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贤 (大学士)

指数 李贤 (大学士)

李贤(),字原德,谥文达,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90 关系: 參知政事吏部尚書吏部侍郎吴皇后 (明宪宗)大学士天顺 (明朝)太师夺门之变姚夔孟楼镇 (邓州市)孝淵景皇后宣德山东省岳正崔恭中华书局中国爵位东宫东宫三师三少三杨 (明朝)三才圖會也先年富于谦张廷玉张瑾 (太平侯)強盜彭時徐有貞復辟土木之变呂原內閣兵部侍郎石亨王竑王翱福建程信羅倫 (明朝)翰林院銀錢華蓋殿表字解元許彬 (明朝)谥号...軒輗进士錦衣衛錦衣衛獄門達葉盛蒙古邓州市耿九畴陳汝言陳文 (明大臣)李秉李紹杨溥 (明朝)楊士奇楊宗楊榮永乐 (明朝)江南江北河南省朱文圭成化户部侍郎明史明宪宗明代宗明英宗明朝明朝内阁明朝首辅列表明惠帝明景帝浣衣局文華殿文渊阁曹吉祥曹石之變景泰 (明朝) 扩展索引 (40 更多) »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於唐朝首先設置,並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長官以外的官員,加上此頭銜(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的頭銜),即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等於成為宰相群的一員。 宋代太祖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簡稱平章),底下設參知政事(簡稱參知、參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為宰相的副職,開寶六年始升都堂議政,至道元年與宰相輪班知印,後來實際權力大致等於宰相,遼、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參知政事一職,明代洪武九年以後不存,清代的協辦大學士有時亦美稱參知,但已為虛職而無實權。 地方亦有參政一職,洪武九年,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以左、右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時廢。.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參知政事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吏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吴皇后 (明宪宗)

吴廢后(),順天府人,明宪宗朱见深嫡皇后,後因萬貴妃而被廢。.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吴皇后 (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天顺 (明朝)

天顺(1457年-1464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八年。 天顺八年正月明宪宗即位沿用。.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天顺 (明朝)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夺门之变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是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发生的一場政變,太上皇明英宗成功復辟,奪回皇位。.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夺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姚夔

姚夔(),字大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嚴州府桐廬縣(浙江省桐廬縣)人,明朝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姚夔 · 查看更多 »

孟楼镇 (邓州市)

孟楼镇是中国河南省邓州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邓州市西南部,距离市区30千米,和湖北省老河口市的孟楼镇相连,北依豫宛连中原大地,南通荆楚接鱼米之乡,有途“通川陕达江汉,商贾云集货堆山”的美称。先后被选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南阳市改革开放特别实验区”、“河南省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镇”、“南阳市财源建设试点镇”和“河南省重点镇”。.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孟楼镇 (邓州市) · 查看更多 »

孝淵景皇后

孝淵景皇后(),汪氏,明景帝朱祁钰废后,顺天人。.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孝淵景皇后 · 查看更多 »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宣德 · 查看更多 »

尧(拼音:Yao),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于陶,後遷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誕日為上元節。.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尧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岳正

岳正(),字季方,號蒙泉,直隸漷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探花。 正統十三年(1448年)會試第一,登庚戌科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進左贊善。天順初年(1457年)改為翰林院修撰,教內侍書。當時,內閣大臣徐有貞、李賢下獄,帝既用呂原預政,頃之,薛瑄又致仕,英宗謀代者。此時,王翺舉薦,遂召見文華殿,后進入內閣。岳正為人一向豪邁,彈劾掌欽天監侍郎湯序,并進言離間石亨、曹吉祥。天順年間,岳正進言預見了曹石之變,但被石亨、曹吉祥構罪陷害,謫欽州同知。陳汝言誣陷其嘗奪公主田,遂逮繫詔獄,杖百,戍肅州。曹石之變后,釋放為民。明憲宗繼位后,御史呂洪等請復岳正與楊瑄官職,后以原官直經筵,纂修《英宗實錄》。成化元年(1465年)因事連坐,出任興化府知府,在任期間有建樹。成化五年(1470年)入覲,遂致仕。五年後去世,無子,大學士李東陽、御史李經為其女婿。嘉靖年間,追贈太常寺卿,謚文肅。.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岳正 · 查看更多 »

崔恭

崔恭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崔恭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东宫

