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9 关系: 劍橋大學出版社,加冕,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即位,叛國,君主,大帝,天主教百科全書,太后,太阳神,奥托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安茹伯爵,中世纪,于格·卡佩,作家,傳記,兰斯,共治,王后,神圣罗马帝国,离婚,綽號,總主教,罗马,芭蕾舞,遗产,西法蘭克王國,駕崩,貴族,贡比涅,路易十四,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軍事,阿基坦,阿爾勒,阿波罗,权宜婚姻,法国,法国君主列表,法蘭克人,法蘭西王國,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 (西法兰克),意大利统治者列表,教宗,拉昂,思維二世。
- 960年代出生
- 987年逝世
- 卡洛林王朝
- 打猎意外致死者
- 阿基坦公爵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加冕
加冕,是指將代表權力之冠冕戴上的一種儀式,大多是歐洲君主制的國家才有此俗,一般在君主即位或親政時加冕,相當於東亞傳統的登基儀式。例如英國伊莉沙白二世女王的加冕之登基大典。.
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Karolingi,又译卡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後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卡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在名義上繼承了古典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得卡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卡洛林家族起源於今日法國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蘭克人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並得到軍隊的支持,於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不料丕平竟然打了勝仗,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衝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史稱「丕平獻土」。原來教皇只是屬於宗教上的領導,但因有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關部隊、百姓生活、政府機關運作等等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費時間來管理。也就是說原本教皇只是教會的領袖,但曾幾何時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領袖。所以之後歐洲的一些蠻族國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一般認為,“卡洛林”的名稱,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馬特的拉丁语名字“Carolus”。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死於首位皇帝登基後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叛國
叛國,在法律上,指一個人對其所屬於的國家不忠誠;違背其效忠宣言或與其國家的敵人合作的人會被稱為叛徒。《法律詞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對叛國的定義是:「一個公民協助外國政府推翻或嚴重侵害他所屬的國家,或慫恿外國對他所屬的國家宣戰。」 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國的相似詞是革命,因為革命幾乎會利用國內外一切可用勢力來從事推翻原政府政權的行為,叛國與革命的認定則由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差異,進行革命的人通常會被原始政府視為叛國或密謀顛覆等,被捕後通常會以前述之罪名予以處決、監禁或是驅逐出境(有外國勢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 在一些奉行民族主義的獨裁國家,「叛國」經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異見分子的藉口,被指控叛國的人未必會被提上法庭上,根據客觀的案情證據接受公平審議。這些國家會將不同程度的異見人士動輒標籤為叛國、「賣國賊」,而被國家秘密警察私下緝拿,或動用輿論壓力以達至政治迫害、噤聲等鞏固政權的效果。.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天主教百科全書
《天主教百科全書》(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An International Work of Reference on the Constitution, Doctrine, Discipline, and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或稱舊天主教百科全書(Old Catholic Encyclopedia)或原天主教百科全書(Original Catholic Encyclopedia)是在美國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第一卷完成于1907年3月,其餘三卷完成于1912年,1914年初版圖書總目。其目的是“給予讀者完整的、權威的關於天主教的相關內容、活動和教條的信息”。 該百科全書的出版公司是1905年2月成立於紐約的專為出版此百科全書而設立的羅伯特·阿普頓公司(Robert Appleton Company),編輯部的五位成員也是董事會成員。1912年公司改名為百科全書出版公司(The Encyclopedia Press)。.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太阳神
太阳神的传说见于世界上许多的古老民族。太阳神代表着太阳或太陽星君,成为太阳人格化的神。.
奥托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三世(Otto III,Kaiser,980年7月—1002年1月23日)东法兰克国王(983年—1002年在位),罗马帝国皇帝(996年-1002年)。奥托二世之子。995年亲政以前,由他的母亲狄奧凡諾和祖母阿德莱德摄政。 奥托三世996年进入意大利,册立自己的堂弟格列高利五世为教皇,后者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籍教皇。格列高利五世随即为奥托三世加冕(5月21日)。 奥托三世醉心于恢复罗马帝国,长期驻扎在意大利。1001年,奥托三世因罗马市民发动暴乱才从意大利撤离。他在第二年于意大利去世。 O O O O.
