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月面学

指数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目录

  1. 83 关系: 卡尔·穆勒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危海古希腊古罗马塞勒涅塔西佗天主教天平动天文学家天文學威廉·吉尔伯特威廉·沃尔夫·比尔威廉·戈特黑尔夫·罗尔曼宇航员尤恩·阿代尔·惠特克尼古拉·哥白尼中世纪丰富海希腊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亨利·德雷伯伽利略·伽利莱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休·珀西·威尔金斯作家德谟克利特圣徒國際天文聯會列奥纳多·达·芬奇哲学家冷海克拉维斯环形山玛莉·阿德拉·布莱格神酒海第谷环形山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米斯郡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约翰·内波穆克·克里格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约翰内斯·开普勒罗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羅馬帝國爱尔兰菲利普·约翰·海因里希·福特行星體系命名法... 扩展索引 (33 更多) »

  2. 地图学
  3. 太空科學
  4. 月球科學
  5. 月面学家
  6. 测绘学

卡尔·穆勒

卡尔·穆勒 (Karl Müller,1866年-1942年)是一位捷克政府官员和业余天文学家。 他曾与玛莉·阿德拉·布莱格合作,一起为国际天文联合会新组建的月球委员会创建了一套有关月表特征的标准名称。1935年他与布莱格共同创作完成了二卷的《已命名的月面结构》,成为该学科的标准参考。 月球上的穆勒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卡尔·穆勒

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

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Lucius Taruntius Firmanus,)是一位古罗马哲学家、数学家、占星术士(也被称作塔朗地乌斯或塔鲁丢斯,但不正确)。 塔伦修斯是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和西塞罗的挚友,应瓦罗的请求,塔伦修斯绘制了罗慕路斯天宫图。在研究了罗马缔造者的生死情况之后,塔伦修斯推算出罗慕路斯出生于第二个奧林匹亚周期(即公元前771年)次年的3月24日(从埃及历中正确地换算出);他还推算出,罗马建成于公元前754年10月4日的第二和第三个小时之间(普鲁塔克的日食报告;西塞罗,《论占卜》)。该日期非常接近1606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约瑟夫·尤斯图斯·斯卡利杰(Joseph Justus Scaliger)所说的日食时间。 月球上的塔伦修斯环形山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

危海

危海(Mare Crisium)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危海盆地中的一座月海,位于560×420公里范围内,面积近17.6万平方公里,表面极为平坦。它是月球正面最孤独的月海:四周环被辽阔的高地环抱,仅间杂着一些零碎的小月海区。该月海中分布有质量瘤、皱岭和撞击坑等特征,但没有类似月溪的地堑。.

查看 月面学和危海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查看 月面学和古希腊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查看 月面学和古罗马

塞勒涅

塞勒涅(Σελήνη,月亮)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她的对应者是卢娜。.

查看 月面学和塞勒涅

塔西佗

#重定向 塔西陀.

查看 月面学和塔西佗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月面学和天主教

天平动

#重定向 天平動.

查看 月面学和天平动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查看 月面学和天文学家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查看 月面学和天文學

威廉·吉尔伯特

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英国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长、物理学家。主要在电学和磁学方面有很大贡献。 威廉·吉尔伯特1544年5月24日生于英国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1569年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吉尔伯特起先研究化学,1580年前后开始对磁学和电学发生兴趣。1600年出版了《论磁石》是物理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磁学的科学专著。 伽利略称它“伟大到令人妒忌的程度”。1601年担任御医。1603年在伦敦逝世。 吉尔伯特按照皮埃·德馬立克(Pierre de Maricourt)的办法,制成球状磁石,取名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罗盘针和粉笔划出了磁子午线。他证明诺曼所发现的下倾现象也在这种球状磁石上表现出来,在球面上罗盘磁针也会下倾。他还证明表面不规则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线也是不规则的,由此认为罗盘针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离是由陆地所致。他发现两极装上铁帽的磁石,磁力大大增加,他还研究了某一给定的铁块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关系,发现这是一种正比关系。 吉尔伯特根据他所发现的这些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理论体系。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上面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覆盖着。他认为磁石的磁力会产生运动和变化。他认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并使宇宙合为一体。在吉尔伯特看来,引力无非就是磁力。 吉尔伯特关于磁学的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电磁学中,磁动势的单位吉伯(gilbert)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的贡献。 吉尔伯特的工作,是实验和理论结合的范例,是用实验方法探索自然界和从理论上解释自然界结合的范例。吉尔伯特是实验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但是吉尔伯特没有能够避免旧学术传统的影响。虽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上面,但仍然属于思辨性质。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指出的,吉尔伯特没有用他的假说来指导进一步的实验,他在完成他的实验以后提出他的理论,但并没有打算进一步作些实验来证实他的理论。.