東宮,亦稱儲闈,是指漢字文化圈國家太子的住所和办公地点,因為在皇宫东边,所以稱為东宫。「東宮」也被用作代稱太子。另外「東」在陰陽五行中屬木,於五色為「青」,於四季為「春」,故東宮又有「青宮」、「春宮」等別稱。 東宮中的官員主要任務是:『輔佐或教育太子,以作為未來皇帝的準備,一般並無重大權力,但這批官員常在皇帝駕崩,太子繼位後,進入朝廷為重要官員。此外東宮亦有專門的僕役、侍從、女官等,負責照顧太子、太子妃以及太子的側室、子女的日常生活起居。』.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东宫 · 查看更多 »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东宫三师 · 查看更多 »

三少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Category:三师三少三公 Category:從一品.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三少 · 查看更多 »

三杨 (明朝)

三楊又称三杨辅政,是明仁宗至明英宗時期的三位楊姓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的合稱。由於明英宗登基初時他們三人得到太皇太后張氏的支持,所以得以延續仁宣之治的德政。其後,當明英宗親政,三杨相继去世,朝廷逐渐由内臣王振把持。.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三杨 (明朝) · 查看更多 »

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是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撰寫的類書,相当於現時的百科全書,於1607年完成編輯,並在1609年出版。該書記載了明代人的世界觀。.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三才圖會 · 查看更多 »

也先

也先太師(;),簡稱也先,清朝译作額森,中國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首领,向明朝朝貢被封為敬順王,同時被蒙古岱总汗脫脫不花封為蒙古太師,最終打敗脫脫不花而奪取蒙古大汗稱號,為第28任蒙古大汗。在也先統治期間,瓦剌部達到極盛。.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也先 · 查看更多 »

年富

年富,或嚴富,字大有,直隸懷遠縣人。明朝戶部尚書。 年富早年以會試副榜授德平訓導。宣德三年,升吏科給事中。明宣宗選拔給事中,命其與賈銓並掌刑科,彈劾都御史顧佐等人。明英宗繼位后,遷陝西左參政,尋命總理糧儲。其遇事,果敢有為,權勢莫能撓,聲震關中。九年任期滿,升河南右布政使,與當地豪強對抗,后由少師楊溥調解。其在任期間,救濟災荒,后進左布政使。景泰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提督軍務,并罷免諸州縣稅課局,停太原民轉餉大同。并治理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鄭宏、武進伯朱瑛等私囊糴米,后并彈劾石亨專擅,因得罪權貴被削職。 景泰六年,母喪丁憂,除服后起用。次年彈劾英國公張懋及鄭宏各置田莊於邊境,歲役軍耕種,后被制止。天順元年,巡撫官職被撤,年富亦在其中。隨後,石彪立即彈劾并逮捕下詔獄。明英宗問李賢,并稱此必為誣陷。李賢請宜早雪冤。之後命錦衣衛門達問事,果然無驗,乃令致仕。次年,因廷臣舉薦,起用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上,改戶部,巡撫山東。之後改左副都御史。天順四年,因李賢舉薦,擔任戶部尚書。在任期間統籌治理,躬親會計,戶部大治。后父喪丁憂。 明憲宗即位后,其請求陝西重新整理治餉,并罷免左布政孫毓,改用右布政楊璿、參政婁良、西安知府余子俊。吏部尚書王翺則抗議其侵官,年富則稱「薦賢為國,非有所私也。」隨後請辭職,憲宗慰留,不久因病去世。賜謚恭定。.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年富 · 查看更多 »

于谦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新!!: 李贤 (大学士)和于谦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瑾 (太平侯)

张瑾(),明朝太平侯左車右兀子。张軏因参与夺门之变,封太平侯。天顺二年(1458年)七月戊子,张瑾袭封太平侯。给岁禄二千石。 九月,请求于京仓支一百石禄米,获准。三年(1459年)二月,奏亡父张軏曾支用禄米五百八十余石,按例应还官,但费用已尽。明英宗命免还。 锦衣卫指挥使逯杲奏张瑾堂兄英国公张懋、张瑾及国舅督五军营戎务兼掌后军都督府事会昌侯孙继宗、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孙绍宗并侵官地,立私庄。张懋等都服罪,九月,获宥,典庄者都被逮问,还其地于官。 五年(1461年)四月,张瑾伯父管领将军文安伯张輗长期染疾,张瑾奉命代之。七月,太监曹吉祥及其侄昭武伯曹钦作乱,怀宁伯孙镗得报,逃到张瑾家,请张瑾一同出兵讨伐叛军,张瑾不敢出。乱平后,同月,张瑾掌前军都督府事。十一月罢职,令佩刀侍卫。八年(1464年)四月,坐耀武营。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与丰城侯李勇、抚宁侯朱永、襄城侯李瑾轮番守卫直宿。 先前,英宗已开始革除夺门功臣的爵位。其中,张軏和兴济伯杨善已死,爵位已分别由各自的儿子张瑾和杨宗承袭,未遭革除。指挥同知董源等援张瑾、杨宗以为例,请求升职,明宪宗于当年六月庚子革张瑾、杨宗爵,授张瑾锦衣卫指挥使、杨宗指挥同知。时论大快。 J Category:开封人 Category:明朝侯爵.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张瑾 (太平侯) · 查看更多 »

