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愛丁堡公爵

指数 愛丁堡公爵

愛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是英國貴族銜頭,以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命名,自1566年起冊立,1603年詹姆斯六世及一世統一英格蘭與蘇格蘭後,以後由國王本人兼任或女王的王婿擔任。現任公爵是菲臘親王,伊利沙伯二世女王之夫婿。.

83 关系: 华里丝·辛普森塞纳河畔讷伊多佛尔夏洛特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奥斯纳布吕克奥斯陆威廉三世 (奥兰治)威廉二世 (奥兰治)威廉四世 (英國)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安妮 (英国女王)安德烈阿斯王子 (希腊)安德魯王子 (約克公爵)丹麦丹麦的安妮丹麦的乔治王子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希腊乔治三世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乔治五世乔治六世乔治四世亨利埃塔·玛丽亚伊奧尼亞群島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伊丽莎白二世伊利沙伯二世伯克郡弗雷德里克 (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三世 (丹麦)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圣乔治礼拜堂 (温莎城堡)圣詹姆斯宫喬治王子 (劍橋)公园径克基拉島克基拉州王夫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丽二世 (英格兰)科堡策勒的索菲娅·多罗蒂娅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爱丁堡爱丁堡城堡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特克的玛丽白金汉宫菲臘親王 (愛丁堡公爵)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路易丝郡主西敏寺首都詹姆斯 (塞文子爵)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詹姆斯六世及一世路易王子 (劍橋)阿尔伯特亲王阿德莱德 (萨克森-迈宁根)阿根廷总统府蘇格蘭蘇格蘭君主列表薩塞克斯公爵哈利王子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肯辛顿宫英国英国君主英国君主列表英国摄政时期英格兰查理一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 (英格兰)查理斯 (威爾斯親王)恩斯特一世 (萨克森-科堡-哥达)河岸街朴次茅斯海牙懷特霍爾宮 扩展索引 (33 更多) »

华里丝·辛普森

华里丝·辛普森也译作--(Wallis Simpson,本名为Bessie Wallis Warfield,),是“温莎公爵夫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华里丝·辛普森 · 查看更多 »

塞纳河畔讷伊

塞納河畔讷伊(Neuilly-sur-Seine),是法國巴黎西北郊的市镇,属于巴黎以西的上塞纳省。納伊條約的簽署地。.

新!!: 愛丁堡公爵和塞纳河畔讷伊 · 查看更多 »

多佛尔

多佛尔(Dover;Douvres)是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海港,人口约二十九万。多佛尔港最靠近法国的加来港,两地去只34公里,因此成为英国最繁忙的一个海港,每年旅客多达1800万人次。英法間的海峽也因此得名多佛尔海峡。.

新!!: 愛丁堡公爵和多佛尔 · 查看更多 »

夏洛特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

新!!: 愛丁堡公爵和夏洛特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奥斯纳布吕克

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个不属于县的城市,目前有165,500居民。它是继汉诺威和不伦瑞克后下萨克森第三大的城市和该州的一个地区中心。整个地区有80至100万居民。 奥斯纳布吕克有一所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和一所职业高校。它是天主教和新教的一个主教驻地。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的总部也在这里。 780年查理大帝奠基了奥斯纳布吕克作为主教驻地。1648年在奥斯纳布吕克和明斯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約,因此奥斯纳布吕克也被称为“和平城市”。 奥斯纳布吕克周边的大城市有比勒费尔德(东南43千米)、明斯特(西南44千米)、荷兰的恩斯赫德(西方78千米)、奥尔登堡(北方约95千米)、不来梅(东北约103千米)和汉诺威(东方约114千米)。1940年奥斯纳布吕克的人口数超过十万,在德国属于大城市。.

新!!: 愛丁堡公爵和奥斯纳布吕克 · 查看更多 »

奥斯陆

奥斯陆(Oslo ),1925年前舊稱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自治市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 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自治市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通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被确立为一个贸易点。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 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在1814年丹麦-挪威邦联解体之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已被宣布成为挪威的首都。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自治市。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海上保险经纪人。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学习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 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奥斯陆 · 查看更多 »

威廉三世 (奥兰治)

