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新左翼

指数 新左翼

新左翼(New Left),又称新左派,是一个政治术语,笼统地描述自20世纪60年代后在各国兴起的左翼意识形态,与先前存在的传统左翼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新左派”一词通常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具体定义。.

目录

  1. 47 关系: 反建制反傳統文化反核運動失范威权主义崔之元工党 (英国)巩献田世界產業工人組織人道主义建制修正主义切·格瓦拉勞工運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会主义社會主義陣營社會民主主義美國美日安保條約甘阳異化韩毓海菲德尔·卡斯特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越戰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胡志明胡鞍钢蘇聯赫魯曉夫赖特·米尔斯英國共產黨毛澤東汪晖法蘭克福學派朝鲜战争成田国际机场斯大林新自由主義文化大革命日本共產黨日本赤軍托洛茨基主义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

  2. 左派政治
  3. 新左派
  4. 美國政治運動
  5. 自由主义
  6. 英國政治運動

反建制

#重定向 非建制.

查看 新左翼和反建制

反傳統文化

#重定向 反文化.

查看 新左翼和反傳統文化

反核運動

反核运动是一个反对核能应用的社会运动。在各區域與國際上,都有直接行動團體、環保團體或专业人士组织參與反核運動。Fox Butterfield.

查看 新左翼和反核運動

失范

失範(Anomie,或譯無規範、迷亂)是社会学术语,指现代化过程中,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範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失去價值指引、價值觀瓦解的无序状态。在失範社会,曾有的统一信仰遭到怀疑和抛弃,而个人又尚未确立自身的信仰体系,所以社会成员会感到失落,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感。这种心理上的挫折感会产生一系列后果,比如犯罪和自杀,因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失範并不单指个人行为,也涉及群体行为。.

查看 新左翼和失范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或威權論在哲學中是一個政治哲學理論,其提出某個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权威,並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論和行為自由。政府上的威权主义指權力集中於單一领袖或一小撮精英。威权领导者時常任意行使权力而不考虑或利用现有法律去扩大权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选举來替換之。权力争夺与统治集团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 不少打壓反对派政党或其他非政府組織政治团体,都是威權政體或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有關反对党或其他政治組織,不是有限不然就是根本不存在,威权主义因而站在民主的對立面,但近年威权主义也出現在民主政权中。 在不同學術領域如新聞學、行政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威权主义概念的中文專業用詞或有差異如獨裁主義、集權主義、集體主義、專制主義、權威性格、。.

查看 新左翼和威权主义

崔之元

崔之元(),中国经济学家。 崔之元1985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后赴美国留学。199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系助理教授等职位。2004年9月返回中国,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授。 崔之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他的代表作有:.

查看 新左翼和崔之元

工党 (英国)

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的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政党。.

查看 新左翼和工党 (英国)

巩献田

巩献田()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授。.

查看 新左翼和巩献田

世界產業工人組織

#重定向 世界产业工人.

查看 新左翼和世界產業工人組織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查看 新左翼和人道主义

建制

建制在某一國家或機構內,手握權力或權威的支配羣體或精英。 「建制」可能是封閉的社羣,會自行選擇其成員(而非公開或以選舉方式選取成員),又或在政府或某特定體制的精英階層。.

查看 新左翼和建制

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可以指:.

查看 新左翼和修正主义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紀錄在格瓦拉出生證明上的日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另一份第三方資料(胡利亞·康斯坦拉,引用自喬恩·李·安德森),卻主張格瓦拉其實出生於當年5月14日。康斯坦拉聲稱曾有一名身分不明的占星家告訴她,--的母親西莉亞·德·拉·瑟娜(Celia de la Serna)在與父親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Ernesto Guevara Lynch)結婚時已懷孕,於是在出生證明上將出生日期偽造為下個月後的同一日以掩饰。(Anderson 1997,pp.

查看 新左翼和切·格瓦拉

勞工運動

劳工运动或工人运动,簡稱工运,泛指某个或某些劳工团体为了己方或己方团体得到雇主与政府较好的待遇(例如制定劳动法令),而组织起来的活动。这些组织通常称为工联(trade unions)。许多知识份子与政治群体也介入劳工运动。工人运动的受益者并非整个无产阶级,而是某个工人集体,其政治意义在于争取更高的收入或法律上的利益保护,很大程度上是爭取工人的權益,而成功的工運不会对资产阶级统治格局造成根本性威胁或破坏。.

