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加洛林王朝

指数 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Karolingi,又译卡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後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卡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在名義上繼承了古典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得卡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卡洛林家族起源於今日法國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蘭克人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並得到軍隊的支持,於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不料丕平竟然打了勝仗,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衝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史稱「丕平獻土」。原來教皇只是屬於宗教上的領導,但因有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關部隊、百姓生活、政府機關運作等等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費時間來管理。也就是說原本教皇只是教會的領袖,但曾幾何時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領袖。所以之後歐洲的一些蠻族國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一般認為,“卡洛林”的名稱,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馬特的拉丁语名字“Carolus”。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死於首位皇帝登基後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

28 关系: 卡佩王朝卡洛林文艺复兴墨爾森條約墨洛溫王朝安塞吉塞主教丕平丕平獻土伦巴底人兰登丕平勃艮第公國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羅馬帝國西法蘭克王國阿努爾夫 (梅斯)虔誠者路易查理大帝查理曼東法蘭克王國梅斯法国法蘭克人洛林日耳曼人教宗教宗良三世拉丁语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新!!: 加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 · 查看更多 »

卡洛林文艺复兴

卡洛林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發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的卡洛林王朝,由查理曼及其後續者在歐洲推行的文藝的復興運動,主要的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 當時歐洲普遍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除了教士以外,幾乎沒有人會讀書,而低级教士的--也是很低的,同樣缺乏教育。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查理曼廣納歐洲的優秀學者来到帝国,恢復和興辦學校與圖書館,形成了文藝復興的局面。.

新!!: 加洛林王朝和卡洛林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墨爾森條約

《墨爾森條約》(法語:Traité de Meerssen,德語:Vertrag von Meersen)為西法蘭克王國君主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及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於公元870年所簽署的條約。 843年,法蘭克王國君主虔誠路易的三位子嗣,洛泰爾(Lothair)、禿頭查理及日耳曼人路易共同簽署《凡爾登條約》,把法蘭克王國分成「中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及「東法蘭克王國」三個部份。855年,控制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泰爾去世,他的三個子嗣,再次把中法蘭克王國分為三份,分別是北部的洛林和普羅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而他們亦各自管理自己的領地。可是,管理北部兩片領地的兒子相繼在863年及869年去世,這使得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的君主共同把中法蘭克王國瓜分。最後,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羅旺斯兩地,而意大利則繼續維持現狀。由於這條條約在今日荷蘭的墨爾森(Meerssen)簽署,因而得名。 而這條條約亦界定今天德、法、意三國國界的基本雛型。.

新!!: 加洛林王朝和墨爾森條約 · 查看更多 »

墨洛溫王朝

墨洛温王朝(,又譯梅羅文王朝或梅羅文加王朝)是一个法兰克人王朝和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希尔德里克一世,王朝的创立者,在457年第一次被文献提及 ,之后他的儿子克洛维一世在481年降服了高卢北部和中部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在此之后一直统治着法兰克王国直到751年3月希尔德里克三世被矮子丕平废黜为止。墨洛温王朝的扩张让法兰克王国获得除塞普提马尼亚以外的所有高卢地区。 由于遵循法兰克人的诸子均分制,导致自克洛维一世之后墨洛温王朝对法兰克王国全境的统治变得断续,对土地持续的分割导致王朝后期宫相逐渐掌握大权并最终使得王朝被加洛林王朝的建立者矮子丕平推翻。但由墨洛温王朝引入的基督教文化一直影响着法兰克王国与其后继国家的发展。.

新!!: 加洛林王朝和墨洛溫王朝 · 查看更多 »

安塞吉塞

安塞吉塞(Ansgise、Ansegus、Anchises,被殺),墨洛溫王朝奧斯特拉西亞的軍事將領。梅斯敎區主敎及奧斯特拉西亞行政官梅斯的阿努爾夫的兒子、奧斯特拉西亞宮相蘭登丕平的女婿,妻子為。安塞吉塞是阿努爾夫家族成員,成為後來的卡洛林王朝始祖,赫斯塔的丕平的父親、查理·馬特的祖父、矮子丕平的曾祖父及加洛林帝國創建者查理曼的玄祖父。 最初,安塞吉塞因為父親的關係成為墨洛溫王朝奧斯特拉西亞國王西吉貝爾特三世的臣子,任職公爵及將領。643年或644年,他與宮相蘭登丕平的女兒白加結婚,將奧斯特拉西亞兩大家族丕平家族及阿努爾夫家族結合,成為奧斯特拉西亞權貴,成就日後後代能壟斷法蘭克王國宮相一職,逐漸取代墨洛溫王朝,建立卡洛林王朝。 安塞吉塞的逝世有很多不同的傳記,主流來源是他於669年被的後人加德溫所殺以報復他的舅子老格里摩爾德於643年派人謀殺奧托,亦有說是報復老格里摩爾德的兒子奧斯特拉西亞國王希爾德貝爾特於662年被殺而為的。.