奥兰治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出生即繼位為奧蘭治親王,1672年7月任荷兰省、泽兰省执政,1674年4月26日任乌德勒支省、海尔德兰省及上艾瑟尔省执政,1689年2月13日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苏格兰国王威廉二世(Uilleam II)和爱尔兰国王利亚姆(Liam),直到1702年3月8日逝世为止,他在英格兰和奥兰治的编号剛好都是三世。1688年11月5日,威廉废黜岳父詹姆斯二世及七世而赢得了英格兰。威廉和妻子玛丽二世共治不列颠群岛,直到瑪麗於1694年12月18日去世。他们共治时期通常被称为「」。 他一生致力於抵抗法國「太陽王」的天主教霸權。從1672年成為荷蘭執政後,他就號召全歐的新教徒一起抵制路易十四的最強霸權,被新教徒視為「新教英雄」。1686年,他和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奧格斯堡同盟(後稱大同盟),聯合圍堵歐洲霸主路易十四;並於1688年率兩萬精兵渡海到英國,發動光榮革命而成為英王。他以英、荷共主邦聯(1689-1702年)的元首身分,帶領新教的英、荷兩國共抗天主教(舊教)法國(大同盟戰爭1689-1697),成為歐洲第二強的君王。1700年路易大帝的勢力遽增,威廉重組大同盟,開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雖然威廉在1702年意外崩逝,但他任命的主帥約翰·丘吉爾,帶領英荷聯軍打敗法軍,最終打垮路易十四,某程度上實現了威廉的遺願。 他在各地的綽號褒貶不一,英格蘭婦女界喜歡譏笑他是「粗魯的荷蘭矮熊」;在北愛爾蘭和部分蘇格蘭的稱號則是賢明王比利(Good King Billy);荷蘭更是奉他為「護國英雄」,無比崇敬。他在荷蘭與北愛爾蘭極得民心,但英格蘭人卻不太喜歡他的冷酷粗率。伏爾泰因此說他是「英格蘭人的執政、荷蘭人的國王」,表示他在兩國形象顛倒的領導情況。.

新!!: 愛丁堡公爵和威廉三世 (奥兰治)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奥兰治)

威廉二世(Willem II;1626年5月27日–1650年11月6日)自1647年3月14日起至逝世时止是德意志主权封君奥兰治亲王以及荷兰共和国的多省執政。.

新!!: 愛丁堡公爵和威廉二世 (奥兰治) · 查看更多 »

威廉四世 (英國)

威廉四世(William IV,),自1830年6月26日起担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和汉诺威国王,至死为止。威廉四世是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乔治四世的弟弟,他在兄长死后继承王位,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和倒数第二位君主。 1789年封亲王,克拉伦斯公爵。13岁加入海军,曾参加过美國獨立戰爭。1818年,与萨克森-麦敏根的阿得莱德郡主结婚。1830年,其兄乔治四世驾崩後成为英国国王、汉诺威國王,称英王威廉四世,漢諾威國王威廉。1837年驾崩後,英国王位和汉诺威爵位分别由侄女维多利亚和弟弟坎伯蘭公爵继承,从此英国失去了汉诺威领地。总体来说,威廉四世是一个平凡的国王,但他心肠慈善,是个朴素的绅士,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水手国王。 威廉死时虽无合法子嗣存活,但与他同居二十年的女演员多萝西·乔丹为其生育十名子女,其中八名活至成年。威廉死后,英国王位和汉诺威王位分别由侄女维多利亚和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继承。.

新!!: 愛丁堡公爵和威廉四世 (英國) · 查看更多 »

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

#重定向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新!!: 愛丁堡公爵和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 · 查看更多 »

安妮 (英国女王)

安妮(Anne,又譯為安;),通称安妮女王(Queen Anne),1702年3月8日起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3月1日,英蘇《联合法令》正式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於是她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王”的名义继续统治,直到1714年逝世。 安妮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与夫人(即位前)的次女。1683年,她与丹麦的喬治親王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被確認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威廉三世及二世的王位继承人。1702年威廉逝世,安妮即位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併,两个国家真正地联合在一起。 自1701年起,安妮就飽受體質虛弱及無後嗣問題的困擾,即使當年的“嗣位法”規定:排除掉所有天主教徒的王位繼承權之後,英國王位將由新教的漢諾威家族繼承(德意志諸侯),但安妮和多數英人卻認為這樣的安排並非最令人滿意的選擇。1710年後,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多次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联系,希望詹姆斯能夠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詹姆斯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为首席大臣(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確保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格奥尔格一世·路德维希,能夠安全地繼承英國王位。 雖然安妮是個貪吃肥胖的平庸婦女,但她虔誠篤實的性格,配上一定的政治敏銳度,使她經常能順應民意、放權給國會與才幹大臣(約翰·邱吉爾為首),促進了內閣制的發展。加上當時英國軍事與經濟的發展都一片大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更使英國大獲其利並上升為一流大國(成為超越荷、法的海上首強)(英)尼爾·弗格森 著,雨珂 译:《帝國》,第一.

新!!: 愛丁堡公爵和安妮 (英国女王)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阿斯王子 (希腊)

安德烈阿斯王子(Ανδρέας,Andreas,),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与奥尔嘉·康斯坦丁诺芙娜王后的第四子,他娶了巴滕贝格公主爱丽丝,有四女一子,唯一的儿子就是现英国王夫菲利普亲王。他的四个女儿分别是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的姑母Brandreth, Gyles (2004).

