 · 查看更多 »

古氣候學

古氣候學(Paleoclimatology或palaeoclimatology)是研究古代地质时期气候條件並試圖建立可靠的大氣過程模型的綜合科學。包含許多學科組成。古氣候的變遷則記錄呈現於地層、樹輪、冰層和珊瑚之中,記錄了地球長達46億年的歷史,古氣候學就是在地層等自然指標中估測某些重要的氣候因子,用以說明了地球氣候系統變遷幅度情況以及邊界條件,並藉此整理出影響氣候長短期變遷的主要及次要因素。.

新!!: 氧和古氣候學 · 查看更多 »

含氧酸

含氧酸是由含氧酸根与其化合价相同的氢原子化合成的化合物。.

新!!: 氧和含氧酸 · 查看更多 »

吸收帶

光子被電磁場吸收時光子會消失,並且系統會因為吸收了光子而發生變化。能量、動量、角動量、磁偶極矩和電偶極矩都從光子轉換到這個系統。由於必須滿足守恆律,這種轉換受到一系列的制約,結果將導致一系列的選擇定則。在可觀測到的範圍內,它不可能做任意的能量或頻率的轉換。.

新!!: 氧和吸收帶 · 查看更多 »

同位素

同位素(Isotope)是某種特定化學元素之下的不同種類,同一種元素下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相同原子序數,質子數目相同,但中子數目卻不同。這些同位素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佔有同一個位置,因此得名。 例如氫元素中氘和氚,它們原子核中都有1個質子,但是它們的原子核中分別有0個中子、1個中子及2個中子,所以它們互為同位素。.

新!!: 氧和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构成,而结构形态却不相同的單质。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質与化學性質上也有差異。同素异形体这一术语针对的是单质,而非化合物,更一般的术语是同质异形体,用于晶体材料。 例如磷的兩種同素異形體,紅磷和白磷,它們的燃点分別是攝氏和,充分燃燒之後的產物都是五氧化二磷;白磷(P4)有劇毒,可溶於二硫化碳,紅磷(Pn)無毒,卻不溶於二硫化碳。同素異形體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一種化學變化。 生活中常见的有,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即钻石)、无定形碳等,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

新!!: 氧和同素异形体 · 查看更多 »

同素異構體

#重定向 同素异形体.

新!!: 氧和同素異構體 · 查看更多 »

塑料

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 塑膠最早來自於1850年代的英國。自從塑膠被開發以來,各方面的用途日益廣泛。.

新!!: 氧和塑料 · 查看更多 »

大氧化事件

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也有氧化灾变(Oxygen Catastrophe or Oxygen Crisis)等不同称呼,是指约26亿年前,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目前只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大氧化事件使得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也使得日后动物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新!!: 氧和大氧化事件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氧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风

太陽風(solar wind)特指由太阳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非出自太陽的类似带电粒子流也常稱爲“恆星風”。 在太陽日冕层的高温(几百万開氏度)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電離成帶正電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陽的外围,形成太陽風。 太陽風的速度一般在200-800km/s。 一般認為在太阳极小期,從太陽的磁場极地附近吹出的是高速太陽風,從太陽的磁场赤道附近吹出的是低速太陽風。太陽的磁場的活动是會變化的,週期大約為11年。 太陽風一词是在1950年代被尤金·派克提出。但是直到1960年代才證實了它的存在。長期觀測發現,當太陽存在冕洞時,地球附近就能觀測到高速的太陽風。因此天文学家認為高速太陽風的產生與冕洞有密切的關係。太阳表面的磁场及等离子体活动对地球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太阳发生强烈的活动时,大量的带电粒子随着太阳风吹向地球的两极,就会在两极的电离层引发美丽的极光。.

新!!: 氧和太阳风 · 查看更多 »

外骨骼

外骨骼是无脊椎动物外殼的俗稱,因為堅硬有如骨骼,因此得名。如蜗牛的壳、螃蟹的壳、昆虫的角质层等。.

新!!: 氧和外骨骼 · 查看更多 »

好氧生物

好氧生物(Aerobic organism,或 aerobe),又譯為好氣生物、耗氧生物、需氧生物,是能在有氧的環境中生存及生長的生物。好氧生物利用氧的化學反應來分解醣及脂肪,以獲得能量。幾乎所有的動物,大多數的真菌,都屬於好氧生物。能在無氧環境中生存的生物,稱為厭氧生物。根據對於氧氣的需求,好氧生物又分為專性需氧生物、兼性好氧生物及耐微氧生物。 好氧生物主要进行有氧气参与的有氧呼吸。.

新!!: 氧和好氧生物 · 查看更多 »

威爾特郡

威爾特郡(Wiltshire,英文簡稱:Wilts),英國英格蘭西南區域的名譽郡和單一管理區。以人口計算,索爾茲伯里是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斯温登是第1大鎮、特羅布里奇是第2大鎮(亦是郡治),奇彭勒姆是第3大鎮。 2009年4月之前,威爾特郡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4個非都市區,佔地3,255平方公里(第13),有448,700人口(第30);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斯溫登,佔地增至3,485平方公里(第34),人口增至635,300(第14)。 2009年4月,威爾特郡廢郡,改制為2個單一管理區。.

新!!: 氧和威爾特郡 · 查看更多 »

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

#重定向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新!!: 氧和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 · 查看更多 »

安慰劑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安慰劑效應於1955年由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亦理解為“非特定效應”(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試者期望效應(subject-expectancy effect)。 一個性質完全相反的效應亦同時存在——反安慰劑效應: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反安慰劑效應可以使用檢測安慰劑效應相同的方法檢測出來。例如一組服用無效藥物的對照群組(control group),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這個現象相信是由於接受藥物的人士對於藥物的效力抱有負面的態度,因而抵銷了安慰劑效應,出現了反安慰劑效應。這個效應並不是由所服用的藥物引起,而是基於病人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

新!!: 氧和安慰劑 · 查看更多 »

寒武紀

#重定向 寒武纪.

新!!: 氧和寒武紀 · 查看更多 »

專性厭氧菌

專性厭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類僅能進行無氧呼吸,且無法在正常大氣(氧含量21%)等富氧環境下存活的微生物。這類生物對氧氣的耐受力不同,部分專性厭氧菌可以在氧含量達8%的環境下存活,但有些專性厭氧菌則僅能在氧含量低於0.5%的環境下存活。值得注意的是,微需氧微生物雖然與專性厭氧菌一樣不能在正常大氣中存活(前者的生存環境中氧含量一般爲2%-10%),但它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而不是專性厭氧菌的無氧呼吸或發酵。.

新!!: 氧和專性厭氧菌 · 查看更多 »

岩石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礦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等。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其中,长石是地壳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达到60%Feldspar.

新!!: 氧和岩石 · 查看更多 »

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的表層,薄而堅硬。岩石圈在軟流圈之上,包含部分上部地幔和地殼。地殼在地幔之上,由莫氏不連續面作為分界。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 岩石圈相對於其下的軟流圈,屬於較剛性、脆性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岩體仍然有足夠的強度來累積能量,發生地震。 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区别在于对应力的不同响应:岩石圈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刚性、弹性形变、最终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软流圈黏滞变形,在应力下塑性形变。 岩石圈的厚度因地而異。一般而言,大陸地殼的岩石圈厚度大於海洋地殼的岩石圈厚度,但是其具体深度存在争议。岩石圈的下界是上地幔岩石从脆性转变为黏性的等温线。超过此温度(~1000°C),上地幔中最软弱的矿物——橄榄石将黏性形变。洋底岩石圈典型厚度为50–100公里厚(但在大洋中脊下的岩石圈厚度仅相当于地壳厚度),大陆岩石圈的厚度约40公里到可能的75公里;其上部的~30到~50公里是大陆地壳。岩石圈的地幔部分主要由橄榄岩组成。地壳与上地幔的化学组成成分有很大不同,二者的分界面即莫霍面。.

新!!: 氧和岩石圈 · 查看更多 »

巴(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强的单位。它们不属于國際單位制或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

新!!: 氧和巴 · 查看更多 »

两栖动物

兩棲動物(學名:),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殼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牠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

新!!: 氧和两栖动物 · 查看更多 »

中樞神經系統

中枢神经系统(英文:central nervous system,縮寫:CNS)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的结构,在脊椎动物包括腦和脊髓;在高等无脊椎动物如环节动物和昆虫等,则主要包括腹神经索和一系列的神经节。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最复杂而完整,特别是大脑半球的皮层获得高度的发展,成为神经系统最重要和高级的部分,保证了机体各器官的协调活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统一和协调。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围神经系统組成了神經系統,控制了生物的行為。 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背腔,腦在顱腔,脊髓在脊椎管;顱骨保護腦,脊椎保護脊髓。.

新!!: 氧和中樞神經系統 · 查看更多 »

丰度

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又称天然存在比,指的是该同位素在这种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比例。丰度的大小一般以百分数表示。人造同位素的丰度为零。 周期表上所列的原子量实际上是各种同位素按丰度加权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往往分布的比较均匀,取平均值计算比较准确。.

新!!: 氧和丰度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氧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织物(英语:fabric),俗称布,是由纱線等帶有纖維的材料纺织而成的一種织品。可以由棉纱纺成棉布,也可以由人造纤维纺织而成,或者以混合棉纱与人造纤维织成混纺布。布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衣服、鞋、帽、产品包装、降落伞等等。在古代的中國及許多歐亞國家都有使用不同的植物或毛皮等原料製作成布料或衣物的文化。.

新!!: 氧和布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氧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也称作腺苷三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在生物化學中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細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RNA序列中的鳥嘌呤二核苷酸,在DNA進行轉錄或複製時可做為替補。.

新!!: 氧和三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三方晶系

三方晶系是結晶學中七種晶體的其中一種。.

新!!: 氧和三方晶系 · 查看更多 »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无机化合物氣體,比空氣略輕。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煤和水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有些現代技術,如煉鐵,還是會產生副產品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用作身體自然調節炎症反應的三種氣體之一(其他兩種是一氧化氮和硫化氫)。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 雖然一氧化碳有毒,但動物代謝亦會產生少量一氧化碳,並認為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 氧和一氧化碳 · 查看更多 »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過量一氧化碳所導致的一種似中毒的缺氧現象。 由於一氧化碳與體內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紅蛋白較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慢3600倍,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35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導致身體出現缺氧的情況,可以致命。而由於碳氧血紅蛋白呈櫻桃紅色,因此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人士的皮膚會呈現這種顏色。 一氧化碳中毒后,先是严重头痛,接着是恶心、呕吐和呼吸急促,之后中毒者会精神错乱、肌肉无力,一用力就会觉得头晕。因此中毒者经常无法移动很远,也就无法逃出中毒环境。最后丧失意识和昏迷。结果导致死亡,死因可能是心律不齐,以及心脏和脑受损。.

新!!: 氧和一氧化碳中毒 · 查看更多 »

丙酮

丙酮也稱作二甲基酮、二甲基甲酮,简称二甲酮,或称醋酮、木酮,是最简单的酮,化學式CH3COCH3,為一種有特殊臭味、薄荷气味的無色可燃液體。.

新!!: 氧和丙酮 · 查看更多 »

乌普萨拉

乌普萨拉(Uppsala,以前也叫做Upsala)是瑞典中部的一座城市,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面,相距约70公里。它是瑞典的第四大城市,市区人口有168,090。加上周边地区人口,乌普萨拉自治市总共有219,914人(2017 统计数据)。 乌普萨拉是乌普萨拉省的首府,同时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北欧最早的天主教堂乌普萨拉大教堂(Domkyrkan)便坐落在这个城市。1164年,乌普萨拉成为瑞典大主教的辖地。 乌普萨拉同时也是个大学城,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乌普萨拉大学成立于1477年,乌普萨拉也因此而出名。.

新!!: 氧和乌普萨拉 · 查看更多 »

乙二醇

乙二醇,又名甘醇。化学式HOCH2—CH2OH。屬於最简单的二元醇。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PETE等的原料。 乙二醇對動物有毒性,人類致死劑量估計為1.6 g/kg,不過成人服食30毫升已有可能引致死亡。.

新!!: 氧和乙二醇 · 查看更多 »

乙烯

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用双键连接。 乙烯為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於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藥等,且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也是石油化工發展水準之指標。.

新!!: 氧和乙烯 · 查看更多 »

乙炔

乙炔,俗稱風煤(實際上風煤是指氧氣與乙炔組成之套件,風指壓縮氧、煤指乙炔,並非單單乙炔稱為風煤)、電石氣、電土,是炔烴化合物系列中體積最小的一員,主要作工業用途,特別是燒焊金屬方面。 乙炔於1836年由英國科學家艾德蒙·戴维(Edmund Davy)發現,化學式為,有一個如下圖所示的直线型結構: 乙炔在室溫下是無色、極易燃的氣體。純乙炔是無臭的,但工業用乙炔由於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而有一股大蒜的氣味。乙炔的化學能主要貯存於它的三鍵中。 在攝氏400度以上, 乙炔會聚合生成乙烯基乙炔()和苯()。在攝氏900度以上則會形成炭黑。 碳酸鈣(石灰岩)和煤炭是生產乙炔的主要原料。首先,碳酸鈣會轉化為氧化鈣,煤炭則轉化為焦炭。然後氧化鈣和焦炭會發生反應形成碳化鈣和一氧化碳: 碳化钙加水會形成乙炔和氫氧化鈣:CaC2 +2H2O → C2H2↑ + Ca(OH)2.

新!!: 氧和乙炔 · 查看更多 »

乙醚

乙醚又稱依打(Ether音譯)、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種醚類,分子式為 (C2H5)2O (或简写为 Et2O)。乙醚是一種無色、易燃、極易揮發的液體,其氣味帶有刺激性,以前被當作吸入性全身麻醉劑,也是常见的毒品加工製作材料。乙醚亦是一種用途非常广泛的非極性有機溶劑,與空氣隔絕時相當穩定。乙醚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它遇到火花、高温、氧化剂(如高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时,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有时也因静电而起火。略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石油醚、其它極性溶液及许多油类,也可以提煉青蒿素。.

新!!: 氧和乙醚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氧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乙酰胺

乙酰胺是由乙酸衍生出的酰胺,分子式为CH3CONH2。纯品在室温下为白色晶状固体,可由乙酸铵失水获得。它被用作增塑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乙酰胺并不十分易燃,但燃烧时会放出刺激性的烟雾。吸入、吞食、皮肤及眼部接触均有毒,皮肤和眼部接触可能会造成变红或疼痛。 乙酰胺的衍生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是乙酰胺氨基的两个氢被甲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常被用作溶剂;''N''-甲基乙酰胺则是演示肽键的最简单的例子。 最近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GBT)在银河系中心部分检测到了一些有机化合物,乙酰胺即是其一。由于乙酰胺中含有酰胺键,与连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肽键类似,因此该发现支持了生命是由简单有机化合物演化来的理论。.

新!!: 氧和乙酰胺 · 查看更多 »

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而且无水的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7℃(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乙酸是一种弱酸,但是它具有腐蚀性,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聞起來有一股刺鼻的酸臭味。 乙酸是一种简单的羧酸,由一個甲基一個羧基組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化学工业中,它被用来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后者即饮料瓶的主要部分。乙酸也被用来制造电影胶片所需要的醋酸纤维素和木材用胶粘剂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纤维和织物。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食品工业方面,在食品添加剂列表E260中,乙酸是规定的一种酸度调节剂。 每年世界范围内的乙酸需求量在650万吨左右。其中大约150万吨是循环再利用的,剩下的500万吨是通过石化原料直接制取或通过生物发酵制取。.

新!!: 氧和乙酸 · 查看更多 »

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是乙酸中的羥基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新!!: 氧和乙酸乙酯 · 查看更多 »

乙酸酐

乙酸酐是由乙酸衍生出来的酸酐,分子式为(CH3CO)2O,常缩写为Ac2O。在有机合成中常用它作乙酰化试剂或失水剂。在室温下乙酸酐为无色液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从而散发出乙酸的强烈味道。.

新!!: 氧和乙酸酐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馮·洪保德

#重定向 亚历山大·冯·洪堡.

新!!: 氧和亞歷山大·馮·洪保德 · 查看更多 »

二磷酸腺苷

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縮寫:ADP)是一種核苷酸。它是在代謝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並是在活細胞中的能量流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ADP分子包括三個重要的結構組件:一個糖骨架連接到一個腺嘌呤分子和鍵合到核糖的5'碳原子上的兩個磷酸盐(phosphate)基團的分子。.

新!!: 氧和二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二甲基亞碸

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簡稱DMSO),是分子式為(CH3)2SO的化學物質。其為一無色液體,並為重要的極性非质子溶剂。它可與許多有機溶劑及水互溶。二甲基亞碸具有極易滲透皮膚的特殊性質,造成使用人員感覺類似牡蠣般的味道。.

新!!: 氧和二甲基亞碸 · 查看更多 »

二甲基甲醯胺

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縮寫DMF)是一種透明液體,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機溶劑互溶。它是化學反應的常用溶劑。純二甲基甲醯胺是沒有氣味的,但工業級或變質的二甲基甲醯胺則有魚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純物。名稱來源是由於它是甲醯胺(甲酸的醯胺)的二甲基取代物,而二個甲基都位於N(氮)原子上。 二甲基甲醯胺是高沸點的極性(親水性)非質子性溶劑,能促進SN2反應機構的進行。 二甲基甲醯胺是利用甲酸和二甲基胺製造的。二甲基甲醯胺在強鹼如氫氧化鈉或強酸如鹽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穩定的(尤其在高溫下),並水解為甲酸與二甲基胺。.

新!!: 氧和二甲基甲醯胺 · 查看更多 »

二氟化二氧

二氟化二氧是化学式为O2F2的无机化合物,常压下熔点为-154°C。固态为黄色,液体为红色。它是极强的氧化剂,非常不稳定,在-160°C会缓慢分解为OF2和O2(4%/天)。Holleman, A. F.; Wiberg, E. "Inorganic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2001.

新!!: 氧和二氟化二氧 · 查看更多 »

二氟化氧

二氟化氧是化学式为OF2的化合物,结构与水分子相似,但化学性质非常不同,是强氧化剂。.

新!!: 氧和二氟化氧 · 查看更多 »

二氧基盐

二氧基盐指含有二氧基阳离子(O2+)的一类不多见的化合物,氧的氧化态为+1/2。该离子由氧气失电子得到: 以上的反应需要很大的能量,约为1165kJ/mol,即氧气分子的电离能。.

新!!: 氧和二氧基盐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 sulfur dioxide)化学式是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當二氧化硫溶於水中,會形成亞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若把SO2进一步氧化,通常在催化剂如二氧化氮的存在下,便会生成硫酸。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

新!!: 氧和二氧化硫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化学式:Si)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硅酸(Si)。它从古代以来就已经被人们知道了。 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石英,以及在各种生物体中。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二氧化硅是砂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是最复杂和最丰富的材料家族之一,既是多种矿物质,又是被合成生产的。 值得注意的实例包括熔融石英,水晶,热解法二氧化硅,硅胶和气凝胶。 应用范围从结构材料到微电子学到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成分。 二氧化硅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约占地壳质量的12%。自然界中二氧化硅的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

新!!: 氧和二氧化硅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IUPAC名:carbon dioxide,分子式:CO2)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空氣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約佔0.04%。二氧化碳略溶於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 在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是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碳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氧原子生成两个σ键。碳原子上两个没有参加杂化(混成)的p轨道与成键的sp杂化轨道成90°的直角,并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发生重叠,故缩短了碳氧键的间距。 二氧化碳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400ppm,不過每年因為人為的排放增加,比率還在逐步上升。2018年4月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超過410ppm,為過去80萬年來最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当春夏季来临时,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减少;反之,当秋冬季来临时,植物不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制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上升。 二氧化碳常壓下為無色、無味、不助燃、不可燃的氣體。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自1900年至2016年11月增長了約127ppm。.

