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8 关系: 博物馆,卡佩王朝,卢森堡,南锡战役,大胆的查理,奥依语,居斯塔夫·埃菲尔,中世纪,中世纪拉丁语,布鲁塞尔,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弗朗什孔泰,低地国家,匈奴,匈人,北海 (大西洋),嘉美,哈布斯堡王朝,勃艮第,勃艮第十字旗,勃艮第人,勃艮第的瑪麗,勃艮第王朝,勇士查理,皮卡第,犹太教,神圣罗马帝国,第戎,约翰二世 (法兰西),罗马天主教,罗马人,罗贝尔一世 (勃艮第),羅馬帝國,瑞士,瓦盧瓦王朝,百年战争,芥末醬,莎当妮,莱茵河,聖女貞德,菲利普三世 (勃艮第),菲利普二世 (勃艮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黑比诺,舊瑞士邦聯,薄酒萊葡萄酒,金羊毛骑士团,艾菲爾鐵塔,查理 (勃艮第公爵),法兰德斯,... 扩展索引 (8 更多) »
- 勃艮第歷史
- 已不存在的公國
- 法国公国
- 法国历史上的公国
- 法国行省
博物馆
博物館(拉丁语、德语、英语、荷兰语: Museum)又稱博物院,是安置一套文物典藏的建築物或機構。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位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質的博物館位於較小城市、城鎮甚至鄉村。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 在古代的博物館,例如亞歷山卓的繆斯,其地位相當於現代的研究所。近代早期的博物館始於富裕的個人、家庭或藝術的私人蒐藏,而且是珍罕或奇特的自然物件與文物展示給中上階級。現在博物館遍佈世界各地,類型也非常多,對大眾有償或無償開放。.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博物馆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卡佩王朝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卢森堡
南锡战役
南錫戰役(Battle of Nancy)於1477年1月5日,發生於洛林公國的首都南錫郊外的戰役。是勃艮第公爵勇士查理與洛林公爵勒內二世之間爆發的中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爭最後為勒內二世取得勝利,而勇士查理的遺體在戰役結束後三天才被發現。.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南锡战役
大胆的查理
#重定向 大膽查理.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大胆的查理
奥依语
奥依语(langue d'oïl),是罗曼语族的一支,源自现在法国卢瓦尔河以北、一部分比利时和海峡群岛的地区。 Langue d'oïl 通常是指整个奥依语支的语言,而最多人说的 langue d'oïl 是法语。但是有时,langue d'oïl 又用来指除法语外的所有 oïl 语言。自从20世纪中叶之后,在法语中若指整个语支的语言,改用了复数形式的 langues d'oïl 来表示。 在历史角度上, langue d'oïl 指旧法语,以便区分高卢-罗曼语支,如奥克语。.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奥依语
居斯塔夫·埃菲尔
亞歷山大·居斯塔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祖先來自德國。他是一位法國工程師,金屬結構專家,也是一位作家。.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中世纪
中世纪拉丁语
中世纪拉丁语(Medieval Latin)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使用的拉丁语。它继承自后期拉丁语,从4-5世纪一直延续到约公元15世纪,才为文艺复兴拉丁语所取代。这一阶段拉丁语仍然是教会与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上层语言,同时通俗拉丁语也迅速地发生改变,与古典拉丁语的差异越来越大而渐渐变为各种罗曼语;从某些中世纪拉丁语作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从通俗拉丁语新生出的各罗曼语言对拉丁语文学的影响。 与古典拉丁语相比,中世纪拉丁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拼写上。原 ae 和 oe 二合元音变为 e/ę 和 e,同时有些词中的 e 二合元音化。希腊语地位的降低使拉丁语 y 和 i 的使用变得混乱,互换现象渐增,甚至出现在拉丁语固有词汇上。 在中世纪拉丁语末期,随着彼特拉克注意到中世纪拉丁语与古典拉丁语的差别,并重新激发对西塞罗的赞美,中世纪拉丁语开始成为文艺复兴学者嘲弄的对象,他们将优雅的西塞罗用语视为拉丁语的典范。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拉丁语的起始。不过,尽管拉丁语仍然被视为上层语言,但由于各罗曼语发展日臻成熟,此时对于不再“活生生”的拉丁语的复兴却使拉丁语略显僵化而做作。 Category:拉丁语 Category:中世纪.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中世纪拉丁语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布鲁塞尔
