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熊襲

指数 熊襲

襲是古代日本南九州的原住民的一支。熊襲是《日本書紀》中對該族的稱呼,在《古事記》中寫作熊曾,《筑前國風土記》中寫作球磨囎唹。熊襲的發音為「クマソ(Kumaso)」,其中「クマ(Kuma)」是「熊」的意思 熊襲族約生活在肥後國球磨郡(在今熊本縣人吉市附近,球磨川上游)至大隅國贈於郡(今鹿兒島縣霧島市附近。與曾於市、曾於郡不是一個地方),其都城位於贈於地區。內藤湖南、津田左右吉、井上光貞等人認為,熊襲就是《魏志倭人傳》中提到的狗奴國。 根據《古事記》產國部分的相關神話記載,熊襲別名「建日別」。在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產下隱伎之三子島之後,隨後產下了筑紫島(九州島)。此島有胴體一個,顏面四個,分別為白日別(筑紫國)、豐日別(豐國)、建日向日豐久士比泥別(肥國)和建日別(熊曾國)。 熊襲的頭領稱渠師者(イサオ),共有2人;其下有眾多小頭目,稱為梟師(タケル)。這個民族在日本統一戰爭中曾一度與大和王權對抗。根據《日本書紀》記載,82年(景行12年),熊襲起兵反對大和王權。為了征討熊襲,景行天皇於同年8月率軍西征,進入筑紫,在豐前國京都郡(今福岡縣行橋市)設立行宮。在誅殺了豐後國碩田的土蜘蛛後,11月進入日向國。熊襲的首領熊襲梟帥為其女所殺。翌年熊襲被景行天皇平定。 97年(景行27年),熊襲首領川上梟帥(一作熊襲建)再度起兵,景行天皇遣日本武尊前往征討。日本武尊化裝為女子潛入川上梟帥的住宅並將其刺殺,翌年再度平定熊襲國。此後熊襲伏屬了大和王權,並逐漸與和人融合。 目前較普遍的觀點認為,熊襲族即是隼人。.

46 关系: 南九州古事記吹踏鞴大和王权大隅國奈良县家船京都郡人吉市伊奘冉尊伊奘諾尊土蜘蛛和人內藤湖南国诞生火國球磨川球磨郡福冈县空海筑前國筑紫國熊本縣狗奴國隱岐群島隼人蝦夷行橋市風土記魏志倭人傳豐後國豐國豐前國豐日別鹿儿岛县霧島市部落民肥後國津田左右吉日向國日本日本武尊日本書紀曾於市曾於郡景行天皇

南九州

南九州一般指的是九州地方南部的鹿兒島縣和宮崎縣兩縣。有時也包括大分縣、熊本縣和沖繩縣。與該詞對應的是北部九州。在1963年北九州市成立後,北九州更常用於表示北九州市而非北部的九州地區。同樣的在2007年12月1日南九州市成立後,「南九州」也可能是指南九州市。.

新!!: 熊襲和南九州 · 查看更多 »

古事記

《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おお の やすまろ、太安 万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新!!: 熊襲和古事記 · 查看更多 »

吹踏鞴

吹踏鞴是將砂鐵製成和鋼的制鐵方法。這種方法是日本古代傳統制鋼的方法,也是日本獨有的制鋼法。.

新!!: 熊襲和吹踏鞴 · 查看更多 »