新!!: 氧和二氧化碳 · 查看更多 »

应用化学 (期刊)

《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是一本涵盖化学所有方面的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每周出版一期。2011年,该刊的影响因子为13.455,它是发表原创研究的化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2013年被被美国化学会志(IF.

新!!: 氧和应用化学 (期刊) · 查看更多 »

伊拉斯謨斯·達爾文

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是一位英國醫學家、詩人、發明家、植物學家與生理學家。在多門自然科學領域中有所貢獻,並且在詩作中融入了自然界的事物,以及早期的演化思想。他是達爾文-威治伍德家族成員,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及法蘭西斯·高爾頓的外祖父。.

新!!: 氧和伊拉斯謨斯·達爾文 · 查看更多 »

信噪比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缩写为SNR或S/N)是科学和工程中所用的一种度量,用於比較所需訊號的强度與背景雜訊的强度。其定義為訊號功率与雜訊功率的比率,以分貝(dB)为单位表示。大於比率1:1(高於0分貝)表示訊號多於雜訊。信噪比通常用於描述電子訊號,也可以應用在各種形式的訊號,比如內的同位素量,或細胞間的生物化學信號。.

新!!: 氧和信噪比 · 查看更多 »

地幔

地函(Erdmantel;mantle;manteau;原於mantellum,意為斗篷),--,位於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和地殼以莫氏不連續面為界,和地核間則以古氏不連續面為界。厚度约2900公里。化学成分主要是含铁、镁的矽酸鹽,平均密度是3.3–5.5 g/cm3。地函含石榴子石、輝石、橄欖石及其他類型的岩石。占地球體積的83%,總質量的68%。由於P波及S波皆可通過地函,故推測地函主要為固體構成。地函可分成上部地函、過渡帶及下部地函。.

新!!: 氧和地幔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氧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氣體,它们也可視同大气圈的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即稱為空氣,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熱层、其中99%在低於25~30公里以內,地球高密度大氣的氣壓也相當驚人,海平面每平方公尺所受空氣擠壓高達11公噸,每立方公尺的空氣質量可達1.29kg之多。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新!!: 氧和地球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化学反应

化學反應是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物質(又稱作反應物)經由化學變化转化為不同於反應物的产物的過程。 化學變化定義為當一個接觸另一個分子合成大分子;或者分子經斷裂分開形成兩個以上的小分子;又或者是分子內部的原子重組。為了形成變化,化學反應通常和化學鍵的形成與斷裂有關。特別注意化學反應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原子核,而仅限於在原子外的電子雲交互作用。雖然核變形後可能會引發化學反應,但是核反應與化學反應無關。 化學性質是物質只能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有酸鹼性、氧化还原性质、熱穩定性、反应性等等。.

新!!: 氧和化学反应 · 查看更多 »

化学式

化學式(chemische Formel/chemical formula),是一種用來表示化學物質(也可能為元素或化合物)組成的式子。 一般情況下,由元素符號、數字或其他符號組成;這些符號單一行列,被限制在一個排版,並會出現上標和下標。 下為常用符號:.

新!!: 氧和化学式 · 查看更多 »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同一種化學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也就是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氮和碳。 原子序數大於82的元素(即鉛之後的元素)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放射衰變。另外,第43和第61種元素(即锝和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衰變。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數大於94,沒有穩定原子核的元素,有些仍可能存在在自然界中,如鈾、釷、钚等天然放射性核素。 所有化學物質都包含元素,即任何物質都包含元素,隨著人工的核反應,會發現更多的新元素。 1923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作出决定:化学元素是根据原子核电荷的多少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012年,總共有118種元素被發現,其中地球上有94種。.

新!!: 氧和化學元素 · 查看更多 »

化學鍵

#重定向 化学键.

新!!: 氧和化學鍵 · 查看更多 »

價電子

在化學中,價電子(,又名最外電子層),是表示原子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或者原子價的電子。 價電子在決定一元素如何與其他元素進行化學反應時起了重要作用:原子價電子愈少,原子就愈不穩定亦愈容易反應。.

新!!: 氧和價電子 · 查看更多 »

分子轨道

分子軌域(Molecular orbital, MO)是化學中用以描述分子中電子的波動特性的函數。這個函數可以計算出化學和物理性質,例如在任意一個特定區域找到電子的機率。「軌域」一詞由羅伯特·桑德森·馬利肯於1932年提出,為「單電子軌域波函數」(one-electron orbital wave function)的簡稱。從基本層面上來說,它用於描述該函數具有顯著振幅的空間區域。分子軌域通常由分子中的個別原子提供的原子軌域、混成軌域,或者其他原子團的分子軌域結合而成。這些可以由哈特里-福克方程或自洽场方法(SCF)量化計算。 分子軌域可以用來表示分子中佔有該軌域的電子可能出現的區域。分子軌域由原子軌域結合而成,其中原子軌域預測了原子中電子的位置。分子軌域可以具體說明分子的电子排布:一個或一對電子的空間分佈和它(們)的能量。分子軌域通常會以原子軌域線性組合(LCAO-MO法)表示,尤其是在進行定性或近似分析的時候。它們的寶貴之處在於對分子鍵結提供了簡單的模型,使之能透過分子軌域理論了解。現今大多數用於計算化學的方法由計算系統的MO開始。分子軌域描述一個電子在原子核產生的電場中的表現,以及與其他電子的平均分佈。根據包立不相容原理,兩個電子佔據相同軌域時,必須具有相反的自旋。這注定只是一個近似值,能夠高度精準描述的分子電子波函數並沒有軌域(參:組態相互作用方法)。 该概念首先由弗里德里希·洪德和罗伯特·桑德森·马利肯在1927-1928年引入。 电子在分子中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分子轨道波函数(ψ,薛定谔方程的数学解)描述,借助Hartree-Fock方程或自洽场方法可对其作定量近似。 定性上看,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MO法)获得,组合后的分子轨道数目与组合前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經過鍵結與反鍵結的作用後,分子軌域能量高低重新排列。 -->.

新!!: 氧和分子轨道 · 查看更多 »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簡稱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了解,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 计算化学中常以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近似来计算分子轨道波函数: 式中的cij系数可由将等式代入薛定谔方程以及应用变分原理求得。简单地讲,该方法意即,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原子轨道波函数各乘以某一系数相加或相减,得到分子轨道波函数。组合时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体现在系数上,组合前后轨道总数不变。 利用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通常只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去看问题,常常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只是有时分子轨道理论的思想与计算过于复杂,在研究简单问题时,价键理论反而更显得简单明了。或者说,价键理论对于分子定态的性质(键长,键角等)的解释和分子轨道理论相近,而分子轨道理论在研究和电子激发相关的性质时(分子颜色,光电子能谱等)更为有效。.

新!!: 氧和分子轨道理论 · 查看更多 »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是一门对光谱进行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的电磁波谱范围是可见光、近紫外线与近红外线。这种方法不同于电磁波谱与时间分辨光谱。 将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分散为各种单色光,使每种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浓度溶液,测定溶液对每种光波的吸光度,绘出吸收光谱。由于物质的吸收光区域和强度与结构密切相关,根据特有的吸收光谱可作分子结构分析。此外,利用特定波长的单色光分别透过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比较其吸光度,可作定量分析。 分光技術中包括了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是一種分析光的強度的物理實驗室設備,可以量測不同波長光的強度,分析波長與光強度的關係。亦可以量測特定物質的吸光度或透光度。目前有許多種分光儀。如:指針型、數字型。.

新!!: 氧和分光光度法 · 查看更多 »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又称腐爛、腐敗,是指動物蛋白質及其有關之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而且回到大自然物質循環的過程,特别是由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細菌。分解是一個大自然經常進行且非常重要的過程。腐敗物通常導致胺物分解時出現如腐肉鹼和屍鹼等的生物鹼,具有腐敗氣味。在生物學方面,腐爛和發酵在某程度上有少許相似,基本上二者同樣意味著允许有機物質轉變或分解成另一些物質。 腐敗物的腐爛的速度取决環境和質量。當然,還有許多因素影響著,例如天氣、曝光和地點。.

新!!: 氧和分解作用 · 查看更多 »

嘧啶

嘧啶(,音同「密定」,英語:Pyrimidine)為1,3-二氮杂苯,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嘧啶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碳形成,是一种二嗪。和吡啶一样,嘧啶保留了芳香性。.

新!!: 氧和嘧啶 · 查看更多 »

嘌呤

嘌呤(,大陆:piào lìng,台湾:「飄齡」,英語:Purine),又稱普林,是新陈代谢過程中的一種代謝物。它是一种带有四个氮原子的杂环芳香有机化合物,嘌呤和嘧啶是核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并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形成尿酸,再經血液流向軟組織,以結晶體積存於其中,假若有誘因引起沉積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的尿酸結晶釋出,那便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痛風症)。.

新!!: 氧和嘌呤 · 查看更多 »

呼吸

呼吸(breathing),生物的一種生理現象,為一種生物細胞的生化作用(稱作「呼吸作用」)所呈現出來的外在生理現象,動物及植物皆有。一般人的認知,則是指高等生物,尤其是人類利用肺部吸入與呼出空氣的過程。不過也有一些動物用其他器官進行氣體交換,例如魚類的鳃以及节肢动物的氣門。 呼吸是維持生物體生存需要的生理學呼吸中的一部份。氧氣動物需要空氣供給細胞新陳代謝和製造能量的來源,能量通常是透過動物所攝取中的食物澱粉所製成的葡萄糖。而把葡萄糖轉化為能量的方法有兩種,一為有氧呼吸(大部分的動物、昆蟲、細菌)和無氧呼吸(少部分的細菌)。有氧呼吸是把氧氣分子轉化為二氧化碳,從中獲取所需的能量。 而呼吸的另一個重要的部份為循環系統把二氧化碳排放掉再把新的氧氣由血液送到需要的細胞。氣體交換是在肺的肺泡中由氣體粒子被動擴散所達成的,所以不需要使用能量。當氣體溶於血液中時,左心臟把血液打到全身體各個細胞。由於肺泡呼吸的表面需要易於空氣的穿越,所以表面並不是完全乾燥的,由所產生的液體,讓表面濕介而增加空氣的穿透力,所以呼吸會導致水分的流失,尤其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時候。 人類的許多輔助功能也和呼吸有關,例如說話、表達情緒(笑、打哈欠)、自主 维护活动(咳嗽和打喷嚏等),而不能由皮膚排汗的動物也需要透過喘气進行體溫調節。.

新!!: 氧和呼吸 · 查看更多 »

呼吸 (生理學)

呼吸(respiration)在生理學上,是指氧從空氣傳送到生物組織,以及二氧化碳從生物組織傳送回空氣的過程。 生理學上的呼吸和生物化學中的呼吸,生物化學中的呼吸是指呼吸作用,在細胞之內進行的代谢過程,細胞將有機物氧化分解並產生能量(以三磷酸腺苷的形式儲存),並且產生代谢產物。生理學上的呼吸對於細胞的呼吸作用是必要的,但兩者是不同的過程。呼吸作用發生在生物體的細胞內,而呼吸是指代谢产物在生物體及外在環境之間的總量流動以及運送的過程。 生理學上的呼吸涉及包括呼吸系統中肺泡的通氣,也就是透過吸入的過程將大氣吸入肺中,再透過呼出的過程將肺部的氣體排出體外。肺泡空气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會進行氣體交換,再透過循环系统均勻的傳送到身體的各部位。呼吸中每次吸入(約350ml)的過程不會完全將肺泡用空氣填滿,吸入的空氣會稀釋,並且和肺部的氣體(成人約2.5公升)混合。原來在肺部的氣體稱為功能余气量,是每次呼吸後仍留在肺部的氣體。而其氣體成份顯著的和大氣不同。生理學上的呼吸也涉及讓功能余气量中,氧氣及二氧化碳成份穩定的機制,也讓溶在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氣體維持平衡,因此细胞外液也維持平衡。若以準確的用法來說,breathing(呼吸)及Ventilation(換氣)是respiration的,不是respiration的同义词。不過在大部份的用法中不會清楚的區分這些詞語,即使許多也不例外,像是(respiratory rate,簡稱RR)是医疗卫生中常見的詞語,但是若用上述清楚的定義,可能需改為ventilation rate才比較準確。.

新!!: 氧和呼吸 (生理學) · 查看更多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又称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並转化能量的化學过程,也稱為釋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真核細胞中,粒線體是與呼吸作用最有關聯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幾個關鍵性步驟都在其中進行。 呼吸作用是一種酶促氧化反应。雖名為氧化反應,不論有否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這是因為在化學上,有電子轉移的反應過程,皆可稱為氧化)。有氧气参与時的呼吸作用,稱之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應,則称为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過釋放食物裡之能量,以製造三磷酸腺苷,即細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應者。呼吸作用的氢與氧的燃燒,但兩者間最大分別是:呼吸作用透過一連串的反應步驟,一般的一次性釋放。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質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過數個步驟,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0的氢)中。最後經過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貯存在其中的能量,則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新!!: 氧和呼吸作用 · 查看更多 »

呋喃

呋喃(furan)是一种含有一个由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五元芳环的杂环有机物。含有呋喃环的化合物即為呋喃的同系物。呋喃是一种无色、可燃、易挥发液体,沸点接近于室温。呋喃具有毒性且為2B類可能致癌物質。它常作为合成其他复杂有机物的起始原料。呋喃性质与苯相似,可由松木蒸馏得到,可溶於多種常見的有機溶劑,包括丙酮、醇、醚,微溶於水。為多种重要的工業化學品與藥物的前驅體,如常被作為溶劑使用的四氢呋喃。.

新!!: 氧和呋喃 · 查看更多 »

内燃机

内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縮寫為ICE)是熱機的一種,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動能。一般的實現方式为,燃料與空氣混合燃燒,產生熱能,氣體受熱膨脹,通過機械裝置轉化為機械能對外做功。内燃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車輛、船舶、飛機、火箭等的發動機基本都是内燃機,其最常見的例子即為車用汽油機與柴油機。 内燃机的燃烧气体同时也是工作介质,比如汽油机中,汽油燃烧后的气体直接推动活塞做功。与此相对,燃料不作为工作介质的热机则称为外燃机,比如蒸汽机的工作介质(蒸气)并不是燃料。.

新!!: 氧和内燃机 · 查看更多 »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结构和所组成的疾病防御系统。免疫系统可以检测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等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将这些物质与生物体自身的健康细胞和组织区分开来。 病原体可以快速地进化和调整,来躲避免疫系统的侦测和攻击。为了能够在与病原体的对抗中获胜,生物体进化出了多种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机制。就连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也发展出了可以对抗噬菌体感染的酶系统。一些真核生物,例如植物和昆虫,从它们古老的祖先那里继承了简单的免疫系统。这些免疫机制包括抗微生物多肽(防御素)、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有颌类脊椎动物则发展出更为复杂多样的防御机制。 典型的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由多种蛋白质、细胞、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精细的动态网络。作为复杂的免疫应答的一部分,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适应来更有效地识别特定的病原体。这种适应过程被定义为“适应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的初次入侵,免疫系统中的記憶T細胞能够产生“免疫记忆”;当该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这种记忆就可以使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强化的免疫应答(即“适应性”)。而适应性免疫正是疫苗注射能够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免疫系统的活力降低就会发生免疫缺陷,进而导致经常性和致命的感染。免疫缺陷可以是遗传性疾病,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也可以由药物治疗或病菌感染引发,如艾滋病就是由于艾滋病毒感染而引发的适应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另一方面,免疫系统異常会将正常的组织作为入侵者而进行攻击,从而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包括慢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型糖尿病和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新!!: 氧和免疫系统 · 查看更多 »

公升

1-公升-等於邊長為10公分立方體的體積1公斤的水,在3.98 °C時體積約為1-公升- --,通常簡稱為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號為l。過去曾經採用小寫手寫體\ell作為符號,但由於印刷不方便,所以改用大寫印刷體L。公升本身不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但它是米制单位,而且是接受與SI合併使用的單位。 最初的法国米制系统以公升作为基本单位。litre是从更舊的单位发展而来。litron来自于拉丁语转译的希腊语,大约等于0.831公升。公升在后来的几个米制系统内也使用过,是国际单位制接受的的非SI单位。, p. 124.

新!!: 氧和公升 · 查看更多 »

共价键

共价键(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非金屬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砷化鎵為例外),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是进入共价键的原子向外不显示电荷,因为它们并没有获得或损失电子。共价键的强度比氢键要强,比离子键小。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都可以通過共​​價鍵結合,一般共價鍵結合的產物是分子,在少數情況下也可以形成晶體。 吉爾伯特·路易斯于1916年最先提出共价键。 在简单的原子轨道模型中进入共价键的原子互相提供单一的电子形成电子对,这些电子对围绕进入共价键的原子而属它们共有。 在量子力学中,最早的共价键形成的解释是由电子的复合而构成完整的轨道来解释的。第一个量子力学的共价键模型是1927年提出的,当时人们还只能计算最简单的共价键:氢气分子的共价键。今天的计算表明,当原子相互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时,它们的电子轨道会互相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整个分子共用的电子轨道。.

新!!: 氧和共价键 · 查看更多 »

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週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处在同一族中,如鹵素及惰性氣體。這使週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由於週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現代的週期表由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於1869年創造,用以展現當時已知元素特性的週期性。自此,隨--新元素的發現和理論模型的發展,週期表的外觀曾經過改變及擴張。通過這種列表方式,門捷列夫也預測一些當時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補週期表中的空格。其後發現的新元素的確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預測得到証實。 化學元素週期表将各个化学元素依据原子序编号,并依此排列。原子序從1(氫)至118(Og)的所有元素都已被发现或成功合成,其中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在2015年12月30日獲得IUPAC的确认。 而其中直到鉲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存在,其--的(亦包括眾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目前Og之後的元素的合成正在進行中,帶出如何擴展元素週期表的問題。.

新!!: 氧和元素周期表 · 查看更多 »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等生產者和某些細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水或硫化氢變成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產氧光合作用和不產氧光合作用。 植物之所以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透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其能量轉換效率約為6%。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左右。對大多數生物來説,這個過程是賴以生存的關鍵。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新!!: 氧和光合作用 · 查看更多 »

光子

| mean_lifetime.

新!!: 氧和光子 · 查看更多 »

光分解作用

光解(Photolysis)是指化合物被光分解的化學反應。.

新!!: 氧和光分解作用 · 查看更多 »

剛玉

剛玉(corundum)是一種由氧化鋁(Al2O3)的結晶形成的寶石,是一种成岩矿物。刚玉常含有少量的铁、钛、钒和铬离子。纯氧化铝结晶是无色的,但因为所杂质不同,刚玉呈现不同的颜色。摻有金屬鉻的剛玉顏色鮮紅,一般稱之為紅寶石;而藍色或沒有色的剛玉,普遍都會被歸入藍寶石的類別。刚玉的英文名"corundum"源于泰米尔语的Kurundam,起源于梵文的Kuruvinda,意为“红宝石”.

