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

指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

《糟糕历史》(Horrible Histories,國際台釋作歷史知多D)是一部获奖的英国儿童电视节目,以Terry Deary的同名系列丛书《Horrible Histories》(中釋:恐怖的歷史)为基础。该剧的目的是以娱乐化的方式向观众讲述历史知识,从而使枯燥无聊的历史话题变得更有趣味性。 第一季有13集,于4月16日起在CBBC和BBC One上播出。第二季从2010年5月31日播出至2010年7月27日。圣诞特辑在2010年12月17日播出。第三季从2011年5月30日播出至2011年7月26日。第四季从2012年4月9日播出至2012年6月8日。万圣节特辑播出于2012年10月29日。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各12集外加一集《Savage Songs Special》(以前播放的歌曲汇编)。第五季在2012年9月开始拍摄。 该剧衍生作品包括电视游戏节目《Horrible Histories: Gory Games》,为更高年龄段的观众准备的由史蒂芬·弗莱主持的精编版《恐怖的歷史》。.

108 关系: 埃拉伽巴路斯卡纽特大帝卡里古拉印加帝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史蒂芬·弗莱塞缪尔·皮普斯墨丘利墨涅拉俄斯太陽報 (英國)奥利弗·克伦威尔威廉·哈维威廉·莎士比亚威廉一世 (英格兰)宙斯尼禄中世纪东区人希波克拉底万圣节乔治三世 (英国)乔治二世 (英国)乔治四世 (英国)乔治王时代亚历山大六世亚里士多德亨利一世 (英格兰)亨利二世 (英格兰)弗朗索瓦一世彼得·莱利彼得三世 (俄国)國際台刽子手列奥尼达一世切萨雷·博吉亚喜剧小品儿童电视节目凯尔特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克雷芒七世BBC新聞CBBC皮埃尔·德·顾拜旦石器時代玛丽·安托瓦内特理查三世 (英格兰)理查一世童話...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约翰 (英格兰国王)维多利亚时代维钦托利绅士联盟罗伯特·沃波尔罗伯特·斯科特爱塞烈德二世盖伊·福克斯莫里哀莱奥纳多·达·芬奇萨拉·哈德兰飛黃騰達馬丁·路德马克·安东尼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骑士麗莎·喬宮多黑胡子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都铎王朝阿基米德阿尔伯特亲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阿佛列大帝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弗雷德里克阿茲特克赫费斯提翁蓝色彼得腓力二世 (西班牙)艾米琳·潘克斯特苏格拉底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英國廣播公司高清台英国英国广播公司HDTVJulius CaesarLucrezia BorgiaVannozza dei Cattanei柏拉图查尔斯·达尔文查理一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 (英格兰)提庇留格奈乌斯·庞培死神汉尼拔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法国温斯顿·丘吉尔斯图亚特王朝托马斯·莫尔拿破仑一世1080i 扩展索引 (58 更多) »

埃拉伽巴路斯

埃拉伽巴路斯或譯埃拉加巴盧斯(Elagabalus,),或稱赫利奧加巴盧斯(Heliogabalus),本名為瓦瑞烏斯·阿維圖斯·巴西安努斯(Varius Avitus Bassianus),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皇帝,218年-222年在位。他的登基之後改名為馬爾庫斯·奧瑞里烏斯·安東尼努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他是羅馬帝國建立以來,第一位出身自帝國東方——敘利亞——的皇帝。在卡拉卡拉遇刺身亡後,政軍情勢紛擾不已,東方軍團擁立這位流有塞維魯王族血統的少年繼位;218年,在戰勝馬克里努斯之後,埃拉伽巴路斯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 埃拉伽巴路斯即位後,大力提倡他個人所信仰的太陽神崇拜,並將帝國東方華靡奢侈的宮廷風味帶入羅馬。年輕的埃拉伽巴路斯無心治國,又嫉妒他受人歡迎的表弟亞歷山大,引發臣民強烈的不滿。222年,由他祖母尤利亞·瑪伊莎所策劃的一場陰謀中,埃拉伽巴路斯受到暗殺身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埃拉伽巴路斯 · 查看更多 »

卡纽特大帝

#重定向 克努特大帝.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卡纽特大帝 · 查看更多 »

卡里古拉

卡里古拉」可能是指:.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卡里古拉 · 查看更多 »

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suyu)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亦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今日秘鲁的库斯科。印加帝國的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其主体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的缔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鲁的高原地区,后来他们迁徙到库斯科,建立了库斯科王国,这个国家在1438年发展为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国。 除了印加帝国的官方语言克丘亚语,印加人还使用数百种美洲原住民语言和各种的克丘亚语方言。印加人称印加帝国为Tawantinsuyu,意为“四方之地”,或是“四地之盟”。印加帝国内部存在着多种原始信仰,但是印加的统治阶级推崇印加宗教,信仰太阳神因蒂、创世神维拉科查、地球女神帕查玛玛等神明。印加帝国的君主称萨帕·印卡,意为“独一无二的君主”,同时萨帕·印卡亦被印加人当作“太阳的儿子”。 印加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一支有168人的军队从巴拿马南下,发现了印加帝国。1529年,在瓦伊纳·卡帕克感染天花而意外去世后,两位继承人选瓦斯卡尔与阿塔瓦尔帕为了争夺王位,而爆发血腥内战,大大地削弱了印加帝国的实力。1533年,西班牙人施计杀掉了赢得内战的阿塔瓦尔帕,皮萨罗的军队与数十万名原住民盟军成功将印加征服,印加帝国灭亡,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印加人的最后抵抗势力新印加王国亦在1572年灭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印加帝國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弗莱

史蒂芬·约翰·弗莱(英语:Stephen John Fry,)是英国演员、喜剧演员、作家和电视主持人。 他与英国演员休·劳瑞搭档成为“弗莱和劳瑞”的二人团体,合作了《弗莱劳瑞秀》和《万能管家》;他主演了电影《-zh-hk:心太羈;zh-hans:王尔德;zh-tw:王爾德和他的情人;-》(他憑此片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并在喜剧连续剧《黑爵士》中扮演梅爾切特(Melchett),曾長期主持BBC电视节目《QI》。2008年他主持了六集电视记录剧《史蒂芬·弗莱在美国》(Stephen Fry in America),剧中访问了美国的五十个州。另,他在影集 《屍骨未寒》前幾季中飾演一名心理醫師 Gordon Wyatt、在電影 《V怪客》中飾演 Gordon Deitrich。 弗莱一直以来为各种杂志和报纸撰写专栏,同时也出版了小说和自传《摩押是我的浴盆》(Moab Is My Washpot)。.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史蒂芬·弗莱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皮普斯