大和王权

大和王权(或称倭王权)是4世纪至7世纪,以大和地区为中心,君临日本各地豪族联合之上的王权。又名倭国、大倭国。年代为4~7世纪。晚于邪马台国,大化革新后天皇执政,大和时期结束。在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关于它的建立问题,由于邪马台国与大和王权继承上的关系,故在看法上大相徑庭。 大和王权指的是,从4世纪开始在奈良地方(大和地區)兴起的政权。但这一词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起源,在日本历史有争议。在奈良王权兴起的同时,日本列岛还大概存在数个乃至十数个权力中心。这是日本学术界所重视的问题。早期的ヤマト王権,并不一定是指大和王权。 大和国家形成初期,倭王名为大王。也倭为首,畿内豪族葛城臣、平群臣、苏我臣、大伴连、物部连等联合组成统治机构,臣、连等豪族分掌国家的祭祀、军事、外交、财政等,在朝廷内又较大的权利,倭王的绝对统治权尚未确立。 地方设国(以国造为长)、县(以县主为长)、村(以稻置和村主为长),国和县中有公、直、首等姓的地方豪族,但地位比臣、连等中央豪族低下。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表明该氏的统治地位和职务。 但无论如何,在2世纪到3世纪,各部族从分立状态向联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倭王权已成为各部族的中心。倭王权为了确立联合盟主的地位,重视对外关系,向东晋和南朝宋朝贡,并竭力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百济、任那)保持密切关系,垄断渡来人传入的各种技术。并于5世纪后半期,势力压倒畿内和地方上的各豪族。 在内乱过程中,彥太尊于6世纪初取得大君地位,是為继体天皇。倭王权克服了6世纪前半期的继体、钦明朝的内乱,平定了筑紫君磐井的叛乱,从而确立氏姓制和部民制,脱离部族联合代表者的地位而建立强大的王权。后来大王上升为具有宗教权威的天皇,在天皇之下形成官司制,从而开辟了走向律令国家的道路。.

新!!: 熊襲和大和王权 · 查看更多 »

大隅國

大隅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隅州。大隅国的領域大約相當於鹿兒島縣的東南部。.

新!!: 熊襲和大隅國 · 查看更多 »

奈良县

奈良县()位处日本近畿地方,紀伊半島內陸,首府为奈良市,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县域是旧时令制国中大和国。古代日本国家起源于此地。.

新!!: 熊襲和奈良县 · 查看更多 »

家船

家船()是對近世至近代存在於日本的一群長期漂泊的漁民的統稱。 相傳家船是古代漂泊於海洋上的海賊眾的後裔,但詳細情況不明。一般由數艘至數十艘船組成一個集團,以根據地為中心,活躍於周邊海域,以漁業為生,用潛水和矛刺的方法捕獲採集海鮮和鮑魚。大約一週至十天左右到附近的港口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 家船的根據地在西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存在。西九州的西彼杵半島與五島列島有許多這樣的根據地。女性有拔牙齒的風俗習慣。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實行納稅義務化、徵兵制度和義務教育。1960年代,許多家船不得已上岸定居,家船逐漸消滅。.

新!!: 熊襲和家船 · 查看更多 »

京都郡

京都郡()是位于福岡縣東部的一郡。 現轄有以下2町:.

新!!: 熊襲和京都郡 · 查看更多 »

人吉市

人吉市()是位於日本熊本縣南部的城市,地處九州山地內的人吉盆地。主要產業包括觀光業、農業、釀酒業。 過去是熊本、宮崎、鹿兒島之間的交通要衝,「人吉」的名稱即是起源於來往的人們須在此住宿的「舍」,但隨著快速道路以及新幹線的通車,使得人們不須在停留在此第,逐漸人潮減少。.

新!!: 熊襲和人吉市 · 查看更多 »

伊奘冉尊

伊奘冉尊(イザナミ ,又作伊弉冉、伊邪那美、伊耶那美、伊弉弥,《古事記》作伊邪那美命,《日本書紀》作伊弉冉尊)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神祇,為兄長伊奘諾尊(イザナギ)的妹妹同時也為妻子。又稱作黃泉津大神、道敷大神。.

新!!: 熊襲和伊奘冉尊 · 查看更多 »

伊奘諾尊

伊奘諾尊(日本語:イザナギ ;《古事記》作伊邪那岐命,《日本書紀》作伊奘諾尊),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神祇,他與妹妹伊奘冉尊(日本語:イザナミ)被視為第七代的兄妹神祇,並且是日本諸島、諸神的創造者。.

新!!: 熊襲和伊奘諾尊 · 查看更多 »

土蜘蛛

土蜘蛛(つちぐも)可能指:.

新!!: 熊襲和土蜘蛛 · 查看更多 »

和人

#重定向 大和族.

新!!: 熊襲和和人 · 查看更多 »

內藤湖南

內藤 湖南(),本名虎次郎,字炳卿,號湖南,別號憶人居主、湖南鷗侶、彫蟲生悶悶先生。生於日本秋田縣鹿角郡毛馬內(現為鹿角市),歷史學家及漢學家。.

新!!: 熊襲和內藤湖南 · 查看更多 »

国诞生

国诞生是关于日本国土被创造的一段神话,大致讲述了伊奘诺尊和伊奘冉尊结为夫妇,並且产生了日本列岛的事。.