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一世(Otto I,),又译鄂图一世,东法兰克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东法兰克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年由东法兰克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年7月31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 奥托一世坚持他对各部落公国均拥有最高权力,公爵们为此常常造反。938年奥托一世镇压了由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和洛林公爵吉塞尔伯特联合发动的叛乱。929年—941年镇压其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的叛乱。944年奥托一世封自己的女婿康拉德(“红色”)为洛林公爵,此人后来与他反目。946年奥托一世率军干涉法国内战,先支持反对国王的法兰西公爵(卡佩家族的成员),后转为支持西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949年封长子鲁道夫为士瓦本公爵。 奥托一世是最早侵略斯拉夫人的条顿君主之一。950年,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 951年奥托首次入侵意大利,征服伦巴第,自称意大利国王,并与意大利统治者洛泰尔的遗孀阿德莱德结婚。953年洛林公爵与士瓦本公爵发动叛乱,被奥托一世迅速镇压。955年,马扎尔人入侵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奥托一世在奥格斯堡战役中击败长期侵扰德意志的马扎尔人,使之转向定居生活,建立起匈牙利国家。961年,地位虚弱的教皇约翰十二世请求奥托一世进入意大利称王。962年2月2日,约翰十二世为奥托加冕,称颂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奥托此后因意大利问题长期与拜占廷帝国冲突。奥托一世巧妙地利用教会力量来扼制德国诸侯,他授予教会著名的奥托特权(962年),确定了教皇的世俗权力。963年奥托废黜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为教皇。这也开了由皇帝决定教皇人选的先例,成为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965年利奥八世去世后,奥托一世又指定约翰十三世当教皇,不过终于受到了罗马人的反对。奥托一世于是进军意大利,以武力扶约翰十三世上台。966年至972年,奥托一世一直为意大利问题与拜占庭帝国处于战争状态。97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最终承认了奥托的西帝国皇帝头衔。奥托一世在王权无比强大的气氛中去世。.
安茹伯爵
安茹伯爵(法语:comte d'Anjou)是法国古老的贵族称号,以其封地安茹得名。安茹伯国起源于墨洛温王朝时代旧法兰克国家的安茹领地。898年昂热子爵安热尔热的儿子富尔克一世获得安茹伯国,他的直系后代经过联姻发展为安茹家族,从这个家族中产生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安茹王朝。.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于格·卡佩
果·卡佩(Hugues Capet,),一译于格·卡佩,法兰西国王。巴黎伯爵雨果大帝的兒子。祖父為西法兰克国王羅貝爾一世。956年繼承父親為法蘭西公爵。 987年被貴族正式選舉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法國歷史上的卡佩王朝。.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傳記
傳記,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也是早期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傳記並非只是書,也有可能是電影。此外,傳記與小說的分別是相當不同的,雖然許多傳記具有小說的形式,但提到傳記時,還是以「非小說」為定義。傳記即記載一個人的人生,即記載曾經發生在那人生上的事。可以是自傳,亦可以用第三者角度去寫。無論如何,傳記所記載的,都是真實的而並不是虛構。 傳記所記載的並非僅是個人傳記,有時是一個重要團體的紀錄,如中國的十七史百将传,傳記有相當多種的書寫角度,通常依該人物的特性而不同,如政治人物的傳記,會著墨在於他所參與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歷史事件,而演員的傳記就往往加強描寫經歷與羅曼史,至於科學家的傳記,如物理學家理查·費曼的傳記,就著重在他的教育背景,科學成就上面。傳記之中,也包含了自傳。狹義的自傳是由本人寫作而成,然而今日許多知名人物的自傳都由傳記作家代筆,並非他們親筆寫就而成。.
兰斯
漢斯(Reims,,英语读音:,古作Rheims),是位於法國東北部香檳-阿登大區馬恩省的城市。 兰斯是世界著名的香槟城。兰斯的郵遞區號是51100,其中首二位的51代表的是马恩省。.
共治
共治(Collegiality),是一种存在于同僚之间的协作性关系。它也被用来特指罗马天主教会中主教们和教皇共同参与的协作施政。.
王后
王后是王、國王正妻的頭銜,當君主不能稱為皇帝或其他相當的頭銜時,其正室只能稱為王后而不能稱皇后,有些甚至只能稱更次一等的王妃。王后與皇后同樣簡稱為--。.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离婚
离婚,是互为配偶的双方生存期间,透过法律手段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 通常办理离婚程序的过程中,都要面對许多复杂的問題,尤其是子女的撫養權或監護權,以及夫婦間甚至是双方家庭在財產上的分配、以及對其中一方是否支付及支付多少贍養費等問題;而且相当多的夫妻离婚之前会先协议分居。离婚协议书里的内容,该是平等协商后的两全其美的公平结果。离婚亦有与死去的配偶离婚的例子,日本等部份國家接受死後離婚的登記,但現代社會已較少這種需要,不过丧偶的情况下也能算是离婚。在信奉天主教為多數的国家,离婚曾是禁止的,但现已自由宽松。如今,目前世界上仅有梵蒂冈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不允许离婚。在菲律宾,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是宣布婚姻为「無效婚姻」。 在不同的社会和民族中,离婚的原因和难度也各不相同。在肯尼亚的古希人中,不育或阳萎是离婚的理由。而在一些印第安人中,比如雅甘人,如果人们认为丈夫残忍或者无法抚养家庭,那么离婚是被视为公正的。.