新!!: 氧和剛玉 · 查看更多 »

固氧

固氧、固态氧形成于正常大气压的54.36K(-218.79°C)以下。固态的氧气由于吸收红色光,像液氧一样,是浅蓝色透明物质。 氧分子因它在分子磁化(molecular magnetization)上与晶体结构、电子排布、超导电性的关系而受到关注。氧分子是能承载磁矩的唯一的简单双原子分子(通常情况下纵使所有分子也只有少数能够如此)。它被认为是“受自旋控制(spin-controlled)”的晶体,并因此展现出不寻常的磁性规律。在极高压下,固氧从热绝缘材料变成金属的形态;而在极低温下,它甚至能变成超导体。对固氧的结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目前,已确定六种泾渭分明的晶体相。 固氧的密度从α相的约21 cm3/mol,到γ相的约 23.5 cm3/mol 。.

新!!: 氧和固氧 · 查看更多 »

皮米

米(符號 pm,picometre、)是长度单位,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兆(即一萬億)分之一, 即10-12米。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微微米(micromicron).

新!!: 氧和皮米 · 查看更多 »

石灰岩

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一種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石灰岩中常混入白云石、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等。纯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于5%。.

新!!: 氧和石灰岩 · 查看更多 »

石炭纪

石炭纪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早在1822年石炭纪在英国就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地质时代中的纪了。石炭纪的名字来自于石炭纪时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从3.55亿年前开始,延续到2.9亿年前。它与二叠纪和泥盆纪之间的边界的年代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断代获得的。 对石炭纪的内部分类各个地区使用非常不同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在其使用地区和传统中却相当稳定。在西欧石炭纪一般被分为上下两个亚纪,在美国分密西西比纪和宾西法尼亚纪,在俄罗斯分上中下三个亚纪。古生物学上的细节划分一般使用海生动物:头足纲动物、腕足纲动物、珊瑚等。陆地植物也被用来对上石炭纪作细节划分。.

新!!: 氧和石炭纪 · 查看更多 »

石英

石英(quartz)是大陆地壳数量第二多的矿石,仅次于长石,其晶体结构是SiO4硅-氧四面体的连续框架,其中每个氧在两个四面体之间共享,得到SiO2的总化学式,石英的種類有很多,无色全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有一些被做為半寶石使用,自古以来石英被广泛用作制作珠宝和硬石雕刻,尤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纯淨的石英能够让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通过,具有旋光性、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等性质。石英的完整晶体产于岩石晶洞中,块状的产于热液脉矿中,粒状的则是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各种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晶体也可用人工方法生长。.

新!!: 氧和石英 · 查看更多 »

矽酸鹽

化學上,矽酸鹽指由矽和氧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氫。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矽或矽酸產生的鹽。 在普通情況下,最穩定的矽化合物是二氧化矽(SiO2)——俗稱石英,和類似的化合物。二氧化矽經常有微量的矽酸(H4SiO4)處於平衡狀態。化學家認為石英是不可溶解的,但在長時間尺度下,它是可以流動的。此外,在鹼性條件下,會出現H2SiO42−。大部分矽酸鹽都是不可溶解的。 矽酸鹽礦物的特徵是它們的正四面體結構,有時這些正四面體以錬狀、雙鍊狀、片狀、三維架狀方式連結起來。按正四面體聚合的程度,矽酸鹽再細分為:島狀矽酸鹽類、環狀矽酸鹽類等。 在地質學和天文學上,矽酸鹽指一種由矽和氧組成的岩石(通常為SiO2或SiO4),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氫。此類岩石包括花崗岩及輝長岩等。地球及其他類地行星的大部分地殼均以矽酸鹽組成。.

新!!: 氧和矽酸鹽 · 查看更多 »

火箭推进剂

火箭推进器一般以某种形式大量存储在推进器容器里,过去被用来大量从火箭发动机喷射出以流体喷射物的形式,以产生推力作为推进。燃料推进剂往往与氧化剂推进剂燃烧产生大量非常热的气体。这些气体膨胀并从喷嘴喷出,不断加速,从火箭底部冲出产生推力直到火箭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推进剂不会燃烧,但可以从外部加热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较小的实验推进器,使用压缩气体通过推进喷嘴喷出以推动飞船。 化学火箭推进剂是最常用的,火箭通过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热气体达到推进目的。 在离子推进器中,推进剂是带电的原子,以磁性排斥的方式从飞船尾部推出。然而磁加速离子驱动器通常不被认为是火箭,而是一个使用电加热和磁喷嘴的类似级推进器。.

新!!: 氧和火箭推进剂 · 查看更多 »

火箭推進器

#重定向 火箭发动机.

新!!: 氧和火箭推進器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氧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硝酸盐

硝酸鹽是一個多原子離子其分子式NO3−和分子量62.0049克/mol。硝酸鹽同樣描述為有機官能團RONO2。這些硝酸酯是一專業炸藥。 CP#3是硝酸根离子NO3−形成的盐。许多金属都能形成硝酸盐,包括无水盐或水合物。.

新!!: 氧和硝酸盐 · 查看更多 »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做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廣泛地被用在火药、潤滑劑、殺蟲劑和抗真菌剂中。.

新!!: 氧和硫 · 查看更多 »

硅(Silicon,台湾、香港及澳門称為--,舊訛稱為釸,中國大陸稱為--)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化学符号為Si,原子序數為14,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IVA族。 硅原子有4个外圍电子,与同族的碳相比,硅的化学性质相對稳定,活性較低。硅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元素,然而它极少以單質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而是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等化合物形式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在宇宙储量排名中,矽位於第八名。在地壳中,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佔地壳总质量25.7%,仅次于第一位的氧(49.4%)。.

新!!: 氧和硅 · 查看更多 »

碳(Carbon,拉丁文意為煤炭)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C,原子序数為6,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見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數種,最常見的包括:石墨、鑽石及無定形碳。這些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包括外表、硬度、電導率等等,都具有極大的差異。在正常條件下,鑽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熱導率是已知材質中最高的。 所有碳的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條件下都呈固态,其中石墨的熱力學穩定性最高。它們不易受化學侵蝕,甚至連氧都要在高溫下才可與其反應。碳在無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氧化態為+4,並在一氧化碳及過渡金屬羰基配合物中呈+2態。無機碳主要來自石灰石、白雲石和二氧化碳,但也大量出現在煤、泥炭、石油和甲烷水合物等有機礦藏中。碳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的,目前有近一千萬種已記錄的純有機化合物,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化合物中的冰山一角。 碳的豐度在地球地殼中排列第15(见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並在全宇宙中排列第4(见化學元素豐度),名列氫、氦和氧之下。由於碳元素極為充沛,再加上它在地球環境下所能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極為繁多,因此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根本。.

新!!: 氧和碳 · 查看更多 »

碳循環

碳循環是一种生物地质化学循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及大氣中交換。碳的主要來源有四個,分別是大氣、陸上的生物圈(包括淡水系統及無生命的有機化合物)、海洋及沉積物。与氮循环和水循环一起,碳循环包含了一系列使地球能持续存在生命的关键过程和事件。碳循环描述了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包括碳沉淀。一个对湖泊的碳预算的测试可以检测这个湖泊是否起到了沉淀二氧化碳的作用。碳循环最早被 Joseph Priestley 和  Antoine Lavoisier 发现,被 Humphry Davy 所推广。 碳循環示意圖。黑色數字表示碳的蘊藏量,以十億噸的縮寫。約為2004年數據計。紫色數字表示碳每年的流動量。圖中的“沉積物”不包括碳酸鹽及岩乾酪根碳循环示意图。黑色数字表示碳的储存量,以十亿吨据计。紫色数字表示碳每年的流动量。图中的“沉积物”不包括碳酸盐及岩干酪根.

新!!: 氧和碳循環 · 查看更多 »

碳酸鈣

碳酸钙,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是一種化合物,化學式為CaCO3,呈碱性,在純水中溶解度甚小(Ksp.

新!!: 氧和碳酸鈣 · 查看更多 »

碳氮氧循環

碳氮氧循環(CNO cycle),有時也稱為貝斯-魏茨澤克-循環(Bethe-Weizsäcker-cycle),是恆星將氫轉換成氦的兩種過程之一,另一種過程是質子-質子鏈反應。 在質量像太陽或更小些的恆星中,質子-質子鏈反應是產生能量的主要過程,太陽只有1.7%的4氦核是經由碳氮氧循環的過程產生的,但是理論上的模型顯示更重的恆星是以碳氮氧循環為產生能量的主要來源。碳氮氧循環的過程是由卡尔·冯·魏茨泽克和漢斯·貝特 在1938年和1939年各別獨立提出的。 碳氮氧循環的主要反應如下"Introductory Nuclear Physics", Kenneth S. Krane,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88, p.537: 這個循環的淨效應是4個質子成為一個α粒子、2個正電子(和電子湮滅,以γ射線的形式釋放出能量)和2個攜帶著部分能量逃逸出恆星的微中子。碳、氮、和氧核在循環中擔任催化劑並且再生。 有一個較小分支的反應,在太陽核心中發生的只佔了0.04%的量,最後的產物不是12碳和4氦,而是16氧和一個光子,取代進行的過程如下: 同樣的,碳、氮、和氧在主要的分支,而在較小分支上的氟也僅僅是穩定狀態的催化劑,不會在恆星內累積。 碳氮氧循環的主要分支稱為碳氮氧-I,小的分支稱為碳氮氧-II,在更重的恆星內還有碳氮氧-III和碳氮氧-IV兩個次要的主分支,它們開始於碳氮氧-II反應的最後階段,結果是以18氧和γ射線取代原本的14氮和氦核: 和 氧氟循環: 此處,所有參與反應的"催化劑"(碳、氮、氧的核)數量都是守恆的,而在恆星演化中核的相對比例是會改變的。無論最初的結構是如何,當這個循環在平衡狀態下,12碳/13碳核的比例是3.5,而14氮成為數量最多的核。在恆星的演化中,對流會將碳氮氧循環的產物從恆星的內部帶到表面並混合,改變觀測到的恆星成分。在紅巨星,相較於主序星,能觀測到較低比例的12碳/13碳和12碳/14氮,這些都可以證明核融合在恆星內部進行能量的世代交替。.

新!!: 氧和碳氮氧循環 · 查看更多 »

碳水化合物

#重定向 糖类.

新!!: 氧和碳水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磁矩

磁矩是磁鐵的一種物理性質。處於外磁場的磁鐵,會感受到力矩,促使其磁矩沿外磁場的磁場線方向排列。磁矩可以用向量表示。磁鐵的磁矩方向是從磁鐵的指南極指向指北極,磁矩的大小取決於磁鐵的磁性與量值。不只是磁鐵具有磁矩,載流迴路、電子、分子或行星等等,都具有磁矩。 科學家至今尚未發現宇宙中存在有磁單極子。一般磁性物質的磁場,其泰勒展開的多極展開式,由於磁單極子項目恆等於零,第一個項目是磁偶極子項、第二個項目是磁四極子(quadrupole)項,以此类推。磁矩也分為磁偶極矩、磁四極矩等等部分。從磁矩的磁偶極矩、磁四極矩等等,可以分別計算出磁場的磁偶極子項目、磁四極子項目等等。隨著距離的增遠,磁偶極矩部分會變得越加重要,成為主要項目,因此,磁矩這術語時常用來指稱磁偶極矩。有些教科書內,磁矩的定義與磁偶極矩的定義相同。.

新!!: 氧和磁矩 · 查看更多 »

磷酸鹽

磷酸鹽(phosphate,符号:),是磷酸的鹽,在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及生物地質化學上是很重要的物質。.

新!!: 氧和磷酸鹽 · 查看更多 »

空氣污染

-- 空氣污染(或大氣污染)指一些危害人體健康及周邊環境的物質對大氣層所造成的污染。這些物質可能是氣體、固体或液体懸浮物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空氣,由多種化學物質組成,最普遍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然後是其他氣體。每種氣體的成份並不是固定的,會有輕微的轉變,當轉變出來的物質過多時,我們就會視它為空氣污染。如果空氣中的污染物數量少的話,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會比較輕微,但當這些污染物增加至危險的水平,我們就要想辦法把他們從空氣裡消除。 空氣污染主要可以分為化學污染和生物污染兩部份。也有人把噪音、熱量、輻射和光的污染歸入空氣污染的類別裡。 2008年,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在世界污染最严重地区报告中将室内空气污染和城市空气质量被列为世界最严重的有毒污染问题。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空气污染导致全球700万人死亡。.

新!!: 氧和空氣污染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俄國化學家、哲學家、诗人,俄国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新!!: 氧和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新!!: 氧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綠藻

綠藻是一種真核細胞的微生物,可以在包括海水、淡水和汽水等所有的水中環境裡被找到。 綠藻是為有胚植物根源的藻類中的一大類群,本身是一個併系群,有時被歸在植物界,有時則又被歸在原生生物界裡。綠藻是單細胞或群集的鞭毛生物,一般一個細胞有兩個鞭毛,但也會有群集、粒狀和絲狀等不同的型式。車軸藻是最接近高等植物的近親,存在著完全分化的身體組織。綠藻約有6000個物種。Thomas, D. 2002.

新!!: 氧和綠藻 · 查看更多 »

線粒體

--(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这种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所以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所以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称。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英文中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复数形式为“mitochondria”)一词是由希腊语中的“线”(“μίτος”或“mitos”)和“颗粒”(“χονδρίον”或“chondrion”)组合而成的。在“线粒体”这一名称出现前后,“粒体”“球状体”等众多名字曾先后或同时被使用。这些现在已不再继续使用的名称包括:blepharoblast、condriokont、chondriomite、chondrioplast、chondriosome、chondrioshere、filum、fuchsinophilic granule、interstitial body、körner、fädenkörner、mitogel、parabasal body、plasmasome、plastochondria、plastome、sphereoplast和vermicle等(按首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其中“chondriosome”(可译为“颗粒体”)直至1982年仍见诸欧洲各国的科学文献。.

新!!: 氧和線粒體 · 查看更多 »

红血球

红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s)),又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球,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鰓运送到身体各个組织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称为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新!!: 氧和红血球 · 查看更多 »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对色盲亦有研究。.

新!!: 氧和约翰·道尔顿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8世紀英国的自然哲学家、化学家、牧师、教育家和自由政治理论家。出版过150部以上的著作,对气体特别是氧气的早期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他坚持燃素说的理论,使其未成为化学革命的先驱者。.

新!!: 氧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查看更多 »

纳米

纳米(符號 nm,nanometre、nanometer,字首 nano 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侏儒」的意思),是一个長度單位,指1米的十億分之一(10-9m)。 有時候也會見到埃米(符號 Å)這個單位,為10-10m。 1納米(nm).

新!!: 氧和纳米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氧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新!!: 氧和细菌 · 查看更多 »

缺氧

缺氧(hypoxia),即生物的組織或細胞不能獲取足夠的氧,或能獲取但無法運用。缺氧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只有身體部份部位缺氧。缺氧多半是病理過程,不過正常人動脈內的氧氣濃度也會因劇烈運動或是而降低。 缺氧和及無氧血症(anoxemia)不同,缺氧是指人體吸取的氧氣不足,低氧血症及無氧血症是指動脈內的氧氣濃度偏低或是沒有氧氣若缺氧到完全沒有氧氣的情形,會稱為anoxia。 一般人在高海拔下也會有缺氧的情形,也就是高山症,可能會造成以下嚴重的併發症:像是.

新!!: 氧和缺氧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胡克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又譯虎克,),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的英文:cell,即由他命名。中文翻譯後即稱為細胞。在新技术发明方面,他发明的很多设备至今仍然在使用。除去科学技术,胡克还在城市设计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与牛顿的论争导致他去世后鲜为人知,近来对胡克的研究逐渐兴起。胡克也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

新!!: 氧和罗伯特·胡克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爱尔兰自然哲学家,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上都有杰出贡献。虽然他的化学研究仍然带有炼金术色彩,他的《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仍然被视作化学史上的里程碑。.

新!!: 氧和罗伯特·波义耳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戈达德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美國教授、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並且進行火箭研究直到1941年為止。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其中83項專利在他生前獲得。 他撰寫的1919年著作《到達超高空的方法》(A Method of Reaching Extreme Altitudes)被認為是20世紀的火箭科學經典之一。戈達德成功地將3軸控制、陀螺儀和推力向量使用在火箭上,讓火箭在飛行時可以有效控制。 社會公眾對於戈達德的研究並不看好。雖然他在火箭科學的研究具有革命性影響,記者有時會嘲笑他的航天理論。因此他對他的隱私及工作相當保護。在戈達德去世後,隨著太空時代到來,他被認為是現代火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理解到導彈和太空旅行的潛在科學可能性,也實現火箭設計及建造的人.

新!!: 氧和罗伯特·戈达德 · 查看更多 »

美式足球

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在美国本土则只称为football)另稱美式橄榄球或美式欖球,在中国大陆较多译为美式橄榄球,是在美国流行的一种由英式橄榄球衍生而来的竞技体育运动。美式足球与加拿大式足球十分相像,两者常常被一起并称为烤盘足球。美式足球比赛的目的是要把球带到对手的“达阵区”得分,主要用持球或传球两种方式。得分方法有多种,包括持球越过底线,传球给在达阵区内的队友,或把球踢过两枝门柱中间射门。比赛时间完时得分较多的一队胜出。由于球赛中球员往往会与对方有激烈的身体冲撞,因此需穿护具及头盔出赛。 美式足球首先由哈佛大学学生以一种名叫“Ballown”的运动开始,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带着球跑过对手。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式足球开始在大学中广泛流行。罗格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在1869年打了史上第一场大学美式足球赛。这个运动最初跟英式足球相近,后来被人们改良至比较接近英式橄榄球。由于比赛身体碰撞剧烈,有报导指球员在比赛中死亡,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将比赛规则改变才未导致此运动的灭亡。而被誉为“美式足球之父”的耶鲁大学教练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则把规则进一步改变,包括采用攻防线和记档距离的比赛方式,以及可以向前传球,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美式足球开始成形。 美式足球与英式橄榄球的比赛用球明显分别在于美式足球用球上有白色缝线,以利于球员抓球及传球。而英式橄榄球则體型较大并且没有任何缝线。.

新!!: 氧和美式足球 · 查看更多 »

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

ASTM国际标准组织('''ASTM International'''.,简称ASTM),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是制定、发布自愿共识的有关材料、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技术标准。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康舍霍肯,大约在费城西北的5英里(8公里)处。.

新!!: 氧和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氧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羥磷灰石

磷灰石(hydroxyapatite),又稱氫氧基磷灰石,是一種天然的磷灰石礦物,其分子式為Ca5(PO4)3(OH),不過常寫成Ca10(PO4)6(OH)2以表示由二個分子組成的晶體結構。羥磷灰石是磷灰石中含氫氧根的。OH-離子可以被氟離子、氯離子或碳酸根離子取代,形成或氯磷灰石。羥磷灰石的晶系為六方晶系,比重為3.08,摩氏硬度為5。純的羥磷灰石粉末是白色,但天然的羥磷灰石會夾雜著棕色、黃色或綠色。也可以用人工的方式合成,應用於骨組織修復。 羥磷灰石是人體骨骼組織主要成分。植入體內後,鈣和磷會游離出材料表面被身體組織吸收,並生長出新的組織。有研究證明羥磷灰石的晶粒越細,生物活性越高。牙齒表面的琺瑯質的主要成份亦是羥磷灰石。 羥基磷灰石可由自己製作的方式來取得。製作羥磷灰石粉末的方法很多,比較常見的方法有沉澱法、水解法、水熱法及固相法等。其中水熱法的設備比較複雜而且昂貴。相較於水熱法,沉澱法則是操作簡單、設備便宜、產能大,目前大多數以此種方法為主。但是沉澱法有一些缺點,像是粉末容易聚集在一起、質量不穩定等等。.