查看 月面学和威廉·吉尔伯特

威廉·沃尔夫·比尔

威廉·沃尔夫·比尔(Wilhelm Wolff Beer)是一位来自普鲁士柏林的银行家暨天文学家,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梅耶贝尔的同父异母弟弟。.

查看 月面学和威廉·沃尔夫·比尔

威廉·戈特黑尔夫·罗尔曼

威廉·戈特黑尔夫·罗尔曼(Wilhelm Gotthelf Lohrmann)是一位萨克森制图师、天文学家、气象学家暨科学研究赞助人。 1796年1月31日,他出生在德累斯顿,是一位砖匠的儿子。1810年就读于阿罗·施密特要塞学校(Pfeilschmidtschen Garnisonsschule),后来主修建筑学。1812年和1817年他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1819年他与第一任妻子克里斯蒂亚娜·艾米丽(Christiane Amalie)结婚,生育了6个孩子,在1827年克里斯蒂亚娜·艾米丽去世后,1828年威廉又娶了第二任妻子亨丽埃特(Henriette)。 1821年他在对月球进行观察时,萌生了制作一幅月面图(Mondkärtchen)的想法,1824年进一步发展为《月球可见表面地貌图》(Topographie der sichtbaren Mondoberfläche),现在其四个部分被作为古本保存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他的这一月面图于1836完成,但生前并没有发表。1878年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以《25幅月球图》之名修订并出版该月图的所有25个部分。1963年被再版。这些地图使用了在月球摄动时所看到的表面正射投影。 1828年5月1日他曾负责组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并且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1840年2月20日他在德累斯顿去世,享年44岁。 威廉的仪器后来被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用于观察太阳和太阳黑子。小行星4680 罗尔曼以及月球上的罗尔曼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威廉·戈特黑尔夫·罗尔曼

宇航员

1984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执行第一次无线舱外活动。图片来源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查看 月面学和宇航员

尤恩·阿代尔·惠特克

尤恩·阿代尔·惠特克(Ewen Adair Whitaker)出生于1922年6月22日,是一位英国的天文学家,专门从事月球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主要从事为在法国的盟军车辆供给汽油的英吉利海峡海底管道(PLUTO)铅护套的质量控制。战后,他在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从事恒星紫外光谱的研究,但对月球研究产生了深厚兴趣。作为副业,惠特克于1954年绘制并发表了第一张精确的月球南极图,并担任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球部主任。 1955年,惠特克在国际天文联合会都柏林大会上 ,遇见了美国威斯康辛州叶凯士天文台台长杰拉德·彼得·柯伊伯博士,他被柯伊伯邀请参加在凯士天文台刚起步的制作高品质月球摄影地图集的项目。随着前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太空时代的黎明来临,很快公众目光就聚集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1960年,惠特克跟随柯伊伯进入了亚利桑那大学月球项目组。该小组很快就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名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的月球与行星实验室(LPL)。在此拍摄的月球正射影像(给出了月表上的精准定位)以及精制的月面地图集(为宇航员显示了整个月球正面的视图)被证明对以后的登月计划及操作运行起到了非常宝贵的作用。惠特克参与了美国宇航局的多项任务,包括成功定位到了勘测者3号的着陆点,后被用作阿波罗12号飞船的着陆地点,阿波罗12号宇航员就此找到了勘测者3号着陆器。 惠特克被认为是世界上著名的月球测绘和命名专家。他曾活跃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月球命名小组。1999年他出版一部介绍月球测绘和命名史的书籍-《月球的测绘和命名》。 1978年,惠特克以名誉科学家的身份从月球与行星实验室退休,直到2016年10月11日去世,他一直居住在亚利桑那图森,他的妻子贝里尔(Beryl)则在2013年去世。.

查看 月面学和尤恩·阿代尔·惠特克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Mikołaj Kopernik,)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哥白尼出生于皇家普魯士,该地区自1466年隶属于波兰王国。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后续几项都没有学历学位)。1517年,哥白尼总结了货币量化理论,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马斯·格雷沙姆之前总结出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论的前身。.