綽號
綽號是人的一種非正式的名字,是別名的一種。表示親密或喜愛的綽號也叫暱稱;表示幽默感或嘲弄的綽號也叫諢號(渾號)、諢名(渾名)。 在某些場合下,人們習慣不使用本名,而是用綽號來代替,表示關係親密、喜愛之情、幽默感或嘲弄等意味。從綽號產生、獲得(對於本人來說)的角度來說也稱作外號,意思是其他人所取的名字,儘管綽號可能並不被本人所接受。 在粵語地區,綽號亦被稱作為“花名”。.
總主教
总主教,也翻譯為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階聖職人員,根据天主教及聖公會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會設有一個總教區,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則稱為總主教;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不過這一職銜在聖秩聖事三階級的分類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頭銜簡稱為『abp.』.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遗产
遗产在民法学中指死者留下的财产總數或各種法律關係所取得之權利或義務、或物之占有等非專屬於被繼承人之標的,皆屬之;這些財產權利、義務等,會依相關法律規定、被繼承人生前之意願表示如遺囑等處理。后来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或物质财富,如文化遗产。有些人生前立遺囑、用信託方式或離世後遺產繼承人將財產捐贈社會公益,前者如遺贈,後者則為取得遺產之繼承人依被繼承人遺志另外為捐贈之處分行為。.
西法蘭克王國
西法蘭克王國(法語:Francie occidental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987年。.
駕崩
駕崩,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在漢文化圈中表示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贡比涅
貢比涅(或譯康白尼,Compiègne;旧译:康边)是一座法國的城市,位于上法兰西大区瓦兹河畔,離首都巴黎東北80公里,是瓦兹省的一个副省会。1430年聖女貞德在這裡被擒獲,轉賣給了英國人。1918年德国向法国投降的协议和1940年法国向德国投降的协议,都是在该城郊区森林的一个小火车站签订的。.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
(海外归来者)路易四世(Louis IV d'Outremer,)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936年—954年在位),父亲是西法兰克国王(常等同于法国国王)夏尔三世,母亲是英格兰国王长者爱德华之女威塞克斯的艾吉芙。.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阿爾勒
阿尔勒(法语:Arles; 加斯科:Arle)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羅訥河口省境內,人口約5萬人。.
阿波罗
阿波罗(Απόλλων,Apollō)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同时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又称福玻斯(Φοίβος,意为「闪耀者」,现代希腊语转读为菲比斯。)他是最高神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儿子,月亮与狩猎女神阿蒂蜜絲的孪生弟弟,由姊姊接生而出。 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或七弦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他是音乐家、诗人和射手的保护神。他是光明之神,从不说谎,光明磊落,在其身上找不到黑暗,也被称作真理之神。他非常聪明,通晓世事,是预言之神。他把医术传给人类,是医药之神。他还精通箭術,百发百中,从不失手。他同时掌管音乐、医药、医术、预言,是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最俊美的神祇,也象征着男性之美。 作为德尔斐的守护神,阿波罗向德尔斐神庙发布神谕。医药与治疗都与阿波罗與他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有关,同時阿波罗也可以带来病痛和瘟疫。阿波罗是殖民地的守护神,也是牧羊人的守护神。作为缪斯的领导,他在她们合唱时作指挥。荷米斯为他创造了里拉,这种乐器也成为了阿波罗的标志。为阿波罗唱的颂歌称作paeans。 早期希腊时期,尤其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阿波罗作为太阳神赫利俄斯,以及他与月之女神齐名的孪生姊姊阿耳忒彌斯, 被人们广为知晓。然而,约瑟夫·福特劳斯(美国学者,致力于希腊宗教研究)却声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奥古斯通文献中发现:阿波罗和太阳神赫利俄斯没有任何关联。直到公元三世纪,阿波罗和太阳神在希腊文学和神学的文献中一直都是被分开提及的¹。.