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康拉德二世 Konrad II (约990年—1039年6月4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024年—1039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27年加冕)。当萨克森王朝绝嗣后,他于1024年当选为国王,开始了萨利安王朝在德国的统治。 康拉德二世是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按母系来看他与萨克森王朝有亲属关系。他由沃尔姆斯主教抚养长大。当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于1024年无嗣而终后,他当选为国王,并于当年9月8日在美因茨加冕。 康拉德二世继续萨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诸侯的政策。他在与诸侯的斗争中争取小封侯的支持,帮助他们不被大封建主所欺凌。1037年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颁布所谓“封地法”,规定贵族的采邑为世袭,以免大领主肆意兼并小领主的领地。这些积极的措施保证了王权的加强。康拉德二世并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传统做法(所谓主教叙任权),巩固王室对教会的有效控制。 1028年,康拉德二世趁波兰国内发生动乱之机,从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夺取了上卢日策。 1032年,阿尔勒国王鲁道夫三世死后无嗣,他把自己的王国(包括早先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勃艮第王国,由于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二世933年与普罗旺斯统治者于格的政治交易,后来都归鲁道夫二世统治)遗赠给了康拉德二世。到1034年,康拉德二世已经压服所有反对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王国的面积相当大,它几乎包括了今天法国东南部的大部分领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内两块法国主要封建领地。不过它并不包括较小的勃艮第公国(由法国卡佩王室的一个分支统治)。康拉德二世把它转给了自己的儿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三世)作为采邑。 1039年,康拉德二世病逝于乌德勒支(在今天的荷兰)。.
弗朗什孔泰
#重定向 弗朗什-孔泰.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弗朗什孔泰
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de Lage Landen,les Pays-Bas),又譯低地諸國,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稱呼,廣義包括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以及法國北部與德國西部;狹義上則僅指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三国,合稱“比荷卢”(Benelux)或「荷比盧」。 地理學家們在有關歐洲的地理著作,常把比、荷放在一起敍述。由於比、荷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同盧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稱為荷蘭(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後,人們仍稱比、荷為“低地國家”。.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低地国家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匈奴
匈人
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東歐,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国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懷疑這兩個民族係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最早期的匈人屬蒙古人種,與匈奴相同,而後期的匈人應屬於圖蘭人種(歐亞混血)。.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匈人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嘉美
#重定向 佳美.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嘉美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哈布斯堡王朝
勃艮第
勃艮第(Bourgogne,),又譯勃艮地 、布根地、博根地,法國中部大區,面積3萬1582平方公里,人口163萬3891人(2007年統計數字)。下轄科多爾省(21)、涅夫勒省(58)、索恩-盧瓦爾省(71)、約訥省(89)。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但勃艮第大區政府所在城市第戎卻以生產芥末而聞名遐邇。 2016年1月1日,弗朗什-孔泰大区与勃艮第大区合併为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
勃艮第十字旗
勃艮第十字旗 (Cruz de Borgoña),其起源能追溯回十五世紀早期(據傳能追溯到1408年),於百年戰爭中與英格蘭結盟並宣稱擁有法蘭西王國的王位繼承權的勃艮第公爵。爾後在1506-1701年間被西班牙用作其海軍軍艦旗,且在1843年以前一直作為陸軍軍旗使用,且至今仍能見於西班牙的軍服配色、徽章、肩章,以及連隊旗幟上。理論上認為其最早從1506年起便被西班牙使用,出現於腓力一世的勃艮第人護衛隊使用的旗幟上,然而1525年被認為可能是個更準確的年份。其設計為一白底的紅色的聖安德魯十字,像一對交叉的,被粗糙修剪過的樹枝。.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十字旗