新!!: 氧和羥磷灰石 · 查看更多 »

羧酸

酸(Carboxylic acid),有機酸的一種,是帶有羧基的有機化合物,通式是R-COOH。羧基的化學式為-C(.

新!!: 氧和羧酸 · 查看更多 »

羰基

基(carbonyl group)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形如 C.

新!!: 氧和羰基 · 查看更多 »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粒線體、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新壁總域演化支。 科學家相信,從基因證據來看,真核生物是細菌與古菌的基因融合體,它是某種古菌與細菌共生,異種結合的產物。.

新!!: 氧和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瑞利散射

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由英国物理学家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的名字命名。它是半径比光或其他電磁輻射的波长小很多的微小颗粒(例如單個原子或分子)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瑞利散射在光通過透明的固體和液體時都會發生,但以氣體最為顯著。 在大氣中,太陽光的瑞利散射會導致瀰漫天空輻射,這也是天空为藍色和太陽偏黃色的原因。 瑞利散射適用於尺寸遠小於光波長的微小顆粒,和光學的“軟”顆粒(即,其折射率接近1)。当顆粒尺度相似或大於散射光的波長时,通常是由米氏散射理論、離散偶極子近似和其它計算技術来處理。 瑞利散射光的強度和入射光波长λ的四次方成反比: I(\lambda)_ \propto \frac 其中\scriptstyle I(\lambda)_是入射光的光強分布函數。 因此,波長較短的藍光比波長較長的紅光更易產生瑞利散射。.

新!!: 氧和瑞利散射 · 查看更多 »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写为BOD),是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

新!!: 氧和生化需氧量 · 查看更多 »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紀錄地球上生命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時間表,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之間,获得並传递新性状的过程。並解釋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與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經歷數十億年的演化與物種形成,現在的各物种之間皆由共同祖先互相連結。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寫公元或西元,否則是從現在開始算,如6500萬年前是指距離現在已有6500萬年的時間了。.

新!!: 氧和生命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新!!: 氧和生物 · 查看更多 »

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的統合整體,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範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個封閉且能自我調控的系統。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簡單來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體和賴以生存的環境,合稱生物圈。.

新!!: 氧和生物圈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Biomolecule)是自然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分子的总称,包括大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核酸,以及小分子例如代謝產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天然产物。这类材料的更通用的名称是生物材料。大多数生物分子都为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和氢,多数含氮、氧、磷和硫,有时也有其他元素出现,但例子不多,参见生物无机化学。.

新!!: 氧和生物分子 · 查看更多 »

甲醇

醇(英語:Methanol,或Methyl alcohol;分子式:CH3OH或MeOH)又稱羥基甲烷、木醇(wood alcohol)與木精(wood spirit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為最簡單的醇類。甲醇有「木醇」與「木精」之名,源自於曾经其主要的生產方式是自(為木材乾餾或裂解的產物之一)萃取。現代甲醇是直接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的一個催化作用的工業過程中製備。 甲醇很輕、揮發度高、無色、易燃,并有獨特的非常相似乙醇(飲用酒)的氣味。 但不同於乙醇,甲醇有劇毒,不可以飲用。通常用作溶劑、防冻剂、燃料或变性劑,亦可用於經過酯交換反應生產生物柴油。 甲醇可以在空氣中完全燃燒,並釋出二氧化碳及水: 甲醇的火焰近乎無色,所以燃點甲醇時要格外小心,以免被燒傷。 不少細菌在進行缺氧新陳代謝時會產生甲醇。因此,空氣中存有少量的甲醇蒸氣,但幾日內就會在陽光照射之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為二氧化碳。.

新!!: 氧和甲醇 · 查看更多 »

甲醛

醛(Formaldehyde),化学式HCHO,質量30.03,又称蚁醛,天然存在的有機化合物。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體積百分比40%的甲醛水溶液稱100%福馬林(Formalin)。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

新!!: 氧和甲醛 · 查看更多 »

甲酸

酸(英文:Formic acid)又称作蚁酸,化学式为HCOOH。蚂蚁和蜜蜂等膜翅目昆蟲的分泌液中含有蚁酸,当初人们蒸馏蚂蚁时制得蚁酸,故有此名。甲酸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起泡红肿。熔点8.4℃,沸点 100.8℃。由于甲酸的结构特殊,它的一个氢原子和羧基直接相连。也可看做是一个羟基甲醛。因此甲酸同时具有酸和醛的性质。在化学工业中,甲酸被用于橡胶、医药、染料、皮革种类工业。.

新!!: 氧和甲酸 · 查看更多 »

甘油

丙三醇又称甘油,結構簡式為HOCH2CHOHCH2OH或C3H5(OH)3,分子式為C3H8O3。.

新!!: 氧和甘油 · 查看更多 »

燃素说

燃素说(Phlogiston theory),一個已被取代的化學理論,起源於17世紀。這個理論假設,任何物質在燃燒時,都會釋放出一種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 這個學說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節推翻。.

新!!: 氧和燃素说 · 查看更多 »

燃烧

燃燒是物體快速氧化,產生光和熱的過程。 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广义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叫燃烧。 燃燒需要三種要素並存才能發生,分別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氣、以及溫度要達到燃点。燃燒三要素並稱為火三角。助燃物是燃燒反應中的氧化劑,氧氣是燃燒反應中最常見的助燃物,但其他化合物也可能是助燃物,例如鎂帶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此時二氧化碳即為助燃物。 在一個完整的燃燒反應中,一物質和氧化劑(如氧氣、氟氣)反應,其生成物為燃料的各元素氧化反應後的產物。例如: 然而在真實情況下不可能達到完整的燃燒反應。當燃燒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會產生多種主要和次要產物;例如燃燒碳時會產生一氧化碳和煤煙。此外,在大氣中發生燃燒反應時,因為大氣中含有78%的氮氣的緣故,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氮氧化物和氮化物。.

新!!: 氧和燃烧 · 查看更多 »

燃料

燃料(fuel),是一種透過化學反應或核反應釋放本身的內能以供其它方面使用的物質。 燃料可分成天然燃料與人工燃料。天然燃料从大自然获得并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木柴、煤等;人工燃料是经过工艺加工后获得的燃料,比如焦炭、燃油等。 燃料的质量由它所产生热量的能力热值来决定。利用废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能量,人们可以在技术上提高热值。.

新!!: 氧和燃料 · 查看更多 »

瀝青

瀝青,是高黏度有機液體的一種,表面呈黑色,可溶於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它們多會以柏油或焦油的形態存在。 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Buton Asphalt Indonesia.

新!!: 氧和瀝青 · 查看更多 »

登山运动

登山运动(Mountaineering)是以攀登至顶峰为目标的运动,广义的登山运动不限制所登山岳的高度、攀登的方式、使用的器材等等,而狭义的登山运动则指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攀登一定海拔範圍的山峰。.

新!!: 氧和登山运动 · 查看更多 »

花崗岩

花崗岩(香港又名麻石,Granite),英文名稱是從拉丁文granum來的,意指顆粒。而「花崗岩」一詞是指「花」紋美麗又質地「崗」強的「岩」石。 花岗岩经常用作建筑材料。它是芬兰岩石地表层中最常见的石头种类。当1989年为每个芬兰行政区推选代表性的石头时,制订候选名单的评委会一致认定花岗岩凭其独特的地位无愧为代表整个芬兰的国石。.

新!!: 氧和花崗岩 · 查看更多 »

节肢动物

节肢動物是動物的一类,由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等外骨骼動物組成被稱为节肢动物门(学名:Arthropoda)的分類單位。在動物界中所屬物種最多的一門,已被人類命名的昆蟲類就有超過75萬種 。除昆蟲外,常見的蝦、蟹、蜘蛛、蜈蚣及已滅絕的三葉蟲都屬於节肢動物。 节肢動物的特點為其分節的肢體,以及主要成份為α-甲殼素的角質層。甲壳生物的角質層中也包括了碳酸鈣,是的產物。.

新!!: 氧和节肢动物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氧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聚酯

聚酯(Polyester)是一类在其主链上含有酯基官能团的聚合物。虽然聚酯有很多种,但是“聚酯”一詞通常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聚酯纤维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一类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品种繁多、因原料或中间体而异,共同特点是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COO-”相联,所以通称为聚酯。以聚酯为基础制得的纤维称为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合成纤维。 聚酯包括天然化合物如植物角质,以及通过逐步缩合而成的合成纤维如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酯。天然聚酯和一部分合成聚酯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但绝大部分合成聚酯都不会被生物降解。 聚酯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两大类,通常由一种或多种多元酸(酸酐)与一种或多种多元醇经缩聚制得。 编织后的聚酯或聚酯纤维被广泛利用与日常生活,如:衣裤,帽子,外套,床单,电脑滑鼠垫板等等。工业用聚酯材料如一些纤维,绳子绳索还用于传送带的面料,安全带,涂层织物等等。聚酯纤维还用于家具填充物,填充枕头等等。聚酯纤维不容易被污渍染色,唯一可用于改变聚酯纤维的布料的染料就只有 。 聚酯纤维常与其他天然纤维合作布料以表现出两者的特征,棉-聚酯的衣物有强韧,防皱防撕裂,不易缩水等胜于棉质衣物的优点。聚酯纤维透气性较差,使湿气不易散发。聚酯纤维轻触火焰就能点燃,纤维发生卷缩并熔融成珠状滴落,燃烧时产生黑烟且具有芳香味,灰烬为黑色硬颗粒物。.

新!!: 氧和聚酯 · 查看更多 »

遥感

遙感(),廣義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但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通过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術。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遥感可分为机载()遥感和星载()遥感,其中机载遥感是飞机携带传感器(CCD相机或非數碼相機等)对地面的观测,星载遥感是指传感器被放置在大气层外的卫星上。 根据传感器感知電磁波波长的不同,遥感又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红外遥感及微波遥感等;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来源,遥感可分为主动式(信号由感应器发出)和被动式(信号由目标物体发出或反射太阳光波)。 遙感的最大优点是能於短時間內取得大范围的數據,讯息可以图像与非图像方式表现出来,以及代替人類前往難以抵達或危險的地方觀測。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航海、农业、气象、资源、环境、行星科學等等各领域。.

新!!: 氧和遥感 · 查看更多 »

荧光

荧光(fluorescence)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一般以持續發光時間來分辨荧光或磷光,持續發光時間短於10-8秒的稱為荧光,持續發光時間長於10-8秒的稱為磷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广义地把各种微弱的光亮都称为荧光。.

新!!: 氧和荧光 · 查看更多 »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118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3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属于p区。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砷、硒、溴、碲、碘、-zh-hans:砹;zh-hk:砈;zh-tw:砈;-、氦、氖、氩、氪、氙、氡、Og。80%的非金属元素在现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 氧和非金属元素 · 查看更多 »

非整比化合物

非整比化合物(Non-stoichiometric compound,又譯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又稱贝多莱体(berthollides),指的是组成中各类原子的相对数目不能用几个小的整数比表示的化合物。.

新!!: 氧和非整比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静脉

顯示靜脈閥,可防止靜脈逆流, 静脉是循环系统中使血液回流心脏的血管。大多数静脉(體循環的静脉)携带的血液氧量較低、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它们把血从体组织带回心脏,肺循環的静脉和脐静脉中的血液氧濃度是最高而二氧化碳是最低的。.

新!!: 氧和静脉 · 查看更多 »

順磁性

順磁性(Paramagnetism)指的是一種材料的磁性狀態。有些材料可以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产生跟外部磁場同樣方向的磁化向量的特性。这样的物质具有正的磁化率。与順磁性相反的现象被称为抗磁性。.

新!!: 氧和順磁性 · 查看更多 »

類囊體

類囊體是葉綠體或藍綠藻中的一种单层膜囊状结构,是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進行的场所。类囊体的存在增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从而增大了受光面积。类囊体(Thylakoid)一词源於希臘文“thylakos”,意为「囊」。類囊體常堆疊起來形成基粒,而基粒由基质片层相互連接着。.

新!!: 氧和類囊體 · 查看更多 »

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是一類有机色素,被发现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或者有色體、一些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某些類型的細菌和真菌含有类胡萝蔔素。胡萝蔔素属于四萜烯有机分子色素。动物不能制造类胡萝蔔素(虽然已知一种蚜虫获得了合成胡萝蔔素——红酵母烯(torulene)的能力,因为该蚜虫体内具有产生“红酵母烯去饱和酶”的基因,源自真菌的基因水平转移)。动物从其摄食中获得类胡萝蔔素,在动物新陈代谢时有不同途径。 目前已知的類胡蘿蔔素超過600種,可分為兩大類,也就是分子中含氧原子的葉黃素类,和不含氧原子只含碳氢的胡蘿蔔素类。类胡萝蔔素一般吸收蓝光。在植物与藻类中有两大关键作用: 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保护叶绿素不受光氧化损害。 对于人体,4种类胡萝蔔素,β-胡萝蔔素、α-胡萝蔔素、γ-胡萝蔔素、β-隐黄质(Cryptoxanthin),具有维生素A活性(即它们可以转化为视黄醛)。这4种以及其它类胡萝蔔素也可用作抗氧化。在眼睛中,特定的类胡萝蔔素(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显然是直接吸收有害的蓝色与近紫外光线,保护黄斑,眼睛具有最清晰视力的部分。 膳食中富含来自天然食物(如水果或蔬菜)的类胡萝蔔素,有益于人的健康,并对于很多临床疾病具有更低的死亡率。但是,最近一项对来自68个可靠的抗氧化补充剂实验的源分析,涉及232,606受试验者,表明摄入额外的β-胡萝蔔素补充剂可能不是有益的并可能导致损害,虽然这个结论可能仅限于吸烟者。 除了著名的特例木鳖果与原棕榈油,大多数富含类胡萝蔔素的水果与蔬菜是低油脂的。因为膳食油脂被认为是影响类胡萝蔔素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一项2005年的研究调查了是否增加鳄梨与油脂能改善人体对类胡萝蔔素的吸收。结果表明鳄梨与油脂的增加极大提高了受试验者对各种类胡萝蔔素(α-胡萝蔔素、β-胡萝蔔素、番茄红素与叶黄素)的吸收。.

新!!: 氧和類胡蘿蔔素 · 查看更多 »

血基質

血紅素--)是一种含铁的輔因子,铁原子位于被称为紫質(porphyrin)的大杂环化合物中心。并非所有的紫質分子中都含有铁,但含有紫質的金属蛋白都以血紅素为輔因子,这些蛋白质即血红蛋白。血紅素能够帮助酶催化其底物分子。 Heme為血基質,而Hemoglobin為血紅蛋白,請注意其中的分別。 Category:四吡咯 Category:生物分子 Category:輔因子.

新!!: 氧和血基質 · 查看更多 »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俗稱血色素,(Hemoglobin(美國) 或 haemoglobin(英國);縮寫︰Hb 或 Hgb)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測出濃度。 血红蛋白存在于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体内,在某些无脊椎动物组织也有分布。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呼吸器官中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释放,以满足机体氧化营养物质支持功能运转之需要,并将由此生成的二氧化碳带回呼吸器官中以排出体外。在哺乳动物中,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干重的97%、总重的35%。平均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ml的氧气,是血浆溶氧量的70倍。一个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分子可以结合最多四个氧分子。 血红蛋白也参与其他气体的转运:它能携带机体的部分二氧化碳(大约10%)。亦可将重要的调节分子一氧化氮结合在球状蛋白的某个硫醇基团上,在释放氧气的同时将其释放。 在红细胞及其祖系细胞以外也发现了血红蛋白——包括黑质中的A9多巴胺神经元、巨噬细胞、肺泡细胞以及肾脏中的系膜细胞。在这些组织中,血红蛋白作为抗氧化剂和铁代谢的调节因子存在。 血红蛋白和类血红蛋白分子在许多无脊椎动物、真菌和植物中也有分布。在这些机体中,血红蛋白可能携带氧气,抑或扮演转移和调节诸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和硫化物的角色。其中一种称作豆血红蛋白(Leghemoglobin)的变体分子是用来清除氧气以免毒害诸如豆科植物的固氮根瘤的厌氧系统的。 血红蛋白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可受到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調控,成人的血紅素組成為α2β2,使成人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性降低,而胎兒血紅蛋白的組成為α2γ2,不受2,3-二磷酸甘油酸影響。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O2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氣分子相比于第一个氧氣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氣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氣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氣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氣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由于协同效应,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曲线呈S形,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率有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组织中的氧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氧浓度恰好位于这一突变的两侧,因而在肺组织,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在体内其他部分则可以充分地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可是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 除了运载氧,血红蛋白还可以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结合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与这些物质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来解毒,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的方法来救治。.

新!!: 氧和血红蛋白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杜瓦

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蘇格蘭物理學家,化學家。他设计了杜瓦瓶,成功液化了氧气,氢气等多种气体,为低温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新!!: 氧和詹姆斯·杜瓦 · 查看更多 »

骨骼

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及儲藏礦物質。骨組織是一種密實的結締組織。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複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化的骨骼組織,其內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構;其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血管和軟骨。 人體的骨骼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其中的硬骨組織和軟骨組織皆是人體結締組織的一部分(而硬骨是結締組織中唯一細胞間質較為堅硬的)。成人有206塊骨頭,而新生儿的有超過270塊。由於諸如頭骨會隨年紀增長而癒合,因此成人骨骼個數少一兩塊或多一兩塊都是正常的。另外,成人有28~32個牙恆齒,多的一般稱為智齒,小孩乳齒20顆。骨与骨之間的間隙一般稱之為關節,除了少部分的不動關節可能以軟骨連接之外,大部分是以韌带连接起來的。關節可分成不動關節、可動關節以及難以被歸類的中間型可稱為少動關節。光有骨骼是不具有讓身體運動的作用的,一般俗稱的運動系統(這種分類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通常骨骼已經可以被稱做骨骼系統,包含軟骨硬骨以及連結骨與骨的韌帶甚至包含關節部分(關節液,因為關節是位置不是細胞更不是組織)。所謂的運動系統,應該是被譯作「超系統」的super system之一,人體一般分為六種super system)還包含了肌肉(骨骼肌)系統。骨骼肌是橫紋肌,可隨意志伸縮,一般一種「動作」是由一對肌肉對兩塊骨頭(一個關節)作拮抗,而肌肉末端以肌腱和經過關節的下一個骨頭連接。其實韌帶和肌腱也是結締組織,所以運動(超)系統中只有肌肉組織跟結締組織,頂多再包含骨髓內的神經及控制肌肉的運動神經屬於神經組織。.

新!!: 氧和骨骼 · 查看更多 »

諾汀罕大學

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也译作諾汀罕大學、諾定咸大學,是一所校址位于英國英格蘭中部地區諾丁漢郡的研究型大學,初創於1881年,作為倫敦大學的附屬學院並透過倫敦大學名義頒給證書,於1948年奉皇家特許升格為一所獨立的國立大學,屬於紅磚大學時期成立的學校,在中国的宁波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设有两处海外校區,直屬於"諾丁漢大學"並參與綜合學術排名。 諾丁漢大學分為五個學院,並提供範圍廣泛的各種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約50種學位,本科生每個位置平均約有10個人申請,是英國申請最激烈的大學之一。諾丁漢大學在英國的諾丁漢附近擁有幅員廣大的主校區,是英國最大的大學之一。這所大學至今已經產生了很多的傑出校友,包括三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和許多奧運獎牌的得主。根據2011年UCAS報告,該校與劍橋大學並列英國第3培養出最多位知名CEO的學校,畢業生在英國列為重點聘僱的第2名,僅次於華威大學,而2013年THE TIMES更指出畢業生在全球企業的受歡迎程度已高達第15名。 諾丁漢大學是許多集團的成员,包括被譽為英國常春藤的研究聯盟罗素大学集团、、Universitas 21、英联邦大学协会和欧洲大学协会等。諾丁漢大學作為英國與世界的一流大學,長年名列世界百大,在201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前一百名中排行第7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全球前一百名排行第86。.