塞缪尔·皮普斯,FRS,JP (Samuel Pepys,又译佩皮斯,发音,),英國托利黨政治家,歷任海軍部首席秘書、下議院議員和皇家學會主席,但他最为後人熟知的身份是日记作家。 尽管皮普斯没有真正的海军经历,但憑藉裙帶關係、自身的努力和管理方面的天赋,从一介平民一步步擢升为查理二世及詹姆斯二世在位期間的海軍部首席秘書。他任內推行的改革对英国皇家海军早期的專業化起深远影响,很多举措成为现代海军建制的基础。 他在1660年到1669年间写下的生动翔实的日记于19世纪发表後,被认为提供了英国复辟时期社会现实和重大历史事件(如伦敦大瘟疫、第二次英荷战争、伦敦大火)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素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塞缪尔·皮普斯 · 查看更多 »

墨丘利

墨丘利(拉丁語:Mercurius)是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Hermes)。他的形象一般是头戴一顶插有双翅的帽子,脚穿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墨丘利是丘比特和迈亚的儿子,是医药、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护神。 此外,由於水星在天上運行的速度很快,所以亦用了他的名字而命名。 M M M Category:詭計神.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墨丘利 · 查看更多 »

墨涅拉俄斯

墨涅拉俄斯(Μενέλαος)是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的国王。阿特柔斯之子,阿加门农之弟,海伦之夫。海伦被帕里斯拐走后,墨涅拉俄斯与阿加门农召集希腊境内几乎所有的国王对特洛伊开战。经历十年苦战,特洛伊沦陷,海伦被墨涅拉俄斯夺回。两人育有一女赫耳弥俄涅,嫁给阿加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Orestes)。 Category:希腊神话人物 Category:特洛伊战争人物.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墨涅拉俄斯 · 查看更多 »

太陽報 (英國)

英國《太陽報》(The Sun)是富商默多克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一份小開型日報。《太陽報》是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報章,2004年後期該報的每日發行量達320萬份。星期日版的《太陽報》名為《周日太陽報》(The Sun On Sunday),在2011年以前為《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 太陽報銷量、知名度高,有調查指在之中,《太陽報》讀者比同集團的知識型報章《泰晤士報》高出一倍。.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太陽報 (英國) · 查看更多 »

奥利弗·克伦威尔

奥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英國政治人物、國會議員、獨裁者,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Cavalier),1649年斬殺了查理一世後,克伦威尔廢除英格蘭的君主制,並征服苏格兰、爱尔兰,在1653年至1658年期間出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之护国公。 克倫威爾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些历史学家,如大卫·休谟、克里斯托弗·希爾(Christopher Hill)指责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他在苏格兰、爱尔兰残害天主教信徒的行为,被人批评是与种族灭绝无异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视他为英雄,如托馬斯·卡萊爾、塞繆爾·羅森·加德納(Samuel Rawson Gardiner)。在2002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選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奥利弗·克伦威尔 · 查看更多 »

威廉·哈维

威廉·哈维(,) 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根据实验,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着动脉血管流向全身各部,再沿着静脉血管返回心脏,环流不息。他还测定过心脏每博的输出量。 他在1628年发表《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1651年发表《动物的生殖》(De Generatione)等。这些成就对生理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威廉·哈维 · 查看更多 »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威廉·莎士比亚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英格兰)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法語:Guillaume Ier;),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年去世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87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二世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情妇之子。1066年,威廉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威廉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宙斯

宙斯(Ζεύς,Zeús,Δίας,Días,Zeus)是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天神,舊譯丟斯。羅馬神話稱朱庇特(Jupiter),是木星的名字起源。祂是克洛諾斯和瑞亞的最小的兒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宙斯 · 查看更多 »

尼禄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又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杜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尼祿被他的叔公收養並成為他的繼承人。54年,在克勞狄死後,尼祿繼承為古羅馬帝國的皇帝。 尼祿在位期間,他的注意力大部份集中在外交及貿易上,以及提高帝國的文化素质。他下令建造劇院和促進競技運動。在他統治期間,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在帕提亞的戰役上取得勝利以及和帕提亞帝國達成和談。不列顛軍團長官保利努斯粉碎了發生在不列顛的暴亂。此外,羅馬帝國還吞併博斯普魯斯王國,以及首次與猶太爆發戰爭。 64年,羅馬城發生大火,城市被大面積燒毁。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場大火是尼祿派軍隊去做的。尼祿被認為是想利用這場大火,將大量地方燒成白地,以便他可以興建富麗堂皇的金宮。68年,溫代克斯在高盧發起叛亂,以及加爾巴在西斯班尼亞的推波助瀾,直接將尼祿趕下台。最終尼祿在逃難過程沒逃過暗殺的威脅,於68年6月9日自殺身亡。 他執行多宗處決而為人所知,其中包括殺害他的母親,以及謀殺他的養父克勞狄之子:不列塔尼庫斯,逼迫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授業恩師塞內加自殺。 尼祿因為羅馬發生大火時,在一旁嘲笑人民而惡名昭彰,並使他廣為後人批評;然而史學家後來認為此事純屬謠言。他亦被指控為早期基督教的迫害者,有記載指稱他曾在後花園燃燒基督徒,用以作為照明。多位使徒包括聖保羅和聖彼得在其在位期間被處決。這些資訊主要依據塔西佗、蘇埃托尼烏斯及狄奥·卡西烏斯等羅馬史學家的著作,它們都在尼祿統治期間寫成並遺留至今。 在倖存的歷史文獻當中,很少有著作對尼祿作出正面評價,尼祿的統治往往被連帶專制以及鋪張浪費。儘管如此,某部份的文獻,包括一些上面提及過的,依然會將尼祿描述為一個廣受羅馬人,特別是受東方人歡迎的君主。 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例如他在20歲時與母親亂倫。.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尼禄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东区人