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勃艮第語:Börguntan,Burgundiōnes, Burgundī,Burgundar,Burgundians,Burgendas,Βούργουνδοι))属于东日耳曼民族的部落,可能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移居到丹麦的,勃恩霍姆岛在古丹麦语中称为勃艮第霍姆,就是勃艮第岛,然后又向欧洲大陆迁徙,古代关于维京人的诗歌说他们是从“勃艮第”来的,因此被称为勃艮第人。.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人
勃艮第的瑪麗
勃艮第的瑪麗(Marie de Bourgougne,Maria van Bourgondië,),勃艮第公國瓦盧瓦王朝女爵(1477年起),勇士查理與妻子波旁的伊莎貝拉的獨生女。 瑪麗於1457年在布魯塞爾出生。她的教父是當時;流亡在勃艮第公國的法國王太子路易,路易以他的母親安茹的瑪麗的名字為她命名。當時的勃艮第公爵是瑪麗的祖父好人菲利普並不為瑪麗的誕生而喜悅,他連瑪麗的浸禮也沒有出席,因為他認為瑪麗只是他的孫女,並非男嗣。祖母葡萄牙的伊莎貝拉卻為她的孫女誕生而喜悅。 1467年,好人菲利普逝世,將勃艮第公國留給兒子勇士查理和他的只有10歲的後繼人瑪麗。因為瑪麗是勇士查理唯一的後嗣,將來可能會繼承富庶的勃艮第公國,所以瑪麗被很多王族公子所追求。5歲時,父親已經為她向未來的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提親,後來又與路易十一的弟弟貝瑞公爵查理談婚論嫁。當路易十一誕下兒子查理後,雖然查理比瑪麗年輕十三歲,仍然希望兩人成婚。 1477年,勇士查理與瑞士軍隊作戰時身亡,當時20歲的瑪麗因此即位為女爵。她為保住國家不為法蘭西王國所入侵,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馬克西米利安,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訂婚。同年成婚。 瑪麗因其美貌與能力而受到人民爱戴,她最大的貢獻是廢除過去的中央集權會議,改為低地諸國推派代表的合議制,賦予各國一定的自治權,可惜瑪麗在1482年3月27日死於騎馬意外,年僅25歲。.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的瑪麗
勃艮第王朝
勃艮第王朝(Casa de Borgonha, )是卡佩王朝的一個支系,先祖是勃艮第的罗贝尔一世,而他是法蘭西國王罗贝尔二世的小儿子。 勃艮第王朝从1032年至1361年統治勃艮第公國。王朝直系在1361勃艮第的菲利普一世的死亡而滅絕。他的公囯由约翰二世继承,因爲他的母亲是勃艮第王朝的成员,所以公国由瓦盧瓦王朝,當時統治法国的王朝繼承。 勃艮第王朝的主要成员包括:.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王朝
勇士查理
#重定向 大膽查理.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勇士查理
皮卡第
卡第(Picardie)是法国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大区,它下属三个省:埃纳省 Aisne(02)、瓦兹省 Oise(60)和索姆省 Somme(80)。.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皮卡第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犹太教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神圣罗马帝国
第戎
戎(Dijon),法国东部城市,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的首府和科多爾省的省会,也是该大区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距离巴黎东南大约290公里。第戎历史悠久,其城市建于罗马时代,中世纪时为勃艮第王国(Royaume de Bourgogne)的首府,现市内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第戎地势平坦,除武士河(l'Ouche)和勃艮第运河(Canal de Bourgogne)外,市内无大型河流。第戎总体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因其地理位置距离海岸线较远,大陆性特征较为明显,即夏季干燥,冬季较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勃艮第也是法国四大美食之都之一,蜗牛菜、芥末、勃艮第牛肉火锅等都是第戎的传统美食,第戎附近也是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产区(AOC Bourgogne)。.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第戎
约翰二世 (法兰西)
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瓦盧瓦王朝第2位国王。 約翰二世是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的兒子,母親為勃艮第的瓊。1332年,13歲的約翰在其父安排下迎娶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的約翰的17歲女兒。其後約翰被封為諾曼第公爵。1350年,約翰在其父腓力六世死後繼承王位。1356年約翰在普瓦捷战役失败后被黑太子爱德华俘虏押回英格兰,他把儿子安茹公爵路易一世留下做人质後,約翰二世回国去筹赎金,不料路易其後逃跑了,约翰二世严格遵守了骑士制度的信条,他自愿返回英国做人质,更在数月后死去,因为这个缘故他被称做“好人約翰”(Jean le Bon)。 J J J.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罗马天主教
罗马人
#重定向 羅馬公民.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罗马人
罗贝尔一世 (勃艮第)