新!!: 愛丁堡公爵和安德烈阿斯王子 (希腊) · 查看更多 »

安德魯王子 (約克公爵)

#重定向 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

新!!: 愛丁堡公爵和安德魯王子 (約克公爵)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愛丁堡公爵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丹麦的安妮

丹麦的安妮(Anne of Denmark,),婚前名为安娜(),1589年8月20日与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结婚,并成为。后因詹姆斯在1603年3月24日成为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一世,而使安妮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英格兰及爱尔兰王后。 安妮是丹麦公主,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的次女。在1589年,年仅14岁的安娜就嫁给了詹姆斯六世,并且有三名子女活过了幼年,其中包括未来的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她个性独立,当她和詹姆斯因儿子亨利·弗雷德里克的监护权和处理她的朋友比阿特丽克斯·鲁思文而产生矛盾的时候,她会主动利用苏格兰的政治派系,達到其目的。安妮曾经深愛著詹姆斯,但最终两人的感情走向破裂,并且分居——但仍互相尊重,并且保有一定的感情。 1603年移居英格兰之後,安妮的精力从政治的派系斗争转向艺术,建造了一座宏伟的私人宫廷,并且主办了欧洲最奢華的文化沙龙。1612年后,她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开始逐步退出宫廷生活的中心。虽然史書记录说她一直信仰著新教,但有证据表明,她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中(1601年前),改信了天主教。 历史学家历来批评安妮无足轻重、轻浮、自我放纵,然而,最近有学者对其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她是一个自信独立的女性,特别是对的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推動。.

新!!: 愛丁堡公爵和丹麦的安妮 · 查看更多 »

丹麦的乔治王子

坎伯兰公爵丹麦和挪威的乔治王子(Prins Jørgen af Danmark og Norge, Hertug af Cumberland;Prince George of Denmark and Norway, Duke of Cumberland;1653年4月2日1708年10月28日),是安妮女王(她在1702年开始统治英伦三岛)的丈夫,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的次子。 英國與丹麥的王室在1680年代初,安排了喬治與安妮公主的婚事,目的是透過聯姻建立英-丹軍事聯盟,以限制荷蘭強大的海上勢力。正因為英丹聯盟對荷蘭有所不利,當1689年荷蘭元首威廉三世藉由光榮革命,與妻子瑪麗二世(安妮的姊姊)一同成為共治英王後,威廉三世就對連襟喬治頗有反感。 一半是對喬治的反感,一半是對他能力的質疑,威廉三世於任內(1689-1702年)一直禁止喬治擔任軍事職位;威廉與瑪麗也限縮推定繼承人安妮的權力,使安妮一直到1702年繼位前,都無法對政務產生重要的影響。安妮成為女王之後,喬治被任命為榮譽和名義上的第一海軍大臣,而實際權力則由海軍紅旗上將(陸軍元帥馬爾博羅的弟弟)等人一手掌控。個性隨和的喬治對政治不太關心,頂多偶爾發揮他對太太的影響力;即使他有時候與安妮的意見不合,公開場合上他總是一直表現出支持女王的態度。雖然是政治聯姻,喬治與安妮這對夫妻互相恩愛,過著相當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兩人生下的孩子總是不斷地夭折,使得夫妻倆一再地承受失去子女的打擊。 對於威廉夫妻和喬治夫妻四人的個性比較,當時的英國人流傳說:「威廉國王不斷地思考、瑪麗女王不停地說話;安妮女王不斷地嚼食、喬治親王不停地飲酒」。喬治的體力和健康並不出色,負責和喬治一同打獵的,經常取笑喬治的哮喘病;他說:「喬治親王必須用力地呼吸,才能夠不讓人以為他已斷氣死亡,而把他給入土安葬。」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喬治親王被當作是有名的笨蛋,以及用來輕視他人的代名詞;維多利亞女王希望自己親愛的丈夫阿爾伯特,永遠不要淪為「安妮女王那極其愚笨又毫無風采的丈夫」。20世紀的偉人邱吉爾則在1930年代,形容喬治親王是個「非常無關輕重的人」,他薄弱的存在感對他人好似可有可無,只有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安妮女王,才把他當作大人物般敬愛。.

新!!: 愛丁堡公爵和丹麦的乔治王子 · 查看更多 »

丹麦的亚历山德拉

#重定向 亞歷山德拉王后.

新!!: 愛丁堡公爵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愛丁堡公爵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三世 · 查看更多 »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佐治一世(George I,),原名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 查看更多 »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

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 · 查看更多 »

乔治五世

乔治五世(George V,),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厄内斯特·阿尔伯特(George Frederick Ernest Albert),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皇后的次子。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溫莎王朝的開創者。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表弟、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哥。曾兼任德國元帥,现時在位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父。乔治五世在位期間見證1922年英帝國達到最大版圖,領土是全球土地面積的22.6%,人口達到全球五分之一(4.58億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五世 · 查看更多 »

乔治六世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六世 · 查看更多 »

乔治四世

#重定向 喬治四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乔治四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埃塔·玛丽亚

#重定向 法兰西的亨利埃塔·玛丽亚.

新!!: 愛丁堡公爵和亨利埃塔·玛丽亚 · 查看更多 »

伊奧尼亞群島

伊奧尼亚群岛,又譯爱奧尼亚群岛(Ionia nisia;古代希臘文:Ἰόνιοι Νῆσοι,拉丁化:Ionioi Nēsoi),傳統上被稱為「七島」(Επτάνησα/Επτάνησος,拉丁化:Heptanēsa / Heptanēsos),希臘西部愛奧尼亞海的群島。面积2307平方公里,人口214274;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气候。 主要有7大島;由北至南排列如下:.