新!!: 氧和諾汀罕大學 · 查看更多 »

高壓氧治療

壓氧治療,或簡稱高壓氧,英文: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 ,乃醫學上利用高壓的氧氣來提供治療的方式。.

新!!: 氧和高壓氧治療 · 查看更多 »

高氯酸盐

過氯酸盐是過氯酸形成的盐类,含有四面体型的過氯酸根离子—ClO4−,其中氯的氧化态为+7。過氯酸盐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用作火箭燃料和烟火中的氧化剂和安全气囊中的爆炸物。多数過氯酸盐可溶于水。 常见的高氯酸盐有:.

新!!: 氧和高氯酸盐 · 查看更多 »

超氧化物

超氧化物(Superoxide)是含有超氧离子(超氧根离子,O2−)的一类化合物,是氧气分子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超氧离子是一个自由基,一个氧原子带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氧气分子一样呈顺磁性。.

新!!: 氧和超氧化物 · 查看更多 »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新!!: 氧和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載人航天

#重定向 载人航天.

新!!: 氧和載人航天 · 查看更多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门(学名:Mollusca)屬於無脊椎動物,就其物種多樣性而言,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門,僅次於節肢動物門,其已確認的物種數量估算從8.5萬種到十萬多種 不等。软体动物能適應許多不同環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陆地、淡水和咸水多種棲息地中都有大量成员,例如蜗牛、河蚌、海螺、乌贼等物種。而在海洋生物當中,比重佔23%的軟體動物更在所有動物排第一位。 軟體動物型態、習性差異甚大,最大的软体动物大王乌贼的腕展开可达12公尺 ,最小的螺类卻僅有1厘米長。但是牠們有共同的基本特征,身体無內骨骼且軟,大多数不分节,身體結構可分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部分軟體動物的外套膜會分泌出钙质的硬壳保护身体。外套模的形狀因種類而不同。除了成年期的腹足动物之外,軟體動物的的壳体都是左右对称的。 软体动物大多有壳,如田螺、文蛤等貝類;少數在陸地上的則有蜗牛、蛞蝓;章鱼、烏賊、海蛞蝓的外殼已消失;软体动物多数靠一条肉脚向前滑动,以此移动自己的身体,很多都有一个盘绕的外壳来保护蜗在里面的柔软的身体。.

新!!: 氧和软体动物 · 查看更多 »

辅因子

輔因子(cofactor)指與酶(酵素)結合且在催化反應中必要的非蛋白質化合物。某些分子如水和部分常見的離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輔因子相當類似,但由於含量不受限制且普遍存在,因此不歸類為輔因子。 辅因子可以被分类为或称为"辅酶"的复合有机分子,后者主要衍生自少量的维生素和其他有机必需营养素。 一個不含輔因子的酶稱為脫輔基酶(apoenzyme),脫輔基酶加上輔因子並產生完整作用時,稱為全酶(holoenzyme): 金屬離子是常見的輔因子,這些金屬離子反映在生物必須的微量元素名單當中。例如鈣、鎂、錳、鐵、鈷、鎳、銅、鋅與鉬等。除了這些無機化學物之外,輔因子也包括一些有機物質,例如血紅蛋白中的鐵。另外有些維生素也可作為輔因子如維生素C;或是輔因子的前趨物,如維生素B1。.

新!!: 氧和辅因子 · 查看更多 »

近地轨道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

新!!: 氧和近地轨道 · 查看更多 »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是有机过氧酸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是无色液体,具有乙酸的典型气味。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有强腐蚀性,并且在110°C以上爆炸。 过氧乙酸可由乙酸或乙酸酐和过氧化氢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 过氧乙酸被用作消毒剂。.

新!!: 氧和过氧乙酸 · 查看更多 »

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指一类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又可分為有機過氧化物與無機過氧化物。在包含过氧基的化合物中,每个氧原子的氧化数为 -1。1798年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即製造出过氧化钡。1818年泰纳尔合成过氧化氢,即今日我們最常見的雙氧水。.

新!!: 氧和过氧化物 · 查看更多 »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

新!!: 氧和过氧化氢 · 查看更多 »

过渡金属

过渡元素(Transition element)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Transition metal)。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代表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週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有过渡的性质。而現今雖然過渡金屬这个词还在使用,但已和原本的意思不同。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新!!: 氧和过渡金属 · 查看更多 »

蜘蛛

蜘蛛是螯肢亞門節肢動物,有兩個體段,八條腿,但沒有咀嚼器官。古代北燕、朝鮮之閒謂之蝳蜍(音同「毒余」),四川重慶部分地區叫蟴。截至2014年,共有114科3,935属44,906种。蜘蛛目是蛛形纲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目。研究蜘蛛的學科稱作蜘蛛學。.

新!!: 氧和蜘蛛 · 查看更多 »

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carotene)是指若干种相关的不饱和烃,分子式为C40H56,由植物合成,但动物不能制造。胡萝卜素是橙色的光合色素。对于人眼视觉,各种胡萝卜素都是有颜色的。胡萝卜素使許多蔬菜和水果帶有橙色,例如甘薯或者哈密瓜。也是干枯的树叶显示橙色的原因。乳脂与黄油的黄色也是由于低浓度的胡萝卜素。那些把有颜色的胡萝卜素转化为无色的类维生素A的能力较弱的杂食动物,例如人类或者鸡,具有黄色的体脂肪,这是因为其摄入的植物性膳食中的类胡萝卜素存储在体脂肪中。 在光合作用中,胡萝卜素具有重要作用,能傳遞叶绿素所吸收的光学能量。胡萝卜素吸收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单态氧的能量,从而保护了植物的组织。 β-胡蘿蔔素是視黃醇(維生素A)的二聚物,可以在小肠粘膜处的β-胡萝卜素15,15'-单加氧酶催化下被打开生成视黄醛: β-胡蘿蔔素可存在肝脏与体脂肪中,需要时可在肝臟中轉變成一种維生素A,因此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趨物。 其它两种结构的胡萝卜素,α-胡蘿蔔素與γ-胡蘿蔔素,在分子中只有一份视黄醇基团(β-紫罗兰酮环),也具有维生素A活性,但弱于β-胡蘿蔔素。属于叶黄素的类胡萝卜素:β-隐黄素也是如此。其它的类胡萝卜素,如番茄红素、ε-胡萝卜素,不具有β-环,因此不具有维生素A活性(但可能具有抗氧化活性或其它的生物活性)。 动物物种在转换类胡萝卜素中的视黄醇基团(β-紫罗兰酮环)为视黄醇的能力差别巨大。食肉动物一般说来转换膳食摄入的类胡萝卜素的β-紫罗兰酮环的能力很差。纯食肉动物缺少β-胡萝卜素15,15'-单加氧酶,完全不能转化任何类胡萝卜素为视黄醇,因此对于这些动物来说,胡萝卜素不算作维生素A前体。但猫能转化少量的β-胡萝卜素为视黄醛,虽然这个量完全不能满足猫的每日的视黄醛的需要量。.

新!!: 氧和胡蘿蔔素 · 查看更多 »

航天服

太空衣是保护宇航员在太空不受低温,射线等的侵害并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的保护服。 太空衣的:--為太空人提供氧氣。而排出的二氧化碳則由氫氧化鋰(lithium hydroxide)所吸收。太空衣的表層有阻隔輻射的功用。太空人的體溫則由一套貼身內衣調節,這件內衣佈滿水管,水泵不斷把水循環,把太空人身體所發出的熱力帶走,而水則由升華器(sublimator)所冷卻。太空衣最後一個重要功用,是為太空人提供所需的氣壓(約等於半個標准大氣壓力52kpa);如果氣壓過低,人體血液及身體組織內的氣體會離開,令太空人患上類似潛水員常有的潛水病(在真空的情況下,太空人更會由於血液瞬間「沸騰」而死亡)。 宇航服可以:.

新!!: 氧和航天服 · 查看更多 »

航空器

航空器(Aircraft)是飞行器中的一个大类,是指通过机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不是由空气对地面发生的反作用)而获得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任何机器。 任何一种航空器都必须产生出與自身重力相同的升力来,才能进入空中。根据升力的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前者依靠空气之静浮力升空;后者依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由构造特点不同,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有着不同的特点。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主体为一个气囊,内部一般充入密度比空气较小的气体,如氢气和氦气,借着大气中的静浮力使航空器能够滞留于空中。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飞机,它由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设备、产生升力的机翼和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设备等构成。.

新!!: 氧和航空器 · 查看更多 »

防凍劑

防凍劑,又稱阻凍劑、抗凍劑,是防止液體凝固或組成過大的冰晶的物質。 在汽車上使用時,防凍劑除了要防止它們在高於引擎最低工作溫度的溫度凝固,兼防止冷卻系統的金屬生鏽。1930年代前,甲醇是最流行的防凍劑,可是它的熱容量和沸點都很低,而且時間一長,它的份量都漸漸因蒸發而減少。1937年,開始使用乙二醇,其沸點高,使得它取代甲醇,直到現在仍流行。其缺點是有毒。丙二醇是沒有毒性的防凍劑,它以甘油為原料。1980年代Jack Evans發現使用無水的防凍劑——乙二醇及丙二醇的混合液,其沸點超過攝氏180度。 冬天進行建築工程時常要在混凝土內加入防凍劑,在中國常為尿素和氨水,後果是氨氣會慢慢釋放出來。 二甲基亞碸、丙二醇是常用於生物的防凍劑。 Category:冷冻剂.

新!!: 氧和防凍劑 · 查看更多 »

阿伏伽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定律(Avogadro's law)是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一条假说,時稱“阿伏伽德罗假说”,后经大量实验证实為定律。 内容是:同温、同压時,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之分子。可被记为: 或 其中:.

新!!: 氧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 查看更多 »

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

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意大利化学家,生于都灵。全名Lorenzo Romano Amedeo Carlo Avogadro di Quaregua。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說,也就是今日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并提出分子概念及原子、分子区别等重要化学问题。 阿伏伽德罗出生於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区的首府都灵,是當地的显赫家族,阿伏伽德罗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撒伏以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罗勉強地讀完中學,進入都灵大学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796年获博士学位。 阿伏伽德罗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其中寫下有名的假設:「在相同的物理條件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但未被當時的科學家接受。后来经坎尼札罗用实验论证,到1860年才获得公认。 著名的阿伏伽德罗常數(Avogadro's number, NA.

新!!: 氧和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号

阿波罗1號是追溯给阿波罗-土星204 (AS-204) 的正式名称,於1967年1月27日的一次例行測試中指令舱發生大火,三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丧生。 当时他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台的土星1B號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中,突然发生的大火使三名宇航员在17秒中丧生。.

新!!: 氧和阿波罗1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太空船

阿波羅太空船,是為了實現美國《阿波羅計畫》而設計的一個一次性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該計劃旨在於1960年代結束前成功完成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太空船由(CSM)及登月艙(LM)所組成。在組裝運載火箭時,則多附加了兩個部件在太空船上:發射逃逸系統(LES),只在發射時出現緊急狀況時使用;以及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SLA),用來裝載登月艙並將指令/服務艙與運載火箭相連。 太空船這樣的設計乃是基於所選定的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將已對接好的指令/服務艙及登月艙一同送往月球並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分離並登上月球,而指令/服務艙則仍留在軌道上。在登月任務完成後,指令/服務艙及登月艙在月球軌道上交會並對接,然後指令/服務艙載著太空人返回地球,並由指令艙載著太空人降落到地球表面。 在火箭發射期間,當太空船升空到一定高度且不再需要發射逃逸系統時就會將其拋棄,而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則仍留在火箭的上部級。在阿波羅任務中,農神1B號運載火箭曾兩次將無人的指令/服務艙、一次無人的登月艙、以及一個載人的指令/服務艙送入近地軌道。更大一些的農神5號運載火箭則曾兩次將無人的指令/服務艙送入高地軌道做飛行測試、一次僅運載載人的指令/服務艙進行登月任務、一次運載完整的太空船進行載人的近地軌道任務、以及八次運載完整的太空船進行載人的登月任務。在阿波羅計畫結束後,農神1B號運載火箭又曾四次運載指令/服務艙進行三次天空實驗室計畫的地球軌道任務,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任務。.

新!!: 氧和阿波羅太空船 · 查看更多 »

赤铁矿

赤铁矿,是氧化铁的主要矿物形式,铁主要由赤铁矿冶炼。.

新!!: 氧和赤铁矿 · 查看更多 »

起源号

起源号探测器(Genesis)是美国2001年发射的一个空间探测器,主要目的是搜集太阳风粒子,以解开有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总投资约2.6亿美元。 起源号探测器的主要装备是5个六边形的硅化玻璃盘,作为太阳风粒子的采集板,每个10厘米大小,由高纯度的蓝宝石、金刚石镶嵌而成,并有硅和金涂层。发射后能够对准太阳风吹来的方向,在探测到太阳表面喷发的时候打开,以捕捉太阳风物质。 起源号探测器在大部分时间内工作在离地球150万公里的L1拉格朗日点附近,这里位于地球磁层之外,避免了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粒子的污染。 大事记:.

新!!: 氧和起源号 · 查看更多 »

間質性肺病

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稱為瀰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細胞,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以及肺內血管及淋巴周圍組織的疾病。多數的間質肺病末期時會產生肺纖維化。.

新!!: 氧和間質性肺病 · 查看更多 »

開爾文

#重定向 开尔文.

新!!: 氧和開爾文 · 查看更多 »

藍綠菌

#重定向 藍菌門.

新!!: 氧和藍綠菌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氧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葡萄糖

葡萄糖(法语、德语、英語:glucose;又称血糖、玉米葡糖、玉蜀黍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種单糖。 因為擁有6個碳原子,被歸為己糖或六碳糖。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分子式為C6H12O6。其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亦称“右旋糖”。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細胞的能量來源和新陳代謝的中间产物。植物可通过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

新!!: 氧和葡萄糖 · 查看更多 »

钝化

钝化()指金属表面由活泼态变化为不活泼态,使它不容易腐蚀的过程。由金属与介质自发相互作用(化学钝化),或金属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引起(阳极钝化)。 金属钝化會使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厚几到几十纳米,钝化膜有侵蚀性阳离子难以扩散的结构,把金属与溶液隔离开,使金属溶解率大为降低。.

新!!: 氧和钝化 · 查看更多 »

鋼或稱鋼鐵、鋼材,是一種由鐵與其他元素結合而成的合金,當中最普遍的是碳。碳約佔鋼材重量的0.2%至2.1%,視乎鋼材的等級。其他有時會用到的合金元素還包括錳、鉻、釩和鎢.

新!!: 氧和钢 · 查看更多 »

蒸发

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與另一汽化過程「沸腾」不同的是,蒸發只會發生於液體的表面,而且可在任何溫度發生。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需要加热,可以在低于沸点时蒸发,也可以在沸点时进行沸腾蒸发。不同液体的沸点也不同,有的液体在沸点或低于沸点时会氧化或分解,需要进行减压蒸发(真空蒸发)。 蒸發的發生是由於液體粒子流動時互相發生不同程度的碰撞,這些碰撞使接近液體表面的粒子擁有足夠能量從液體中逃逸出去,做成蒸發現象。蒸發是水循環的重要途径,太陽的能量使海洋、湖泊裡的水,泥土中的水汽蒸發,形成雲。在水文學中,蒸發和蒸騰(植物葉片氣孔中水分的蒸發)合稱蒸散。 在蒸发時,液体表面會有數個平均自由程的蒸氣薄膜,稱為克努森層。.

新!!: 氧和蒸发 · 查看更多 »

鈦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Ti,原子序數22,是銀白色過渡金屬,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氣)。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常用來製造火箭及太空船,因此獲美誉为“太空金属”。鈦於1791年由格雷戈爾於英國康沃爾郡發現,並由克拉普羅特用希臘神話的泰坦為其命名。 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但其相对丰度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鈦的礦石主要有鈦鐵礦及金紅石,廣佈於地殼及岩石圈之中。鈦亦同時存在於幾乎所有生物、岩石、水體及土壤中。從主要礦石中萃取出鈦需要用到克羅爾法或亨特法。鈦最常見的化合物是二氧化鈦,可用於製造白色顏料。其他化合物還包括四氯化鈦(TiCl4,作催化劑及用於製造煙幕或)及三氯化鈦(TiCl3,用於催化聚丙烯的生產)。 鈦能與鐵、鋁、釩或鉬等其他元素熔成合金,造出高強度的輕合金,在各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包括宇宙航行(噴氣發動機、導彈及航天器)、軍事、工業程序(化工與石油製品、海水淡化及造紙)、汽車、農產食品、醫學(義肢、骨科移植及牙科器械與填充物)、運動用品、珠寶及手機等等。 鈦最有用的兩個特性是,抗腐蝕性,及金屬中最高的強度-重量比。在非合金的狀態下,鈦的強度跟某些鋼相若,但卻還要輕45%。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和五種天然的同位素,由46Ti到50Ti,其中豐度最高的是48Ti(73.8%)。鈦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和鋯相似,這是因為兩者的價電子數目相同,並於元素週期表中同屬一族。.

新!!: 氧和钛 · 查看更多 »

钙(Calcium)是一種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鈣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軟性。雖然在地殼的含量也很高,為地殼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3%,因其化學活性頗高,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或是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氧化鈣)),因此在自然界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沒有单质存在。在工業的主要礦物來源如石灰岩、石膏等,在建筑(水泥原料)、肥料、制鹼、和医疗上用途佷广。.

新!!: 氧和钙 · 查看更多 »

肺是很多进行空气呼吸的动物的呼吸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器官,大部分四足类动物、一些鱼类和蜗牛都有肺。哺乳动物和其他身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动物则拥有两个肺,其位于胸腔中靠近脊柱,并分别位于心脏的左右两侧。 肺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空氣运输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至大气中。气体交换过程是在一种特殊细胞中进行的,而这些细胞是由成千上万的微小薄壁泡囊组成的,这些微小泡囊被称作"肺泡"。 为了能够完整解释肺部的结构,需要首先对从口腔到肺泡的这一呼吸道进行讨论。当空气通过嘴或者鼻子被吸入后,会通过咽、喉头、气管和逐渐分化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并最终到达肺泡,在那里将发生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 空气的呼入与排出(也称换气)是由肌肉进行控制和驱动的。在早期的四足类动物中,空气是由咽部肌肉通过泵抽的形式被驱动的,而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使用一个更为复杂的肌肉骨骼系统。 与肺相关的英语医学术语通常都以pul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拉丁语pulmonarius,意为“肺部的”;或者以pneu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希腊语πνεύμων,意思为“肺”。.

新!!: 氧和肺 · 查看更多 »

肺動脈

肺動脈肺部的動脈,是人體內循環系統中肺循環的重要組成部份。與其他動脈不同,肺動脈中運輸的是去氧血而非帶氧血液。肺動脈攜帶去氧血由右心室打出,在肺部交換氣體後,打入左心房,再循環至身體其他部份。.