新!!: 加洛林王朝和安塞吉塞 · 查看更多 »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新!!: 加洛林王朝和主教 · 查看更多 »

丕平

#重定向 矮子丕平.

新!!: 加洛林王朝和丕平 · 查看更多 »

丕平獻土

#重定向 矮子丕平.

新!!: 加洛林王朝和丕平獻土 · 查看更多 »

伦巴底人

伦巴底人(Langobardi/Longobardi)是日尔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瑞典南部。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日意大利)的北部。 公元1世纪时,他们已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居于日耳曼尼亚西北部的萨克森一带。当时在公元98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早已在其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有了对那时居住在今日德国易北河下游伦巴底人的记载。5世纪末时,伦巴底人分布到今日所谓奥地利的地区。6世纪初,他们到达潘诺尼亚,今日的匈牙利西部和斯洛伐克。 569年春,在阿尔博因的领导下,伦巴底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族群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占意大利北部。 7世纪,洛塔列(636年——652年在位)主持编纂了伦巴底王国第一部成文法——《伦巴底法典》(又名《洛塔列法典》)。 8世紀時,利乌特普兰德逐漸征服仍處於东罗马帝國統治下的義大利地區。當倫巴底國王入侵罗马教宗的轄區時,教宗斯蒂芬二世向法蘭克國王丕平三世求援,756年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把夺回的领土献给教皇,成立了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773年丕平三世的儿子查理大帝包圍了倫巴底首都Ticinum(今帕维亚),並俘獲了倫巴底國王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同时他也是查理曼的岳父),結果查理曼兼任法蘭克和倫巴底國王,倫巴底人對義大利的統治自此結束。 Category:古日耳曼人 Category:日耳曼人.

新!!: 加洛林王朝和伦巴底人 · 查看更多 »

兰登丕平

#重定向 兰登的丕平.

新!!: 加洛林王朝和兰登丕平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公國

勃艮第公國(Duché de Bourgogne;,又譯勃艮地王國)由於9世紀建立,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一些地區。在腓力二世(大膽者)當政時期(1363年—1404年),勃艮第公國的軍事和政治勢力有所擴展,亦獲得了佛蘭德、阿圖瓦、弗朗什孔泰(又稱勃艮第伯國)以及其他地區;在腓力三世(好人)當政時期(1419年—1467年),又獲得了布洛涅伯爵領地、盧森堡以及尼德蘭的一部分和皮卡第。勃艮第公國在查理公爵(大膽者)統治之下(1467年—1477年),勢力達到頂峰,並與法國爭雄。然而,1477年查理公爵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 法国原勃艮第大区的大部分地区旧为勃艮第公国属地。.

新!!: 加洛林王朝和勃艮第公國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加洛林王朝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加洛林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加洛林王朝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西法蘭克王國

西法蘭克王國(法語:Francie occidental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987年。.

新!!: 加洛林王朝和西法蘭克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努爾夫 (梅斯)

阿努爾夫(Arnulf of Metz, Arnulf von Metz, Arnoul de Metz,580年-641年7月18日)是法兰克王国奧斯特拉西亞的貴族,天主敎司祭。加洛林家出身之一。一稱爲聖梅斯的阿努爾夫。 590年後,阿努爾夫出任奧斯特拉西亞公國的行政官。610年,他敍任天主敎司祭。613年,阿努爾夫和蘭登的丕平等與紐斯特里亞國王克洛泰爾二世內通,出賣年幼的國王西吉貝爾特二世及其曾祖母布倫希爾德,令他們在埃納之戰中被打敗及被俘虜,最後被殺。法兰克王国因此而統一。同年他在梅斯敎區主敎被任,再任奧斯特拉西亞公國的行政官。629年,他辞任主敎職,同隱修者生活。死后他被追崇为天主敎及东正教的聖人之一。.