新!!: 愛丁堡公爵和伊奧尼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

#重定向 伊麗莎白王太后.

新!!: 愛丁堡公爵和伊丽莎白·鲍斯-莱昂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愛丁堡公爵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伊利沙伯二世 · 查看更多 »

伯克郡

伯克郡(Berkshire,英文簡稱:Berks),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區域的郡。伯克郡沒有行政總部,雷丁是第1大鎮。英國著名建築溫莎城堡座落在溫莎。 伯克郡與英國皇室淵源甚深(尤其是溫莎城堡座落在伯克郡),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在1958年賜予頭銜「皇家郡」,故伯克郡全名「伯克郡皇家郡」(Royal County of Berkshire)。.

新!!: 愛丁堡公爵和伯克郡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 (威尔士亲王)

威尔士亲王腓特烈王子(The Prince Frederick, Prince of Wales,),全名:腓特烈·路易斯(Frederick Louis),又稱為不伦瑞克-吕讷堡的腓特烈·路德维格公爵。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长子,英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威尔士亲王,但未及成为英国国王即逝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弗雷德里克 (威尔士亲王)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三世 (丹麦)

弗雷德里克三世(Frederik 3.,)是丹麥及挪威國王,在丹麥實行君主專制。他在位期間與瑞典交戰失利,被迫簽訂《羅斯基勒條約》,把丹麥的斯科訥、布萊金厄、哈蘭和博恩霍爾姆,和挪威的特倫德拉格和布胡斯割讓給瑞典。其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再度進攻,圍攻哥本哈根,弗雷德里克三世拒絕投降,反而贏得高漲的民意支持度,戰事終因荷蘭的協助,在厄勒海峽擊退瑞典,並在《哥本哈根條約》中取回博恩霍爾姆和特倫德拉格。1660年弗雷德里克利用自己的高民氣,壓倒貴族而實施了君主專制,使丹麥仿效法國之中央集權,趕上民族國家的潮流。.

新!!: 愛丁堡公爵和弗雷德里克三世 (丹麦) · 查看更多 »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St Augustine's Abbey)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它是本笃会修道院。目前是世界文化遗产。.

新!!: 愛丁堡公爵和圣奥古斯丁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圣乔治礼拜堂 (温莎城堡)

圣乔治礼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英国温莎城堡的皇家礼拜场所和嘉德勋章教堂。可容納約800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圣乔治礼拜堂 (温莎城堡) · 查看更多 »

圣詹姆斯宫

#重定向 聖詹姆士宮.

新!!: 愛丁堡公爵和圣詹姆斯宫 · 查看更多 »

喬治王子 (劍橋)

劍橋喬治王子(英語:Prince George of Cambridge,),全名為喬治·亞歷山大·路易(英語:George Alexander Louis),英國王子,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劍橋公爵夫人凱薩琳的長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與已故威爾斯王妃戴安娜的長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與伊麗莎白二世的曾孫。他僅次於自己的祖父查爾斯王子與父親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是王位第三順位繼承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喬治王子 (劍橋) · 查看更多 »

公园径

公园径(Park Lane)是伦敦中部威斯敏斯特市的一条主要道路(A4202),南北走向,沿着海德公园的东部边界,从海德公园角到大理石拱门,全长约1.2公里。路东为梅费尔区。 虽然有交通噪音,这条街仍然是高档的,有一些五星级酒店,如多切斯特酒店(Dorchester Hotel)、格罗夫纳酒店(Grosvenor House Hotel)和伦敦公园径洲际酒店(InterContinental London Park Lane Hotel),还有几个跑车牌子的展厅。 这条路为伦敦内环路的一部分,以及伦敦交通拥挤税区域的边界的一部分。2007年2月,该区域向西扩展,公园径被指定为一条免费通过路线。西部延伸部分于2011年1月4日取消。 2008年11月,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建议在街道下方开挖隧道,让出土地进行开发和绿化。.

新!!: 愛丁堡公爵和公园径 · 查看更多 »

克基拉島

克基拉島(Κέρκυρα,拉丁化:Kérkyra;古希臘語:Κέρκυρα/Κόρκυρα),英語稱科孚島(Corfu),伊奥尼亚海岛屿,属希腊克基拉州。科孚岛面积580平方公里,是愛奥尼亚群島中第2大的島嶼,隔科孚海峡与阿爾巴尼亞相望。此島是愛奧尼亞大學的所在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此島出生。 克基拉島曾先後被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所管治。其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統治島嶼由1401年至1797年,克基拉島時稱「威尼斯的門戶」,鄂圖曼土耳其曾多次侵略該島,如1537、1571、1573和1716年土耳其海軍和陸軍就曾圍困島嶼,但均以失敗而終。當時克基拉島可被視為西方文明抵抗鄂圖曼的堡壘。 1864年英、法、俄三國和希臘簽訂倫敦條約,正式將克基拉島在內的愛奧尼亞群島主權歸還希臘。 現今克基拉島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在2007年,島上克基拉市的老城區因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的推薦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愛丁堡公爵和克基拉島 · 查看更多 »

克基拉州

克基拉州(Κέρκυρα),又稱科孚州,是希臘愛奧尼亞群島大區北部的一個州,西臨奧特朗托海峽,北界阿爾巴尼亞,東隔克基拉海峽與希臘大陸相望。由克基拉島、帕克西島、奧索尼島等組成。面積641.057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33,658人。首府克基拉。 下分13市、3鎮。 *.