《东区人》(英文:EastEnders)是一部英國長篇電視肥皂劇。從1985年2月19日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播出。至今已經播出了超過5千集。.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东区人 · 查看更多 »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之醫師,約生於公元前460年,後世人普遍認為其為醫學史上傑出人物之一。在其所身處之上古時代,醫學並不發達,然而他卻能將醫學發展成為專業學科,使之與巫術及哲學分離 ,並創立了以之為名的醫學學派,對古希臘之醫學發展貢獻良多,故今人多尊稱之為「醫學之父」。 世人往往將其文集諸位作者的成就、奉行其醫學原則的醫師及其本人之事蹟相混淆,以致於今天,對其真實想法、所書之文、所做之事知之甚微。然而,其仍被認為對臨床醫學貢獻甚多,並總先世醫學之大成,堪稱古醫師之典範。而其所訂立之醫師誓言,更成為後世醫師之道德綱領,直至今天。 約卒於公元前370年,享年90歲。.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希波克拉底 · 查看更多 »

万圣节

#重定向 萬聖節.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万圣节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英国)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乔治三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乔治二世 (英国)

#重定向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乔治二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乔治四世 (英国)

#重定向 喬治四世.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乔治四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乔治王时代

乔治王时代(Georgian era),指大不列顛王國漢諾威王朝1714年-1837年的一段時期,期間四位名為喬治的國王,即喬治一世、喬治二世、喬治三世和乔治四世連續在位时间,其中1811年至1820年又称为摄政时期。有时,也将威廉四世(1830年至1837年)在位时期算入乔治王时期。该时期下启维多利亚时代。 Category:英國歷史.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乔治王时代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六世

#重定向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亚历山大六世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亨利一世 (英格兰)

亨利一世(英语:Henry I;约1068年–1135年12月1日),亦被称为儒雅者亨利(英语:Henry Beauclerc),是1100年至1135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亨利是征服者威廉第四子,曾学习拉丁语并接受博雅教育。1087年,征服者威廉死亡,亨利的长兄短袜罗贝尔和三兄红毛威廉分别继承了诺曼底和英格兰,但亨利却没有分到土地。亨利从罗贝尔那里购买了位于诺曼底西部的科唐坦郡,但在1091年,红毛威廉和罗贝尔废黜了他对科唐坦郡的所有权。在与红毛威廉结盟对抗罗贝尔的基础上,亨利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权势。在1100年,红毛威廉死于一场狩猎事故,亨利夺取了英格兰王位,并在加冕礼上承诺要更改红毛威廉的许多不合民意的政策。亨利迎娶了苏格兰的玛蒂尔达,但还是和数以百计的情妇生有大量非婚生子女。 对亨利统治英格兰存有异议的罗贝尔于1101年进犯。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坦什布赖战役中击败竞争对手、兄长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将其监禁至死。 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女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遗孀玛蒂尔达及其后夫安茹的若弗鲁瓦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他的外甥布卢瓦伯爵艾蒂安手中。.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亨利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英格兰)

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茹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亨利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弗朗索瓦一世 · 查看更多 »

彼得·莱利

彼得·莱利爵士(Sir Peter Lely,),荷兰裔英国画家。他于1641年到达伦敦,早期的绘画多是神话及宗教题材,受到安东尼·凡·戴克和荷兰黃金時代繪畫的影响。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绘画助理,后又为克伦威尔父子服务。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又再度成为御用画家。1662加入了英国籍。.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彼得·莱利 · 查看更多 »

彼得三世 (俄国)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Пётр III Фëдорович, Pyotr III Fyodorovitch,原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Karl Peter Ulrich von Schleswig-Holstein-Gottorf,),1762年任俄罗斯帝国皇帝,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的卡尔·腓特烈和安娜·彼得罗芙娜之子,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本來是德意志人,幾乎不會說俄語。 彼得三世因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无嗣,他在1742年被挑选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1762年彼得三世即位后,是为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由於他對腓特烈大帝的武功更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刚即位便停止了于俄国有利的七年战争,与普鲁士王腓特烈订立攻守同盟;這個行為被稱為勃蘭登堡王室的奇蹟,讓普魯士起死回生,逃過一劫。彼得三世不僅不進攻普魯士,反過來命令年前攻佔柏林的切爾尼謝夫將軍率領2萬俄軍援助普魯士,在腓特烈的麾下對奧地利作戰。彼得本人甚至表示過在腓特烈麾下作戰的願望。 彼得三世宣告解除贵族的服役义务,停止对非東正教信徒的迫害。可是由于没收修道院领地、强迫军队普鲁士化,对外把自己出身的荷尔斯泰因家族的利益置于俄罗斯国家利益之上,引起俄罗斯僧侣阶级、贵族和军人的反感。1762年6月28日,彼得三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妻子葉卡捷琳娜(葉卡捷琳娜二世)废黜。7月17日,被廢的沙皇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說是縊死),葉卡捷琳娜對外宣稱是消化不良而死。 1796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死後,夫妻倆的兒子保羅登基為沙皇保羅一世。因為保羅一世的相貌與性格極端酷似其父,不久就在1801年被反對派暗殺(被人用枕頭悶死),沙皇之位由葉卡捷琳娜親自撫養的長孫亞歷山大一世(保羅一世的長子)繼承。.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彼得三世 (俄国) · 查看更多 »

國際台

國際台(ATV World)前香港亞洲電視擁有的一條以英語廣播為主的綜合娛樂頻道,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主要的節目以英語廣播,每天播出約24小時,部分節目以普通話、日語及韓語等其他語言廣播,並協助轉播香港電台之英語節目及教育電視。 隨著亞洲電視於2015年4月1日不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續牌,亞洲電視需要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因此由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起終止播放本頻道在內共六條數碼頻道及兩條模擬電視頻道。 國際台運作期間對手為無綫電視明珠台。國際台部分節目採用麗音廣播服務,提供多語言聲音廣播,觀眾可自行選擇廣播語言。英文字幕在下午6時30分開始於大部份節目提供。.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國際台 · 查看更多 »

刽子手

刽子手或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現在世界各國大多以法警或是憲兵作為处决犯人者。 漢語中的「劊子手」一詞,也可以用來罵人,當作「殘忍」或是「作惡多端」的意思。.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刽子手 · 查看更多 »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意为“猛狮之子”或“猛狮一样的人”,?),也有译作李奥尼达一世。古代斯巴达国王,出自亚基亚德世系,陣亡於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役。他率领的300斯巴达士兵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古希腊英雄人物。.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列奥尼达一世 · 查看更多 »