查看 月面学和尼古拉·哥白尼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查看 月面学和中世纪

丰富海

豐富海(Mare Fecunditatis,又譯豐饒海、豐海)是月球上一座直径909公里的月海,位於月球的東南部。.

查看 月面学和丰富海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查看 月面学和希腊

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1598年4月17日至1671年6月25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和耶稣会天主教神父。除其他方面的事情外,最出名是他的钟摆与落体实验、有关126条地球运动论据的论述以及引入了现行月球的命名方案。.

查看 月面学和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意大利文: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法文名让-多米尼克·卡西尼(Gian Domenico Cassini或Jean-Dominique Cassini),是一位在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境內)出生的法国籍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师。 卡西尼1625年出生于熱那亞共和國的佩里納爾多(即今意大利因佩里亞省佩里納爾多),在1648年至1669年期間曾在旁扎诺天文台工作。1640年起,担任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並在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后成為该台的第一任總監直到去世。1673年加入法国国籍,改名为法文,即让-多米尼克·卡西尼,又称卡西尼一世(Cassini Ier,其曾孙与其同名,称卡西尼二世)。 卡西尼被认为与胡克同时发现了大红斑(1665年)。卡西尼是第一个发现土星的四个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四、土卫三)的人。1690年,他在觀測木星的大氣層時發現木星赤道旋轉得比兩極快,因此發現了木星的較差自轉。1675年,他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条暗缝,这就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著名的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年到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皇家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1683年3月起,卡西尼研究了黄道光,认为它是由于行星际尘埃反射太阳光引起的,不属于大气现象。 卡西尼是一位保守的天文学家,他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反对开普勒定律、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光速有限说。卡西尼於1711年失明,次年(1712年)逝世于法国巴黎。除了天文學的貢獻以外,他亦曾被教宗委任治理波河的防治、管理及防汛工程。 当代人类探测土星的探测器“卡西尼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查看 月面学和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亨利·德雷伯

亨利·德雷伯(Henry Draper,),美国医生、天文学家,天体摄影的先驱。 亨利·德雷伯的父亲約翰·威廉·杜雷伯是一位医生、化学家、植物学家,是纽约大学的教授,同时也在1839年到1840年冬天第一个用望远镜拍摄月亮的人O'Dell, C.

查看 月面学和亨利·德雷伯

伽利略·伽利莱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 ;)Drake(1978, p.1).伽利略出生日期用的是儒略曆,當時所有基督教國家都使用這個曆法。義大利及幾個天主教國家於1582年改用公曆。除非特別註明,條目中的日期皆為公曆。,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又發表惯性原理阐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不变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Finocchiaro (2007).

查看 月面学和伽利略·伽利莱

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

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Francesco Maria Grimaldi),1618年4月2日出生,1663年12月28日去世。是一位意大利耶稣会牧师、数学家暨物理学家,任教于博洛尼亚耶稣会学院。.

查看 月面学和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

休·珀西·威尔金斯

休·珀西·威尔金斯(Hugh Percy Wilkins )是一位于出生于威尔士的工程师及业余天文学家。 1896年12月4日,他出生在卡马森,父亲名叫休·珀西瓦尔·威尔金斯,他在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在迁到英格兰前,先居住在附近的拉内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皇家陆军部队服役。 威尔金斯的职业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和公务员,但因其对天文学,特别是月面学的研究而声名鹊起,1918年入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并从1946年至1956年出任月球部主任。 他曾绘制了一幅100英寸的月球地图,里面包含了许多新的特征名称。1948年他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纳22个新命名,但由于这些特征大都较小,或位于月盘边缘且都已被指定了字母,因而,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拒绝。 1951年,他发表了一幅直径300英寸的月面图,被一些人视为是太空时代来临前月面学艺术的巅峰之作。然而,该月图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节,其中一些为虚构的,不太具有实用价值。1952年和1955年他又二次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命名请求而再遭拒绝,但他在1926年地图中所命名的古达克陨石坑和米环形山却被接受采用。 他还发表过一些普及天文知识的书籍,其中包括两部与帕特里克·穆尔爵士合撰的著作。最出名的是他所创作的里面含月面图的《月球》一书。 月球上的威尔金斯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多年来,威尔金斯博士定期在克雷福德庄园举办天文学夜校,并继续使用他所绘制的300英寸月面图。 威尔金斯于1960年1月23日去世,而他在1959年12月31日才刚退休。.