新!!: 熊襲和国诞生 · 查看更多 »

火國

火國,亦作肥國,是日本在設置令制國以前存在的一個國,其領地約為現在的長崎縣、佐賀縣、熊本縣一帶。 該地區原本火山眾多,且當地附近海域上經常有神秘的火光出現(即所謂的「不知火」),故被景行天皇命名為「火之國」。後由於在日本語中「火」和「肥」同音的緣故,轉訛為「肥之國」,又稱「肥州」。 根據《古事記》產國部分的相關神話記載,在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產下隱伎之三子島之後,隨後產下了筑紫島(九州島)。此島有胴體一個,顏面四個,分別為白日別(筑紫國)、豐日別(豐國)、建日向日豐久士比泥別(肥國)和建日別(熊曾國)。 古代當地的國造勢力有火國造、阿蘇國造、葦北國造、末羅國造、葛津國造、筑志米多國造等。在528年,筑紫國造磐井曾將火國置於自己統治之下,並舉兵反抗大和王權統治。然而最終被繼體天皇發兵鎮壓。7世紀末,日本從中國引入律令制之後,火國被分為肥前國、肥後國兩個令制國。兩國統稱肥州或二肥。.

新!!: 熊襲和火國 · 查看更多 »

球磨川

球磨川()為日本熊本縣南部球磨川水系的干流,一級河川。是日本三大急流之一。過去是泛舟的名地。發源于球磨郡水上村石楠越(標高1391m)及水上越(標高1458m),經過人吉盆地向西流淌。過人吉市后到球磨村轉向北,在八代市注入八代海。.

新!!: 熊襲和球磨川 · 查看更多 »

球磨郡

球磨郡()是日本熊本縣轄下的一個郡。 現轄有以下4町5村:.

新!!: 熊襲和球磨郡 · 查看更多 »

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玄界灘),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 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 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與-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庄(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新!!: 熊襲和福冈县 · 查看更多 »

空海

海(;),俗名佐伯真魚,於唐朝為日本派遣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阿闍黎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八祖,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他被敬称为弘法大师与遍照金刚。也因其书法功底强,而被称为“五笔和尚”,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合稱平安時代三筆,著名作品為風信帖。.

新!!: 熊襲和空海 · 查看更多 »

筑前國

筑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與筑後國合稱稱筑州。筑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福岡縣的西部。.

新!!: 熊襲和筑前國 · 查看更多 »

筑紫國

筑紫國是日本古代地方行政區劃中的一國,其領域約為現在的福岡縣一帶。 根據《古事記》產國部分的相關神話記載,在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產下隱伎之三子島之後,隨後產下了筑紫島(九州島)。此島有胴體一個,顏面四個,分別為白日別(筑紫國)、豐日別(豐國)、建日向日豐久士比泥別(肥國)和建日別(熊曾國)。 筑紫國的地方勢力為筑紫國造,其首領磐井曾於528年起兵反抗大和王權的統治,但最終被鎮壓。7世紀末,日本從中國引入律令制之後,筑紫國被分為筑前國、筑後國兩個令制國。兩國統稱筑州或二筑、兩筑。.

新!!: 熊襲和筑紫國 · 查看更多 »

熊本縣

本縣()是位於日本九州的一個縣,位於九州中央,在令治國時代稱肥後國,與九州其他六縣都有接壤或隔內海灣柤望,面積7400平方公里,人口170多萬,縣廳位於熊本市。養殖業相當繁盛,轄區內的阿蘇山因周邊具有世界少見的完整破火山口地形而被世人廣知。.

新!!: 熊襲和熊本縣 · 查看更多 »

狗奴國

狗奴國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中所記載的倭人國家之一。根據該條記載,2世紀末倭國大亂,分成許多小國,而邪馬台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狗奴國位於邪馬台的屬國奴國之南,在卑彌呼奠定邪馬台國之霸權後,唯一不臣服屬於邪馬台國的國家。 狗奴國國王名叫卑彌弓呼,但掌握實權的官員名叫狗古智卑狗。卑彌弓呼與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素來不和,兩國互相攻擊。正始八年(247年),卑彌呼派遣載斯、烏越出使曹魏,向帶方郡太守王頎陳述兩國交戰的情況。但魏少帝曹芳決定不參與戰爭,僅派遣塞曹掾史張政攜詔書與黃幢(一種具有特殊榮譽的軍旗)前往詔諭其國。不久以後,卑彌呼逝世,但戰爭仍然持續。.