查看 新左翼和勞工運動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文: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或倫敦政經學院),常被稱為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在政商界享譽盛名、專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为倫敦大學的成员学院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 它对社會科学的專注在倫敦大學和全英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倫敦政經學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并称为「英國G5大学集團」,它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衛報》曾评价伦敦政经学院,称其与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的声誉只有牛剑才能超越。」 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包括了18名諾貝爾獎得獎者、34名各國政壇領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 除此以外,在最近6年(2011-2016)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社科領域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均居於英國第一位。 根據2014年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在所有歐洲大學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 在多數的大學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僅有醫學院及其他理工相關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就大幅領先僅有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 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例如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所有的14個專業裏有12個都進入了世界前八。.

查看 新左翼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查看 新左翼和社会主义

社會主義陣營

#重定向 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 新左翼和社會主義陣營

社會民主主義

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支持通過在自由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通過經濟干預和社會干預的手段促進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社會民主主義支持代議制和參與民主。社會民主主義主張進行,通過調控手段使經濟發展符合大眾。建設福利國家亦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之一。社會民主主義希望使資本主義社會能更加民主、公正、團結。20世紀後半段,西歐和北歐國家,尤其是實行北歐模式的北歐國家,都深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 社會民主主義起源於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如革命社會主義那樣通過革命實現)的意識形態。二戰結束後,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均表示不接受當時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一些黨派稱目標是採用與蘇聯不同的方法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一些黨派則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體系。在這一時期,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執政時通常會採用混合經濟體制,在經濟主體爲私有制的前提下,將部分產業置於國家的控制下。這種經濟體制與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有些類似。同時,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提出國家干預和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這樣的經濟體制已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已拋棄早期社會民主主義轉變資本主義體制(比如要素市場、私有制,以及僱傭勞動)的目標。 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主要的議題包括消除社會不平等、貧困,以及特權階級對他人的壓迫。同時,社會民主主義者還主張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兒童保育、義務教育、、等體系。社會民主主義亦與工人運動和工會有緊密聯繫。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工人的談判權,希望能將政治上的民主決策權延伸到經濟中,促進僱工及其他經濟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決策。 「第三条道路」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關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主張,並將之與右派經濟體系融合。.

查看 新左翼和社會民主主義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新左翼和美國

美日安保條約

美利堅合眾國與日本國之間互相合作與安全保障條約(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相互協力及び安全保障条約,簡稱為美日安保條約)是由美國與日本於1960年1月19日在華盛頓簽訂的安全互助條約,此條約宣示兩國將會共同維持與發展武力以聯合抵禦武裝攻擊,且同時也將日本國土內一國受到的攻擊認定為對另一國的危害,也包括美軍駐日的條文。此條約在冷戰時期強化了美日關係,也包括了後來進一步的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的條款。该条约用以取代1951年的。.

查看 新左翼和美日安保條約

甘阳

阳,中国当代学者,被认为是中國大陸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其妻為潘潔。.

查看 新左翼和甘阳

異化

#重定向 異化 (消歧義).

查看 新左翼和異化

韩毓海

韩毓海(),生于山东烟台,中国作家、大学教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师从孙昌熙从事中国近代史和鲁迅研究,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谢冕,1991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96年任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研究员,1997年赴美国短期访学。著有《新文学的本体与形式》、《锁链上的环: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摩登者说》、《红玫瑰到红旗:变迁的中国现代观》、《天下:江山走笔》等。2004年《香巴拉的中国》一文获中国作协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2002年担任编剧的《我最亲爱的祖国》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直坚持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立场。 2009年专著《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分析了近代500年以来世界格局和经济的变迁,回应了“李约瑟之谜”,并提出了新的解释。.

查看 新左翼和韩毓海

菲德尔·卡斯特罗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古巴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古巴革命领袖,古巴共產黨、社会主义古巴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曾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古巴部长会议主席。2005年6月卡斯楚因病住院,由其弟、长期以来的副手、時任第一副主席的劳尔·卡斯特罗暫代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劳尔·卡斯特罗于2008年正式出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卡斯特罗于2008年2月19日公开表示不会再寻求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但事實上他早於兩年前已把權力移交予勞爾。 卡斯特罗在2011年公开文章称五年前已经辞去所有职务,即2006年已交出權力。 2011年4月16至19日在哈瓦那国际会议宫举行的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古共新的领导机构,劳尔·卡斯特罗正式当选为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何塞·马查多为第二书记。 由此卡斯特罗正式引退。古巴时间2016年11月25日22:29(东八区11月26日11:29),卡斯特羅逝世,终年90歲。他的政治思想被称为卡斯特罗主义。.

查看 新左翼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查看 新左翼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Marxism–Leninism),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它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详见列宁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有些还是针锋相对的)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例如,中国共产党就将马列主义定为指导思想之一。)本文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名词在历史上和现在的使用情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是一样的,例如:.