查看 月面学和休·珀西·威尔金斯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查看 月面学和作家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希腊语:Δημόκριτος,前460年——前370年或前356年)(Democritus)来自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岸的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论”的创始者,由原子论入手,他建立了认识论。 他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世界的本质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不可分割,并不完全一样。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个自然的原因,这个原因原本即存在于事物的本身。并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论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树。可惜大多数著作都散失了,至今只能看到若干残篇断简,这对理解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科学虽然也有类似实验解剖这样的科学结论,但是他在哲学上的大部分见解都与经验直接相关,他的原子论是受着水气蒸发以及香味传递等感性直观而依赖哲学思维推测出来的,通过感官的参与,即经验,直接推测了原子论的可能,并由原子论进一步影响认识论等,说他是自然科学家,主要是缘于他对于自然科学起到的奠基作用,但是在哲学领域,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经验论者,在他那个年代的哲学家鲜有严谨依赖科学思维进行哲学结论的人,这是可想而知的。.

查看 月面学和德谟克利特

圣徒

圣徒本意指聖人的門徒或者聖人思想的追隨者,如李東陽《金陵問》:“程夫子,真聖徒。”“圣徒”一詞在近代也成為其它宗教的借用譯詞,也通常指具有特别美德或者修行水平很高的教徒。聖徒和聖人本義上的區別是,聖徒是追隨某一流派或宗教而受到該教派推崇的人,而聖人則獨立于而不是追随某人或某一思想派別。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徒,但也有的聖徒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徒。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徒。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徒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查看 月面学和圣徒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月面学和國際天文聯會

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又譯--,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文西城皮耶羅先生之子──李奧納多」),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个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为纪念达·芬奇而被命名為“列奥纳多”。 列奥纳多·达·芬奇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博学者中的典型、一个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想象力”的人。他被广泛地认同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画家之一,或许他还是所有人中拥有最多不同类型的天赋的人Vasari, Boltraffio, Castiglione, "Anonimo" Gaddiano, Berensen, Taine, Fuseli, Rio, Bortolon.

查看 月面学和列奥纳多·达·芬奇

哲学家

#重定向 哲學家.

查看 月面学和哲学家

冷海

冷海(Mare Frigoris)是月球北极附近的一座月海。它坐落在风暴洋的外环内、北接雨海,向东则延伸至澄海的北部,南面则是幽暗的柏拉图陨石坑。.

查看 月面学和冷海

克拉维斯环形山

克拉维斯环形山(Clavius)是月球正面南部山区一座巨大的古老撞击坑,位于第谷陨石坑的南面。它也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貌结构之一,约形成于39.2亿年-38.5亿年前的酒海纪代,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及天文学家、耶稣会修士克里斯托佛·克拉乌·克拉维斯(1537年-1612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月面学和克拉维斯环形山

玛莉·阿德拉·布莱格

玛莉·阿德拉·布莱格(Mary Adela Blagg)是一位英国女天文学家。月球上的布莱格陨石坑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玛莉·阿德拉·布莱格

神酒海

酒海(Mare Nectaris)是位于月球近月面静海南面和丰富海西南的小月海(较月球表面其它部分明显更暗的火山熔岩平原)。月海东面与比利牛斯山脉接壤,西北侧则连接狂暴湾,面积84000平方公里。 几座大型陨石坑坐落在酒海的边界上,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被熔岩淹没的弗拉卡斯托罗环形山(124公里),与月海南岸融合; 西北岸附近是一组突出的、100公里大小的陨石坑:西奥菲勒斯环形山、西里尔环形山和凯瑟琳环形山;另一个显目的地表特征是酒海北部的"幽灵陨石坑"-达盖尔陨石坑,几乎完全已被熔岩覆盖了。 酒海位于直径860公里的撞击盆地中央,该盆地形成于38-39亿年前,标志着月球地质年代中酒海纪时代的开始,盆地边缘保存最完好的(西南部)部分,被称为阿尔泰峭壁。 酒海的熔岩地层比盆地本身更年轻,月海地层深约1000米,主要属酒海纪期和早雨海世期,但伴有晚雨海纪地质层。月海东北侧西奥菲勒斯环形山则为爱拉托逊纪期,因此,该环形山比月海东南部地质更年轻。月海西北侧发生的大幅沉降则形成了略显弓状的地堑。 1968年,美国五艘月球轨道飞船的多普勒跟踪仪在酒海中心探测到了一个质量瘤或重力场。后来的轨道飞行器如:月球探勘者和圣杯号探测器等都确认并精确地测绘了该质量瘤。.