切萨雷·博吉亚

#重定向 切萨雷·波吉亚.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切萨雷·博吉亚 · 查看更多 »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sketch comedy),或称小品、短剧,指由一两名演员或多人表演的、短小的(一般15到20分钟左右)喜剧段子。有简单故事情节,通过对话、动作,完成一两个喜剧效果即结束,通常在舞台或者电视上演出。 中国大陆喜剧演员赵本山、宋丹丹,就是以表演喜剧小品著称。 在香港和广东等粤语地区,小品又被称为诙谐剧、趣剧,大多以幽默搞笑的故事情节,带出社会百态,讽刺时弊。常在香港的综艺节目中见到,而全球最长寿的电视综艺节目《歡樂今宵》则孕育过众多喜剧小品。香港众多天王巨星、影帝影后均曾参与过不同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的小品演出。代表人物有梁醒波、谭炳文、卢海鹏、林建明、夏雨、朱咪咪、尹光、吴君如、周星驰、郑中基、阮兆祥、薛家燕、黄子华、詹瑞文等,新生代有虾头杨诗敏、王祖蓝、李思捷等。 在香港,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员也人才辈出,早期的“talk show”节目和表演,均有多位幕后资深编剧和精英撰写,如名嘴黄霑、“金牌司仪”许冠文、已故的著名编剧黄炳耀、大导演王晶、创作人黎文卓、创作人吴昊、导演刘镇伟、导演高志森、著名电影人郑丹瑞等均有参与过早期缤纷悦目的搞笑talk show编剧。及后,许多香港的综艺节目、大型节目等,主持人介绍节目和嘉宾的讲稿对白、颁奖典礼中颁奖嘉宾的颁奖词、节目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串场等,均以趣剧小品等趣味形式展开,一大群综艺节目的创作精英,必须学会撰写栋笃笑和小品趣剧的技巧,因此一大批栋笃笑创作人也应运而生,如蔡和平、刘天赐、吴雨、何丽全、曾展章、黎文卓、余咏珊、甘国亮、彭济才、何丽全等,还有创作鬼才许冠文、王晶、林超荣、李力持、高志森、郑丹瑞、陈庆嘉等,香港著名“度桥”人李瑜、胡美屏、吴金鸿、区华汉、钟景辉、金广城、刘定坚、刘镇华、郑介立等等。这批笑话、栋笃笑、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及后均称为香港电影界和华语演艺界最著名的喜剧创作家。 在台湾的喜剧小品常在综艺节目中呈现,例如胡瓜主持的連環泡。 西方也有专门表演喜剧小品的幽默家,例如德国的Loriot。美国著名的喜剧小品則包括週六夜現場及。.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喜剧小品 · 查看更多 »

儿童电视节目

兒童電視節目是為兒童策劃、以兒童為目標收視群的電視節目,電視節目的內容主要是娛樂、學校教育、學齡前教育或社會教育。播放時間通常是上學前及放學後。節目通常使用兒童較感興趣的表現方式,例如布偶、動畫、鮮豔的色調。有一部份的兒童電視節目會設計成適合親子共同觀賞。.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儿童电视节目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或譯為赛尔特人、居尔特人、蓋尔特人、克尔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西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 (拉丁文)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 今天凯尔特主要指不列颠群岛、法国布列塔尼地区语言和文化上与古代凯尔特人存在共同点的族群。这些族群在古代并不被其他民族认为是凯尔特人。人们认为,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时和高卢)曾迁入不列颠和爱尔兰,对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凯尔特人在前275年时,已经占据西欧、中欧和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前285年从多瑙河下游平原来的凯尔特人入侵到拉米亚之后,在前276年被后马其顿王国的时任国王在赫勒斯滂海峡打败,于前276年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加拉太,并且同时期的凯尔特人同化和消灭了伊比利亚当地的人。罗马人进佔高卢(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北部),同化了高卢的凯尔特人。而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在407年放弃不列颠岛,这些日耳曼入侵者于449年之后从弗兰德尔这个地方乘船渡海进入不列颠岛,消灭或同化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的凯尔特人,目前只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仍然坚持使用凯尔特语(包括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其中威尔士语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一种还在大范围使用的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但是由于使用人数日渐减少,也长期面临失传的危险。 早期的苏格兰人很可能也是说凯尔特语的,但是随着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于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北方海上的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再加上英格兰在经济上的强烈影响,苏格兰人逐渐被这些日耳曼入侵者(英格兰人和诺曼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所同化,最终丧失了本民族的凯尔特语言文化,成为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尽管如此,在当今的苏格兰地区,凯尔特语言文化的残留仍然处处可见。.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凯尔特人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Cristoforo Colombo),),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西北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查看更多 »

克雷芒七世

教宗克勉七世(Clemens PP.,),原名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1513至1523年间担任樞機主教,1523至1534年担任教宗。 克勉七世是利奧十世之弟,在他的父亲朱利亚诺·德·美第奇被刺身亡后一个月出生,由他的伯父洛伦佐·德·美第奇抚养长大。.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克雷芒七世 · 查看更多 »

BBC新聞

#重定向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BBC新聞 · 查看更多 »

CBBC

CBBC频道是英國廣播公司针对6到12岁的青少年而设的电视频道,提前播放会在BBC One和BBC Two两个频道播放的节目。频道于2002年2月11日开播,播放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播放平台包括地面数字、有线、IPTV以及数字卫星。CBBC与BBC Three在地面数字电视平台共享带宽但使用不同的选台号码。本频道已在2013年12月推出高清版本。 Category:英国广播公司电视 Category:2002年成立的电视台或电视频道 Category:2002年英國建立 hi:सीबीबीसी चैनल nl:CBBC pl:CBBC simple:CBBC.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CBBC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德·顾拜旦

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蘭西巴黎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皮埃尔·德·顾拜旦 · 查看更多 »

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這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可以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而在時代劃分上,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代 。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紅铜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次科技的大范围传播,以及人类从东非萨瓦纳地区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随着农业、畜牧以及冶铜技术的发展,石器时代结束了。这段时期被称作史前时期,因为人类还没有开始书写传统意义上的历史。 “石器时代”的称呼被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這段時間約占人類歷史的99%以上,在这段时期中各种石制工具的使用远比用其它(更软的)材料所制的工具多。在John Lubbock 1865所著的经典书籍《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中,石器时代是他的三時代系統(three-age system)中的第一级,它又被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Mesolithic and Neolithic periods)。 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时代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时代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石器时代”.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石器時代 · 查看更多 »