強盜

#重定向 抢劫.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強盜 · 查看更多 »

彭時

彭時(),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彭時 · 查看更多 »

徐有貞

徐有貞(),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年间進士出身。景泰末年,在英宗復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內閣首輔。.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徐有貞 · 查看更多 »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復辟 · 查看更多 »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或称土木之役、己巳之变,是指發生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慘敗被俘的事变。发生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亦称土木堡之变。英宗遭俘后被拘往北方囚禁,因此明朝史学家在史书中将该事件讳之为北狩,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土木之变 · 查看更多 »

呂原

呂原(),字逢原,浙江秀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呂原 · 查看更多 »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內閣 · 查看更多 »

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长(次長),始置于隋大業三年。全稱為尚書省兵部侍郎,俗稱兵侍、小司馬、佐司馬、夏卿之亞。唐至北宋前期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后從三品。北宋前期為文官遷轉階官,元豐改制后為職事官。 「兵部」乃六部之一,“兵部”源於三國曹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至民国取消。即今之國防部。「侍郎」,近似于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近似于部長。.

新!!: 李贤 (大学士)和兵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石亨

石亨(),明代渭南(今屬陝西)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石亨 · 查看更多 »

王竑

王竑(),字公度,陝西河州(今屬甘肅省)人,中國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王竑 · 查看更多 »

王翱

王翱(),字九臯,直隸鹽山縣(今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王翱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程信

程信(),字彥實,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今安徽省休寧縣)。明朝進士、南京兵部尚書、大理寺卿。.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程信 · 查看更多 »

羅倫 (明朝)

羅倫(),字彝正,號一峰,江西永豐人。明朝狀元。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與上對策萬餘言,直斥時弊、名震帝都,擢進士第一,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嘲諷大學士李賢奪情,不守喪,被貶。後又因大學士商輅保荐而起用。 兩年後告病回鄉,不復仕。於金牛山著書講學,學者甚眾。卒後追贈左春坊諭德,諡文毅。著有《一峰集》。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奉羅倫為羅府千歲,盛享香火。.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羅倫 (明朝)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璽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武则天以后则多以宝名之。「璽」字的由來是秦始皇以和氏璧(一說是用藍田玉)製造玉璽,璽為印記之意。古時不少國家的君主均有專用的印章為印記,其中又以秦始皇的傳國璽最为知名。現代也以「璽」稱呼國家使用的印章,稱為國璽。.

新!!: 李贤 (大学士)和璽 · 查看更多 »

銀錢

銀錢可以指:.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銀錢 · 查看更多 »

華蓋殿

#重定向 中和殿.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華蓋殿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解元

中國唐代,科举中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代以前稱解頭。 明朝、清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同得解元、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者即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解元 · 查看更多 »

許彬 (明朝)

許彬,字道中,號養浩,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寧陽縣(今山東省寧陽縣)人。祖籍安徽碭山。明朝政治人物、內閣首輔。 祖輩避戰亂,遷居兗州寧陽(今寧陽縣),父許仲德再遷至寧陽縣城。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参与编修明仁宗、宣宗实录。累官修撰。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学士曹鼐推荐提督四夷馆。 英宗在土木堡被俘,许彬出使與也先交涉。英宗命许彬前去土木堡吊祭阵亡将士。英宗復位后,封礼部侍郎,後贬为陕西参政。天順三年(1459年),石亨敗亡,诏复原职。.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許彬 (明朝)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軒輗

軒(),字惟行,號靜齋,河南鹿邑縣人,祖籍河南睢縣,明朝政治人物,著名廉官,永樂進士,歷官刑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與耿九疇齊名。.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軒輗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錦衣衛

#重定向 錦衣衛指揮使司.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錦衣衛 · 查看更多 »

錦衣衛獄

#重定向 诏狱.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錦衣衛獄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舜 · 查看更多 »

門達

達,豐潤(今河北豐潤)人。明朝官吏,官至錦衣衛掌衛事。.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門達 · 查看更多 »

葉盛

葉盛(),字與中,南直隸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侍郎。.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葉盛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邓州市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邓州市 · 查看更多 »

耿九畴

耿九畴(),字禹范,河南盧氏縣人。明朝著名廉吏,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與轩𫐐齊名。.

