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之间的区别

愛丁堡公爵 vs. 英国君主

愛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是英國貴族銜頭,以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命名,自1566年起冊立,1603年詹姆斯六世及一世統一英格蘭與蘇格蘭後,以後由國王本人兼任或女王的王婿擔任。現任公爵是菲臘親王,伊利沙伯二世女王之夫婿。. 英国君主(Monarch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君主的头衔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现任君主和国家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继承其父乔治六世登基为英国女王。 君主及其近亲具有一系列的官方、礼仪、外交和代表性权力。在君主立宪体系之下,君主的职责仅限于授勋及嘉奖和任命首相。根据传统,君主亦为。现今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名义上仍旧通过君主的皇家特权来行使,但事实上这一权力仅能根据国会立定的法律行使,并且受到传统与先例的限制。 英国的君主政体可以追溯至及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多。这些政权至公元10世纪已统一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1066年在诺曼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最后一位加冕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败并战死,英格兰王权由此转移至胜者威廉及其后裔手中。 13世纪,威尔士公国成为英格兰的从属国。同一时期,《大宪章》开始对英格兰君主的政治权力进行限制。 1603年,苏格兰君主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由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开始为同一君主统治。1649年至1660年,英国君主制传统为共和制的英格兰联邦所打断。1701年的《》(现今仍旧有效)将信仰罗马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合者排除于王位继承顺位之外。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联邦,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此成立。英国君主成为大英帝国的名义元首,这一帝国于1921年达到其领土最大范围,囊括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1920年代,爱尔兰六分之五的领土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6年的《》承认帝国各自治领将各自发展为独立自治国家,但仍旧为英联邦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和领地独立,基本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结。乔治六世及其继承者伊丽莎白二世使用了英联邦元首这一称号,象征其独立成员国的自由联合。 英国和十五个英联邦国家共享一个君主,称英联邦王国。“英国君主”一词仍旧用于形容这一体系下的君主和政体,但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为独立主权国家,在不同国家君主的官方亦有所不同。.

之间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相似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华里丝·辛普森威廉三世 (奥兰治)威廉四世 (英國)乔治三世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乔治六世乔治四世伊丽莎白二世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丽二世 (英格兰)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爱丁堡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白金汉宫西敏寺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詹姆斯六世及一世阿尔伯特亲王肯辛顿宫英国英国摄政时期查理一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 (英格兰)懷特霍爾宮

华里丝·辛普森

华里丝·辛普森也译作--(Wallis Simpson,本名为Bessie Wallis Warfield,),是“温莎公爵夫人”。.

华里丝·辛普森和愛丁堡公爵 · 华里丝·辛普森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威廉三世 (奥兰治)

奥兰治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出生即繼位為奧蘭治親王,1672年7月任荷兰省、泽兰省执政,1674年4月26日任乌德勒支省、海尔德兰省及上艾瑟尔省执政,1689年2月13日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苏格兰国王威廉二世(Uilleam II)和爱尔兰国王利亚姆(Liam),直到1702年3月8日逝世为止,他在英格兰和奥兰治的编号剛好都是三世。1688年11月5日,威廉废黜岳父詹姆斯二世及七世而赢得了英格兰。威廉和妻子玛丽二世共治不列颠群岛,直到瑪麗於1694年12月18日去世。他们共治时期通常被称为「」。 他一生致力於抵抗法國「太陽王」的天主教霸權。從1672年成為荷蘭執政後,他就號召全歐的新教徒一起抵制路易十四的最強霸權,被新教徒視為「新教英雄」。1686年,他和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奧格斯堡同盟(後稱大同盟),聯合圍堵歐洲霸主路易十四;並於1688年率兩萬精兵渡海到英國,發動光榮革命而成為英王。他以英、荷共主邦聯(1689-1702年)的元首身分,帶領新教的英、荷兩國共抗天主教(舊教)法國(大同盟戰爭1689-1697),成為歐洲第二強的君王。1700年路易大帝的勢力遽增,威廉重組大同盟,開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雖然威廉在1702年意外崩逝,但他任命的主帥約翰·丘吉爾,帶領英荷聯軍打敗法軍,最終打垮路易十四,某程度上實現了威廉的遺願。 他在各地的綽號褒貶不一,英格蘭婦女界喜歡譏笑他是「粗魯的荷蘭矮熊」;在北愛爾蘭和部分蘇格蘭的稱號則是賢明王比利(Good King Billy);荷蘭更是奉他為「護國英雄」,無比崇敬。他在荷蘭與北愛爾蘭極得民心,但英格蘭人卻不太喜歡他的冷酷粗率。伏爾泰因此說他是「英格蘭人的執政、荷蘭人的國王」,表示他在兩國形象顛倒的領導情況。.