新!!: 愛丁堡公爵和克基拉州 · 查看更多 »

王夫

王夫或皇夫(Prince consort),亦作王配或王婿,是指女性君主的丈夫,一般指本身並非國王、皇帝或統治親王(Sovereign Prince)而與女性君主結婚者。英語中稱為prince consort,但並非正式的親王或皇族位號。在某些國家會得到王室配偶身份,但也有一些國家因為只把男性的配偶視為族內,而女性皇胤之夫則視為族外,不具皇族身份。王夫可以是在女王即位前已有的丈夫,在女王即位後即成為王夫,也可以是在位的女王的丈夫。女性王胤的丈夫若因女王胤下嫁而被列為王室成員,也會被稱為王夫。 由於大多數國家皆為父系社會,王位亦以父系繼承為主,女性君主亦較少出現,大部份國家的典章制度皆沒有規定如何冊封女性君主之夫。少數國家如葡萄牙王國則有相關規定,該國規定王夫只有和女王生下子嗣後才可封為配國王(Rei consorte),否則只封為(Príncipe consorte)。因應女性君主本身的頭銜以及各國制度,女性君主的丈夫實際位號也有不同。有些女性君主之夫甚至沒有任何位號。 亦有些地區的女性君主在位時皆是獨身或喪偶,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因成為女性君主之夫而晉升皇族的男性。東亞古代雖然亦出現過女君主,例如日本的就曾有多位女性天皇,但中國、日本、越南的女性君主在位時不是獨身(無正式丈夫)或喪偶,就是丈夫本身曾為君主、後來登基或死後追尊為君主,在位時擁有一直無君主身份丈夫的女王只有新羅的善德女王。 現今的王夫有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之夫菲臘親王,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之夫亨里克配親王。.

新!!: 愛丁堡公爵和王夫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愛丁堡公爵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丽二世 (英格兰)

麗二世(Mary II,),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奧蘭治王妃,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兰、苏格兰與爱尔兰女王,至逝世时为止。玛丽的羅馬天主教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在光荣革命中遭废黜,未几同为新教徒的玛丽与夫婿兼表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登基分别成为女王和国王,并在不久后签署《權利法案》。瑪麗在1694年死後,威廉便成了英伦的單一統治者。史學界普遍將夫妻倆的共治稱做「」。 瑪麗並不熱衷於統治,當丈夫威廉留在英格蘭時,她總是退居幕後,把大部分的權力讓與威廉;然而,當威廉到海外忙於軍事戰役時,瑪麗仍舊得獨自統治英伦,事實證明她是一位強大、果決、有力的統治者。當威廉動員英伦人物力進行反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時,他發現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廣受人民愛戴的瑪麗,才能夠有效地在議會發揮影響力,進行擴軍加稅。瑪麗身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統治者,對國教會的事務十分積極、活躍;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史學家認為,儘管她與丈夫共有王位,瑪麗主要仍是獨自行使其權力。.

新!!: 愛丁堡公爵和玛丽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科堡

科堡(Coburg)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州直辖市,位于巴伐利亚北部的边缘,隶属于上弗兰肯行政区,也是科堡县的首府。它是大学和欧洲城市位于北巴伐利亚的一个中心。 1918年之前科堡作为萨克森-科堡-哥達公国的都城而闻名,如今则是通过驻扎在这里的科伯保险集团(Versicherungsgruppe HUK-Coburg)。科堡拥有德国现存第二大的城堡:Veste Coburg,又称“Fränkische Krone”。 城市口号:价值和转变(Werte und Wandel).

新!!: 愛丁堡公爵和科堡 · 查看更多 »

策勒的索菲娅·多罗蒂娅

#重定向 索菲亚·多鲁西亚.

新!!: 愛丁堡公爵和策勒的索菲娅·多罗蒂娅 · 查看更多 »

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重定向 索菲 (汉诺威选侯夫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新!!: 愛丁堡公爵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

爱丁堡(Edinburgh,Dùn Èideann),是英国苏格兰首府,也是繼格拉斯哥后苏格兰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苏格兰东海岸福斯湾南岸。截止到2013年,全市人口為487,500。 自15世紀以來愛丁堡就被當做蘇格蘭首府,但在1603年和1707年政治力量多次南移到倫敦。1999年蘇格蘭議會的自治權利才得以確立。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蘇格蘭國家畫廊等重要文化機構也位於愛丁堡。在經濟上,現在的愛丁堡主要依靠金融業,是倫敦以外英國最大的金融中心。 愛丁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歷史建築亦完好保存下來。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聖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都位於此地。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2004年愛丁堡成為世界第一座文學之城。愛丁堡的教育也很發達,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愛丁堡大學就坐落於此,為一所歷史超過四百年的世界頂尖名校。加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愛丁堡成為了英國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市。.