查看 新左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查看 新左翼和越戰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另譯阿圖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 阿爾都塞1937年進入里昂知名中學Lycée du Parc讀書,課業表現十分優異,並於畢業後被最高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阿爾都塞成為德國的戰俘。在戰俘營中,他廣泛而深入地認識了共產主義。1945年重返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在哲學家巴歇拉爾指導下研究哲學。194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從教,並于同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62年升為教授,1975年通過答辯,又被庇卡底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療養。 阿爾都塞長期在大學執教,但在政治思想戰線上積極參與現實鬥爭。50年代中後期,圍繞馬克思主義同人道主義和黑格爾哲學的關係問題,他同新左派展開了激烈論戰。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鳩、盧棱、馬克思:政治和歷史》、《保衛馬克思》、《閱讀〈資本論〉》、《列寧與哲學》、《自我批評》等。在批判把馬克思主義人道化、黑格爾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威脅的正統捍衛者”姿態出現,在黨內外贏得了頗高聲譽。在他看來,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裏吸取的不是辯證法和異化概念,而是“無主體過程”的哲學範疇。馬克思主義是在在費爾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義”決裂中產生的,嚴格地說,它是“理論反人道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科學的歷史理論是社會科學中發現的“新大陸”,而作為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卻以“實踐狀態”仍包含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還有待於從理論上系統闡述。他按照“對應閱讀法(symptomatic reading)”,把《資本論》作為認識物件,進行了深入研究,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中抽取出來。所以,他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定義為“理論實踐的理論”。實際上,他是運用“多元決定”、“結構因果性”等概念所體現的結構主義原則,對社會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了新的解釋。認為社會是由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因素按一定結構方式構成的複雜統一體,歷史發展不是按“人的本質的異化”和“揚棄異化”的人道主義方式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無主體過程”。.

查看 新左翼和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胡志明

胡志明(Hồ Chí Minh,),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本名阮必成,號愛國、秋翁,幼名生恭。胡志明是他在二次大戰時用以抗日的化名,因而沿用。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曾擔任越南劳动党主席和第一书记(后改稱總書記),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

查看 新左翼和胡志明

胡鞍钢

胡鞍钢(),中国辽宁鞍山人,中国国情研究专家、经济学家,著名新左派学者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动化专业出身,在中国科学院取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转入美国莫瑞州立大學经济系做访问学者;1997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做客座研究员;199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做客座研究员;2000年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访问教授;200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做访问教授;2003年初一度赴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1985年起参加周立三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自此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国情研究方面主要的权威之一,其领导的国情研究中心是中国顶级的国家决策咨询智库,编辑出版的《国情报告》专供中国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迄今已发行500多期。 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他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跨国企业或全球企业」。「与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相比,社会主义跨国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文化上。中国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但是,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西方企业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我国国有企业文化更加强调和谐,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奉献精神。一个好的企业,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物质财富的一个主观反映,因而也就形成了对内对外的『软实力』。.

查看 新左翼和胡鞍钢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查看 新左翼和蘇聯

赫魯曉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查看 新左翼和赫魯曉夫

赖特·米尔斯

查爾斯·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以《权力精英》、《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等著作而知名。米尔斯关注二战之后知识分子的责任,倡导公共和政治参与而不是冷漠的观察。米尔斯的传记作家丹尼爾·蓋里(Daniel Geary)认为,米尔斯的著作在1960年代新左翼社会运动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查看 新左翼和赖特·米尔斯

英國共產黨

#重定向 英国共产党 (消歧义).

查看 新左翼和英國共產黨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查看 新左翼和毛澤東

汪晖

汪晖(),中國大陸学者,被称为新左派领袖。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唐弢先生,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柏林高等研究所、海德堡大学研究员。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查看 新左翼和汪晖

法蘭克福學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蘭克福大學的「」為中心的一群社會科學學者、哲學家、文化批評家所組成的學術社群。被認為是新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一支。 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狄奧多·阿多諾、赫伯特·马尔库塞、麦克斯·霍克海默、艾瑞克·弗洛姆、瓦尔特·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人。.

查看 新左翼和法蘭克福學派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查看 新左翼和朝鲜战争

成田国际机场

成田國際機場(,),通稱成田機場(成田空港),原名新東京國際機場(),位於日本千葉縣成田市,是東京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年客流量居日本第二位,貨運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八。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被劃分為據點機場。 儘管成田機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東京,但它與東京市中心相距約60公里,兩地即使搭乘最快的大眾運輸工具也要花上36分鐘。為了與東京另一座聯外機場羽田機場區別,國際上常以「東京成田機場」(Tokyo-Narita)稱之。1978年啟用後,來往東京的國際航班主要在此起降,羽田機場則轉以負責國內航線為主。.