新!!: 氧和肺動脈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新!!: 氧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肺泡

肺泡是肺部的实质组织最末一级(24级)分支,外呼吸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成人肺中肺泡数目约为3亿。其大小约为0.2 mm。许多肺泡共同的开口于肺泡囊。 肺泡的组成:.

新!!: 氧和肺泡 · 查看更多 »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Myoglobin)是由153个胺基酸环绕中央的血基质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分子量为16700道尔顿。其对氧气的亲合力大于血红蛋白,所以在肌肉组织中有儲存氧气的功能。因為只需要一點氧分壓便可以使其對氧氣的結合力達到飽和,所以比血红蛋白更適合儲存氧氣。血基质對一氧化碳的親和力比氧氣大20000倍,但是因為肌紅蛋白三級結構上His64(His E7)胺基酸不但可以與氧氣產生氫鍵還可以使一氧化碳偏離原來的結合時的自然狀態,在這一來一往的情形下,使得肌紅蛋白對一氧化碳的親和力只比氧氣高出200倍。由於不具有四級構造,所以不像血紅素一樣,產生協同效應。 若严重过度运动,有可能使肌细胞溶解并导致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在肾脏堵住肾小管,引起肾损伤,称为横纹肌溶解症。肌细胞溶解还会释放出大量的钾,引起高钾血症。.

新!!: 氧和肌红蛋白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氧和铁 · 查看更多 »

铝(Aluminium 或Aluminum)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硼族元素,其化学符号是Al,原子序数是13。相对密度是2.70。铝是一种较软的易延展的银白色金属。铝是地壳中第三大丰度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也是丰度最大的金属,在地球的固体表面中占约8%的质量。铝金属在化学上很活跃,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氧化还原环境下,一般很难找到游离态的金属铝。被发现的含铝的矿物超过270种。最主要的含铝矿石是铝土矿。 铝因其低密度以及耐腐蚀(由于钝化现象)而受到重视。利用铝及其合金制造的结构件不仅在航空航太工业中非常关键,在交通和结构材料领域也非常重要。最有用的铝化合物是它的氧化物和硫酸盐。 尽管铝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没有一种已知生命形式需要铝元素。.

新!!: 氧和铝 · 查看更多 »

铝土矿

铝土矿(Bauxite)是最重要的含铝矿物,主要成分为Al(OH)3、软水铝石、硬水铝石,及针铁矿、赤铁矿、石英等。铝土矿1821年首次被地质学家Pierre Berthier发现,其英文名Bauxite也由法国南部村庄Les Baux-de-Provence得来。 颜色随氧化铁含量而增加,有灰白、棕红等。铝土矿由母岩在湿热气候下,经红土化而成。由火成岩、变质岩形成的矿床,以三水铝石为主;由石灰岩、白云岩形成的钙红土型矿床,通常含有多数的软水铝石。 铝土矿含有50~60%的礬土(又稱氧化鋁),而礬土即是製造鋁的原料,也是制造人造刚玉、矾土水泥、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鋁是地球第三多的元素,僅次於氧、矽。.

新!!: 氧和铝土矿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新!!: 氧和银河系 · 查看更多 »

锡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Sn(拉丁语Stannum的缩写),它的原子序数是50。它是一种主族金属。纯的锡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它拥有良好的伸展性能,它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它的多种合金有防腐蚀的性能,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其它金属的防腐层。锡的主要来源是它的一种氧化物矿物锡石(SnO2),盛產於中國雲南、馬來西亞等地。.

新!!: 氧和锡 · 查看更多 »

键级

键级为成键轨道中的电子数与反键轨道中的电子数之差的一半。 若將其寫成數學式則可表示成: b.

新!!: 氧和键级 · 查看更多 »

锰(manganese)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n,它的原子序数是25,是一种过渡金属。.

新!!: 氧和锰 · 查看更多 »

锑(Stibium,化学符号为Sb,)是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51,是有金属光泽的类金属,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硫化物矿物辉锑矿(Sb2S3)中。目前已知锑化合物在古代就用作化妆品,金属锑在古代也有记载,但那时却被误认为是铅。大约17世纪时,人们知道了锑是化学元素之一。 几十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生产国,而其中大部分又都产自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锑的工业制法是先焙烧,再用碳在高温下还原,或者是直接用金属铁还原辉锑矿。 金属锑最大的用途是与铅和锡制作合金,以及铅酸电池中所用的铅锑合金板。锑与铅和锡制成合金可用来提升焊接材料、子弹及轴承的性能。锑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含氯及含溴阻燃剂的重要添加剂。锑在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也有用途。.

新!!: 氧和锑 · 查看更多 »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中國雲南省昆明發現的豐嬌昆明魚,距今約五億三千萬年前。 和節肢動物殼長在體外或軟體動物無骨骼不同,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循环系统较完善,有心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新!!: 氧和脊椎动物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新!!: 氧和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脂肪

脂肪(Fat)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溫下呈液態的油脂稱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種羧酸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與醣類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氫的比例較高,而氧的比例較低,所以發熱量比醣類高。脂肪最後產生物是膽固醇(形成血栓)。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脂肪體則為昆蟲特有,主代謝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食用脂肪是人可直接食用或烹调的油脂,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也就是中性脂肪。脂肪是常見的食物營養素之一,亦是三種提供能量的營養之一。 食物中的脂肪在腸胃中消化,吸收後大部分又再度轉變為脂肪。它主要分佈在人體皮下組織、大網膜、腸繫膜和腎臟周圍等處。體內脂肪的含量常隨營養狀況、能量消耗等因素而變動。 過多的脂肪讓我們行動不便,而且血液中過高的血脂,很可能是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因素。.

新!!: 氧和脂肪 · 查看更多 »

脂肪酸

脂肪酸(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氫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zh-hant:羧基;zh-hans:羧酸;-所構成。 三个长链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為脂肪的主要成分,歸於脂類。.

新!!: 氧和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醚(漢語拼音:mí,Ether)是具有醚官能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醚官能团是由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或芳基所形成,醚的通式为:R–O–R。它还可看作是醇或酚羟基上的氢被烃基所取代的化合物。 醚类中最典型的化合物属:乙醚,它常用于有机溶剂与医用麻醉剂。由于其在化学中的常用性(乙醚是最常用的醚类提取溶剂),我们还有时将乙醚直接简称为“醚”。醚类化合物的应用常见于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它们还可作为糖类和木质素的连接片段。.

新!!: 氧和醚 · 查看更多 »

醇是有機化合物的一大類,是脂肪烴、脂環烴或芳香烴側鏈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在化學中,醇是任何有機化合物,其中羥基官能團(-OH)被綁定到一個飽和碳原子。通常意义上泛指的醇,是指羟基与一个脂肪族烃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羥基與苯環相連,則由于化学性质与普通的醇有所不同而分类为酚;羥基與sp2雜化的双键碳原子相連,属烯醇类,该类化合物由于会互变异构为醛(只有乙烯醇能變乙醛)或酮,因此大多无法稳定存在。.

新!!: 氧和醇 · 查看更多 »

醛(;aldehyde)是含有甲酰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种官能团具有结构通式:R-CHO,其中的羰基中心连接了一个氢原子与一个R基团。不带有R的基团称为醛基或甲酰基。醛与酮化合物的区别在于羰基所处的位置是在碳链骨架的末端或是在两个碳原子之间。醛在有机化学中很常见,许多的香水都属醛类。.

新!!: 氧和醛 · 查看更多 »

自由基

自由基(英語:Free Radical),又称游离基,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在书写时,一般在原子符号或者原子团符号旁边加上一个“·”表示没有成对的电子。如氢自由基(H·,即氢原子)、氯自由基(Cl·,即氯原子)、(OH·),甲基自由基(CH3·)和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等。自由基极易发生反应(如二聚反应、夺氢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等)。自由基可以是带正电荷,负电荷或者不带电荷。虽然金属以及它们的离子或者它们的络合物有不成对的电子,但按照常规习惯定义不算是自由基。 除了极个别情况, 大多数的未成对电子形成的自由基都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自由基反应在燃烧、大气化学、聚合反应、等离子体化学、生物化学和其他各种化学学科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化学生物学当中,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调节着许多生物过程比如控制血管张力。这样的自由基可以作为一种称为氧化还原信号当中的信使。自由基可被溶剂笼包围。.

新!!: 氧和自由基 · 查看更多 »

自然氧化

自然氧化(Autoxidation)也稱為自氧化或自動氧化,是指有机化合物在有氧氣存在(可能也有紫外線)的情形下氧化,形成过氧化物或氢过氧化物的過程。像結構簡單的醚(乙醚)會出現自然氧化的情形,會產生容易爆炸的过氧化物。自然氧化可以視為是物質和氧氣進行的緩慢、無熖燃燒反應。烷、烯、醇、醛及酯类都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自然氧化可能是有益或有害的。涂料风干的过程中,自然氧化使涂料中的不饱和酯类转化为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在所添加的金属盐作用下,分解为烷氧基自由基,与其他烯烃进行反应,进而在表面形成一层可起保护作用的聚合物薄膜。而另一方面,脂的过氧化则是有害的,可导致细胞膜发生损害。另外輪胎中的橡皮出現破壞性破裂或是或是油的酸敗也是因為自然氧化而產生。.

新!!: 氧和自然氧化 · 查看更多 »

自旋

在量子力学中,自旋(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内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雖然有時會與经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行星公轉時同時進行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經典概念中的自轉,是物體對於其質心的旋轉,比如地球每日的自轉是順著一個通過地心的極軸所作的轉動。 首先對基本粒子提出自轉與相應角動量概念的是1925年由、喬治·烏倫貝克與三人所開創。他們在處理電子的磁場理論時,把電子想象为一個帶電的球體,自轉因而產生磁場。後來在量子力學中,透過理論以及實驗驗證發現基本粒子可視為是不可分割的點粒子,所以物體自轉無法直接套用到自旋角動量上來,因此僅能將自旋視為一種内禀性質,為粒子與生俱來帶有的一種角動量,並且其量值是量子化的,無法被改變(但自旋角動量的指向可以透過操作來改變)。 自旋對原子尺度的系統格外重要,諸如單一原子、質子、電子甚至是光子,都帶有正半奇數(1/2、3/2等等)或含零正整數(0、1、2)的自旋;半整數自旋的粒子被稱為費米子(如電子),整數的則稱為玻色子(如光子)。複合粒子也帶有自旋,其由組成粒子(可能是基本粒子)之自旋透過加法所得;例如質子的自旋可以從夸克自旋得到。.

新!!: 氧和自旋 · 查看更多 »

臭氧

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淺蓝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約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經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在平流層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臭氧層,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新!!: 氧和臭氧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

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臭氧層密度低,如果它被壓縮到對流層的密度,則只有數毫米厚。.

新!!: 氧和臭氧层 · 查看更多 »

臭氧化物

无机化学中,臭氧化物指含有逆磁性角形臭氧离子(O3−)的一类化合物,母体臭氧酸(HO3)尚未制得。碱金属、碱土金属和四甲基铵的臭氧化物均已制得,锂臭氧化物以四氨加合物形式存在。臭氧于143K通过氨时,也可得到臭氧化铵(NH4O3)。 有机臭氧化物是烯烃臭氧化反应的中间体,不大稳定,由烯烃与臭氧进行偶极加成得到,会发生重排。它们是比有机过氧化物爆炸性更强的物质。.

新!!: 氧和臭氧化物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氧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釋氣

釋氣 (有時稱為氣體揮發,特別是參考室內空氣品質) 是一些材料因為分解、通風、或吸收所釋放出的氣體。例如,研究顯示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有時和海洋的釋氣有所關聯。它可以包含昇華和蒸發等,一種物質變成氣體的相變,以及脫附,來自容器裂縫或內部的氣體產品滲漏造成的緩慢化學反應。沸騰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單純的釋氣現象,因為它是由相同物質的液體相變成為蒸氣的作用。.

新!!: 氧和釋氣 · 查看更多 »

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一種银白色的碱土金属。鎂是在地球的地殼中第八豐富的元素,約佔2%的質量,亦是宇宙中第九多元素。.

新!!: 氧和镁 · 查看更多 »

配合物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lex),--,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關聯,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新!!: 氧和配合物 · 查看更多 »

配體

配體(ligand,也稱為配基、配位基)是一個化學名詞,表示可和中心原子(金屬或類金屬)產生鍵結的原子、分子和離子。一般而言,配體在參與鍵結時至少會提供一個電子。配體扮演路易士鹼的角色。但在少数情况中配体接受电子,充当路易斯酸。 在有機化學中,配体常用來保護其他的官能团(例如配体BH3可保護PH3)或是穩定一些容易反應的化合物(如四氢呋喃作為BH3的配体)。中心原子和配基組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配合物。 金屬及類金屬只有在高度真空的環境,可以以氣態、不受和其他原子鍵結的條件存在。除此以外,金屬和類金屬都會和其他原子以配位或共價鍵的方式鍵結。络合物中的配體主宰了中心金屬的的活性,其受配體本身被替換的速度、配體的活性等因素影響。在生物無機化學、藥物化學、均相催化及環境化學等領域中,如何選擇配體都是個重要的課題。 一般配体可依其帶電、大小、其原子特性及可提供電子數(如齿合度或哈普托數)加以分類。而配體的大小可以用其圆锥角來表示。 -->.

新!!: 氧和配體 · 查看更多 »

腐蚀

腐蚀(Rusting)是指因工程材料与其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解体的现象。通常这个术语用来表示金属物质与氧化物如氧气等物质发生电化学的氧化反应。例如,使用金属铁制成的产品会由于铁原子在固体溶剂中发生氧化而导致生锈,这就是电化学腐蚀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这种反应通常会产生对应金属的氧化物,也可能产生盐。换句话说,腐蚀指的是金属物质因化学反应而导致的损耗。 很多合金结构都仅仅因为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遭到腐蚀,但是,腐蚀过程会受到材料所接触的物质的强烈影响。腐蚀可能在某个局部集中出现,从而导致材料上出现孔洞甚至裂缝,也有可能在一个较大面积的表面上几乎平均的分布。由于腐蚀是一种扩散控制的过程,通常只有材料表面产生腐蚀。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对暴露的表面进行加工的办法,如钝化和铬酸盐转换等处理办法来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然而,仍然有一些腐蚀的机制无法观察到,也难以预料。 腐蚀还可以发生在其他不是金属的物质上,例如陶瓷和聚合物。.

新!!: 氧和腐蚀 · 查看更多 »

酮是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式RC(.

新!!: 氧和酮 · 查看更多 »

酯(、德文:Ester),是指有机化学中醇與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酯類除了羧酸酯外,也有硝酸、硫酸等無機含氧酸酯。.

新!!: 氧和酯 · 查看更多 »

酰胺

酰胺是指含有和氮和与氮相连的酰基的一类化合物,官能团为RnE(O)xNR'2,其中R和R'指氢原子或有机基团,E常见的有碳、硫、磷等。有机化学中命名中未指明E原子时E为碳,可以看作羧酸与氨或胺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羧酸衍生物的一类,如甲酰胺,乙酰胺。当E为硫原子,x.

新!!: 氧和酰胺 · 查看更多 »

酶(Enzyme(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劑。酶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應中,反應物稱爲底物,生成的物質稱爲產物。幾乎所有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都離不開酶。酶能大大加快這些過程中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使代謝產生的物質和能量能滿足生物體的需求。細胞中酶的類型對可在該細胞中發生的代謝途徑的類型起決定作用。對酶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爲「酶學」(enzymology)。 目前已知酶可以催化超過5000種生化反應。大部分酶是蛋白質,有少部分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这些酶被称为核酶。酶的特異性是由其獨特的三級結構決定的。 和所有的催化劑一樣,酶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一些酶可以將底物轉化爲產物的速率提高數百萬倍。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該酶可以使在無催化劑條件下需要進行數百萬年的化學反應在幾毫秒內完成。從化學原理上講,酶和其它所有催化劑一樣,反應不會使其物質量發生變化。酶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這一點和其它催化劑也是一樣的。酶和其它催化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專一性要強得多。一些分子可以影響酶的活性。如酶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酶激活劑能提高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及毒物是酶的抑制劑。當超出適宜的溫度和pH值後,酶的活性會顯著下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抗生素;洗衣粉中添加酶能加速附着在衣物上的蛋白质、淀粉或脂肪漬的分解;嫩肉粉中加入木瓜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爲稍小的分子,使肉的口感更嫩滑。.

新!!: 氧和酶 · 查看更多 »

酸(有时用“HA”表示)的传统定义是当溶解在水中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化合物。换句话说,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水的pH值(25℃时为水的pH值是7)。酸一般呈酸味,但是品尝酸(尤其是高浓度的酸)是非常危险的。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作用,生成水和盐。酸可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两种。.

新!!: 氧和酸 · 查看更多 »

酸酐

酸酐是具有两个酰基键合于同一氧原子上的有机化合物。 稱為“酐”的原因因為它是由兩個羧酸脫水而成。若两侧酰基由同种羧酸衍生而来则称为对称酸酐,分子式可表达为:(RC(O))2O。对称酸酐命名取决于相应羧酸命名,即词缀“酸”改为“酸酐”。 因此(CH3CO)2O称为:“乙酸酐”(或醋酸酐、醋酐)。混合酸酐(或不对称酸酐)以两侧酰基分别对应的羧酸命名,如:甲酸乙酸酐。低级酸酐遇水水解,但高级酸酐不溶于水。.

新!!: 氧和酸酐 · 查看更多 »

腺嘌呤

腺嘌呤(Adenine,簡稱A,旧称维生素B4)是一種嘌呤,在生物化學上具有許多不同的功用。於細胞呼吸中,是以富有能量的腺苷三磷酸(ATP),以及輔因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形式發生作用。並且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裡作為DNA與RNA的組成物。.

新!!: 氧和腺嘌呤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氧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陶瓷

#重定向 陶瓷 (消歧义).

新!!: 氧和陶瓷 · 查看更多 »

IUPAC

#重定向 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

新!!: 氧和IUPAC · 查看更多 »

NFPA 704

NFPA 704是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简称NFPA)制定的危险品紧急处理系统鉴别标准。它提供了一套简单判断化学品危害程度的系统,并将其用蓝、红、黄、白四色的警示菱形来表示。.

新!!: 氧和NFPA 704 · 查看更多 »

暖通空調

暖通空調(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簡稱HVAC)是指室內或車內負責暖氣、通風及空氣調節的系統或相關設備。暖通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用到熱力學、流體力學及流體機械,是機械工程領域中的重要分支學科。其目的是建立有益于人类生存的室内人工环境。 如果沒有安裝暖氣(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則會寫作MVAC(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有時也在縮寫HVAC中加入R,代表冷凍(refrigeration),縮寫就變成HVAC&R或HVACR,或是縮寫中加入R,減去代表通風的V,縮寫就變成HACR。 暖通空調系統可以控制空氣的溫度及濕度,提高室內的舒適度,是中大型工業建築或辦公建築(如摩天樓)中重要的一環。在制药、电子、关键任务设施以及油气等领域和行业中,暖通空调的作用举足轻重。.

新!!: 氧和暖通空調 · 查看更多 »

抗磁性

抗磁性(Diamagnetism,亦作反磁性)是一些類別的物質,當處在外加磁場中,會對磁場產生的微弱斥力的一種磁性現象。.