威廉三世 (奥兰治)和愛丁堡公爵 · 威廉三世 (奥兰治)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威廉四世 (英國)

威廉四世(William IV,),自1830年6月26日起担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和汉诺威国王,至死为止。威廉四世是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乔治四世的弟弟,他在兄长死后继承王位,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和倒数第二位君主。 1789年封亲王,克拉伦斯公爵。13岁加入海军,曾参加过美國獨立戰爭。1818年,与萨克森-麦敏根的阿得莱德郡主结婚。1830年,其兄乔治四世驾崩後成为英国国王、汉诺威國王,称英王威廉四世,漢諾威國王威廉。1837年驾崩後,英国王位和汉诺威爵位分别由侄女维多利亚和弟弟坎伯蘭公爵继承,从此英国失去了汉诺威领地。总体来说,威廉四世是一个平凡的国王,但他心肠慈善,是个朴素的绅士,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水手国王。 威廉死时虽无合法子嗣存活,但与他同居二十年的女演员多萝西·乔丹为其生育十名子女,其中八名活至成年。威廉死后,英国王位和汉诺威王位分别由侄女维多利亚和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继承。.

威廉四世 (英國)和愛丁堡公爵 · 威廉四世 (英國)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重定向 喬治三世.

乔治三世和愛丁堡公爵 · 乔治三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佐治一世(George I,),原名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和愛丁堡公爵 ·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

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和愛丁堡公爵 ·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乔治六世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乔治六世和愛丁堡公爵 · 乔治六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乔治四世

#重定向 喬治四世.

乔治四世和愛丁堡公爵 · 乔治四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伊丽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 · 伊丽莎白二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愛丁堡公爵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玛丽一世 (苏格兰)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玛丽二世 (英格兰)

麗二世(Mary II,),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奧蘭治王妃,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兰、苏格兰與爱尔兰女王,至逝世时为止。玛丽的羅馬天主教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在光荣革命中遭废黜,未几同为新教徒的玛丽与夫婿兼表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登基分别成为女王和国王,并在不久后签署《權利法案》。瑪麗在1694年死後,威廉便成了英伦的單一統治者。史學界普遍將夫妻倆的共治稱做「」。 瑪麗並不熱衷於統治,當丈夫威廉留在英格蘭時,她總是退居幕後,把大部分的權力讓與威廉;然而,當威廉到海外忙於軍事戰役時,瑪麗仍舊得獨自統治英伦,事實證明她是一位強大、果決、有力的統治者。當威廉動員英伦人物力進行反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時,他發現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廣受人民愛戴的瑪麗,才能夠有效地在議會發揮影響力,進行擴軍加稅。瑪麗身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統治者,對國教會的事務十分積極、活躍;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史學家認為,儘管她與丈夫共有王位,瑪麗主要仍是獨自行使其權力。.

愛丁堡公爵和玛丽二世 (英格兰) · 玛丽二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重定向 索菲 (汉诺威选侯夫人).

愛丁堡公爵和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 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愛丁堡公爵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

爱丁堡(Edinburgh,Dùn Èideann),是英国苏格兰首府,也是繼格拉斯哥后苏格兰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苏格兰东海岸福斯湾南岸。截止到2013年,全市人口為487,500。 自15世紀以來愛丁堡就被當做蘇格蘭首府,但在1603年和1707年政治力量多次南移到倫敦。1999年蘇格蘭議會的自治權利才得以確立。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蘇格蘭國家畫廊等重要文化機構也位於愛丁堡。在經濟上,現在的愛丁堡主要依靠金融業,是倫敦以外英國最大的金融中心。 愛丁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歷史建築亦完好保存下來。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聖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都位於此地。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2004年愛丁堡成為世界第一座文學之城。愛丁堡的教育也很發達,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愛丁堡大學就坐落於此,為一所歷史超過四百年的世界頂尖名校。加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愛丁堡成為了英國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市。.

愛丁堡公爵和爱丁堡 · 爱丁堡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菲臘親王殿下,愛丁堡公爵(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Philip, The Duke of Edinburgh,),為英国--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 菲臘親王於1921年6月10日出生在希腊伊奧尼亞群島克基拉州的克基拉島,為希臘和丹麦王子。他父親安德列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四子,曾祖父則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親黑森-巴騰堡郡主艾麗絲則是英国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 1947年,改家族名為蒙巴頓(Mountbatten)。同年11月20日和第三代表妹伊莉莎白公主結婚,兩人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岳父英國前國王乔治六世授予他愛丁堡公爵、梅里奧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neth)和格林尼治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1953年他獲授皇家海軍元帥、英國陸軍元帥和空軍元帥等職位。 1986年,菲利普亲王陪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他们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伉俪。在中国访问期间,两人在北京会见了邀请他们访华的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與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见面,还登上了万里长城。离开北京以后又到访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然后转到香港访问。 2017年5月4日,白金汉宫宣佈菲臘親王於同年秋天開始全面卸下公職。8月2日,菲腊亲王在參與海軍陸戰隊在倫敦慈善遊行活動后正式退休。.