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或;; 原名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早年為,後爲法國王后。她是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個子女,在所有子女中排行倒數第二。1785年项链事件公諸于世后,安托瓦内特的民望滑入谷底。大革命發生後,她被称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室出逃未成,1792年9月21日,路易十六被废,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王室遭拘于圣殿塔内。安托瓦内特被控犯有叛国罪,路易十六处决九个月后,即1793年10月16日,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魂断断头台,享年38岁。.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玛丽·安托瓦内特 · 查看更多 »

理查三世 (英格兰)

查三世(Richard III,),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他是愛德華四世之弟,封格洛斯特公爵,同時也是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战役的敗戰,為玫瑰戰爭與金雀花王朝畫上句點。其兄愛德華四世過世後,理查曾短暫以護國公的身分替愛德華四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攝政,隨後將愛德華五世與他的手足,舒茲伯利的理查(即第一任約克公爵)送進倫敦塔後奪權成功,並於1483年7月6日被加冕為英格蘭王。 歷史曾發生過兩場針對理查三世的大規模叛亂行動: 第一樁發生於1483年,由強烈反對愛德華四世的人士及支持理查三世稱王的亨利·斯塔福德,第二代白金漢公爵領導。這次事變很快就被理查三世平定,而白金漢公爵則在賽利斯伯利地區的牛頭旅館附近被斬首。第二樁發生於1485年,領導者是亨利·都鐸,第二任理奇蒙伯爵與其叔父賈斯伯·都鐸。叛軍成功登陸英格蘭,並於博斯沃思原野战役擊敗了理查三世。理查三世就此成為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與最後一個死在戰鬥中的英格蘭國王。.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理查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理查一世

查一世(Richard I;),中世紀的英格兰王國的国王,因勇猛善戰而有「獅心王」稱號。理查一世身為天主教教徒,曾加入教廷發起的十字軍聖戰,為第三次十字军遠征的將領,於阿蘇夫會戰中擊敗穆斯林軍隊。.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理查一世 · 查看更多 »

童話

童话是一种小說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小孩子的,文字通俗,像儿童说话一样。一般童话裡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像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在現代西方文學的寫作方法中,「童話故事的結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指的也是快樂的結局,就像大多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般。 在許多文化中,惡魔與巫婆等常被認為是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這時童話就可能變成傳說,如此一來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也會更覺得故事是一段史實。但是和傳說與史诗有所區別的是,童話故事往往會在故事內容中多加入一些對實際人、事、物未必是真實的描述以增強故事性。通常故事的起頭都會用「很久很久以前……」來開始對整個故事的描述,而非真實事件所發生的時間。 幾個世紀以來,各種形式的童話在不同的國家及不同的文化中廣泛被發現。童話故事可以口述或寫作的方式存在,但僅有寫作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使得童話故事確切出現的年代難以考證。但就所流傳下來可考的文學紀錄而言,童話故事至少已經存在超過千年。在西方,早期的童話並不被稱為「fairy tale」,而是被視為短篇小說的文體。「fairy tale」一词被認為最先是由法國作家所提出。時至今日,童話故事的流傳仍以寫作方式為主。 早期「童話」的聽眾群除了兒童外还包括成人,后来,随着格林兄弟所搜集整理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以及其他一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童話這一文體被正式與兒童相聯,并且这之后這種關聯性日渐加深。 在童話的分類上,民俗學者採用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爲著名的有阿尔奈-汤普森分類法以及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形態分析法。.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童話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约翰 (英格兰国王)

约翰(英文:John,),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親為阿基坦的埃莉诺,而幼王亨利、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則是约翰的兄長。他父王把在法国的领地全部授予几位兄长,由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封给约翰,他被称为无地王(the Lackland,源自亨利二世的戏称)。.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约翰 (英格兰国王)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王時代,后启爱德华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後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此長時期的和平,繁榮得以更加細化英國的理性發展,並鞏固了大英帝國的國家自信.部分学者認為,1832年改革法案的1832年才是該時期理性與政治發展的真正開端。 許多社會歷史學或文學將此時期之風格標定為維多利亞時期或維多利亞風格,尤其是在討論十九世紀中後期當時文化風俗與人民普遍態度時。針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研究很多著重於所謂“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包含了高度的道德操守,與細緻的語言和行為規範。.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维多利亚时代 · 查看更多 »

维钦托利

维钦托利(Vercingetorix,约前82年-前46年)是高卢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曾领导高卢人对罗马统治的最后反抗。 维钦托利是阿维尔尼首领之子,在高卢战争末期,他领导高卢人民试图将入侵的凯撒及其军队赶出高卢。最终在前52年的阿莱西亚之战中败北,随后被押送罗马关押,并在前46年凯撒庆祝胜利仪式期间处决。 V Category:高卢 V.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维钦托利 · 查看更多 »

绅士联盟

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Gentlemen)是一部英国黑色喜剧,由四人组杰瑞米·德桑、马克·加蒂斯、史蒂夫·佩姆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组成,他们四人共同担任编剧,除德桑外也任演员。他们每人都化装成多个角色,扮演英格兰北部的虚拟村庄Royston Vasey的居民。 三季节目从1999年开始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播出。尽管节目正式分类为情景喜剧,这个电视节目更像是小品,也有恐怖的元素。节目主要在Hadfield拍摄,还在Glossop、Marsden、Mottram、Hope Valley (Derbyshire)和Todmorden拍摄。 节目在2002年结束,2005年又发布了一部此节目的电影。从2007年开始有传言说此节目将继续拍摄,但没有任何被证实或被否认。而在2009年,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重新联合,创作了一个相似的黑色情景喜剧《疯城记》。.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绅士联盟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沃波尔

羅伯特·沃波爾,第一代奧福德伯爵,KG,KB,PC(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又译罗伯特·华尔波尔),英國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爵士(Sir Robert Walpole)是他在1742年以前更為人所知的名稱。後人普遍認為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首相,儘管「首相」一銜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認可,也沒有在官方場合使用,但有見於他在內閣所施加的影響力,他事實上也是內閣的掌權者。 沃波爾任相期間曾歷仕喬治一世及喬治二世兩朝,他起先於1721年因南海泡沫事件而取得實權,此後主導政局約20年之久,惟後來因為對西班牙開戰而失勢。一般認為,沃波爾首相任期始於他在1721年出任第一財政大臣之職;但也有人認為內閣重臣湯森子爵在1730年退仕,沃波爾繼而完全領導內閣後,其首相任期才正式開始;不過,人們多數取前者為其首相生涯的起點。沃波爾一直到1742年才辭職退仕,成為歷史上最長任的英國首相。 在任首相期間,沃波爾曾努力避免對外開戰,並維持低稅率政策,讓英國免於歐陸戰爭影響,使經濟繁榮穩定。至於在他的個人影響下,喬治二世對沃波爾十分信賴,而其所屬輝格黨的勢力更繼續鞏固,成為英國一大政黨。沃波爾的強勢管治出於其個人影響力,多於其官位的本身影響,因此繼他以後的幾任首相,相較之下,影響力實相形見絀。.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罗伯特·沃波尔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斯科特