新!!: 愛丁堡公爵和爱丁堡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城堡

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是苏格兰和爱丁堡的重要象征。它坐落在爱丁堡市内的城堡岩顶上,十分明显,从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海拔120米,从上面可以俯瞰爱丁堡全城的景色。.

新!!: 愛丁堡公爵和爱丁堡城堡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菲臘親王殿下,愛丁堡公爵(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Philip, The Duke of Edinburgh,),為英国--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 菲臘親王於1921年6月10日出生在希腊伊奧尼亞群島克基拉州的克基拉島,為希臘和丹麦王子。他父親安德列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四子,曾祖父則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親黑森-巴騰堡郡主艾麗絲則是英国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 1947年,改家族名為蒙巴頓(Mountbatten)。同年11月20日和第三代表妹伊莉莎白公主結婚,兩人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岳父英國前國王乔治六世授予他愛丁堡公爵、梅里奧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neth)和格林尼治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1953年他獲授皇家海軍元帥、英國陸軍元帥和空軍元帥等職位。 1986年,菲利普亲王陪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他们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伉俪。在中国访问期间,两人在北京会见了邀请他们访华的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與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见面,还登上了万里长城。离开北京以后又到访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然后转到香港访问。 2017年5月4日,白金汉宫宣佈菲臘親王於同年秋天開始全面卸下公職。8月2日,菲腊亲王在參與海軍陸戰隊在倫敦慈善遊行活動后正式退休。.

新!!: 愛丁堡公爵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全名阿尔伯特·爱德华(英语:Albert Edward),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他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二个孩子及长子,出生当年即被封为威尔士亲王,一直到60岁登基,作为威尔士亲王时间最长的王儲。.

新!!: 愛丁堡公爵和爱德华七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英国及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1936年1月20日即位,同年12月11日退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 1936年年初-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他对宫廷礼数颇不耐烦,无视宪政传统,引发英国政界关切。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英国国教会是时反对前配偶仍在世离异者再婚,这一婚事亦将同爱德华的教会领袖身份发生冲突。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爱德华总共在位326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同年夫妻二人巡访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新!!: 愛丁堡公爵和爱德华八世 · 查看更多 »

特克的玛丽

特克的瑪麗(Mary of Teck,),全名維多利亞·瑪麗·奧古斯塔·路易斯·奧爾加·保琳·克勞丁·阿格尼斯(英语:Victoria Mary Augusta Louise Olga Pauline Claudine Agnes),是喬治五世的妻子,两人共育有五子一女。曾任英國兼英屬自治領皇后、以及印度皇后。.

新!!: 愛丁堡公爵和特克的玛丽 · 查看更多 »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西敏市,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1761年,喬治三世获得该府邸Robinson, p. 14,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漢宮對外開放參觀,每天清晨都会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英國語言文化中心.

新!!: 愛丁堡公爵和白金汉宫 · 查看更多 »

菲臘親王 (愛丁堡公爵)

#重定向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新!!: 愛丁堡公爵和菲臘親王 (愛丁堡公爵)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路易丝郡主

#重定向 路易丝公主 (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

新!!: 愛丁堡公爵和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路易丝郡主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愛丁堡公爵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愛丁堡公爵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 (塞文子爵)

塞文子爵詹姆斯(James, Viscount Severn,),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的孙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與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索菲唯一一位儿子,塞文子爵詹姆斯也是大英國協王國中王位繼承順序排名第12位。.

新!!: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 (塞文子爵)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六世及一世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六世及一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王子 (劍橋)

劍橋的路易王子(Prince Louis of Cambridge,,,),全名為路易·亞瑟·查爾斯(Louis Arthur Charles),是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夫人凱薩琳的次子,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第6名曾孫。他是英國王位第5順位繼承人。.

新!!: 愛丁堡公爵和路易王子 (劍橋)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亲王

阿尔伯特亲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最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与女王成婚后,长期被称为“阿尔伯特亲王殿下”(HRH Prince Albert),1857年女王钦赐王夫(Prince Consort)称号,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封王夫位號的君主配偶。 阿尔伯特的出生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在其20岁时,与表姐维多利亚成婚,婚后育有九个孩子。最初,阿尔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仅是女王的配偶,而没有其他相应的权力或职责。随着时间推移,他吸取了诸多民众诉求,例如实行教育改革、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管理宗室事务和女王办公室等並积极参与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在政治上,尽管他反对帕默斯顿勋爵在外交大臣任内所奉行的政策,但他还是说服了女王在与议会交往时不带有党派倾向性,这一点促進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阿尔伯特于1861年去世,得年42岁。他的英年早逝使女王在余生陷入深深的悼念。1901年,他和维多利亚的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成为首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新!!: 愛丁堡公爵和阿尔伯特亲王 · 查看更多 »

阿德莱德 (萨克森-迈宁根)

#重定向 阿德莱德 (萨克斯-曼宁根).