查看 月面学和神酒海

第谷环形山

#重定向 第谷坑.

查看 月面学和第谷环形山

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

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Michel Florent van Langren)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暨制图师,1598年4月27日生于阿姆斯特丹,1675年5月在布鲁塞尔去世,其拉丁名为朗伦厄斯。.

查看 月面学和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

米斯郡

米斯郡 (County Meath,愛爾蘭語:Contae na Mí),俗稱The Royal County,是愛爾蘭的一郡,歷史上屬倫斯特省。位於愛爾蘭島東部,海岸線長10公里。面積2,342 km²,2006年人口162,831人。首府納文。 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博因河谷位於本郡。.

查看 月面学和米斯郡

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

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1745年8月30日,埃尔福特-1816年8月29日,下萨克森州利林塔尔),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

查看 月面学和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

位于的奥伊廷的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诞生之所 月球上的林奈陨石坑 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Johann Friedrich Julius Schmidt)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暨地球物理学家, 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德国奥伊廷,1884年2月7日在希腊雅典去世。.

查看 月面学和约翰·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施密特

约翰·内波穆克·克里格

约翰·内波穆克·克里格(Johann Nepomuk Krieger)是一位德国绘图员暨月面学家,月球上的克里格陨石坑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约翰·内波穆克·克里格

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

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Johann Heinrich Mädler)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1794年5月29日生于柏林,11874年3月14日在汉诺威去世。.

查看 月面学和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德国天文學家、數學家。开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开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学》、《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开普勒曾在奥地利格拉茨的一家神学院担任数学教师,成为汉斯·乌尔里奇·艾根伯格亲王(Hans Ulrich von Eggenberg)的同事。后来,他成了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并最终成为皇帝鲁道夫二世(Rudolf II)及其两任继任者马蒂亚斯(Matthias)和费迪南二世的皇家数学家。他还曾经在奥地利林茨担任过数学教师及华伦斯坦(Wallenstein)将军的顾问。此外,他在光学领域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发明了一种改进型的折光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并提及了同时期的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得到的发现。 开普勒生活的年代,天文学与占星学没有清楚的区分,但是天文学(文科中数学的分支)与物理学(自然哲学的分支)却有着明显的区分。因為宗教信仰,克卜勒將宗教論點和理由寫進他的作品。因為相信上帝用智慧創造世界,人只要透過自然理性之光,也可理解上帝創造的計畫。。开普勒将他的新天文学描述为“天体物理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旅行”、“亚里士多德宇宙论的补充”、通过将天文学作为通用数学物理学的一部分改变古代传统的物理宇宙学。.

查看 月面学和约翰内斯·开普勒

罗盘

羅盤可以指.

查看 月面学和罗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查看 月面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查看 月面学和羅馬帝國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查看 月面学和爱尔兰

菲利普·约翰·海因里希·福特

菲利普·约翰·海因里希·福特 (Philipp Johann Heinrich Fauth,),生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巴特迪克海姆镇,是一位德国月面学家。 他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在他父亲指给他看过科吉亚彗星后,从此激发了他对天文学的兴趣。作为一名业余天文学家,他以强烈而谨慎的态度研究了月球的构造,在1884年至1940年间编制了一部大范围的月球图集(直到1964年才出版,今天已被视为珍藏品)。1936年他撰写的《我们的月球》在不莱梅出版。 在兰茨图尔天文台工作时,福特将月球划分为24个区域,并承担起这项艰巨的测绘工作,当时摄影技术进步已使得对月球表面的测绘更加可靠。 1913年,他与奥地利宇宙学家"汉斯·霍伯比格"(Hans Hoerbiger)合作发表了现已被否定的"宇宙冰理论",后来奥地利研究者暨作家"汉斯·辛德勒·贝拉米"对该理论进行了探究调查。 1939年,纳粹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授予他教授头衔,虽然福特从未在任何一所大学教过书,也从未获得过任何博士学位。 1941年1月4日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格林瓦尔德镇去世。 月球上的福特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月面学和菲利普·约翰·海因里希·福特

行星體系命名法

行星體系命名法,就像為地面命名一樣,是標示行星和衛星表面特徵的唯一系統,使其能輕鬆介紹、描述和討論。特徵的名稱和分配是1919年成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任務。.