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CVO(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罗伯特·斯科特 · 查看更多 »

爱塞烈德二世

#重定向 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爱塞烈德二世 · 查看更多 »

盖伊·福克斯

伊·福克斯(Guy Fawkes,,),有时称为圭多·福克斯(Guido Fawkes,於西班牙军队中使用),是地方成员,策划了1605年的火药阴谋,但以失败告终。 盖伊·福克斯在约克出生并接受教育。他八岁丧父,后来他的母亲改嫁给一位的罗马天主教徒。福克斯改信天主教,离开英格兰前往欧洲大陆,参加了八十年戰爭,为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人战斗,反对低地国家信仰清教的荷兰改革者。福克斯曾为英格兰的一场天主教叛乱去往西班牙寻求支持但没有成功。后来他遇见了,两人返英后温图尔把福克斯介绍给,卡特斯比计划协助国王詹姆斯一世复辟,恢复天主教君主在英格兰的统治。计划者们将租契放到上议院一处地下室中,福克斯也在这个中负责管理洞內储放的火药。但官方收到一封匿名信,并于11月5日清晨搜查了威斯敏斯特宫,发现了在地下室守卫火药的福克斯。接下来的几天中他遭到审讯及折磨,最终崩溃。就在1月31日行刑之前,福克斯从绞刑台上跳下摔断脖子死亡,因此免受后续掛拉分之刑所带来的痛苦。 福克斯后成为火药阴谋的同义语,自1605年11月5日以来,每年不列颠都会纪念政府瓦解了這項「陰謀」,这一天被称为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按照传统,伴随着烟火,人们会在篝火上焚烧人偶。.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盖伊·福克斯 · 查看更多 »

莫里哀

莫里哀(Molière,)是一位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创始人,也被認為是西洋文學中最偉大的幾位喜剧作家中的一位 。莫里哀著名的作品有《伪君子》、《吝啬鬼》、《太太学堂》、《唐璜》、《愤世者》、《司卡班的诡计》等,和皮埃尔·高乃依與拉辛合稱為法國古典戲劇三傑。 莫里哀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且在克萊蒙學校(現在的路易大帝中学)就讀,他很適合在劇院開始他的事業。他曾擔任巡演演員13年,因此在他開始寫作時,這幫助他提昇喜劇的能力,可以結合精緻的法國喜劇以及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元素。 莫里哀因著腓力一世(路易十四的兄弟)等貴族的資助,有機會在卢浮宫在國王面前導演戲劇。他承現了一齣皮埃尔·高乃依的經典戲劇以及他自己的一齣鬧劇《The Doctor in Love》,之後國王允許他使用卢浮宫附近的大廳,是一個適合戲劇表演的寬敞房間。後來國王允許莫里哀使用,他在兩處的戲劇都獲得巴黎人的好評,例如《》、《太太学堂》、《丈夫学堂》等。皇家對莫里哀的喜愛讓他的劇團有皇家的退休金,當時也稱為Troupe du Roi(皇家劇團)Roy, p. 756–757.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莫里哀 · 查看更多 »

莱奥纳多·达·芬奇

#重定向 列奥纳多·达·芬奇.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莱奥纳多·达·芬奇 · 查看更多 »

萨拉·哈德兰

萨拉·哈德兰(Sarah Hadland,)是一位英格兰演员,演出过舞台剧、电影和电视,也做过旁白。.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萨拉·哈德兰 · 查看更多 »

飛黃騰達

《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是美國的一个真人秀節目,于2004年初於NBC頻道播放。该節目是由Mark Burnett Productions及Trump Productions LLC共同製作。電視製作人馬克·伯奈特(Mark Burnett)與紐約地產大亨、後來成為美国总统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是這個節目的監製,特朗普亦曾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 這個節目是要為特朗普挑選一位合適的人,成為他的「接班人」,勝出這個「終極面試」的人可以得到川普公司的一份年薪25萬美元,為期一年的合約。自2015年特朗普參選總統後,這個節目改由演員、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主持。2017年,史瓦辛格宣佈因特朗普相關爭議导致节目收視率大跌而決定不再主持《飛黃騰達》節目。 除了美國外,《飛黃騰達》也在世界多個國家拍攝和播出當地的版本。香港無綫電視明珠台播放(2008年6月首播第七季);台灣本系列都由緯來育樂台播放。.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飛黃騰達 · 查看更多 »

馬丁·路德

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利奧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教廷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路德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給予人類的禮物。他認為,這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單單藉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路德的神學教導《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皇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即聖統制)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接受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普遍被稱為路德宗信徒。 路德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平民慣用的德意志方言,使之更淺白易明,此舉對教會和德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德語版《聖經》也促進了標準德語的發展,為當時翻譯學帶來多項貢獻, 更影響了後來英語《詹姆士王聖經》的刊行。 路德的詩歌著作亦影響了教會歌唱的發展。 另外,他與卡塔琳娜·馮·博拉的婚姻為當時社會樹立了榜樣,重申教會牧者同樣享有婚姻自由。 部分學者認為,路德在晚年的著作中嚴詞批評猶太人,明顯具反猶傾向,但亦有學者指出,路德所批判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而不是血統。到現時為止,相關的議題仍然極具爭議。.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马克·安东尼

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约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凯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先後自杀身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

詹姆斯二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之子。 週歲生日前,詹姆斯二世的孖生兄長羅斯西公爵亞歷山大已死。詹姆斯順理成章成為蘇格蘭王儲及羅斯西公爵。1437年2月21日,父親詹姆斯一世被行刺身亡,當時只有六歲的詹姆斯繼承王位。 1449年,十九歲的詹姆斯二世迎娶了只有十五歲的瑪麗。瑪麗為他生了七位子女,六名長大成人。他們的婚姻使蘇格蘭與瑪麗王后的娘家法蘭德斯關係大為改善。詹姆斯二世有強而有力的政治手腕,他與蘇格蘭的領主們關係良好。在位期間,注重學術發展,當時成立了格拉斯哥大學。他有着父親詹姆斯一世的不倦的魄力。可惜的是,親手殺死道拉格斯侯爵,成為他在位期間的污點。 他于1452年创立苏格兰骑士团。.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骑士