新!!: 愛丁堡公爵和阿德莱德 (萨克森-迈宁根)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总统府

阿根廷民主共和国总统府,是阿根廷总统及其属下办公的所在地,是阿根廷国家的最高行政指挥中心,也是阿根廷最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因其外墙涂为粉红色,也被称为“玫瑰宫”(CASA ROSADA)。.

新!!: 愛丁堡公爵和阿根廷总统府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愛丁堡公爵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君主列表

這裡列出的是1707年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組成大不列颠王国前的蘇格蘭君主,此後的蘇格蘭君主列表參看英國君主列表。.

新!!: 愛丁堡公爵和蘇格蘭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薩塞克斯公爵哈利王子

#重定向 薩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

新!!: 愛丁堡公爵和薩塞克斯公爵哈利王子 · 查看更多 »

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

#重定向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

新!!: 愛丁堡公爵和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 · 查看更多 »

肯辛顿宫

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是伦敦的一座王室宫殿,位于肯辛顿和切尔西区的肯辛顿花园。自17世纪起成为英国王室居住地。目前是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格洛斯特公爵和公爵夫人、肯特的迈克尔王子和夫人的正式官邸。肯辛顿宫也是薩塞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的非官方基地。 肯辛顿宫也曾是戴安娜王妃(直到她1997年去世)、瑪格麗特公主(直到她2002年去世)和愛麗絲王妃(直到她2004年去世)的正式官邸。 今天,肯辛顿宫的谒见室对公众开放,由独立非营利慈善组织历史王宫管理。办公和私人住所区域仍由王室财产机构负责管理。 最近的地铁站是Queensway站、贝斯沃特站、肯辛顿高街站,以及稍远的格洛斯特路站。.

新!!: 愛丁堡公爵和肯辛顿宫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

英国君主(Monarch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君主的头衔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现任君主和国家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继承其父乔治六世登基为英国女王。 君主及其近亲具有一系列的官方、礼仪、外交和代表性权力。在君主立宪体系之下,君主的职责仅限于授勋及嘉奖和任命首相。根据传统,君主亦为。现今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名义上仍旧通过君主的皇家特权来行使,但事实上这一权力仅能根据国会立定的法律行使,并且受到传统与先例的限制。 英国的君主政体可以追溯至及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多。这些政权至公元10世纪已统一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1066年在诺曼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最后一位加冕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败并战死,英格兰王权由此转移至胜者威廉及其后裔手中。 13世纪,威尔士公国成为英格兰的从属国。同一时期,《大宪章》开始对英格兰君主的政治权力进行限制。 1603年,苏格兰君主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由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开始为同一君主统治。1649年至1660年,英国君主制传统为共和制的英格兰联邦所打断。1701年的《》(现今仍旧有效)将信仰罗马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合者排除于王位继承顺位之外。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联邦,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此成立。英国君主成为大英帝国的名义元首,这一帝国于1921年达到其领土最大范围,囊括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1920年代,爱尔兰六分之五的领土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6年的《》承认帝国各自治领将各自发展为独立自治国家,但仍旧为英联邦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和领地独立,基本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结。乔治六世及其继承者伊丽莎白二世使用了英联邦元首这一称号,象征其独立成员国的自由联合。 英国和十五个英联邦国家共享一个君主,称英联邦王国。“英国君主”一词仍旧用于形容这一体系下的君主和政体,但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为独立主权国家,在不同国家君主的官方亦有所不同。.

新!!: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列表

英国君主由苏格兰王国與英格兰王国共組大不列顛王國開始計算,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共有12名君主(见英国君主)。自1603年3月24日以来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便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领的共主邦聯之下,而1707年5月1日这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同愛爾蘭王國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大部脱离联邦;1927年4月12日该国因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摄政时期

#重定向 摄政时代.

新!!: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摄政时期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愛丁堡公爵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新!!: 愛丁堡公爵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查理二世(Charles II;),蘇格蘭及英格蘭爱尔兰国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以「歡樂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聞名。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国政坛混乱,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阴谋”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國會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查理二世被称为「歡樂王」,個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他意志坚定,臨機制變,精明機智,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挽回民心。但是他在作戰外交上成果不多,1670年後英國成為法國實質上的附庸(他最寵愛的法國情婦牽線引出英法聯盟),國際地位下降成二流國家;他的最大政績是讓英國海權大幅擴張,提升英國未來爭霸的實力(參見「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但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史家至今無法分斷查理真實的意圖,因此對他好與壞的各種行動,也就無法判斷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或是出於利國利民的善意;他外表高貴幽默,但內心神祕且難以捉摸,是一個不容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新!!: 愛丁堡公爵和查理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查理斯 (威爾斯親王)