查看 月面学和行星體系命名法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Αρχιμήδης;),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库扎,据说他在亞歷山卓求学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的埃及仍在使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罗马大军围攻锡拉库扎,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 阿基米德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被视为古希臘最杰出的科学家。他與牛頓和高斯被西方世界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

查看 月面学和阿基米德

阿特拉斯

Nordisk familjebok''所繪的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或译亚特拉斯(希腊语:Άτλας,Atlas)是希腊神话裡的擎天神,属于泰坦神族,被宙斯降罪来用双肩支撑苍天。他的父親是泰坦神伊阿珀托斯,母親是俄刻阿尼得斯之一的亞細亞(Asia)或克呂墨涅(Clymene)。他的兒女包括赫斯珀里得斯,普勒阿得斯,許阿得斯,還有被困在奧吉吉亞島上的卡呂普索。 大西洋和亞特蘭提斯的語源都和阿特拉斯有關,前者的意思是「阿特拉斯之海」,後者的意思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查看 月面学和阿特拉斯

阿波罗计划

阿波羅計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港澳地區及臺灣有時稱其為太陽神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从1961年至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务,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上述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羅計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夠领先一步登陸月球的最大因素。 阿波羅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計划,“阿波羅”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CURRENTYEAR年)40多年來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羅計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計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羅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羅計划的一部分。 阿波羅計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惟計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羅1號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號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查看 月面学和阿波罗计划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查看 月面学和阿拉伯

银版摄影法

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是法国巴黎一家著名歌剧院的首席布景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利用水银蒸汽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作用的方法。这种摄影方法的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大大的短于尼埃普斯的摄影方法。經過改良後,曝光時間進一步縮短,可以拍攝肖像照片。 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影纹细腻、色调均匀、不易褪色、复制困難、影像左右相反等特点。这种摄影方法是用达盖尔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又称为达盖尔银版法。 銀版攝影法的優點是照片逼真,富立體感,而且是正像。缺點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照片會由正像變成負像。此外,由於影像是在一層很薄的銀上形成,因此容易受損,用手指輕擦也可能會令照片受損,現時存世的早期銀版照片,有不少都出現破損。後來法國物理學家斐索想出為照片鍍金,並在1844年公開「鍍金法」這種保護措施,方法是把氯化金加進硫代硫酸鈉的水溶液,再灑在照片上形成黃金保護層。一眾攝影師則想出更直接的方法,把照片鑲在玻璃鏡框中。還有,由於使用水銀蒸汽顯影,有可能導致攝影師水銀中毒。其他缺點包括複製照片困難,及拍攝成本高昂。 不過,由於技術已被公開,銀版攝影法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更一度成為主流的攝影方法,至1850年代始被等新方法取代。 银版法的具体步骤为:.

查看 月面学和银版摄影法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月面学和苏联

雨海

海 (Mare Imbrium,拉丁文的意思是"淋浴之海"或"海之雨之海")是月球上充滿整个雨海撞击盆地的辽阔月海,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雨海是月球被一颗非常巨大的天體撞擊产生的巨形陨石坑,而后又被岩漿覆盖所形成,使用鈾-鉛定年法估計它的年齡在3938 ± 4百萬年。月球上的月海相比于其它的区域较为缺少特徵,因為熔化的岩漿填平了撞擊坑,形成相對較為平滑的表面。由于後來的事件改變了它的表面,雨海已不如原本平坦了。.

查看 月面学和雨海

雲海

雲海是指在雲霧大片聚集的情況下,由上而下俯視,此時雲霧頂部起伏流動的樣子宛如大海一般,因而稱為「雲海」。 最容易觀看到雲海的地方是飛機等航空器,其次為高山,再其次為摩天大樓。其中以高山的雲海最為可觀,因為此時雲海盤踞山間,峰巒或沒或出,猶如海上小島,這種情景最切合雲海之名。 飛機等航空器由於飛行高度高,國際線的航班更是在對流層頂部飛行,所以幾乎都能見到一望無際的雲海。摩天大樓則因為高度不及高山,能觀看到雲海的機會更為有限,而由摩天大樓觀看到的雲海大多是由霧氣所形成的「霧海」,較雲海稀薄,常發於氣溫較低的清晨,此時高樓間或出頭,亦別有一番風味。.