骑士或稱武士,原為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規军事训练的骑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骑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领主作戰,戰時須自备武器與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仍保留騎士頭銜為有特殊貢獻的人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欧洲的骑士制度與中國傳統的士、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並以騎士精神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在英國,能受冊封為騎士是莫大的榮耀。而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在1560年以來,英國開放給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有機會獲此榮勳。.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骑士 · 查看更多 »

麗莎·喬宮多

丽莎·焦孔多(Lisa del Giocondo;,或1551年左右),闺名丽莎·格拉迪尼(Gherardini;),又名丽莎·迪安东尼奥·玛丽娅(Lisa di Antonio Maria)、丽莎·迪安东玛里亚(Lisa di Antonmaria)、格拉迪尼(Gherardini)和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她的丈夫聘请列奥纳多·达·芬奇为夫人绘制肖像,这张画就以她的一个名字命名:《蒙娜丽莎》。 后人对丽莎的一生所知甚少。她生于佛罗伦萨,十几岁时就嫁给了布料和丝稠商人,丈夫之后还当上地方官员。丽莎生有5个孩子,现代研究大多认为她生活舒适,属普通中产阶层的一员。丽莎的丈夫比她年长很多,去世也比她早。 丽莎去世数世纪后,《蒙娜丽莎》成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画作。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推测令这件艺术品成为全球嘱目的标志和商品化对象。2005年,学界确认丽莎正是《蒙娜丽莎》的人物原型。.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麗莎·喬宮多 · 查看更多 »

黑胡子

黑胡子(Blackbeard),真名為爱德华·蒂奇(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是世界航海史上惡名昭彰的海盗之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殖民地東岸進行劫掠,其早年生活不可知,他可能在安妮女王戰爭期間成為私掠船上的水手,爾後可確定的是他定居在巴哈馬群島中的新普羅維登斯島,且該島是班傑明·霍尼戈爾德船長的基地之一,而在1716年左右,蒂奇加入班傑明的團隊且被任命為一艘班傑明俘虜的單桅縱帆船的船長,他們劫掠了許多船隻,更有兩艘船加入他們的船隊,其中一艘由史提德·波納特指揮,但於隔年1717年,霍尼戈爾德金盆洗手不再私掠並將兩艘船都帶走了。 之後蒂奇又俘虜了一艘法籍商船,命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並配備四十門大砲,他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海盜,而他的別名"黑鬍子"導源於他那又黑又厚的鬍子及那令人畏懼的臉孔。根據記載,他甚至將點燃的(火繩槍)導火線黏於帽緣甚至鬍子上,以恐嚇敵人;甚至組織了一夥海盜聯盟封鎖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的港口,在居民的手中得到贖金後,卻擱淺在北卡羅萊納的貝爾伏特附近的垻上,再來,他與波納特分道揚鑣並安頓在貝斯鎮,並在那裏接受英國王室的赦免,很快地,黑鬍子又重返大海卻被維吉尼亞總督---亞歷山卓·斯伯茲伍德盯上,1718年11月22號斯伯茲伍德組織了一群士兵及水手試圖抓捕黑鬍子,在激烈的戰鬥中,蒂奇與他的一些同夥被羅伯特·梅納德中尉所率領的水手小隊所殺。 黑鬍子是一位精明善於算計的領導者,他用自己那令人畏懼的名聲恐嚇被劫掠者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非使用武力,而且黑鬍子也與現代文藝中所認為的暴虐海盜不同,他的船員是真心的服從他且具記載從未殺害任何俘虜。死後,黑鬍子被文藝化,並成為各種以海盜為主題的幻想作品的啟發、靈感來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黑胡子 · 查看更多 »

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

#重定向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 · 查看更多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在薔薇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为亨利七世。而他和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馬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都铎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Αρχιμήδης;),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库扎,据说他在亞歷山卓求学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的埃及仍在使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罗马大军围攻锡拉库扎,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 阿基米德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被视为古希臘最杰出的科学家。他與牛頓和高斯被西方世界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基米德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亲王

阿尔伯特亲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最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与女王成婚后,长期被称为“阿尔伯特亲王殿下”(HRH Prince Albert),1857年女王钦赐王夫(Prince Consort)称号,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封王夫位號的君主配偶。 阿尔伯特的出生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在其20岁时,与表姐维多利亚成婚,婚后育有九个孩子。最初,阿尔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仅是女王的配偶,而没有其他相应的权力或职责。随着时间推移,他吸取了诸多民众诉求,例如实行教育改革、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管理宗室事务和女王办公室等並积极参与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在政治上,尽管他反对帕默斯顿勋爵在外交大臣任内所奉行的政策,但他还是说服了女王在与议会交往时不带有党派倾向性,这一点促進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阿尔伯特于1861年去世,得年42岁。他的英年早逝使女王在余生陷入深深的悼念。1901年,他和维多利亚的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成为首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尔伯特亲王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藥的发明者。他曾拥有Bofors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的遗嘱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 查看更多 »

阿佛列大帝

#重定向 阿尔弗雷德大帝.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佛列大帝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Adolph Friedrich,)是1751年至1771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呂貝克親王主教)和巴登-杜拉赫的阿爾貝蒂娜·弗雷德里卡之子,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舅父。 禮帽派對俄戰爭後,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在1743年要求瑞典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為王儲。次年,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六女路易斯.烏爾里卡結婚(腓特烈二世的妹妹)結婚。.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 查看更多 »

阿茲特克

阿茲特克(Aztec;mexicas;mēxihcah),或译为阿兹台克、阿茲提克、阿兹特卡,是一個存在于14世紀至16世紀的墨西哥古文明,创造者是阿兹特克人(纳瓦特尔语:aztecatl或aztecah,“来自阿兹特兰的人”),这个民族的祖先来自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兰的土地。根据传说,他们得到神的启示,如果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们在首领特诺奇带领下,在墨西哥谷特斯科科湖的两个岛上建立了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阿兹特克人十分好战,并有人祭传统。「阿茲特克」一詞來自納瓦特爾語:aztēcah為aztēcatl的眾數Náhuatl: AR-Z. (n.d.). Vocabulario.com.mx.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阿茲特克 · 查看更多 »