权宜婚姻
权宜婚姻是指一种并非基于爱情的婚约,是家族或个人为了得到某种重要的权益而屈从的婚姻。又稱政治婚姻。 权宜婚约的大多是有与家族或国家之间为了保护财产、商業利益及政治地位而订立,例如和親。有不少是包辦婚姻。.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法国君主列表
法国君主列表从第一位法兰克人之王法拉蒙德开始列起。法兰西君主(monarque de France)自中世纪开始统治法兰西,其正式头衔起先是“王”(Roi),拿破仑一世增加了“皇帝”(Empereur)的称号,一直到1870年法兰西的君主制被彻底推翻,法兰西歷代君主的统治才告终结。Sullivan, William.
法蘭克人
法兰克人(Franci 或 gens Francorum,Franks)是对历史上居住在莱因河北部法兰西亚(Francia)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的总称。.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Royaume de Franc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987年至1792年,並在1814年至1815年及1815年至1848年間復辟。 987年,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直至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恐怖時代及拿破崙的第一帝國時代。1814年,法蘭西的王權復辟,直至1848年,由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共和推翻王室統治,法蘭西的王政時代才宣告結束。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及奧爾良王朝(Orléans)。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
洛泰尔(Lothaire de France,)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倒数第二位国王(954年—986年在位),西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与王后萨克森的格尔贝格之子。他去世后不久加洛林王朝绝嗣,被卡佩王朝取代,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兰西王国。由于法兰西王国直接继承于西法兰克王国,所以作为西法兰克国王的他也被承认为法国国王。.
洛泰尔一世 (西法兰克)
#重定向 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
意大利统治者列表
本条目列出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对大部分意大利领土尤其是伦巴底地区拥有统治权的各统治者名单。 关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统治者,请参考主题条目:.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拉昂
拉昂(Laon,),旧译"琅城",法国北部城市,上法兰西大区埃纳省的省会,下辖拉昂区。.
思維二世
教宗思維二世(Silvester PP.,約950年—1003年5月12日),本名歐里亞克的葛培特(Gerbertus Aureliacensis),於999年4月2日至1003年5月12日岀任教宗。他因為他在學術上的提倡而知名,比如重新引入消失在拉丁世界的希臘算盤與星盤,他本人據說也掌握了製作星盤的技術。 原先出身貧寒的他因才華而獲巴塞隆納公爵波萊爾贊助學習,並在972年時獲得蘭斯總主教阿達爾貝羅重用,然而之後卻捲入卡佩王朝建立者于格·卡佩的政爭中,于格在988年支持阿諾夫(Arnulf)擔任蘭斯總主教,然而阿諾夫卻在日後支持其叔父也是于格的政敵下洛林公爵查理,因此于格在991年時以葛培特取而代之。但是這個做法卻遭致時任教宗若望十五世反對,並於995年在穆松舉行會議撤銷于格的命令,這個決議在隔年由若望的繼承者額我略五世在奧托三世的支持下實行。阿諾夫獲平反回復原職,葛培特被撤除蘭斯總主教職位,最後成為奧托三世的家庭教師。然而999年額我略去世,葛培特卻獲選為教宗思維二世。.
另见
960年代出生
987年逝世
- 沈倫
- 路易五世 (西法兰克)
卡洛林王朝
- 丕平四世
- 于格·卡佩
- 加洛林王朝
- 博索尼德王朝
- 卡洛曼 (巴伐利亚国王)
- 卡洛曼 (查理·马特的長子)
- 卡洛曼一世
- 卡洛曼二世 (西法兰克)
- 图尔的埃芒加德
- 奧爾良的厄門特魯德
- 查理·马特
- 查理三世 (西法兰克)
- 查理曼
- 矮子丕平
- 秃头查理
- 約翰內斯·司各特·愛留根納
- 胖子查理
- 虔誠者路易
- 路易三世 (西法兰克)
- 路易二世 (西法兰克)
- 路易五世 (西法兰克)
- 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
- 阿努爾夫 (梅斯)
- 青年查理
打猎意外致死者
- 克里斯蒂安五世
- 威廉二世 (英格蘭)
- 巴西尔一世
- 巴赫拉姆五世
- 桑尼思·米兒扎
- 理查德 (贝尔奈公爵)
- 约翰·汉宁·斯皮克
- 约翰二世 (拜占庭)
- 美尼斯
- 腓力四世 (法兰西)
- 路易五世 (西法兰克)
阿基坦公爵
- 亨利二世 (英格兰)
- 亨利六世 (英格兰)
- 威廉一世 (阿基坦)
- 岡薩洛 (阿基坦公爵)
- 理查一世
- 路易七世 (法兰西)
- 路易五世 (西法兰克)
- 阿基坦公爵
- 阿基坦的埃莉诺
亦称为 路易五世 (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