愛丁堡公爵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全名阿尔伯特·爱德华(英语:Albert Edward),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他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二个孩子及长子,出生当年即被封为威尔士亲王,一直到60岁登基,作为威尔士亲王时间最长的王儲。.

愛丁堡公爵和爱德华七世 · 爱德华七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英国及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1936年1月20日即位,同年12月11日退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 1936年年初-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他对宫廷礼数颇不耐烦,无视宪政传统,引发英国政界关切。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英国国教会是时反对前配偶仍在世离异者再婚,这一婚事亦将同爱德华的教会领袖身份发生冲突。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爱德华总共在位326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同年夫妻二人巡访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愛丁堡公爵和爱德华八世 · 爱德华八世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西敏市,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1761年,喬治三世获得该府邸Robinson, p. 14,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漢宮對外開放參觀,每天清晨都会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英國語言文化中心.

愛丁堡公爵和白金汉宫 · 白金汉宫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愛丁堡公爵和西敏寺 · 英国君主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英国君主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六世及一世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愛丁堡公爵和詹姆斯六世及一世 · 英国君主和詹姆斯六世及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亲王

阿尔伯特亲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最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与女王成婚后,长期被称为“阿尔伯特亲王殿下”(HRH Prince Albert),1857年女王钦赐王夫(Prince Consort)称号,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封王夫位號的君主配偶。 阿尔伯特的出生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在其20岁时,与表姐维多利亚成婚,婚后育有九个孩子。最初,阿尔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仅是女王的配偶,而没有其他相应的权力或职责。随着时间推移,他吸取了诸多民众诉求,例如实行教育改革、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管理宗室事务和女王办公室等並积极参与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在政治上,尽管他反对帕默斯顿勋爵在外交大臣任内所奉行的政策,但他还是说服了女王在与议会交往时不带有党派倾向性,这一点促進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阿尔伯特于1861年去世,得年42岁。他的英年早逝使女王在余生陷入深深的悼念。1901年,他和维多利亚的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成为首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愛丁堡公爵和阿尔伯特亲王 · 英国君主和阿尔伯特亲王 · 查看更多 »

肯辛顿宫

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是伦敦的一座王室宫殿,位于肯辛顿和切尔西区的肯辛顿花园。自17世纪起成为英国王室居住地。目前是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格洛斯特公爵和公爵夫人、肯特的迈克尔王子和夫人的正式官邸。肯辛顿宫也是薩塞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的非官方基地。 肯辛顿宫也曾是戴安娜王妃(直到她1997年去世)、瑪格麗特公主(直到她2002年去世)和愛麗絲王妃(直到她2004年去世)的正式官邸。 今天,肯辛顿宫的谒见室对公众开放,由独立非营利慈善组织历史王宫管理。办公和私人住所区域仍由王室财产机构负责管理。 最近的地铁站是Queensway站、贝斯沃特站、肯辛顿高街站,以及稍远的格洛斯特路站。.

愛丁堡公爵和肯辛顿宫 · 肯辛顿宫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 · 英国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英国摄政时期

#重定向 摄政时代.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摄政时期 · 英国君主和英国摄政时期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愛丁堡公爵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理一世 (英格蘭)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查理二世(Charles II;),蘇格蘭及英格蘭爱尔兰国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以「歡樂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聞名。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国政坛混乱,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阴谋”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國會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查理二世被称为「歡樂王」,個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他意志坚定,臨機制變,精明機智,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挽回民心。但是他在作戰外交上成果不多,1670年後英國成為法國實質上的附庸(他最寵愛的法國情婦牽線引出英法聯盟),國際地位下降成二流國家;他的最大政績是讓英國海權大幅擴張,提升英國未來爭霸的實力(參見「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但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史家至今無法分斷查理真實的意圖,因此對他好與壞的各種行動,也就無法判斷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或是出於利國利民的善意;他外表高貴幽默,但內心神祕且難以捉摸,是一個不容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愛丁堡公爵和查理二世 (英格兰) · 查理二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懷特霍爾宮

懷特霍爾宮(英語:Palace of Whitehall)又稱為白廳宮,位於英國倫敦,從1530年至1698年間都是英國國王在倫敦的主要居所。在17世紀末被火焚毀之前,懷特霍爾宮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宮殿,擁有超過1,500間房間,規模比梵蒂岡的宗座宮殿與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還大。 懷特霍爾宮就位於倫敦西敏的白廳附近,許多英國政府機構都設置在這裡,因此白廳也是英國政府的代名詞。.

愛丁堡公爵和懷特霍爾宮 · 懷特霍爾宮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之间的比较

愛丁堡公爵有83个关系,而英国君主有2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9.30% = 28 / (83 + 218)。

参考

本文介绍愛丁堡公爵和英国君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