赫费斯提翁

赫费斯提翁(Ἡφαιστίων,)或譯赫菲斯定、赫菲斯辛、赫菲斯登,馬其頓貴族阿明托爾之子,因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亲密朋友而盛名於史。他是亚历山大的右輔大臣,而且很有可能是亚历山大的同性恋人。.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赫费斯提翁 · 查看更多 »

蓝色彼得

《蓝色彼得》(Blue Peter)首次播出于1958年,是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儿童电视节目。它在CBBC和BBC One播出。 2011年3月29日,《蓝色彼得》成为英国首个以360度在线播出的节目,观众可以在网站上看到节目播出时的整个演播室。.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蓝色彼得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西班牙)

(謹慎的)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又譯腓力、菲利普、菲利波;)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费利佩一世(1581年起在位)。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费利佩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颠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腓力二世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艾米琳·潘克斯特

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原姓戈頓(Goulden),)是一位英國活躍政治家和帮助英国女性赢得投票权的妇女参政运动的领导者。入选《时代》杂志1999年评选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评选说明是:“她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想法,她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模式,这可能已没有回头路。”("she shaped an idea of women for our time; she shook society into a new pattern from which there could be no going back.")她的激进策略曾经广受批评,但她的工作确实是实现英国妇女参政权的一个关键因素。Bartley, pp.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艾米琳·潘克斯特 · 查看更多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古希臘哲学家,和其學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苏格拉底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

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BBC One,原名:BBC1)是英國廣播公司的主要電視頻道。.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高清台

英國廣播公司高清台(BBC HD)是英国广播公司的高清电视頻道。本頻道從2006年5月15日開始進行測試,於2007年12月1日正式开播。由於預算減少,本台(英國版本)於2013年3月26日以高清版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代替。本台也在欧洲及南美洲多国播出国际版。.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英國廣播公司高清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HDTV

#重定向 高清电视.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HDTV · 查看更多 »

Julius Caesar

#重定向 尤利烏斯·凱撒.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Julius Caesar · 查看更多 »

Lucrezia Borgia

#重定向 盧克雷齊亞·波吉亞.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Lucrezia Borgia · 查看更多 »

Vannozza dei Cattanei

#重定向 瓦诺莎·卡塔内.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Vannozza dei Cattanei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柏拉图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FRS(Charles Robert Darwin,)又譯達爾溫,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學家,達爾文早期因為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查尔斯·达尔文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查理二世(Charles II;),蘇格蘭及英格蘭爱尔兰国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以「歡樂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聞名。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国政坛混乱,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阴谋”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國會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查理二世被称为「歡樂王」,個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他意志坚定,臨機制變,精明機智,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挽回民心。但是他在作戰外交上成果不多,1670年後英國成為法國實質上的附庸(他最寵愛的法國情婦牽線引出英法聯盟),國際地位下降成二流國家;他的最大政績是讓英國海權大幅擴張,提升英國未來爭霸的實力(參見「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但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史家至今無法分斷查理真實的意圖,因此對他好與壞的各種行動,也就無法判斷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或是出於利國利民的善意;他外表高貴幽默,但內心神祕且難以捉摸,是一個不容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查理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提庇留

#重定向 提贝里乌斯.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提庇留 · 查看更多 »

格奈乌斯·庞培

格奈乌斯·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国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群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庞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庞培率軍平定了敘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峰。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凯撒與克拉苏秘密結成「三头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后和凯撒发生权力之争,爆发内战。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凯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卓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脫,只得乘著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格奈乌斯·奥菲迪乌斯·奥雷斯特斯 -->.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格奈乌斯·庞培 · 查看更多 »

死神

死神指的是掌管死亡的神明,由於死亡是人類必經的歷程,因此普遍出現於各民族信仰及宗教之中,也是小說、電影等常見的題材。.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死神 · 查看更多 »

汉尼拔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布匿語: ;Ἁννίβας;),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共和國勢力的崛起。少時隨父哈米爾卡進軍西班牙,並向父親立下要終身與羅馬為敵的誓言。阿庇安 《罗马史》第七卷第一节他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锻炼,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卓越表現,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之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 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损失了大量傭兵,進入義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前218年)、特拉西美諾湖戰役(前217年)和坎尼戰役(又稱康奈大戰,前216年)中巧妙運用計策(地形、兵種及天氣變化)引誘並擊潰羅馬人,進入羅馬國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戰役之後,羅馬人深感此人之軍事威脅,特別是情報搜集、行軍佈陣及外交分化羅馬聯盟上,於是減少與漢尼拔的軍團發生正面衝突,加強同羅馬聯盟之間的關係,施行焦土戰略,阻斷其軍需物資的補給,發行國債,增加軍團,從漢尼拔身上學會及改用游擊戰略,才逐漸奪回義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羅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領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漢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於扎馬戰役擊敗漢尼拔。 戰後漢尼拔成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幫助迦太基從戰爭的瘡痍中恢復。前195年,在羅馬人的施壓下,漢尼拔出走東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國,直到公元前189年,羅馬打敗安条克三世,並要求引渡漢尼拔,漢尼拔逃到小亞細亞北部的比提尼亞王國。即使如此,羅馬人仍然不放心漢尼拔,一直爭取把他引渡到羅馬受審,終於逼迫漢尼拔在前183年服毒自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汉尼拔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英語: 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图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致基督新教徒為主的英格蘭民眾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顛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使英國最早成為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斯图亚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由於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又稱「聖托马斯·莫尔」(Saint Thomas More)是英格蘭政治家、作家、社會哲學家與空想社会主义者,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此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7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议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反对英王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托马斯·莫尔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1080i

1080i是一種高清電視信号格式,「1080」表示垂直方向有1080條水平掃描線,「i」表示採用交錯式掃描視訊顯示方式(interlaced scan)。 1080i先掃描單數的垂直畫面,再掃描雙數的垂直畫面,故只需要1080p一半的頻寬,但是碰到高速移動的物體時,物體周圍就有晃動現象。早期的高清晰度電視都是這種規格,因為早期的頻寬較小,無法一次送出全部,故用這種方式一次送一半來減少頻寬。 1080p為逐行掃描(progressive scan),是因現在頻寬較大而延伸出來的傳輸方式。.

新!!: 糟糕历史 (2009年电视系列片)和1080i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