羅貝爾一世,法國贵族领主,卡佩王朝第一位勃艮第公爵,於1032年-1076年在位。羅貝爾一世是法國國王(虔誠者)羅貝爾二世與王后阿爾勒的康斯坦絲之幼子、及于格二世及亨利一世的弟弟。 1025年,當羅貝爾的長兄于格二世逝世後,羅貝爾聯合其兄長亨利一世在母親的支持下,共同反對父親羅貝爾二世的統治,將羅貝爾二世打退回巴黎。1027年,父王羅貝爾二世還健在時,兄長亨利一世即已加冕。但是他的母親康斯坦絲卻希望自己的小兒子羅貝爾繼承王位。1031年,羅貝爾二世逝世後,當亨利一世成為唯一的統治者時,羅貝爾便在康斯坦絲的支持下,對抗亨利一世,導致發生內戰。1032年,亨利一世只好將1016年他的父親封給自己的封地-勃艮第改封給羅貝爾,羅貝爾使成為卡佩王朝第一位勃艮第公爵。1047年,羅貝爾一世統治勃艮第時,是一位貴族強盜,他搜挖教會的財產。1055年,羅貝爾一世捨棄他的妻子,刺殺了她的兄長及謀殺她的父親。1076年,羅貝爾一世逝世。他的長子于格早於1059年的一場戰爭中死去,而次子亨利亦早於他逝世。所以死後由其孫子于格成為勃艮第公爵。.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羅馬帝國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瑞士
瓦盧瓦王朝
卢瓦王朝是卡佩王朝的支系,继卡佩家族后承继法国王权,并于1328至1589年间统治法兰西。家族地位较低的成员在阿朗松,安茹,勃艮第和奥尔良建立其支系。 瓦卢瓦家族源起于查理(1270-1325),法国国王腓力三世的三子。基于1316年當時的王位繼承規定(萨利克法典),王族女性及其男性后裔(如納瓦拉女王及英國國國王愛德華三世)不得继承法国王位,因此查理之子繼位為腓力六世。.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瓦盧瓦王朝
百年战争
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百年战争
芥末醬
芥末醬,也稱芥末、芥辣或芥辣醬,芥末醬為一種芥末色稠狀物,具有強烈鮮明的味道,由芥菜类蔬菜的籽研磨摻水、醋或酒類調製而成,亦會添加香料或是其它添加劑藉以增香或是增色,如添加姜黃(增色及增香)。芥菜类蔬菜的三个種類的籽,包括白或黃芥末籽、褐色芥末籽或稱印度芥末、黑芥末籽都可以用于制作芥末。濃烈的芥末醬多會引起口腔以及呼吸道流暢不適,具一定之刺激性。.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芥末醬
莎当妮
霞多丽(亦译莎当妮;Chardonnay,法文发音为“莎导乃nāi”),属欧亚种,原产自法国勃艮第,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号称葡萄皇后。可以酿造变化多端的白葡萄酒。.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莎当妮
莱茵河
萊茵河(Rhein;瑞士德语:Rhy;Rhin;Rijn;Rein;Rhine)是一條歐洲国际河流,發源於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區,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于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全長约1,232公里,通航區段為883公里,流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是欧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 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許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與鹿特丹等。在歷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擔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萊茵河沿岸有許多葡萄園,也有許多古堡和田園村鎮。從美因茨到科布倫茨的萊茵河段風景優美,沒有架設任何橋樑,全靠擺渡過河,目的是為了保存該河段的自然風貌。.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莱茵河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是法國的军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兰西王国軍隊對抗英格兰王国軍隊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以火刑。 貞德生前不識字,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传说在她16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天主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兰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為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兰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鲁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兰军队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将贞德封为圣女。 貞德成為后世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代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眾多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與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聖女貞德
菲利普三世 (勃艮第)
菲利普三世(好人)(Philippe III le Bon;)瓦卢瓦王朝的第三代勃艮第公爵(1419年—1467年在位),百年战争末期欧洲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菲利普二世 (勃艮第)