查看 新左翼和成田国际机场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查看 新左翼和斯大林

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一種經濟自由主義的復甦形式,從197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政策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在國際用語上,新自由主義是指是一種政治與經濟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在國外政策上,新自由主義支持利用經濟、外交壓力或是軍事介入等手段來擴展國際市場,達成自由貿易和國際性分工的目的。新自由主義支持透過國際組織與條約(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對它國施加多邊的政治壓力。新自由主義支持私有化,反對由國家直接干預和生產(如凯恩斯主义)。為增進公司效率,新自由主義反對最低工資、勞工集體談判權等政策。新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贸易保护主义、環境保護主義,認為這會妨礙民主制度。 在美國,新自由主義一詞通常也與自由貿易和社會福利改革等立場相連結,但並沒反對凯恩斯主義或環境保護主義。舉例而言,柯林頓總統時期的重要經濟學家便是知名的新自由主義者,但他也是凱恩斯主義者,支持,同時批評布希政府的執政。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和共和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保守黨常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 在中文譯名中,Neoliberalism 和 New Liberalism(亦即社会自由主义)都翻譯為「新自由主義」,儘管在美國或中文世界這兩個用詞都常混淆,然而兩者意識型態不同。neo-前綴有「復興」、「複製」意涵,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奠基在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部分(經濟自由主義)上發展起來的新理論體系;社會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通常是與社會民主主義等構成第三種道路的相关。.

查看 新左翼和新自由主義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新左翼和文化大革命

日本共產黨

日本共產黨(),在日本国内简称共産党、共産(在中文语境里由于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故也有「日共」之简称),是日本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日本共産党成立於1922年7月15日,是目前日本国会中最古老的政黨,也是日本最大的左翼政党。为区别于其它也自称为“日本共产党”的小党(如日本共产党(左派)、日本共产党(行动派)),现在日共有时又被称为日本共产党(志位派)或日本共产党(代代木派)。 目前,日共在51个地方自治体参与执政,在其中6个单独执政并由该党党员担任首长(蕨市、曾于市、福崎町、市川町、御代田町、南牧村)。日共还有地方议员2812人,其中都道府县议会议员146人,政令市議会议员157人,特別区議会议员140人,市議会议员1608人,町村議会议员761人。.

查看 新左翼和日本共產黨

日本赤軍

日本赤軍,或譯赤軍旅,是一个日本极左派武装恐怖组织,曾被美國國務院認定为國際恐怖組織之一,但該認定現已隨著赤軍宣告解散而解除。.

查看 新左翼和日本赤軍

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Троцкизм;Trotskyism)是馬克思主義、列宁主义的一個流派,其名稱來自其最早的理論建立者、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第四国际精神领袖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

查看 新左翼和托洛茨基主义

1956年匈牙利革命

#重定向 匈牙利1956年革命.

查看 新左翼和1956年匈牙利革命

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

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1960s counterculture movement.)是一种反文化反体制行为,这种现象首先发生在英国和美国,之后在19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在西方世界大规模传播。伦敦、纽约和旧金山是早期反文化活动的温床。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演进,反文化运动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随着美国政府对越南军事干预的扩大而演变为一场革命性的运动。自1960年代以降,美国在一些社会议题上也出现了广泛的紧张态势,其中例如体现在人类性行为、妇女权利、精神药物实验、对传统权威的态度以及对美国梦的诠释。与这些争议问题有关的运动在1960年代的反文化潮流中诞生以及发展。 随着这场运动的发展,许多新的文化形式、亚文化先后诞生,波希米亚主义、嬉皮士等另类文化及生活方式应运而生。这种现象在英国入侵时期尤其明显,披头士乐队和其他一些电影制作人的作品受到审查制度的限制。除了创造流行趋势的披头士乐队,其他许多的创意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在许多行业和专业内部,推波助澜地定义反文化。 有几个因素将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与以前的反独裁运动区分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婴儿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的潜在的对社会不满的年轻人,他们作为美国社会的潜在参与者,重新思考了美国民主主义发展的方向。战后美国国内充裕的财富也使得他们不必过于关注自身及家庭的财政状况,而这些物质必需品是他们主要生活在大萧条时期的父母所必须关心的。这个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运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何其起因的很大一部分很快被主流社会所吸收,特别是在美国。 反文化运动基本始于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被刺杀事件,它伴随着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的终止和1973年征兵法案的终止而融入流行文化,最终结束于1974年8月尼克森辞去美国总统一职。 广义上看,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从多方面来讲作为一个社会催化剂,使那个时代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查看 新左翼和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

另见

左派政治

新左派

美國政治運動

自由主义

英國政治運動