新!!: 加洛林王朝和阿努爾夫 (梅斯) · 查看更多 »

虔誠者路易

虔誠者路易,即路易一世(Louis Ier,),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和皇帝(814年1月28日—840年6月20日在位),查理大帝的兒子與繼位者。.

新!!: 加洛林王朝和虔誠者路易 · 查看更多 »

查理大帝

#重定向 查理曼.

新!!: 加洛林王朝和查理大帝 · 查看更多 »

查理曼

查理曼(Charles Ier le Grand、Charlemagne,Karl I der Große,Carolus Magnus,()或稱「查理大帝」,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68年—814年)。華語中流行的譯名「查理曼大帝」是法文的錯譯,因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magne)由拉丁语「伟大的」(magnus)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此一譯法是法文的錯譯,「曼」字本身便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應譯作「查理大帝」,或把该詞音譯作「查理曼」。http://chowkafat.net/Term.html 查理曼是矮子丕平最年長的兒子,在768年丕平去世後繼承王位,起初,查理曼與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治王国。卡洛曼一世在771年突然無故去世,令查理曼成為法蘭克王国獨一無二的统治者。他繼續了父親的傾向教皇的外交政策及成为教皇的保護國,將倫巴底人的勢力驅逐出北意大利及領導入侵穆斯林的伊比利半島。他也攻擊東方的撒克逊人,強迫他們皈依天主教,否則處決,他也参與了的策划。查理曼在800年的聖诞節受教皇李奧三世於罗马老圣伯多禄大殿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文明的啟導者」,權力逹到了顛峰。 自羅馬帝国以來,查理曼首度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為後世的法国、德国以及低地諸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奠下了基石。他在768年登上法兰克王国王位及在774年取得意大利王国的国王頭銜。自800年起,為羅馬人的皇帝,是西欧自西羅馬帝國覆亡三個世纪後的首位受認可的皇帝。其所建立的大法蘭克被稱為加洛林帝國。自此被稱為「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查理曼的统治帶動了卡洛林文藝復興,是西方教會一段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的興盛時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后世所有的神聖羅馬皇帝都認為其王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國,一直至到最後一位皇帝弗朗茨二世,以及最後的法国君主和德国君主。 但是,東方正教會視查理曼為一位具爭議性的人物,指他是不正統的君主,這是由于他對和子說的支持,以及只是受羅馬主教指定為合法的羅馬皇帝,而不是像伊琳娜女皇那樣的羅馬正统。诸如這種猜度導致了1054年羅馬與君士坦丁堡最终的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查理曼於814年去世,當了皇帝超过十三年。他被安葬於(帝国自由城市),该城現在處於德國境內。他在生時有四段婚姻及生有三位合法兒子,但只有幼子虔诚者路易存活下來繼承他的帝国。 查理曼是扑克牌与法国塔罗牌红心K上的人物。.

新!!: 加洛林王朝和查理曼 · 查看更多 »

東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德語:Ostfrankenreich)為中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10世紀。.

新!!: 加洛林王朝和東法蘭克王國 · 查看更多 »

梅斯

梅斯(Metz,IPA:),法国洛林地區首府,位於洛林大區摩泽尔省。.

新!!: 加洛林王朝和梅斯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加洛林王朝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人

法兰克人(Franci 或 gens Francorum,Franks)是对历史上居住在莱因河北部法兰西亚(Francia)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的总称。.

新!!: 加洛林王朝和法蘭克人 · 查看更多 »

洛林

洛林(Lorraine;Lothringen)是法国東北部大區,北鄰比利時、盧森堡及德國。面积23,547km²,人口2,310,376。下轄默爾特-摩澤爾省(54)、默茲省(55)、摩澤爾省(57)、孚日省(88),首府梅斯,历史上的首府曾为南锡。 2016年1月1日起,阿爾薩斯、香檳-阿登和洛林等三個大區合併成大東部大區。.

新!!: 加洛林王朝和洛林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加洛林王朝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加洛林王朝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良三世

教宗聖利奥三世(Sanctus Leo PP.)生於750年,卒于816年6月12日,於795年12月26日—816年6月12日出任教宗。 ,799年遭罗马贵族反对,他被迫出亡,求救法兰克国王查理,查理引兵到罗马,恢復利奥三世权位。800年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加冕,称为“罗马人皇帝”,以後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离开罗马后,罗马内部斗争又起。.

新!!: 加洛林王朝和教宗良三世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加洛林王朝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