(勇敢的)菲利普二世(法语:Philippe II le Hardi,1342年1月15日~1404年4月27日)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位勃艮第公爵(1363年~1404年在位)。 菲利普二世是法國國王约翰二世(好人)的第四子,生于蓬图瓦兹。 他参加了百年战争中最重要的会战之一1356年的普瓦捷战役。1360年,他被授予图赖讷公爵的封号。1363年他被父親約翰二世转封勃艮第公爵,他透過聯姻和購買,獲得法國中部和北部、法蘭德斯和尼德蘭的若干土地。在那里一直统治到去世。 从1380年至1388年,在其侄查理六世未成年期間,菲利普二世与他的两个兄弟安茹公爵路易一世和贝里公爵宽宏的约翰实际统治着法国,为他们的侄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国王查理六世摄政,期间與英國、德意志保持友邦關係。到1392年查理精神錯亂時,菲利普二世成為法國的實際統治者。他與英國結盟(1396),並撤銷了對亞威農教廷的支持(1398)。 1369年,菲利普二世与弗兰德女伯爵玛格丽特三世(原卡佩王朝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的遗孀)结婚,使当时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弗兰德并入了勃艮第公国。.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偉大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德文:Maximilian I,或譯馬克西米連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人民的国王,奥地利大公(1493年-1519年),也被稱作「马克西米利安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奧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的長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利安通过自己和子女的婚姻,使得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日不落帝国」。.
黑比诺
黑比诺(法文:或简称)欧亚种,亦称黑皮諾、黑品乐,是用來釀造紅葡萄酒的一個葡萄品種,当然也可用于酿造香槟、起泡酒等。法国勃艮第酿造的黑比诺是世界上均价最高的葡萄酒。著名的DRC罗曼尼康帝也是用黑比诺酿造。.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黑比诺
舊瑞士邦聯
舊瑞士邦聯(德語:Alte Eidgenossenschaft),是當今瑞士的前身,主要由幾個獨立的小邦所組成之鬆散聯邦;自13世紀建立延續至1798年,改成由法國所扶植的赫爾維蒂共和國為止。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歐洲國家 Category:邦联制国家 Category:瑞士歷史.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舊瑞士邦聯
薄酒萊葡萄酒
薄酒萊葡萄酒(法文:Les Vins du Beaujolais,或常簡稱Beaujolais),是生產於法國勃艮第南部博若莱(Beaujolais)地區之葡萄酒。在多種薄酒萊葡萄酒之中,一種被稱為薄酒萊新酒(Beaujolais Primeur,但在法國以外地區較常使用Beaujolais Nouveau的名稱)的酒種,擁有壓倒性的產量與銷售量及強勢的行銷,因此常常被誤認為是唯一一種薄酒萊葡萄酒。.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薄酒萊葡萄酒
金羊毛骑士团
金羊毛騎士團(Orden del Toisón de Oro),又称金羊毛勳章,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於1430年以英格蘭嘉德騎士團为典範創立的騎士勳位。後來,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隨勃艮第公國被併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該王朝绝嗣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導致騎士團出現奥地利和西班牙兩個分支。.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金羊毛骑士团
艾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也常稱為--)是位于法國巴黎第七区、塞纳河畔戰神廣場的鐵製,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正式地址为Rue Anatole-France 5号。 埃菲尔铁塔建成于1889年,初名为“三百米塔”,后得名自其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多人付費參觀的名勝古跡,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是法国参观人数第二多的文化景点。迄今为止,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三亿人。 1991年,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整座被列入世界遺產。 埃菲尔铁塔以312米的高度,占据世界最高人造建筑的位置长达四十年。其位于279.11米处的观景平台是欧盟范围内公众能够抵达的最高的观景台,在全欧洲范围内仅次于莫斯科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铁塔的总高度曾通过安装天线而多次提高。这些天线曾被用于许多科学实验,现在主要用于发射广播电视信号。.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艾菲爾鐵塔
查理 (勃艮第公爵)
#重定向 大膽查理.