#重定向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新!!: 愛丁堡公爵和查理斯 (威爾斯親王)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一世 (萨克森-科堡-哥达)

恩斯特一世(,;)是最後一任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亦是首任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他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弗朗茨的长子,其弟利奥波德一世是比利时首任国王。1806年继承父亲弗朗茨为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但该公国被拿破仑占领。但恩斯特也是普鲁士将军。1807年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后,恩斯特才得以统治该公国。1813-1814年他指挥萨克森第5军,攻克美因兹,又参加1815年的战役,在维也纳会议上,他得到利希滕贝格公国的领地。1834年他将这一领地售予普鲁士王国。他是阿尔伯特亲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夫婿)和恩斯特二世的父亲,死后爵位由恩斯特二世继承。他也是维多利亚公主(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之母)的兄长。.

新!!: 愛丁堡公爵和恩斯特一世 (萨克森-科堡-哥达) · 查看更多 »

河岸街

河岸街(官方Strand,民间the Strand,音译斯特兰德)或名河岸,是伦敦西敏市一条街道的名称。河岸街西起特拉法加广场,东至圣殿关处与弗利特街汇合。今天的河岸街比历史上短,长度刚刚超过3/4英里(3/4英里约合1,207米)。.

新!!: 愛丁堡公爵和河岸街 · 查看更多 »

朴次茅斯

朴次茅斯(Portsmouth,讀音:),別名龐培(Pompey),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漢普郡,南臨索倫特海峽的港口城市,位于伦敦西南70英里(110公里),南安普顿东南19英里(31公里),人口20540。朴茨茅斯是南汉普郡都市带的一部分,南汉普郡都市带包括南安普顿,哈文特,滑铁卢镇,等市镇。 朴茨茅斯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时期。历来都是英国最为重要的军港。她见证了英国800多年的海军历史,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干船坞。1545年朴茨茅斯为防止法国入侵而进行了堡垒化,当时的防御设施还基本保存。19世纪为防止法国入侵朴茨茅斯继续堡垒化,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防守最严密的城市,也留下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大规模的生产线式造船基地。二战期间,朴茨茅斯的工业设施遭到德国毁灭性轰炸。 朴茨茅斯见证了英国很多历史性事件,1787年,由亚瑟.菲利普斯船长率领的11艘船组成的第一舰队,前往澳大利亚建立了流放地,现代澳大利亚从此建立。1805年尼尔森勋爵率舰队从朴茨茅斯出发,在特拉法加海战击败法西联合舰队,1945年,盟军登陆指挥部设立在朴茨茅斯,登陆部队从此地出发。1982年,由朴茨茅斯出发的英国舰队击败阿根廷海军重新控制福克兰群岛。1997年,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从朴茨茅斯前往香港移交主权,象征大英帝国的最后落幕。 朴茨茅斯至今还是英国皇家海军三分之二水面舰艇的母港。位于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内,但是已经开放旅游的朴茨茅斯历史船坞里陈列了勇士号,马丽玫瑰,胜利号等著名的博物馆军舰,以前的伟农军事基地已经改造成了著名的大炮码头购物中心。还拥有百年历史的朴茨茅斯足球俱乐部。 朴茨茅斯的铁路线直达英国南部各大城市和伦敦滑铁卢车站,拥有商业码头和能到达法国和西班牙的国际渡轮码头。是英国第二繁忙的国际旅客码头。 朴茨茅斯也是作家狄更斯和著名工程师布鲁内尔的家乡。.

新!!: 愛丁堡公爵和朴次茅斯 · 查看更多 »

海牙

海牙(Den Haag;),官方亦稱s-Gravenhage()是荷蘭南荷蘭省的省會,擁有人口52.6萬(2017年),也是繼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後的荷蘭第三大城。海牙連其周邊的其他八個市鎮形成大海牙地區(Haaglanden),是鹿特丹–海牙都會區和蘭斯台德(Randstad)城市群的一部份。海牙市徽是鸛鳥徽。 海牙是荷蘭唯一一個鄰海的大城市,擁有十一公里長的海岸線,及兩個海灘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和凱克敦。也因為位臨北海帶來便利的交通,海牙自十九世紀以來便是國際觀光勝地。 儘管海牙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與外國使館皆坐落於此地,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海牙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庭和國際刑事法院。.

新!!: 愛丁堡公爵和海牙 · 查看更多 »

懷特霍爾宮

懷特霍爾宮(英語:Palace of Whitehall)又稱為白廳宮,位於英國倫敦,從1530年至1698年間都是英國國王在倫敦的主要居所。在17世紀末被火焚毀之前,懷特霍爾宮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宮殿,擁有超過1,500間房間,規模比梵蒂岡的宗座宮殿與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還大。 懷特霍爾宮就位於倫敦西敏的白廳附近,許多英國政府機構都設置在這裡,因此白廳也是英國政府的代名詞。.

新!!: 愛丁堡公爵和懷特霍爾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爱丁堡公爵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