查看 月面学和雲海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查看 月面学和耶稣会

柏拉图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查看 月面学和柏拉图

杰拉德·柯伊伯

杰拉德·彼得·柯伊伯(Gerard Peter Kuiper,出生荷蘭語名:Gerrit Pieter Kuiper。),荷裔美籍的天文學家,出生教育都在荷蘭,他在1933年來到美國,1937年成為美國公民。.

查看 月面学和杰拉德·柯伊伯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月面学和欧洲

測量員計畫

測量員計畫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6年至1968年,發射7艘機器人太空船登陸月球表面的計畫。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這個計畫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為實現阿波羅計畫所做的準備。這些太空船仍留在月球上,沒有任何一個任務打算將他們送回地球。測量員3號的部分零件被阿波羅12號帶回地球,其中的攝影機展示在國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館。.

查看 月面学和測量員計畫

游騎兵計畫

游騎兵計畫是美國在1960年代進行的系列無人太空任務之一,其目的是拍攝最早的月球表面近攝照片。游騎兵太空船被設計成撞擊月球的表面,並在撞毀之前將影像傳回地球。 游騎兵的原始設計開始於1959年,被區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稱為模組。每個模組有不同的任務和使命,並逐步的提升系統的設計。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設計師在每個模組中設計多次的發射,以獲取最大化的工程經驗和科學價值,並至少完成一次成功的飛行。游騎兵系列(從1號到9號)整體的研究、發展、發射和支援的花費大約是美金一億七千萬元。.

查看 月面学和游騎兵計畫

澄海区

澄海区(官方音译:Chenghai,传统外文:Tenghai)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东南部,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广东第二大水系——韩江的主要出海口。西南连汕头市龙湖区,西接潮安区,北临饶平县,东临南海。它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中国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

查看 月面学和澄海区

月球3号

月球3号(俄语:Луна-3)是苏联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航天器。1959年10月7日,月球3号在飞过月球背面时发回了29帧图象,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面积。 在获得这些图像之后,苏联天文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名。月球3号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3号

月球车1号

月球车1号(Луноход)是苏联发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辆成功运行的遥控月球车。质量约为756千克,高1米35,长2.2米,宽1.6米。 依靠4对电驱动,电磁继电器制动的轮子实现机动。于1970年11月17日由月球17号送上月球(降落点位于北纬38°17'西经35°),一直在雨海地区工作至1971年10月4日。.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车1号

月球车2号

月球车2号()是苏联研制的第二个无人月球车,高1.35米,长1.7米,宽1.6米。主要任务同月球车1号相同,也是收集月球表面照片,全车拥有3个摄像头。除摄像头外,月球车2号还拥有激光测距、X射线探测仪、磁场探测仪等装置。它以八个相互独立的电动车轮驱动,车体能源来自于太阳能电池,车上携带的钋210放射性元素用来在夜晚为车体供热,保证仪器不因低温而损坏。月球车2号总共工作了4个月,拍摄了86张全景照片和80000张照片。 在1973年1月,月球21号飞船登陆月球,并部署了苏联的第二个月球车(月球车2号)。.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车2号

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張影像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拍攝,而人類直到1968年的阿波羅8號任務環繞月球時,才直接用眼睛看見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擊坑,如太陽系第二大的撞擊坑,南極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對較少。在月球背面,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會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議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電波望遠鏡。.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背面

月球陨石坑

月球陨石坑(也称环形山)是指月球表面的碗状凹坑,其外观特征为坑底相对平坦,周围环绕着一圈隆起的坑壁。按照现代观点,绝大多数月球陨石坑都来自于撞击,仅有一小部分仍被认为是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口。.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陨石坑

月球正面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它繞著自己的軸心自轉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月球直接被太陽照亮,而繞著地球產生的外觀變化稱為月相。月球未被照亮的部分有時也能看到朦朧的影像,這是地球反照的結果。這反映了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也會照亮月球的表面。由於月球的軌道有點橢圓並且對黃道平面傾斜著,因此產生天秤動,使得從地球上累计能觀察到的月球表面總共達到59%(但在任何一個瞬間能看見的略少於一半)。.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正面