新!!: 李贤 (大学士)和耿九畴 · 查看更多 »

陳汝言

陳汝言,明朝兵部尚書,進士出身。 正統七年,登壬戌科進士出身。后累官至戶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謀奪門之變,故被石亨舉薦,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幫助石亨冒領功勛賞賜者不下四千餘人。天順二年,因被群臣檢舉彈劾,被逮捕下詔獄,籍其家,家有萬產。明英宗大怒,后處死。.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陳汝言 · 查看更多 »

陳文 (明大臣)

#重定向 陳文 (正統進士).

新!!: 李贤 (大学士)和陳文 (明大臣) · 查看更多 »

李秉

李秉(),字執中,山東曹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李秉 · 查看更多 »

李紹

李紹(),字克述,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宣德八年(1433年),參加癸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十二名,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當時大學士楊士奇臥病在床,明英宗遣使詢問人才,楊士奇以李紹等五人回答。土木之變后,京師戒嚴,諸多官員紛紛南遷,李紹則反對。之後累升為翰林學士。后因李賢、王翺舉薦,升爲禮部侍郎。成化二年,因病求辭職。 曾祖父李慧龍。祖父李伯魁。父亲李遵武。.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李紹 · 查看更多 »

杨溥 (明朝)

楊溥(),字弘濟,號南楊,一號澹庵,谥文定,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楊士奇共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杨溥 (明朝) · 查看更多 »

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與楊榮、杨溥合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楊士奇 · 查看更多 »

楊宗

楊宗,巴郡人,西晉武陵太守。.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楊宗 · 查看更多 »

楊榮

杨荣(),原名子荣,字勉仁,號東楊,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杨溥共稱“三楊”,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了凡四訓》言楊榮祖父有大恩于民,後世繁榮昌盛,連綿不絕。.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楊榮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永乐 (明朝) · 查看更多 »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江南 · 查看更多 »

江北

江北可以指:.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江北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朱文圭

朱文圭,為明朝建文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文圭史稱建庶人。其叔父朱允熥被稱為吳庶人。.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朱文圭 · 查看更多 »

成化

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其年號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户部侍郎

戶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財政部次長,雅稱小司徒、貳地官。「戶部」乃六部(吏部即考試院及人事行政局、戶部即財政部、禮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法院及法務部、工部即交通部)之一,即今之財政部。「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 一般而言,户部尚書主要掌全國户口、賦役方面的政令,而侍郎則掌管稽核版籍、賦役徵收征等會計、統計工作。.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户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明代宗

#重定向 景泰帝.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代宗 · 查看更多 »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實錄》“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6代與第8代皇帝;最初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復位後使用天顺(1457年-1464年)年号,在位22年。.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英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朝首辅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惠帝

#重定向 建文帝.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惠帝 · 查看更多 »

明景帝

#重定向 景泰帝.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明景帝 · 查看更多 »

浣衣局

浣衣局,明宦官官署名,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二,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 为旧时宫内招收服侍宫女最多的官务场所,清代起有不少文人喜欢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此处,多为皇子相中浣衣局中宫女情节,顾后不少记载均误以为浣衣局为宫女服役洗衣之处,实乃对其误解。 现浣衣局位于德胜门以西,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城中的宦官机构,由有内务府的宫人充任。《明史·职官志三》载“浣衣局,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官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居住。惟此局在皇城内。”,明刘若愚《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逆媪客氏......至奉旨籍没,步赴浣衣局,于十一月内钦差乾清宫管事赵本政临局笞死,发净乐堂焚尸扬灰。”明熹宗乳母客氏于熹宗死后奉旨前往浣衣局受杖,被活活打死。.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浣衣局 · 查看更多 »

文華殿

文華殿,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東華門內,明朝为太子摄事之所、皇帝便殿,明朝及清朝为举行经筵之礼的场所。2008年起,辟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文華殿 · 查看更多 »

文渊阁

文渊阁(a),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文华殿以北,是清朝皇宫藏书楼。.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文渊阁 · 查看更多 »

曹吉祥

曹吉祥(),永平灤州(河北灤縣)人,明朝宦官,曾任司禮監太監,官至總督京營太監。.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曹吉祥 · 查看更多 »

曹石之變

曹石之變,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之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最后,石亨、曹吉祥等叛乱失败,石亨坐獄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曹石之變 · 查看更多 »

景泰 (明朝)

#重定向 景泰 (年号).

新!!: 李贤 (大学士)和景泰 (明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