新!!: 熊襲和狗奴國 · 查看更多 »

隱岐群島

隱岐群島,亦稱隱岐島,是位於日本島根半島北方約50公里的群島,總面積345.73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分屬於島根縣隱岐郡下的3町1村。.

新!!: 熊襲和隱岐群島 · 查看更多 »

隼人

人是古代日本南九州地區的原住民,大和王權時期被和人當作異族人看待。「隼人」一詞在平安時代初期的史料中曾多次出現。 「隼人」一詞最早出現於平安時代,在之前的史料中沒有記載。而同為九州地區原住民的熊襲,在《日本書紀》的日本武尊相關故事中曾多次出現,但到了平安時代就消失了。因此有人認為隼人是平安時代大和王權對這些九州熊襲原住民的稱呼。由於其風俗習慣與大和人有所差异,被大和人當作異族看待。大和王權曾多次管治隼人区,並將隼人遷往畿內居住。隼人多充當宮中的守護,以及藝能、相撲、竹細工等職業。山城國(今京都府)南部地區曾有一個大隅隼人的聚居區,被稱為「大住」,位於現在的京田邊市。 天武天皇時期(673年-686年),大和朝廷平定南九州的叛乱,统一了南九州。698年4月更是派使者前往視察,多数隼人部落服從大和朝廷統治。此後的數十年中,隼人各部相繼歸附。720年(養老4年),大隅隼人據守姬木城(今鹿兒島縣霧島市國分平野北部的一座山城),大規模起兵反抗大和朝廷(史稱「隼人反亂」)。大和朝廷遣大伴旅人為征隼人持節大將軍率軍前往鎮壓,一年半後平定叛亂。此後隼人完全歸附大和王權,逐漸與和人融合。 由於隼人剽悍尚武,在接受了大和王權的支配之後,「隼人」成為律令制下的一個基本的官職名稱,屬於兵部省的被官、隼人司管轄之下。隼人成為百官名之一,在東百官中,設有「隼人助」一職。 日本学者在对自身民族起源问题的探讨中,曾提出过日本民族是一个“复合民族”的观点。他们认为,远古时期日本民族主要系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从中国南部、东南亚包括南洋一带,顺着太平洋上的一股称之为“黑潮”暖流到达日本列岛。另一部分则是从西伯利亚、中国东北部经朝鲜半岛,穿过对马海峡抵达日本。.

新!!: 熊襲和隼人 · 查看更多 »

蝦夷

蝦夷(又作愛瀰詩、毛人)是古代日本大和王权对其东北方族群的鄙称。根据其地理分布分为南蝦夷、西蝦夷、渡岛蝦夷、渡觉蝦夷等。主要分布日本東北。.

新!!: 熊襲和蝦夷 · 查看更多 »

行橋市

行橋市()是位于日本福岡縣東部的一個城市。 在與築上町接鄰的地區,有航空自衛隊的築城基地。.

新!!: 熊襲和行橋市 · 查看更多 »

風土記

土記可以指:.

新!!: 熊襲和風土記 · 查看更多 »

魏志倭人傳

《魏志倭人傳》是日本對於中國史書《三國志》中記載魏國歷史的《魏書(通稱《魏志》)·東夷傳》中的倭人條的通稱。《魏志倭人傳》爲西晋的陳壽所作,是現存對於古代日本的情況最早的紀錄(約成書於3世紀後半,280年~290年間)。現存數種版本,以百衲本爲最善本。 全文共1988字,描寫了日本在大和王權建立以前(即彌生時代)的情況。當時的倭(後來的日本)是由許多小國構成,文中記述了各小國的位置、各國的生活樣式以及各國的官名等等資訊。由於其對各小國位置的記述可以有多種解釋方式,這就是現今對於邪馬台国所在位置的爭議起源。總之該文詳實記錄了當時倭人的風俗習慣、倭國的動植物等資料,可說是現今研究彌生時代後期的古代日本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新!!: 熊襲和魏志倭人傳 · 查看更多 »

豐後國

豐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大分縣北部以外的大部分。.