月球步行者

月面步行者(Луноход,"Moonwalker") 是前蘇聯在1969年至1977年間所進行的機器人登陸月球漫遊計畫。1969年的月面步行者1A 在發射中被毀,1970年的月面步行者1號和1973年的月面步行者2號登陸月球,而1977年的月面步行者未發射。成功的任務包括Zond和月球系列計劃的飛越、軌道飛行器和登陸。月面步行者的設計主要是支援蘇聯載人月球任務和使用自動的遠端遙控機器人探測表面和傳回圖片。月面步行者是使用質子火箭發射,由月球太空船運送到月球的表面。月球步行者的登陸部分和從月球帶回標本任務的登月部分類似。月面步行者是由NPO Lavochkin的Alexander Kemurdjian 設計的。直到1997年才有火星探路者成為另一艘在其它星球上的遙控車。.

查看 月面学和月球步行者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月面学和月面座標

月谷列表

月谷是指月球表面上宽阔的谷地,常呈直线或弧形,陡壁平坦。一些宽大的月谷可能是月海熔岩冷却时因张力而沿断层下落形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分别于2010年8月18日和2011年3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其中第一批中有月谷地名2条,第二批有5条。.

查看 月面学和月谷列表

月海

月海是月球上大块呈黑色的玄武岩平原,推測是古代火山爆发的产物。.

查看 月面学和月海

望远镜

望遠鏡是一種可以透過遙控方式收集電磁波(例如可見光)以協助觀察遠方物體的工具。已知能實用的第一架望遠鏡是在17世紀初期在荷蘭使用玻璃透鏡發明的。這項發明現在被應用在陸地和天文學。 在第一架望遠鏡被製造出來幾十年內,用鏡子收集和聚焦光線的反射望遠鏡就被製造出來。在20世紀,許多新型式的望遠鏡被發明,包括1930年代的電波望遠鏡和1960年代的紅外線望遠鏡。望遠鏡這個名詞現在是泛指能夠偵測不同區域的電磁頻譜的各種儀器,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探測儀器。 英文的「telescope」(來自希臘的τῆλε,tele "far"和 σκοπεῖν,skopein "to look or see";τηλεσκόπος,teleskopos "far-seeing")。這個字是希臘數學家乔瓦尼·德米西亚尼在1611年於伽利略出席的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的一場餐會中,推銷他的儀器時提出的。在《星際信使》這本書中,伽利略使用的字是"perspicillum"。.

查看 月面学和望远镜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月面学和撞击坑

放射性碳定年法

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又稱碳測年(carbon dating)、碳十四定年法(carbon-14 dating),是利用自然存在的碳-14同位素的放射性定年法,用以确定原先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年龄的一种方法,可測定早至五萬年前含碳有機物質(也可以來測無機物質,只是大部分不會)的年代。對於考古學與晚第四紀地質研究来讲,這是一個準確的定年法技術。.

查看 月面学和放射性碳定年法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月面学和意大利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查看 月面学和数学家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查看 月面学和教宗

托马斯·哈里奥特

托马斯·哈里奥特是一位英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一些资料表明他还使用其他的姓,比如Harriott 或 Hariot。他有时被享誉有将马铃薯引入英国和爱尔兰。最近的研究表明哈里奥特自1609年7月以来就通过望远镜观测月球,而且首次创作完成了月球表面的地形图。 哈里奥特毕业于牛津大学,1585年沃爾特·雷利爵士派他參加格林魏里的探险,他到新大陆去参加测量,並绘制出后来被称作弗吉尼亚州即北卡罗来纳的地图。之后他返回到英国,为诺森伯兰郡第9世伯爵工作,在伯爵的家中,他成为了多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查看 月面学和托马斯·哈里奥特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查看 月面学和拉丁语

另见

地图学

太空科學

月球科學

月面学家

测绘学

阿基米德阿特拉斯阿波罗计划阿拉伯银版摄影法苏联雨海雲海耶稣会柏拉图杰拉德·柯伊伯欧洲測量員計畫游騎兵計畫澄海区月球3号月球车1号月球车2号月球背面月球陨石坑月球正面月球步行者月面座標月谷列表月海望远镜撞击坑放射性碳定年法意大利数学家教宗托马斯·哈里奥特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