新!!: 氧和抗磁性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FRS(Charles Robert Darwin,)又譯達爾溫,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學家,達爾文早期因為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新!!: 氧和查尔斯·达尔文 · 查看更多 »

极光

極光(Aurora)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帶電粒子來自磁層和太陽風,在地球上,它們被地球的磁場帶進大氣層。大多數的極光發生在所謂的“極光帶”,在觀察上,這是在所有的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帶狀區域。太陽風受到地球的磁場導引直接進入大氣層。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在英、法等许多西方语言中,人们遵照伽利略的习惯,直接用奥罗拉(Aurora)女神的名字来称呼极光现象。.

新!!: 氧和极光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氧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李安納度·達文西

#重定向 列奥纳多·达·芬奇.

新!!: 氧和李安納度·達文西 · 查看更多 »

核合成

核合成是從已經存在的核子(質子和中子)創造出新原子核的過程。原始的核子來自大霹靂之後已經冷卻至一千萬度以下,由夸克膠子形成的等離子體海洋。在之後的幾分鐘內,只有質子和中子,也有少量的鋰和鈹(原子量都是7)被合成,但相對來說仍只有很少的數量。太初核合成的第一個過程可以稱為核起源(成核作用),隨後產生各種元素的核合成,包括所有的碳、氧等元素,都是發生在原始恆星內部的核融合或核分裂。.

新!!: 氧和核合成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簡稱RNA,是一類由核糖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聚合而成的線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單鏈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種鹼基爲A(腺嘌呤)、U(尿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通過轉錄後修飾,RNA可能會帶上(Ψ)這樣的稀有鹼基,相對的,與RNA同爲核酸的DNA通常是雙鏈分子,且含有的含氮鹼基爲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四種。 RNA有着多種多樣的功能,可在遺傳編碼、翻譯、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中發揮作用。按RNA的功能,可將RNA分爲多種類型。比如,在細胞生物中,mRNA(信使RNA)爲遺傳信息的傳遞者,它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因爲mRNA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它又被稱爲編碼RNA。而其他沒有編碼蛋白質能力的RNA則被稱爲非編碼RNA(ncRNA)。它們或通過催化生化反應,或通過調控或參與基因表達過程發揮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比如,tRNA(轉運RNA)在翻譯過程中起轉運RNA的作用,rRNA(核糖體RNA)於翻譯過程中起催化肽鏈形成的作用,(小RNA)起到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此外,RNA病毒甚至以RNA作爲它們的遺傳物質。 RNA通常由DNA通過轉錄生成。RNA在細胞中廣泛分佈,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細胞質、粒線體中都有RNA。.

新!!: 氧和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核酸

核酸(nucleic acids)是一种通常位于细胞核内的大型生物分子,負責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有兩大類,分別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单体结构为核苷酸。每一个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如果其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則為脱氧核糖核苷酸,此單體之聚合物是DNA。如果其五碳糖是核糖則為核糖核苷酸,此單體之聚合物是RNA。核苷酸也被称为核苷酸磷酸盐。 核酸是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余为氨基酸/蛋白质,糖/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脂肪)。它们大量存在于所有活的东西,功能有编码,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 换句话说,信息通过核酸序列被传递。DNA分子含有生物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为双链分子,其中大多数是链状结构大分子,也有少部分呈环状结构,分子量一般都很大。RNA主要是负责DNA遗传信息的翻译和表达,为单链分子,分子量要比DNA小得多。 核酸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和病毒、噬菌体内,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核酸是在1869年被科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发现。核酸实验研究构成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基因组和法医学,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的基础。.

新!!: 氧和核酸 · 查看更多 »

條狀鐵層

條狀鐵層(Banded Iron Formation,簡稱BIF),又名帶狀鐵礦層、條帶狀鐵礦,是一类岩石的名稱,它包含了鐵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鹽類礦物以及燧石,並以條狀互層的方式出露,因而得名。這種岩石的形成時間大部分都老於二十億年,也就是太古宙的時期,屬於綠岩帶(Greenstone Belt)的一类,為地球上古老的沉積岩。.

新!!: 氧和條狀鐵層 · 查看更多 »

構造原理

構築理論(Aufbau principle,又称遞建原理或馬德隆規則)决定了原子、分子和离子中電子在各能級的排布。而構造原理認為全部電子是一個一個地依次進入電場(低能量軌域),待低能量軌域填滿後,才填入高能量軌域,並假設對電場而言它們是處於最穩定的情況中。假若違反構築理論,將導致電子組態的不穩定。它是在1920年前後由尼爾斯·波耳正式提出,主要是以量子力學描述。 洪特规则的特例:.

新!!: 氧和構造原理 · 查看更多 »

檸檬酸

柠檬酸,化學式為 C6H8O7,(Citric Acid,亦称为枸橼酸)它包括3個羧基(R-COOH)基團。是一种中強度有機酸,這是自然在柑橘類水果中產生的一種天然防腐劑,也是食物和饮料中的酸味添加劑。在生物化学中,它是檸檬酸循環的重要中间产物,因此在几乎所有生物的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它也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清洁剂。 很多种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橘属的水果中都含有较多的柠檬酸,特别是柠檬和青檸——它们含有大量柠檬酸,在干燥之后,含量可达8%(在果汁中的含量大约为47 g/L)。在柑橘属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介于橙和葡萄柚的0.005 mol/L和柠檬和青柠的0.30 mol/L之间。这个含量随着不同的栽培種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而有所变化。.

新!!: 氧和檸檬酸 · 查看更多 »

次氟酸

次氟酸指化学式为HOF的化合物。实际上,该名称并不准确,由于电负性的缘故,“次氟酸”中的氟仍为-1氧化态。参考其他含氟酸的名称,命名为“氟氧酸”似更为恰当。它可由水/冰以氟气氧化得到,是唯一可分离出固态的“次卤酸”,具爆炸性,会分解为HF和氧气:W.

新!!: 氧和次氟酸 · 查看更多 »

欣快

欣快(英语:Euphoria ,,来源于古希腊语 εὐφορία)(词义与烦躁相反),在医学上把它当做一种精神和情感的状态。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异常幸福、兴奋、喜悦。从技术上来说,欣快在心理学中属于行为,但该术语通常俗称用来形容一种对事物超然的幸福和具有压倒性的知足感的一种情绪波动。它也被定义为“情感状态呈现出夸张的幸福或兴高采烈”。这个英语词源于希腊语的εὐφορία,“轻松、持久的力量”。 欣快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病态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时会通过使用精神药品来达到,而不是通过正常方式得到一种人类中的精神状态。然而,一些自然的行为,如性高潮,爱,或取得比赛胜利的运动员,可诱发短暂的这种兴奋状态。 欣快感也被用来指代进行某些仪式和冥想中的宗教或精神。 欣快也可以是一种心理障碍的结果。这些疾病包括躁郁症,循环型情感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是头部受伤所导致。 欣快也可以发生在某些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中,如梅毒和多发性硬化症Rhodri Hayward "euphoria"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ody.

新!!: 氧和欣快 · 查看更多 »

毫米汞柱

毫米汞柱(Millimeter of mercury),符號為mmHg,是一種壓強單位,等於一毫米高的水銀柱對液柱底面產生的壓強。一毫米汞柱為133.322387415帕斯卡,約為1托。。.

新!!: 氧和毫米汞柱 · 查看更多 »

氟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其原子序数为9,是最轻的卤素。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有剧毒。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氟极度活泼,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都可以形成化合物。 在所有元素中,氟在宇宙中的丰度排名为24,在地壳中丰度排名13。萤石是氟的主要矿物来源,1529年该矿物的性质首次被描述。由于在冶炼中将萤石加入金属矿石可以降低矿石的熔点,萤石和氟包含有拉丁语中表示流动的词根fluo。尽管在1810年就已经认为存在氟这种元素,由于氟非常难以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分离过程也非常危险,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才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分离出氟单质。许多早期的实验者都因为他们分离氟单质的尝试受到伤害甚至去世。莫瓦桑的分离方法在现代生产中仍在使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曼哈顿工程以来,单质氟的最大应用就是合成铀浓缩所需的六氟化铀。 由于提纯氟单质的费用甚高,大多数的氟的商业应用都是使用其化合物,开采出的萤石中几乎一半都用于炼钢。其余的萤石转化为具有腐蚀性的氟化氢并用于合成有机氟化物,或者转化为在铝冶炼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冰晶石。有机氟化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其主要用途是制冷剂、绝缘材料以及厨具(特氟龙)。诸如阿托伐他汀和氟西汀等药物也含有氟。由于氟离子能够抑制龋齿,氟化水和牙膏中也含有氟。全球与氟相关的化工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气体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00到20000倍。由于碳氟键强度极高,有机氟化合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能够长期存在。在哺乳动物中,氟没有已知的代谢作用,而一些植物能够合成能够阻止食草动物的有机氟毒素。.

新!!: 氧和氟 · 查看更多 »

氫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H,原子序為1。氫的原子量為,是元素週期表中最輕的元素。單原子氫(H)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化學物質,佔重子總質量的75%。等離子態的氫是主序星的主要成份。氫的最常見同位素是「氕」(此名稱甚少使用,符號為1H),含1個質子,不含中子;天然氫還含極少量的同位素「氘」(2H),含1個質子和1個中子。 氫原子最早在宇宙復合階段出現並遍佈全宇宙。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之下,氫形成雙原子分子(分子式為H2),呈無色、無臭、無味非金屬氣體,不具毒性,高度易燃。氫很容易和大部份非金屬元素形成共價鍵,所以地球上大部份的氫都以分子的形態存在,比如水和有機化合物等。氫在酸鹼反應中尤其重要,因為在這類反應中各種分子須互相交換質子。在離子化合物中,氫原子可以獲得一個電子成為氫陰離子(H−),或失去一個電子成為氫陽離子(H+)。雖然在一般寫法中,氫陽離子就是質子,但在實際化合物中,氫陽離子的實際結構是更為複雜的。氫原子是唯一一個有薛定諤方程式解析解的原子,所以對氫原子模型的研究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6世紀,人們通過混合金屬和強酸,首次製備出氫氣。1766至1781年,亨利·卡文迪什第一次發現氫氣是一種獨立的物質,燃燒後會產生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根據這一性質,將其命名為「Hydrogen」,在希臘文中意為「生成水的物質」。19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合信编写《博物新编》(1855年)时,把元素名翻译为“轻气”,成為今天中文「氫」字的來源。 氫氣的工業生產主要使用天然氣的蒸汽重整過程,或通過能源消耗更高的水電解反應。大部份的氫氣都在生產地點直接使用,主要應用包括化石燃料處理(如裂化反應)和氨生產(一般用於化肥工業)。在冶金學上,氫氣會對許多金屬造成氫脆現象,使運輸管和儲存罐的設計更加複雜。.

新!!: 氧和氢 · 查看更多 »

氢键

氫鍵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種,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其键能最大约为200kJ/mol,一般为5-30kJ/mol,比一般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键能要小,但强于静电引力。 氢键对于生物高分子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二、三和四级结构得以稳定的部分原因。.

新!!: 氧和氢键 · 查看更多 »

氣輝

氣輝(有時也稱為夜輝)是在行星大氣層中非常弱的發射光。在地球的大氣層,這種光學現象導致在背向太陽的夜空即使在排除了星光和擴散的陽光,也不會完全黑暗。.

新!!: 氧和氣輝 · 查看更多 »

氦(Helium,舊譯作氜)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He,原子序数是2,是一种无色的惰性气体,放电时发橙红色的光。在常温下,氦是一种极轻的无色、无臭、无味的单原子气体。氦在空氣中含量較少,但在宇宙中是第二豐富的元素,在银河系佔24%。.

新!!: 氧和氦 · 查看更多 »

氦的同位素

氦(原子量:4.002602)共有8個已知同位素,其中有2個同位素是穩定的,分別是4He和3He,其中3He豐度很少,只有0.000137% 。.

新!!: 氧和氦的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氧4

氧4分子(O4),也被称作四聚氧。1924年,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预测了它的存在,以解释液氧不符合居里定律(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的原因。现在看来路易斯的预测并不准确,但不是完全错误:计算机模拟表明,虽然液氧中没有稳定的O4分子,O2分子确实倾向于形成反平行自旋的双聚体O4。1999年,科学家认为固态氧的ε相(压强大于10GPa下存在)中氧的存在形式为O4。然而2006年时,X射线晶体学表明这种被称作ε氧或红氧的稳定相实际上是8。 然而,氧4作为一种存在时间很短的化学物质已经能用质谱法检测到。.

新!!: 氧和氧4 · 查看更多 »

氧循環

氧循環是其中一種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而此循環主要是用於形容氧在三個主要貯存器,即大氣層、生物圈和岩石圈。而整個循環則靠着光合作用去驅使,植物以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組合,形成葡萄糖和副產品氧氣。在大氣層中,即使所有的光合作用皆停止,大量的氧氣仍然需要五千 至二万五千年的時間以移除全部的氧氣。.

新!!: 氧和氧循環 · 查看更多 »

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合价有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由高价变到低价(即搶到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其产物叫还原产物。 另一方面,氧化剂也是一类危险化学品的总称,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名录》的第5类危险化学品。.

新!!: 氧和氧化剂 · 查看更多 »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縮寫作 OXPHOS)是细胞的一种代谢途径,该过程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发生,使用其中的酶及氧化各类营养素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虽然地球上的生物消耗的能源物质范围极广,为合成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分子却几乎都是ATP。几乎所有的好氧性生物都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为制造ATP的主要过程。该途径如此普遍的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的代谢途径,特别是糖酵解之类的无氧发酵途径相比,它能更高效地释放能量。 氧化磷酸化期间,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电子供体转移到电子受体,例如氧。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真核生物中,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下完成,而在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间隙中。这一串蛋白质称为电子传递链。真核生物包含五种主要的蛋白质复合体,而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酶,以便利用各种电子供体和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被电子流过电子传递链所释放的能量泵出线粒体内膜。这会以pH梯度和跨膜电势差的形式产生势能。储存的能量通过让质子顺梯度跨膜内流,由称为ATP合酶的大型酶所使用;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渗透。这种酶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就像一台机械马达,酶的一部分在质子流的驱动下不停旋转,将二磷酸腺苷(ADP)合成为三磷酸腺苷。 虽然氧化磷酸化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会产生活性氧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使自由基扩散开来,破坏细胞及造成病变,还有可能导致老化。该代谢途径中的酶也是许多药物和毒物所抑制的目标。.

新!!: 氧和氧化磷酸化 · 查看更多 »

氧化物

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學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例如氧化鐵(Fe2O3)或氧化鋁(Al2O3),通常經由氧化反應產生。氧化物在地球的地殻極度普遍,而在宇宙的固體中也是如此。 氧离子(O2−)是氢氧根(OH−)离子的共轭碱,存在某些氧化物离子晶体中。自由的氧离子具强碱性(pKb ~ -22),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应该呈负氧化态。如果含氧二元化合物中的氧为正氧化态,例如二氟化二氧(O2F2)和二氟化氧(OF2),则它们一般称为氟化物,而非氧化物。.

新!!: 氧和氧化物 · 查看更多 »

氧化铁

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化学式Fe2O3,是铁锈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铁锈的主要成因是鐵金屬在杂质碳的存在下,與環境中的水份和氧氣反应,鐵金屬便會生鏽。.

新!!: 氧和氧化铁 · 查看更多 »

氧化铝

氧化鋁(Aluminium oxide)是白色固体,是鋁和氧的化合物,分子式為AlO。在礦業、製陶業和材料科學上又稱為礬土。常见纯度为99.5%和96%。 1961年,通用电气(GE)生产出了「Lucalox」,一种用于钠灯中的透明矾土。.

新!!: 氧和氧化铝 · 查看更多 »

氧化汞

氧化汞(氧化汞(II))是一种碱性氧化物,为无机物,化学式为HgO,俗称三仙丹,有红色和黄色两种变体。氧化汞用于制取其他汞化合物,也用作催化剂、颜料、抗菌剂及汞电池中的电极材料。.

新!!: 氧和氧化汞 · 查看更多 »

氧气

氧气(Oxygen, Dioxygen,分子式O2)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算大约占21%,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不可燃,可助燃。.

新!!: 氧和氧气 · 查看更多 »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的ⅥA族元素(IUPAC新规定:16族)。 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鉝(Lv)六种元素,其中釙、鉝为金属,碲為類金屬,氧、硫、硒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标准状况下,除氧单质为气体外,其他元素的单质均为固体。 在和金属元素化合时,氧、硫、硒、碲四种元素通常显-2氧化态;但当硫、硒、碲处于它们的酸根中时,最高氧化态可达+6。 一些过渡金属常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FeS2、ZnS等。.

新!!: 氧和氧族元素 · 查看更多 »

氨基酸

胺基酸是生物學上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它是由胺基(-NH2)和羧基(-COOH)的官能團組成的,以及一個側鏈连到每一個胺基酸。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賦予蛋白質特定的分子結構形態,使他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蛋白質是生物体內重要的活性分子,包括催化新陳代謝的酶(又称“酵素”)。 不同的胺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蛋白質的原始片段),是蛋白質生成的前.

新!!: 氧和氨基酸 · 查看更多 »

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是7。在自然界中氮单质最普遍的形态是氮气,这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无臭的雙原子气体分子,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而不容易发生化學反应。氮气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佔總體積的78.09%。1772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由丹尼尔·卢瑟福分離空氣後发现。氮属于氮族元素中的一种。 氮是宇宙中常見的元素,在銀河系及太陽系的豐度排第七名。其生成的原因推測是由於超新星中碳和氫產生的核融合。由於氮元素及其和氫、氧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都极易揮發,因此在內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中氮元素較不常見。不過和地球一样,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大氣層中,气态的氮及其化合物很常见。 很多工业上很重要的化合物(比如氨、硝酸、用作推进剂或炸药的有机硝酸盐以及氰化物)都含有氮原子。氮原子之间具有非常牢固的化学键,无论是在工业中或是在生物体內,将转化为有用的含氮化合物都是很不容易的。相应的,当含氮化合物燃烧,爆炸或分解时会产生氮气,并通常可以释放大量有用的能量。合成产生的氨和硝酸盐是关键的工业化肥料,而硝酸盐肥料是引起水系统富营养化的关键污染物。 含氮化合物除了作为肥料和能量储存的功用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氮是克維拉纤维和氰基丙烯酸酯强力胶水等多种材料的组成部分。在各种药学药品的大类中(包括抗生素)都含有氮元素。许多药物都是天然含氮信号分子的类似物或前体药物。比如,有机硝酸盐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在体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以控制血压。植物中的生物鹼(经常是防卫性化合物)根据定义是含有氮的,许多知名的含氮药物(比如咖啡因和吗啡)是生物碱或是合成的天然产物类似物,像许多植物生物碱一样用作于动物体内的神经传导物质的接收器上(例如合成苯丙胺)。 氮主要存在于所有的有机体的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和核酸(DNA和RNA)之中。人类身体中的3%的重量都是氮元素构成的,其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氮循环是指氮元素从空气进入生物圈和有机化合物中然后再返回大气的转移过程。.

新!!: 氧和氮 · 查看更多 »

氮的同位素

氮(原子量:14.0067(2))共有17個同位素,其中有2個是穩定的。.

新!!: 氧和氮的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新!!: 氧和氯 · 查看更多 »

氯酸盐

氯酸盐是氯酸所成的盐类,含有三角锥型的氯酸根离子—ClO3−,其中氯原子的氧化态为+5。氯酸盐有强氧化性,储存时应避免接触有机材料及还原性的物质。 氯酸盐曾用作烟火中的氧化剂,但由于稳定性不高,现大多已被高氯酸盐所代替。 氯酸盐的例子有:.