新!!: 熊襲和豐後國 · 查看更多 »

豐國

豐國是古代日本在設置令制國以前存在的一個國,其領域位於九州東北部,相當於現在大分縣全境和福岡縣的東部地區。別稱豐州、二豐。 根據《豐後國風土記》記載,景行天皇遠征九州的時候,途經菟名手下屬的仲津郡時,有白鳥銜餅飛來,儘管當時處於冬季,芋草(里芋)依然生長地很茂盛。菟名手將此芋獻給天皇。景行天皇大喜,說道:「天之瑞物,土之豐草也。」因此將這個地方命名為「豐國」。 根據《古事記》產國部分的相關神話記載,在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產下隱伎之三子島之後,隨後產下了筑紫島(九州島)。此島有胴體一個,顏面四個,分別為白日別(筑紫國)、豐日別(豐國)、建日向日豐久士比泥別(肥國)和建日別(熊曾國)。 528年,筑紫國造磐井曾將豐國置於自己統治之下,並舉兵反抗大和王權統治。然而最終被繼體天皇發兵鎮壓。7世紀末期,日本從中國導入律令制以後,文武天皇將豐國劃分為豐前國和豐後國兩個令制國。.

新!!: 熊襲和豐國 · 查看更多 »

豐前國

豐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前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福岡縣的東部(北九州市東側、京築地方)及大分縣的北部(中津市、宇佐市)。.

新!!: 熊襲和豐前國 · 查看更多 »

豐日別

豐日別(トヨヒワケ或トヨビワケ)乃《古事記》之記述,祂是日本神話裡的神祇,為豐國(今大分縣與福岡縣東部)之國魂。.

新!!: 熊襲和豐日別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县

鹿儿岛县()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括萨摩半岛和大隅半岛,以及薩南群島。古属萨摩国以及大隅国,鹿儿岛市为县政府所在地。 鹿儿岛县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22公里,共有岛屿605个。该县由19个市、20个町和4个村共43个市町村组成。鹿儿岛县分布着许多火山,约一半的土地被火山灰所覆盖。 鹿儿岛地区归入日本中央政权的时期比较晚,归入后统治度也比较低。鹿儿岛县对日本近代历史影响很大。在很久以前,它是一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薩摩藩的领地。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萨摩人,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新!!: 熊襲和鹿儿岛县 · 查看更多 »

霧島市

霧島市()是日本鹿兒島縣轄下的一個城市,位於鹿兒島灣的北側。成立于2005年11月7日,由舊國分市與姶良郡溝邊町、橫川町、牧園町、霧島町、隼人町、福山町合併而成,現為鹿兒島縣內人口規模第二的城市。 由於位於薩摩半島和大隅半島相接之處,又接鄰宮崎縣,因此成為鹿兒島縣的交通中心,許多國道和鐵路接通過此地,九州南部最大的機場鹿兒島機場也設於此。.

新!!: 熊襲和霧島市 · 查看更多 »

部落民

部落民()部落民是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後代。明治時期併入日本與殖民地的居民,阿伊努人、琉球人、這些日本社會裡的少數族群跟在日朝鮮人和日本華人一樣;不同的是,。 古代日本曾獨自從印度聘請僧侶赴日,種姓制度因此在日本獨立發展,最早的部落民等同種姓制度下的賤民或中亞的齊米。 部落民是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後代,他們社會階級低下,世代住在固定的地區。主要從事被認為是宗教上「不潔」的工作,如殯儀業者、屠夫或皮革工人、拾荒者、小丑等,並傳統上居住於對外隔絕的村莊或貧民區(多不適於農耕),分為非人與穢多。非人多數是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穢多則是處理與死亡有關的工作(因神道教与佛教也认为宰杀与血不潔)。他們要住在特别區域穿特别衣服自異於其他人。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等則被稱為「非人」,均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這些人及其子孫所聚集生活的貧困地區逐漸形成部落,故稱為部落民。部落民無法參與正常的社會活動,也不能與一般人交往,只能從事粗賤的工作求生存,世襲無法翻身。 即使1871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是,這沒有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及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他們一般很難進入好學校或大學,在日本的一些地區,對部落民就業(大公司一般不願招聘他們)、結婚、同住一棟公寓等的歧視仍然存在;一般人结婚前也查清对方家谱保证没部落民血统。戰後日本憲法明文保障人權、平等原則但沒有使「部落民」得到解脫,社會上還是存在諸多歧視。自19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年輕的部落民開始組織和抗議針對他們的不平等待遇。多年來,許多消除差別待遇的運動被鼓勵以解決這個問題。大學裡每年都會處理不少件部落差別的歧視事件。部分民眾不願意自己的子女與「部落民」通婚,過去大企業拒用他們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不少企業主購買一本300頁、詳細刊載「部落民」姓氏與居住地區的手冊,用以剔除「部落民」。 「部落民解放聯盟」調查,目前約有6,000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將近300萬。聯盟人員表示,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購買「部落民」的姓氏與居住地區手冊,用來調查未來女婿及媳婦的出身背景。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熱辯。 目前日本完全沒有歧視部落民的縣份多集中在日本北部,而非北部縣份僅只有東京都、富山縣、石川縣沒有歧視部落民的問題,而沖繩縣則為日本南部縣份中唯一沒有歧視部落民的縣份。.