法兰德斯
法蘭德斯(Vlaanderen;Flandre),又譯為弗兰德或弗朗德倫,是比利時西部的一個地區,人口主要是弗拉芒人,说荷兰語(又称“弗拉芒语”)。传统意义的“法蘭德斯”亦包括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的一部分。.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法兰德斯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Regnum Francorum;royaume des Francs;意为“法兰克人的王国”)是5世纪至9世纪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王国,其疆域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 法兰克王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人民主要由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从日耳曼尼亚迁入的民族组成。 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在其存在的三个世纪中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它当时是中欧的大国。在它瓦解后它的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法国、德国和其它一些小国家。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國王出自墨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它达到了其顶峰。.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法兰克王国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法国
法国葡萄酒
法国葡萄酒是指法国出产的葡萄酒。法国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其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悠久。.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法国葡萄酒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Royaume de Franc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987年至1792年,並在1814年至1815年及1815年至1848年間復辟。 987年,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直至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恐怖時代及拿破崙的第一帝國時代。1814年,法蘭西的王權復辟,直至1848年,由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共和推翻王室統治,法蘭西的王政時代才宣告結束。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及奧爾良王朝(Orléans)。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法蘭西王國
戈多马尔三世
#重定向 贡多马尔三世.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戈多马尔三世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日耳曼人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意大利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古代时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毗邻地中海,和意大利接壤。从阿尔卑斯山经里昂南流的罗纳河,在普罗旺斯附近分为两大支流,然后注入地中海。 历史上的普罗旺斯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古罗马时期普罗旺斯行省北至阿尔卑斯山,南抵比利牛斯山脉,包括整个法国南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普罗旺斯成为5个行政省份之一。到了1960年代,法国被重新划分为22个大区,普罗旺斯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普罗旺斯境内有艾克斯、马赛等名城,并出产优质葡萄酒。此地区物产丰饶、阳光明媚、风景优美,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起就吸引着无数游人,至今依然是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更是难得的美景。.
查看 勃艮第公國和普罗旺斯
另见
勃艮第歷史
- 勃艮第公國
已不存在的公國
- 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
- 不伦瑞克公国
- 东周国
- 佛羅倫斯公國
- 克恩頓公國
- 公國
- 勃艮第公國
- 卡斯特罗公国
- 卢卡公国
- 布列塔尼公国
- 帕库阿拉曼
- 帕爾馬公國
- 拉泰拉
- 普鲁士公国
- 曼切華公國
- 石勒苏益格公国
- 米兰公国
- 華沙公國
- 西周国
- 贝内文托公国
- 阿马尔菲公国
- 雅典公国
法国公国
法国历史上的公国
- 勃艮第公國
- 諾曼第公國
法国行省
- 佛兰德伯国
- 凯尔西
- 加斯科涅
- 勃艮第公國
- 博若莱
- 图赖讷
- 多菲内
- 布雷斯
- 普瓦圖
- 曼恩
- 朗格多克
- 法蘭西島大區
- 波旁 (行省)
- 洛林公国
- 薄酒萊葡萄酒
- 諾曼第公國
- 诺曼底
- 貝里 (法國)
- 贝桑
- 贝阿恩
- 阿基坦
- 鲁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