新!!: 氧和氯酸盐 · 查看更多 »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新!!: 氧和水 · 查看更多 »

水肺

水肺是一種輔助潛水者在水中呼吸的器具。水肺是在1943年,由雅克-伊夫·庫斯托和埃米爾·加尼昂共同發明的。現代的水肺系統最少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呼吸調節器、氣瓶和。調節器以活栓操控,將壓縮氣體由高壓狀態,轉化成可供人體正常呼吸的壓力。密閉式循環水肺是氧氣和稀有氣體中的氦混合充入氣瓶中的高氧水肺潛水方式,可供大深度潛水呼吸。 潛水員所使用的氣瓶不稱為氧氣筒。氧氣筒(100%氧氣)是屬於醫療級的氣體。水肺使用的稱之為氣瓶(79%氮氣+21%氧氣),氣瓶裡裝的是壓縮後的空氣,並非純氧氣。.

新!!: 氧和水肺 · 查看更多 »

水肺潛水

水肺潛水(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縮寫:SCUBA),指潛水員自行攜帶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潛水活動,其中有開放式(open-circuit)呼吸系統及封閉式(closed-circuit)呼吸系統,原理都是利用調節器(Regulator)裝置把氣瓶中的壓縮氣體轉化成可供人體正常呼吸的壓力。 開放式呼吸系統相對較簡單,亦為現時較多人使用的系統,此種系統供應呼吸用氣體(一般是壓縮空氣)給潛水員單次使用並且被排走。封閉式呼吸系統又稱循環呼吸器(rebreather),此系統提供可循環使用的供氣。潛水員使用供氣後,系統會將二氧化碳吸收,並且重新注入適當氧氣,再供應給予潛水員。因為此類封閉系統可提供壓縮空氣、高氧(Nitrox)或多種混合氣體給潛水員使用,透過使用不同的氣體,可以針對不同的潛水時限、深度進一步提升,以避免減壓症而設計,裝備價位自然比壓縮空氣的普通氣瓶要多的。.

新!!: 氧和水肺潛水 · 查看更多 »

水污染

水質污染是指對水體(湖泊、河流、海洋、及地下水等)的污染。若污染物沒有經過處理去除有害物質,就直接或是間接的排放到水中,就會引起水質污染,造成环境退化。 水質污染會影響整個生態系,包括水體內的所有動植物。這類的影響不只是針對個別物種或是特別地區的一些生物,也會對整個自然界造成影響。.

新!!: 氧和水污染 · 查看更多 »

氖(舊譯作氝,訛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是一种无色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氖最常用在霓红灯之中。空气中含有少量氖。.

新!!: 氧和氖 · 查看更多 »

氖燃燒過程

氖燃燒過程是大質量恆星(至少8MSun)內進行的核融合反應,因為氖燃燒需要高溫和高密度(大約1.2×109 K和4×109千克/米3) 在如此的高溫下,光致蛻變成為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氖核會分解,釋放出α粒子: 這些α粒子可以被回收產生鎂-24 或者,二選一的 此處,在第一階段消耗的中子,在第二階段又再重生了。 碳燃燒过程會將核心所有的碳几乎都耗盡,產生氧/氖/鎂的核心。核心冷卻會造成重力的再壓縮,使密度增加和溫度上昇達到氖燃燒的燃點。 當氖燃燒時,氖會被耗盡使核心只有氧和鎂堆積著。在氖被耗盡的數年之後,核心逐步降温、已趨於平靜,接着重力将再度擠壓核心,使密度和溫度上昇直到氧融合被啟動。 Category:核合成.

新!!: 氧和氖燃燒過程 · 查看更多 »

气焊和气割

气焊和气割是指利用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燃烧的火焰对金属焊接和切割的过程,常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是乙炔、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等,常用的助燃气体为氧气。 气焊是利用火焰对金属工件连接处的金属和焊料进行加热,使其熔化,已达到焊接的目的。气割则是用火焰的热能将工件切割处进行预热,利用喷出的高速切割氧气流,使金属剧烈燃烧并释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切割的目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气焊是熔化金属,气割是使金属在纯氧中燃烧。.

新!!: 氧和气焊和气割 · 查看更多 »

汽油

汽油是种从石油裏分馏或裂化、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

新!!: 氧和汽油 · 查看更多 »

沸石

沸石是一种含有水架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矿物,最早发现于1756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提(Cronstedt)发现有一类天然铝硅酸盐矿石在灼烧时会产生沸腾现象,因此命名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腊文中意为“沸腾的石头”。此后人们对沸石的研究不断深入。 沸石因成分不同分为方沸石(Na·H2O)和钙沸石(Ca·3H2O)。其含水量与外界温度及水蒸气的压力有关,加热时水分可慢慢逸出,但并不破坏其结晶构造。 晶体结构中有许多空腔(笼)和连接空腔的通道,水分子位于其中,可由通道运输。晶体和集合体形态及解理随着晶体结构的不同而异,一般呈浅色,玻璃光泽,硬度3-3.5,比重2.0-2.4。 沸石族矿物由低温热液作用形成,见于喷出岩,特别是玄武岩的孔隙中,也见于沉积岩、变质岩及热液矿床和某些近代温泉沉积中。 1932年,McBain提出了“分子筛”(Molecular sieve)的概念。表示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筛分物质的多孔材料。沸石用作分子筛,可以吸取或过滤其他物质的分子。虽然沸石只是分子筛的一种,但是沸石在其中最具代表性,因此“沸石”和“分子筛”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 除了天然产品外,也可由人工合成,人造沸石是:磺酸化聚苯乙烯,天然沸石:铝硅酸钠。.

新!!: 氧和沸石 · 查看更多 »

液氧

液氧(常用缩写LOX或LO2表示)是液态的氧气。它在航天、潜艇和气体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液氧为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通常气压(101.325 kPa)下密度1.141 g/cm³,凝固点50.5 K(-222.65 °C),沸点90.188 K(-182.96 °C)。 液氧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用途。工业上制造液氧的方法是对液态空气进行分馏。液氧的总膨胀比高达860:1,因为这个优点它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军事方面。 由于它的低温特性,液氧会使其接触的物质变得非常脆。液氧也是非常强的氧化剂:有机物在液氧中剧烈燃烧。一些物质若被长时间浸入液氧可能会发生爆炸,包括沥青。 在航天工业中,液氧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通常与液氢或煤油(二者作为还原剂)搭配使用。一些最早期的弹道导弹采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如V2(液氧-酒精)和R-7(液氧-煤油)。在作为推进剂时,液氧能为发动机提供很高的比冲;另外,相对于另一种常见的推进剂组合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的几种搭配形式更清洁环保(肼类物质有剧毒)。 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曾采用液氧,但这种配置很快被放弃了,因为液氧难于贮存,必须在发射前注入导弹燃料箱。这导致导弹的反应速度降低,并容易被敌方发现。美国采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来代替使用液氧的液体发动机,而苏联则在其液体导弹中使用了有毒但可贮存的肼(聯胺)类燃料。但由于液氧及其搭配推进剂的清洁高效,现在的运载火箭仍然大量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包括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和阿丽亚娜5号的第一级主发动机。 在露天爆破中可以采用液氧炸药,但这种做法正逐渐被淘汰,因为液氧炸药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容易引发事故。.

新!!: 氧和液氧 · 查看更多 »

減壓症

減壓症,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英文:Decompression sickness,簡稱:DCS,俚语常用 divers' disease、the bends、caisson disease),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這是潛水危害及氣壓病的一種。.

新!!: 氧和減壓症 · 查看更多 »

溶剂

溶剂是一种可以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继而成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溶剂是水。而所谓有机溶剂即是包含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溶剂。溶剂通常拥有比较低的沸点和容易挥发。或是可以由蒸馏来去除,从而留下被溶物。因此,溶剂不可以对溶质产生化学反应。它们必须为低活性的。溶剂可从混合物萃取可溶化合物,最普遍的例子是以热水冲泡咖啡或茶。溶剂通常是透明,无色的液体,他们大多都有独特的气味。 溶液的浓度取决于溶解在溶剂内的物质的多少。溶解度则是溶剂在特定温度下,可以溶解最多多少物质。 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干洗(例如四氯乙烯),作涂料稀释剂(例如甲苯、香蕉水、松香水、松节油),作洗甲水或去除胶水(例如丙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除锈(例如己烷),作洗洁精(柠檬精),用于香水(酒精)跟用于化学合成。.

新!!: 氧和溶剂 · 查看更多 »

溶解性

溶解性或溶解度()是指定溫、定壓時,每單位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量;也就是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最大程度或飽和溶液的濃度。通常用體積莫耳濃度、質量百分濃度或「每100公克溶劑能溶解的溶質重」表示之。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溶劑中的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積)、溫度、極性、和-zh-hans:压强; zh-hk:壓強; zh-tw:壓力-。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相同溶劑在不同溶質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溶質和溶液,在不同的環境因素下溶解度也不盡相同。 當溶質分子進入溶液時,因為分子可以自由移動,有些分子會碰撞到未溶解的晶體表面,並被吸引回到晶體表面析出,此即為結晶或沉澱。在分子不斷溶解和結晶的過程中,當溶解速率和結晶速率相等時,稱為溶解平衡。達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稱為飽和溶液,此時溶質的濃度定義為溶解度。濃度低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會產生濃度大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如果一种溶质對溶液的溶解度很高,我们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度不高,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溶解度極低,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在台灣,可溶、微溶、難溶這三種狀態分別以體積莫耳濃度10^M和10^M做為分野。在中國大陸,將每100mL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在0.01~1克之间的为微溶,1~10克为可溶,10克以上为易溶。.

新!!: 氧和溶解性 · 查看更多 »

潜水

潛水泛指所有的水面下活動。包含使用壓縮機由水面供氣的潛水;由潛水員自行攜帶呼吸系統的水肺潛水;以及不攜帶呼吸系統,僅使用輕裝備的自由潛水。.

新!!: 氧和潜水 · 查看更多 »

潛艇

潛艇或稱潛水艇、潛艦是能夠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業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裝載数百人、連續潛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體積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大型潛艇多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个垂直结构(帆罩),早期称为“指挥塔”,帆罩多具有平直的矩形截面,早期多为阶梯形,內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潛艇得到广泛運用,擔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動等。潜艇也被用于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动豪宅。 多數潛艇被認為是種的戰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彈道飛彈潛艇與巡弋飛彈潛艇),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發潛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軍用級潛艇。.

新!!: 氧和潛艇 · 查看更多 »

木材

木材是能够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是多孔纖維狀的組織。乔木和灌木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木質线。 木材為林業主產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例如燃料及建築用的材料。木材是天然的有機複合材料,由有纤维素纤维(抗拉性很強)和木质素的基質(抗壓性強)組成。一般木材定義為莖部二次生長的木质部。 地球上約有一兆英噸的木材,每年約增加一千萬噸。木材的蘊藏量大,且是碳中性的可再生材料,是頗受關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1991年約生產了三百五十萬立方米的木材,主要用途是家具及建築結構Horst H. Nimz, Uwe Schmitt, Eckart Schwab, Otto Wittmann, Franz Wolf "Wood"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新!!: 氧和木材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氧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又称有氧训练、需氧运动、帶氧運動,是一种以提高人体耐力质素,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很多时候也被用作减轻体重。.

新!!: 氧和有氧运动 · 查看更多 »

戊二醛

戊二醛,结构式OHC(CH2)3CHO。.

新!!: 氧和戊二醛 · 查看更多 »

昆虫

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過100万种。其中單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種數就比其它所有動物界中的種數還多。昆字原作。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的身體會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腿,複眼及一對觸角。昆虫有脂肪體,成分類似脊椎動物的脂肪組織,但作用不同,主要為代謝功能,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昆虫對生態扮演着很非常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昆蟲是蜥蜴、青蛙、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虫會破壞農作物,白蟻破壞木材及建築物。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紅火蟻會分泌有毒物質使接觸動物及人類出現敏感症狀甚至致命。.

新!!: 氧和昆虫 · 查看更多 »

海螯蝦

#重定向 海螯蝦科.

新!!: 氧和海螯蝦 · 查看更多 »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即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鹽、硫酸等。但一些簡單的含有碳元素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氰化物和碳化物等,由於它們的組成和性質與其他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也作為无机化合物來研究。絕大多數的无机化合物可以歸入氧化物、酸、鹼、鹽四大類。.

新!!: 氧和无机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早產

早產(preterm birth、premature birth),主要是指胎兒在早於37週之前分娩的過程,其嬰兒被稱為早產兒(preemies, premmies)。早產的症狀包含每次間隔少於10分鐘,或液體從陰道流出。早產兒會有腦麻痺、、聽力與視力障礙等巨大風險,越早出生則風險越大。 早產的原因尚不明朗,其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高血壓、懷有多於1個胎兒、肥胖症或體重不足、一系列陰道炎、吸菸與等等。除非有其他醫療狀況如妊娠毒血症,孕期直到39週以前不建議採取引產等提前分娩措施,對於剖腹產而言也適用這樣的建議。 對於高風險孕婦而言,在懷孕期間採用孕酮可預防早產,而臥床休息並無法避免早產。估計至少75%早產兒可藉由適當治療而存活。於24-34週之間分娩的婦女可藉由皮質類固醇提高預後成效。一系列藥物如硝苯地平可以讓母親延遲分娩,期能後送至提供更多醫療照護的場域,且能使皮質類固醇發揮更大功效。一旦嬰兒出生,必須進行一系列護理措施,包含藉由肌膚間接觸使嬰兒保暖、母乳餵養協助、感染治療與呼吸協助。 早產是全球各地嬰兒最常見死因,每年有將近1,500萬的早產兒出生,約占所有生產的5-18%。1990到2010年代,許多國家的嬰兒早產率都有上升趨勢。早產相關併發症,相較於1990年造成157萬名嬰兒死亡,2013年降低到了74萬名。23周以前出生的嬰兒,存活率幾乎為零;懷孕23周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為15%,24周為55%,25周存活率則接近八成。週數較大的早產兒,之後的相關併發症也較少。.

新!!: 氧和早產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radionuclide,或radioactive nuclide),一種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是一種原子核不穩定的原子,每個原子也有很多同位素,每組同位素的原子序雖然是相同,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原子量,如果這原子是有放射性的話,它會被稱為物理放射性核種或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會進行放射性衰變,從而放射出伽瑪射線,和次原子粒子。 化學家和生物學家都把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應用在我們的食品、水和身體健康等事項上。不過他們也察覺到危險性,因而制訂使用的安全守則。有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天然存在的,有些則是人工製造的,稱為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新!!: 氧和放射性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常简称为慢阻肺。COPD是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症状包括呼吸短促、咳嗽和。COPD是一種,也就是說病情會隨時間逐漸惡化,最後連走路、著衣等日常活動都難以進行。 過去學界會將COPD分為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和肺氣腫(emphysema)兩型。慢性支氣管炎一詞現今則用於描述「連續兩年痰咳三個月以上」的症狀。 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对次要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和遗传等。在发展中国家,导致空气污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烹煮及供暖炉火的通風不良。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環境下,会使肺部产生炎症反应,并导致气流通道变窄及肺组织功能障碍。这一诊断是以所给出的空气流通不良為準。COPD與哮喘不同的是,前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药之後,改善效果不若後者。 减少的暴露可有效预防大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病。这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吸烟频率和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方式包括戒烟、接种疫苗、,以及常用的各种吸入性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質類固醇。有些患者还需要长期供氧或。在遇到急性发作的患者时,可采取加大药物用量以及住院治疗的方式。 2015年,全球COPD的患者约有1.74億人(2.4%),主要影響40歲以上的人口,男女罹病風險相當。1990年,COPD共約造成240萬人死亡;到了2015年,數字則攀升至320萬人。約90%的死亡人數分布於開發中國家,可能肇因於較高的吸菸率。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了2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新!!: 氧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 查看更多 »

拉斯维加斯

拉斯維加斯(City of Las Vegas)是美國內華達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内華達州克拉克縣的縣治,有着以赌博业为中心庞大的旅遊、購物、度假产业,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地之一。2005年人口普查局的官方數字為59萬1536人。2005年,此城的都會區人口為191萬2654人。.

新!!: 氧和拉斯维加斯 · 查看更多 »

1,4-二噁烷

1,4-二--烷(常簡稱為二噁烷),透明無色的单环雜環有機化合物,在室溫下為液體,有輕微類似乙醚的清香氣味,是常用的非质子溶剂。分子式為 C4H8O2,沸點為 101 °C,可与水和常见有机溶剂混溶,有潮解性。 二噁烷的极性比乙醚强,熔点也比乙醚高。溶解能力较强,强于四氢呋喃,与二甲基甲酰胺相近。无水时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蒸馏会使过氧化物的浓度增大,造成危险。.

新!!: 氧和1,4-二噁烷 · 查看更多 »

2-丙醇

2-丙醇(isopropanol),俗稱火酒,常温常压下是一種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分子式为C3H8O。异丙醇是最简单的仲醇,且是丙醇异构体之一,CAS號為。.

新!!: 氧和2-丙醇 · 查看更多 »

3氦過程

3氦過程是3個氦原子核(α粒子)轉換成碳原子核的過程。 這種核融合反應可以在超過一億K的高溫和氦含量豐富的恆星內部迅速的發生。同樣的,它發生在較老年,經由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產生的氦,累積在核心的恆星。在核心的氫已經燃燒完後,核心將塌縮,直到溫度達到氦燃燒的燃點。 這個過程釋放出的淨能量為7.275 MeV。 在第一個階段形成的8Be是不穩定的,會經歷2.6×10-16秒就再分裂回氦,但是在氦燃燒能形成8Be的條件下,只要有微小的平衡豐度,就能再捕獲一個氦原子核形成12C。這種結合三個氦原子核轉換成碳的過程就稱為3氦過程。 由於3氦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碳,因此在太初核合成不太可能發生。此一結果可以說明大霹靂為何沒有製造出碳,因為在大霹靂之後的一分鐘,就已經低於核融合所需要的溫度了。 通常,3氦過程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是鈹-8在基態的能量幾乎就是氦的兩倍。在第二個階段,8Be + 4He幾乎就是碳在激發態下的能量。這種共振的狀態,使接踵而來的氦和鈹結合成碳的可能性大為增加。這種共振的存在被觀測到之前,基於物理上的必要性,為了在恆星內形成碳,弗雷德·霍伊爾就已經預測到了。實際上,這種能量共振和過程的預測然後真的被發現,對霍伊爾恆星核合成的假說:假設所有的化學元素都是從最初的氫-真正的原始物質-形成的,提供了非常重大的支持。 在過程中的一些副作用是,一些碳元素可能會和氦融合產生穩定的氧同位素,並且釋放出能量: 接下來的反應鏈是氧會再與氦結合生成氖,但再繼續下去就有困難了,因為核自旋規律的限制,結果使得更重的元素不容易在恆星核合成中形成。 這樣的情狀使得恆星核合成創造出來大量的碳和氧,只有一小部分能被轉換成氖和其他更重的元素。氧和碳都是氦燃燒的灰燼,而人擇原理曾被引用來解釋碳和氧在宇宙中被敏感的核共振大量創造出來的事實。 融合的過程能創造的元素只到鐵,更重的(在鐵之外的)元素只要是由中子捕獲創造的。慢中子捕獲(S-過程)生產出大約一半的重元素,另外的一半則可能由快中子捕獲(R-過程)在核塌縮的超新星中創造出來。.

新!!: 氧和3氦過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8號元素元素8氧元素第8號元素酸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