新!!: 熊襲和部落民 · 查看更多 »

肥後國

肥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肥州。肥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熊本縣。.

新!!: 熊襲和肥後國 · 查看更多 »

津田左右吉

津田左右吉(),日本歷史學家。生於日本岐阜縣美濃加茂市下米田町。1891年畢業於東京專門學校(日後之早稻田大學)。之後師事白鳥庫吉進行研究。1918年任早稻田大學講師,1920年任該校文學部教授。1939年兼任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講師。 他採用近代嚴格的文獻批評方法對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傳統史書進行梳理,區分神話與史實部分,但如此一來等於反對當時日本政府大肆宣傳的皇國史觀下的日本皇室歷史,甚至引發了津田事件。1939年日本的狂熱右派份子批判他犯了不敬罪,政府因而將其四本上古史著作列為禁書。1940年在文部省的要求下,他辭去早稻田大學教授職務。同年三月,他與出版商岩波書店的負責人岩波茂雄同時被以出版法26條“冒瀆皇室之尊嚴”而被起訴,1942年5月被判3個月徒刑,緩刑2年。 二次大戰後,他的“津田史觀”轉而成為日本史學界的主流思想。不過他本人其實並不反對天皇制度。1947年被選入日本學士院。1949年獲得文化勳章。1961年去世,享年88歲。.

新!!: 熊襲和津田左右吉 · 查看更多 »

日向國

日向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日州或向州。日向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宮崎縣。.

新!!: 熊襲和日向國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熊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武尊

日本武尊(ヤマトタケルノミコト,)乃日本神話人物,《古事記》作倭建命,《風土記》作倭武天皇,本名小碓尊(碓漢語發音ㄉㄨㄟˋ),另有日本武、大和武等稱號。傳說他力大無窮,善用智謀,於景行天皇期間東征西討,為大和王權開疆擴土。最後雖英年早逝,而無繼承皇位,但子嗣為今日天皇之直系祖先。.

新!!: 熊襲和日本武尊 · 查看更多 »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新!!: 熊襲和日本書紀 · 查看更多 »

曾於市

曾於市()是位于日本鹿兒島縣東部城市,成立于2005年7月1日,由舊曾於郡的末吉町、財部町、大隅町合併而成。由於與接鄰的宮崎縣的都城市往來方便,因而被列入都城都市圈的範圍。 轄內的舊財部町和舊末吉町地區的電話區域號與其他鹿兒島縣的地區使用的099字頭不同,而是與宮崎縣和沖繩縣相同的098字頭,但舊大隅町地區則是使用鹿兒島縣使用的099字頭。.

新!!: 熊襲和曾於市 · 查看更多 »

曾於郡

曾於郡()是日本鹿兒島縣轄下的一個郡。曾於市和志布志市過去也曾是曾於郡的轄區。 現轄有以下1町:.

新!!: 熊襲和曾於郡 · 查看更多 »

景行天皇

景行天皇(;垂仁天皇17年(前13年)- 景行天皇60年11月7日(130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代天皇(在位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雖然《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了他的事跡,但其真實性仍有疑問。日本書紀記載他曾率軍遠征九州的筑紫國。.

新!!: 熊襲和景行天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熊曾熊曾國熊襲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